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投资 报业集团 媒体

1. 目前报业集团现状

①报业在媒体中的地位及衰退的现实

近年以来美国,英国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发行量下降,盈利减少。1995-2003年间美国的报纸发行量下降了5%,报纸已经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减少。

在国内市场,报业曾经位于第二大广告媒体的位置。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进入近几年来,也出现一些下滑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国内报业集团上半年广告实际收入平均下跌10%左右,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移动媒体,互联网媒体,电子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须品。

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或者一个行业从进入市场到完全退出市场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对于中国的报业市场,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报业现在所具有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和发达国家或者是和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相比,还是很低的。如果只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报业现在的状况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长期。但是还应考虑到新媒体信息技术不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互通互用。所以,在市场上留给报业的已经没有多少空间。考虑到新媒体提早瓜分了市场份额,中国的报业应该提早进入了成熟期。

2. 对现行状况的优劣分析

2.1 报业优势

①报纸具有一定的公众信服力。与其他的媒体比较,报纸的形象往往是权威,是官方的喉舌。比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与网络媒体相比,人们更相信报纸的真实。

②品牌,在传媒市场上,报业集团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品牌价值是一个很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是无法模仿和短时间积累的,一个良好的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③媒体行业拥有从业经验和高素质的采编人才。报业集团拥有着许多路径依赖性资源和时间依赖性资源,这些都是无可比拟的。

2.2 报业的劣势

①报纸媒体对于新闻的及时性较差。对于突发事件,不能第一时间给读者讯息,从记者现场采访到读者手中,这个过程往往要经过大半天的时间。

②报纸的大众化传播方式无法给受众进行分类。没有针对性的受众,这时的报纸无法配合现行的宣传方式和广告定位。

③赢利模式较单一,针对盈利性来说报业已经发展成靠广告广告生存的模式了。对广告市场的依赖性太高,导致了经营的高风险。

3. 针对现行的情况报业集团的投资方向

3.1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针对目前报业面临的情况,以上作了简要的分析,笔者提出针对报业想在的情况可以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报业集团需要升级,其产业结构的发展要多元化,实现报业的综合品牌传媒企业,就是要引用市场化资本运营等方式,积极寻求跨领域、跨行业,甚至跨地区的投资、经营和融资渠道,综合经营运转,从而解决产业的弊端,实现多元化运营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应景。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报业拥有自身的优势条件。一方面,有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而这一条件正是报业的优势。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发展中需要宣传和推广,而传媒具备这一能力,报业向产业领域推进的进程将会加快。

文化产业的内涵应是丰富的,既包括传统的广电业、报业,也包括新兴传媒业,还应该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形态的资产,这一认识是制定报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也应该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选项。报业要想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改革,要适应当今快速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科技带来的发展。

3.2 投资建立现代传媒体系

“对于现阶段报业发展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息,以更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去创新和实践,去布局和突破。投资建立现代化传媒体系,有利于适应现行的科技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传播环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形成主流宣传格局,更高速的传播文化,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与此同时也做到了增强传播力、提高引导力的产业发展需要。更好的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上的统一,这种统一最终实现引导力的提升。此外,打造现代传媒产业,充分发挥主业优势,为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了更大的支持。

同时报业发展要遵循现代企业标准,进行必要的判断,保障企业的业务正常运行。作为现代传媒企业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要积极地研究新业务,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要重视已有的项目,设立保障机制,扶持新项目,稳抓稳打。并且,注重和关注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基于事业体制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在市场中选择优秀的经营人才,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学习并引入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慢慢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传媒体系。

4. 有关投资的风险防范

①要选择准确、合理、科学的风险应对方案

在投资工作的过程中,各类投资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所以投资者在风险防范这一环节,要做好防范。投资者可以选择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风险消除、损失控制等来防范风险。风险保留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式,即投资者自己支付资金;风险消除这一方式较为困难,是指通过预测分析技术,来得到预期的投资后果,如果投资后果不理想则将风险化解;损失控制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及计划来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②逐步完善投资风险预防的管理制度。

在进行投资时,从可行性分析研究到决策,都要充分考虑风险的影响,将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融入到整个的投资过程,特别是财务风险,更要细微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从根源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③将多元化思维融入投资工作中。

多元化投资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是将风险分散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多元化的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在充分了解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投资最终将风险分散。

5. 总结

随着报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报业决策者的经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考验。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给报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应对战略来保持报业集团的发展。本文针对报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报业存在的优劣势,以及发展机会和可能遇到的苦难,逐一分析,提出报业投资方向应向文化创意产业和建立现代传媒体系发展,对报业集团的架构,业务进行改革,进行多元化发展,积极进军传媒其他领域。实现我国报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昆,报业集团与资本市场如何对接,新闻前哨,2011(8)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2篇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发展起来。对于基于新媒体发展产生的新兴行业来说,想要健康稳定的发展的前提是要做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工作。文章在认识新媒体的基础上,对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的产生进行分析,并且系统的指出如何对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关键词:

新媒体;财务风险

一、新媒体简介

新媒体产业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化的新媒体,是指一种工具载体用于新闻信息从新闻传播者到新闻信息的接受者的传播过程,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下的另一种媒体形式。新媒体具浓郁的时代特点,表现如下:第一,新媒体是在计算机网络发展下出现的媒体,主要用于信息数字化的传播。第二,新媒体信息传播范围广,内容全面。第三,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第四,新媒体使新闻人与大众人民更近。

二、案例分析

1.光线传媒公司简介

财务风险是由自身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新媒体行业的财务风险就是由该行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和行业本身的发展因素共同造成的。1998年光线传媒于北京成立,以栏目制作和广告位主营业务,是传媒业中少有的通过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媒体业务也是在传媒行业中遥遥领先。国家“十二五”明确提出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极大的推动了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媒体企业的改制,市场化运行机制使新媒体行业更加灵活与自由。

2.财务风险及成因

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外部与内部的双重风险。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不可控,内部财务风险却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企业融资、经营、利益分配等组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是评价企业资金状况和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关键。大规模的扩张和发展需要企业进行融资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因此有了长短期的借款筹资行为。公司债务规模逐渐扩大,相应的偿债风险也会加大。光线传媒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截止2013年上半年的流动比率是5.72,但是仍未达到国际公认的最佳水平。在长期借款方面,光线传媒的资产负债率相比2012年,2013年上升了8.35个百分比,为16.14%,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资产负债比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考虑到这种趋势依然需要保持警惕,确保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资本结构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广电总局“限娱令”的颁布,迫使传媒企业必须加强创新力度,这将直接导致制作成本的增加;同行业中激烈的竞争,进一步使得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投入更多的费用;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内部与外部信息披露上要及时准确,这将影响到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这些都是造成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的可观因素。

三、新媒体财务风险成因

财务风险是因为公司财务的不合理结构和不恰当融资使得公司失去了债务的偿还能力,并且导致公司的收益减少。每个企业都有财务风险的状况存在,然而面对财务风险只能对它进行防范与控制,全面清除是无法达到的。不同的形成因素会导致不同的财务风险。新媒体行业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行业体系无法适应周边环境

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法律、资源和文化等环境,这些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新媒体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的效果,必然也会导致该行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2011年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之时,光线传媒作为制造节目为主的传媒公司,内部需要提高文化产品的创新,加大成本投入,这将会是极大的挑战。外部还有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影视传媒企业的竞争,在如何争夺市场份额的决策上,都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2.新媒体管理者缺乏对财务风险的管理经验

新媒体行业是一个还在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老牌行业来说,缺少一些管理和处理问题的经验。财务管理人员对该行业的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无法把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运用到现实当中。财务风险存在于每一处财务活动当中,风险意识的不足和管理经验的缺乏是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另一因素。

3.新媒体行业缺少科学系统的财务决策

合理的财务决策不仅能为新媒体行业带来经济利益,还能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一方面,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拥有专业敏锐的财务视角的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决策才会最符合实际情况和最利于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决策系统。合理科学的财务决策系统能够帮助财务人员做出合理有效的财务决策,保证财务决策的正常进行。

4.新媒体行业内部缺少明确的财务关系

新媒体行业是一个还在处于初步发展的行业,内部还没有较为明确清晰的构成,行业内的理念各不相同而导致在财务管理上的分配和使用等方面的混乱,权利与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是新媒体行业资金的低效使用的原因,由此会造成的资金去向模糊问题致使资金安全出现问题。

四、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可以利用防范和控制手段来降低风险的产生几率。

1.设立防范体系,合理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

想要把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首先就要认清实际情况,了解该行业内部的情况,利用财务活动完成系统性的安排管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和风险监控等活动入手。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和风险处理。风险防范体系的构成有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基础制度的构建,财务分析体系和控制体系的完善等。当风险不可避免的出现时,可以从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方式进行风险处理。

2.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用于新媒体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是用于新媒体行业之中,利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数判断出存在该行业之中的财务风险,从长久的发展角度出发,用敏锐的财务指标预测新媒体行业将会遇到的财务风险的一种分析财务的体系。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由三个能力指标构成。一是指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主要表现的是企业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方面的适应能力,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几项数据来体现,展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大小,防止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退化。二是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表现企业偿还自身债务本金和利息的能力,通过资产负债率、负债经营率和利息赚取倍数等一些数据来体现。该指标可以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一个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通常来说企业的盈利的越多,面对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否则,财务风险就越大,可以通过企业的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些指标数据来反应。该指标可间接地表明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3.流动风险的建立可以降低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

新媒体行业的资产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可以从把握新媒体行业的流动风险开始来控制新媒体行业的财务风险。在保证新媒体行业资产流动性的情况下,追求企业最高效益是流动风险控制的主要目标。流动资产主要有现金、应收款项、库存等。当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时,新媒体行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能更简单地的将财务风险掌控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新媒体行业的正常营业。还可以增快新媒体行业的应收款项的速度,达到将行业现金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提高现金的净流量,可以更好地降低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

4.提高风险意识利于新媒体风险的防范

财务人员是把握整个财务活动的实施者,想要使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得到很好的掌控,还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其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培养其对财务风险的敏锐的感知力,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反应于财务风险,并且将风险把握住。第一,当专业知识得到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才会有所增强。培养风险意识和快速应对财务风险的基础和前提就是牢牢打下的专业知识基本功。第二,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敏感度,这样可以使财务人员第一时间反应并且解决财务风险问题。第三,一个良好的行业氛围才能让整个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所以不仅需要培养财务人员,而且还应包括整个行业的所有人员,从而促进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五、结语

新媒体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当中,面对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只有做好防范措施,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积极地应对各种风险并且总结出经验,这样才能够控制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赵书芹.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能力探究[J].新闻战线,2015,(7):132-133.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Z-Score”模型 上市公司 传媒行业

几年我国传媒行业发展迅猛,产业内部的产值规模及组成结构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传媒行业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新媒体迅速成长,传统媒体正逐步寻求通过结构调整达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传媒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更要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在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基础上,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发展成为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大传媒”产业。

一、财务风险分析模型――“Z-Score”模型

“Z-Score”模型就是一种多变量预测财务风险的模型,即运用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性、累计获利能力、投资价值等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即Z值)对财务风险量化分析。

Z值判别函数表达式如下:Z=1.2X1+1.4X2+3.3X3+0.6X4+0.999X5

Z值为判别函数值,反映财务风险的大小。Z值越小,企业财务风险越大,破产可能性越大。Edward I Altman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财务危机严重,如果Z 值在1.81-2.99之间,则企业财务状况处于“灰色地带”,即财务状况不明晰,企业可能会出现破产情况,应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如果Z值大于2.99,则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企业财务风险较低。

X1为营运资本/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X1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流动性越好。企业的营运资本的持续减少,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企业容易陷入短期偿债危机。

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能力。上市公司期末留存收益是指盈余公积加未分配利润。X2越大,说明企业筹资和再投资能力越强。

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即利润总额加财务费用,X3越大,说明企业在不考虑税收时资产的盈利能力,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资金来源的角度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

X4为股票总市值/负债账面价值,股票总市值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X4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判断,指标越高说明市场对企业的发展预期较高,企业具有投资价值。股票市价应按当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计算。

X5为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即总资产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使用效率。X5越大,说明企业利用资产进行经营的成果好,利用率高,销售能力强;反之,则说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时应促进企业挖掘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

文化传媒行业涉及平面出版业、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电影电视制作商、公关广告业、互联网媒体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动漫、游戏、移动互联网等。本文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初步确定国内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选取范围,然后以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的主营业务属于文化传媒类为依据,最终确定了32家研究样本。

由于多数文化传媒类公司的上市时间集中在2010-2012年这一区间,所以,本文选取了2011到2012年这一时间段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以及新浪财经等。

(二)分析过程

本文通过对32家样本公司2011年和2012年财务数据资料进行统计,运用Z值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具体如下:

1.Z值年平均值分析。32家传媒行业上市公司Z值均值2011年为6.61、2012年为4.99。可见,2011年和2012年上市公司的Z值均值均大于2.99,说明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低。这和近年来传媒行业蓬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2012年的Z值均值相较于2011年下降了24.51%,主要原因是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传媒行业面临着产业格局重构的挑战,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传统传媒行业的业务空间受到挤压,行业竞争加剧。另外,受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国内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整个传媒行业都有一定影响。

2.Z值分布结果分析。根据Z值的临界数据值,按不同的区间进行分组统计。2011年32家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有两家的财务状况处于“灰色地带”,其余30家的Z值大于2.99,占企业数量的93.75%,财务状况良好。2012年,有6家上市公司的Z值小于1.88,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占企业数量的18.75%,有6家的Z值在1.88-2.99之间,处于“灰色地带”,占企业数量的18.75%,有20家的Z值大于2.99,财务状况良好,占企业数量的62.5%。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传统媒体收入来源单一,成本持续上涨,使传统媒体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致使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3.变量数值X对Z值影响分析。财务状况越好的区间,X1、X3和X5的均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流动性、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与Z值大小密切相关。对Z值影响最大的变量是X4。在Z≤1.81区间,2012年X4的值为1.421,在1.81

三、结论及建议

(一)加强资产的流动性

文化传媒行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重相比于固定资产要高,特别是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商誉等,所占比例更为突出,对文化产业盈利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文化产品生产在机器设备、厂房建筑上的投入往往有限,更多的投入是在技术创新、产品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因此,这必然要求加强公司资产流动性管理。另外,文化传媒企业产品资本回收期较长,同时在产出、销售方面面临较高的风险。如果不能合理预测、引领消费者偏好,那么产品很容易出现滞销,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破产风险。

(二)提高盈利能力,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

随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繁荣发展,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特点也让公司的投资信心越发增强,并且,随着风险投资和私募资金的加入,使得文化传媒企业的资产规模逐渐扩大,文化传媒企业的投资实力日益增强。例如电影行业,面对国外电影的竞争,高投入是国内电影与国外电影博弈的手段之一。所以,公司需要提高盈利能力,增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降低财务风险。

(三)通过横向、纵向的整合和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化发展

文化传媒行业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势必会发生跨行业、多元化的产业扩张行为,寻求集团经营的多点支撑,并由此建构起企业合理的产业链,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多元产业扩张是企业集团增加收益机会、分散经营风险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横向的整合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扩大企业规模;纵向的整合可以使得上下游的产业链条连接起来,从而发挥综合协作的优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媒体,整合、优化了资源,提高了资源的效率,并利用品牌延伸等战略,充分发展了集团的核心业务和基础业务,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使其成本降低,充分发挥了1+1>2的协同效应。比如一家以报纸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将业务拓展到手机报、网络之后,生产的内容产品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发行出去,获得更多的发行、更多的广告费用及相关的衍生价值。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形成一个多媒体集团,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从而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Z

参考文献:

1.向德伟.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2,(11).

2.王海翔.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3.王力申,罗华伟.基于Z值模型分析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J].商业现代化,2008,(9).

作者简介: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4篇

正确认识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的本质

一般而言,负面舆情是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由外部事件或行为导致的利益相关方的负面评价。本质上,负面舆情是一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外溢”。大到金融案件反映出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小到窗口对外服务的态度,细到IT技术水平、作业流程给客户带来的感受,都是负面舆情的发生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声誉风险作为市场约束的组成部分,亦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而负面舆情是声誉风险的主要诱因。

从舆情发生机理上看,负面舆情可分为突发性舆情与累积性舆情。前者指事发前无任何征兆,突然发生的事件,往往为非银行业务条线引发的危机事件,如网点盗抢案件、安全责任事故、IT系统瘫痪等。其传播规律是从客户或围观群众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图文资料时就已形成舆情,其后媒体陆续跟踪报道,往往影响大、传播快。这一类舆情应对的侧重点是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化解。后者是指事前曾出现舆情苗头,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累积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往往为业务违规引发的危机事件。此类舆情的传播规律往往是由客户投诉引发,且投诉内容较为敏感,并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集聚,集中爆发。这一类舆情的应对,除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化解之外,主要是在事前通过及时监测、分析、研判进行及时处置。

从舆情发生源看,商业银行负面舆情主要有金融案件、安全事故、系统故障、收费问题、窗口服务、理财销售、违规放贷、违规吸储、账户安全、网银功能、信用卡冒名办理、冒名贷款、民事诉讼等。如上述负面舆情事件频频发生,会让社会公众逐步形成银行责任感不强、管理水平不高、诚信缺失等印象;也会使客户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感;对已上市的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是股价下跌、市值缩水。

准确把握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管理中的问题

重效益,轻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市、县、营业网点三级经营层面,过度重视经济效益指标,更看重短期效益,而缺乏新形势下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意识。从根源上,这一思想来源于国有银行依赖的国家信用,普遍重视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对声誉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向负面舆情管理方面配备的资源缺乏。

重治标,“两张皮”。在具体实务中,惯性思维认为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管理就是公共关系管理,或者就是应对媒体。而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当下,已不合时宜。负面舆情管理与业务发展、风险管理脱节,没有真正融入银行经营管理中。

重数量,轻风险。舆情数量规模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家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情况,但直观认为舆情数量增长就会带来声誉风险压力加大,不够科学。负面舆情是否造成声誉风险事件,需要更多地分析其在时间、区域上的演变趋势,评估内容敏感性,进行适当的风险等级划分,依据舆情风险等级评判舆论形势。

切实做好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的管理

合理定位负面舆情管理。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项经营活动,属于无形资产经营,具有长期性,其经营成果同样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例如,早在199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年销售额就已达到1660亿美元,资产2290亿美元,而同期可口可乐公司年销售190亿美元,资产170亿美元,然而当期可口可乐的市值四倍于通用汽车。因此,在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都将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管理视为一项经营活动,管理品牌资产、创建强势品牌成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商业银行应不例外。商业银行只有把握这一实质,才能更好地做好负面舆情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舆情管理体系。在制度层面上,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由舆情监测、排查、分析、报告、处理、整改、新闻纪律、责任追究等环节组成的工作体系,夯实舆情基础管理水平。应当明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实现事前有办法、有程序、有规定;事中有处置指挥领导机构、部门分工、处置流程、报告等;事后有善后事宜与总结评估等。在队伍建设上,由于新闻与舆情管理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无论新闻策划、媒体公关还是新闻发言人,都需要熟悉掌握媒体行业规律,诸多商业银行聘请具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士从事品牌管理工作。商业银行可通过外部引进或内部培训的方式,加快提升舆情应对能力。此外,可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引导外部舆论,形成有利的外部舆论氛围。

实现舆情管理部门联动。从商业银行部门履职上看,客户投诉主管部门应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地化解客户投诉,并应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对于客户投诉较多的业务环节或产品,应适时进行改进;服务质量主管部门应通过培训、演练、检查、考评等多种管理手段,切实提高对外服务水平;主管部门应妥善化解各类事件,防范事件转化为负面舆情;对于舆情风险点引起的负面舆情,商业银行各职能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声誉风险点排查,分析在产品、服务、流程与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声誉风险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案,从源头上防范各类负面舆情发生。通过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内外部矛盾,达到防控声誉风险的目标。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媒体从业人员 培训项目 项目管理

自古以来,媒体从业人员被喻为“第四权力”存在,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衡和制约。是公民捍卫自身权力的有利工具,更是国家与社会沟通沟通的良好渠道。随着则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传媒载体的出现,强化传媒的传播功能,丰富了传媒的传播内容,开放了传媒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传播环境的复杂化影响,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内,借助传媒的能力,揭发了不少危害社会的腐败分子和不公平的社会事件。但传媒功能的副作用也因为集合行动的力量而发生了许多社会“闹剧”。集合行为是一种非常态的个人行为,一旦没有及时的制止,它可能衍变为破坏力更大的非常态群体行为[1],可见,借助传媒的力量所能取到的效果并未能全面地反应社会的真实情况。尤其是近期发生在英国的报纸丑闻事件,将传媒大亨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传媒从业人员自身从业道理伦理的觉醒再次被提上议程。在我国,传媒一直扮演着西方国家诸多不同的角色。尤其表现在我国传媒是作为党和国家“喉结”角色存在的。其社会责任意识优于其他一切利益。社会各界对此问题也展开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也开展了更多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来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因此,本文站在现有传媒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的前提下,探讨现有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的问题,以期更好的发挥他们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更好的为民服务,为社会尽责。

1.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内容

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作为一项意在提升媒体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项目,其在项目管理的目标上就十分明确地直指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一种新颖的项目管理内容的延伸,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必须紧跟当前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自身特性,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项目管理侧重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1项目综合管理: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的指导性纲领,项目综合管理的内容侧重于从培训目标,适用人群、项目管理计划等几个方面展开。并规定了项目执行的指导与管理的方式,对项目运作监控的方式及项目变更的控制,以求全面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及项目综合管理的理念意识,做到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全方位培训和监管。

1.2项目范围管理: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的适用范围,媒体从业人员的项目范围管理内容侧重于从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方案设计上、培训项目立项、制定工作分解步骤以及项目任务合适、项目任务控制等问题上进行监控。

1.3项目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的掌控是关系媒体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管理成本运作的有效前提。时间管理的成败也在间接上影响到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的实现。因此,在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时间管理上,将主要从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资源估算、活动持续时间估计,进一步地制定进度表管理时间,对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的进度进行控制。

1.4项目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控制是防止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资本运作的有效方式。从媒体从业人员的收支比较中挖掘项目成败,尤其是通过资金流量表、负债表等来直观反应。因此,项目的成本管理必须做到直观到位,必须严控培训费用估算、费用预算和费用控制。

1.5项目质量管理:媒体从业人员的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是从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的质量规划、实施质量保证及实施控制三个方面进行监管和运作。质量监控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取得应有的效果。

1.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的管理侧重于重组项目组成人员,打造有力的项目团队,编造全新的项目团队运作,通过新的规章管理建设项目团队的建设,并以规章规划的方式来对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团队进行管理。

1.7项目沟通管理:媒体从业人员的项目沟通管理侧重于从项目沟通规划、信息的及时性、绩效报告的核实和利害关系者管理的掌控上进行防效。

1.8项目风险管理:预测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所面临到风险,提前进行防范。从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及风险监控等角度进行分析。

2.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的方式及项目管理运作的模式是关系媒体从业人员培训能否达到实际效果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说,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体素养关系到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在项目管理上在形成系统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2.1在具体的培训方式上必须注重项目管理方式的采用及规划运作,运用新的方式,采用灵活的方式来进行监控和管理。尤其是在对媒体道德伦理的掌握上,应该运用传统的儒家文化及现时代新型西方传媒网络技术来进行监控。同时结合现时代的传媒网络技术案例来说道。

2.2在媒体从业人员的项目管理上,必须预测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所面临的风险,识别风险,辨析风险。在项目综合管理上做到有效的规划,界定有效的项目范围,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和风险管理上进行管理。

3.小结

当前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微博,论坛等形式多样化的社会监督平台。无序的网络形式及迟疑的政府监管,使得社会监督政府官员、或是监督社会不平之事的社会监管成本在加深。媒体从业人员作为社会监管的主体之一,在位社会公众提供资讯及政府监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当前提高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管理的深度,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监管的效率,降低社会监管的成本。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媒体从业人员项目培训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不足即应当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到的事项,以便整个培训项目能够顺利地开展,达到培训的要求。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传言事件 风险社会 受众心理 报道意识

德国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认为:“现代性正从古典工业社会的轮廓中脱颖而出,正在形成一种崭新的形式――(工业的)‘风险社会’。”简而言之,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指的是人类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人为制造、不可预测的伴生风险,这些风险对人类生活的自然基础构成威胁和破坏。其具体表现诸如“无毒的东西、酒、茶、生面团等都变成了危险的东西。化肥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长期毒物。曾经被高度赞扬的财富源泉(原子能、基因技术等)都转变为不可预测的危险源泉”等等,因此,风险社会被贝克称为走向一种新的现代性。贝克的分析对象当然主要指的是西方发达国家。那么这样一种新的现代性在中国是否显现?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贝克近年来在接受中国学者访谈时曾作出如下结论:“当代中国因巨大的社会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事实上,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等,也有力地证明了贝克的判断。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本文以“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具体过程为分析文本,以风险社会的视野关注、剖析传言事件的内在机理,力图触及问题内核,希望对该棘手问题的连根拔起有所助益,也希望对大众媒体从容认知、应对风险事件有所助益。

“广元蛆橘”传言事件过程回顾

对于“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具体过程而言,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信息传播的常态阶段。2008年9月21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新生村村民张登操发现自家柑橘里有一条米粒儿大的虫子,第二天,当地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站长何三美断定为大实蝇的幼虫。而后当地农业局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几天后普查结果出炉:全县11个乡镇的6.8万余株柑橘树发生疫情。占该县柑橘树总量的8.9%,盖有“旺苍县人民政府”公章的《防治大实蝇疫情的公告》开始张贴在疫区各公路沿线,旺苍县橘农们把柑橘全部摘下来,按照每公斤3毛钱的价位由政府统一收购,然后深埋在石灰坑里。

10月2日,这个消息被一名在成都打工的广元县男子报料给了《华西都市报》。10月3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青兴海接到报料称“嘉川镇政府昨天通知橘子不能吃,因为汶川地震杀死了有益元素,我家有1万多斤橘子,全部要摘下来深埋。另外一个大的果园,几十万斤橘子都要摘下来深埋……”此后,青兴海赶去采访,他看到了9月27日“旺苍县人民政府”署名并盖章张贴在公路沿线、重要场所的《防治大实蝇疫情的公告》。

10月4日,《华西都市报》发表《好可惜!万吨柑橘长蛆被深埋》的文章,报道了旺苍柑橘园的大实蝇疫情――这是对此次疫情的首次公开报道。当天,凤凰网转载了该文,不过标题改成:《广元暴发大实蝇疫情万吨柑橘长蛆被深埋》;《北京青年报》也转载了《华西都市报》的这篇文章,标题改为:《广元橘园暴发柑蛆政府出资300万收购》。另外,水果帮网站也进行了转载。同日,《华西都市报》发表了跟踪报道《误食“柑蛆”莫慌!人体不会有大碍》,并刊登专家观点。

从上述过程来看,当地媒体对于疫情信息的公开以及舆论引导方面都做了处理。

信息传播的变型阶段。10月20日,内容来自《华西都市报》报道的网帖《柑蛆(大实蝇)疫区看来只是四川广元》在网易论坛引来火爆点击。发帖者“隔世空的红颜”提醒:“有新闻写了这件事情,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大家还是注意一下吧。”并贴出了一张照片显示:柑橘上面有一透明的、疑似虫子的物体。帖子随后被各大网站论坛社区转载,各不相同的标题,使得信息开始出现偏差。随即,很多人的手机收到这样的短信:“告诉家人和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请转发给每个你关心的人。”QQ群里也同样充斥着这样的“广而告之”。

辟谣传播及柑橘市场回暖阶段。当舆论问责“9月24日发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到现在才知道”的时候,10月21日下午,四川省农业厅首次就此事召开新闻会表示:经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疫情已得到控制,并非如传言中那样严重,有虫害的柑橘仅占1%,所有病害果实已被无害化处理,没有流入市场。然而,我国一些柑桶主产区的柑橘此时已出现严重滞销现象。产橘大省湖北的损失可能达到15亿元。10月22日,农业部再度请专家出面辟谣:“该害虫不是寄生虫,对人畜无害。”10月27日,农业部首次宣布:是“广元柑橘”事件引发了全国部分消费者的恐慌心理。此后,柑橘市场开始回暖。

11月2日,四川省28个柑橘主产县同时启动“万人免费品尝柑橘”活动。11月13日,农业部官方网站消息:近期柑橘销售不断回暖。销售量和价格已接近常态,柑橘主产大省江西、湖南、四川、湖北销售进度和价格水平均接近正常年份,成交量和价格都基本稳定。

综观上述“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过程,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反思:其一,在当地媒体公开疫情信息并进行舆论引导的前提下,为什么仍有传言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其二,手机用户为何如此易于轻信传言并成为传播者?

传言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分析

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谣言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为:“第一,故事的主题必须对传谣者和听谣者有某种重要性;第二,真实的事实必须用某种模糊性掩盖起来。”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可知,“广元蛆橘”事件虽然原本是真实事件。表面上看从谣言产生的条件理论来分析似乎不太合适,但该事件后来已经演变为传言事件,按照奥尔波特的说法,谣言并不等同于子虚乌有的东西,“谣言里经常有一些残留的新闻成分,一个‘真实的核心’,但在传播过程中,它蒙受如此多想象的阐述,以致变得不可区分”。因此,变型后的“广元蛆橘”事件正暗合了谣言的部分内容。

回到谣言产生的条件分析,“广元蛆橘”事件显然对于许多人是重要的,因为可能会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其次,传言产生前,事件的真实信息对于全国大多数人而言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从上述传言事件过程中可知,传言产生前,有关疫情的信息只在少数媒体刊登,而对于消除消费者恐慌心理的专家观点则只在《华西都市报》上进行了刊登。由此则不难理解,在当地媒体公开疫情信息并进行舆论引导的前提下,传言仍会产生的原因。

此外,奥尔波特对有关谣言传播链条形成条件的分析指出:“在一个既定的共

同利害关系中,即便处于极为混乱而又严重的情况下,也只有那些轻信于人的人才会加入到谣言传播的链条当中。”也就是说,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广泛传播与许多人轻信于人的心理有直接关系。引申到“广元蛆橘”传言事件,从该传言在全国大范围流传的客观事实来看,可以断定当下中国存在大量“轻信于人”的人。问题是在“香蕉事件、西瓜事件”等的传言一次次被证伪的背景下,手机用户为何仍如此易于轻信传言并成为传播者?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给出了解释,他认为风险社会中“风险”的特点是“完全逃脱了人类的直接感知能力”,人类对风险的感知只能依靠科学检测等手段。因此,人类在新的风险类型面前变得焦虑与恐惧,“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表达为:我害怕!”在这样的社会心理影响下,类似于“广元蛆橘”传言事件这样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的事情,民众便易于产生轻信心理(虽然“广元蛆橘”还不属于贝克所认为的人类自己制造的风险社会的“风险”,只是属于自然灾害类型的风险,但是蛆橘因其不可直接感知而对手机用户心理造成的影响,应该与贝克所认为的人为制造的风险事件作用相类似)。由此,手机用户又一次次地轻信传言的现象便不难理解,而这一现象则昭示了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受众心理新特点――对于无法直接感知的事情普遍存在轻信于人的心理。

大众媒体应对风险事件的报道意识

贝克指出,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的风险与大众传媒关系密切,因为“掌握着界定风险权力的大众媒体、科学和法律等专业,拥有关键的社会和政治地位”。那么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大众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应对类似“广元蛆橘”传言事件这样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的风险事件呢?综合上述内容,本文试分析如下:

其一,对于传言的产生,“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教训是:当地媒体与政府以为疫情信息已经公开、明晰地传播,然而对于全国大范围而言,疫情信息实际上还处于模糊状态,经过手机短信的偏差传播后,最终酿成惨重后果。因此,类似“广元蛆橘”传言事件这样的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而又在地方发生的风险事件,信息应该在多大范围内传播、怎么传播等报道意识,都是风险社会背景下给地方传媒提出的现实问题。对于地方媒体而言,类似“广元蛆橘”这样的风险事件,至少应树立全国可能产生潜在风险的风险事件报道意识,设法消除自身媒体影响力之外而又属于风险事件波及范围的其他区域的信息模糊状态。

其二,对于传言产生后,如何通过报道及时消除并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经验指出,谣言只能由权威专家反驳,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和重要的公共机构中的最高权威人士建立密切联系。从“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文本也可以看出,农业部的辟谣效果要比四川省农业厅好。由此可见,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需要建构地方媒体与公共机构中的最高权威建立联系共同面对风险事件的机制。

其三,针对风险社会背景下对超出人类直接感知能力的风险所形成的易于轻信的受众心理,有论者指出“建立政府短信平台,危机发生时启动,抢在谣言发生之前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告知接受者”的方法,这样的做法固然收效快,但是对于风险事件的报道,如果媒体总是形成对政府的路径依赖,这样的思路会有偏差,因为其与社会转型需要政府从全能主义结构蜕变的发展趋势相悖。因此现实需要大众媒体自身建构应对风险事件的报道意识,包括以“服务――信任”的原则建立媒体公信力等,以便更好地应对风险社会的风险事件。

总之,包括地方媒体在内的大众媒体在“广元蛆橘”传言事件中暴露了以下问题: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面对受众心理新特点――轻信于人的心理,大众传媒缺乏针对受众轻信心理模式而形成的风险事件的报道意识,也缺乏系统、有效应对风险社会来临的相应机制及对风险的界定与控制的前瞻性意识。可以说“广元蛆橘”传言事件对于风险事件的报道意识改造而言具有“试错”意义。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传导机理;传导

企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场变动的过程,它的成长就如同一场革命一般,需要经历不断的变化,与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强大而顺利的发展,需要有财务上的支撑,如果没有财务管理上的支撑就必然会遭受损失。因此我们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需要在财务管理上引起高度的重视,要随时意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以及财务风险的动态传导性。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源、传导载体等都要有所了解,只有认清财务风险方面的发展规律,才能更进一步的将企业发展的顺风顺水。力争让财务风险传导机理成为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与行动指导,而不是随时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破坏机器“。

一、财务风险内涵

财务风险顾名思义,是发生在财务方面的得失现象。在财务风险的概念上分广义与侠义之分。侠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负债筹资风险,主要针对企业在债务到期归还的不确定性。而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更为契合各个企业的发展规律,是指企业内部或是外部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现象,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而言比侠义的财务风险要大一些。但不论是广义的也好,还是狭义的也罢,都说明了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所出现的不确定性。而准确的辨别与分析企业中的财务风险,就可避免或减小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企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将有很大益处。

二、财务风险传导特性

有传导就必然会有媒介,对于财务风险上的传导同样需要一定的媒介。关于这一观点武汉理工大学的邓明然教授已经做出论证。而这一传导媒介就被称为风险传导载体。正是有了这样的风险传导载体,才使得财务风险不仅在部门之间,也就是企业内部进行传导,而且还会随着传导的加热、加快而扩散到企业外部进行传导,从而导致企业风险的破坏面不断扩散。而这种传导载体往往与利益相关,从而形成为一种风险传导。财务风险的传导性其内在原因是企业信用机制的软化。而影响其信用机制软化的因素既有国家信用体系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制方面的缺失。那么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财务风险传导特性归纳为:一是复杂性,指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系统复杂,而导致其财务风险传导系统的构成因素也很多。二是路径依赖性。是说在财务风险出现过程中总会有某一路径是这一风险得以实施,并形成一定的固有惯性。三是方向性,在这里的方向性是说财务风险模式氛围单向风险传导与双向风险传导以及多向风险传导。四是突发性,这是财务风险的主要特性,它带有很强的隐蔽性。五是不可逆性,是说财务风险虽可提前预知,避免其发生,然而一旦发生的话就不可逆转,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阻止,而只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损失。

三、财务风险传导机理

(一)财务风险传导要素

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需要传导媒体。而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传导主体与传导媒介体所构成的一个风险传导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它包含了两大主体。而如果从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各个环节来看,则包含着不仅有风险源还有传导风险的载体,此外还有风险传导的中介体,甚至还包括风险结果等一系列的作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称为是财务风险传导要素。它们之间犹如一个食物链条,相互咬合,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影响着。一环套着一环,带有一定的逻辑性。这也无疑给财务风险发生时的不可逆性,提供了可行的依据。然而我们说,财务风险并非都传导,它需要一定的契机,只是在传导前,要将它扼杀在摇篮里。否则,在传导过程中,各财务风险之间就会相互作用影响,从而使风险成为一种“热效应”迅速蔓延到整个企业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它区分为四个节点,包括财务风险源、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内外部供应链,以及风险阙值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构成了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四大要素。也是构成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链条节点。无论是哪一种,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然而也是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非传导的控制点所在,关键就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做的到不到位了。

(二)财务风险传导机理

财务风险的发生在媒介链条上,各个链条环节中的节点就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要素。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具有动态性的传递“热效应”。从宏观角度分析,财务风险在发生过程中是有起伏性的,而这种起伏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继起性。此外,财务风险的传导还表现在传递链条节点间的传递效应。而具体在企业内部,它常体现在具体的环节中,诸如采购、生产、销售。风险就在这具体的操作间蔓延,风险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一股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将作用到风险传导媒介链条节点上,而这一推动力则是依附在风险主体上。财务风险在发生中通常在企业内部最先传导,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企业财务由此及彼的进行传递,并通过一定的传递时间、传递载体进行风险的传递。而风险传导的结果也是一个链条动态的集成。风险的运动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出多种复杂的、复合的状态。而表现形式也分为多种。其中包括筹资风险,即有举债本身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当然也不单纯指的是举债本身,还包含有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而内部管理的不力,也是产生风险的因素之一。那么这样的财务风险性如果发生在企业外部的话,就表现在企业之间的风险传递。当一个企业将财务风险传递到另一个企业中时,很可能其风险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也不能不变化。发生的改变的有可能是另一个企业在财务风险接收过程中,由于自身财务管理到位,财务风险控制得当而给力,因此就可以将财务风险传导进行终止。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无论大小,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够强大,经营管理意识不够到位,对于风险的意识也处于薄弱的环节,由此而导致了各种风险的出现,给我国企业,也是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财务传导具有一定的特性,并且有它的形成要素。作为一个企业要注重控制财务风险源、阻滞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等相应的传导控制策略。力争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以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马正凯.基于风险链的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研究[N].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03)

[2]王棣华.试论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6)

[3]赵华,张鼎祖.企业财务柔性的本原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10(06)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兴媒体 风险投资 策略

新兴媒体泛指那些采用新的传播技术、新的传播方式或者开辟了新的盈利模式的媒体,如 网络 杂志、视频分享网站、商业楼宇媒体、移动电视、3g手机媒体、iptv、触摸媒体、网络综合平台等。当下正处于一个媒介内爆与融合加剧的时代,任何一种创新的传媒科技马上会得到普及,任何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推广,任何一种新的盈利模式马上会被克隆。但媒体由萌芽、发育到成熟的阶段,资本运营问题往往成为其壮大 发展 的瓶颈。同时

1. 风投引入期

适时原则。风险投资的引入应该以促进媒体事业的扩大为前提,而不是在传媒经营运转出现困难时引入风投。很明显在传媒经营捉襟见肘之际,能够对风险投资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即使成功引资也难免在谈判的环节因为无牌可打陷入被动的局面,为日后媒体与风投的合作埋下隐患。

坦诚原则。和风险投资打交道,要坦诚的与对方推心置腹,不仅把传媒未来的美好前途描绘给风险投资商,同时也要把传媒经营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坦诚的告诉给风险投资商。因为对于风险投资而言,有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风险不可控。坦诚的交往能与风投建立起双方合作的信任感。

平等原则。在资本的引入期,新兴媒体往往由于对资本的巨大渴求,而饥不择食。媒体创业者需要始终明确与风投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合作关系,媒体以其独特创新传播理念和明晰的盈利模式作为创业成本,保证未来可预期获得报偿。很明显只有在引资阶段就确定平等关系才能为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适度原则。在引入风险投资时,引入多少是传媒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你提出的要求一旦被满足之后,到底能不能消化好利用好引入资本,能不能将引入的资本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传媒价值的保值增值。所以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就非常必要,适合传媒 发展 的中短期需求,适合传媒的现实消化能力是传媒的引入风险投资的适度原则。

多家引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尽可能不要从一家风投引资。单一风投的引入容易使传媒公司处 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与多家风险投资展开合作,可以使媒体在风险控制方面有更多可以周旋的余地。如果一家风险投资撤出资金,也不至于使资金的流动性受到毁灭性威胁。

2. 运作期

获得风投的管理扶助。风险投资并不是单纯提供资金的金主,与其他募资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于新兴媒体的全程培育。风险投资通常有一整套 科学 的 企业 治理经验,可以为新兴媒体提供传媒战略决策制定、传媒市场的分析、相关技术市场应用前景评估、潜在风险分析、成本控制及其回收等一系列的管理支持,此外还可以帮助传媒企业进行招募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说一个成熟的风险投资是传媒企业的创业孵化器。通过与风投的合作,传媒企业可以避免走弯路、错路,尽早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应对压力,增加动力。引进风投之后只是传媒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般风险投资在注资之后都会要求传媒企业达到更高的层次,这在无形中给传媒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2004年3月鼎晖国际等6家机构为分众传媒注资1250万美元,要求分众传媒当年必须实现860万美元的利润,如果完不成,股权就要被稀释。2007年lo月兰馨亚洲投资基金等4家vc注资炎黄传媒3500万美元之后,给炎黄传媒的任务是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利润率为50%。可见,在风险投资运作期,传媒企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风险投资对利润的渴望与追逐。传媒企业唯有积极运作,与风投展开合作才能够实现盈利的目标。要实现盈利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借助于风投的管理扶助之外,传媒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是无从回避的。传媒企业必须始终思考如何将现有的强大的资金优势转化为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既定的盈利模式,如何掌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资源。

确保信息对称,规避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hazard)即“从事 经济 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在风险投资与新兴媒体合作的过程之中,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新兴媒体在创业的初期主要依靠一些创新性的关键传播技术和模式等无形资产,一般会被视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一般会被少数的媒体创业者所掌握;新兴媒体一般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和财务数据,没有完整的信誉记录。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兴媒体与风险投资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双方的合作潜在着道德风险。风险投资家担心风投资本被以做假账、过度投资、滥用资本等方式侵吞。新兴媒体企业应该根据风险投资运作的特点,及时、对等的公布自己的业绩和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新兴媒体在发展的初期处于“烧钱”的阶段,但是应该明明白白把怎么烧钱告诉风险投资商。

3. 退出解除期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南京都市报;转型;RBS;风险识别

在南京都市报中,当前影响力比较大的主要有《扬子晚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和《现代快报》,纵观近两年来南京都市报转型方面的尝试,大概总结为少数转企改制、个别停刊改版、多数借助“两微一端”开展融合传播模式,内部整合采编模式、发展线下产业等。[1]

纸媒虽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点,但大多数纸媒人对转型的尝试往往谨小慎微,同时转型阶段也存在着诸多风险,根据项目风险分解结构,结合南京都市报市场的实际情况,试图具体识别出纸媒转型过程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别,以便进行风险分析及应对。项目的风险主要分为技术风险、外部风险、组织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四大类别,[2]每一类别又分解出不同的子类。

一、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包括需求、技术、复杂性和界面、性能和可靠性、质量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由于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关技术不配套、设备不完善或者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预测不够充分,而存在技术风险。都市报转型,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寻找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但新媒体是靠强大的技术做支撑的,报人们如果不能对新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做出比较科学的预测,就可能使融合技术的过程存在风险。

(一)复杂性和界面

都市报与新媒体的融合从报纸内容上网开始,建网站、推电子报、开微博、上微信公众号,然后开发自身APP,但影响力甚微,反而导致内容被无限制免费使用,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2017年4月榜上,[3]江苏省唯一上榜的是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江苏网”,在《中国新闻网站综合传播力4月总榜》中排22位,在《省级网站综合传播力榜》中排第10位,但在《新闻网站APP传播力》中没有上榜,总体上由传统纸媒推出的新闻APP上榜较少。比较南京都市报开发的APP,由南京日报社开发的“最南京”APP由于缺乏维护与更新,已自动淘汰,“金陵晚报”APP不能正常使用,“现代快报”自2016年与Zaker合作后,也不见了自身APP,目前能正常使用的是“扬子晚报”APP,但打开后界面色彩偏暗,除了在“焦点”版面每天有1-2条内容及时更新外,其他版内容陈旧甚至空置。

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就要懂得复杂性和界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只有当复杂性降低到某一点,界面才能保证简约和吸引力,当然还要考虑维护的成本。

(二)性能和可靠性

所谓性能,便是报纸的定位,都市报需要告别同质化的竞争,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当下,都市报正在失去的潜在用户是一群以手机为伴的年轻人,他们追求便捷、新鲜、娱乐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资讯信息,就目前而言,让年轻人离开手机转向纸媒阅读是有难度的,这时如果纸媒再失去了中老年阅读群体,这将是致命的。

《江南时报》自2011年7月1日加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之后,几次改版都以失败告终,2016年7月停刊几天后再次宣布由都市晨报改版为财经类专业报纸,取名《财经》,改版发刊词称是为了应对报纸“寒冬”,顺应新闻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4]报社原有记者和编辑约40人被分流,留下约10人左右的经营团队人员。《财经》在2016年8月1日正式出版,一开始只有周一、三、五出版,2017年改为周一、三、四、五出版,版面在10-20版不等,虽然不知道改版后经营状况如何,但至少它在定位转变上迈出了一步,当然,改变性能将意味着面临风险。

报纸的可靠性,在于优质的内容供给、良好的媒体形象,若在人人都要拉广告、做产业、完成订阅量的办报环境中,其可靠性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二、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分包商和供应商、法规、市场、客户、天气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这里主要分析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供求风险。

(一)政策风险

该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都市报需要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南京都市报已经告别价格战时代,主要竞争是来自新媒体的冲击。

2016年底,广州市财政局拿出3.5亿元支持党报媒体,专项用于《广州日报》的印刷、发行支出等,每年年底,各地都会召开党报党刊的发行征订工作会,也是对党媒的支持,江苏省政府也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开发并推广“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但各大都市报得自谋出路。

(二)法律风险

全球企业法律顾问协会(ACC)对法律风险的定义也适用于都市报,指在转型求变过程中所承担的发生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

南京都市报的转型主要集中在开发“两微一端”融合鞑ァ⑾呦虏业多元化发展等模式,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规范性,由此产生的可预见的或难以预见的造成与法律相悖或触犯法律的可能,因法律纠纷会导致延误时间、增加成本或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市场供求风险

都市报面临的困境在于广告额大幅下滑,根据CTR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的广告花费同比下降41.4%,广告资源同比下滑40%。[5]

报纸发行量持续下跌,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订阅市场也是如此,都市报订阅率持续走低,零售终端进一步减少,新媒体渠道分流了报纸原有的市场份额,导致报纸阅读量下降,甚至老年人也减少了报纸接触。

需求的降低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报纸版面越来越少,投递不够及时,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供求的风险。

南京都市报从1999年之后进入黄金发展时代,拥有比较稳定的读者群、发行量和市场占有率,特别是2004年后,各大电器零售商竞争激烈,房地产市场逐渐兴起,商场、房地产、家装广告等源源不断,每周四、周五版面甚至超过百版。以《现代快报》为例,2010年8月5日(周四)的版面是112版,8月6日(周五)的版面高达130版,从2011年开始,广告逐渐减少,版面随之减少,到2012年8月23日(周四)版面为80版,8月24日(周五)版面为80版。

2016年11月22日,《现代快报》的征订广告多少有点英雄迟暮的悲凉,“致读者――报纸变薄了,真的很抱歉,我们在桌面等着深陷于手机和IPAD的你抬起头来,或者你需要重温眼瞳触摸铅字的温度,重拾指尖翻转纸业的墨香。”该报自2015年11月底被并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6年6月7日宣布与Zaker深度合作。到了2017年5月,该报纸周四版面维持在32版左右,周五版面一般只有28版。

都市报市场需求逐渐走低,报纸版面开始缩水,供求关系的变化容易导致处于竞争劣势的都市报面临倒闭的威胁。

三、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包括项目依赖关系、资源、资金、优先级等可能存在的风险,南京都市报转型中主要面临的是制度风险和资金风险。

(一)制度风险

较完善的报社制度通常包括组织领导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综合管理制度、编辑采访制度、市场营销制度、广告经营制度、生产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行政办公制度及网上传播制度等,[6]在转型期间,这些制度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为了防范制度风险,报社要定期更新各项制度,既要坚持新闻规律,又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严格按制度办事,同时可以建立制度风险监控机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中。

(二)资金风险

纸媒通常采用投资收购、融资上市、整合重组等形式进入资本市场。纸媒受传统机制的制约,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筹资不足、财务机制运作不够灵活等问题,资金风险往往受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双重影响。

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报社自身的内部控制而导致报社无法实现资金的正常循环和周转,或者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报社想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弥补单一经营报纸带来的亏损,但如果在开拓新业务时遭遇失败,会使当前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严重的甚至倒闭。

四、项目管理风险

项目管理风险包括估算、规划、控制、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这里主要指纸媒面临的产业风险、决策风险、运营风险和人才风险。

(一)产业风险

报纸多元化的模式包括同心圆多元化、纵向多元化和跨行业多元化,[7]前两种多元化仍利用媒体现有的生存经验及其资源等增加产品品种,拓展新业务,相对而言,风险较小。但实际上南京都市报普遍存在跨行业多元化经营,比如从事旅游、教育培训、团购、电子商务、健康咨询等项目,投资影视制作,涉足房地产、金融、商业等领域,报纸要开发并经营一个新的产业,就意味着需要面对诸多产业风险,包括周期性风险、成长性风险、产业关联度风险、市场集中度风险、行业壁垒风险等。

(二)决策风险

在决策活动中,由于主体、客体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决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就存在决策风险,包括业务发展决策、管理授权决策、战略决策等由低到高层次的决策,纸媒转型阶段的决策风险不仅仅可能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关乎员工去留、报纸存亡。

导致决策风险的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主观因素比如报社领导对市场状况预测不够准确、缺乏利用新媒体或开拓新产业的能力,并受到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心理机制的影响,而导致决策失误。

客观因素在于决策机制不够健全、掌握信息不够充足、存在不可预知的因素等,为了防范决策风险,报社应该发展并完善决策机制,决策者除了坚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之外,还要提高风险意识,充分论证,谨慎决策,有条件的可以建立风险预警监控体系,对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及评估,为决策者提供有效而周密的决策信息。

(三)运营风险

即使经过最精确计算的经营预测也有可能发生错误,实际的经营成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差异的可能性,被称为运营风险,运营风险包含一系列具体的风险,对于都市报转型而言,主要有时间管理风险、营销风险等。

1、时间管理风险

时间管理包括保证项目按时完成的各过程,如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活动资源、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制定进度计划、控制进度等过程,上述过程不仅相互作用,而且还与其他领域中的过程相互作用。基于项目的具体需要,每个过程都需要一人或多人的努力,或者一个或多个小组的努力。[8]

都市报在开发新的产业项目时,项目管理将遵守时间计划作为成功的标准,若超出日程,那么能否达到项目目标也成了未知数。

2、营销风险

对于都市报而言,必须拥有较大基数的订阅用户,开拓零售市场,争取稳定的广告商,有不断壮大的产业支撑,才能保证报纸的正常出版并实现盈利。这些环节都需要推广策略,以减少营销风险。

某品牌手机在瑞士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报纸《20 Minuten》(20分钟)上设计了富有创意的涂鸦广告,在当地收获了很高的曝光度和讨论度,这为报纸广告的设计提供了非常直观的营销参考实例。

(四)人才风险

南京都市报目前面临的人才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人才的流失风险,二是人才的转型风险。

南京都市报除《现代快报》外,基本隶属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或南京报业集团,但用工制度较为复杂,有正式员工、集团聘用制人员、自聘人员,甚至还有临时工等,这几类人才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方面差距较大,多少会造成人员间的心理落差。同时,报纸版面逐渐减少,若其他新业务拓展跟不上,就会导致薪酬持续降低,大大影响了员工的稳定感和忠诚度。新旧媒体的竞争加速了人才的竞争,特别是新媒体不断扩张,对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同时薪酬普遍高于报纸,导致报业人才外流日渐频繁。

报业转型其根本还是报人的自身转型,传统报人要能迅速成长为“全媒体记者”,而全媒体记者不仅仅是能写出适合不同媒体特点的稿件,更应具备数据分析、话题策划、用户互动、经营管理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要求报社投入大量的培训资金甚至需要直接招聘社会人才,这让报社陷入双重风险:新媒体人才短缺,传统报人不断流失。

当然,不同都市报面临的风险并非完全相同,各报社应认真识别和分析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然后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注释:

[1]王水勤,朱晓燕.南京纸媒转型模式研究[J].传媒观察,2016(12).

[2][8]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4月榜[J].网络传播,2017(04).

[4]拥“报”财经,悦读“江南”[N].江南时报,2016-7-18.

[5]陈国权.中国报业2016发展报告“报业转型”微信号,2016-12.

[6]勇.报社(杂志社)管理规章制度全集[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7]刘劲松,李明伟等.党报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型模式与战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10篇

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创新基地主任童兵教授和新疆日报社总编辑廖运建共同主持,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各地新闻研究机构近70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对风险社会和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和的特点及规律、突发公共事件和新闻报道机制构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新闻传媒的角色审视、新闻传媒报道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规范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通过研讨,大家对于现阶段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的社会背景有了充分认识,对于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设性意见,并呼唤大众传媒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进入高发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

研讨会首先触及的是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问题。要科学认识突发公共事件首先要厘清概念,复旦大学童兵建议把“突发事件”细化为三个具体概念: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突发。突发事件指未能预测或难以预测而突然而至的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专指对社会公众有直接影响或同公共社会有广泛联系的突发事件。如果当事人为人数众多的民众,且这些民众又有强烈的利益诉求,这类突发公共事件谓之突发。换言之,突发是以民众为主体的突发公共事件之一种。

面对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从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出发认为:我国既存在贝克所划分的历史阶段风险即前工业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工业社会的风险(保险风险)、风险社会的风险,也存在吉登斯所划分的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规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他提出风险社会中危机传播的策略和方法:以人为本,准确定性;及时传播,掌握主动;真实客观,实事求是;巧设议程,引导舆论和注意平衡,把握好“度”。

复旦大学马凌则将突发公共事件放在“抗争政治”理论的视野下分析。她认为,我国突发兼有集体行为和集体行动的特点,“争利不争权”,呼吁政府的积极介入,这些特点皆可由抗争政治理论进行阐发。从本质上看,突发既是政治沟通失灵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沟通形式。传媒作为政治沟通的有效途经,应该在公开透明原则之下,做到对突发的均衡报道。

浙江大学李岩引入“次生危机”理论来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她认为:公共危机也有原发危机和次生危机两种,原生危机有不可测因素存在,不可避免,但次生危机是可以防止发生的,之所以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与信息的公开出现不平等,甚至错位。

暨南大学林爱B从“风险沟通”的角度分析西方风险传播范式的变化,看到了“科技范式”向“民主范式”的转变:早期对风险沟通的研究,重视的是政府或有关机构如何告知民众风险;近年来的研究开始重视如何与民众互动、让民众参与决策。这种传播范式的转变对于我国风险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保障公众知情权是风险沟通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传递公众的意见和看法,实现公众的表达权,实现公众对政府部门的监督。

此外,浙江理工大学廖卫民比照核裂变核聚变理论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发爆发机制进行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田大宪对网络集群行为的生成机理与调控方略进行探究,寻求科学引导的方法。

二、探索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规律

此次会议召开地点是新疆乌鲁木齐,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受到大家的特别关注。新疆日报社总编辑廖运建以“7?5”事件报道亲历者的身份,讲述和论述了一个省级党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报道策略和应有的责任担当,使大家对于研究总结突发事件报道规律产生了浓厚兴趣。

1.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

“务实、责任、风险”,复旦大学童兵认为健全突发公共新闻报道机制要树立这三个意识。信息的公开、准确、及时、权威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条件,确保信息公开并在第一时间传播是健全突发公共新闻报道机制的基础性环节。第一时间权威信息至少要包括三方面:一、新闻传媒最早获知和最早报道突发公共事件和发生的原因、情状、结果;二、记者最早赶到并进入事件现场;三、传媒最早发表救助意见和处置建议。要确保公开传播的信息具有足够的时效性。要采取必要措施,强化信息传播的透明度。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南京大学丁柏铨按照成因将其细化成自然灾难报道和人为灾难报道,并对人为灾难报道进行深入研究。他指出,人为灾难报道由于与社会冲突有着更紧密的关联性,因而其难度远甚于自然灾难报道的难度。从事人为灾难报道,记者必然面临三种冲突:自身与人为灾难责任人之间的冲突;受害者或其亲属与责任人及深层次相关人之间的冲突;记者本人的激烈的内心冲突。湖北日报巴晓芳在探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困境及出路时也谈到: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报道环境,在报道“人祸”方面媒体报道往往陷入困境,这里存在着体制、观念、新闻管理和自我设限等方面的原因,要突破这种局限需要从政府转变观念、管理者提高媒介素养、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着手。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信息公开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刘卫东从法律角度探讨了信息公开与保守国家机密之间的矛盾关系。他提出,为防止有人用保守国家秘密为借口,隐瞒各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事实,应当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保守国家秘密为借口,隐瞒各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事实。为了从法理上根本解决保密法和信息公开条件的矛盾关系问题,必须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位阶,尽快制定《信息公开法》。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舆论表达与媒体表达,复旦大学张涛甫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出发进行考察,提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表达、意识分化、情绪宣泄构成了当代中国舆论表达的三大核心要素,社会转型释放了舆论表达,同时释放了媒体表达功能。但是,舆论表达与媒体表达之间存在一定张力,具有一种对应性与错位性的二律悖反特征,在突发事件中表现尤其突出。突发性事件容易引发舆论反应,甚至会形成舆论事件;突发性事与舆论风险存在一定相关性。

与会者还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西南大学董小玉认为:作为风险传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大众媒介既提供风险的感受,又参与风险的生产、操纵、协商和置换。媒介带有污名化倾向的报道必然影响受众的风险认知和决策。汕头大学陈岳芬采用数据分析的方式研究人民日报在“7?5”事件报道中的报道方式与价值取向。南京师范大学石坚针对“7?5”事件报道提出媒体在报道中应牢牢抓住传播的主动权。

2.从历史角度考察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变化

研究当下的问题需要两种参照系,一种是历史的参照系,一种是域外的参照系。复旦大学黄旦对1949年以来我国传媒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历史进行考察,把我国大众传媒的突发性事件报道概括为:“抗灾动员”、“如实报道”、“如实报道”与“动员”结合,以及所谓“议程设置”、“危机传播”等理念和做法。从内在逻辑来看,这些都是站在政府立场来劝服、控制和管理。他从当前风险社会、媒介化社会以及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对固有做法进行反思,提出:如果大众传媒不是以“引导者”自居,而是以平等的“解释者”做出自己的意义解释,是否更符合媒介化社会的实际?在我们过去的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乃至于所谓“危机传播”、“议程设置”中,把公众摆在何处?吉林大学蒋蕾对1949年以前的民国时期突发公共事件报道进行回溯,发现其报道方式和报道特征发生过一些转变:“准直播”式的现场报道的出现;由描述性报道到调查性报道;个人事件转变成公共事件。通过考察发现,民国时期几乎所有突发公共事件的矛头最终都指向政治。

3.中外突发公共事件的比较研究

复旦大学贾敏以美国校园枪击案报道为案例对美国媒体的媒介角色进行思考,认为我国传媒工作者在借鉴西方同行的专业主义理念的同时,理应有清醒的认识,分辨其新闻报道背后的价值预设及其偏见,秉持新闻敏感与政治敏锐的辩证统一,从而积极探索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模式。重庆工商大学吴江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媒体对王家岭矿难和西弗吉尼亚矿难的不同报道,看到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基调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媒体更多强调救援的力度,而美国媒体更多强调找出事发原因。由此对于我国媒体灾难性报道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公开透明,观念多元化,巧妙设置议程,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平民,媒体强化自律。

三、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角色与责任

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大众传媒应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使命?这成为大家探讨的热点。武汉大学吕尚彬通过对中国政府与传媒的双向互动关系变化的分析,探求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事件时应该承担的责任。他认为,在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转型过程中,伴随着政府角色与职能的变迁和传媒的变化,政府与传媒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型,即从传统体制之下的政府对传媒的单向控制转变为包括共生关系、工作关系、监督关系在内的政府与传媒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国传媒与政府的关系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使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承担的责任也出现相应变化。如果忽视这一变化,则可能导致对于中国传媒现实与发展走向的简单化处理和隔靴搔痒的标签式分析。

复旦大学孙玮围绕福建南平校园暴力犯罪案的媒介表现,对风险社会中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进行分析。她发现,以往新闻学理论多从反映事实、呈现真相、促进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理解媒介的社会角色,而在风险社会中媒介的社会角色还表现在:在定义突发事件的风险性并且把这种定义转变为一种公共理解时,提供了认知世界的基本框架。媒介的此种角色不但影响人们对于具体突发事件的理解与应对,其深远意义更体现在,媒介周而复始的运作,对于某些特定框架的使用与强调,将对大量公众甚至整个社会的认知方式产生影响。这关乎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暨南大学蒋建国以校园杀童案报道为例对媒介伦理进行探讨,认为媒体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仅恪守自身职业伦理规范,而是要主动去承担作为“社会公器”的社会责任。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看,媒体应秉持最小伤害原则、坚持报道与引导并重、避免为凶手立传的煽情主义。

南昌大学郑智斌从富士康跳楼事件谈自杀报道,认为媒体应以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为先,强调理性而非煽情,从传播思维、价值取向、报道取向、报道手法和具体操作等层面上重视并改进自杀新闻报道。

东华大学王梅芳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角色定位和道德立场提出见解,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角色定位有社会对媒体的角色期待和媒体自身的职业界定两种,媒体工作者需要随时清醒地意识到其间的立场转换和角色义务。

此外,江苏教育电视台尤红从传播体制改革、传播观念演变和传播文化的嬗变的角度阐述了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传媒角色的转变;郑州大学周宇豪从公民社会培育的角度探讨突发性事件中媒体的社会责任。

四、关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传播效果

从这次研讨会上看到,许多学者开始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传播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复旦大学孟建围绕“深圳9?20特大火灾事故”进行了有别于传统评估方式的全方位传播效果评估,即包含媒体报道评估、网络舆情评估、市民电话调查、现场记者访谈四种评估。通过定量分析发现:网络已成为民众的主流信源。网络已经超过其他所有传媒,成为最大信源和传播渠道,传播人数占据所有传播渠道一半以上。复旦大学周葆华采用抽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以“厦门PX”事件为例研究突发事件中的媒体接触、公众参与与政治效能。通过研究看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参与以政治讨论这一“话语参与”方式为主,但网络参与亦上升为重要渠道,而体制型参与比例较低。网络正成为普通公众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在政治参与当中扮演了新的角色。复旦大学孙少晶围绕“汶川地震”对媒介传播效果进行了量化研究,发现网络和电视成为最主要的信源。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的传播效果,中南大学白寅以放大器作比喻,认为危机传播中媒体更像电路学中的信号放大处理器,把事件通过一个编码-解码系统传达给接受者。经过媒体处理的报道相对事件本身而言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信号的强度或被扩大(正反馈),或被减弱(负反馈),而且这些被扩大或减弱的信息中多少包含着噪音。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传媒集团;并购;财务风险;粤传媒;香榭丽

一、传媒集团并购财务风险

(一)政治因素影响远大于其他一般企业

我国政府对媒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管制,政府颁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都会对传媒集团的并购产生重要影响。我国传媒集团具有双重属性,即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和社会公益主体的属性。企业的目标是讲求利益最大化,传媒集团虽然也是企业,由于具有公益性质而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二)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

我国传媒集团的地域性特征明显,地方政府往往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我国传媒企业与政府属于行政隶属关系,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给予企业扶持或特许权,以保障本地区的经济利益。这种关系在市场的表现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形成了坚实的行政壁垒和区域市场壁垒,阻碍了并购的市场化行为,导致有实力的传媒集团难以向外扩张。地方政府对当地传媒集团的保护主义,还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性,给并购企业带来困难。

(三)筹资成本高风险大

传媒集团的并购离不开金融市场,传媒集团的发展壮大必然需要参与资本运作。我国政府对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媒体行业有严格的限制,新闻媒体由国家经营,可以在新闻出版影视系统内融资,不得吸收境外资本和私人资本,融资必须确保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这些都加大了传媒集团的筹资成本,提升了融资风险。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完善,银行贷款占传媒集团融资的主导地位,财务风险偏大。

(四)财务风险多样化

科学技术让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每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新都对媒体产生巨大影响。在互联网技术革命下,传媒行业进行了艰苦的结构转型和产业整合。纸媒危机,移动互联带来的用户消费偏好,互联网创造的新的媒介生态等等,导致传媒集团并购的财务风险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传媒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互联网经济的泡沫,国产IP电影集体哑火,媒体事件的突发性导致舆论态势的多米诺效应等,都让财务风险变得难以预测和多样化。

(五)并购并非基于市场与企业需要

传媒集团受政策的驱动性较强,并非是在完全市场力量与企业需求下的并购,而是基于政府行政考量下的组合,这对并购后的整合带来困难,且目前多以横向并购为主,这样的并购难以产生实际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传媒集团产权主体缺位,经营者可以将经济性亏损扭曲为政策性亏损,且经营者可以凭借行政力量指导企业市场经营,往往会不顾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盲目并购扩张,片面追求集团规模做大,抱有一定的投机心理。

(六)面临跨国传媒集团的有力竞争

全球化时代,跨国并购日益频繁,目前政府的保护是国内传媒集团对抗外来竞争的重要保障。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在政策红利下,传媒集团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进行海外并购。2016年初,万达文化集团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100%全资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成为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笔文化并购。国外的跨国传媒集团拥有良好的体系,数十年的市场竞争经验,实力强劲。中国的海外并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仍待观察,数额庞大的并购会让财务面临巨大风险。中国的传媒集团在治理公司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与国外的公司都存在巨大差异,会增加管理成本和降低公司效率,若并购后磨合不成功,则会变成内耗。以上的种种都会给并购后的财务带来风险。

二、传媒集团并购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培养复合型媒体经营人才

在前期选择目标企业时,媒体从业人员应该熟悉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尽量减少因政治因素带来的并购财务风险。把握好政策红利,及时了解政策的风向标,为并购成功加上保险。应该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传媒集团的财务人员担负着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监督和控制职能,又需要一定程度地了解媒体和熟悉传媒行业。财务人员需要仔细调查目标企业,核实对方资产债务情况,做出合理的价值评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传媒集团可以通过培训或招募熟悉海外事务的国际化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和内部培训的方式培养复合型媒体经营人才,从而有效控制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

在内部建设方面,集团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统一资金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集团总部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作效率。集团总部对投资、融资等享有决策权和终审权,保证传媒集团的经营战略一致,增强集团上下的凝聚力,对集团的日常工作执行情况拥有监督权和检查权。如此,让集团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在面对并购时,能够采取对集团发展伤害最小的筹资方式。

(三)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提升整体实力

传媒集团并购的前提离不开自身的实力,要想完成一项成功的并购,必然需要从战略、资金、市场等方面综合衡量。传媒集团实力的提高,可以避免被敌意收购。中国的传媒集团属于政策驱动型,在政策红利下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但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传媒集团需要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行海外并购。传媒集团整体实力的提高,有利于安全度过并购后磨合的危险期,降低并购后内部整合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粤传媒并购上海香榭丽传媒案例分析

(一)并购基本情况

2014年初,粤传媒以现金加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共计4.5亿元,全资收购上海香榭丽广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双方签署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香榭丽在2015年出现3.39亿元的巨额亏损且官司缠身,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情况,导致母公司粤传媒陷入财务泥潭。2016年9月6日,粤传媒同意子公司香榭丽申请破产清算。香榭丽总经理叶玟等人因涉嫌合同诈骗被立案调查。

(二)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1.价值评估财务风险数字化时代传媒行业转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少传媒集团在转型的尝试中都经历失败,整体行业环境存在风险。粤传媒属于地方媒体,而香榭丽则是全国性的户外广告商,两者的受众群体和经营范围有所区别,是否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值得商榷。从后来的官司来看,香榭丽隐瞒了两笔合计1800万元的债务,以及逾期未偿还的银行1300多万元贷款,这只是冰山一角,也许巨亏的背后还有更多隐瞒的消息,这体现了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当初粤传媒对香榭丽的未来盈利能力非常看好,要求2013年到2016年的利润不能低于4600万、5683万、6870万和8156万,而香榭丽在2011年和2012年的利润仅为3647万元和3649万元。尽管香榭丽在行业内占据前三甲的位置,但想要在短时间内利润得到大幅提高并不切合实际。粤传媒似乎也考虑到这一点,双方签署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对赌协议。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粤传媒仍然严重高估了香榭丽的盈利能力,对收购的定价偏高。2.支付融资财务风险粤传媒2014年初以现金和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计4.5亿元全资收购了香榭丽公司的股权。但到了2015年底公司的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年底利润为-44542.18万元。(见图1)粤传媒并购的支付类型属于混合支付,向香榭丽原股东发行股票,但是部分股东将粤传媒的股票进行了质押,这意味着其他债权人有优先受偿权,而且部分债务因为担保纠纷导致被司法冻结,这些都增加了粤传媒得到资产补偿的不确定性。粤传媒在2014年初并购香榭丽,意图打造全国立体化广告平台,但却在2014年8月被媒体曝出频频用广告来置换房产,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面临问题。3.内部整合财务风险粤传媒对香榭丽并购存在估价偏高的情况,这势必会增加粤传媒的偿债财务风险。2014年初粤传媒并购户外LED广告商香榭丽,意图打造“报纸+户外+新媒体”的全媒体营销整合模式,但两者的受众群体和经营范围有所区别,这给并购后的内部整合带来难度。粤传媒对香榭丽的并购完成得很快,缺乏整合的过渡期,双方公司的财务、人事、文化、组织结构等都需要磨合,操之过急会降低企业效率,带来财务上的损失。在并购完成8个月后粤传媒就被曝出频频用广告来置换房产,这从侧面反映出粤传媒内部整合的失败。

(三)案例启示及评价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新兴媒体 风险投资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新兴媒体泛指那些采用新的传播技术、新的传播方式或者开辟了新的盈利模式的媒体,如网络杂志、视频分享网站、商业楼宇媒体、移动电视、3G手机媒体、IPTV、触摸媒体、网络综合平台等。当下正处于一个媒介内爆与融合加剧的时代,任何一种创新的传媒科技马上会得到普及,任何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推广,任何一种新的盈利模式马上会被克隆。但媒体由萌芽、发育到成熟的阶段,资本运营问题往往成为其壮大发展的瓶颈。同时中国传媒业具有严格的资本准入制度,一般的资本形态难于进入传媒资本市场。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以其运作灵活、政策壁垒宽松等特点很快进入中国新兴媒体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IDG成功注资百度、腾讯、当当网、土豆网,软银成功孵化分众传媒、淘宝、阿里巴巴、共合网……学会与风险投资打交道,擅长与风投共舞成为新兴媒体的一门必须课。

一、新兴媒体的资本渴求

首先,在发展初期新兴媒体的传播样式还不为人知,Blog和SNS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对于新兴媒体还没有建立基本的认知和使用体验,更谈不到用户的粘性,作为新生事物其“创新一扩散”过程需要集聚一定的市场势能和用户人气。其次,新兴媒体的发展市场尚不明朗。其市场预期处于一时间难以评估的状态。而新兴媒体要发展就必然需要大量的传媒资源的卷入,对于资本的渴求异常的强烈。一般情况之下在发展的初期。新兴媒体一般都是资本投入期,处于“烧钱”的阶段。新兴媒体创业者往往是有技术、有想法、有创新、有激情,而无资本、无经验、无业绩。在这样巧妇无米的困境之下,新兴媒体遭遇融资的困境。

一般的融资渠道难于适用于新兴媒体的创业与发展。传统媒体的出资人和创办者一般是各级政府、国有企业,而新兴媒体完全是市场化的产物,很难获得传统资金来源垂青。商业银行的首要投资原则是信贷的安全。新兴媒体由于其市场前景、媒介环境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信任。同时银行的贷款一般需要按期支付利息和可靠的担保,对于尚且处于事业草创阶段的新兴媒体,资金的流动性本来就是个难题。对于高额的贷款利息更是难于及时偿还的。上市并且以创业板的形式进入股市大规模融资是新兴媒体梦寐以求的事,但是股票市场一样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只有像“华谊兄弟”这样成功的创业媒体才能获得股市的认可。较之其他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不回避风险,并且力图驾驭风险,不需要严格的信贷担保,不要求在短期内偿还本息,甚至不需要传媒马上进入盈利的状态,风险投资能够满足新兴媒体创业的资金需求。

二、风险投资的注资意愿

风险投资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有数十亿计的风投资本瞄准中国传媒业。在互联网高涨时期,网络媒体被其青睐;现在影视制作更加被风投垂青,三个月内就有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得到风投机构资助。风险投资之所以对中国的新兴媒体偏爱有加,表现出强烈的注资意愿一般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出于中国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自2001年起,中国传媒业利税总额已经超过烟草业,成为利税总额第四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中国的新兴媒体更是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仅以互联网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9年7月17日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3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3.2亿人,网站数306.1万个,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广大的市场意昧巨大的商业价值,没有人会在市场面前踟躇,没有人会对巨大商机犹豫不决,注资中国新兴传媒领域的市场回报巨大。二是中国的传媒市场逐渐向非公有资本有限开放。长期以来中国传媒产业存在严格的政策壁垒,限制了非公有资本的进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投资在传媒领域内的作为,也给风险投资注资我国传媒业带来了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2005年起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改变了传媒行业资本构成的单一局面,为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传媒行业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风投资本注资传媒业具有了基本的合法性。这样的背景之下,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新兴媒体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IDG、软银、凯雷、鼎晖等风险投资纷纷注资孵化新媒体行业。受益于风险投资,搜狐、百度、腾讯、易趣、3721、当当网、土豆网、分众传媒、共合网、PPLive等一批新兴媒体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媒体公司。

三、挑战与策略

在使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媒体的经营某种程度上处于被监管的状态。自身独特理念难免受人左右,独立的媒体品格难以形成,同时更要防止资本对于媒体内容的侵蚀。一个新兴媒体的公信力最终要靠市场、靠受众的承认而不是风投。所以新兴媒体一定坚守自身的传媒品格的底线,在使用风投的同时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内容传播品质,不为资本劫持,不为一时小利而饮鸩止渴。在风险投资引入、使用和退出期应该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策略。

1. 风投引入期

适时原则。风险投资的引入应该以促进媒体事业的扩大为前提,而不是在传媒经营运转出现困难时引入风投。很明显在传媒经营捉襟见肘之际,能够对风险投资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即使成功引资也难免在谈判的环节因为无牌可打陷入被动的局面,为日后媒体与风投的合作埋下隐患。

坦诚原则。和风险投资打交道,要坦诚的与对方推心置腹,不仅把传媒未来的美好前途描绘给风险投资商,同时也要把传媒经营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坦诚的告诉给风险投资商。因为对于风险投资而言,有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风险不可控。坦诚的交往能与风投建立起双方合作的信任感。

平等原则。在资本的引入期,新兴媒体往往由于对资本的巨大渴求,而饥不择食。媒体创业者需要始终明确与风投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合作关系,媒体以其独特创新传播理念和明晰的盈利模式作为创业成本,保证未来可预期获得报偿。很明显只有在引资阶段就确定平等关系才能为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适度原则。在引入风险投资时,引入多少是传媒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你提出的要求一旦被满足之后,到底能不能消化好利用好引入资本,能不能将引入的资本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传媒价值的保值增值。所以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就非常必要,适合传媒发展的中短期需求,适合传媒的现实消化能力是传媒的引入风险投资的适度原则。

多家引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尽可能不要从一家风投引资。单一风投的引入容易使传媒公司处

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与多家风险投资展开合作,可以使媒体在风险控制方面有更多可以周旋的余地。如果一家风险投资撤出资金,也不至于使资金的流动性受到毁灭性威胁。

2. 运作期

获得风投的管理扶助。风险投资并不是单纯提供资金的金主,与其他募资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于新兴媒体的全程培育。风险投资通常有一整套科学的企业治理经验,可以为新兴媒体提供传媒战略决策制定、传媒市场的分析、相关技术市场应用前景评估、潜在风险分析、成本控制及其回收等一系列的管理支持,此外还可以帮助传媒企业进行招募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说一个成熟的风险投资是传媒企业的创业孵化器。通过与风投的合作,传媒企业可以避免走弯路、错路,尽早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应对压力,增加动力。引进风投之后只是传媒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般风险投资在注资之后都会要求传媒企业达到更高的层次,这在无形中给传媒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2004年3月鼎晖国际等6家机构为分众传媒注资1250万美元,要求分众传媒当年必须实现860万美元的利润,如果完不成,股权就要被稀释。2007年lO月兰馨亚洲投资基金等4家VC注资炎黄传媒3500万美元之后,给炎黄传媒的任务是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利润率为50%。可见,在风险投资运作期,传媒企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风险投资对利润的渴望与追逐。传媒企业唯有积极运作,与风投展开合作才能够实现盈利的目标。要实现盈利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借助于风投的管理扶助之外,传媒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是无从回避的。传媒企业必须始终思考如何将现有的强大的资金优势转化为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既定的盈利模式,如何掌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资源。

确保信息对称,规避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Hazard)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在风险投资与新兴媒体合作的过程之中,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新兴媒体在创业的初期主要依靠一些创新性的关键传播技术和模式等无形资产,一般会被视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一般会被少数的媒体创业者所掌握;新兴媒体一般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和财务数据,没有完整的信誉记录。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兴媒体与风险投资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双方的合作潜在着道德风险。风险投资家担心风投资本被以做假账、过度投资、滥用资本等方式侵吞。新兴媒体企业应该根据风险投资运作的特点,及时、对等的公布自己的业绩和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新兴媒体在发展的初期处于“烧钱”的阶段,但是应该明明白白把怎么烧钱告诉风险投资商。

3. 退出解除期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新媒体行业;财务内控管理;路径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支撑,新媒体行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新媒体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行业环境变得越发复杂化,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新媒体企业需要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做好财务内控管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够为新媒体企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新媒体行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特点

现阶段,在新媒体行业中,多数企业依然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事实上,国内多数大中型新媒体企业都是事业单位的下属企业,在管理方面延续的事业单位的管理思维,朝着现代企业经营的方向转变。这种情况下,新媒体企业存在着财务内控体系不完善、企业组织架构不完善等问题,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方面的作用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新媒体行业中,不少企业都是由市场资本的运作建立起来的,本身的资产负债率高,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小企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同样存在着财务内控薄弱的问题。财务内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新媒体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新的发展环境,行业内部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在持续增长,需要同时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挑战,这种情况下,新媒体行业需要进一步推动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健全相关制度,营造出良好的财务内控环境,以此来保证媒体行业本身的公信力。

二、新媒体行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意识薄弱

很多新媒体企业对于财务内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能够深入了解财务内控体系,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多数企业将关注的中心放在了经济效益最大化方面,缺乏对于内控机制的有效执行,导致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没有能够得到体现。新媒体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对比传统行业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不过不少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要性的合理认知,存在内控意识薄弱的现象,将财务内控归入到了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内,其他部门的人员都没有能够参与进来。

(二)行业经济波动明显

新媒体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短短数年时间内,整个行业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新媒体企业而言,内部经济管理受行业经济影响巨大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企业本身的财务内控管理同样问题众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好财务内控管理改革势在必行。而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各层次工作人员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各自独立运作,互不干涉,部分信息的传递不及时,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财务人员无法及时对企业资金进行预算与核算,财务内控管理的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三)组织架构不够科学

在实施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组织结构以及治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以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为支撑,新媒体企业才能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也才能真正设置协同合作的岗位人员。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不少新媒体企业存在着组织架构不科学的情况,没有能够形成系统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存在着业务人员兼职财务的情况,没有能够对财务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问题频发。新媒体企业在进行岗位职责设置时,需要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考虑在内,尽可能避免出现决策片面的问题。

(四)缺乏完善管理机制

新媒体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需要设置专门的财务监督管理部门,做好财务二次审核工作,对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实施财务数据评估,结合数据分析,就财务风险系数进行预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不过就目前而言,新媒体行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对于新媒体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在中,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多数企业都没有能够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五)缺乏专业人员培训

新时期,新媒体企业面临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不少企业没有能够及时对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也没有组织人员进行财务内控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导致财务人员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着专业知识匮乏的情况,知识的储备更新严重滞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提供良好支撑,借助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新媒体企业能够更好地对风险进行防控。

(六)缺乏科学人员分工

新媒体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中,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属于瞬息万变,想要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做好财务内内控管理,需要依照现代化企业的部门架构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实现科学有效的人员分工,一些重要岗位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在核心岗位如财务管理岗位、人事考核岗位等,更是应该做到权责明晰,确保在出现问题时不会发生相互之间推卸责任的情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员工表达诉求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也能够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渠道来了解热点信息,这种情况下,新媒体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切实做好财务内控管理。但就目前来看,不少新媒体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存在着部门设置和内部人员分工不科学的情况,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

(七)缺乏独立审计机构

不少新媒体行业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设置有效的评估体系和独立的本身即部门,很多时候都是由财务人员兼职审计工作,又或者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存在轮岗调动的情况,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阻碍了审计工作效果的发挥。部分由事业单位转型而来的新媒体企业将审计工作交给纪检部门负责,可以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的合规性进行检查,但是无法实现对企业财务内控风险的有效监督。在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风险的防控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企业的稳定发展会受到威胁。而如果设置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新媒体企业在制定相关决策时,需要经过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审核,也可以对经营风险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八)缺乏科学风险评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交织,新媒体行业企业在对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真实、准确、快捷,后期的编排制作以及信息传播同样应该具备较高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得到受众的关注。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对自身的信息渠道进行拓展,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如果收集到的信息错误,或者严重滞后,则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隐患。不少新媒体企业都存在风险评估管理体系欠缺的问题,没有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检验和筛选,只是在经过简单的归纳整合后,直接交给相关部门,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风险评估工作沦为了表面形式,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三、新媒体行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财务内控意识

新媒体企业应该将财务内控管理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作,借助有效的内控制度,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应该建立起完善且严格的奖惩机制,针对执行不到位的部门以及人员进行惩罚,督促其做出改进。应该要求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参与到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将财务内控工作从原本单一的事后监督检查转化为包含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以及事后检查在内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都可以满足财务内控管理的要求。

(二)稳定行业经济发展新媒体行业经济的波动对于新媒体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影响巨大,甚至会直接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在保证新媒体行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新媒体企业才能构建出完整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也才能促进业务人员、编辑人员、技术人员等工作水平的提高。新媒体企业在实施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借助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相应的奖惩体系,能够确保员工取得工作进步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调动其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得员工能够主动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做好岗位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完善的企业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可以帮助新媒体企业实现对于财务内控风险的全面分析,必须明确,财务内控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将企业业务活动纳入到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中,推动内控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应该做好对于重点风险的防控工作,立足新媒体企业的特点,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日常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同时,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执行力,推动各项政策及规范的贯彻落实。

(四)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部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审查,这样可以帮助新媒体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外部形象的塑造。新媒体企业在发展中,应该做好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统筹,督促财务管理人员制定出完整性、系统性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推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应该切实保证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将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五)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新媒体企业应该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工作能力,同时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到财务内控管理中,关注新技术的应用,构建起相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动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应该做好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将原本静态化的财务风险管理转化为动态财务风险管理,切实提高资金运营的安全性,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六)明确内部人员分工

企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岗位,而这些岗位都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任何岗位在运作中出现问题,都可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新媒体行业中的企业在实施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切实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在明确人员分工,保证分工科学性的同时,引导工作人员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则需要做好人员招聘和人员分配,将员工的能力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七)设置独立审计机构

在发展过程中,新媒体企业在面对新的领域和新的业务时,应该做好全面评估,就其中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新业务的发展趋势。应该建立起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估体系,将原本简单的问卷调查式评估转化为由专业内控风险评估人员进行了全面评估。在专业人才欠缺的情况下,新媒体企业应该聘请专业的评估团队,将立项评估加入到项目风险评估中,同时做好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的评估。新媒体企业应该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推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除去正常的外部审计以及年度审计报告,企业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招聘专业的审计人员,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将项目执行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应该对审计制度进行完善,设置专业的审计师,将审计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切实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

(八)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新媒体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新媒体企业在实施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此来实现对于风险的有效规避,保障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企业而言,风险评估体系存在的核心价值,是帮助企业分辨经营管理活动和内控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如果想要将风险评估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则需要在构建风险评估体系的过程中,将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模式等因素考虑进来。

四、结束语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模式

一、金融脱媒的基本概念

(一)金融脱媒的定义

国际上,米什金指出金融脱媒现象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是因当时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从银行流向具有更高收益的证券市场的现象。赫斯特认为金融脱媒是借款人和贷款人不通过中介直接进行交易的形式。国内,唐旭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金融脱媒进行了定义:他认为狭义的金融脱媒是指在存款利率管制下,存款资金从银行流向收益率更高的货币市场。广义的金融脱媒不仅是指资金流向高收益市场,还指在不通过金融中介的情况下,企业利用直接发债的方式进行融资的行为。

(二)我国金融脱媒的主要成因

首先是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各种创新型金融产品推出,交易方式也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也大大创新,这为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双方进行直接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此外是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施行,导致银行存款也存在了风险,个人和企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具有更高收益的产品中去。另外还有就是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表示在发展直接投融资战略,获得资本市场化带来的好处时应接受金融脱媒这一必然发展现象。

二、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随着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收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的依靠存贷差的盈利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资金来源说,由于银行存款利率远远低于资本市场上的利率,以及投资者投资理念和风险偏好的改变,导致大量存款资金流入到证券市场。从资金运用来说,商业银行除了传统存贷款业务和部分中间业务,想要开拓新的业务也是困难重重。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倾向于在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投融资,使银行的存贷款份额在市场上都被大大压缩了。央行数据显示,2002年,人民币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的91.86%,2013年降到最低点51.43%,2015年占比为73.1%,整个下降趋势明显。

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最大的挑战是企业机构业务。例如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很大的打击了银行的贷款业务,融资券实行备案制,准入门槛低,发行速度快,融资成本低,对大中型企业有很大吸引力。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分流了银行相当大一部分的优质企业信贷业务。虽然银行贷款被分流,但因为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回流,银行存款可能不减反增,这将导致银行存贷差利润缩小甚至存在巨大的存差。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改变原有的依靠大中型企业贷款获得利息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金融脱媒迫使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银行对信贷资产的重新布局分配需要投入成本,新业务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发展增加了商业银行各方面的风险,对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显现不足。金融脱媒导致银行失去了很多优质客户,为了提高资产规模,银行开始开发非优质客户,这就增加了银行整体的风险水平。此外,银行为了维持利润的增长,又会试图推出新的业务模式和创新产品,有时甚至因为竞争的压力选择高风险的客户和产品。总之,在金融脱媒的压力下,商业银行会调高风险偏好,客户定位由低风险、低收益的优质客户转移为相对高风险、高收益客户。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定价管理方面尤为明显。

三、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模式转变

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转变战略发展模式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为了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则需开始思考转变战略发展模式在保证银行在金融市场地位的同时增加自身盈利能力。

由传统的以存贷息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向注重发展中间业务转变。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清算业务必然会增加,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证券公司提供清算服务。银行还可以大力发展咨询类业务。金融投资产品种类繁多,企业需要更专业的资产管理和运作,银行可以借此需求点为其提供专业资产管理服务。还可以大力发展理财等优势业务,在股市惨淡和房地产投资低靡的经济环境下,人们会更青睐于投资银行理财这样兼具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产品。另外理财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这对于银行未来开展投行业务有着重要意义。

完善存贷款定价机制。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因此,银行应当积极探索适合自身资金规模、资产结构、资金需求、信贷结构和存款来源等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增加对市场利率的敏感度。健全改善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逐步优化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设立有效的利率风险分析报告机制、重大风险应急机制,加强对利率风险敞口的准确估值,适度开发利率衍生产品业务。

加大网络技术开发投入,创新网上银行和电子银行业务。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网上银行,网上银行不仅能降低人工和场地成本,也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了更方便的服务。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机构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很低,很大一部分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途径进行流通。所以,银行不能仅仅依靠实体的营业网点来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竞争,而要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建立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网上银行,这是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趋势的一大武器。(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扬.脱媒: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新金融,2007(11).

[2]陈刚,郑良琳.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探析[J].上海金融,2012(11).

[3]唐旭.金融脱媒与多层次金融市场[J].2006(11).

[4]巴曙松,陈华良,李晶.“脱媒”一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转型[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2-16.

[5]麻力华.金融脱媒及其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4.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广电传媒集团;财务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11日

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手段,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强财务控制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是以集团公司为主体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保证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手段。其实质上是通过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组织构建、人员行为和财务资源的控制,来协调各方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集团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主要是通过向所属子公司派驻一定的高级管理人员,加强对各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保证母公司的战略目标与财务控制相协调,实现集团预期财务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广电传媒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经营方式呈现出集团化和多元化的格局,既要一手抓新闻宣传,大力传播媒体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实现主营业务服务社会的目标;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一手抓产业经营,着力打造广电产业航母,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资源为核心的广电传媒集团,母公司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控股、参股、联营等形式将同一产业链的很多公司联系在一起,形成广电传媒集团,集团总台作为母公司,是集团经营与管理的核心主体,子公司的资产全部或部分归母公司拥有或控制,经济上和法律上相对母公司而独立,母子公司有着共同的经营战略与经营目标,充分利用广电媒体的传播优势和核心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领域,做大做强广电传媒产业,把广电传媒集团建设成为本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达到广播电视事业与多元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与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体经营效益与抵抗风险能力,实现集团财富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提高集团整体影响力与竞争力。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集团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控制的需要。广电集团必须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资本运营、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风险防范以及业绩考评等各项制度,加强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严格约束各子公司财务行为,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工作岗位,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实时掌握子公司的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保证母公司经营战略与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制度既要规范子公司的财务行为,又要符合母公司的利益,集团总部建立各层级各岗位的授权管理,加强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资本运营、经营决策、投资、融资、收益分配的控制权,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完善各项制度执行与监督的配套措施,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提高各项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是全员性、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贯穿于集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集团各个部门,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加强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广电集团战略目标指导下,注重公司内部各部门沟通协调,将全面预算管理融入到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使得子公司经营目标与集团整体目标趋同,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一致,实现预算管理与财务控制的对接。全面预算管理编制需要全员参与,上下配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然后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传媒集团内部各个部门和各个子公司,明确预算目标,确定岗位责任,加强日常预算执行与控制,禁止超预算的财务行为与开支,重视对经营活动中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建立奖惩措施和完善考评制度。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等活动,有效地降低集团公司各公司、各部门、各频道、各栏目等责任主体的运营成本,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集团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益,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重视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随着广电传媒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张,实行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产业经营,子公司逐步增多,资金链持续拉长,财务风险越来越大,在筹资、投资、融资、资本营运、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广电传媒集团在业务运营与财务活动中,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增强防范、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对公司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要与变化,按照谨慎性原则,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经营方案与财务方案,实行多元化经营,分散财务风险。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通过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和监测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科学地预测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将预测的财务风险进行传递,及时向集团财务部门上报,集团公司管理决策层要制定有效规避的措施,及时规避风险,争取以最小的风险取得最大的收益。

四、建立财务信息系统

财务信息系统是集团总部和下属公司财务信息交换的枢纽,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整合的基础,是加强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广电传媒集团开展多元化经营,子公司成员众多,地域分散,需要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实行集中式财务管理,实时监控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情况,提高管理效率。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权限在集团总部,集团总部根据具体情况为各个公司设置进入与使用该系统的权限,各子公司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操作,对本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管理和控制。广电集团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强化了集团集中管理与财务控制,增强了集团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力度,增强了财务控制功能,保证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及时地传递到母公司相关部门,使得财务控制时间提前,向事前防范、事中监控的方向移动,提高财务控制的集中性与时效性,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的集成与共享,实行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一体化,做到上下级财务部门之间、同级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业务活动与账务处理同步进行,实现财务控制由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保证集团财务控制的整体性、可控性和及时性,提高财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集团的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电传媒集团既要履行传播新闻、弘扬文化、宣传教育的职能,保持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及其影响力,同时又要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企业资源,开展广泛合作,组建传媒集团,扩大经营规模,以总台为核心,把多个公司联结起来,组成共同经营和共同发展的经济联合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挥广电媒体集团的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的功能,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广电集团必须加强对子公司财务控制,将财务控制活动贯穿于子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和财务行为进行有效地控制,通过合作、沟通和控制等方式把子公司分散的财务活动整合起来,保证集团内部各部门和各公司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实现广电集团规模效益,达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集团整体经营目标,提高广电集团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莹华.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J].会计之友,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