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

写作策略论文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科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指导教师;指导策略

文科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文科本科毕业生毕业前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既需要文科类毕业生的认真写作,也需要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

一、论文开题的指导策略

在开题之前,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查找好相关资料,可以查找相关书籍或报刊杂志,也可以查找一些电子期刊文章和图书,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图书”等。

论文的选题,指导学生考虑如下问题:第一,选题是不是有新意,老生常谈的题目最好不要写。第二,选题是不是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理论性的文章也要注意指导实践,不要写得太大、太空,要和当前实际相结合。第三,选题是不是可以写,以及如何写。要考虑写什么内容,结构如何安排,论文进度怎么样。

填写开题报告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第一,指导学生写好立题依据。“选题背景”是选这个题目的理由,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进展”说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说明研究这个题目的价值、重要性,这个选题有什么理论和实践用处。第二,指导学生写好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把论文的结构框架写出来,并尽量用清晰的语句表述;“预期目标”就是指论文要完成什么目标,能解决什么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第三,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方案。说明用什么方法、步骤来进行研究,证明研究是可行的,有可操作性。第四,指导学生写好论文的进度安排。进度安排就是论文写作的整个规划,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第五,指导学生填写主要参考文献,并按照规范的格式列出来。

开题结束后,指导学生根据相关老师的意见,修改完善开题报告,进一步明确选题,开始论文初稿写作。

二、论文初稿的指导策略

“万事开头难”,学生开始写作时不知道怎么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要跟上去指导。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论文时找好角度,不要泛泛而谈,要从一个点入手,由小见大,深入分析,关键是要有自己的观点,要再深入考虑一下,力求写出新意和自己的东西。其实,理论性文章一般无所谓对错,只要提出一个观点,能自圆其说,说得过去就可以了。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是不是人家写过这样的东西,我还能怎样写?我对我这个选题的界定是否清楚了,是不是再明确些?我提出的表现、阶段、特点、影响因素等等是不是明确、合理?我提的建议、对策是不是有针对性、可操作、有用、有价值?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文科类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要求。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要鲜明、突出,必要时要有分论点;论证要围绕论点论述,论述要充分、有说服力,有自己观点;论据就是支撑论点的材料,论据要充实,要能证明论点。论点、论据、论证的關系要尽量做到水乳交融、环环相扣,不要让人觉得是拼凑出来的。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论文进度,随时收集整理资料以充实论文内容、明确自己观点,随时修改论文结构和内容。

三、论文定稿的指导策略

文科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需要反复修改的过程。定稿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方面:第一,论文的观点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毕业论文的整体写作要清晰明确,首先提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提出几个分论点,始终围绕论点进行阐述,不能含糊其辞。第二,论文的内容是否充实。毕业论文要用充实的材料来证明论点,要尽可能进行多方面的论述,采用正反两方面的例证,对论点充分论证。第三,论文是否有新意,体现自己的观点,是否有抄袭。毕业论文是一个创造过程,要有自己观点,而且文科类毕业论文和理科类毕业论文不同的地方是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严禁抄袭、复制别人的论著。第四,论文结构是否合适。毕业论文的结构要有明确的安排,学生要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各部分内容要安排好。

四、填写相关表格的指导策略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填写一些表格,比如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答辩申请表等,指导教师要加强指导。第一,指导学生不要随意改变表格格式。这些表格一般都是学校统一制定的,填写时要按照格式填写,包括字体、字号等一般要按表格规定的格式。第二,根据表格的要求进行填写。表格中有很多项目,要根据要求进行填写,要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不要答非所问。第三,文字要条理、通顺,不要有错别字等语法错误。第四,不同的表格,具体填写要求也有所不同,要学会灵活处理。

五、论文答辩及终稿的指导策略

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环节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并根据答辩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成终稿,指导教师要采用如下策略。第一,指导学生答辩前要熟悉好自己的论文,在规定的阐述时间,说清自己的论文写的是什么。第二,准备好几个问题。答辩老师提的问题可能有针对论文整体或个别细节的问题、围绕论文提的相关问题。答辩前,起码对自己论文的选题依据、立论基础和创新之处等要有所准备,要明确自己论文的优点和薄弱之处,提前做好应对。第三,指导学生答辩时要好好对待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认真回答。如针对论文的弱点或不足之处的问题,真的是论文的欠缺的话,要如实承认,答辩完要及时修改。针对论文当中提到但没深入阐述的,答辩时要根据论文做好回答,有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或者举些例子,答辩完如果觉得论文当中可以添加这些内容就添加。针对误解论文的问题,要适当做好解释,同时论文也看情况修改,要把理论再阐述得清楚些。

总之,文科类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繁重的工作,指导教师要根据实际,采用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83-86.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网络写作策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认为它是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1]近年来,虽然有了更多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内容既涉及微观的选题、摘要、主题句、语言和格式问题,又涉及宏观的现状分析、论文指导体系和评估机制问题。[2][3][4][5][6]然而,却鲜有学者论及网络资源的利用。这不仅与我国高校丰富的中英文电子图书资源和全球几千亿之巨的中英文网页资源明显不协调,[7][8]而且与很多本科学生的实际上网情况和毕业论文对网络资源的严重滥用很不协调。因此,如何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预防网络抄袭、合理有效地利用日益发达的网络环境和日益丰富的网络资源,是适应信息时展、进一步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探讨如何利用丰富的中英文网络资源,发挥个人网络信息能力,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的网络策略,在方便教师论文指导和管理的同时,也方便学生更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减少论文写作的工作量,降低论文写作的难度,进而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络写作策略的基本原则

结合学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网络写作策略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资金节约原则。尽量免除不必要的经济压力,充分利用现有的个人电脑、联网手机或者公共电脑的软硬件设施,同时发挥个人的网络和现实人际关系,有效获取所需资源。(2)时间和空间灵活利用原则。网络写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随时随地上网就可以写作的构想。(3)语言文化的敏感原则。首先,由于大多数电脑或者手机设备的系统都使用中文软件,因此为了在搜索英文信息时不受中文信息的干扰,需要把网页浏览器的语言环境进行调整,并且把国外搜索引擎的偏好和指令语言都改为英语。其次,英语论文与中文论文有较大的区别,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汉语语言文化的负迁移。(4)遵守国家的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虽然毕业论文的长度、语言、结构、格式和内容都是对本科学生严肃的挑战,但英美国家长期的学术传统和相应网络资源的丰富已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很多问题。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的信息需求保持敏感,遵守信息素质原则,在实际行动中贯彻信息获取、评价、整理和合理利用的基本步骤,挖掘并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自主解决论文写作中的诸多问题。

二、毕业论文的网络写作策略

根据网络、网络资源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特征,网络写作策略的成分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和毕业论文的相关知识、信息处理、写作模板和样本、语言工具、通讯工具、论文修改工具和反抄袭检查。

网络写作的硬件环境由能够进行上网服务的手机和电脑构成。公共网吧和学校的计算机实验中心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办理个人手机或者电脑上网业务,就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确认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具备所需要的无线或者有线硬件配置;而且,无线服务的覆盖范围要能够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总的来说,近几年的手提电脑和2009年上市的手机终端通常都支持高速无线上网服务。

网络写作的软件环境包括浏览器软件、文档阅读和编辑软件、文档转换软件,以及文档存储服务几个方面。很多电脑上网浏览软件(如Internet Explorer,Google Chrome)都有相应的手机版浏览软件,但更常用的手机浏览器却是Opera,UCWEB和GO。在通过设置正确的上网方式后,手机和电脑就能利用浏览器使用大多数共同资源了。网络上有较多优秀的在线free word processors,不需要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安装。使用方便而功能又几乎能与Microsoft Word媲美的当属Google Documents。用户通过联网手机或者电脑在获得免费Gmail账户后即可进入自己的文档空间,创建文件并进行编辑和储存,安全性能较高。其它所涉及的软件主要依据资料的文档类型而定,但通常是.doc,.ppt,.xls文件,这些都能上传到Google Docs打开或编辑;对于.caj,.kdh,.pdf,.省略、搜搜问问)、电子商务(如淘宝网店)、电子图书馆、个人社会关系获取或者传递所需的电子资源。把握所需信息必须了解的程度,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明确不同信息的所需类型(网络工具书、普通网络文本、网络图书、电子学术期刊、图片资料、视频资料、音频资料、软件、数据库等),以便于利用搜索引擎的不同功能或者专门搜索引擎进行比较准确的查找,或者便于确定在广域网还是学校电子图书馆查找。信息的评价是指通过阅读所获信息、比较同类资源、查询作者背景、查看网站域名和信息组织方式等,筛选获得的信息。通常,如果信息者没有学术或者高校工作背景,可以查看网站是否属于.edu,.gov.省略网域来作出初步评估。信息的整理是指通过summarizing,synthesizing,paraphrasing,quoting,highlighting和commenting等方式进行处理,利用众多的免费在线软件服务,对过滤后的信息作用进行评价和标识,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把它们整合到自己的写作计划中。信息的使用是指合理合法地使用资源,尊重信息者的使用协议,遵循APA,MLA或者CMS等文献使用的学术道德规范。

络写作过程中还有一些标准模板和自动程序可以使用;常用的有论文写作模板和文献引用的自动生成程序。很多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有MLA,APA或者CMS格式的论文写作模板(template)可以下载,写作者只需要在相应版块写入相应内容即可。但选用的时候要注意模板所对应的论文格式印刷版本,以避免信息陈旧问题。而论文文献格式的自动生成程序(bibliography generator)则可以帮助解决复杂的引用规范问题。使得文内引用(in-text citation)、脚注和尾注(footnote and endnote),以及文后的书目制作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在众多的相关程序中,综合性和信度都比较高的是Son of Citation Machine;它包括了主要文献格式和主要文献类型的引用格式,也及时更新了文献格式的版本,是网络写作的可靠资源之一。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主要是和指导老师的充分交流,和同学的必要交流,以及和虚拟社区相关人士的有限交流。与指导老师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论文整体质量和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的电子邮件或者实时通讯软件(communication software)实现;和同学交流主要是为了获取或者交流信息,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的电子邮件或者实时通讯软件实现;和虚拟社区相关人士的交流主要是为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获取所需信息,主要通过社区群组(groups,communities,forums)和电子邮件来实现。

利用网络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网络抄袭行为,包括表层网络抄袭、深层网络抄袭和网络兜售的论文。表层网络抄袭是指抄袭不需要提交用户信息就可以检索到的网页资源,付费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不在此列。除了把学生论文的可疑部分或者关键部分的关键词放到通用搜索引擎中搜索以外,还可以使用在线的文献抄袭检测系统(plagiarism checker/detector/scanner)发现这种行为,譬如EVE2和Viper Anti-plagiarism Scanner。深层网络抄袭主要是指抄袭数据库资源。检测这种行为可以分为两种策略:一是关键词搜索:先把论文的可疑部分或者关键部分通过国内外数据库专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在检测到抄袭行为的情况下,如果可能,还可以把相应的论文下载到本地计算机,通过文件对比软件(file comparison software)确定抄袭的比率(如弗吉尼亚大学的免费软件WCopyfind);二是购买以数据库为主的反抄袭服务,如CheckForPlagiarism和CNKI英文检测系统。由于学生提交的稿件都是电子文档,指导老师可以较早地把学生的论文上传到在线检测系统,及时阻止网络抄袭行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的论文作坊也不计其数,英语专业本科论文价格也依据性质的不同而价格各异。通常,他们数据库中的论文价格在300元人民币左右,而“原创性”的论文则需要1000元以上。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在本地计算机或者手机上查看文档属性或者高级属性就可以发现问题。如果结合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包括对选题、提纲、原始资料及论文稿件版本的审查),论文作弊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通过查看电子文档属性、对比不同的电子文档版本、跟踪学生的论文修改情况,只是简单地点几个键,买方和卖方就会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这些措施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不诚实行为。

三、结语

手机或者电脑网络积聚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发达的通讯功能;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网络写作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论文过程所涉及的选题、提纲撰写、资料收集、稿件写作、问题咨询、指导和管理等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软硬件资源来完成。相对于传统的论文写作方法,网络写作策略具有诸多的独特作用。它首先赋予了论文写作更灵活的时间和地点,比较适合当前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的英语教师及四处奔波的大四学生。其次,网络写作策略延伸了论文指导老师的内涵,网络上千千万万的信息提供者都或多或少充当了这个角色,大大减轻了师生双方的压力。再次,老师可以从以往语言或者格式等繁琐问题中抽身出来,更多地从写作过程的简便性、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思想性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建议,帮助学生自主解决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诸多问题。最后,网络写作策略还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阻止泛滥的学术不端行为,培养学术诚信。

但在网络写作策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的两个常见问题是:(1)由于资金等因素影响,有的优秀网络资源可能不稳定,间歇或者长期不可获取;(2)由于信息太多或者太少而茫然不知所措。对于前者,需要保持比较灵活的资源使用态度,善于寻找替代资源。而资源太多时则要增加限制条件,利用高级搜索功能缩小范围;在资源缺乏时则要减少限制条件或者更改搜索关键词,寻找另外的解决办法。总之,日益丰富的信息存在于不可见的网络上,只要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可以把毕业论文的网络写作策略发挥好,从而有效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穆凤英.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27(4):138-142.

[3]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4,101(3):59-64.

[4]颜静兰,倪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操作思考[J].外国语言文学,2005,86(4):259-263.

[5]王崇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提升学生素质[J].外语教学,2004,25(6):73-76.

[6]陈,薛荣.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05:204-205.

[7]魏志玲.西部师范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9):152-154.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效策略

议论文是通过论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举例要举够,说理要说透,这是议论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考场上那些材料新鲜、内容丰富、剖析深刻的议论文往往能获得高分。而我们很多学生怕写议论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无话可写,缺乏事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则是不知该如何去写。如何摆脱高中议论文写作的困境呢?

一、积累丰富素材,发掘活水之源

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些学生无话可写往往表现为无例可举,司马迁、爱迪生等几个耳熟能详的事例颠来倒去地说,毫无新意可言,也让阅卷教师产生视觉疲劳。也有一些学生因无话可写而将熟悉的事例进行改编,出现了常识性错误,闹出不少笑话。如把文天祥写成抗清将领,甚至为符合自己论点将爱迪生写成残疾人,身残志坚,最终赢得成功。这一幕幕“笑话”反映出学生缺乏阅读,知识面狭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积累素材,确保活水长流,论据常新。

1.向生活取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社会,用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身边有价值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事件,尤其要关注近些年社会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在写作时,将这些热点事例应用在作文中,不仅能给文章带来新鲜的气息,也能展示自身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取向,这样的文章更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优秀作文《敏思创新,最具风采》一文中,作者以庄小威、张继科的事例论证论点,使文章紧扣时代的脉搏,彰显了文章的品味。

2.向教材取材。写作过程中很多“优美的原料”都来源于我们所学过的高中教材。教材是专家们精心选编的最好的文学读本,教材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石”,如名人事迹、成语典故等,将这些“宝石”挖掘出来也是积累素材的一个很好途径。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先思量国家的危难而把小我私怨置于脑后,可以用其来论证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美国黑人马丁?路德?金执着于自己的梦想,老渔夫桑迪亚哥与鲨鱼殊死搏斗,坚信“人是不会被打败的”,李密对祖母“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可多加积累。除了积累教材上的论据之外,还可以教会学生为其补充论据。在课后可布置学生作业:书本中的这些例子我们能不能换成别的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每位学生整理三个事实论据上交。之后,教师可将学生上交的论据进行整理,制作PPT,将优秀的论据分享给学生,同时可将不恰当的论据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找出其中的不足。

3.向课外阅读取材。积累丰富、新鲜的素材离不开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中,古今中外的名人典故数不胜数,名人名言也俯首皆是。如《寂静钱钟书》,文中讲述了钱钟书因《围城》《管锥篇》等著作而闻名于世,折服世人,之后,采访和拜访的人如过江之鲫,他却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寂静地坐在书斋里,两耳不闻喧嚣事,照旧埋头苦读,“心在焉”做他的学问。这样的素材可以用来论述有关“漂浮与坚守”的材料作文。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工作,指导学生建立素材库,对积累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便于日后查找。一是建箱柜,按照“爱国”“毅力”“理想”“成才”等主题分箱柜建素材库;二是装素材,每个箱柜装20个素材,每个素材约200―300字,并在素材后加上简单的评论。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再写议论文时就不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就可以灵活地将论据信手拈来,用充实的论据支撑观点,使文章流光溢彩、“满纸”生辉!

二、激活深度思维,拓展说理之路

议论文即论证文,关键在于如何论证,分析能否理性思辨,能否不断推进或追问(为什么、怎么样)。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时,要激活学生的深度思维,引导学生多运用因果思维、比较思维和辨证思维展开论证,拓展剖析的深度,强化议论文的说服力。

1.因果思维

使议论文分析深刻的最基本方法就是要学会“追问”,即进行因果思维分析,可以由果溯因,也可以由因求果。

例如,一写到“逆境与成才”或者“缺陷与成就”诸如此类话题的作文时,学生通常喜欢举一些身残志坚人物的例子来表明“身残”是成就人生辉煌的必要因素。相反,倘若他们四肢健全,却成了天下之不幸,也许他们就不能取得成就。如此荒谬的分析实在不可理喻。但是,运用因果思维的分析方法,就可以进行这样的逻辑推演:列举霍金、海伦?凯勒的例子说明身残志坚的人是能够创造出奇迹的,他们没有被缺陷或逆境吓倒,依靠超出正常人数倍的拼搏和奋斗赢得了成功。那么也可以设想一下,假如霍金身体健康、海伦?凯勒耳聪目明,他们的人生之路又会如何呢?答案可能有多种,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霍金依旧执著投入,他同样会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只要海伦?凯勒仍钟情于慈善和世界和平事业,她同样会赢得世人的敬仰与爱戴。这样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在缺陷和逆境面前,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创造出人生的奇迹。用因果思维方法不断地把思考引向深入,比起只会列举邰丽华、刘伟、贝多芬、霍金之类的例子来堆砌铺陈、简单重复终极结论、缺少过程推演的作文来说,显然是胜出一筹的。

2.比较思维

从比较的角度加以剖析论证,可以使议论文分析得更加深刻。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比较思维有两种方法:一是正反对比。如《劝学》中就用了一系列的正反对比。在阐述学习要积累时,先从“积土”“积水”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论述不积累则无法成就远大目标;通过“骐骥”与“驽马”的对比,论述坚持不懈才是学有所成的关键;再通过“蚓”和“蟹”两个正反对照,论述做到了积累还要专一。二是类比。类比的事物间相似点越多,结论就越可靠,说服力也就越强。如《拿来主义》中,作者先后列举了尼采和中国的例子,前者是“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最终却发疯而死”,后者则是“自诩地大物博、煤矿丰富,只送去,不拿来,最后只能亡国灭种”,通过两者的类比,得出“送去主义”只会亡国灭种,必须实行“拿来主义”,很有说服力。

3.辨证思维

为了使文章的论证更有深度,在阐释道理时要运用辨证思维,学会一分为二地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判断“是”或“非”,要在对立统一中寻求丰富、深刻的解答。辨证思维,它是“两点论” ,而不是“一点论”;它的分析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态的。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就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在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时,文章否定了“孱头”“混蛋”“废物”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应该既要“占有”,吸取精华,又要“挑选”,去其糟粕。在阐述对待“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以及“姨太太”的正确态度时,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全面科学地论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因此全文充满辩证法,富有极强的说服力。

有深入的思考才会有深刻的议理,有深刻的说理文章才能“理直气壮”。学生在写作时若能够运用因果思维、比较思维和辨证思维,议论分析的思路就能打开,深思下笔方能有说服力。

当然,提高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只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积累,在勤笔勉思中积淀,激活学生的深度思维,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汪筱涛.高中作文思维模式的构建与突破[J].语文月刊,2014,(7):58-61.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策略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撰写毕业论文,既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拟从分析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以提高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专业特殊性,其次是现在的学生写作能力薄弱。音乐专业属于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在考入高校时,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较低。而入校后,学生通常只注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对《艺术概论》《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法》《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这样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和扎实,同时又缺乏文字功力的训练,因而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常常难以驾驭。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平时练笔的时间少,而教师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欠缺。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设计)应该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1]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课的特殊性,学生普遍出现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一个只会演奏、演唱而不会表达文字的人,不能算合格的音乐教师或音乐科研工作者。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写作过程,重要的是通过撰写论文,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次系统的实践机会。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使他们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是决定文章内容和价值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往往直接决定论文的成败。毕业论文的选题首先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把握“适中”的原则。本科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多是基础知识,知识面和掌握的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选择的题目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易宽,应尽量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并能体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另外,学生要充分考虑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兴趣浓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写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对音乐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有意识地加强科研方面知识的讲授。在有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例如音乐史课、教法课、欣赏课等等,可以采用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训练学生提炼论题、组织材料、运用论据、论证问题、阐述观点等的论文写作能力。另外,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留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能融合相关课程的思考题,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4.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

针对毕业生在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训练方面缺乏应有的实践经验,应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述音乐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及论文修改到文论答辩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撰写毕业论文的技能和方法,以解决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所遭遇的诸多问题。

5.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师生比结构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做到有足够的指导教师以及指导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从审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确定题目,拟定提纲,一直到初稿至终稿的写作,都应发挥监督指导、启发促进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实践过程,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撰写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大学生开始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实践的初步尝试。要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对学生进行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教育;其次,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的根基,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科研能力,对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俊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3期(15).

[2]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袁培. 常思则善――由毕业论文写作谈及“音乐学文论写作课程”的开设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0,(7).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试写作 有效教学 实施策略

正视应试需求新导向,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是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亟需解决的实践课题。本文拟从2010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阅卷评分要求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应试写作”的教学概念,并从“有效教学”的维度,剖析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种种重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目的就是力图探索出一条符合应试需求,切合实际要求的高考语文作文的科学备考之路,以下详叙之。

一、明确应试要求提高应试写作教学的针对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向与阅读教学并重,成为语文日常教学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远远不如阅读教学受重视,究其原因,关键还是认识上出现了误区,一种普遍的错误认识就是:高考作文靠运气,所以写作教学没搞头,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尚且如此认为,其结果必然是教者无心,学者无劲,教学无效!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去其中与新课标理念的背道而驰的错误不说,单就写作教学来说,也是漏洞百出的。确实,在高考这根威力强大的指挥棒下,平时的语文教学以高考要求为中心,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作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我们真的只能听天由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当然不会,不能,不是的。

以2010年安徽高考阅卷作文评分标准为例(题目《吴兴杂诗》,略)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了我们在应试写作教学中的重难点。所以,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二、了解学生写作现状,增强应试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应试写作教学尤以高三为重,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点,这是公认的,写作是难点,这也是公认的。高三写作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应试性。故此,我们不妨称其为应试写作。长期以来,应试写作一直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法,弃之可惜――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教学困境,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支招,市面上与此相关的指导文章和书籍亦不在少数,然而,效果又是如何呢,恐怕是不尽人意的。实际上,那种没有教学实践的想当然的纯理论的所谓指导从一出现就注定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要解决问题,还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这如同医生看病,问准病症,摸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遍览当今学生的应试之作,其不足之处,笔者简要归之如下:内容假,语言大,文章空,情节平,素材同,材料旧。这其中,最为严重还是三大方面:素材陈旧雷同,语言假大而空洞,情节结构平淡松散。这一切都只是病症,那么病因何在?笔者以为,生活经验的缺乏、阅读信念的缺少、情感体验的缺席,是为其根本原因所在。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生活经验与阅读信念的高度缺失,已直接导致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空前缺乏。试想,写作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但现在的问题已转变成写作主体已没有什么可表达的、没有什么需要表达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可怕的现象吗?试想,没有了表达欲念,那么,就连写作的动力都成了问题。再试想,如果再没有一种改革去改变这种现状,如果再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去激活那些沉睡已久的写作主体,那么,不仅应试写作可危,语文教学更可危!

三、实施“四化建设”,提升应试写作教学的实效性

在讨论应试写作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前文已提出的但并未明确的“应试写作”,笔者把它作为文章的一个核心概念提出,估计是有不少人反对的。但笔者试问那些有着形形理由的反对者:应试作文是不是自有特点,自成一体?好的文章是不是不等于好的应试作文?从高考阅卷现场来看,应试作文是不是在扣除了诸多的偶然主观性外,是不是有一定的共同点即规律可循?很显然,这三个问题都得以“是”来回答。如此,“应试写作”可呼之欲出了:即以应试获分为目的的考场现场写作。既然是应试,那就以分数论英雄,既然以分数论英雄,那就以规则为准绳,所以有人称应试写作为“戴着镣铐跳舞”“刀尖上的舞蹈”,是很贴切的,很形象的。

笔者曾经撰文把高中语文分解为应试语文,课本语文,生活语文三大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以应试语文为顶点的语文等腰金三角。同样,要想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提高应试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为“四化建设”必不可少。何为“四化建设”,笔者的解释是应试写作的“教学生活化”“积累专题化”“训练模块化”“程序规范化”。以下简述之。

应试写作教学内容生活化。大语文的教学概念的提出由来已久,践行者不计其数,教科研上硕果累累。《语文学习》杂志的刊首语即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同理,应试写作教学也必须找到生活这个源泉,才能成为源远流长的活水,否则,定是死水一潭。应试写作教学生活化指的就是应试写作的内容要走生活化的道路,即与生活中的表达需要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动力才会充沛,才有可能解决写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应试写作素材积累专题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米”即素材很重要,加强积累是必然的,问题在于这种积累必须以专题化的途径,成效才显著。专题的分类有很多。也是有讲究的,应以高中生的实际与不足为标准。如可分为时政类,文学类,人物类等等。

应试写作模拟训练模块化。从近几年高考写作命题趋势来看的,新材料作文是备考重点,漫画作文也值得注意。各种应试作文类型是同中有异的,要分模块进行训练,以加强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提高高三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应试写作临场流程规范化。在临场写作中,写作流程的规范性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应试作文的质量。规范的应试写作流程应大致为(1)审准题,立己意。(2)构巧思,拟简纲。(3)设亮点,用亮语。(4)查硬伤,补主题。具体的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此不赘述。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陈洪、李瑞山等学者的一系列论文,如《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1]、《母语高等教育意义论要》[2]等在对诸多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辨析之后,认为大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母语高等教育。该理念在当今大学语文研究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开展母语高等教育的重任,各高校应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2006年8月,在东南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语文研讨会上公布的对全国近三百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显示,50.54%的高校已将该课列为全校必修课。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6年11月,教育部发起并委托中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语文研究会合作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研讨会。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达《关于转发的通知》,确立大学语文为必修课,明确了课程性质、功能和目的。这些都反映出国家层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

尽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对其研究,仍存在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课程定位、学科建设、研究深度、教法创新等。大学语文课程既是一个“种”概念,也是一个“属”概念;既可指称特定的一门课程,即“大学语文”(或“高等语文”),亦可泛指紧密相关的一个课程系列,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高级语文素养”、“大学人文”等。由于授课时数、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院校不得已将其中一些课程合并,归于一门,如将“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合并为新的“大学语文”。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尚可研讨。目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是,两门课程归为一门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何改变,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等具体而深入的实际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使课程不仅是形式上的合并,而且是内涵上的融通,进而找到一套既切合教学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

从课程定位来看,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质上依然是母语高等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及应用写作能力培养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使修课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语文素养及人文、文化素质,培养扎实过硬的应用写作能力,为其人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及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为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充分的基础。

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来认识。第一,它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注重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它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面向所有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第三,它是一门培养高等语文素养及应用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的课程,侧重于对高等语文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的介绍。

高等语文素养部分的教学,要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修课学生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汉语言文字水平;能够顺利地阅读学术论著、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言说和善于展示自我,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努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应用写作能力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应用文写作在推动党和国家公务管理活动及各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用文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是党和国家用以传递策令、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文工作者的写作水平应当与公文工作的实际需要相一致,能否写出一手符合规范要求的公文,是衡量一个公文工作者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是指导具体应用文文种写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应用文写作的概念、性质、特点、作用,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须加强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者自身需要具备的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专业知识与写作知识修养等基本素质修养的认识,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水平。最终,要使学生能够写出适应未来本职工作需要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应用文文本。

与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达到应试目的不同,大学语文课程重在加强学生对母语更本真、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更强的语文能力、更高的语文素养和更健全的人格精神。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完整的语文能力,一般来说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方面。听说能力由于侧重一般应用,加之课时量、学生数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更适宜另设其他专门课程来培养。相对而言,读写能力更多表现为一种多维、复杂、综合的能力形式,同时也构成较高听说能力的基础,应当成为大学语文课程主要的能力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不断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为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作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认真编写和不断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一项任务艰巨、需下大气力方能完成的重要工作。30多年来,全国已出版各级各类大学语文教材千余种,其中不乏堪称经典的优秀教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主持编写了多部带有实验性、探索性的大学语文教材。这些“新型”教材总体上理念新颖、体例独特、选文丰赡、质量上乘。同时,有关大学语文学科建设的学术探讨日趋深入,一些关于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母语高等教育研究等的论集专著相继问世,为确保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质量和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水平提供了学理支撑。就其本质而言,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是一个不断汲取母语与文学、学术与教育、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生活等多元营养,彰显汉语言文字功能和魅力,引导大学生掌握语言工具、步入健康语文生活、建构美好精神家园的稳中有变、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从整体来看,现今大学语文教材主要倾向于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出发,以“文选”的方式收录古今中外的“好文章”、“美文”,在编写理念、选文标准、组合方式、体例安排、单篇设计和阐释等方面呈现出多种样态。[3]然而,这些教材在编写理念的科学合理性、选文内容的教学适用性、篇目选定的比例协调性、与中学教材选篇的区分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往往很少涉及应用写作的内容。应用写作的部分通常由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承担。即使一些将“文选”部分和应用写作部分编写在一起的教材,也总是“整”而不“合”,缺少贯通性和统一性,成为“两张皮”。因此,在积极吸收当前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两类教材编写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实际出发,编撰出既重审美、素质,又重实用、能力,既有传统大学语文品格、又融务实应用写作于一体的整合型精品教材,乃当务之急。

在努力解决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保证和提高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除课程合并、课时压缩带来的课程整合性问题外,当前许多院校迄今仍未将大学语文列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或者将原来的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甚至直接取消了这门课程。尽快扭转这些不利状况,重视并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力度,稳定和扩大专职教师队伍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母语高等教育难题。

基金项目: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2012年度教研立项课题“母语高等教育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整合性研究”(ZJY2012C0009)。

参考文献:

[1]陈洪,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34-36.

[2]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意义论要[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33-35.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优缺点;教学策略

目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已经使用多年,对这本教材自然是见仁见智,笔者在多年的使用中也对这套教材的写作部分有着自己的看法。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优缺点

没有一套教材是完美的,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感性因素最强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笔者认为,这套教材的写作部分,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占绝对的主流地位,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可改进完善之处。

1.优点

(1)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较好

语言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注重人文性,注意将思想情感尤其是文化因素融合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人教版的写作专题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是非常好的,比如,“亲近自然”“人性光辉”等栏目强调写作要投入情感,对真善美的追求是非常执著的。

(2)写作和阅读的结合非常有机

写作和阅读本质上是一体的,但是在日益分化的教学安排中,不可避免地这些结合被割裂了,而人教版很好地融合了他们,将写作专题和阅读专题结合在一起,如必修一中阅读课文多是写人记事的,写作专题中也就主要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和技巧,而且还对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客观上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3)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新课程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以及学习中的探究性、合作性,人教版的教材写作专题都包含“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等环节,客观上为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奠定了

基础。

2.缺点

(1)编排的形式有待更加灵活

人教版的写作部分基本是按照“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几个部分,学生长期按照这个套路来学习,难免会有一些烦躁感,觉得写作有点枯燥。

(2)文体的选择性有待优化

高中生的语言能力已经足够让他们开始较灵活地文体写作,而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主要培养学生写记叙文和散文的能力,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主要培养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使得写作教学只能按部就班,让学生的写作需求受限制,缺乏选择性。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教材写作部分的优缺点,笔者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注重充分把握优缺点,以教材为基点,提高教学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重点策略:

1.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大作文”和“小作文”的写作形式,争取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多元化、写作类型多样化。在“大作文”的写作中,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进行,一般是以专题的形式来写,在“小作文”的写作中,一般灵活多变,根据社会生活热点话题来进行,而且文种多样,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研究等方式来进行,不一定是严谨的叙述、说明、议论等中规中矩的正式写作格式。另外,笔者除了上述的做法,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由写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多元化能力水平。

2.通过营造更加开放自由的写作氛围提高学生兴趣

写作本来是没有严格的形式和要求的,历朝历代的主流写作形式都是对以前文种和写作方式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笔者也不囿窠臼,力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以建立更加自由的、开放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聪明才智,自由书写生命。不能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在根本上抹杀学生的创造力,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一是在内容上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让他们认真观察对象,二是放宽对文体的限制,尽量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写作的自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8-02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可见,应用文写作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受市场经济功利化倾向的制约,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某一方面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着“适应市场需要”的口号把高职教育演化为一种专才教育、谋生教育甚至“饭碗”教育。在高职教育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型中,一些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所谓的“能力本位”实质上是一种技能本位,把对“能力”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岗位技能的范畴,存在着对“能力”内涵理解上的偏差与错位。“素质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离开素质,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目前,作为唯一一门在各高职院校均有开设的大学语文类课程,《应用文写作》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修养的重任。在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素质教育思想,采取灵活适当的素质教育策略,从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明确的自我规划意识,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锻炼观察判断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水平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职大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应用文的写作讲究求实性,尤其是公文的写作,要求材料真实,数据准确,来不得半点虚假或浮夸。除了严肃权威的行文内容,在公文写作的学习过程中,严格规范的发文格式,严明的收发文程序,严谨庄重的行文用语,以及各文种对应的写作注意事项等等,均来不得丝毫地粗心大意,否则极易使文书写作归于败笔。在公文学习中,针对部分高职大学生粗疏马虎不求精准的写作现状,任课教师可结合具体文种的学习训练不断予以引导与纠正。以事故情况的通报为例,教师可结合例文示范强调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情况,必须是经过一线的调查核实之后在文中交待得清清楚楚,并联系学生写作练习中频频出现的“前些天”、“死伤无数”、“损失惨重”之类的语句作重点的纠错与修正,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公文准确严谨的用语特点以及必须秉持的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这一阶段在任课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经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记忆—训练—修改—反思—再训练—再修改—再反思的系统训练,能够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这一学习过程于“润物细无声”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等良好的职业品性。

二、树立明确的自我规划意识

没有奋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文种的学习,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策略,在任课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可以促成广大学生及早树立自我规划的意识,明确奋斗的目标。如讲到常用事务文书“计划”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出自《礼记·中庸》的一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乱,事前定则不困”,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计划的重要性,以及自觉养成制订计划这一习惯的必要性。在学习计划的写作时,教师不妨针对当前很多高职大学生不善于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的实际情况,在课后布置相应的书面作业,要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以一个月或一学期为时限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并告诉学生该作业将会在期末返还给本人,以便自我对照计划的完成情况。布置这一作业除了是对计划写法的复习巩固外,还意在引导广大学生及早养成自我规划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确保计划完成实施的自我监督机制。又如在讲“求职信”一节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合理虚构自己毕业时的个人学业、持证数量及能力素质情况,向某企业写一求职函。布置这一作业的旨归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一份格式规范文笔流畅的求职信,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这一写作要求,学生必须对自己今后各方面的大学生活蓝图作出实事求是的系统规划,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在应用文写作学习过程中,一些较为综合性的文体写作需要依靠团队合作才能高效完成。如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组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四至五人为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互相协作,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与统计,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形成调查报告的一系列工作任务。又如在合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以宿舍为单位分成小组,完成这样的课后任务:从近期(一个月内)的报纸或网络上找出一则你感兴趣的新闻,试作详细分析,写出500字左右的评论稿,并向全班同学作口头评述。之后每次上课前抽出几分钟时间安排一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新闻评述,上交的评论稿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计入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的考查机制,使每个小组成员都会产生相应的压力及其催生的动力。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一项目任务,从选择话题、确立论点、搜集资料、拟订提纲、写出评论稿,到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台演说,都需要全体组员的群策群力。其间在小组长的统筹下,在既有民主又有必要集中的协作基础上,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沟通协作,扬长避短,各有分工,任务明确。无疑,完成整个项目任务的过程,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团队合作实践,能够使各小组成员充分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氛围,感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从而达到初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在一定程度树立起他们今后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教学目的。

四、锻炼观察判断的能力

对周围客观事物做出快速准确的观察判断是一个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应用文写作的学习过程中,有些文种是容易混淆的,如:公告与通告,通知与通报,报告和请示,会议纪录与会议纪要,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等,教师要把这些相近文种的比较学习当作锻炼学生观察判断能力的契机。如比较印发性通知与转发性通知在写法上的异同,教师先分别给出直观的例文,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然后给出自己的判断意见。接下来,有的同学看出二者标题的共同点是都要标注“印发”或“转发”字样,都要写明印发或转发文件的名称;还有的同学说出二者正文篇幅都比较短小,都要把印发或转发的文件作为通知的附件,也有同学指出来文渠道为本机关的,要用“印发”,来文渠道不属本机关的,则要用“转发”等等。其间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在学生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用足大脑和眼睛之后,再让其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教师只是作最后的补充、修正与总结。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展示一些有瑕疵的病文,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改错练习,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查缺补漏、辩证纠错的能力进行训练的良机。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分析方法,养成他们擅于观察鉴别,长于分析判断的良好习惯,逐渐朝着成为一个思想犀利、眼光敏锐的现代职业人的方向前进。

五、提升逻辑思维的水平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有关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逻辑思维能力类型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差异,低等逻辑思维能力类型的大学生创造力倾向较低,中、高等逻辑思维能力类型学生的创造力倾向都比较高,逻辑思维的培养训练严重不足是造成我国学生创造力不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2]。高职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在“读图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80后”和“90后”,相对于形象思维的活跃与发达,逻辑思维能力却普遍显现出不容乐观的薄弱与欠缺。应用文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各类文体的写作都要遵循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在思维方式上侧重于逻辑思维。应用文写作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强化学生逻辑思维、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过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具备明确的训练意识,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材料与情境,在此训练过程中,对一定数量的例文进行精读从中形成规律性认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比如对于通报的学习,教师可以分别给出表扬通报和批评通报的两篇例文,让学生进行精读,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由他们自主总结出通报正文的一般写法(即由情况原由、分析评价、决定事项、希望与要求四部分内容组成),从而形成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后续的写作实践,并在不断实践的信息反馈中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写作的知识体系与实操技能不断得以完善提高。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来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很容易误入为练而练的单纯重复性练习的怪圈,并由此造成只有量的积累而无质的提升的尴尬局面,只有注重逻辑思维习惯的养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才是真正能够全面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捷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3]。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当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定位,都已跨越了单纯以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的初级阶段,转而强调职业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都能有效融入素质教育的因子,无疑将是全方位提升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样,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我们也理应秉持素质教育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真正把这一教学理念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韩庆祥.素质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4):24.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机器翻译毕业论文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0-01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英文学术论文写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过多依赖翻译软件,往往造成辞不达义。分析机器翻译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

首先,机器翻译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联接,一些英文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翻译,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带来的便利,由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忙于找工作或备战研究生考试,学生对毕业写作兴趣不高,为此依赖机器翻译就成了一普遍现象。

其次,机器翻译降低了论文的写作质量。单词翻译是目前翻译软件最大的功能,而文章翻译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虽然每一个单词都翻译的没有问题,但如果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来看就非常不准确,更不要提把这个单词放在文章整个环境了。句子和整篇文章的翻译对于翻译软件来说是软肋,目前翻译软件百花齐放,软件翻译的结果和人工翻译的结果差距甚大。

那么,如何应对机器翻译对论文写作的消极影响,可借鉴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认知。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介绍毕业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地位,也可在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与高年级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灌输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文学、语言学、文化和翻译等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各个语言板块的信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语语言。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完成书面提纲、报告或学期论文,在写作中强化学生对英语语法规则的正确使用及词汇的多样化运用,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训练其英语语篇思维模式。

第二、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讲座。

除了理论教学,开展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及研究兴趣,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产出形式多样化、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第三、加大奖惩力度, 增强学籍档案可信度。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10篇

一、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现状

1.学生论证理论基础不足

在现阶段的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学生对于最基本议论文的认识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学生甚至对于议论文的基础,如何设置论点、围绕论点进行论证、论据的使用等还都掌握不熟练,对于议论文的语言组织和使用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对议论文的组织结构认识程度太低,并且存在对于议论文文章结构的理解困难。致使学生创作出的文章条例不够清晰,叙事结构混乱不堪。

2.学生组织语言苍白乏力

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差,在议论文的写作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进行写作的语言往往是苍白乏力、缺少说服力,很多教师在审阅学生的试卷中往往都没有审阅的欲望,致使学生的文章拿不到高分。造成W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少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的脑海里面没有清晰的思路,即使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3.中心论点把握不住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内容,但是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的把握中心论点,经常会出现跑题的情况。致使学生的作文得不到高分,甚至会因为偏离中心论点而产生零分作文。

4.论点叙述不够深入

许多学生对于论点的写作存在问题,论点叙述不够深入,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进行论点分析的重要性,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论点叙述及时简单的写出论点然后辅以相应的材料论证观点。致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随性而为,缺乏系统的知识点罗列和论点的分析,文章的结构首尾脱节。

二、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基础知识

唐代大文豪杜牧曾说过“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然”这几句大意是:写文章如果不首先确定思想内容,只用一些华丽的辞句前绕后捧,那么词句越多文理越乱。写议论文先要确定主题思想和思想内容,如果光在堆砌辞藻上下工夫,就会越说越乱,使读者不知所云。然而在实际的议论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掌握。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找出几节课堂教学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基础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议论文写作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方法掌握不牢靠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理解能力的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不同等问题,在最初学习知识时掌握的基础知识牢靠程度不一样,导致学生之间的写作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盲目的跟风,模仿成绩好的同学的写作方法,或者套用例文的写作模版,这样不但不能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还会导致学生的文章单板僵硬,毫无新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学生在写作课的课堂学习中非常认真,学生在课后收集写作素材时也非常的认真,但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在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后发现,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写作时总是生搬硬套范文的叙事结构,导致自己在写作时思维被束缚在范文的叙事结构当中,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很僵硬呆板。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告诉学生写作训练时不要太过于依赖范文,范文只是参考,不要让范文束缚住自己的思维。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其写作能力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三、议论文表达能力训练

在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学生的文章更多的是词句的堆砌。很多学生虽然能够有着清晰的创作思路,但是学生缺少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差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凝于笔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准确的表达出来。使学生的议论文的文章更加出彩、语言更为深刻凝练。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升学生的议论文表达能力,首先,收集在理解高考中优秀的文章,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习惯为学生选择符合学生I青况的写作方法,如2011年江苏省的优秀高考作文《拒绝平庸》,文章开头“如果燕雀拒绝了平庸,是否会像苍鹰一样翱翔于蓝天?如果小溪拒绝了平庸,是否会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如果我们拒绝了平庸,是否会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更有魅力?拒绝平庸,我们需要什么?”文中作者用了充满着朝气和拼搏精神的假设来引出文章,激昂的措辞间有彰显出作者独特的见解,真正做到了紧扣主题开门见山。其次,在学生进行了优秀文章的品析后,教师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文章写一个读后感,并根据文章的写作要求进行小练笔,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观察生活

记叙文是作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与质量。记叙文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写出文笔优美、叙事清晰的记叙类文章呢?笔者认为,初中教育同仁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一、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有效前提

记叙文是一种以人、事、景、物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体形式,对写作者的观察能力有极为苛刻的要求,要求写作者在具体写作之前率先对要描写的具体对象进行最细致、最深入、最全面的观察。可以这么说,写作者的观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记叙文写作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质量,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对此,笔者采取了随机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活动:伴随着上课铃悦耳的声音,笔者快速走上讲台,并与学生进行了例常的问候示意。这时,学生精神集中,等待笔者展开新知识、新内容的讲解。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笔者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开始讲解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而是率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用最精确的语言描述老师刚才是如何推开教室门的?是以何种姿势迈上讲台?又是以何种表情向大家示意问候的?”在诧异中,学生纷纷开始了认真的回忆与思考。可是,由于笔者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进行示意问候等动作都是学生习以为常的,他们并没有认真观察,自然也难以说出各种具体的细节。记叙文的写作也是一样,没有细致的观察,我们就不能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又何谈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呢?希望大家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在日后做一个热爱观察、认真观察的细心人,相信,这样对你们记叙文的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如此,借助这一随机的观察训练活动就使学生意识到了观察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观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而为其自身在良好观察能力的帮助下发掘、积累更多的记叙文创作素材、真正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佳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写作资源,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来源,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资源。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必须从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经验或者亲身体会出发,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有的有效记叙文创作素材、资源,这既是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来源于生活”正确意识的有效手段,又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得以更加积极、踊跃地发掘自身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创作素材,更是学生完善资源积累、切实提升自身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突破渠道。

在对这一点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之后,笔者致力于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写作资源。如,在《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在给出学生文章题目之后,就要求他们马上创作,而是充当起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认真回忆各自参加过的拔河比赛,并踊跃发言说出具体的细节。有的学生回忆道:“拔河比赛中,我注意到参与的队员全都铆足了劲儿,有时甚至能看到他们因为太用力手臂上、额头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还有的学生回想到:“在拔河比赛中,我观察到队员们有时会大力喊口号,一边喊着口号一边用力将绳子往自己所在队伍的方向使劲拉。”还有的学生回顾到:“我印象中最好玩的一次拔河比赛就是对手们全带了一个个搞笑的脸谱,致使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组的队员一看到他们的脸谱就想笑,自然也就使不上多少劲了,虽然最后是输了,但是我们也不生气,反而是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那真是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

在学生纷纷结合自身现实生活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拔河比赛回忆的过程中,他们对拔河比赛这项体育活动自然就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为基础,他们这次《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自然是目标明确、情感深厚,而不需要再东拼西凑、生搬硬套、胡编乱写,自然也能写出真正具有水平与质量的记叙文佳作。切实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资源、辅助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帮助学生写好记叙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完成的教学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与努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得便是这个道理。但笔者坚信,只要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努力钻研、勇于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记叙文佳作。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12篇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一:

【关于昨日次新股集体跌停】

1、次新股对咱们而言,属于“无缘”,我本人则霉到至今不知道新股是什么,所以不操作,关心也少,也就是说次新股暴跌和我们没半毛钱关系。

2、次新股只是从年初位置跌回来而言,谁知道会不会随着行情再来一波,它也再来?概率很大吧?所以顺势跌出空间。

3、那么,次新股到底该怎么看呢?我觉得既然是次新,N个涨停打开后后面本来就是投机占比大于一切,还有什么好考虑的,普通票你预测未来成长,次新股你高几个门槛预测,很容易自我安慰,深度调研又有多少人做的到,所以本质还是投机大于一切,所以和我们的价投结果盈利交易不相合,只会在现金充裕,闲了蛋疼的时候随缘参与。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二:

【大盘】

雄安是完蛋了,没人能接,也没人敢接,可燃冰什么的见光死板块新闻一过马上就萎。哦对,这是事件刺激的题材都不行,你也许会问那雄安不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吗?对啊,这阵风比较大,你看现在不是也过去了吗?有人觉得自己做上第二波了,有人觉得根本没有第二波,如果从小散的盈利状况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当前的情况大盘还有可能继续下探,因为股指真正的底不在于某个指标或者某种结构,而在于“它”想要的市场状况是什么。去年炒壳热时亏损企业剩余价值在重组时的严重高估和人为操作(股价越跌老板越赚的事情不是没有),今年只有一个顺丰非常成功的靠炒壳圈了一栋别墅都塞不下的钱,其他的基本都死了,你看创业板那些僵尸企业几乎都无力回天,因为监管不允许它重组了。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二语写作 社会-认知模型 元认知 理论研究

引言

在2007年5月举行的第五届第二语言写作国际研讨会上,Alister Cumming教授指出,二语写作的实证研究需要理论框架的支撑,没有理论的二语写作研究是很难产生意义的 (徐浩,2007)。而在我国,二语写作的理论研究较之于对写作教学法的研究数量偏少,而广大二语写作教师由于理论背景知识的相对匮乏和对二语写作本质的认识不足,尽管作出了不少努力,但仍然存在着理论结构老化和教学效果收效低微的情况。本文着重介绍的Hayes (1996)模型从二语写作过程的任务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二语写作过程的本质,而该模型在国内已发表的二语写作研究中较少涉及,其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本文通过对Hayes (1996)二语写作过程社会-认知模型的评介,以写作主体研究为基本视角,探讨结合元认知理论 (theory of metacognition)解释二语写作过程的本质的更多可能性。

该模型的早期版本Hayes & Flower (1980)模型已在国内外期刊中有诸多介绍 (e.g. Wang & Wen,2002; 王俊菊,2005),在此不再赘述。因篇幅所限,与之相关的Chenoweth & Hayes (2001)模型将另撰文评介。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学术界较少涉及的Hayes (1996)写作过程的社会-认知模型。与Hayes & Flower (1980)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引入了结合了三大主流二语写作流派,引入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的概念,从心理语言学角度为二语写作研究打开了独特的视角。

1. Hayes (1996)模型在二语写作理论研究中的地位

1.1二语写作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

Hyland (2002,2003)归纳了二语写作理论研究的三大主要流派。它们是(1)写作文本研究 (text-oriented research);(2)写作对象研究 (reader-oriented research);(3)写作主体研究 (writer-oriented research)。写作文本研究将二语写作的文本,即二语写作者的最终产品作为研究的重点,强调其是否符合目标语的文本的内在规律。写作文本研究在教学法中其典型代表为结果教学法 (product-based pedagogy),强调对语言形式的规范,学习者能够通过范文观察和比较自己的产品与范文的差距,但教师往往忽视对学习者思维能力和读者意识的培养,学习者易走入背诵范文、写作千人一面的误区。

写作对象研究方向的研究者强调二语写作在社会层面的意义,学习者和教师应了解目标语篇群体(target discourse community)的写作规则(social conventions)和该目标群体对写作者对普遍规则遵守的预期值。例如,在撰写论文的致谢部分时,致谢人应考虑到论文审阅人对致谢部分的预期。如致谢应体现作者谦虚的态度,作者在该研究圈子的成员身份以及得到的学者支持(Paltridge & Starfield,2007)。写作对象研究在教学法中主要体现为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pedagogy)以及特殊用途英语教学法(ESP)。该研究方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建构对目标语体裁的语篇层面的宏观理解和读者意识,注意目标群体普遍承认的写作规则。

写作主体研究和以上两种不同,强调写作过程的复杂性,认为写作是非线性的反复的探索过程,因此,也称之为二语写作中的认知研究 (the cognitive approach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esearch)。 写作主体研究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过程教学法(process-based pedagogy)。过程教学法激励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在认知因素和探索能力,着重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通过对习作的反复修改加工加深学习者对写作过程的认识 (李金红,2006)。

1.2 Hayes (1996)模型对二语写作理论研究的意义

在二语写作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者们或持写作主体研究说,或持写作对象研究说。而写作文本研究由于其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说的衰退,以及写作主体研究和对象研究在近20年的陆续兴起,则少有人问津。而写作主体研究和写作对象研究的二分法思维方式的根源来自于心理语言学研究核心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核心的对立,即人类活动是作为对内在认知机制的反映还是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塑造的对立 (Juzwik et al.,2006)。

而笔者认为,这两大二语写作研究方向并非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而应当为互为补充。因为内在认知环境和外在社会机制是独立而又拥有互相紧密的关系的两个部分。例如,任何外部因素都必须首先由内部认知机制所感知并通过内部认知机制进行信息处理才能发挥作用,同样,内部认知机制的形成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写作的社会环境、读者要求等等。同时,写作文本研究同样应有一定地位,例如,已写出的写作文本对写作者后续写作时的认知处理的影响也值得探讨。Whalen & Menard(1995)指出,当写作过程产生时,二语写作者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写作前的宏观层面转移到相对微观的方面,如对字词层面的注意。换言之,文本的产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宏观层面上的信息处理。

因此,Hayes (1996)提出的写作过程的社会-认知模型能够较好地结合这三种研究方向。该模型以写作主体的内部认知信息处理机制为基础,考察任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文本因素)和个人因素(内部认知机制)的互动关系。下一部分将着重阐述Hayes (1996)模型和三种研究方向的关系。

1.3 Hayes (1996)模型描述

在写作过程的模型研究方面,针对一语写作过程的研究数量远远超过对二语写作过程的研究。因此,一语写作研究对二语写作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同时,由于一语写作和二语写作的差别(如二语写作过程中一语对二语写作过程的影响作用;中西方写作思维方式的差异等),笔者认为一语写作模型不能等同于二语写作模型,但对二语写作模型的建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William,2005)。Hayes (1996)写作过程的社会-认知模型见图1。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human-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的Hayes (1996)模型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任务环境 (the task environment)和个人因素(the individual)。任务环境由宏观的社会环境 (the social environment)和微观的物理环境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两部分构成。社会环境指读者期望(the audience)和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 (collaborators),物理环境指写作者已写成的文本(the text written so far)和作者的写作媒介(the composing medium),即用纸笔写作或文字处理程序写作。

在个人因素方面,共包括四个部分: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认知过程(the cognitive process)以及情感因素(affect/motivation)。工作记忆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代替了原有的短期记忆 (short-term memory),和长期记忆同为信息加工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Anderson,2000)。工作记忆作为信息加工的主要认知领域,负责从长期记忆调取信息储备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它的信息存储空间有限,存储时间相对较短;而长期记忆负责知识的长时间存储 (Baddley,1992)。

Hayes(1996) 对工作记忆的细分基本上与Baddley(1992)一致,其不同之处在于Hayes使用了“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代替Baddley的“工作中枢”(executive control)以体现语言处理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两个概念是声音处理 (phonological loop)和空间关系处理(visual/spatial sketchpad)。比如,声音处理和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密切相关,空间关系处理和绘画能力有紧密联系。在Hayes (1996)模型中,长期记忆中储存的知识包括:任务背景 (task schemas),话题知识 (topic knowledge),作者知识 (author knowledge),语言知识 (linguistic knowledge),以及体裁知识 (genre knowledge)。其中任务背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二语写作中,它包括对写作结构的知识和写作程序、写作目的等一系列对目的任务的知识掌握。

认知过程可以看作是写作者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信息交互和信息处理的外在表现。文本解读(text interpretation)指作者对写作任务的认知处理过程;反思(reflection)指写作者从长期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通过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判断推理的过程;文本产出 (text production)是指写作者将内部认知处理转化为文字输出的过程。这三部分可以被看作是原Hayes & Flower (1980)模型中对构思(planning)、转码 (translating)和修正 (reviewing)以及对三种认知行为的监控(monitoring)的理论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两个模型中,三个部分都并非是线型的连续的三个步骤,而是反复进行的三个过程。换言之,作者有可能从反思过程重新回到文本解读过程,而非进行文本产出。此外,我们也可发现,这两个模型强调的重点不同。Hayes (1996)模型对此部分的处理强调其与信息加工理论的内在联系;而早期的版本主要考量标准的写作者的可观察的写作行动。

情感因素指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特征和个性倾向,包括动机(motivation)、目标 (goals)、个性 (predispositions)、观念 (self-beliefs)、态度 (attitudes)、预期(cost/benefit estimates),以及焦虑 (anxiety)等一系列要素。作为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方向,对个体差异 (individual differences)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例如,在二语写作方面,写作者的深层动机或者表层动机都有可能对写作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4模型的意义和不足

Hayes (1996)模型的意义在于:第一,该模型体现了任务环境和个人因素的互动关系。其中任务环境包含了社会因素和文本因素。一方面,该模型体现了社会因素和文本因素对个人认知过程的影响。例如,二语写作者对不同读者群体的身份意识会影响其调动面向不同读者的语言知识。此外,在个人因素中,用电脑写作可能会更加有利于写作者对文本的修改。另一方面,二语写作者个人,作为创造语篇的使动者,也参与了语篇目标群体的构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二语写作者的写作活动也对任务环境有一定作用。

第二,该模型结合了写作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将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作为个人因素研究的重点。二语写作的成功来自于写作者对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的存储,以及工作记忆对长期记忆知识储备的顺利提取和有效应用,而信息处理的过程受到了情感因素和认识过程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换言之,该模型强调了多种因素对二语写作的影响,体现了因素间的制约和互动关系。例如,修改策略的使用可能同时受到内部因素诸如策略知识、对读者喜好的知识、工作记忆容量或者外部因素诸如文字处理程序的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三,该模型突出了个人因素的作用。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都必须首先反映在写作者的认知机制中,通过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才能对写作过程和结果发挥作用。此外,二语阅读的研究表明 (e.g. Carrell,Devine,& Eskey,1988; Shaw & Weir,2007),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可能牵涉很多变量,换个角度来说,该写作模型试图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部分解释影响二语写作的认知因素,并同时考量了社会因素和文本因素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

同时,Hayes (1996)模型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作为一语写作模型,该模型并未体现二语写作者时存在的一语对二语写作过程的影响作用 (Zamel,1983; Raimes,1985; Cumming,1989),例如,Wang & Wen (2002)指出,学生的一语写作水平对二语写作有影响;其次,目前该模型还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来支持其合理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了该模型在二语写作研究中的潜力价值。它的社会-认知的双重架构比单一角度的模型更具有解释力。而元认知理论,作为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个体差异研究以及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并未在此模型中得以体现。以下部分将讨论元认知理论在该模型中的应有位置。

2. 元认知理论在模型用的作用

对于元认知的研究始于Flavell对于元记忆的研究。Flavell (1979,1992)指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在过去十年中,学者普遍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 (knowledge of cognition)和元认知调控(regulation of cognition)两个主要方面(如Baker & Brown,1984; Gagne,Yekovich,& Yekovich,1993; Phakiti,2006; Schraw,2001)。元认知知识是指认知个体自身对于信息的个体生物性积累,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式知识,三种知识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元认知调控是工作记忆的一种运行模式,而长期记忆中非相对稳定的知识积累。元认知调控是指认知个体对于自身认知过程的即时监测和调控。元认知调控在策略方面,可表现为可观测的策略运用(strategy),或者不可观测的自动化的技巧(skill)。当个体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认知调控时,这样的行为可被看作是策略使用 (Phakiti,2006)。

元认知知识中,根据Anderson(1991)和吴红云(2006)的定义,陈述性知识,即认知主体关于事实、规律、和定义的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domain-general knowledge)和特殊领域知识 (domain-specific knowledge);程序性知识是指关于认知主体如何达到目标的过程的知识 (know how);条件性知识指关于认知主体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原因和运用时机的知识 (know why and when)。Flavell (1992)则认为元认知知识也可分为主体知识 (person knowledge)、任务知识 (task knowledge)和策略知识 (strategic knowledge)。在元认知知识中,主体知识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intra-individual)、个体之间(inter-individual)和对人类认知能力普遍性的看法 (universal)。例如,“我的英语口语比我的英语写作要好。”属于对自身认知能力的主体知识;“我比我的同桌更擅于用英文表达思想。”则属于对个体之间认知能力的主体知识;而“一个学英语一个月的中国学生用英语来写长篇小说的话,应该不能胜任。”则属于对人类认知能力普遍性的看法。元认知知识中的第二个要素是任务知识。任务知识是指认知任务对知识储备的要求、知识储备对任务完成的影响、以及知识储备对任务完成的局限性。比如,对特殊领域知识有要求的写作任务会比只需要一般性知识的写作任务难度更大。元认知知识的第三个要素是策略知识。策略知识是指为达成任务实现目标对于应当运用何种策略的知识。比如,写作者在具有如何在写作时进行宏观和微观监控的知识后,能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实施监控。值得注意的是,元认知文献中所指的策略知识主要指的是对元认知策略的知识,对于是否其包括对认知策略的知识则不明确。而策略知识和策略使用在该理论模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深入考查。笔者认为,根据元认知理论,在Hayes (1996)模型的长期记忆中,除任务背景、 话题知识、 作者知识、语言知识、 以及体裁知识以外,长期记忆中应还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和其他知识地位相同,同样影响着文本的的写作过程、文本和文本质量。

认知调控主要在发生在工作记忆。有意识的认知调控被称为策略。根据信息加工理论,O’Malley和Chamot (1990)认为策略可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评价、管理、监控认知行为,发挥指挥和控制认知策略的实施的作用;认知策略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中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认知行为;社会/情感策略指控制、协调与外部社会关系和内部情感的认知行为。需要指出的是,首先,三种策略都是有意识的行为;再次,元认知策略不基于具体任务,而认知策略和具体的任务关系密切 (Schraw,2001)。例如,监控策略即可用于日常的驾车活动中,也可用于二语写作时对写作结构的监控。而激发关于段落构思知识这一认知策略和写作活动以及与写作相关的背景知识十分相关。本文的Hayes(1996)模型并未直接提到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但是,由于该模型的理论背景是信息加工理论,因此可推断出这两种策略应用都与模型中的工作记忆部分密切相关。同时,虽然情感因素在模型中作为单独的因素出现,其调控过程同样受工作记忆影响。其中,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具体环境中的使用可受到长期记忆中的知识构成(包括元认知知识、工作记忆容量、情感因素、认知过程)的多重影响。

因此,根据元认知理论,Hayes(1996)模型中的长期记忆部分应包括任务背景、话题知识、 作者知识、语言知识、体裁知识、以及元认知知识。而工作记忆中应当体现具体环境下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而具体的策略使用因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个人因素方面,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方面;而在任务环境方面,策略使用也受到了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个人物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语写作的认知过程的写作文本。

3. Hayes (1996)模型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首先,二语写作教师和二语写作者都需意识到二语写作过程和写作文本既受到写作的任务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写作者的个人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高质量的写作产品是二语学习者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写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对多因素写作过程的显性认识,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写作优势和热点,并把学生对写作的注意力从字词语法等微观层次提高到读者意识等宏观层次。

再次,在写作课堂中二语教师可进行策略培训,而在策略培训中需要注意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的区别。在笔者对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生进行策略培训时,发现学生虽然在长期学习中对英语写作需要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储备不全面,因此影响了策略的使用和文本的质量。例如,有不少学生认为写作文就是写“三段论”,即写三个自然段就算完成作文。此类学生没有区分非应试作文和应试作文的要求,同时错误理解“三段论”为三个自然段的写作,缺乏任务背景的知识,导致在写非应试作文时错误地采用了应试作文的构思策略,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因此,写作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使用策略,更重要的是要用“对”策略。

结论

Hayes(1996)二语写作过程社会-认知模型结合了写作文本研究、写作对象研究和写作主体研究的成果,重点分析了二语写作过程中的个人因素和任务环境因素的作用。笔者提出元认知理论中元认知知识在长期记忆中以及元认知调控在工作记忆中的应有位置。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广大英语写作教师和英语写作研究人员可利用Hayes (1996)模型,进一步深入探讨二语写作过程的本质。

参考文献:

[1]Anderson,N.J.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use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testing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5,460-472.

[2]Baddeley,A.Working memory [J].Science,1992,255,556-559.

[3]Baker,L.,& Brown,A.L.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 [A].In P.D.Pearsons (Ed.),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C].New York: Longman,1984.

[4]Carrell,P.,Devine,J.,& Eskey,D.(Eds.).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5]Chenoweth,N.A.,& Hayes,J.R.Fluency in writing: Generating texts in L1 and L2 [J].Written Communication,2001,18 (1),80-98.

[6]Cumming,A.Writing expertis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J].Language Learning,1989,39 (1),81-141.

[7]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34,906-911.

[8]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A].In T.O.Nelson (Ed.),Metacognition: Core reading [C].Boston: Allyn and Bacon,1992.

[9]Gagne,E.D.,Yekovich,C.W.,& Yekovich,F.R.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M].New York,NY: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3.

[10]Hayes,J.R.A new model of cognition and affect in writing [A].In C.M.Levy & S.Ransdell (Eds.),The science of writing [C].Hillsdale,NJ: Lawrence Erlbaum,1996.

[11]Hayes,J.R.,& Flower,J.S.Identifying the organisation of writing processes [A].In L.Gregg & E.Steinberg (Eds.),Cognitive process in writing [C].Hillsdale,NJ: Lawrence Erbaum Associates,1980.

[12]Hyland,K.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writing [M].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2002.

[13]Hyland,K.Second language writ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Juzwik,M.,Curcic,S.,Wolbers,K.Moxley,K.,Dimling,L.,& Shankland,R.Writ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writing,1999 to 2004.Written Communication [J],2006,23 (4),451-476.

[14]O’Malley,M.J.,& 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5]Paltridge,B.& Starfield,S.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 [M].New York: Routledge,2007.

[16]Phakiti,A.Theoretical and pedagogical issues in ESL/EFL teaching of strategic reading [J].University of Sydney Papers in TESOL,2006,1,19-50.

[17]Raimes,A.What unskilled writers do as they write: A classroom study of composing [J].TESOL Quarterly,1985,19 (2),229-258.

[18]Schraw,G.Promoting general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J].Instructional Science,1998,26 (2),113-125.

[19]Shaw,S.D.,& Weir,C.J.Examining writ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0]Wang,W.,& Wen,Q.L1 use in the L2 composing proces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16 Chinese EFL writers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2,11,225-146.

[21]Whalen,K.,& Menard,N.L1 and L2 writer’s strategic and linguistic knowledge: A model of multi-level discourse processing [J].Language Learning,1995,45 (3),381-418.

[22]Williams,J.Teaching writing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M].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2005.

[23]Zamel,V.The composing process of advanced EFL students: Six case studies [J].TESOL Quarterly,1983,17(2),165-187.

[24]李金红.国外主流写作理论对我国外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J].国外外语教学,2006,2,41-46.

[25]王俊菊.英语写作认知心理研究 [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写作心理 过程取向 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80

Abstract There are two mainstreams about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they are ability orientation and process orientation.Predecessors had written reviews on ability-oriented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However, lacking reviews about process-oriented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So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ontents research writing a review about domestic process-oriented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will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writing psychology; process-oriented; research summary

0 引言

写作心理研究旨在发现、总结人们在写作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存在两种主流观点,能力取向的观点和过程取向的观点。①能力取向的观点将写作视为能力的表现,注重写作的成果研究,过程取向的观点则将写作视为信息加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重视对写作过程的分析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受前苏联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以能力取向观点作为写作心理研究的主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则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写作心理研究成果,我国写作心理研究逐步过渡为以过程取向观点为主的研究趋势。周泓在其论文《近二十年国内写作心理研究述评》中对1984年至2003年这近20年内国内有关写作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由于在其时以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甚少,因而他主要对能力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评述,而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综述少而不全面,如今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在近10年内快速发展,为了给各位研究者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的国内写作心理研究现状的全貌,我们有必要对当下快速发展的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进行整理、总结、评价、并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及启示。

1 国内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

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认为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领域的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包括表征问题、确定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与调节四个阶段。②写作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问题解决过程也具有问题解决过程的一般特征,即写作过程同问题解决过程一样也具有四个阶段,写作过程的四个阶段可概括为明确写作任务、构思、述写、复查修改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除具有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写作过程中这四个阶段不同于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是依次进行的,在写作过程中四个阶段理论上依次进行,但在实际写作中总是相互交叉循环进行,例如修改总是发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写作过程四阶段中每一阶段的阶段性及特点,写作者在各个阶段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变化,影响各阶段的因素、各阶段中写作者应具有的能力及如何提高这种能力等都是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内容。笔者收集整理了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有关文献,发现国内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方面。

1.1 理论研究

写作心理理论研究对写作心理进行理论阐述时通常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从而构建写作心理的全貌,当下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的理论研究也从整体出发,并主要集中于对写作过程心理模式的研究,通过对各模式的内容、特点、产生背景的介绍为写作过程心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刘淼③对国外众多写作过程心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归纳出各模式的异同点并对其进行分类,为其他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国外写作心理模型做出了一定贡献。刘淼提出“三段式”模式、“四阶段”模式及“三・三式”模式,“三段式”模式包括罗曼模式、阿德斯坦因和皮凡尔模式、诺德模式、布鲁斯模式“四阶段”模式包括波恰德模式、古尔德模式、马特路模式,“三・三式”模式包括埃米格模式、海斯和弗劳尔模式,除海斯和弗劳尔模式外,其他模式尽管在写作过程的阶段划分和认识程度上存在差别,但由于他们都将写作视为一个直线式加工过程,因此刘淼又将其概括为“直线式加工模式”,海斯和弗劳尔模式、安德森模式、汉姆斯模式和特罗丝模式皆认为写作过程各阶段不是直线式而是不断重复循环的,因而刘淼将其统称为“螺旋式加工模式”,此外刘淼将既认同写作过程是直线式加工又是螺旋式加工模式的称为“多重水平加工模式”。罗峥、郭德俊④等人对海斯和弗劳尔提出的写作心理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介绍了该模式从最初的包含任务环境、认知过程及作者的长时记忆三部分的旧模式到新模型的提出过程,并对新旧模式进行了比较。

赵丽光⑤走出对国外写作过程心理模型的译介,构建了自己的写作过程心理模式将写作过程划分为写作动机、选题、拟提纲、写作、修改五个过程。但该模式是在主观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缺乏实际验证。

程平⑥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心理的分析,提出建构三种写作过程心理模型即体验学习写作心理模型、合作学习写作心理模型、策略学习写作心理模型,但是他只说明了建立这三种写作过程心理模型的原因,而没有说明什么是体验学习写作心理模型、合作学习写作心理模型、策略学习写作心理模型以及如何建构这些模型等问题。

1.2 内容研究

内容研究是指对写作过程中应用的方法策略、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等一切发生于写作过程中并与写作过程密切相关的局部问题进行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知网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近年来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内容研究在数量上主要集中于某几个部分,据此笔者将其分为写作策略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三类,凡不属于这三类的都归为其他这一类,在此不作论述。

1.2.1 写作策略研究

国内对写作策略的研究以英语写作过程中写作策略的运用及写作策略与写作质量间的关系研究为主。例如王俊菊⑦研究了二语写作过程中的写作策略,他将被试在二语写作过程中使用的写作策略归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弥补策略、情感策略及回避策略五大类,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学生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写作过程中写作策略的使用频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弥补策略、情感策略及回避策略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较少,相反认知策略构成了学生写作过程的主体部分,而且认知策略中的语码转换是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路文军⑧研究了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发现元认知策略中事先计划和选择注意类策略对英语写作影响最大。此外,高分组学习者在写作中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达到高、中水平,而低分组则处于中、低水平,并且高分组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整体运用水平高于低分组学习者。

任风雷⑨将写作策略分为准备策略、草稿策略、修改策略及监控策略四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他解释了各策略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写作策略与写作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语言水平、写作情景、写作者自身因素及母语写作水平会影响写作策略的选择与使用,优化写作策略可提高写作质量的观点。刘东虹⑩也对写作策略与写作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写作策略对写作质量的影响有“阈限”,在“阈限”以上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词汇的不足,提高写作质量。

1.2.2 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对英语或语文写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居多。例如有关影响语文写作因素的研究,郭莉萍 对初中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个性写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初中生写作过程中个性心理差异影响初中生的观察、感知以及记忆的储存,影响其运思过程的进行,影响思维的物化,影响文章写作最后的修改及交流。个性心理差异由性格差异、气质差异、兴趣差异及能力差异构成,这些差异导致了初中生个性写作之间的差异。

有关影响英语写作的因素研究,陶玮 研究了人文因素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的影响,他认为人文因素包括文化底蕴、学习心理及课堂实践的有效性,写作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认知水平、创造力、智力水平等),创作心理(学习动机、批判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写作实践(限时写作实践、非限时写作实践、学习策略和方法等)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有正面积极的作用。柴晶 对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母语的负迁移(包括思维迁移、词汇负迁移、句子负迁移及篇章负迁移四个部分)及写作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产生重要影响。

1.2.3 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当下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中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写作心理障碍的研究。华颖 提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写作心理障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畏惧心理、依赖心理、应付心理、对抗心理。出现写作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写作目标不明确,写作要求有难度,写作内容不丰富,训练方法不灵活,写作评价少鼓励。他认为可以通过培养兴趣,加强积累与指导的方式消除写作心理障碍。张省林 认为在英语写作中学生也存在写作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制、自尊心受损、动机消退等现象,提出可通过激发思维的写前准备,不受拘束的初稿起草,多层交互的意见反馈,共同合作的文章修改等方式消除写作心理障碍。张婉珍 认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写作畏惧心理问题,畏惧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学习态度的缺失及情感的缺失引起的,针对写作畏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他还提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的设想。

2 评价与展望

国内以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探讨了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因素等问题,对能力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空白领域进行了补充研究,为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学和提高写作者写作水平提供了帮助。我国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写作心理模式的研究,然而我国写作心理模式的研究大部分停留于对国外写作心理模式的翻译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只有小部分研究者构建了自己的写作心理模式,但是他们在建构该种模式时几乎都以思辨和经验总结为主,缺乏对所构建模式合理性的验证,有的即使提出了要建立某种写作心理模型的原因,但却没有建构出这种模式的具体结构,写作心理模式的建构往往是“只说不做”。这也是我国写作心理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所在。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的内容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不足之处在于其一,研究范围小,主要是对策略、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写作心理特点、规律等的深入研究。其二,针对英语与语文写作的单独研究较多,缺乏对部分学科的整体的写作心理进行的研究,致使写作心理的普适性、一般性的特点、规律得不到发现与概括。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总结与思考,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的研究。第一,加强(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69页)写作心理研究结果对写作教学的指导研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写作教学实践,既有利于验证结果的科学性又有利于指导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第二,增加对写作心理特点、规律的研究。将写作心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对象进行其规律、特点的探索分析,加深对写作心理的整体认识,而不是将其细分为若干学科的写作心理后进行研究。第三,构建本土化的写作心理模型。构建写作心理模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求研究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其对所建构的模型进行不断的验证修改。尽管构建写作心理模型不易,但我国研究者有必要走出对国外写作心理模型的译介,构建适合于我国写作者特点的写作心理模型,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写作教学的开展,提高我国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注释

① 周泓.近二十年国内写作心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4):690.

② 朱晓斌.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94.

③ 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0-58.

④ 罗峥,郭德俊.写作心理学理论研究概况[J].心理学探新,2000(3).

⑤ 赵丽光.大学生写作心理模式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⑥ 程平.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心理分析与写作心理模型建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93-94.

⑦ 王俊菊.二语写作认知心理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2-65.

⑧ 路文军.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7.

⑨ 任风雷.英语写作策略和写作质量的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7-79.

⑩ 刘东虹.写作策略与产出性词汇量对写作质量的影响[J].现代外语(季刊),2004(3):302-309.

郭莉萍.初中生写作个性心理差异调查及个性写作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8.

陶玮.影响英语写作建构过程之人文因素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3):70.

柴晶.论影响大学英语写作的因素[J].山西科技,2008(3).41-42.

华颖.消除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策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3).

写作策略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策略教学;分步习得模式;目标教学;动机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795(2012)01-0052-0005

有效完成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必须维持较高的动机水平,这是由写作活动的自发性、自律性、自我维持和自我监控等特点决定的(Zimmerman et al,2002:13-39)。研究表明,在写作教学中直接对学生进行写作策略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动机。Dignath et al.(2008:101-129)对1992年至2006年有关自我调整策略教学的30篇研究论文进行元分析(Meta-analysis),发现自我调整策略教学对写作成绩的效应值(effect size)为0.44,对学习动机的效应值更高(0.76)。比较不同理论背景的策略教学研究,以社会认知自我调整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策略教学对写作水平(0.76)和写作动机(0.76)的影响的效应值最高;该理论倡导“学习策略的分步习得模式”(Zimmerman &Kitsantas,2002),学生通过策略示范、策略模仿、策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等阶段循序渐进地学习自我调整策略要比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讲解和个人练习的方法更为有效(Rijlaarsdam et al,2005:127-153),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自我效能(Garcia & Fidalgo,2006:181-211)、写作的内在动机和写作兴趣(zimmerman &Kitsantas,2002:660-668)。写作教学中设立并实施过程目标和具体目标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和使用所教授的写作策略,并能提高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和整体学习动机(Ferretti et al,2009:577-58)。

迄今为止,写作策略教学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大多数研究涉及的写作策略教学周期短,一般为两到四个教学学时,所教授的写作策略多为一至两个独立的写作策略,缺乏系统地教授多种写作策略及其在英语写作中的综合应用,而且缺乏教学周期较长(如持续一学期)的写作策略教学研究(Fidalgo et al,2008)。另外,对教学效果的测评指标仅包括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和作文质量,较少把写作动机纳入策略教学效果的测评指标。英语写作是中国教师和学生公认的最难掌握的英语语言技能(秦朝霞,2009:195-204),而中国学者对系统的英语写作策略教学研究很少。加之目前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挫伤学生写作动机和兴趣的教学方式(鄢春艳,2007:24-26),许多学生修读英语写作课程后还是对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缺乏信心,认为提高十分有限(秦朝霞,2009)。

由于上述研究不足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英语写作策略教学对学生英语写作动机的影响十分必要。本研究以社会认知自我调整学习理论中的“学习策略的分步习得模式”为构架,融入“目标教学”要素,旨在探讨系统的英语写作策略教学对加强大学生英语写作动机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性。

1 英语写作策略教学的实证分析

1.1研究问题

(1)实验组后测自我效能、学业目标取向和任务价值等英语写作动机和前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效能、学业目标取向和任务价值等英语写作动机和英语写作水平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2受试与英语写作策略教学的实施

1.2.1两组受试的确立

(1)选取武汉6所高校的243名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的问卷数据用于英语写作自我效能、学业目标取向和任务价值三个英语写作动机问卷的结构效度的分析。

(2)选取武汉某高校68名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英语写作策略教学实效研究的对象(实验组34名,对照组34名)。由于没能找到与实验组英语写作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另外两个完整教学班的学生,本研究采用匹配组设计(matched-group design)。对照组的学生是从实验组以外的四个班级中选取了与实验组学生在一年级英语写作课期末考试中取得相同卷面成绩的34名学生,这34名对照组的学生都由另一位老师按常规方法教授英语写作课程。由于后测问卷调查时有5人缺席,3人问卷无效,有效问卷的学生数为60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为了检测学生的前测英语写作策略和写作动机是否有显著差异,研究者让他们在二年级开课前填写了英语写作策略和英语写作动机调查问卷。多因方差分析(MANOVA)结果显示在二年级开课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英语写作策略使用(Wilk's A=0.94,F(3,64)=1.35,p=0.27)和英语写作动机(Wilk's A=0.93,F(5,62)=0.95,p=0.46)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

1.2.2英语写作策略教学的实施

本次英语写作策略教学的教学内容为目标教学(goal instruction),目标教学要素包含①过程目标,即重点教授学生英语写作策略中的计划、监控和修改等写作策略以及涉及每个策略的具体步骤;②具体目标,即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议论文的主要功能要素的写作方法。过程目标为具体目标的实现提供策略和步骤的支持。

目标教学的教学方法采取社会认知自我调整学习理论所倡导“学习策略的分步习得模式”(Zimmerman& Kitsantas,2002)。写作策略的分步习得模式,即学生通过策略示范(modelling,即老师演示学习策略的使用)、策略模仿(emulating,即学生模仿老师的步骤使用学习策略)、策略自我控制(self-controlling,即学生独立在学习任务中控制性地使用所教授的策略)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写作策略。每个专题的讲课流程如图1所示。

在写作策略示范环节中,教师采用有声思维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现使用某个写作策略来完成一项写作任务的全过程,重点呈现所教授的策略的①目的和功能,即该写作策略的有效使用能完成什么写作任务(WHY);②策略的具体实施步骤(HOW);③使用策略时应考虑和监控到的写作任务的要求和特点(WHAT);④写作任务成功与否的评估标准。在此环节中教师还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老师示范的基础上先自己归纳策略实施的步骤、此类写作任务要求,以及任务所涉及的评估标准等。之后教师用PPT或/和步骤要点核查单(checklists)将以上策略的步骤要点和评价标准加以强调。随后是学生策略模仿环节,学生在明确的过程目标和具体目标的指导下,通过课堂练

习以个人练习和/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类似写作任务中模仿老师的步骤学习使用写作策略,在此过程中熟悉和掌握与写作任务、策略使用步骤等相关的元认知知识,以及评估写作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标准。第三个教学环节是自我控制,学生通过课后独立作业的形式进一步内化有关英语写作的元认知知识,特别是写作策略的使用和评价标准的掌握。虽是独立作业,但教师发给学生步骤要点核查单和评价标准,帮助其实施必要的写作策略、核查策略步骤的完成情况,并鼓励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任务的完成质量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进行修改。最后一个自我调整环节,主要是通过篇章作文形式使学生能在篇章层面上学会灵活、恰当、综合地使用多种写作策略完成写作任务。

本次策略教学教授的英语写作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修改策略。除此外还包括①不同写作阶段都会使用到的策略,如选择性注意、添加、删除、自我提问等策略;②某些写作阶段所特有的微观策略,比如写前阶段的提纲、树枝图,监控和修改阶段针对作文“衔接性”问题的“主题推进策略”,针对作文“逻辑性”的“巧过逻辑湖”等策略。但在具体的写作任务中,大体相同的策略在具体写作阶段或具体写作任务中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在写前阶段,监控策略主要是教会学生检查写作提纲或写作树枝图中各个要点、论点、支撑内容是否分类清晰、有逻辑等。

对照组所在教学班主要采取传统的范文讲解和学习,外加个人练习的教学方法,个人练习主要以模仿范文产出自己的英语作文为主。对照组的教师鼓励学生在写作前使用提纲、头脑风暴等策略进行构思,鼓励学生在提交作文前进行互改或自行修改,但未系统地、有计划地教授这些策略。

1.3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英语写作动机调查问卷和两个学期受试的英语写作课考试议论文作文部分的卷面成绩。英语写作动机问卷包括自我效能、学业目标取向和任务价值三个问卷,所有问卷的题项都针对英语写作设计。英语写作水平由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年级第二学期(前测)和二年级第一学期(后测)的英语写作课考试议论文部分的卷面成绩来反映。

1.4数据收集

本项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对武汉6所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243份有效英语写作动机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检测其结构效度,修改后用于第二阶段的研究。在二年级英语写作课程开课前一周,对受试进行了前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受试的英语写作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修改策略)和英语写作动机(自我效能、学业目标取向和任务价值)的前测数据。第三阶段为写作策略教学的实施和数据收集、分析阶段,英语写作策略教学在基础英语写作教学中实施,教学周期为二年级第一学期15周共30学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任务都是教授英语议论文的写作。在策略教学结束的第16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受试英语写作策略和写作动机的后测数据,并收集了该学期受试的英语写作课程考试中议论文作文的卷面成绩。

1.5数据分析

对前述的243份有效英语写作动机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检测其结构效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英语写作课考试中的英语作文分别由两位英语写作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按照研究者本人提供的评定标准按4~9分给出卷面成绩。卷面成绩的评定者信度为0.79。使用SPSSl3.0软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 ANOVA)和多因方差分析(MANOVA)对受试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研究结果

2.1.1英语写作动机问卷的结构效度

对243名学生的英语写作动机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和斜交旋转法(promax rotation)抽取共同因子。英语写作自我效能问卷有6个题项。结果表明英语写作自我效能由单一因子构成,反映学生对完成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各项任务的信心程度。因子解释方差为55.35%(KMO=0.89;x2=656.89,df=15,p

英语写作学业目标取向问卷有8个题项,结果表明学业目标取向由两个因子构成――成绩目标取向和掌握目标取向,两个因子累积解释方差为55.02%(KMO=0.84;x2=766.71,df=28,p

英语写作任务价值问卷有12个题项,结果表明任务价值包含两个因子――外在一成就价值(extrinsic-at-tainment value)和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两个因子累积解释方差为53.59%(KMO=0.86;x2=1367.41,df=66,p

2.1.2实验组后测和前测写作动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写作自我能效存在显著差异(Wilk's A=0.78,F(1,29)=8.26,p=0.008),后测(M=3.40)显著高于前测(M=3.13),且效应值为高(eta=0.45)。前测和后测内在价值存在显著差异(Wilk's A=0.71,F(1,29)=12.12,p=0.002),后测(M=3.79)显著高于前测(M=3.03),效应值为高(eta=0.55)。但实验组的后测掌握目标取向(M=4.08)和前测(M=3.73)没有显著差异(Wilk's A=0.90,F(1,29)=3.35,p=0.078);后测成绩目标取向(M=3.90)和前测(M=3.71)没有显著差异(Wilk's A=0.98,F(1,29)=0.53,p=0.47),后测外在一成就价值(M=4.05)和前测(M=4.02)没有显著差异(Wilk's A=0.99,F(1,29)=0.04,p=O.85)。与写作策略教学前相比,实验组在接受了策略教学后,英语写作自我效能和内在价值显著提高。表1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

2.1.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英语写作动机是否有显著差异?

使用多因方差分析来探讨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三个写作动机指标(自我效能、目标取向和任务价值)

和写作成绩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表2)两组学生在上述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Wilk's A=0.01,F(6,53)=935.62,p

2.2讨论

本研究基于一项为期15周的英语写作策略教学实验,探讨了策略教学对提高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动机和写作成绩的实际效果。研究表明与以结果为导向、主要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练习的传统EFL写作教学相比,英语写作策略教学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英语写作动机,特别是英语写作自我效能和内在价值的提升,这一发现也印证了多项前人的研究结果(Nussbaum & Kardash,2005:157-169),但英语写作策略教学似乎对学生的学业目标取向和外在一成就价值的影响有限。

在EFL写作教学中进行写作策略教学对提高英语写作成绩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写作策略教学似乎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策略的分步习得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学”和“写”的过程本身分开,把写作任务分割成学生更能驾驭的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小任务单元,有效降低“学”“写”兼顾的认知压力(cognitiveload)(Rijlaarsdam et al,2005:127-153),学生也更容易看到写作目标的一步步达成(Zimmerman & Kitsan-tas,2002:660-668),使学生完成英语写作任务的信心得以提高。

两组受试学生前测和后测的外在一成就价值得分较高,介于3.97至4.05之间,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外在,成就价值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对英语写作对于自己专业或未来职业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的认同度很高,这种认同度似乎也不受策略教学的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组学生的前侧和后测英语写作内在价值得分相对较低,而写作教学后实验组的内在价值显著高于其前测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后测水平。说明写作策略教学似乎能增强学生英语写作的内在价值,使学生能从英语写作中获得快乐,其原因可能是学生掌握的写作策略能够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写作中的问题,这种积极正面的学习体验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并使他们从中获得乐趣(Hulleman,et al,2008:398-416)。

此次策略教学融入了以掌握取向(即鼓励学生掌握知识或技能)为导向的目标教学要素,但写作策略教学似乎对学生的学业目标取向的影响十分有限,这一结果是研究者没有预期到的,因为不少前人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的目标取向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目标取向(Ro-eser et al,1996:408-422)。在此我们只能初步认为目标教学可能因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英语写作任务,因而这种教学要素似乎可以影响和写作任务相关的诸如写作水平或自我效能等因素,但对学业目标取向这种涉及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整体性目标的认识似乎影响不大。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