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

资产价值提升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价值管理 客户资产

近年来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谁能掌握客户的需求趋势、加强与客户的关系、有效发掘和管理客户资源,谁就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所以,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工作的重点。

从客户关系管理到客户价值管理

现代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对客户的全面争夺,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反映企业管理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订单管理转向客户关系管理,这是一大进步,而从客户关系管理到客户价值管理更是一次提升。采用价值管理能将管理者的决策重点放在价值的驱动因素上,强调在各个层面上都能做出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决策。客户价值管理的焦点依然集中在客户身上,但企业将不再只为自己谋取价值,还要为客户谋取价值,通过不断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等经营手段,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客户价值管理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应对竞争、赢得未来的最佳途径。

客户资产概念提出的意义

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把客户视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客户资产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要素中,只有客户(忠实客户)能为企业持续创造财富。但是不同的客户对企业收入和利润的贡献是不同的。根据二八定律,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保持那些对企业有益的客户的忠诚,提高客户维系率,是企业获取长期利润的关键。

客户维系率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应去争取100%的客户维系率;客户维系率的最大化就等于利润最大化。企业利润会随着客户维系率的提高而增长,但是,只能增长到某个点。在这之后,维系率进一步增长不仅没有好处,而且会带来负面作用。

企业必须清楚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试图保留更多的客户,而这也正是目前企业的一些营销方法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许多企业里,为了安全起见,企业通常总是平均分配它的投资――分别用来提高顾客知晓价值、建设品牌以及通过忠诚计划来尽力保留客户等等。这其中有些花费因为偏离了它本身的目标而成为失败的投资。

对客户资产价值的认识

不同学者对客户资产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本文在此借鉴拉斯特分析法对客户资产的界定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侧重于客户资产的驱动因素。客户资产可以被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价值资产、品牌资产、维系资产,具体解释如下:价值资产,对所有客户而言,购买时的选择受价值感觉的影响,这种价值感觉主要是由产品质量、价格和便利程度形成的;品牌资产,客户对品牌也会有所感觉,这种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非理性的感觉,不能用产品的客观属性来解释(如某品牌的汽车可能被认为是时尚的,或者被认为是经典的);维系资产,客户资产源于客户与企业做交易的选择,对于重复购买的客户而言,客户维系计划和关系培养活动能提高这些客户再次与企业做交易的机会。

客户资产价值的提升

客户资产是由价值资产、品牌资产、维系资产三个部分组成,企业可以通过分别提升客户资产的每个组成部分的价值或是同时提升三种资产的价值来提高总的客户资产价值。

提升价值资产:价值资产来源于客户就质量、价格和便利性等情况对品牌价值的客观评价。企业可以利用两种方法提升价值资产。首先,可以利用客户喜欢的沟通渠道来增加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并参照以往与客户联络的记录,从而向客户提供更多他想得到的来提升价值资产,例如,向客户提供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或者更便利的购物体验。其次,可以通过减少客户必须放弃的与企业交易的东西,比如时间、风险、寻找成本等等。

提升品牌资产:品牌资产表示客户对品牌的主观和无形的评价,其是维系客户和企业情感的纽带。品牌资产有三个特有的驱动要素:品牌知晓度、品牌态度、品牌道德。企业对于这三个要素的把握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对企业品牌资产的提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信企业;资产价值;途径

近年来,电信企业逐渐开始重视资产价值的提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行业的企业均开始了内部变革,因此电信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鉴于此,中国联通、移动、电信分别出台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长效的内控机制、设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等。虽然这些措施对企业的资产价值提升有所帮助,但成效却不明显。

一、电信企业资产价值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内控建设风险的控制有效性不强

内控建设风险的控制有效性不强是电信企业资产价值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内控建设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对资产的控制,内控建设风险控制不到位造成了电信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或者资金管理工作的不畅通,不能有效的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电信企业在内控建设风险方面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在市场前端承包业务流程中不能有效贯彻内控制度,而且承包业务的合同签订授权没有规范的审批程序,对资金收支不能及时地在账面上反映,极大的削弱了电信企业的资产价值。二是各个层级部门不能有效的核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且没有与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信息终端部门实施密切的合作,这为有效的控制内控建设风险及电信企业的资产价值增值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固定资产管理保障力度不足

固定资产管理保障力度不足是电信企业资产价值增值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是固定资产缺少统一的管理部门。在电信行业中,固定资产占整个行业的60%以上的资产比例,但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一般都是由财务人员兼职,这样就导致职责不能明确化,使得固定资产的监管不到位,不益于电信企业资产价值的提升。二是电信企业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固定资产保障力度不够,不能保障资产的有效管理,同时现存的固定资产管理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这给电信企业固定资产价值增值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积压问题及缺乏对固定资产有效管理意识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电信企业资产价值的增值过程。

3、EVA管理不高效,资产拓展狭隘

EVA(经济价值增加值)管理不高效,资产拓展狭隘是目前电信企业存在的又一重要问题。EVA理论来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家弗兰克・莫迪利亚尼和莫顿・米兰对公司价值的研究成果,是一种以企业长期价值为导向的的业绩评价体系。但是目前经济价值增加值核算管理不高效及资产拓展狭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电信企业资产价值增值过程。一是大部分电信企业目前没有建立以EVA为主的价值管理体系,即使中国电信已经引入了EVA价值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少经验导致效率不高。二是当下电信企业资产拓展狭隘,只是片面的核算账面价值,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核算,如数据资源和用户数量。总之,EVA管理不高效与资产拓展狭隘是信息时代衍生出来的新问题,也是电信企业在资产价值增值过程中势必要解决的问题。

4、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

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是当前电信行业资产价值增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是国家的信用体系不完善。这直接导致了电信行业无法掌握客户的信用情况,为资产价值增值过程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性。二是由于资产管理保障不到位造成不良资产的产生,缺少资产的动态管理,不能借助会计软件核算系统实施信息共享、构筑信息共享平台,没有责权利对等的资产价值监督与管理体系、资产责任体系。三是缺少资产的流动管理,资金占用率较高,低值易耗品的配置流动性、随意性大,专用性强、价值量大的物资配备分散。

二、提升电信企业资产价值的途径

1、完善内控建设机制

针对电信企业资产价值增值过程中内控建设风险控制有效性不强的问题,建议企业要严格完善内控建设机制。首先,要成立一个完善的内控工作机构以协调电信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间关系。鉴于电信企业建设内控的特殊性,必须要完善网络运营部、销售部等资产使用部门与财务部工作协调流程,优化电信企业内部资产价值跨部门核实程序。同时,内控部门要强化与宣传资产价值增值方面的意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优化内控管理细则,明确内控管理内容。其次,要强化内控建设的风险控制。可以在采购流程内控建设中规范集中采购流程,在内控建设中实行重点防范管理内控风险,严格控制与识别未经审批的采购活动、不科学的采购计划带来的风险,避免内控风险为资产价值增值过程带来损失。最后,要深化电信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制度,保障审计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外部审计要招聘进行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审计以提升财务的真实性与安全性。这是建立在企业财务报告公开透明的基础上的,进而可以及时发现资产价值增值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保障资产评估的有效性。

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建议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60%-80%,而且我国的电信企业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这为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电信企业而言,固定资产具有其特殊性,如折旧率高、种类多、维护成本高等。因此要对固定资产建立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如借助完善的决算与预算机制加快决算与预算进度,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采购数量,严格控制对资产的更新程序与更新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其次,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新要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规定执行,随着3G、4G、4G+网络的迅猛发展,每年的设备更新数量与更新周期变化很大,对于这些固定资产的变动要做好科学的调度工作,建立适合本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登记与调度、维护制度。最后,要试图依靠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对其固定资产进行动态核查,保证账实相符,也可以将检查情况绩效化。鉴于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设备分散性较大,需要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核查制度。

3、深化EVA管理,拓展广义资产

深化EVA管理,拓展广义资产是当下电信企业急需采取的有效措施。首先,EVA管理对于提升资产价值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建立电信企业的EVA指标体系是深化EVA管理的重要途径。建立EVA管理体系主要是从激励制度、公司理念、管理体系与评价体系四方面进行实施。在目前电信行业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具体操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可持续增长。要维护存量、抢占增量,保障增值业务的多点拉动以及宽带业务的战略扩张,以强有力的战略抢占农村的电信市场,以增量带动存量增长与发展,推动电信企业资产价值种类与数量的提升,要转换商业模式,必须大力推广电信行业内EVA为正的业务,持续创造资产价值,保障企业在发展中平稳转型。其次,要控制资产的成本与费用,建立完整的资产维护成本定额体系,试图从项目管理与整体使用的角度建立维护资产成本效益的测评机制。如武汉电信经过有步骤的推行与深化EVA管理,经过2―3年武汉的大部分电信均有效的应用了EVA管理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资产价值创造水平,将资产成本平均每年降低1%以上。最后,要将广义资产的拓展深入至各层级,由原来的账面资产拓展为广义资产,将广义资产概念实践化,如数据资源、用户数量、渠道资源、品牌资源及人力资源等资源价值的潜力巨大,广义的资产价值运营具有长期性、全员性及集团层面推动性。事实证明,广义资产价值提升效果显著,具有巨大的资产价值提升空间。

4、强化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

强化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是当下电信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针对电信行业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提出的。首先,要规避不良资产的产生。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与减少资金占用率,尽量尝试实行零库存制度,在预算编制有效合理的基础上,提前申报物资设备购置计划,以减少物资设备的购置成本与增加资金的周转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资产价值。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总量控制,鉴于低值易耗品流动性强、随意性及不易管理等特点,必须完成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进行动态管理,进而提升低值易耗品价值的增值。其次,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实施资产的动态管理,优化财务结构,利用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简化不必要的财务结构,达到强化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据相关资料显示,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60%-80%,因此资产价值的增值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值。但是20%-40%的资产主要表现为资源价值(广义资产),广义资产价值的提升是当前资产价值提升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通过发现在电信企业资产价值增值过程中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其中探讨层面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信息手段、广义资产、EVA管理方法及制度建设,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苏泽雄:基于EVA体系的电信企业价值诊断及路径提升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5(2).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品牌资产 企业 价值提升 对策

一、支撑品牌资产价值的三大因素

(一)品牌知名度以及品牌资产价值。

其中,品牌知名度指的是对品牌的认知度还有回忆度。企业拥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能够让企业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能够牢牢记住这一品牌,并且能够快速地在众多品牌当中快速认出目标品牌。所以,针对此,企业应该树立起较为特别的品牌名称,而且还应该不断地在媒体当中得到宣传。这种通过某种方式让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的做法对于企业未来的生产和经营以及发展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随着企业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品牌资产价值也就越高。

(二)品牌联想和品牌资产价值。

其中,品牌联想指的是当消费者在听到某一品牌的时候所能够联想到的和此品牌有关的所有内容,主要包含了产品类别以及产品特性,还有产品较为优势的地方。所以,针对此,商家应该充分做到了解目标消费者所思所想所需,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出发。充分考虑到自身品牌和其他品牌之间的区别,让消费者记住自己品牌的优势,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联想度,并且快速提升企业品牌资产价值。

(三)品牌忠诚度和品牌资产价值。

其中,品牌忠诚度指的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表现出的忠诚程度。只有当商家不断提升了自身生产产品的性能以及质量,还有舒适度等方面,并且还能够快速提升产品拥有的科技含量,做到充分了解每一位消费者的需求,全面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等等。所以说,消费者对于某一品牌表现出越高的忠诚度也就意味着其品牌资产价值越高。

二、提升品牌资产价值的对策

(一)明确品牌定位。

关于品牌定位主要的内容包含了品牌识别以及开发,还有和目标消费者建立良好沟通等等,其实,品牌定位的本质就是寻找和同类产品的差异性。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认真分析目标市场具有哪些特征以及竞争态势,并且认清企业在市场当中扮演的是怎样一个角色,并且在找到目标市场的同时,还应该对企业自身定位做好把握,并且还应该制定出一份比较详细的计划还有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未来规划,尤其是要做好品牌规划。全面提升企业产品的性能以及质量,还有设计以及科技含量等等,不断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更加倾向于购买本公司的产品。

(二)强化企业品牌认知度。

要想提升企业品牌资产的价值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提升企业品牌认知度。企业可以从事一些慈善事业,加强对企业形象建设,并且还应该不断加强对企业做出正面宣传,树立更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并且还应该不断强化广大受众对于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并且在创造产品以及企业服务价值链当中所有成员企业的荣誉感以及自豪感,逐步形成一个“产品服务在前,制造商在后”的全新的产品以及服务经营方式。因此,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产品的销售规模,并且进而改善企业产品的销售结构,不断创造更加完善的现金流来源方式,提升企业品牌的资产价值。

(三)改善产品营销组合方式。

由于企业品牌定位以及品牌知名度都无法较为顺利地转化成为企业品牌资产,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企业产品以及促销,还有价格以及渠道,加上整合营销策略等不同的方式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应该不断转变产品的营销方式,全面提升企业品牌资产价值,这样才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创造条件。

三、小结

由以上分析得出,提升企业品牌资产价值不仅仅要从企业出发,需要从产品生产一直到营销,还有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做出更为有效的措施。企业品牌资产的价值提升存在于企业生产以及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品牌资产价值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保障企业维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斯科特・戴维斯.品牌资产管理:赢得客户忠诚度与利润的有效途径[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4篇

自从上世纪90年代 D. Aaker (1991) 提出品牌资产概念以来相关研究一直受到重视,K. L. Keller (1993)提出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概念则将品牌研究引向深入,特别是从消费者心智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已成为品牌管理的理论基础。虽然这一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品牌内核的构成。

从营销学角度讲,品牌资产是指相对于一个无品牌名的相同产品和与一个有品牌名的产品在市场营销效用或产出的增量。而产生这一增量的理论有不同的观点,其中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的观点认为有品牌名的产品市场营销效用是由于消费者头脑中有关品牌的知识与品牌形象发生了变化。那么怎样有效地促进品牌资产增值或使消费者头脑中有关品牌的知识与品牌形象朝向经营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品牌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大众化消费时代企业品牌管理主要是追求品牌知名度,只要有了知名度就能取得成功,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因为企业的产品都差不多,消费者看谁知名度高就买谁的,而在小众(分众)化消费时代企业品牌管理所追求的是品牌忠诚度,只有将某个特定的消费群体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有归属感,体验到正是这个品牌代表了我,营销才能取得成功。 本文则从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构成角度,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策略1 :品牌定位,只为目标客户服务

品牌资产增值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概念,建立只为部分人服务的理念。对于企业来说,你的产品并不是卖给所有的人,而是仅限于本企业所选定的目标客户(即要服务的那部分小众)。因此要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这部分人的深层次需求,集中有限的资源去做好他们的工作,并根据目标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来确定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从而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形成鲜明的品牌定位。

目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仅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家电行业为例,从市场上的情况来看就很难说清楚甲品牌与乙品牌有什么不同,企业基本上都没有目标客户群的概念,都没有品牌定位的概念,产品也是大同小异。

品牌资产价值体现在哪里?品牌管理目标又是什么?如何让消费者想买某一类产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某产品的品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想办法把企业品牌的差异化定位植入消费者的长期记忆中,令他们挥之不去,将来一旦有需求,马上想到了某某品牌的特征。唯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未来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才能赚到品牌的钱。否则企业的广告一停,销量就会下滑,成为只有知名度、没有忠诚度的空壳化品牌,其品牌资产或品牌影响力是有限的。

品牌定位策略实施中还要树立对不同的小众消费群体区别对待的理念。对消费者区别对待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不理解这一点,就根本不理解什么叫市场经济。就像千万元一辆的豪华汽车一样,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说不合理?我们应当相信消费者有能力去判断、选择,即使上当受骗,那也是必要的成熟过程。

策略2 :品牌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

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企业品牌管理的核心就是塑造消费者心目中正面的品牌形象,以达到增强品牌竞争力,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目的。品牌形象的心智模型主要作用为获取和解释信息,过滤和组织信息以及预测结果。是依据消费者有关品牌的推断形成的。这种推断基于外部的刺激或想象是消费者从经验中形成的对产品的信念,这是品牌形象的本质。

人们对品牌形象认识从影响品牌形象的各种因素上开始,如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声誉,并通过体验逐步深入的。品牌形象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 功能形象(functional):实用性需求,外在的需求。2 象征形象(symbolic):个人与期望的群体,角色和自我形象的联系;将象征意义传递给个人或他人。个人的消费行为能通过产品象征的消费来加强自我概念。3 体验形象(experiential):内在的需求,主要动机是从消费产品中体会的快乐品牌形象是一种资产,品牌形象具有独特个性。品牌就是告诉消费者用了该品牌等于什么,能强化消费者的什么意识,能代表什么品位、什么爱好、什么档次、什么身份。我们说品牌是一个符号,企业必须赋予这个符号以内涵,令消费者有归属感,而不是做表面文章。 最新的研究认为成功品牌形象必须要具有鲜明的品牌个性。品牌个性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提升品牌资产价值。同时品牌个性塑造就是造就品牌忠诚,也能使品牌延伸策略成功机会增大。因此品牌个性塑造应该人格化,以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应该寻找和选择能代表品牌个性的象征物,使用核心图案和特殊文字造型表现品牌的特殊个性。

策略3 :品牌资产必须具有明显的溢价能力

当一个品牌具有鲜明的个性之后,就容易给目标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部分人中形成偏爱,成为他们的首选,这时候品牌资产溢价能力开始显现出来。品牌溢价体现在三个方面:用户溢价、供应商溢价、员工溢价。一个没有溢价能力的品牌算不上是真正的品牌,因为没有内涵的品牌不可能挣到品牌的钱,也不可能用同样的成本比别人多挣钱,更谈不上形成品牌忠诚。

用户溢价能力是指用户的价格敏感度降低,为了买一个名牌产品,用户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如一款运动服,有两个版本,一种带有阿迪达斯的品牌标识,另外一种什么标识也没有。除了商标之外,产品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价格分别是60美元和40美元。销售人员讲,其实这两款产品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产品本身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你重实惠,就买这套没有标识的,如果你重品牌,就买这套名牌,看你的需要是什么。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名牌运动装具有相当的品牌溢价能力。

供应商溢价能力是指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溢价。如多年前国内有一家集市场、研发、制造为一体的供应商,面向全球市场提供电子测量仪器产品。此时国外一家著名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找到这家国内供应商,他们提供原材料,为其加工生产半成品。由于这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供应商就非常看重这种合作,即使少挣钱也愿意干,对他们来说,有非常重要的长远意义,尤其是为以产品质量闻名于世的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结果是有品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从供应商那里得到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可能比其他企业低10%左右),而供应商得到了名誉和长期回报,从此这些供应商就可以向其他下游企业说,我是某某认证过的合格供应商,产品质量能达到最严格的要求和国际标准,可以令其他用户放心。对于知名品牌来讲,这就是品牌的供应商溢价能力。

员工溢价能力是指对于知名企业来说在员工方面付出的成本比其他企业会低很多。

一个没有溢价能力的品牌算不上是真正的品牌,因为没有内涵的品牌不可能挣到品牌的钱,也不可能用同样的成本比别人多挣钱,更谈不上形成忠诚的目标用户群体。

消费者为什么愿意支付品牌溢价?因为品牌意味着信誉,是一种承诺和保障,品牌企业为了信誉就不会计较小钱,就会对客户负责,对这些企业来说,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品牌形象。 而消费者为什么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品牌产品?为什么愿意支付品牌溢价?原因之一就是品牌意味着信誉,是一种承诺和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品牌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品牌企业为了信誉就不会计较小钱,对这些企业来说,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品牌资产价值,看一个企业是否有信誉就看他如何处理自己的失误,如何赔偿客户的损失。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价值提升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4-032-03

资产重组是证券市场的永恒主题。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资产重组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主营业务能力,所以近年来资产重组备受上市公司的青睐。究竟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如何产生作用,下文将展开分析。

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内涵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般可以通过两种基本方式进行发展,一是通过内部投资新建方式扩大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吸收外部资源,通过外部扩张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资产重组就是指上市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和获利能力而通过各种途径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已有业务进行重新组合或整合。

在早期商品经济社会中,内部发展方式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不断集中,通过资产重组进行外部扩张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所说,没有一个美国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积累成长起来的。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由于经营机制灵活,追求低成本的高速扩张,有着资产重组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加之政策的因势利导,因而在证券市场上已出现了一系列资产重组活动。在经济结构调整持续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资产重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形式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一般做法,可以将资产重组分为收购兼并、股权转让、资产剥离、资产置换这四种主要方式。

(一)收购兼并

这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并购。上市公司通过企业的收购兼并,既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产生规模效应,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加强对市场的垄断;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经营策略,以降低经营风险。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兼并的动机并不真正在于此,而是通过廉价收购非上市企业盈利较高的下属企业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二)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指并购公司根据股权转让协议受让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从而成为上市公司股东或控股股东的行为。股权转让可分为第一大股东变更的股权转让和非第一大股东变更的股权转让两类。有实质性重组的第一大股东变更的股权转让对企业业绩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三)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对上市公司主体中的非生产性、非经营性资产从上市公司实体中分离出来,一般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承接。这是上市公司最为常用的利润提升方法之一,主要是将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剥离转让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所属的子公司;在剥离的资产形态上,通常包括控股和参股公司的股权、土地使用权、投资项目等。这是一种“财务包装”方式,通过重组使亏损的或微利的上市公司在报表利润上实现扭亏或实现业绩的较高增长。这对已连续多年亏损而面临“ST”和“PT”处理的公司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被视为“救命稻草”。

(四)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进行资产交换,从而提高资产质量。这一重组方式本应是一个互利的双赢过程,但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这一交易行为主要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是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主营业务处于严重亏损或陷入绝境的上市公司常用的扭亏手段。上市公司置换出盈利能力较差的不良资产或劣质资产,而置换进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而且交易往往是不等价的,有的劣质资产的置出价格通常还要高于其账面价值,从而获得一笔转让收益。

三、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价值提升的影响

近年来资产重组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技术业、批发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等,这些产业本身也是走在国内产业机构调整最前沿的行业,资产重组适应了经济环境大变革的要求。在众多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中,控股股东在解决上市公司历史债务、为上市公司注入或置换进优质资产都制定了详尽可行的方案,保证了上市公司股改获得长期稳定发展能力。随着这些方案的施行,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估值水平有望得以大幅提高。总结起来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价值提升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公司价值的提升

主要是通过清理欠款帮助公司财务质量改善和通过注入优质资产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控股股东在股改方案中通过用现金、属下优质资产注入或者与上市公司劣质资产进行置换等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上市公司也由此获得更有盈利能力的资产,从而保证了公司未来长期持续增长的能力。

以上海汽车为例。2006年12月20日,上海汽车公告称:“公司以新发行的327503万股流通A股及非关键零部件业务资产为对价购买上汽股份所持有的整车企业股权、关键零部件企业股权、与汽车业务密切相关的金融企业股权以及上汽大厦、配套综合楼等资产以及相关负债。” 这部分资产购买交割日是2006年11月1日,至2006年底,这部分资产为上海汽车带来5.95亿元的净利润,更为可观的是,2007年上半年,上海汽车的净利润比2006年同期净增400%。

这一案例向投资者传达的信息是:上市公司不再是企业圈钱的工具,而是拥有核心资产的、以营利为目的、实实在在经营的企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与管理者和社会股东具有同样的利益基础,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是所有股东和管理层的共同选择。

据统计,未来三年将有3万亿低价央企资产注入股市,这部分资产的平均市盈率不高于20倍,这些优质资产的注入将大大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加优质上市公司的数量,改善股市的结构。

(二)对投资价值的放大

重大的资产重组能够快速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公司基本面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带来的高成长性,往往会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同,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在资产重组消息公布后的巨大刺激下,时常爆发出惊人的表现。股改后高效率大面积的大宗资产重组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但有效的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质量,更是进一步诠释了A股市场中有关外延式增长这一投资主题的价值。诸如国兴地产、SST新智、ST长运等具有重大重组题材个股的持续暴涨更是验证了资产重组这一主题下蕴藏的巨大投资机遇。而且,在全流通时代的来临之际资产重组手段更趋于多样化,随之带来的投资机会会日益增加。

此外,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不再只是对即将退市或者持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保壳”而战,更多的是鼓励央企整体上市做大做强,消除同业竞争甚至整体上市,以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为目的的主动性资产重组。尤其以今年以来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体现更为明显。在未来一两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型资产重组将会在A股市场延续,对较快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收益、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既会增强目前市场整体收益,也会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三)对行业整合的影响

我国大型企业仍有必要通过资产重组追求规模效益,诸如宝钢集团、长虹集团、海尔集团、江南造船等均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龙头企业,但对照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来看,其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资产重组,追求规模效益,可以整合行业,塑造具有垄断地位优势的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具体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实现。

1?郾横向重组,集中资金发展主业

2007年8月7日,安凯客车(000868)公告,拟以7.62元/股的价格,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发行1000万股,购买其下属客车业务相关资产,即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41%的股权。又比如,2005年8月8日,潍柴动力出资10.23亿元收购原大股东德隆及其实际控股公司所持有湘火炬12%的股权,从而成为湘火炬第一大股东,潍柴借势整合湘火炬旗下的陕重汽整车业务以及变速箱、车桥等业务,并与2007年4月30日完成吸收合并湘火炬工作,在A股市场上市。

通过类似横向重组,不但可以集中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发展主业,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形成真正具有垄断优势地位的龙头企业。

2?郾纵向重组,形成规模化产业链

早在1997年末的亚泰集团并购双阳水泥,就是典型事例。在此并购中,双阳水泥享受了国家的免息政策,而且亚泰集团可以分6年替双阳水泥还清债务本金,购并的协议价格为零,实际上是承债式并购。由于原来亚泰集团主营房地产,对水泥业来说并无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所具有的只是资金方面的优势。并购后通过注入资金,相继扩建了3条日产2500吨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从而奠定了这家企业在东北地区的龙头地位。而且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求得规模效益。将外部交易转为内部交易,降低了交易费用,这一成功重组,被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评价为:“为帮助没有资本金的国有大企业走出困境找到了一条出路”。以此为标志,亚泰水泥产业步入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期。

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存在关联交易,大股东资产升值巨大

目前,上市公司收购大股东资产的现象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大股东的资产在资产评估中出现了升值,有的升值幅度达到几倍。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段时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有26家涉及购买大股东资产的关联交易,其中有12家公司所收购的资产在价值评估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升值,只有6家公司所收购的资产评估出现减值,其余9家的评估价或与账面价相当或未作披露。

(二)协议转让只针对部分股东,容易发生内幕交易

不利于对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很难体现公平原则,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法律排除了对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合法性。此外,上市公司在股权转让中,新的大股东投资付款不到位,股权质押不规范,易发生股权纠纷。

(三)地方性行政壁垒的存在,对逆向选择行为产生了放大效应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开放性的资产重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有效而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势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当地企业往往先于外地投资者对本地比较有投资价值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其结果不仅严重挫伤外部投资者参与该地区资产重组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应该重组的企业得不到重组。外地投资者为了逾越地方性行政壁垒,往往会以较高的成本获取目标企业的内部信息。此外,外地投资者还可能会付出一笔“公关”成本以换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以保证资产重组的最后成功。

(四)重组中的信息披露不够全面、充分

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转让时,都需要股权拍卖、股权纠纷的公告。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上市公司刊发的此类公告相当简单,就事论事,甚至省略一些重要数据。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表外资产;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创新力;管控力;影响力;传播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现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而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纷纷寻求持续而有效的制胜之道。在此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往往通过加大资本投入,扩大资产和经营规模来抵御竞争风险,而往往忽视了对表外资产价值的发掘。

一、企业表外资产的内涵

企业表外资产也叫软资产、隐性资产,是企业长期运作、履行社会责任和对外协作过程中形成的,未反映在财务报表内的,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的资源。企业表外资产由于其成本难以计量,所以一般在财务报告不予以确认和披露。

表外资产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运营模式和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理念、技术创新能力、商业品牌和信誉、企业形象以及与包括客户、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在内的社会关系网络等等。

二、企业表外资产的价值

表外资产虽然不表现为企业账面资产,不能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但是,表外资产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包括表内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盈利能力,还包括企业内部的文化理念、管理水平等表外资产给企业带来的企业凝聚力、创新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外化而形成的企业品牌、市场信用、企业形象等表外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表内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而表外资产则具有巨大的杠杆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表内资产的最大功效,能够成倍提升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经营的企业,往往都积累了大量的表外资产,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如果企业能够巧妙的加以利用,便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地进行扩张,业务规模和收益将会获得暴发式增长;业务规模和收益增长的同时,表外资产的价值也得以进一步提升,进而促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这方面国内外的诸多知名企业都是很好的案例,国外企业如肯得基、迪斯尼等,国内企业如苏宁、阿里巴巴等。

不仅如此,表外资产还能帮助企业建立强有力的竞争壁垒。在当今商业社会,一个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工程、生产、分销、甚至销售外包出去,而企业拥有的表外资产则是一种强有力的、独一无二的差异化资源,如IBM的顾客关系、可口可乐的品牌等等是其它企业无法复制的,从而构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当然表外资产也会反作用于表内资产,对表内资产具有制约作用。如果企业不注意表外资产的善加利用和保护,其价值的消失将在转瞬之间,甚至会成为企业的表外负债。在这方面三鹿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正是由于三鹿集团对于其质量管理控制上出了问题,一家创建于1956年、具有52年奶粉生产历史的乳业巨头在一夕之间轰然倒塌。

三、提升表外资产价值的途径

表外资产是在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隐性资产,对于其管理和价值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因此只有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最好,才能实现企业表外资产价值的最大化;而不能将表外资产的培育和价值提升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割裂开来,作为一个独立工作来抓,否则不仅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也会消蚀企业对表外资产培育和价值提升的热情和信心。

1.提升企业凝聚力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它能使企业内部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自豪感,认同企业的理念、目标和宗旨,并努力为之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提升企业凝聚力的主要途径:一是确立企业的发展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共同的责任与义务,能够凝聚全体企业员工的力量,推动组织进步,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二是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要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各项事务,对他们的建议和工作给予充分尊重以及恰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为员工搭建实现个人发展的舞台。要了解员工的发展愿望,协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创造发展的条件,让员工真切的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四是营造良好的内部沟通氛围。良好的沟通机制能有效的整合情感要素,使员工能够达成精神层面的充分交流,增进企业和员工的相互了解,从而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

2.提升企业创新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没有创新,就只能步人后尘,甚至被淘汰。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很多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创新,没有核心技术,只能依附于其他企业,更谈不上什么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创新力的主要路径:一是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包括明确创新目标、搭建创新平台、组建创新团队、完善创新制度、建设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基础条件和体制机制。二是点面结合、重点突破。首先要对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实现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企业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进行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树立开放创新的观念,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研的合作与交流,重视自我学习能力建设,提高创新起点,加速创新进程,促进成果转化。四是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敢冒风险、不怕挫折的探索精神,支持、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尊重、宽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

3.提升企业管控力

科学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能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有效节约成本。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环节: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要全面,要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度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制度要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并保持其连续性。二是要实行企业管理的流程化,按照计划-实施-监控-评价提高的闭环管理原则,设计企业各项工作的流程,实现无缝连接。三是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幅度和效率。要构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框架,建立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平台,建立企业的各类信息库。四是要重视信息反馈,以利于工作计划的调整和优化。

4.提升企业形象影响力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开拓市场、赢得伙伴信任、获得政府支持、吸引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形象影响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努力塑造企业的内在实质形象,包括企业精神、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社会信誉、社会责任、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形象。二是要塑造企业的外在感观形象,企业生产经营、办公场所外观,员工着装、仪表,广告宣传资料等等。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信固定资产;盘活;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如何高效利用和节约电信设备投资,盘活现有资产,越来越成为各大电信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电信作为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经营业务繁多,涵盖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在产品多样化的背后,庞大的固定资产支撑是电信企业的固有特色,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占到企业成本的30%。如何从资产购置、建设、验收、转固、淘汰、报废、处置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着手,抓住重点环节,实现资产管理效益提升,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问题。

一、抓住管理提升突破口

1.工程现场管理不足。对于电信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是资产新增和资产退出的关键领域。目前工程管理领域多由中标的施工单位承担,工程管理人员一般以网络开通为考虑要素,对资产管理管控较为薄弱,缺乏价值管理意识,资产转固和验收状况存在偏差,工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多领多占的浪费的现象,造成账实不符。同时在设备退网时,存在对退网设备随意放置,造成后续清理难、统计难的情况,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和后续库存管理的难度。

2.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在资源占用方面,随着客户的变动,新增、迁移、倒闭,网络设备空闲资源调配,宽带和交换故障端口清理,管道、线路资源利旧成为网络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资源调拨的能力直接影响后续资产的投资的追加,网络资产盘活的重点在资源盘活和管控,粗放式的管理必然带来资产的麻木增加和重复投资的浪费,如何调动资源盘活积极性,成为资产管理人员头痛的问题。

3.低利用率、高能耗资产运行。随着电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演进,技术淘汰的设备越来越多,老旧型号设备的淘汰将成为资产清理的重点对象,特别是对于传统交换时期形成的低利用率和高能耗的资产,即大量耗费生产用电,同时占用有限的机房资源空间,这部分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4.退网物资处置积压堆放。大量废旧物资的挤压,形成库存管理的压力,如何变费为宝,还是直接作为报废资产处置。也是摆在企业管理面前的课题。逐步闲置淘汰的线路资产、设备机架蓄电池、宽带MODEM剩余价值能否重新发挥作用,仓管部门的闭环管理价值体现和能力突破,是否还有增长点?

二、相关举措分析

资产管理是一个涵盖企业每个角落的管理工作,更是一项管理的功课。要有力改变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升效益,降低企业运营和投资成本,一定要将价值管理工作和资产业务工作具体环节相结合,强化工程财务支撑,嵌入网络运营关键环节,才能实现业财双方的价值共赢。

1.工程现场管理和价值集约管理衔接。针对工程管理的特点,工程建设部门和财务、工程审计部门相结合,督促好新增资产的验收和交付工作,即做到现场管理和价值集约管理相结合,即时的将资产价值管理的要求传达到工程部门,对于可用可不用的资产不使用,及时退回多余的物资和材料,减少企业成本占用;对于机房空间合理摆放,为下次扩容留出空间;在工程退网环节,及时指导施工单位和仓管部门协同一致,避免在机房随意摆放退网设备,直接由施工单位拆除至仓库,一方面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避免仓库二次现场清理费用,。

2.通过资源利用的价值管理,激励资产盘活。针对庞大的网络资源,要想利用好现有的每一台设备,节约投资,有赖于县分、地市技术维护人员的及时清理和跟进,如何激发维护人员价值管理的积极性,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将价值管理概论嵌入网络运营的各个环节,落实网元价值管理。

财务部门和维护部门相结合,建立资源盘活激励体系,将资源的再利用折算为相同能力投资的节约予以通报和体现,让价值管理嵌入网络运营的关键环节。如:在网、下网的空闲设备板卡、机框直接调拨到业务需求旺盛、网络能力紧缺区域。价值评估标准:按调配系统的调配单评估。传输以调配板卡(设备)的投资均价评估盘活价值。交换传统端口以每线320,数据传统端口以每线350,(指交换数据每增加一线所需要投资的价值)。EPON窄带板卡板以语音每线150,数据每线180元算。按照节约的成本和投资,完善企业激励措施,提高各专业和层面维护部门工作积极性,如交换、数据县分占获取激励总额*70%,其中调出端占70%*70%,调入端占70%*30%。传输类接入维护中心占70%。通过有效价值管理的传输和体现方式,最终激发维护人员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企业资产高效运营,有效提升资产利用率。

3.及时清理低利用率、高能耗资产,降低运营成本。根据资源梳理和能耗平台的统计情况,对低利用率高能耗的资产,做到及时清理,及时割接退网。对于暂未安排整体退网项目的部分,也应及时减少机架用电或断电处理。将节约用电落到实处,同时在年底资产报废预算环节,要结合上年底的维护部门各专业资产清查情况,安排报废预算,并对相关资产卡片停止计提折旧,减少折旧成本的增加。

4.转变观念、落实措施、变废为宝。转变回收废旧物资是增加企业负担的观念,仓管采购部门着力做好废旧物资有序的退出、翻新、置换和拍卖工作。特别是针对社会上有再回收利用价值的物资如线缆、电池、铁件等都应及时评估,提前做好拍卖宣传和拍卖组织工作,对于无整体回收价值但仍可使用的电脑等常用办公设备和家具,可报废后低价处置给有需要的员工,避免浪费,同时减少了资产清理成本。做好常规物资的退出工作,不及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长,往往也会给企业带来意外的收获和盘活成效。

参考文献:

[1]罗容.电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管理体系设计[J].中国外资,2012(15).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8篇

关键字:货币升值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经济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11-034-04

2005年7月中国开始了汇率体制改革,人民币开始升值,与此同时,中国资产价格也开始快速上升,货币升值与资产价格关系的内在逻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货币升值导致资产价值重估的理论逻辑

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资产所带来的现金流的现值,即资产价值受到每一期的所带来的现金量的大小以及贴现率的大小的影响。如果在比较完美的市场中,如股票市场,资产在任何时候可以以接近于0的交易成本出售,那么,资产(以股票为例进行说明)的价格可以表示为:

其中P为股票现价,D为股息,P+1为预期股票价格,r为贴现率,贴现率不但受到无风险利率的影响,而且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故股价可以表示为:

在汇率升值的环境中,资产的定价方式将发生改变。在升值环境下,股票价格的决定方式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P*和p*+1分别为升值条件下的股票价格和预期价格,E和E+1分别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e+1为升值速度。而假设市场参与者认为汇率会无限期限升值,并且汇率升值幅度不太大,那么股票价格就可以表示为:

从(2)式和(4)式可以看出,在货币升值的环境中,资产价格取决于盈利能力、贴现率和货币升值速度。对于所有企业而言(或资本市场而言)盈利能力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表现,贴现率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特别是基准利率的变化。下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与资本价格变化的关系。

二、升值过程中货币政策取向对资产价值重估的影响

(一)无风险套利政策会导致资产泡沫

对于货币升值,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为了保持一定的升值节奏,往往通过调节国内利率水平,使本币利率与世界主要货币的利率水平保持一定的差异,从而达到消除外国投机资本通过套利而获得收益。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维持一定比例的利差,货币当局就必须维持本国的低利率水平,而低利率就会加大货币的需求,而货币当局只能被动满足这一需求,因此不断提供本国货币,其结果就是造成本国流动性膨胀,而大量的货币将进入金融资本市场,直接推动资产价格上升。资产价格又进一步导致外国资本进入,从而带来本币升值压力,促使货币当局降低利率,进入一个自我实现的死循环,极有可能产生泡沫经济。

在遵循这一原则的情况下,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会随汇率升值而膨胀,股票市场会空前繁荣,股票价格加速上升,另外其他资产,特别是不动产价格也会上升。由于流动性不断膨胀,最终所有的资产价格(不管资产本身是否具有盈利能力)均不断上升。在这一政策原则下,资本市场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繁荣,而且差不多所有股票价格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一些从基本面上来看没有价值的股票也会出现上涨。当货币当局觉得没有必要升值,或者市场没有促使货币升值的动力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就需要向其真实价值回归,因此股票市场和不动产市场将崩溃,股票价格要跌到汇率升值之前的水平,甚至更低。

(二)紧缩的货币政策能控制资产泡沫

在这一政策操作下,政策制定者并不是利用货币政策被动的配合汇率上升的步伐,而是根据经济金融状况主动实施货币政策。由于市场普遍预期汇率会升值,在无风险套利的作用下,国际资本就会进入国内,资本进入国内就增加了流动性,为此政策制定者为了控制流动性不断提高利率水平,以此防止实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和虚拟经济出现泡沫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利率水平将不断上升。在这种升值的过程中,流动性始终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所谓的流动性膨胀,因此,股票价格不会出现全面上升的情况,一般而言,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股市很有可能上升。由于流动性得到控制,汇率上升不会导致所有的资产价格上升,只有那些由于升值带来利润上升的行业和价值真正得到提升的资产其价值和价格才会上升。

三、升值过程中实体经济绩效变化对资产价值重估的影响

(一)升值导致产业升级和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将导致资本市场长期繁荣

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产品价格相对于外国产品更加昂贵,企业相对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力下降。不过,汇率上升也为企业提供了转型和提升竞争力的机会。首先,对于依赖进口的企业,正好利用汇率升值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淘汰落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利用升值的过程实现产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进入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第三,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达国家需要转移的次高新技术产业;第四,加强研发,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

在升值的过程中,如果国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实现了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产业结构实现了高级化,那么,即使在升值完成时,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短暂的调整,这一调整也只是使那些不可持续的泡沫破裂,而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在升值过程中,经济的基本面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永久性提高。

(二)升值导致出口下降、需求不足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将导致资本市场长期萧条

货币升值如果导致对外出口和内部投资需求将下降,进而导致内部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总需求下降,总需求下降和要素成本上升将导致生产性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由于货币升值导致投机性资本进入资本市场,资产价格进一步上升,因此企业更愿意投资于股票市场和不动产市场,所以在企业的报表上会出现大量的投资收益,从而表现为企业盈利能力上升,特别是金融机构、房地产公司和大的制造企业相互持股,通过上市公司股价推高,而表现出经济中盈利能力的提高。随着资本市场膨胀,资产价格不断上升,而经济的真实产出反而出现下降,这就表现为明显的泡沫经济。

一旦升值完成,投机性资本将要实现获利兑现,因此资本市场的泡沫将破裂,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持股或抵押贷款的方式进入股票和不动产市场,因此,房地产市场崩溃将意味着抵押贷款成为坏账的可能性提高,而股票市场崩溃意味着银行的权益下降,这两方面的作用就是银行坏账上升,资本充足率出现问题,严重的情况是金融机构破产,其结果是内生性流动性紧缩,最终导致资本市场长期的萧条。

四、美日韩等国货币升值与资产价值重估的简要考察

(一)货币政策应对措施有所差异

在整个80年代,美国均维持了高的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在8%-18%这一高区间以内,与此同时减少货币的供给。80年代末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上台,美国在这一段时期开始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大缓和”时期,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心转向了所谓的保持物价稳定,政策基本上采用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值,由于通货膨胀比较低,所以美国利率水平保持在4%-6%这一窄的区间,变化幅度比较小,利率的变化基本上遵循简单 “泰勒规则”,而放弃对货币总量的控制。在升值过程中,美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资产泡沫。

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日本始终采用低利率政策来延缓货币升值的速度,日本央行贴现率在两次升值过程中始终保持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日本央行贴现率提高往往是在日元升值完成以后才提高利率水平。当美国不断降低利率时,日本也随着降低利率,美元与日元的利差有扩大的趋势,即日元利率相对于美元利率越来越低,美元利率相对于日元利率越来越高。日本为了降低利率水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货币供给,造成了流动性膨胀,出现了泡沫经济。

韩国在升值期间也采用的是利率―汇率平价规则,即汇率升值的速度与韩美的利差呈反向关系,即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汇率升值。

(二)实体经济的表现与变化大相径庭

在第一次升值期间,美国的真实GDP年均增长率为3.2%,第二次升值期间增长率达到3.8%。第一次升值期间美国摆脱了滞胀的经济局面,经济结构得到改善,美国开始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展科技,这为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打下基础。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技术进步,使美国重新回到引领世界技术进步的位置。

日本的产业在70年代实现了转型,其中机械制造(包括汽车制造)和电子行业以及化工产业等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一段时期内成为这些产业的领导者。90年代,日本没有在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优势。日本在这一轮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大量的资源投向了非生产性领域。日本1990年以后的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要素增长率仅仅为0.25%,不到70年代的1/6,差不多为80年代的1/5。这也就构成了日本股市后来十几年的长期萧条的真正原因。

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很高,平均达到8%以上,这是韩国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的基础。不断升级的产业以及其不断增强的产业竞争力是其股市长期繁荣的有力支持。韩国的产业优势的获得是韩国通过自身产业不断优化的结果,也是韩国经济能够在汇率不断升值的过程中韩国经济和产业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原因。70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80年代以后,韩国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韩国通过科技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知识、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韩国21世纪的主导产业。

五、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2005年7月中国开始了汇率体制改革,人民币开始升值,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在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上证指数从谷底的998点一直上升到目前的6000点以上,而房地产价格也不断上升,2007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超过8%。

2005年至2006年,人民币维持低利率,主要是以此配合人民币的升值节奏。由于长期的低利率和不断上升的经济周期,其结果造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加速上升。2007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地依据利率―汇率平价原则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特别是中国针对经济向过热方向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利率水平,中美一度扩大的利差水平有所缩小。虽然目前中国的利率政策已经改变了简单的适应汇率升值的政策,但是,货币供应量增速还是偏快,流动性膨胀的状况比较严重。2004年以来货币与产出的比例不断上升。2007年,虽然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但是中国的货币供应明显偏多,根据央行应对通货膨胀而采取的逆周期的政策操作规则来看,2007年货币供应增速明显过快,明显高于年初制定的增长16%的目标。综合考虑利率水平和货币供应水平,中国虽然采用了“中性偏紧”稳定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但是,中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还不够,还不足以完全消除资产泡沫,资产价格还是快速上升。

在汇率升值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出口依然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而在这一进程中,由于世界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巨大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和资本优势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中国目前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大量产业,如造船、机械、汽车和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中国,中国在这些产品的产量所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快速提高。中国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同时中国还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中国工人的技术素养高,劳动生产率也高,中国劳动力得到了更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水平比同等经济发达国家高。中国具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不具有的工业基础。正是因为中国具有以上优势,而且未来世界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因此,中国将继续保持世界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在汇率上升的过程中,中国具有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的能力。而产业升级将最终提高资产的价值。

六、结语

货币升值会导致资产价格重估,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货币升值如果导致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资产泡沫就可能产生,如果货币升值伴随着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货币升值不会伴随全面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削弱了本国产业的竞争力,那么货币升值可能仅仅导致不可持续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促使本国实现了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得到改善,那么货币升值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长期可持续繁荣。世界多数经济体升值的经验表明实际情况与此相符。中国正在经历人民币升值,为了保持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的繁荣,中国在政策上有必要做出必要的措施。首先,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的紧缩力度,严格控制流动性。第二,推出产业升级的配套政策,促进产业升级。第三,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趋势,承接世界先进生产能力的转移,提高本国的增长潜力。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9篇

在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顾客资源已成为企业能够取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最为重要的关键资源。如何使顾客资产价值得到持续不断地提升已成为实施顾客资产管理战略的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由产品导向型战略向顾客资产管理战略转型的需要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企业获取和利用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导致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另一方面也使顾客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顾客角色及其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迫使企业由产品导向型战略向顾客资产管理战略转变。顾客资产管理战略是一种全新的战略范式,它以顾客价值的持续提升为核心,紧密围绕为顾客创造和交付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优异的价值以取得持续竞争优势开展管理。顾客资产管理战略也是一种整体战略,不仅要求营销部门的参与,而且需要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生产作业、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以及财务、会计等部门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企业以顾客价值需求为导向,在深入了解竞争对手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将可利用的资源、能力与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效益,使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能够得到持续提升,确保顾客资产管理战略转型的成功。

(二)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需要 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顾客资源已愈来愈成为稀缺的战略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争夺顾客的竞争,谁拥有长期的、充裕的和高质量的顾客资源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顾客优势。因此,企业需要围绕为顾客创造和交付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优异的价值来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在以顾客为中心的竞争时代,顾客资产管理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要求企业做出全面变革,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管理体制变革、组织结构重构以及对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重新调整,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地配置和整合到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核心环节中去,并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和整合效益,才能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三)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顾客资产是由企业和顾客双方共同控制并由双方长期共同投资和经营形成的,既能为顾客创造价值,也能给企业带来价值。不同形式的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着不同作用。然而,其他资产必须以顾客资产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为目标开展运营活动,没有优良的顾客资产,企业其他资产的价值不可能实现。由于企业利润最终来源于顾客,企业在为顾客创造优异价值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丰厚利润。在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实施以顾客价值持续提升为核心而把企业利润作为“副产品”的顾客资产管理战略是企业不断获取超额利润、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正确选择。同时,顾客资产不仅是企业利润的最终来源,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

二、顾客资产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体系的构建

顾客资产价值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可利用的资源和能力、各种活动构成的价值链、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的获取和保持以及顾客忠诚。资源与能力是创造和交付顾客价值的基础;价值链是向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路径;优异的顾客价值是顾客资产培育和提升的核心。根据上述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构建顾客资产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体系。如图1所示:

(一)资源与能力是创造和交付顾客价值的基础 资源与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可利用的资源和能力既包括资金、原材料、设备等实物资源,也包括信息、技术、关系、文化等无形资源。企业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能力是以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和能力的数量以及质量的优劣状况为基础的。不同的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由于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规模经济、政策壁垒以及隔绝机制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资源、能力的稀缺性和不易流动性使这些差异持续存在。另外,与实物资源所具有的易流动、易仿制的特点相比,无形资源(如:企业的运营流程、关系资源、文化资源等)更加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模仿。因此,企业之间在资源、能力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在无形资源方面的差异,使不同企业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能力不同,这也构成了不同企业顾客资产竞争优势差异的基础。

(二)基于价值链的资源与能力的有效整合是创造和交付顾客价值的路径 价值链分析法是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的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实践证明,即使某一行业内所有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无差异的,它们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能力仍有优劣之分。其原因在于:不同企业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各个活动环节,即各自的价值链存在差异;同时,不同企业在各自价值链上配置和整合资源与能力的效率也存在差异。企业是一个有机的价值创造系统,价值创造表现为将一系列的投入转变成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出的复杂过程。企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越高,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就越多。企业的活动离不开对物料采购、人力资源和技术开发等资源的整合,同时还依赖于对信息、财务与行政管理等基础功能的整合。因此,以向顾客提供低价格、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目标,将企业可利用资源和能力在价值链上进行高效整合,是企业为顾客创造和交付顾客价值的有效途径。

(三)创造和交付优异的顾客价值是提升顾客资产价值的核心 顾客资产是一种存在于企业和顾客外部的双向投资——价值资产,企业和顾客共同投资行为的发生是以双方从投资中预期获取的价值超过其投资成本为前提的。在“顾客”时代,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拥有更大的自由选择权,要求企业提供更高的产品质量、更好的服务、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实施顾客资产管理战略,通过重构价值链,提高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效益,为顾客创造和交付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优异的价值。优异的顾客价值可以大大提升顾客满意度。对老顾客而言,顾客满意度的提升可促使其进行种类更多、数量更大的资源投入,从而提高顾客保持率和忠诚度,进而提升顾客资产的质量。同时,顾客满意度的提升也有利于企业树立卓越的品牌和社会形象,提升品牌资产,使企业更容易获取新顾客,提升顾客资产的规模。可见,在这样一个顾客资产价值驱动体系中,顾客价值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顾客价值的不断提升使顾客资产价值从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反过来,顾客资产价值的全面提升提高了顾客对企业所提品或服务信息的积极反馈和高度参与的积极性,使企业对顾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有了更深刻理解和把握,强化和提升了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时也使企业能够对价值链进行更合理的优化和重构,提升价值链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运行效率。以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为基础、以顾客价值为核心、以顾客资产价值的全面提升为最终目标的顾客资产价值驱动体系是一种双赢运行机制,该机制的成功运行一方面使顾客从顾客资产不断增值中获取的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使企业获取最大化的超额利润,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顾客资产价值提升的途径

顾客资产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体系的构建为企业指明了提升顾客资产价值的基本途径。即企业可从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顾客价值、拓展资源和能力、优化和重构价值链以及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作,以实现持续提升顾客资产价值的目的。

(一)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升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是指顾客通过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得到的收益和顾客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要使顾客资产持续增值,就必须不断提升顾客价值。企业可通过提高顾客收益和降低顾客成本两个途径提升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收益以提升顾客价值的策略主要有:(1)在深入了解企业能力和顾客需求基础上,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企业要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顾客需求,实事求是地向顾客提供承诺。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多个价值属性都有一定的期望,如:质量、反应速度、服务人员素质等,但不同的属性对顾客的重要性不同,只要企业在顾客认为非常重要的属性上表现优异,就可以抓住顾客的心,提高顾客对企业产品的感知价值。(2)向顾客提供额外价值以提高顾客获取的财务利益。企业可采取忠诚计划、顾客俱乐部和销售促进等方式为顾客提供额外价值。(3)通过员工与顾客之间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地缘关系或亲戚关系,将企业服务个性化、私人化,增进顾客与企业交往的社交利益,如举办联谊活动或团体活动为顾客提供社交利益等。(4)通过创造结构联系,为顾客提供结构性联系利益。结构性联系可通过投资、合资、特许经营、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与顾客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联系可使顾客获取降低交易风险、信息共享、技术和收益共享等多方面的利益。

通过降低顾客成本以提升顾客价值的策略主要有:(1)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降低顾客购买的货币成本。在设计、研制阶段,对产品进行价值工程分析,发现哪些功能对顾客是必须的,哪些是过剩的或多余的,根据各必须功能对顾客的重要性程度不同分配实现各功能的成本;在采购阶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阶段,通过降低材料消耗量、人工成本和废品率等手段降低制造成本;在物流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经济订购批量、最优生产批量、ABC分类法等手段,保持适时适量的商品库存,并通过选取最佳运输方式,实现运输成本最小化。上述措施力求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实现顾客所需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最终降低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货币成本。(2)通过降低顾客购买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成本来提升顾客价值。这要求企业采取强有力的营销措施,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为顾客提供便利。如:可采取免费送货上门,比竞争对手更方便和更快捷的售后服务与及时的客诉处理等措施降低顾客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成本。

(二)不断提升和拓展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夯实提升顾客资产价值的基础 一是提升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重点培养无形资源。从企业内部看,要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取得并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持续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全面提升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和保护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更广的使用范围和更大的战略价值的无形资源。资源的同质性越强,越便于流动,对企业顾客资产价值的形成与提升的作用越低;反之,资源的专用性越高,其流动性越低,但对顾客资产价值的提升具有更强的作用。与货币、实物资源等有形资源相比,即使在功能完善的市场上,企业拥有的无形资源(如专利技术、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先进的企业文化等),由于受到隔绝机制的保护,可以防止竞争对手模仿,使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可以持续保持下去。隔绝机制能够阻止模仿和增加转移成本。增加转移成本就是通过提高顾客由本企业产品转移到另一个企业产品的搜寻成本、变换成本和学习成本以提高企业留住顾客的能力;阻止模仿就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顾客忠诚资产保护、操作和管理流程更强的模糊性以及增加竞争对手的学习成本等来实现。可见,无形资源对顾客价值的培育和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应重点培养和发展。二是采取各种拓展手段从外部获取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和能力。由于任何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企业围绕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能力专心塑造核心能力的同时,还应利用兼并、收购等资本投资形式以及合作、许可证使用、特许专营、企业联盟等非资本投资形式,从外部其它企业和组织获取企业所需的资源与能力,突破企业原有的资源与能力瓶颈。企业从外部获取的资源与能力的性质、种类、数量和质量应符合企业为顾客创造及交付更优异价值的要求。当价值敏感型顾客所占比例较高时,从外部获取的资源与能力的有效利用应有利于增加企业所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花色、品种、差异性等特色;当价格敏感型顾客占的比例较高时,从外部获取的资源与能力的有效利用应有利于为顾客提供各种便利,进而降低顾客成本。

(三)不断优化和重构价值链,提高其为顾客创造及交付价值的运行效率 具有不同价值链的企业,由于其向顾客创造及交付价值的体系和方式不同,它们为顾客创造价值、进而培育和提升顾客资产价值的能力就会存在差异,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与价值链管理相关的战略主要是要求企业为顾客生产低成本、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降低成本或增加价值的方式可通过规模经济、学习效应、与顾客的信息共享、新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等手段达到。企业与对手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各自内部价值链功能的优劣上,还表现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价值链连接效果上,只有取得价值链系统的整体价值高于竞争对手时,才能在市场上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为了向顾客创造和交付更优异的价值,培育和提升顾客资产价值,企业需要从两个方面优化和重构价值链。一是通过出售产生零价值和负价值的活动,采取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产生正价值的活动,辅之于新的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来提升价值链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效率。二是优化和重构企业、供应商及顾客在内的价值链系统,以取得共同降低成本、流程连接、信息共享、更好地了解和满足顾客的需要、进一步开发流程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因此,企业不但要关心对自己价值链的培养,而且更要关心对供应商和顾客价值链的培养。

(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保持持续的顾客资产竞争优势 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不断创造新技术、新知识或提出全新解决方案的能力。在企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探索过程,探索过程主要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相关,其含义是探寻新的机会、技术、战略和能力。企业探索活动的收益是长期性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以便利用新的探寻成果来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的创新能力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即新构造和新要素。可见,企业的顾客资产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新构造和新要素的创造和改进活动上。企业通过尝试新要素和新构造的组合,就能发现和得到新的为顾客创造超额价值的机会。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升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它使企业不断产生新想法、并利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密集的研究开发事项。通过研发工作,企业产生的新想法、新技术与新知识丰富并强化了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所依赖的资源和能力基础。而要进一步提升企业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活动的效率,还必须将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能力与企业从事的各项活动密切联系起来,重构和优化企业价值链。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具有持续的创新精神,同时要具有强烈的实践欲望,将企业的所有与所做真正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持续的顾客资产竞争优势。以顾客价值需求为导向的,渗透在企业各种价值创造活动中的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企业不断提升核心能力,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企业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所在。

[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顾客资产管理研究》(编号:2009LX18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逆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价值链

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

长期以来,各国经济理论研究都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价值链地位存在相关关系。但是从不同吸收能力,对外直接投资对该产业的价值链地位提升影响存在差异。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吸收能力主要为技术进步水平、创能力强弱、人力资本积累程度。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价值链现状及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吸收能力对该产业的价值链地位提升效应,对于明确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高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地位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成本发现模型,本文得出两条逆向技术溢出的提升价值链地位的路径:首先,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对东道国的技术学习和经验累积,导致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升价值链地位;其次,本国自身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积累人力资本能有效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并与逆向技术溢出相互促进,提升价值链地位。

二、 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首先,根据理论分析,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能实现技术溢出。另一方面,逆向技术溢出能促进高技术企业转向生产高技术复杂度的产品,进而提升产业整体价值链地位,即对外直接投资通过逆向技术溢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价值链升级。

1、对外直接投资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

(二)变量的计算与测度

1、逆向技术溢出

本文借鉴L & P(2001)的模型和研究思路,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积累的逆向技术溢出,具体模型为:

[SPILLft=a=1nOFDIatGDPatSnat]

本文选取了G20国成员国41个国家和及香港地区。时间t采用的是2000年-2014年的数据。[OFDIat]代表的是第t年中国对a国的直接投资存量数据,本文采用GDP平减指数对其进行了平减。[GDPat]代表的是第t年a国的国内生产总值。[Sdat]代表的是第t年a国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根据公式,可以测算出2000-2014年中国对样本国进行OFDI而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

2、出口复杂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会反映在生产和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水平上。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专业化于价值链中的研发设计和关健零部件生产等技术复杂度较高的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则集中于原材料供应、组装和简单零部件生产等技术复杂度较低的工序。依据国际贸易理论,一国出口篮子的价值链地位蕴含着该区域的资源禀赋与复杂技术结构,技术越复杂,则地位越高。

3、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通过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利用DEAP2.1软件,来测算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从2000年到2014年的TFP水平,并探究TFP的提升与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关系。

三、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价值链地位的实证结果

(一)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价值链地位的影响

根据检验结果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估计弹性系数为1.246,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表明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逆向技术溢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外直接投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逆向技术溢出。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估计弹性系数为0.159,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表明逆向技术溢出与价值链地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逆向技术溢出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对外直接投资与逆向技术溢出的交叉项OFDI×SPILL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外直接投资能通过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进而有利于价值链升级。

(二)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

估计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逆向技术溢出的交叉项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这表明技术的进步、创新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使得逆向技术溢出更容易实现转化,并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由此激励企业投资行为中的学习和创新导向,从而产生边际产出递增效应,最终实现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章依据前文理论分析得出的研究假设,设计了相关的计量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外直接投资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本国自身技术进步、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人力资源有助于吸收逆向溢出的技术,提高转化率,强化逆向技术溢出对对价值链升级的正向推动效果。此外,研发投入的增加,市场竞争性越强,越有利于技术转化的实现,从而提升价值链地位。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提出一下建议:首先,鼓励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其次,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最后,加大研发投入,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简晓彬,周敏. 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3,01:93-99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可回收金额;资产减值迹象

资产减值,是指企业的资产发生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新《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的规范刚刚出台,本文拟对企业资产减值核算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企业资产减值的范围问题

实际工作中,企业几乎所有的资产都存在减值(或贬值)现象。企业资产减值应该分为三类:一是流动资产减值。这类资产减值在发生时,企业将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当资产减值迹象消失或资产价值回升时,企业可以把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原路冲回;二是非流动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减值。这类资产减值分为正常价格波动和永久性减值。前者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单独核算,计入当期损益,以后升值时,反方向核算,计入当期损益;后者属于永久性减值,这部分减值计提时连同以前已经入账的升值部分一并计入当期损益,以后确属价值回升,回升部分的价值也不再计入当期损益。三是非流动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的资产减值。这类资产减值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内容,这类资产减值一经发生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二、资产减值测算中的可回收金额问题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资产减值迹象。有确凿证据证明存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三个确定方法。一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长期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二是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三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大于零。实际工作中,企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主要通过前两者确定,只要它们两者中有一个方法计算的金额大于其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不作为资产减值。若两者计算方法确定的金额都小于其账面价值,按其最高者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三、资产升值处理问题

(一)流动资产升值的会计处理

流动资产的升值包括单独核算资产减值的流动资产升值和进行明细核算资产减值的流动资产升值两种情况。前者一旦升值,应在已经计提减值数额范围内核算,冲回原来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数额,超过已经计提资产减值的部分不作会计处理,直到流动资产转让处置或消失时进行会计处理。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等。后者一旦升值,既可在已经计提减值数额范围内冲回原来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数额,也可对超过已经计提资产减值的部分继续进行会计处理,资产因升值产生的溢价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等。

(二)非流动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升值会计处理

非流动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有减值就有升值。非流动资产升值不论是在原非流动资产减值数额范围内,还是已经超过非流动资产初始投资成本的升值,其升值数额一律计入“资本公积”账户,不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之所以这样规范,主要原因在于防止企业利用资产的涨跌价格来操纵损益,粉饰业绩,编制虚假财务报告。

(三)非流动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的资产升值会计处理

非流动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的资产有减值同样也有升值。但是,非流动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模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要求资产减值不再转回。因此,按实际成本计量的非流动资产的升值一律不作会计处理。

四、涉及总部资产的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问题

企业总部资产包括整个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研发中心等长期资产。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形成独立的现金流量,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因此,总部资产通常难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需要结合其他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迹象表明某项总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企业应当计算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企业在对某一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先认定所有与该资产组相关的总部资产,再根据相关总部资产能否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对于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部分,应当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并按照前述有关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处理顺序和方法处理。

对于相关总部资产难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应当按照下列步骤处理:首先,在不考虑相关总部资产的情况下,估计和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并按照前述有关资产组减值损失处理顺序和方法处理。其次,认定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的资产组组合,该资产组组合应当包括所测试的资产组与可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将该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其上的部分。最后,比较所认定的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并按照前述有关资产组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和方法处理。

【例】M公司有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由A、B、C等三项不同固定资产组成,账户余额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100万元,账面价值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50万元,该三项固定资产均无法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它们同属一个资产组)。2006年因市场上有替代产品,致使以该资产组生产的产品销路锐减40%。所以,应进行减值测试,2006年末,A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处置费用=15万元,B固定资产和C固定资产无法合理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也无法算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整条生产线尚可使用5年。

上例中,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即按5年的折现率测算该资产组的现金流量,假设为60万元为其可收回金额。

分析:由上例资料中已知,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则发生减值40万元。抵减后,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三者中最高者:一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二是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三是零。

第一次分摊:A固定资产应分摊=20%×40=8万元,由于A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应低于其公允价值-处置费用=15万元,则只能分摊5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则A固定资产应分摊=15万元,B固定资产应分摊=30%×40=12万元,C固定资产应分摊=50%×40=20万元。

第二次分摊:B固定资产应分摊=37.5%×3=1.125万元(+第一次分摊);C固定资产应分摊=62.5%×3=1.875万元(+第一次分摊)。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A:5

―B:1.3125

―C:2.187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5

―B:1.3125

―C:2.1875

五、商誉减值问题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商誉,是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形成的。其商誉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控股合并情况下,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该差额是指合并报表中应列示的商誉;二是吸收合并情况下,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该差额是购买方在其账簿以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按照购买方核算的企业合并存在合并差额的情况下,企业合并准则中要求首先要对企业合并成本及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在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确认了符合条件的无形资产以后,剩余部分构成商誉。商誉在确认以后,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每一会计年度末,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按照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有关减值准备在提取以后,不能转回。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可回收金额;资产减值迹象

资产减值,是指企业的资产发生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新《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的规范刚刚出台,本文拟对企业资产减值核算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企业资产减值的范围问题

实际工作中,企业几乎所有的资产都存在减值(或贬值)现象。企业资产减值应该分为三类:一是流动资产减值。这类资产减值在发生时,企业将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当资产减值迹象消失或资产价值回升时,企业可以把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原路冲回;二是非流动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减值。这类资产减值分为正常价格波动和永久性减值。前者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单独核算,计入当期损益,以后升值时,反方向核算,计入当期损益;后者属于永久性减值,这部分减值计提时连同以前已经入账的升值部分一并计入当期损益,以后确属价值回升,回升部分的价值也不再计入当期损益。三是非流动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的资产减值。这类资产减值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内容,这类资产减值一经发生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二、资产减值测算中的可回收金额问题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资产减值迹象。有确凿证据证明存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三个确定方法。一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长期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二是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三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大于零。实际工作中,企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主要通过前两者确定,只要它们两者中有一个方法计算的金额大于其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不作为资产减值。若两者计算方法确定的金额都小于其账面价值,按其最高者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三、资产升值处理问题

(一)流动资产升值的会计处理

流动资产的升值包括单独核算资产减值的流动资产升值和进行明细核算资产减值的流动资产升值两种情况。前者一旦升值,应在已经计提减值数额范围内核算,冲回原来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数额,超过已经计提资产减值的部分不作会计处理,直到流动资产转让处置或消失时进行会计处理。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等。后者一旦升值,既可在已经计提减值数额范围内冲回原来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数额,也可对超过已经计提资产减值的部分继续进行会计处理,资产因升值产生的溢价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等。

(二)非流动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升值会计处理

非流动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有减值就有升值。非流动资产升值不论是在原非流动资产减值数额范围内,还是已经超过非流动资产初始投资成本的升值,其升值数额一律计入“资本公积”账户,不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之所以这样规范,主要原因在于防止企业利用资产的涨跌价格来操纵损益,粉饰业绩,编制虚假财务报告。

(三)非流动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的资产升值会计处理

非流动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的资产有减值同样也有升值。但是,非流动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模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要求资产减值不再转回。因此,按实际成本计量的非流动资产的升值一律不作会计处理。

四、涉及总部资产的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问题

企业总部资产包括整个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研发中心等长期资产。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形成独立的现金流量,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因此,总部资产通常难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需要结合其他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迹象表明某项总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企业应当计算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企业在对某一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先认定所有与该资产组相关的总部资产,再根据相关总部资产能否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对于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部分,应当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并按照前述有关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处理顺序和方法处理。

对于相关总部资产难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应当按照下列步骤处理:首先,在不考虑相关总部资产的情况下,估计和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并按照前述有关资产组减值损失处理顺序和方法处理。其次,认定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的资产组组合,该资产组组合应当包括所测试的资产组与可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将该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其上的部分。最后,比较所认定的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并按照前述有关资产组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和方法处理。

【例】M公司有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由A、B、C等三项不同固定资产组成,账户余额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100万元,账面价值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50万元,该三项固定资产均无法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它们同属一个资产组)。2006年因市场上有替代产品,致使以该资产组生产的产品销路锐减40%。所以,应进行减值测试,2006年末,A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处置费用=15万元,B固定资产和C固定资产无法合理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也无法算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整条生产线尚可使用5年。

上例中,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即按5年的折现率测算该资产组的现金流量,假设为60万元为其可收回金额。

分析:由上例资料中已知,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则发生减值40万元。抵减后,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三者中最高者:一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二是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三是零。

第一次分摊:A固定资产应分摊=20%×40=8万元,由于A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应低于其公允价值-处置费用=15万元,则只能分摊5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则A固定资产应分摊=15万元,B固定资产应分摊=30%×40=12万元,C固定资产应分摊=50%×40=20万元。

第二次分摊:B固定资产应分摊=37.5%×3=1.125万元(+第一次分摊);C固定资产应分摊=62.5%×3=1.875万元(+第一次分摊)。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A:5

—B:1.3125

—C:2.187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5

—B:1.3125

—C:2.1875

五、商誉减值问题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商誉,是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形成的。其商誉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控股合并情况下,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该差额是指合并报表中应列示的商誉;二是吸收合并情况下,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该差额是购买方在其账簿以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按照购买方核算的企业合并存在合并差额的情况下,企业合并准则中要求首先要对企业合并成本及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在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确认了符合条件的无形资产以后,剩余部分构成商誉。商誉在确认以后,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每一会计年度末,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按照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有关减值准备在提取以后,不能转回。

参考文献: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13篇

一、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效应分析

(一)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在国内需求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带动国内一般消费品价格的走低,相当于人们的收入增加;财富增多导致物价变得更低,用于购房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购房能力的提高将导致房地产需求增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入效应及财富效应导致国内房地产需求增加。

(二)价值效应和成本效应。在供给方面,人民币升值将增加开发商的土地储备价值,在建工程和存货价值也会增加;也会降低房地产行业建筑材料、住宅设备的进口价格,降低开发商的建设成本。价值效应和成本效应的双重作用将推动开发商增加供给。

二、人民币升值导致大量外资涌入

人民币升值将会使房地产业成为一个高度敏感行业,外资对房地产的投资依然遵循投资市场追求高投资报酬的原则。当对该地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他国时,外资就会纷纷涌入,资金的涌入会导致对该地房地产需求上升,使其价格上升,直到该地的投资回报率下降至接近国际水平才达到均衡点,资金停止涌入。其投资行为是否能获利取决于三点:第一,投资前后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汇率差值;第二,我国房地产的价格走势。外资流入后以房地产的资产形式保有,可以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人民币资产升值的收益;第三,人民币升值后出售房地产类资产,变现收益兑换成外币时享受人民币强势货币的收益。这样外资就利用人民币升值获得双重收益。

三、台湾地区的历史教训及原因分析

升值对房价的影响是最早持续上涨、然后泡沫形成、最后泡沫破灭、房价下降。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均是如此。台湾地区自1985年以来,新台币持续增值,同时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大批热钱流入台湾套汇,致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如此庞大的持续热钱除了部分套利外,在台湾其他投资渠道不畅的前提下,大量涌入当地房地产市场,最终导致了台湾房地产价格疯狂暴涨。1985年1美元兑40.6元新台币,到1992年1美元兑换新台币24.52元,7年内升值比例达到近70%。台币升值导致台湾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1987年台湾房价开始出现大幅上涨,当年房价同比上涨了30%。台北市房价1986年约为71800元,1991年房价上涨到289000元,上涨了约4倍。台湾陆续出台各种措施控制房地产价格,国际游资已经在获得汇率升值和房价飚涨的双重收获后,全身而退,导致台湾经济和房地产同时陷入严重衰退境地,台湾经济和人民长期饱尝其中恶果。

这一过程的原因在于:在升值初期,经济形势良好,需求增加,特别是外资投资需求增加,导致房价上涨;在升值过程中,房价在不断上涨,泡沫形成,但支持房价的宏观经济却受到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最后,币值升至最高时,房价到了最高点,但出口受到重大影响,外资撤退,宏观经济开始走向衰退,这时就是泡沫破灭,房价下降的时候。

四、房地产市场调控对策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房地产市场价的影响有利有弊,如果引导正确,人民币升值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利好,进一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使我国房地产业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健。相反,则会对房地产行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进而对其他相关领域乃至我国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设计合理、严密的房地产税制,加大力度打击房地产投机和炒作。对土地空置征税,提高囤积投机的成本。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对可利用而逾期尚未利用,或作低度利用的私有建筑地课征空地税;对低度利用或利用的私有农地征荒地税,以使土地能流转到真正需要土地的使用者手里。

征收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分为两种:对土地转移时的增值部分(资本收益)征税;在土地持有期间每隔一定时间评估地价,对增加的地价征税。土地增值税能有效地抑制土地投机,且能将由社会引起的土地增值通过增值税的形式部分返还给社会,体现了社会公正。

征收土地保有税,以刺激土地供给。用地紧张的地区土地更加稀缺,所以地价也易上涨,投机易产生。如果对保有土地适当征税,就可以提高保有成本,刺激低度利用土地者转让土地或出租土地,以增加土地供给。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房地产投资者的风险防范能力。政府应支持金融机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适时向投资者发出警告,公告有关市场信息,加强对投资者市场风险的教育,调整市场情绪,尽量化解大众的非理。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财务管理;对策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民币升值形势日趋严峻,危及宏观经济层面,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筹资环境日趋恶化,对外贸易往来较多的外向型企业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活动。本文拟从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营运角度入手,逐一分析二者对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财务管理策略。

1.近年人民币升值的情况

2005年7月21日以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人民币升值趋势的长期性。从外汇储备来看,随着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和实际外资利用额度的持续扩大,央行的外汇储备率不断创出新高,这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未来人民币的需求仍会持续放大,人民币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健的升值态势。2011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美元)。

2.人民币升值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 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1)不利于出口,影响产品的销售。长期以来,低成本是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最大优势,也是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特别是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元持续贬值,引发了人民币的快速升值。这对于缓解贸易顺差压力,减缓国内的物价上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正面效应。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也抬高了国内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使我国出口的产品价格相对提高。由于出口企业的产品附加值相对不高,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利润率较低。特别是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业,这些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不强[2]。人民币升值以后直接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影响了相对比较优势的发挥,加大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由于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缺乏技术含量、附加值低,随着目前土地资金和劳动等生产价格的不断上升,使企业生产成本高涨,而终端产品又因市场竞争激烈,通过涨价转嫁成本的行为受到制约,只能挤压企业的利润,降低产品出口竞争力。同时,由于销售环节出现问题,也可能会造成存货的积压,导致周转率下降,占用资金过多。这些都将削弱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大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从而导致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3]。

(2)进口原料成本降低,期间费用相对减少。对于原料依靠进口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进口原料的价格相对降低,由此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如果企业的一部分期间费用以美元支付,人民币升值也会相对减少企业的负担,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

(3)外币货币性资产缩水,使企业的实际资金减少。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拥有的一些外币货币性资产,如外汇存款应收账款等将会相对贬值,使企业的实际资产发生缩水。例如,2011年11月1日,A企业向美国出口一批标价为100万美元的货物,采用赊销的方式,约定5个月后收到美元货款。当时预期5个月后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35元RMB,而4个月后,人民币发生升值,即期汇率为1美元=6.31元RMB,那么企业将损失4万元RMB。

2.2 对企业筹资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后,国外企业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成本会提高,这可能使我国企业的外币权益性融资减少,相应的负债融资可能会有所增加,进而影响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筹资成本。在增强财务杠杆效应的同时,如果控制不当,将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但同时,人民币升值后,等量的外币只能换回较少的人民币,对于拥有外币债务余额(如外币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的公司,外债折算为人民币后的汇兑损益将会减少,从而减少财务费用,而财务费用又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它的减少将增加当期净利润[9]。人民币升值后,拥有外币借款、应付账款等外债的公司将因此受益。在融资渠道上,人民币升值会减缓国内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步伐,舍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外币尤其是美元发行公司股票或债券,而更多地选择在国内融资。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通过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改变来影响我国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结构,重新赋予企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出现分化。

2.3 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产品造成严重影响。假定进口产品价格不变,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后,其实际价格降低了,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进口商品变得便宜,刺激进口增强。导致本国市场上供给越来越多,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激烈。为使公司的商品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增加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许多公司将会在营销方面投入更多,如扩大产品宣传、增设销售网点等,销售费用将大幅增加,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此外,在企业进行扩张或对某些生产项目进行投资时,可能使实际投资额超出预算范围,或使实际投资收益减少。

3.基于人民币升值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有利有弊,企业应当趋利避害,加强销售、投资、融资、成本、汇率等方面的管理,合理规划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财务管理策略,以保持或提高竞争能力。

3.1 销售策略

资产价值提升范文第15篇

通胀的讨论尚未烟云散去,升值的预期却被“旧事重提”。10月开市后首个交易日金融、地产股大涨,通胀和升值同被列为背后的缘由。

通胀与升值是一币两面,通胀反映的是对内币值,升值反映的对外币值。但真正让人奇怪的是,人民币的对内贬值(通胀)和对外升值同时存在。一国货币价值是经济健康程度和长期增长率的体现,内外价值的升降方向本来应该是一致的。然而,当前人民币的内外价值走向出现差异,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之所以导致这种现象,与中国经济模式和汇率政策密切相关。当前中国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大量贸易顺差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外储成为了国内货币供应量最重要的源泉。但中国现行的汇率调节灵活度小(即使是在汇率浮动有条件放开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无法通过调整汇价释放,对内通胀的压力因此同步积累,或者说是压抑的对外升值加剧了对内贬值。

正是由于上述现象,宏观经济决策一方面要释放对外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要防止对内贬值的趋势。但已有的政策工具,如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只是治标之法,惟有加速人民币升值才是治本之道,这可以从本源上抑制过度流动性的产生,也可以消弭对内通胀恶化的趋势。

不过,我们并不能指望通过快速升值来“毕其功于一役”。相反,今后几个季度通胀与升值反而会成为一种伴生现象,两者同时存在,并同时影响着投资。

首先,通胀依然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按通常理解,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会引发工资上涨,并进而引起其他商品(包括采购价格指数PPI)价格的全面上涨。不过,目前大家对这个问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劳动力供给充裕,且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工资增速,单位产出的工资成本可能是下降的。但事实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为发达国家两倍,劳动力供求会很快走过拐点,而且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会以非常古怪的方式出现。例如,本次猪肉价格上涨并没有引发农民的快速补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提升(农民在城里打工的收入要高于回家养猪的收入),食品价格更多地反映了其他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动。因此,我们不能忽略食品因素所反映的非食品价格信息,价格在更广范围内的体现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其次,升值加快也很可能成为新出现的现象。人民币自2005年中以来始终处于缓慢升值过程中,在无其他外因的情况下,这种缓慢升值预期依然会得到维系。但当前国内通胀因素日益抬头,且其他各类治理手段效能衰退,加快今后的升值速度将成为必然选择。升值加速与通胀持续本是同根而生。

如果通胀延续和升值加速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共生现象,这对股市投资又意味着什么呢?

通胀与升值引发的一层含义是中国境内的资源品重估。一方面,通胀的重估意义在于对冲减值风险。今年1月-8月CPI同比上升3.9%,这导致了明显的负利率现象,因此人们转而将金融资产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当然不同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是不一样的。煤炭、有色金属、土地、能源、金融牌照等“资源品”具有较好的对冲通胀的能力。

另一方面,升值的重估意义在于比价调整。在各类资产的比价关系中,经济中非贸易部门的价格(或者盈利)在升值中首先受益,这是因为在币值上升的过程中,进口价格首先下降,在“一价定理”的作用下,会对国内的可贸易品价格产生下拉作用,但非贸易品部分则不会受到这种影响。这同样包括了金融、地产、机场、港口、矿山等纯粹的人民币计价资产的行业。石油是另一个资产升值的资源品,伴随着中石油的回归,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价格将都会被重估,尤其是新的勘探技术下,新的油气田在不断被挖掘,作为中国最大的资源股,其价值值得投资者重新审视。

通胀与升值将引发的另一层含义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一方面,通胀会从成本和价格两个角度来挤压很多行业的产业结构。中小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在通胀环境下更受负面影响,因为其成本转移能力相对较弱,而大型企业在定价上有更多谈判力,成本结构也更容易抵御通胀(有更多的不受当期价格影响的固定资产)。这会加速正常情况下所难以进行的产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