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重构范文

浅谈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重构范文

时间:2022-09-19 09:18:29

浅谈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重构

【摘要】“指”媒时代的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影响力大,对职教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结合“指”媒时代的新契机与新要求,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作调查分析,力求重构校园网络文化。

【关键词】“指”媒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文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媒介应用带来了深刻的变革。[1]从传统的纸媒时代更迭到网络的屏媒时代,至近年来只需动动手指的“指”媒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时间、注意力被分割成碎片,学习、生活场景进入了移步换景的新时代,网络文化渗透到高职校园,成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与传统的校园文化相比,校园网络文化在效率、速度及内容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使高职院校指导、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优势,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各方面积极探索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重构迫在眉睫。

一、“指”媒时代给予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新契机与新要求

校园网络文化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汇集到网络上,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信息网络具有虚拟、开放、自由的特质,其效应具有双重机制,一方面对高职校园文化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其内容的鱼龙混杂,也对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舆论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一)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带来新契机1.提供广阔无界的发展平台。以往,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实习实践,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受限,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沟通方式单调、被动,所以信息的时效性难以保障。网络的出现,让高职学生能够获取海量的信息,但由于时间及硬件的限制,高职学生只能课后用电脑来浏览信息。而如今已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即“指”媒时代,信息的传播变得简易快捷。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精准分众推送的发展,用户与信息双向选择,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判断、吸收信息的能力。[2]新媒体的发展还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交流量,增强了信息的互动性,穿透原有文化间的壁垒,推动校园文化与社会人文文化的交融,为高职院校文化注入新生活力。信息的公开透明与互通对称,推动高职院校文化与社会文化协调共进,开阔了高职学生的眼界。2.构建多元全员的文化模式。移动互联网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网络海量信息为多元文化提供了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的认知、知识、文化频繁地聚集融合、选择解构,构建出崭新的文化模式,给予校园文化活跃的生命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往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是简单的、单方面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学生无法参与和选择,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进入“指”媒时代,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文化产品的提供,从单一的官方、单方出品,嬗变成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是主体的新局面。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着主体、方式、内容等要素的转变。3.强化高效、即时的育人功能。传统教育媒体由于受技术、观念等的影响,效率低、反应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尤其是网络、光纤等技术的普及,“指”媒时代通信的快捷性已有质的飞跃,手机、平板电脑等几乎与人们寸步不离,学习、娱乐、传递信息都十分快捷和方便。“指”媒时代,受益于通信的便捷性,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并可以得到及时的回应。教师实施教育行为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教学容量与效果也有大幅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将网络文化同育人功能相结合,开辟了一条高效的育人途径,从不同层面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强化了育人的实效。

(二)高职校园网络文化新趋势1.大众指向对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随着“指”媒时代的到来,信息具有更为广泛的传播性、动员性和指向性。社会热点、社会思潮、敏感话题等通过网络的互动评论,在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上一览无余。高职学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存在“轻文化、重技术”的理念误区,导致他们是非和价值的判断能力比较薄弱。[3]网络的开放性和即时性质,可能会对正确的舆论导向造成干扰。个人的极端观点、负面情绪一旦蔓延,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冲击校园秩序甚至社会安定。2.多元文化对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冲击。网络作为信息、文化、知识等内容的展示平台,其最大特点就是它的丰富性和广阔性。它几乎涵盖了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各种文化、各种习俗,使不同的观念、意识、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它在视觉和观念上带给我们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启发我们分析和思考。对于渴求新知识、新文化、新创造的大学生来说,其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别有用心的团体和个人,乘机而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一部分文化、信仰、宗教等,不同程度地侵蚀着高职学生,使他们在无察觉的状态下被动接受不良信息,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从而达到西方敌对势力的险恶目的。在世界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站位,主动积极应对新要求、新挑战。3.价值认同对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挑战。在纷纭复杂的意识、观念面前,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高职学生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平台为了追逐经济利益,片面地迎合受众群体的趣味,特别是年轻人(包括未成年人)的趣味。庸俗、肤浅、泛娱乐化的东西充斥网络,虚假、低俗、暴力的内容冲击着学生的视觉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他们还有些稚嫩的心灵。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有人因此堕落,甚至走向犯罪。这些无疑都向我们的管理者提出了挑战,能否赢得胜利,不仅关系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的声誉,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开展净化网络,特别是净化校园网络的攻坚战。也多次提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的作用。各个高校也都在努力探索用校园网络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认识到宜疏不宜堵,管帮同行、引带共用势在必行,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

(一)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现有成绩1.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工作阵地。目前,高职院校都已经建成了各自的校园门户网站、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有的还有官方微博,校园网络也已覆盖了教学、科研、办公等场所,学生宿舍的网络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在持续完善中。各高职院校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具体工作从校园网的设计、更新,到微信、微博、手机报、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迅速发展,积极打造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2.坚持“育人为本”的主导思想。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围绕“育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各高职院校的网络建设坚持从学生需求出发,涵盖教育管理、学生管理及在线学习等方面内容。[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根本,努力走出一条属于高职院校自己的路子来。3.创建有特色、优势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面对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指”屏媒介更新速度提升的情况,各高职院校结合新形势下教育环境和师生需求的变化,依托地方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传统,打造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并创新活动载体,力争在多元化的网络文化潮流中占领一席之地。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各平台在内容上日渐丰富,更新速度快;在功能上拓展为集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和生活实用为一体的平台。

(二)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现存问题及原因1.校园网络文化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运行机制上,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未作出整体协调的统筹规划。不同的学生群体单打独斗,归属不明确,权责不清晰,激励、制约和保障机制也不健全。“指”媒时代人人都有发言权,在信息的筛选、优化方面缺乏合理科学的配置,缺乏监管。部分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存在政治敏锐度较低、文化品位参差不齐、团队协作能力不足、人才培养和更新易断层等等问题,造成网络文化管理不力的状况。[5]2.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不够创新。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缺乏宏观调控,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布局,只知道在竞争中大力“吸粉”,长期抢占热门话题和内容,导致重复性内容过多,吸引力不足。一些高职院校的网络平台内容单调、乏味,形式呆板、枯燥,乏善可陈,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其效果自然是欠佳。3.校园网络文化定位不够准确。校园网络文化是个富有活力、相对开放的场域,在此,不同文化汇聚、碰撞、交融,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冲突。因此,在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利于形塑正确价值观的消极因素。在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和网络文化间必然存在联系,校园网络文化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校园网络文化要充分利用网络在高职学生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旗帜鲜明地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将校园网络文化打造为主流文化阵地,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重构

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指”媒时代,与传统互联网时代不能等同,在网络物质技术、网络行为活动、网络参与主体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面对网络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变化,主动满足当前高职学生对网络的需求,积极重构并建设更加适应“指”媒时代的高职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教育理念创新化高职学生查找资料、在线学习、校园内外生活等都离不开手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要发挥网络文化教育的最大优势,必须从教育理念上创新,从而解决根源问题。首先,从物质技术上创新,确保满足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需要。其次,从传播方式上创新,打破传统教育的时间、空间格局,利用网络载体探讨前沿科技,传播文化精髓,实现互动交流。再次,从功能、内容上创新,创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平台栏目,推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品牌化,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网络化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00后”高职学生。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必须依靠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开辟思政教育网络化路径。一方面,坚持党建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校园网络文化的价值导向,用网络化的手段让学生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坚持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网络文化建设全过程,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对理论知识进行全方位、接地气的转化,努力将网络打造成主流价值导向鲜明、引导能力强大的“红色阵地”。[6]

(三)网络文化管理队伍专业化如今,校园网络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共识。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相应地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理论功底深厚、媒体技术精湛的专业化队伍势在必行。首先,要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到意识形态、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中去,明确职责权限及任务;其次,应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保证这项工作有序进行;第三,要增加专职网络文化管理人员的配比,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校园网络文化监管有效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长期有效的全方位监督与管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监管工作上仍然较为薄弱,因此需要:第一,成立专门常设机构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实时管理,积极应对不文明的网络行为;第二,强化网络信息监控,严防有害信息侵入校园网;第三,对突发事件做好预防与应急处置,密切关注社会、校园热点舆情,应急预案有序演练,应急处置依法妥当,舆情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参考文献

[1]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N].光明日报,2014-11-04(01).

[2]谢朝丹.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路径研究[J].学理论,2019(01):120-122.

[3]李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5(44):337-339.

[4]赵慧.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养成研究——以洛阳某大学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20):102-104.

[5]杨秋霞.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实践平台建设[J].林区教学,2018(02):28-29.

[6]孟丹,冉苒.大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理论月刊,2017(07):91-95.

作者:蒋蕙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重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lwhlw/7417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