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

资产和财富管理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1篇

015年,你的财富管理需求得到满足了吗?在过山车般的股市行情中你是否有所斩获?在逐渐走低的理财收益中你是否跑赢了通胀?在行情屡盼屡弱的黄金市场你是否仍然处于“中国大妈”创造的波峰之下?

无论是富甲一方的商贾,还是领着有数工资的工薪层,都有投资理财需求,只不过往大了说叫“家族传承”,往小了说是“跑赢通胀”,本质都是“让钱生钱”。大家早已认同让一些更为专业的机构来做这件颇具技术性的事情,找投行、找券商、找银行,甚至找“宝宝”。虽然各种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然而大家的一个困惑似乎始终存在:如何管好我的财富?2016年,作为服务提供方,财富管理机构依然任重道远。

降息、有钱、缺服务

降息、有钱、缺服务,是当前国内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的几大关键词。

随着社会居民财富的加速累积,我国的财富管理迎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2015年瑞士信贷的《全球财富报告》指出,我国家庭财富总额全球排名已位居世界第三,年收入达到1万至10万美元的中产阶级全球共有10亿人,我国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相比其他主要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的金融资产比例高达49%。

“截至2015年底最新统计:我国储蓄存款规模50万亿,理财产品余额约20万亿,信托规模15万亿,资管规模20万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2万亿,公募基金规模7万亿,私募基金规模3万亿。这其中70万亿的存款和理财都可以说是尚未开发、有待转化并大有可为的新增财富管理市场。”招商银行总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边琳向《经济》记者介绍称。

“到目前,中国的国民财富总值已经突破160万亿。”百富网总裁陈志君向《经济》记者介绍称,与这种财富总值不匹配的是,国内财富管理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面向普通民众的财富管理服务还比较初级。“普通民众在金融服务、理财方面仍然缺少好的投资品种。保守的理财习惯、谨慎的监管环境和供应端,造就了一个仍然高潜力的理财市场。”

而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必然会带动金融体系走向新常态,财富管理行业的旧有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那么,2016年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将有何新变化?

“在2016年,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总量上会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陈志君称,在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财富管理市场前景广阔。

对此,中国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赵勇向《经济》记者表示,2016年,各类金融机构会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竞争主体更为多元化。“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增加,除了传统的银行、基金公司等机构,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也纷纷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在经营范围上互相交错渗透。”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将由激进向稳健转换,收益预期将回归合理水平。在赵勇看来,随着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利率下行周期开启,投资理财类产品的预期收益也持续下降,众多互联网“宝”类产品收益已破3%,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也将向合理区间回归。在风险和收益回归常态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良好的信用、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丰富的投资理财产品将凸显其价值和优势。

在产品方面,基础产品供应将会增加,净值产品比重上升。赵勇分析称,伴随资产证券化的提速,非标资产标准化趋势渐强,基础产品供应会增加,资产荒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直接融资比率的提升,财富管理市场的产品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以净值型产品为代表的标准化产品占比提升,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

“财富管理市场的参与者更多,竞争更加激烈,可以预见2016年财富管理行业的创新和产品形态也将更加丰富,”边琳表示,这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的行业结构,完善专业化产业链分工,进一步优化行业结构,构建和形成开放、包容、竞争、多元的财富管理体系。

财富管理格局分化

“2016年财富管理市场将按高净值人群、普通富裕阶层和大众投资者3类有所分化。”陈志君表示。

对于市场的分化,赵勇认为财富管理将向“财富金融”和“普惠金融”两个方向分化发展。“财富金融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以客户利益为主导,其核心是专业化和综合化财富管理能力,通过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丰富的专属投资产品以及定制化的投资顾问服务,赢取价格优势与客户追随,创造更高收益。普惠金融定位于服务大众客户,以渠道销售为主导,其核心是渠道效率和客户体验,通过低成本的渠道、标准化的产品和便捷的客户体验争揽客户。”

不同类型的财富管理机构将根据自身特点,在“财富金融”和“普惠金融”两个方向布局发展。

而不管市场如何分化,在诺亚财富首席研究官金海年看来,无论面对普通人群、中产阶级和高净值人群以及家族和机构用户,互联网都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后发优势,互联网金融将是中国金融发展可能超越发达国家的创新点,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挑战,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相互融合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他向《经济》记者表示,利用互联网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创造金融风险管理与产品设计的新模式与新体验,互联网将成为财富管理的新工具与新平台。

互联网与智能财富管理将是财富管理的新领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财富管理变得更为平民化,低端客户对非个性化、结构简单的财富管理产品变得更有兴趣,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将财富管理客户群向下延伸。”海通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孙婷向《经济》记者介绍称,一些高端客户也在向互联网理财渗透。

高端客户不再“死守”传统的金融机构。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新兴财富累积方式的兴起,高净值客户的年龄不断下移。“近80%的新富人群是50岁以下的年轻高净值人士,这群投资者更易接受线上财富管理服务。”孙婷表示。

随着网销金融平台的市场占有率将快速提升,国内有望出现破万亿级的网上理财平台。财富管理的互联化将会如火如荼。尤其在网销金融方面,竞争会异常激烈。

同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财富管理也需要净化。随着e租宝、大大财富、信和财富事件的发生,小微金融线下扩张模式将陷入调试期,大众对于“土豪”烧钱模式的怀疑和不信任会加强。在陈志君看来,互联网金融可能进入寻根的一个大趋势,回到资产端的资源竞争,“具备安全优势,回报略低于信托的P2F平台,有望成为普通富裕人群的理财选择,在P2F平台的选择方面,用户应重视平台创始人的背景和资产管理能力”。

“大众的财富管理期望往往是低门槛、高安全、收益稳健的理财品类。从大趋势分析,随着资产荒的常态化,具备资产优势的网销金融会成为一个重要入口。”陈志君表示,由于网销金融并不在金融资产方面作创新,其提供的收益仍然难以超越传统金融,而且理财门槛往往也比较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宝宝”类理财平台,由于拥有较大的用户基数和延伸服务优势、封闭体验优势,在2016年仍然会是互联网金融第一选择。

谁能对接需求?

未来财富管理机构该如何与大众的投资理财需求相结合?什么样的机构更具竞争优势?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高净值客户财富的增长,中高端客户呈现资产配置多元化、财富目标多样化的特点,日趋复杂的产品和需求让投资者更加关注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能力,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将使财富管理机构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赵勇表示。

在新常态下,寻找优质投资标的的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将成为财富管理和投资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金海年分析称,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将呈现专项投资管理深化和大类资产配置综合化的两种趋势,“在PE/VC、二级市场、固定收益等市场的投资能力以及全面覆盖这些市场的资产配置能力将成为中国财富管理的两类风格。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以美元为主的海外资产配置也将成为中国财富管理的必要选项。

“更多的财富管理机构和投资者将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通过跨区域、多币种、跨市场的配置有效地分散风险,提升整体资产回报率,财富管理机构会扩大海外资产的投资范围和比例,加快海外业务布局。”赵勇分析称。

未来的财富管理机构同样必须面对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对金融产品的革命性影响,也必须面对客户互联网社区和社群化的需求与沟通特点,移动互联网将是财富管理机构与客户沟通的主要和基本手段,具备互联网基因和金融创新与风控基因的机构才能生存。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如何来满足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

在赵勇看来,满足大众的投资理财需求首先要求财富管理机构明确3个问题:“第一,客户是谁?要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财富管理机构应该盯住细分市场,在自己有优势的领域重点开展业务;第二,客户需求是什么?这些需求应该是可细分、可量化的具体投资需求;第三,为满足这些需求要配套什么产品和服务?”

而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仍需凸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信誉、客户、渠道,是不容小觑的传统优势。与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相比,银行拥有良好的声誉、广大的客户基础和完善的销售渠道,既有服务高净值客户的专业能力,又有面向大众客户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有望继续在财富管理行业保持领跑地位。

对银行来说,明确差异化定位同样重要。“未来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家商业银行唯有走出粗放式增长、外延式扩张的竞争老路,结合自己的核心优势,谋求差异化定位和专业化发展。”赵勇表示。

如何提升标准化和综合化的服务能力也是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银行理财的业务管理模式主要是类似表外信贷模式,具有强烈的‘债性’,产品端与存款形态类似,投资端与贷款功能类似,最典型的就是‘资金池-资产池’模式,通过期限错配等手段实现资金与资产之间的匹配,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双重表外化,信息不透明、权责不明确,不符合资产管理的本质要求,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赵勇认为,银行应进一步发挥作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优势,通过市场化投资和配置,为客户提供更多流动性好、信息披露充分、估值清晰的标准化投资理财产品。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2篇

券商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本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财富管理与投行业务合作发展,即可以形成更广泛的客户基础,又能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证券公司是财富管理部门客户和产品的重要来源:证券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产品研发优势,给财富管理部门提供完整的产品线,有助于财富管理业务更好的开展;证券公司提供IPO、并购兼并等服务,为财富管理部门提供了高净值客来源。另一方面,财富管理客户可以为证券公司的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及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将有Pre-IPO投资的需求的客户介绍给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

境外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模式

财富管理业务虽然起源于欧洲,但发展到现在,美国的财富管理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美国财富管理业务服务内容涵盖了资产管理、保险、信托、税务及遗产的咨询和计划、房地产咨询等。美国投资银行还会利用其产品设计能力为私人银行制作金融产品,如结构性产品、衍生产品、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外汇、商品等。特别的是,在法律与税收方面,对富人阶层影响最大的当属个所得税和财产转移税,美国的联邦法律规定了纳税人税务申报和税金缴纳的义务,这使财产转移、税务规划和遗产继承成为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最早的财富管理业务是由券商开展的,与欧洲财富管理业务以客户财富的保值、传承,收费来源以管理费为主不同的是,美国券商更偏向于以引导客户做投资为主,使客户财富在短时间内获得增值,因此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交易手续费收入。

美国券商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为代表的全面服务型综合券商,收取高佣金、提供高品质服务和全面的产品,定位于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二是以嘉信理财为代表的低成本折扣经纪商,通过降低服务佣金费用、提供广泛的标准化产品和客观评价,服务于各个层次的客户;三是以Etrade为代表的网上交易通道经纪商,以较低的佣金为客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服务于收入较低的个人投资者。摩根士丹利、高盛现在已经发展成综合性的融集团,其财富管理业务更多地服务于高净值客户;而Etrade定位于低端客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

境内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起步较晚。随着行业内平均佣金率的不断下降,各大券商纷纷开始转型,经过不断地探索才确定了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的转型方向。

我国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财富管理萌芽阶段(2003―2009):以传统经纪业务为主,但单一依靠佣金的盈利模式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券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券商意识到依靠传统经纪业务的局限性,创新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加快研发、销售理财产品阶段。但此阶段的财富管理业务仅仅局限于理财产品的销售。第二阶段――财富管理初步转型阶段(2010-2012):券商经过不断的摸索之后,各券商纷纷成立财富管理中心,确定以财富管理为经纪业务的转型之路,不再是简单的销售理财产品,而是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进行主动的财富管理,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正从传统的佣金模式向服务收费模式过渡。第三阶段――财富管理快速发展阶段(2012-至今):探索高净值客户,提供全面财富管理业务服务阶段。从服务内容上券商要从单一提供通道服务转为提供通道、产品、投顾等综合服务;从服务模式上要从无差别“大众化”服务转为市场细分下的“个性化”服务;从盈利模式上要从单一收取通道佣金转为高附加值产品服务下的佣金和收费并举。虽然大部分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成长性和抗周期性弱,但总体而言,行业竞争格局迎来新的变化。

目前境内券商的财富管理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成熟。事实上,券商的财富管理中心更相当于“投资顾问中心”,大部分券商的核心工作多停留在根据客户资产规模和风险承受度推销各类理财产品上。证券公司给客户提供的理财产品除了固定收益产品、股票、基金、期货、衍生证券外,还可以提供长周期的VC风险投资、PE股权投资,以及Pre-IPO、企业并购等投融资服务,将来还可提供对冲基金、债券套利、期货套利等复杂的结构配置产品。

由于中国证券行业的特殊发展历史,国内券商业务种类也因为监管环境的制约而不能全面发展。在与国内商业银行和境外投资银行竞争中,境内券商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许多方面需要自发改进与政策支持。券商所理财产品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品同质化强,结构缺乏创新;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相对稀缺。这导致券商财富管理产品呈现扁平化特征,客户享受不到量身定做的产品组合,而只能转而简单比较产品收费与短期回报。券商应在充分认识自身问题的同时,结合国外成熟的财富管理体系经验,向全面的财富管理业务转型,还需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券商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

券商财富管理的核心必须从产品配置逐渐向提供全面理财规划和综合金融服务转变,而这种转变的需求产生了目前主流的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目前,较为成熟的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主流模式有:管家服务模式、独立理财机构模式及投行服务模式。

管家服务模式:广发和华泰案例

广发证券2010年在国内率先成立财富管理中心,目标客户定位为可投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鉴于单一部门无法满足高净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广发证券在设立财富管理中心之初就将其功能和业务提升到基本的经纪、投行等各项业务之上。运作模式上,首先由经一线的资顾问和财富管理师等业务人员汇总需求,并将符合条件的需求提交财富管理中心,再由财富管理中心整合系统内投行、资管及研究等各业务链条的资源,向高净值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其特点主要有二:一是财富管理中心作为桥梁,负责行内资源整合和客户需求汇总,集全公司之力服务客户的全方位需求,提供管家式服务;二是基于成本考虑。客户定位均是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兼具上述特点的证券系财富管理模式俗称“One Secuities 模式”或“广发模式”。

作为“One Secuities 模式”的应用,华泰证券通过借助 CRM 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技术平台,将各项服务措施整合起来打造成一个包含丰富手段和内容的全业务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为此,华泰证券的财富管理业务逐步从面向各个层次提供理财服务,转变为聚焦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作为财富管理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客户结构得以优化。

独立理财机构:国海案例

国海证券采取“独立理财机构”的运营模式,国海证券财富管理中心的特点是独立于各类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中介理财机构的第三方理财,以打造“独立理财超市”为宗旨,在建立强大的开放式产品平台基础上,对各类第三方理财产品给出独立评级,结合客户的具体需求和资产情况,提供独立的理财咨询意见和资产管理建议。国海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是国内首家将财富管理中心与零售业务部门分开独立并行运营的券商。在2011年实施《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之后,国海证券将经纪业务转型定位于大力打造特色投顾业务,推出财富顾问客户端,加强产品营销和渠道合作,推动综合营销平台建设,为不同层次及需求的高端客户提供差异化、精细化的投资顾问服务。

投行服务模式:中信和招商案例

类似于国际投行的私人银行服务模式,全产品全业务模式通过整合公司内外的业务资源,围绕营业部大户一级市场投资需求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理财产品服务。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都是这种模式。

中信证券在经纪业务部下设财富管理中心,以多层次的金融或非金融产品为支撑,非金融产品如免费赠阅的低端资讯产品《每日投资参考》等,金融产品如企业融资业务相关产品、集合理财产品。除此之外,将营业部个人大户及机构客户与增发等投行业务对接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是中信证券财富管理业务的又一亮点,即所谓的全产品全覆盖。招商证券即为私人客户建设“智远理财”服务平台,业内首次全面梳理和重建了客户服务体系,覆盖招商证券的各类客户。积极推行服务产品化,研发理财产品,为私人客户、机构客户、理财客户、投行客户等各类客户提供专业且高度满足需求的服务及产品。

发展趋势及建议

虽然各大券商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时都强调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但因为产品创新不足、分业经营的监管环境制约,在牌照不全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客户需求的最优配置。客户办理业务手续复杂、券商无法掌握客户资金和信息,客户“一站式”服务、综合性资产配置以及财富人群信息保密性等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离财富管理的定制化、特色化服务还有很大差距。再加上券商自身账户支付功能的不完善,没有充分利用投行功能的优势,对于高净值客户的发展缓慢,在众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竞争中处于劣势。券商要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全面转型,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杠杆”

目前国内券商开展业务仍然是以牌照为中心,而非以客户为中心。财富管理的核心不是产品,而是客户需求,KYC评估是财富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求配置产品,制定最优计划。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客户杠杆。所谓客户杠杆(即客户资金存款与券商净资产的比值)实际上衡量了创新业务弹性,正如财务杠杆提高了券商广义资产经营能力,经营杠杆提升券商短期资本运作的深度。

财富管理业务使具有“粘性”的大额客户资金沉淀在券商资产负债表内,这是提升券商盈利能力并开拓“高附加值”业务的基础。但证券业务“资金在银行、证券在登记公司、撮合在交易所”的尴尬表现对于其提升客户杠杆的目标较为不利。

总体而言,国外投行积累的客户杠杆,实质上是对客户需求作深入挖掘的成果。券商财富管理只有本着树立百年品牌的目标,建立并完善提供全面家族理财规划和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深刻理解并帮助客户达成复杂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长期合作。

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多牌照经营

券商应该进一步争取扩大多资产配置的渠道,为客户提供满足各类需求的全产品平台。拓宽资产配置范围之后,券商财富管理方设计产品的空间也能扩大,可适时推出一些货币挂钩、利率挂钩、股票挂钩或商品挂钩的产品。国内外经验都说明,高净值人群大多将可投资资产分布到多家金融机构,因此客户在各银行和其他财富管理机构之间的流动在所难免。对券商而言,为客户争取更多的资产配置空间,即是减少了这部分客户流失的可能。

而在2014年5月9日,国务院正式了新“国九条”,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而在其中提到了不同类型的机构可以交叉持牌照。这意味着证券商的混业经营成为可能;面对证券公司能够开展的业务种类成倍放大,市场从单一走向丰富繁荣,券商涉猎的资本市场范围能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市场、外汇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都是券商尝试探索的领域。打破产品同质化的桎梏,不断创新才是券商健康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本源之道。

完善账户功能、增强定价能力

在欧美,财富管理主要以收取账户管理费的形式获得收益;国内商业银行还能获取低息存款所带来的利差收入,国内券商则主要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手续费收入。究其差异,根本在于国内券商账户支付、结算功能的不完善。

在证券公司账户支付功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未来券商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现服务体系升级,提供“一站式”的客户综合理财服务管理体系。券商完整功能的账户服务体系应包括交易账户(监控客户持有投资产品数量、品种以及交易动向),资金账户(记录资金收付以及结存),客户结算账户(客户划转资金,与资金账户一一对应)等内容。完善这些基本功能后,券商跳脱理财产品价格战,转而收取账户管理费及专业咨询费用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为适应客户全球多资产配置的目标,以及财富管理综合、便捷的理财服务需求,券商应为客户搭建分账核算单元下的综合服务体系,能够集成境内证券、期货、信用、衍生品交易,以及港股、美股、境外期货等实体账户,客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在券商产品体系当中选择相应产品,极大地便利了高净值客户分散投资风险的需求,也提升自身的定价能力。

结合投行优势、做好资产配置

券商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不仅应帮助客户做资产配置,也必须实现融资设计。高净值客户中60%以上是民营企业家,其背后都有成功的私人企业或家族,存在较大的投融资需求。此外,每年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股票解禁与扩容,都催生一大批高净值、高资产客户,这些资本市场新贵的投融资需求更加集中,推动财富管理股权融资、结构性产品的创新发展。相对于商业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应当更好的利用投行优势,充分发挥其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之间的协调作用,创造更大的利润。

从长远角度看,高净值客户或家族所控制企业在发展生命周期中的战略投资者引入、财务诊断、上市IPO、产业咨询、兼并收购和市值管理都是财富管理服务的切入点。发挥券商投行业务长处,通过直接投资与直接融资渠道实现客户的“资产负债兼营”,是同业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优势。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3篇

2011年,受到宜信公司CEO唐宁的感召,吕骐回国加入宜信,任宜信财富首席财富管理专家。带领宜信财富理财产品与投资策略团队,负责产品的设计,同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研究报告和投资策略,致力于为客户设计和筛选优质金融投资产品。

“我对宜信一直有关注,但坦白说,唐宁刚开始做财富管理时,我也产生过疑问。”吕骐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理念、经营模式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想要敞起来很难。

但也正是这样的差距,让吕骐敏锐地发现,无论是对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还是对他自身发展而言,都是一个机遇。因而,他欣然接受了唐宁的邀请。

“希望能为国人传递一种科学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帮助大家实现财富积累,过上富足并且有高品质的生活。”谈到自己的工作目标时,吕骐这样说。

财富管理理念

“从美国回到中国之后,我感觉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和国外的成熟市场,有非常大的差距。我本人在美国从事财富管理行业多年,在美国有60%以上的私人财富是通过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进行打理的,而在中国这个数字非常低。”在谈到国内的财富管理现状时,他表示,“不论是从我们服务的人群,还是我们财富管理行业中的专业从业人员,大家普遍认为财富管理就等于理财。但实际上,财富管理不仅仅是理财。在美国,如果对一个财富管理机构里的人说“你是不是理财师”,这等于说是对他个人的侮辱。因为理财只是财富管理的很小一部分,财富管理包括更多的服务,更多元化的服务。”

宜信财富认为,财富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提高投资者的生活品质,有一个良好,或者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这就好像说做一盘菜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吃。理财只是提高生活的第一步,但是它不等于说可以转化为更好的生活品质,转化为投资者更高的家庭幸福感。

财富管理推展过程当中要考虑一些服务型的产品,比如说做养老计划,让理财者能够感觉到,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得到经济上的保障,能够得到经济上的独立,这样社会上的资金能够更好的利用,让资金有效地流到实体经济当中去。

财富管理的资金流向

“我们应当更多地推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让钱真正用于经济发展。”吕骐博士说,财富管理机构应该在杜绝资金空转上起到应有的作用,把理财者的资产尽量多的配置到实体经济中去,这不仅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尽可能降低理财者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财富管理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不仅能够为居民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同时也能够以市场化、系统化的操作方式,将社会分散资本聚集起来,在实体经济不同领域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资本的优化配置,依据长远规划和制订全局战略,将资源引导到国民经济最需要和最具竞争力的环节。

但是,现行的财富管理机构提供的产品,大多数是围绕证券、货币、贵金属等虚拟经济进行设置。这样一来,理财产品发行越多,资金流入虚拟经济也就越多,直接导致实体经济缺乏资金支持。而部分获得资金的企业,将资金投入理财产品,则导致再一次的资金空转,愈发加重了这种困境。

吕骐说,宜信财富更倾向于把理财者的资金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之一。同时,和大中型企业不同,小微企业仍有相对较高的利润,他们更愿意拿资金去用于扩大生产,而不是投资理财产品,这样来看,资金的风险会降低很多。

财富管理机构要专业化

财富管理在西方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经验。在国外,中高层人群到专业财富管理机构进行财富管理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财富管理是非常专业的,需要经过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分析,从而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中美两国市场相比,资产证券化程度、投资者对于风险和收益的认识、机构的经营和监管等都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国内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必须要建立做长期业务的观念,应为客户提供不止一代人的服务,并且把自身的利益放在客户的利益之后。

吕骐还指出,中国的大众富裕阶层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而且在迅速增加,这一人群已经积累了较大的财富,并对财富管理全方位服务有极大的需求,宜信财富的定位就是为大众富裕阶层的家庭财务管家。

在中国,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必须要产生一种做长期业务的想法,为客户提供不止一代,而且是几代人的服务,应该努力提升自己和客户的黏性,且把自身利益放在客户的利益之后,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赢得他们的信任。

解救错配的居民资产

显然,资产配置这个词汇对于中国理财者而言还比较陌生。在中国,更多的投资者认为,理财就是追逐收益最大化,因此有了无数人在股市的铩羽而归,有了购买某一理财产品而损失惨重等原本不应该发生的悲惨故事。

简单地说,资产配置就是根据理财者的自身状况、需求、风险承受能力、未来规划等为其进行不同资产类别的合理分配。资产配置是财富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资产配置,往往能够帮助理财者趋利避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资产配置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仅需要深入地了解客户的自身情况,同时也要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行业趋势有深刻的了解,并且对未来的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吕骐博士指出,在美国,很少会有人自己去做资产配置,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或机构去做。而在中国,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资产错配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理财者过于强大的“自我意识”。

吕骐博士举例说,如果一个人有1000万元可流动资金,拿400万元来投资房产,其他资金分布于股权类、固定收益类、债权类等产品上时,这可能会是正确的配置。而如果一个人只有500万元,却拿了400万元来投资房产,那毫无疑问,他的资金流动性就会受到威胁。资金流动性受限,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无法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而且一旦出现风险,损失会难以控制。而作为宜信财富这样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则一定会帮助客户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对于企业而言,要生存和发展,拥有健康的现金流是重中之重。而个人和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类似,只有让资金处于流动之中,灵活地配置资产,才能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对于每个家庭而言,长中短期投资都应该位于一个合理的分配区间。尤其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将迎来改革期,经济波动性可能会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会更高。”吕骐博士说,注重资产流动性并不等于全部进行短期投资,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搭配,把钱放在最合适的地方,这是需要避免的误区。

做投资者财务的家庭医生

对于财富管理业务,吕骐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我遇到一位客户,他通过投资房地产赚了很多钱。现在他的子女准备要去国外念书了,他可能也要移居海外。到了国外他不知道是否也要继续现在的投资模式。我们所做的不是单一推荐他什么金融产品,而是根据他的风险和现状,以及他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行一些量化的分析,给客户提出全面的投资建议。”

目前越来越多的民间金融机构加入财富管理市场,吕骐提示投资者应该对合作的机构进行严格的挑选。“第一,看它有没有历史业绩,这两年有很多机构一夜成立,马上开始做业务和服务,这样的话作为我来讲,历史业绩是比较重要的考量标准。第二,看它有没有规模,咱们中国人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为什么银行有比较好的信誉,就是它有比较大的规模,规模大的企业对客户比较重视,它们在诚信方面更好。第三,看这个机构是不是有创新的精神,有向上的精神,有没有专业的管理,”吕骐觉得这些方面是考量一个机构或者一个团队能不能给你满意服务的标准。

对于中国财富管理机构未来的发展,他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在不久的将来,理财者可以自己通过由财富管理机构开发的财务管理测试模型了解自己的财富情况,结合可投资的各种理财产品和服务、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等数据,生成财富规划。之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自己购买的所有产品的收益情况,或者像网上超市一样自由地比较和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

财富管理行业的未来

其实在回国之前,吕骐对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初级阶段”就有过自己的设想,比如投资的优势产品比较匮乏,投资门槛高,投资人不成熟等。部门成立后,他和他的团队就需要一个个地“攻坚”,对不同的资产种类进行合理的配比,为投资人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目前,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理财产品为主导、财富管理机构收取高额前期佣金并提品捆绑。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财富管理将逐渐向财务咨询模式转化,可选的产品将更加丰富,销售工作也会更多地基于需求而不是取决于销售目标,佣金则将采用“前期+续约混合”模式。

而目前,在财富管理最为成熟的英国和美国市场,财富管理机构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广泛的产品系列,客户经理更有经验并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咨询,经营采用的是更为灵活的定价和佣金模式,而先进的管理平台则可使客户和客户经理能够更方便地访问和管理账户。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也是我国财富管理发展的趋势。

从富裕人群的需求切入,顺应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潮流,就能够实现财富管理机构、财富管理行业及其所服务的理财者多方共赢。“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在对个人和家庭的资产状况和理财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优化的投资选择和资产配置实现财富的保值和稳步增值,并通过养老计划w、子女教育、税务规划、遗产传承等增值服务来解决家庭面临的种种挑战。这是可预见到的一个重大的行业发展趋势。”吕骐如此判断。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4篇

财富管理是管理个人和机构的财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理财”,但又区别于一般的理财业务。“财富管理”的出现划分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两个不同的理财业务时代:一个是早期的理财业务时代;另一个则是经过发展与改进的成熟的理财业务时代——财富管理时代。随着财富目标的多元化,中国高净值人士对融资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的要求更加复杂多样。

增值胜过财富保值

波士顿咨询公司2012年的财富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私人金融财富的总规模达到122.8万亿美元。而根据花旗银行的2012年财富报告显示,到2011年为止,全球拥有1亿美元以上的富翁们的财富总和达到惊人的39.9万亿美元,而在2011年,美国的GDP 为150944亿美元,中国的GDP 为73011亿美元。从2006年到2011年,全球亿万富翁(至少拥有1亿美元可支配资产)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而其中南亚、中东、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00%、100%、80%和67%。2011年全球亿万富翁的总人数达到63000人,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86000人。

总体而言,中国高净值人士的个人理财首要目标是财富增值,其次是财富保值。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部分高净值人士都希望能够通过多样的投资方式对其资产进行快速增值。另外,有将近10%的高净值人士选择财富传承作为其首要理财目标。他们主要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人士,考虑通过整体规划将财富转移到下一代,包括规划下一代的财富传承。此外,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财富安全、子女教育的偏好明显上升。

资产配置更多创新投资

在风险偏好日益成熟、财富目标日益多元化的驱使下,高净值人群需要通过更加综合多样的资产配置来实现对财富的管理;市场的发展和投资产品的日益丰富为其提供了可能,使得高净值人士的实际资产配置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现阶段投资性不动产占中国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的30%左右。在其余的可投资金融资产中,存款、股票和基础产品占了75%。创新性产品如信托类产品及PE产品等和海外投资相对较少,约占25%。但是,阳光私募、私募股权投资等近期市场热点为代表的其他类别投资和银行理财产品在高净值人群的资产组合中占比上升,分别增加了5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有超过一半的高净值人士打算在未来的5年中增加创新产品和海外投资在个人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也有61%的高净值人士表示打算继续增持不动产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投资组合的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相当一部份的高净值人士表示,在改变投资组合的时候,他们都会密切关注整体经济情况的走势。

从理财到财富管理

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属于早期的理财概念,它的营销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分层、差别化服务培养优质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财富管理业务则是以客户为中心,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根据客户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要,这些金融机构成为客户长期的财富管理顾问。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的理财业务。财富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理财业务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其一,从本质上看,财富管理业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目的是为客户设计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以满足客户的财务需求;而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是以产品为中心,目的是更好的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二,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它的主体众多,不仅限于银行业,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在推出财富管理业务。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多局限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

其三,从服务对象上说,财富管理业务不仅限于对个人的财富管理,还包括对企业、机构的资产管理,服务对象较广;而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处于理财业务发展的较早阶段,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类金融产品推出,主要指的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打包,服务对象多为私人。

财富管理的三个鲜明特征“以客户为中心”、“ 服务主体众多”以及“服务对象较广”,使它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成为理财服务的成熟阶段。

第三方机构品牌为先

自从私人银行2007 年在中国出现以来,经过四年的发展,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已经在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渠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净值人群对私人银行业认知度不断提高,对于财富管理机构在融资服务和增值服务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调研显示,在过去两年中国高净值人士越来越多地将日常理财的主要渠道由自己或家人独立操作转向使用财富管理机构。接近45%的高净值人士将主要可投资资产交由私人银行和其他财富管理机构打理,相比2009 年增加了近30个百分点。一方面,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私人银行和高端理财业务并不遗余力地进行市场教育和宣传,提供的产品也逐渐丰富,专业性也在逐步加强,使得高净值人士对私人银行等财富管理机构更加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高净值人士风险分散的理念日益增强,加之财富目标多元化的驱动,他们对资产配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凭自己的知识和精力难以实现资产合理有效地配置。因此,大部分原本自己或家人打理资产或使用普通理财服务的高净值客户转向财富管理机构,并且这一趋势将在未来进一步增强。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5篇

启元财富 汪鹏

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管理客户存量资产近1亿元;

格言:独立、谨慎、探索;

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93.5

钜派投资谭佳晨

证券从业一级资质;曾任职于新华信托、杭州工商信托;

格言: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

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90

高傅财富宋海亮

证券和保险双从业资格;

擅长家庭财务诊断;格言:善于学习,不断超越

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89

恒久财富郭东臣保险从业资格;

服务客户超过100人,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亿元;

格言:经验就是财富;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87.5

恒义投资 陆晓晖

CFA 3级,证券和保险双从业资格;先后就职上海银行、花旗银行等;

格言:保持客观、独立、公正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77.5

启元财富 范曜宇

证券与银行从业资格;对大类资产配置认识较为全面;格言:客观评价产品,理性面对市场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75

钜派投资 胡琳蔚

曾就职于大华银行;

格言:自信、热情、坚持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74

君德财 富黄明仙

基金、保险、银行、会计从业资格;格言:认真的人最强大

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70.5

诺亚财富 黄海平

基金,保险证照;

格言:金融不是数字游戏;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70.5

浙江金信理财 吴闻君

证券行业从业数年;

格言:贴心服务至上;

资格赛与理财规划总得分:65.5

最受投资人信赖财富管理机构

高傅(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9年

背景:高傅财富由澳大利亚三大理财顾问公司之一IPAC的创始人和国际投资人组建。同时引进美国上市公司SEI(纳斯达克:SEIC)作为主要战略投资者。

主要理财产品类型:固定收益类(如债券基金)和权益类产品(如地产基金、PE)

资产管理规模:(20亿)

关键描述:稳健,为达成美好生活助力

最具专注力财富管理机构>>>

大唐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11年10月25日

背景:大唐财富投资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为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理财产品类型:工商企业信托、艺术品信托、酒类信托、基础设施信托

资产管理规模:2.5亿

关键描述:溯源、思远、融天下,宏微观多层次风险防控。

最佳人才管理财富管理机构>>>

深圳市启元财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9年8月

背景:董事长安景川曾在国内大型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知名公募基金公司负责核心业务,是资本运营实战专家。

主要理财产品类型:类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私募股权(PE)基金

资产管理规模:为客户精选百余款类固定收益信托产品和近十款PE

关键描述:安全、超额收益,跨市场视野。

最具管理规模财富管理机构诺亚财富管理中心

成立时间:2005年

背景:是中国内地首家也是惟一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已在上海、北京、广州等60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服务3.4万名高端客户。

主要理财产品类型:房地产基金、FOF资产管理规模:650亿

关键描述:遵循“金融精品店”式的服务理念。

最佳管理模式财富管理机构>>>

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4

背景:是国内最早从事家庭理财服务的独立理财机构之一。拥有客户1万余名,2011年7月,展恒获得美国优点资本的首轮融资。

主要理财产品类型:阳光私募等

资产管理规模:200亿

关键描述:专业、独立、个性化,理财师人数已超过500人。

最具亲和力财富管理机构

上海恒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9年

背景:战略合作伙伴涵盖国内外著名的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

主要理财产品类型:固定收益类(以固定收益信托为主)和权益类产品(如阳光私募基金,PE)

资产管理规模:四年内服务数百名客户关键描述:以社区分店为服务的渠道,为中高端社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最具创新力财富管理机构

北京恒久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11年3月

背景:由瑞士银行(UBS)在中国的财富管理平台——瑞银证券财富管理部的核心团队发起设立,具备全球视野以及丰富的本土经验。

主要理财产品类型:公募基金、QDII、私募基金、信托产品、股权投资基金,包撬艺术品、红酒在内的另类投资产品。

资产管理规模:约75亿

关键描述:汲取全球资源,建立独创的客户服务五部曲

最具诚信财富管理机构

浙江金信理财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2年

背景介绍:由浙江国贸集团金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主要理财产品类型: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

资产管理规模:10亿

关键描述:国有背景,稳健

最具开拓力财富管理机构>>>

钜派投资

成立时间:2010年3月18日

背景:专注于为中国高净值资产客户提供全方位理财规划顾问服务。主要理财产品类型:固定收益类产品等

资产管理规模:50亿左右

关键描述:金融便利店服务模式

最谨慎投资财富管理机构

北京君德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10年

背景:已为3000余名客户提供财富管理顾问服务。未来五年内,将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主要理财产品类型:各类基金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6篇

全球财富仍然集中在几个特定地区。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和欧洲拥有财富数量再度遥遥领先,分别为36.2万亿美元和33万亿美元。

紧随其后的财富市场是日本和亚太其他国家,分别拥有11.9万亿美元和10.6万亿美元的管理资产额。规模最小的市场是拉美,管理资产额为3.4万亿美元;中东和非洲的管理资产额为2.9万亿美元。

2006年百万资产家庭的数量增长了14%,达到960万户。“这些最富有的家庭占全部家庭总数的0.7%,他们掌握着33.2万亿美元的财富, 约占全球管理资产额的三分之一。” BCG董事总经理Bruce Holley表示, “几乎一半的百万资产家庭都集中在北美地区,欧洲家庭在其中占据四分之一的比例,亚太约占五分之一。”

2006年,全球财富按照当地货币计算增长了7.5%,达到97.9万亿美元,这标志着2006年成为全球财富连续增长的第五年。鉴于未来经济增长形势乐观,我们预计管理资产额将继续保持稳步的增长。

与前几年一样,管理资产额主要集中在在几个特定地区――北美洲和欧洲,尤其是集中在那些富有家庭里(我们把管理资产额超过10万美元的家庭定义为富有家庭)。2006年世界上约有960万户家庭管理资产额超过了100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4%。这些占全部家庭总数的0.7%的最富有家庭掌握着33.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管理资产额的1/3。

从国家来看,新兴市场的财富增长最为显著,尤其是中国和巴西,位于中欧和东欧的几个国家尽管普遍持有现金,他们的财富增长势头同样很强劲。我们也发现中东投资偏好正在发生着改变,这里的境内管理资产比率持续上升。

全球财富状况

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和欧洲拥有最多的财富,分别达到了36.2万亿美元和33万亿美元(参阅图1)。这些国家合在一起,占到全部家庭管理资产额的27%,全球管理资产额的71%。紧随其后的财富市场是日本和亚太的其他国家,分别拥有11.9万亿和10.6万亿美元的管理资产额。规模最小的市场是拉美,管理资产额为3.4万亿美元;中东和非洲的管理资产额为2.9万亿美元。

市场增长

如果按照当地货币计算,2006年亚太(不包括日本)和拉美的管理资产额增长最为强劲,达到了12.8%。中东和非洲的管理资产额增长了8.9%。北美的增长率也高于平均水平,达到了8%。而欧洲的管理资产额达到了5.8%的增长。日本的管理资产额增速最为缓慢,仅为3.9%。

由于美元疲软,如果按照美元计算的话,全球财富去年增长了11.7%。受货币因素影响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如果按照美元计算,欧洲管理资产额的增长率要高出11.8个百分点(参阅图2)。在亚太(不包括日本)和拉美,如果按照美元计算管理资产额的增长率要分别高出4.7和4个百分点。

至于其他地区,货币因素在有些地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另一些地区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北美,如果按照美元计算,当地的管理资产额的变化率不大,因为加拿大元非常坚挺,而且加拿大的财富仅占该地区资产管理额的很小一部分。货币因素对于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影响也不明显,因为中东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相比之下,由于日元疲软,如果按照美元来计算,日元的管理资产额的增长率将会有所下降。

财富分布

出于本报告的撰写的考虑,我们将富有家庭分为三类:管理资产额在1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间的富裕家庭;管理资产额在1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间的新贵家庭;管理资产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富豪家庭。2006年富有家庭占世界家庭总数的16.5%,拥有86.3%的全球管理资产额。管理资产额更多的地方集中于最富有的家庭,那些管理资产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占全世界家庭0.1%的最富有家庭,掌握着全球17.5%的财富。而百万资产家庭占世界家庭0.7%的最富有家庭掌握着总额33.2万亿美元资产――或是33.9%的全球管理资产(参阅图3)。富裕家庭的管理资产在1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占世界家庭总数量的15.8%并掌握着全球52.5%的管理资产额。

从2001年到2006年全部家庭的财富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富有阶层新增了8000万户家庭,富有家庭的占比从11.5%提高到了16.5%。这其中大部分是迈入了富裕家庭的行列,但是富豪家庭,即最富有的家庭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最高:2001年到2006年期间超过了10%。

富有家庭拥有的全部管理资产额从2001年的51.4万亿美元攀升至2006年的84.5万亿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01年到2006年非富有家庭的管理资产总额略微有所下降。在此期间这些家庭的管理资产额在全球的比重从20.8%下降到13.7%,同样非富有家庭数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4%。

按照资产种类划分,财富分布继续从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裂之后的全球经济衰退中逐步反弹。2006年管理资产额中持有股票的比例为39.2%,高于2002年的31.6%。与此同时,管理资产额中现金和储蓄的比例从37.4%下降到33.2%,债券的比例从22.2%下降到19.5%。特别是亚太地区的财富市场正在逐步减少持有现金的比例。

境外财富

2006年的境外财富提高了10.7%,达到了6.7万亿美元,但是持有境外财富的比例却下降到6.9%。持有境外资产的主要原因,比如当地金融行业欠发达,政局不稳定等因素,依然存在并继续影响着各地区的境外活动的格局。例如,在拉美、中东和非洲的四分之一以上的财富都是境外持有的,相比之下北美地区该比例仅为2.0%(参阅图4)。然而,在某些地区,境外投资的吸引力开始减弱,这为管理境内财富创造了更多的机遇预计全球范围内到2011年境外财富占全部财富比例将减少为6.3%。

2006年境内财富的增长速度快于境外财富。西方国家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在2006年持有境外财富超过40%的欧洲投资者,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监管压力,必须要缩减境外投资,而国内的税收减免政策使境外财富回归国内更为容易。另外,新兴市场中的投资者正在从事更具吸引力的境内投资。

然而,我们不应该低估境外市场的活力。世界上许多最富有的投资者继续将他们的公司和私人住所转移到税收结构更为优惠的地区,通常这是一项继承的计划或是公司资产整顿中的一部分。

预测市场增长

我们预计全球财富将稳步增长,并在2007年超过100万亿美元(参阅图5)。到2011年全球财富的年平均增长率应该保持在5%以上,财富总额达到128.6万亿美元。由于亚太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强劲,我们预计这些地区财富增长的速度会更快,但是各个地区的财富分布应该变化不大。

尽管未来财富市场持续增长,财富管理机构必须准备应对市场的短期震荡和衰退。因此他们应该监控与客户财富投资方式和地点相关的绩效波动风险。例如,在投资者持有股票比例较高的地区,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制定战略来管理市场绩效波动带来的风险。

百万资产家庭

2006年持有超过100万美元管理资产额的家庭大约有960万(参阅图6)。世界上几乎一半的百万资产家庭都集中在北美地区,欧洲家庭在其中占据四分之一的比例,亚太约占五分之一。拉美、中东和非洲加在一起仅占6.9%。

迄今为止,美国拥有的百万资产家庭数量最多,其次是日本、英国和德国(参阅图7)。其中很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国已经超过了像法国和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排在第五位。按照拥有百万资产家庭的数量来排序,前15位城市中10个来自美国,3个来自欧洲,2个来自日本。然而百万资产家庭的集中程度却有很鲜明的差异。按照百万资产家庭占全部家庭比例来衡量,一些小国家和城邦拥有百万资产家庭的密度程度是最大的。阿联酋和瑞士排名靠前,百万资产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率为6.1%――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

去年百万资产家庭数量增长了4%,但是各地区的增长率差异明显并包括了一些突出的增长。在2006年四个中欧和东欧国家――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的百万资产家庭数量增长了33.7%。在欧洲,百万资产家庭的数量增长了26.4%;亚太(不包括日本)和拉美的增长率也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为19.3%和16.3%;在北美地区百万资产家庭的数量增长了9%。

地区和国家亮点

各地区和国家财富市场的比较显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管理资产额在飞速增长,尽管他们的基数较小,作为世界最突出的财富市场之一的中东还是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变革机制。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

2001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和巴西管理资产额的年复合增长率最高,即使巴西的GDP增长不是那么强劲(参见图8)。中国的财富市场在金砖四国中最出众,预计将以每年17.4%的速度增长,在未来五年中将超过其他财富市场。中国的增长最主要依靠对工业化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不断投资,使得生产率、薪资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均有提高。中国的财富市场也得益于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最富有家庭的财富不断集中,企业家的不断崛起和强劲的出口势头。

中欧和东欧国家

从2001年到2006年,排名前六位发展最快的财富市场中四位都在中欧和东欧,分别是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在此期间,他们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去年的增长尤为突出,波兰成为世界上管理资产额增长最快的市场――达到38.2%。捷克共和国是在四个国家中增长最为缓慢的,但在2006年管理资产额的增长率仍然保持在21.3%。

我们预计未来五年,这四个国家的管理资产额将保持每年大约10%的增长速度(高于平均水平),即使在2006年这些国家的财富以现金形式的持有比例非常高,均高于41.3%的世界平均水平:匈牙利持有现金水平为72%,而波兰的比例为62.3%。从家庭的角度来看,这四个国家的财富分布截然不同。在每个国家中,非富有家庭持有的管理资产额比例很高;例如在波兰,非富有家庭持有三分之二的管理资产额,而世界的平均水平还不到14%。尽管如此,我们预计这四个国家富有家庭的管理资产额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中东

尽管管理资产额的增长不十分显著,中东的财富市场仍然保持高端形象。他的峰值与中欧和东欧的财富市场差异显著。在中东的一些国家,管理资产额在富有家庭的集中程度是相当之高的。例如,2006年阿联酋95%以上的管理资产额是由富有家庭持有的(参阅图9)。另外,几个中东国家的平均家庭财富水平也非常出众。阿联酋以平均家庭资产额超过40万美元的水平排名第二。

中东地区国家的资产结构不像金砖四国以及一些中欧和东欧国家那么保守,但是投资股票在管理资产额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巴林的财富中投资到股票的比例最高为38%,而沙特盖比例最低仅有29.5%。

境外投资在中东地区仍然很热门,但是境内资产的比例一直在上升。我们预计该趋势将会继续,一部分原因在于更多的财富是通过房地产项目和资本市场交易的投资回报和较高的收入在境内创造的,同时也因为境内投资更为简单、吸引力更大。投资者可以通过sukuk这类伊斯兰债券和一系列伊斯兰理财产品进行国内投资。他们也可以更好的利用全球投资工具,同时美国市场提高的进入壁垒也使一些管理资产额流回国内。

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私有化和IPO将为国内投资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尽管如此,境外投资将依然是吸引中东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持有超过几百万美元管理资产额的家庭。

■观察

捕捉财富管理盈利空间

除了货币因素的影响,全球财富的增长还归结于两个因素:储蓄和市场绩效,这包括了市场对于股票、债券和现金的影响。市场绩效促使管理资产额提高了5.7%――一个很显著的贡献,而管理资产额的总体增长率为7.5%。股票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平均以20%的速度增长,但是他们对北美的影响最为明显,因为该地区股票占管理资产额的比重最大。受股票市场收入和其他市场绩效因素的影响,加之储蓄率的负增长略微抵消了一部分。北美管理资产额的增幅达到8.1%。在欧洲,由于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比例较低,市场绩效使得管理资产额增长了3%。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7篇

美国家庭资产的结构中,美国家庭资产中的储蓄平均比例保持在资产总量的10%以上,房地产的比例基本保持在总量三分之一的水平、而高风险的股票股权、基全和非公司股权的比重在25%-30%左右,其中有45%以上的家庭持有基金,以对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保险资产在近20年增长最快,在全额上增长了10倍左右。

与美国相比,我国家庭资产的投资结构相对较保守,现金与存款比重过高,而对理财产品的配置较低,对资产的增值保值作用不足。随着国内高净值人群投资理财理念的日趋成熟,财富目标更加多元化,资产配置和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趋势,我国家庭资产配置的趋势将会更加丰富,而现金和存款的高存量也为财富向高收益的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的转移提供了可能。

发展基础――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

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基础来自于居民对财富保值和增值的需求,因此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是,二业的生存土壤。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发展的程度还限于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没有财富积累,也就无从谈资产管理。而改革开放至今,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为国家积累大量外汇储备的同时,居民也沉淀下个人财富,这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为行业发展奠定广袤空间。

国际经验显示资管规模与GDP呈正比关系。在人均GDP在3万-4万美元的日本,资产管理规模在15-20万亿美元之间,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其CDP近3倍的水平2009年美国人均GDP在5万美元左右,GDP为14.25万美元,资产管理规模则达到30万亿美元,是其GDP的2倍左右,其中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达24万亿美元,是资产管理最主要的财富来源。2008年欧洲国家资产管理公司所管理资产与GDP的比重平均在80%,其中英国和法国超过了100%。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水平在4000美元左右,资产管理规模约为GDP的30%,相当于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根据国际经验,在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后,资产管理规模将以大幅超越CDP的增速迅速膨胀。

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家庭财富得到了巨大的积累,大量的财富产生了对资产管理的需求。1990年至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财产的绝对值由1515元增长到了1.7万元,增幅达11倍,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从改革开放初年的461元增长到2009年的1.95万元,增长了42.4倍。逐渐积累的财富使国内居民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且开始寻找与风险相匹配的资产收益回报,将进一步促进人们对资产管理的需求。

客户群体――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

富裕人士成为高端财富管理的基础。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0年我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已达到62万亿人民币,较2009年同比增长了19%。以1000万人民币为衡量标准,中国的富裕人数已经超过50万,人均持有财富约为3000万,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5万亿人民币。其中30%以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规模接近4万亿人民币,这部分客户主要是私人银行、私募投资等高端财富管理公司争取的对象。

就基金、券商资管和银行理财等中端理财市场而言,中产阶层的形成和持续壮大也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根据BCG的数据,2007年我国资产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占比为55%,管理资产总额在1.75万亿美元左右。这部分家庭即是当前中产阶级的主体,也是资产管理需求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

在财富增加的同时,我国富裕人群对财富管理的观念也有显著变化,其中现金和存款在传统类别资产中比例减少最为明显:两年时间内,由25%降至约18%,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通胀高企,银行推出的通胀挂钩产品保证了投资者绝对收益,并针对高净值人士推出了订制化产品设计服务,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在过去两年间高净值人群资产占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仅次于现金存款和股票成为第三大投资资产。根据贝恩的调研,60%以上高净值人士倾向于减少或维持不变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并将由投资住宅等转向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等其他投资方式。随着监管政策开闸,在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纷纷推出相关产品的同时,许多金融机构针对高净值客户推出各具特色的其他类别产品,例如基金的专户理财、信托的集合式理财、券商的集合理财等,这都推动了其他类别投资的迅速增长(见图)。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8篇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云、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洪波6月28日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商业银行有望成为客户财富的整合者,要树立泛资产管理的理念,加强与证券、保险、信托和第三方财富管理等机构的合作,切实构建多元、开放、协作的财富管理服务架构。他们强调,财富管理具有跨业务、跨行业、跨市场等特征,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和复杂性较强,要加强监管协作,统一监管标准,消除监管空白。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把住底线和规范发展,把金融创新和合规经营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风险防火墙,规范经营严控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实现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

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增长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云表示,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2012年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国民财富呈现出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的明显趋势。一是财富规模快速增长,近四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0.4%,国民财富规模快速增长。据计算,2012年中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80万亿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高达21%。未来在我国收入倍增计划的推动下,将带来财富更快、更公平的增长。二是中等收入阶层逐渐崛起。从农行的客户结构来看,2009年到2012年,金融资产介于10万到100万的个人客户年均增长36%。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等收入阶层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三是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日益多元化。2008年到2012年,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7%,而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年均增长高达72%,信托资产余额也保持了快速增长,近两年的年均增速为57%。股权、信托、私募、艺术品等逐渐成为高收入群体的投资热点。

“我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的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表明,中国可投资资产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已达到174万户,资产为33万亿元人民币。未来中国将持续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财富市场之一。”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洪波认为,强劲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财富创造保持着快速的步伐。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到去年已经达到了51.9万亿,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全社会的个人存款总量45万亿,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含保本余额达到6.3万亿,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8.7万亿,保险公司总资产规模7.7万亿,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达到4.6万亿。

越高端的客户对机构服务能力要求越严苛,因此业界通常以私人银行业务排名来衡量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服务水准。中国客户人民币为主的资产特征、本土商业银行积累的庞大客户基础、更具优势的服务网络与资源是中资行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原因所在,中国85%的高净值人士选用了中资私人银行进行财富管理。据介绍,2012年末,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超过12万户,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7万亿元。

然而,由于目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诸多瓶颈,突出表现在服务理念落后、产品狭窄、管理信息系统滞后、风险控制和监控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市场,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都远未能满足财富管理市场的旺盛需求,也远没有达到市场竞争的饱和状态。未来开发多元化的产品、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综合的财务管理服务将是各大金融机构突破同质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金融引导优势,财富管理一定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方向

“未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将表现出客户不断细分、分工继续专业、服务能力模式不断创新的特点,对于商业银行和各财富管理机构而言,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差异化服务能力,依据自身优势做好客户管理细分,在产品与服务领域创新独特的服务模式。走精细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朱洪波说,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要从产品销售向客户需求为驱动的财富管理架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转变,从代销业务向资产管理集成商转变,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他认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有赖于全社会金融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资本市场的稳健、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应用等。

对于商业银行未来财富管理业务如何发展,张云建议: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财富管理在为客户提供资产保值、增值服务的同时,能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防止过度衍生化和脱离实体经济。二是发挥好商业银行的平台整合功能。在当前分业监管的格局下,商业银行有望成为客户财富的整合者,要树立泛资产管理的理念,立足商业银行的自身优势,加强与证券、保险、信托和第三方财富管理等机构的合作,切实构建多元、开放、协作的财富管理服务架构。三是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模式。商业银行要改变过去跑马圈地式的粗放经营模式,着力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转变,更加注重客户细分和差异化服务。对于一般客户要以标准化产品为核心,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近期市场上出现的流动性紧张,某种程度上也与金融杠杆过高,影子银行快速膨胀,社会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空转有很大关系。”张云强调,财富管理一定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金融融通和价格发现的优势,把金融引导到最需要和最有竞争力的环节,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9篇

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一个新生行业――第三方财富管理应运而生。但由于政府监管相对滞后,行业发展良莠不齐,一些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违法事件甚至影响到了地方的金融稳定。

国内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

占比不到5%

第三方财富管理,又称第三方理财,是指独立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之外,代表客户利益,站在客户立场,根据客户需求,独立、客观、公正地为客户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和理财产品筛选的专业财富管理。

自2010年11月诺亚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后,其所带来的财富示范效应,加上行业准入门槛极低,使得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成为时下新宠。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数量已超过8000家,仅2011年就成立了上千家。

目前国内对第三方财富管理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截至2012 年底,中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达到73万亿元,其中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家庭所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21万亿元之巨。2011 年底,亚太地区高净值人群(指拥有100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人)达到337万人,其中,中国大陆约有270万人。中国居民的财富总值和理财需求的大幅增长,为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国内第三方财富管理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占据整个财富管理市场份额的60%以上;在台湾、香港等地也占30%左右。在中国大陆,第三方财富管理占整个财富管理的市场份额非常小,占比不到5%。

虽然国内第三方财富管理方兴未艾,但其生存环境在近年却已然发生变化。

早期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产品端从信托公司批发产品,销售端雇佣理财师销售产品,自己从中抽取点差。

2014年5月,银监会发文,明令禁止信托公司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计划。此外,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演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善,曾经中介机构可以在项目方和资金方之间撮合巨大利差的时代已渐行渐远。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的生存环境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的代销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在新的生存环境下,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逐渐在业务模式上转型升级。银监会禁令出台后,业内部分相对规范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停止销售信托产品,转而代销基金子公司和券商发行的资管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

一些国内较大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如诺亚财富、利得财富、好买基金等,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成立具有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进军资产管理行业,正从最初的代销产品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

监管缺失导致行业混乱

目前,中国尚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或者法律法规对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进行监管,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准入门槛与业务规范要求。

随着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的快速发展,行业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很多缺乏专业能力与道德标准的机构加入,它们以分销的方式进行扫街式销售,为追逐短期利益而不择手段,有的迫于业绩指标的压力,职员擅自给予客户超范围承诺或不能兑现的“诺言”,造成行业信誉缺失、行业管理混乱、机构良莠不齐。

此外,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还有可能利用专业技术和信息优势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还有的因信用或投资能力不佳而让投资者受到损失,行业整体信誉及公信力相对较差。第三方财富管理违法案件时有爆发,有的甚至影响到了地方的金融稳定。

总之,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不时出现非法集资、销售不规范、抽逃注册资本等违法行为等负面信息。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法律约束的缺失。

除去缺乏明确的行业监管要求外,当第三方财富管理从代销模式转为主动资管后,随着业务难度及复杂程度加大,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执业素养并未跟上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多数理财规划师习惯于营销思维,缺乏帮助客户量身定制理财方案的能力,更多还是停留在产品推销层面,导致多数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不清晰等管理问题,无法真正给客户提供全球着眼、长期规划以及专业精准的投资理财服务,在激烈竞争和片面追求盈利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利益冲突、销售误导、资金流断裂等运营风险。

而在另一方面,投资者教育也还没有及时跟上,公民风险防范意识亟待加强,刚性兑付仍未被打破。一旦理财产品出现兑付危机,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必然要承担更多责任与风险。

地方金融办应监管地方第三方

财富管理机构

当前,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的弊病之一是行业准入门槛太低,部分从业人员在利益驱动下以赚快钱的心态入场,导致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制定和出台相关监管政策措施已是行业发展所急需。

地方政府应积极向上呼吁制定法律法规,界定和明确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的性质、模式、业务范围、风控要求、监管部门等,促进该行业在规范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除人民银行可能监管P2P、证监会监管众筹外,建议由地方金融办牵头负责面广量大的地方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实行从业人员资质审核,建立机构风险控制制度、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等。

同时,应推动设立区域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协会,通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鼓励自律监管和规范发展。鼓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行业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定期第三方财富管理的评级排名,政府严明奖惩,奖励与扶持运作规范、诚信经营等评级高的机构,惩处与淘汰评级较低的机构,促进行业扶优去劣、健康有序发展。

面对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地方政府可考虑推动辖内院校、培训机构与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协会联合组织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并通过向监管部门备案、持证上岗等,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执业素养和守法意识。

而在大资管时代,第三方财富管理类机构需将利润增长回归理性合理预期,并从简单的产品销售,拓展到行业的上游,强化业务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参股或控股方式获取投行类业务牌照,真正做到根据客户的需求对金融产品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财方案。在P2P、众筹等子行业监管部门逐渐清晰的基础上,支持第三方财富管理与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利用更便捷、透明、规范的渠道帮助客户科学高效配置资产。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财富管理中心;私人财富;财富管理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1-0041-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1.09

一、引言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为财富管理提供了宏观保障,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为财富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口老龄化成为财富管理的现实需求[1]。作为改革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深圳提出建设财富管理中心。为此,调查深圳的私人财富情况,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3份,有效问卷317份。涉及24家金融机构,覆盖银行、证券、基金和信托。银行有6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证券公司有8家,分别是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中投证券、第一创业、平安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基金公司有8家,分别是招商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宝盈基金、大成基金、博时基金、景顺基金、长盛基金。信托公司有2家,分别是平安信托和华润信托。

二、深圳私人财富人群的基本特征

(一)性别与年龄

深圳私人财富拥有人士中,男性占56.3%,女性占43.7%,男性比例比女性比例高12.6%。以出生年龄阶段来看,1960—1970年间出生的人群占比较高,为42.5%;其次是1970—1980年间出生的人群,占32.2%;而1950—1960年间出生的人群占比较少,为11.5%;占比最低的是1950年前出生和1980年后出生的人群,同为6.9%(见图1)。

(二)学历与职业

从学历来看,深圳私人财富拥有人士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本科学历占比56.3%,其次是硕士学历占比23%。专科只占13.8%,而专科及以下仅占6.9%。而从私人财富拥有人士的职业类型来看,企业主占比最高,为36.8%,其次是高层经理人占28.7%,一般职员占18.4%,自营人士占8%,合伙人占5.7%,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群最低,仅有2.4%。

(三)年收入与个人资产规模

从私人年收入来看,200~600万元的私人财富人士较多,占比28.7%,而20~50万元和50~100万元的财富人士同为18.4%,100~200万元的占14.9%,20万元及以下的人士占11.5%,600万元以上的仅占8%。从个人资产规模来看,1~5千万元的私人财富人士占比最高,达41.5%;其次是100~1000万元的占比较高,为29.9%;5千万至1亿元的财富人士占比19.5%;100万以下和1亿元以上的占比均较低,前者为5.7%,后者仅占3.4%。

三、深圳私人财富来源与分布

(一)财富的主要来源

私人财富人士的多重财富来源中,主要来源于工资或企业分红的占比44.3%,来源于企业的占比34.1%,房地产投资的占19.3%,股市投资的占15.9%,夫妻共有财产占11.4%,其他方面仅占4.5%,财产继承仅有2.3%,自由职业不足1.1%(图2)。

(二)境外资产

从拥有境外资产的广度来看,仅32.3%的私人财富人士拥有境外资产,但境外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深度有所不同。绝大部分境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在20%以下,这部分人群占51.4%;总资产中境外资产占比在20%~40%之间的人群相当可观,占37.2%;仅有11.4%的人群其境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在40%~60%之间。

对于拥有境外资产的私人财富人士而言,其投资类型也多种多样。拥有股票的人群占23%,投资房地产的人群有14.9%,9.2%的人拥有债券,6.9%的人拥有金融衍生品,5.7%的人拥有实业,其它类型资产拥有人群仅占1.1%。这些拥有境外私人财富的人群中,其资产主要分布区域以香港为主,占比23%;其次资产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占19.5%;亚洲其他区域占4.6%;北美和欧洲均占3.4%,世界其它区域占2.3%。

(三)私人收藏

从深圳私人财富的多重收藏情况来看,46%的私人财富拥有者对收藏没有兴趣,51.7%的人没有任何收藏,说明部分对收藏感兴趣的人也没有任何收藏。26.4%的人对艺术品收藏感兴趣,但仅有18.4%的人具有艺术品收藏,16.1%的人对古董收藏感兴趣,而只有12.6%的人选择古董作为收藏品。对于奢侈品,24.1%的人感兴趣,而收藏的比例为23%。由此可见,对相应收藏品有兴趣的私人财富拥有者比例高于其实际收藏比例,并且收藏品对大部分私人财富拥有者吸引力不大。从收藏品价值来看,64.7%的私人财富拥有者的收藏品价值低于100万元,34.1%的私人收藏价格在100~1000万元之间,而仅仅1.2%的私人收藏品价值在1000~5000万元。这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深圳的收藏品市场相对于金融市场而言,还不够发达。

四、深圳私人财富的管理需求

(一)财富管理目标与家人中选择

深圳的私人财富管理的多重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保值、增值和传承。其中54%的财富人士选择资产增值作为自己的主要财富管理目标,46%的财富人士选择资产保值作为自己的主要财富管理目标,部分私人财富人士将资产保值和增值共同作为自己的财富管理目标,4.6%的财富人士将财富的传承作为主要目标。对于私人财富人士的家人,32.2%的财富人士无亲人选择私人理财服务,47.1%的配偶、13.8%的兄弟姐妹、10.3%的父母、10.3%的其他亲人、8%的配偶和1.1%的岳父母会选择私人理财服务。

(二)风险偏好与理财方式

从私人财富人士的多重风险偏好类型来看,46%的人为中等风险收益偏好者,愿意承受中等的风险获得中等收益;而低风险收益者占比为32.2%,比21.8%高风险收益者高出10.2%。对于多重的资产管理需求而言,60.9%的私人财富人士会选择稳健理财增值,40.2%的选择基金理财增值,仅2.3%的选择依靠储蓄增值,1.1%的选择保持现有规模。低风险保值的私人财富人士会选择依靠储蓄增值、稳健理财增值或保持现有资产规模,中等风险偏好的私人财富人士会选择稳健与积极理财两种方式,而高风险偏好的私人财富人士大都选择积极理财增值方式。

(三)理财需求与投资习惯

从私人财富人士的多重理财需求看来,65.5%的人认为专业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57.5%的人认为投资产品机会介绍重要,41.4%的人需要投资产品的后续信息,36.8%的人需要资产配置的执行方案,32.2%的人需要投资活动信息并参与其中。私人财富人士的多重投资习惯中,62.1%的人依据以往经验并尽可能地利用足够数据信息进行投资,26.4%的人较多地依靠以往经验而较少利用数据信息,11.5%的人会根据当时市场变化迅速决定,仅2.3%的人有其他投资习惯。

(四)资产管理主体与建议来源

从资产管理的多重主体来看,74.7%的财富人士会自己或委托家人帮助打理,24.1%的人会选择理财师帮忙管理,而私人理财机构仅占16.1%。虽然绝大部分财富人士选择自己打理资产,但是有50.6%的人会听取理财师的建议,37.9%的人听取家人建议,29.9%的人会采纳工作上朋友的建议,12.6%的人选择听取共同兴趣朋友的建议,而会计师和律师的建议采取率均不足5%。

五、深圳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影响力

(一)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总体影响力

私人理财机构的各自影响力方面,78.2%的人了解私人银行提供的理财服务,41.4%的人了解证券公司提供的理财服务,了解基金公司理财服务的人士仅占19.5%,微高于18.4%的第三方理财服务,保险公司只占8%,其他类型公司仅1.1%。从了解私人理财的多重渠道来看,48.3%的财富人士有亲朋使用或受亲朋推荐,44.8%的人参加过机构的讲座等活动,18.4%的人通过媒体广告与报导了解,17.2%的人通过亲朋工作单位了解。

(二)对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认识

选择私人理财机构的多重因素中,58.6%的人选择服务完善有品位的理财机构,56.3%的人选择产品丰富收益好的机构,54%的人会选择名气大的机构,40.2%的人会选择理财顾问专业水平高的机构,29.9%的人会选择网点多的机构,19.5%的人选择理财顾问态度好的机构,12.6%的人选择手续费合理的机构,10.3%的人选择理财顾问提供易懂咨询的机构,6.9%的人选择方便购买海外产品的机构(见图4)。私人理财机构提供的多重价值中,79.3%的私人财富人士看重私人理财机构提供的合理理财规划,70.1%的人看重丰富的产品信息,64.4%的人看重私人理财机构的风险控制,54%的人看重交易通道,仅有10.3%的人看重理财讲座培训和高尔夫等会员活动。

六、结论

深圳私人财富人群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女性在该群体中具有一定的财富能量;二是60后和70后共同组成了私人财富人群的主力军;三是深圳私人财富群体具有较高的学历。

由职业与财富来源可以发现,一定程度体现出深圳私人财富人群处于创富型的财富积累阶段。私人财富人群的年收入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个人资产规模呈现出橄榄型,资产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拥有境外资产的私人财富人士,依然将绝大部分资产配置在境内,股票和房地产在境外资产中比较受青睐。在收藏方面,深圳的私人财富群体有待进一步开发。

深圳私人财富人士具有中低风险偏好,对于稳健和积极理财增值具有很强的心理认可程度。在投资习惯上,不仅依据以往经验,还会充分利用数据,对专业知识和能力、投资产品机会和投资产品后续信息的认可程度较高。但是在资产管理方面,尽管会听取理财师和朋友意见,但是通常都选择自己或家人管理。

对于私人理财机构的总体影响力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私人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第三方理财、保险公司,多数私人财富人士通过亲朋推荐或者参加讲座等活动了解私人理财服务,他们认为合理的理财规划、风险控制和交易通道在私人理财服务中最具价值,通常会选择服务完善、产品丰富收益好与机构名气大的私人理财机构作为财富管理机构。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11篇

欧美市场经济发展较早,财富管理需求较强,促进了欧美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并逐渐在全球形成了垄断地位。根据美国《退休金与投资》杂志与TowersWatson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2013年全球前500名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额为76.5万亿美元,其中北美洲和欧洲分别为42万亿美元和26.3万亿美元,合计占89.3%;亚洲仅为1.41万亿美元,占1.8%。机构数量方面,全球前500名资产管理机构中亚洲仅占42家,前30大资产管理机构均为欧美机构。在过去数十年里,亚洲大量外汇储备和储蓄资金流至欧美金融市场。而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亚洲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也受到影响。

这种全球财富管理格局的形成,除了历史原因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因素。一是亚洲财富管理行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缺少国际知名的财富管理品牌。二是亚洲各国储蓄率普遍较高,但投资意愿和理财观念相对不强。统计表明,储蓄率(国民储蓄总额占GDP比例)达到或超过50%的国家均为亚洲国家。三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客观上加剧了亚洲资金配置美元资产。四是亚洲金融市场结构还不够合理,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升。五是亚洲由于历史传统、法治环境等原因,支撑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契约精神和信用文化基础还有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全球财富管理中心趋向多元化发展,为亚洲财富管理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亚洲具有强烈的财富管理需求。21世纪以来,亚洲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财富规模大幅提升。根据安联集团的报告,2013年,亚洲私人金融资产同比增长12.2%,其中中国私人财富增长率高达23%,高于全球多数地区增长水平。未来几十年,亚洲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而大多数亚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体系还不够完善,加强亚洲的财富管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财富管理也是亚洲各国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放缓,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有效的财富管理有利于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改善融资结构,加快资本形成,支持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亚洲也具备财富管理的基础和条件。亚洲经济潜力大,增长速度最快,投资机会也较多,理应成为财富管理的宝地。亚洲已经形成了较为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拥有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多个金融中心。2014年亚洲地区上市公司总市值20.67万亿美元,占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2.1%。债券余额规模达到18万亿美元。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资产管理报告显示,亚洲(不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管理资产额2012年增幅为17%,超过北美洲(9%)和欧洲(8%)。2013年,亚洲地区的财富管理机构客户经理人数同比增长了21%,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亚洲经贸区域合作成果显著,区内贸易额3万亿美元,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资金流动,为亚洲财富管理机构发展提供了沃土。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力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亚洲财富管理提供新的增长点。

为抓住机遇发展亚洲财富管理行业,推动亚洲储蓄向亚洲投资转变,需要研究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共同推动亚洲金融市场融合发展。亚洲财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更加多元化、一体化、更具广度和深度的亚洲金融市场体系。亚洲在全球贸易中占比超过五成,而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亚洲地区的金融市场各具特点,但联动还不够。有必要推动亚洲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努力实现亚洲金融市场在规则、制度、标准方面的协调与对接,提高亚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通用性,增强亚洲地区跨境投融资的便利性,加强亚洲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交流合作,实现亚洲各国金融市场融合发展。

第二,积极推进亚洲财富管理变革。要大力培育亚洲的财富管理机构,提高综合竞争力,树立亚洲财富管理的信誉和品牌。推动亚洲财富管理经营模式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对财富管理行业重构带来巨大的机遇,移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降低了集合大众财富的成本,草根财富所带来的资产规模和收益并不亚于高净值客户。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实现财富管理的服务范围从少数富裕阶层向大众群体转变,产品类型从标准化向专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转变,使更广泛的亚洲投资者群体通过财富管理分享亚洲经济增长成果,为构建亚洲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培植亚洲财富管理文化。要加强财富管理教育和宣传,培育管理财富的意识和能力,既善于创造财富,又善于管理财富。中国有句流行语:“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财富管理行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培养“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契约精神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信托文化,不断打造亚洲财富管理的软实力,改善亚洲财富管理的制度环境。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 财富管理 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居民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企业和个人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万事达卡中国富裕阶层指数》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内地家庭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富裕阶层有近500万户,到2015年,内地富裕阶层数量预计将增到860万户。”随着财富的积累,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崇尚勤俭节约、不善投资只爱储蓄,到现在人人熟知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投资理财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

针对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始逐步形成全面的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格局。但是近两年来,无论是在规模、渠道还是人才方面,证券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为此,本文将针对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业务发展策略。

一、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现状及所处环境

近年来,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所面临的状况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也举步维艰。在全国财富管理市场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券商在财富管理市场却日益被边缘化。一方面,近两年来,券商财富管理资产净值规模大幅下降,到2011年末,资产净值额仅为1256.27亿元,还不到银行的三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券商理财产品的业绩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都不甚理想。由于去年市场整体低迷,众多券商系理财产品资产净值急剧萎缩,面临清盘。

当然,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也面临着巨大机遇。首先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私人财富管理需求越加旺盛,财富管理市场的增长空间依旧十分巨大。近年来,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的财富以超过GDP的增速高速增长,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拥有的财富数目不可小觑。随着财富的增长,人们对理财的需求也在逐加大,这为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的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次,近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环境大大得到改善,多层次金融市场得到大力发展,这为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促进财富管理产品多样化创造了条件。最后,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证券公司还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服务优势以及客户优势。而这一切,都让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成为证券公司所必须要抓住的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不管怎样,近年来,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缓慢是其既定事实,而造成这一现象,竞争对手强大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监管过于严格、产品结构单一、渠道较少、人才匮乏是导致其发展缓慢更主要的原因。

(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风险较高

目前券商的理财产品结构单一,大多投资于股票市场中,风险相对较高。由于近两年股市持续低迷,券商理财产品吸引力也随之大幅下降。相对而言,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理财产品投资领域更为广阔,且产品风险有明显的层次感。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其中既包含低风险的货币市场产品,也涵盖以债券、票据、信贷资产组成的风险适中的理财产品。而在客户有需求时,也会为客户提供风险相对较高的股票、汇率、商品、衍生品等结构化产品。

(二)渠道较少,专业人员缺乏

过去几年,证券业的发展基础得以夯实,但总体规模小,网点少,对金融体系影响力弱。尽管近两年来券商营业部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扩张,但证券公司网点数仍不足5000家,仅为银行网点的10%左右。另一方面,虽然证券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产品设计及研发人员,然其营业部的财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这也是其无法掩盖的一个劣势。虽然目前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队伍已经初步建立,但整个队伍的专业素质不足,职业素养良莠不齐,财富管理所需要的理财知识也相对缺乏,给客户的感觉更大程度上是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而非专业的理财服务人员。

(三)审批环节过多

不管是在财富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上,还是销售资格准入方面,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均存在监管过于严厉的现象。第一,相比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备案制,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发行仍采取审核制,这无疑限制了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不利于丰富券商资产管理产品的品种。第二,券商营业部目前仅允许销售某些类别的理财产品,这也使券商营业部无法转型为产品线齐全的财富管理中心。第三,目前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仍无法参与申购券商理财产品,这也是券商系理财产品迟迟无法做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还存在理财产品投资主办人更迭频繁、账户设置繁杂等缺陷。这些缺陷有的是由于行业客观发展所致,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改善;有些则是券商自身业务设置不合理所致,可以通过业务创新加以改善。

三、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对策

面对各类经营的竞争与挑战,证券公司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使其财富管理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关键就在于立足于自身优势,将投资顾问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结合起来,在为客户进行投资咨询的同时,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外,证券公司还可以在客户细分、完善产品线、培养专业人才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以客户细分为基础,推动服务方式转型

客户细分,是指企业在明确的战略业务模式和特定的市场中,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需求、偏好以及价值等因素对客户进行分类,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模式。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进行客户细分不仅有利于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有助于券商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标市场,为券商服务资源分配提供依据。另外,按客户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进行的细分,还有助于证券公司将适合的产品营销给适合的客户,避免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投资高风险产品。总之,客户细分有助于证券公司更深入的了解客户喜好,针对目标市场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

(二)完善账户管理体系,健全券商理财账户功能

目前,由于监管的需要,券商的理财账户无法跨省进行运作。面对规模日渐增大的流动人口趋势,一省一账户的特点严重限制了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在完善账户管理体系方面,可以将各省的理财账户进行融合,方便客户的资金流动与管理。另一方面,在健全券商理财账户功能上,可以设立独立理财账户。独立理财账户不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还可以在一个理财账户上集合多种金融功能。以1977年美林证券与一家美国地方银行合作推出的著名的现金管理账户(CMA)为例,该理财产品就把银行的支票结算账户功能和证券投资增值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独立理财账户的理念应用于财富管理上,对于同一个客户,使用同一个账户,进行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抑或是设计个性化的投资组合。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方便客户,节约成本,也可以让财富管理专业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配置客户资产,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三)理财产品创新,完善券商资管产品线

商业银行之所以在财富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理财产品线完整。因此,券商应加速推出不同风险类别的产品,形成不同风险收益配比的完整产品线。根据其风险,可以将理财产品分成六大类。

第一类是货币市场相关类产品。这一类别的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的短期有价证券,并旨在为客户提供流动性管理,其收益虽低,但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即资金安全性高。第二类是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这一类产品的风险较低,但也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收益。通过充分利用银行间市场的产品与工具,可以为客户提供固定收益类投资渠道。第三类是股票类投资产品。股票类投资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但从长期看上涨潜力巨大,是目前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主流产品。第四类是衍生品、程序化交易品以及另类投资产品。以程序化交易产品为例,在2011年相对较差的市场情况下,绝大多数以套利、对冲为交易手段的程序化交易产品仍取得了绝对收益。随着商品期货有可能向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开放,更多的基于期货和现货之间、不同合约的或品种之间的交易策略将得到广泛应用,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低风险稳定收益品种。第五类是融资融券类理财产品。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使得投资者既能做多,也能做空,不但多了一个投资选择以营利的机会,而且还能适当规避风险。随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逐步发展,融资融券类理财产品也将成为券商理财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一类是为满足客户特殊需求所设计的理财产品。针对高净值客户,可以根据其独特的风险收益偏好来设计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投资收益。

(四)完善券商业务资格管理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受到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证券市场的结构和发展速度受政府影响,券商业务资格的取得需要政府的批准,服务价格也受到政府的管制。另外,金融产品的创设要由政府核准,即使是证券市场的行情走势也会受到政府的影响。券商从事各种业务时,例如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都需要取得政府的准入资格。从历史角度来看,券商各种业务正是靠政府设置的高行业壁垒、高服务收费而得到迅速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就亟需完善商业资格管理,设立财富管理业务资格认证。

(五)加强培训,打造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专业人才

除了以上谈到的这四点外,券商还需要加快打造财富管理专业人员的步伐。财富管理是一项高技术、高智能的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及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点,这就需要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敢于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后盾。因此,加强培训,打造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团队是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力所在。应当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基金、税收、法律等经济金融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证券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管理队伍,为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市场对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财富管理业务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财富管理业务对券商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研究业务的收入都会带来很大的贡献。虽然从目前来看,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并没有取得它所被期望的成绩,而且障碍重重。但是只要直面困难、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券商优势,建立有效的投资人才培养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不同风险收益配比的完整产品线,努力开拓新型渠道业务,设立独立理财账户,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定将成为一项为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优质业务。

参考文献:

[1]徐文婷,欧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银行分析,2010

[2]章军,财富管理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13篇

中国银行7月20日联合《欧洲货币》杂志的国内首份针对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的行业报告――《2011年中国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行业报告》称,当前中国拥有可投资“闲钱”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富豪数量庞大,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中国有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市场。

需求升级

中国GDP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在中国预计有32万高净值人士。

刚满30岁的陆先生这几年靠着芯片封装生意赚到第一桶金,置下的四套房产也升值不少,一家三口的生活在北京当地算得上优裕。“我当然希望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孩子享受好的教育,出国留学开阔眼界,我和太太退休以后也能保持现在的生活质量。可我不是富豪,没有一个好的理财规划,这些愿望未必能实现。”

梁先生只是我国新富阶层的一个缩影,他们日趋强烈的理财需求使得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迈入新的阶段。

招商银行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9%。预计2011年这个数字将进一步提升至72万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活跃使得我国富裕阶层规模逐年扩大。上述报告称,2010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50万人的规模。

另据波士顿咨询公司6月初的调研报告,2010年,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相比2009年增长了31%,超过100万。据估算,目前中国已经有111万百万美元资产富豪,排在美国的522万和日本的153万之后,位居全球第三。这一数字还会随着中国GDP的增长而迅速扩大。

据交行行长牛锡明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财富管理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比例至少占到15%-20%。

在华安基金公司董事长俞妙根看来,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需求已开始升级,而公募基金13年的发展历程,或可作为这一过程的“缩影”。

俞妙根援引数据说,13年间,内地公募基金机构数增长了10倍,目前已经超过60家。2010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至2.5万亿元,较1998年的107亿元实现了高达233倍的增长。

除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的另一主打产品――基金专户也在过去两年中异军突起。与此同时,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也在不断壮大。占尽渠道和客户优势的银行理财产品,从“灰色地带”走出的阳光私募,以后起之秀身份崛起的券商集合理财……

伴随交易工具和投资策略的日益丰富,资产管理机构所饰演的角色也在悄然转换。它们不再只是替客户投资赚钱,而是变身为财富“管家”,通过各种风格和运作模式的理财产品,帮助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要求的投资者最大限度实现其理财目标。

俞妙根表示,财富管理需要借助股票、债券等各子市场,而这些市场的日渐成熟可以促进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两者形成了互动关系。

农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周宏亮表示,从广泛的概念来说,财富管理包括资产管理和理财管理。“在新富阶层的带动下,中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正在逐步从购买理财产品、追求资产管理向更高境界的财富管理升级。”

与此同时,“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也逐步取代追求短期获利观念,日本理财专家山口胜业说,这一理念旨在化解“生”与“死”带来的理财风险,防止出现“人还在,但钱已经用完了”,“遭遇意外死亡,家人陷入经济困境”。

财富效应

过去三年里,中国新兴的财富管理市场年均增长率达45%。个人财富管理领域内的资产规模从2005年末的2000亿人民币(300亿美元)猛增至2010年末的1.7万亿人民币。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私人财富迅速积累和分配的阶段,对财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市场、外汇、大宗商品价格经常急剧变化,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富成为富裕阶层的迫切需求。可以预见,未来走向财富管理领域的客户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在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对银行的贡献率大约是普通零售客户的10倍,而据招商银行的估算,在中国这数字有可能是近20倍。

“二八定率下,这部分高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率显然是最高的。我们私人银行客户数只占整体零售客户的万分之一点二,但是对利润的贡献却是16%。”招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坦陈,将市场细分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累计所带来的长尾效应。被充分发掘的客户贡献利益的链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而不仅仅是他交给招行的这1000万元财富管理。看到这1000万元背后的利益供应链条,就是私人银行对于零售业务的特殊意义,而这一点在银行利润增长点乏善可陈的情况下,也在不断地扩大人们的想象空间。

截至2010年底,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盈利已近亿元。招行也表示,去年年底私人银行已经实现了600万元盈利,管理资产数量达到2500亿元。自招商银行2007年开设私人银行以来,私人银行业务每年都有35%-45%的高速增长,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那一年,增速也高达40%。

魅力超凡

私人银行在欧美有数百年历史,作为一种专为富人服务的银行业务,通过全球性的财务咨询、投资顾问和税务规划,为客户提供度身订制的金融服务,进而帮助客户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由此可见,私人银行已经成为众多富裕人士重要的理财工具。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造就了一个不小觑的私人财富市场,尽管很多投资者已开始投资房地产和股市,但更深层次的理财观念,例如合理避税、风险对冲、衍生产品投资、贵金属投资、艺术品投资等,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门槛,在门外徘徊观望,却不知该如何进入。

那么,财富管理能为客户做些什么呢?简单地说,财富管理一定会了解客户的需求在哪里,会清楚地归纳他的需求,提供适合的产品以及其他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等。

需求会有很多种,从投资方面来说,他这个资产能够投资的时间上的范围是怎么考虑的,从他个人的经历看,他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多少等等,财富管理将从一个组合的角度来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做,通过这些不同产品的组合,提出创新和个人化的解决方案,进而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

此外,财富管理在国外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还有其他一些更值得借鉴的地方。从业务上来说,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对极富有的家族而言,其提供的服务还远远不够,例如家族企业的经营和继承、家族成员的资产分配、慈善基金会的设立和整个家族内部所衍生的各项事务等,都是普通的私人银行顾问所无法提供的。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14篇

招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

年均增长率102%

2006年以来,招行理财业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末,招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年均增长率102%,理财管理余额年均增长率43%,理财收入年均增长60%,累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97亿元。

2014年7月末,招行理财产品管理余额突破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5%。截至2014年7月,招行2014年度已发行各类理财产品1743只,发行规模8226亿元,理财产品管理余额为10052亿元。

其中,利率型产品管理余额为5495亿元,约占全部理财产品管理余额的55%;净值型产品余额为1880亿元,约占全部理财产品管理余额的19%;结构型产品管理余额2678亿元,约占全部理财产品管理余额的26%。

理财综合能力继续领跑

在理财业务业绩靓眼表现的背后,招商银行理财产品的服务能力也获得了国内权威机构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根据普益财富银行理财能力上半年排名报告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中,理财综合能力排名由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领跑。

其中,招商银行位居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前列,因为该行在理财产品丰富性、发行能力和收益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信息披露规范性、评估问卷得分等各个单项排名均位居全国性银行前列。

招商银行以丰富的理财产品项目再一次列居行业前列。普益财富的报告指出,招商银行在收益类型、投资币种、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起点等5个子项目中至少有3个以上都表现较为突出。

此外,在《证券时报》主办的“2014中国最佳财富管理机构评选”中,招行“金葵花理财”品牌成为唯一被授予“中国最佳财富管理品牌”大奖的银行财富管理品牌。

财富管理专业能力业内领先

近年来,招行在打造财富管理的专业性与定制化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自2007年推出私人银行服务以来,经过7年多的发展,招行已经构建了以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体系,搭建起品种齐全的开放式产品平台,打造了从“市场研究观点”到“投资策略”,到“大类资产配置”再到“产品组合选择”以及“绩效跟踪检视”的全面资产管理与产品服务能力,并提供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体系和营销活动平台。

根据中报数据,招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超过29219户,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超过6621亿元,在客户数和管理总资产上成为国内的领头羊。

2013年,招行推出了细分领域的“财富传承家庭工作室”,为超高净值家庭提供定制化的财富保障与传承方案,并签订了国内首单真正意义的“家族财富传承信托”,开拓了国内家族信托、税务规划与法律咨询、境外财产信托以及全权资产委托业务的新纪元。

资产和财富管理范文第15篇

这,就是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第三方”的崛起

“现在财富管理机构太多了,据说市场上号称财富管理的机构有1000多家,鱼龙混杂。”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斐”)执行合伙人兼CEO甘世雄告诉记者。

随着中小板、创业板的开启,造就了大批亿万富翁。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50万人,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9万人,年增长率为22%,并且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同比增长约19%。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鉴于当前经济形势,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或出于转型需要,或出于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目的,不约而同地开始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想从这块大蛋糕里分得一杯羹。

财富管理产业链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板块是理财产品的生产,另一个板块是理财产品的发行。前一个板块正在逐渐多元化发展,理财产品生产商既包括银行,也包括公募基金、信托公司、券商、保险公司等。而在后一个板块中,目前银行仍然占据着发行渠道的垄断优势,不过其地位正在被削弱。

甘世雄说:“财富管理的整个产业链越来越细分,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要寻找到自己的定位。未来的资产管理要更加专业化、差异化和特色化。”

诺亚财富(歌斐母公司)正在全力打造歌斐平台,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看到目前国内第三方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希望借此打造出自己的产品。甘世雄说:“客户肯定需要诺亚财富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包括固定收益、中高低各种风险的产品等。”

歌斐的核心是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目前,歌斐的业务已经涵盖PE、地产、固定收益等,同时,还在加紧布局二级市场和对冲基金,力图建立全产品链概念,满足各种风险喜好的投资者的需求。

甘世雄说:“中国财富管理才刚刚拉开序幕,蛋糕大得很。理财机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概念和战略,要有自己的口碑。”

总部位于上海的诺亚财富2005年正式成立,如果从1993年湘财证券起步算起,诺亚财富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诺亚财富的金融产品范围涵盖信托、阳光私募、PE、地产基金等多个门类,涉足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领域。其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截至目前,诺亚财富在三大区域设立的分支机构分别为15家、6家和4家,其他地区如武汉和成都等还有3家。在全国范围内,诺亚财富目前有28家直属机构,在14个城市中设有15个网点。

近年来,诺亚财富的城市客户经理由6个增至285个,与此同时,注册客户数由930个增至12353个,理财规划师人数超过400名。2009年,诺亚财富为1万余名优质高端客户配置资产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甘世雄介绍说:“这么多年,诺亚财富已经建立起一套自己的体系。我们带给客户的不仅仅是理财,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我们有幸福学院、歌斐会以及已经办了好几期的家族财富管理培训,我们要与每一个客户都成为朋友、亲戚、家人,这是诺亚财富的价值观。”

财富管理好比一场马拉松赛跑,要一直跑下去,要经过多个潮起潮落才能生存下来,因此需要一整套产品风险控制战略。虽然经过7年的发展,诺亚财富已经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模式,但想要真正从第三方理财转向资产管理,诺亚财富还处于转型阶段。

甘世雄说:“我们正在对这种转型做布局。目前正在和国际知名对冲基金和家族财富公司洽谈相关的投资合作,我们希望自己拥有更加国际化的视角和背景。”

不停的争议

外界对诺亚财富的质疑声一直不断,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诺亚财富的产品定位在平台业务,但却带有很强的倾向性,无法保证产品的独立性。因为诺亚财富靠卖产品赚钱,需要从每个销售产品的费用中获得收益,因此保持中立和客观并非易事。第二,相比银行独立的风险评审委员会,诺亚财富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很低。第三,诺亚财富的总体投资体量不大,投资产品种类较少,谈不上资产配置。第四,一旦投资产品出现任何风险,诺亚财富没有任何议价能力。银行有政治性的社会声誉作为考量,也有能力去衔接,但诺亚财富的赔付能力值得怀疑。

作为第三方,诺亚财富对产品进行评估,其收益主要来自于产品供应商。所有产品一视同仁,只收取1%的固定费用。对于上述质疑,甘世雄说:“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做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LP)的看门人,永远站在顾客一方,诺亚财富的立足点毋庸置疑。客户更关注的是诺亚财富能否真正独立的问题。因为客观独立,所以值得信赖,这就是诺亚财富的定位。”

他还表示:“诺亚财富从客户角度对产品进行评估、筛选和销售,不能因为给我3%就拼命卖,给我0.5%就不卖,固定费用能够从根儿上切断客户的疑虑。同时,这也让我们整个理财团队有一个独立、淡定的心态,不会因为高收益的诱惑就拿客户资产冒风险。诺亚财富之所以要建立有诚信的机制和体系,就是要控制住风险。”

对于金融服务行业而言,风险控制最重要。在诺亚财富的风险控制机制中,设有专职人员进行产品分析,每个产品都经过严格的风险筛选,诺亚财富会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跟踪参与,因此,每个产品都经得起严格的考验。但是,也有人指出,销售方介入到产品设计领域,往往会遭到项目方的排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诺亚财富无法承接到很多优质项目。

据甘世雄解释,诺亚财富理财师并不是直接向客户提供理财意见并跟踪操作的全能型理财师,其主要作用在于“调查与简单的理财咨询”,包括与客户日常的信息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定期对客户的资产状况进行调查以及公司产品推介等。更多的对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工作转入了公司总部的后台,譬如产品的设计和筛选、客户的资产配置规划以及风险监控等。

“让人家对你有兴趣、有信心,之后产生信任,再产生信赖,这是四个阶段。与人打交道,要专业、诚信,还要优雅,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甘世雄说。

2012年2月28日,诺亚财富旗下的诺亚正行成为首批获得中国证监会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证书的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