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传媒行业研究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传媒行业研究

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传媒技术基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阶段传媒行业已经逐渐步入到了关键转型发展时期,由传统的传媒经营转变为新兴传媒行业,造成这一转型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为市场经济的变化;第二为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媒行业要想有效的完成转型,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就必须要有完善的金融支持策略作为支持。因此相关的研究学者已经积极努力的投身于传媒行业转型发展与金融行业的支持策略研究当中,经研究发现,现阶段传媒行业转型发展下的金融支持策略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我国的传媒行业将会很难实现转型目标。本文就传媒行业转型发展下的金融支持策略作了简要分析,目的在于优化金融支持策略,进而促进传媒行业保持市场活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传媒;转型;金融;支持;策略

1当代传媒行业变迁的概述

就传媒行业主要的产品从本质上来讲同属于信息产品,较为特殊。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涵盖了社会当中各个领域的信息,例如,金融行业的信息,制造行业的信息,新闻行业的信息,娱乐产业的信息等。与媒体行业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这些信息的共同特征:一是足够新的信息可能带来先发优势;二是对信息积累、分析后可以提炼出规律或趋势。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传媒产品的内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娱乐型的内容产品在传播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种类似于快速消费品的内容,基本没有重复利用价值。例如,绝大多数影视剧作品在播出后,不会再有量产级的观众去重复观看。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云计算、推出合伙人制度、进行了几项重大并购等。大致在这个时期,已经有研究人士提出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传媒集团。这种观点当时并未得到业界广泛认知,却逐渐引起了足够重视。在此之前,通常意义上的传媒行业包括:报纸、期刊(杂志)、图书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门户网站,更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内容与通道尚不能统一的手机报、以及部分专业博客。现在,已经普遍认可阿里巴巴集团附带有经济价值的巨量信息数据往来是一种传媒性质传播。由于各种原因,自2008—2012年曾经风行一时的社会网络服务(SNS)在大陆可谓昙花一现,但在微博兴起时已经失去了市场主流地位。但SNS对传媒业变革留下了重大的思想影响,包括多点传播、相互传播、移动传播,市场一度提出了“互媒体”“融媒体”的概念,影响之大,使得以报纸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技术意义上的微型博客在世界上出现于2006年。到2012年,我国当时最大的2个微博网站注册用户均超过5亿。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截至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基本上也是在2015年起,由于移动互联媒体的爆发式增长和智能手机普及的交替促进,传媒平面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出现了行业的断崖式下滑,只有少数一些理念先进、产业布局合理、原创能力强的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有效地应对了这一波互联网媒体对传媒媒体的市场蛋糕大洗牌。今天,已经普遍认可腾讯、阿里、微博都是重要的传媒行业主体。至于新的短视频分享类APP,其影响力是分散化的,是传媒平台还是传媒主体,目前还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最近30年来的传媒行业主体、市场、工具、策略变迁,充分说明,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些新型的信息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得到了有效的普及。在这种大环境下,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传媒行业的主要业务之一,并且在市场当中有效的占据了主导地位。

2我国对于传媒行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就我国对于传媒行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当中所存在的不足而言,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验不足,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对于相关金融支持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另外传统的传媒单位多数从国有事业单位体制转换而来,在思想根子上隐藏有吃“皇粮”的思维,对于该方面的研究极为不重视,无法准确有效的认知到金融支持政策对于传媒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改革创新思维强的传媒主体,一直是资本市场新锐,能够熟练组合最新型的金融市场手段。大约1996年,第一批由报业单位主导的上市公司已经成型,几年之间,已经有一些传媒单位甚至拥有信托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融资标准制订倾向于工商类企业,传媒行业的特点是:主业轻资产(一枝笔就可写稿、一台机就能你拍片)、利润率高(相对于工商业)、重资产多数不直接参与生产现金流(繁华市区的采编大厦)、大小规模悬殊(大集团数千人、小刊社几个人),龙头传媒集团基本不需要融资,中小传媒企业融资极为困难。第二,传媒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很多都会重内容、轻经营,重视政策扶植、过度规避金融策略风险,导致金融策略的实用性不高,时常会因为金融支持策略导致企业出现诸多转型发展风险,进而严重的制约了传媒产业的发展。

3优化金融支持策略,促进传媒行业转型发展的措施

3.1从实际出发经验并对其进行创新为了能够保证金融支持策略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传媒行业的专项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进而促使我国的传媒行业实现既定转型目标,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立足于我国对传媒行业的社会和经济定位,结合我国传媒行业的实际情况,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创新。为此首先要完善自身的信息搜集渠道,不断地扩展渠道覆盖范围,并将其记录在自身企业的信息库当中,对这些信息集中新型管理。其次,要认真研究我国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各项政策、改革措施、支持政策的落实到位、企业利用政策效果的数据,必须要准确有效的了解到我国相关金融支持策略的有关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相关经验进行准确的分类,然后结合自身传媒企业的实际转型弊端以及所实行的金融支持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归类出满足自身企业转型发展的先进国外金融支持策略,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最后,也要对国外的相关金融支持策略进行可行性分析。虽然自2015年后,我国不论是在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方面都进入世界传媒行业的领先行列,但是结合我国传媒行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对国外这些金融策略进行研究、改造和利用,有利于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为传媒产业的转型提供必要的支持,进而使我国的传媒产业实现既定转型发展目标,推动我国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继续阅读

传媒行业转型发展下的金融支持策略

摘要:随着传媒技术基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阶段传媒行业已经逐渐步入到了关键转型发展时期,由传统的传媒经营转变为新兴传媒行业,造成这一转型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为市场经济的变化;第二为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媒行业要想有效的完成转型,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就必须要有完善的金融支持策略作为支持。因此相关的研究学者已经积极努力的投身于传媒行业转型发展与金融行业的支持策略研究当中,经研究发现,现阶段传媒行业转型发展下的金融支持策略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我国的传媒行业将会很难实现转型目标。本文就传媒行业转型发展下的金融支持策略作了简要分析,目的在于优化金融支持策略,进而促进传媒行业保持市场活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传媒;转型;金融;支持;策略

1当代传媒行业变迁的概述

就传媒行业主要的产品从本质上来讲同属于信息产品,较为特殊。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涵盖了社会当中各个领域的信息,例如,金融行业的信息,制造行业的信息,新闻行业的信息,娱乐产业的信息等。与媒体行业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这些信息的共同特征:一是足够新的信息可能带来先发优势;二是对信息积累、分析后可以提炼出规律或趋势。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传媒产品的内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娱乐型的内容产品在传播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种类似于快速消费品的内容,基本没有重复利用价值。例如,绝大多数影视剧作品在播出后,不会再有量产级的观众去重复观看。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云计算、推出合伙人制度、进行了几项重大并购等。大致在这个时期,已经有研究人士提出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传媒集团。这种观点当时并未得到业界广泛认知,却逐渐引起了足够重视。在此之前,通常意义上的传媒行业包括:报纸、期刊(杂志)、图书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门户网站,更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内容与通道尚不能统一的手机报、以及部分专业博客。现在,已经普遍认可阿里巴巴集团附带有经济价值的巨量信息数据往来是一种传媒性质传播。由于各种原因,自2008—2012年曾经风行一时的社会网络服务(SNS)在大陆可谓昙花一现,但在微博兴起时已经失去了市场主流地位。但SNS对传媒业变革留下了重大的思想影响,包括多点传播、相互传播、移动传播,市场一度提出了“互媒体”“融媒体”的概念,影响之大,使得以报纸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技术意义上的微型博客在世界上出现于2006年。到2012年,我国当时最大的2个微博网站注册用户均超过5亿。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截至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基本上也是在2015年起,由于移动互联媒体的爆发式增长和智能手机普及的交替促进,传媒平面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出现了行业的断崖式下滑,只有少数一些理念先进、产业布局合理、原创能力强的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有效地应对了这一波互联网媒体对传媒媒体的市场蛋糕大洗牌。今天,已经普遍认可腾讯、阿里、微博都是重要的传媒行业主体。至于新的短视频分享类APP,其影响力是分散化的,是传媒平台还是传媒主体,目前还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最近30年来的传媒行业主体、市场、工具、策略变迁,充分说明,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些新型的信息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得到了有效的普及。在这种大环境下,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传媒行业的主要业务之一,并且在市场当中有效的占据了主导地位。

2我国对于传媒行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就我国对于传媒行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当中所存在的不足而言,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验不足,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对于相关金融支持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另外传统的传媒单位多数从国有事业单位体制转换而来,在思想根子上隐藏有吃“皇粮”的思维,对于该方面的研究极为不重视,无法准确有效的认知到金融支持政策对于传媒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改革创新思维强的传媒主体,一直是资本市场新锐,能够熟练组合最新型的金融市场手段。大约1996年,第一批由报业单位主导的上市公司已经成型,几年之间,已经有一些传媒单位甚至拥有信托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融资标准制订倾向于工商类企业,传媒行业的特点是:主业轻资产(一枝笔就可写稿、一台机就能你拍片)、利润率高(相对于工商业)、重资产多数不直接参与生产现金流(繁华市区的采编大厦)、大小规模悬殊(大集团数千人、小刊社几个人),龙头传媒集团基本不需要融资,中小传媒企业融资极为困难。第二,传媒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很多都会重内容、轻经营,重视政策扶植、过度规避金融策略风险,导致金融策略的实用性不高,时常会因为金融支持策略导致企业出现诸多转型发展风险,进而严重的制约了传媒产业的发展。

3优化金融支持策略,促进传媒行业转型发展的措施

3.1从实际出发经验并对其进行创新

继续阅读

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

摘要:校企合作培养紧贴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传媒人才是解决当前传媒人才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体制、人才评价标准的巨大差异,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错位。从校企合作中高校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办学资源、评价标准等方面分析入手,探索传媒人才培养路径创新,走出传媒人才培养困境。

关键词:校企合作;传媒专业;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资讯需求的日益丰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断加快融合,推动传媒行业自身的快速变革,同时也对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媒企业具有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新思维,高校具有丰富的传媒教学与研究资源,二者整合资源,合作培养紧贴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传媒人才是解决当前传媒人才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传媒学者刘蒙之、刘战伟的《中国传媒人才能力需求报告(2018)》统计,全国有681所高校开设了1244个新闻传播本科专业点,在校本科生约23万人,在校教师约7000人。新闻学326个,广播电视学234个,广告学378个,传播学71个,编辑出版学82个,网络与新媒体140个,数字出版13个。该报告指出,我国传媒行业真正缺少的是适合传媒岗位实际需求的人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传媒行业人才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如何解决传媒行业人才供给侧问题,关键在高校。笔者近年来从事高校传媒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参与校企合作传媒人才培养工程建设,深感由于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体制、人才评价标准的巨大差异,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错位,需深入分析其原因,探寻对策,走出传媒人才培养困境。

2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

2.1教师行业经验严重不足

高校传媒专业教师是学生专业入门的引路人,对学生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专业教师的产业视野、专业技能、研究能力等深刻地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而目前高校传媒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几乎没有任何传媒行业工作经验,无论从事教学工作还是研究工作,都与产业隔着距离进行着“纸上谈兵”的工作。传媒行业深受信息科技发展的影响,技术的更新迭代的加速引发市场快速变化。理论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产业中出现的往往是比理论场景更为复杂的媒体运营环境。高校里单纯的理论教学只能培养学生基本的传媒理论素养,无法很好地运用在产业实践中。没有任何传媒产业经验的教师要培养出满足传媒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当前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悖论。一方面是传媒企业叫苦招不到满意的人才,招进人才后还要继续培训方能上岗;另一方面是高校传媒专业学生难以找到与期望值匹配的工作,必须继续学习新的技能才能觅得合适的岗位。当前高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聘请业界导师,但受校、企各自体制的限制,外聘的业界导师来校“蜻蜓点水”式的授课显然无法充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2.2学生人文底蕴积淀不够

继续阅读

浅谈文化传媒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调研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传媒企业选择上市寻求发展。但是,很多公司财会核算和信息披露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既不利于公司发展,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因此,本文以上市文化传媒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为研究课题,以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的研究思路,得出提高我国文化传媒财务管理水平的科学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传媒业;财务问题;上市公司

文化传媒业有传统和新兴之分。传统媒体包括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而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络和移动无线网络传媒等。目前,我国文化传媒业的广告业务发展迅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本文研究的目标企业是国内1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联系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从目标公司财务的市场竞争能力来分析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并基于现代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学评估传媒文化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具体方案。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改善财务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化传媒业概况

(一)文化传媒业的定义文化传媒企业就是提供文化传媒产品及服务的企业,并以此来创造经济价值。文化传媒业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如广播、电影电视、广告新闻的制作,报刊、书籍和杂志的刊印发行,以及组织文艺演出、生产、制作文艺用品或设备等所有文化相关的服务。

(二)文化传媒业的特点文化传媒行业既有其他的行业共有的经济性质,根据其属性的不同又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1.资产组成方面。文化传媒业本质上有较强的经营性质,因此其业务涵盖产品生产、销售和文化传播等诸多内容。其业务较为复杂,资产组成一般具有知识密集性、轻资产性的特点。2.盈利模式方面。文化类的商品一般资本回报周期较长,而且盈利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文化传媒企业经营的风险比较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受到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影响,再加上文化产品提供商很难对消费者的喜好准确理解,导致文化消费市场多变且难以把控,资金回报率不稳定且盈利周期较长。3.融资渠道方面。我国的文化传媒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众多企业基本都没有丰富的经验,造成行业整体的经营和管理水平都不高。另外,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传媒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色彩比较浓厚,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日渐成熟,但绝大多数企业都还缺乏市场化的经营管理,融资渠道相对缺乏,融资活动没有构成体系。4.其他特点。由于文化传媒企业带有“事业单位性质”的色彩,国家干预和地方政府监管的程度都比较深。因此,国内文化传媒企业不论是市场营销还是广告宣传都受到诸多的限制。不但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管理制度,还要充分考虑社会舆论、公共道德和社会责我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调研分析任等问题。

二、财务状况分析

(一)建立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包含企业经营管理的几乎所有重要内容,因此构建的指标要保证全覆盖和深层次等基本要求。笔者构建文化传媒上市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以降维法为出发点,通过抽丝剥茧逐步筛选出评价企业财务竞争力四个方面的关键衡量指数,即企业发展潜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1.企业偿债能力。一般企业偿债能力越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企业财务状况越好,就能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用来偿还短期或长期的债务,保障经营、投资活动的正常运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笔者从企业偿债能力中细分出每股收益、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三个指标,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2.企业发展能力。企业发展能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水平和财务扩张的具体体现。一个上市公司能否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进行有效盈利,扩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保证企业能通过不断的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数。本文主要选取其中的四个指标,即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如下。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3.现金获取能力。企业获现的渠道有很多种,如经营获利、金融融资、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应收账款回收等,因此这也是评价企业财务竞争力的重要指数,能有效的衡量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本文选取的子指标是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营业收入现金比率,计算公式如下。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营业收入现金比率=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4.企业盈利能力。上市公司拥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才能保证财务充足,公司所有的财务活动才能正常开展,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去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根据盈利能力指标的相关性,本文选取四个二级评价指标,即资本报酬率、营业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增长率。资本报酬率=投资所获报酬/投资额×100%营业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继续阅读

体育传媒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要:

体育传媒业是体育产业和大众传媒业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受制约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所以它不仅代表一个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同样也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整体社会经济实力。近年来湖南体育传媒业发展迅速,但并非已经达到极致,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湖南体育传媒业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全球化背景下体育传媒发展趋势,梳理湖南体育传媒优势与弱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体育传媒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关键词:

湖南省;体育传媒;SWOT分析;路径选择

体育传媒产业是体育文化产业与大众传媒产业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在经历了体育职业化、商业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现代化、综合化快速发展,体育传媒业俨然己成为了体育文化产业的支柱力量[1]。在构建湖南低碳环保产业体系中,体育传媒业必将贡献出相当大一块份额,而且它在促进湖南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总体体育传媒生存背景来看,湖南的体育传媒生存环境面临着新媒介不断涌现、体育媒介竞争细微化、国内各传媒集团不断壮大、业外资本寻机注入、境外传媒大亨觊觎中国体育传媒市场、传媒体制改革日见雏形等等巨大挑战。但是这其中不乏存在机遇,挑战向后机遇的转化,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支撑。因而,对湖南体育传媒业研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文章在综观湖南体育传媒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对湖南体育传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进行深层分析,以发现存在的机会和待改进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传媒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体育传媒理论研究的丰富和为湖南体育传媒业发展模式构建,发展方式选择参考的提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湖南体育传媒业发展策略的研究涉及到体育传媒业现实情况的了解、适宜发展策略的提出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对这一课题的系统研究能更好地促进湖南体育事业发展、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和体育传媒业的快速提升,培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传递体育文化和价值观念,推动湖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该课题对提升湖南竞争力以及践行“两型社会”,加快湖南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此同时,也为地方体育传媒的跨越式发展,湖南省体育经济部门和相关部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决策制定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2]。

1湖南体育传媒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传媒的与国际接轨,湖南传媒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发展,在众多省市脱颖而出,个性鲜明,实力非凡。湖南省会城市的长沙,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传统与现代时尚交织的城市,虽然不是中国传媒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却缔造了国际知名的广播影视帝国——湖南广播影视事业集团;“电视湘军”领跑全国观众,《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了》等无不是观众茶余饭后翘首企盼的节目;有代表中国传媒业发展现状进而最先上市的“电广传媒”;有实力雄厚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它是国内唯一一个以晚报命名的报业集团,实力不言而喻;有鲜明的行业不断升级的前沿媒体,有最成功的体育纸媒体“体坛周报”。体育传媒业是体育产业和大众传媒业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它同样需要以报刊、电视、网络等为载体,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服务大众[2],目前湖南体育传媒业体育纸质媒体发展要领先于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湘味十足。在电视媒体中也投放相当大比例的体育新闻、健身娱乐资讯,比如智勇大冲关,但相比于电视媒体中其他娱乐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竞争力凸显不足,收视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发展不甚理想,需要借鉴成功经验,创新思维,从而从根本上解决。

据新浪新闻中心公布的2013年6月份体育类报纸广告投放量数据显示:体坛周报、篮球先锋报、体育周报、篮球报和中国体育报排在前5名,遥遥领先其他体育类报纸,市场份额达到96%以上,而体坛周报一家占有的份额就达到93.17%。如表1所示,体坛周报发行量、收入、利润逐年递增。有数据显示体坛周报作为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在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达5.2亿,十年过去了,现在应该更高。发行量站国内体育报纸如此之大的份额,引领国内体育传媒业,是湖南体育产业发展的典范,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综合类报纸的体育版面是体育专业纸质媒体的有效补充,它虽然欠缺专业性,但是具有实效强、反应快等特点。

继续阅读

传媒企业并购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为了研究传媒企业并购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运用了经济学的知识,逻辑分析的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较为普遍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且通过Eviews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证明出企业并购对企业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验证了2004―2014年我国传媒公司并购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并购是可以促进传媒企业的技术进步的。

关键词:传媒企业并购;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最小二乘法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之前学者对这方面进行研究时,侧重于探索技术进步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本文的行文思路主要参考了前者的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出企业并购对企业技术进步是有正面影响的。想要发展我国的并购市场,必须做好宏观调控。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指出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变为了中高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忽略了许多问题,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大,因此,中国经济市场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购作为企业提升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方式,是较有吸引力的扩张方式。技术进步与企业并购是否对对方有着积极影响已经成为并购界的热点。最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也逐渐显示出国内经济的各种问题,传媒企业的单独发展已经不适应国内经济现状,所以传媒企业不得不进行并购。企业并购有助于企业推动企业自身技术创新,促进自身发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说明传媒企业并购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还需进一步证明。本文以企业并购和技术进步关系为主线,运用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结合逻辑分析的方法、规范与实证结合的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对传媒企业并购与企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理论背景

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增长有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增加投入生产要素,另一种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叫作技术进步率。在一定的技术知识水平背景下,投资机会是有限的。投资总是从能带来最大利润的投资项目开始,但是,这些最有利润的投资项目是在不断减少的,而且投资收益在不断减少,进而资本边际收益也是不断减少的,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总产出会相对减少,所以导致资本生产率递减。提高产出、降低成本和改善结构这三个方面是技术进步的意义。在一定的资源环境条件下,技术进步可以使产量增加,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新技术直接引起资源和产出的增加,也可能是由于新技术降低了单位产出的成本。所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

2.企业并购相关理论企业并购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全球经济史可以看出,全球曾经经历了六次并购浪潮,并且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并购活动影响到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方面是对国家经济和市场结构的影响,法律和管制方面也对企业并购活动有影响,企业并购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企业并购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并购,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各企业部门的协同效应。员工参与企业项目的知识和能力是系统演化的主导因素,而并购协同的过程则是通过自身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的力量来源于企业家和整个团队的智慧、远见和判断能力,为了使并购后的企业结构能够顺利而且高效地调整,企业管理团队要有目的地进行整合,而不是漫无目地浪费时间,影响企业效益。

3.企业并购与技术进步关系分析经济增长总是首先出现于一个主导部门,从这个主导部门开始发展新技术,然后扩大这种技术在市场上的影响,交易额增加进而获得利润,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继续扩大利润,接着增加资本积累。比如刘易斯模式。这样就增加了非主导部门对新产品的需求,可以带动其他企业共同发展。当主导部门的影响范围已经扩散到其他非主导部门时,原来的主导部门就会被新出现的主导部门所替代,每个部门的产业结构都会逐渐升级以完成整个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如果以这样的趋势发展,那么可提炼出一条主线,即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技术的进步企业可以采取一些诸如并购等的措施,依托这些措施推动企业的扩散和升级,行业的并购以技术推动为条件,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技术能力,二是企业专利。进行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技术,企业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很多的积极影响。综上所述,企业并购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熊建明等提出企业并购是有利于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些先进国家企业可以帮助技术落后国家企业获得技术进步的机会,当企业间并购的难度比较小时,就可以实现并购并且获得技术跨越。

继续阅读

学术期刊的产业链打造与转型对策

一、打造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平台,扩大期刊影响力

学术期刊是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的群体主要是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不同领域的学术期刊服务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因此,在服务对象上更为明确,但是,这也造成了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没有那么广泛,服务范围难以扩展,因而影响力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弱点。在纸媒时期,学术期刊的发行量有限,主要是作者样刊和科研机构的订阅,很难再实现突破。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学术期刊的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路径,这种社交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术知识的扩展。在新媒体时代,要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就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学术期刊的新传播平台,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和受众获取学术信息的习惯。一些期刊在这一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以笔者所在的《西部学刊》(新闻传播版)为例,在创刊初期,如何推广期刊,让广大的作者知道这一本新创刊的期刊,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尝试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来宣传,《西部学刊》(新闻传播版)开通了“学刊微观”微信公众平台,将其定位于为新闻传播领域学生和学者服务,以推送这些群体感兴趣的信息为主,通过每周三次的信息,吸引了一部分用户的关注。同时,在平台上约稿信息,通过朋友圈转发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而这些用户都成为期刊投稿的主要来源。可以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西部学刊》(新闻传播版)实现了扩大自身影响力,吸引稿源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就笔者研究来看,当前的其他学术期刊也进行了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如《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青年记者》《新闻记者》《传媒》《新闻与写作》等期刊都上线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推送往期和当期的目录、文章等,还提供一些优秀的文章,以及当前学界业界的最新动态。这不仅扩大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还实现了学术知识的社交化传播。

二、沟通学界与业界,打造学术期刊产业链

学术期刊在当前我国的期刊业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连接学界和业界之间的桥梁。这种优势为学术期刊充分对接学界与业界,形成学界和业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整合资源,打造产业链,实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为例,一些期刊社不仅以自身为主办单位来推动形成学界论坛,共同就某一领域的某一话题进行切磋,还积极参与到以国家政策为主导的政治性论坛中。有些学术期刊,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形成论坛,推动某一目标的实现。有些学术期刊则紧密联系业界,为业界发展建言献策。在这一方面,《传媒》杂志的实践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传媒》杂志以“服务传媒,引领传媒”为期刊定位,因而其天然具有与业界交流和沟通的基因。据公开信息显示,自从《传媒》创刊以来,已经主办了中国传媒年会共12届,每一届的主题都是近期国家层面和业界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例如,其主办的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就将主题聚焦于媒体融合,而媒体融合自2014年以来,就一直是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热点话题。以这一热点话题打造传媒年会,邀请国内管理层、学术界和业界的重要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传媒机构管理者、从业者,就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不仅实现了《传媒》杂志自身的影响力增强,还为整个学界、业界带来了社会效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产业链的打造。同时,在每一年的年会举办后,《传媒》杂志会约请相关参与人员就大会发言形成稿件,这些稿件又以专题的形式成为《传媒》杂志内容的来源。这不仅为《传媒》杂志提供了丰富的、较高水平的稿件,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年会议题的“二次传播”。这种由学术期刊为主导,以业界发展为核心关注点,又反过来形成理论探讨的模式,正是由学而术,由术入学的代表。在这种模式下,期刊本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进一步凸显,这也推动了期刊自身的发展和转型。

三、打造知识付费平台,尝试内容变

现在2016年的传媒业发展中,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是传媒业界关注的热点。事实上,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最早在国内自媒体平台上实现,例如,罗辑思维、知乎、得到和分答等自媒体平台纷纷试水内容付费。这些平台将优质内容和社交化运营结合起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此,学术期刊可以借鉴其经验,进行内容付费的尝试,以实现自身经营的多元化,摆脱期刊经营的难点和困境。在当前的学术期刊内容付费中,一种是纯粹的内容付费,如《青年记者》,其电子版资源实行的是“免费+付费”的方式。这种模式,以单篇文章收取费用,适合于那些对期刊内容有刚性需求的用户。另一种是服务付费,这种服务付费更适合当前的期刊发展趋势和环境。在当前,用户不仅仅需要了解期刊内容,还希望通过期刊获得其他的服务。例如,用户希望对学术资讯、学术培训、学术交流等的需求等。而期刊本身的独特地位,使其为用户提供这些服务相对较为便捷。这种优势为期刊的内容付费提供了条件。例如,《新闻与写作》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主要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吸引用户付费收听公开课。《新闻与写作》作为公开课的实施主体,在确定了主讲人之后,通过信息预热,吸引用户报名,然后进行网络直播授课。这种形式简单方便,成本较低。对用户而言,无论是公开课的费用还是网络直播的形式,都有利于吸引用户参与。当然,在未来的学术期刊内容变现的尝试中,这种公开课只是其中一个部分。除了公开课之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针对用户学术,可以提供相关培训,针对一些青年学者的学术训练,可以联系一些国内外的学术大咖,组织相关讲座、论坛、访学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学术期刊经营的多元化。

四、打造学术智库平台,为业界提供学术咨询

近几年,国内兴起智库热,而在打造智库平台这一思路上,学术期刊有着独特优势。因为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本领域、本学科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体,这些群体都各有所长,是推动本领域、本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这些人都与学术期刊保持着密切联系,学术期刊将这一批人聚合起来,形成合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在打造智库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聚集行业优秀人才,在人员上打通学界和业界,将学界优秀理论人才和业界优秀的实践人才相结合,共同为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因此,打造智库平台可以就当前业界的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推动业界发展。同时,这一平台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界资源,进行行业调研,发现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在此基础上,寻找对策。在这种情况下,以学术期刊为主导的智库得以形成,这些行业调研数据,以及行业调研报告,既可以以咨询费用的形式收回成本,还可以将其作为报告出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术效益的三丰收。此外,以学术期刊为主的智库,可以针对这一个传媒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策略服务,以此获取劳动报酬。这既能够解决传媒机构自身的困境,还能够实现期刊的多元化经营,推动期刊与学界、业界的进一步互动,发挥学术期刊的社会功效。

继续阅读

浅谈分众传媒借壳上市市场反应

摘要:本文为更好帮助非上市公司提高借壳上市成功概率,以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为案例,把壳资源的特征作为着眼点,分析市场短期和中长期反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企业顺利上市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借壳上市;壳公司;市场反应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产业结构大幅调整、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对上市的需求愈加迫切。企业上市主要有两种渠道,即IPO和借壳上市。IPO的审核要求较为严格,上市成本高昂且需要较长的等待期,且自2008年以来因各种原因IPO曾被暂停三次,加剧了上市资格的稀缺性。借壳上市凭借其审核程序和成本上的优势,为企业寻求上市资格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据资料数据显示,2008~2016年间我国借壳上市企业达188家,总资产达到10754亿元,其中借壳成功的公司就有115家,表明借壳上市渠道越来越受到市场和企业的重视,已经成为上市融资的普遍现象。因此,本文从壳资源的财务特征、股本规模及股权集中度、关联关系和企业内部治理情况等特征进行分析,为企业寻找合适的壳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指导;同时通过对市场短期和中长期的反应分析,帮助投资者更好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

二、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上市的过程

(一)借壳公司与壳公司简介(1)非上市公司简介。分众传媒创立于2003年,创始人为江南春,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在2007年入选纳斯达克100强指数股,成为首个入选该指数的中国传媒股。公司在2015年回归中国A股市场,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文化传媒股。公司主要经营设计、制作、和各类广告,其最具代表的业务包括分众电梯电视、电梯海报、终视卖场和晶视影院。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成立爱佑慈善基金,公益宣传奥运、抗震救灾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等活动。公司荣获“2015中国广告最具品牌引爆力媒体大奖”、第七届虎啸奖三项大奖和IAI国际广告奖四大奖项等多项殊荣。(2)上市公司简介。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坐落于广州市黄浦区,公司于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股票代码为002027。公司主要研制和销售HEDY和大水牛品牌的计算机整体和周边设备,同时也是国内获得手机生产牌照的厂商之一。七喜电脑跻身国内十大电脑品牌之列,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PC厂商之一。公司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东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称号。2016年,七喜控股公告,宣布公司名称由“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分众传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借壳上市具体过程2015年8月28日,员工安置工作在七喜控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8月31日,交易草案和相关协议在董事会审议通过。9月17日,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上述交易草案。11月16日,七喜控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审核。12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核准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批复文件。12月16日,七喜控股收到批复文件,并在17日将分众传媒的100%股权计入七喜控股名下,成功履行资产交付的法律义务。12月28日,七喜控股完成资产认购新股的发行手续,并于29日以新股上市。2016年3月,七喜控股进行分众传媒配套融资的非公开发行,股东认缴4860797464.35元人民币,在4月7日完成相关手续办理工作,于15日进行新股上市。2016年4月18日,经深交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正式由“七喜控股”变更为“分众传媒”,至此,分众传媒借壳上市成功完成。

三、借壳公司的借壳动因及壳公司的特征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