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生 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 原因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8-02

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职生赢得就业竞争的实力体现。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青睐会交流、善沟通、懂协作、人缘好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可以肯定地说,在专业水平大体相当的前提下,人际沟通能力就成了在就业竞争中胜出的法宝。为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向近300家单位发放了《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在回收的280份有效问卷中,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回答“贵公司最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中,无不例外地选了“人际沟通能力”一项;在“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最需要培养提高的能力有哪些”的问题中,用人单位也都选了“人际沟通能力”。由此可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探讨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95%的企业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是员工的必备素质;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能够与企业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善于与人打交道,及时捕捉商机,获取各方面信息,既是员工自身得以发展的一项关键技能,又是企业提高服务品质、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渠道。人际沟通能力是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最被企业看重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和接触,感觉到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普遍欠佳。现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性格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有的学生由于天生胆小害羞,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的学生个性孤僻,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往。由于缺乏正常的沟通交流,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难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真正关心和帮助。本课题组对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性格原因遭遇人际沟通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0.5%。例如,在2012年11月份的一次就寝纪律检查中,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辅导员发现有一个女生躲在宿舍走廊尽头哭泣。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询问,才了解到该生是入学未满一个学期的2012级学生。该生由于对刚接触的专业生疏,感到学习较吃力,总担心学业难以顺利完成,看到周围的同学却学得轻松自在,其思想压力日益加重,以至于抑制不住痛哭。其实,对新专业有生疏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这是多数新生的同感。如果该生能够及时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获知同学的感受,获得教师的开导,这种心理压力就能及时得到化解。

二是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在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就读高职院校没有出息,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自我孤立、自我封闭,压抑、抗拒正常的交往需求,不愿、不敢、不想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久而久之阻碍了他们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

三是家庭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这种生长环境使许多独生子女自小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觉,缺乏人情往来和对他人应有的尊重。脱离小家庭进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后,他们仍习惯于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很少与他人交往,遇到问题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由此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二、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

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衡量高职生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需求,在抓好专业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和提高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多数学生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一个人今后走上社会的重要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是否交际是由个人性格决定,不想也不愿去改变,因而缺乏积极与人沟通交往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一个人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人际沟通能力的作用,认识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备的素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种能力。

(二)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通过回答问题、分组(下转第16页)(上接第8页)讨论、模拟情景、情节演绎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配合,使课堂成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灵活、生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心理素质,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人际沟通的范围。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与众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班级内多开展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集体活动;鼓励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谊交友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广泛开展文体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才华的过程中掌握为人处世的原则,学会与人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学生人际沟通的技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演讲与口才、现代社交技巧、沟通的艺术等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传授、强化训练等方式,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水平。

(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积累社会经验,更能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个假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研,比如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结果作为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通过这种适当加压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体验生活、主动融入社会、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人际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正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重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赢得竞争。

【参考文献】

[1]林琼.高职院校工科生沟通能力现状与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2(6)

[2]陈娉.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 2009(7)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际沟通 实效性 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18-01

一、A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实效性概述

1、正确理解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实效性

高校人际沟通课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进人际沟通能力而在高校中开设的课程。所谓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实效,是指人际沟通课教师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用一定的媒介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学生能够提高思想交流、感情表达以及知识获取等信息传递的能力。

2、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现状及其实效性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高校增加了和改进了人际沟通课,人际沟通课的教学实效性得到极大提高,主要表现在:

a)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人际沟通课,人际沟通课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高校人际沟通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途径。

b)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师队伍得到加强。一方面人际沟通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提高,特别是近年新进的教师学历层次有明显升高,同时人际沟通课教师待遇在改善、获得继续教育或培训的机会在增多。

c)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方法手段不断丰富。例如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在各高校普及,一方面教师避免了大量板书的繁重劳动,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讲解和沟通上,另一方面,多变的字体、丰富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赋予一些较枯燥的理论知识活力。

B影响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要增强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实效性,必须先弄清影响教学实效l生的因素有哪些。

A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的主体、客体。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主体能动性往往被忽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显现其落后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我国现行许多教育学教科书的主流观点。这种“主体一主导论”的出发点,是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

B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方法

人际沟通课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活动,既是人际沟通课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又是学生接受教育过程的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人际沟通课教学法的研究既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手段,也应该包括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手段。人际沟通课教学的目标要靠教学法实现,教学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才能起作用,科学的人际沟通课教学法有利于实现人际沟通课教学的功能与价值,提高人际沟通课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人际沟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从教育目标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际沟通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该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人际沟通课教师仍然以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灌输者自居,往往摆出一副尊贵者、权威者、训导者、管理者的架势,对于自身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服务者的角色认识不够。部分人际沟通课教师把人际沟通课教学当成操作性任务去完成。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师资普遍缺乏,教师负荷普遍较重,因此也有很多高校在新引进人际沟通课教师时的步骤一般是初审笔试试讲和面试体检及政审录用上岗,采取“先上岗,再培训”忽略岗前培训环节,这样很容易造成新进的人际沟通课教师出现权责不明,对岗位认识不清等问题。而上岗后人际沟通课教师获得培训和外出考察或实践锻炼的机会也很有限,特别是实践锻炼机会极少。

三、增强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人际沟通课教学主体

(1)作为高校教师群体的一个子类,人际沟通课教师队伍建设理应选择专业化道路。专业化的人际沟通课教师应明确认识自身的责任、义务、权利。(2)健全的专业情感。专业情感是指人际沟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并不断提升的一种职业性的情感,它为人际沟通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3)扎实的专业知识。人际沟通课教师必须具备本学科知识、相关知识、人际沟通教育知识、实践l生知识。(4)娴熟的专业技能。专业化的人际沟通课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如组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课程资源、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学科研究与教育研究、进行教学评估等方面技能。

(二)加强人际沟通课教师与学生课上及课下的协作互动

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学生;把握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人际沟通课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活动是主体之间的交往,构成了“主体一主体”的关系。教师要调动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跟着人际沟通课教师的思路走。人际沟通课教师对教学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阐述,必须在研究的层面上去讲解,才能说服学生、打动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

四、增强高校人际沟通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存在对人际关系交往的紧张、恐惧、自卑、冷漠以及自我定位偏差等心理障碍因素。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技巧教育和培训,对于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人际沟通是高校大学生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随着信息最的扩大不断增长。通过人际沟通,可以促进人学生之间进行相瓦传递、交流相天信息,使自己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智慧。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沟通 能力 训练 教学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68-02

1 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及障碍分析

人际沟通与交流,在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复杂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是人们生存与发展最迫切的需要。若想有所作为,善于沟通是基本条件。当今世界,新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是否具有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癖好、生活习惯、成长环境不同,能够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实属不易,一旦处理不善可能产生各种交往障碍甚而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现在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交际范围较窄,同学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情感交流。

1.1 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过分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社会由于先进的通讯工具陆续出现,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用手指代替嘴巴进行交流,甚至有人因此出现了抵触语言交流、无法与他人相处等沟通障碍。一些被称为“电子控”“低头族”“拇指族”的青年人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出现的沟通问题,甚至恐惧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沟通能力衰退现象。但这些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多数人们觉得,这只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心理专家们建议,更多地与人当面交流,而不是躲在电子设备背后,会更有利于年轻人提高自我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1.2 大学生的孤独心态,引发“分享障碍”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处于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在心理、生理和意识的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发生人际沟通与交流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竞争和压力造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也有独生子女养成的“以自我为主、唯我独尊”的习惯个性问题,还有缺乏对人际沟通交流的充分认识等诸多因素。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心理素质方面的障碍。多年独自成长的经历,促使很多学生在成年后养成了过度自我的思维习惯,当遇到好的事物时更多的是想到“独占”而非“分享”,以至于在群体生活中难以融入其中,易给他人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进而引发与群体中其他人,尤其是利益相关人的沟通障碍。

1.3 沟通障碍导致极端的伤害事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并引发了多个极端伤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主观因素,表现为学生内心存在胆小、害羞、自卑、自负、嫉妒、多疑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具体表现为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存在性别限制、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交流和沟通难度的增大等问题。

鉴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当他们面临生活和学习困难时,一方面无人倾诉、无处发泄,从而产生孤独、绝望的负面情绪甚至自杀;另一方面则是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头脑不冷静,故意激化矛盾,甚至出现伤害事件。因此,作为教育机构,我们有义务为学生寻求更好的沟通渠道,引导他们尽快走出人生的困境和低谷。

2 进行课堂沟通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可以使一个人获得认知自我、理解和调节他人情绪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也是衡量高校能否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读。首先,我们要很好地理解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急迫性。

(1)目前大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大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需求比较强烈。大学生在不久后的将来都要面对用人市场的考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就业是大学生的头等任务。那么,接受怎样的教育内容,能够对其顺利就业有所推动,则是高校教育直接面对的焦点问题。

(3)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同时又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自我的成长经历中同样欠缺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专门教育,因此往往缺乏沟通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4)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也包括新生代青年所面对的问题,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周围的社会关系简单,在少年成长阶段缺乏与同龄人较多的交际和沟通实践经历;他们在家庭中也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独立意识较强,但并不意味着其独立生活和沟通实践能力也能与之相匹配,相反可能还会造成一些矛盾和问题。

(5)学生的日常沟通已出现日渐庸俗化的趋势。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侵入校园,部分大学生不能主动参加健康、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还有少部分学生在沟通中更加注重自我的实际利益,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出现拉帮结派、沉湎于小团体活动、重娱乐享受轻奉献付出等现象,而当他们面临实际困难和危机时,却无法获得来自朋友、伙伴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在确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向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问题。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与“沟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大学生沟通能力评价机制,借以增强大学生对人际沟通的科学认知。但是,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能仅仅依靠理论学习,这些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沟通活动,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体验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从课堂教学中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情境模拟、实践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生沟通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探索

现在,已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用职业培训经常使用的训练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例如体验式培训,它作为当今欧美非常流行且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是指个人首先通过亲身参与某项活动获得个人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并分享个人体验、提升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体验式培训是个过程,是个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知识及能力的过程。这种方式更能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情景,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演练,以实现能力提升的目的。

3.1 采用体验式训练对于推动学生进行沟通技巧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使大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并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可以为大学生进行外部沟通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学人员选择一定的实践背景和环境,设计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让学生深入第一现场,扮演不同的沟通角色,可有效提高其实际沟通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自我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训练到位、适应性强,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到的沟通技巧,可促使学生沟通能力快速提升。

3.2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类型

3.2.1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把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培养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以及执行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切入在人际关系中各种类型的沟通案例,要求学生从中提炼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不过,作为目前最广泛被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所采用的题材的选择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案例选择得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切实反映学生的沟通问题,教师所讲授的沟通技巧内容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3.2.2 情境模拟体验

情境体验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二者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课堂发展系统,从而形成有情感的、创新的、具有人文价值趋向的课堂教学。

由于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经验背景、兴趣爱好相一致,可使教学活动具有内驱力、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课堂活动开展后,学生在老师的点评和辅导下,也能对在活动中所反映出的不足之处,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纠正偏颇、克服障碍。

3.2.3 引入组织竞争机制

通过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训练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小组名称、宣传口号、LOGO标识、组歌等,激励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竞争、主动表现、努力争取获得奖励和荣誉。这种训练方法一方面可以客观上营造一个小团体的沟通氛围,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和壁垒,提高他们的组织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通过积累良好的课堂表现,认真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从而获得较好的修课成绩。

3.2.4 游戏教学法

实训游戏活动,可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并对课堂所学知识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拥有高超的人际沟通能力,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建立人际间情感交流的需要,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归属感,而且也能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心理需求,同时缓解学生因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其他情绪负面因素而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当前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学生社会活动范围和能力的不断拓展,高校在针对其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应不断创新,摒弃固有的教育观念,顺应社会潮流和学生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探索最为适合指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艺敏.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33-35.

[2] 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

[3] 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99-201.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酒店管理 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途径

一、人际沟通能力的内涵及其在酒店从业中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沟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相互交流的过程。酒店工作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顾客之间、员工与上级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并对此发送与接受的准确性,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沟通效益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初从事的都是酒店一线的服务工作,即直接为客人提供各种服务工作。纵观各大酒店的人事招聘信息,酒店各部门在招聘员工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那就是“人际沟通能力强”。据徐娥对上海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酒店中有68.75%的岗位在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是“良好的沟通和谈判能力”。可见,人际沟通能力在酒店从业中非常重要。首先,服务人员必须准确把握客人的需求,而客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随机性,这就需要服务员与客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其次,酒店提供的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酒店各部门间和相关岗位工作人员间的及时沟通与配合来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可以说较强的沟通能力是酒店员工出色完成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沟通能力的高低也往往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其他能力的正常发挥。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调查显示:约80%以上的学生在沟通方面存在心理上的困扰,学生在沟通方面的心理压

力甚至超过了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也同样存在人际沟通能力较差的现象。笔者就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了调查。一是向学生实习单位了解情况。走访了18家实习酒店,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对我校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评价较高,但普遍反映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二是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有7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在工作中人际沟通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向在校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还需要大幅提高。

三、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途径

由于酒店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人际沟通技巧等非智力因素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强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的第一交际手段。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是与他人交往的基本前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注重信息和交际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是开设“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普通话”等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是组织朗诵比赛、演讲活动、专题讨论会、主持人选拔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促进求职语言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育,而且多数教师并不喜欢同学提问题,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造成了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建议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多设计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一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组长,负责与老师、组员和其他项目组进行沟通、协调,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沟通的能力。二是采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分组模拟迎宾、点菜、上菜、就餐服务等服务项目,学生轮流扮演服务员与客人的角色,在模拟服务中,扮演服务员的学生必须主动与客人沟通才能了解客人有什么服务需求,通过角色模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只有多说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事实恰恰相反,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能最终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当有一方在表达时,另一方必须专注倾听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而人一般都习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用心听别人的。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情景、游戏展开、场景演示、多媒体展示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发倾听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倾听,从而形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他人所想,理解至上。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在酒店服务过程中,服务员必须站在客人的立场,才能真正理解客人,才能耐心对待客人的服务要求,诚心地为客人提供服务,虚心地接受客人的批评。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主要在一些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课程中,在学习“处理客人投诉”时,采用角色扮演法,学生分别换位扮演“客人”和“服务员”的角色,“客人”投诉时万般刁难“服务员”,“服务员”必须耐心服务,直到客人满意。通过角色互换,学生分别体验了“服务员”与“客人”投诉时的心理,真正体会到客人是因为服务员的服务不完善而投诉、服务员也确实不容易等角色情绪。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别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当事服务员,我会怎么想?”“如果我是当事客人,我会怎么样?”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学会遇事换位思考,从而提高在工作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课外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5.培养学生自身的人际魅力。人际魅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是人际沟通的助推器。个人的人际魅力强,在社交中就受欢迎,其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强。大学生要提升个人的人际魅力,就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我们可以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际魅力的培养。如通过“形体训练”课程训练学生的形体素质;通过“礼仪”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礼仪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通过“职业形象设计”培养学生恰当的形象定位;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识;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最终,让学生达到通古知今、熟知内外的学识层次,谈吐优雅、仪表得体的形象层次。这样将有助于和不同的人沟通,游刃有余地谈论不同话题。

(二)开设“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课程,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

建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正确的人际沟通方式和途径,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解决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矛盾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

(三)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意识

辅导员指导学生在班级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如“人体”拷贝、我说你画、寻找有缘条等,开展一些协调性的活动,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提高自信心,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意识。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其中近五成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那些在学校表现活跃、喜欢与人沟通、人际关系好的同学,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其人际沟通能力较强。而相反,那些在学校孤芳自赏、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在工作中其人际沟通能力较差。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为学生营造一些相互沟通交流的环境,在实践中锻炼与别人友好相处的品格与技巧,促进学生之间加强人际沟通,从而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可以组织如学生社团活动、班级联谊活动、课外兼职、假期社会实践考察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际沟通机会。

(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其心理原因引起的。这些心理原因主要有:自卑、猜疑、孤僻、嫉妒等。再加上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也会面临着不同的内心困惑及矛盾冲突,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产生问题。因此,学校应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辅导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等。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以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六)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多用口试、面试方法考核

口试、面试是对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在口试、面试过程中,学生必须用语言将答案表达出来,必须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改革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多用口试、面试方法考核,是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mmunication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role of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in the exchange of students and others, the rule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rategy for culturing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in order to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skills and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and obtain and send information, become communicators with conscious under success psychological drive and provides the feasible idea and method.

关键词: 高职;教育;学生;与人交流;心理策略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students;communicate with people;psychological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59-02

0 引言

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人的发展和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获取成功的关键能力。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校园中,与人交流中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当代大学生特殊的生活环境、交往对象以及特殊的心理情绪等问题,塑造其正确的沟通理念,增强其沟通能力的心理策略,已逐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与人交流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的交流表达能力,是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条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教授就认为:“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软实力,培养双核人才,即‘拥有核心从业素质’和‘核心职业技能’的人才。”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也说过:“众多院校的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对于即将走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使他们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社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高职生的成才与发展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要想生活的好就要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来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1.1 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

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可以说,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大多数都可归于沟通不畅。而如果能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在沟通交往中融洽相处,就可以使自己心身愉快的集中精力完成学业。

1.2 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整合的关键期,大学是其正式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演练场”。他们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来互相了解、理解和认同。人际交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时常会感受到孤独、紧张、焦虑等情感体验,需要向人倾诉,需要通过与人交流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情绪,感受美好的生活。

1.3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 九零后的大学生,有条件、有能力、也有热情来锻造自己的沟通魅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因为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企业往往优先选择那些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

1.4 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 在不久的将来,今天的大学生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2 学生与人交流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我国著名心理卫生学家丁瓒先生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在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群体或社团与公众的交往,都集中地体现着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最大。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

2.1 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第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往往不太容易。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交往,因为我们认识并了解一个人,不可能只通过一次或两次交往就完成的,而第一印象又容易限制我们对人的进一步了解。

2.2 刻板印象,是在人际交往中,对一类人进行简单的概括或分类所形成的不正确印象,它使人在无形中戴上了有色眼镜。刻板印象在符合客观事实或交往对象时,有助于认识人、理解人;而当这种印象不符合客观事实或认知对象具有的特殊性时,就会对他人造成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晕轮效应,也叫光环现象。“晕轮”原意指月亮周围的光环,比喻高尚的东西更高尚,丑陋的东西更丑陋。“晕轮”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作用便被叫作“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某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特性掩盖了真相,从而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误解。晕轮效应掩盖了人的本来面貌,容易产生对人的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从而影响人际交往。

3 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应掌握的法则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哲学。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的技巧,讲究一定的方法。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与形形的人打交道,要在各种场合中都能应对得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沟通之所以难,是因为在这个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中,人们不仅要传达各自的意愿,还希望求得对方的认同。而人又是一种思想复杂的动物,因此,在沟通中应掌握的法则主要有:

3.1 黑铁法则 “黑铁法则”要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通俗一点就是“你怎么对待我,我便怎么对待你”,就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你待人真诚,别人也会友善对你;你若恶言相向,别人会反唇相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能防卫意识。故要想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你就应该主动地向对方露出友善的微笑。

3.2 白银法则 也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于他人。在沟通中,很多人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并没有恶意,知道了这一点,就能更好的理解对方。

3.3 黄金法则 即“己所之乐,乐施于人”。以自己喜欢的、认可的方式对待他人。人的本性是希望让其他人认可、接受自己,当其他人不能理解、认可自己的时候,才会发生冲突。其实每个人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让别人认可,喜欢自己而已。

4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中的心理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智力观仅把智力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是狭窄的,事实上,每个人至少拥有七项智能,其中人际交往智能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卡内基强调:“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85%则是依靠他的人际关系。”由此他曾断言:“现代成功人士80%都是靠一根舌头打天下”。而与人沟通中常用的心理策略有:

4.1 善于结交 社会是一张网,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结,要想在这张网上四通八达,人就必须和其中更多的结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交往的过程。

4.2 善于表达 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式,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风趣,能使对方感到轻松愉快。从心理学角度,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而且意识只占1%,潜意识占99%。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真诚的沟通,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4.3 善于倾听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造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使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倾听时怀着善意、尝试着用微笑,赞美,换位思考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就能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4.4 善于处理矛盾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处理矛盾,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

4.5 善用职业核心能力 重视团委和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和职能发挥,并赋予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新职能,大力倡导和支持学生以专业和兴趣爱好为纽带组建学生社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同时充分利用课堂、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培训、锻炼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5 结语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社交能力的问题。在大学校园里,通过良性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气氛,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国际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流趋势,是国家倡导的能力本位的有效载体,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因此,通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加强对学生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社会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强学生对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

参考文献:

[1] 李有华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刘晓新,毕爱萍主编.人际交往心理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沟通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使得国际商务活动明显增多,跨文化沟通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沟通途径。通过彼此国家之间的交流,了解彼此国家的习俗、地域风情等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方式,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思想与文化交流。因此,在众多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务活动的跨文化沟通途径进行了探究。

一、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

1.语言障碍

在现代商务活动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最为明显的就是存在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基本方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进行国际贸易活动,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消除彼此间的语言障碍。虽说有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但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肢体动作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说利用语言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存在语言障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沟通障碍,没有达到最基本的交流条件,那促成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2.文化的差异触及对方国家的禁忌

国际商务活动中,与对方进行交谈时,很多情况下由于文化的差异,会触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这是最为严重的情况。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小心提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就表明没有对该国家的文化习俗、地域风情等方面进行足够的了解,没有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也会容易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和合作的破裂[1]。

3.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矛盾和冲突

国与国之间不仅存在着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同样也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矛盾也是屡见不鲜。如同我们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针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会存在相应的分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会容易引起冲突。

4.文化交流欠缺

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明知道存在差异,却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交流,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彼此之间文化细节上的差异,文化交流欠缺,导致不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去体谅对方的处境,因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和误解,导致国际商务活动和合作的失败,甚至破裂。现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由于文化交流欠缺而导致的合作破裂不在少数,所以说,文化交流欠缺是国际商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二、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沟通的途径

1.解决语言障碍问题,进行直接交流

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之前,语言障碍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一些不使用英语,而使用本土语言的一些国家,语言障碍问题更为严重。存在语言障碍问题,会使得商务活动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彼此之间不能够正常沟通,影响商务活动的效率。所以说解决语言障碍是重中之重,可以聘请翻译人员进行随身翻译,以至于能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增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合作得以实现。另外,在聘请翻译时,要选择高级翻译人员,为促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解决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对该国家的文化、地域等方面进行了解、学习,最终实现国际之间商务的友好合作。

2.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度

跨文化交流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导着商务活动的方向,决定着商务活动的成功率,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关键。针对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如果团队不能够自行汲取文化知识,应当雇佣相应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授课,使团队成员能够直截了当的了解跨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充分的提高团队对跨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知度。经过专家的授课培训,了解对方的地域和风土人情,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以至于能够做到缩小文化的差异。换位思考,转变思维模式,对该国家的文化要始终保持高度尊重,以诚心换诚意,才能有利于促成商务活动的成功。加强对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团队的文化方面的培训,是做好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的有效方式之一。

3.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与沟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各国的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传播媒介区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网络信息和新闻实事都是来自于全球的,信息容量之大,范围之广,对我们学习各国文化是绰绰有余。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差异之后,对症下药,寻找适合的方法与对方进行友好的沟通,了解对方文化的属性和习惯,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谅、理解对方,这样,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商务活动的氛围。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媒介,可以解决国际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产生。

4.换位思考,减小文化差异

一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国际文化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了解对方的风俗文化,避谈对方国家的禁忌,换位思考,以对方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减小文化差异。出国之前做好功课,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是尊重一个国家的重要表现。每个国家都特有的的文化习俗、国家禁忌,要积极的进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缩小文化差异,避谈禁忌。例如,法国和意大利拥有共同的禁忌就是避谈“13”和“星期五”[2],因为他们认为它们代表着“厄兆”;加拿大人的食物禁忌是动物内脏和脚爪;法国人喜欢蓝色、白色和红色;意大利人见面时要行握手礼,交谈中不要提美式橄榄球和政治;英国人最为喜欢的就是谈及天气[3]。所以说,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不触犯他国禁忌,是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国际商务活动之前,文化差异是每个国家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国前,做好文化方面的了解工作是必要的。了解该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内容,对于适应该国的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将本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寻找出国家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话题,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辅助谈论本国的特色文化,加强沟通与了解,有利于国际商务活动的进一步扩展,让对方充分的了解中国文化,放下心里设防,坦然的与我方对话,容易促进两国的和平友谊,从而促成了国际商务谈判、外交等国际商务活动。

5.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

针对跨文化交流,我们应当本着始终坚持的原则,与对方保持密切的文化交流,提高文化交流的频繁度。现在社会存在的现状就是当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或其他商务活动时交流频繁,但是当贸易等活动一旦结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商务活动会明显减少,使得跨文化交流的频繁率逐渐降低,影响了两国之间的沟通和友谊,这是不恰当的。那样会让对方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保持时刻的新鲜度,给对方以高度的热情,坚定不移的保持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够长久的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使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是维持国际商务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对待每一份国际关系,都要拿出高度的热情给予充分的保护,促进国际商务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

三、结束语

跨文化交流是现代商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际间商务活动,做好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是关键。本文系统性的探析了进行国际间跨文化沟通途径与策略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国际商务活动的交流,促进国际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国际间商务活动的发展,从而驱动了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快速发展,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邵亚琦.浅谈国际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3,11(22):91-92.

[2]李绍青,侯彦宾.文化移情与跨文化交际中的数字文化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12(28):87-88.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 人际沟通 企业需求 教育

一、调查背景

会计类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属于技能型专业。长期以来,在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时,人们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化和片面化倾向,只重视单向度的培养,把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上。各院校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会计工作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轻视或忽略以人际沟通能力为代表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毕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态势。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对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社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员”的功能。会计类专业人员不仅要处理单纯的技术工作,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各部门的工作,发展业务,提供资讯,参与管理等等。因此,重视沟通,善于与人交往的人际沟通等职业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会计类专业学生求职、任职、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

现实中,由于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所经历的应试学习背景和所处专业学习环境,进入高校后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适应迟缓,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表现普遍不佳。如:不善表达,与同学不融洽,与辅导员不交流,遇事闷在心理 ,沉浸网络,不能沟通就发脾气或逃避……类似现象,反映出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由此,我们开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并以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市场作为研究目标,为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希望逐步建立培养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较为完善的体系,以此提高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实力、从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此次问卷旨在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以便于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帮助学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

(二)调查对象

面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643人,以及2013级新生666人,共计1309人。发放问卷1309份,回收问卷1305份,问卷有效率99.92%。

(三)调查内容

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以下4个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等方面。

(四)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当前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情况,我们分二期,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和2013级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

(一)调查内容一: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自己是否善于与人沟通”的选项,有352人(约占27%)选择为“善于”,有626人(约占48%)选择为“一般”,有235人(约占18%)选择为“还行,过得去”,有91人(约占7%)选择为“不善于,自己较郁闷”。

从数据可见,会计类专业有93%左右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近7%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不满意的。这说明,大多数新生对于目前个人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是乐观的。

2.在单项选择中,对于“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时,你是”的选项,有365人(约占28%)选择为“自然,镇定”,有561人(约占43%)选择为“有些拘谨”,有274人(约占21%)选择为“不自然,紧张”,有104人(约占8%)选择为“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以上数据表明,在人际沟通的实际场景中,会计类专业有28%左右的新生感觉自己表现出了“自然,镇定”的状态,说明他们能够实现一般状态下的与人交流与沟通的情态。当然,对于他们实际的交流与沟通的效果如何,是否得到了在场教师和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本次调查并未涉及,这里也不可能去妄加推测。此外,有近72%左右的新生感觉到了实际的交流与沟通中自己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无疑说明大多数新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多项选择中,对于“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的选项,有822人(约占63%)选择了“学习问题”,有613人(约占47%)选择了“能力发展”,有496人(约占38%)选择了“人际问题”,有313人(约占24%)选择了“恋爱问题”,有209人(约占16%)选择了“学业晋升等”。

以上数据中,面对“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会计类专业新生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问题”。高职高专新生由于高考成绩普遍不佳,担心自己升入高职后的学业状况实属自然。此外,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力发展”,排在第三位的是“人际问题”。可见,包括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发展,已经让会计类专业新生认识到其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学院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调查内容二: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关于“对于人际沟通能力,你怎么看”的选项,有796人(约占61%)选择“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有469人(约占36%)选择“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重要”,有27人(约占2%)选择“不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12人(约占1%)选择“无所谓”。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受调查的学生目前个人的实际人际沟通能力如何,绝大多数学生(约占97%)都认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可见,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从认知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是看重的、重视的。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包括”的选项,有939人(约占72%)选择“口头表达能力”,有913人(约占70%)选择“交际能力”,有417人(约占32%)选择“书面写作能力”,有274人(约占21%)选择“多方面收集信息的能力”,有261人(约占20%)选择“展示良好个人形象的能力”。

由此可见,大多数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最主要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他们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知,当然还有待深入的了解、学习,相关能力也有待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

(三)调查内容三: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你觉得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的选项,有1162人(约占89%)选择为“从现在开始,在学习中培养、提高”,有117人(约占9%)选择为“从以后的工作中锻炼、培养”,有13人(约占1%)选择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热而然的得到培养”,有12人(约占1%)选择为“不需要特别的培养”。

以上数据可见,有近90%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认识到:应该从现在开始,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方能在未来的职场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人际沟通才能,以获得更多工作以及上升的空间。而待到在未来的职场工作时才锻炼、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难免在工作中出现疏漏,技不如人,未免太迟了。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用人单位最看中新员工的是什么”的选项,有1304人(约占100%)选择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796人(约占61%)选择了“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有443人(约占34%)选择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有300人(约占23%)选择了“英语水平”,有274人(约占21%)选择了“组织与协调能力”,有209人(约占16%)选择了“思辨能力”。

调查数据可见,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专业学习高度重视,认为企业需要的是会计专业技术型人才,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无法顺利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有约占61%的新生已经清楚地看到“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也是社会用人单位最看中的要素之一。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关注企业对会计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需求。

(四)调查内容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沟通是否也适合‘勤能补拙’”的选项,有443人(约占34%)选择了“不适合”,有222人(约占17%)选择了“适合”,有587人(约占45%)选择了“因人而异”,有52人(约占4%)选择了“没用”。

从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选择的倾向可见,有近38%的新生认识到: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只是一味固执地“勤”,反复地重复错误或做无用功,是不能弥补自己所造成的“拙”“劣”的。这样做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不良印象。另有45%的新生选择了“因人而异”,这反映了部分新生受“勤能补拙”概念影响,也反映了他们对此问题的不确定性,或因某些特殊的现象而推论所得。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好,原因可能是”的选项,有691人(约占53%)选择了“缺乏自信”,有639人(约占49%)选择了“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有430人(约占33%)选择了“性格内向”,有391人(约占30%)选择了“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有352人(约占27%)选择了“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287人(约占22%)选择了“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

以上选择结果可以看出,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思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和分析。他们已经开始留意,或现在开始关注:因为“缺乏自信”“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性格内向”“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等个人特质与言行举止,影响到自己的人际沟通现状,影响到自己人际交往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高职教育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调查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两期调查不难看出,随着高职教育的开始,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留意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的不良状况。尤其是部分在人际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交往有障碍的新生,开始关注自己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在他们正式跨入职场之前,学院应在此方面实施培养计划,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分析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的心理认知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

现在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优越,祖辈父辈的溺爱,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即便是家庭条件有限的家庭,其子女得到的同样是如此。父母大多数都会倾其所有,以子女为“大”。但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基础,是双方平等、彼此重视。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这类“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和处事习惯,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认知的偏差和交往技能的缺失。

(二)“应试教育”的学校环境,忽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接受了12年的中国式应试教育,这是事实。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现实中依然是以“高分”为重。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一如既往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学校教育的中心仍然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没有更多时间安排提升素质与人际交往的训练。学校教育中,学生无须主动积极地与教师沟通、协调,而教师对待学生也皆为主动联络、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关爱有加。无形之中,致使学生们忽略了主动与老师、同学及家人的交流沟通,加深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这样的学生在进入职业学院后,因环境的变化、人际的重构,往往产生新环境的适应障碍。有的无所适从,心理失衡而不愉快;有的选择疏离大家,习惯于自我封闭。

(三)“网络世界”的自我陶醉,逐渐让虚拟替代了现实。

虚幻世界的“网络达人”,往往是现实世界的“内向寡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严重不足。一些学生可以远离亲人、同学,却过分依赖网络,片刻不离网络。他们可能是网络社交的活跃分子,了解各种网络沟通交流方法,但却在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不畅,过于内向,行事被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高职教育中实施人际沟通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沟通”成为了经济社会的重要一环。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会计类专业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两期的调查结果,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力不从心、不知所措、适应迟缓和普遍不足,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调整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计划,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尽快帮助学生们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已经不容拖延。

建议在高职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指标中,增加对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描述,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满足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需要。

建议课内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与交流训练活动,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通过开展项目训练活动、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人际沟通的互动历程。

总之,沟通能力是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为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信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高职教育阶段,训练与提升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聂霞.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与分析[J].成人教育,2011.31(11).

[2]王峰.培养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前言

护士在从事护理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及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求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审美能力,加强护生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教育必不可缺的部分。现今,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护理院校等教育部门关于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的开展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导致护理生在参与实际工作中在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护理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在本文中,谈及了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现状与问题,并且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正文

一、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发现现今许多的护理生都意识到自身修养以及内在气质的提升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更好地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护理礼仪规范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对于新手护士而言,即使已经意识到自身的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护理礼仪规范的人并不多。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做到与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大部分的医院纠纷都是由于护理人员与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不良沟通所导致的。毫无疑问,这是他们在职业能力中的一大弱点。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护理素质、规范的礼仪以及优秀的沟通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体现。

二、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1、许多护理院校对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足够的重视度,在这些护理院校里,该课程甚至被边缘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教育体制与模式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根本原因,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一旦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与约束,缺乏硬性规定,护理院校所毕业的护理生必定是对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护理生对于专业化、高质量护理礼仪规范教育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只重视专业硬性技能,却忽略了人文教育,有些护理生认为这些人文教育学科不重要,难以真正下功夫去对待这些人文教育的课程。毫无疑问,这是明显不符合培养专业性、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根本目的。

三、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的建议

1、选择高素质、专业化地师资来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高素质的师资容易对护理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当所选择的师资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美学素质的时候,其所讲述的课程必定也是具有其个人的独具的特色之处,让学生从课程中真正的领悟到礼仪的重要性与技能,真正掌握到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技巧。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的审美修养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以老师为榜样,真心向老师学习。通过正面的引导,高素质的师资以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护理生打造了高质量的职业品牌,激发了护理生的职业情感和完善了其职业素质。

2、从加强护理生道德修养与素质出发,改变只重视礼仪表面动作的训练的现状。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护理生在学校的课程中忽略自身职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护,缺乏对护理礼仪规范、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那么其在实际性工作中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护理人员礼仪服务的要求。

3、可以通过其它课堂的辅助作用,弥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际应用技能的不足。虽然许多护理生已经顺利通过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训的考核,卷面上是掌握了护理礼仪的基本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但是每个护理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别,难以在实际性工作中也做到专业化的护理礼仪规范,理论与实际脱离。这个问题必须经过一个深化且长期的训练,方可得到解决。

4、案例实训:

(1)语言沟通方面:

案例分析:张护士看到明天要做手术的陈阿姨站在角落叹息,于是张护士主动向前安慰她:“陈阿姨,您是不是在担心明天的手术?您的主刀医生有精湛的医术,多年的临床经验,请您放心吧!”

(2)体态语言沟通能力方面:人类彼此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除了说,“视”、“听”“微笑”等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在人类沟通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意义。例如,对于聆听技巧的训练,按照五个步骤来进行:目光需要集中在当事人的脸上,对当事人点头会意表示认同,在适当的时候插问,最后还要训练学生如何与当事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作者单位:650032 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防范医疗纠纷。医患沟通具5有技巧性,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程和必备技能,是解决医患争议的有效途径。

1 医患沟通概念

1.1 医患沟通的涵义

1.1.1 医患沟通,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具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指引、诊疗患者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1]。

1.1.2 医患沟通属于人际沟通,但又不同于普通的人际沟通。由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特殊专业关系,医患沟通有其特定的内容、形式和目的,所应遵循的关系规则与普通人际沟通不完全相同。其沟通受职业情感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影响;医患沟通的本质是治疗性沟通,医务人员除了沟通患者病情和治疗信息,还要通过沟通,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开放的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按沟通方式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

1.2 医患沟通的特点

1.2.1 以医方为主导。医患沟通的双方并不完全平等,因为医生是一个高技术性职业,医院因其专业技术的优势而实际上占主导地位。因此,医方为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要经常与患方沟通,引导好并维持与患方的交流。

1.2.2 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方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医务人员是医患沟通的主体,患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相反,患者作为疾病的主体,是整个医疗活动的中心,所以,在医患沟通中,患者才是主体。医务人员应作为良好的倾听者,鼓励患者表达其情感、思想和观念,从而形成双向的互动的沟通过程。

1.2.3 沟通内容的专业性。医患沟通是围绕医疗活动进行的,其内容往往与医学专业知识密切相关,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人际沟通。

2 医患关系

2.1 医患关系定义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2],现代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患者为中心的人群的关系。

2.2 医患关系的属性[3]

2.2.1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即“施助者”(医方)与“求助者”(患者)的关系。这是医患关系最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属性。从医方来说,就是要讲医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从患者来说,就是要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劳动。

2.2.2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又是一种经济关系即特殊的商品交换关系。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生产者,患者就医是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医务人员生产医疗服务所消耗的劳动必须通过收费得到补偿,患者接受医疗服务则必须付费。否则,医疗服务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无法进行。这种收费与付费的关系,就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但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特殊商品。

2.2.3 从法律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即强制性的契约关系。患者一旦跨进医院大门,挂了号或办了住院手续,这种强制性的契约关系就确定下来了。在这种关系中,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各有各的权利和义务。

2.2.4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即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结成的唇齿相依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有人将这种关系形象地概括为“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患者的再生父母”。医患之间这种互为“父母”的关系,实属世间罕有。

3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医务人员一句鼓励的话、一句体贴安慰的话,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2002年12月卫生部朱庆生副部长在全国医患沟通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程,是解决医患争议的重要途径。”明确指出了医患交流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备技能,通过医患沟通来缓解医患对立情绪[4]。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患者在当地医院被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全家慕名到某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处就诊,经过艰难的托关系,排队挂号,在门诊等了近4 h,终于轮到患者时,专家诊疗共用了不到10 min,结论给了3句话。患者一家报极大希望,千里迢迢,仅机票就花了上万元,好不容易挂到号,等了几小时,结果不到10 min结束就诊。一家人大失所望,愤而回当地诊治。事后证明,专家所给出的结论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非常正确,说明专家是认真负责、高水平的,当时也问诊及体检、认真查阅辅助检查资料,但就因为医患沟通太少,患方极为不满,不愿选择该专家,严重影响了诊疗的效果,也损害了专家自己的形象。

3.1 医患沟通有利于医生正确诊断病情。英国著名学者汉普顿等人的实践表明,一般医院82.5%的患者仅凭采集病史,就可以做出诊断,需要体检帮助诊断的只有8.75%,需要进一步辅助检查帮助诊断也只有8.75%。可见医患交流沟通对患者疾病诊断的重要性[5]。

3.2 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就疾病的情况与患者沟通交流,促使患者积极参与、配合治疗,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医生也能更好地收集临床资料,有利于疾病的救治和医学的发展。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对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6]。

3.3 医患沟通有利于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7]。知情同意的过程也是一个医患交流沟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医生对患者进行告知,同时了解患者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患者也需要通过与医生的对话、接触,明白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风险、预后、费用,是否同意和接受医方的治疗措施等问题,需要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有什么风险和意外,影响自己病情转归的因素有哪些,需要多少费用,是否同意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等问题,所以,加强医患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3.4 医患沟通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近年来,医患矛盾日趋突出。其原因,除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之外,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医学具有高科技、高风险性,且其发展也有阶段局限性,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因此医生很难全面认识每个患者与疾病相关的所有状况,也不可能预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还未被认识的病症。医学的特殊性影响了医患沟通中的信息交流,医患沟通中的这些很难全面告知患方的情况,一旦出现,患者及其家属就难以理解,就可能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引发医疗纠纷。

3.5 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注重沟通,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做好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是医生良好职业素质的体现,也是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

3.6 医患沟通有利于防范医疗纠纷。目前多数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而引发的,多是由于医患交流障碍导致患方对医方不满意所引起的。据统计80%的医患冲突直接由双方沟通不畅所致,即使其余20%与医疗技术有关的医患冲突,也都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医患沟通为医患之间构筑了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可以使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有正确的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从而使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得到缓解。患者并不完全因为医方告知医学知识而表示理解,更多的是因为获得了医方的人文关怀而表示认同。

4 加强医患沟通的具体措施

4.1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医生不能见病不见人,在重视躯体疾病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在治疗的同时,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便捷、和谐、舒适的就医环境。

4.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限制医患沟通。大城市中大型综合医院不仅要承担本市居民的医疗工作,也因医疗技术和设备先进吸引全国各地疑难杂症患者,而且长期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与每位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大医院中医生人均日门诊数在30人次以上,部分专家甚至要达到40、50人次以上,平均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就5 min左右,医生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谈何与患者深入沟通。因此医生为了保证基本诊疗规范,只能省略医患之间的充分交流。本文案例可见一斑。

住院部医生管理的患者可多达到10几个,医生每天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书写病历、手术、开医嘱、开具各种检查申请单上,很少有时间和患者充分有效地沟通。医务人员其实很想和患者沟通,但没有足够时间,实在是很无奈。

建议医院主管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营造良好的医患沟通氛围。

4.3 加强人文关怀。医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一些医务人员人文知识贫乏,对患者缺少同情心,缺少关怀、关爱,在医患沟通中不能敏锐观察和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而导致沟通不利。医务人员应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立场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应用不同的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方法,主动真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能理性地认识医疗活动,加深医患双方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减少误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

4.4 建立医患沟通的有效机制。医院建立全方位的医患沟通制度,明确沟通内容和沟通时间,并将医患沟通的实施情况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

4.5 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培训。医患沟通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医务人员通过培训掌握沟通的技巧,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预期沟通目的。

总之,医患沟通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整体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是缓冲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防范医患矛盾,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王锦帆.医患沟通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 饶敏.浅论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其改善策略.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8): 260-261.

[3] 印石.医患关系具有多种属性~论医患关系.卫生经济研究,2003,(1):20-21.

[4] 李晓刚,李萍,许建新.医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12(4): 319-320.

[5] 王方松.论医患沟通的实现.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7(1):11-15.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随着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迅速扩张和渗透,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工具,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等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微信构建的整个复杂的社交网络,人们得以开拓基于互联网的人际关系传播空间,这将使得传统的人际关系构建模式发生转变。尽管这一转变可能包含积极或消极的方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传播对构建人际关系确实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微信的功能及传播特点,从关系空间的视角来解读微信传播对人际关系构建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微信传播;人际关系;媒介丰富性理论

一、微信功能及传播特点

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了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此款应用程序一方面能够跨操作系统和通信运营商发送图片和文字等消息,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多人手机群聊的消费需求,因此在运营初期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普遍的社交软件。微信的功能包括基础功能和插件功能,基础功能给人们提供了聊天和实时对讲等服务,插件功能涵盖了邮箱提醒、私信助手以及摇一摇等多样化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沟通方式的应用需求。此外,微信在5.0版加入了银行卡支付以及表情收藏等特殊功能。微信传播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传播主体间强调真实性和平等互动;二是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三是交流内容私密性提高。

二、微信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微信对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际交往中的传播既可以是实际生活中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是基于虚拟空间的以社交类软件作为交流媒介的间接流。微信就属于以社交软件作为建立网络人际关系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之一。微信对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给人际关系范围、人际交往频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带来改变。一方面,微信与传统的社交软件QQ打通后,很多QQ好友发展成为了微信好友,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共同成为了微信好友的两大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乃至“扫一扫”等功能都给微信用户创造了良好的拓展交际圈的平台。尽管大多数人更愿意在微信上与认识的人交流更多,而与通过上述“摇一摇”等功能添加的好友联系较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人们扩大了交际范围。微信人际传播频率是指微信使用者与微信好友通过微信交流沟通的频率。微信人际传播频率增大主要是由于微信交流的传输准确性,当一方向另一方发送微信消息时,无论接收者是否在线都能将消息传递给对方微信终端,当用户在线时即可及时回复和反馈消息。此外,微信还具有同步传播以及异步传播的性质,也就是说,用户既可以同时在线交流,又可差时浏览信息调查表明微信使用者通过微信沟通的好友主要是现实中认识的好友,通过微信交流,这些现实中好友的交流互动频率明显增加。而陌生人间的微信交流则逐渐减少,特别是相对QQ软件使用者,微信使用者似乎更加注重交流的真实性和私密性。在微信传播中,基于一对一交流模式的用户仅能通过各自的移动终端看到交流内容,而无法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交流内容。当微信使用者发表文字及图片消息时,使用者仅能看到自己朋友的评论,而看不到非通讯录内的人的评论。微信传播对于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主要是使人际交往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微信中,人们可以将实时动态到朋友圈,这些动态消息仅有微信使用者添加的好友可以看到,这使得人们既能将动态消息扩散出去,又能保障回复时的私密性。微信中还可以添加多人同时在线交流的群,这使得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微信一对一交流,还可多对多交流。此外,人们在微信中可以尽情使用丰富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以满足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不同表达需要。一般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而非语言符号包括图像、颜色和音乐等多样化的内容。微信中加入十分丰富的文字、图像以及音频等内容,这极大地丰富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内容和便于情感的准确表达,让人们逐渐意识到网络交流方式在交流沟通上的便捷性。

(二)微信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有近80%以上的微信使用者表示很难与网络结识的陌生人建立起亲密友好的关系,与这些陌生好友的联系仅停留在网络交流阶段。同时,这些人中超过60%的人表示微信对于与现实中关系已经较为密切的好友间联系的影响不大,关系密切的好友很难再通过社交软件加强进一步的沟通,现实中的直接沟通方式反而更加有效和自然。而通过微信加强联系的现实中的好友主要是那些平常较少见面或交流的人群,这一特点符合了人际交往的不确定性减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现实中交流较少的个体间会通过微信交流来减少这一不确定性。由于大部分的微信用户其交流对象多为手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或好友,且微信带有明显的社交属性,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希望获得平等交流的权力。微信在这一方面作出了较多细节上的设计以满足人们对于交流平等的期待,如发送语音消息时没有像打电话一样需要即时回复,可以使用户在交流间更加平等自然。此外,研究也表明仅有不到10%的微信使用者将微信上以“摇一摇”等功能添加的好友发展成了现实中的好友。因此,可以说微信对于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相对微信对于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显著,微信对于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加强了与现实中联系较少的好友的交流沟通。

三、结语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社交媒介,以其人形化的设计、更加注重真实性和私密性以及注重现实交流基础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可能包含负面效应,如快餐式的社交极易引发像是传播诈骗信息或性骚扰等社会问题,还可能会引发虚拟社交依赖症。为避免上述人际交往问题的出现,微信还需加强功能设计,使微信成为真正为人们提供交流沟通便利的优良平台。

参考文献:

[1]贾佳.微信使用对信息环境的重塑[J].东南传播,2016(05):110-112.

[2]邓魁.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心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56-58.

[3]陈琦,刘磊.社会化媒体环境对受众角色的重构和信息传播影响——从微信红包引爆羊年春节谈起[J].当代传播,2015(03):80-81.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摘要]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参数之一。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有效的沟通行为,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正确认识及有效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策略,即构建沟通教育机制,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建立团体心理辅导,关注特殊群体沟通状况,注重网络心理教育,把握网络社交适度原则,搭建有效沟通渠道,拓展多元化的沟通途径。

[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策略

[作者简介]罗丙军(1976-),男,宁夏中卫人,重庆交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的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JC71006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118-02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交往日益频繁,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实质性地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帮助自己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如今,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一个人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要由“学业人”转向“职业人”,学好专业、提升专业素质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毕业后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非专业素质不可或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中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尤其要关注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缺失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全新的、系统的人际沟通模式,引导大学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切实解决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沟通实效性的内涵

21世纪社会的基本形态是信息时代,其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激烈竞争。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改变环境,发现、把握与创造机遇。沟通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社会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人际关系的协调、困惑的化解、矛盾的解决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加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大部分源自沟通障碍,束缚和阻碍着大学生潜能的发挥。有效的沟通一方面需要信息发送者清晰地将信息传递到信息接收者,使其能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另一方面需要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馈,并根据其反应及时调整、完善信息的传递,沟通双方都期望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以及价值观被认可,是一个动态的双向、互动的行为。笔者认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内涵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努力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实现大学生群体与自己、与他人以及与社会有效地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力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身心健康、快乐生活,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互动的交流方式。

二、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1.自我意识强烈,漠视他人感受。当前,“90后”大学生存在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崇尚自由和时尚,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等特点。在学习、生活中,时时以自己为中心,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普遍存在管理自我情绪能力不高的现象,凡事都期望自己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考虑别人的感受甚少。强调社会和他人应理解自己,喜欢抨击社会,指责他人。忽视平等、尊重与真诚、合作等基本的沟通原则,喜欢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甚至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低能”的表现和沟通方式,既伤害别人又不利于自己,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让自己的迷惘和困惑日益凸显,无法与别人进行真诚、平等的良好沟通,导致自己的问题更加复杂、严重。

2.自我封闭严重,不愿敞开心扉。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健康、阳光的,乐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善于调适自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自我封闭型,不会自我调节。这种类型表现为:一是孤傲的处世态度,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别人交往,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埋藏得很深,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做出冲动和出格的事。如复旦黄洋投毒事件就值得我们反思。二是性格孤僻型的,不愿让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表面上愿意与别人交往,但总是在伪装自己,始终不能彻底打开自己的心扉,遇到困难时不与同学沟通、不会释放、不寻求帮助,当自己无心应对时,尽显疲态,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酿成恶果。出现这种现象除自身不善交际外,还有来自家庭的贫困、自身的不足以及别人的嘲讽等种种原因,造成自卑的心理、贫乏的心灵和扭曲的人格,导致严重心理健康病态。如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沉溺网络虚拟,弱化人际沟通。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热点,发短信、打手机,发微信.聊QQ等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主要手段。但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沟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人际沟通出现了非人性化倾向。面对虚拟的人际沟通,传递的信息缺乏思想和情感,随意性太大,容易迷失自我。一旦回归现实生活,面对面交流,显得无话可说。如一部分同学在网络上社交非常活跃,熟练应用各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法,但在现实中沟通能力欠缺,交流不畅。大学生人际沟通过分依赖网络,自然会减少现实中人与人交往的机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甚至出现人际沟通的障碍。

4.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人际沟通。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依然没有彻底改变对成绩的过分重视,高中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非常看重学生学习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生活习惯、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尤其忽视有效性的人际沟通培养和引导。进人大学后,面对全新的环境、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陷入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中。如现实与理想出入较大,会产生焦虑、失意、压抑,甚至出现抑郁症等。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他们习惯沉浸于书海,寡言少语,不愿甚至逃避与他人交流,不能自我调节,如果学校、教师和同学不能及时予以正确引导,他们将无力应对、难以适应和融人新环境,使其感到迷惘和困惑,有的甚至一蹶不振,一晃四年,连份工作都找不到,成为社会的包袱和家庭的累赘,这也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三、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实现路径

1.构建沟通教育机制,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高校学生因人际沟通冲突引发的校园问题不容忽视,许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学校没有正式地将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培养列入教学计划中,最多开设一些选修课。这样的培养机制显然不能培训学生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正常、有效地沟通就无从谈起。一是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沟通技巧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实践篇幅,建立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以加强大学生对沟通的认识为目的,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将高校教师、教辅人员的培训纳入沟通教育体系中。只有提高了教师、教辅人员的沟通技巧,才能增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保证在平等交流的原则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者应有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将沟通的艺术、说话的魅力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三是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大学生进校时,要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其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通过了解和分析个体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心理等,采取因材施教、重点帮扶、心理治疗等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己,解决人际交往中不同层次的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建立团体心理辅导,关注特殊群体沟通状况。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沟通动机与沟通焦虑的差异会引发各种人际冲突,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不是一般心理咨询室能解决的,需要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才能化解人际沟通中的各种困境。团体心理辅导应用范围广、感染力强、效率高,能变被动为主动、容易转变个体成员不成熟的偏差态度与行为。高校应建立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一是培养团队意识,淡化“自我”意识。衡量大学生是否合群的重要指标是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当代“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较欠缺,应通过教育机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集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搭建沟通平台,寻找可谈心的朋友,敞开心扉、表达情感,让他人接纳自己,消除自己对他人的偏见,实现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二是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沟通焦虑。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往往因为家庭困难等因素比一般大学生大,他们对别人的谈话很敏感,对他人的言行持謦戒和怀疑态度,总会认为所有的人都针对自己,内心深处往往对校园社交感到恐惧和烦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心理上“疏导”,必将产生强烈的自卑感。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建团结互助的班集体和寝室,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化解内心的困惑和矛盾。

3.注重网络心理教育,把握网络社交适度原则。大学生是网络化热潮的主力军,网上交往行为比真实的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呈现出更多的诱惑和非理性,但它毕竟是虚拟的,不能够完全代替现实沟通所给人的真实感、成就感、幸福感、愉悦感。首先,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丁作的技术控制。在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过程中,学校要积极监控、引导和干预他们的行为,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对一些偏激的言行和错误行为予以及时制止。其次,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和法制思想教育。坚持文明上网,宣传法律底线,网络既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又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在网络空间互动的人们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不允许散布虚假信息,无中生有地恶意攻击他人和社会,应理性、科学、客观地评判事物,通过网络社交,传递一种文明、一种风尚、一种正能量。最后,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引导健康网络社交。通过多元交互式心理咨询,实现教育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关心和疏导心理偏激、行为反常的学生,将网络社交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压力,调适自我,控制好情绪,健康、文明上网。

4.搭建有效沟通渠道,拓展多元化的沟通途径。有效沟通需要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并选择适当的沟通媒介和途径。有效的沟通信息需要沟通渠道和沟通媒介的传递。首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魅力,人际魅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社会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学校可通过“读书月”等活动,鼓励大学生每月读一本经典书籍,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全过程、多方位提升。其次,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自豪感,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当代大学生是大学社会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势在必行,学校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开展讲坛、论坛、讲座、演讲等,也可以开展一些运动比赛和知识竞答,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激发个体学生的潜能发挥,提高学生的身份认同感,有利于加强情感性沟通。最后,开展专题教育,提高学生人际沟通技巧。沟通技巧的提高,可以弥补学生意识上的不足,改善人际沟通效果。学校可以在校园网、LED显示屏等,或是专题讲座,提供沟通艺术、沟通技巧、礼仪培训等学习机会,为学生提高沟通能力提供多元化的支持,促使学生尊重对方的个体差异,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掌握以点头、微笑、称赞等非语言沟通方式对对方的信息进行反馈,不断提高沟通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

参考文献]

[1]范文琼,人际沟通技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09

[3]高蕾.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2(1).

[4]易鹏,鲁宽民,主体间性哲学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J].求实,2013(7).

[5]张晓明,段惠方.网络同伴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教育探索,2014(1)

(栏目编辑:贲伟)

近期投稿要求

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精练,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中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最新成果。尤为欢迎从宏观视角审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对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职业教育与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职业学校管理与发展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和较强借鉴价值的特色稿件和专家稿件。对于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本刊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

投稿信箱:zazhi1917@263.net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沟通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79

Abstract Students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 of learning finally entered the ideal university campus, after entering university age and thinking is relatively matur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an accomplish many things, but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survey data, we found tha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lso has many problem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problem that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college students encounter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confidence, and thus becom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alented peopl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在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当代的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如一些大学生孤僻傲慢、难以接近、话语苛刻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人际沟通问题。所以,我们的教育机构就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分析造成大学生人际沟通问题的原因,从各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大学生掌握良好的沟通交流方法,从而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1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具体问题

1.1 以自我为中心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会从中发现部分大学生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他们在交流和行动中,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总是要求他们顺从自己的意愿来说话和做事,当他人不按照他的意思来说话做事时,他就会发脾气,以恶语攻击对方。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都是很自私自利的,他们会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有人反对他时,他会不听别人的劝告,致使人际关系非常紧张,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造成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想办法,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品质。

1.2 自我封闭

同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从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他们喜欢用各种伪装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掩盖起来,不让别人了解和接近自己,不与任何人分享所思所想,拒绝别人的关心和询问,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刻堤防别人,不与别人深入交流。他们往往非常多疑,很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眼光,自尊心非常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出现一些问题,他们会做出极端的思维判断,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学生是由于家境贫困,使其内心非常自卑,不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出身,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他们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不知自己该与人说些什么,造成这些大学生的自我封闭状态。

1.3 不会解决矛盾

在经过访谈和调查后,我们发现很多大学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当交流不顺利时总会发脾气或与人争吵,他们未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事情越来越遭。有一部分学生争吵过后,还能化解矛盾,使关系缓和。良好积极的沟通是与人相处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所以对学生展开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教学非常重要。

1.4 受网络不良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大学生喜爱借助电脑或手机进行网络聊天或娱乐,以取代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但是这种交流模式对学生未来发展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终将要步入社会、走进职场,与同事和领导相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所以学生应该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自己的思路,平日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交流,掌握处理各种矛盾的方法,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手机娱乐上。大学生要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磨练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2.1 开设人际沟通课程

在大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入人际交流的课程教学,对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这门学问进行研究,从以往的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在人际沟通课程上,我们主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在人际交流中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在人际沟通课程安排上,一定要人性化、专业化,建立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机制,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交际水平的目的,以高质量的授课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大学教师、授课人员进行专业化培养,从而使教师的执教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使学生进步得更快。掌握交流的原则和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把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技巧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深受启发。学生把平时学到的沟通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使每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加以分类整理,为大学生们建立心理档案,通过观察和了解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实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2 净化网络交流环境

既然大学生都热衷于网络交流,那么我们教师也可以积极运用网络来传递正能量,从中发现哪些学生的思想存在偏差时,及时进行引导和制止,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正能量传播平台,营造畅所欲言、正面积极的交流环境。但是网络交流再方便,也不能替代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还是要掌握交际沟通的技巧方法。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宣传网络安全和法律底线,建立良好的学校网络交流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学习和提高,并能维护网络信息环境的健康发展,不散布虚假信息,不造谣生事,不恶语攻击他人等,一起来营造诚信合法的网络交流环境,有原则地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学校还要针对学生开设网络咨询室,通过这个平台来帮助更多的人,以解决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由于网络空间具备隐匿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3 搭建其他沟通平台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为学生搭建人际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升华自己、提高自己,比如“读好书”活动。学校可以把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作为阅读周,让学生多阅读多感受,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大学生的内心足够强大,并能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交流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别人认可,希望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学生通过学习,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从而拥有个人魅力。在学校的网络交流平台上,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演讲、论坛、知识问答、比赛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为集体争光,从而凝聚学生的集体力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有助于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学校要积极组织其他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学校还要多听取学生的心声,多采纳学生积极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共同提高。

2.4 适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由于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在学校也会有一些冲突和矛盾存在。基于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已经非常必要,由于大学校园人数特别多,所以单独的心理咨询室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必须增加团体咨询室,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使大学生抛弃固有的思想模式,以一种开放式的思想模式去与人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通过学校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们增强团队意识,使大学生们更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大学生在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感受到分享和信任的快乐,从而真诚地接纳朋友、畅所欲言,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程度,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关爱,使他们逐渐放下戒备,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突破自己。心理辅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使他们可以跨越心理防线,勇敢地接纳别人,成为善于交流、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高素质人才。

3 小结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学校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能力更强、素质更高、性格活泼、善于交际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通过学校的人际素质培养,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掌握为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从教育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思考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人际交往;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服务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入,有效的护患沟通在对病人实施全身心护理,使病人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服务中尽快得到康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实施有效的护理沟通中,准确的评估,良好的沟通技巧及和谐的沟通氛围都是重要的环节。我们社区中心于2010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就诊患者量剧增,病人需经过挂号、看诊、辅助检查、交费等程序后常常身心疲惫,经常把怨气发泄到护士身上,因此,正确的沟通技巧能帮助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心理需求。

1 人际沟通、护患关系的概念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过程,包括人与人面对面的(交谈、讨论等)和非面对面的(打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两种信息交流活动。

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的人际关系。

2 护患关系的特征

2.1 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及帮关系 护士是帮助者,患者是被帮助者,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帮助患者分析、确认并满足他们自己无法满足的健康需要,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2.2 护患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 出于对护理工作的需要,护士都必须与患者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护士平等对待每一个患者,竭尽全力为患者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满足他们的健康需要。

2.3 护患关系是一种多向的人际关系 护士不仅仅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还需要与患者家属、朋友、同事等交流,故这些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方式也影响着护患关系。

2.4 护患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短暂的人际关系 因护理服务是护患关系的前提,一旦护理服务结束,护患关系也就随之结束。

3 护患沟通的技巧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开展有效护患沟通的前提 由于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中处于主导地位,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护患沟通的成功与否。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培训,就成为开展护患沟通、发挥护患沟通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的必要前提。要通过培训、再教育,开阔护理人员的视野、丰富知识结构,使护理人员具备泰然的风度、稳重的性情、敏锐的观察力,充满爱心、同情心,提高护患间的亲和力,言行举止做到得体大方,从护理本质上做到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权利,从而达到通心、通情、通理的护理目标。

3.2 准确的评估,是能否进一步护患沟通的基础 在病人入院开始,就对其一般情况、社会情况及经济情况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为进一步实施对病人全身心的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2.1 要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用礼貌用语自我介绍 以友善的方式开始,并用恰当的礼貌用语、柔和、婉转的语气、语调,清楚的语言表达向病人自我介绍,达到拉近护患距离的目的。医院环境的介绍,对病人恰当的称呼,护士良好的外在形象,都是护士拉近与病人陌生感,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使病人体会到受人尊敬,得到关心和体贴,从而消除心理顾虑,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融洽护患关系,获得更多的信息。

3.2.2 良好的心理观察能力,是赢得护患沟通成功的捷径 在与病人沟通时,娴熟的技术、全面的医学常识、良好的心理观察能力,是赢得护患沟通成功的捷径,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同时掌握病人的最需要和想了解的是建立良好沟通氛围的捷径。一位患有脑梗塞的低保户妇女,因经济拮据,已多次住院治疗,护理人员在与其沟通时,发现她烦躁、焦虑,闷闷不乐,在随后的沟通中护士发现病人经济拮据,无配偶,儿女工作忙,护士将此情况反映到院里,院里根据相关政策减免了病人的部分费用,病人非常感激,表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因此,在沟通中护理人员对观察到的表象予以剖析,追究根源,这样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2.3 沟通中讲究礼仪,掌握与人交流规则,注意使用非语言交流 在与病人交流时,要保持良好的形体语言,选择合适的交流距离,适当使用触摸、沉默、倾听等非语言交流。在沟通中要注意掌握人际沟通的五个层次,即一般谈、陈述事实、交流各自的意见和判断、交流感情、沟通高峰。适时、适地、适人、适度地进行护患沟通,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3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是达到目的的保证 在获取一般资料时,宜采用闭合式提问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问题与回答,服务对象不需要做太多的主观努力,随着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在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对疾病的态度等问题时,应采用开放式交流的方式,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使他表达出其认为重要的问题,并可获得没有问到的信息,为今后制度护理计划提供更多的内容,在交流过程中,服务者注意训练自己的眼神、眼力,当患者痛苦时,与病人化为一体,共同感受他的痛苦,并给予他凝视,会给人以安慰、鼓励。当病人高兴时,给予悦视,胜过千万声祝愿。

3.4 和谐的氛围是获取准确护理信息的必要条件 和谐的氛围是病人愿意与你交流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时机也很重要。在为其进行护理时,一句得体的称谓、一句礼貌的话语,温柔、细致的操作都可以使病人感受到温暖与感动,产生与你交流的冲动。进行语言流沟通时,语调要柔和,声音要和谐,使人听后感到温馨、悦耳、声情并茂,音量应适中,也可根据不同场合、谈话内容来确定讲话的音量,如进行心理护理时,音量宜小,以使谈话显得亲切,患者更容易接受。

4 体 会

恩格斯说过,“地球上最神奇的花朵是语言”。无论护理学科如何发展,高科技对护理有何深刻的影响,也不能替代护患之间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我,迅速掌握和提高护患沟通的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满足病人需求,满意而归的病人是医院流动的业务宣传员,他们同其亲友、同事、邻居,现身说法,传递医院优质服务的信息,使医院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将会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护理教学 沟通能力 培养措施

护理学科是以医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与社会人文学科密切相关,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士所从事的工作是需要与人交流互动的工作,有效恰当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整体的护理。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是优秀护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重视护生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创造条件使护生多实践,增强沟通能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沟通意识

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护理专业护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专业教学在传授临床护理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在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中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并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教师必须重视护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因为这是培养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所必需的素质。传统观念注重培养护生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而忽略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少老师认为人际沟通课程不重要,可以不上或少上,对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不够重视。沟通能促进护患关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同时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有效地沟通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充分认识到护士与患者充分而必要的沟通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师素质,重视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传身教必然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注重人文知识的拓展,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无论是护理的理论教学还是护理操作的示教,教师都要重视沟通的言传身教。如讲授某一操作,不只教会如何进行这一操作,更要注重在操作中与患者的沟通,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和操作后的嘱咐,在言传身教中培养护生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学校可以选送教师外出进修培训,组织各种讲座和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其对护生的人文精神教育。言传身教,教师的智慧和美德会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沟通教学,重视培养训练

教师要通过扩大人际交往范围、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授课及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和训练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1.引导护生学会尊重人、接纳人、鼓励人、理解人、赞美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被赞美的需要。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患者,这些需要显得更迫切。护士要真诚地关心患者,尊重患者,鼓励患者,尽力满足其合理要求,促其康复。

2.引导护生学会微笑、学会倾听。在所有的交际语言中,微笑是最有感染力的,微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际交往的高招”。往往一个微笑能很快缩短与他人间的距离,表达出你的善意和愉悦,给人春风般的温暖。倾听可使自己从他人那里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从而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有的放矢。许多时候,冷静的倾听可以化解许多人际交往中的误解和危机。

3.引导护生真诚地批评他人、鞭策他人。批评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比较难做的部分,特别是面对患者。所以教师要引导护生讲究批评艺术,要有正确的批评动机,顾及场合,不能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别人,要设身处地地为被批评者着想。

4.引导护生重视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早在19世纪,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就说过:护理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其艺术魅力表现在优美的言谈举止和整洁的仪容仪表上。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在交流中,应运用亲切、婉转的语言技巧和对语音、语调、语速的合理把握,态度和蔼、以诚相待,并使语言交流具有准确性、灵活性及通俗易懂性。应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间,并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如关爱式、夸赞式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的语言应该是礼貌、诚挚、关心、体贴的。在沟通交流时,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要保持一致,面带微笑并保持谦和,使用礼貌用语,讲究策略,以恰当的方法、良好的态度、深厚的语言修养赢得信任,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注意交流中的禁忌,如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语调冷漠、说话含糊不清、态度不坦诚等。利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交往体验等让学生把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四、充分发挥临床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最后阶段,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护生将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临床带教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带教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可以为护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以往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部分带教老师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比较倾向于注重培养实习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同时注重对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老师应注重在服务中教,护生在服务中学,工学结合,从而培养护生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加强对护生人文精神的渗透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带教老师接待患者入院,态度和蔼可亲,服务热情周到,让患者及家属有亲近感,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注意事项等如治疗室、卫生间的位置、饮食等,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如面对患者,带着关心和同情心,仔细认真询问,既问清病史,又避免让患者伤心难过。带教老师可以在工作中为护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鼓励护生多实践,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部分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往往心存畏惧,首先表现在与其他工作人员或患者交流时,尤其是当有些患者所提出的医疗问题超过他们的解答能力时,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所以在实习护生认为影响与患者交流沟通的因素中,专业知识不足比较普遍。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鼓励护生多看书,多请教,也可以根据护生需求安排一些知识讲座等。其次有些护生言语表达失度,特别是在诊疗操作过程中,言语表达方式或不适当的词语运用,没有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感受,造成他们的曲解或断章取义,甚至引起不满,给护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及畏缩情绪。带教老师应鼓励护生多下病房,鼓励护生与患者交流,站在患者的立场换位思考和解决问题,关心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同时,尽量地鼓励护生在操作前充分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协助护生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尽可能地配合护生的实习。也可以组织交流讨论会,对于护生之间在相互交流实习中遇到的沟通不畅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加强指导,鼓励护生多实践。

综上所述,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护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而且是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的需要,是护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综合体现。护生应努力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要。所以护理教学不但要培养护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而且要培养护生掌握适当的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知识,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掌握沟通的技巧,学会沟通的艺术,让沟通随时随地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斌.人际沟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严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王蓓颖.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大学.教师教育研究,2006,(9).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护患沟通;方式;技巧

我院于2012年6-12月共收治孕妇1800例其中正常产1400例、剖腹产400例。大学生135例、中学生1000例、小学生665例均治愈出院。护理期间我们通过改变沟通技巧大大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强化了患者和护士之间的信任感。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护士没有产生任何矛盾,形成了互助良好的护患关系。下面就工作中护患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谈几点体会。

1 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是患者以及护士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构建的协调沟通,只有护患沟通良好才能构建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就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患者基本都有各种不同的痛苦,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的发展对疾病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健康的不同理解和深入了解,患者想要在和护患沟通的过程中吸收一些疾病知识,还想要在实际的沟通中取得心灵的慰藉和理解。好的护患沟通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避免医疗纠纷

2 护患沟通的前提是信任

沟通是实现人们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其主要沟通内容有意见、思想和感受,这些内容通过人们由语言、动作和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实际分析可以表明沟通始终存在,在向病人介绍住院的要求和卫生细则的时候也有沟通的过程。良好的护理道德修养是护患沟通的前提,积极、主动、细心、耐心和恰到好处是顺利沟通的手段。在对患者的病情解释时做到恰如其分既不夸大、也不轻描淡写。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人际间一切行为的前提。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声调、频率、语气。谈吐文雅、表情和蔼。只有用真诚的态度、理解的表情、同情的眼神才能使患者毫无保留的与护士沟通。所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的基础

3 沟通的方式

分为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前者是使用语言和文字的沟通,后者是伴随着语言沟通所发生的一些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的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眼神的流露等。由于病人的年龄、文化素质、领悟能力等高低不一、性格各异、他们的处事方式、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因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采用各种交谈方式,尽可能把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非语言性沟通,保持微笑、从容、沉着的表情,倾听过程要注意力集中,身体微向前倾,保持双方眼神的交流,适时的用“点头”“嗯”等表示理解。灵活运用沟通技巧

3.1 注意外在形象举止仪表等,外表形象会影响别人对一个人第一印象的评判。护士要保证自身仪表端庄,行为大方,举止优雅,服装整齐,态度诚恳,语言文雅。有了好的第一印象,护士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和家属的沟通和了解,提升家属对自身的信任感。

3.2 交谈时注意交谈技巧,谈话是护士和患者家属沟通的重要方法,除了能够影响护患关系还能够影响患者心理,护士如果可以适当使用不同的交谈技巧营造好的沟通,就可以构建新型的护患交流关系。在沟通过程中融入好的技巧和情感,才能够第一时间构建起有效的信任,彻底实现沟通谈话的作用。

3.3 充分准备不论是评估谈还是治疗谈,都是一种有目的交谈。交谈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赢得患者的信赖,护士应在交谈前做好充分准备。如何选择合适的交谈时间、明确交谈的目的与任务、了解患者过去与现在的病史、选择适当的地点与背景等。

3.4 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情感性、和道德性,说话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别人,因此言语要规范,在与患者交流中应尽量使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多说普通话,少说方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言语所表达的内容要通俗易懂。此外言语表达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3.5 言语与情感言语常备看成是护士情感的外在表现,是护士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以及心理素质的体现,因此要在言语中体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关怀、体贴的情感,和对患者诚恳、信任、尊重、保密的态度。

3.6 学会倾听,倾听在人际沟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认真倾听是对患者关注和尊重的表现。

3.7 适当的反映,在交谈过程中护士的反应非常重要它是沟通达到目的关键因素。

3.8 运用移情,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深入分析并了解问题,要准确感受对方的心理。移情主要说的是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观察,如果一个人理解不了他人,就感受不到对方的实际情感,这样也就不能站在合理以及对应的思想上感受。所以,移情是实现人们内心丰富,构建好的护患关系的支撑点。

4 提高护士素质

丰富的医学知识是护患沟通的纽带,不断提高护士素质是提升护患沟通发展的重要基础。护士的个人品质能够深刻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好的护患关系是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端庄的形象、亲切的态度、优雅的其实和娴熟的技术水平,都能够让护士在患者心中留下美好的形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降低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实际存在的不安全感。洁白整齐的工作服除了能够预防并隔离病菌,同时也是展现护士尊严和责任的外在体现。好的姿态表现、热忱的服务态度和适当的言谈举止是护士的主要素质要求。微笑式的服务和关系体贴的情感关怀以及诚恳的态度会让身心痛苦的患者有更为健康的心态,能够实现护患之间的进一步沟通。护士要构建量的职业品质和责任道德,要尊重并热爱护理工作,保持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保持乐观自信情绪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护士要有渊博的知识内涵,强大的操作技术储备,专业的护理理论,这是实现护患沟通的前提。护理人员要明确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是要强化业务水平,保证自身素质能够满足实际岗位的需要。要强化本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确保服务工作更加安全,更为高效。所以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强化自身能力,完善个人技术,丰富知识储备,强化个人修养,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争取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不平凡的精神层次和技术能力,进一步推动自身和患者的有效的沟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