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言艺术;门诊医生;产生的效应

【中图分类号】R4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30-01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语言艺术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新世纪名院多了起来,名医多了起来,名医疗设备也多了起来,这就出现了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作为门诊的医生就是医院的窗口,语言艺术本和医生无关的词也随着新世纪的发展需要紧密的联系了起来。笔者通过对门诊30例患者就诊过程的分析,现将语言艺术对工作效应体会介绍如下。

1热情而诚恳的态度是门诊医生语言艺术的关键

门诊患者就诊时,对医院和医生的陌生加之疾病的折磨,非常忧虑、痛苦、急躁甚至恐慌,所以医生应运用安慰性语言,热情而诚恳接待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尽快解除患者的陌生感,此时从语言中已显示出医生态度可亲,尊重爱护患者,患者就会感到安全感和亲切感。

2沟通技巧是门诊医生语言艺术的核心

沟通技巧分别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1]。非语言沟通在人际沟通中亦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人们相互沟通在许多情况下不可能全部以言语的方式来表达,但可以通过表情动作、目光接触、周围环境信息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非语言沟通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动态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人际距离等。静态包括衣着打扮、环境信息等。病人走进来时面部痛苦的表情、弯曲的身体和捂着头的动作,都是在向医生传递着信息,而医生不停地点头,仔细观察病人的神态也是在向患者传递自己的信息。这些都是非语言沟通,通过这些沟通可以建立起双方的信任关系。

患者就诊时对疾病方面存在各种疑问,对此门诊医生一定要有耐心,该解释的一定要解释清楚,需要保密的一定要给患者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讲解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巧妙的运用语言是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保证,深入到患者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病情才能更准确的诊断。这两种沟通手段能够让医生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能够提高病人对医生问诊的满意度。

3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门诊医生语言艺术的精髓

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是医生和患者沟通的精髓[2]。当患者对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一无所知时,门诊医生能用熟练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给患者讲解其发病原因、病理过程和相关的疾病知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患者听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患者很快就会提高对医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医患沟通在确立和谐医患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疗服务的前沿,门诊医生在医患关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3]。在医患沟通中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有利于构建和谐、诚实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大大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结合实际将语言艺术运用于门诊医生同时为医院赢得医疗市场。

参考文献

[1]章小缓,胡雁,罗园园.医患关系在临床实践的运用,中国实用医药,2008:3.(19)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当代中国;城市艺术节;特色化开发;国际化传播;公众沟通;ISC模式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其内容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类节目,以及开闭幕庆典、节目交易、专题论坛等,体现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文明程度、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在节庆研究领域,相关机构(IFEA)与专家倾向于将之归结为城市事件,其短期效果虽不及奥运、世博一类国际性大型活动,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为城市专有、公众认同、资源整合、国际传播、文化特色、长时段周期性持续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的形势下,特别是在资源市场和品牌创新的竞合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节不仅是城市满足自身文化生活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而且是城市特色品牌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其深层意义,在于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和机遇。在当代产能过剩条件下,资源整合的实质是需求交换。这就对特色化开发和国际化传播提出了要求。两者间相生相长的关系,使特色化和国际化双向互动成为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艺术节沟通的主要依据与追求。当前艺术节发展所面临的难题,集中表现为同质化倾向,缺乏满足特色化需求的能力,制约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和“走出去”的进程。艺术节有必要立足于城市特色化的成长实践,从内容到形式追求个性化发展,实现特色化与国际化的双向互动,形成资源个性的不可替代性,进而与城市一起走向世界。这一途径,或可概括为ISC模式,即可持续整合沟通。这就要求把艺术节当作一个有生命有感受有个性的有机系统来看待,结合国际案例,认真研究其历史、特征、要素、结构和规律,走可持续整合沟通之路。

一、艺术节的历史与传统

(一)古代艺术节起源于城市

艺术节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众所周知,古希腊戏剧节曾经如同奥运会一样盛况空前,影响广泛。不同的是,奥运会四年一次,戏剧节则每年一度。公元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繁荣,对外贸易日趋扩大,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明显进步。原本流行于乡村的庆祝丰收、祭祀酒神和农神的节日歌舞和仪式表演,出于宗教认同、文化娱乐和公民教育的需求,被有意识地引入了雅典城邦,逐渐演变为全国性的节日庆典。这类庆典表演之最盛大者,是每年三四月间,在新酿的葡萄酒上市时所举行的“酒神大节”。酒神节上最重要的内容,是以戏剧竞赛的形式出现的戏剧节。一时间佳作纷呈,新人辈出,剧场林立,举世追捧,官方资助,成为万人空巷的文化盛事。

古希腊戏剧节的兴起离不开民主制城邦的需要和人们对戏剧艺术的喜爱与追求。古希腊人以宙斯的子孙自居,相信神人同形同性,渴望在肉体与心灵两方面向英雄靠拢,借助奥运会和戏剧节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争取诸神青睐,跨入英雄的行列。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戏剧已经演变成为雅典文化和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正是这一时期,戏剧的影响扩散到了雅典以外的诸多希腊城邦。戏剧节期间,来自希腊各地的人们,甚至包括外国人,都会不远万里,纷纷赶到雅典参与戏剧节。雅典政府的文化政策,通过公共政策和制度,I生安排,为戏剧节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政府不仅鼓励戏剧节活动,支持戏剧节大赛,建造露天剧场,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甚至为了维护戏剧节的秩序制订专门法律,规定看戏是每一个雅典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凡强占座席挤走他人者,一定要被处以重刑。

雅典戏剧节的活动,激励和推动了希腊各城邦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年,希腊的主要城邦几乎每一家都在建造自己的剧场,你追我赶,各显神通。其中,至今保存相当完好的是埃匹朵拉斯露天剧场。正是长期持续而盛大空前的希腊戏剧节活动,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一批伟大戏剧家,包括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三大喜剧家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阿里斯托芬。他们的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底浦斯王》、《美狄亚》、《阿卡奈人》、《鸟》等,早已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不朽经典。长期以来,雅典戏剧节一直被公认为戏剧艺术的温床和西方文化的神圣殿堂。

古希腊戏剧节的繁荣附丽于长期希波战争所促成的爱国热情高涨,以及城邦民主制的崛起。古希腊戏剧与民主制城邦同呼吸共命运,随着希腊各城邦反侵略、争民主斗争的发展而兴盛,随着希腊城邦之间的分裂内战而式微衰败。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的实力显著削弱,戏剧节确立的英雄主义被蚕食消解。尤其是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的一系列扩张战争之后,希腊政治上愈趋专制,直接影响到戏剧的发展。戏剧节从此由繁荣昌盛走向停滞没落。

总结古希腊戏剧节的渊源、历程、主要成就及其传统特色,我们发现:艺术节的生命有赖于公民与城邦的可持续沟通。古希腊戏剧节的成功,在于城邦当局自觉主动地把艺术节当作公共服务加以长期支持,而艺术节则在百多年的繁荣过程中,通过长期大量、周而复始的现场集聚、戏剧演出、情感交融和人格陶冶,牢固确立了英雄主义的戏剧母题,充分激励起城邦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直接服务于反侵略战争和民主制斗争,从而在既缺乏交通工具,叉缺乏传播媒体的古代世界里,难能可贵地把高度分散、彼此存在利益冲突的164个希腊城邦团结起来,凝聚为大希腊民族整体,不断地挫败波斯帝国的征服企图,有效维护了民族独立领土完整,创造了古代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伟大奇迹,甚至在古希腊被罗马人征服之后,仍然以其高度发展的文化成就,征服了征服者,充实了古罗马文明。

(二)近代艺术节的城市传统

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节最早出现在近代欧洲的城市,其创办动机如同缪斯女神那样婀娜多姿。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九大使命:艺术庆典,娱乐需求,商业目的,专业平台,创新实验场所,观众培养,社区亮点,政治或社会传播,刺激经济。这中间,“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内在动机犬牙交错,然而主线始终是艺术与人生两者间的制约依存关系。艺术节由此成为城市这一人类生活基本方式的个性特色与锦绣篇章。

艺术节经历了兴起、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这一分期立足于1991年NSL Research Institute委托吉本光宏等一批学者,针对全球知名的37个艺术节所进行的为期四年的实地调查。@其中,近代欧洲被看作今天意义上艺术节的发祥地。据考察,近代以来,“世界上最久远而且至今仍在举办的艺术节是法国奥兰治国际歌剧节,创立于1869年”,时值工业革命高潮。此后绵延不绝,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直到“二战”。艺术节的蓬勃发展期是“二战”后至1960年代,活动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国。目前世界知名的艺术节大多形成于这一阶段,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IF,1947)。自1970年代以来,艺术节迎来了繁荣鼎盛期,其特点是在欧美中心之外向亚太扩展。一方面,艺术节成为欧美亚太许多国家“文化生活的一个突出特点”,如英国每年“要举办超过500个艺术节和数百个为期一天的地方与社区的节日和狂欢节”;另一方面,亚太地区除了大阪国际艺术节(1958)创办稍早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大多是在这一阶段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节,如东京艺术节、伊斯坦布尔艺术节、台北艺术节、汉城艺术节等等。

在我国,艺术节的兴起或可追溯到抗战全面爆发之际,起因是救亡图存。1938年10月10日至3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在重庆举办了为期22天的“第一届戏剧节”,演出了近40个剧目,观众达数十万人。它不但对重庆广大市民进行了一次抗战救亡教育,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日斗争。各剧团在这20多天里的收入除去开支,所余8100百多元全部捐献给前线将士,表现了抗战初期戏剧工作者,为争取民族生存而斗争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目前中国资格较老且颇具规模的城市艺术节,至今仍在运营的是香港艺术节(1973)和哈尔滨冰雪艺术节(1985)。广东艺术节(1984)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一个以艺术节命名的演出盛事。其他艺术节,特别是至今活跃度较高者,多半诞生于90年代,如南宁民歌艺术节(1993)、吴桥杂技艺术节(1993)。我国艺术节起步虽晚,然因城市化快速推进,活跃度颇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冠以国际名号的艺术节即达200个之多。究其创办动机,与前述大同小异。

近代艺术节的传统,是服务于城市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表达和城市间交往。艺术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城市表达和品牌推广有内在联系。艺术节通过公共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竞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等文化活动,“塑造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以建立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在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背景下,使城市形成了“不可复制的文化个性,以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二、艺术节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城市品牌的实质是公众印象,由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表现的多方面认知与评价构成,往往体现为公众舆论,带有很强的情感直觉性。艺术节通过其感性直接性和艺术审美魅力,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实现城市特色的节庆表达和国际化沟通,为公众提供难以忘怀的体验,进而借助口碑和媒体,形成面向世界的二次传播。这也是活动传播的特点之一,即“由定制的内容、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形式而获得了独一无二的体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会向更多的人去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并且通过微博、博客、短信、论坛等社会化媒体平台,将活动传播的效果进一步扩大、延伸,带来信任度高、说服力强的人际传播效果。”

艺术节的文化感召力,主要通过表演艺术国际化的节目集聚、观众集聚、资源市场信息集聚和媒体集聚来实现。其最大特色在于跨文化的公众参与、体验与沟通。在受众行为层面,艺术节的营销策略主要针对以下四类艺术节参与者,即自发的(spontaneous)、有限的(limited)、延伸的(extended)和常规的(routine)行为决策者。他们包括艺术家、经纪人、观众与游客、各国政要和同行等等。艺术节为城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刺激市民的艺术兴趣、扩大艺术欣赏的人口比例,从而提升市民的艺术素养,并最终使城市受益于市民文化归属感的增强、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城市形象的改造与提升”。与此同时,艺术节成为激励艺术创新、成就艺术繁荣、促进艺术教育、推动艺术普及的发动机。

艺术节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整合意义和经济刺激价值。据研究,“南非国家艺术节具有促进南非国家从种族制度走向民主制度的重要意义”。1994年以来,在南非之父纳尔逊·曼德拉的领导下,艺术节会同南非主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在实现国家战略、塑造“新南非”形象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地向全世界推广了“新南非”这一国家品牌。

艺术节的经济价值实现于“在组织、运转过程中必然发生的那些经济活动;艺术节必然带来人流,而人流的往来与逗留又必然产生一定的经济活动”。艺术节为主办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对诸多产业的拉动效应造就了巨额经济产出,如旅游业、宾馆业、餐饮业等。此外,艺术节通过创造艺术需求、加强场馆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本土创新以及活跃当地参与的方式发展艺术产业,促进了旅游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直接收益,即对艺术节的直接投资,如艺术设施、艺术活动、人力资本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间接收益,一般包括艺术节相关的旅游收入;诱发性(induced)收益,主要是指由于艺术节的举办给城市带来的无形收益,包括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升级方面的影响等。”

三、艺术节沟通的ISC模式

(一)ISC理论的运用

ISC(Integrated Sustainability Communication)即可持续整合沟通,在美国学者舒尔茨IMC理论的基础上,由跨国传播机构日本电通提出,并经过了长期的城市开发和大型活动实践的检验,可以用作我们的参考。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对内整合全社会资源,对外传播城市品牌,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产业经济、安全信任、教化濡染等社会生活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在艺术节与城市的双向互动中推进特色化建设和国际化进程。该模式秉承了舒尔茨整合营销沟通(IMC)的传统,更加推崇特色化城市表达,强调营销即沟通理念,注重内外沟通过程中全社会所有接触点的个性互动,通过主题化活动,“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并积极行动”。ISC发展了IMC理论,要求立足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来看待城市传播问题,强调利益相关方的可持续参与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其实,早在1989年即有学者提出将节庆活动纳入市场范畴,用作城市营销的工具,理由是民间节日可以“将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的人们聚集起来,有助于赞助商用人们喜欢的方式为城市表达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媒体关系的解构、重组与整合,全媒体(Omnimedia)概念要求通过全方位媒体组合提供浸入式沟通体验,使得特色化城市表达有了更丰富的手段。全媒体的理想场域,被设定为一个诸如艺术节之类的特定时空。艺术节出于市场需求,关注文化交往和社会交流。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艺术节的公众沟通模式被广泛采纳。在这类沟通模式下,“艺术不再是一种文化霸权,而是一种自然的模式”。这种自发的感性的模式催生了多元的市场文化,进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空间,专门从事国际性艺术交流。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与艺术绝缘,那么这个城市将变成文化沙漠。艺术应当成为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艺术节实现了“文化身份的跨越”,有助于城市建设全面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艺术节发展的ISC模式中,城市品牌居于核心地位。它直接有助于促进内部公众和外部世界的双重沟通,在资源交换的意义上,形成创新激励、经济繁荣、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等效应。城市资源指的是城市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集合,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等。其中,艺术资源是其重要组成,比如表演艺术、品牌节目、著名演员、演出团体、场馆设施、艺术人口等等。资源的价值,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得以实现。ISC沟通以特色化推进国际化,强调艺术节特有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这恰是艺术节人文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体现。人文价值强调平等、宽容、公正、友爱的精神,文化价值提供了一个不局限于专业圈子的普通大众的交流平台。

(二)艺术节沟通的特点

艺术节是由举办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主办机构(可以是政府、非营利组织等)通过艺术节这一媒介,向城市内外的广大公众(艺术家、观众、经纪人、游客等)传播以城市品牌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城市理念、城市精神,以期获得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效果。艺术节传播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于建设和维护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五个要素:谁要说(Who)、说什么(Say what)、对谁说(To whom)、通过什么样的渠道(In which Channel)、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效果(With what effects)。此即传播学奉为经典的拉斯韦尔“5W”模型。如果把这五个要素植入公关传播背景,它们将转化为:组织机构,即传播的主体,体现是谁想要传播;传播内容,即说什么;传播介质,即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说;目标受众,即对谁说,明确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这就构成了公关传播的五个要素。

艺术节沟通作为会展传播活动,突出体现如下特点:1,集聚式精准传播。艺术节通过广泛邀请和公开售票等方式,把演出节目、演员观众、演艺活动决策者和经纪人、专业资源信息、相关媒体等等要素集聚在一起,在剧院、广场和校园等演出现场,将艺术的创新创意集中展示给目标受众,从而在传播主体诉求、受众行为习惯和接受信息方式之间搭建起了直接沟通精准传播的舞台。2,主题化创意策划。艺术节围绕主题的内容演绎和创意设计,为受众创造了直观而深刻的艺术体验。通过管理运营全过程,主办方有计划、创造性地展现演出节目的艺术个性,揭示其内涵意义,引导目标受众的体验感受。3,多元化传媒整合。艺术节主办方千方百计追求的效果,是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注意力,体验艺术的精致微妙,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人际沟通的诉求。进入全媒体时代,针对艺术节传播的受众特点,借助传统与新兴媒体的特色整合,艺术节能够实现沟通效果最大化。4,体验性关系建构。艺术节沟通以演艺节目为基础的特点,决定了其传播效果注定与感官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情感体验和关联体验不可分离,与演艺节目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不可分离。这种艺术沟通的独特方式最容易与受众取得共鸣,使之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艺术传播的意义,进而与艺术节形成品牌信任以至品牌依赖关系。5,口碑式营销沟通。艺术节受众在主动参与相关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演艺、论坛、交易现场的丰富感受,形成了对艺术节、艺术创造、艺术体验、艺术价值的某种认同,成为演艺节目和艺术节的自发传播者,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分享,进而提升了艺术品、艺术家、艺术节的品牌美誉度、忠诚度。世界著名的国际艺术节,几乎都要凭借良好的口碑,推出业界公认的名家佳作,使艺术节品牌在国内外做到家喻户晓,其所属城市也因艺术节而名闻天下。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法国亚维侬艺术节、德国拜罗伊特艺术节等,莫不如此。

细察历史线索,艺术节与所属城市之间双向沟通互动,特色化与国际化两翼并举齐飞,或许既是艺术节特色化转型的当下机遇,又是城市资源不可替代性的激活与开发的方法途径。比如我国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通过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走特色化国际化双向互动之路,开辟了一条艺术节会同其他会展活动,共同促成城市发展的新路径。从外部看,南宁市为举办民歌艺术节等会展活动,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15.76亿元,完成建设项目524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至少十年。从内部看,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广大市民带来了国内外优秀的演出团体和演艺节目,发扬光大了民族文化传统,显著提高了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忠诚度。南宁在一个并不算长的时间内,从一个不起眼的三线边远城市,一跃而为国际知名的会展之都“中国绿城”,对东盟各国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这与南宁积极推进城市艺术节建设,坚持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的文化城市建设方针有内在联系。

四、突破与创新:爱丁堡艺术节的实践

爱丁堡是苏格兰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一个“充满苏格兰本土气息”的城市。随着艺术节与城市半个多世纪的涵养互动,这个三流旅游目的地成功地刷新了自己的城市品牌,转型为国际表演艺术的圣地、世界一流的“节庆之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缩写EIF)的定位是国际表演艺术的盛大节日,目标是促进爱丁堡及苏格兰人民的文化、教育和经济福祉,主旨在于通过公共文化品牌服务,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城市形象的自我更新与亲和深入的国际沟通。调查显示,85%的参与者认为,艺术节提升了苏格兰人的民族自信心。89%的爱丁堡居民为自己的城市能举办这样一个艺术节而感到自豪。2010年度的40万观众,竟有高达82%的人属于回头客,体现了人们发自内心的依恋之情。据2010年年报,爱丁堡艺术节经济效益显著,票房总收入达267万英镑,创历史新高;拉动效益达1907万英镑,带来了5200多个就业岗位。

爱丁堡艺术节公众沟通的奥秘在于抓住了人们艺术追求的心理和热情,突出独有特色,赢得国际认同。创办人Henry Harvey Wood相信艺术能增进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联系,延续人类的精神文明。秉承这一信念,他于1947年创办了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爱丁堡艺术节始终注重艺术节的创意策划,衍生出包括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边缘艺术节、军乐节、国际图书节、国际电影节、国际爵士乐节和多元文化节在内的七个艺术节,涉及几乎所有当前世界流行的表演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在这里,怀揣不同诉求的参与者都能找到各自的所爱。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是民众的狂欢,自由、多元、开放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为充满创意的小乐队、小剧团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成为民间艺术团体的盛会。传统艺术与实验艺术共生,既是爱丁堡艺术节的魅力,又是城市胸怀与包容力的体现。EIF发展至今,每届都有大约200位艺术家带来150多部表演作品及活动,有来自全球的大约40万观众共享盛事。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概论;沟通与表达;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84-02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作为以理工为主的院校,学生对于人文艺术的认可和了解知之甚少。然而,艺术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理解艺术,重要的是能掌握一种进入艺术世界的方法,老师来指导学生掌握一种“一生受用的本领”。

一、对“沟通与表达”的认识

在教学中实施“沟通与表达”,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一项教学改革,同样也是老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途径与方法。沟通是展开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的平台,是技巧和智慧,这是隐性的。表达是能力的提升,是教学目的的实现,是学生多方面水平的呈现,是隐性的。两者是有层次的,并且是递进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沟通才使表达能有效,表达是建立在和谐、熟悉、轻松、有效的沟通基础之上的,反之亦然。

首先,用“沟通”来搭建教学平台。“沟通”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和谐、熟悉、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中搭建起的教学平台。这里包含着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是建立在和谐、轻松、有效的氛围中,如果总是老师的“一言堂”,或者“一问一答”,学生被动地敷衍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其次,用“表达”来实现教学目标。表达是在涉足大量信息后,能够运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有逻辑性、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一种口头或书面表达。“表达”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是“教与学”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二、“沟通与表达”的实施目标

当下,老师在教学中,尤其重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次序的翻新与探索,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太“理想主义”或“想当然”,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得能力,既要全面考虑,又要注重细节,在实施中注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的翻新与多变是一种训练途径,更重要的要对与“教与学”有关的一系列客观、主观因素的构成等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课程设计、教学执行到教学反馈,特别对诸多环境、心理、生理等因素都要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思考。

1.从“观看与倾听”到“沟通与表达”――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艺术概论》课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入艺术世界,从各种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获得最宝贵的体验与快乐,使学生获得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对艺术的理解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能够运用恰当的字眼来表达体验与快乐,并能更好地将这种感受与其他人来分享。

为了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分别制定了三个层次的目标方案,以此来实现和推进课程改革,并最终达到学生沟通与表达素质的提高。

第一层次的目标是通过艺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学生主要通过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来接触、熟悉和感知艺术。在这一环节里,学生主要通过一种接受式、发现式的学习,来接触、熟悉和感知艺术。比如,在面对一个艺术作品时,我首先要与学生分享艺术审美的经验,指导学生在作品中观看什么,倾听什么和阅读什么。进而,培养学生能形成一种自觉地、积极地、正确的审美观。

第二层次的目标是通过艺术的教育,丰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这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中,采用启发式、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对艺术的概念有所理解,也知道在他们遇到艺术作品时如何去解释时,主要通过中外经典艺术作品的鉴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释放自己的心灵。在这个层次中,主要通过交流、讨论、欣赏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艺术,并进而产生一种想交流与分享的愿望,希望将自己的艺术感觉和想法表达出来。

第三个层次目标就是通过艺术的教育,使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这一层次目标的实现,正是需要通过沟通与表达的专项训练来实现。在艺术课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实现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一阶段里,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艺术杰作的批评性欣赏能力,具备审美判断的标准。当学生能对艺术大师的杰作及艺术问题进行讨论,并能当众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进而进入到一种表现、表演的状态时,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层次目标的实现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针对于实际教学可能过于理想化,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对于艺术课程的教学的确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审美的教育更像是“艺术的旅行”,需要自由畅游,主动感受,并选择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

2.“沟通”的智慧与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一:打破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存在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首先不会吝惜自己的微笑与眼神,这是实施沟通的基本,这是一种态度的影响,将学生引入一种境界中。解决办法是在课前、课间播放经典、流行的歌曲、音乐,将学生引入一种轻松、和谐的情景氛围中。

实施方案二:让学生开口。

在课堂上,学生不愿开口,懒于开口,开口之惊人,是一个普遍现象。解决办法是让学生进行定义、诗词、要点的大声诵读。老师再提问时,要通过以不经意的、聊天的方式,介入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里的原则是不要难道学生。

实施方案三:同学之间的配合与互动。

在课堂上,有意强化了与学生的交流与分享,更多地是以一种交流与对话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除了课上交流、课上讨论等教学环节,并用课堂自由辩论、课上讨论来丰富了教学内容。这里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小组竞争机制的引入,效果非常好。

实施方案四:打破常规的课堂布局。

如何让学生主动与你交流?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在课堂的布局上,采用围坐的方式来授课,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虚拟距离,实现“面对面”的沟通。

实施方案五:建立学生与老师的沟通。

在大学的课堂上,由于学生数量居多,对于个别学生而言,很难与老师建立一定的认知,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努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争取与学生在一学期内有至少一次的交流与关心。也可以利用课前问一问学生。课后听听学生的建议的方法,使大部分的同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

综上所述,如果能解决以上问题,就是解决了有效沟通的根本问题,以上实施方案的实施,即使教学的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

3.“表达”的提升:听、看、说、讲、写。在此项专项训练中,开展学生的轮讲、演讲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上,利用课上讨论、课上提问、课上小组汇报的教学环节,但由于层次性与目的性不强。但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在演讲中,一方面缺乏思考,另一方面缺乏自信,不知道如何进行语言逻辑关系的组织,重要的是部分学生尽管是照着念也表现出很紧张,并不能很好地讲述自己的观点。结果一到让学生开口时,学生还是难于开口表达,老师也感觉自己在唱“独角戏”。而这里,把演讲环节放在了学期末,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通过一幅画、一个舞蹈、一首歌曲、一部电影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他们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用专业的术语、概念,结合艺术审美鉴赏的基本方法来发表自己观点,并予以纠正。

针对书面表达这一环节,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弱项,由于没有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也没有自己的见地与思考。因此,先通过让学生来写200字左右的观后感、随笔等小文章,来培养学生用文字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撰写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在论文写作上,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论文撰写的基本框架、基本格式以及诸如摘要、关键字、正文、注释、参考书目等基本要求。大部分同学们经过多次地反复修改才最终定稿。学生之前对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不了解,也是通过这样一种训练,使学生知道了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里,尤其注意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予以反馈和讲评,建立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三、结语

“沟通与表达”除了完成对学生能讲会写的能力提升之外,对于学生讲话的体态、仪表和礼仪的忽视是我们在教学中通常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种基本素质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去培养。对学生的体态、仪表、声音等方面予以关注,更加有效地提升了“沟通与表达”的实际意义。我们的课程教学一定要试图来影响和教育学生,课程所赋予学生的也将是能受用终身的,并是一种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教育。正如艺术的教育要更加具有感召力、说服力与影响力,用影响、感染、交流、评价等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来实现学生沟通与表达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环境艺术 功能类型 实用功能 艺术功能

一、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是由多种艺术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贯穿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始终的广义的艺术观念,不是人为物质环境诸如建筑、室内空间、室外空地等的补充设计。环境艺术在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具备的特点,它不同于某种单一艺术,也不是单纯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绘画等的机械合成,具有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循环特征,受到环境的限定和制约。

环境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它需要设计师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进行创作,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而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是指人为创造的艺术环境,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环境和愉悦工作生活在其中人们。

二、环境艺术的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对功能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到的功能是指对象(产品、工程或劳务)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它的作用或用途相对于使用者的符合程度。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环境艺术项目能满足工作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求的属性。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项目及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艺术的功能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需要因地制宜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取舍或侧重。

2.环境艺术的功能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环境艺术的功能,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进行功能分类。从实用与美学的角度分为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从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从质与量的角度分为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从面向顾客或面向设计施工单位的角度分为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如图1。本文重点探讨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

三、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是指它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项目设计里最基本的层次,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民族习惯、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环境艺术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因此,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设计上,即环境景观设施给人提供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价值。

例如,休闲座椅多位于步行街、凉亭、林荫道,实用功能是满足行人休息。它必须通过与环境精心的配合,安全地服务于人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满足人的需要。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和导向性的中央分隔绿化带,以实用功能为主,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安全设施包括护栏、护柱、路墩等,实用功能是对车辆进行拦阻。夜间照明设施的实用功能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路灯是城市中心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景观设置,它不仅为夜间照明提供了方便,也能反映城市中心的面貌。卫生设施以卫生箱、垃圾箱为主,实用功能是收集垃圾。

2.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实用功能类型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其实用功能一般包括日常游憩、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三大类。

(1)日常游憩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游憩活动一般分为动、静两类,动的活动又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通常,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多喜欢静的游憩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中老年人选择动的游憩活动也不少,例如:散步、太极等。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多方用户的使用功能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前,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原因所在。

(2)文化教育功能

环境艺术注重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等实用功能的设计。人们在游览园林绿地过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景点,可以普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使人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于乐。例如,园林中的纪念性雕塑等以纪念某个时代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或有纪念意义的事。如杭州西湖的岳庙、南京中山陵、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墓等。同时还可以使人们了解植物学动物学方面的知识,并展览书法、绘画、摄影等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陶冶情操。园林绿地同时是开展旅游及休闲、疗养地的重要基础及组成。

(3)生态保护功能

在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环境艺术为了改善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而产生,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环境艺术生态功能的核心载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绿化植被,另一方面是通过景物设计规范人类的行为。

环境艺术中绿化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可以浓缩自然、引入自然,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倾心热爱。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绿化不仅仅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满足生态平衡的需要。人类为了追求舒适生活其许多行为是不断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一方面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还要尽力作出对生态的补偿,人工绿化可以算是补偿措施之一。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漂亮的大草坪的供氧量远不如草地、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自然或人工的湿地又远比山水园林强。

四、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也称品位功能、美学功能,它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制造的代表人物穆台休斯提出“设计的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物质方面,即使功能、材料与技术掌握好了,而形式不佳,我们仍然生活在粗鄙的世界之中”,他强调标准化,但设计者务必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十分完美,这正是讲究艺术功能。

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根植于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作用于生活,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艺术――艺术创作――艺术感知整个艺术产生的全过程来影响、作用于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从另一个侧面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是指通过对景观设施的设计,起到对环境的衬托和美化作用,即装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艺术处理;二是与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一般说来装饰是环境设施的第二功能,然而对某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环境设施则又是第一位的。

2.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艺术功能类型也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同样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分析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一般包括认知、社会、审美几个类型。

(1)认知功能

环境艺术能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加强认知共同感,环境艺术可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使人们有可能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远的历史和民族经验。环境艺术沟通信息的可能性比通常的语言更加广泛,例如通过建筑、雕塑传达信息比用语言传递信息更能被人们接受,更容易为其他各国人民所吸收。此外,环境艺术的沟通质量也比较高,因为环境艺术语言较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比喻性、灵活性、寓意性更强,在情感上和审美上也更加丰富。

(2)社会功能

环境艺术涉及范围很广,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细分,如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心理与生理类的环境艺术等。

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作品能够使感受者获得在情感、观念上“群体性”的认同功能,从而产生出一种共同信念的凝聚效果和集体化的、积极的、付诸以实施的实践活动。孔子曾经阐述艺术所具有的“光、观、群、怨”四大功能,其中的“群”就是指艺术的社会组织功能。所谓心理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具有协调、净化审美主体心理的功能。环境艺术不但对人的心理产生协调作用,还能影响人的生理,它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刺激作用。如果对这种刺激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则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甚至使某些生理疾病得辅的治疗。

(3)审美功能

环境艺术的审美功能必须包涵环境艺术作品中美的存在及能够唤起美感的功效,本质上也是艺术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环境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感内容是艺术家运用艺术形式来再现生活、抒发主观情感并发挥作用于社会的实践活动,而接受者的审美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情感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情等则是艺术的审美功能在起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环境艺术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本质特征是审美,其他任何本质只有在审美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并得以发挥。

五、KJ00厂泄洪沟案例实证

KJ00厂位于北京昌平区,专做国防军品维修,属军工企业,工厂背靠大山,厂中有个自然形成的天池湖。工厂分为三个区: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由天然形成的泄洪沟分割开来。生产区是厂区的主体,由工业厂房、库房、动力供应等建筑组成;行政区位于厂区的核心位置,由生产管理办公楼、科研办公楼、集中绿地或广场等组成;生活区是厂内职工的生活、休息场所,包括家属公寓、职工宿舍、食堂、职工活动场地等。

1.KJ00厂泄洪沟景观设计

泄洪沟是天然形成的厂区排水渠道,泄洪沟两侧分别是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自然而然地起到了分割的功能。另外,泄洪沟承担着疏导山洪,保护KJ00厂生命财产的重任。每逢雨季,山上来水经由泄洪沟注入天池湖。泄洪沟由于长久不加治理与日益改善的厂容厂貌形成极大反差,也给工厂职工生活工作往来造成极大不便。因此,泄洪沟改造治理成为KJ00厂景观提升工程的重点。

景观设计公司提出的方案由明渠工程与绿化工程两部分组成。明渠工程指加宽原有泄洪沟,建设如图2所示。绿化工程是指在明渠两侧地面铺装、栽种植物和布置点石,建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泄洪渠平时拦坝蓄水形成水景,雨季时开坝放水用以泄洪。

2.泄洪沟景观功能分析

上述泄洪沟景观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明渠工程包括混凝土铺底,两侧夯实,石块砌面;明渠两旁,加装护栏,铺装走廊,两侧上部预留绿化区。混凝土铺底和两侧夯实、石块砌面旨在保护沟渠,防止经水浸泡、冲刷后两侧泥土滑坡;明渠两旁加装护栏起防护作用;走廊道路铺装属于明渠工程部分,是起实际用途的工程。绿化工程是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种植,不仅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在方案的景观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景观公司提出的方案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郑曙: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2]王 牧:景观设计的功能解读[J].成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12月第6期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艺术教育;艺术创新;高校文化;校园文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是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现实美,同时也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简言之,艺术是人们以直观、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的符号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最终是以艺术的创造作品为表现方式,这种艺术品即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同时也包括艺术家本人的理想、情感和价值观等主体的因素。

一、现代艺术发展规律的含义

社会是发展的,艺术同样也是发展的,同时都具有其规律性,论及艺术发展的规律性是艺术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人们对现代艺术发展规律看法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艺术理论家都认为应当从研究现代艺术发展的规律性:

第一:现代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现代艺术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研究现代艺术发展的原因,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现代艺术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选择之一

现代艺术教育是高校培养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教育水平,从而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要更加重视高校学生的美育教育。进行审美方面的艺术教育,其最根本的形式就是现代艺术教育。现代艺术教育不等同于审美教育。现代艺术教育除了包含审美教育的内容、功能之外,还包含了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现代艺术教育是充满活力又独具特色的教育形式。它可以作为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概括的说,现代艺术教育在教育手段和局部目的上又具有特殊性,它以文学艺术欣赏的感悟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操作训练为主要手段,是培养人的艺术能力和艺术境界,由此过渡到普通教育的最终目标。从这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和媒介,因此,它又成为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现代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艺术教育有很多专业课程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视觉冲击力,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去想,去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让他们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现代艺术教育的作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要靠他们去主动的研究和获取,现代艺术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实践性、独立性以及创新性等。

自主性一自我调控、自我去判断、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动性一自觉性、积极主动的精神。

实践性一研究和探索,去尝试新的事物。

独立性一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创新性一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新的知识,追求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科研成果,具有无限发展的创新潜力。

现代艺术教育中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文化、审美素养、实践能力等审美、非审美的多方面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培养和训练。从而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自尊、自律、合作和自我激励创新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当代社会生活中获取成功所必要的部分。

四、现代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想像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代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第一,现代艺术教育能够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健康的心理对当代大学生显得极其重要。现代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比较轻松、愉悦的艺术方式来调节和改变人的情绪状态。现代艺术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获得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经验的机会,增强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第二,现代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校园整体文化品位。通过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艺术性、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促使高校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艺术知识得到实践和应用的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与娱乐气氛相融洽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启迪思想、增强智慧、净化灵魂的功能,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东工艺美院学院院长潘鲁生曾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现代艺术教育在这个大背景中驶入一个“快车道”,山东的现代艺术教育又在这个“快车道”中跑在了最前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邀请有关学术专家,就有关设计教育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高校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从中获取了最前沿的学术信息。从先前的组织、策划及活动安排,包括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使高校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专业创造了平台。从深层次讲,艺术院校之间需要沟通、交流与合作。在整个活动中,学院的有关部门在组织、协调、沟通等各方面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各高效的相关领域、各个学科的教学得到了促进。加强了各领域之间沟通、交流与合作,收获很大。专家、学者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了解有关现代艺术教育方面信息的同时,锻炼了他们接触社会、与人交流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现代艺术教育相互协调的关系

鉴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高校的艺术教育应当遵循高校教育实际情况出发,高校大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客观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和学生实施现代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他们相互之间的共振效应和相互协调的关系,主要针对高校教育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分析,才能确保高校的现代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办公室;主任;沟通协调;艺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67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01

良好的沟通对于协调办公室工作具有促进作用,有效的沟通交流是开展各项办公室活动的基础。如果办公室主任的沟通协调能力出现问题,很可能在学校出现紧急情况时,无从下手。沟通协调艺术的使用不仅能处理人际关系,还能缓解矛盾。因此,办公室主任要掌握这项艺术,在面对高校领导、高校各系主任和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时,采用不同的沟通协调手段。

1 面对高校领导时的沟通协调艺术

高校院系的办公室主任需要协调好和高校领导间的关系,对于高校领导的指示和意图,要懂得分析和领会。结合不同高校领导的处事风格、处事能力、处事习惯等,分析高校领导的个性特点,懂得利用沟通协调艺术,明确领导意图,并积极配合领导完成任务。实际工作中,高校领导之间难免出现分歧和矛盾,此时,作为院系的办公室主任经常要扮演“灭火器”的角色,针对问题的矛盾进行沟通协调。如果领导间的矛盾非常严重,且不断加剧,系办公室主任一定要在了解清楚原因的情况下,进行劝导,避免妄下评论,导致矛盾恶化。当领导间的矛盾没有出现好转时,办公室主任一定要发挥“灭火器”的功能和作用,竭尽所能地帮助领导化解矛盾。作为领导的得力下属,办公室主任在履行职责时,一定要客观真实地传达大家的要求,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效发挥沟通协调艺术的作用,使领导能欣然接受。系办公室主任一定要善解人意,及时了解领导心中所想,并要懂得顾全大局,将维护领导间的团结作为首要任务。如果因为工作失误,导致领导间的矛盾,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也一定要首先考虑领导之间的团结,适当转移话题;或劝导情绪不是太激动的一方先行离开,稍后再议,避免领导的形象受损,有失身份。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沟通协调,帮助领导解决实际问题。

2 面对高校各系主任时的沟通协调艺术

系办公室主任应把握好与高校各系主任之间的关系,做到谦虚,彼此尊重。正所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进行沟通交流时,要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看法,避免独断独行。良好沟通的基础就是彼此尊重,开展各项活动时,一定要发挥积极合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精神,一旦出现自己能力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系办公室主任应主动协调沟通,寻求各系主任支持和配合,并向高校的领导及时反映,寻求领导的帮助,在领导和各系主任的共同配合下,使活动能顺利开展。遇到问题时,办公室主任应主动沟通,沟通时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地点,尽量选择在各系主任的办公室进行商讨,尽量选择各系主任不忙时,避免在各系主任上课前或较忙时,仓促地进行沟通协调,因为此时的协调通常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选择好时机进行沟通协调时,需要注意对方的态度,一旦各系主任态度强硬,需要办公室主任充分发挥沟通协调艺术,巧用幽默的方式调节气氛,冲淡他们的消极情绪,积极化解矛盾,灵活运用规劝疏导式协调、命令式协调、建议式协调、会议式协调、商榷式协调、随机式协调和沟通式协调等协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面对办公室工作人员时的沟通协调艺术

院系的办公室主任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的关系,关系到办公室气氛的和谐友好,同样有助于办公室各项活动和工作的顺利开展。行为的引导有时比语言的引导更具有实际效用,系办公室主任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的作用,积极遵守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带领办公室工作人员积极努力工作。系办公室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与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度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懂得做一个“聆听者”,耐心听取工作人员的想法和看法,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意见或引导。合理运用沟通协调的方式,有助于系办公室主任解决工作人员间的矛盾。例如,办公室工作人员之间产生矛盾,系办公室主任进行沟通协调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如果因为私人原因产生矛盾,需要通过“交叉沟通”的方式,分别与矛盾双方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帮助矛盾双方分析引起矛盾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如果不是私人原因产生的矛盾,而是因为公事,就需要系办公室主任选择恰当的时机做“和事佬”,让矛盾双方当面沟通交换意见,并且共同协商。此时,系办公室主任需要积极地进行劝导,协调矛盾双方,最终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

4 结 语

沟通协调是一门艺术,能化解生活中的矛盾,高校院系的办公室主任如果能掌握沟通协调艺术,有助于促进与领导、各系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合理运用沟通协调艺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帮助办公室主任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帮助高校顺利开展各项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1]骆峤嵘.浅谈办公室主任的沟通协调艺术[J].办公室业务,2008(8).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一、艺术类院校95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1.价值观多元化,理想信念淡化

95后大学生从法律角度上讲虽已成年,但其思想并不成熟。艺术类学生更是受“艺术不分国界”“专才教育”以及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对价值的取向呈现多元态势,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被忽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受到追捧。95后艺术类大学生普遍不关心时事政治,对政治问题了解较少,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使得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树立不明确,容易情绪化和动摇,甚至出现理想信仰的缺失。

2.思想意识前卫,国际化程度较高

95后大学生出生于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时期,多为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容易接触到新事物,对新颖的事物更为好奇。多数95后艺术类大学生从小开始接受艺术教育,追求时尚,对新事物、新思想反应迅速、接受能力较强,加之网络化的普及,让他们能更加方便、快捷的捕捉到社会上、国际上的新兴事物和思想,视野更为开阔。95后艺术类大学生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敢于提出质疑、不迷信权威、具有反驳意识,勇于创新,在面对不同事物时,通常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

3.个性独立,组织纪律性较差

与普通文理专业不同,艺术类专业的专业特点使得求新求异成为艺术类学生追求的时尚潮流。在艺术史上,许多大有成就的艺术家也表现出较为特殊的行为或性格,这也使95后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中倾向于打破默守陈规、力图求新求变。95后艺术类大学生从小以家庭为中心,在学校中,艺术类专业的授课方式也多为小班制,因此,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更关注于自我发展,钟情于自我思考和自我选择,喜欢在各个方面彰显自我,只顾及自我感受,不注意自我约束,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的与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集体观念弱化,随意迟到、早退、旷课的问题较为突出。

4.情感丰富,社交意识和能力较强

在艺术类大学生看来,艺术与情感密不可分,艺术源于情感,情感依托于艺术来表达。情感表达是否充分,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人艺术境界的深浅,因此,艺术创作的要求决定了艺术类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性特质,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95后艺术类大学生成长于特定的大环境,这一方面使得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细腻、敏感,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感受力、思维活跃、创作性强;而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单纯而率直、容易冲动偏激,缺乏辩证地认识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在校期间,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途径和机会更多,往往在参加正式工作前就积累了较多的社会经验。

5.专业情结浓厚,人文知识薄弱

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对专业学习有着强烈而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看来,专业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来能否成为艺术领域的优秀人才,所以,他们愿意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而文化课的学习效果无法直接而明显地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因受以实用性、工具性为原则的价值观影响,在95后艺术类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对文化课的学习呈现出应付考试、“及格万岁”的心态,这导致很多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1.坚守第一课堂主阵营,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

课程讲授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和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因此,应牢牢坚守第一课堂主阵营。“两课”讲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政工作的成败,影响到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其它文化课,如文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规划等,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对这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第一,选派品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多用鲜活的案例去阐释一些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原理,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保证教学质量。第二,合理安排开课进程,做到大学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线,并切实保证各科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第三,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电化教学,拓展教学新空间。

2.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和实践性较强,氛围较活泼,更易被95后艺术类大学生接受。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一是通过讲座的形式,邀请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来校讲学,通过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高超的艺术修养和造诣离不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雷锋月”等主题开展团体活动或社会实践,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感受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乐趣,同时在宽松的环境中接受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教育。

3.完善健全学生管理队伍结构,多方借力增进实效

针对95后艺术类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较差的特点,笔者认为,应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梯队,以专职辅导员为核心,全面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兼职辅导员为扩散层,选高年级学业突出、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兼职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发挥朋辈效应,感染教育学生;以学生干部为,设立班长、党团干部以及其他委员,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服务”。此外,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将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管理添劲助力。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提要:沟通是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信件、礼物等各类载体,通过对话、协商、讨论、演讲等方式进行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达到思想一致、增进互信的目的。它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基本途径,是社会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技能,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必不可缺的手段,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工具。要想学会有效沟通,需要重点把握以下要点:一、树立积极主动沟通意识,强化自信心态,平等对待对方,防止消极畏缩;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注重文明礼仪,学会真诚倾听,充分尊重对方;三、欣赏对方优点,适度肯定赞美,缩短心理距离,营造良好氛围;四、包容不同观点,坚持自己意见,彰显个性与顾全大局风范;五、把握拒绝艺术,维系合作关系,展示个性魅力;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注重使用非语言与电子沟通方式,提升个人形象。

关键词:学会 沟通 魅力 形象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70%的问题皆因沟通不畅所致。沟通不仅是营造和谐合作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社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不仅对于政治人物重要,而且对于普通社会个体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积极意义。美国是个全民参与选举总统的国家,每到总统换届选举时,总是有候选人在公开场合发表慷慨激扬的演说,向民众描绘自己施政的宏伟蓝图以及上任后给民众带来的各种好处,充分展示个人魅力,积极争取民众支持;甚至有的候选人专门走进黑人贫民窟,抱起衣衫褴褛的小孩亲吻一口,与乞丐们握手,谈天说地,并在电视上连续播出类似场面,塑造自身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这些有效的沟通方式,增进了民众的了解,增加民众的信任,对成功竞选总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社会学家跟踪大批公众人物和企业界成功人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80%的成功人物主要依靠与方方面面的良好人际关系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只有20%的成功人物依靠天才的光芒,比如专业能力。中国是重视礼尚往来的传统国家,良好的人际环境和有效的沟通能力对于普通人群更加重要。俗话讲:“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职场人物纵然自身的才华横溢,但是如果不会沟通,不能争取上级的支持、周围同事的配合和外部相关利益人的信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难以做出出色成绩,实现个人理想。诸多的例子证明,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学会沟通,充分展示个人魅力,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才能左右逢源,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害冲突中做到游刃有余,实现人生价值。

一沟通的内涵

中国古代“沟通”一词的涵义是指将两条河流联通,使河水相互流动;借用其本意,是指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信件、礼物等各类载体,通过对话、协商、讨论、演讲等方式进行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达到思想一致、增进互信的目的。沟通既是管理的工具,也是一种个人技能,更是缓解沟通者心理压力,创造和谐人际环境的必备手段。

在信息社会,沟通的类型和方式越来越多,一般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口头语言沟通、书面语言沟通。书信、留言条、文字报告等属于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语气、语调、表情、肢体动作(比如舞蹈、手势等)。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沟通也成为一种重要方式,比如电话连线、电子音频视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都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沟通过的补充形式。一般来讲,沟通不会使用单一的方式,往往是多种方式综合运用,而将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有机结合是最为有效的沟通方式。

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1)沟通内容,即讨论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思想。(2)沟通的方法,包括使用电子媒体、正面宣扬、反面案例分析、理性解释、感性劝说等,常说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诉之以法、分析利害关系”等都属于沟通方法范畴。(3)沟通动作,比如沟通时的微笑或者严肃的表情,目光的游移,手势等都属于动作的内容。根据研究表明:就沟通基本因素的影响力而言,沟通的表情动作的影响力最大,可信度最大,占55%;而沟通的内容影响力最[:请记住我站域名/]小,只占7%,这也从侧面说明语言内容的诚信度最低,最富有变化性。(3)沟通方法占38%,对听者的影响力相对较大。这说明,有效的沟通需要高度重视沟通时的动作,灵活地选用技巧方法,将各类因素进行良好整合,才能实现沟通目标和成效。

二沟通的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中所有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沟通,可以说沟通伴随着人类社会存在而存在,发展而发展。尤其在生活节奏快、经济发展快、人类精神压力较大的今天,良好有效的沟通更是释放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手段。

(一)有效沟通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基本途径。

据世界权威机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__年全球大约有65亿人口,其中至少有10亿以上的人每天都要遭受失眠、抑郁、强迫、自闭等精神疾病的困扰。而据中国卫生部调查资料显示,截止20__年年底,中国人口接近14亿,而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群体约有1亿7千万,重症患者超过20__万;更严重的是不单青少年、老年人群体中患者较多,而且正向事业有成的中年人群体、甚至儿童蔓延。导致这些心理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是缺乏与社会、与周围人群的良好沟通,最终出现心理抑郁、心情烦躁、情绪不稳等症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人大胆都表达自身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感情,释放心理压力,既能给对方留下真诚可信的印象,也便于倾诉者达到心平气和的效果,塑造阳光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沟通中听众亦可充分了解倾诉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冰释前嫌和误会,也使自身的紧张心理舒缓下来,同样利于心理减压。因此,积极主动的沟通便于双方缓解心理压力,减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出现,使个人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二)高效沟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技能。

无数的实践证明:能够高效沟通的人不一定是事业成功者;但事业成功者必定是会高效沟通的人。纵观历史和现实社会上的政治家、企业家、学者等都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有一句名言:“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也是沟通。”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善于沟通,将会引导下属全面深刻领会法规政策的意图,提高执行力,激励下属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奋斗;作为职场上的被管理者,拥有高效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反馈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促使上级采纳,展示个人才华。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政者、经商者,还是普通的职场人士,要想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学会高效沟通,以此为工具,展示个人魅力,塑造自我形象,赢得他人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实现个人抱负,成为一个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到位沟通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必不可缺的手段。

社会是形形的人组成的共同体,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需要与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情感关系等,也就说社会个体必须与其他个体或者群体发生关系,发生关系的双方有可能在熟人之间,比如同事之间的交流;也可能在陌生人之间,比如消费者与售货员之间的交流。无论哪种情况,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必然会给社会个体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种种障碍,使其屡屡受挫;如果社会个体与亲人、朋友、同事以及陌生的相关利害人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环境,必然心情舒畅,事业通达。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是靠到位沟通,把心里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运用技巧让对方接受其观点,并达成一致的意向;二是依靠物质利益,比如利用人们平时所讲的“请客送礼”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到位的沟通是科学处理人际关系的首要手段,不但有利于节省“关系成本”,而且有利于夯实沟通双方的情感基础,发展长期的、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

三有效沟通的基本途径与要点

有效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针对特定的目的,又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而且影响沟通成效因素也非常多,涵盖沟通的环境、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心理倾向、价值观等。那么,如何学会沟通,展示魅力,塑造自我形象呢?重点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树立沟通意识,强化自信心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现代社会学也强调:心态决定成败。也就是说,要想学会有效沟通,首先需要具备主动沟通意识,遇到思想郁闷、工作难题、周围人误解以及各类挫折的时候,不是垂头丧气、自我封闭、怨天尤人、消极避世或者过分压抑,而是以积极心态想办法与人沟通,通过情感诉说,积极寻求别人的理解、支持、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战胜挑战。同时,沟通者还需树立平等观念和自信心态,破除畏惧心理,不论对方的年龄多大,不管其身份和社会地位高低与否,不管其是上级领导还是自己的下属,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沟通态度上要谦和有礼、真诚相待,在沟通心态上要充满自信,落落大方,该表达的思想一定表述清楚到位,该证明的道理一定论述全面、清晰,有理有据,避免出现“浅尝辄止”、“说半句、留半句”的现象,让对方懵懵懂懂。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和那些演讲家无论在什么公开场合都能滔滔不绝,能言善辩,其实最关键的是他们具备自信心,完全相信自己能够说服别人,证明自身的正确。因此,每一个社会人应当摒弃唯唯诺诺处事的心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沟通观念,以自信的语言和自信的行动表达自身观点,坚信自己的思想正确无比,相信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影响或者改变他人的行为。通过树立沟通意识,强化自信心态,就可以展示自己善于交往、性格外向的魅力,塑造谦虚自信的良好形象。

(二)注重文明礼仪,学会真诚倾听。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体现在经济科技文化进步史,也体现在社会文明进步,尤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遵循社会公共道德规范,遵守社会文明礼仪规则成为人际交往中必须恪守的法则。文明礼仪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社会交往的名片,对于树立个人形象极为重要。在社会交往中,任何人不喜欢与言语粗俗、喜欢暴力的人建立友谊,相反都喜欢与彬彬有礼、体贴关心他人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应注意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见面与送别时的礼节。见面时,应面带真诚的笑容,以站立、问好、点头、握手或者眼神主动打招呼,避免给人留下“清高、自傲”的印象;送别时,亦应站立,握手或者挥手致意,并提醒对方:“慢走,注意安全”等,或者表达一下对下次交流的期待:“与你交谈我感到非常快乐,并且跟你学会了很多知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向你学习!”诸如此类的语言要学会灵活运用。(2)学会询问和倾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管对方的是否对自己的话题感兴趣,也不顾听众的感受如何,一味地口如悬河,甚至会打断他人的话题,出现“抢白”现象;还有的人在倾听别人诉说的时候,眼睛斜视窗外,长时间沉默不语,对他人的话题表现出不耐烦、不热心的举动。这两种方式都表现出不敬之意,不利于沟通。良好的沟通,不在于过多的陈述自己的观念,也不在于语言多么优美,而在于语言行为得体,根据对方的心理需要,适时询问和倾听,给对方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对方倾诉的需要,从而可赢得对方的信赖,留下一个尊敬对方的好印象。当对方演说兴致十足时,不可中途打断其语言,要以倾听为主,目视对方,并要时而询问几个问题,亦可提出一些相反的意见,引导对方继续说下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当对方表达完自己观点时,再重点陈述自己的想法。

(三)欣赏对方优点,适度肯定赞美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需求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这些需要基本按层级递进,但是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而在沟通中如果能够善于发现对方优点,并对其进行适度的肯定和赞美,能够满足其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的这三大需求,快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消除对立、抵触、怀疑情绪,便于迅速取得一致意见,达到沟通目的。首先,要善于寻找对方的优点。在沟通前先以“赞美”为前奏,活跃一下气氛,对方的事业成就、人品、健康状况、甚至个性化的穿戴都可作为赞美的内容。一般来讲,赞美对方细节性的长处更能体现沟通者对对方的关注,显得更加真诚,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讲不宜赞美对方人所共知的优点,应当挖掘一下对方的新亮点,找准对方引以为豪的兴奋点。比如,“听说你的孩子很聪明,你的教育方法很独到,一直想跟你请教一下,今天有机会了。”其次,要把握赞美艺术。一味的曲意逢迎,大话、虚话说尽,会给人留下浮夸印象;过分的赞美就会令对方怀疑沟通者的不良动机,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赞美要讲究艺术,一要态度真诚,发自内心去赞美对方,最好带有个人感受与体验,比如“你今天变化真大啊,我差点认不出来了”;这句话比“你今天真漂亮,超过某某明星了”要显得真诚。二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当品尝了别人为做的丰盛晚宴后,一句“你做到那个糖醋里脊真好吃”比“你的烹饪技术真不错”效果要明显;当下属完成了一件繁难任务时,一句“我们办公室三年没有解决的难题让你三个月就处理好了”,比“不错,再接再厉”更具有激励作用。

(四)包容不同观点,坚持自己意见。

中国的公共管理,比如政府机构,向来采取“民主集中制”,即决策人员要树立民主意识和大局意识,既要包容不同的观念,也要服从大局,一旦大多数人通过决议,少数人可以保留个人意见,但在行为上要坚决贯彻执行集体决策。这种方式对于沟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每个社会个体的知识结构、阅历经验、获得的信息、兴趣性格等都存在差距,产生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现象,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思想,所以才需要以沟 通为手段,达到意见一致的目的。对于不同的观点,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地分析合理成分与不合理部分,对于合理部分给予积极的肯定,并主动采纳合理化建议,修正自身思想;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要积极引导对方改正,以便统一认识。当然,引导对方修正自身错误观点,也要讲究艺术,既要保护对方的自尊心,又要想方设法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正确观点,避免争的面红耳赤,影响和谐沟通的氛围。社会交往活动,最忌讳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留给对方一个畏畏缩缩的形象,因此当对方的观点全部错误时,应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比如当上级决策失误时,要在合适的时间与场合,在考虑到充分保护上级权威性的前提下,积极陈述个人意见,以期帮助上级改变方针路线;而上级一旦形成决策,就要声明保留个人意见,并表明个人态度:维护决策权威性,执行上级命令。让上级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主见、有见识、有个性、并且顾全大局之人。

(五)把握拒绝艺术,展示个人魅力。

在沟通中,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是经常碰到的现象,没有掌握拒绝艺术的人往往会伤了和气,给对方心理留下阴影,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把握拒绝艺术的人,不但能够持续维系与对方的良好的关系,而且可以让对方感受其人格魅力,增强互信。一、运用肢体语言或者行为暗示进行拒绝。例如,当对方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始终保持的笑容突然中断,目光频频环顾四周,时常看看手表,用表情的变化和肢体语言表示无法认同对方的观点,满足其要求。再如,办公室的年轻人总觉的自己的计划非常完美,要求上级按照其方案改变决策。上级为保护其工作热情,不予正面拒绝;当其呈送方案时,领导借故开回走开。此后一连几天,上级派人将能够否定其方案的一些资料信息送到年轻人办公桌前,对重点内容并做好记号,并交代送信息的人:一句话也不要说,只管送。此举不但使年轻人主动意识到自身的幼稚,知难而退,而且充分保护了其好胜心和自尊心,更让年轻感受到上级的关爱栽培之意,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展示了上级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提高了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度和尊敬程度。这些方法值得借鉴。二、直接分析法。拒绝对方时,要尽量选择在私人场合或者人少的环境,重在直接陈述拒绝对方的理由,比如社会条件的限制,自身状况不具备条件等,切实让对方了解到自身的处境的难处,造成一种“不得不拒绝”的态势,争取对方的理解与宽容。三、迂回拒绝法。先向对方表示同情,或者肯定对方的积极态度,然后说明拒绝的理由,最后表示条件成熟时可以答应对方请求。比如,在上述年轻人提出方案的案例中,上级可以这样拒绝:“能提出这个方案,说明你对工作很用心,方案内容也比较有创意,但是有点不切合实际,你看·······希望你继续保持这种热情,相信有一天你的方案会更加完美!”

(六)运用多种方法,提升个人形象。

多种沟通方法综合运用,效果才会更明显,个人形象才更加饱满,个性才更加鲜明。应特别注意容易被忽视的以下几点:(1)注意使用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沟通者的真实意图。倾听对方时,不但要点头,适当询问,而且目光要在对方眉毛与嘴巴之间游移,防止出现环顾四周的现象,表示关注,理解;赞美对方时,不可表情凝重,不可“怒目而视”,应当面带笑容,目光温和,甚至可以发出亮光来。(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演讲者始终使用一种语气语调,会让人觉得毫无情感;沟通者根据表达的内容适当变化语气语调会让人觉得情感丰富。低沉缓慢的声音显得严肃庄重,对方会认真对待;急速的语调表示情感到了高潮,容易引人注目;语气或疑问,或感叹,或悲愤,或激昂,都要根据沟通内容而变,并要配以手势、表情的变化,才能更加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意图。 比如,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外交人员发言,当驳斥某些国家对我国人权问题的干涉时,语气坚定,语调充满愤怒,语调严肃缓慢,目光紧盯某些国家外交人员所在位置,挥舞拳头,表示出愤慨和维护国家的坚定信心。而在肯定我国与友邦政治经济合作成绩时,则满脸的欣喜,目光柔和,语气肯定,语速不急不缓,语调多赞美感叹,内容多鼓励,表达出对友邦的尊敬和继续深化合作的期盼。同一个外交人员在同一个会议发言中的表现判若两人,变化无常,沟通效果非常明显,树立了爱憎分明、灵活处理复杂国际关系的良好形象。(3)注意使用电子沟通方式。电子媒体是信息社会重要沟通方式,能够弥补当面沟通的种种不足,克服时空上的限制。比如,主人在夜晚送别客人时千叮咛万嘱咐,注意雨天夜路安全,但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半小时后给客人发送短信,或者打电话询问一下是否安全到家;此方式能成功树立无微不至关爱他人的形象。再如,求职者与招聘方当面初步沟通后,为了加深用人单位印象,利用手机短信或者电子邮件再次表达对招聘方的感谢和竞岗成功后服务用人单位的决心,能够树立懂礼节、知感恩的形象,助推求职成功。

总之,沟通是现代社会个体必须掌握的技能,无论是对于管理者、被管理者以及普通人群都非常重要。 学会沟通,能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社会个体事业成功;学会沟通,能够缓解沟通者本人的思想压力,以阳光心态乐观地生活;学会沟通,能够展示个人魅力,提升个人形象,实现人生的价值,最关键的是要树立积极沟通意识,培养沟通自信,掌握沟通技巧,灵活地处理社会交往各类情况,真正让沟通成为利他、利己、利社会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李延喜,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M],中国经济出版社,20__,55-57

[2]任宏、王林,公共管理中的沟通艺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20__,33-64

[3]乔治·索罗斯索罗斯(美),管理·沟通·成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__,22-28

[4](美)韦克特著,秦传安译,世界心理疾病研究[M],新世界出版社,20__,21-23

[5]董伟,公共关系沟通艺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__,321--333

[6]吴伟良,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__,第四版

[7]姚玲珍,领导行为艺术与沟通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123--132

[8l张建新、王力国编,公共管理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__年4月第一版。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艺术院校大学生;沟通能力;方法

Eitel(1986)认为沟通能力是从他人那里以本人和他人都可接受的能保持关系的方式得到所要得到的信息的技能。随着经济社会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问题也逐渐被教育界关注起来,高等教育要把培养大学生通过沟通更好地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利用信息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能适时的通过书写、口头与肢体语言等各种媒介,有效、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亦能快速、正确地解读他人的信息,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培养沟通能力必要性

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整体上还不是很高,在沟通能力上还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学生现在的媒介素养的主要问题是:沟通效率不高,对信息的分析深度不高,与社会的互动性不高,对各类群体的特性了解不高,在海量的信息中不能迅速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有的学生对新兴传媒的接收态度上较迟缓。如今的高校教育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的获取方式与以前的学习方式相差很大,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为学习的渠道,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即是在大学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性别、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家庭环境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培养沟通能力对艺术院校大学生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充满信心,常常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正确对待,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去战胜困难,坚持性高。沟通能力欠缺的学生则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信心不足,为确保成功,常常选择一些过于简单或十分困难的任务,在遇到困难时,常常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不加努力就轻言放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方法还是在学习理念上都与传统的沟通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许多学生事实上并非不愿意与人交往或是有交往障碍,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沟通,或者是他们的沟通方式有问题导致他们产生交往中的挫折体验,降低了人际交往的信心,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网络沟通已成为获取知识、学术研究、信息交换的重要工具。据相关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程度相当大,很多的“宅男”“宅女”靠电子媒介与外界交流,更为甚者很多大学生日常的考试、学习也要在电子媒介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而加强沟通技能培养强调的是大学生的个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完善、人际关系和协调、冲突的解决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培养沟通能力必要性的途径

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沟通能力,避免宅男、宅女给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隐患,高校加强培养沟通能力,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社交孤独等不仅有短期改善效果;从长期来看,引导大学生更加积极、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技能更是对减少人际冲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要拓宽大学生交往获取渠道。艺术院校大学生应加强对经济社会、人际网络的了解,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不同的信息。经研究发现,大学生同学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通过同学网络进行的,随着同学群体成员之间交往活动的增多、交往时间的增加,同学网络中的成员就开始变得越来越相似。同学之间的讨论或者争论可以影响他们选择所要参加的活动,并且常常做出类似的选择。同学群体可以促进交往动机的社会化,例如在第一学年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同学群体的交往水平来预测其大学生在这一年中交往动机水平发展变化的轨迹,交往动机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他们在第一学年中动机水平能得到较好的提高;而那些交往较低动机水平大学生,其动机水平则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与网络工具的普及,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院校应该开设信息搜集与专业信息获取之类的公共课,帮助他们树立获取信息沟通的意识,通过多媒介的特点,传授媒介使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搜集和检索技术。使大学生保持对最新信息的敏锐感知能力和掌握信息传播发展方向的能力,避免完全沉溺于虚拟网络社交。

其次,要提升大学生的沟通分析能力。媒介虽然能够为人们提高相关信息,为人们服务,但它并不会很直接地传递信息,它会很含蓄的传播一些其他信息。在现代社交的活动中,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和内容的社交信息,无一例外的都带有大学生所没有注意的隐藏信息,发现这些隐藏是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最高技巧。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应了解、熟悉各种社交信息的特性,了解各种社交信息的传播、接收信息的特点。大学生社交对象的相似性,包括榜样、行为操作、努力程度和环境的相似性,以及社交对象的数量和多样性、能力和权威性,以及示范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高等院校要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在接受信息后正确、快速地分析信息并从中获取有价值地沟通目的。

再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沟通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包括理解沟通信息、判断沟通信息、解释沟通信息等方面。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代表的认定,是要建立在正确分析沟通的上。只有经过大学生的正确认知评价,这些沟通信息才有意义。对不同沟通信息来源的加工影响着大学生各自在社交网络形成中的作用。社会交往中榜样的替代性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加有大学生成长相似性的成功榜样的影响,对那些体验过多次效能感失败的大学生具有一定激励作用。激励性信息必需经过大学生对的可信性进行判断后才能对大学生效能的形成产生影响。大学生在沟通信息爆炸的环境下,重要的要凸显自身的价值观、道德底线及社会责任。大学生在提升沟通能力的前提下,还要有相应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做支撑,对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要使大学生掌握沟通方法技巧。在沟通方式上,掌握相应的手段是很重要的。例如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互动的沟通技能有助于改进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有助于促进教学双方互动。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要加强锻炼言语沟通能力,进一步加强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信念的手段。当大学生在努力克服困难时,如果有重要人物表达了对他的信任或积极评价,自我效能感会大大增强。某种程度上,大学生要加强锻炼言语增加沟通能力,会使大学生在行为中付出艰苦的努力以获得成功。而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信息快捷,互动性强,但其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要明辨谣言多出自网络,利用多种方式方法技巧辨析真伪,去伪存真。

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海量的沟通信息中获取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信息。艺术院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获取信息能力、分析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和传播信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霍华民.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考量[J].当代青年研究,2011,(11).

[2]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王小棉.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8).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聋哑人 艺术设计课程 训练方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聋哑人走出了家门,克服自身的先天不足,弥补缺失,选择学习不同的生存技能,本文针对聋哑人这一特殊群体制定了不同于正常人的特殊训练方式和方法,能够更有效的让聋哑人和正常人一样拥有一项特殊的生存技能。[1]

一、聋哑人艺术设计课程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对残疾人接受教育的大大支持,我国大批的残疾人都加入了噶搜等教育的行列。由于聋哑人在先天上的不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着重培养聋哑人一些特殊才能,而绘画和艺术类的学习普遍会成为聋哑人家人默认的适合聋哑人的生存技能。而聋哑人除了自身的残疾以外,对这种生存技和正常人并没有任何的区别,进而学校普遍采用正常人的教学方法进行残疾人艺术特长的培训。可实际上这些聋哑人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区别于正常人,他们会以特殊的方式和外界进行沟通。因此,我国目前对聋哑人的教育方式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应选择比较有针对性的特殊教学,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将艺术设计课程传授给聋哑人。

二、聋哑人艺术设计课程的训练方式

1.加强形式语言训练

艺术设计中的形式语言是艺术设计的根本,表达了艺术设计师对事物的视觉化变现。对于聋哑人而言,艺术设计的形式语言就像是第三种语言一样,视觉上的语言对于聋哑人并不会区别于正常人,并没有什么劣势,反而对于聋哑人来说,先天的聋哑缺陷反而会让他们的视觉更加的敏感,更有助于艺术课程中形式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根据这一点,可以加强聋哑人艺术设计课程中形式语言的训练。但是由于聋哑人先天缺陷导致的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这项加强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聋哑人的模仿能力,先从模仿其他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开始,培养他们对艺术设计的感知能力,从更多的优秀作品中学习到精华的艺术语言。例如在征集《第六次人口普查》聋哑人的艺术设计作品中,引导聋哑人将优秀的设计作品的创意元素进行合理的整合,这样既能避免了抄袭,又能使聋哑人在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中学到精华,同时艺术设计在聋哑人手中也得到了创新。[2]

2.加强视觉创意训练

艺术设计课程对于聋哑人最难掌握的一点就是创意的设计,而创意的设计又是艺术设计课程的核心所在。聋哑人的先天缺陷导致他们对事物掌握具有片面性,逻辑的思维能力也因为先天的语言缺失不同于正常人。因此我们在聋哑人的艺术设计课程的训练中,多多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艺术设计之前对事物进行全面地讲解,让聋哑人更价全面的了解设计的对象。根据聋哑人在这一方面的缺失,聋哑人艺术设计课程应该开设实际创意的训练,加强弥补先天不足。[3]

3.加强个别辅导

针对聋哑人自身特点所指定的艺术设计课程的训练法法中,加强个别人的辅导,并引导这些突出的拔尖生去带动其他的聋哑人。根据聋哑人的自身特点,他们更加喜欢“抱团”,并且残疾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默契,他们会以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互相帮助。并且能够培养聋哑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相互之间会更加的努力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帮助,更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三、聋哑人艺术设计课程的训练方法

1.强化专业理论课同实践相结合

针对聋哑人的自身特点,其优势在于能够很好的机械性的记住理论知识,从刚开始接受教育便机械化的记住课本的理论知识,但实际上,聋哑人缺少的是实践动手能力。受所受教育的影响,很多的聋哑人只懂得基本的理论知识,缺少实际经验,并且聋哑人的认知能力较弱,先前的语言障碍使得聋哑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较弱。因此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更加有利于聋哑人对艺术设计课程的了解和学习。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加生动形象的将艺术特性展示给聋哑人,让他们实际的融入到真正的艺术设计当中。

2.突出重点,图解理论

由于聋哑人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并且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联想能力较差,在聋哑人的艺术设计课程当中,必要的图解法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艺术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并且手语在表达过程当中也从在一定的障碍,一些语言无法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而图片便会弥补这一缺失,在专业术语的解释上可以充分的利用图解法进行具体的解释。突出艺术设计课程所要表达的重点,领会各种理论概念的精华所在,这一训练方法可以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且锻炼了聋哑人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弥补先天缺陷。

3.培养独立性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聋哑人的成长过程中拖离不了对父母对他人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带到学习中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没有主动性,过分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针对聋哑人的这一生活习惯,在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聋哑人的独立性,摆脱依赖性。分配不同的实验课题,完全由聋哑人自己独立创作独立完成,并且适当得到鼓励。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性,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4.分组学习,锻炼组织能力和团结能力

在以往聋哑人的生活习惯中,无声的世界导致这一群体的封闭性,而艺术设计课程需要多元化的创作思维,在特殊的教育体制中,应着重培养聋哑人的组织和团结的能力,分发不同的选题,分组进行研讨,吸取多元化创作思维,有力的推动了聋哑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阔了视野。

结束语:

虽然聋哑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身体上的先天缺陷制约了他们多方面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聋哑人也能熟悉的掌握一项才能,在社会上立足,针对这一特殊的人群制定了社会聋哑人学习艺术设计课程的特殊的训练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童欣.全纳教育视野下聋人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讨与尝试[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人际;沟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18-0078-02

一、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意义

口语交际与沟通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活动,不仅沟通着信息,抒发着情感,表达着思想,也传递着知识,传承着文化。口语交际与沟通是一种技能、一种艺术。“它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口语表达能力的表现。大凡具有社交口才的人,说话时定能闪烁出真知灼见,并由此给人以精明、锐智、风趣的感觉。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人”。[1]

好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身就意味着实现目标的途径。《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学习目标为:(1)帮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关系,确立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重要性。(2)纠正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克服在公众场合语言表达时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控力以及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耐受力。(3)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促进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4)能较充分地运用语言,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传递知识,传承文化,沟通信息,内化于心,外化于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策略

在中高职院校,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是一门公共课,普遍的教学安排为每周两学时,共80分钟。

(一)轻理论,重实践

1.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口语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是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必备能力”,倾听、表达、应对等能力是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主要依托。特别的应对能力,让听与说实现情感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的最优化,使人们处于活跃敏捷的双赢语言磁场中。

2.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互动。内核是要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头脑是清醒的,思维是敏捷的,智慧是多元的,知识是广博的。形式上,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还需努力学习并掌握技能和技巧。中华文明五千年渊源,动态的言语活动是语言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与借鉴,技能与技巧往往不拘一格,灵活而机智,如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轻重、快慢等,给了口语抑扬顿挫的节奏,给了沟通信息传输的各种途径。又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独有语言的特色:成语的庄重含蓄,惯用语的现实与通俗,典故的内涵与深远,歇后语的灵动与幽默,都给口语交际与沟通提供了素材。如果交际与沟通是一种艺术,那么交际与沟通的艺术与其他艺术是相通的。

(二)重温经典,翻陈出新

怎样实现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价值?在传授理论的同时,配合一些有趣味又耐人寻味的案例,重温经典,翻陈出新,在教学中学生最喜欢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同时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门课学习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建立起这门课程与其相关专业的密切关系。思想家孟子概括成功的条件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关系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把学生在初高中学习的“文言文”切换一下角度,改变一下学生的思维方式,翻陈出新,重新审视这些经典,使学习实现最大化,让旧知成为新案例。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更大的思维空间,既利用了资源,也节省了时间,学得多固然好,挖的深是一桶金,多维多元,学会思考是最优化的学习。重温经典,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与感受。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们看到一个善于口语交际和人际沟通的邹忌,生动而鲜活,在那七国争雄的战乱年代,于己于家于国,功绩卓著,实现了双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后,齐国日益强大,事半功倍,带动了全齐国的交际与沟通,群策群力“门庭若市”,而邹忌自身也由一个小官员一跃成为国相,为齐王重视信任,为国出力,一边展示自己的才华价值,一边造福百姓。可见擅长口语交际与沟通的妙用。

案例让我们反思,“当今社会的网络开放了世界、封闭了人。竞争的加剧使人群之间越来越隔离。经济发展呼唤人际沟通,和谐社会要求人际交流。”[2]

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两个人矛盾的焦点为一个“动手”出生入死,一个“动口”智慧超群,廉颇的嫉妒心是正常的,“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蔺相如的智慧境界高廉颇一筹,“动口”往往比“动手”更有效率更易操作,“动手”简单粗暴且杀伤,伤人虽深也仅仅是肉体,“动口”智慧且仁爱,保全自己成全他人,使人心服口服,心悦诚服,开启的是心灵探索,最终“将相和”,两人成为刎颈之交,感动后人。中国古代培养人才的最高标准就是君子,君子的言行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经典名篇很多,一段历史事迹的再现,内容有教育启迪意义,所以更有说服力。训练我们的学生在口语中时时再现历史,学生的文化底蕴也会逐渐增厚。

(三)鲜明的口语性和操作性

口语交际与沟通是“动口”的艺术,训练的材料适合口语来驾驭,训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步骤进行。

1.朗读背诵训练(侧重抒情)。朗读作为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训练项目,形式能動性非常大,灵活机动即兴,它可以不借助任何人力、物力、财力,语言的艺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形式的约束,操作性和实用性极强,。

为了使朗读更有张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参与度更高更有趣味,可以设计这样的步骤:讲述人生故事营造情境朗读作品师生共同赏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读本、音像等朗读材料,内容上以抒情为主,把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爱国之情渗透在朗读中,情动语生,声情并茂,可诗歌、可散文、可小说片段,以篇幅精短为好,便于学生背诵驾驭,如《再别康桥》《我愿意是激流》《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后,适当地传授容易操作的朗读技巧,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

2.讲故事训练(侧重叙事说理)。讲故事,学生最喜欢也最易操作,故事的种类特别多,如成语故事,一个成语,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个人物,一种品德,一种作为,一种启迪,一次感悟,一种寓意。为了实现多元目标,在训练中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授之以鱼”,还需“授之以渔”。传授方法,即“5W+H”,whenwherewhatwhowhy+how,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口语,学生不仅学会了讲故事,也学会了交际与沟通的步骤与方法,思路清晰流畅,故事内容丰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师生还成功地设计了故事系列。

案例一:勤奋故事系列。春秋孔子韦编三绝战国苏秦悬梁刺股汉代匡衡凿壁偷光汉代董仲舒目不窥园……弘扬了民族精神,让历史的纵深感渗透在学生心中。

案例二:爱情三步曲。第一步,爱要大胆说出来,朗读汉乐府《上邪》;第二步,爱要真、爱要纯、爱要深,讲述秦观和苏小妹的爱情故事《鹊桥仙》;第三步,爱是你我,生死相依,《我侬词》,讲述赵孟頫和管道升的爱情故事……培养学生对美好纯真爱情的向往,树立爱情观。

故事的种类特别多,适合口语训练,寓教于乐中渗透德育教育。

讲名人故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等多领域,不分国别,不限时代。在政治家的故事里,政治领袖的风云故事学生都超级喜欢,他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领略政治风云,看成长历程,品人情百态,大人物的小故事里,有着时代的步履强音。

讲名著故事,从五个条件入手:永恒的主题;经典的人物形象;较高的艺术价值;有广泛的读者群,雅俗共赏;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有教育启迪意义。

讲24孝故事,是每一次故事训练的压轴项目,每一个孝情故事都感人肺腑,学生深叹中华美德代代相传,感天动地,许多学生含着热泪讲述孝与顺的故事。

通过故事系列的训练,口语是形式,思想品德情感是内核,成功的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是实现素质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展示。内容的优化设计推动了形式的运用与选择,操作与运用。

3.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综合训练。训练中,以学生即兴表达为主,综合多种表达方式,抒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古今中外,纵横捭阖。例如,演讲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感情的濃度、人格的高度,话题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关键词,培养学生的正能量情怀;辩论可以选取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维方式等。

(四)实用性与时代感强

1.背诵流行歌曲的歌词,诗情乐意。当今时代,青年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与追求,听歌、唱歌是青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年人交流交往的方式,歌词的内容丰富,配合着美妙的乐曲,沟通着思想与感情,自然而然,轻松随和友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流行歌曲歌词的朗读背诵训练,一边感受诗与歌的优美结合,一边且唱且说,说唱结合,不拘一格。如《真心英雄》歌词很励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等。流行歌的歌词也很适合演讲,乐观向上,情绪激昂,很实用且充满时代感。

2.校内采访或访谈,真人实战。访的对象是学生喜欢或关注的同学和师长,他们是熟悉的陌生人,把他们请进班级现场访谈,或走出教室采访,访的内容不受限制,但是否能“请”得动、“访”得出,就看学生交际与沟通的话题设计与技巧本领了,这样的训练,让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这门课是现实的、动态的,关而注,察而思,学而知,问而广。

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策略,重在内容,也有赖于形式,内容推形式,好的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训练项目,不仅培养学生的技能,最终帮助学生素质的提高,内涵的增长。“口语交际像春天一样鲜活,人际沟通像原野一样丰富,倘若你试着走进‘春天’,智慧的阳光就会普照你的心灵,不再让你‘话在心里口难开’!”

参考文献: 

[1]陈丛耘.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12篇

西班牙国际摄影和视觉艺术节负责人比萨克女士介绍说,西班牙马德里在1998年之前还没有像样的摄影节,与摄影有关的艺术画廊也非常少,为了促进西班牙摄影艺术活动的交流与发展,需要搞一个摄影节来做推动工作。西班牙国际摄影和视觉艺术节是一个名为工厂(LA FABRICA)的文化出版公司发起与组织的。得到了政府部门与私营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一个集合众多公司与机构多方努力的摄影节,目前已是西班牙最重要的摄影节,也是一个国际知名的摄影节。现在的举办目的与10多年前有很大不同,当时主要是为了推动西班牙摄影事业的发展,现在摄影活动已经非常普及,重心开始转移到通过摄影节在视觉艺术家、摄影师与公众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公众更好地接触与了解摄影视觉艺术,推出年轻摄影师,鼓励摄影新书的出版,通过组织展览、研讨会、公众活动等,在促进摄影、视觉艺术发展的同时,更倾向于服务民众,让人们参与到摄影节中,把摄影节作为大家开阔眼界、提升文化艺术修养的大课堂。为了让摄影节能够推陈出新,不落窠臼,该艺术节每3年都要更换一次总策展人,邀请世界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轮流担纲。

2011年6月1日,第14届西班牙国际摄影和视觉艺术节(PHotoEspaña)在马德里开幕。王后索菲娅在该国文化大臣安赫莱斯・冈萨雷斯・辛德与马德里自治区主席阿吉雷的陪同下出席了摄影节的开幕式。在为期近两个月的摄影节期间,来自55个国家地区的370名摄影师与视觉艺术家将在包括博物馆、画廊、艺术中心及展览馆在内的共61个场馆举办68场展览。

在主展地马德里,展馆主要分布在纵贯城市的卡斯特亚娜大街两侧,包括美洲之家、索菲娅王后艺术博物馆、蒂森博物馆、美术宫、西班牙电信基金会、卡纳尔基金会、拉比亚文化中心、皇家植物园、普拉多博物馆等西班牙顶级艺术品展出场所。此外,按惯例,2011西班牙摄影节还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名城昆卡、塞万提斯故乡――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这几个城市划为副展地。

2011年西班牙国际摄影节包括四个板块:官方展览21场、其他展区9场、OFF展览32场,昆卡开放摄影展览6场。官方展览部分的主题为《界面:肖像与沟通》,主策展人、古巴艺术评论家莫斯克拉为描绘该话题的历史轨迹,用《Fayum 肖像》这一展览来展示该主题的根源,在西班牙国家考古博物馆展出了13幅埃及Fayum地区在公元1至4世纪的丧礼画。关于今年的主题,莫斯克拉如此解析:“肖像既是个人身份的主要承载者,同时也反映着一种特性与个性。每一幅肖像都是面部特征与个人表情的结合。人类对于个人脸部描绘的热情使得肖像在人类历史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得以存在,宗教、权利、记忆、身份识别、自恋等等都与肖像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了肖像的记录,从而实现对个人肖像的精确再现。肖像也是一个沟通的工具,而摄影则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引领我们进入肖像时代,使我们能够通过肖像了解许许多多无法面对面去认识的人。肖像作品的大量产生主要是因为其所具备的沟通的特性,界面指的就是这个意思。2011年西班牙摄影节试图通过分析、研究肖像――摄影最重要与最广阔的拍摄对象之一――来探索‘界面’所隐喻的意义,从沟通的层面上进行理解,同时探讨这一沟通工具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中国纪实摄影师卢广的摄影作品――视线之外“OUT OF SIGHT”是西班牙摄影节上唯一一场中国摄影师作品专展。卢广曾是两次荷赛奖(47届和54届)得主,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洞察力及非凡的创作毅力。此次展览展出的43幅作品主要为作者2009年获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的组照《关注中国污染》。这组照片展现了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环境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以及污染对民众生存带来的巨大威胁。中国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是日本、韩国、港台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把一些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带到中国,一些地区为了GDP对于企业的准入的放松,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也放松了环保。照片呈现令人震惊的灾难片末日般的景象,置身其中的人流露出的无奈顺从的姿态:贫困的辍学少年跟随父母在工业区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污水奔腾的沟渠边沧桑满面的老者;缺陷儿童无奈、无辜、无助的眼神;饮用污染水源而全身溃烂的农民;头部包裹成“粽子”一般,只露出眼睛的石灰窑民工。这些景象令人震惊,也发人深省。

美国旧金山美院展览部主任、国际知名艺术及文化评论人兼策展人侯瀚如(法籍华人)策划的题为《质疑的力量》的集体展,汇聚了来自11个国家的艺术家的50多件摄影、视频作品,以怀疑为出发点来观察现实世界。对于举办摄影节的意义所在,侯瀚如分析说:“摄影节的目的不仅在于推广艺术与推出艺术家,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来研究来谈论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做展览是为什么。探讨社会现象、文化问题与世界发生的变化,还有艺术文化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能够带给我们对待世界的一些特别的看法。摄影节本身有一个很长的传统,摄影在变成像一种工业的时候,她需要有一个表达的地方,当前摄影的发展越来越靠近当代艺术,在话题上也就更为广泛。现在谈摄影也是探讨当代条件下的影像,它的制作、产生,并从这个脉络去看它能够延伸到各种各样的媒体,而不仅是传统的摄影概念。此外,摄影已不像以前那样是一种神秘的艺术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摄影师,真正最大的摄影节在互联网上,很多人都可以在网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在论坛上相互交流,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方式的节。”那么摄影节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候翰如表示:“这就像电影院一样,你可以在家看碟,也可以选择去电影院看,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一个实验性的东西,围绕着展出的形象进行交流,有一个面对面的空间。这个摄影实际还不是一个数字上的东西,更多是一种实体,物质,摄影的物质性还是很重要,浏览网上的数码影像与观看实体摄影作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年轻一代的许多摄影师又回到传统的照相的技术上面,用胶片、传统的印放办法,还是需要一种物质性。现在摄影节越来越靠近各种各样的艺术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留了以摄影为主的一个框架,成为一个文化的平台。”

在西班牙电信基金会举办的主题展《一千零一脸》中,展出的各式肖像作品来自三位摄影师:Cindy Sherman(知名美国女摄影师与电影导演,以自己出演所有摄影作品中的主角为特点闻名于世),Thomas Ruff(具有国际声誉的德国摄影师)及Frnak Montero Collado(墨西哥摄影师)。美洲之家的展览《快乐世界:卡洛斯-安达拉眼中的巴拿马》展示了一位几乎不为人知的摄影师厄瓜多尔人卡洛斯-安达拉对巴拿马社会的观察,作品反映了巴拿马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状况,包括众多老照片、新冲印的照片、玻璃负片等等。美术宫展览《燃烧的镜头:费内尔-弗朗哥镜头中的》的作者费内尔来自哥伦比亚,是拉美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表达对社会边缘人群的关注,其作品描绘了20世纪70年代初哥伦比亚城市卡利性工作者的肖像,包含了特别的美感,在当时被认为非常有创新性。而美术宫主题展之一《罗恩・加莱拉:非凡的狗仔!》则展示了被称为“狗仔队教父”的美国摄影师罗恩•加莱拉的100多幅作品,他追拍杰奎琳 ・ 肯尼迪20多年,两度被她告上法庭,却为她记录下无数个动人瞬间。他曾因偷拍马龙・白兰度而被对方打落五颗牙齿,可如今,这个“跟踪狂”、“讨厌鬼”和“寄生虫”的杰作却被请进博物馆和画廊,“狗仔”摇身变为艺术家,以高超的摄影技巧、敏锐的直觉和近乎偏执的认真而成为业界标杆。一个30 多年前的狗仔摄影师能拍出什么样的照片?只要看过那张著名的《风中的杰姬》,答案便不言自明了。

除了主展区外,其他板块则在西班牙全国盲人组织基金会、FNAC数码文化用品商场、威斯汀宫五星级酒店等“非主流”场地展示,以便让普通民众不必走进专业展馆就能与摄影艺术作品进行零距离接触。在昆卡举行的开放摄影展(OPENPHOTO)旨在为驻西班牙的各国大使馆与外国文化机构在摄影节期间提供展览空间,今年奥地利、法国、立陶宛、葡萄牙与罗马尼亚等5个国家参加了该展览。32场OFF展览则在马德里的31家艺术画廊进行摄影与视频作品展示,接近欧美国家的传统摄影展,也是整个摄影节中唯一进行图片销售的板块。

不仅仅是展览,摄影节还将举办各种专业性活动,在邻近马德里的城市、塞万提斯故乡――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举行的“摄影节课堂”举办各种讲座,向摄影艺术爱好者提供与国际知名摄影师与视觉艺术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意大利摄影师Oliviero Toscani、y Ernesto Bazan,西班牙摄影师Ouka Leele,曾获西班牙国家摄影奖的摄影师Javier Vallhonrat在课堂上任教。“发现摄影节”(Descubrimientos PHE)为新锐摄影师与策展人、收藏人、画廊经营者、国际出版商搭建沟通合作的平台。“相聚摄影节”(Encuentros PHE)则为作品创作人与专家提供一个讨论的空间,探讨与分析摄影视觉艺术领域的发展状况。

在为摄影师与视觉艺术家提供展示舞台之余,西班牙国际摄影和视觉艺术节也属于民众的文化盛会,摄影节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公众活动。每周六举办的面向儿童与青少年的讲座,向孩子们讲解摄影基础知识与拍摄技巧,并围绕今年的摄影展主题“界面:肖像与沟通”组织大家开展摄影创作。而多场展览讲解与家庭讲座则让公众能深入了解摄影作品的特点、拍摄过程并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此外在一些家庭讲座中,孩子与家长将共同倾听专家的摄影作品分析,并接受摄影入门技术指导。

发动民众使用网络摄影头作为工具进行拍摄,也是西班牙摄影节将网络摄像头作为艺术创作工具的一种尝试与探索。这一网络摄像头作品比赛对公众免费开放,入选的照片在摄影节官方网站上进行展示,并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

此外,摄影节还举办了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摄影马拉松”活动,报名参加活动的1000多位民众根据组委会6月11日中午公布的拍摄主题用自己的数码相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捕捉精彩瞬间,并在当天下午活动时间截止时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照片交付组委会打印成实体照片参与评比。

为了鼓励摄影创作,推动摄影艺术的发展,每年西班牙摄影节期间还会评选多个奖项,其中包括奖金额均为1.2万欧元的颁发给国际知名专业摄影师的西班牙摄影节大奖以及颁发给西班牙专业摄影师的巴托洛梅-罗斯摄影奖(Bartolomé Ros),还有年度最佳摄影图书奖、OFF展览奖(参加OFF展览板块的艺术画廊中评选出的一个最佳展览)、公众奖(参观民众作为评委从官方展览板块评选出的一个最佳展览)等奖项。

曾多次担任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与西班牙国际摄影节策展人的侯瀚如认为,世界上的摄影节有很多,多是以画廊展出为主,集中展示同一时期许多优秀摄影作品,而真正有策划,内容、学术上做得比较突出的还是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和西班牙摄影节。在许多摄影节还在走传统道路的时候,西班牙摄影节已逐渐发展得很当代了,现在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摄影节之一,能够参加这个摄影节的展览,对摄影师来说,在艺术圈对他的认同就会不一样。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言语沟通;播音主持教学

中图分类号:G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135-03

言语沟通学区别于大众传播而注重人际交流,涉及的范围有人际关系,企、事业单位里的工作交流,公共场合沟通,跨文化交流等。无论是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还是新闻报道采访,都是建立在个体基础上,媒介传播途径下的“人”的言语沟通。个体的语言传播与综合沟通能力应该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的核心能力。这正是当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所忽视的。言语沟通学可以肥沃播音主持专业的理论土壤,可以拓展播音主持专业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言语沟通学概览

结绳记事、书信、电报、广播、电话、电视、手机、网络,人类的交流方式伴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更新,跟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每一次交流方式的革新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无论交流方式如何改变,作为人类基本技能之一的语言依然是最广泛、最普通的交流方式。

言语沟通、言语传播、口语传播都是“speech communication”的译文,它是一门以人们在动态交流中的言语和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以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理解、以及对他人产生影响和说服作用为研究目的的学问。[1]言语沟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和同学、朋友、家人的日常交流到研讨会、学术沙龙的公共交流;从教师授课的教学课堂到推动社会变革公共演讲;从企业年会的工作报告到国家领导人的就职演说,言语沟通的内容、对象、场合纷繁复杂、千差万别。美国迪堡大学(DePaul University)吕行教授认为,依据言语沟通实践中人数范围、目的、形式的不同,可以对言语沟通做一个基本的划分,即: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小组沟通、跨文化交流和公共演讲。

无论是在西方的人文学科体系中,还在政界民间,言语沟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言语发展的黄金时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最早结合语言运用的实践,总结提炼出了演说的理论,在柏拉图的著作《斐德罗》(Pheadrus)中,他认为语言交流的基础是逻辑(logos),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在支撑着环环相扣的语言,通过语言的交流可以让逻辑清晰,可以探求真理,中世纪时期,言语沟通主要体现在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中。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恢复了古希腊、古罗马人演说的传统,在各个社会阶层中充满了演说、辩论的活动。19世纪末,说辩术从欧洲被介绍到美国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说辩术后来发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说辩学。

实践方面主要是公共演讲课。实践方面主要是公共演讲课,即对学生演讲技巧、演讲道德,及言语使用等方面的训练;理论方面则涵盖哲学、逻辑学、说服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艺批评学等领域。

二、在自我沟通中建立良好的演播状态

自我沟通可定义为外界信息传递到内心世界的一种反应,它的沟通形式是自我对话,或是“内心话语”。美国学者约瑟夫•拉夫特(Joseph Luft)和哈瑞•印哥翰(Harry Ingham)把每个人分成四个自我:公开的自我,这部分关于自己的信息是自己知道的,别人也知道的。隐蔽的自我,这部分自我是别人知道或者看得清楚的,可你自己却看不见。潜藏的自我,这部分的自我信息和自我意识是只有自己知道,不原意跟别人袒露。未知的自我,指的是那部分别人不知,自己也不知道的我。

每当主持人拿起话筒走到镜头前:一种新鲜感促使自己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一种兴奋感促使自己的想象力在思维转动,一种真诚感促使自己的感受力在充盈展现,一种自信感促使自己的表现力在潜心涌动。[2]主持人的这种演播状态也就是对主持人在镜头前,话筒前的当众状态的详细描述。结合“自我沟通”,主持人从生活状态到当众的演播状态的转变是,从自然状态下“物质自我”的沟通场景向工作状态下“社会自我”的沟通场景的转换。因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和表现是一种“社会自我,所以在训练培养主持人的过程中,这个转换的训练尤为重要。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处在“自己公开”和“自我隐藏”中,当要求学生进行主持人教学内容的训练时,学生是处在“自我潜藏”和“自我未知”中。

学生能否完成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然而在传统的播音主持的教程设置中,这方面有关的训练是被忽视的。这个转换做的好的学生会被老师称赞为“悟性好”,而做的不好学生却可能给自己贴上“我不适合这个(教学内容)”的标签,在前进的道路上自暴自弃。这时,便需要教师进行很好地引导影响学生的“自我沟通”,帮助学生完成沟通环境的转换。主持人的工作是在不同的沟通场景中,顺畅的和受众进行沟通,很难想象一个做不好“自我沟通”的人可以胜任主持人工作,同样,培养主持人的工作,不但要很好地培养“主持”,也要很好地培养“人”。

三、主持人口语能力中的“听”

聆听是言语沟通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可以后天训练的。在各种场景下聆听是沟通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聆听就没有沟通。当我们能真心地倾听他人说话,可以给对方提供“心理空气”,满足对方精神上的需求,这时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和心力,去解决问题,或发挥影响力。

在21世纪,有效的聆听是高效率企业的象征,这对企业的发展可谓事关重大,其回报将是巨大的,包括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和社会的。[3]事实上,这种对心理空气的需求,影响着生活中每一方面的交流。真正理解他人也能帮助对方理解自己。相互交心,相互提供“心理空气”,相互积蓄情感账户,互相信赖和信任,聆听就成了有效沟通的桥梁。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无论是学还是教,无论是声乐学习、表达,还是器乐练习、演奏,它都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必须掌握的基础。视唱练耳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觉,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和调式调性,以增强他们的音乐记忆力,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使他们在接触丰富的音乐语汇时,培养其节奏感、音高感和音乐感知力。[4]

在声乐教学中,为更好的辅助唱,需要大量地训练听。那么在以“沟通”为核心能力的主持人的培养教学中,又怎能忽视“听”的训练。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传统的经典教程中,即兴口语部分从口语体与书面语的差异入手,通过口头详细复述、口头简要复述、口头创造性复述、口头描述以及口头评述的训练,建立起即兴口语表达的基本能力。这对学生建立口语表达的基本思路、基本语态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有文本的文稿处理和半文本的策划处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问一答、一对一答的无文本的连续的话轮中,仅仅靠封闭式的,自我状态的言语组织恐怕不能圆满地完成沟通。这时,“听”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了。主持人要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就要在倾听中让对方产生讲话欲,把所想所思都能敞开心扉说出来,了解对方意思,注意对方意思,注意对方反应,以利找到新的提问切入口;就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想一想自己的话怎么说,怎么让说出的话引起对方的兴趣,抓住对方的注意,以利于即兴构思,随机应变。

四、小组沟通与主持人的节目驾驭力

小组成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同时,小组成员也靠建立友谊和情感的交流达到社交方面的满足。小组成员的归属感来自于小组成员之间共享的特点和自我认同。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正常的交流以外,小组里每加入一个成员,组员之间的交流就会成倍增长。小组沟通理论中涉及诸多对提高小组成员协同合作、促进小组成员达成共同目标切实有效的方法。包括小组规范、小组角色、小组权力、小组行为等。

小组沟通的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谋求小组中各个成员的才智、才能、主观能动性都能在顺畅的小组沟通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利于小组共同目标的圆满实现。电视行业中的职位划分细致、分工明确,具有协商合作、集体创作的团队性质,无论是整个栏目组、还是策划组、摄制组、采访组、后期组,齐心协力、通力配合都是完成制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小组沟通能力对于节目主持人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组沟通能力是主持人在前期策划中的“思想力”

主持人应该参与到节目的策划中去,深入节目的创作,了解受众的需求,早已是电视同仁的共识。“一个成熟的节目主持人,同时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记者和编导。一个真正的专栏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专栏的主宰即主笔。举凡专栏的方针、宗旨,直至节目选题、文稿、图像等等都应该通过他来结构,起码是参与结构,并经其演播与听众、观众见面”。 [5]和编导一起研究节目创意,一起探讨节目策划,一起审视节目走向,无论是对主持人自己的进步,还是对整个栏目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组沟通能力是主持人在节目进行中的“驾驭力”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是连接嘉宾与受众的纽带。因此,在节目过程中,不管嘉宾、受众的水平多高,核心依然是主持人。时间要控制、尺度要把握、气氛要调动、节奏要调控,这一切都不是嘉宾和受众的职责。主持人的任务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能量和驾驭能力,自始至终的驾驭现场的节奏、控制场上的气氛,把握节目时间”。[6]在场的嘉宾、现场的观众都可以视为小组沟通中的一部分,主持人可以借助小组沟通力,协调整个节目中的沟通,更顺畅地达到节目目的。

(三)小组沟通能力是主持人在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力”

小课训练是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通常是由一名专业教师带10~20名数额不等的学生,根据教学规律配合大课帮助学生充分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转化成能力。[7]整个小课授课的过程,就是一次小组沟通的过程,小组成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阶段性的教学目标,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此期间可以借助小组沟通理论中的“小组规范”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小组角色”因材施教明确不同学生具体的训练内容;通过“小组权力”调动每个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自觉性:通过“小组行为”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分析教学反馈。综合提升教学效率,扩大教学效果。

言语沟通学不仅仅是研究说话技巧的学问,而是融合了哲学、逻辑学、说服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艺批评学等多学科的传播学下的重要分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属性是传播学性的,两者在学科归属上同宗同源,在研究领域上相互交融,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术张力,对解决当下播音主持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拓宽未来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空间,都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吕行.言语沟通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吴洪林.主持艺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3] Andrew Wolvin. The role of listening in enterprises [M].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 Rights,1999.

[4] 金哲元.谈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剧作家,2009(4).

[5] 高月.论电视节目创新中主持人功能的演化[J].电视研究,2006(2).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沟通艺术

沟通能够拉近人与人的关系,把沟通艺术运用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是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利用说话的技巧,能够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极其有利。因此需要掌握沟通艺术的要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一、沟通艺术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是工作者和工作对象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人和人之间的沟通,目的在于实现信息传递和交流,本质上是双方之间的协调,而沟通就是协调的工具媒介。沟通的目的在于追求思想认识上的协调,使之能够在行动上保持一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沟通艺术,在于开展工作时有效、灵活的应用各种沟通技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减少沟通产生的负面影响。沟通艺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价值体现在矛盾的化解和沟通效率的提高。

沟通艺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采取的步骤、方法要根据具体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对于沟通技巧的合理选用就是沟通艺术的直观体现。为此,在开始工作之前应该首先进行工作对象的实际调查研究,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想要找寻合理的突破口,就更需要对工作对象的心理状态、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了解工作对象的核心需求和冲突原因。一般情况下,冲突主要有认识分歧导致和本位主义导致的纠纷两大类。认识分歧是人们观点、觉悟、阅历、爱好等不同导致的在问题认识上的差异,本位主义则是部门和组织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形成的小团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除此之外,权责不明和价值观不一致以及信息障碍导致的矛盾也比较常见。企业思想政治开展之前一定要对工作对象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和冲突类型进行分析,对症下药。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沟通形式

(一)会议

会议是最常见的企业思想政治沟通形式,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进行信息传达和问题讨论。开会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关键的工作形式,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考虑时间、地点和人之间的协调召开各类会议,通过会议传达统一的思想内容,确保与会者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协调统一,维持企业向心力、凝聚力,提高工作热情。

(二)文件

文件是用书面语言实现沟通,同样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沟通方式,通过对下发的各类文件的学习,或者要求干部和职工群众书写正式的思想汇报和活动总结来实现沟通。文件沟通便于存档和整理,便于之后的不断学习,而会议学习可能存在遗漏,可以通过文件来进行补全。

(三)谈话

谈话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正式的面对面交谈,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闲聊,或者是偶遇的相互问候,但其特点在于接触者之间距离更近,更容易在友善轻松的环境下谈出自身对一个问题的真实看法。会议、文件的形式比较正式,适用于某些问题的处理解决。很多时候在非正式的条件下,能够让人沟通时更加的轻松,更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具体,从而有利于建立友谊。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一)正人先正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如这句古语所说,自己都不要东西或者不想做的事情,也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所以说“正人先正己”,先把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严格的去要求自己,宽厚的对待他人,把握自身的一言一行。只有自身做到行得正,做得明,才能让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你、信服你,建立起自身的信服度,他人才愿意与你沟通、交谈。而且作为思想工作者,自身要不断去丰富知识、强化道德品质、听从党的指挥和把握好政治的新方向,要达到言行统一、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这样才能在他人出现错误是提醒并指出错误,要做到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二)全面了解工作对象

在与工作对象进行沟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之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工作对象的基本信息,掌握其成长背景、工作经历和性格特征等基本资料,了解对方近期的思想动态和相关情况。只有全面了解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才能把握住全局,做到胸有成竹,稳步推进工作的进行;同时,全面了解工作对象能让对方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其也能更加接受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多和工作对象交流,多到工作对象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多接触工作对象的生活工作状态,才能有效地了解工作对象。

(三)在沟通中讲究方式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平等原则和诚实守信原则,考虑工作对象的性格特征和年龄职位,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以保证沟通的有效进行。如果工作对象认为自己很委屈,在沟通中要以倾听为主,倾听工作对象的倾诉,并根据对方的说法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导对方,千万不能以说教的方式给对方灌输想法,那样会引起对方的抵触甚至对抗心理。如果工作对象不能直接接受工作者的意图,要靠自身的思维方式做取舍,工作者可以求同存异,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反复的沟通,细心的引导,把对方一步步地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

四、结语

员工是企业进行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现代化建设,讲究以人为本,企业要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才能让员工更加有激情的为企业效力。在于员工沟通时,也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以及其他因素,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能够提高沟通效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企业内部更加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着想,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言语沟通;播音主持教学

言语沟通学区别于大众传播而注重人际交流,涉及的范围有人际关系,企、事业单位里的工作交流,公共场合沟通,跨文化交流等。无论是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还是新闻报道采访,都是建立在个体基础上,媒介传播途径下的“人”的言语沟通。个体的语言传播与综合沟通能力应该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的核心能力。这正是当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所忽视的。言语沟通学可以肥沃播音主持专业的理论土壤,可以拓展播音主持专业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言语沟通学概览

结绳记事、书信、电报、广播、电话、电视、手机、网络,人类的交流方式伴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更新,跟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每一次交流方式的革新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无论交流方式如何改变,作为人类基本技能之一的语言依然是最广泛、最普通的交流方式。

言语沟通、言语传播、口语传播都是“speech communication”的译文,它是一门以人们在动态交流中的言语和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以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理解、以及对他人产生影响和说服作用为研究目的的学问。[1]言语沟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和同学、朋友、家人的日常交流到研讨会、学术沙龙的公共交流;从教师授课的教学课堂到推动社会变革公共演讲;从企业年会的工作报告到国家领导人的就职演说,言语沟通的内容、对象、场合纷繁复杂、千差万别。美国迪堡大学(DePaul University)吕行教授认为,依据言语沟通实践中人数范围、目的、形式的不同,可以对言语沟通做一个基本的划分,即: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小组沟通、跨文化交流和公共演讲。

无论是在西方的人文学科体系中,还在政界民间,言语沟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言语发展的黄金时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最早结合语言运用的实践,总结提炼出了演说的理论,在柏拉图的著作《斐德罗》(Pheadrus)中,他认为语言交流的基础是逻辑(logos),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在支撑着环环相扣的语言,通过语言的交流可以让逻辑清晰,可以探求真理,中世纪时期,言语沟通主要体现在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中。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恢复了古希腊、古罗马人演说的传统,在各个社会阶层中充满了演说、辩论的活动。19世纪末,说辩术从欧洲被介绍到美国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说辩术后来发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说辩学。

实践方面主要是公共演讲课。实践方面主要是公共演讲课,即对学生演讲技巧、演讲道德,及言语使用等方面的训练;理论方面则涵盖哲学、逻辑学、说服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艺批评学等领域。

二、在自我沟通中建立良好的演播状态

自我沟通可定义为外界信息传递到内心世界的一种反应,它的沟通形式是自我对话,或是“内心话语”。美国学者约瑟夫?拉夫特(Joseph Luft)和哈瑞?印哥翰(Harry Ingham)把每个人分成四个自我:公开的自我,这部分关于自己的信息是自己知道的,别人也知道的。隐蔽的自我,这部分自我是别人知道或者看得清楚的,可你自己却看不见。潜藏的自我,这部分的自我信息和自我意识是只有自己知道,不原意跟别人袒露。未知的自我,指的是那部分别人不知,自己也不知道的我。

每当主持人拿起话筒走到镜头前:一种新鲜感促使自己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一种兴奋感促使自己的想象力在思维转动,一种真诚感促使自己的感受力在充盈展现,一种自信感促使自己的表现力在潜心涌动。[2]主持人的这种演播状态也就是对主持人在镜头前,话筒前的当众状态的详细描述。结合“自我沟通”,主持人从生活状态到当众的演播状态的转变是,从自然状态下“物质自我”的沟通场景向工作状态下“社会自我”的沟通场景的转换。因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和表现是一种“社会自我,所以在训练培养主持人的过程中,这个转换的训练尤为重要。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处在“自己公开”和“自我隐藏”中,当要求学生进行主持人教学内容的训练时,学生是处在“自我潜藏”和“自我未知”中。

学生能否完成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然而在传统的播音主持的教程设置中,这方面有关的训练是被忽视的。这个转换做的好的学生会被老师称赞为“悟性好”,而做的不好学生却可能给自己贴上“我不适合这个(教学内容)”的标签,在前进的道路上自暴自弃。这时,便需要教师进行很好地引导影响学生的“自我沟通”,帮助学生完成沟通环境的转换。主持人的工作是在不同的沟通场景中,顺畅的和受众进行沟通,很难想象一个做不好“自我沟通”的人可以胜任主持人工作,同样,培养主持人的工作,不但要很好地培养“主持”,也要很好地培养“人”。

三、主持人口语能力中的“听”

聆听是言语沟通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可以后天训练的。在各种场景下聆听是沟通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聆听就没有沟通。当我们能真心地倾听他人说话,可以给对方提供“心理空气”,满足对方精神上的需求,这时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和心力,去解决问题,或发挥影响力。

在21世纪,有效的聆听是高效率企业的象征,这对企业的发展可谓事关重大,其回报将是巨大的,包括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和社会的。[3]事实上,这种对心理空气的需求,影响着生活中每一方面的交流。真正理解他人也能帮助对方理解自己。相互交心,相互提供“心理空气”,相互积蓄情感账户,互相信赖和信任,聆听就成了有效沟通的桥梁。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无论是学还是教,无论是声乐学习、表达,还是器乐练习、演奏,它都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必须掌握的基础。视唱练耳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觉,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和调式调性,以增强他们的音乐记忆力,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使他们在接触丰富的音乐语汇时,培养其节奏感、音高感和音乐感知力。[4]

在声乐教学中,为更好的辅助唱,需要大量地训练听。那么在以“沟通”为核心能力的主持人的培养教学中,又怎能忽视“听”的训练。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传统的经典教程中,即兴口语部分从口语体与书面语的差异入手,通过口头详细复述、口头简要复述、口头创造性复述、口头描述以及口头评述的训练,建立起即兴口语表达的基本能力。这对学生建立口语表达的基本思路、基本语态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有文本的文稿处理和半文本的策划处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问一答、一对一答的无文本的连续的话轮中,仅仅靠封闭式的,自我状态的言语组织恐怕不能圆满地完成沟通。这时,“听”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了。主持人要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就要在倾听中让对方产生讲话欲,把所想所思都能敞开心扉说出来,了解对方意思,注意对方意思,注意对方反应,以利找到新的提问切入口;就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想一想自己的话怎么说,怎么让说出的话引起对方的兴趣,抓住对方的注意,以利于即兴构思,随机应变。

四、小组沟通与主持人的节目驾驭力

小组成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同时,小组成员也靠建立友谊和情感的交流达到社交方面的满足。小组成员的归属感来自于小组成员之间共享的特点和自我认同。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正常的交流以外,小组里每加入一个成员,组员之间的交流就会成倍增长。小组沟通理论中涉及诸多对提高小组成员协同合作、促进小组成员达成共同目标切实有效的方法。包括小组规范、小组角色、小组权力、小组行为等。

小组沟通的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谋求小组中各个成员的才智、才能、主观能动性都能在顺畅的小组沟通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利于小组共同目标的圆满实现。电视行业中的职位划分细致、分工明确,具有协商合作、集体创作的团队性质,无论是整个栏目组、还是策划组、摄制组、采访组、后期组,齐心协力、通力配合都是完成制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小组沟通能力对于节目主持人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组沟通能力是主持人在前期策划中的“思想力”

主持人应该参与到节目的策划中去,深入节目的创作,了解受众的需求,早已是电视同仁的共识。“一个成熟的节目主持人,同时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记者和编导。一个真正的专栏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专栏的主宰即主笔。举凡专栏的方针、宗旨,直至节目选题、文稿、图像等等都应该通过他来结构,起码是参与结构,并经其演播与听众、观众见面”。 [5]和编导一起研究节目创意,一起探讨节目策划,一起审视节目走向,无论是对主持人自己的进步,还是对整个栏目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组沟通能力是主持人在节目进行中的“驾驭力”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是连接嘉宾与受众的纽带。因此,在节目过程中,不管嘉宾、受众的水平多高,核心依然是主持人。时间要控制、尺度要把握、气氛要调动、节奏要调控,这一切都不是嘉宾和受众的职责。主持人的任务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能量和驾驭能力,自始至终的驾驭现场的节奏、控制场上的气氛,把握节目时间”。[6]在场的嘉宾、现场的观众都可以视为小组沟通中的一部分,主持人可以借助小组沟通力,协调整个节目中的沟通,更顺畅地达到节目目的。

(三)小组沟通能力是主持人在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力”

小课训练是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通常是由一名专业教师带10~20名数额不等的学生,根据教学规律配合大课帮助学生充分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转化成能力。[7]整个小课授课的过程,就是一次小组沟通的过程,小组成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阶段性的教学目标,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此期间可以借助小组沟通理论中的“小组规范”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小组角色”因材施教明确不同学生具体的训练内容;通过“小组权力”调动每个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自觉性:通过“小组行为”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分析教学反馈。综合提升教学效率,扩大教学效果。

言语沟通学不仅仅是研究说话技巧的学问,而是融合了哲学、逻辑学、说服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艺批评学等多学科的传播学下的重要分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属性是传播学性的,两者在学科归属上同宗同源,在研究领域上相互交融,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术张力,对解决当下播音主持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拓宽未来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空间,都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吕行.言语沟通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吴洪林.主持艺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3]Andrew Wolvin. The role of listening in enterprises [M].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 Rights,1999.

[4]金哲元.谈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剧作家,2009(4).

[5]高月.论电视节目创新中主持人功能的演化[J].电视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