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06-02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在中国,犹如《圣经》在西方,其主张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对我国几千年来的人才教育和培养影响深远。在科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其价值仍历久而弥新,用其引导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完善人格、成就自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受社会和家庭诸多不良因素以及部分学校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部分农村初中生开始出现道德滑坡、行为失范、上课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厌学、逃学等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思想道德每况愈下

现代中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由于受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以及、网络色情文化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教育较普遍,家庭教育缺失,使部分农村初中生对教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而且逆反心理很强,对教师、家长有较强的抵触情绪,缺乏起码的礼貌和尊重;有的语言粗鲁,出口成“脏”,骂人斗嘴习以为常;行为举止轻浮,游手好闲,缺乏羞耻心和自尊心。

其二,意志脆弱,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

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农村生活环境,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把学习与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生目标越来越功利化。学生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便无所适从,大多表现出焦虑、烦躁、胆小、恐慌、易怒等种种不良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在学校“混日子”的人逐渐增多。稍有点上进心的学生也较浮躁,只在乎自己在班上的名次,而不在乎知识的掌握,部分学生想获得好成绩,但却不想努力。

其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模式化

课堂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读”得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上学生读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据,课堂缺少互动和合作,学生表达的机会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重新培养农村学生崇尚礼仪、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很有必要把《论语》适度引入学校,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挖掘《论语》的教育价值:

一、立德树人,让学生从《论语》中获得良好的道德熏陶

《论语》在修身做人、敬亲行善、交友处世等道德品质方面都有精辟的见解,对农村初中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其中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提出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获取富贵;“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在的人只把抚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有人养着,对待父母如果没有敬心,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提出对孝敬的见解,着重强调了孝敬父母应重在“敬”。同时,《论语》认为,孝敬父母不仅要“养亲”“敬亲”,还要“安亲”。所谓“安亲”,就是说子女在父母生时立身行道,不犯刑律,不做冒险的事,不做不义的事,以免父母为自己的过错和安全担惊受怕。《论语》还涉及“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等。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避、友善柔、友便安,损矣”指出,与正直、诚实、见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有益,与谄媚奉迎、巧嘴利舌的人交朋友有害。这些内容对农村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养成均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培养能力,让学生从《论语》中学习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论语》中关于学习和求知的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借鉴学习。如关于学习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学习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再次,学习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还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此外,学习还要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内容对端正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具有重大意义。

《论语》中也不乏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强调学习要按时温习,温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领悟;同时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会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其一。此外,《论语》还主张学习要博而广,提出要以“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在重视博学的同时,还强调学习重在抓住根本(“一以是之”),间接说明了博学与精学的关系,值得借鉴。

三、积累素材,让学生从《论语》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论语》不仅文采绚丽,语言精粹,发人深思,而且有丰富的词汇,给人以启迪,其中的很多词汇在今天被使用得非常频繁,如“不亦乐乎”“言而有信”“尽善尽美”“见贤思齐”“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思而行”“文质彬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学生可以把这些词汇积累储存起来,以厚积薄发,将其运用于平时的写作,提高作文的文化内涵。

那么,教师应如何将《论语》贯穿于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以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下面几种做法:

一、营造文化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从《论语》中选取一些成语、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制作成条幅、横幅悬挂于校园内,利用校园广播或黑板报、手抄报、校刊等形式宣传《论语》中的经典文化。

二、巧用课堂,拓展探究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有《〈论语〉六则》和《〈论语〉十则》两篇课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强化诵读、品味和探究,并拓展到整套《论语》读本,让学生利用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高声朗读,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性情,树立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利用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课堂教学过于单一,训练方式呆板

农村初中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落后的一面,不仅缺乏可用资源,而且很多教师创造精神不够或者对于创新精神不能坚持,怕繁琐,仅仅针对教材完成任务式的教学,以文讲文,而对于学生的想象空间没有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开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开拓视野的机会。重点依然是针对难点进行讲,重点题型、热门题型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形成语文学困生。

(二)教学过程没有整体观念,缺乏科学指导

农村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整个知识连接性不够重视。例如针对初二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其重点是对议论文的要素进行讲解,挖掘热门题型,这样就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忽略教学整体观,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只重视领导的“考核”任务,为求名利,得到到成果却是明成暗败,最主要受害的是学生降低了学习能力,最后沦为语文学困生。

(三)学生自身语文因素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主观和客观认识,自然构成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也会造成语文学习上的差异。语文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抵制情绪。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不用心,甚至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久而久之语文被降到无所谓的地位上,加上各种学科的压力,更加推动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成为学困生。

(四)家庭方面的影响

在农村对语文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很多都是受特殊家庭的影响,比如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隔代亲戚负责生活忽视学习。在部分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特殊环境影响下,学生属于没人管。这部分学生没有家庭该温暖的熏陶,缺乏学习以外交流的环境,更缺少来自家庭应有的督促,导致失去学习的上进心,成为学困生。

二、改变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完成角色和观念的转换

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明确其职能才能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明确其目标,并且制定相关的计划协调而实现目标才是最好的进步,打造丰富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热情。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对改变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坚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交流,加强课堂教学和教材的运作策略能力,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完成角色和观念的转换,以学生是主体为出发点去组织、合作。敢于面对现实,在课堂上遇到不能立即回答的问题,抛开面子的观点,承认不懂,下来后查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诶组织学生们一起研究。不能因为自己的因素而去训斥学生的不对,挫伤的学生积极性。

(二)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指出:“教师要准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小组教学),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有意图的构建一个特殊小组,再充分激发其他同学合作意识,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启发,促进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医院,逐渐找回他们的自信心。还有通过阅读的渠道,鼓励学困生挑选感兴趣的作品大胆自由的阅读,并做出一定的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情感、提升兴趣。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例如学习《桥梁远景图》时要求学生去收集与桥有关的图片、资料、介绍;《春》一课,正好利用农村的地理资源,将课堂搬进大自然中,用春天的气息诠释这篇课文让;《风筝》带学生去户外实践放风筝的过程;这样不仅丰富了阅读,也丰富了课堂,丰富了教学活动,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困生的产生率。

(三)分层教学,加强信心

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不同的特征,导致发展方向也有差异。敢于抓住差异,分析差异,这才是教育工作者正确的科学态度。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目标定位,根据学习情况分析差异,制定其不同的目标,激发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及时给与评价,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

(四)完善语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要有整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观,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基本理念,然后具体到每个课文、单元相应的学习范围、内容和难点。同时教师还要时时关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制定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教学计划,确定其教学目标,抵制急功近利的诱惑,重视教学的本质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杜绝学困生的出现。

(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语文本身就是充满灵活性的,通常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实际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等,语文具有实用性和工具性,人们离不开语文;它能帮助人们解决难题,让人们在听、说、读等方面充分的展现自己的灵活性。其次,人们通过学习语文,更正确的辨别是与非、真善美,并促使人们为自己塑造个性美和心灵美,从而开启人们的心灵之窗并在往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超越自己的智慧。然后,学习语文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发展。再次,要促使人类逐渐向文明进步,那么就要靠积极、向上的思维,这种思维是离不开语文的教育。最后,学习语文能推进人们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奠基石。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决定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方案。

2农村中学语文中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2.1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创设

在农村教学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照本宣科”,学生总是在枯燥的环境中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因为提倡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已经在当前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教师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进行教学,这样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创设方面,为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创设直观的情景,为初三学生要创设具有自主、合作、探索的情景,同时教师最好是选取与学生息息相关、比较熟悉的事物。例如教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取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首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仔细的阅读全文并提出相关的要求或者是问题;接着让学生将课文变成剧本,并在班级中选出相关角色的人员,再根据剧本就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的展现出来,在欣赏的过程尤其是注重人物的神情、语言、表情等;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本和话剧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合作。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更好的学习语文。

2.2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师的引导下,采用科学的探究方式去掌握语文内容,同时在探究中要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并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大纲适当的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课堂上翻阅工具书、自行查找资料、背诵、朗读、预习等,促使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分析、归纳、探索中解决语文中遇到的困难,如此反复、有效的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逐渐培养自己查缺补漏的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中找出自己的错误、缺点,并在合作学习中借鉴别人的优点,以便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完善自己的。例如教学《理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出:莱特兄弟是如何发明飞机、勾践灭吴、为了中华的崛起刻苦的读书等故事,促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信心百倍的向前进”。又如在讲学《风筝》一文,通过这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出了对鲁迅的介绍,再根据其回顾之前所学的类似文章,串联其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自行去寻找文中的写作思路和情感。通过这样深入的学习,高效的课堂是必然的。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在课堂45分钟里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减轻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关键之处。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做到真正的尊重和关心,在获取知识和人格地位方面都与学生是平等的。所以,老师应该找好自己在教学模式中的位置,必须有意识的加强自己的亲和力,多参与学生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这样就能使学生完全放松的沉浸于融洽的气氛当中。双方师生的感情和谐,在教学课堂中才能有默契,更能形成一种很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其学生一堂之中保持稳定而且快乐的心情。

二、兴趣教学的关键是教程入门

在英语教师备课的时候,最让人感到头痛的就是怎么才能导入新课程,可以最快速度让学生接触到本文时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很有耐心更甚至期待学习新课。我们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和英文说明的直观材料或者身边的事物,由这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仁爱版英语教材Unit8Topic 2 SectionA教学时,我会告诉学生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举行一个歌唱比赛,我们会准备一套比赛时的统一服装,这时大部分学生就会想到选择怎么样的服装才好看,花多少钱等等问题。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会再告诉他们可以自己design(设计)比赛的服装,有什么建议都可以马上提出来。进一步就引导学生colour(颜色)、materia(材料)、style(款式)和where(哪儿做)各个方面去考虑,而且让他们尽量使用英语去表达,更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进行个小型的小组之间的比赛。

三、让游戏融入学习,提高兴趣教学的实效性

改革后的英语教材一般都会有一个故事情节,如何借助这一点来开展英语情景教学是提高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因为有故事氛围的引导会使学生更能投入,注意力会更记者。创设英语教学情景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多媒体投影仪、实物图片、人物录像,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扮演故事里面的角色等等。作为教师在新课备课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形式创设情景教学,使其学生可以在很形象、很生动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在特定的情景中,动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互动娱乐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英语知识,而且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是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喜欢的活动之一,使其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能学习到词汇,加强语言的交际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真正的达到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仁爱英语教材中unit6Topic1中关于车站买票的话题,我会创设一个让学生扮演里面角色的情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当车站的售票员,一组是要去参加手拉手活动需要出游的学生,两组进行比赛,以对话的游戏方式来讨论去如何买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纷纷举手发表感言。

四、多元化的形式可以推动兴趣教学

不一定每堂课都能用创设情景,用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生罪耐烦的就是关于语法和练习的讲解课题,因此,怎样可以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让学生更积极,主要就是运用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例如,在上课前或者上课中有学生疲惫和注意力不注意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唱一首当前流行的简单的英语歌,提高学生精神度,调动教学节奏。更主要的是,在唱歌的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训练,很多当前的流行的歌曲可以和课堂内容挂钩。在教授一些语法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非常热爱的Rap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在教人称代词的宾格和主格的使用方法时,让知识成为简单的歌词内容,然后用当系当前最流行的Rap说唱形式唱出来。歌唱的形式不仅可以推动课堂的气氛,还可以调节疲劳,使其课堂更形象。

五、有兴趣的课后作业是对兴趣教学的补充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 提高

由于受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一味地追求分数,功利性较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在偏远的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低下,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更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之在农村家庭没有热爱读书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但是,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对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有着深切的感受。不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低能”状况越来越严重地暴露了出来,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此,我将结合我在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和愚见。

一、要把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提高农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第一阵地”

我们广大农村语文教师都知道,在农村学校学生在课堂外基本上是没有阅读的空间和时间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要深刻和吸引力。我们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深入的文本感受和细致的艺术分析。相反,深刻的思想碰撞和成功的情感交流并非走马观花的阅读可以达到。但必须说明的是深入的文本感受绝不是抠字眼儿,钻牛角尖;细致的艺术分析绝不是“目无全牛”的肢解,一切都应在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里。可以说,一种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寻找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的交叉点。而寻找的过程远比寻找的结果更有意义。因为,这种交点有时可能找不到,或者即使找到了,也不可能使最后的结论成为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但却完全可以因为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使每一堂语文课成为精彩的瞬间而永驻学生心中。

所以,我觉得课堂上阅读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第一阵地。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仅仅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阅读练习。

二、搞好课外阅读和激发阅读兴趣,为提高阅读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近几年,由于国家对农村学校的大力投资,好多学校也算是勉强有了一个图书室和为数不多的图书供学生去阅读,我们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贝”。首先要具体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兴趣在于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演讲赛、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配合教学,选择读物。学期或年度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重点要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阅读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更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

另外,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不管采取的是什么方法,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一点点,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建立书香氛围,重视读与写结合

我们要求学生要读书,那么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支持。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在农村学校,图书量不多,而且没有好的阅读场所,借书的时间和学生看书的时间都有限制,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他们还能去哪儿寻觅呢?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而家长也应改变观念,不能舍不得花钱,要大力支持孩子课外阅读。学生自己也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向学生介绍好的读物,推荐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推荐优秀书报、期刊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书香班级或者书香校园,达到资源共享。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以下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讲评的现状与改进策略作一探讨。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讲评的现状分析

1.机械型——拘泥于答案,不求创新

由于受中、高考阅卷设参考答案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讲评作业时都拘泥于参考答案,尤其是对一些主观题的讲评,只是照本宣科地对答案,不敢进行发挥,更谈不上创新了。如果学生的解答与答案稍有出入,就会毫不犹豫地判学生错,告诉学生该怎么答才符合规范与标准,考试时阅卷老师才不会扣分。

2.跳跃式——强调客观题,忽略主观题

由于缺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没有做到分层布置或个性化布置作业。讲评时更多地强调容易把握标准的客观题,忽略一些难度较大且没有参考答案的主观发挥题和想象表达题。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这种题目根本不会考,就直接跳过去讲下一道题,殊不知,该类主观题型的训练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此时教师若能和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见解自然能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3.功利型——与考试有关的详讲,无关的不讲

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作业讲评追求急功近利,与考试有关的讲,无关的不讲;重点考的详讲,非重点考的略讲;能抓分数的详讲,不能抓的不讲;课内阅读详讲,课外阅读不讲;新题型详讲,老题目略讲。在应试背景下,学生只会一味地记答案,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对语文的学习只有“文”的训练而没有“语”的表达。有些教师为抓住课外阅读考题,大搞题海战术,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分门别类,进行考前突击训练(初三尤为突出),把本来活生生的、充满人情美的课外阅读文本演变成机械化操作的“范本”,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4.灌输式——重知识,轻能力

很多教师都认为,作业讲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记牢,考试能用得上,而很少考虑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未来学习的需要。有的老师甚至只讲不评,以致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拿到作业后就只关心等级或分数,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从不思索,对成功的经验从不总结,这种灌输式的作业讲评方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泯灭了孩子的天性。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讲评的改进策略

农村学生质朴单纯,懂事听话,对老师绝对服从和尊重,这是导致以上语文作业讲评误区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原因,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业讲评的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帮助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即是说,要充分发挥作业讲评的教学反馈功能,要更好地把握作业讲评的人文方向。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进:

1.做好作业批改记录

作业批改记录,就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和研究。教学实践证实,作业批改记录,不仅是教师备课的好帮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做好作业批改记录,首先就是要记录每次作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作业内容、难度系数、优生差生名单、迟交缺交情况等。其次,要记录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包括出错率高的题目及出错的学生姓名。再次,记录语文作业反馈的教学缺漏及失误,作业批改后记,小结等。例如,在讲评《背影》一课导学练前,笔者做了较详尽的典型错误归纳:一是词语拼音,出错率极高的有“琐屑”、“栅栏”、“踌躇”、“晶莹”等词;二是问答题“同样是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动态过程,为什么去时写得详细,来时写得简单?”全班几乎没有同学答对。这样做好了批改记录,在评改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讲评效果。

2.做到作业有效讲评

(1)面向全体,照顾个别。作业讲评要立足于全体学生,还要兼顾学困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语文教学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争取课课有所得,日日有进步。因此,每次作业讲评务必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不留疑难,争取堂堂清,人人会。对于极少数学困生,则可采用集体讲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次强化,帮助学生弄懂、吃透。例如,在讲评《甜甜的泥土》中“如何理解‘那泥土,甜丝丝的’这一结尾的含义?”这道题时,因在上课时重点讨论过该题,大部分同学不难解答,但笔者发现还有三位同学无法作答,通过课后个别辅导,不但使这三位同学理解了该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2)内容严谨,讲求实效。作业讲评与课文教学一样,都要求严谨科学,切忌信口开河。具体表现为:教师用语要得体规范,正确到位;教师要机智处置各种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把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求。

作业讲评要化繁为简,讲求实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概括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引领学生切中要害。例如,评讲《七律·长征》课后思考题“你认为新时期的长征精神是什么”时,笔者启发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很快领悟其内涵,而且答得要言不烦,有条有理。

(3)情感投入,评出层次。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所以语文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在语文作业中,仿写句子这种题型很常见,但学生往往缺乏真情,仿写出来的句子干巴巴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就看教师怎么去激发。笔者认为,教师的深情范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有这样一道仿写题“爱心犹如一缕阳光,温暖人们孤苦的心灵;爱心__,__。”教师若能声情并茂地诵读几句范例:“爱心犹如一阵清风,吹散妈妈脸上的愁云;爱心犹如一支魔笛,驱走人间的鬼魅;爱心犹如一场甘霖,滋润干涸的细苗;爱心犹如一道彩虹,架起人们沟通的桥梁……”学生自然会萌发创作的冲动,一旦感情的闸门打开,学生定能有更精彩的作品。

在作业讲评中,学生的答案时常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对此,教师要敏锐地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并迅速作出个性化的点评,评出层次。切忌急进冒失、武断评论、笼统评论、形式化评论、极端化评论。

(4)方法灵活,反馈及时。作业讲评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有师评、生评、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精评略评、比赛评、活动中评等。教师要综合考虑每课知识的特点、授课时间、学生情绪等因素,并据此选择合适的评讲方法。如讲评《小石潭记》一课的翻译作业时,由于是中午,学生犯困,若按师讲生答的常规方式进行讲评,效果肯定不佳,所以笔者改用接龙竞赛评讲法,由学生合作讲评,一人译一句,谁接不下去就站一旁“洗耳恭听”,后面的同学再接下去译,一轮结束后,请站着的同学来点评,评出“最佳翻译奖”,这样大家的情绪高涨,快速而高效地完成了合作翻译任务。

讲评要及时反馈,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练习和复习,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讲评每课作业,力求做到“讲-练-评”环环相扣,相互渗透。

3.进行作业讲评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初中语文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一、当前农村学生情况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和测试来讲,学生们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学生成绩比较差,优等生数量十分少,并且优秀率和及格率还比较低。大部分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较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存在开小差的现象,不能够及时的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混日子,浑浑噩噩没有目标。大部分学生具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刻苦,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虽然基础比较薄弱,但是能够坚持不懈,有计划的进行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能够与教师之间及时的沟通,通过教师的帮助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另外一部分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能够与教师进行教学配合,但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课堂喜欢享受欢乐,但是,他们怕吃苦耐劳,不愿意付出劳动,上课的时候状态不能稳定,出现相应的变化,回家很少会复习功课,需要教师的监督才能够认真学习。

二、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农村学校更加重视课文本身,忽略了单元以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其实,课文只是整个教材训练体系的例子,作为一个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范例,在选择课文的时候,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教学完成体系的目的。比如,初中语文的第二册第一单元,所选的例子就是社会生活的文章,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通过这五篇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了解到别人是怎样生活的,看到他们对人生不同的体验,进而能够丰富自身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应该学会提高文章主旨的方法,并且还应该学习怎样去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目前,大部分农村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只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们不能真正体验到语文的魅力,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没有培养相应的语文技能。

我国拥有久远的历史文明,前人为我们后世留下了诸多文章,可谓文章浩如烟海,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所需要学习的文章基本就是沧海一粟,对于学生来讲,仅是学习这么写文章并没有什么益处,只不过能够增长学生们一点见识,所以,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文章让学生们掌握阅读文章的技能,在之后的日子中自己能够读书、学习。所以,教材的内容学习并不是目的,只是提高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手段,必须要重视方法而不是文章知识点。

三、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非水融

无论是教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完成单元目标以及学期目标,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自读课应该可以看作教读课文的延伸,能力训练的迁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仅是重视教读课,忽视了自读课的重要性,教师认为自读课文的内容不是考试内容,这主要就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课改不断的进步,中考阅读逐渐的偏重课外,逐渐的消除了课内与课外之间的界限,有利于我国初中学生形成大语文观,有利于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

四、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可见,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还在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教师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在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进行了一定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主导地位逐渐的转化为学生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们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逐渐的变为主动式学习,将学生们地位主体。在进行评价的时候,由传统的教师单人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另外,必须要重视课堂效率和质量,课堂是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重要地方,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新课程标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积极的推进课堂能够实现改革和完善。

五、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语文教学的现实中来,让我们再次反省。家长、社会轻视语文,甚至语文教师本人也怀疑自身价值,这种现状应该成为我们寻找不合理因素的推进剂,而不该成为我们“破罐子破摔”的借口。让我们大胆揭示并解决导致语文教学停滞不前的主客观原因,敢于从制度层面否定以往的惯性。我们置身于国学的海洋里倘若不能搏击沧海,便会悲惨地沉入海底。路漫漫其修远,我们探索语文改革之路需要行业者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银芳;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探析[J];教书育人;2011年22期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初中语文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一、当前农村学生情况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和测试来讲,学生们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学生成绩比较差,优等生数量十分少,并且优秀率和及格率还比较低。大部分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较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存在开小差的现象,不能够及时的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混日子,浑浑噩噩没有目标。大部分学生具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刻苦,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虽然基础比较薄弱,但是能够坚持不懈,有计划的进行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能够与教师之间及时的沟通,通过教师的帮助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另外一部分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能够与教师进行教学配合,但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课堂喜欢享受欢乐,但是,他们怕吃苦耐劳,不愿意付出劳动,上课的时候状态不能稳定,出现相应的变化,回家很少会复习功课,需要教师的监督才能够认真学习。

二、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农村学校更加重视课文本身,忽略了单元以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其实,课文只是整个教材训练体系的例子,作为一个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范例,在选择课文的时候,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教学完成体系的目的。比如,初中语文的第二册第一单元,所选的例子就是社会生活的文章,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通过这五篇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了解到别人是怎样生活的,看到他们对人生不同的体验,进而能够丰富自身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应该学会提高文章主旨的方法,并且还应该学习怎样去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目前,大部分农村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只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们不能真正体验到语文的魅力,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没有培养相应的语文技能。

我国拥有久远的历史文明,前人为我们后世留下了诸多文章,可谓文章浩如烟海,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所需要学习的文章基本就是沧海一粟,对于学生来讲,仅是学习这么写文章并没有什么益处,只不过能够增长学生们一点见识,所以,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文章让学生们掌握阅读文章的技能,在之后的日子中自己能够读书、学习。所以,教材的内容学习并不是目的,只是提高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手段,必须要重视方法而不是文章知识点。

三、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非水乳交融

无论是教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完成单元目标以及学期目标,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自读课应该可以看作教读课文的延伸,能力训练的迁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仅是重视教读课,忽视了自读课的重要性,教师认为自读课文的内容不是考试内容,这主要就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课改不断的进步,中考阅读逐渐的偏重课外,逐渐的消除了课内与课外之间的界限,有利于我国初中学生形成大语文观,有利于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

四、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可见,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还在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教师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在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进行了一定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主导地位逐渐的转化为学生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们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逐渐的变为主动式学习,将学生们地位主体。在进行评价的时候,由传统的教师单人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另外,必须要重视课堂效率和质量,课堂是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重要地方,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新课程标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积极的推进课堂能够实现改革和完善。

五、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语文教学的现实中来,让我们再次反省。家长、社会轻视语文,甚至语文教师本人也怀疑自身价值,这种现状应该成为我们寻找不合理因素的推进剂,而不该成为我们“破罐子破摔”的借口。让我们大胆揭示并解决导致语文教学停滞不前的主客观原因,敢于从制度层面否定以往的惯性。我们置身于国学的海洋里倘若不能搏击沧海,便会悲惨地沉入海底。路漫漫其修远,我们探索语文改革之路需要行业者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银芳;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探析[J];教书育人;2011年22期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成绩;方法;农村初中

农村初中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想讲讲不出,想听听不懂,从而产生挫折感,逐渐对英语丧失信心,放弃努力,导致学习成绩降低,在英语课堂上感到乏味,厌烦,开小差,干别的事情等。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开始了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成绩的研究。想通过这一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困生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方面;农村家庭收入较底,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英语不够重视。一部分学生尽管重视英语学习,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没有英语的底子,和城市学生相互比较,他们在学习的起点上已经拉开差距,久而久之使之沦为学困生。

2.教师教学方面,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较而言,在教学经验,学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加之一些学校班额过大,教师辅导难以到位。农村学困生人多面广,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甚至一些学生被老师冷落,他们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学习方面;一些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还能和其他学生一样。但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经常不完成作业,课后不好好复习,考试后成绩偏底,逐渐讨厌英语学习。他们在课堂上开小差,干别的事,有些人甚至出现逃课的情况。

二、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方法

1.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失败的原因,并从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困生英语学习成绩。对学习方法不对头的学生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语法和句型。对学习英语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克服心里上的障碍,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恒心。对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改造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挂图,简笔画和教学卡片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音乐渲染教学气氛,宽松学生心情,以真实事例创设语言情景;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创设语言情景,以生动逼真的声音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创造形象生动的语言情景,以及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交际化的情景等。

2.教给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从教材中获取信息,从而发现问题,记录问题,指导学生在听课中学会自主学习,整理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以有知识和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自我评估,仔细审题获取信息,建立知识模块;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归纳等。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切实做好辅导工作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要将全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不同层次,然后进行分层教学,对学困生而言,主要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注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克服自卑心理,端正学习态度,每天有所提高和收获,自觉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如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困生记住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最基础的语法,能阅读简单材料,进行日常会话和简单写作。在布置作业时要对学困生降低作业难度,如让学困生进行抄写,朗读等作业。作业批改时对学困生要多采用适合其学习状况和性格特征的鼓励性评语。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困生实际有效的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困生过好语言关,词汇关,并针对不同学生给予心理辅导。

4.好差生结对“师徒”并肩前进

为学困生找一个生活在他们中间的能以身作则的榜样,远远胜于教师乏味的说教,教师可以让优秀生给学困生讲自己从前学习英语的体会和方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难答疑。在优等生的帮助下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巩固了优等生的知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也可以为每个学困生找一名优等生当“老师”负责学困生的作业检查,课文朗读等。长期下去,学困生由于得到更多帮助,其英语水平就要逐步提高。

5.施以爱心,用真诚的师爱消除学困生的自卑

学困生知道自己成绩差基础薄弱就会疏远老师,生怕老师批评指责。学困生很少在课堂上发言,因为他们担心,如果说不正确就会受到老师的冷眼和同学们的嘲笑。渐渐地,他们就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时教师如果能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就能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他们会在爱的感召下安静,自信,会和其他学生一样学有所成。

6.施以偏心多找机会鼓励和表扬学困生,让他们感受成功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势力学习信心至关重要。对自信心脆弱的学困生,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对其一票否决。对于正确的问答要及时给予言语上的肯定,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和鼓励,要让学困生尽量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只要有进步就要给予鼓励,课堂上教师要多设计些问题给学困生,小组讨论时让学困生分担容易完成的工作。课外辅导中要给学困生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通过这些措施,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知识和方法得以积累。

7.遵守教育规律,对学困生进行因材施教

过高要求,过重的压力,会让学困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在作业布置上要分出档次,对学困生不可要求背诵对话和课文,应让他们熟读。单词先读熟,把较复杂的单词暂时放下,比较简单的单词记会即可。对于练习题,让学困生做一些基础的题目。不能看学困生的短期学习效果,而要看到他们一两个学期的成绩进展。

8.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困生的进步得到肯定

教师习惯对所有学生按统一尺度要求,这样会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进步情况对评价尺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如学生口语方面不突出,但书写上却能受到表扬。对学困生我们应该让他们调整态,从细微之处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教师如果天天用同一种方法教单词,讲语法,就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每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从而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在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沟通,确定了解学困生之后,若能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法,细心指导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就能帮助学困生从失望,自卑,孤独中走向自信与成功。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0篇

困惑一: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网络普及,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反映了时展的需要,与时代紧密结合。但在农村中学,信息还是相对落后,虽然现在学校配 有电教设备,但拥有率及普及率还比较低,再加上图书资源和相

应的教学参考书籍的缺乏,造成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层面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这使得很多教师发出感叹,我们何时拥有跟城市中学相匹配的教学资源。

困惑二:

教师的期许值与学生的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在农村的小学教育阶段中,一些学校或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产生了偏颇,比如: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让他去打球、绘画、跳舞等等,还美其名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从而忽视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一些学生升入初中后,甚至不知道声韵母、声调是怎么回事。

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把原来对小学的压力转向了初中,而初中语文的教学由于受中考的影响而受到了限制。教师不由得感慨,我们何时能有城市中学这样的生源。

困惑三:

农村语文教材相对单一和受限制。我认为农村的语文教学要和城市里的学生的语文教学有所区别,要体现农村的特定环境。因此,语文教学的创新要体现在教材的创新上。教材的内容要让农村学生所喜闻乐见,更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而当前我们农村中学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自己本省的情况从中选定的版本。这套教材成了命题的唯一依据,因而没有人敢越雷池一一步。事实上,单一的教材无法与农村这种特定的环境相融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而,它需要一套与之相配套的乡土教材,可何时才会有这样的教材呢?

困惑四: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79-02

一、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缺乏及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普遍不会运用英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习俗缺乏基本的认识。例如,中国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往往也按中国人的习惯问:“Where are you going?”或“Have you eaten?”等,而英美人士见面时一般多谈天气。见面问人的去向有打探别人隐私之嫌,问人吃了没有意味着你将邀请对方吃饭。这些都说明了文化差异理解比语言结构错误更加阻碍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成因分析。

1.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存在局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教师本身的文化意识培养认识的不足造成的,这种教育方式肯定会让学生也去忽视这方面的内容,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的文化意识非常薄弱。

2.教学资料开发和使用的局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都主要是针对考试,而不是站在传授知识角度,让学生透彻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形成背景。经验主义在这其中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教师按照以往的经验讲授着考试时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点、需要使用的单词、语句、语法,也就仅此而已,文化意识方面的相关内容基本不会涉及。

二、中学英语文化教学具体内容

(一)英语习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1.源于地理和历史的文化信息。rain or shine“无论什么情况”,as right as rain“像下雨一样正常”。为什么英语中这么多和rain有关的习语呢?原因是:英国处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带,此地带年均降雨量是很大的,可以说下雨对于英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朋友了,所以就是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这个民族,更孕育出了这个民族特有的语言。

2.源于习俗和宗教的文化信息。英国人自己特有的习俗也在自己的语言形成过程中,不断的被融合使用,比如“Don't quarrel with your bread and butter.(你可不要砸自己的饭碗)”,就是因为英国人是以面包和黄油为主食,才有了这个习语。在宗教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我们翻译后的成语为“掌上明珠”,在《圣经》第17章第8节中原文是“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睛里的瞳孔)”。

3.源于文学和神话的文化信息。rain cats and dogs(狂风暴雨)这个习语我们比较常见,其中狗(dog)和象征“风”,猫(cat)象征“雨”,这决定不是牵强附会的解释,是北欧神话中的古代纳维亚人所信奉的神,主神是“奥丁(Odin)”。

(二)交际习惯

1.交谈。一位美国学者曾指出:中国人常常因为谈话方式的不恰当而使西方人感到尴尬,甚至造成反感。所以在与之交际的过程中,应避免过问以下的一些问题,以免冒犯他人的隐私权:Are you married?How old are you?How much is your new skirt?

2.打电话。在打电话方面中西方因为文化的差异,也出现不同的习惯。对于中国人来说,一般拿起电话会问“你好,哪位”。而英美人打电话的时候,一般会先告知对方自己是谁“This is xxx speaking”而不是“I am xxx”,接着是打电话过来的人会要求自己需要和某人通话“Is that xxx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xxx speaking?”。所以说,如果不把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平日交际中就会出现很多障碍。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实施途径

1.词汇教学奠定文化教学基础。词汇是语言的奠基石,词汇由于英汉文化巨大的差异而产生了特定的文化蕴含。例如,汉语里的“力大如牛”,译成英语应为“as strong as a horse”,因为汉民族是用“牛”来耕地的,而英国人是用“马”来耕地的,正因为有这样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力”的喻体有了不同的理解。

2.语法教学渗透文化意识。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语法的不同常常成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比如“Nobody could be too foolish this day”,如果按照我们的习惯,很容易翻译成“今天谁也不会太愚蠢”或者诸如此类的,其实他的本意是“今天,无论你怎样出洋相,都不算过分”。因为在英语中的双重否定结构,体现的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

3.利用英语国家重要节日渗透文化意识。节日是文化意识非常具体的体现,而我们现在越来越的学生或者社会人员都关注外国的节日,但是大家关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可以放假、可以浪漫、可以得到礼物等,而很少有去关注和了解它背后的文化意识的。老师可以接着学生对外国节日的兴趣,通过合理引导,并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体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充分地了解西方文化,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双收效果。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242-01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事业部组织的“专家+基地”洋思研修班。我反思:新课程改革虽然已推行了多年,但新课程理念在许多农村学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在大多数学校,教师负责照本宣科地教,学生依旧消极被动地学。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干扰了一部分优等生,“造就”了一大批问题生。到头来,产生“三死”现象(即教师讲得累死,学生学得困死,成绩少得可怜死)。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一、为什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培养出了曾参、仲由等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史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

发明大王爱迪生开始并不出类拔萃,正因为他对各种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才坚持不懈的探索,成为世界巨人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挖掘出学生的的潜能,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就要求教师进课堂时必须精神饱满,给学生留下阳光的印象。有一个成语叫"屋及乌”,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与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同样一个道理,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首先就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爱你。很难想象,一个学生不喜欢、爱甚至是讨厌的老师能让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那是不可能的。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字好,口才好,学识渊博,风趣幽默,都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并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情感的冲动,油然而生对老师的敬佩与仰慕,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农村学校尽管经济“萧条”,但通过普九和两基迎“国检”验收,基本上拥有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电子报版等教学设施设备,我们要充分、合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让其最大限度内发挥作用。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大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通过编排课本剧,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如《雷电颂》、《变色龙》、《核舟记》、《狼》等都可以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揣摩和表演各角色心理、语言及表现。在表演中制造气氛,感染的同学,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类聪明智慧的理解。

(2)通过绘制简笔画,创设情景氛围。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从而让学生产生举目可见、触手可得之感到,创设情境。

(3)有效使用课件,创设情境氛围。课件具有直观性,利用课件创设情景,能给学生的学带来生机,给教师的教带来活力。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语文教学中的讲解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没有必要每次都作系统的讲解,可以用课件寓讲于“画”,寓讲于“演”,寓讲于“思”……使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3.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科学分组,合理搭配,组织开展竞赛性的课堂活动。要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成语医院”活动:成语是语文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约定俗成、不允许随意更改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就在成语上面利用谐音同义“别出心裁”生造词语,如“‘骑’乐无穷”,“有‘杯’无患”,……另外,“PK”、“纠结”、“蒜你狠”等网络热词也频频出现,这就得要求学生时时留心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信息,搜罗汉字的误用现象,并开展评比展览,让学生踊跃参加。其他如“故事演讲赛”、“诗歌朗诵擂台赛”等活动也颇受学生的欢迎。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水族地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一、水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状况

在水族地区农村初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1.班主任要组织春游活动,刚一通知,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去。”2.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我家的小猫、小狗”、“第一次做饭、洗衣”、“我的朋友小张、小潘”,细一读内容大多空洞乏味。

二、水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1.由于水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

农村虽然在发展但相对闭塞。农村中学生接触的事物少,社交能力较差,可供阅读的书匮乏,所以他们的作文内容虚假,立意不深,考试时背人家的作文。

2.在水族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然而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能实事求是,写作理论较差。在上写作课时,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讲一大堆的写作技巧、手法,使得学生无法对这种高标准的东西有兴趣。另外,部分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理解为课文教学,因为这才是考试时有把握抓分的硬件,而作文教与不教都无防,使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

三、水族地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路出路

1.从思想上重新认识作文的重要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要真正改变目前水族地区农村初中这种教育现状就必须先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学校、教师不但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同时还要多渠道、多方面的扩大宣传教育,力争让农民家长与农村学生以及整个乡村社会都从思想上正视这一现状,从而为在水族地区农村初中学校实施“作文素质教育”提供大背景的支持。

2.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科学性”与“人文性”并举

所谓“科学性”是指作文与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科学的作文教学观绝不是某老师心血来潮的即兴发挥,而是系统的阐述,力求揭示作文与作文教学的规律。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要树立科学的作文教学观,要加大相关理论的学习,要使自己的作文教学更系统,更科学,更有效。

目前农村学生的人文素养极差,教师对此无所适从,很多教师埋怨农村条件差,找不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出路,导致作文教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背离。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

(1)作文求真、体现农村特色。水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虽然没有城里学生那样丰富的知识见闻和阅读积累,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同时,作文并不是只有写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写万人崇拜的伟大人物才是好作文。相反,水族地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水族地区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其独特的魅力和闪光点。

(2)教法求活、符合农村实际。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教师的指导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作文指导,才可能培养农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终形成写作能力。途径有:

①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作文教学应打破传统的作文时间、作文数量和作文地点,变革传统的作文方式。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正道上来。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现状;对策;初中语文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相对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还有很大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数量不足

一方面,由于农村条件差,一些具有专业水平的语文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来工作;另一方面,师资又往城市流动,一些城市单位高薪聘请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充足。以我县为例,2012年城区学校从乡村学校选调走了一批业务能强的教师,而只招聘了两名初中语文教师。2013年计划招聘初中语文教师也只有7名,还没有计划到农村任教。

2.教师素质不高

许多农村语文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很少是从大专院校相应专业毕业的,多数是从中等师专毕业从事小学教育,由于初中教师缺乏,所以从小学抽调上来教初中。还有就是原来的民办教师聘用过来的,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能力的培训,本身的语文素养就达不到要求。我镇有一个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全是民办教师转来的,现在全镇仅有3个教师是大专院校中文系毕业的。

3.教学理念陈旧

由于师资的严重不足和教师素质不高,他们对于新的教学理念也不易接受,也不易用之于教学实践。多数农村语文教师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

4.教学方法死板

由于理念陈旧,导致教学方法死板。大多数教师是从他们的经验或者依据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来上语文课,什么都是教师讲,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更没有自己的体会。学生就像是录像机,或者说录音机都算不上,录音录下来了还可以放出来,可学生记下来了却说不出来。

5.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读几年书就是那几本教材,没有课外书。不能谈学生的素养,只能说学生三年下来,能认得几个字,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文章。

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是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即写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审美的能力等等。可是,农村初中语文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读书少,学生读书少,读本太少,一个学期就读一本语文书。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轻学生感悟、表达;重阅读轻写作。教师没有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来实践,也就无法多层次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二、对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要全面提高我国初中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笔者思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1.引进人才,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水平

针对我国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解决师资问题是关键。国家为了整个教育的发展,要制订出鼓励措施,支持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地方也要有引进人才的观念,相应地制订引进人才的机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高一级的培训。主要是以校本培训为主,把校本培训做扎实,县级培训也有一些,但都不切合农村教学的实际,基本是理论的讲座,并且也很少。各乡镇的校本培训成为培训的主要形式。今年我镇将启动农村大龄教师聘用民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师德、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培训,并抽调我镇教学能手进行一帮一的指导,但愿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新的教学方式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彻底转变那种由教师一个人讲,独自表演一节课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师就是有一种对学生不放心的思想,如果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就做不来,不可能会学习,总想包办。其实,只有学生动脑了、动手了、动口了,所有的收获才是学生自己的,如果全是教师讲的,那就是无效教学,既费了时间,也没有取得效果,这是很不划算的。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文化 教学 问题及策略

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一直是外语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英语课程是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就是为提高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交际方式,促进思维发展。

1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意义

1.1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开拓视野

许多事物由于地区不同和文化的差异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特出的表现就是语言的差异,许多文化的差异都在语言上表现出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字的不同的文字和不同的语言,语言是文化差异的突出表现。英语文化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英语的认识,从理解到应用,都能够做到掌控自如,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

1.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初中英语的文化教学对于正处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来说,不仅让学生了解、区别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加深了他们的文化底蕴,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从而使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2农村初中文化教学的难题

我国英语界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己达成共识,但有关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实践,目前只处在起步和试验阶段,而且农村初中的英语文化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英语文化教学不能够在农村初中很好地落实。

2.1缺乏英语文化教学重视度

英语教师是英语文化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对学生英语文化的学习方向,内容和方法起着决定的作用。在农村有些由于一些现实原因导致初中英语教师缺乏英语文化,缺乏文化扩展能力,加上缺乏英文读物不能开拓文化视野,导致英语文化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文化教学的狭隘认识直接导致初中英语教师和初中生对英语文化教学不够重视。农村初中生英语基础薄弱和学生英语文化学习主动性不足也是导致英语文化教学现状不乐观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2.2英语文化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单一

英语文化教学内容单一一方面是受教学材料缺乏而限制的,在农村没有发达的教学设施是导致英语文化传播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农村地区大多数是较为贫困地区,当地财政部门没有足够的财政投入教育,仅靠中央政府投入农村教育那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完全解决农村中学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落后的难题。另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的匮乏导致英语教师对英语文化教学的认识肤浅,导致初中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另外初中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教学方式也单一,只能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来传授英语文化。

2.3考试中缺乏英语文化的考核

英语文化很重要,进行英语文化教学也很必要,但是在英语考试中,根本考不到英语文化。所以,与迫在眉睫的语言知识相比,尤其是必须要面对一场场的考试来说,英语文化教学必须放一边,只能是摆设。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于初中校园的,教师和学生的目标重在提高升学率,提升自身学习力,对于无利于提升的英语文化来说,都是学生和教师主动放弃的对象。

3提升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

3.1提升教师的英语文化水平、教学观念

教师是学生获取英语文化信息的最重要的源泉,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对英语文化和英语文化教学的态度都关系到英语文化教学的成功与否。师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关系着教师英语文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师自身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才能有英语文化可教。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等书籍来学习英语文化,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英语文化。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英语文化教学的落实影响最为显著。如果教师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传授英语词汇、语音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那么,该教师可能就不进行英语文化教学了。教师培训是转变教师观念的有效捷径。教师培训可以较快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从只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上转变为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文化教学同样重要。同时针对农村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教学培训要将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让英语教师体会到英语文化教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针对农村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教学培训要将学者专家讲座和优秀教师的讲座结合起来,使接受培训的英语教师既能接受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又能观摩到同行的实践操作。

3.2改善农村教学设施

许多农村初中学校设施简单,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大多数用的硬件设施还是教材加黑板和粉笔,学生看的还是仅仅英语教材,有必要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硬件设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初中多媒体教室、电视机、投影仪和远程教育等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资,这样初中生借助图书馆能够补充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英语文化或者英语教师没有讲到的英语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英语文化。

3.3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学生是英语文化教学的主体,英语文化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上。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学习的动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和制约着英语文化学习的效果。只有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才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文化对社会、个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掌握英语文化是为了将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其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英语文化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英语文化。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来了解英语文化,指导学生搜集英语文化的材料,然后让学生在课间或课后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到或搜集到的英语文化,并给予学生在英语文化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