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

写作思维论文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维训练 作文 写作

思维训练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形成对生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最终形成,而客观生活又是那样纷繁复杂,且有曲折变化,这一切都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需要他人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生活呢?

1. 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面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负面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体,如果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就会出现片面性、以偏概全的错误。

2. 要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所谓联系的观点,就是必然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

3. 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否则就会出现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

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议论文之所以难写,就是因为“它的思维要求高,已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思考”。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世间的任何道理,往往是隐藏在一定的事物之中,要想把这些道理发掘出来,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等能力。下面着重从分析与综合两方面来谈。

讲分析,就应该讲综合,因为“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与综合贯穿于思维的整个过程”,并且“只有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矛盾的总体,才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1)分析,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问题分割开来认识,肢解开来考察,从而将大化小、将难化易、将暗化明、将隐化显,以便于掌握事物、把握问题。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挖掘道理的一种方法,表现在论证中是:通过对论据的分解、比较、发掘其中蕴含的规律,找出其中隐藏的道理来。

如何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a. 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来分析。它是将事物发展的纵向过程分割成若干阶段或若干部分,然后一一认识、辨别和考察的方法。例如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在分析了人的认识过程之后,从而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b. 从事物本身或与其周围联系上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既包括将一事物本身分割成若干部分来进行考虑,也包括将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再分割若干侧面来认识,从而很好地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例如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为了认识并批评自由主义这种无政府意识,首先指出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并且对每一种表现都做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它的危害、产生根源和克服办法,这种分析是科学的、深入的。

c. 从事物的由表入里中分析。这就是将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从外向内、从表面向中心逐层分割、逐层考察,渐次加深认识,以至最后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如此,对马克思一生所从事的科学与革命事业所进行的科学而精辟的分析,就是由表入里,层层加深。

论证借助分析的穿透力和辐射力,能将隐藏在事物内的道理发掘出来,将那些不易被人发现的规律提取出来,上述的三种方法,在具体使用时常常不是孤立的,它们常常相辅相成。

(2)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的结果概括和归纳,剥除其表面现象,排除偶然因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将分散的个别的认识集中起来,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论证时,借助综合能力,帮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问题的要害,将很深刻的道理,用简明、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综合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a. 综合要自然。就是在综合时,要做到合情合理,不牵强,不生硬,顺乎自然,令人欣然接受。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结尾:“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种综合,是在蒋氏以及村人的悲惨遭遇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自然、合乎情理。

b、综合要科学,少而精。就是说综合要合理、恰当、科学,要抓要害,揭示本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韩愈的《马说》一文,在分析了千里马的品质,并指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的事实之后,颇有感情地写道:“策之不以其道,食者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的综合一针见血、一语破的,这样的综合促人深思,令人回味。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注重分析与综合的区别,又要注重它们的联系。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新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a.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首要环节,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学生,往往顽强勤奋,善于钻研,勇于创新。

b. 倡导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求答的思维。善于发散思维的学生,其思维应是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点兼备,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产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用的方式,使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应注重改进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

c. 鼓励逆向思维。这是由目标发出,往回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逆向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在人们普遍认可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校里,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他们对书本上的内容、教师的权威、已成定论的东西,通过逆向思考,往往会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富有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但也要把一些学生钻“牛角尖”与逆向思维分开来。

以上是笔者对思维训练与议文写作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洪宗礼.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62页.

[2]王宝大.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3]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

[4]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321页.

[6]睢文龙.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7]魏灿金.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2篇

如何引导帮助大学生养成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呢?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应用文写作,尤其要明确学习应用文写作对自己的独特价值意义。这是改变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关键,因为只有这种独特的价值意义是促使大学生改变习惯行为的根本驱动力。鼓励大学生理解并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只有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旧的写作思维习惯,他们才会有改变的意识,才会体验到改变的自由,才会自己承担改变的责任。很多教师在面对大学生上课时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大学生都很明确在教室上课的目的,侧重多讲解知识,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照单全收。其实思维习惯一旦建立很难消除,同时还要建立一种新的思维习惯,这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智慧。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独特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如果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帮助大学生有意识的转化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开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密切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与应用文写作产生关联性。笔者通常通过询问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愿景来启发他们给自己画像:从事何种职业,成为何种身份的人,要具备哪些能力,目前自己有哪些能力,缺乏哪些能力,如何去获得。应用文写作中哪些文种与他们的未来生活有关:例如如何正确的写借据避免纠纷,如何签订租房合同保障自身的安全和权益,如何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如何解读政府机关的文件了解和大学生学习、就业相关的政策信息,如何解读各种市场调查报告、预测报告来选择投资项目……总之,让大学生意识到学习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应用文写作是很有效的解决方法。在引导帮助大学生确定应用文写作学习对于个人的特殊价值意义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意识到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不能满足应用文写作学习的需要了,就需要去培养新的写作思维习惯———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这种改变成了大学生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本能的驱动力显然会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教导更有效。

教师需要在大学生改变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引导学生正视并承认改变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艰难,支持学生通过强化新的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产生的新能力带来的新形象的改变中不断自我推动,明确自我身份发展的方向,在新身份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中完成从旧的写作习惯模式向新的写作习惯模式的扩展。第二步、教师要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帮助大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习惯就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状态下,人们会做的选择,然后就会不加思索的去做,并且一再重复。它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当人们看到暗示,就会做出惯常行为,目的是得到奖赏。在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控制下的大学生上课的习惯是:习惯暗示(应用文写作课晦涩难懂,很无聊)惯常行为(上课玩手机、发呆)奖赏(没有逃课,心理安慰)。

教师在安排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培养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最重要的基点就是如何让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获得奖赏,这是驱动大学生转化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根本力量。作为以学习为主业的大学生,笔者认为大学生首先在意成绩的奖赏,其次在意个人能力形象的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奖赏。明确奖赏行为以后,教师就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营造新的习惯行为暗示:应用文写作课程虽然不是特别生动有趣,但是特别实用,它能扩大知识量。消解上课听不懂、无聊的习惯行为暗示。当大学生在上应用文写作课不是那么无聊的习惯行为暗示下愿意放下手机、小说,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内容的时候,打开教材和大家一起思考问题就成了新的惯常行为,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也会慢慢养成了。笔者运用严格的成绩考核方式和当众赞扬的精神鼓励为奖赏,互动点评式教学模式来引导大学生如何学好应用文。第一,严格平时成绩的考核,让大学生上课闲不住。每次课堂上都有难度不大的应用文病句修改、惯用语填空和随机提问,给每个大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绩的平台,当场记录成绩,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第二,增强知识的新鲜感,激发大学生上课的兴趣。在每个文中学习的课程导入时,尽量选择新近发生的与大学生和文种关系密切的新闻事件,启发他们参与思考讨论。第三,以点带面,引导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在教授文种的写作过程中,引导他们了解文书处理、档案管理的知识,关注每篇应用文中观点、措施背后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第四,加强互动教学,把课堂交给大学生。在讲授行政公文格式时让大学生自学备课,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传递所学知识,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第五,以小组讨论、共同拟写完成常用文种的写作作业,在下一次上课时用抽查的方式派一名小组成员朗读作业,让后大家和老师点评。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了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减少了作业的负担。点评的方式检验了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获得认同的奖赏。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3篇

(一)确立科学的论文写作理念

马哲认为,矛盾既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这就启示人们,论文写作作为一个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或问题而试图对其给出科学认识或合理解决问题的活动,无疑须将“及时发现问题、深刻揭示问题和完美解决问题”视为写作者应该确立的写作理念。该理念表明,论文写作既要正视和分析问题,更应探索问题的妥善解决方式,因为任何不能在及时发现和揭示问题的基础上去完美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即使它创造性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及规律,但如果此写作活动只是片面地追求合规律性的科技价值而不追求合目的性的人文价值,该写作活动就会因背离了“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一写作的真实追求,而难以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和欣赏的高质量论文。

(二)提供必要的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方法是为完成论文写作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或程序。在论文写作中,尽管写作者会采用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譬如分析与综合、想象等,但由于一些作者受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这些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往往呈现出单一化或固定化的倾向。而马哲思维强调用整体、联系、系统和变化发展的视野来对待写作,可以为写作者提供必要的写作方法。

(三)指明具体的论文写作路径

首先,马哲的唯实思维和辩证思维为论文写作指明了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也指明了写作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唯实思维提醒人们,论文写作只有在尊重论文创作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展开。辩证思维则告诉人们,论文写作只有运用辩证思维,突破单一性,实现多样性,突破孤立性,实现整体性,才能达到写作目的。其次,马哲的实践思维为人们标识出了一条“在写作实践与写作计划辩证关系的展开中完成写作”的路径。论文写作是一个“写作实践—写作计划—写作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人们只有沿着这一写作路径,才能逐渐接近写作目标。

(四)激发积极的论文写作精神

首先,马哲的实践思维和唯实思维,能够让论文写作者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拥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写作精神,使写作者避免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和臆想之中。其次,马哲的矛盾思维能让论文写作者在承认、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拥有寻根究底、勇对困难的开拓精神,使写作者能够把那些人们不大追究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大胆的怀疑和追问,为设计新的写作方案找到突破口。最后,马哲的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能让写作者拥有对其写作的前提、基础、方法、过程或结论等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写作者以独立思考取代人云亦云、以自主建构取代依葫芦画瓢所必需的。

(五)促成有独创的论文写作成果

马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哲学,其思维特征与致力于形成独创性学术理论成果的论文写作,在尊重实践、注重批判及反思等方面是一致的,这使得马哲思维一旦融入论文写作中,就会让写作者在立足实践的同时,一方面能够展现自觉进取的意识和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将自己置于写作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能够以实事求是、批判反思的态度去尽力发挥其作为写作主体的创新能动性,使论文写作目标由可能变为现实。这对于提升论文写作者的能动性并促其形成富有独创性的论文成果,无疑具有现实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论文写作中的哲学思维缺失状况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马哲思维运用状况,笔者经过对湖南理工学院365名大学生的论文分析及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马哲思维贫困”的现象,马哲思维的缺失状况令人担忧。

(一)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的缺失种类较多、缺失程度较大

实践思维、唯实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是五种常见的马哲思维。为测定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运用这五种思维的程度,笔者将它们被运用的程度设定为四个可参考的项,即“运用很充分”“运用比较充分”“运用不大充分”“运用毫不充分”,并分别记4、3、2、1分。按照这种方法对大学生论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五种马哲思维在论文中运用程度的平均数值分别为2.89、2.90、3.08、1.10、1.00,其均值大多处于1分至3分之间。这说明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的缺失种类较多,而且马哲思维的运用程度都欠充分。

(二)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缺少有效的马哲思维教育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给每一个影响马哲思维教育的因素子项列出了四个可选答的项“很认可”“比较认可”“有点认可”“不认可”,并分别记4、3、2、1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马哲思维有效教育的因素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体现为:(1)教师因素,包括马哲思维教育内容缺乏,马哲思维教育方法不当,马哲思维教育与论文写作教育脱节等,影响均值为3.54分;(2)学生因素,包括学习马哲思维无兴趣,不用心把握马哲思维,不主动在论文写作中运用马哲思维等,影响均值为3.52分;(3)学校因素,如不重视马哲思维教育在论文写作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影响均值为3.39分。如果各因素分值在3分以上的为影响大,4分以上的为影响很大,那么可以看出,这三大影响因素的均值都处于影响大和影响很大之间,说明教师、学生、学校都是影响马哲思维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这就告诉我们,如果马哲教师只是一味强化其教育的德育功能而疏忽其论文写作的教育功能,或者大学生学习马哲思维态度不积极,或者高校不善于处理马哲思维教育与论文写作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都将极大削弱马哲思维教育培养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功效。

以提升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为导向的培养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培养大学生的马哲思维以提升其论文写作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已迫在眉睫。恩格斯曾经告诫人们:“哲学思维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2]465问题是,我们在加强马哲思维教学的同时,切忌泛泛而谈,而须在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地安排马哲思维培养内容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诸如自以为是、探究问题能力不足、满足于即时求解等问题,借助相关的马哲思维教学,让大学生把握论文写作的技巧。其一,学会对论文写作的正本清源。马哲的唯实思维和实践思维主张人的思维必须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并且强调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唯一活水源头,为人们写作论文给出了“本”“源”问题上的答案。所以,在马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揭示唯实思维和实践思维的科学性、客观基础和必要性,引导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和实践,自觉摒弃神秘主义、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以确保自己的写作活动能够立于可靠之本、始于本来之源。其二,擅长对论文写作对象的穷根究底,即将写作对象所涉及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或第一原因发掘出来,以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此,教师可以运用马哲的辩证思维,如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和矛盾思维启发学生。其三,在论文写作中展示具体理性。为了帮助大学生揭示论文写作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应特别向大学生阐明马哲在揭示自然界、人的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时是如何运用“从抽象到具体”这一辩证逻辑思维的,使大学生面对论文写作对象时能够从对该对象的感性认识出发,经抽象思维,形成对其某一特性的简单理性认识,再通过拓展和深化,达到对该对象诸多特性乃至本质或规律的复杂理性认识。实践证明,大学生只有经常接受辩证逻辑思维的训练,其在论文写作中才能不为细枝末节所惑,而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求解出写作对象的本质与规律。其四,精于对论文参考文献的理性批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敢于对参考文献予以理性的质疑和评判,既善于发现其不足,又要确保其合理性,使大学生自觉摆脱落后观念的束缚,培养其运用参考文献的能力。而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有必要向他们阐释马哲是如何运用实践的武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等哲学思想进行深刻批判的,使他们在领悟马哲的卓越批判能力之后,也能精于对参考文献的理性批判。其五,反思。对基于批判他人文献而形成的论文,作者要进行合规律与合目的的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以进一步完善论文思想。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4篇

一、训练横向思维能力,运用相似、类比、相关等联想,来延展思维的广度

横向思维一般是指从眼前一个事物出发,进而联想到与之相近、相似、相关的其他事物。所谓联想丰富,是指多向度、多层面的展开想象。使联想的内容充分丰满,绚丽多彩。简单地讲,想象丰富就是要“展得开”、“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若不善于联想,文章就难以构思,立意也难以形成,其深刻新颖就无从谈起。

这类联想多用在作文的开头或主体部分,用在开头可以使中心话题的引出更加自如生动,用在主体部分可以使内容更丰富充实。

先看相似联想用在开头的片段。

2011年大纲卷优秀作文《美杜莎之瞳》这样开头:

美杜莎,古希腊神话中最具诱惑力的女妖。她倾国倾城的容貌令无数凡人为之倾倒,然而,当人们一睹其芳泽之时,那双冷艳的眼晴一旦与人对视,再强壮的身躯亦会被顷刻石化。即便如此,仍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倾倒在她的裙摆之下,宁愿牺牲性命也渴望瞻仰其容颇,至死不渝。

神话世界里人们不能抵制美杜莎之瞳的诱惑顷刻石化;现实生活中,人们如果不能保持诚信的底色而抵制金钱的诱惑,下场又该会如何?

这篇优秀作文的开头以神话中凡人抵制不住女妖的诱惑而顷刻石化和现实世界中人们诚信丧失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构成相似联想。从神话故事写起,给人耳目一新、标新立异之感。

再看类比联想的运用,因为中心论点都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规律,都会体现在同一类事例上。因此找同类的事例,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归纳出其现象背后的共同点,再上升为一种普遍的规律,更能强有力的证明中心论点。

学生习作《不知者无畏》片段:

王勃,凭借无名小卒的身份在名流荟萃的滕王阁宴上,敢于挥毫泼墨写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三毛,靠着区区女流单薄之躯,敢于领略不毛之地撒哈拉沙漠的神秘奇观。他们的成功都在向人们昭示:不知者无畏!王勃不知都督阎公意在让女婿写序,不谙人情世故的他,反而可以无畏地握住如椽大笔,一挥而就;三毛不知撒哈拉的旅程有多艰难,因而可以无畏地轻装上路,完成这趟神秘的浪漫之旅。

此文段从王勃写《滕王阁序》和三毛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事例中提取了共同点:不知者无畏!这也正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又具体分析了为什么他们的事例能导出这个结论,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相关思维是以一个目标或思维方向为起点,让想像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水平、生活感悟、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加工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

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训练纵向思维能力,运用因果联想,以挖掘思维的深度

因果联想是一种揭示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联想,凡事有果必有因,造成材料结果原因,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往往是问题的实质所在。因此,我们可以从探究真相出发,追根溯源,寻找材料的实质。也就是找到“为什么”这个切入口,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将观点和原因对应起来。

学生习作《不知者无畏》片段:

高斯解开千年难题前,并不知道难题难之分量,不知所解题目是“数学悬案”,更不知已击败两千年来无数的挑战者。因而没有压力,没有太多来自心底的阻力,没有自己给自己上的枷锁,没有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可以无所畏惧,放手一搏,充满信心,全神贯注地解决题目,摘取“桂冠”,取得成功,年少成名。

文段围绕探究高斯因为不知“什么”,所以才“无畏”的原因,将“不知者无畏”的观点和高斯不知而无畏的原因对应起来,层层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做因果联想时,对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而应作横向的拓展和纵向的追问。如分析“滴水穿石”时,既要从精神层面上去分析持之以恒的意义,又要从方法层面上去分析目标专一的价值。

三、训练逆向思维能力,运用对比联想,来拓展思维的宽度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寿星写了一首祝寿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继续,众人皆叹奈何,郑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郑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郑板桥停笔,立刻掌声四起。郑板桥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发明创造,是郑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那么什么是逆向思维呢?它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同学们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如果同学们能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作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

在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不过逆向思维也是有条件的,其一,观点要经得起推敲;其二,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思维的。逆向思维不能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的共识、共同情感。

四、训练辩证分析,注重内在联系,来强化思维的全面性

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需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这就是辩证分析。例如对“竹子”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这样的共识:竹子,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很谦虚。思维单一化,我就趁机鼓励学生运用发展思维的能力,抛出这样的问题:难道竹子身上没缺陷么?有些学生开始运用辩证法去认识事物,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每攀登一步做一次小结,但过于谦虚,最后恐怕难成栋梁。这样多次训练后,学生的思路渐渐打开了。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当代文学史;写作思维方式;个人化写作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关于文学“史”的观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东渐之时在对西方知识体系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从那之后,一种理性的科学认知思维方式在文学的知识传播过程中占据着支配性作用。而在此之前,文学是作为一种情感或是经验被审美地把握。当情感或是经验转化为理性的概念时,对文学的把握就成为一门学问进入科学研究的视野。于是,“从文学观念的转变,文类位置的偏倚,到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设置的更新,‘文学史’逐渐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兼及教育与研究的着述形式,‘文学史’在20世纪的中国,产量之高,传播之广,蔚为奇观。”[1]

    在20世纪初,文学史是作为传播文学知识的辅助课程出现的。到了50年代,出于国家、民族叙事的需要,中国现代文学不仅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其地位明显地高于其他文学科目,而当代文学更因其与当下语境的紧密关联而在现代文学之上。然而到了80年代,一切都颠倒过来,现当代文学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当文学疏离了借以展开叙事的政治之后,文学史的自救行为就是多元文学史观的出现:启蒙的、文化的、思想的、现代性的、人道主义的等等,丰富了人们对文学“史”的认识。当然,伴随着文学束缚解除的欣喜,是对文学史写作的争论。最近几年,这种争论逐渐转化为一种焦虑意识,那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历史性与合法性问题。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合法性,文本研究的缺失,20世纪文学的命名,文学的边缘化,解构思潮的冲击,文化研究的越界,甚至还有学科课时的压缩等等,都成了,20世纪文学研究危机的表征。一个具有元历史叙事性质的命题就这样处于一种“历史的合谋”的场域。那么,在这种状况下,20世纪文学史——尤其是距离我们时间更近的当代文学史该如何应对呢?

    一、本质主义、科学主义与文学史写作

    不断被重写的当代文学史除少数能取得人们的认可之外,大多是千人一面——所运用的史料基本相同,结构基本相同,甚至思维方式也基本相同。并且,那少数写得较为成功的当代文学史也仅是被认可,而非认同。看来文学史的写作确实是吃力不讨好。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还是文学史写作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所致。本质主义不是一件坏事,但对于文学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学史是历史,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特殊之处就在于,作为言说对象的文学是作家心灵的产物。勃兰兑斯曾将文学史作为人的灵魂史来描绘:“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2]勃兰兑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就是他个人品性与理论品性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有些观点也许不为人所赞同,但却是着者与历史上的文学心灵契合的结果。而按照本质主义的方式对文学“史”加以处理,就会和历史上各种精神主体心灵里流出的精神之河相抵触。正因如此,海德格尔认为:“向历史要求精确,就会与精神科学的特殊严格性观念相抵触。”[3],所以,“纵观我国解放后出版的一系列文学史着作,很难说有几部是生机灵动、构思独特的”[4],这是对研究对象缺乏心灵感悟所造成的冷漠所致。一部精神的历史,如果没有着者心灵的投入,很难说它是成功的。当前,本质主义正在成为文学史书写的障碍,即以影响比较大的洪子诚的文学史而言,“也许更令洪子诚们感到难以适应的是,宏大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因追求文学研究所谓的‘科学性’,再次更改了先前重审美、重情愫、重人文的研究理路,而表现出一种把文学的同质性、整一性看作是内在的本质景观的本质主义倾向。”[5]

    当有限的文学史资料在文学史写作中越来越硬化的时候,“回到历史场景”作为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尊重和尝试。所以近几年来的期刊研究、文学体制研究、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研究领域,并在某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由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仍受到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牵引,试图在研究对象的背后去挖掘出那种制衡文学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近几年来较少有有价值的文学史着作出现。近来不断有学者发文对“当代文学”概念进行讨论,表明了“当代文学”作为整体概念的内在逻辑断裂。伴随着“当代文学”概念的破裂,“当代文学史”的整体性、本质性叙事也应该受到质疑。

    与本质主义相随的,是科学主义。当一切学问冠以科学的名义,似乎就获得了通向真理的坦途。科学之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知识和真理,更是一种信心和信念。在文学史的写作中,如果不按照体系、逻辑来结构篇章,就会失去科学根据,充其量只能是稗史、野史而非信史,难入大雅之堂。但是,疑问也随之而来:“历史是否必然会产生某种‘规律’?历史的不同阶段之间是否必须具有某种连续性?”[6]尤其是相对于精神现象的文学史来说,科学——哪怕前面冠以“人文”的字样——是否将文学史乃至文学批评引入一种作茧自缚的状态呢?

    科学按照“必然”展开自己的逻辑论述,这样,它就势必将“偶然”因素剔除出去或者压抑下去,以保证科学话语的自足和完备。但是,文学的发展毕竟不像科学论述的那样链条清晰、层次分明,它充满了断裂、偶然和悖论。恩格斯说过,“偶然性如果不在历史中起作用的话,历史就会变得很奇怪了。”可是,我们的文学史偏偏将这些偶然遗忘了,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对丰富的文学现象分门别类,然后为我所用,而不管文学的真实存在状态。比如,当代好多作家对评论家将自己划为某个流派并不满意,可又有哪个评论家尊重过作家的这种说法呢?文学史依旧是在“寻根文学”下划一批、“先锋文学”下划一批、“新写实主义”下划一批。这样一来,批评家完成了对文学史的跑马圈地、“殖民”划分,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显得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而那些无法归类的作家作品就被人为地谋杀,从此在文学史中沉寂下来。比如路遥,除了陈思和的“教程”给以一节的内容,其他的文学史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连提都不提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要文学“史”呢,还是要作家作品呢?

    退一步来讲,即使文学史有着某种“科学”的东西在里面,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这种科学意识能否始终贯穿下去呢?现在有论者认为,“文革”期间“地下写作”发出的是一种真实的声音,由此,“地下文学”进入文学史视野。可问题在于,那些公开发表的声音就是虚假的吗?曹禺说:“我走到哪里都带着一本《毛主席语录》”,这句话是真实还是虚假呢?可以说这是曹禺急于向主流意识形态表态,可谁又能证明这方面的真实呢?就凭曹禺不断改写自己的作品吗?这种做法是具有普遍性还是迫于形势?如果具有普遍性,为什么孙犁就没有转变呢?如果是迫于形势,何其芳、冯至的转变又该怎样解释呢?变与不变的背后有没有必然规律呢?个人的性格、气质是不是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呢?那些从理论上看来具有必然性的东西其实在当时看来是不是具有偶然性呢?比如周扬、胡风等人的个人恩怨对文学的发展是否也起到一种潜在的影响呢?还有,“文革”之后就没有“地下文学”了吗?为何它们就进入不了文学史呢?是因为话语的不真实吗?如果真实,那就应该得到和“文革地下文学”一样的待遇。如果不真实,那么,判断这种不真实的主体是哪些人呢?他们怎样保证他们的标准是客观的呢?再有,科学主义培养了一种贵族意识、精英意识。比如,当代通俗小说尽管拥有大量的接受群体,但却进不了文学史范畴。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文学史到底是谁的文学史?在这里,科学只是注意到了“净化”,而忽视了“愉悦”也是人的情感之一。其实,“在中国文学的传统里,小说和词曲(包括戏曲)更是小道中的小道,就因为是消遣的,不严肃。不严肃也就是不正经;小说通常称作‘闲书’,不是正经书……鸳鸯蝴蝶派小说意在供人们茶余酒后的消遣,倒是中国小说的正宗。中国小说一向以‘志怪’、‘传奇’为主……这个‘奇’正是供人们茶余酒后消遣的。”[7]今天的批评者将文学的地位抬得很高,从某个方面来说,这是对话语霸权掌控的一种策略和实践方式。如果从宽泛意义上说,文学是带给人精神愉悦的东西,那么,通俗文学做得更好。即使退一步来说,文学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或精神层次的东西,那么,这样的文学只能属于少数人独有。在此意义上,文学史面对的就不再是人们的共同的精神现象,而成为少数人的专有。

    因此,科学主义能否成为以心灵、精神展开的文学史写作的标准尺度大可怀疑。[8]就好像李昌集先生批评的:“我们不断地在提倡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可当‘问题意识’被强行由规范组合成了一个必然性脉络的标识,并被严格组合进了学科类别时,历史的动态感就会不断地被这架可怕的机器所绞碎、粘贴,再按照深层结构或必然规律的内在要求排列、归类,最后抽缩成一串串干瘪的历史教条。”[9]

    二、“历史中间物”与“回到历史场景”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西文化;思维模式;英语议论文;写作构思;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除了口语间的交流,书面表达也成为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英文写作,又是我国教学中的一个弱项。对中国学生而言,对英文议论文的写作常常感觉无从下笔。中国的论文构思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学生也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在写作英语议论文的时候也常用汉语的习惯来对整篇文章进行构思,相当于将汉语的议论文翻译成中国的议论文。虽然在语法方面没有很大的错误,但是却和西方文化相差较大,使西方对论文的内容感到匪夷所思,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了解双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有益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以西方思维模式来进行英文议论文的写作构思,达到中西方不同思维模式的灵活运用。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上的表现

(一)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地域文化方面的表现

中西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在彼此地域中生活的民族不同,对同一个事物和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也不同。中国气候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中夏天是最为炎热难熬的季节。而西方的英国夏天却是温和舒适的季节。所以,面对“夏天”一词,中国人马上会想象到酷暑难耐的样子。而西方面对“夏天”一词,就反应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虽然这仅仅是地域差异中一个小小的例子,却折射出两种地域的差异性。地域的差异,带动思维模式的差异,就如同样是“夏天”,对其的感受却大相径庭。因此在英文的写作构思时,要充分考虑到双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风俗习惯文化方面的表现

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相差较远的风俗习惯。就如同“春节”和“圣诞节”,一个是属于中国的最重要的节日,一个是源于西方的重要节日。中国饮食习惯用匙和筷,西方则是刀和叉。中国崇尚礼仪,认为“左尊右次”,这一点对西方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对各国而言,风俗习惯都是复杂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英文写作时,要尊重西方独有的风俗习惯。

(三)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宗教文化方面的表现

人类文化博大精深,宗教文化是其总重要的一部分。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崇尚的、忌讳的文化也不同。中国的以佛教和道教为主。而这并不存在于西方文化。西方崇尚的多以基督教为主。信奉上帝是最高的神。在文章写作中,对词汇的理解从方面来讲也不相同。龙是中国崇尚的图腾,象征着“高贵,吉祥和神圣”。而西方英语词汇中“龙(dragon)”仅仅是一种低等的爬行动物。由此看来,在英文议论文写作中,思维模式同样要注意西方的信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三、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英语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表现

(一)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上有着不同的偏重。也因此,汉语中动词在句子中应用较多,而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用名词多于动词,比较静态化。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想接近西方风格,就尽量用名词来表达汉语里用动词要表达的意思。汉语追求一种语言的韵律,内容结构间的协调。又包含很多修辞方法,一些意义重复的词语被多长使用。而英语强调的是简洁,流畅,具有逻辑性。西方国家的用词要求简明扼要,避免复杂冗长。这点在英语议论文的写作中要有足够的重视。

(二)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的句子中必须使用连接词,以体现句子的完整性。而汉语则着重于句子本身的意义。汉语句子本身不以主语为中心,而是以句子表达的意义为主题。而英语则是要求突出主语,不能将其省略。汉语中多采用主体的思维方式,常用人称来作为主语,运用主动语态。英语则对主体和客体有严格的区分,常用物称来表达事情,被动语态使用较多。因此,在英语议论文的写作中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差别,避免汉语主题的思维模式对英语的句子完整性造成影响。

(三)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文章篇幅章节上的差异

汉语的写作思维方式常采用引言慢慢引出主题,很少直接进入主题。中间内容逐点述说,最后结尾呼应引出结论。受传统中庸文化的影响,文章也常用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叙述主题。而西方文化则更习惯于直奔主题,表明态度,突出论点。内容呈直线型展开,与中心思想紧扣,讲究因果思维。在章节段落中,汉语习惯含蓄的连接,没有主题句。而英语则习惯在每个段首都有一句提纲类的语言,其余语言都为之服务。所以在写作中要注意思维模式合乎英语国家的逻辑方式,阐明观点。

四、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减少中式思维模式的方法。

如何减少中式思维模式对英语议论文写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国西方语言写作中长期探索的问题。针对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性,提出以下减少负面影响的方法。

首先,应该加强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学习,融入西方各方面文化的认知。除学习英语语言本身之外,对西方的自然地理,风俗习惯,人文风情加以了解。熟悉英语本身的语言背景。尤其重视英语的思维方式的锻炼,明确英汉两种思维的差异性,在写作中摒弃汉语的思维模式。其次,在写作中重视英文论文的结构和风格,做到论点鲜明,论证有力。不冗长,不繁杂,注重结构的紧凑。再次,充分利用范本来进行模仿写作,研究英语论文范本的结构,句型和词汇的运用,培养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拓宽写作思路,锻炼英文的思维模式。同时多阅读英文资料,强化英文的思维模式,发现和学会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平时注重英语思维的模仿练习,培养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对汉语进行准确的翻译,也可以为论文的写作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满足对写作在实践中的需要。

五、结语

写作对语言方面涉及很广泛,不仅包括语言的表达,还有思维方式等多种方面的能力。英汉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决定了中心思维模式的差异,极大影响了英语议论文的构思。在今后的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要增强文化间跨越的意识,减少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写出让西方人民理解和认可的英语议论文。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7篇

2.思维的灵活性。(1)能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2)根据写作要求,变通知识结构为写作服务。

3.思维的深刻性。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地剖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1)材料与观点要统一,论证、分析的层次清楚,逐层深入,环环相扣。(2)在阐述论点及论证过程中,语言的表述准确、严密。

4.思维的独创性。(1)要有独到的见解。(2)使用的论据较新颖。(3)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个性,能吸引读者。

5.思维的批判性。①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②能判断出别人作文的优劣,取其长处,丰富自已。③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有所改进。

二、针对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 1.给材料作文训练。这种训练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①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②提供若干论点与论据,从中选择最佳的论点与论据的搭配。这样训练更深入,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集中思维转化,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

③教师给出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2.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审题、构思,加强议论的力度。

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还有一些论证思路,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肤浅了。

②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逻辑常识,使之在论证中自觉地恰当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使文章合理、严密、说服力强。

3.掌握多种论证方法,以加强议论的广度及深度,进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8篇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乃是这些年来海内外教育研究的热门之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批判性思维就是思考分辨能力。思考指的是推理、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分辨指的是对事情的境况、别类、情理等的分析辨别。写作的能力是指用书面语抒发思维的能力。一般而言,写作的能力集中包括两部分: 一是造句用词、谋篇布局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事物观察、事理分析的能力,也就是逻辑思维之能力。英语专业硕士生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自己脱离一般的定律思维模式,创造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并将其融入写作中,达到真正改善自身写作水平的目标。 

论文是衡量英语专业硕士生语言水平、语言技能和和专业知识的标准 ,写作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而且也是学习者将来进一步学习或进行科学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新精神 ,毕业论文表现出“见解独到”和 “意识创新”是两个重要的参照标准。然而 ,由于学生论文写作正确的态度和认识的缺乏,也因为他们自身语言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的有限,以致英语专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达不到教学大纲的标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批判性思维研究在许多领域展开,尤其是在教育界。一般关于CT(critical thinking)的研究讨论了其可接受的定义,也讨论了CT的各种技能。Facione(2006)对CT提出的不同评价,为教授CT提供框架和指导。CT教学也采用了不同的辅助方法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Kurubacak,2006)。许多研究者对探索CT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他们认为写作能力能整体反应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语言使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许多国外学者强调了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Mohan,1985;arndx,1987;泰勒,1991)。Condon & Kelly-Riley (2004) 建构了一个批判性思维的程序来探索写作和批判性思维两者是否有着或根本没有必然联系。结果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写作和批判性思维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写的越好,批判性思维的分数越低。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写作是批判性思维的载体,但写作本身不是批判性思维。他们写作评估组的评估者评判到写作考试倾向于展示良好的写作能力,但不会展示出批判性思维。即使展示出来,也是肤浅的。(Condon & Kelly-Riley, 2004)根据检查一所著名的加拿大大学里的15名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概念,探索了学生CT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写作的参与者思维能力是相关的。Gonzalez (2001) 从语言学,语用学,心里语言学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模式。从而得出中国学生的语篇组织文化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他们的认知发展过程。Stapleton (2001)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个教师,从45个日本大学生的写作中提出了一个模型探讨二语学习者的CT 并且尝试找出是否熟悉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CT。结果表明,熟悉的话题会产生更好的质量的CT。国外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较早,研究领域也颇为广泛。最早将二语写作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来研究的思想也是源于西方。有很多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相比西方国家研究的CT,中国对CT的研究比较少。在中国研究的评价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尚未系统化、科学化,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评估工具,有的只是简要介绍CT或部分回顾了文献对CT的研究。然而,近年来,CT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一些学者已试图开发一个适合的仪器测试的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罗石(2002)还提供了理论背景的CT和评估工具。一些学者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付诸于实验研究(文秋芳,1999;高秋萍,1999)。纵观国内在批判性思维和英语写作方面的研究,虽然对英语写作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从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研究,但针对于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少之又少,此领域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批判性思维自我培养策略 

首先,针对主题的理解与评估。这一环节写作者应该知道词或者理念的意义是否清晰。是否借助了无关话题而引入话题。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9篇

2.思维的灵活性。(1)能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2)根据写作要求,变通知识结构为写作服务。

3.思维的深刻性。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地剖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1)材料与观点要统一,论证、分析的层次清楚,逐层深入,环环相扣。(2)在阐述论点及论证过程中,语言的表述准确、严密。

4.思维的独创性。(1)要有独到的见解。(2)使用的论据较新颖。(3)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个性,能吸引读者。

5.思维的批判性。①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②能判断出别人作文的优劣,取其长处,丰富自已。③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有所改进。

这种训练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①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②提供若干论点与论据,从中选择最佳的论点与论据的搭配。这样训练更深入,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集中思维转化,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

③教师给出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2.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审题、构思,加强议论的力度。

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还有一些论证思路,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肤浅了。

②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逻辑常识,使之在论证中自觉地恰当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使文章合理、严密、说服力强。

3.掌握多种论证方法,以加强议论的广度及深度,进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522.4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34-02

理性思维是人体大脑思维的成熟模式,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紧密相连,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理性思维是一个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键。高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性格、情感、意志力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韧性加大,领悟能力加强,选择在这个时间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学生接触最早、最为熟悉的课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设计中安排了很多的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做出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加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意义,实现向理性认知飞跃。下面就如何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谈一点看法:

一、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的高考作文虽不要求一定要写议论文,但是议论文无疑是高考语文作文的一部重头戏,议论文也是高中阶段学生语文作文的常用体裁。如今的语文课本中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些作文材料和话题,几乎没有相关的作文理论指导,所以应当在语文教材中适当增加写作理论的份量,以改变作文教学中缺少系统理论指导的奇怪现象。也有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重读不重写,在课文阅读分析上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很少顾及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固然离不开对范文的阅读和借鉴,但也离不开写作理论的必要指导。只有感性认识而没有理性认识,只能使学生的写作陷入盲目状态。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通常就是给出一个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立意,然后作文。很多学生读不懂材料,有的学生直接从材料中抽出一句话然后立意写作,导致对给定材料的把握不全,写出的作文的水平不高,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的做法。有的学生实在理解不了材料,也不懂得如何下笔来写作,在教师催交作文的时候匆匆写作,为完成作文而写作,作文质量难以保证。教师批改完作文后就开始作如下的评讲:首先分析材料,得出问题所在,然后就拿一些好作文进行朗读,再针对不好的作文进行一些小段落的修改,警醒学生。但学生对如何写好议论文还是一头雾水,无从着手。按照这样的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从何提高?

二、改变学生害怕写议论文的方法

如今有很多学生谈议论文写作色变,这种情况使人担忧。那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1)首先要明确议论 其实议论对于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当人们在针对一个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后,并且为了这个立场而跟别人辩论,有时甚至会争论到面红耳赤的程度,这就是在议论。进而明确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实际上就是将生活当中的“议论”的书面化,是将口语的讨论、辩论书面化。议论文就好比两个或者多个人在争论一个问题时,双方或者多方在申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后,用各种事实和道理为自己的立场而辩论,证明观点的可行性,并且用语言文字有条理地组织成文,这就是“议论文”。因此,教师指导好学生写议论文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明确如何进行议论文 ①针对一段材料,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并总结得出材料的主要观点,主要问题。由这些观点和问题提出作文的中心论点,最好能以这个中心论点作为作文的题目。②好的题目是议论文的最大亮点。要教给学生有关立议论文标题的技巧:如给定的材料中讲的是一段呼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可以这样确立题目:a确定论文的讨论范围,是一般的题目。如:论人性等。b用中心论点直接作为论文的标题,是好的题目。如:我们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c既用中心论点作为标题,同时运用修辞手法的题目,是很好的题目。如:我们的生活需要“人

性”这缕阳光。③“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决定全文的基调,非常重要。议论文通常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写法。“开门见山”式的写法,往往表现为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者开宗明义,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那如何做到“开门见山”呢?大致说来,应该紧扣给定材料的内容或者相关的话题,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交代清楚为什么持用这样的观点,然后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④整体上,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议论文的本论部分仍使用这种思路,但需要针对文章的中心论点作几个方面的论述。总之,我们既要注意突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也要注意突出各个层次的论点。比如针对“我们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可以在本论部分作这三个方面的论述:a学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礼仪。b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做一名知法守法公民。c在学校教育体制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培养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然后对各个分论点进行分析、推断、得出结论。本论部分的论证引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有关名人名言等。⑤议论文的结尾部分采用画龙点睛,即“卒章显志”的写法,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应简要总结全文,呼应标题,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这时候,全文就形成了“总”(序论)——“分”(本论)——“总”(结论)这样的一种结构模式。

(3)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除了上述的议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应当指导好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的习惯,指出作文中问题所在,然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议论文作文能力。有句话说“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而不能靠一味地写”,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在自己文章里存在的问题,然后设法去修正这些问题。比如: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步骤:第一遍修改作文里存在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要求书写工整、美观。第二遍修改作文中的语病,使用词恰当,句子通顺。第三遍则修改作文中哪些段落衔接不好,文不对题,然后删除或者添补一些内容进去等等。修改的过程在于换一下作文当中的“零件”,使文章读起来更顺口,更富于说服力。针对一些大部分学生都会常犯的错误则由教师在作文讲解课上指出,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导他们去改正。实际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理性思考的过程,使学生能更好地发现自己在作文当中的错误、缺陷,然后想好对策进行修改。这样一个由“否定自己-肯定自己”的过程能锤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和理性的构思。

(4)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已见,但要求必须有理有据。这种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一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给定材料中的主要问题,进而筛选出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学生互相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敏捷性和多角度地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将思考结果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需要有理性思维的人才,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的作用是很大的,而高中阶段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尤为重要。所以应当在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3)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522.4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34-02

理性思维是人体大脑思维的成熟模式,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紧密相连,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理性思维是一个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键。高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性格、情感、意志力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韧性加大,领悟能力加强,选择在这个时间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学生接触最早、最为熟悉的课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设计中安排了很多的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做出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加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意义,实现向理性认知飞跃。下面就如何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谈一点看法:

一、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的高考作文虽不要求一定要写议论文,但是议论文无疑是高考语文作文的一部重头戏,议论文也是高中阶段学生语文作文的常用体裁。如今的语文课本中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些作文材料和话题,几乎没有相关的作文理论指导,所以应当在语文教材中适当增加写作理论的份量,以改变作文教学中缺少系统理论指导的奇怪现象。也有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重读不重写,在课文阅读分析上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很少顾及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固然离不开对范文的阅读和借鉴,但也离不开写作理论的必要指导。只有感性认识而没有理性认识,只能使学生的写作陷入盲目状态。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通常就是给出一个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立意,然后作文。很多学生读不懂材料,有的学生直接从材料中抽出一句话然后立意写作,导致对给定材料的把握不全,写出的作文的水平不高,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的做法。有的学生实在理解不了材料,也不懂得如何下笔来写作,在教师催交作文的时候匆匆写作,为完成作文而写作,作文质量难以保证。教师批改完作文后就开始作如下的评讲:首先分析材料,得出问题所在,然后就拿一些好作文进行朗读,再针对不好的作文进行一些小段落的修改,警醒学生。但学生对如何写好议论文还是一头雾水,无从着手。按照这样的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从何提高?

二、改变学生害怕写议论文的方法

如今有很多学生谈议论文写作色变,这种情况使人担忧。那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1)首先要明确议论 其实议论对于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当人们在针对一个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后,并且为了这个立场而跟别人辩论,有时甚至会争论到面红耳赤的程度,这就是在议论。进而明确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实际上就是将生活当中的“议论”的书面化,是将口语的讨论、辩论书面化。议论文就好比两个或者多个人在争论一个问题时,双方或者多方在申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后,用各种事实和道理为自己的立场而辩论,证明观点的可行性,并且用语言文字有条理地组织成文,这就是“议论文”。因此,教师指导好学生写议论文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明确如何进行议论文 ①针对一段材料,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并总结得出材料的主要观点,主要问题。由这些观点和问题提出作文的中心论点,最好能以这个中心论点作为作文的题目。②好的题目是议论文的最大亮点。要教给学生有关立议论文标题的技巧:如给定的材料中讲的是一段呼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可以这样确立题目:A确定论文的讨论范围,是一般的题目。如:论人性等。B用中心论点直接作为论文的标题,是好的题目。如:我们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C既用中心论点作为标题,同时运用修辞手法的题目,是很好的题目。如:我们的生活需要“人性”这缕阳光。③“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决定全文的基调,非常重要。议论文通常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写法。“开门见山”式的写法,往往表现为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者开宗明义,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那如何做到“开门见山”呢?大致说来,应该紧扣给定材料的内容或者相关的话题,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交代清楚为什么持用这样的观点,然后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④整体上,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议论文的本论部分仍使用这种思路,但需要针对文章的中心论点作几个方面的论述。总之,我们既要注意突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也要注意突出各个层次的论点。比如针对“我们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可以在本论部分作这三个方面的论述:A学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礼仪。B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做一名知法守法公民。C在学校教育体制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培养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然后对各个分论点进行分析、推断、得出结论。本论部分的论证引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有关名人名言等。⑤议论文的结尾部分采用画龙点睛,即“卒章显志”的写法,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应简要总结全文,呼应标题,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这时候,全文就形成了“总”(序论)——“分”(本论)——“总”(结论)这样的一种结构模式。

(3)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除了上述的议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应当指导好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的习惯,指出作文中问题所在,然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议论文作文能力。有句话说“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而不能靠一味地写”,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在自己文章里存在的问题,然后设法去修正这些问题。比如: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步骤:第一遍修改作文里存在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要求书写工整、美观。第二遍修改作文中的语病,使用词恰当,句子通顺。第三遍则修改作文中哪些段落衔接不好,文不对题,然后删除或者添补一些内容进去等等。修改的过程在于换一下作文当中的“零件”,使文章读起来更顺口,更富于说服力。针对一些大部分学生都会常犯的错误则由教师在作文讲解课上指出,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导他们去改正。实际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理性思考的过程,使学生能更好地发现自己在作文当中的错误、缺陷,然后想好对策进行修改。这样一个由“否定自己-肯定自己”的过程能锤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和理性的构思。

(4)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已见,但要求必须有理有据。这种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一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给定材料中的主要问题,进而筛选出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学生互相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敏捷性和多角度地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将思考结果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需要有理性思维的人才,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的作用是很大的,而高中阶段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尤为重要。所以应当在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3)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12篇

议论文犹如京剧一样,它是一种综合性文体。而哲学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社会、思维的根本观念的理论体系,因而从思维的选择角度出发,亦即运用哲理思维来帮助学生提高写议论文的能力,这就为学生铺设了一条捷径。学生掌握了这种思维手段,就能抓住本质去论证问题、讲清道理,而不致于陷入议论文的迷魂阵。也只有了哲理思维方式,才有可能丰富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寻找哲理思维的途径,拓展哲理思维圈,比如集中寓言教学、进行比喻教学、编写哲学小故事、开展对辩演讲、进行看图作文、搞专题调查、搜集名言格言等,这些是拓展学生哲理思维圈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教师精心编织的这张哲理思维网络,可把学生逐步引进议论文的大观园,从而让他们掌握辩证分析问题和写议论文的钥匙。

集中寓言教学是扩展学生哲理思维的有效形式。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一种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文学。它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寓深奥的道理于其中,把难懂的道理形象化。理应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哲理思维教学的好教材。我们不妨将现有教材的寓言集中起来进行语寓言专题教学,并对这些寓言逐个进行归类分析,让学生领悟这些寓言所隐含的哲理。殊不知一个寓言即可打开一扇思维的门窗,而把众多的寓言汇集起来,便可收到“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效果。

进行寓言专题教学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寓言在论证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中,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论证了要善于当实干家的道理。作者选用这个论据,从反面加强了文章的论证力,这里可以让学生设想,如不选用这则寓言,文章就会显得索然寡味;相反则会让人们从南郭先生的结局中领悟出正确的生活准则。

教会学生打比方,进行比喻教学,也可增强学生的哲理思维能力,说得更透彻些,打比方是一种辩证说理的艺术。

议论文常常用到比喻论证。鲁迅先生的《在文学和出汗》一文中运用“出汗”比喻人的阶级性。在《拿来主义》中,运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以“孱头”比喻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以“昏蛋”比喻虚无主义和左派幼稚病患者、以“废物”比喻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再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以“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如八股文、骈体文),以“一群姨太太”比喻腐朽糜烂的色情文化之类。鲁迅先生在这里一连运用了九出比喻,极其形象而明白地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编写哲学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哲理思维的兴趣。这种教学形式是通过学生的哲理思维实践去增强学生的哲理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将他平时的观察体验通过某一火花而爆发出来,以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形象化认识。可以让学生创作新的寓言、生活小品等,蕴含哲理、意在言外,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促使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向哲理思维高度升华。即是说他不仅要创作故事,而且同时还要思考他的创作究竟要说明何种道理。

学生编写了哲学小故事,还要让学生运用他所编写的故事作论据写议论文。这种编和写的连环法,即可使“编”能更好地为“写”服务。这较之那种单打一的“编”法,肯定略胜一筹。

看图作文是深化学生哲理思维的新形式。它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象化手段,对照画面写文章,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横看成岭侧成峰,多少哲理尽自画面而来,简练的一幅画可谓无声的文学,有些竟是蕴涵极深的幽默文学,寓庄于谐,寓哲于内,令人一咏三叹,可以唤起学生无尽的遐思,曾有这样一幅漫画:鲁迅先生面容清瘦,穿着旧布衣衫,而站在面前的阿Q却穿着笔挺的西装,挺着大肚皮,夹着鼓囊囊的皮包,并傲气十足地对鲁迅先生道:“老鲁,我赞助一万元,你把这传重写一下!”诙谐的画面令人深思:今天的“鲁迅”依旧清贫;今天的阿Q却大为变化。画面含蓄地批评了当前脑力劳动者与部分体力劳动者在经济上的反差,以及说明了这种反差亟待改变。学生面对这幅画面曾产生几种议论:有的认为钱能改变一切;有的认为这是讽刺赞助……经过评讲,最后才帮助学生推论到前面的本质(主题)上来。

对辩演讲,是变练笔、眼练为口练。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以达到促进学生哲理思维发展的目的。对辩演讲的关键是选好演讲题目,主题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争辩。例如,老师可以让同学们面对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大款见面相互表示羡慕的情景进行辩论。通过这种形式它能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变消极思维为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应变能力。至于要回答“究竟羡慕谁”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弄清楚知识与金钱、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抛开从人生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避免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那种难以得出结论的局面。学生通过演讲,最后澄清了某些片面的想法,尝到了辩证分析的甜头。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构思性写作;英语议论文;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42-02

收稿日期:[HTSS]2007-03-05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05]198号)“师范英语专业实践型教师素质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罗明礼(1966-),男,四川犍为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影响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因素

1.无构思性自由写作

写作过程可分为感知、构思和表述三个阶段,构思是介于感知和表述之间的重要环节。构思性写作不仅包括写作前作者对写作材料或给定题目的感知和体验、写作主旨的酝酿和确定以及写作材料的选取和提炼,而且还包括作者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思索以及表达方式、表现技巧和表现手法的预想。对于构思环节的重要性,徐龙年教授认为,构思是作者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是文章表述的先决条件,构思是形成写作的通道,是感知与表述之间的桥梁,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关键。

构思虽然是写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在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常常被很多学生忽视。笔者从事普通高师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4年来,发现学生在课堂限时议论文写作时往往没有经过构思就进行写作。笔者曾经对所教“大二”学生进行了一项议论文写作构思情况的追踪调查:

表一 第一次议论文限时练习之后的调查表

从上表可知,连续四届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在初次进行英语议论文写作时只有7%左右的学生在写作前有构思的习惯,有8%左右的学生知道要进行构思但不知道如何进行构思,有85%左右的学生没有构思的意识。本人利用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与同类师范院校英语写作课程教师交流时得到了一致性的看法。这足以解释为什么学生TEM4和TEM8考试的成绩与自己估计的分数相差甚远了。笔者把这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即进行构思、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的议论文写作称为“随意性写作”或“无构思性自由写作”。这就是许多学生在TEM4和TEM8写作项目中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2.英汉语思维差异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影响

英语专业学生参加TEM4和TEM8水平测试在写作项目方面成绩普遍存在偏低的现象。从语言表层错误看,这些错误属于“词不达意”、“语言干瘪”、“连贯性差”、“中式英语”(Chinglish)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习惯于将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定式移植到了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众所周知,思维和语言紧密相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则依靠语言来表达。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而西方传统是尚思。汉民族重形象思维,而英民族重抽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明显地反映在英语议论文写作的篇章结构上,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主要呈直线型,而母语为汉语的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则呈螺线型。

不同的构思直接影响作者写作的表现手法。中国学生在表达思想时惯于绕圈子,常避开主题,从宽泛的空间和时间入手,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往往把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保留到文章最后才拿出来或采取含而不露的所谓“不言而喻”的模式。这种写作方法常常叫西方人摸不着头脑。英语思维模式采用直接切题的方法,以逻辑、分析和线性为特点:在遣词造句谋篇上普遍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在写作结构上习惯于把“果”置于“因”之前,以达到开门见山,引起读者注意的效果;在表现手法上,通常是以一个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头,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的支撑句(supposing sentences)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相比之下,这种直线型语篇结构显得更为直观。由此可见,汉语式的思维模式不仅是学生在TEM4和TEM8的写作中得分偏低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在写作中没有掌握英语构思性写作技巧的关键所在。

3.缺乏足够的英语议论文教学资源的输入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构思性写作的另一原因还与他们的英语议论文输入量不足有关。Paul Davies认为,写作首先要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然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信息和观点,接着把它们构建成段落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编辑文字并写出篇章。写作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和储存相连。有效的写作需要作者调动大脑中的已有图式。

图式理论认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只有激活已有的知识结构才能写出文章。有学者把写作过程划分为积累、构思、表达的过程论和强调写作过程的构思论。该理论强调积累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也符合语言学家Krashen“大量的输入”和“可理解性的输入”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于“刺激-反应-强化”对语言表达的促进作用等理论论述。Krashen的输入假设“i+1”也解读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积累与创新的关系。因此,写作者平时阅读并分析大量的议论文对日后无论是限时作文练习还是TEM4和TEM8考试以及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均大有益处。然而,笔者对学生平时阅读英语议论文的情况调查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表二 学生平时阅读英语议论文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笔者所教学生在“大一”时很少阅读英语议论文,更不用说分析优美的议论文了。由于他们没有平时的大量积累和有效的输入,自然在写作时就不知道需要构思和如何进行构思了,当然也就会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写不出符合西方思维模式的英语议论文了。

二、培养学生构思性写作的途径

1.培养构思性写作意识

构思是作者对写作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提炼主题是构思的切入点,它自始至终制约着构思的全过程。

英语议论文写作构思有两种基本方法:扩散型构思和收敛型构思。前者是作者有目的地围绕主题展开思路,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将大脑中原先存在的各种信息沟通和联结起来,从而产生形象性和观念性新信息的构思过程。以Friendship(友谊)为题进行三段论构思,三段的主题句为1)Friendship,in abroad sense,exists between allhuman beings.2)Friend ship betweenfamiliarpeople iS also important.3) FriendshipbetweencloseJHendsshouldbeconsistentandlasting.这样的构思有利于作者从三个侧面,由大到小,从广义到狭义,层层深入、层层递进铺展成文。在每一段落中,作者均可以概括性地举二至三个事例进行说明或论述。这样的构思能以主题为中心、以平行结构为主线一脉贯穿全文,巧妙地呈现作者的观点。收敛型构思是指作者对文章的材料进行整理,将那些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进行集中或回拢,舍弃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对与文章有关的尤其是主要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论述与推理的构思过程。写作时,作者通常以别人的观点作为引子,最后亮出自己的观点。以“Divorce: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离婚:好还是不好?)为题进行三段论构思。其第一段通常为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issue of divorce(主题句总揽全段和全文).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divorce means social instability or immorality…(从一个方面).On the contrary,other people think that marriage should not be an inescapablechain to bind a men and a woman……(从另一个方面).If the couple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can no longer b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the author thinks the best way out is to get adivorce(提出自己的观点,即文章的论点)。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将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最后一段,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总结并提炼自己的观点。

2.强化英语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民族善直线思维,重抽象思维,重视形式逻辑和辩证思维。在英语议论文写作时,学生应以逻辑、分析、线性为基准点,力求把要点放在句首、段首,以达到直截了当的效果,突出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运用有形的联结手法以达到句法形式的完整,使其表现形式严密,受逻辑形式的支配。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不仅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还应该遵照英民族在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表达习惯进行表达。

在用词方面,应当尽量使用丰富多彩的短语;在句法结构方面,应遵循重心在前的原则;在使用主从复合句时,通常将主句置于从句之前;在语态使用方面,学生应多使用被动语态,以符合英语重物称的表达习惯。为了能更有效地用英语思维,学生平时可尽量使用英语词典,学会以英语思维的方式直接去理解生词或短语,逐渐达到对英语词义抽象化理解的境界。

3.增加英语议论文的输入量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其中,“读”与“写”的关系最为密切。“读”是输入性技能,是“写”的基础;“写”是输出性技能,“写”的终点就是“读”的起点。尽管有不少的学生见到所给题目后便觉得有很多话要写,内容也充实,但由于词汇贫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最终也写不出内容切题、意义连贯、语言得体而令人满意的议论文。实践证明,多读多写是提高英语议论文写作水平的唯一途径。

大量的英语议论文输入还能有助于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先在脑海里用汉语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汉语腹稿译成英语的习惯问题。当学生以后遇到给材料作文时,他们便会下意识地从自己已有的相关文章的结构信息中提取与之相关联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来帮助自己构建新的文章的框架。

参考文献:

[1]毕建模.略论写作构思与问题规范[J].岱宗学刊,2002(3).

[2]吴效刚.写作过程:构思与非构思的共存互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3]徐龙年.试论写作过程中的运思[J].兰州学刊,2005(1).

[4]周丽娜.英汉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大学英语,2006(1).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应用文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46-01

一、传统型应用文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传统思维模式影响着写作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写作思维方式,不是从某个初始概念、命题出发,运用形式推理获取确定的结论,而是紧紧围绕某个基本范畴和中心命题,通过多层类比、多方面解说,层层展开自己的思路,缺少对写作思维理论体系的形式构造,缺乏独立的逻辑力量和科学思辨,只能依附于历史母体才能存在,而没有从语言风格、写作技术的角度科学的回答文章究竟应该“怎么写”。因此,要使写作学科走进科学的殿堂,首先要突破长期以来的传统思维模式。

2.传统的写作教学只强调 “多读多写”,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传统写作教学重视“多读多写”,有其合理的内核,但是轻视理论的研究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现在看来,写作教学尤其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仅仅停留在多读多写上是远远不够的。

3.传统的写作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20世纪,随着前苏联的文艺学知识传到中国来,相比之前,我国写作教学开始重视理论教学,侧重于对写作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文体特征和写作规范的讲解,这也体现在一些传统教材上。这种写作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在改革传统写作教学弊端的同时,又出现了重理论讲授,轻写作实践的情况。在目的上,只重视知识讲授,不重视能力培养;在内容上,强调教材自身的逻辑系统,较少考虑写作的内在规律。这种重理论,不重视实践的教学,虽然有合理的因素,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

(一)社会意义

应用文写作是现代管理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是社会所需人才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具备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信息素养和较高的实用性写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包括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更加重视写作基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写作思维训练和写作实践。随着目前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发展趋势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实践意义

首先,《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是时展的趋势。当前,人才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组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重视。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了新型管理人才所必备的素养和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应从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适应发展形势,实现教学与社会需要的无缝对接,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高等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一是受传统写作教学的影响,“淡化写作理论”的教材充斥着应用文写作教学课堂,这些教材受我国传统写作教学的影响,排斥科学的写作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只讲表面层次p结构、格式,不挖掘文章深层逻辑关系。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多用注入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目前写作课程教学质量不容乐观,而致力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写作思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教学改革,将有利于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应用文写作的改革方向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构思性写作;英语议论文;教学启示

一、影响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因素

1.无构思性自由写作

写作过程可分为感知、构思和表述三个阶段,构思是介于感知和表述之间的重要环节。构思性写作不仅包括写作前作者对写作材料或给定题目的感知和体验、写作主旨的酝酿和确定以及写作材料的选取和提炼,而且还包括作者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思索以及表达方式、表现技巧和表现手法的预想。对于构思环节的重要性,徐龙年教授认为,构思是作者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是文章表述的先决条件,构思是形成写作的通道,是感知与表述之间的桥梁,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关键。

构思虽然是写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在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常常被很多学生忽视。笔者从事普通高师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4年来,发现学生在课堂限时议论文写作时往往没有经过构思就进行写作。笔者曾经对所教“大二”学生进行了一项议论文写作构思情况的追踪调查:

表一 第一次议论文限时练习之后的调查表

从上表可知,连续四届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在初次进行英语议论文写作时只有7%左右的学生在写作前有构思的习惯,有8%左右的学生知道要进行构思但不知道如何进行构思,有85%左右的学生没有构思的意识。本人利用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与同类师范院校英语写作课程教师交流时得到了一致性的看法。这足以解释为什么学生TEM4和TEM8考试的成绩与自己估计的分数相差甚远了。笔者把这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即进行构思、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的议论文写作称为“随意性写作”或“无构思性自由写作”。这就是许多学生在TEM4和TEM8写作项目中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2.英汉语思维差异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影响

英语专业学生参加TEM4和TEM8水平测试在写作项目方面成绩普遍存在偏低的现象。从语言表层错误看,这些错误属于“词不达意”、“语言干瘪”、“连贯性差”、“中式英语”(Chinglish)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习惯于将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定式移植到了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众所周知,思维和语言紧密相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则依靠语言来表达。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而西方传统是尚思。汉民族重形象思维,而英民族重抽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明显地反映在英语议论文写作的篇章结构上,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主要呈直线型,而母语为汉语的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则呈螺线型。

不同的构思直接影响作者写作的表现手法。中国学生在表达思想时惯于绕圈子,常避开主题,从宽泛的空间和时间入手,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往往把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保留到文章最后才拿出来或采取含而不露的所谓“不言而喻”的模式。这种写作方法常常叫西方人摸不着头脑。英语思维模式采用直接切题的方法,以逻辑、分析和线性为特点:在遣词造句谋篇上普遍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在写作结构上习惯于把“果”置于“因”之前,以达到开门见山,引起读者注意的效果;在表现手法上,通常是以一个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头,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的支撑句(supposing sentences)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相比之下,这种直线型语篇结构显得更为直观。由此可见,汉语式的思维模式不仅是学生在TEM4和TEM8的写作中得分偏低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在写作中没有掌握英语构思性写作技巧的关键所在。

3.缺乏足够的英语议论文教学资源的输入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构思性写作的另一原因还与他们的英语议论文输入量不足有关。Paul Davies认为,写作首先要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然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信息和观点,接着把它们构建成段落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编辑文字并写出篇章。写作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和储存相连。有效的写作需要作者调动大脑中的已有图式。

图式理论认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只有激活已有的知识结构才能写出文章。有学者把写作过程划分为积累、构思、表达的过程论和强调写作过程的构思论。该理论强调积累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也符合语言学家Krashen“大量的输入”和“可理解性的输入”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于“刺激-反应-强化”对语言表达的促进作用等理论论述。Krashen的输入假设“i+1”也解读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积累与创新的关系。因此,写作者平时阅读并分析大量的议论文对日后无论是限时作文练习还是TEM4和TEM8考试以及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均大有益处。然而,笔者对学生平时阅读英语议论文的情况调查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表二 学生平时阅读英语议论文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笔者所教学生在“大一”时很少阅读英语议论文,更不用说分析优美的议论文了。由于他们没有平时的大量积累和有效的输入,自然在写作时就不知道需要构思和如何进行构思了,当然也就会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写不出符合西方思维模式的英语议论文了。

二、培养学生构思性写作的途径

1.培养构思性写作意识

构思是作者对写作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提炼主题是构思的切入点,它自始至终制约着构思的全过程。

英语议论文写作构思有两种基本方法:扩散型构思和收敛型构思。前者是作者有目的地围绕主题展开思路,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将大脑中原先存在的各种信息沟通和联结起来,从而产生形象性和观念性新信息的构思过程。以Friendship(友谊)为题进行三段论构思,三段的主题句为1)Friendship,in abroad sense,exists between allhuman beings.2)Friend ship betweenfamiliarpeople iS also important.3) FriendshipbetweencloseJHendsshouldbeconsistentandlasting.这样的构思有利于作者从三个侧面,由大到小,从广义到狭义,层层深入、层层递进铺展成文。在每一段落中,作者均可以概括性地举二至三个事例进行说明或论述。这样的构思能以主题为中心、以平行结构为主线一脉贯穿全文,巧妙地呈现作者的观点。收敛型构思是指作者对文章的材料进行整理,将那些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进行集中或回拢,舍弃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对与文章有关的尤其是主要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论述与推理的构思过程。写作时,作者通常以别人的观点作为引子,最后亮出自己的观点。以“Divorce: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离婚:好还是不好?)为题进行三段论构思。其第一段通常为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issue of porce(主题句总揽全段和全文).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porce means social instability or immorality…(从一个方面).On the contrary,other people think that marriage should not be an inescapablechain to bind a men and a woman……(从另一个方面).If the couple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can no longer b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the author thinks the best way out is to get aporce(提出自己的观点,即文章的论点)。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将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最后一段,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总结并提炼自己的观点。

2.强化英语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民族善直线思维,重抽象思维,重视形式逻辑和辩证思维。在英语议论文写作时,学生应以逻辑、分析、线性为基准点,力求把要点放在句首、段首,以达到直截了当的效果,突出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运用有形的联结手法以达到句法形式的完整,使其表现形式严密,受逻辑形式的支配。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不仅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还应该遵照英民族在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表达习惯进行表达。

在用词方面,应当尽量使用丰富多彩的短语;在句法结构方面,应遵循重心在前的原则;在使用主从复合句时,通常将主句置于从句之前;在语态使用方面,学生应多使用被动语态,以符合英语重物称的表达习惯。为了能更有效地用英语思维,学生平时可尽量使用英语词典,学会以英语思维的方式直接去理解生词或短语,逐渐达到对英语词义抽象化理解的境界。

3.增加英语议论文的输入量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其中,“读”与“写”的关系最为密切。“读”是输入性技能,是“写”的基础;“写”是输出性技能,“写”的终点就是“读”的起点。尽管有不少的学生见到所给题目后便觉得有很多话要写,内容也充实,但由于词汇贫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最终也写不出内容切题、意义连贯、语言得体而令人满意的议论文。实践证明,多读多写是提高英语议论文写作水平的唯一途径。

大量的英语议论文输入还能有助于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先在脑海里用汉语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汉语腹稿译成英语的习惯问题。当学生以后遇到给材料作文时,他们便会下意识地从自己已有的相关文章的结构信息中提取与之相关联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来帮助自己构建新的文章的框架。

参考文献

[1]毕建模.略论写作构思与问题规范[J].岱宗学刊,2002(3).

[2]吴效刚.写作过程:构思与非构思的共存互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3]徐龙年.试论写作过程中的运思[J].兰州学刊,2005(1).

[4]周丽娜.英汉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大学英语,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