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

人际交往的建议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1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其着眼点是成人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在环境中创造机会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幼儿期,与家庭成员、同伴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幼儿获得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途径,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亲身实践获得了那些对人的一生都起重要作用的人际交往技能。

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可以直接与幼儿发生互动,帮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教师可以在与幼儿的直接交往中示范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让幼儿观察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协商,有时甚至可以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那么,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

一、给予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空间和时间

幼儿期的同伴交往是儿童获得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幼儿与同伴有着相似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更乐于和易于接受同伴的影响,因此同伴交往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园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中,幼儿之间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相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幼儿一方面可以以亲历学习的方式发展其社会交往行为,尝试、练习自己还不会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并根据对方的反应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幼儿有了观察学习的机会,可以在与同伴交流、协商和讨论中观察同伴的反应,并采择那些有效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

有学者通过观察4~6岁儿童在幼儿园的交往行为,发现同伴间的充分交流往往能带给儿童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从而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与耐心。但是,现在幼儿在幼儿园中,自由而充分交往的机会与时间并不是非常多,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被严格规定,甚至连活动之间的转换环节都是精心设计好的。无论是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结构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活动,儿童几乎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某些既定的目标,这就造成许多教师卡着钟点在进行各个活动,而忽略了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交往的时间。鉴于此,教师在设计一日活动时应该将幼儿同伴交往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如下两方面人手。

第一,加强游戏活动,尤其是自由游戏。不同的学者曾经对幼儿园同伴交往发生的环节进行过统计,几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行为在游戏中发生得最多。在游戏中,幼儿要相互协调、商议,制定游戏规则,然后分工合作,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努力完成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面临各种问题,甚至发生人际冲突,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现在幼儿园虽然非常重视游戏,但是大部分游戏活动偏重教育功能,并且有着与主题活动相关的预设目标,教9币在游戏中的主导性十分明显,从游戏的目标、内容到形式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这种游戏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从而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首先向教师求助,而不是与同伴商量解决。而且幼儿园中大部分游戏的时间都比较短,幼儿间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协商与调整。幼儿应该是游戏的主体,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人际互动,要相对淡化游戏的教育目标,因为游戏从本质上说应该是没有外部目的的,是受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

第二,延迟干预,给予幼儿自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机会。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同伴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教师每天都会观察到若干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问题,也会遇到幼儿状告同伴的情形。许多教师为了防止幼儿同伴间矛盾激化或者出现攻击性行为,往往会急于干涉,试图将人际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其实,幼儿间的大部分冲突都是他们自己可以化解的,而教师的介入有时反而会起消极作用,因为幼儿会慑于教师的权威而听从教师,不去寻求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从而失去学习交往技能的机会。那么,面对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人际矛盾,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儿童心理学家Kostelnik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冲突协调模型的理论。她认为,教师观察到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耐心观察,不急于干涉,如果幼儿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如何解决矛盾,或者开始制定规则来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只要在旁边观察即可,不需要介入,而且教师应该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有在观察到幼儿之间的矛盾激化或者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才是介入干预的时机。但是,教师进行干预不是为了给幼儿答案。教师首先要平息幼儿激动的情绪,然后了解每个幼儿的想法,最后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让幼儿自己对选择何种方法达成一致。这样的干预才是有效的,才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同伴交往能力的空间。

二、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原则和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成人的言传身教,其中身教尤其重要。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环境中的权威,其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人际交往行为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比教师的“说教”对幼儿的影响更大。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和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第一,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根据幼儿认知、语言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悦纳、互利和自愿应该是幼儿在入际交往中首先要学习并遵循的原则。悦纳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人际交往始于个体间的接纳、肯定、支持、喜爱,教师应当教育幼儿,当别人对自己表示友好时,要作出“应答”,而这种“应答”得到强化后,会刺激交往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这有利于幼儿更进一步的交往关系的建立。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每个幼儿尽力看到同伴的优点,并且身体力行。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互利原则。研究者很早就发现,学前儿童选择同伴一起游戏的最显著标准是相似性,即选择那些认知技能、社交性格、动作发展都与自己比较相近的同伴。第二个标准是互补性,即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似、优势项与自己互补的同伴做朋友。这两个常用的同伴选择标准显示出幼儿人际交往的主要目的是互利。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对某个幼儿说:“班级里所有孩子都是你的好朋友。”其实,这种把朋友强加给孩子的做法并不被幼儿接受,因为人际交往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愿原则。现实中幼儿对于自己愿意交往的对象有着选择性。仔细观察幼儿,不难发现,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喜欢和某几个幼儿一起玩,形成亲密的同伴关系。教师强调幼儿之间要相互喜欢,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很难被强迫的。教师应该允许幼儿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人,与此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自己不是那么喜欢的人友好相处。教师在教育幼儿遵守这些人际交往原则时要以身作则,实践这些与人交往的信条。

第二,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师要教给幼儿人际交往技能,自己必须先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并在适宜的时机展示给幼儿,供幼儿模仿。下面就列举一些适合幼儿园教师的人际交往技能:(1)接纳、欣赏和赞美。人际交往中的3A技巧——接纳(Accept)、欣赏(Appreciate)和赞美(Admire),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2)动作与姿态。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表达特定的含义,而这些含义不但成人能够感受到,幼儿也可以本能地觉察到。例如,一个人在倾听时如果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这个人对对方说的话很感兴趣;相反,如果身体后仰或侧转则会让说话者感到不受重视。在幼儿说话时,教师如果侧过身体,那么幼儿就会感到教师不耐烦。(3)交谈。一次成功的交谈不仅取决于交谈的内容,更取决于交谈者的神态、语气和动作等。无论是和幼儿还是和周围的成人,教师在交谈时都要表示自己的友善之心,不能居高临下,同时还要避免长篇大论,否则容易给听话者带来压力和不受尊重的感觉。(4)倾听。教师常常教导幼儿要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其实倾听的技巧不仅要耐心,还要作出适当的反应,如表情自然,经常与对方交流目光,适当地点头以示赞许,或是用微笑来表示自己很乐意倾听。这样,别人才更有信一心继续讲下去。

三、帮助家庭形成融洽的亲子交往氛围

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许多家庭中的亲子交往并不尽如人意,幼儿园教师常常会遇到家长来求教:“老师,我孩子在家怎么怎么不听话,你说我该怎么办?”其实,帮助家庭建立融洽的亲子交往关系,也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工作。

第一,教师必须认识到家庭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许多研究都表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最重要的基地是家庭,幼儿园只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当家庭与幼儿园建立起彼此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时,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有些教师常常抱怨:“为什么我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还是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其实,这种抱怨反映出教师没有考虑到家庭在幼儿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如果家庭中没有好的人际交往氛围,那么仅靠教师的干预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改善家庭亲子交往的氛围,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教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多提建设性意见。一项针对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家长对教师指导作用的满意度不是很高,认为教师的批评性意见太多,而建设性意见太少。例如,一位家长因孩子依赖性强而苦恼,询问教师该怎么办。教师认真倾听,并不时发表评论,告诉家长这种做法不对,会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那种做法不适宜,会造成孩子不自信。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家长对教师的分析连连点头称是,可是回家后仍然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下面摘录一段香港学者李中莹有关亲子交往技巧的论述,教师可以借鉴这些理念,并依据不同家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传达给家长,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亲子交流:(1)少一些长篇大论和说教,多一些简短句子。(2)少一些埋怨(如“都是你不好,你本来就不应该”),多一些用“我”开始的句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每当你发怒,我觉得不想说话”)。(3)少一些“以偏概全”(如“你从来没有听过一次话”),多一些用描述的方式直接说出事情(如“听到你这样说,我觉得你没有做好这件事”)。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2篇

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可以直接与幼儿发生互动,帮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教师可以在与幼儿的直接交往中示范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让幼儿观察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协商,有时甚至可以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那么,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

一、给予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空间和时间

幼儿期的同伴交往是儿童获得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幼儿与同伴有着相似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更乐于和易于接受同伴的影响,因此同伴交往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园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中,幼儿之间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相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幼儿一方面可以以亲历学习的方式发展其社会交往行为,尝试、练习自己还不会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并根据对方的反应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幼儿有了观察学习的机会,可以在与同伴交流、协商和讨论中观察同伴的反应,并采择那些有效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

有学者通过观察4~6岁儿童在幼儿园的交往行为,发现同伴间的充分交流往往能带给儿童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从而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与耐心。但是,现在幼儿在幼儿园中,自由而充分交往的机会与时间并不是非常多,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被严格规定,甚至连活动之间的转换环节都是精心设计好的。无论是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结构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活动,儿童几乎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某些既定的目标,这就造成许多教师卡着钟点在进行各个活动,而忽略了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交往的时间。鉴于此,教师在设计一日活动时应该将幼儿同伴交往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游戏活动,尤其是自由游戏。不同的学者曾经对幼儿园同伴交往发生的环节进行过统计,几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行为在游戏中发生得最多。在游戏中,幼儿要相互协调、商议,制定游戏规则,然后分工合作,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努力完成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面临各种问题,甚至发生人际冲突,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现在幼儿园虽然非常重视游戏,但是大部分游戏活动偏重教育功能,并且有着与主题活动相关的预设目标,教师在游戏中的主导性十分明显,从游戏的目标、内容到形式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这种游戏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从而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首先向教师求助,而不是与同伴商量解决。而且幼儿园中大部分游戏的时间都比较短,幼儿间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协商与调整。幼儿应该是游戏的主体,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人际互动,要相对淡化游戏的教育目标,因为游戏从本质上说应该是没有外部目的的,是受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

第二,延迟干预,给予幼儿自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机会。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同伴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教师每天都会观察到若干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问题,也会遇到幼儿状告同伴的情形。许多教师为了防止幼儿同伴间矛盾激化或者出现攻击,往往会急于干涉,试图将人际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其实,幼儿间的大部分冲突都是他们自己可以化解的,而教师的介入有时反而会起消极作用,因为幼儿会慑于教师的权威而听从教师,不去寻求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从而失去学习交往技能的机会。那么,面对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人际矛盾,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儿童心理学家Kostelnik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冲突协调模型的理论。她认为,教师观察到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耐心观察,不急于干涉,如果幼儿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如何解决矛盾,或者开始制定规则来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只要在旁边观察即可,不需要介入,而且教师应该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有在观察到幼儿之间的矛盾激化或者开始出现攻击时,才是介入干预的时机。但是,教师进行干预不是为了给幼儿答案。教师首先要平息幼儿激动的情绪,然后了解每个幼儿的想法,最后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让幼儿自己对选择何种方法达成一致。这样的干预才是有效的,才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同伴交往能力的空间。

二、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原则和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成人的言传身教,其中身教尤其重要。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环境中的权威,其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人际交往行为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比教师的“说教”对幼儿的影响更大。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和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第一,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根据幼儿认知、语言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悦纳、互利和自愿应该是幼儿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学习并遵循的原则。悦纳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人际交往始于个体间的接纳、肯定、支持、喜爱,教师应当教育幼儿,当别人对自己表示友好时,要作出“应答”,而这种“应答”得到强化后,会刺激交往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这有利于幼儿更进一步的交往关系的建立。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每个幼儿尽力看到同伴的优点,并且身体力行。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互利原则。研究者很早就发现,学前儿童选择同伴一起游戏的最显著标准是相似性,即选择那些认知技能、社交性格、动作发展都与自己比较相近的同伴。第二个标准是互补性,即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似、优势项与自己互补的同伴做朋友。这两个常用的同伴选择标准显示出幼儿人际交往的主要目的是互利。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对某个幼儿说:“班级里所有孩子都是你的好朋友。”其实,这种把朋友强加给孩子的做法并不被幼儿接受,因为人际交往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愿原则。现实中幼儿对于自己愿意交往的对象有着选择性。仔细观察幼儿,不难发现,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喜欢和某几个幼儿一起玩,形成亲密的同伴关系。教师强调幼儿之间要相互喜欢,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很难被强迫的。教师应该允许幼儿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人,与此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自己不是那么喜欢的人友好相处。教师在教育幼儿遵守这些人际交往原则时要以身作则,实践这些与人交往的信条。

第二,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师要教给幼儿人际交往技能,自己必须先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并在适宜的时机展示给幼儿,供幼儿模仿。下面就列举一些适合幼儿园教师的人际交往技能:(1)接纳、欣赏和赞美。人际交往中的3A技巧――接纳(Accept)、欣赏(Appreciate)和赞美(Admire),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剂。(2)动作与姿态。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表达特定的含义,而这些含义不但成人能够感受到,幼儿也可以本能地觉察到。例如,一个人在倾听时如果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这个人对对方说的话很感兴趣;相反,如果身体后仰或侧转则会让说话者感到不受重视。在幼儿说话时,教师如果侧过身体,那么幼儿就会感到教师不耐烦。(3)交谈。一次成功的交谈不仅取决于交谈的内容,更取决于交谈者的神态、语气和动作等。无论是和幼儿还是和周围的成人,教师在交谈时都要表示自己的友善之心,不能居高临下,同时还要避免长篇大论,否则容易给听话者带来压力和不受尊重的感觉。(4)倾听。教师常常教导幼儿要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其实倾听的技巧不仅要耐心,还要作出适当的反应,如表情自然,经常与对方交流目光,适当地点头以示赞许,或是用微笑来表示自己很乐意倾听。这样,别人才更有信心继续讲下去。

三、帮助家庭形成融洽的亲子交往氛围

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许多家庭中的亲子交往并不尽如人意,幼儿园教师常常会遇到家长来求教:“老师,我孩子在家怎么怎么不听话,你说我该怎么办?”其实,帮助家庭建立融洽的亲子交往关系,也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工作。

第一,教师必须认识到家庭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许多研究都表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最重要的基地是家庭,幼儿园只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当家庭与幼儿园建立起彼此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时,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有些教师常常抱怨:“为什么我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还是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其实,这种抱怨反映出教师没有考虑到家庭在幼儿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如果家庭中没有好的人际交往氛围,那么仅靠教师的干预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改善家庭亲子交往的氛围,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教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多提建设性意见。一项针对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家长对教师指导作用的满意度不是很高,认为教师的批评性意见太多,而建设性意见太少。例如,一位家长因孩子依赖性强而苦恼,询问教师该怎么办。教师认真倾听,并不时发表评论,告诉家长这种做法不对,会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那种做法不适宜,会造成孩子不自信。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家长对教师的分析连连点头称是,可是回家后仍然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下面摘录一段香港学者李中莹有关亲子交往技巧的论述,教师可以借鉴这些理念,并依据不同家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传达给家长,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亲子交流:(1)少一些长篇大论和说教,多一些简短句子。(2)少一些埋怨(如“都是你不好,你本来就不应该”),多一些用“我”开始的句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每当你发怒,我觉得不想说话”)。(3)少一些“以偏概全”(如“你从来没有听过一次话”),多一些用描述的方式直接说出事情(如“听到你这样说,我觉得你没有做好这件事”)。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组工作;流动儿童;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47-02

流动儿童的现状随着城市流动人员的日益受关注而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在TB社区的调查表明流动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面临一定挑战,尤其在于人际沟通方面,环境的陌生和父母、教师的不重视使得流动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格外突出,很多流动儿童存在自卑胆怯、不懂礼貌、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的问题。从流动儿童的个体需求来看,他们来到陌生环境,缺乏交际圈子,又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工作繁忙,交往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往往或自卑内向或冲动敏感,缺乏社交技能。处于这一儿童向少年转变期的流动儿童有着相似的身心特点,逐渐有了独立意识,同伴对他们的影响变大,喜欢和同辈群体接触,而小组工作为交际能力不足的流动儿童提供了轻松、温暖的小组氛围。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五大方法之一,其本身优势明显。通过工作者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从而帮助组员改变行为思想,促进成长。因此,很适合青少年儿童和同质性群体。人际交往小组工作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安排,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竞赛激励等技巧,引导流动儿童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在小组互动中学习人际沟通技巧,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小组工作是提升流动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工作方法。然而在具体的小组介入过程中,本次流动儿童人际交往小组也呈现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不足,本文拟以此为例探讨和解决此类问题。

一、XJ“智汇”空间人际交往小组背景

(一)项目介绍

TB社区由于地段房租便宜。靠厂区近等优势,是大部分附近外来务工人员租房暂居的选择。并且泰伯社区面积大,楼房紧密,社区入住率高,这使得本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人数规模更大。“XJ智汇空间”项目定点泰伯社区,通过构建完整的成长环境,利用周末社区闲置用房和公共活动空间,计划通过七个主题小组工作以帮助本社区外来务工子女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内在效能与潜质,加强社会连接与社会融入,提升社会功能,促进正向发展,实现良好的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小组作为该项目第一个主题活动进行。

(二)组员介绍

TB社区流动儿童集中在两所公办学校,很多是以借读方式入学,需要家长缴纳一定的借读费。除了以学校为平台的交往外,流动儿童在社区的人际交往场所主要是居委会旁的居民健身活动场地。通过实地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笔者发现该社区流动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一些问题:(1)内心封闭,缺乏对自我的认识,拒绝与人相处交流,对环境有强烈不安全感;(2)渴望认识新朋友,但缺乏途径与方式,不善表达;(3)没有较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不了解他人,玩伴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容易有情绪问题。

本次人际交往小组成员人数拟定为20人,流动儿童暑假流动性大,活动中人员不稳定,主要以该社区三年级到五年级的流动儿童,其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性格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三)关于小组活动设计

本次人际交往小组分为六次活动,根据小组目标共进行了六次小组活动,分别为“相见欢”“认识我自己”“学礼而立”“沟通方程式”“冲突调解站”“小组回顾”,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形式设计每次小组的具体活动方面以期达到小组目标。

二、小组工作介入的总结

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流动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上,能使流动儿童的社交技巧和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本次小组中,大部分组员对个人的成长和能力提升有积极乐观的评价,这说明小组工作目标基本达成。

通过分析,小组工作方法在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上的利用得到了应用展示,应用效果不错。然而,在小组进程中一些小组工作容易出现的普遍问题和应对流动儿童群体应注意的问题容易被忽略,小组仍有很多不足,这些通过小组活动所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能加以改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同类小组的实务效果,对服务此类实践将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不足与建议

(一)小组成员选取问题

小组选取TB社区流动儿童时,社居委想让小组无条件地接受需要帮助的组员参与,从而小组对组员未经甄选,后期小组中反映出有些组员参加小组很被动、有些人性格特质不适合本小组的问题。并且,有些组员在父母要求下参加小组,并非出于个人意愿,在小组中积极性也不高,对小组整体和其他组员也会有不良影响。

另外一点在于组员人数控制上,本小组计划是封闭式小组,组员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然而组员招募阶段和小组刚开始阶段,由于家长及居委会等原因,在小组开始前和第一节小组工作时仍接受组员加入,致使组员达到30多人。小组活动的实践中反映出组员人数过多容易导致小组纪律难以控制、组员互动不够、小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社工也难以顾及到每位组员,小组工作方法很难发挥其优越性,致使小组的目标达成困难。因此,理想的流动儿童人际交往小组因将规模控制在15人左右,才能实现组员间更为有效的互动。

(二)小组活动设计问题

小组中社工在一些活动的设计上有欠妥当,例如“几男几女”游戏中,部分女生排斥和异性接触,致使活动一度难以进行。如果能在方案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流动儿童相比对异性接触更为敏感的问题,可提早避免此类尴尬问题发生。

活动设计在满足组员需求以完成小组目标的同时,也要兼顾趣味性以提高组员的积极性,尤其在服务对象为青少年儿童时。本次小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类活动偏多,后期组员对此类形式缺乏兴趣,导致小组活动效果不佳。因此,小组活动设计要在紧扣主题,围绕小组目标的同时,兼顾趣味性,尽量灵活多变,依据组员的特点、能力和兴趣而设计小组活动。

(三)小组突况解决和特殊组员处理问题

实务活动难免发生方案策划中无法预料的情况,第四次小组中就有一女生组员突然流鼻血。当时社工立刻暂定小组活动,亲自带她去洗手间擦洗。然而后来笔者观察到有好几个组员拿了纸巾上来帮忙,对该组员很关心。如果当时能充分利用这次突发事件鼓励组员帮助同伴,并对此类行为加以赞许,那么对这些积极帮忙的组员和其他小组成员都会起到强化作用,符合人际交往小组的目标。因此,小组活动中社工应灵活应变,将突发事件转化为对达成小组目标的机会点。

本次小组中表现突出的特殊组员主要有沉默者、垄断者和攻击者。沉默者中表现出含有敌意、抗拒小组的组员和害羞、退缩的组员,对于第一类组员,如果是参加小组后产生的情绪问题,社工因耐心与其单独讨论,讨论沉默原因。如果组员选取阶段该组员并非自愿参与小组,社工可再征询其意见是否退出小组。对于第二类组员,社工要主动与其沟通,多给其赞许和鼓励,在小组中适当多给表现机会。对于小组的垄断者,表现为喜欢垄断小组话语权,主导小组活动,对其他组员的行为提出很多要求。社工可以先适当运用打断技巧,让组员思考自己倾听与表达的比例,以促使垄断者反思,引导垄断者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对于小组的攻击者,表现为贬低他人,常与其他组员争吵或有肢体冲突。对于此类组员,社工在小组中制止其攻击行为的同时,要耐心与其面谈,讨论攻击原因,了解其对于小组的真实需求,对严重言语攻击和肢体攻击要适当惩罚。

(四)小组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问题

儿童向青少年转换阶段,是其平等、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社工要格外引起关注。例如在此次小组中,社工因缺乏经验,在活动中偏向表现比较突出的组员,致使个别组员对于屡次没有机会参于小组游戏表示不满,对小组产生抗拒。因此,社工应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是小组的联络者、协调者,组员才是小组的主体,要给组员平等的参与机会和民主的空间,由组员自由表达,鼓励每位组员参与自决。同时,流动儿童由于环境和家庭等原因,性格方面可能更为敏感,更渴望得到社工的关注,社工不能倾向于个别组员,要让每位组员都感受到社工的关心和支持。

(五)流动儿童的特殊性问题

本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流动儿童,相较于城市本地儿童,流动儿童有其独特性。小组活动计划中初步考虑了流动儿童在人际交往上可能存在的例如内向害羞、不善与人交流表达或是不懂社交礼仪、礼貌等。然而,本次小组,流动儿童在小组介入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特殊问题。首先是由于流动性大和父母的不重视,有些流动儿童在学校时学习习惯差,自控力差,生活态度随意。表现到小组中,破坏小组正常秩序,喜欢扰乱小组纪律的组员就会多一些,这导致小组活动很多时候难以进行,小组效果难以保证。另外更为普遍的一点是,小组中大部分流动儿童在社工要求其主动参与时基本都不愿主动参与,即使是在小组中后期组员相互间和社工都较为熟悉时,这与之前接触过的同年龄的城市儿童有很大差异。由此可见,流动儿童比较缺乏自信心、遇事习惯持观望态度。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上,首先社工要对小组中破坏纪律的组员重点关注,可引导与适当惩罚相结合,通过单独谈话让其反思自己的问题,或者同时进行个案辅导。对于不主动参与的问题,社工前期可指定组员参与,对参与的组员进行鼓励赞许,以强化其自信心,同时营造轻松安全的小组氛围,让组员摆脱压力状态。

参考文献:

[1] 斐林亮.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干预[D].南京:南京大学,2012.

[2] 干伟溢.流动少年儿童同伴支持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以春苗学校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3] 赵静,范月.在校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科技视界,2012,(8).

[4] 周福林,段成荣.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4篇

主要陪同人员有: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中央外办主任、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秀诗,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聪敏,全

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曹卫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孙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等。

8月28日,吴邦国一行在赴拉美三国访问途中,在波尔图作技术停留。

8月29日,吴邦国会见了葡萄牙波尔图市长里奥。

经停期间,吴邦国还考察了葡萄牙著名的波尔图商会大厦,并在下榻的饭店接见了中国驻葡萄牙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吴邦国访问巴西

8月29日,吴邦国抵达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开始对巴西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8月30日,吴邦国在国会大厦会见了巴西参议长卡列罗斯,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吴邦国指出,中巴关系基础良好、前景广阔。一是两国都⒅鼐蒙缁嵝鞣⒄梗谥喂碚矫嬗行矶嗑榭梢韵嗷ソ杓6橇焦际钦诜⒄沟男滦耸谐。没ゲ剐杂趾芮浚ダ献髑绷薮蟆H橇焦⒄怪泄遥凶殴惴旱墓餐妫谛矶嘀卮蠊屎偷厍侍馍嫌凶畔嗤蛳嗨频目捶āK接Υ恿焦铰曰锇楣叵档拇缶殖龇3指卟憬煌鼋位バ牛忧课袷岛献鳎焦梅⒄购腿嗣窀l恚澜绲姆比儆牒托匙龀鲂鹿毕住?吴邦国说,中国全国人大愿加强与巴西参议院的关系,推动双方领导人、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和工作机构等各层次的友好交往,开展立法和监督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性议会组织中的协调与配合。

卡列罗斯赞同吴邦国委员长对两国关系前景的展望,表示巴西参议院愿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全国人大在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及时批准两国合作的有关文件共同推动巴中关系的全面发展。

巴西众议院议长雷贝洛陪同参加会见。

同日,吴邦国与巴西众议长雷贝洛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议会交往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在谈到议会交往时,吴邦国说,刚刚签署的中国全国人大与巴西众议院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巴议会关系进入了实质性合作的新阶段。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充实合作内容,提高合作质量。一是促进议会交流的制度化和机制化,保持议会交往的连续性,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加交流的深度,增进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二是统筹双方议会合作,将议会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纳入该机制框架,吸引更多的议员参加,增加交往的活力。三是发挥议会职能作用和议会交往的优势,尽快批准双边合作的有关文件,着力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发展。

雷贝洛强调,两国议会签署定期交流机制谅解备忘录是加强友好合作的重要举措,巴众议院愿与中国全国人大一道,充分利用定期交流机制的平台,推动交流,扩大合作,加深理解,将巴中议会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巴中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做出贡献。

雷贝洛重申巴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表示将坚决支持中国人民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吴邦国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

会谈前,吴邦国委员长与雷贝洛众议长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巴西联邦共和国众议院关于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随后,雷贝洛主持仪式,授予吴邦国巴西“众议院立法勋章”。

当天下午,吴邦国在总统府会见了巴西总统卢拉。

在谈到中拉关系时,吴邦国说,加强同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近年来,中拉高层交往频繁,各种形式的对话和磋商机制活跃,经贸领域合作发展迅速,双方已成为相互信任的全面合作伙伴。巴西是拉美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发展中拉关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方愿与巴方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中拉关系的深入发展。

卢拉说,我愿在此郑重表示,巴西政府将为加强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作出不懈努力。卢拉积极评价双方即将签署的6个经贸合作文件,强调这些合作成果将有助于加强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他还积极评价两国议会交往取得的成果,赞赏两国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并表示巴西政府将鼓励更多的巴西议员访问中国,为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会见结束后,吴邦国委员长和卢拉总统共同出席了《海航集团与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50架ERJ145飞机购买合同生效确认函》等6个中巴经贸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当天下午,吴邦国委员长的夫人章瑞珍考察了坎丹格之家幼儿园,详细了解了低收入家庭子女学龄前教育的情况。

同日,吴邦国会见了巴西副总统阿伦卡尔。

会见结束后,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出席了由阿伦卡尔副总统、卡列罗斯参议长和雷贝洛众议长联合举行的欢迎午宴。

8月31日,吴邦国在巴西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加强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演讲(全文另载)。

巴参众两院议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300多人聆听了吴邦国委员长的演讲。巴西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演讲结束后,吴邦国专程前往中国驻巴西使馆看望了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等陪同人员出席了上述活动。

同日,吴邦国出席了中巴企业家委员会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贸合作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讲话(全文另载)。

9月1日,吴邦国在位于圣保罗的拉美议会总部会见了拉美议会议长洛佩斯。

洛佩斯说,拉美议会高度关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把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看作是自己的成就。洛佩斯强调,拉美议会和他本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这是庄严的政治承诺。2004年拉美议会决定给予中国全国人大观察员地位,就是实践这一政治承诺的重大举措。

吴邦国说,中国全国人大同拉美议会的友好合作已奠定良好基础,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联系与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实质性互动与协调,建立更紧密的工作联系,积极探讨扩大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途径,深化政治互信、推动互利合作、丰富人文交流,为中拉关系的不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会见后,洛佩斯议长代表拉美议会授予吴邦国委员长拉美议会最高荣誉勋章。

同日,吴邦国会见了圣保罗州州长伦博。

同日,吴邦国还在下榻的饭店接见我驻圣保罗总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当晚,吴邦国乘专机抵达马瑙斯。

9月2日,吴邦国在马瑙斯黑河文化宫会见了亚马孙州布拉加。

晚上,布拉加州长为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举行了欢迎宴会。

吴邦国访问乌拉圭

9月3日,吴邦国抵达蒙得维的亚,开始对乌拉圭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9月4日,吴邦国在苏亚雷斯宫会见了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

吴邦国强调,中方愿与乌方保持高层交往的良好势头,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稳步发展传统贸易,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人文领域的广泛交流,健全合作机制;扩大两国的民间往来,推动中乌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吴邦国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乌拉圭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巴斯克斯对此表示感谢,他相信,中国政府的这一重要举措,将对两国关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巴斯克斯赞同吴邦国对两国关系的评价和发展两国关系建议。他说,乌方高度赞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积极评价中国的对外政策,视中国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榜样,望学习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加强在医学、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扩大在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把两国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双方还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

乌拉圭副总统兼国会主席、参议长诺沃亚等会见时在座。

当天下午,吴邦国在国会大厦与乌拉圭副总统兼国会主席、参议长诺沃亚举行会谈。

吴邦国说,中国全国人大愿与乌拉圭参议院保持领导层经常接触,及时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办事机构和议员之间的友好往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等交流,推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协调与配合,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诺沃亚表示,乌议会愿加强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友好交往,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推动经贸合作,促进乌中关系全面发展。

在谈到国际关系问题时,双方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多极化,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各国人民都有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任何国家无权干涉。各国的事情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当由各国平等协商。国际社会应更多地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呼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均衡、稳定、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吴邦国和诺沃亚还共同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关于公共安全高科技项目的谅解备忘录》等10个经贸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并即席发表致辞,高度评价两国经贸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

会谈前,吴邦国委员长还来到独立广场,向阿尔蒂加斯纪念碑敬献了花圈。

当晚,诺沃亚在塔兰科宫为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举行了欢迎宴会。卡多索众议长和乌政府、议会高级官员也出席了宴会。

当天下午,吴邦国还与乌拉圭众议长卡多索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两国议会交往,推动国家关系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吴邦国访问智利并出席中智经贸合作论坛

9月5日,吴邦国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开始对智利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9月6日,吴邦国在圣地亚哥出席了中智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推动中智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的主旨演讲(全文另载)。

智利参议长弗雷在演讲中说,中国是智利对亚洲政策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智中关系是智利政府、议会与社会各界的共识。他强调,智利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对中国的关系,一直走在发展对华关系的前列,今后愿大力推动两国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此次论坛是由中国商务部和智利外交部共同主办的。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等中方陪同人员和智利政府有关部门高级官员出席了开幕式。两国工商界人士500多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幕前,吴邦国和弗雷进行了简短会晤,并在主办单位留言簿上签名留念。

开幕式结束后,吴邦国和弗雷共同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商务部和智利共和国矿业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双边经贸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当天下午,吴邦国在瓦尔帕莱索市的智利国会大厦与智利参议长弗雷举行会谈。

吴邦国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智利的关系,始终视智为好朋友、好伙伴,我这次来访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两国议会交往,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促进中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双方高度评价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批准与实施,一致认为,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将便利两国的货物往来,拉动两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双边经贸合作。

吴邦国表示,中国全国人大愿与智利参议院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加强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和工作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间议会组织中的磋商与配合,为中智关系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弗雷说,智参议院重视发展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关系,发展对华关系是智朝野各界的共识。智方愿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共同把智中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会谈后,弗雷代表智利参议院授予吴邦国“参议院勋章”。

同日,吴邦国与智利众议长莱亚尔举行会谈。

吴邦国说,中国全国人大重视与智利众议院的关系,愿意加强双方各层次的友好往来,开展各领域的工作交流,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推动经贸、人文等领域以及地方之间的务实合作,为中智关系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吴邦国表示,希望通过双方建立的政治对话关系,促进两国议会实质流,加深相互理解,增进政治互信,不断丰富议会交往的内容,增强议会交往的实效。

莱亚尔说,智中议会政治对话机制的建立,充分表明双方推动智中友好全面发展的良好意愿,相信两国关系必将取得更多令人满意的成果。

会谈结束后,莱亚尔代表智利众议院授予吴邦国“众议院勋章”,并发表了致辞。

当天下午,中国全国人大与智利国民议会政治对话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中智议会机制化交流的正式启动。

晚上,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了弗雷参议长举行的欢迎宴会。

9月7日,吴邦国会见了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吴邦国积极评价了中智关系。吴邦国表示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智、中拉关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巴切莱特表示,智方十分珍视两国已经建立的信任和友谊,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推动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落实智中自由贸易协定,深化智中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使两国人民共享合作成果。巴切莱特强调,智利历届政府均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今后这一基本立场也不会改变。吴邦国对此表示感谢。

会谈结束后,中智双方共同举行仪式,吴邦国和巴切莱特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宣布正式启动中智投资与服务贸易谈判。

当天上午,吴邦国在下榻的饭店亲切接见了我驻智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代表以及出席中智经贸合作论坛的中方人员。

当晚,吴邦国圆满结束对巴西、乌拉圭、智利的正式友好访问,乘专机离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启程回国。

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等主要陪同人员同机离开。

回国途中,吴邦国一行于9月8日在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作技术停留。

8日下午,吴邦国在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市会见了加那利自治区政府主席马丁和西班牙中央政府驻加那利区代表塞古拉。

9月10日,吴邦国回到北京。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学生 非医学生 交往 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原来具有鲜明医学教育办学特点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利用学校优势,整合学校资源,兴办非医学专业。

某大学作为某省最大的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兴办非医学类专业时间不长,办学模式处于探索与完善之中。某大学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所受教育的模式不仅跟医学专业学生有所不同,而且存在不确定性,且他们与主专业的学生存在思想领域、目标追求、交往范围等不同之处。本研究旨在就不同专业(医学专业、非医学专业)、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交往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发现某大学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中的问题,就调查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且通过此次研究,呼吁学校重视学生交往问题,促进学生交往更加和谐,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同时呼吁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交往心理,采取正确的交往方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大学三个校区在校的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300名。

1.2方法

1.2.1问卷法

根据调查内容所需,我们小组设计了一份关于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现状及问题的调查问卷,采取网上随机发放回收问卷,最后整理统计结果,做出分析。

1.2.2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典型性格人物,选取不同气质类型的典型性格人物进行访谈,并询问意见。

1.2.3文献研究法

利用图书馆资源、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对我们的探究调查做准备活动,准备调查事项。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辅助调查结果分析的进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60份,回收率为86.67%,对此进行问卷有效分析。我们将问卷设计为十六个题,分别为十五选择与一个开放性大题。问卷内容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1-8题,是调查学生基本信息与基本交往情况;第二个部分为9-16题,是以医学与非医学交往为主要部分的题。

2.2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现状

根据所需研究的课题,对某大学三个校在校的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采取典型个体人物访谈法了解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的思维与想法。调查基本信息结果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两者交往的现状:

第一,某大学医学类与非医学类的学生所占人群比例不协调,表现为医学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比重较大,且男女比例失调严重,女生占比重大,导致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的性别比例不协调。第二,由于教学模式的不同,医学生的五年制与非医学生的四年制也对同学们的交往存在影响。大三后,非医学类学生面临搬校区与实习的问题,导致医学类与非医学类的学生交往受到了地域限制。第三,两者所学知识有很大的区别,相应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不同,所以交往的模式有所区别。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缺乏在专业范围的交流,大多数的交往都发生在学校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交往模式相对固定,从而缺乏一定的深入的相处与交流。

2.3问题分析

在经过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我们发现资料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有: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长期虚拟网络交往导致实际交往能力下降、人际交往技巧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资料中所涉及的是针对广泛的大学生群体出现的交往问题,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的交往也存在这样类似的问题。

从调查的问卷情况分析,可直观看出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的现状:两者所学的内容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兴趣不同,关注点不同,管理制度不同等,这些不同导致了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受到局限;且部分医学类专业学生自身定位太过,不想与其他专业接触,而部分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觉得自身专业不占优势,处于劣势地位,最后就导致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继而我们发现两者交往中的诸多问题:(1)所学的专业领域不同,接收的知识与思维方法不同,导致可以交流的内容较少;(2)即使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但是缺乏广泛深入的交流机会,交往仅限于简单的形式。以及由于专业的局限以及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受限,导致医学类学生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时常陷入简单认识,互不了解的尴尬境地;(3)由于某大学开展活动讲座等涉及的大都是与医学类相关的(下转第26页)(上接第20页),导致非医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渐渐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

最后我们小组发现,医学类与非医类学生交往虽然存在问题,但也有着共性,特别是在基础交往上,与广泛的大学生群体的交往是相似的。且大部分对彼此的交往并没有产生芥蒂,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够互相交往。

3结论及建议

大学生交往过程中无论是医学类还是非医学类的同学,都需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互相学习,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人际关系。

对于某大学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的研究,我们通过调查得出结果,在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结合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以下的几点建议做参考:

(1)学校延续选修混上的制度,并针对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开设特色课程;

(2)学校应该鼓励开展一些促进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相关的极为密切的课外活动,开展的活动有较强的融合性,从而更好地为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交往提供平台与机会。

(3)对同学们进行鼓励,鼓励他们主动进行交往,不断锤炼自己,升华自己;

(4)促进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思想沟通,交流,培养人际交往的技巧;

(5)学校应加强关注非医学类专业的发展,不要让其边缘化。

促进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的交往,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它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以及精神生活。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在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如今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在当代,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普遍偏弱使得人际关系成为重中之重的一个课题,所以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的交往更加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朝晖.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24).?

[2] [美]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M].卢泰宏,杨晓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桂世权.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M].中华论坛,2008.

[4] 李杨.大学生交往的探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6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前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的建立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中共建立后不久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中共从建立的那天起,就面临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的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何正确处理党际交往关系的重大问题。中共在长期党际交往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反思的教训。回顾90年来我们党的党际交往历史,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依靠外援到独立自主,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共产国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90年前中共的建立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建党后不久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在中共党际交往的历史中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理论前提。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就开始传入中国,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真正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尤其是在共产国际建立和之后。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国际起过重要作用。

十月革命前,中国先进分子主要是向西方寻求救国救亡的真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撼了世界,使中国先进分子的目光转向了俄国,开始学习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陈独秀、、蔡和森、、李达、恽代英等一批中国早期的先进分子,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注意到共产国际这一新生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建立。1919年1月下旬,外电报道了共产国际即将召开一大的消息,得知后于2月著文说:“为了解放的运动,旧组织遂不能不破坏,新组织遂不能不创造。”又说,“中欧的社会革命一经发动,世界的社会组织都有改变的趋势,为应世界的生活的必要,这国际组织、世界组织、是刻不容缓了。”①表达了中国早期先进分子对建立共产国际的欢迎态度。

共产国际直接向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始于1920年3月。经共产国际批准,当时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领导人威廉斯基・西比里亚科夫派遣以魏金斯基为首的工作小组来到中国。小组成员包括魏金斯基及夫人库兹涅佐娃、马迈耶夫及夫人、波林、斯托扬诺维奇、杨明斋等。

魏金斯基一行来华前,虽然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已经比较普遍,但总体上说当时思想理论界还很混乱。混杂在马克思主义之中的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这些思潮造成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上出现偏差或误解,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魏金斯基等来华后,针对这种情况,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帮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思想,真正开始了共产国际直接向中国传播马克恩主义的历史。

为在中国更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国际代表帮助下,改造和创办了当时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例如,把《新青年》改办为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专门刊物,译载列宁著作,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党刊――《共产党月刊》,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基本知识等。为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创办了工人刊物《劳动界》。魏金斯基等人不仅参与创办这些刊物,而且亲自为之撰稿。共产国际对当时这些刊物的创办和印发提供了主要的经费资助。

魏金斯基等共产国际使者在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经验的同时,为在中国组建共产主义政党作了大量工作。他们来到中国后,即通过北京大学俄籍教授柏烈伟和伊风阁的介绍在北京会见了。双方在交谈中,就建党问题交换了意见。魏金斯基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共产党的条件,表示同意,且希望此事由陈独秀来领导。之后,介绍魏金斯基赴上海会见了陈独秀。魏金斯基向陈独秀介绍了俄国革命和共产国际,并就中国革命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应当在中国发起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在魏金斯基等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的酝酿筹备,1920年8月,由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7人发起,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小组。小组拟定了一个类似党纲的文件。关于党的名称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陈独秀在征求的意见后,决定叫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小组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此,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上海小组作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党组织建立后,陈独秀立即发信给,相约在北京也同时建立共产党组织。1920年10月,继上海之后,北京的共产党小组成立。此后,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湖南的、何叔衡,山东的王烬美和邓恩铭,广东的谭平山、谭植棠,分别在各地发起建立了共产党小组。在日本、法国也有由留学生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主义小组;对各地共产党小组的建立,共产国际都给予了具体帮助。魏金斯基去上海时,马迈耶夫留在北京帮助从事建党活动。马迈耶夫还曾南下武汉了解湖北建立共产党小组的情况。魏金斯基和杨明斋经常往来于北京和上海之间,途中还到过济南,与王烬美、邓恩铭等进行过会谈。广州共产党组织最初是在俄共(布)党员斯托扬诺维奇和波林的帮助下成立的。共产国际使者还帮助在上海、北京等地相继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用以团结进步青年。1921年春,上海、北京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接受少共国际的邀请,分别派出代表去莫斯科参加少共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在建党过程中,魏金斯基等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上海创办了外国语学社,它为输送中国的进步青年去苏俄学习,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1921年6月,马林来到中国。稍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接替魏金斯基工作的尼科尔斯基也到达中国。他们互相配合,着手帮助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出席了大会,并在大会上分别发言。马林在发言中谈到国际形势,共产国际的使命和中共的任务。建议中共应特别注意建立工人组织。他在会上说:中共的成立在世界上具有很重大的意义。第三国际添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党添了一个东方朋友,世界上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了。他还希望中共的同志努力为革命工作,接受第三国际的指导。尼科尔斯基在发言中介绍了赤色职工国际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情况。

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帮助下,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决议。党纲明确宣布要“联合第三国际”,大会决议则进一步规定了党与第三国际的联系,即“党中央委员会应向第三国际提出报告”,“在必要时应派遣一名特命全权代表前往设在伊尔库茨克的第三国际远东书记处。”②

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它所通过的纲领和决议,表明中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从此,中共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汇入了共产国际所领导的世界革命洪流之中。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革命的最初成果。

共产国际指导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共一大规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采用无产阶级,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③但对如何进行中国革命,并未规定明确具体的纲领策略方针。由于这时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在中共一大的文件中,还包含“应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任何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④等带有左倾宗派主义色彩的内容。这说明刚刚成立的中共迫切需要制订一个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用以指导党的行动。

中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制订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完成的。共产国际二大确定的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战略策略,对中共制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在中共召开一大时,参加过共产国际一大和巴库大会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没有来得及贯彻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思想,但是在1922年1月前后,共产国际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已经传入了中国。如1922年1月的《先驱》创刊号发表了题为《第三国际对民族和殖民地所采取的原则》的译文,部分介绍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这对中共思考中国革命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中共制定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影响较大,起到直接指导作用的是共产国际于1922年1月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的“一大”。远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抗帝国主义的华盛顿会议。号召远东各被压迫民族在俄国和西方无产阶级的援助下,引进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大会着重研究了中国革命问题。季诺维也夫在关于《国际形势与华盛顿会议的结果》的报告中,揭露了华盛顿会议的实质,是英、法、日、美帝国主义列强以“民主”、“进步”为幌子,争夺和瓜分在远东的利益。特别是美国要通过“门户开放”的自由竞争,在中国市场上战胜所有其他资本主义竞争者,从中国榨取更多的利益,共产国际东方部主任萨法罗夫根据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策略,作了题为《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及共产党人的态度》的报告。报告为中共指出了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把中国从外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实现土地国有,军阀统治,建立单一联邦制的民主共和国。报告指出:共产党人应支持所有的民族革命运动,但是以它不反对无产阶级运动为前提。报告还指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运动的第一阶段是民族民主运动,它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同时还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共产党在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时,“不能放弃自己的共产主义纲领。”中共中央对这次大会十会重视,出会的中国代表团有中共党员14人,青年团员11人,代表1人,无党派代表13人。会议期间,列宁会见了中共代表,代表张秋白和铁路工人代表邓培,在接见中,列宁提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国共两党代表作了肯定的回答。

远东会议的内容和列宁对中国革命的关心,对中国代表产生了深刻影响。1922年上半年,出席远东会议的中共代表相继回国,带回了大会精神和共产国际的指示文件。1922年7月,中共在上海召开了二大,会上通报了远东会议的情况,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以及远东会议的精神,在这次大会通过的文件中得到体现。

大会通过的《宣言》,正确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的经济政治状况,明确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⑤确定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宣言》指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是中国开明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应该与民主主义的革命势力“合同动作”,才能使民主主义革命迅速成功。

中共二大通过的《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阐述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相互关系,并宣布中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决议指出:无产阶级是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是世界的,况且远东产业幼稚的国家,更是要和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是以增加革命的效力。中共二大决定“完全承认第三国际所议决的加入条件二十一条,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⑥

中共二大完成了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纲领的任务。这既是共产国际指导和帮助中国革命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社会具体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独立自主处理党际关系的经验,提出了党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共产国际和苏共是中共最早的交往对象。由于中共初创时期既缺乏经验,又缺乏活动经费,需要接受来自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从1922年中共二大决定正式加入共产国际后,中共在较长时期内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党际交往基本处于在共产国际领导下和世界共产主义政党体系内。但由于苏共和共产国际并不了解中国的特殊国情,在帮助和指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多次出现“左”或右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随着中共在思想和理论上的成熟,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处理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中,既尊重共产国际的组织和思想领导,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许多问题,同时坚决抵制其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错误指示,初步积累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独立自主处理党际关系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苏共干涉别国内政和别党内部事务的言行日趋严重。中共对此进行了有理有利的斗争。1956年波兰事件发生后,曾指出:“苏波关系不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是两个国家、两个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按道理,两党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⑦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围绕着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对国际形势以及国际共运总路线等看法,中苏两党爆发了大论战。其中原因除了中苏两党在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分歧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共坚决主张各党一律平等。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导致两国国家关系的恶化,也导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走向分裂和解体。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今天回过头来看,在处理党际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党并非一切都是对的。比如,中共在与苏共“老子党”言行进行斗争中,维护了我党的独立自主,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论战中我们党也犯了用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对别的党评头论足的错误,把不赞成我党某些观点和作法而赞同苏共的党,都看成是“修正主义”,并与之中断交往。特别是“”给我们的党际关系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冲击,产生了负面影响。当时全世界89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中,就有78个先后与我党中断了关系,使我党陷于自我封闭和孤立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共的党际交往工作也进入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和开拓进取的历史新时期。根据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和党的工作重点的变化,我党冲破旧的思维模式,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来认识党际关系。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并正式写入十二大。这一表述将我党的交往对象限定为“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纠正了在“”期间将外国共产党划分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党”和“修正主义的共产党”的错误和将交往对象仅限于与我党观点一致或相近的共产党的做法。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党对党际交往关系认识和做法的一次重大调整。党的十三大在重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将党际交往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共产党之外的“其他政党”。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强调“同各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这表明我党的党际交往对象扩展到各国各类政党。各国各类政党在与我党交往中,都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党的性质差别,没有大小党之分。党的十五大继承了十四大的提法,把党际交往对象确定为“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即不管什么类型的政党,只要愿与我党交往,都可以与之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中共提出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独立自主”,即充分尊重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地位;尊重各国党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本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各国党有权独立管理和决定党内一切事务,自己观察国际国内形势并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完全平等”即各党不分大小强弱,历史长短,执政与非执政,都是平等的。在进行党际交往时,各党应平等相待,任何党不能对别的党发号施令,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强加于其他党;只有各党一律平等,才能保证各党的独立自主。

“互相尊重”即党与党之间存在分歧是难免的,不能强求一律,要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进行合作;互相尊重,就是没有尊卑上下之分,党与党之间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开展合作。

“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即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应由各国党自己去处理,任何别国党都不能进行干涉,不允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利用党际关系去干涉别国内政,党际交往应有利于国家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不利用双边党际关系反对第三方政党,不应损害第三方党的利益。不利用党际关系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由各党自行选择本党方针政策。

中共党际交往的四项原则反映了世界各国党多年来争取独立自主和平等地位的愿望和要求,顺应了党际关系发展的趋势,体现了新型党际关系的根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党际交往四项原则,中共开拓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崭新局面。我党恢复和发展了同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谋求相互理解与合作”的精神,恢复和发展了与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的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各种类型的民族民主政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往与联系;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和接触。针对剧变后的复杂的政党现象,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主动而又慎重稳妥地开展了对该地区各类政党的工作;积极参加多边政党交往活动,等等。

目前,我党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各种类型的政党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他们当中既有执政党、参政党,也有重要的在野党和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的政党;既有共产党和工人党,也有社会党、工党和自由党、人民党、保守党;既有发达国家政党,也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党。还有国际性和地区性的政党联合组织。我党与这些政党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友好交往,不仅有助于加深彼此的了解、友谊与合作,推动党际关系从而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也推动着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这种新型的党际关系,不仅是我党观察世界、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日益成为世界了解我党倡导的科学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窗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新局面,也促进了我国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共从90年前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到今天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独立自主地领导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见证了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成熟,见证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见证了中共从曾经的自我封闭到今天形成了对外开放、丰富多彩的政党外交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成就,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科社原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注释

①《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34页。

②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第5、67页。

③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5页。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7篇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在一国金融体系内,中央银行具有非比寻常的地位,承担着领导者的职责.然而随着经济和金融的逐步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央银行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机构的代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金融中去.本文主要围绕何为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给中央银行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中央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再联系到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近些年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或国际机构有哪些合作和交流等问题展开.并给出在金融全球化下应如何稳定和发展中央银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中央银行;国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81-02

1 全球化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

“全球化”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在国际社会各个领域里的一个

关键词 ,无论是贸易、投资活动,还是政治、文化活动,金融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相互合作都在不断加强.全球化在金融领域有多种较为具体的表现,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金融资产与收益的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给人们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使国内人民之间的资金融通扩大到国际人民之间,国际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的程度迅速加深,对金融机构的存在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金融资产的全球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资产跨越国界的资金流动,它是金融资本的重新配置,但却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多向的多边的资本流动.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表现为流动速度增加,流动量扩大,即资本流动较为频繁,尤其是大量的私人资本涌向了新型市场及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私人资本为规避风险,一度大量从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撤出但之后又很快恢复,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1.2 金融机构的全球化

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每个国家也开始逐渐在金融业开放并参与设立分支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在1997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签署了《金融服务协议》,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加入该组织必须根据竞争的原则经营,但也允许在全国建立的外国金融服务公司加入.从而大大促进一国对外金融业务和机构的跨国发展.如今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国籍多元化,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运营也向国际化靠拢,他们不再局限于本国金融市场,而是以国际金融市场为方向,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寻找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

1.3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自由化和科技进步使得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市场相互衔接,成为一个无法分开的集合.在这样的市场上,资本借贷主体来源于不同的国家,金融交易规模巨大,市场运行的规则条例也都是符合国际组织规范的.而在这个市场上,又尤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香港等国际金融交易中心为主,它们是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重要支点.实现货币统一的欧元区金融市场更是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重要产物,它勾勒出未来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基本趋势.

2 中央银行在国际交往中的主要作用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下,各国均高度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国际储备的变动,但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却往往被忽视.中央银行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根本利益,努力创造一个经济和金融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金融外交,建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进行政策咨询,相互联系,促进中央银行的发展,因为在国际交往中的中央银行作用极其重要.

2.1 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结算

国际收支能反映国家之间复杂的金融关系,不仅包括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易,还有多种形式和其他种类的金融交易.各国之间一旦出现国际收支差额,可以由中央银行出面以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等储备资产为手段进行最终清算,更经常的是采用改变官方负债的方法加以调整.必要时还可能会增发货币.

2.2 进行资本国际流动的调节管理和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

中央银行通过外汇管制政策、汇率政策,规定银行对外借款限额、特别准备金的缴纳额、国际借贷的条件或通过额度控制等手段来控制和调节国际资本的流入或流出.它还可以通过调整利率以影响资本的流入流出.此外,自国际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各国中央银行加强了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监测调控体系.

2.3 进行外汇交易

中央银行进行外汇交易并不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是出于干预和管理外汇市场运行的需要.这样才能解决因为某些暂时性的原因而引起的外汇收支不平衡所导致的临时性资本流动,也有可能是出于平衡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是按照中央银行间签订的互换货币条约来进行的.

2.4 调节与监督国际金融活动,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的话语权

为使一国的国际金融活动正常而有序地进行,中央银行对本国金融机构对外贷款以及对外借款和投资的数量规模进行监督管理;审查或批准本国金融机构建立国外分支机构或购买外国银行机构的申请;审查或批准外国银行在本国建立机构、持有或收买当地银行股份的申请,并进行管理和监督.

2.5 发展与各国中央银行及各国金融机构的对外关系,主动参与经济金融政策的国际对话

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代表政府参与IMF组织的活动,二是与国际银行集团等世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三是参加国际清算银行的活动,四是参与地域性国际金融组织的活动.各国中央银行,作为国际交往中的全权代表,要对同各国央行、各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多向合作关系负起责任,交流信息,互通信息,增进了解,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管理技术,促进本国和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与稳定.

3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的国际交往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也越来越多的进行国际交流,中国人民银行关注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友好合作,在众多合作的领域,近年来都有积极有效地进步.比如在2010年10月22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20国集团(G20)二十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二十的中国央行行长会议进行了分析,当全球金融形势,如何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监管全球金融安全网和其他问题和建设.同年十二月一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出席第三届会议在上海举行的中法金融论坛,并就如何加强中法两国金融合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期间,杜金还邀请和法国的Jean保罗什么时候银行副总裁举行会谈,双方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法国的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4月9日正式加入中亚、黑海及巴尔干半岛组织.李东荣行长助理率团代表央行参加了正式加入该组织的签字仪式,并出席了第二十五届行长会.

2012年5月27-29日,央行副行长易纲率领团队赴印尼出席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第42届副手会暨货币与金融稳定委员会(MFSC)第11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近期全球和区域经济金融形势、加强地区监测和研究工作及危机管理框架等问题,并听取了各工作组进展报告.次年4月20日,基金组织与金融委员会(IMFC)第二十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会议针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近况和风险、全球政策议程和基金组织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相关讨论.

2014年3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会见了亚美尼亚共和国中央银行行长阿·贾瓦德扬.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央行金融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国际和地区经济金融形势交换了看法.双方还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亚美尼亚共和国中央银行合作协议》.同年9月2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了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当时全球经济形势、二十国集团全面增长战略、长期投资、金融监管改革以及国际金融交易的税收合作等议题.

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的在金融方面的外交十分活跃.一方面,不仅是为金融全球化趋势所迫,另一方面,也是积极发展对外金融的策略和方针.这些活动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国际交往的重视,只有中国人民银行重视国际交往才能为金融外交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转眼进入二十一世纪已经十多年了,赶超发达国家的脚步从来没有退缩,我们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实力也在一直上升,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也在一直增强和提升.中国人民银行依然在努力地做好各项准备,加强同各方的联系,因为我们深刻知道在金融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不仅要搞好国内的金融稳定和发展,更要积极迎接国际金融环境下的各种挑战,协调配合,共同维护世界金融稳定.

4 我国央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金融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三大趋势.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是全社会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应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的要求,积极推动国家金融法制建设,认真研究国外发达国家改善金融服务的经验,结合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大力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开发新的金融应用系统,努力提升为全社会服务的金融水平.

要正确面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金融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稍不留心,就有可能卷入世界金融潮流的漩涡中,只有把握好每个合作与共赢的机会才是正确的选择.第二,除了要做好央行的本职,还应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如果只是一味的扩张与发展,只会给投机资本留下可钻空袭,严重情况下泰铢贬值的历史悲剧可能会再次重演,这充分说明国际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金融全球化下中央银行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央银行,金融全球化促进了中央银行的发展,中央银行的运行又进一步加深了金融全球化.受金融资产和收益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机构的全球化的形势所迫,各国中央银行深刻认识到同各国开展深远合作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未来仍然是经济的核心,努力赶超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但在这条路上相信中国人民银行将会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若谷.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289.

〔2〕李健.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4-375.

〔3〕任康钰.全球化背景下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10(8).

〔4〕刘锡良,肖龄.从独立走向合作——中央银行未来发展趋势[J].国际金融研究,2013(10).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情报交换;反避税;争端解决机制

一、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的提出

自2013年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一带一路”倡议后,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到沿线国家或地区进行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等活动,以此拉动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正一步步深入推进,税收不断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4月18日第一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在我国浙江乌镇召开,此论坛以“加强税收合作,改善营商环境”为主题,成立了“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加强税收的合作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跨境贸易和投资壁垒的消除、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合作以及税收政策的深度沟通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是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方的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增长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官方合作机制,它是对现行多边税收合作机制和国际税收体系的有益补充。该机制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和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为支柱,为积极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助力。

二、税收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但是由于沿线国家的税收制度各有不同,在投资与经济往来的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税收方面的风险和争议,或者企业通过税收协定存在的漏洞进行国际避税,因此加强税收征管合作,通过税收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尤为重要。

(一)减少税收风险,提高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其经济水平与税收制度有很大差异,各国在税收方面的法律体系也各不相同,并且在近年来BEPS(BaseErosionandProfitShifting,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落实下,许多国家也在进行税法改革,因此风险处理经验少的企业在投资时所面临的税收风险也相应增加,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减少投资带来的经济收益。所以,沿线国家应增加税收政策交流,完善税收协定,加强税收征管合作,以规避税收风险,互利共赢。

(二)税收合作可避免恶性税收竞争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税收制度的差异使生产要素趋于向条件更有利的国家流入,为此国家的税制改革容易引起税收的恶性竞争,破坏税收中性,使得税收负担扭曲。加强国家之间的税收征管合作,可以在税收问题有争议的时候根据提前达成的共识进行解决,抵制有害税收竞争。

(三)国际税收征管合作可以有效抵制国际避税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进行贸易与投资必然会有企业通过国家间不同的税收制度或者税收协定的漏洞进行国际避税,从而侵蚀税基,这不利于国际税源的管理与监控,损害税收权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加强国际征管合作,及时交换税收情报,共享税收信息,进行征管互助,以打击国际避税。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征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情报交换无法满足征管需要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税收情报交换正在有序进行,情报交换数量也不断增加。尽管税收情报交换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是沿线国家尚未建立普遍的法律体系与机制,仍有部分国家没有签订税收情报交换条款,并且国家间的税收情报交换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外投资的增加,税收情报交换需求也在增加,目前国际上专业的税收情报交换平台较少,专业人才不足,对于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操作不流畅,不利于涉税信息共享,无法满足高要求的征管需要。1.情报内容单一。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于情报交换主要是实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规定方面,这使得涉及的相关税种、情报的类型、范围都比较单一。近年来,沿线国家的税收情报交换涉及的税种不断增加,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社会保险费用等。但是我国仍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主,情报内容主要以企业的境内外的涉税信息为主,较为单一化。2.情报交换形式单一。《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规程》规定税收情报交换的形式有专项情报交换、自动情报交换、自发情报交换、行业范围情报交换、同期税务检查和授权代表访问等。然而,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税收情报交换基本上都是专项情报交换,其他形式很少涉及。但是专项税收情报交换需要配备更高水平的征管能力。就目前沿线国家的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税收情报交换经验不足,配备更高效率的征管挑战也很大,而自动情报交换所需要的交换成本较低,频率也比较低,对征管水平的要求也更容易达到,但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对自动情报交换的使用极少。

(二)税收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1.税收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贸易和对外投资不断增加,“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专门的税收服务机构可以为企业的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与信息服务。税收服务水平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则会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降低业务效率。同时,各个国家目前都处于缺乏税收专业人才的状况,缺乏专业业务能力强的对口税收服务人才,这将难以对跨国投资的企业提供专业帮助。2.税源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众多,进行跨境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更多,以目前的税收服务状况对于这些企业还做不到专业的分类、录入全面的信息与档案,查找也不方便,更不利于掌握企业跨境投资的具体情况。从我国的层面看,对于沿线国家的独立税源我国缺少具有针对性的预测制度,导致税源信息出现“被动接受”局面。另外,税务机关在进行对外投资监控时缺乏法律支撑,这不利于税源的管理,损害了税收权益。

(三)避税信息不完善、不对称

“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国家众多,各国税务部门对于反避税的措施实施情况各不相同,对于跨过纳税人的经营情况、投资信息了解的程度各不相同。而国际反避税的合作需要沿线各国税务部门全面协助,提供跨境企业的全面纳税信息。但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这方面的相关法律,加之各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不同、对于信息的垄断程度也不同,使得跨国企业进行避税活动有充分的探寻空间,比如各国税法的漏洞、沿线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等。

(四)当前国际税收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局限性

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采用的国际争端解决方法主要有相互协商程序(MAP),这是一种传统的国际争端解决方式。相互协商程序以自愿平等为前提,通过相互协商程序解决国际税收争议能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国家税收主权,协商结果也能够得到当事国的认可和执行,正因为如此,相互协商程序明显具有“软解决”的性质,在面对重大税收争端问题时,相互协商程序往往不能有效地解决争端。1.相互协商程序效率较低。相互协商程序被各国广泛接受为解决国际税收争端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国在该程序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对于税收争议何时解决、如何解决均由各国自主决定,这也造成了通过该种程序解决税收争端问题所需时间的不确定性,各国为保护税收主权,往往趋利避害,愈重大的税收争议在当事国之间往往愈难以形成各方一致的结果。“一带一路”税收争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沿线国家的税收制度差异较大,如国家之间对居民定义、来源地规则、税种类别、税基范围和税率高低、纳税年度等概念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单纯依靠仅有争议当事国参与的相互协商程序,意味着当事国需要自主地就某些重要的传统税收理念进行转变或让步,但这一转变或让步在短期内并不容易实现。2.相互协商程序对纳税人利益保护不足。相互协商程序的主体只能是国家,纳税人虽可以通过向其居民国或国民国申请启动程序,但作为最直接的利害关系人,纳税人不但不能直接启动相互协商程序,也不能直接就争议问题与国家协商,多数国家在双边税收协定的相互协商程序条款中,也没有赋予纳税人查阅相关案件材料和旁听协商程序的权利,纳税人在程序中的参与度不足导致了相互协商程序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较低。

四、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征管合作的建议

(一)推进与沿线国家的税收情报交换工作

我国与沿线国家应在现有税收情报交换情况的基础上积极作出改进,完善税收情报交换系统,进一步夯实信息系统,丰富税收情报交换的内容及形式,提高税务人员专业素质,建立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平台。1.夯实情报交换基础。首先,我们应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各国政府间合作,统一标准建立信息共同体,使沿线国家的税收信息系统水平整体提高。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提高情报交换效率。其次,借鉴发达国家的征税实践经验,在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税收征管能力,把信息化程度、征管水平、税收情报交换方式与沿线国家基本国情相结合,扩宽情报交换涉及的税种,除个人、企业所得税以外增加增值税、消费税、机动车使用税等,多使用自动情报交换方式,使税收情报交换多元化,促进税收情报交换的进一步发展。2.创建专项税收情报交换平台。随着2019年国际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的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税收合作的大背景下,我国可以联合“亚洲税收管理与研究组织”“亚洲税收论坛”以及“亚洲—大洋洲税务师协会”等平台,建立一个综合性强的专项平台,定期开展征管合作理论研讨会,及时沟通交流、反馈情报交换信息,落实多边税收协定的签署。另外,沿线国家应该建立独立的税收情报交换领导小组,与其他税务部门、海关及其他机构加强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情报交换、互联互通,提高情报交换效率,形成完善的税收情报交换体制。

(二)提高国际税收服务水平

1.建立税务人才合作培养机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给走出去企业带来的巨大契机,国家与企业应培养更多的知晓国际税收与精通小语种的专业型人才,加强对相关税务人员的培训,更多地引进新型全能人才。同时,可以建立贸易区工作岗位与人才对接制度,实现人才岗位一对一供需均衡。其次,优化人员考评机制。各国都应该积极建立稽查与员工考核评级机制,结合业务特点分批分类地管理与审查,促使税务人员主动学习新知识,了解最新税收政策变化,提高业务水平。2.加强税源管理专项平台建设与税源管理力度。首先,应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为国际贸易与对外投资规范运行做好后续保障,明确对企业涉税项目进行归类,对资料申报流程、内容等进行详细列明,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与规范性减少企业的违规行为。其次,沿线国家应深度合作建立专项税源档案库,将税务机构与金融机构、保险机构、银行等的资料信息分类整合,从而把纳税人税号与境外经营情况、税务项目、适用法律法规以及享受的税收优惠相联系,进而对税源进行跟踪,防止流失。同时,构建纳税评估机制,明确评估内容及标准,对税源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管理。最后,利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数据优势建立一个可以精准预测税源的分析体系,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征管的预测能力,使税源信息的局面由被动变主动。

(三)加强国际反避税合作

首先,在加强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反避税条款建设,为反避税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可以在条例上列举经典案例以供参考,明确事前、事后义务,增加纳税人权益保护条款,为我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维护我国税收管辖权,提高我国税收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反避税的成功经验,强化税务部门的优先处置权,政府有权处置不正当税务行为。在纳税人避税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如果纳税人不配合,当事国税务部门就有权按照市场正常尺度自行决定该笔交易价格并调整利润,该种调整不受其他当事国的举证责任约束。再次,强化我国的税务执法力度,完善税务司法监管机制,提高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建立一支专业业务能力强、法律知识熟练的队伍,提高稽查人员比重。而且,为了保证税务机关执法的公平公正,我国还需要加强司法解释对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的监督作用。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9篇

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积极同一切愿意相互交往的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交往过程中,“以人为本”,广交新朋友、深交好朋友、不忘老朋友,很多对中共一度存有偏见的外国政要和媒体人士成为对华友好力量。

对外高层交往日益活跃

高层互动密切。有近200个外国政党的主要领导率团访华;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领导率代表团出访多达50余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的到访政党代表团近300批次。

工作面不断拓宽。与30多个国家的近百个政党新建立了党际关系,如南太岛国、中东地区、中美加勒比地区等。

对象更加广泛。与共产党、工人党、社会党、工党、保守党等传统政党的关系有新发展,与绿党等新兴政党关系取得突破,与欧洲议会主要党团、政党国际组织的关系也有新拓展。

内容持续深化。不但有参观考察、理论研讨、政治对话、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也有探讨治国理政、兴邦立国之策及国际和地区问题解决之道的探讨,还有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加强党建的商谈。

平台更趋多元。积极参与外国政党的党代会、党报节等多边活动,主动承办政党国际会议。5年中,共有1200多个外国政党代表团来华访问,600多个中共代表团应邀出访。

始终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目标

中共是执政党,对外交往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把对外交往视为观察世界、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且作为向国际社会展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民主、进步、开放、创新良好形象的窗口。

开放型的对外交往,为党中央分析判断国际形势、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以及治党治国提供了智力支持。在国家的重大外交议程中,还主动发挥“全天候对话”、“柔性外交”、“人脉联系”等独特优势,在一些双边关系出现困难或面临突破的关键时刻,多方沟通,全力配合,为推动解决问题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10篇

上班时侃侃而谈,回到家却疲惫懒言;

聚会应酬时笑容满面,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

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可不在少数,他们似乎患上“下班沉默症”,对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拒绝亲友的抚慰,进入了交际怪圈。

为什么下班后就不想开口?

调查中,59.6%的人认为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52.7%的人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40.5%的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37.0%的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

“上班时为达到工作要求,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跟人交流,这样上一天班会觉得很累,回到家就想安静地休息。”很多人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都有这种回家后“累得说不动话了”的感觉,于是就表现出少言寡语或冷淡麻木的状态,“但如果这成为一些人习惯性的休息方式,他们将来即使有精力进行交流,也不会这样做了。”

专家认为,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转换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对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休息方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此外,每个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充足精力去关注家庭生活。对安静环境的需要可能导致他们对亲友表现出沉默、冷漠的状态。

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调查显示,63.4%的人担心“下班沉默”会让人无心关注生活细节,对生活失去热情;59.6%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人缺乏情感交流,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58.5%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亲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58.3%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受到伤害。

专家指出,虽然有些人下班后通过沉默的方式补充自己的情感资源,但这种自我保护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长期“下班沉默”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惯性,破坏必要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导致抑郁症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身体疾病。

如何改善?

如何改善“下班沉默”影响正常社会交际的状况?60.7%的受访者建议容易“下班沉默”的人努力关注生活细节,寻找生活乐趣;53.3%的人建议他们多与亲友沟通,有助于降压;44.7%的人建议他们主动跳出交际怪圈,重视情感交流;另有44.8%的人建议用人单位进行人性化管理,多让员工和家人在一起;44.2%的人建议亲友给重压下的人更多理解和关怀。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11篇

尽管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垄断协议的国内法规制,但国内法措施在打击国际垄断协议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局限性,如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制裁无法对市场遍及全球的垄断协议形成足够威慑;多个国家各自独立的宽大方案使垄断协议参与者申请宽大的难度加大,从而使宽大方案在国际垄断协议案件中的有效性降低;各国反垄断域外适用的主张往往造成国与国之间的敌意和冲突,不利于对垄断协议的长期打击等。国内法规制的不足和局限性使各国逐渐认识到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对于同一垄断协议行为,当一国发现、而另一国尚未知情时,如果两国存在合作关系,使前者能够及时将相关信息与后者进行交流,那么无疑对后者揭露和调查该垄断协议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次,对于国际垄断协议,案件中的行为主体和重要证据往往位于不同国家,各国共同采取联合调查措施(如搜查、突袭、扣押等)能够有效防止证据损毁。同时,存在合作关系的国家间相互提供位于本国的证据和提供调查协助是成功审理和处罚垄断协议的重要保证,在计算垄断协议成员在全球的营业额方面各国也能进行有效合作。

二、WTO框架下的相关政策及成员国立场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目前参与国家最多、影响最广的国际组织之一,为了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WTO长期以来主要关注与贸易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事实上,WTO协议中已经规定了一些竞争规则,但这些规则较为分散,尚未形成有机整体,且没有专门针对垄断协议的规定。1996年新加坡部长级会议设立了贸易与竞争政策互动工作组,该工作组自成立以来讨论了包括禁止垄断协议在内的广泛议题。2001年11月《多哈宣言》在第25节明确了在第5届部长会议召开前的这段时间里,贸易与竞争政策工作组的工作重点包括对垄断协议的讨论和研究。对于是否在WTO框架下建立包括垄断协议在内的竞争政策多边协议,各成员方的态度存在很大分歧。欧盟是其中最主要的倡导者,主张WTO应当制定对所有成员方具有拘束力的竞争规则,包括非歧视性、透明度、程序公平在内的一系列核心原则。关于垄断协议,在强调其全球性质的基础上,欧盟建议在WTO框架下对其予以明确禁止,并对发展中国家在调查、信息交换和技术等能力建设方面予以协助,该协助包括国内竞争法和相关规则的制订、建立国内竞争机构或其他执法机构等。与欧盟不同,美国一直以来主张国内竞争法的域外适用和加强与其它国家的双边合作,反对建立多边合作机制(Vautier,2001:199-200)。

20世纪40年代,当竞争政策多边合作机制的动议被提交国会时遭到了强烈抵制,很多议员担心多边规则会降低美国的相关标准(Wood,1997:228)。20世纪90年代,当这一问题被再次提起时,反托拉斯总检察长克莱恩在题为“关于WTO竞争政策议程引起关注的记录”的发言中指出,WTO协议下的承诺仅意味着政府应当遵从的最普通的标准,这种标准一方面远远低于联合国贸发会制定的规则或示范法中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又不能对发展中国家竞争法律制度的早期发展提供任何指南。同时,在WTO框架下形成较低的全球性标准,将导致各国宽松的法律实施制度。除了对多边机制下标准过低的担忧外,针对WTO机制本身,美国司法部国际竞争政策顾问委员会(ICPAC)还提出,WTO规则应仅限于对政府反竞争行为的规范,而不应涉及私人的反竞争行为,后者应属于国内法规制的范畴,同时WTO机制中“等同交换(quidquopro)”性质的磋商会扭曲相关的竞争标准,争议解决机制可能最终蜕变为国内规则④。总之,美国不主张在WTO框架内引入统一的竞争政策。而这与美国在国际经贸领域一贯奉行的单边、强权主义立场是一脉相承的。发展中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不一致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反对在WTO框架内讨论竞争政策,也有国家认为,WTO框架下的竞争政策多边合作机制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国际垄断协议领域这种合作尤为必要。针对垄断协议问题,印尼代表在支持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的同时,也表示希望协议对“垄断协议”的界定应当排除中小企业的垄断协议行为,因为这在印尼有助于经济发展⑤。发展中国家态度上的不一致体现出各国在市场经济、竞争法制建设方面的不同发展状况和在多边谈判中的不同利益诉求。

三、WTO框架下对垄断协议有效规制的挑战和前景

WTO框架下建立包括垄断协议在内的多边竞争合作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首先,作为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WTO长期以来主要致力于政府行为的规范,其成功经验也主要体现在成员国政府所承担和履行的条约义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WTO能否充分解决私人国际垄断协议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疑问,1998年争端解决机构处理的“柯达/富士案”①似乎可以说明这一点。该案中美国政府指控日本政府关于胶卷分销的相关规定使富士公司建立了排他性销售网络,从而将包括柯达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排挤出日本胶卷市场。虽然案件的核心问题是富士公司建立的销售制度导致外国企业无法进入日本市场,即私人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但美国竭力证明日本政府在该制度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专家组裁决美国败诉,因为美国未能证明日本政府在胶卷产业事实上建立了排他性销售网络,也就是说,无论日本政府在销售制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毕竟是私人公司,不属于世贸协定的义务承担者。可见,如何合理有效地对私人主体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范仍然是WTO的一项课题。

其次,争端解决机制是WTO多边合作机制成功运作的核心要素,人们对于该机制在垄断协议问题上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也存有顾虑,这些顾虑包括:(1)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对国内竞争机构在垄断协议案件中的决定做出裁决,势必导致专家组在争端解决过程中经常考虑国内竞争实体法的解释问题,并重新评估、甚至国内竞争机构的决定,这种情况下该机制对国内司法的影响过强;如果专家组仅就是否符合程序事项进行审查,其影响又似乎过弱,即所谓的“要么过强、要么过弱、要么不公平”;(2)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司法、政治双重因素,其中的政治因素往往表现为政府间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这种方法对解决公司私人行为的垄断协议问题是不合适的;(3)垄断协议案件的调查和仍存在主观和自由裁量的因素,WTO争议解决机制中的专家组在判断政府行使自由裁量权是否符合协议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标准不甚明确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造成只有未满足最低程序要求的行为才构成违法。

目前,WTO贸易与竞争政策互动工作组已经初步形成较为清晰的意见,即国际垄断协议对经济和消费者福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且通常在受影响国家之外的市场实施,单靠任何一个国家自身力量无法有效规制此类行为,因此WTO成员国竞争机构有必要对此进行合作。合作包括交换基本信息,例如立法、实施指南、具体案件中的信息等。工作组的意见为相关规则的进一步谈判和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虽然近几年WTO谈判多次在竞争议题上陷入僵局,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以WTO多边合作机制有效规制垄断协议是可行、必要且有价值的。

四、关于我国在相关谈判中所持立场的建议

作为WTO成员国,我国应积极参与相关议题的谈判。长期以来,垄断协议一方面在我国境内损害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阻碍我国企业进入相关市场、损害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积极参与多边框架下的竞争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利于遏制我国境内的垄断协议,促进我国市场竞争秩序的健康发展和相关的法制建设,保护我国消费者利益,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尽管WTO成员国对多边机制下竞争政策的合作一直持有不同态度,但由于垄断协议在几乎所有建立竞争法制的国家都被列入必须禁止的范畴,且在规则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垄断协议是WTO框架下各种竞争议题中分歧较少且最有可能在未来较早形成共识的问题。

我国2008年颁布、实施的《反垄断法》为参与相关谈判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根据我国相关立法和实践,在具体问题上积极参与意见、表明立场。鉴于我国市场机制尚未成熟、某些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反垄断历史短、经验不足的现状,我国可以主张:WTO框架下的竞争政策应允许发展中国家享有一定期间的过渡期;相关制度框架应首先建立在原则基础上,分阶段逐步发展为具体条件和规则;现阶段相关原则应仅适用于各个成员国国内的竞争政策,而不能扩大适用于产业政策;发达国家应在竞争政策的制定、实施等各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相应的援助和帮助等。针对垄断协议的具体规则,我国可以主张两点:第一,明确应受禁止的垄断协议:对垄断协议的描述应包括概括性的界定和具体类型的列举,从而使条约义务的履行具有充分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第二,明确不属于垄断协议的行为:这方面我国应充分考虑现实国情,对于在特定发展阶段对我国相关产业、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行为在谈判中应提出保留或特殊处理意见。除此之外,我国应积极参与信息交换的多边合作和谈判。事实上,信息交换是相关国际合作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非常缺乏打击国际垄断协议的执法经验,在该类案件中,我国竞争执法机构往往需要来自于其他相关国家的信息支持。虽然几乎在所有WTO成员国家,某些商业信息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但在非公开领域仍存在一些非机密信息,这些信息对其他竞争机构仍然很有帮助。因此,我国可主张在WTO协议中应规定,同受某个垄断协议影响的国家之间交换非机密商业信息。此类非机密信息包括涉案的反竞争行为的性质和范围、相关市场和主要行为主体、通告机构已经或即将采取的步骤、程序中公开或可公开的文件等。

五、结语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12篇

吴邦国欧亚四国之行,始终贯穿深化战略互信、加强务实合作、传承世代友好的主线,同四国总统和俄、白两国总理举行会见,与四国议会两院议长举行会谈,应邀发表主旨演讲,实地考察合作项目,出席企业家座谈会,广泛接触各界人士,进一步夯实了我与四国关系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增进战略互信传承世代友好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和重要战略伙伴。进入新世纪以来,双方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国家关系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各领域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白是我在东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和战略合作的新阶段。乌、哈都是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我同两国分别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高水平关系的重要体现,中俄建立了元首、议长、总理定期互访和会晤机制,中国同白、乌、哈三国高层交往也非常密切。仅在今年,主席就相继对哈、俄进行国事访问,俄、哈、乌三国总统也分别来华访问。吴邦国此访的重要目的,就是落实国家元首达成的共识,推动双边关系深入向前发展。

访问期间,吴邦国高度评价我与往访国关系,表示双方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希望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加强各层次对话,增进政治互信,加强战略互助,使国家关系基础更牢固、内涵更丰富、发展更持久。中方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愿同俄方共同努力,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中白是好朋友好伙伴,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中方愿与中亚国家在巩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提高战略协作水平,在坚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在加强安全合作的基础上增强抵御现实威胁能力,共同构筑全方位、高水平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四国领导人一致表示,中国是可信赖的真诚朋友和合作伙伴。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是基于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政府、议会的坚定立场,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

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是我同四国关系的一大优势,也是战略互信的重要体现。吴邦国重申,中方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支持他们为捍卫国家、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所作的努力。四国领导人表示,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吴邦国还同四国领导人就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入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共同打击“”、贩毒和跨国有组织犯罪,更好地维护地区安宁与世界和平。

吴邦国此次访问的欧亚四国,都是我亲密友邻,在我周边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9月22日,吴邦国应邀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弘扬睦邻友好实现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他指出,中国始终致力于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一是把相互尊重作为睦邻友好的政治基础,二是把和平安宁作为睦邻友好的重要保障,三是把共同发展作为睦邻友好的根本目的。他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基于时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不会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改变。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是机遇和贡献,不是麻烦更不是威胁,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愿同周边国家一道,深化睦邻友好,扩大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共同谱写和平、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吴邦国的重要演讲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周边国家引起强烈反响。乌总统卡里莫夫、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会晤吴邦国时都表示,演讲增进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对外政策特别是睦邻友好周边外交政策的了解,演讲中提出的加强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建议具有建设性和操作性,让人深受启发。当地媒体认为,中国和平发展为促进周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表示为拥有中国这样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感到高兴。

推动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近些年来,中国与四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呈现出涉及领域广、合作内容多、项目规模大的特点。无论是同领导人会见会谈,还是视察企业合作项目、同企业家见面座谈,吴邦国都反复强调,双方应顺应经贸合作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努力将经济互补优势和强烈合作愿望转化为现实合作成果,共同建设紧密、长期、可持续的经贸合作关系。

吴邦国十分关心我与四国能矿资源合作。他指出,俄、哈、乌等国油气资源丰富,是全球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需要有中国这样稳定的、发展的能源消费市场。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互利合作,有利于发挥互补优势,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目前双方已有良好合作基础,而且呈现广阔发展前景。建议在确保现有油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营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二期扩能工程,不断拓展油气、铀矿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共同构建长期稳定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对世界特别是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凸显。四国均希望同中方加强在非资源领域的合作,更多地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吴邦国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基础设施、工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雄厚实力。中方愿同四国拓展在化工、机电、通信、农业以及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延伸合作产业链,促进双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努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关心的重大课题。吴邦国在会见俄、白等国领导人时建议,鼓励双方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联合研发、建设示范工程、扩大相互投资等形式,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特别是具有引导性、前瞻性的技术合作,并依托建设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加快合作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努力培育务实合作新的增长点。

吴邦国强调,企业是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也是经贸合作的主体。中方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希望双方不断优化合作环境,完善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的立法,拓展融资渠道,为对方商品、投资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深化我与四国地方合作,他建议,要发挥彼此相邻或相近的地缘优势,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跨境经贸合作区等新型平台,进一步拓展地方特别是边境地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四国领导人对吴邦国的精辟分析和务实建议给予积极回应,表示愿同中方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全方位的互利合作,特别是投资和科技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推动能矿资源等大项目合作,做好跨境经贸合作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并愿为此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便利。

访问期间,中方同白、乌、哈三国政府和企业共签署19项双边合作协议,涉及工业园区、能矿资源、基础设施、工程承包、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

深化议会交往提升合作水平

同外国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保持交往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这些年来全国人大对外交往的一大亮点。2005年,在吴邦国和俄议会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全国人大分别同俄国家杜马、联邦委员会成立合作委员会。这是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建立的级别最高的交流机制,也是交往最为活跃、合作最有成效的交流机制之一。

访问期间,吴邦国同俄议会领导人共同主持了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并发表致辞,系统总结了中俄议会交往的宝贵经验。一是把服务国家关系发展大局作为议会交往的根本方向。二是把促进务实合作作为议会交往的重要内容。三是把弘扬世代友好作为议会交往的首要任务。他指出,双方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工作机制,丰富交流形式,充实合作内容,把中俄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俄方高度评价两国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建设,认为每次交流都有实质内容、取得积极成果,表示愿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全国人大的友好交往与务实合作,为俄中关系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全国人大同白、乌、哈三国议会合作有着良好基础。吴邦国对三国的访问,是他担任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以来的首次到访,开启了我同三国议会友好交往的新篇章。会谈中,吴邦国和三国领导人就下一步议会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一致表示,愿进一步密切双方各层次各领域友好往来,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开展治国理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加快双边合作文件和项目的审批程序,加强在多边议会组织中的协调与配合,努力从议会层面为国家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访问期间,中国全国人大还分别同白俄罗斯国民会议、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参议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13篇

巩固传统友谊 增进政治互信

吴委员长此次访问的非亚四国,虽然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但都是我传统友好国家。四国热烈欢迎吴委员长到访。纳米比亚国民议会议长古里拉布、南非国民议会议长西苏鲁、马尔代夫人民议会议长沙希德、安哥拉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洛伦索等亲自到机场迎送吴委员长,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和四国议会领导人专门为吴委员长举行欢迎宴会。

访问期间,吴委员长分别同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南非总统祖马、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等四国主要领导人举行密集会见会谈,积极评价双方友好合作关系,强调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希望双方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和规划国家关系发展方向,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加强政府、立法机构和政党之间的友好往来,进一步巩固传统友谊,深化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特别是年青一代的交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不断夯实国家关系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四国领导人表示,中国是可信赖的朋友和真诚的合作伙伴,感谢中方长期以来给予的宝贵支持和无私帮助,期待与中方在更广泛领域加强务实合作,推动国家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吴委员长此访的重要内容。在出席首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开幕式和在南非国民议会发表面向非洲的主旨演讲时,吴委员长用真切的历史、翔实的数据、生动的事实,集中阐述了中非友好的宝贵经验和中国的对非政策。

“是共同的历史遭遇让我们走到一起,是共同的发展使命让我们连在一起,是共同的战略利益让我们站到一起。中非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我们对中非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非友好不会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更不会因为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只要我们秉持和发扬中非友好合作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坚持平等相待,坚持互利合作,坚持相互支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

吴委员长的精辟论述和郑重宣示赢得阵阵掌声和热烈欢呼。非洲三国社会各界普遍认为,非中合作对促进非洲发展进步产生了重要作用,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同非洲国家是永远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拓展务实合作 推动共同发展

吴委员长一贯高度重视并亲力推动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此访期间,他反复强调,良好的政治关系应当促进经贸关系的发展,希望双方加强对经贸合作的统筹指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一批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努力将良好政治关系转化为务实合作成果。针对往访国的具体情况,吴委员长还提出许多深化互利合作的务实建议。

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南非在全球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占到了中非贸易额的1/5。但双方投资合作相对滞后,合作领域也有待进一步拓宽。推动双边务实合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迈进,是吴委员长同南非领导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吴委员长还专程赴比勒陀利亚出席中南工商界晚餐会并致辞,在深刻分析中南互补优势、两国发展战略和巨大合作潜力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投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合作环境等建议。他强调,拓展制造业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低碳经济、旅游观光、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完全可以成为中南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纳米比亚资源丰富,对发展纳中经贸合作愿望热切,但当前双方贸易规模依然偏小。吴委员长提出,双方应加强矿产资源领域投资合作,以此带动矿产品深加工、制造业等方面的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积极探索项目融资新方式新途径。中方鼓励中国企业扩大自纳方进口牛羊肉、水产品等,以进一步优化双边贸易结构。

安哥拉是中国在全球的第二大石油供应国和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国。为促进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吴委员长建议,充分发挥现有双边机制作用,尽快启动中安双边委员会机制,共同编制经贸合作中长期规划,抓紧商签投资保护等协定。支持双方企业从贸易合作向产业合作转化,把能源领域合作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积极探索金融、物流等领域互利合作的新途径。发挥中方计划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开发投资,提升农业合作规模和水平。

关于中马经贸合作,吴委员长指出,双方应坚持优势互补,加强在旅游、渔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中方鼓励更多的中国公民赴马旅游,以推动中马旅游合作进一步发展。

四国领导人对吴委员长的务实建议给予积极回应,表示将落实好双方已达成协议的合作项目,愿在更广泛领域与中方开展长期战略性合作,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并将为此创造环境、提供便利。企业界人士兴奋地说,吴委员长的论述说出了企业界的心里话,使他们进一步坚定了合作信心、明确了合作方向。

加强议会交往

促进国家关系发展

议会交往是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政治互信、推动务实合作、加深人民友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吴委员长对纳米比亚、安哥拉、马尔代夫的正式友好访问,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首次到访;对南非的正式友好访问,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隔12年的再次到访。访问对于进一步密切中国全国人大与四国议会友好交往,促进国家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访问期间,吴委员长分别与纳米比亚国民议会议长古里拉布和全国委员会主席卡佩雷、安哥拉国民议会议长卡索马、南非国民议会议长西苏鲁和省务院主席马赫兰古、马尔代夫人民议会议长沙希德等四国议会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就进一步加强双边议会交往达成广泛共识。一是,继续保持议会高层交往势头,不断扩大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办事机构等各层次友好往来,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借鉴治国理政和民主法制建设经验。二是,围绕国家关系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议会自身优势,着力推动经贸、人文、地方等领域务实合作,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三是,密切在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磋商与配合,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建立定期交流机制、设立双边友好小组,是中国全国人大推进同外国议会交流与合作机制化的重要形式。2006年9月,中国全国人大与南非国民议会签署了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此访期间,吴委员长指出,应尽早启动两国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实质性对话,创新、丰富对话的议题和形式,扩大代表、议员的参与程度,同时要及时审议批准双边合作法律文件,为中南关系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安哥拉,吴委员长还建议设立双边友好小组,吸引更多议员特别是年轻议员投身中安友好事业,采取多种形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议会领导人表示完全赞同,愿与中方共同努力,尽快落实吴委员长的重要建议。

客观介绍中国

交流治国理政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引起了世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5月25日正值第四十八个“非洲日”,南非国民议会、省务院议员来到议会大厦,聆听吴委员长发表重要演讲。

“很多外国朋友问我中国发生沧桑巨变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我们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的强国富民道路。”“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锐意推进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其他各领域的全面改革,坚决实行对外开放。三是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战略高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吴委员长旗帜鲜明的回答和深刻精辟的阐述,引起广泛共鸣,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吴委员长强调,“稳定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前提。中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要在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搞现代化建设,没有安定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甚至可能陷入内乱和分裂的深渊。”“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改革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亿万人民从稳定中尝到了甜头,从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和谐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南非两院议员们再次全体起立致敬,争相同吴委员长握手交谈。议员们纷纷表示,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人钦佩、实践经验弥足珍贵,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有益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调查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124-02

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期,是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多发期。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但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情绪容易波动,受挫伤后容易偏激。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来自身心发育、情绪变化等方面的心理困惑与不平衡,使许多学生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对人际交往、人格、学习、择业、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进行研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校实践,就学生心理咨询问题谈一些看法。

1 我校学生2006年度心理咨询概况

2006年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卫生所(兼学院学生心理咨询室)全年接待来访学生90余次,咨询问题涉及人际交往(和同学之间、和教师之间、和父母之间),个人情感和情绪困扰、择业与人生目标问题、新生适应问题、不良习惯问题等。

2 主要问题分析与探讨

首先,人际交往是困扰学生最重要的问题,占来访者的31%。高职生处于17~20岁,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进入社会做准备,不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有些学生由于个性较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合作的态度和精神,人际交往遇到种种障碍。一方面,高职生渴望交朋友,渴望与其他人交流;另一方面,因性格、年龄等原因而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导致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交往恐惧”[1]。针对人际交往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说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②真诚维护友谊。宽容待人,但不等于迁就对方,靠一团和气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须坚持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予他人真心的批评与建议,建立真正的、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③尊重对方的观点是交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会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个让人反感的人。④交往的方式要及时调整。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其次,情感问题多涉及异往,它不同于一般的交往。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生理上开始发育成熟,心理上却相对幼稚,情绪不稳定,对情感、道德、责任等问题产生许多困惑。此时,他们友谊感进一步加强,出现两情的萌芽,而且学习任务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较轻,情感问题也相对突出。这些问题若引导得当,可促进其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发展,若处理不当,则可能会产生情感伤害,或两性关系上的“劣迹”行为。对此,主张健康、文明的交往,鼓励异性学生之间多沟通,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把握一定的度。

3 心理咨询的评价标准

躯体化:经常有躯体不适的感觉,常有头晕、头胀等症状,胃部不适较多,食欲不振、嗳气、胃胀,经常心慌、心跳快,有时感到胸闷、呼吸急促,常有疲倦、虚弱感觉。

强迫症状:重复动作明显增多,或反复思考一些问题,感到没有必要,想做抵抗,但无法克制内心的冲动,只能重复,伴有较明显的焦虑,有一定求医行为。一天中有3~4 h会做反复动作或竭力思考等强迫行为[2]。

人际关系:内向,敏感,不大主动与人交谈,但对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有时显得过于敏感,偶尔会表现出被动攻击,影响其人际关系,使之朋友较少。

抑郁:自我评价稍低,平时郁郁寡欢,心情欠佳,兴趣也有些下降,偶尔会心情烦躁,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夜里睡眠差、多梦。

焦虑:经常有莫名的担心,有时会有害怕的感觉,但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可伴有心慌、心跳快的感觉,易紧张,偶尔会出汗,也会采取一些掩饰举动。

敌对:平时警惕性比较高,经常注意或怀疑别人的一举一动,谈话议论都要加以注意是否有不利于自己的举动,常与人难以相处,偶尔有破坏,如以摔东西来发泄对别人的不满。

恐怖:有时不敢独自一人留在家中,有的表现为不敢去空旷处,有时则不敢与陌生人见面,但能够克制或掩饰自己,对工作影响不明显。

偏执:性格固执,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亦不大能改变。有时会有敌对性,经常有怀疑心,而无法相信别人,偶尔认为会被人跟踪。

4 建议与思考

4.1 重视心理咨询调查结果

我校心理咨询室接待的来访学生大多是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出现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咨询结果所反映的是困扰学生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平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学校既要把握主要问题,如人际交往、情感困扰等问题,又要根据不同学期、不同季节学生容易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3]。尽管高职生在年龄上和一般高中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由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也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表现的差异性很大,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套用一般中学的教育模式。

4.2 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大心理知识宣传力度,举办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咨询常识讲座,提高学生对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针对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的差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

4.3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在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一方面为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对他们通过热线交谈、面谈、访谈 、转诊等方式实施心理干预,做好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工作。

4.4 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人数有限,而且是兼职。随着我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尤为重要。对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教师及兼职辅导员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发挥他们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特点,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并将这些学生推荐给专业咨询人员,及时对同学给予支持帮助。

4.5 增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和专门咨询机构

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备咨询结构的设施,使学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盖凤武.心理健康教育[M].沈阳:东北大学生出版社,2002.41-43.

[2]王莹.医学心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8.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第15篇

一、深入实施“创新年”活动,推动外事工作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外事工作的活力和生命线,是外事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创新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创新年”作为我办今年工作的总抓手,成立我办“创新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创新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我办实施创新年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创新年”的各项活动,使创新理念在我办干部职工中深入人心,使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成为创新的主体,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使创新成为我办上下的自觉行动和永恒主题,以此全面增强我办创新意识,推进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等全方位创新,形成工作新思路、找到工作新方法、建立工作新机制、树立服务新形象,实现工作新突破。

二、完善外事体制机制,加强对外事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一)调整我市外事工作领导小组

xx年我市成立了中共——市外事工作领导小组,xx年进行了一次调整,2012年四大班子已进行了换届,市领导和部门的领导都有所变动,需及时对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要完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内容,如一年召开外事工作会议不少于两次,对全市领导出访、因公出国(境)审批、境外招商、友城交往、重大涉外活动等外事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计划协调,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外事工作的统筹和领导。

(二)完善科室设置,增加外事队伍力量,推进市县区外事机构的建立健全

根据2012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的精神,各地要加强对外事部门编制、经费的保障。同时,随着我市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加快,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对外交往的领域不断扩大。我办作为我市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工作任务,现有的翻译人才和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我市对外工作的需要,人员力量的不足和职能科室设置的不健全大大制约了我市外事工作的开展和拓展。各县区对外交往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大量的外事工作需要部门归口管理,而目前我市只有武鸣县设有外办,县区外事机构出现“缺腿少臂”现象,影响了我市对外交往工作向纵深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办将努力推动市、县、区外事机构的建立健全工作,促进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三)完善、健全我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我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尚未进行过换届。作为官方交往的有益补充,友协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引导民间交往、建立广泛的外事战线的作用,完善和健全友协机构,对不断扩大和充实民间交往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友协的作用,我办将筹备友协的换届工作,并尝试从民间广泛募集热心我市对外交流人士为会员,定期开展活动,积极发挥友协民间外交组织机构的作用。

三、创新国际友城工作,发挥友城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功能

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越“两廊一圈”建设进程加快以及我区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国际友城平台,扩大对外交往,推动我市主动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区域国际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为国家整体外交和我市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服务。

(一)优化友城布局

1、总体思路:将以东盟国家城市为重点,深化与日韩的交往,向欧美澳发达地区拓展,兼顾拉非等发展中国家。

2、策略:采取“主动出击”、“以点带面”、“板块推进”策略,充分发挥现有友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我市的对外交往由现有友城拓展到其周边城市和周边国家城市。同时,注意突出重点,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片区推进交往,稳打稳扎,形成集聚效应。

3、重点和目标:重点推进与印尼茂物市、美国洛杉矶郡的交往,争取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开辟柬埔寨、老挝、缅甸、日本、智利、巴西、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友城空白区,物色友城交往新对象。

(二)延伸友城内涵

在友好城市中推动发展友好县区、友好学校、友好企业、友好单位、友好家庭,使友城工作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向纵深发展,逐步构架友城多层面立体交往网络,让更多的部门和单位、社会机构、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友城的工作和交流中,从而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民间外交,促进我市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三)开展友城特色交流

不断深化与现有友城的交流与合作,保持适当批次的高层互访,同时,针对各个友城特点,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开展特色交流,打造我市友城活动的品牌。以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教育培训、图片展览、美食展示、企业推介等为内容,在我市与友城之间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扩大友城平台,发挥友城合力,为经贸、招商、宣传营造氛围和气候,创造条件和机会。

1、结合今年是中韩文化年,建议市政府在韩国果川市举办“——周”活动,开展招商推介、旅游美食、文化演出、体育比赛、特色产品展示等活动。

2、继续开展与韩国果川市的公务员交流活动。

3、扩大青.少年交流项目,发展异国青年友谊,培养友好交往的接班人。努力促成英国诺斯利市学生夏令营访问——;组织我市学生夏令营赴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市、冬令营赴日本宇城。

4、加强与友好城市的教育合作,在原有向泰国孔敬市选派中文教师的基础上,扩大活动影响范围,尝试与泰国其它城市和越南海防市等其它东盟国家城市开展类似项目,同时与发达城市开展退休教师支援我市语言人才培训项目。

(四)以友城为平台,加强对外宣传,提升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积极协助市外宣办、市广电局和我市媒体,与国外友城建立友好电视台,开展节目互换、内容展播等宣传交流活动,展示——新形象,或在友城报刊开辟专栏,介绍我市人文历史、景观景点、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让友城和世界了解——,向往——,提升——的国际知名度,扩大——的国际影响力。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活动,营造开放的城市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您现在阅览的是谢谢您你支持和鼓励

(一)广交朋友,扩大对外联络网络

1、加强与使领馆、商会的联系。主动定期拜会各国驻华使领馆、知名商会、世界知名企业在华总部或办事处;应邀参加其国庆纪念等活动;为越南、泰国、柬埔寨驻我市领馆(办事处)提供优质服务,积极邀请其参加在我市举办的重大国际活动;利用市领导出访时机,拜访我驻外使领馆,建立沟通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密切与使领馆的关系,争取使领馆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使其成为宣传、推介我市的渠道,成为我市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的桥梁。

2、工作上做个有心人,重视发展与世界知名企业、知名人士和国际友人的友谊,在新年前夕向国外友人寄发贺卡,在友好城市市长的生日及重大节日前,致信祝贺,以此培养感情,增进友谊。

3、定期召开“——市荣誉市民”座谈会,建立荣誉市民交流平台,激励荣誉市民为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多作贡献。

4、与驻邕大学国际交流机构、驻邕大型外资企业建立友好关系,利用其拥有的外事资源丰富和充实我办的对外联络网络,为今后我市与国外政府和经济界的交往打好基础。

(二)举办丰富多彩的涉外活动

1、植造——友谊林。组织以“老外看——”为主题的“老外骑自行车游——”暨“我为——添一绿”活动,在组织外国友人看邕城新面貌的同时,开展植树造林、美化——活动,激发老外热爱——、为——作贡献的热情。

2、举办“外国人中华才艺大赛”,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与——晚报社共同开展“寻找越南育才学校老同学”活动,逐步在越南建立更广泛的人缘网络。

3、做好“两会一节”的服务工作。在“两会一节”期间举办“友城特色美食展”,邀请我市的国际友城尤其是东盟国家友城到我市展示异国风味美食,扩大双方在美食行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尝试通过荣誉市民发动、组织外国企业界、商会、市民旅游团等到我市参会并开展民间交流。

(三)加强我市各行业的对外交流

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构建“m”型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组织我市领导、行业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多了解世界,多宣传推介,多寻找商机,多抢占市场。(具体项目另文报)

五、进一步拓宽思路,强化外事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 做好因公出国(境)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把管理寓于服务,把服务寓于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我市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我市因公出国(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严防紧堵公费出国旅游,维护政府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继续理顺各种关系,加强归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推行诚信企业直报制,切实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服务。

发挥外事部门政策业务熟悉和外语优势,扩大护照签证代办业务,减少各申办单位因不熟悉业务而往返多次的问题,提高我市护照签证申办效率。

(二)做好涉外管理工作

牵头与公安、安全、统战、宗教、卫生、教育、民政、侨办、侨联、妇联等相关部门建立涉外管理联席会议制,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信息,协同单位齐抓共管,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外国驻邕领馆(办事处)、外国记者采访、在邕外国人员的管理,妥善处理各种涉外案件,维护我市对外开放的正常秩序,同时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

(三)做好外宾接待工作

加强学习培训,熟悉接待程序,注重接待细节,优化服务水平,提高接待质量,发挥接待效果,使接待工作更好地为扩大宣传、招商引资、树立城市形象服务。

(四)充分发挥外事信息的作用

主动介入,积极跟踪,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发挥网站、外事简报等载体的作用,及时向相关单位传递,推动外事信息转化为经济建设成果,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

(五)积极协助“三街一区”办和区外办筹建领事馆区

大力协助做好领事馆区的规划、宣传、信函翻译和对外联络等工作,同时,为现有驻——的领事馆(领事办)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国家到——设立领事机构或办事机构。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六、加强对外事政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一是大力宣传和贯彻中央、全区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市外事工作会议,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对外工作精神和要求上来。

二是通过在党校干部轮训班、大型企业、出国团组中增加外事政策纪律、外事礼宾礼仪、出入境管理、涉外知识的专业讲座,不断普及外事知识,积极争取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对外事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是利用社会文体活动,宣传我国对外方针政策和对外交流的成果,鼓励社会各个层面积极参与我市的对外交流工作,推进我市国际化进程。

七、进一步加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外事干部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我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和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需要,围绕构建学习型机关,立足自己培训与外派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外事干部的培养力度。

(一)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培训。确定二月份为我办“学习培训月”,邀请外事专家为我办人员授课;同时,以我办科室和业务骨干讲课、座谈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熟悉外事业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现全办共同提高。

(二)加快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积极借助外力、开拓渠道、创造机会,通过派驻国外工作或出国培训深造、与友城实施公务员交流项目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我办和我市现有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培养我市高层专业翻译人才。

(三)培养专业化的礼宾人才。一是组建我办相对固定的礼宾接待组,作好礼宾分工和协调,加强实践锻炼,使每个礼宾接待人员都熟悉接待程序和各个环节,配合默契,成为礼宾工作的专才。二是输送礼宾人员到外交部跟班学习,锻炼提高。

八、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

在去年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继续大张旗鼓地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打一场机关效能建设的攻坚战。在我办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整顿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力争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政务环境明显优化,干部职工真正做到“清简务本、行必责实”。

(一)健全对机关人员的管理制度。实行内部工作分工和项目专人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考评制,健全对干部的奖惩激励机制;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开展机关职业道德、纪律、法制、廉政、节俭教育,增强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二)进一步完善各项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厉行节约、确保服务的原则,加强对车辆、财务、电子办公设备的管理,压缩经费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