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

钢琴教学论文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由于高等学校钢琴教师仍是稀缺人才,主要资源是音乐院校的毕业生,教学能力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教学方面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效仿他们所接受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全新素质教学体系。

(二)教学忽视学生学习和实际的结合。高等学校的钢琴教学仍然注重的是学生弹奏技能的培训,学生只会重视节奏,音高的准确,忽视了对乐曲的表现风格和音乐内涵的理解。有很多学生的弹奏技艺很高超,但是他们无法在实际教学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方法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钢琴教育方面逐步得到了普及,随之产生不利因素是高起点,难度大,往往忽视了对基本功的巩固,导致了实际水平达不到演奏的程度。学习方法过于单一,高等学校钢琴教育的主要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集体授课,单纯的练习教材上固定的乐曲技巧,缺乏实践性。

二、高等学校钢琴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改变传统落后教学理念,丰富授课内容。随着教育事业局面的不断更新,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钢琴教学是一门集聚艺术的课程,因此要寻求一些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的精英来帮助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素质。丰富教师授课的内容,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对钢琴的学习产生了事半功效的效果,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质。

(二)科学的钢琴实践教学。我国高等学校的钢琴教育应该把钢琴技能的培养进行合理的理论实践指导,实践教学是钢琴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欣赏名曲的机会,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钢琴的基本技能的练习要和钢琴的伴奏独奏能力共同培养。为了避免枯燥的练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经典乐章等。

(三)拓宽学习渠道,注重多元化教育。科技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为钢琴的学习增加了许多途径,教学可以充分的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等媒体的信息,不但能为钢琴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找出更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国内外知名的钢琴网站,及时有效的关注网站有关钢琴信息的最新动态,和其他钢琴学者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其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钢琴比赛,在比赛中增强自身实践技能,同时还能接受新鲜事物,一举多得。注重多元化教育,高等学校的钢琴教育还应该增加文化素养的培训,学生具有很强的文化感知能力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除了学习本土文化,还应多引入外国的钢琴作品,让学生开阔钢琴文化视野的同时提升多元的文化教养,提高高等学校钢琴教育水准和学习质量。

三、总结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第二,教学方法也要改革与创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而不是演奏技巧的简单重复。其实,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有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谓以思,可谓善喻也”。即是说教学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为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收到束缚。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传统的钢琴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并把它看作是钢琴教学的重中之重,虽然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十分重要,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功就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符,但是由于基本功的训练十分单一和枯燥,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让那个学生发挥出他的潜力,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兴趣,钢琴学习时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钢琴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的经历、乐曲创作的背景等,这样才能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钢琴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技术和艺术风格,对学生对乐曲的不同感悟和理解也要积极地引导和保护。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模式,要通过情感的交流与对话里实现知识的传授,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

第五,注重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当前的艺术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重视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但却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钢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曲目所涉及到的,相关的人文知识,积极帮助和尽到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和学习人文知识。也可以通过文化讲座、历史讲坛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六,教学形式多样化。传统的钢琴教学多采用“一对一”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过分注重学生技能技巧的练习,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钢琴教学的需要。因此钢琴课堂教学要建立一种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演奏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程度、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只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沿用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弊端

其中钢琴普修课为二人一节课,主修课则是一人一节课,同时普修声乐、管弦乐两年,使学生到达“一专多能”的培养要求,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固然对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起到良好的作用,但这种课程设置周期较长,课程频率低,教学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招考的报考条件不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使其在就业上面临很大的制约,难以与高师毕业生竞争,增加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照搬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模式的弊端

音乐学院是以培养高、深、尖的专业化音乐人才为目标的,其钢琴教学注重钢琴的演奏能力、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在钢琴课程设置上以“一对一”教学为主,同时开设多门与钢琴演奏相关课程,如钢琴艺术史、钢琴音乐欣赏、钢琴教学法等。这种课程模式对培养我国钢琴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社会对钢琴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有限,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由于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与音乐学院存在很大差距,相当部分的学生入学时钢琴程度都比较浅,即使个别学生毕业时能够演奏几首难度较高的独奏作品或是开独奏音乐会,其演奏能力与音乐学院学生相比还是相距甚远,难以胜任与钢琴演奏相关的工作,就业形势令人担忧。因此,独立学院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既不能生搬高师“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更不能效仿音乐学院的“精英化”培养模式,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就业实际问题出发,按需所教,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钢琴教学模式。

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钢琴教学改革的设想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音乐系自2005年创办以来,为社会输送200多名音乐专业毕业生,仅有20%左右的毕业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或是专业文艺团体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福建省教育厅对中小学教师招考条件的设置不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独立学院毕业生与高师、音乐学院毕业生在专业、综合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难以与之竞争,因此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与此同时,社会钢琴教学市场依旧火热,但合格、规范的钢琴教师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琴童队伍,对钢琴略知皮毛的毕业生都涌入到钢琴教学的大军之中,至诚学院音乐系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也投身其中,在各个艺术培训机构、琴行任职,从事钢琴教学工作。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为至诚学院的钢琴教学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求。

(一)制定务实的钢琴教学目标

至诚学院的钢琴教学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跟市场接轨,接地气,以社会钢琴基础教学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规范的钢琴基础教育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钢琴教学市场规范化进程,从而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一份贡献。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在原有的钢琴演奏、钢琴伴奏、钢琴教学法等课程基础上,还应增设教育心理学,钢琴教材分析,钢琴教学实践,少儿钢琴教育,成人钢琴教育等相关选修课程,为培养合格、规范的社会钢琴教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多样的钢琴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高校钢琴教学是以传统的个别课和数码钢琴集体课两种教学形式为主。个别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辅导、示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钢琴教学形式。但对于没有钢琴基础或是钢琴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个别课无法涉及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进度慢,“重复”教学多,学生兴趣不大,同时又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综合教学,能够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强调钢琴技能与乐理、视唱、和声、伴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但由于集体授课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针对性辅导,在学生达到一定钢琴程度后,能力分化日趋明显,这种“大锅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进步较快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只适用于钢琴初级教学。笔者以为,至诚学院钢琴教学可以在结合个别课和数码钢琴集体课两种教学模式的同时,根据教学时期、学生程度,分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授课形式。集体课:安排在第一学年。根据新生的钢琴程度、摸底评测结果分为入门班,提高班两种不同程度的班级,10-20人为一班,每个班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授课。小组课:安排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通过第一学期的钢琴学习,学生钢琴程度分化逐渐明显,将钢琴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排在一组,4-6人为一组,进行小组授课。这样,在解决同一程度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同时,又能避免重复性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个别课:安排在第三—第六学期。这时期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程度分化也更加突出,需要进行个别授课,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三种钢琴教学形式综合应用,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资源,又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第二、第三学期末成绩进行重组,即原来上小组课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晋升”到个别课;原来上个别课的学生由于不够努力将编排到小组课,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选择实用的钢琴课程教材

以培养社会钢琴基础教育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在钢琴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李和平编著的《现代钢琴集体课教程》可以说是一套使用最广、实用性强的钢琴集体课教程。这套教材在训练钢琴弹奏技巧的同时,综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即兴伴奏等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听觉、记忆、视谱、视奏、创造力等音乐素质训练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此外,薛庆编著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李美格主编的《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唐艺主编的《钢琴集体课教程》等教材都是优秀的钢琴集体课程教材,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训练、练习曲、乐曲、视奏与移调、歌曲配弹、合奏练习等,程度为从入门到车尔尼599中后部,适用于独立学院非钢琴演奏专业的钢琴初学者使用。在钢琴小组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钢琴技能的同时,强调钢琴学习的综合性,可以选用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钢琴专业教材。如李和平主编的《钢琴》,韩林申主编的《钢琴基础教程》,黄瑂莹主编的《钢琴教程》,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基础课教研室编纂的《新编钢琴基础教程》等。这些钢琴教材都是由浅入深,分级教学,每个级别都包含相应程度的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中小型乐曲、歌曲伴奏、四手联弹等内容,都是优秀的本科钢琴教材。但这些钢琴教材初、中级程度的,不同时期风格的作品较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中小学中外乐曲作为补充内容。在钢琴个别课教学中,教材的选用更为广泛、自由,但不要盲目追求难度高的曲目,应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在适当提高曲目难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今后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将钢琴教学法、钢琴弹奏理论、钢琴教材使用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技能的同时学习钢琴弹奏理论和钢琴教学法,为学生之后的钢琴教学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在近五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中,有5篇值得介绍和综述.赵晶晶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初探》分为三点提出:其一是视奏入门,实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乐谱转化为演奏,体现了初级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教学过程.其二是理、奏、乐融会贯通,综合教学内容,使乐理知识、音乐感知能力融汇于基本演奏训练中,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同时,在钢琴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也做出了说明,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各类乐曲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其三,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要相辅相成,明确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的技能,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这两个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朱珊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初探》中提出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与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的优劣.优势为钢琴集体课降低了培养的成本,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劣势为不能针对个别同学进行系统的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分心等.在王晓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中指出了合理采用小组课教学模式;有效渗透个别教学模式;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定期表演汇报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学生能力等教学模式.接下来的几篇论文都提出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在米高慧《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分为强化组、提高组、基础组以达到“拔尖”“、提中”、“补差”分层教学的目标.在罗志范《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分层教学的优势剖析》中提出不同时期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要求,第一学年要达到相当于599的中级程度,第二、三学年分为伴奏层、表演层、教学伴奏表演层来提升教学效果.本人比较赞同分层教学及阶段式教学.分层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阶段式教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如果能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纵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众多学者都提到了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我也不否认集体课在某种意义上的确节约了培养的时间成本;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但如果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本人还是建议在集体课的大背景下,“一对一”“一对多”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存为好.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更有利于有才华的学生脱引而出.

2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的研究综述

在近五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众多研究成果中,其中有3篇具有重要价值.在高华曼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初探》一文中提出以下两点:其一是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作者认为教材内容应该以趣味性的中小乐曲为主,且要涵盖各种常用的弹奏技术,在重视加强钢琴的基础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即兴伴奏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基础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能;通过合作,让学生尽快转换角色,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作者认为,由于采用集体授课方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程度不同,在实践过程中多采用小组授课的方式,比集体课授课方式更符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学习.李岩的《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一应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多交流,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得到更有效地保障.二应该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有时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对换,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的同时教师也进行了换位思考,也是很好的方法.在白艳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一文中,作者指出了四点:一是既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二是改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选编,同时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要有别于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三是多元智能化的教学形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更多的、更广的经验.四是科学合理的进行综合评价,尊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纵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学者们的论述虽有不同之处,但论点基本相同,即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符合学前专业特点;要尊重每一个人,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不合理

现在的高等院校,特别是专科段的音乐类学校,短短的三年时间,学生既要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又要学习音乐的表现,往往抓住一头丢了那头,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往往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演奏上的丰富多彩,美感和感人了。

(二)在教学内容上,钢琴课与相关课程脱节

例如,钢琴课开设在三学年的前两年,伴奏课开在第三学年。上伴奏课时,钢琴基础课就不再开设,学生只学习和弦知识、调试的判断,音型的选择,织体的运用等等,忽略了技巧的继续学习,更谈不上内容的深度研究,演奏起来美感提高就是奢望了。

(三)教学具体实施上

一是只注重技能训练,不注重内在美的分析,二是只追求进度,不按照科学的安排,循序渐进的学习,三是大部分学校还是以传统的钢琴教程为主,不学习现在音乐院校流行用的教材,封闭自己,不思进取,四是只追求弹好考试曲目,不追求曲目的广泛性。这样就导致学生接触的曲子少,理解的东西少,分析的东西少,思维很有局限,演奏起来枯燥、干瘪,没有新意、活力,审美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钢琴审美教育中教师所需的基本能力

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既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专业技能,又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老师的语言、动作乃至思想都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老师的语言素养、行为素养等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高低,这些又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音乐修养,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怀。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究竟需要具备哪些审能力呢?

(一)认识美的能力

钢琴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素质。首先专业教师要有较高的演奏技能,钢琴演奏技术差的老师能教好学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其次钢琴老师要有自己分析钢琴作品中的音乐内涵的能力,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用表现的形象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在长期的坚持中获得审美教育。教师的教学绝不是每节课就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其次,钢琴专业教师还应了解绘画、舞蹈、文学、诗歌、戏剧、建筑、雕塑、书法等内容,善于发现和挖掘钢琴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的融入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美。

(二)运用美的能力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演奏技巧的训练当成是学生唯一至高无上的任务,从而忽视了学生学琴的根本目的和个体能力差异,一味地追求演奏方法的高标准、严要求。而这些给学生带来的就是反复的、枯燥的、无味的、机械化的练习,而正是这些练习磨灭了学生学琴的兴趣。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和理解,让他们从那些高、深、尖的技巧训练中解脱出来,更多的尝试到学琴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从学生喜欢的曲子入手,介绍给学生一些经典的钢琴作品,结合各种音乐要素,挖掘作品中的美。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美”的音源,从不同的音乐途径和形式中寻求美,帮助学生积累好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熟记甚至背唱相关的音乐经典作品,积蓄其丰富的音乐审美内涵。

(三)创造美的能力

认识了美,能够运用审美在教学之中,是学生表现美的重要因数。教师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有很大收获,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殊不知,美好的师生关系是钢琴美育教学的良好开始,这种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刻苦的努力练习,才能创造出更好的音乐,老师的精心指导,让音乐作品的美更好的展现,学生的二度创作让作品的内涵更好的表现出来,这种美的传递不就是美育的最佳结晶吗?这样的教学氛围能让审美教育得到落实和深化。此外,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创造审美情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钢琴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钢琴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手段很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体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材,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技术要求,描写的意境有深入的了解,然后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进度,让学生能够比较完美的把作品的意思表达出来。二是悉心研究,找准作品的内涵,找出体现各种美的乐句,通过教师示范、语言指导等把美育的东西传递给学生。三是可以用各种教具为工具,让学生有美的直观体验,比如不同大师的演奏示范带,能给学生很好的范例。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演奏,更能让学生最直接体会美的感觉美的表达,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能力和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力。

(二)抓住音乐特性是表现音乐的关键

要理解音乐特性,就是要抓住音乐作品的性质,要弄清楚作品的体裁是什么,要表达的情绪是什么,是活泼的、激动的、悲伤的等等,抓住音乐特性就是抓住了音乐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就抓住了内容和情感,然后用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出来,通过力度、对比、乐句的处理等把形象刻画出来,抒发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钢琴演奏也就活了,如果把音乐特性误判了,一首欢快活泼的钢琴曲演奏成了抒情曲子或者把一首进行曲弹成舞曲就成了演奏不达意,谬误千里。抓住音乐特性应该从直感、标题、标记、分析等方面加以深入进行,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量变到质变得深化。

(三)情感处理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情感处理的手段很多,包括音乐的走向,力度的变化,强弱的对比等等,它总是同音乐要刻画的形象、传达的意境、抒发的情感连在一起。所以总要正确分析作曲家为作品所做的各种力度标记,分析乐句的自然倾向,领会音乐本身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情感处理,这样才能完美地表达好作品。

(四)运用对比是一切艺术表演的重要原则

对比是一切艺术创作表演遵循的美学原则,从表演的角度来讲,大方面来概括可以把音乐的对比简单地归纳为两类:音乐特性对比和力度对比。在表现手法的对比上,有快慢、长短、强弱、断连、刚柔、明暗、高低、旋律性与节奏性等,对比是音乐表现重要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美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没有对比,音乐会变得平庸无味,毫无生气。

(五)讲究和声、音色、踏板、语气的运用

钢琴作品中和声进行是经过作曲家们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演奏时要严格和声感觉,清楚和声走向,尽可能表达作曲家的意思,弹出应有的效果。钢琴作品要求的音色要严格表达,不同时代的作曲家,包括同时代不同的作曲家,要求的技术和音色也有不同,比如莫扎特的音色、贝多芬的音色、肖邦的音色等都不相同,演奏者要精心研究才能正确表达,这些都需要老师做好功课,让学生深刻领会。踏板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彩,全踏板、二分之一踏板、四分之一踏板、碎踏板都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灵活运用,即使同一首钢琴作品在不同的钢琴上演奏,踏板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演奏环境也可以根据音响效果合理调整,比如高音区可多用一些,低音区要少用一些,音阶进行可不用,演出场地在广场和在演奏厅都可以运用得不同,一切都是以美感为准,以更好的表达作曲家的意思为准。关于音色和踏板,这都需要演奏者在弹奏中用心去体验、把握,若要弹出多种音色的变化,就要讲究触键的方法和踏板的使用,触键的距离、速度、力度要搭配好,指尖要有感觉,并用耳朵反复鉴别,用心去寻找不同的音色。

四、钢琴审美教学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的言语指导

钢琴教学中,教师的言语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能够说出作品的内涵,有的老师只会泛泛而谈,有的老师干脆惜字如金,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有多有少,学生课堂上的所获决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再度创作,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创作。所以好老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更好、更多的美。

(二)教师的积极精神

教师的精神面貌是学生的第一直观,从学生进课堂的一瞬间,老师的积极精神就能对学生感染,一个好的学习气氛产生了,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在接下来的弹奏中很容易进入美的体验。

(三)学生弹奏的曲目熟悉,技术正确

美育的前提是曲目熟悉,没有错音、错节奏,手型正确,技术规范,能真正放松地表现。

(四)教室的美化

教室的美化第一是指教室的布置,一间好的教室,环境的整洁,细化的摆设,学生上课进入其中,就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有一种好好演奏的冲动,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教学气氛的营造,它包括房间布置不自然流露的氛围,比如世界音乐大师、钢琴大师们的肖像画等,能让学生仰望音乐,发奋图强。也包括老师的教态,从学生进入琴房,老师的态度就开始影响学生,教师的美好语言,教师的美好示范,教师的美好精神,无不给学生以熏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集中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

(五)给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

现在各大艺术院校学生上钢琴课,几乎都是两三个人一节课,有的学生还是一人一节,学生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提供给学生表演的平台,就是提供给学生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让心智获得磨练,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失误的痛苦,获得在不同环境下演奏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这些平台中,不断完善表演,让学生在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美的享受,获得心灵的升华。

五、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在目前的很多高校钢琴教学中,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集体授课模式比较普遍,在集体授课教学中偶尔会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落后,教师常常以教师自己为中心,进行机械式的讲解,讲解内容也仅仅是指法练习、音阶练习、曲目练习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学的考核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学期结束之时利用单一的考核制度进行测试,考试的内容通常是让学生弹奏几首钢琴曲目,然后由钢琴教师自己评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在新时期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如何改进高校钢琴教学模式

(一)设置多元化的钢琴课程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每周一课或者两课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音乐人才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演奏能力。单一的课程设置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限制了学生学习多元化知识的过程,也使得钢琴课变成一堂机械生硬的技能课。因此,要改变高校钢琴课堂设置,结合钢琴学科的特点和高校音乐学生的优势,采用集体课与小课结合的模式,注重集体课中教授基础理论与钢琴技能,在小课中针对部分学生疑难问题强化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及即兴伴奏能力,两者形成一种合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艺术修养,推动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二)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促进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钢琴集体课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因而要关注到哪些演奏知识与技能较差的学生,在授课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乐理知识、视奏、即兴演奏、节奏等一体的综合课程。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集体课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功能性和声练习,强化学生的键盘运用能力和伴奏能力,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及电脑技术平台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视奏能力和即兴能力得到训练,促进全体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其次,要促进小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传统的钢琴小课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校钢琴小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高校教学的特点,注重综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小课教学要增强学生弹唱基本功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弹唱意识和弹唱能力培养,通过运用一些简单的乐谱训练学生的伴奏能力,提高学生的弹唱技能,观察和指导学生改正弹唱中出现的错误,增强学生的伴奏经验。最后,要促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多元化。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钢琴教师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演奏能力逐渐提高,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钢琴乐曲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实现音乐创作。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认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处理好钢琴弹奏、伴奏与即兴伴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即兴伴奏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展开有计划、分层次和分阶段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同时保障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全面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技巧,实现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三)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高校钢琴教学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高校钢琴教师应该努力转变学生应付考试的心理,促进他们积极参加考试的心理,以有效改善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其次,高校钢琴教师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平时学分制与期末考试制相结合的方式,且二者比例应该趋近于合理,在考评内容上要选择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体的内容体系,不仅注重对学生演奏能力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乐理知识、视奏能力、即兴演奏能力等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其他学生和学生自己,以防止评价片面化,通过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认知自己,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和音乐文化修养。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钢琴曲是以音乐形象来反映人们的情感和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其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象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丰富的弹奏技巧去演绎作品的内涵。单一的击键观念都是错误和僵化的观念,表达不同音乐形象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指击键技巧和弹奏方式。

二、钢琴教学中手指功能训练的原理和目的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在所有的乐器中它的音域最广,几乎涵盖了一个大型乐队中从低音提琴到短笛的全部音乐。钢琴的音乐功能最全,可以创造和表现出各种音乐形象。高超的钢琴演奏者无异于在操控一个大型乐队。钢琴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本技能是手指弹奏掌控键盘的能力,这是一切钢琴弹奏技巧的基础。正如法国钢琴家玛格丽特朗所说:“五个手指的机械训练对我是一把打开一切技巧之门的钥匙”,因此了解和遵循手指功能训练的原理是钢琴学习者唯一的必经之路。

(一)钢琴手指基本功的概念

钢琴手指基本功指的概念是:手指在弹奏钢琴键时应该达到的机能状态和作用效果。例如手指在琴键上站立的的基本功,就是要求手指在击键那一刻“要稳定地站在琴键上”,具有稳定性和固着性,没有摇摆、滑动或是拖拉的感觉。钢琴教学中“手指能在琴键上站立”的要求,往往被一知半解的人误解为“弹钢琴手指必须树立着击键”。而“稳定地牢固地击键”要求也会被误解成“必须用力去点击琴键”。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时一定要充分诠释和示范,以免谬论流传。手指基本功按学习的顺序来说主要有:手指站立、手指走动、手指跑动和跳动。基本功打牢固后再开始逐步练习音阶、琶音及和弦。具备了一定的手指功能和技巧才能演奏出音符清晰、均匀、流畅的乐句,继而才能将音乐作品的风格、情感等特征准确的表现出来。

(二)钢琴手指基本功的训练原理

手指触键基本功每一项内容都是后一项技能的基础,在没有打牢固基础时不要急于进行后一项的训练。手指演奏钢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手指功能,而是需要慢慢学习逐步锻炼而获得的一种机能,这种机能的获得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不间断的练习才能建立的。犹如婴儿从爬行开始,学习坐起、站立、走路、跑动、跳动的肢体功能,都是随着婴儿身体机能慢慢发育而逐步获得的。作为高职学生手指虽然已发育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使学习钢琴演奏有可能“速成”,然而手指基本功能的训练依然必须按照人体机能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和训练。如果婴儿还不会站立就要他学习走路,这是荒唐可笑的事。但是在钢琴教学中有些教师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学生没有获得基础功能的情况下就开始练习后一步的技能,布置练习曲时容易疏忽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统一练习规定的曲目。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形成学习的迟滞和学生手指机能的紊乱。

(三)手指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识谱是学生在钢琴课中必须掌握的能力,它是打开钢琴世界的钥匙。但是在中职学校,识谱教学一直都在困扰着钢琴教学。传统的识谱教学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感觉识谱学习枯燥无味,甚至感到反感和畏惧。学生基础差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识谱教学的效果。

一是通过形象化的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譬如音乐符号#和b的认知和弹奏都比较生涩难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创设几个趣味互动和生动的教学情境。“音符#A、bB一定不在白键上,它们已经坐电梯升或降到了黑键上”“黑键组五个键位每个都有两个名字,既可以叫#什么又可以叫b什么,在琴键上它们就是同一个键位,所以音符#和b既是两个调皮的孩子,又是神奇的魔法师”。这些形象有趣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二是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学生识谱困难的一大诱因是学生难以把握不断变换的节奏型。在钢琴作品中有九种节奏型最常见:单独的四分音符、两个八分音符、四个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前附点、后附点、切分音和音值的特殊划分音(如三连音、五连音)。要求学生先用左手打四分音符作为固定的单位拍,右手进行节奏型的变换,先跟左手打四分音符,再换为两个八分音符、四个十六分音符,逐步变成前十六、后十六、前附点、后附点、切分音,最后教音值的特殊划分。在左手打单位拍,右手变换节奏型的训练成熟后,再左右手互换分工,反复交替训练后能达到良好效果。

三是加强指法训练。在教学中,我曾困惑于如何纠正学生在识谱过程中的“顺指”,即当前音用哪个指头舒服便不假思索地按下去,而不去系统地看后面的音如何处理,最后把指头用得“山穷水尽”。经过总结,我发现必须经过针对性训练才能改正这一弊病,在识谱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按照乐谱注明的指法进行弹奏的习惯。在钢琴教材中都有指法标注,特别是在需要穿、越、换指的地方,学生在识谱中,很容易忽略这些标注,应在学生识谱训练的初期,就使其养成良好的识谱习惯,要将指法标注作为曲谱学习的一个关键点。

二、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因此,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找到工作,而应当为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负责,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扎好根基。譬如,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想象与表现中形成良好的品格,充分运用音乐形象包含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情感和心境等方面逐步向求真、爱美、向善等方面转化,使学生在平等、尊重、赞扬、激励、合作中形成互助、关爱、分享等人文性格。再如,多给学生一些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机会,多鼓励巧批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有些毕业生原本专业水平很好,但由于不善于表达,不敢于推销自己,应聘时缺乏自信,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如果学校能给他们一些锻炼胆识的机会,他们以后自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培养方式更具特色化和针对性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前文中提到,培养学生的钢琴实践能力,既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钢琴本质的艺术特征使然,还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优先位置来考虑,并对其实施做好积极的保障。包含实践设施的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活动的展开等,都应该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并委派专人对其实施进行监督和反馈,并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作为教师来说,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并注重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为学生来说,更要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与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与互动,积极加入到各种提高训练中;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寻找各种实践机会,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各种活动的方向就难以保证。所以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既要做好自身的一系列工作,又要紧密团结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获得三位一体的良好效果。

(二)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到历史等原因的影响,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其技能性的一面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一直存有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使钢琴教学更像是一般的文化课教学,学生既没有实践的意识,也没有实践的机会。所以在树立了正确认识后,首要做的就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传统的钢琴教学中,都是教师先讲述训练要点,然后做出示范,由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在下次上课时,教师再对学生的练习情况予以检查。看似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都被限制在了一个特定的程序中,不但没有实践意识,也没有实践机会,为训练和训练,没有认识到这种训练的本质意义。所以应该对该种模式予以变革和丰富。比如在当下这种“一对一”授课的基础上,由教师牵头,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演奏会,每一个学生都要登台演奏,教师和学生既是观众,也是评委,并对学生的舞台表现予以及时的点评;又比如可以效仿当下备受学生欢迎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在全校范围内举办钢琴大赛,面向全体学生,由海选开始,经过层层选拔后,评出最后的总冠军,并给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而且学校的宣传部门要予以定期报道,学校和音乐院系的领导,也应该及时参加,以表现出对活动的重视。除了能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外,更重要的在于营造出了一个重视实践的氛围,能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在职业院校中大力开展双师型的师资建设,意在培养出理论和技能俱佳的师资人才。具体到钢琴教学来说,需要教师既知道如何弹和如何教,又会弹和会教。从而彻底改变之前教学中那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另一方面,当下的高职钢琴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对一和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与一般文化课相比,教师和学生间有着更加紧密和频繁的接触。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作用和影响。具体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来说,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比如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术层面的示范,更应该经常完整的演奏乐曲,让学生感受到技术训练和实际演奏中的差别。而且教师也应该主动参加一些钢琴比赛、音乐会活动等,一方面是使自己的演奏状态得到充分的保证;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实践的魅力和价值。而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拿出专门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交流,比如对某一位演奏家的演奏进行鉴赏和讨论、对个人实践进行总结和评析等。真正使自己成为既能教,又能弹的双师型教师。

(四)完善实践设施和基地的建设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目前我国关于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论点,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教学模式与教学程序基本统一、教学模式与方法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本文主要以第三个观点来采取的重组设计,在从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强调教学结构的设计,主要分为钢琴基础教学理论和钢琴教学技能实践,从动态进行分析,课程方法的设计中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教学内容模块可以分为A类模块、B类模块、C类模块,A类教学模块主要包括钢琴艺术史、钢琴文献作品赏析、钢琴基本弹奏法与教学法,是此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提升学生的钢琴艺术修养。B类教学模块包括钢琴艺术史的教学、钢琴文献做品尚西教学、钢琴基本弹奏法、弹奏技术的教学,是A类模块主体内容的初级拓展,教学内容比较侧重于钢琴初级阶段,面向的主要是副修钢琴的学生。C类模块式钢琴教学心理训练,与B类模块比较类似,逐渐拓展学生使用技能,深化钢琴教学实践技能,重点锻炼学生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使用技能,此模式的设计主要面对的是主修钢琴的学生。此设计的教学方法比较明显的展示出知识结构与教学法之间的有机组合,能够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特点,把主体内容作为整个教学的支出,依照发展特点形成动态组合。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教学法都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特点,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开放式以及讨论式的教学理念,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从开始的静态钢琴文化赏析逐渐转变为能力结构拓展转移,符合我国教育理念的要求。

二、程序的操作过程

我国传统教学主要采用钢琴技术作为教学中心内容,本研究所涉及的教学方法与此不太相同,但是也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本设计的教学方法超越了个性化教学模式,更加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能够在钢琴文化认知、情感以及技能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求,针对A模块的学习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完成A类模块的学习后,可以自行选择B类模块和C类模块的教学,针对主修钢琴学生,要求继续学习B类模块和C类模块,副修钢琴学生可继续学习B类模块。弹性教学理论与个性化教学理论部分相似,重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采取多维活动进行多维表征,深入而全面地获取知识,在教学方式中包括弹性上课教学、弹性作业及弹性评价。所谓弹性上课在前文已经提高使学生自由选择模块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体现出教学的多维互动性和灵活性。所谓弹性作业就是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依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来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体现出学生个体差异间的尊重。所谓弹性评价,就是在考试的过程中,并不是采用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而是采取合理教学、研讨、发言或者是辩论的方式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多角度、多层次及多途径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采用弹性教学方法,把学生、教师、教材和媒体连接在一起,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能够得到情感和认知的互动。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认识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能够看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钢琴教学环境,,如可以采用钢琴音乐情景与教学法结合充分体现出情景认知理论,为钢琴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理论支撑,保证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创造合理的钢琴音乐环境才能得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采用钢琴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在钢琴教学中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作为教学媒介,充分利用钢琴教学中所包含的音响、文本的材料扩大教学空间,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典型案例的分析中,使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准确掌握教学内容。钢琴案例教学法发展到现在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讲解一些钢琴的典型案例,来使学生进行研究等,重新分析和组合案例进而得到新的见解。教师还可以重新整理已经分析过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创造,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在渐进式的教学中构建新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弹性教学和个性教学在钢琴教学的重组中,教师还可以充分采用微格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一般的教学理念相比,更加多元化,能够为钢琴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教师在设定好基础钢琴教学内容后,请学生来进行教学,形成一种较互式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作为中心,重点研究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了师生合作的优势,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是提高学生钢琴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一)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传统的钢琴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来开展教学,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的教学内容也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来有针对行地开展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传统教学严重违背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要求。面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乐趣与高雅,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针对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对音乐教学而言,应根据学生对钢琴的认知水平及技能有针对行的制定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以促进钢琴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师主要来自音乐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然而,这些教师不具备教师所有的教育素养,教师师资力量的短缺,阻碍了高校钢琴教学的开展。并且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的缺乏,忽视了教学理念在钢琴教学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一些音乐教师仍然沿袭他们所接受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落后,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有重要影响。

(三)缺乏教学实践

在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钢琴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实践锻炼也加强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培养钢琴技能的重要途径。面对缺乏实践锻炼的钢琴教学,往往学生在即兴演奏过程中表现对钢琴生疏和拘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因紧张而常常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钢琴教学的相关途径

(一)明确钢琴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深化高校钢琴教学的前提,面对社会发展对钢琴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高素质的钢琴人才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以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要。然而,在教学课程目标上,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钢琴技能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每个学生的钢琴学习目标。在钢琴教学中,首先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结合文化、历史、舞蹈等哈学科,将钢琴艺术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想象力,使学生在演奏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除此之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的乐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钢琴教学中,这就要求钢琴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言传身教,充分表现出对钢琴音乐的热爱,通过教师自身的演奏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面对当前钢琴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在钢琴教学中,除了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之外,还可以选择班级授课、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演奏会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开展钢琴教学,明确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科学设置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针对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必要的钢琴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只有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得到了提升,才能为学生的钢琴演奏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布格缪勒钢琴曲集》、《土耳其进行曲》、《快乐的农夫》等课程时,以《布格缪勒钢琴曲集》为例,其分为了“牧歌”、“天真浪漫”、“娇嫰高的花”、“前进”、“行猎”等曲目,在学习这些曲目中,首先教师必须对布格缪勒曲集的历史及来源进行讲解,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争取的弹奏方法,臂、腕、手指的协调训练,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分句、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正确分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为学生的演奏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笔者也作了一些参考,从西安音乐学院的具体实施过程来看,在开设课程之前教师一定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研究型教学理念,要明确学生在研究性教学方法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在实施过程中继续走程式化的老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不怕学生出错,同时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要在钢琴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一概而论,避免打击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研究性教学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同时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对于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是用建构主义理论完善传统教学理论中的不足。建构主义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最基本的观点在于,认识的获得是对既有知识和认识的主动建构,自从皮亚杰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有关建构主义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在这样一种理论指导下,世界各地的教育教学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变革。在此笔者要指出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对于钢琴教学的影响。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应当特别注意课堂气氛的和谐与自由,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平台,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支架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设定不同的音乐情景,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钢琴学习中来,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资源,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实践中探索钢琴教学的具体方法。利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促进钢琴教学也是当今国内外钢琴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的钢琴教学理论研究开始从教育心理学着手分析钢琴教学的重点。教育心理学种类和内容比较繁杂,在此,笔者主要介绍其中几种重要的理论以及该理论在西安音乐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情况。多元智能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它从人类智能构成的多元化出发,认为学生作为一个智能个体有着充分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西安音乐学院的教师根据这一理论探索出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参与,为激发学生思维而教学的教学方法,如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钢琴教学探索了新的方法与实践经验。迁移理论也被广泛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对于高校钢琴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可以利用迁移理论进行教学,这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优化,教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顺序,注意发展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在当下高校课程开展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不能恰当而精准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新的教育评价理念。以往的教学评价,教师往往只是看到学生的最终学业成绩,以分数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发展性评价则是终结了这样一种不客观的评判标准,以高校教师的钢琴教学课程评价为例,钢琴教师首先从观念上对该课程的内容作出大致的衡量,通过实施中的具体情况作出客观性判断,不再以学生单纯的钢琴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而是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纵向发展的具体实际,从学生个体身上看到每一个学习个体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发展性评价教学理论中,教师、学生与教材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他们相互依存而存在,作为一种处于动态趋势的评价标准,发展性评价不论是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促进其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策略。

三、针对以上几种钢琴教学理论的分析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应用钢琴教学法能够帮助学者在较短时间内弹奏自己喜爱歌曲,解决钢琴弹唱与即兴伴奏、即兴弹奏与作曲、右手弹奏流畅性与歌唱性问题,掌握移调的规律与弹奏以及声乐作品弹奏的方法。

二、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普及应用钢琴教学法的重要性

应用钢琴从本土文化入手,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主要元素,演奏技巧较小,以大众化为主,普及型较强,有利于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应用钢琴应用能力强,大多数学生离开钢琴谱依然会弹钢琴,会为歌曲编配伴奏,会即兴弹奏,会简谱弹奏,会移调,会即兴作曲,注重即兴技能训练,可变性强,能培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即兴创作人才,左手采取模式化教学方法,容易速成期教学内容包括动机发展、为左手和弦连接编配右手旋律、为但旋律进行编配训练、变奏训练、即兴训练与移调训练等。从上课形式来看,应用钢琴授课形式多样,1对1钢琴小课,2-4人小组课,10-20人数码钢琴集体课等形式授课。从个教学内容看来,应用钢琴以练习曲、歌曲、即兴弹唱、动机发展、键盘和声为主。从教学的侧重点来看,应用钢琴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在强调演奏技能的同时,更突出音乐性,教学方式灵活,有利于培养音乐想象力与创造性。从理论联系实践的情况看来,应用钢琴从幼儿学钢琴期,所有教程都有和弦标记与音型提示,学习者能够从中学到和弦与旋律的对应关系,容易培养和声感觉,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从学科发展的情况看,应用钢琴强调多学科的横向联系,淡化技能训练,注重综合素质,对即兴伴奏课程学习祈祷明显和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普及应用钢琴教学法的必要性

钢琴教育是高师音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大师范院校将钢琴列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基础教育改革已在各个校园中全面展开,事实证明,基础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师资,这就意味着对高师毕业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目标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已经显现出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需求不相符的状况。

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欠缺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在当今中小学音乐课堂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钢琴即兴伴奏要求演奏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需要有很强的应变反应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即兴伴奏能力极为欠缺,不能完整的弹奏出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主要表现在:拿到歌曲后无从下手;对键盘中的各调不熟悉;不知道如何编配和弦织体;伴奏形式单一;弹奏伴奏时固定调与首调认识冲突,不能灵活运用;更不用说将歌曲弹奏的好听,具有音乐性,伴奏的编配符合歌曲的风格与特点。应用钢琴培养学综合运用钢琴的能力,将简谱与五线谱相结合,首调与固定调相结合,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相结合,键盘和声与移调相结合,钢琴弹奏与钢琴弹唱、即兴伴奏相结合,钢琴弹奏与作曲理论相结合、作曲理论与旋律发展、即兴创作、复调、和声、曲式结构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帮助学解决学钢琴演奏技巧不会用钢琴,学理论知识不会弹伴奏等问题。例如,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将钢琴配奏课程分为钢琴即兴伴奏与钢琴即兴弹奏两个部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整合了钢琴基础、视唱、乐理、和声、作曲、即兴编配等内容,从I-IV-V7和弦各种旋律位置的连接开始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各种在伴奏中遇到的伴奏音型,并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掌握中外民歌、童谣和流行歌曲等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形式,让学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与钢琴即兴弹奏方法,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以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课程教学内容有:钢琴基础训练、钢琴弹奏训练、钢琴弹唱训练、钢琴移调训练、钢琴作曲训练。五部分教学内容互相支撑,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学期教学侧重点是钢琴即兴伴奏,第二学期教学侧重点是钢琴即兴弹奏。具体实施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五合一、四合一、三合一、二合一整合。使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探索、模仿、即兴、创作等速成教学,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彰显动手能力。教学有大课讲授及课堂抽查学生作业等环节,并对共同出现的问题加以点评。具体教学手段有:你弹我唱练习、集体单声部弹唱练习、集体二声部弹唱练习、两人一组简谱移调与伴奏练习、集体伴奏声部与个人即兴弹奏声部练习、个人即兴作曲展示等。

2.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

绝大多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交完钢琴作业以后便很快将弹奏的作品忘记,学了几年甚至十多二十年的钢琴,却不能弹奏一首完整的作品。大多都会以长时间不练琴、或记不住谱子等借口为由,不敢弹钢琴,不会用钢琴。花了一两个月弹奏出一首作品,几天不练就忘记的例子比比皆是。曾经在一次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中,考官拿出本校校歌(简谱,G调)让考试者即兴自弹自唱,可能将其完整流畅弹唱出来的同学寥寥无几,要么能弹不能唱,要么能唱不能弹,要么和弦编配混乱,要么织体选择单一,要么对调不熟悉。这些情况都是当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难道不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吗?在日常的学习中,将音乐理论课程与键盘脱离,学生只会在纸上做四部和声,只会在纸上创作歌曲,只会在纸上编配和弦,只会在纸上听写和弦与音程,只会拿着课本进行视唱,学完理论知识后往钢琴面前一坐,脑子里便一片空白;或者学生将钢琴谱中的每个音、每个符号都一一弹奏下来,而并不清楚这首钢琴作品的和声走向是什么?采用的哪些和弦?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织体弹奏?不同的织体选择会有什么样的音响效果,表达怎样的情感?这些问题很少有学生去思考过。这样脱离键盘学习理论,脱离理论的学习钢琴演奏,怎么能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甚至灵活运用?应用钢琴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演奏、作品分析等课程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一切知识点从键盘入手,做到先感性再理性,先感受到作品的音乐性,再从感性热认识中提炼出音乐知识点。其视唱练耳课,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弹学生唱、老师弹学生写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弹自唱,当学生每演唱到哪个调的练习曲,就能够熟练的掌握该调的和弦以及和弦连接的方式,并以大量的歌曲作为例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在快乐和兴趣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践。

四、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音乐属于情感教育,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情商。有关调查表明,只有高情商的人才可能成为高智商的人。因此可以看出,音乐可以培养出高智商的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加之市场经济的影响,望子成龙已成为现代家长普遍的教育心态。目前,钢琴热逐步在社会上兴起,幼儿钢琴教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从现有的幼儿钢琴教学定位来看,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教学目的性太强。许多家长以及老师在培养幼儿时总以成为音乐家、钢琴家为目的,过分注重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幼儿的审美与情感的开发,甚至让幼儿失去了本应该拥有的快乐童年。笔者在指教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幼儿在练习钢琴时的无奈与厌烦情绪,甚至会出现过激的厌学情绪,这样的钢琴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这些问题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无论是何种教育,都必须以育人为主要目的,切勿拔苗助长,好高骛远。

二、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后,我国也进一步修订了钢琴教学教材,以适应更多年龄段的钢琴学习,体现了以人为主的音乐教学核心。目前,我国的幼儿钢琴教材比较浅显易懂,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学习。教学中的技巧练习则融入到可以理解的曲调当中,结合耳熟能详的儿歌、民歌等,基本上满足了幼儿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但这仅仅是基本,要想进一步提升钢琴教学质量,进一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其产生钢琴学习兴趣,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心理学以音乐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交互行为为研究对象,以音乐教学中的各种心理现象以及变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心理活动。由于幼儿钢琴教学属于一项非常专业、非常特殊的学科,每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如果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幼儿钢琴教学中,通过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全面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在幼儿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音乐不但可以舒缓压力,也能陶冶情操,使人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对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可以将人们最浓厚的情感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审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同样要让每一个幼儿感受到这种美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下,沉重的文化课使学生压力倍增,而钢琴学习则为孩子带来了最快乐、最愉悦的时光。教师应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创设适当的情景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寓教于乐,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杜绝不良情感的产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育心理学中,发展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幼儿钢琴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幼儿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幼儿钢琴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一些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教学手法,调动幼儿的感官,从而激发起创造性思维。老师经过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在感受音乐之后能够主动地表现音乐,通过创造性思维学习音乐,学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一、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

河池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市。学校成立以来,曾三次开展办学特色大讨论,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积极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办学之路,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尚未得到很好地完善,学生在钢琴方面的学习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现状。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广西、贵州、福建等地。他们大部分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教育,许多学生更是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来到大学后基本都是从零学起。笔者通过对河池学院学前教育2012级93名学生调查发现,在对音乐的态度中,学前教育学生喜欢音乐的有86人,占92.5%,对音乐觉得一般的有7人,占7.5%。在对钢琴课的态度中,学前教育学生喜欢钢琴课的有68人,占73%,一般的有17人,占18%;不喜欢的有8人,占9%。由此看来,多数学生是喜欢音乐的,他们对钢琴都有一种普遍的好感,喜欢钢琴课的人数远远多于不喜欢的人数,这为教师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基础。

2.教师现状。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设在其二级单位教师教育学院。目前,教师教育学院只有声乐方向的音乐教师2人,没有专门的钢琴教师。2008年开始,教师教育学院都是外聘宜州市文工团的教师担任学前教育的钢琴课教学,但文工团的教师本身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其经常利用双休日或者周一到周五晚上时间上课,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或课外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从2011年起,学校教务处决定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每年的钢琴课由河池学院艺术学院的钢琴教师来承担,而艺术学院的钢琴教师本身有自己的钢琴课教学工作,有的钢琴教师工作量超过25节每周,教学任务很重,他们经常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应付非本单位的教学任务。因此,每年在安排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授课对教师教育学院来说压力十分大。

3.教学现状。在河池学院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由于学生素质高低不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碰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平时,有些教师总是忽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喜欢布置难度偏大的曲子给学生练习,学生在弹奏时在手指力度、触键音色、理解能力及表现能力的掌握等方面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有些同学一周内根本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另外,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不足,学生除了集中上大课外,课后都是以班为单位集中在大教室一起练习,练习效果不好,质量不高。

二、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思路

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钢琴课属于必修课,开设时间一般为两年。笔者认为,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教学要避免像音乐专业一样的专业化,应以“注重基础训练,提高应用能力”为主。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改革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十分必要。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钢琴教学改革呢?

1.教学内容的改革。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要考虑整个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不能照搬艺术院校钢琴专业教材,而是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首先,教师选择教材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钢琴基础课的学习,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和基本演奏技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多选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乐曲,这样的乐曲音乐形象鲜明、内容生动,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为拓宽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还可以选择不同时期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更多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各个时期音乐的不同风格及特点,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选择教材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学习应与伴奏实践相结合,体现钢琴学习的实用性。幼儿歌曲的即兴伴奏应当从基础学起,着眼于简易,力求简洁精练地表达幼儿歌曲的基本内容。因此,教师在两年的钢琴教学中,应在最后一学期适当安排即兴伴奏课,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即兴伴奏知识,可结合《学前幼师歌曲伴奏演奏曲集》、《幼儿师范钢琴即兴伴奏教程》等教材选择合适的曲目给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分析伴奏音型、伴奏织体及和声进行等,使伴奏知识始终贯穿其中。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练习常用的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等伴奏音型,尤其是要对Ⅰ、Ⅳ、Ⅴ级正三和弦的连接做常态化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

2.授课方式的改革。地方高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有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等多种。由于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钢琴师资紧缺,几年来,其钢琴课都是采用集体授课方式,每周开设两节钢琴课。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因为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均不尽相同,他们在接受知识时总会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一周可以弹奏多首曲子,而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一周一首简单的曲子也弹不下来,这给钢琴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又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授课方式必须改革,一定不能在两年的教学时间内都采用集体课进行教学,应适当采取小组课、个别课的教学形式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学校要开设小组课。从第二学期开始,教师可以将程度相近的10~12名钢琴学生组成一组统一授课。这些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逐个分析,既要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优点,又要及时纠正每位学生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有比较地学习,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对同一作品的学习,教师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每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置身于每一部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宽松的小组课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其次,学校要开设个别课。教师主要针对程度较高、悟性较好、学习刻苦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采取这样的授课方式,会极大地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演奏能力得到充分地提高。

3.教学课堂的改革。地方高校学前教育学生掌握钢琴的相关知识、弹奏技能技巧和弹奏方法不止在课堂中获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实践课得到巩固和提高。河池学院学前教育的音乐实践课现在还并未真正开展起来,在平时的教学或其他艺术实践活动中,只有个别演奏程度较好的学生有机会弹奏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有时能登台表演,而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在公众面前表演的机会。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著名钢琴家巴拉基列夫认为:优秀的音乐教学必须让学生欣赏并参与艺术实践。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进行音乐实践,例如,规定每节课让部分学生上台表演一周的作业,并按月举行钢琴作业汇报,让学生一个个登台表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河池学院应尽快把音乐实践课列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计划,并尽快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