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生;农村学校;艺术传播;师资培养

一、民生视角下农村艺术教育传播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和村校的撤并,教师开始出现了超编现象。由于学校规模、县域经济等方面原因,近几年农村艺术教师引进工作几乎停步。综观近二十年来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现状,艺术师资涵盖面低,师资培养针对性差及艺术师资培养断层等问题显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现状及师资队伍建设都处在极度缺乏且不平衡的状态,艺术教育实践也从单一的科目技术教学发展到相对综合的科目渗透性的艺术教育,这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民生视角下农村艺术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教学制度――专业艺术教师匮乏

首先是农村学校的范围界定,按实际情况看县城以下(包括县城)从小学到高中的艺术教师师资基本处于同等状态。这里探讨的农村应该是乡镇以下,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完善的艺术教育,无论城市与农村,但教育现状却真实的存在着城乡之别。

尽管农村学校的艺术课程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以语数外成绩论英雄”的现状对农村艺术教师的激励不足,艺术教师兼职情况较为普遍,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从施教角度,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基本处在应付课时的程度,甚至连课时都不能保证。对于有些目光长远、思想开放的农村学校管理者而言,编制的问题解决不了,就只有外聘教师了,但长期劳务费的吃不销最终还是会战胜他们的勇气和决心。

(二)艺术教师本身的因素

农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老师大多数为专科以下学历或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艺术教育工作。艺术教育,既可以调节学生情绪,使其放松,更好地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人格培养;更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艺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使其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指导。有调查显示,许多农村学校领导反映音乐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无法调动课堂气氛,组织文艺活动形式单调且质量不高。[1]因此,农村艺术教师不可忽视自身的继续教育。

此外,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整体而言低于城市,且艺术教师在农村不受重视,许多教师思想动摇,离开农村学校,重回城市,导致原本短缺的艺术教师更为匮乏。

(三)农村艺术教育意识不足

政府对农村实施了许多政策,但农村的物质生活仍然没有城市发达。许多父母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多学知识,去城里上大学。因此,对于中考、高考都不涉及的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极不重视。

农村父母对孩子艺术教育不重视,还有一个原因是艺术教育离他们的生活较遥远。“学生们不理解,说城里人吃饱了没事干,用那么多钱买一张画,太奢侈了。”[2]这一“不理解”,归根到底还是农村的政治经济不发达,所谓“社会发展制约个体发展”[3]正是如此。因此,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民生视角下农村艺术教育传播效果及师资提升策略

(一)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创新

作为农村学校的负责人不光只是发现了问题口头呼吁政府及外界关注,而是应该俯下身去认真研究自身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否为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是否想足了解决并可行的办法。其次,作为正在兼任艺术类课程的教师,不应以自我发展需求不足而忽视自己的学习和提高,应该积极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可以鼓励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担任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不足的地区,可由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必要专业培训后担任兼职艺术教师,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二)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建设

由于农村艺术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许多艺术类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并不愿意到农村教学,我们在河北省高校了解到,音乐教育、舞蹈教育和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怕丢份儿,怕抬不起头”的面子心理让许多大学生宁愿在城市里打零工,也不愿意回到家乡,或者更为偏远的乡镇,当一名有“编制”的农村教师。因此,高校还得加大“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学习,使当代大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想解决一切问题,人是根本因素,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师资的困局,重在改变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观。

另外,当代艺术类大学生要转变思想,可以从“保护中国民间艺术”[4]的角度出发,睁开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根据农村情况,学习当地的民间艺术并传承下去,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同时,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

(三)MOOC背景下实施教育资源的良性整合

MOOC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授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MOOC上的课程绝大部分是免费的,学员只需有一网电脑,注册后即可学习相关课程。因此,通过提高农村互联网建设程度,进行MOOC教育,可推进农村艺术教育进程,农村的学子们不需再为师资的素质问题所困扰,学员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课程选择,体验高质量的在线教学,学习来自世界各地区优秀教师的锦囊智慧。这同时要求MOOC适当增加以及合理安排各类课程以方便农村学子在其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如采取有偿邀请城市教师录制相关课程上传到MOOC网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质量。

但同时应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MOOC普遍流行于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的城市之中,在农村几乎难觅其踪。这在无形间形成了马太效应,即大城市的学子们本身已具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通过MOOC可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农村的学子们因为教育力量有限,学得的知识有限,不能运用MOOC学习使其丧失了更多学习的机会,造成大城市的学子们学识越发的丰富,而农村的学子们学识越发的狭窄。这是在开发利用MOOC学习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四、小结

摸清现状提高认识,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在教育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建立相应的城乡师资交流机制,合力推动农村学校整体师资的艺术素质提高,切实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农村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课题:民生视角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培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01842)阶段性成果;唐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J2014005 ) 阶段性成果;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3年度课题《多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学课堂中的整合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彭荣《湘北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曹亚丽《贫困地区农村美术教师的现状调查及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2篇

 

学校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艺术教育质量的好坏,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部2002年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10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方针。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精神的引领下将会加快发展步伐,这也是新形式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21世纪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懂得人生的真谛。艺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将人的修养最高境界定格在艺术审美上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主张通过礼乐教化来培养人的内在品格,以艺术审美活动推动人们的道德教化意识。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倡导“美育主义“,他积极主张创办美术、音乐、戏曲等专门学校,将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以此促进全体民众素质的提升。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农村中小学的艺术基础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农村面积广阔,农业人口众多,大部分学校集中在农村,农村学校的在校人数也占全国在校人数的大部分。因此,农村艺术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改观;学校的艺术课程开课率有了一定提高;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投入也有所增加。但通过我们课题组对三明多地的农村学校调研发现,艺术教育仍然是存在问题最多、最薄弱的环节,还需要通过各级领导的关注、一线教师的努力来加以改善。

 

二、三明地区农村艺术教育的现实状况

 

'为了了解和掌握三明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现实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农村艺术教育问题的合理建议,对三明各县十几所学校进行了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发放回收学生、教师问卷1000余份,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了三明农村艺术教育的现实状况。归纳如下:

 

1、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情况。三明现行的艺术教育管理情况大致如下.市、县教育局配备了专职艺术教育教研员,归属教研室管理;乡、镇教管中心配有教员,但一般都是身兼数职,艺术教育的教研、管理工作非常薄弱;乡村一级学校的艺术教育更是缺乏监督与指导,存在的问题较大。

 

2、艺术课程的开课情况。从调研的各县小学艺术课程的开课情况来看,教育资源相对好的县、乡镇中心小学的艺术教育状况比较好,艺术课程开课率比较髙,但被其他主要科目占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乡村和部分边远地区的学校开课率相当低,且大多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代,大多数也只是“唱唱歌'“画画图”,离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

 

3、艺术教师的配置情况。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情况不容乐观。城镇中心学校大多配有专职艺术教师,但数量差额较大,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专职的艺术教师为数甚少,艺术教师几乎全为兼职,且专业素质较差。

 

4、艺术教育的设施、投入状况。从艺术课程开设的硬件条件来看,初中的比小学要好;但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绝大部分学校没有配置艺术课程专用教室,更不用说画板、画架和其他美术用具了,这无疑给艺术教育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校经费投入很难顾及到艺术课程,艺术教师在学校的被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科目的教师,艺术教育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还很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三、三明农村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乡、村一级学校老龄化现象严重,上美术课的老师大部分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绝大多数学校未能达到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音乐、美术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对美术音乐的学校情况不闻不问。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仍存在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问题。农村适龄学生的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首先,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人口数量的总体下降,适龄学生的人数也在降低。其次,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升温,许多农村子女随父母进入城市就学或学艺;农村富裕的家庭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家长更愿意将子女送到外面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就学。还有就是因农村师资力量弱,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升学率较低,致使许多学生迁至交通便利的城镇学校就读。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改善教学方式,充实师资力量,积极开展艺术活动,缩小城乡学校的教育差别是改变现状的理想方法。

 

2、教师问题。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前三明各县区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不高;由于农村学校很大一批老师是临时聘用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学历不符合要求;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学校培训、外出交流机会比较少。凭经验教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的现象较普遍。

 

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知识结构也趋于老化。由于教师编制的限制,农村学校往往又得不到新的大学毕业生的补充。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工资待遇,这是导致他们对工作缺乏热情,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务之急是应该提髙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经济保障;改革教育行业的人事制度,营造好的教育环境,加强改善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的条件。

 

3、社会问题。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艺术学习的认识不够。农民大多期望子女能够通过考大学来跳出“农门”,改变生活现状,对子女学习艺术持不支持或反对态度,这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对“升学率”、“排名”的追求,学校领导、教师、家长把艺术学科放到次要位置也属正常,因为这是目前的教育评价制度决定的。由于升学的压力,艺术教育很难引起学校、社会、学生足够的重视。农村学校更是困难重重,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体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会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应试学科上。

 

中国基础教育城乡差别较大。父母会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带的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不少。在学校教育上,农村的教学环境、教学水平和城市都有所差距。农村的学生要想赶上这段差距就需要靠不懈的努力,只注重髙考所要涉及的科目,而忽视艺术学科也就在所难免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构建农村艺术教育的管理网络及保障机制,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艺术教育的政策法规,提高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4、经费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多数学校经费开支主要用在日常办公费用、学校的基础建设、老师的补贴奖励上。国家对农村学校基础教育投入仍然有限,所以许多学校经常是资不抵债,办公经费、老师奖励不能兑现,亏空比较大;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当然,其中也有学校方面的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经费紧张的原因。

 

当今社会进步的节奏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农村也不例外。农村学校若不能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改善教师待遇,将很难改变当前的窘境。

 

5、观念认识问题。受当前高考制度的影响,许多学校的考评都是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为依据,并不把艺术科目纳入其中,使得艺术课程陷入“有安排,无落实”的尴尬境地。这无形中也加深了教师、学生“重智育轻美育”的观念。教育是由观念决定的,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里不仅指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还要转变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观念。当然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还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营造重视艺术教育的好风气,形成关心,支持、参与实践艺术教育的良好环境。没有艺术教育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教育应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在校园里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使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四、结语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决不能忽视艺术教育对学生道德情操的熏陶和养成作用。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不仅使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责任,它也应该是社会各界民众责任。研究探索农村艺术教育区域性发展的策略及措施,对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素质,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策略

引言:

近几年,因为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诸多农民对教育意识有所增加,致使农村学前儿童教育快速发展。但因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场所条件比较差、设施不够完善、教师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对儿童的学前教育有着极大阻碍。本文主要阐述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问题来提出优化对策,从而提升农村学前教学水平。

1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1.1认识较模糊:在当前,有很多幼儿园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打着艺术教育头衔来进行宣传,但其实际并未对艺术教育有全面的认知。例如有诸多幼儿园大力宣传在幼儿时需要加大孩子对色彩的认知,从而奠定绘画的功底,有诸多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便将其送到幼儿园中,但诸多幼儿园并未对绘画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只是单单分配部分教师到绘画课堂中培训几天。无论是哪种教育都有属于自己的萌芽阶段,而在这个萌芽阶段对学前儿童进行合理教育,会激发儿童一些潜在的天分,而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务必要满足当地实际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基础。1.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因为我国国民整体水平不是特别高,致使诸多人们产生只有贵族人才可以进行艺术教学,学习艺术的费用是昂贵的,所以诸多人们给艺术带上了贵族化的头衔;也因为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人们迫于无奈,把学习艺术作为生存的一种技能,农村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诸多父母认为学习艺术是需要花费大力资金的,就会出现犹豫的态度。对艺术扣上昂贵的帽子,这种想法的存在是对艺术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不分区域、不限资金的。对于诸多农村地区出现艺术贵族化的思想是存在误区的,生长环境的不同、经济条件的差异是会影响艺术教育的方法以及选材,但并不会影响大众化、平民化的理念。基于风景画为例子,农村幼儿园可以运用农村独特的风景来作为绘画的背景,此种方法不单单不影响大众化的效果,还突出了农村独特风味。总之,农村学前儿童的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农村独特的素材来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合理有效的结合农村周边的环境,来构建出多元化的学前艺术教育。

2农村师资队伍的薄弱化

在农村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极不均匀,在城市中艺术教师的师资极为雄厚,而乡村却是恰恰相反。根据对农村与城市中的幼儿园实际调查,会发现农村的幼儿园中教师的年龄大概在20~32岁之间,而城市中幼儿园的教师年龄大约在25~38之间,在农村幼儿园中幼师这个职位流动率比较大;而在城市中的幼师大多数是专科以上学历,而农村大部分是高中;在城市中给幼师的工作待遇比较好,而农村的幼师工资比较低。这是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国政需要加大对农村幼师的工资待遇,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来就业;另外,在学校中也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二者共同作用,来实现城乡师资的平衡发展,进而促进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水平。

3家长支持性不足

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认知存在不同,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其态度是不同的,一些80后的家长与90后的家长的育儿观念都有所不同,但在艺术教育方面是极为支持的,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应该是相差不多的。但因为在农村的孩子诸多是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来照看,他们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的。众多0后、90后的家长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是非常支持的,认为其存在的价值是要比金钱投资要高的,而爷爷奶奶们则对其没有一个充分了解,致使其出现进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无关紧要的。对于此种现象的发生,可以运用三点策略:一是农村幼儿园需要加大对家长的沟通力度,对其进行在教育,从而提高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价值的认知;二是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而为诸多年轻父母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三是,开展宣传活动,呼吁父母多留给孩子一些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方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城市与乡村的教学条件的不同、师资队伍的差异化以及家长的支出力度不足等因素,致使城乡幼儿之间的艺术教育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因此诸多农村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来提高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认知,农村中的幼儿园需要向城市中的幼儿园进行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实力,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政府存在的价值,科学合理的应用政策倾斜,来使农村学前艺术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杨,金昌涛.农村学前儿童家庭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06:61-64.

[2]倪健.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27-28.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folk music is the national folk culture constituent, is condensing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Should understand correctly the folk music the value and the function, unearth the implication fully in the countryside tradition folk culture essence, stimulates the countryside culture vigor, causes it better service in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关键词:民间音乐 新农村 文化建设

key word: Folk music New countrysid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维护农村稳定,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加强思想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凝聚人心,发挥广大农民自觉践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为经济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有积极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民间音乐在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间音乐历史悠久,凝结着我国历代人民集体的智慧,种类繁多、地方特色分明,在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优秀的民间音乐是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

民间音乐产生于本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反映了当代群众的审美情趣。许多原汁原味,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遗产,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要重视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应该让优秀的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下去,使之成为农民所享用的丰富精神财富。

2.广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主角,从事民间音乐创作表演的民间艺人是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骨干

农民群众是从事民间音乐创作表演以及传播的主体。在广大农村的农民群众中,散布着许多“民间艺术家”。这些艺人及团体活跃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传唱着许多民族精神,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发挥这些艺术家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农村人民群众自身文化建设十分重要。

3.优秀的民间音乐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创建农村特色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党中央曾指出“本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做好地方性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利用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需要,是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需要,更是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特色文化村的创建活跃了民间文化艺术的血脉,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了新农村文化建设。

三、民间音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及其引起的民间文化保护热潮的推动下,民间音乐不断衰落的状态虽有改变,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其内在原因是,农村文化正处于由传统的自在自发到现在的自由自觉的转变阶段;处于由原来的传统封闭到现代开放的转变;处于多元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过渡。同时,中国现代化过程对民间音乐的外部冲击, 使得我们的民间艺术在消失,我们的某些文明地点也被边缘化了。

四、民间艺术在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发展途径

1.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弘扬民间艺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思想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先进的思想文化,要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有助于广大农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大力发展民间艺术教育,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形式之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坚持教育革新,深化教育改革,将民间艺术课引入课堂,更好的发挥大学教育的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使我们文化发展、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变得更自觉、更有效。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充分认识民间音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加以合理运用,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陈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J】.兰州学刊,2008.4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资源;开发;优势;特色

发挥农村资源优势 开展特色美术教育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认识,特别是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城市美术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农村美术教育却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觉得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当地的实际,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开展特色美术教育。

1.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1.1 优势。农村孩子虽然在物资等多方面不及城市孩子,但并不等于农村的美术教育就比城市的美术教育困难许多。相反,农村美术教育也存在着许多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农村美术教育也有着无限的就地取材的机会。例如: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平原田野、红花绿叶、水中游鱼、空中飞鸟,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激发人们无限的美感;端午节、元宵节、除夕、庙会等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地方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这些都给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1.2 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师资投入不足,学校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上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广泛存在。(2)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一味地说教或强制,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3)教材内容安排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没有针对农村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安排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简单划一,存在明显的成人倾向……农村孩子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及与教材出现了断层。

2.搞好农村美术教育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占绝对优势,农村人口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我们全民族的素质,农村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全国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实施。关系到我们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

发展农村美术教育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进步的需要。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与健康积极的“审美”趣味联系起来,有利于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上积极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另外,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发展农村地方经济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农村地方经济中,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在许多地方农村经济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对于民间美术工艺的发展自然就会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3.开展农村特色美术教育的探究

鉴于农村美术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原因,作为一名农村美术工作者,我觉得应该对农村的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主动担负起农村美术教育的重任,充分挖掘农村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特点大胆的进行农村美术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变劣势为优势,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新课程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广大农村地区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为我们所选择。1.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景观:如广阔的田野、美丽的河流山川、蓝天白云、动植物和奇花异草;天然材料:如木、石、竹、土等等。2.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雕刻、编织、泥塑、纸扎、蒸花馍、剪纸、蜡染等等;民风民俗: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身怀绝技的民间工匠和民间艺人等。

3.1 教师角色转变,成为农村艺术资源开发的主体。课程资源是课程教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和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过去,教师担当的是课程实施中的忠实执行者的角色,消极的接受专家学者开发的课程。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开展特色美术教育就要求改变过去教师注重教材,注重机械训练的倾向,成为艺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主角,不仅要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

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教师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地对原有美术进行增、改、补充。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增: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美丽的羽毛》、《萝卜雕刻》、《听话的泥巴》、《麦草画》、《玉米根艺》等。改:即对原有的教学活动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在教材中《高大的楼群》,农村孩子对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形象模糊,因此我们可以把内容改成家乡的建筑。补充:如剪纸,结合农村当地的民间剪纸,可以剪各种动植物、人物、窗花等。

3.2 开放教学过程,满足学生需要。

3.2.1 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美术根植于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由于独生子女现状和“家长承包制”,使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缺少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因此,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1)农村风貌,激发美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乡俗之趣,陶冶个性。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婚丧嫁娶仪式等,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猪宰羊、走乡邻、访亲友、逛庙会……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如清明节家家户户吃饺子、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放焰火、挂灯笼……。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是对美术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

3.2.2 观察家乡变化,激发乡情。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台台现代化的播种机、收割机挺进农田;一个个养殖场、蔬菜大棚等,这些都是现代新农村的亮丽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通过观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到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此时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如:我们的新农村、家乡新居、乡村体育馆、影剧院等等,同时学生也发现了家乡环境的日趋恶化,此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宣传画、变废为宝等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总之,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采的内心世界。

3.3 探究教法,开阔教学空间。

3.3.1 组织出外写生,感受自然。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以往的美术课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传授技能,然后让学生坐在课堂里临摹,或凭记忆苦思冥想,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更甭提有创意,而且越来越讨厌画画。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出外写生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3.3.2 活用各媒材,开拓表现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而新课标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因此我们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

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设计出象《有趣的草编》、《树叶拼贴》、《萝卜雕刻》、《捏泥人》、《种子粘贴》、《玉米根艺造型》等工艺课。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大面积的提高,农村的美术教育才会逐渐形成特色并走向正规。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特点,扬长避短,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开展特色美术教育,是需要广大农村美术教师不断去探索、研究、思考的课题,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农村教育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张桂木 《美术课程标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美术; 新课程观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25-0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自2000年颁布实施以来,已经九年了,新课程在各地农村初中全面实施也有好几个学年度了,聚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的现状,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真正的体现?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课堂教学效果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的目标预设和动态生成是否协调?现在,我以一个美术专业毕业的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工作第一线教师的身份,以自己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对我们本校及周边的农村初中美术课程改革的调查了解后的结果,谈谈自己对农村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粗浅认识:

通过我校及对我们本乡镇几所美术课课堂教学的听课、评课及跟踪研究,本人认为我们农村初中美术课的课程实施现状不容乐观,而且是课程改革的薄弱科目,真正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教学很少,大量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因循守旧。尤其是与新课程标准相对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构建,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效益都是处于低水平状态。

一、基本现状

1.教师留恋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实施

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是美术教师,美术教师没有树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课程的实施就无法进行。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应树立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的新理念,新课程倡导课堂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目前,农村初中美术课的课堂教学现状是:大部分美术教师观念依然十分陈旧,拿的是新教材,教的是旧观念,唱的是老曲子。教学目标不明晰,不重视技能训练,只重视教学结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重视知识目标,轻视人文目标,因而根本谈不上课堂教学的目标生成。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落脚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当前,我们农村初中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方法刻板,手法单一,依然是“一本教材一支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新的教学资源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法走进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只能是一味地听,反复地做,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无法体现出来。教师以为我只要教你画,教你做,你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不要老是问这问那。由于学生缺乏对美术作品的生活体验和亲身感受,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培养。

3.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学习的这种主动性来自于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果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充满乐趣、妙趣横生,让学生留恋其中,乐而忘返,那么学生就会全身心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其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在,我们农村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虽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由于教师的过度干预,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积极互动、质疑探究的合作学习。因此,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动手参与的意识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

二、形成原因

1.中考指挥棒的制约

虽然国家教育部反复强调,基础教育的教学评价标准不再是单一的升学考试,由于学生家长与社会对中高考依然十分重视,他们对自己孩子的升学抱有极大的希望值,他们是只看到孩子的中高考成绩,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个人特长及个人爱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并且要求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管教孩子,给学校施加压力。认为对孩子管得越紧越好,如果他们对学校不满意,他们就送自己的孩子到高价学校接受禁锢式的教育。因而,基础教育中的农村初中造成大量学生流入城镇私立学校,面临生源危机,有的农村初中面临倒闭的险境。因此,这些农村初中的学校领导们为了自己的政绩及周边群众的压力,拼命抓中考质量,忽视艺术科的课堂教学,有的学校干脆八年级、九年级不开设美术课。这样一来,我们美术课教师的课就非常难上。

2.教师的消极对待

由于教师的工资待遇低,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自身前进的动力减弱。主要表现在美术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也不想加以提升,并且缺乏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一种无所谓的漠然态度对待课程改革,手拿新教材,教法依旧,轻车熟道,省心省力。

三、我的新课程观

1.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应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喜欢上美术课,对上好美术课充满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内因动力被调动了,教师的外因作用才能奏效。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思考问题。例如我在上《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与《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两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指导学生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的纸浮雕与纸雕塑,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面上,互相观看评比。由于学生比较喜欢纸手工制作,有制作纸小船、纸小狗等基础,因此学生制作的特别认真,作品也比较好看。后来在学校举行的手工制作比赛活动中,有许多同学的作品还拿了奖。

2.让美术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一种艺术的源泉,无论是具象艺术、变形艺术或者是抽象艺术都离不开生活。反之,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绝不是艺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对生活感悟的再现,

学生学习艺术作品,只有结合生活,才能对作品理解的更深刻,才能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如我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时,课前就布置学生去观察河虾的生活及形态、动态,并让学生搜集开国大典的历史照片。然后课堂上把齐白石画的虾与生活中所见的虾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比较开国大典的历史照片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找出异同点。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贴近了生活实际,又认识了艺术作品不等同于生活的特征。

3.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

“玩”是儿童的天性,无忧无虑体现了儿童心灵的纯真,天真活泼可爱是儿童的主要特征。我们不要让自己的成功禁锢儿童的思想,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快乐融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形成新知与技能。在《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多姿多彩的袋和包》等课中,我让学生收集民间工艺品,布制工艺品,现在市场上的各种袋和包的形态和色彩等方面的实物,然后进行展示、讨论、评价。以此增加其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农村 小学教育 思考

一、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罗尔斯就提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在工业文明时代,农村为城市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使农村陷入贫困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方面已基本实现了公平。而在教育质量上,城市中小学教育由于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方面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其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育质量。这是对农村学生最大的教育不公平。

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首要资源,教师在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水平的不均等,是目前城市和农村教育水平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是教育资源共享。尽管政府每年都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和设施,但是硬件设施投入作为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时间内还无法使得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和设施与城市中小学达到同样的活着接近的水平,包括体育器材、规范的体育运动场地、美术教育条件、音乐设施与器材、电脑、投影仪等辅助教学设备极其匮乏,偏远山区农村的绝大多数中小学还停留在课本及课堂的教学手段上,户外运动、社会实践、艺术活动等很难展开。

有人认为农村义务教育只是当地基层政府甚至是学校层面的事情,对于市级、省级甚至中央政府的相应责任却缺乏必要认识,这种观念的误解往往导致实践的偏差,使得农村教育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教师流动等方面出现不公平。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缺的现状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首先国家应实行宏观调控,由城市拿出特定或专项资金,作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补偿,以增加农村的教育投入。同时完善农村落后地区教育援助制度,如开展城市中小学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以及省内大中城市对口支援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活动,提升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组织全省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到城市接受高质量的集中培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在教育投资方式、教育管理政策、课程政策、教师政策以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对农村地区予以长期、足够的倾斜。

二、研究农村教育状况,着力加强素质教育

我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一直是核心的教育问题,由于地域、经济、师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其是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学生来说,考上大学走出去是唯一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因此对于学习成绩的一味追求往往导致对素质教育的忽视。因此,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来说,如何处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大难题。

要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在国家层面还是需要构建教育经费运行制度,增加教育预算的比例,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化,通过各种政策与措施,将农村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学校发展起来,使其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改善。此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交流和重点培养工作,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抓起,重视和培养素质教育。提倡个体教育,尊重个性,注重心理教育与沟通,以活动式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替代纲领式理论说教。

三、逐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这个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价值要求并赋予新的内涵,而其核心则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潜能的挖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缺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村 音乐 改革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一种教育工具却被教育者所忽视了。教育改革已走过二十年的探索历程,但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始终得不到健康协调的发展,其原因是忽视了美育教育。

一、造成如今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1.社会和学生家长对音乐学科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社会和学生家长对音乐学科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考上好一点的大学,离开农村,去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只要学生一门心思学好考试科目就是了,音乐等非文考科目就放在一边了,这样,使得农村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农村教育的管理者没有对音乐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其实就是围绕考试而进行的,音乐学科没有大考试,与升学率等考核指标无关,所以音乐课就是可有可无的了。在这种理念影响下,没人会来重视音乐教学。许多有音乐天赋和爱好的学生就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学唱一些流行歌曲,满足他们的音乐的兴趣了。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对这一部分学生尤其不公。他们就是不重视音乐的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制度下的无辜者。

3.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观念制约着农村音乐教学的发展

由于家长观念和农村社会意识的影响,农村中学的许多学生也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不用下功夫学,也可以不学。这样,即使在开设了音乐课的学校,学生也不会很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对音乐课涉及音乐作品、音乐经典,要么完全陌生,要么不感兴趣,长期以来对真正音乐的远离,造成了大部分学生音乐方面的审美观的落后,影响了他们对音乐课堂的参与,影响了音乐课的课堂效率,也影响了他们音乐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4.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与时代和社会生活存在脱节现象

教学内容大过余注重中外经典名歌作品,紧密联系时代生活而又让学生喜欢的作品太少了,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5.农村音乐教师缺乏培训和交流,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近些年,虽然农村中学引进了些专业院校的音乐老师,但农村中学音乐教师仍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甚至有些学校让其他各科教师兼职音乐教学,并仍采用其他科目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不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种教学手段扼杀和窒息了学生的音乐才能,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的效益。

二、改善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现状,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1.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农村学校少有专业教师,平时就要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定期进行乐理、歌唱、器乐、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学校要想办法压缩一些开支,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配备应有的音乐教学器材,开辟专门的音乐教学场地,确保教学效果,条件差的地方也应添置些简单器材。

2.更新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摆正音乐教育的位置

农村孩子一直被有些人诟病为“高分低能、性格怪异内向”,在笔者看来,重视学校音乐教育是有效改变这一现状的一剂良药。马克思曾经说过:“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这句话值得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深思。音乐课在乡村中学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相反,音乐在塑造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这对一个人正常人格的树立极为重要。而且,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更有益其聪明才智的发挥。因此,学校就需要坚持不懈,长期努力,借助新课改的大好形势,积极促进更新办学思想和理念,摆正音乐教育的位置,给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插上一副音乐的翅膀,让他们真正能够全面的成长。

3.从农村学生现状出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提着一个录音机就走进音乐课堂的做法,决不能依然满足于“音乐课,放放歌”就行了的老一套。教师要在备课、授课、课后评价各个环节上有所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课前备课时,要从音乐是一门需要学生来聆听、感悟、欣赏、参与的艺术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依据新教材但又不能完全囿于新教材,要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实际,因人制宜,不宜过分拔高。要让学生做到能够多尝试、多参与,吸引学生兴趣,有兴趣学生才会来参与,来创造。课堂授课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给每一个学生平等学习并充分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一门不分国籍语言肤色、能够陶冶情操、有益身心成长的高雅艺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抛弃轻视教研课改的毛病,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中来,不断创新音乐教法学法,让自己的艺术教学之树常青。

4.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改革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紧密相连的,要巩固好课堂教学的成果,学校针对学生的特长爱好要成立不同兴趣小组,每年组织几次文娱活动,并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重视学校特长生教学

不能否认,农村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往往还是能够考上大学。因此,要想音乐教学真正融入学校教学,教师还需要能够培养出专门的音乐人才,向高等音乐学府输送合格的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重视特长生培养,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音乐方面的专门学习照样可以成才。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农村地区的音乐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特长生教学上去了,对学校的音乐教学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特长生教学这一个点可以辐射到整个学校这一个面,点面结合,促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再上一个台阶。让音乐特长生多加强一些公开的文艺表演,这样既提高了特长生的实战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吸引更多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到特长生队伍里来。而且,特长生教学也为学校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亟待改变,抓好音乐教育这一突破口将给农村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同时也会促进学校全面工作的向前发展。对学校的其它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且越早就越显成效。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对策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德智体教育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普遍认可,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相比之下,学校艺术教育因其自身特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尤其是西部农村中小学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一现状严重偏离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笔者结合长期学校工作实践,就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谈几点意见,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概括来讲,当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如下:

1 应试教育地位稳固,艺术教育持续萎缩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至今仍然缺乏一种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效果评价机制。考试仍是得心应手的评价手段,而无论是小学毕业的知识检测,初中毕业的“三合一”考试,还是高考,音乐、美术都不是考试科目。在择校热的今天谁愿意把精力和时间耗费在非考试科目的训练上,学生不会,家长也不让。在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也只能结合实际,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文化课的教学上。艺术方面有潜能和兴趣的学生,就只能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替学校应付上级检查了。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规范的专业引领,有艺术潜质的学生看不到自己艺术方面发展的前景,久而久之其艺术潜能也就泯然众人矣。缺乏艺术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 专业艺术教师严重匮乏,学校艺术教育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专业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这方面更是一人难求。一个24个教学班的镇办初中长期没有音乐教师,校长多次向主管部门反映未果,学校只能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安排部分有个人音乐爱好的教师兼代音乐课,给学生教唱一些歌曲,以便使学校不至于过分沉寂。这种无奈之举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教师中能唱会教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因此,农村中小学把课表上的音乐、美术课上成自习课就不足为怪了。前些年,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艺术类教师基本上都是中等师范学校音乐、美术班毕业的学生。师范停招后基本上截断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来源,至于从艺术类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本来就少,要想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可能性非常小。

3 艺术教育高投入,农村学生吃不消

虽然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人们用于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艺术类教育的学习成本较高,一般家庭很难支撑。在物质保障大打折扣的情况下,学生的艺术发展只能在较低层次下徘徊,很难有大的突破。

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首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深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好,发展好学生的艺术潜能。坚持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感情。努力探索艺术教育科学评价机制,促使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其次,改革艺术类学校招生制度,使有艺术素养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从小学开始建立有艺术潜能学生档案,记录其专业发展经历。初中毕业考试前艺术学校进行选拔性考试,毕业文化课考试结束后,在专业合格的情况下优先录取这一类学生进入高中或专业艺术学校学习。在保证文化课学习质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其艺术专业的培养。高中毕业时在文化课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填报艺术类院校志愿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保证对其进行艺术培养的连续性。同时,加大对艺术类学校的资金投放力度,保证其正常教学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职业中专学校增设艺术类专业,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培养基本艺术人才的需要,为当地教育、文化艺术事业的长足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 学校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分析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农村人们教育观念相对陈旧

近些年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仍旧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特别是对于音乐教学、美术教学等一些艺术类科目,他们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让孩子学习。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多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而作为农村中小学生,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审美素质的培养。这也就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造成了一些障碍。

2、学校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导者,没有合格的教师,教学就会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一般来讲,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大部分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导致农村学校缺乏专职的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乡下的一些小学,他们音乐课大多数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反而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3、音乐教材内容深奥难懂

现行的音乐教材是国家根据全国范围内的学生基础进行编写的,但是在农村,学生从小基本没有接触过什么乐器,对于音谱也基本没有任何基础,这就造成了现在的大多数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也费劲。在此情况下,老师们无法完全按教材的要求和内容施教,以致不得不抛开教材,从网络上下载歌曲教唱。再者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基础乐理知识,也无法将音乐常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学生对此就更不感兴趣,导致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观念对于人们的言行举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就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严格的执行《音乐教育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清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真正把农村的音乐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享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力,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当他们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才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2、配置专职教师,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能够改善学习氛围,能够教会学生一些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自身的一些内在的影响:现在的学生今后将面临的是处处充满竞争的复杂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完善的综合能力是他们必备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条件。音乐教育在这方面的功能虽不是万能的,但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例如:歌唱的音调对语调的影响,合唱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舞台表演对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的培养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音乐教师身上,有了好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所以我们要发动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的毕业学生积极参加农村特岗支教等教育支援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在配置老师的基础上,也应该改善办学条件: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

3、实施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教材?

前面提到,农村孩子由于没有任何的音乐基础,在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吃力,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接受。所以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例如现行的人教版音乐教科书,虽说现在的音乐课本已经改版更新到相对科学完美的境界,使音乐内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着,但是由于农村音乐教育的诸多漏洞,使音乐课很难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所以本人的音乐课从来不会盲目地以课本为主,而是结合基本乐理知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应得复制一些课外歌曲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最常见的乐理知识。

参考文献: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33-03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时间过于仓促,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决定延时结题,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以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1)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进行研讨、分析,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2)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2)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更要立足实际,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要符合实际。(4)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 王东霞 刘秀云 刘艳红 刘强

张志文 赵红 赵江汉 张娟 邱文红

李春燕 张淑艳 李提姗 王红艳 冯敏

张文杰 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成立五个研究小组,课题组人员任组长,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实际,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除了大件设备外,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相互支援的政策,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只有相互合作,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4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高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思想认识;链接关系;民族民间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39-0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美术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素养、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城里的美术出现了红红火火的局面,而农村的美术则出现了冷冷清清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对农村美术教育的研究中,略有思考。下面谈谈对农村美术教育的几点看法。

1 农村美术教育的瓶颈在哪?

1.1 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的不够重视是矛盾的根源: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各科教师,都把应试作为首选,与升学无关的美术课就成了“任意宰割的羔羊”,可以随时调动甚至占用,认为其可有可无。于是,很多农村学校美术课的课程计划标准达不到规定的10%,这对素质教育的推行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另外,美术在农村受传统思想禁锢,农村百姓对美术的认识不够,不了解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不清楚美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这是农村美术教育严重滞后的主要矛盾之所在。

1.2 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的师资与农村美术教育完全脱节:艺术院校的师范系和师范院校的艺术系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延续适应高考的素描、色彩、油画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的师资在农村极少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农村美术教育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受学生思维、眼界的影响,应把开发乡土教材、本土教学资源用于教学。比如美术欣赏课、剪纸课、泥塑课、简笔画课,在农村开展是可行的,而这些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在高校学的是油画、国画或版画等课程,这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首先在经济上就是个严重的考验。而对于美术课程都没有,课桌、座椅都难以保证的西部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奢侈的梦。

1.3 乡土素材、民间美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多农村地区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即便有,也是“半路出家”的或对美术稍有爱好的其他各科教师兼任,他们往往照本宣科,或画一些枯燥无味的“儿童画”或几何体就算完成美术教学。殊不知,琳琅满目的大千世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和乡土素材。这些都能让学生在各个方面感受艺术元素的存在,并逐渐认识美术、喜欢美术,而不会产生“美术就是画画”、“画得像的就是画得好的”等肤浅认识。并且,教师可以借题发挥,利用美术教育的机会,抢救和保护濒临灭绝或即将消失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对发扬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农村美术教育还存在着学生缺乏兴趣、教育手段陈旧、教育质量不高、作品形式单一、评价机制滞后、硬件设备不完善、教学软件不配套等瓶颈,也是我们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农村美术教育的出路在哪?

2.1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领导、教师对美术的认识:学校领导、教师应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美术教育的扶持力度,真正将美术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保证美术课程按国家计划开齐开足,不要随意占用美术课的时间,还学生学美术、教师教美术的权利。只有高度重视农村美术教育,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美术课不再“名存实亡” 、“名亡实亡”了。

2.2 强化高师美术教育与农村美术教育之间的链接关系:高师美术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双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的理论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高师院校可为美术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民族图案” 、“剪纸艺术” 、“民间插图”等课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实践和体验,记录他们的收获,并把相关资料保存下来,这样培养的学生既能适应繁华城市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又能肩负在农村美术教学的任务,有利于高师专业学生在城市、农村双面就业。

目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学历偏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瓶颈。基于此,教育部门、学校应经常请专家、学者与美术教师面对面的座谈、交流,组织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让农村美术教师丰富知识、画种爱好广泛,以利于农村美术教育教学的开展。

2.3 大力开发乡土教材、充分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和城市相比,农村在经济上的制约是不争的事实。但经济上的制约并不意味着美术资源的匮乏。相反,农村孩子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上具有城市里的师生可望不可及的得天独厚的美术教学资源。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不但增加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家乡的热爱之情。

以笔者的家乡湖北黄冈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黄州的农民画、武穴的章水泉传统竹器、黄梅的四祖五祖、团风的剪纸、龙感湖的挑花、麻城的石鼓、罗田的雕刻、英山的土著民居、浠水的桃花冲、蕲春的蕲州古镇、红安的公园,从东到西,从南往北,都是可以开发的美术课程和乡土教材。

结语:农村美术教育面临的这几个问题是十分严峻的,让我们全体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携起手来,努力改变农村美术教育落后的面貌。这几个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农村美术教育就能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就能使农村孩子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世宁.新疆美术教育60年[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9

[2] 胡均世.对学前美术教育的反思[J].文教资料.2011,11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赣南地区 中小学音乐教育 民间艺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5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实现和普及的,要普及素质教育必然离不开音乐教育。然而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往往还是音乐的荒漠、音乐教育几乎空白、孩子们也几乎是乐盲,这些与我党普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1 教育现状调查及构想的提出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赣南地区的农村存在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的问题。笔者从某县20个乡镇中抽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个乡镇又抽出4所学校,对这40所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进行实际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些统计数据(见表1、表2)。

通过表1、表2可以清楚地发现以下几点。

(1)科班毕业的音乐教师比例微乎其微,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都是因为迫不得已而从事的音乐教学,学校并没有专职音乐教师。

(2)大部分音乐教师不识谱,会即兴伴奏的也寥寥无几,而这两个能力恰恰就能反应一个音乐教师的基本音乐素质。

通过调查还发现部分中小学已取消了音乐课,有的即使有也被文化课占去了,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也只是纸面上的“音乐课”。

然而该县具有悠久的传统艺术文化,有大量的参加演艺助兴的人员、也有从事当地的戏曲―― 采茶戏的艺术人员。农家嫁娶、乔迁、庆典、周岁等礼俗都会请些演艺人员助兴,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于乡村礼俗的人员不在少数,他们有着较高的艺术修养、专业技艺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实践经验;也有些热爱戏曲,有一定的演唱和演出经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一部分人已经放弃演艺职业出门打工,目的就是赚更多的钱来养家糊口。所以出现了一边严重缺乏音乐教师,一边民间艺人流失的局面,如果能出台有效的教育政策,鼓励民间艺人走进中小学课堂,那将大大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率。

2 构想的实施

要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的教育质量,实施农村艺人进课堂的构想,必须得到当地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2.1 政策支持

要提高音乐教育的教育质量,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音乐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学校和民间艺人进行接洽,鼓励艺人们加入教师队伍从事音乐教育事业。

2.2 加大投入

在笔者考察的赣南某县中,农村的中小学没有一间专用的音乐教室,也没有必要的乐器的教具,艺人们用的唢呐、竹笛等乐器都是较便宜的乐器。要想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服务,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专用音乐教室,购买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进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2.3 岗前培训

民间艺人与专任教师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不同会使他们进入课堂时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语言素养、肢体语言和心理学教育等方面会有些不足。所以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构想的优势

民间艺人主要扎根于农村,有着较高的艺术修养、专业技艺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只要做法得当、有足够的政策支持,让民间艺人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解决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3.1 壮大了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在这么多所学校中专职音乐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师资相当缺乏,如果让这些扎根于农村的民间艺人从事课堂音乐教学,就可以缓解专职音乐教师偏少的现状。

3.2 提高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农村,非科班出生的音乐教师大部分不识谱,更谈不上乐器演奏和即兴伴奏,这些教师上音乐课大部分都是教一些自己平时学来的流行歌曲,因为不识谱导致无法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哪怕是最简单的也不行。教学方法单一,纯粹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一味地模仿,没有情感的体现。然而艺人们长期从事民间艺术,有一定的音乐功底和音乐修养,有识谱能力,对于他们来讲教课本上的歌曲是比较容易的。有了这些艺人的加入,相对程度上提高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音乐教学。

另外,目前农村兼职音乐教师居多。大部分兼职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不高,可以围绕民间艺人和兼职音乐教师之间举办一些讲座和音乐教育学习基地,让大量的兼职音乐教师有机会向民间艺人请教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兼职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

3.3 有利于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

在这个传统文化极易受到国外文化冲击的年代,传承传统艺术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如何传承传统艺术是要考虑的。现在好多孩子根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艺人长期活跃于民间的艺术舞台,对当代的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在音乐课堂上适当地加入一些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当地的传统艺术,提高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是有利的。

4 结语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关系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努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让民间艺人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开展教学工作,既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又关系着艺人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群体的艺术命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让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健康传承,乡村艺人进课堂的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效课堂;课堂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36-02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思维,是教师基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对教学因素的高效组合,是教师融认知建构和情感激活、价值引导和人格陶冶、教学控制和情景创设为一体,使教与学交感互动、协调平稳推进的高效教学。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与学生的最大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性的课堂,一种精致的教学理想和境界。“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是心系学生、以生为本,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创建学生学习的‘学堂’。”

二农村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的现实障碍

目前,农村学校受课改的影响,纷纷踏上课堂教学的改革道路,学习一些改革的成功经验,比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制”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以及山东省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等高效课堂的实践。但很多农村小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在形式上,还是追求课本至上、考试至上、教师至上。农村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的现实困境是教师课堂教学少“技术”、缺“技艺”、无“艺术”。

1.少“技术”——课堂技术的不足

“所谓课堂技术,就是教学实践者固化、定型、再制造某些优秀课改经验或流程,并扩大其应用范围的课堂思维、行动、观念,是教师在课堂中为达成教学意图而采用的现成技术性手段的总和。”在农村小学,多数教师都是一个人一个班全权负责制。一方面教师课务繁重,另一方面教师能力有限。根据笔者的调查,在很多偏远的地方,农村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等新理念知之甚少。有的农村老师可能对一些课改概念听说过,但对其内容和意义却是完全不知,有的甚至就不知道什么叫作课改。农村学校的小学老师对新课改并不是没有向往的,但行动是艰难的,一是创新代价大,素质教育在农村基础薄弱,老师一旦抓不好,将面临家长、学校领导的重重批评;二是教师自信度不高,农村教师多半是普师,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有所怀疑;三是学校领导对课改的热情度不高,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很少有人敢去尝试。

2.缺“技艺”——课堂技艺的短缺

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持续着封闭、保守的传统教育,学校的教师不仅缺乏课堂技术,在课堂技艺方面更是十分的短缺。在课堂上,还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与我国素质教育提倡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还差了很多。“任何课堂技术都有一定适用阈限与生命周期,对它的任何过度使用、过分偏宠、刻意固化都可能导致课堂技术的崩溃与失效。”因此,在高效课堂的建构中,还需要呼吁课堂技艺,“所谓课堂技艺,就是教师在熟练掌握大量现成课堂技术,如课堂典范、课改理念、先进模式、课堂结构、课堂程式等的基础上,个性化地理解、迁移、改进这些范例、理念、模式、结构、程式,促使其与自己的教学情境、经验结构、教学个性、教学思维、教学哲学等相融合,努力构建具体有自身特色、更高效能、日趋合理的课堂形态的一种专业品性或教学样态。”

3.无“艺术”——课堂艺术的低能

“所谓课堂艺术就是课堂教学的超越性品质与理想化状态,其主要内涵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以和谐美好为内在目标,以灵活多变、创意跌出、个性突出、风格明显、自如自然为外显特点,以即兴创作、机智应变、自由施展的方式展开,由此到达了一种‘随心所欲而不渝距’的完美教学境界。”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对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是艰难的,毕竟这是一个高境界和超越性很强的课堂。教师不仅要能够把各种课堂技术内化到自身的教学中,要到达对各种教学技术能灵活自如运用的境界,而且还要懂得课堂教学的“道”,“道即方法、技术、技艺,是教师职业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领悟课堂的智慧,到达课堂教学的高度自主化、个性化和柔性化状态,对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三农村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的有效策略

1.重“技术”——博采众长

“对课堂‘效力’的追求当属一种科学主义的教学论调,即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讲目的、不问手段。”“教学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设计、思路,只要能在不违背道德原则的前提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即可被认定是成功的。”实际中,农村小学教师的问题是对教学技术掌握的缺乏,对教学理念的不足,再加上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和“反效”使得教学效果更糟糕。加强农村小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必须博采众长,发挥教师的优势。这里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校内教师相互学习彼此之间的长处,取长补短;第二是农村教师应该多吸收校外优秀教师长处,不断积累经验,促进自我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个是教师要有自信,通过前面的博采众长,再根据自己优点积极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2.品“技艺”——知行合一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技艺的短缺,是因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将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建构农村小学的高效课堂,不是一日之长,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农村小学教师不停地输入新鲜血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时,“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断地进行实践与理论的创新,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地高效。只有农村小学教师不断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教学的知行合一,农村小学教师才能掌握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的高效。知行合一是教师教学的智慧。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从课堂上来,再到课堂中去”,需要教师脚踏实地、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教师须亲身体验、亲身感悟,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村教师虽然长期站在教育第一线,可毕竟“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此处”,要想摆脱自身的局限,教师必须开阔视野,多学习理论知识,站在最高处,“一览众山小”。通过理论学习和不懈的教学实践,农村小学教师还必须有自我的反思、内心的自审,把教学理论所反映的思想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的组合,实现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和高效化,掌握好课堂教学技艺的精髓。

3.贵“艺术”——以人为本

教学艺术是教学的“道”。提高农村小学教学效率,教师心中必须随时有学生,尊重学生,以生为本。加强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首位。教学是一个环境,环境与人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能合理地把学生置身于环境中,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和“劳”获得全面和谐发展。“高效课堂是一种促使学生学习高效率地发生的优质教学形态,是以促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地展开为终极使命的教学样式,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是高效课堂改革的本真内涵。”以人为本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是实现农村小学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教学是生命教学。课堂教学艺术的高超,是对人高超的艺术化。农村小学教师要想把人艺术化,必须具有艺术品位、艺术涵养、艺术审美,重视艺术育人。以人为本,是把人看作是课堂的主体,教学重在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的智力、人的体力、人的德育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与教学艺术追求人的完美化、人格化是一致的。农村小学教师须尊重学生的本性,激发学生的天性,唤起学生的自然性,让学生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就是构成生命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其目的就是让人有意义,所以农村小学高效课堂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农村小学生命意义的建构和建构有生命意义的农村小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2]龙宝新、张立昌.论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与走向[J].教育科学,2014(1)

[3]龙宝新、折延东.论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4(6)

[4]曲中林、胡海建.教学技术是有效教学的“利器”——与叶波博士商榷[J].中国教育学刊,2015(2)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范文第15篇

一、当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主观认识不足,艺术教育被忽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农村中小学仍然把音乐、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音乐课大多是教教流行歌曲,美术课大多是让学生随便画画,这样的学校还算是比较重视艺术教育的。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导致艺术课程形同虚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当前艺术教育课程实际开课不足及质量低下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及学校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社会及学校视艺术课为副课,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数学等主课,考上大学就有希望。于是视音乐、美术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课程!这是导致艺术课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艺术专业师资匮乏,教师本身重视不够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师资队伍短缺,业务素质较低。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极少,而且大部分教师年龄相对老化,观念陈旧,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在农村缺编学校,艺术教育师资更显不足,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样必然会导致艺术课教学质量不高。

(三)家长支持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的学习成绩,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对于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四)是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艺术环境缺少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得到了改善,但仍然不能跟上现代艺术教育发展之需要,不能充分保证艺术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学无从谈起。新课标力求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元,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不可否认教材的指导思想很好,编者用心良苦,总想用有限的纸张向学生展现一个超越时空的无限丰富多彩的艺术长廊。可实际上,农村中小学生一直生活在农村,孤陋寡闻,几乎没有谁去参加过艺术兴趣班,几乎没有谁现场去参观过书画展、欣赏过现场艺术表演,学生的生活中缺少艺术环境的熏陶,直接影响到艺术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途径基本策略探索

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全面改革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落后局面,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其它教育的和谐发展。学校艺术教育正常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级领导带领下广大师生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艺术教师创造才能的结晶。

(一)健全组织管理,严把教学关

农村小学应有专人负责艺术教育工作,衔接上下级管理层,使工作落到实处,健全组织管理能使艺术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能使艺术教育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使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1)高度重视艺术课教学,不但从时间上保证,还应让艺术课教师真正上好每一堂艺术课。在考评考核艺术课教师时充分考虑艺术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劳动成果。制定一套符合艺术课教育教学规律的考试考核章程,充分鼓励艺术课教师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上好每一节艺术课。

(2)在暂时艺术课教师缺乏的情况下,不图表面形式,宁可少一点也要保证质量,让每一个班级每周真正开设一节高质量的艺术课。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并经常检查督导,以保证音、美等艺术课教学落到实处。

(二)转变思想,明确认识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对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缺乏认识,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只是看考了多少分,排多少名。因此,学生、家长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语、数、英这些统考科目上。因此开展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转变思想,正确认识艺术课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已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抓住契机,将艺术课程提高到与其他课程平等的地位,最基本的要将各类艺术课程开足开齐,严禁其它课程挤压,占用艺术课的时间,同时通过组织学习,讨论新课改理念及有关艺术教育文件,使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美,艺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培养高雅的气质,提高生活素质,从而认识到艺术的魅力。并通过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向学生家长宣传有关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计划等,使他们能真正接受并欢迎和支持艺术教育,从而获取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可。

(三)加强硬件建设,提升艺术教师素质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些必要的物质条件,学生才能直观、形象地感受艺术之美。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师资配备不够,专职教师稀少,大部分都是由语、数教师兼任,专业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加大艺术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开展艺术课的教研活动,通过观摩名师示范课,学习最新艺术知识技能,深刻反思,撰写艺术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总结艺术学科教学经验,提升艺术教学质量。

(四)拓展艺术教育时空,营造良好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