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初中语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农村学生先天不足,学生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
1、错别字多。我们的学生不敢放胆写,一动笔错别字犹如一个个小蝌蚪就冒了出来,真叫人哭笑不得。最基本的字写不正确,严重影响汉字作为表情达意符号的作用。偶收一女生写给男生的字条,小小文章表达出的感天动地的情感让人感动,但令人可惜的是有太多的错别字。如把疑问词“吗”写成“骂”,遵守诺言的“遵”写成“尊”等,真叫人心痛。如此一份初恋的情感竟叫错别字害的如泥牛入海,其他作业中的错别字可想而知。
2、书写极不规范。“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字要认认真真地写,但我们的学生对此极不重视,把堂堂正正的方块字写得东倒西歪,叫人无法辨认,虽然有许多语文试卷中有抄写性的考察,把给出的内容抄写在方格内,白送分的题目,可真正符合要求的学生微乎其微。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风。我们的学生,字写的不规范也反映出平时行为的不规范。因此,我觉得要求学生规规范范的写字也是认认真真做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3、作文味同嚼蜡,作文如冬天的老树有枝无叶,枝枯水干,表现不出鲜活的生命力。作为语文教师看学生作文,心中泛出的是苦苦的、酸酸的感觉,因为学生在那里如坐针毡,抓耳挠腮,望本子兴叹,感叹作文难啊!
二、教师引导不力。首先是面对教学质量的压力,教师心中想的,双眼盯的都是质量,但对质量真正如何提高,缺少真正的思考,盲目地、过糟的拔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基础的字不认真考查了,书写的规范性也不做严格要求了,最基础的用词造句也不管了,什么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更不用谈了,代之而来的是各种参考资料,成套的试题做了又做,结果是想象的空中楼阁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灰心,学生死心。
其次是教师忽视了语文学习的细节,本身起不到示范作用,板书潦草,不规范,作业批阅大而化之。
三、课外活动匮乏。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两节语文课,扪心自问,有谁真正带领学生搞过语文读书活动,有谁真正带领学生面对广阔的农村田野抒心中的情怀。
面对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同仁思考。一、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如同小孩走路,来不得一点点的虚假架子,必须在无数次的跌倒、滚爬中反复的锤炼,以写好每一个字开始。规范汉字的书写,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认为“书法应成为青少年的必修课,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选修,应该重视中小学的毛笔字课。”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在语文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释,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这一要求,体现出国家对我们“国字”的高度重视,对我们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教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已不是口头上的事,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二、跌打滚爬
学习英语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语境中学习,这样学生掌握得快,应用准确。所以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讲授英语语法知识时,设相应的情境,或者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法教学,体现出英语教学直观化、真实化和形象化的特点。比如教学句型结构:betoo+adj.todosth;be+adj.+enoughtodosth,对于这样的句型学生不太熟悉,教师可以让甲、乙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站到讲台上,让两个学生分别触摸黑板的顶端。甲同学的个子比较高,所以轻跳起来就触摸到了黑板的顶部,而乙同学由于个子比较矮,在尝试了几次之后都无法触摸到。这时教师就可对着甲同学说:Heistallenouchtotouchthetopoftheblackboard.然后指着乙同学说:Heistooshorttotouchthetopoftheblackboard.通过对这样的真实环境进行模拟,学生对抽象的语法知识有了非常形象的感知和认识,会感到语法学习的难度明显降低,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而且在农村初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受条件的限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人教版英语教材设计语言实践的原则是任务型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教材的要求,贯彻任务教学以及范例教学的思想,结合不同的语法内容,安排不同的人物,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突破难点,进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对虚拟语气的教学,教材中已经对虚拟语气的教学任务作了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现在或者与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类似于IfIwereyou,I’dgowithhim.Whatwouldyoubuyifyouhavealotofmoney?这属于与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但是容易与真实条件的主从复合句混淆。在掌握和区分这些语法知识时,如果仅仅采取记忆和背诵的方法,或者是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交流,效果可能并不明显,此时就可以采取设定任务来让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例如:A:Howwouldyoubeifyoulostyourbike?B:Iwouldbecrazy.如果你自行车丢失了你会怎样?我会发疯的。通过这样的示例,学生能够对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关系有更好的理解,其语言应用能力也能得以提高。
三、采用即兴教学法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是现在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个主要方面,而这一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由于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家长重视程度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整天无所事事,作业练习潦草应付,抄袭了事。
二、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现在还在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部分学生解题时不遵循解题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三、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常用教具为:教案、课本、三角板、粉笔等。先进设备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的正确灵活使用,依然困扰着每位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使农村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这种现象,仍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四、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引导
调查结果显示,56%的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试能拿高分就行,有40%的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没有采取任何可以有效提高成绩的措施,这显然是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和提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初中数学是较为乏味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又比较严谨的特点,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大部分农村初中的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觉得太难,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加以培养。例如教师利用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更好的学习兴趣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应做到:(1)在生活和思想上要关心与爱护学生;在教学上,要严格地要求他们,让其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2)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像智慧的窗户一样,只有窗户打开了,学生才能看到精彩的数学世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受益终身。(3)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让其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充满关怀及和谐的气氛下茁壮成长。(4)多开展数学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效地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改善教学设备,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偏远山区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面临很多困难。要改善偏远山区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希望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渴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保障,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4.家校互动,联合社会力量
1.缺乏父母教育
由于很多留守孩子的父母在他们年龄很小时就在外务工,而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导致他们从小就缺乏父母的教育。一方面是父母离家较远,一年才能见到孩子一两次,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则是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难以从文明礼仪方面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有很多坏习惯,如赌博、说脏话等,为孩子树立了较坏的榜样。另外,部分父母教育方式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2.缺乏自我认知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不成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文明行为标准把握不准,有的学生将粗俗的行为当作“个性”,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并出现说脏话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3.学校环境影响
中学升学率的压力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片面地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老师也认为考不出高分的就不是好学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余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是小事,无碍大局。
4.社会环境影响
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也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产生着不利影响。初中学校旁边有很多黑网吧,部分学生到网吧上网,浏览黄色信息,并学习其他的不良嗜好,形成吃喝玩乐的坏习惯。
二、提升农村留守初中生文明礼仪的措施
1.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因此,提高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文明礼仪,首先应当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他们的父母多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在做人、做事方面树立正确的榜样,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知书达理、文明用语和礼貌待人,班主任要与学生的父母多交流,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教师要给予他们教育支持,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避免粗暴的教育方式。
2.班级教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和教师的作用,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教授学生认真听讲、举手发言以及尊重教师和同学等。要学会说“你好”“谢谢”等文明词语,不要在教室中大声喧哗,不说脏话不顶撞教师,学会完善自我、尊重他人的文明礼仪行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特别是针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行为都是不好的丑陋行为,要认清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情,教育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3.营造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在初中校园中,要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例如在校园的草地中,可树立小牌子“爱护花草,人人有责”,在校园中树立“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指示牌,在告示栏中张贴文明学生的优秀事迹,在校园水龙头旁标注“节约用水”的小牌子,在教室黑板报书写有关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使每个学生在校园内随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礼仪的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耳濡目染,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4.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并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文明行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多种,可以采取主题演讲的方式。如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演讲“友谊团结”,有的学生演讲“尊敬父母”,还有的学生演讲“文明交往”,是一次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走进敬老院活动,让每个学生感受尊老爱幼的美德,体会到尊重、帮助别人的快乐。另外,可以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在校园内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三、结束语
(一)课堂教学过于单一,训练方式呆板
农村初中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落后的一面,不仅缺乏可用资源,而且很多教师创造精神不够或者对于创新精神不能坚持,怕繁琐,仅仅针对教材完成任务式的教学,以文讲文,而对于学生的想象空间没有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开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开拓视野的机会。重点依然是针对难点进行讲,重点题型、热门题型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形成语文学困生。
(二)教学过程没有整体观念,缺乏科学指导
农村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整个知识连接性不够重视。例如针对初二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其重点是对议论文的要素进行讲解,挖掘热门题型,这样就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忽略教学整体观,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只重视领导的“考核”任务,为求名利,得到到成果却是明成暗败,最主要受害的是学生降低了学习能力,最后沦为语文学困生。
(三)学生自身语文因素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主观和客观认识,自然构成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也会造成语文学习上的差异。语文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抵制情绪。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不用心,甚至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久而久之语文被降到无所谓的地位上,加上各种学科的压力,更加推动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成为学困生。
(四)家庭方面的影响
在农村对语文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很多都是受特殊家庭的影响,比如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隔代亲戚负责生活忽视学习。在部分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特殊环境影响下,学生属于没人管。这部分学生没有家庭该温暖的熏陶,缺乏学习以外交流的环境,更缺少来自家庭应有的督促,导致失去学习的上进心,成为学困生。
二、改变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完成角色和观念的转换
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明确其职能才能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明确其目标,并且制定相关的计划协调而实现目标才是最好的进步,打造丰富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热情。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对改变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坚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交流,加强课堂教学和教材的运作策略能力,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完成角色和观念的转换,以学生是主体为出发点去组织、合作。敢于面对现实,在课堂上遇到不能立即回答的问题,抛开面子的观点,承认不懂,下来后查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诶组织学生们一起研究。不能因为自己的因素而去训斥学生的不对,挫伤的学生积极性。
(二)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指出:“教师要准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小组教学),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有意图的构建一个特殊小组,再充分激发其他同学合作意识,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启发,促进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医院,逐渐找回他们的自信心。还有通过阅读的渠道,鼓励学困生挑选感兴趣的作品大胆自由的阅读,并做出一定的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情感、提升兴趣。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例如学习《桥梁远景图》时要求学生去收集与桥有关的图片、资料、介绍;《春》一课,正好利用农村的地理资源,将课堂搬进大自然中,用春天的气息诠释这篇课文让;《风筝》带学生去户外实践放风筝的过程;这样不仅丰富了阅读,也丰富了课堂,丰富了教学活动,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困生的产生率。
(三)分层教学,加强信心
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不同的特征,导致发展方向也有差异。敢于抓住差异,分析差异,这才是教育工作者正确的科学态度。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目标定位,根据学习情况分析差异,制定其不同的目标,激发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及时给与评价,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
(四)完善语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要有整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观,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基本理念,然后具体到每个课文、单元相应的学习范围、内容和难点。同时教师还要时时关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制定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教学计划,确定其教学目标,抵制急功近利的诱惑,重视教学的本质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杜绝学困生的出现。
(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中学教育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得教育水平整体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受到政策导向性和城乡经济发展的较大差异影响,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设施和用具相对于城市中学而言仍然比较简陋。例如,当新的化学教学用具开发出来以后,城市的初中由于具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可以轻松得到,而农村中学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此外,由于化学药品的采购需要经各级部门的逐级审批,导致学校对教学所必需的化学药品的采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不仅如此,从数量上看,农村初中化学科目的教学设施也明显不足,大部分只能由老师一人操作来进行实验的演示。
二、教学者与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如果说教学设施的相对简陋和缺乏是由于教育经费的问题,那么比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的是教学者与管理者的素质问题。研究表明,农村初中教育的管理在经费的使用合理程度上与城市中学有着明显差别,显得更加不透明和利用率低。由于农村中学的相关待遇问题,往往一些高级的人才是不愿留到农村当教师的,高素质化学老师的缺乏成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大缺陷。农村初中化学老师往往不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业务和责任心也相对不足。因此在历次的中考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往往从整体上与城市学生有明显差距,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
三、缺乏竞争是农村初中化学发展的弊端
关键词 农村初中 语文课堂 “绿色”语文 建构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3-0044-0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一标准的制定,无疑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现实性的要求,引发了我们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回归本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契合的课堂。这种课堂是一种怎样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这是因为:“绿”从字的本义上看,《辞海》中有这样的解释:指“青中带黄的颜色”,《诗集传》中也有:“绿,苍胜黄之间色”的说法。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不断赋予了“绿色”很多的含义。最普遍的说法是:绿色是生命的原色,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它不仅仅是指绿颜色或是有生命的植物,而是指一种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维护和改善,绿色代表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应该是自然的,纯天然的。那么,我们所追求的绿色课堂也应当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能够彰显学生个性的课堂。让课堂充满学生智慧的声音,把舞台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绿意。
那么如何给语文课堂添加绿色?笔者认为:
一、创设融洽的课堂环境,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绿色教育的理念是创设人文和谐的学习环境。环境的创设是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的。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能构建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合作、互动的绿色环境,使课堂精彩起来。正如杜威所说:“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首先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尊重学生。那种整堂课都板着一副面孔,没有一丝笑容,令人望而生畏的做法,只会让学生更加诚惶诚恐,学生思维的火花被你扼杀在一副冰冷的面孔之下,虽然,在你看来,鸦雀无声的课堂使你的“师道尊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但是却再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在课堂中与学生平等相处,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才会激起学生“心灵的自由和幸福。”
其次要依靠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非常宽松、融洽、和谐、民主、自由、愉快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探求、质疑、讨论、交流、释疑,让每一个学生有“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欲望,并且有敢于展示自己的胆量,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澎湃。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其中一个同学马上说出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像炸开了锅,同意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这时,我没有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谁的意见,而是把“花香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句话变换成:“淡紫色的紫藤萝花像一杯醉人的美酒,梦幻一般轻轻地陶醉着我”,让学生对比分析,教师从中引导,从而让学生明确:原文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巧妙设计活泼、生动、自然、人性、务实、高效的课堂活动方式
1. 把精心设计导语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奏。“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有探索的欲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夏感》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语: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沉,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绿得照人如濯,一时凝望出神,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呢,这时,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夏天,给我们带来了勃勃生机、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希望,今天,让我们走进梁衡先生的散文《夏感》,共同去拥抱热情似火的夏天吧”。用这样极富美感的教学语言导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审美积极性。
2. 把巧妙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动力就是问题,探索问题是学生的天性与本能,问题是放飞他们想象的钥匙,有了问题,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需要一种渴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作为语文教师要精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鼓动学生质疑问难,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我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2)“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体会到:(1)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2)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最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主题就是:记叙“我”的童年往事:父亲对“我”的期望与教诲,以及父亲的去世令“我”成长起,抒发“我”对父亲的无限怀念。激发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要珍视浓浓的亲情。这样,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就获得了知识,扩展了思维。使学生兴趣高涨,情绪激昂,真正激发出了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 把多层次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促使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促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从而主动进行探索与创造。
朗读有多种方式,如:领读、齐读、单个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分组读等。朗读课文,既可熟悉、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享受文章的意境美;朗读课文,还可以用不同的语速,像快速――中速――慢速,让学生充分享受文章的节奏美;也可以用不同的音高,像高音――中音――低音,让学生充分享受文章的音韵美。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时,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三峡奇美风光以及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更要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一)留守初中生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父母的外出务工对留守初中生的学习成绩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很多孩子的成绩在父母外出后都出现了下降,主要原因是父母外出之后,很多孩子学习上得不到很好的辅导与监督,家务负担也占用了他们一定的学习时间。
(二)留守初中生缺少学习辅导
父母的外出务工,不仅使留守初中生少了一个生活上的照顾者,也使他们在学习上缺少了一个好帮手,尽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是所有学生家长都能辅导孩子的学习,但对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留守初中生来说,父母的外出,确实使留守初中生失去了很好的辅导机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留守初中生的学习监督状况不佳
留守初中生父母外出后,部分留守初中生学习态度变差,学习兴趣减弱,家庭学习辅导与监督的不力,导致留守初中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效果欠佳,学业成绩下降。留守初中生学业上出现的这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决,必将影响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留守初中生的学业问题已经上升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经费投入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点
政府保障与完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是解决留守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基点,继续加大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应从“以县为主”转变“以国为主”,加强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宏观调控,使农村义务教育从“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协调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现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阶段。从农村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正是补偿政策的最好体现。从2005 年开始,免除国家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到2007 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还应该合理均衡配置课程资源,特别是优质课程资源。当教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时,接受教育成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生活方式存在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最适宜的教育和课程资源也就成为政府最起码的义务和责任。
(二)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首先,应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让家长认识到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整个家庭发展的,是以孩子的美好前途为代价的。应鼓励一人外出,留一人在家照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尽量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和完整(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尚可,至少父母一方可以留在家中)。其次,要明确监护权中的教育职责,提高父母的监护意识和责任感。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是监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应以儿童利益优先,以儿童能健康成长优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应深入留守儿童家庭,掌握具体状况
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其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功能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实现自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学校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具体情况,掌握本校、本班学生的构成情况,留守儿童的多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等等。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尽的个人档案,以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讲,由于家庭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隔辈教育的种种缺陷,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造成许多儿童的心理障碍,这种现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但却自私任性、蛮横霸道、难以承受挫折、心理稳定性较差的留守儿童,应积极引导,严加管束,与监护人配合,“全方位关心照顾孩子,要让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而对于经济状况较差,感情脆弱、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的留守儿童,应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刻苦学习,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自我、接纳他人,创造条件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改变留守儿童封闭忧郁的心理状态。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当今时代社会变迁与城市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较为普遍的特殊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研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现状、及对其应采取的教育对策,以期引起农村青年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与社会有关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共同关注。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将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也必将延续。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焦点聚集在广大的农村,聚集在农村基础教育上,以人文关怀之真心,以教育者的责任感,来研究和讨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有着广阔的研究背景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具体表述:一是培养阅读能力,“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等;二是发展思维能力,对简单的议论文,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三是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四是提升“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重视爱国精神的熏陶。
1灵活多样的阅读策略,培养阅读兴趣
农村中学生阅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人凤毛麟角;能够讲出精彩绝伦的故事的人也为数不多;专门进行词语的积累的学生就更少。语文教科书呈现的内容不够丰富,需要师生共同探究,全方位资料搜集、整理和综合考究。分组收集,整理成有条理的比拼谁提出的问题多而新,解答的问题多而准确”。
采用任务教学法,给定问题遵循从易到难,填空到人物分析再到自我认识。根设定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跳读、快读、精读、分角色读和配乐朗诵等。
1.1 音乐陪衬和渲染,赋予课堂美的因子。 多媒体展示极把文字、图片和音乐表现的尽善尽美,下载音乐,切记乐曲的选择要考虑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应与课文相符。优美的音乐既能增色课堂,又激发学生心灵的感召力,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既愉悦学生心情,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渲染教学氛围。
1.2 课本剧表演,真切体验,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不仅增添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锻炼学生的多元能力。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利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读书看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感化,使他们从内心懂得阅读的目的和重要性。
2课堂阅读,培养情感体验
课堂阅读不是简单的事情,人云亦云就完事了。通过不同阅读的方法和形式,要有所启事或收获吧!人们都喜欢度寓言故事,并不是被前边的故事所迷惑,而是在最后的感悟和警示语。如《掩耳盗铃》、《买椟还珠》等等都引起读者深沉的思考,也就是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局限于课本,而要触类旁通、以点带面。教师可以选择优美的文章,让学生选取自我喜欢的去阅读,才能融入自我情感,给自我至诚的思考和改变。
3读写双管齐下,提高审美情趣
知名教育家谈就学也主要是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其次是在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做有意义的积累。
很多教师喜欢把知识板块化,专门用两周的时间来讲作文,学生就写作文,使得学生作文程式化,完全是一个版本。没有张扬学生个性,不能激起学生兴致。与此同时,禁锢学生头脑,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不能作出思考和判断了。
结合过程教育理论,我认为初中学生学习不能少三件事:
3.1课前5分钟词语、成语积累; 由语文课代表组织,全班学生参与,教师最好也是成员。选出你喜爱的成语,用你最特别的方式表象在同学面前。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同时大家领略你的记忆方法和使用心得。
3.2读书笔记,摘记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书笔记完成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是一个习惯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摘录和写下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段落和词语,力争学有所用。
1.英语基础差,给词汇教学带来了难度。
长年在农村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上初中之前没有直接接触过英语。即便是有些学校开设了英语课,一周也只上一、两节课。这样使得大部分农村小学毕业生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对英语的概念比较模糊,语感也不好。因此,随着初中课程知识的增多,很多学生就感到英语学习的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到了读背单词都很难的地步。久而久之,大部分初中教师都觉得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难题之一。
2.大多数农村的英语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并且不注重词汇教学。
在学单词时,往往是教师领读几遍,然后由好学生示范读几遍就草草结束了词汇教学。当然,一部分有考试经验的教师能列举本课的重点词汇有哪些,但只不过是要求学生抄写其例词例句,以应付考试的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必要的指导与生活联系,使本应该生动活泼的英语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快乐,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也对英语这门课程失去了信心。
3.家长重视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英语词汇教学。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一个主要环境。但是,很多农村家长由于知识所限、观念落后,忽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几乎不关注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情况,当然对词汇的关注也就无从谈起,而是把一切推给教师。即使重视的家长也不能持之以恒。而教师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精力里,对词汇无法做到全面的练习和指导。久而久之,学生没有掌握的单词越积越多,使得接下来的学习寸步难行。
二、几种常见的词汇教学方法
由上述内容可知,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每个农村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有效进行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单词,并引导其联系实际加以运用。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学生词汇教学的引导和方法的探究,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现简述如下。
1.利用构词法教单词是教与学词汇的一种既简洁又容易掌握的一种好方法。
掌握这主要的构词方法对学习英语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英语的研究也有很大的作用。英语词汇总量虽上千万,但基本构词法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意义而言,几乎词汇之间都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由此可见,各个词汇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系统性很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词汇这一特点,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当然,对于词汇这些特点,教师也不能直接说出来,最好在集中教词汇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通过例词例句去发现、去总结。这样,学生就能亲自参与,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car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用构词法引出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也使学生学会了词汇记忆的方法。
2.通过上下文及句型教词汇。
没有一定的语境,任何词汇将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语境包括句子、上下文和语篇。例如,在教drink这个词时,教师可借助一些教具及动作列举几种饮料及喝水的图片,并借助图片举例:I’mhungry.Iwanttodrinksomewater.Tomwantstobuysomedrinksforhemother.从语境中,我们可猜测第一句中的drink是“喝”的意思,而第二句中的drink是“饮料”之意。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drink不同的词性和用法。
3.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辐射联想教词汇。
例如,在教animal这个单词时,教师不妨与学生合作将有关动物的单词归纳在一起,联想在一块,就可总结出如cat,dog,pig,fish,elephant,monkey,bear,bird等这样的词汇。这样的活动可使枯燥的词汇学习变得十分有趣,能有效扩大词汇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4.利用情景教与学词汇。
即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设置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教颜色、衣服、五官等单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摸一摸。再如,学习有关看病用语时,教师可事先安排学生分组自制有关医生和病人的道具,并佩戴服饰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对话练习,好像真的在看病。这样,学生就在交际中学得了词汇。不但学生积极参与,而且既能说又能听,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肯定会更好。
5.利用已学知识猜测词义学词汇。
猜测词义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词汇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例如,英语中的阅读理解是一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里面有很多生词是难免的,当然这些生词如果通过上下文猜测其意义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通过这种科学的猜测词义的方法,学生能更牢固地记忆新词汇。同时,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也将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如果学生能猜到词义,他们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6.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具。
直观教具是采用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开展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情感的形容词可采取直观教学。如学习book这个单词时,教师可手举一本书,问道:“What’sthis?It’sabook.”再延伸举起两本书问:“Whatarethese?Theyarebooks.”这样师生反复练习,学生不但掌握了book这个单词的词性、单复数,而且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7.用框架知识图来复习词汇。
词汇经常在生活中复习运用,所有复习词汇其实也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事先根据准备好的框架图,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然后进行核对。然后,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予以补充。如在学完“travel”这个词汇之后,教师可提问:“Whatdoyouneedwhenyoutravel?”这样可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复习money,transportation,food,drinks等等词汇。最后,师生视情况补充词汇。
8.通过写词汇来巩固词汇。
尽管口头能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没有必要的书写练习是很难巩固词汇的。教师可在教完词汇后补充默写单词、翻译短语及用短语造句。听写也是综合性很强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关键词,自由发挥写短文及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农村中学;词汇教学现状;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65-021.农村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和问题
1.1毫无英语背景,英语零基础,与农村的生活贴近度较低。因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低,接触英语的时间相对较少。甚至对于很多农村学生来说,上初中以前从未接触英语,英语基本处于零水平。因此对毫无英语背景的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压力更大。同时对农村孩子而言,英语学习中的一些课堂情境中出现的一些英语单词还是不为他们所了解的。
1.2对待英语学习存在片面理解。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许多学生错误认为英语仅仅是一种升学考试的科目而已,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价值。这样的认识就会导致学生忽视对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提高。
1.3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机械呆板,缺少英语学习的兴趣。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是采取机械记忆,死记硬背,背单词表,就像记数字一样背单词;极少的学生能够通过音标、读音规则或者构词法科学的记忆词汇。[4]大部分学生只有老师盯得紧才偶尔复习一下,自觉性不高。久而久之由于单词词汇学习量太大,欠下的词汇债也就堆积得更多。因此对待英语的学习兴趣更加不足,兴趣不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动力不足就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4单词读音不标准,工具书的使用不正确。由于农村学生对音标的学习,以及对单词的读音与记忆之间的关系的了解要相对较少,加之对单词英标学习掌握的知识不牢靠,大部分的学生只能依靠教师领读或模仿磁带或MP3才能读准单词,甚至还有的学生在汉语中找一个发音类似的词语来帮助记读音所以读音的不标准给英语词汇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应对策略
2.1语境教学方法。《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5]由此可见把词汇放入特定的语境中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词语是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住,才知道用法。"[6]并且针对大部分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与英语学习不贴切。
2.2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学生记忆词汇的目的就是扩大词汇量,为阅读英语和运用英语打下基础。要让单词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必须把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理解记忆就是利用所学的语音拼读规则、构词法、逻辑思维、归类、串联、对比等方式进行记忆。一般地,理解记忆,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若反复拼读c-l-a-s-s-r-o-o-m,classroom,则属机械记忆;若根据拼读规则classroom/''kl:srum/或根据构词法class+room来记忆为理解记忆。[7]
2.3教学生音标和字母组合发音,掌握拼读规则。教会学生48个国际音标是学生明白并读准音标的读音,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和发音规则,使学生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和拼读规则。[8]初一阶段应该侧重音标教学,弄懂音节的含义,掌握基本的读音规则。学会听音拼写的方法。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潜意识的要注意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启发学生感知语音与拼写之间的有机联系,达到记住词汇的目的。
2.4多媒体教学或者利用实物、图片或简笔画。现今21世纪,多媒体已进入我们的教学领域,它为中学英语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它利用多媒体把图、文、声、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英语更加生动、有趣。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词汇教学,能达到快速记忆单词的目的。应用多媒体教单词,用动画的图片,配上声音,孩子可以边看边模仿发音,以便更好地掌握单词的词形义,学生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词汇教学,能达到快速记忆单词的目的。[8]参考文献:
[1]曹建平,陈秋荣.现代心理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第87-88页。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第110页。
[3]李庭芳.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第205页。
[4]舒自梅.外语教育学纲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中华人发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20页。
[6]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
关键字: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流失解决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问题是全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如今,农村教育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生源流失问题。
一、学生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高,支付子女上学的费用可谓一大开支,经调查表明,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失学的第一因素。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实体,是与社会发生交换、收入、支出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儿童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的支配和决定作用。3、打工潮流的干扰。由于国家允许并鼓励个体劳动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打工人员需求增多,再加上读书回报周期过长的影响及教育自身原因,使得大批初中甚至小学生纷纷拥入打工仔行列。4、人口压力。一般农村家庭平均有2.3个孩子,家庭规模大,子女多,要同时供养几个学龄儿童,往往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从而影响子女的入学。
(二)教育自身的弊端。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对于城镇及发达地区,仍然普遍偏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的农村也不平衡。2、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支待遇较优,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因此伴随着办学条件差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教师工资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贫困县市却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民办教师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待遇总体不高。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3、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一种办学倾向已偏离了我国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这一正确轨道。虽然“减负”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现实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仍有待减轻。4、单一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多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由此造成一旦升学无路,即使在本地致富亦无术。
失学问题不仅造成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阻滞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
二、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坚持。人类社会进入“地球村”时代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各种竞争变成了面对面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各类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差距”。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以深厚的教育积累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教育积累是以教育投入为基础的,投入越多,回报就越丰厚;反之则越少。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我国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人群。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地区而言,西部比东部、中部严重;就城乡而言,农村比城镇严重;所以要实行倾斜政策,向不发达的农村倾斜,同时向弱势人群倾斜,向女童倾斜。因为农村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所以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破除旧的传统习俗;优化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家长培训,双向交流,优化家庭环境;实行倾斜政策,为适龄学童提供经济补助确是一些有益的做法。
(四)提高认识,依法治教。1、提高全体农村公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由于义务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其义务性和强迫性是以往的教育所没有的,因此在农村要加强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的宣传教育。2、依法治教。义务教育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强迫教育。事实说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的。因此,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自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并且各地区也颁布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应该说,从立法角度看,我们的义务教育立法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屡屡出现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执法,严格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 提高
由于受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一味地追求分数,功利性较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在偏远的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低下,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更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之在农村家庭没有热爱读书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但是,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对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有着深切的感受。不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低能”状况越来越严重地暴露了出来,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此,我将结合我在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和愚见。
一、要把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提高农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第一阵地”
我们广大农村语文教师都知道,在农村学校学生在课堂外基本上是没有阅读的空间和时间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要深刻和吸引力。我们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深入的文本感受和细致的艺术分析。相反,深刻的思想碰撞和成功的情感交流并非走马观花的阅读可以达到。但必须说明的是深入的文本感受绝不是抠字眼儿,钻牛角尖;细致的艺术分析绝不是“目无全牛”的肢解,一切都应在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里。可以说,一种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寻找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的交叉点。而寻找的过程远比寻找的结果更有意义。因为,这种交点有时可能找不到,或者即使找到了,也不可能使最后的结论成为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但却完全可以因为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使每一堂语文课成为精彩的瞬间而永驻学生心中。
所以,我觉得课堂上阅读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第一阵地。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仅仅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阅读练习。
二、搞好课外阅读和激发阅读兴趣,为提高阅读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近几年,由于国家对农村学校的大力投资,好多学校也算是勉强有了一个图书室和为数不多的图书供学生去阅读,我们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贝”。首先要具体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兴趣在于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演讲赛、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配合教学,选择读物。学期或年度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重点要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阅读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更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
另外,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不管采取的是什么方法,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一点点,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建立书香氛围,重视读与写结合
我们要求学生要读书,那么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支持。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在农村学校,图书量不多,而且没有好的阅读场所,借书的时间和学生看书的时间都有限制,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他们还能去哪儿寻觅呢?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而家长也应改变观念,不能舍不得花钱,要大力支持孩子课外阅读。学生自己也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向学生介绍好的读物,推荐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推荐优秀书报、期刊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书香班级或者书香校园,达到资源共享。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分化现象;对策
两极分化现象一直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种以分化时间提前、分化面扩大、对象类别多样、影响日趋明显为特征的两极分化,正日益成为教育均衡健康发展的瓶颈。
农村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分化出现过早。学生两极分化的时间已提前到初一甚至更早,同时城市与农村学校的分化时间也已提前。二是分化面过大。现在中学生两极分化且向下分化的趋势增大,即所谓的“差生”数量庞大。三是分化后果严重。学生两极分化将直接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并可能演化为一种社会问题,形成“多米诺效应”。
造成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原因
1.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不少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是从兴趣出发,随意性和方向性程度大。他们学英语只是一阵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知难而退,不思上进,导致成绩直线下降。
1.2学生学习方法欠佳。
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如:记单词,死记硬背;练句型,生搬硬套,不注意语言环境;写句子不遵循英语习惯,强行汉译英逐句逐词对译等。
1.3学生不了解学习英语的关键和要点。
不少学生误以为,英语是知识型、理解型的课程,仅满足于老师讲的内容听懂了,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实践练习上,所以就无法形成语言技能,不能熟练掌握,就会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掉队。
1.4学生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
学习英语一定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逐步提高。单词学不好就无法组织句子,简单句掌握不好就难学复合句,听力差就不能说好英语。如果一段时期没有抓紧,连续出现缺漏,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就困难重重,掉队就难以避免。
2. 客观原因
2.1家庭因素
新形势下留守生管理难度加大。留守生数量长期居高不下,在管理中形成了家庭教育真空,是防控两极分化工作的重点。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情感无依靠,致使学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成绩下降明显。
2.2原始因素
就大部分学困生而言,并不是主观上不努力,而是一开始就没有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没有掌握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方法。他们往往是记单词不知道音标,记发音不知道与形、义结合,而用汉字注音,死记硬背。没有学懂语法,翻译句子不懂句子的成分排列,摆脱不了汉语的影响。这样就会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跟不上其他学生的步伐。
2.3环境因素
从小学到初中, 在学习环境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的学习科目比小学要多,而且学习方法和小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够理解基础上记忆,记忆基础上灵活运用。初中阶段,老师们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一时间部份学生不适应,老师的教法不适应,周围的环境不适应,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出现了分化。
2.4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学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教师的情绪和情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情绪;
(2)教师是否歧视差生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3)教师的风格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是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4)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处理和认识的不同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很多,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就个人在将近十年的教学中怎样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两极分化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商榷。
2.4.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英语教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想方设法让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使课堂像一个巨大的磁场,牢牢地吸引每个学生,使得他们流连忘返,津津有味。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使用挂图、实物、投影、课件、合理的手势、录音机、游戏、歌曲、比赛、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始终高涨,气氛保持浓厚,从而引发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推动他们的英语学习逐步迈上台阶。
2.4.2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水平差异
课堂教学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教师可以尝试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针对性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如:对差生提出:“right or wrong?”、“what ?”、“when?”、“where?”等问题;对中游生提出:“How?”、“why?”等问题;对好生提出“what differences?”、“what different opinions?”等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了,解决成功了就及时表扬,激励;使其产生自信心,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较快的进步。尤其是后进生,在扎实基础方面,会向前猛跨一大步。
2.4.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实践中我感受到初中生的 “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而且肯下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也往往比较突出。反之,他们就不愿意学或不认真学这位老师教的课。因此,要投入感情,加强师生心灵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可信。二是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经常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三是要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允许他们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四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应及时评价,这是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最好方式。如:对回答得好的学生,用 “Very good!”(很好!) “Excellent!”(好极了!)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 “Try it again.”(再试一次)等鼓励性的话,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遇到需要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批评的方式,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情促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2.4.4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尽管英语教学的时间及练习比较多,但由于缺乏环境优势,并不一定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教育他们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所必需的,也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例如,在单词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增大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学生记忆单词。同时,要教给他们记忆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结合发音规律记忆,按同义词和反义词记忆,按前后缀记忆。对于学习吃力又努力的学生,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否则不断强化错误的学习方式,导致焦虑不断加重,效率越来越差,甚至有的会走向反面,逃避学习英语,并会影响到其它科目的学习。
2.4.5利用一对一相教的帮带关系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成绩;方法;农村初中
农村初中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想讲讲不出,想听听不懂,从而产生挫折感,逐渐对英语丧失信心,放弃努力,导致学习成绩降低,在英语课堂上感到乏味,厌烦,开小差,干别的事情等。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开始了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成绩的研究。想通过这一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困生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方面;农村家庭收入较底,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英语不够重视。一部分学生尽管重视英语学习,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没有英语的底子,和城市学生相互比较,他们在学习的起点上已经拉开差距,久而久之使之沦为学困生。
2.教师教学方面,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较而言,在教学经验,学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加之一些学校班额过大,教师辅导难以到位。农村学困生人多面广,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甚至一些学生被老师冷落,他们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学习方面;一些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还能和其他学生一样。但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经常不完成作业,课后不好好复习,考试后成绩偏底,逐渐讨厌英语学习。他们在课堂上开小差,干别的事,有些人甚至出现逃课的情况。
二、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方法
1.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失败的原因,并从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困生英语学习成绩。对学习方法不对头的学生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语法和句型。对学习英语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克服心里上的障碍,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恒心。对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改造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挂图,简笔画和教学卡片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音乐渲染教学气氛,宽松学生心情,以真实事例创设语言情景;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创设语言情景,以生动逼真的声音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创造形象生动的语言情景,以及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交际化的情景等。
2.教给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从教材中获取信息,从而发现问题,记录问题,指导学生在听课中学会自主学习,整理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以有知识和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自我评估,仔细审题获取信息,建立知识模块;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归纳等。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切实做好辅导工作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要将全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不同层次,然后进行分层教学,对学困生而言,主要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注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克服自卑心理,端正学习态度,每天有所提高和收获,自觉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如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困生记住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最基础的语法,能阅读简单材料,进行日常会话和简单写作。在布置作业时要对学困生降低作业难度,如让学困生进行抄写,朗读等作业。作业批改时对学困生要多采用适合其学习状况和性格特征的鼓励性评语。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困生实际有效的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困生过好语言关,词汇关,并针对不同学生给予心理辅导。
4.好差生结对“师徒”并肩前进
为学困生找一个生活在他们中间的能以身作则的榜样,远远胜于教师乏味的说教,教师可以让优秀生给学困生讲自己从前学习英语的体会和方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难答疑。在优等生的帮助下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巩固了优等生的知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也可以为每个学困生找一名优等生当“老师”负责学困生的作业检查,课文朗读等。长期下去,学困生由于得到更多帮助,其英语水平就要逐步提高。
5.施以爱心,用真诚的师爱消除学困生的自卑
学困生知道自己成绩差基础薄弱就会疏远老师,生怕老师批评指责。学困生很少在课堂上发言,因为他们担心,如果说不正确就会受到老师的冷眼和同学们的嘲笑。渐渐地,他们就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时教师如果能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就能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他们会在爱的感召下安静,自信,会和其他学生一样学有所成。
6.施以偏心多找机会鼓励和表扬学困生,让他们感受成功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势力学习信心至关重要。对自信心脆弱的学困生,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对其一票否决。对于正确的问答要及时给予言语上的肯定,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和鼓励,要让学困生尽量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只要有进步就要给予鼓励,课堂上教师要多设计些问题给学困生,小组讨论时让学困生分担容易完成的工作。课外辅导中要给学困生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通过这些措施,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知识和方法得以积累
7.遵守教育规律,对学困生进行因材施教
过高要求,过重的压力,会让学困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在作业布置上要分出档次,对学困生不可要求背诵对话和课文,应让他们熟读。单词先读熟,把较复杂的单词暂时放下,比较简单的单词记会即可。对于练习题,让学困生做一些基础的题目。不能看学困生的短期学习效果,而要看到他们一两个学期的成绩进展。
8.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困生的进步得到肯定
教师习惯对所有学生按统一尺度要求,这样会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进步情况对评价尺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如学生口语方面不突出,但书写上却能受到表扬。对学困生我们应该让他们调整态,从细微之处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教师如果天天用同一种方法教单词,讲语法,就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每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从而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在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沟通,确定了解学困生之后,若能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法,细心指导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就能帮助学困生从失望,自卑,孤独中走向自信与成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