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41-02

今2013年3月,国务院第七次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决定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以及质检总局、工商总局有关生产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总局组建后,明确提出了“社会协同共治”(亦称“社会共治”)的理念和思路,即: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共同落实,行业自律和社会他律共同生效,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共同激活,法律、文化、科技和管理等要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只有形成社会各方面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和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才能不断破解食品安全的深层次制约因素,才能不断巩固食品安全的微观主体基础和社会环境基础。社会协同共治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着力引导食品企业及从业者形成主体责任和道德诚信意识,强化道德观念教育,倡导诚信从业风气,普及信用文化知识;推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和消费维权,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部门与其他部门、机构之间建立更为有力的协同联动治理机制,形成坚实的外部约束和道德底线[1]。“社会共治”的确立,表明国家食品安全机制将从原有的单纯依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向全社会多方主体主动参与、多种要素发挥作用的综合治理转变。

回顾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纵观中外食品安全监管及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对食品安全实行社会协同共治是实现中国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科学途径和长效机制;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协同共治的基础是普遍增强公众的健康素质,从而强化行政执法者依法监管、严格监管的责任感,食品生产经营从业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监督的参与意识。

1 健康素质和健康素养

健康建立在应有的健康素质及健康素养的基础之上,健康素质及健康素养的需求来源于对于健康的目标和预期。健康素质是健康素养的内在综合表现,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认知、

能力的基础。提高健康素养是提高公众健康素质的前提条件,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 是健康促进的重要行动和目标[2]。

1.1 健康素质

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均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具备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感。健康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基础上,通过后天习得和健康的长期积淀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较稳定的个体或人群的积极品质[3 ]。江苏省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韩丹博士认为:“健康素质是指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为实现个人生命价值而要具备的趋利避害基本调控智能的效果、水平或势态” [4]。即健康素质就是一种调控智能的效果、水平或势态。

1.2 健康素养

WHO对健康素养的定义是: “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5]。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 于2000 年提出的健康素养概念为: “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

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健康相关的决策的能力”[6]。公众接受教育的水平、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健康信息的可读性和健康服务的可及性等因素都影响着公众健康素养的高低。高健康素养表示个体掌握了较高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面对健康问题时能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使个体达到最好的健康状态。

2 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我国于2007年开始启动健康素养工作。2008年1月,原卫生部第3号公告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这个公告为中国公民界定了66种基本健康素养,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34条及基本技能7条。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理念4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15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基本技能1条。2009年12月,原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明显。对71 项测评内容总体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6 项指标的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0%,分别为“对四害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3.28%)、“对肥胖的正确认识(7.16%)、“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13.95%)、“骨折伤员的处置”(17.28%)、“认识药品说明书”(18.70%)和“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18.79%)[7],而其中5项指标正是与居民食品药品的健康素养测评有关。

调查结果说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偏低,居民的食品安全健康素养更低。中国居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普遍存在错误认识,尤其是提示在今后推广和普及食品药品健康素养工作中,应着重提高居民上述基本知识和技能。

3 食品安全健康素养

著名健康教育学者努特毕姆博士(Nutbeam D)将健康素养分为3个层次:基本/技能素养、交流/沟通素养和批判素养[8]。公众食品安全健康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将公众食品安全健康素养表述为: 公众在生活中或从事与食品相关的工作时,具备良好的阅读和书写技能,能够通过各种传播途径,积极寻求获得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改善自身状况,同时,能够采用批判思维理性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的各种信息,从自身角度出发,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公众应具备的食品安全健康素养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有健康素养的人及其应该具有的应对能力。有健康素养的人主要表现在: 可以通过思考作出正确的决定来解决问题,有责任感能作出对自身和他人均有利的决策,正确运用已掌握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可以与他人对现况进行简洁而准确的交流。应该具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个体能够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通过判断,有选择地接受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护措施,理性分析文化、媒体、技术等相关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通过人际交流技巧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并将影响范围由个人扩大到家庭和社区,能够以实践行动减少危害因素和促进健康。

3.1 公民食品安全健康素养的构建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的“知信行”模式阐述了知识、信念和行为在公众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其中知是基础,信是态度和动力,行是消除危害健康因素的行为[9]。公众健康行为的改变主要受到其健康知识、价值观和长期生活环境的影响,增强公众健康的“知信行”,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公众食品安全健康素养应从知识性、行为性和信念性三个维度构建。

3.1.1 知识性素养: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性素养是指消费者判断食品品质的能力和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时对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及应对措施知识所具备的认知和掌握程度。食品生产经营者知识性素养是指食品生产经营者了解食品生产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知道食品卫生常识以及掌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保证食品安全操作常规的能力和水平。食品安全执法监管知识性素养是指熟悉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化学、动物学领域的大量知识,掌握必要的食品检测工具和技能,能够开展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3.1.2 行为性素养:食品安全行为性素养是公众为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持健康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包括改变危险生活或工作方式,减少或消除健康危险行为。消费者行为性素养是保持合理的膳食等健康生活方式,不采购、不使用“三无”食品,不食用霉变食品、拒绝垃圾食品,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期间有有效的防范措施。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为性素质是自觉地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卫生的技术要求生产经营合格食品、放心食品,不制假、不掺假和不售假。食品安全执法监管素养是忠实履职,严肃执法,尽可能完善监管措施,进行有效监管,严厉打击不顾他人死活、利欲熏心和道德沦丧的食品故意造假违法行为。

3.1.3 信念性素养:食品安全信念性素养是指公民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应当具备的对食品安全本质与价值的认知水平及以此为基础的行为态度。消费者的信念性素养是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关注食品安全,能够正确选择安全食品信息渠道,能够分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迷信和伪科学思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念性素养是自觉承担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把食品安全当作食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和道德底线。作为企业而言,利润肯定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要讲安全,更要讲良心,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种信仰,有了这种信仰就有了做好食品安全的内在动力,有了食品企业自律的道德基础。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的信念性素养就是从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的角度,把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到维护政治大局、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的高度,严肃对待食品安全每一个环节的行政执法,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把食品安全的每一道关口,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食品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和执法监管者因为在食品安全层面上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所以对食品安全健康素养的知识性、行为性和信念性的内涵要求也不同,三个维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三者和谐统一。食品安全知识性健康素养是改变行为的基础,食品安全信念是转变行为的动力,食品安全行为改变是知识、信念共同作用的结果。试想当今中国,如果实现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养成生产经营安全食品的习惯,消费者养成健康消费的行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部门认真执法监管,营造出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问题食品终将销声匿迹,食品安全风险必将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张勇局长在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N].2013.

[2] 李素华.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界定和宣传推广简介[J] .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5): 385-388.

[3] 鄢建江. 关注大学生健康素质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5(2):56-57.

[4] 韩丹.健康素质、体育和健康[ J ].体育与科学,2003,24(4):11-14.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R]. Geneva: WHO,1998.

[6] U.S.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Currentbibliographies in medicine Bethesda[EB /OL]. http: / / nlm. nih. gov /pubs /cbm/hliteracy. html.2003.

[7]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首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D]. 2009.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食品健康;调查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民越来越关注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众所周知,许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与饮食营养联系密切,如果膳食模式不合理,很容易患上慢性消耗性疾病[1]。为研究公众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现状,以便为今后开展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我们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年对100名居民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其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39.5±8.6岁,其中包括小学学历者20名,初中学历者23名,高中和中专学历者25名,大专以上学历者32名。1.2调查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包括以下4项:(1)一般情况:被调查者的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等[2]。(2)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一共10道题,每题的分数为0~10分。主要包括平衡膳食宝塔的知识和食品中营养素的知识等。(3)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一共4道题,每题的分数为0~25分。该项内容包括是否愿意学习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是否关心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新闻等[3]。(4)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行为,一共10题,每题的分数为0~10分。该项内容包括是否每天按时吃早餐、每天食用主食的情况、每天食用肉类及肉制品的情况、每天食用水产品的情况、每天食用蛋类的情况等。最后将这几部分问卷的分数加起来计算出总分,超过60分即为合格[4]。1.3统计学方法研究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2.1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00名居民中只有48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总分在60分以上,合格率为48%;有86个人(占86%)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认知度较低;仅有25个人(占25%)了解平衡膳食宝塔内容。其中,男性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女性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学历低的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学历较高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2.2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较好,其中95个人(占95%)问卷调查的分数合格,并愿意改变自身不良饮食习惯,愿意学习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2.3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行为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有62个人(占62%)有合理的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行为,其中有家庭食用植物油人最多,共86人(占86%),能够每天食用牛奶的人最少,共14(占14%)人。

3讨论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3篇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由国家卫计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联合举办的方便食品与国民营养健康论坛指出,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加工食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这需要食品工业在推进国民营养行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多维度多渠道创造健康饮食价值;与此同时,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国民营养行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政府,除了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以引导公众科学消费,还应该让“政府之手”发挥更多作用,比如通过制订法规标准,以支持和引领食品产业营养化转型。如此,方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国民营养健康的强大合力。

从《规划》到《计划》

2016年初,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了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调研报告:消费逐步开始向高端产品升级,在食品消费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要求品尝到美味,而且希望获得营养和健康。

彼时,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食品工业,已经明白无误地察觉到这一市场发展大势:通过扩充产能和打价格战等无法消解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产业必须转型升级,以营养健康食品为发力的重点,寻求突围。

当然,食品业以营养为抓手、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绝不仅仅是基于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做出的选择,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2016年10月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在期望寿命增加的同时,却可能无法健康终老,“这样的膳食营养变迁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工业必须向营养转型”。

2017年6月《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对于食品工业向营养转型可谓一锤定音。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全方位顶层设计、未来14年营养工作的行动纲领、对全国营养工作的整体统筹部署,《计划》将“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实施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框架:加大力度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规范指导满足不同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开展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广;强化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会专家认为,在膳食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为要求食物不仅仅是果腹,更要安全、营养、好吃。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工食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的占比逐年上升,食品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应找好定位,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以方便食品龙头企业康师傅为例,2017年快消品产业调查数据显示,有9亿多的老百姓购买其产品;作为一家综合性食品企业,其渗透率高达83%,平均购买频次6.7次。如此可观的产品普及率说明,包括方便食品在内的加工食品,有条件成为重要的营养载体,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产品,把实实在在的营养带给更多的消费者。而方便食品在向营养化转型的同时,还应传承发扬中国饮食文化,将诸如茶文化、汤文化等融入到产品中,比如茶饮料、方便面中的汤料等,让产品兼具美味、营养和方便。

积极践行《计划》,从产品设计到最终的消费者沟通,每一步都值得食品企业去努力。专家认为,食品企业可借助多方平台和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的科普活动,传播更多正确的营养知识,助力国民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

从《计划》到“标准”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营养需求的明显提升,我国在营养法规、管理、标准、供给等方面存在着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现。与会专家表示,在食品企业多维度多渠道创造健康饮食价值的同时,“政府的手”要发挥更大作用,应根据《计划》,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领、支持食物营养健康產业的发展。

事实上,《计划》所确定的7项实施策略的第一项,就是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其中包括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开展营养相关立法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健全营养法规体系;研究制定临床营养管理、营养监测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完善营养健康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各级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加强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标准等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营养标准体系由五个板块构成:除营养基础性标准(营养标准制定规范和营养名词、术语标准)外,主要有人体营养、膳食营养指导与干预、临床营养、食物营养、方法标准。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张兵说:“在营养标准的研制方面,我国有着很大的需求以规范营养工作,比如膳食调查方法及问卷的标准化,营养评价的工具、适宜推荐量和程序,营养指导的要点和流程。以膳食调查方法为例,我国年年都在做膳食调查,不同的省、市、县开展的调查监测,首先调查方法要统一,否则数据就无法汇总和相互比较。”

据张兵介绍,我国营养标准颁布的节奏在2017年明显加快了。2017年8月1日、2018年2月1日起实行的营养标准有《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人群维生素A缺乏筛查方法》《学生餐营养指南》《肿瘤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老年人膳食指导》《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等9项;2017年9月14日、2018年4月1日起实行的营养标准有《高温作业人员膳食指导》《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一部分:宏量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三部分:微量营养素》。这批标准既能对普通人群和临床相关疾病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也能对普通人群中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或某些营养素缺乏提供评估和筛查手段,充分体现了标准制定“以人群营养健康需求为中心、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今后,在国家卫计委的组织领导下,还将陆续制定更多的营养标准,助力《计划》的实施,为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卫计委明确了推动《计划》“三步走”的具体路径:第一阶段是现阶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加强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普及应知应会,提高能力水平,初步实现营养健康科学化、标准化。第二阶段,针对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营养健康多元化需求,在科学营养基础上,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推动发展健康产业和营养产业,提供现代精准科学便捷的营养健康,实现营养健康精准化和现代化。第三阶段,面向未来的国民营养健康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推进营养健康与科技革命、新生物学革命、人工智能、全息数字人、学习及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融合创新发展,实现国民营养健康智慧化和个性化。

那么,如何实现营养健康科学化、标准化呢?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韩军花研究员看来,需要把营养理念适当纳入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基础上的营养相关标准。因此,在食品安全标准征集和筛选确定立项时,充分考虑《计划》的有关部署和现有标准的实施情况(年限、存在的问题、与监管的衔接等),逐步推进和实现从“安全”标准到以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的提升。

以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修订为例,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营养强化是解决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重要手段,但强化食品改善人群营养状况的作用在我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有消费者认知还不到位的原因,也有法规标准不太合理的因素。为落实《规划纲要》和《计划》中关于改善居民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要求,结合中央“放管服”政策,同时根据对国外营养强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我国人群营养素摄入现状、基于最新调查数据的风险评估结果,标准修订工作组提出了扩大可强化的食物类别、增加各类食物中可以强化的营养素种类的修订思路,以保障消费者微量营养素摄入、激发行业新产品研发活力、规范行业强化行为。

GB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修订思路也体现了这種理念。强制标示营养成分含量是国际趋势;各国强制标示的营养素内容和个数因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营养问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强制标示营养成分含量是营养标签上最基本的内容,可以真实、客观、科学、规范地表达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高低。目前GB28050的修订方向是增加强制标示营养素的个数,初步建议增加的核心营养素有糖或者是添加糖、饱和脂肪、维生素A、钙等;修订NRV数值(如维生素D);修订部分营养素单位;进一步完善格式;进一步修改完善营养声称和功能声称;考虑FOP(包装正面标示)的使用;考虑引入“食物分量”概念。经过了一年多的工作,GB28050的修订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至于备受关注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韩军花介绍,将配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注册管理,与监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进行修改,把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作为配套标准,进一步完善技术指标,减轻临床试验的负担。

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标准的主要修订方向目前也已经确定,即以最新研究证据为准,跟踪国际法典进展,降低产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特别是2、3段产品),对其他各种营养素全部进行重新评估;并充分考虑目前注册的要求和与基础标准有效衔接。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4篇

一、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结合粮食行业的特点,抓好粮食科技宣传和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在5月26日,与市粮食局一起,在城区县前街区军粮供应点开展了2015年粮食科技活动周宣传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十一周年的宣传活动。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国家粮食局2015年粮食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为“爱粮节粮,健康消费”,宣传爱粮节粮、膳食平衡、合理营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科普知识,引导城乡居民树立节俭意识、营养意识,充分发挥粮油科技在增强国民营养健康、体质素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更科学、身体更健康。2014年5月26日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十一周年纪念日,通过宣传,着力提升粮食部门依法行政的社会影响力。此次宣传活动通过摆设宣传展板和挂图的方式,宣传粮食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向广大市民普及“合理营养、科学膳食,稻米营养与健康知识,小麦粉营养与健康知识,杂粮豆营养与健康知识,油脂营养与健康知识,主食营养与健康知识”六大粮油科学消费知识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法律知识;赠送“家庭节米器”。引导大家树立节俭意识、营养意识和法律意识。本次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摆设宣传展板、现场讲解和挂图等方式进行。宣传中发粮油科普知识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单等宣传资料800余份。制作科普展板和展架5个。

积极参加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活动以“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为主题,强化监管执法责任,逐步建立完善权力、责任、能力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系,6月16日按照市、区食安委的安排,在城区新民街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我们摆放了展板、展架及粮油科普知识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单等宣传资料,仍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领取宣传资料,宣传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5篇

1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内涵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涵盖和涉及的分支学科多。该专业主要研究食品卫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等,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加以监管,保障食品的卫生性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体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涉及的产业多、领域广,要求相关人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疾病的营养防治,掌握饮食辅助疗法,能够对食物中的基本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同时掌握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胜任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具有正确三观、良好道德品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1]。

2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要性

2.1保障食品卫生,营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食品卫生也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水饺中的“霉青菜”,增加动物瘦肉量、降低成本的瘦肉精,回炉面包,毒生姜,豆腐中的吊白块,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以及近来的塑化剂事件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人们造成了恐惧心理,给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影响,从侧面反映了当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水土污染、农药和花费的滥用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性问题。强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避免一系列的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造成的恐慌,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2]。

2.2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

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设了医学专业类的食品营养专业。目前我国培养的相关人才大多在医院的营养保健科工作,而面向普通大众的医学营养专业人才稀少,这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相悖。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改善民众营养健康水平指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而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止要求卫生安全,更要求其具有营养价值。以此,应从分子水平研究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完善现代食品营养理论,阐述食品对人体病理状态的治疗功效和影响,研发新型营养补充剂和健康食品等[3]。

2.3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相连甚密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卫生饮食的重要性。人类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食物中的毒有害物质极易因富集作用而大量富集于人体。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饮食卫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而忽视食品的营养品质是目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中存在的一大误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污染,同时也涉及食品中营养物质被破坏的问题。食品必须含有基本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食品的营养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缺失,会导致人体疾病。只有对营养和卫生同时加以管制,才能全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有效措施

3.1提高对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涵盖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餐饮、烹饪与营养科学、医学营养以及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因此,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高等院校、相关企业乃至全社会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于社会层面而言,要时刻保持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历程的宣传和报道,保证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为民众了解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提供便捷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氛围。对于高等院校和学科相关部门企业,应着重于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充足、技术的先进和硬件设施的完备等,以此来全方面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条件,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3.2提高学科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提高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专业人才缺失,工作效率低,导致我国食品卫生问题频发。因此,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应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及时补充和储备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帮助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形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模式,体现出发展与建设该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降低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使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另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严格把控,选拔综合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科的创新发展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内部及有关学科发展单位对食品安全教育、食品营养和食品监管制度等分支学科的人才教育工作。对于高等院校,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能够有效为学科建设提供动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以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完善知识体系,使现有教师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标准,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占比,适当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教师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能力,建设专业的教学人才团队。

3.3开展社会性普及教育,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我国社会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现状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低,这极不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全方位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在普通群众中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内容和知识的普及,加大力度推动学科建设,提高社会各领域对学科的接受度。这一措施有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相关认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减低社会因素的阻力。此外,加大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力度,促使国内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理论性指导,进而在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工作和相关企业间形成稳定的交互性资源的共享和流通[4]。

3.4调整、优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现有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因此,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现有的学科基础,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使高校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教学质量,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搭配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保留相应的自学空间,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难点问题上,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复合型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是目前影响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针对目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符合的新型发展道路,为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晶.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发展及其必要性[J].食品界,2017(6):36.

[2]李海萍.探究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3):196.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6篇

1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内涵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涵盖和涉及的分支学科多。该专业主要研究食品卫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等,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加以监管,保障食品的卫生性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体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涉及的产业多、领域广,要求相关人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疾病的营养防治,掌握饮食辅助疗法,能够对食物中的基本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同时掌握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胜任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具有正确三观、良好道德品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1]。

2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要性

2.1保障食品卫生,营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食品卫生也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水饺中的“霉青菜”,增加动物瘦肉量、降低成本的瘦肉精,回炉面包,毒生姜,豆腐中的吊白块,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以及近来的塑化剂事件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人们造成了恐惧心理,给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影响,从侧面反映了当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水土污染、农药和花费的滥用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性问题。强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避免一系列的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造成的恐慌,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2]。

2.2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

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设了医学专业类的食品营养专业。目前我国培养的相关人才大多在医院的营养保健科工作,而面向普通大众的医学营养专业人才稀少,这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相悖。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改善民众营养健康水平指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而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止要求卫生安全,更要求其具有营养价值。以此,应从分子水平研究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完善现代食品营养理论,阐述食品对人体病理状态的治疗功效和影响,研发新型营养补充剂和健康食品等[3]。

2.3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相连甚密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卫生饮食的重要性。人类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食物中的毒有害物质极易因富集作用而大量富集于人体。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饮食卫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而忽视食品的营养品质是目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中存在的一大误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污染,同时也涉及食品中营养物质被破坏的问题。食品必须含有基本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食品的营养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缺失,会导致人体疾病。只有对营养和卫生同时加以管制,才能全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有效措施

3.1提高对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涵盖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餐饮、烹饪与营养科学、医学营养以及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因此,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高等院校、相关企业乃至全社会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于社会层面而言,要时刻保持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历程的宣传和报道,保证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为民众了解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提供便捷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氛围。对于高等院校和学科相关部门企业,应着重于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充足、技术的先进和硬件设施的完备等,以此来全方面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条件,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3.2提高学科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提高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专业人才缺失,工作效率低,导致我国食品卫生问题频发。因此,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应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及时补充和储备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帮助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形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模式,体现出发展与建设该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降低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使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另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严格把控,选拔综合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科的创新发展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内部及有关学科发展单位对食品安全教育、食品营养和食品监管制度等分支学科的人才教育工作。对于高等院校,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能够有效为学科建设提供动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以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完善知识体系,使现有教师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标准,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占比,适当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教师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能力,建设专业的教学人才团队。

3.3开展社会性普及教育,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我国社会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现状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低,这极不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全方位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在普通群众中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内容和知识的普及,加大力度推动学科建设,提高社会各领域对学科的接受度。这一措施有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相关认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减低社会因素的阻力。此外,加大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力度,促使国内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理论性指导,进而在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工作和相关企业间形成稳定的交互性资源的共享和流通[4]。

3.4调整、优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现有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因此,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现有的学科基础,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使高校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教学质量,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搭配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保留相应的自学空间,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难点问题上,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复合型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7篇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营养与食物(饮食)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分为两部分:“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二者的区别在于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价值,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以及改善人体营养的措施;而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的安全性,即食物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控制措施。通俗地讲,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好”的一方面(营养);而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坏”的一方面(安全)。因此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营养学”、“食品卫生学”两方面。

食物中的“好”――营养学

“营养”这个词大家应该不陌生,但大家的营养知识却未必丰富,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学科,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是难以掌握的。上面跟大家介绍过了,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好”的一方面(营养),那么它的具体定义如何呢?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食物营养)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增进健康(人体营养)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苹果含有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指的就是食物营养;我们经常倡导的“合理膳食、均衡饮食”,就指的是人体营养。

营养学的研究主要分为“实验研究”、“人群研究”两大部分。“实验研究”以《毒理学实验》为基础,做的主要是动物实验,比如,给大鼠或小鼠喂一段时间食物、药物,然后进行解剖取脏器、骨头等,最后通过仪器分析它们的各种指标的变化。“人群研究”是以《流行病学》(预防医学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为基础,做的主要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最后才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关键是自己要积极主动,多跟师兄师姐请教经验,多向老师寻求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从指导个人或群体合理安排饮食、保健防病,到参与指导国家食品生产、食品加工、改善体质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营养学的应用无处不在。目前营养相关性疾病已成为国内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在宁夏西吉、青海乐都、广西都安、云南寻甸等地,中国贫困地区儿童严重营养匮乏,发育迟缓……这些都是营养学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营养学的概念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从“营养充足”转向“营养最佳”。以前强调温饱以防止饥饿,强调食品安全来保证生存,而现在应强调食品有可能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改善健康(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和减少疾病。人类预期寿命在增加,老龄人口在增加,医疗费用在增加,人们对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期望在增强,这些趋势使人们逐渐从重视延长寿命转到重视生活质量,这也是促进营养学概念转变的原因之一。

食物中的“坏”――食品卫生学

而说到食品卫生学,有一点不得不说,我国原来有一部《食品卫生法》,后来又出台了一部《食品安全法》从而替代《食品卫生法》,因此可以说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内容是“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为什么现在人们如此重视食品安全呢?网络上一个名为“中国人的一天”的段子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切,“早起,买地沟油炸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中午,在食堂要份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黄馒头……”正是由于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离我们生活很近而问题又很多,人们才那么重视。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问题很多,我给大家举“瘦肉精”为例。2011年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3・15”的网站上,九条焦点新闻有八条是关于瘦肉精的。而早在2006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中,瘦肉精就排在了第三位。那么“瘦肉精”为何屡禁不止呢?这就是学习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学生及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思考的范围有:行业、立法、司法、行政、媒体,因为范围的广泛,因此如果我们能自学一些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将会很有帮助,北京大学在本科阶段针对大二以上的同学开放双学位,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你可以选修一个双学位。

以上说了食品卫生学的现状,而食品卫生学的发展趋势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对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的关注不断加强,食品卫生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食品卫生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日益密切,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专业背后的思考

我也知道,正在看这本书的读者们都关注专业毕业后的故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就业面挺广的,比较对口的单位是:食品保健品企业、医院的营养科、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的相关科室等。但就像我的一位老师曾说的,“如果你对未来有强烈的冲动,而且立志要做一番事业、成就一个人生。那你不管以什么事业去起步,都是为未来做‘练习赛’而已,只有底蕴的厚度才能决定事业的高度,而不是光鲜的简历。”最后祝福大家理想丰满!健康幸福!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8篇

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营养与食品安全关乎他们的健康,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团队历时3年的一项调研发现:农村儿童吃劣质零食现象非常普遍,且不注重零食卫生。调研团队选取了6省12所农村小学与2所流动儿童小学共5000多个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零食多产自村镇的小作坊,且山寨和过期产品居多,劣质冰糕和饮料类食品基本由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调制,一些小零食中钠含量和细菌量超标,农村市场儿童零食质量安全状况堪忧。

农村孩子零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劣质零食没有营养又不安全,为什么会成为农村孩子最爱吃、最常吃的食品?

一方面因为劣质零食价格便宜,一般五毛、一块钱一包。农村儿童每天能获得的用于购买零食的零花钱又不多,大部分孩子的零花钱在2元以下,刚好在购买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这类零食往往抓住孩子的特点,做成麻辣重口味来增加吸引力。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多,且普遍缺乏足够的家庭监护和教育,食品安全和营养意识差,辨别能力和自我规避风险的能力弱。

农村孩子零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以一个6岁孩子每天吃一包钠盐超标的“辣条”为例,摄入钠盐为推荐量的172.33%。有的孩子一天吃3-4包“辣条”,钠盐摄入超标可想而知。重口味的零食吃多了,还会影响营养均衡,常此以往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并增加慢性病发病风险。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团队调查的贫困地区,就有将近30%的小学生营养不良,46%的小学生有吃了不卫生零食拉肚子的情况。

劣质小零食对于农村贫困家庭的潜在威胁更应该得到重视。人力资本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本,身体健康才有脱贫致富的可能。然而贫困家庭一般抗击疾病的能力较低,一旦因为食用劣质小零食导致孩子生病,再加上家庭治疗条件有限等因素叠加,极易对孩子健康和整个家庭状况造成严重打击。

解决农村儿童零食安全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强农村零食市场的监管。据调查,学生主要在学校旁边的小超市和小卖部,或者集市和街边小摊购买零食。而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零食中,劣质小零食占据相当比重,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的比例高达30%。因此要双管齐下,从生产源头加强治理,从销售市场上加强监管。食药监、工商、教育等部门要通力合作,查处专门卖给学生的伪劣零食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要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

除此之外,要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农村孩子包括农村家长对于食品安全与营养的认知度。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营养与食品安全关乎他们的健康,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劣质小零食存在的土壤。

首先,建议教育部门将膳食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学科目录中,开展儿童营养与食品安全学校教育。给出专门课时,培训专业教师,编写膳食教育教材,使膳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推动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存在大量缺少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很多隔代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又不高,很难担负起食品安全教育的责任。因此,学校的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更应加大力度。

其次,因地制宜将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嵌入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自2011年来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惠及3600万贫困学生,大大改善了贫困学生的营养与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可以在“计划”中设立专门项目,拨出专项资金来实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在接受营养援助的同时,接受膳食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9篇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郭文奇,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巡视员王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巡视员黄修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贾志忍等大会支持单位的领导分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主办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致欢迎辞时表示,中国的食品安全,经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打击与起伏后已走过9年光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以共同破解中国食品安全困局为初衷而召开的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已连续举办八届。孟素荷回顾了大会为促进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所留下的足迹,“8年间,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组织了上百位国际知名专家,年复一年地来到中国,使我们有了一条快速借鉴和分享全球食品安全理念、经验、教训和科学积累的通路,亦让全球同行有了一个可真实观察、理解和客观评价中国食品安全的视角。8年间,我国食品科技界为国分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集起强大的,跨学科、跨部门的专家阵容,用长期的科学积累凝练‘学术界共识’,在风险u估与危机应对、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等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领域,付出了巨大心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从而形成了科技对食品安全独立、客观的整体话语权,并逐渐培育出一批代表学术界专业、权威,对媒体和消费者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在夯实中国食品安全科学基石的重要历史阶段,完成了我们自身的使命和阶段性目标。”

本次会议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目标,对应中国食品工业正在进行深刻转型与价值提升的需求变化。大会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印度、荷兰、澳大利亚、菲律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67名国际知名专家及食品企业家进行了62个专题发言和现场交流,同时还邀请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部门领导,深入解读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注册、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政策与法规等行业热点,这些与企业界进行面对面的探讨与沟通,力求科学地诠释和破解中国食品安全与健康中的诸多新命题,对中国食品与营养安全形成科技支撑。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主持。在会间的两场大会报告上,包括陈君石、吴清平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AOAC国际、美国农业部、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局等单位的十余位中外专家,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交流、食品掺假、诺如病毒的研究、贸易全球化下的食品安全与健康、全产业链管理、国际标准化检验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的进步及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融合

2016年中国食品工业(扣除烟草业)的总产值达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9%,餐饮业总产值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均高于中国经济6.7%的平均增长水平。比这一数字更重要的是食品行业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在这个满足全球1/5人口消费,基数最大、难度系数最高的食品市场上,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在破解困局中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1%的提升,都是艰难的,了不起的!”孟素荷教授认为,自2008年至今的9年,中国食品安全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正逐步汇入与全球趋同的管理模式中。

欧洲食品安全局前局长、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帕特里克・沃尔(Patrick Wall)教授在在分析全球供应链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时表示,建立可持续的食品供应链需要涉及监管、环境、科学、技术、市场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实现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考虑食品安全问题,还要考虑其他问题。这其中包括尽量减少环境影响、用水量、食物浪费和石油依赖,确保公平贸易和伦理劳动。他谈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世界贸易组织制定了基本规则,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可以作为各国和地区的基本标准。任何国家都不能持骄傲自满的态度,只有合作才能促成最后的成功。”他举例说,欧盟大多数用于牲畜口粮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自中国,而全球发生的许多重大食品事件均与受污染的动物饲料有关,因此整个欧盟食品链的安全,实际上也取决于中国实施的标准。许多中国消费者在海淘国外婴儿配方奶粉时,并不知道某些产品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自中国。同样,美国境内近三分之二的水果和蔬菜及80%的海鲜也均需要从国外进口。

IUFoST前主席、英国雷丁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名誉教授杰弗瑞・坎贝尔(Geoffrey Campbell-Platt)也表示,在购买和消费食品时,食品的安全状态其实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保障食品安全取决于良好的理解和控制整个食物链的安全性。比如,以《GAP:良好农业规范》来确保好的原料质量,由英国食品科技学会出版的《良好操作规范-职责管理指南》已出版了第六版,也是对生产进行有效的,有实际意义的指导。随着全球对最少量加工即食食品(往往在世界不同地区生产)需求的增加,可追溯性及良好的卫生、温度和分销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控制和规范的标签将帮助人们在国际市场上提供质量更优和更安全的食品。

食品安全与健康转型形成产业发展的“双核”

对于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而言,粮食安全是基础,食品安全是保障,食品的健康与营养才是终极目标。孟素荷教授指出,在近3年中国食品安全的进展中,对农产品的原料安全、食品掺假、食品的营养与健康评价和标识、特殊膳食食品的政策导向以及对新食品原料的审批等问题的各方关注度均在快速增大,急待破解。

对于业界关注的标准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营养一室主任韩军花研究员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营养相关标准的修订方向。她介绍说,当前健康中国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务院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的要求。食品行业、企业是提供营养健康产品的主体,追踪最新法规标准的要求,生产营养健康食品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自杜邦营养与健康、雅培、欧喜、沃尔玛、艺康、菲仕兰、金光、康师傅、三元、三全、新希望六和、加多宝、欣和、亚科、亚马逊、饿了么等多十余家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在大会的企业家高峰对话上,围绕食品安全与健康转型,与参会代表们进行了沟通与分享,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与担当日益凸显。

科技促进产业发展及对食品安全的有效引导

大会期间,为促进科技对产业及食品安全的引导,主办方还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

为使企业一线人员更好地应对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主办方于会前召开了微生物检验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培训班,来自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内的权威食品安全专家与学员们共同讨论和分享了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为推动我国检验方法国际标准化,提升中国的检验技术能力和水平,大会开幕式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AOAC国际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就双方成为战略学术伙伴达成共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理事长刘秀梅研究员表示,目前中国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AOAC检测方法的理解与认可已达到较高水平。双方通过技术层面的合作,将促进AOAC标准检测方法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技术融合,推进中国检验技术国际标准化的进程。AOAC国际董事会成员、中国事务特别工作组主席丹・施米茨(Dan Schmitz)表示,未来双方还将建立专家之间的定期互访机制,并将在彼此主办的会议与培训活动中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为促进全球标准检测方法的融合而努力。

同r,进行签署合作协议的还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科技基金―雅培食品营养与安全专项科研基金”。该基金旨在引领食品营养与安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跨学科融合,推动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进步。雅培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一起,为一系列创新的营养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提供支持和保障。

企业是食品安全与科技创新的主体,由企业聚集而成的产业园区是科技与产业对接的孵化器,是提供一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家园。为有效推进中国食品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能力提升,建设优质的食品安全产业链,开幕式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陕西省韩城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汤阴县人民政府还进行了共建食品安全与健康专家工作站的授牌仪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学会将依托科技的优势,助力地方食品产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专题对应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的热点需求

在大会期间特别设置的特殊食品的政策与法规新动向、“互联网+食品”的监管挑战与企业责任、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与控制技术标准化、畜禽制品的安全与加工新技术、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预警、食品营养与健康新思维、食品企业卫生设计与标准技术、全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等8个专题会议受到多方关注。

热点一:特殊食品新规解读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的主持下,就广泛关注的特殊食品的政策与法规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审请审批细则等政策法规进行解读。此外,来自雅培的专家,就美国特殊食品的法规政策及对产业界影响的内容进行了介绍。

热点二:互联网食品安全倍受关注

针对“互联网+食品”的监管挑战与企业责任,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专家,与百度外卖、饿了么、亚马逊、中粮我买网等网络平台及加多宝、果秀等企业的代表们,共同探讨了基于食品安全前提下的食品产业与互联网的对接。

热点三:微生物控制与检测方法与国际对接

在对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与控制技术标准化的研究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刘秀梅研究员与IUFoST前主席艾伦・莫蒂默(Alan Mortimer)主持中外专家进行交流。AOAC国际董事会成员丹・施米茨(Dan Schmitz)就食品分析技术的全球标准化,刘秀梅研究员对食品微生物过程控制与检验技术标准化需求进行解读,全球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统一化科学家协调组织主席郝伯 (Huub Lelieveld)对为什么要协调食品法规进行了分析。

热点四:畜禽制品加工加强全程管控

面对畜禽制品的发展及安全挑战,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和美国农业部专家陈宏达(Hongda Chen)的主持下,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研究所的专家及欧喜集团、新希望六和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加工技术进展、微生物控制、药物残留标准与监测、快速检测、企业管理经验的分享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热点五:风险预警与交流形成行业共识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体系逐渐完善,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研究员、IUFoST 前主席杰弗瑞・坎贝尔(Geoffrey Campbell-Platt)的主持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科学松鼠会、康师傅食品安全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就健全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监管制度、开展风险交流与预警、食品安全认知调查分析、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风险交流、企业如何做好风险管理等进行了交流。

热点六:健康转型中的新机遇、新挑战

围绕食品营养与健康新思维的主题,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际食品科技联盟、杜邦营养与健康、菲仕兰、雅培、法国乐斯福、金光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就营养产品中应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果蔬制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健康食品配料等产业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分享。

热点七:食品企业工程设计提升安全水平

在食品安全的产业链上,就如何规划及实施有效的企业卫生设计,为食品安全做好基础保障,欧洲卫生设计与工程组织(EHEDG)前主席 克努特・劳伦森(Knuth Lorenzen)及国家肉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学院院长王守伟组织来自EHEDG德国和印度分部、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艺康集团、亚科集团的专家,为参会代表分享了食品工厂选址与卫生设计、卫生设计对于清洁成本的影响,与食品加工过程可追溯的协调等经验。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10篇

一、指导原则

(一)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年)》、市人民政府转发的《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和《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年-年)精神,改善营养水平,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二)制订科学的营养目标,优化膳食结构,加强科学导向,普及营养知识,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性疾病。

(三)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分工负责,多方协作,分类指导,营造合理营养的环境。

二、目标

(一)到年全面了解各种与营养相关的疾病的发病情况。

(二)降低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

(三)降低孕妇和儿童、青少年的营养性贫血发病率。

(四)控制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的上升趋势。

(五)提高4个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三、行动措施

(一)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创造有利于合理营养的环境

1.实施卫生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制定中)。

2.到年,完成卫生部《转基因食品管理办法》市实施细则的制定并监督实施。

3.到年,制定市各类人群的膳食指南。

4.确认一批营养价值高、符合健康要求的健康食品。

5.到年完成营养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体锻指南的制定。

(二)加强、完善全市公共营养网络和人员培训

1.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配备营养专职人员,承担相应工作职能。

2.年成立营养专家委员会,为本市营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年将营养教育纳入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内容中,年建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制度。

4.大中型食品企业逐步组建营养室,由专业营养人员指导工作。

(三)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1.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营养知识水平。市民营养知识知晓率年重点人群(学生、幼教机构和中小学校卫生老师、家庭主妇、餐饮业人员)达到75%,一般人群达到40%。

2.将合理营养纳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医院及健康促进企业的内容并组织实施。

3.充分发挥市学生营养促进会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生营养促进,重点指导学生午餐营养规范化管理。

4.加强老年营养促进,到年掌握老年人营养状况,提出干预措施。

5.将营养咨询服务纳入社区“健康讲座”课堂和社区“健康行为咨询点”工作内容。

(四)开展营养与健康监测

1.建立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年完成监测方案论证并开展试点,年完善方案,健全监测网络,开展定期监测。

2.年、年开展居民碘营养水平调查。

3.开展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完善市食物成分表。

四、部门分工

卫生部门负责牵头制定改善居民营养的公共卫生政策,提出发展公共营养的政策建议;筹划并组织和实施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健康促进项目;负责营养与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预测和;提出和制定全民营养目标、起草食品营养标准和各类人群的膳食指南;建立健全营养监测网络,组织实施各类营养监测;确立健康营养的科研优先项目,推动全民营养教育。

教育部门负责营养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营养的宣传教育工作,制订相关的规定、规划;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的健康筛查;负责学生营养餐的管理,培训和建立一支学校食堂营养员队伍。

农委要结合本市的产业发展、进出口政策,制定有关政策,依靠科教兴农,适当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鼓励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降低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成本。

经委要指导食品工厂开发健康食品,扶持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业,对食品加工进行引导、规范和限制;确认一批营养价值高、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发展低成本、营养均衡的方便食品和菜肴;鼓励食品销售行业引导市民健康消费;配合作好食品营养标签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协助做好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检验监测和健康食品的认证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确保国家强制性标准贯彻实行,组织制订食品营养的地方标准,做好食品营养标签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健全检测体系,协助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检验监测、评价和健康食品的认证工作。

税务部门按国家税收政策,来调节食品生产、运输、销售。

工会要积极配合健康促进企业的创建工作,作好职业人群的营养健康教育,督促企业为职工提供营养合理的工作餐和营养餐。

民政局配合做好老年人营养健康的促进工作。

科委要通过科研平台建设和科技项目布局,积极引导科研院所、大学、临床医学单位等开展营养健康科学的研究及其成果应用推广;并且组织有关协会、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11篇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周食用5次人工养殖的三文鱼可以显著提高身体素质,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2008年在中国举行的中挪合作研究是首次关于海产品对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影响,明确海产品尤其是三文鱼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作用。

研究结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挪威国家营养和海产品研究所(NIFES)在青岛举行的“2008中国-挪威海产品研讨会”上共同发表。

中挪宣布最新研究结果

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最大的两个海产品出口国――中国和挪威的专家参与交流了彼此在海产品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上的实践经验,并讨论了如何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方面的课题研究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老年和临床营养室)教授张坚提到:“目前,中国常见的食谱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即长期摄入大量脂肪,但脂肪中缺少必要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

“和其他食物相比,海产品中含有更多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张教授还提到,“根据我们的研究,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EPA和DHA对心血管系统病变有极大的预防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周食用5次养殖三文鱼,鱼肉摄入量大约为500克,体内脂肪酸的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促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也就是说,三文鱼不仅是美食,更是一款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食品。”

最新研究结果的积极作用

早在2007年8月,在北京就已开始进行为期8周的心血管健康研究,此项目由挪威研究理事会资助。研究对象为35~70岁且患有轻微心血管疾病的男性,一共分为三组,其中一组每周食用约500克养殖三文鱼,另一组每周食用约500克其他鱼类,而第三组则每周食用约500克畜禽类食物。

研究组的另一个负责人――挪威国家营养和海产品研究所Livar Fr yland教授强调了本次中挪心血管研究结果对中国消费者的积极作用:“此项研究很好地向消费者展示了食用海产品对健康的关系。近期国际关于海产品消费的风险-得益估计也显示海产品是多样、均衡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产品,特别是高脂肪鱼类通常都含有丰富的omega-3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对脑部组织健康功能的发展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三文鱼也含有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虾青素,对整体健康、皮肤健康和脂肪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非脂肪鱼类可以有效防止II类糖尿病的发展。因此为了保有健康体魄,在膳食中应该保持食品种类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如在日常食谱中同时食用高脂肪鱼和非脂肪鱼,即海水鱼和淡水鱼会更有益人体健康。

挪威研究理事会顾问Turid Hiller女士谈到:“此次合作益处颇多,涉及面广泛。食品、健康、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科研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食品对生物和健康方面的影响需要通过研究得到正式的书面记录和证明,消费者也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而真正的高质量食品需要以环保和基本伦理道德为基础。”挪威研究理事会是挪威国家发展和实施研究策略的官方组织机构,鼓励积极有效的国际间研究合作。

确保海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保健品;管理;比较

中图分类号:R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7-003-04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注重保健,从单一依靠体育锻炼和通过一日三餐摄取营养转向间接强化输入营养。随着人们追求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人们在营养保健品上的消费日益增长。由于营养保健食品不仅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还能调节人体机能、促进健康,具备普通食品所不具备的第三功能,从而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在过去10年里,保健品行业发展迅速,其消费人群和市场销售额都有大幅增长。2004年美国的功能食品市场规模达到245亿美元,全球膳食补充剂和功能食品的市场销售额为719亿美元,开发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保健品已成为世界上最有前途、最有活力的行业之一。

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对保健品实施监督管理。由于国际上关于保健品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国的提法略有差异。在美国,这类产品称为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在澳大利亚,这类产品称为补充医药产品(complementary medicines),在日本称为特定保健食品(FOSHU)。基于对保健品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监督管理办法。本篇从范畴、法规、管理机构、审批制度、标签声明、生产管理等方面对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在该方面的情况作以介绍和比较。

1 美国[1,5]

1.1 范畴

膳食补充剂是一种旨在补充膳食的产品(而非烟草),它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膳食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草本(草药) 或其它植物、氨基酸、一种用以增加每日总摄入量来补充膳食的食物成分或以上成分的浓缩品、代谢物、成分、提取物或组合产品等。产品形式可分丸剂、胶囊、软胶囊、片剂、粉剂或液状物等多种形式[2]。须标识为“膳食补充剂”,不能代替普通食物或作为膳食的唯一品种。

1.2 法规

1994年美国通过了《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DSHEA),1997年修订通过了《食品药品管理现代化法案》(FDAMA)其中包含了一些专门针对膳食补充剂和膳食补充剂食物成分的条款。DSHEA 的条款首先确定了膳食补充剂和膳食成分的范畴,建立了确保其安全性的新框架,明确了产品销售时所标识的文字要求,例举了几种有关功能和营养的声明,指出了有关成分和营养标签的要求,并委托FDA 负责起草有关GMP 条例。DSHEA 还要求在国家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建立一个膳食补充剂标签委员会和膳食补充剂办公室[6]。

1.3 管理机构

政府对膳食补充剂的监管部门之一是FDA,负责产品标签上的健康声明,包括包装、插入物和其它的促销材料管理[7],另一部门是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要负责管理产品广告上的健康声明[8]。

1.4 审批

FDA对药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非常严格,上市前必须报送全部实验资料,如理化、微生物、毒理等,临床试验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获批准。但对膳食补充剂则不同,只要生产商提出上市要求并保证安全就可以了。只是如果该产品在作为膳食补充剂之前已作为药品销售(相同摄入途径和相同剂量),那么其安全性要经FDA 审核。另外,在1994 年10 月15 日之前未曾在美国上市的膳食成分称为“新膳食成分”,凡含有新成分的膳食补充剂,生产商或经销商必须在上市前75天向FDA提供资料,证明其是安全的,无致病与危害作用[9]。FDA收到材料90天后公布这些材料,厂家就可以上市。同时,厂家可以委托FDA请有关单位对新原料制定一个安全使用条例。虽然FDA不对食品补充剂评审,但是对食品补充剂的安全性有质疑的权利,如有质疑,可向消费者公布,供消费者参考。

根据DSHEA,某种膳食补充剂如果它本身或其中某些成分在标签指示下食用或在正常情况下食用(如无食用指示) 具有明显的或过度的引起疾病或损伤的危险,那么它就视为搀假产品。某种膳食补充剂中所含有的新膳食成分如缺乏充分资料,不足以保证其不会引起明显或过度的疾病或损伤危险,那么它也被视为搀假。美国卫生与人类事务部(SHHS) 公布哪些膳食补充剂或食物成分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危害。但如同其它食品一样,保证产品上市前的安全性和标签的正确标识是生产者的责任。

1.5 标签及声明[11]

目前对食品补充剂的标签内容有:①食品名称(内含几种);②净含量;③功能简介(商家自已说明,未经FDA批准原则上不能标注疗效)④使用方法(不能按照医药品标注剂量,只能标注建议量)⑤食品补充剂营养成分表;⑥辅助成分按重要性递减列出;⑦生产及经销商。

在美国,可用于传统食品和膳食补充剂标签上的声明有三类:健康声明、营养素含量声明以及结构―功能声明。确保这些声称合法性的责任在于生产商和FDA,就广告而言,责任在于联邦贸易委员会FTC。

1.5.1 健康声明

健康声称是在表述某种食品、食品成分或者膳食补充剂成分与减少某种疾病或与健康相关症状的危害之间存在某种联系。FDA 通过三种方式监管何种健康声明可以用于某种食品或膳食补充剂的标签之上或用于标示某种食品或膳食补充剂。

(1)根据1990年《营养标示和教育法案》(NLEA),FDA要求在申请书中提出的健康声明的科学证据必须经过FDA仔细审查才能授权认可该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健康声明。

(2)1997年《食品药品管理现代化法案》(FDAMA) 规定健康声明应该基于美国政府科研机构或国家科学院发表的权威结论,并且在使用该声明之前通告FDA。

(3)2003年FDA《促进消费者营养状况的健康信息》的文件中规定了有限健康声明(qualified health claims),所谓有限健康声明指当科学证据的质量和强度低于要求FDA授权条件的情况下的健康声明。此种声明FDA作了详细的限制,以保证给消费者的信息必须是准确的,不具有误导性。

具有健康声明的膳食补充剂具有比较明确的适应证,因此健康声明必须经过FDA的批准。目前FDA已经批准了11个食品健康声明,主要是补钙与骨质疏松、膳食纤维与癌症及必血管病、脂类与癌症及心血管疾病、钠与高血压的关系、叶酸与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关系等。这些声明可用在符合要求的产品,做为标签的补充。

1.5.2 营养素含量声明

NLEA容许使用标签说明一种食品中营养素的水平,即营养素含量声明。营养素含量声明可以使用诸如无、高和低(free、high、low)这样的词汇,描述产品中营养素或营养物质的水平,或与其它某种食品中的某种营养素水平进行比较,使用多于、减少和清淡的(more,reduced and light)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准确的定量表达(如200mg钠)可用于表述任何存在的营养素含量。但是,如果使用“只含200mg钠”这样的句子来说明产品的低钠水平是不太合适的,需要有一个比较[11]。

1.5.3 结构―功能声明

结构―功能声称描述了一种营养素或膳食成分影响正常人体结构或功能的作用,例如“钙可构建强壮骨骼”。另外,还可以描述一种营养素或膳食成分维持结构或功能的作用方式,例如“纤维素维持肠道平衡”,或“抗氧化剂维持细胞完整”或者描述摄入营养素或膳食补充剂可达到健康良好状态。结构―功能声称也可描述对营养素缺乏疾病的益处(如维生素C 和坏血病),只要说明这种疾病在美国的普遍性。结构功能声明可以明确或含蓄地与某种疾病或某种与健康关联的病状相联系。生产商有责任确保这些声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它们无需得到FDA的批准,生产商只须在产品上市之后30天内向FDA提交一份通知。包括这种声称的膳食补充剂标签,必须说明该声称未经过FDA 评估。还必须说明该产品不用于“诊断、处理、治疗或预防任何疾病”,因为只有药物才可以合法地进行这些声称[12]。

1.6 生产管理[13]

FDA为了帮助消费者获得准确标示的非假昌的膳食补充剂,2003年发表了新的行政规则建议《膳食补充剂和膳食成分的制造、包装或保存的现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in Manufacturing,Packing,or Holding Dietary Ingredients and Dietary Supplements)。这是FDA第一次建立标准以保证膳食补充剂和膳食成分不被污染或搀假,保证正确标示出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和其他成分,保证草药产品每批次之间的一致性。cGMP适用于所有制造、包装或保存膳食补充剂或膳食成分的机构,包括参与检测、质量控制、包装和标示以及批发销售产品的单位。也适用于制造、包装或保存销往美国的膳食补充剂或膳食成分的外国公司。

2 加拿大[1]

2.1 范畴

天然健康产品的定义有两个要素:物质要素和功能要素。物质要素包括允许以Natural Health Product Regulation(NHP)销售的多种成分或混合物、顺势疗法药品或传统药品。如植物、藻类、细菌、真菌或非人类的动物材料及以上的提取物,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生态制品,矿物质,几种维生素,天然物质的合成仿制品。但不能含有抗生素,通过刺破皮肤给药的物质,《烟草法案》管理的物质,还有《食品和药品法案》管理的几种物质如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和。天然健康产品的功能要素包括:①诊断、治疗、缓解或预防人类的一种疾病、不适、非正常的身体状态或其症状;②恢复或纠正人类的器官功能;③调节人类的器官功能,以维持或促进健康。

2.2 法规

2004年1月,加拿大提出了天然健康产品(NHP)这一名词,并应用《天然健康产品管理条例》(Natural health product regulations)对NHP的销售、生产、包装、标示、进口、分装及贮存等活动进行监管。2003年发表的《天然健康产品成品的质量证据》则提出了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的质量技术要求,主要涉及天然健康产品成品的品种鉴别,纯度,数量和效力以及容许限量,以制定成品的质量标准。

2.3 管理机构

加拿大卫生部新设立的天然健康产品指导委员会(NHPD)进行管理。

2.4 审批

在加拿大销售一种天然健康产品首先应获得必要的产品许可证(product license)和场地许可证(site license)。产品许可证将给予产品识别号码(product identification number)。该号码应显示在产品的标签上,一旦给予产品识别号码,产品就被批准在加拿大销售。要获得产品批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参照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品种标准(natural health product monograph)执行的产品。二是向NHPD递交申请,提供证据证明一种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申请人填写申请表格,向加拿大卫生部递交有关产品的资料,包括名称、来源、效力、非医疗成分和所提出的用途,以及支持该产品上市使用的证据,证明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申请被NHPD批准后,给予NPN或DIN-HM(Drug identification number-Homeopathic Medicine)。所有天然健康产品的生产、包装、标示和进口厂商必须得到场地许可证,获得条件是厂商必须采用天然健康产品的GMP标准进行其相关的生产活动[14]。

2.5 标签及声明

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的效用声明有三类:结构/功能,减少危害,治疗。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应与产品不同的效用声明相适宜。其中结构/功能是表明天然健康产品成分对人类结构或生理、神经功能的影响。减少危害声明是表明某成分可降低某种疾病的发生率或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它也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治疗声明是关于诊断、治疗、减轻、预防疾病,失调或人类不正常的生理症状,例如“有效减轻关节疼痛”,这类声明必须有充足的科学证明支持[14]。

2.6 生产管理

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加拿大卫生部关于天然健康产品的GMP要求天然健康产品的制造、贮存、运输和分发应符合相产的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厂房、设备、人员、操作、质量保证、稳定性、记录、无菌产品、批样品和撤回报告。

3 欧盟[1,15,16]

3.1 范畴

食品补充剂是指一类用来补充正常膳食的食品或营养素浓缩物或具有营养及生理作用的单一组分或混合物,并以胶囊、锭剂、片剂、丸剂、香囊、粉剂、混悬液等形式上市,以便按准确小剂量服用。由于食品补充剂被认为是食品,所以普通食品法同样适用,除了有些部分有专门针对食品补充剂的产法。

新食品是指含有新的或改造的大分子结构的食品或食品成分;由微生物、真菌、藻类分离的物质组成的食品或食品成分;由植物、动物或动植物提取物组成的食品或食品成分,不包括传统繁殖、驯养方法所得并有安全使用历史的食品或食品成分;采用新生产工艺,并且其组成或结构进而影响其营养价值、代谢或杂质含量受新工艺影响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如果食品属于以上范畴,而最终确定其是否是新食品的关键因素是其是否在1997年5月15日前已经在欧洲市场上销售。

特定营养用食品(PARNUTS)是指有特定组成或生产工艺,能满足具有代谢、消化或生理等障碍的目标人群的专门营养需求的一类食品。如能量限制或减肥用食品,婴儿类食品,具有某种医用目的的食品等。

3.2 法规

欧洲的法律没有将功能食品或营养素视为特殊种类的食品。对这类食品有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包括普通食品法(General Food Regulation),食品补充剂指示文件,新食品法规,特殊营养用食品法规框架指示文件,还有关于食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以及营养与健康声明的建议等。

3.3 管理机构

欧洲的食品管理主要基于风险分析,它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三方面。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科学风险评估,欧洲委员会(EC)、欧盟委员会(CEU)和欧洲议会(EP)负责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工作则由EFSA与EC共同承担。

3.4 审批

功能食品、食品补充剂等须通过风险分析评估。食品生产商或相关利益组织向EFSA提交含有证明食品所含成分在其使用条件下服用安全的科学数据的资料。食物链和动物健康常立委员会在收到EFSA科学风险评价意见后决定是否同意使用。常立委会员是由成员国的专家组成,协助欧洲委员会进行风险管理并被赋予采取措施的权力。一旦批准,应考虑在高剂量使用时会出现的多种后果。此时,证明的责任发生转换,不再由执行机关而由食品生产商来证明它的安全性。虽然有关法规和食品法提出了食品安全标准,但证明安全的科学证据是十分必要的。特定营养用食品采用通告程序,即生产商上市前必须通知各成员国有关部门。生产商必须出示有关文件证明该产品作为特殊用途食品的适宜性和安全性。与普通食品法一样,将食品的安全性责任交给企业,要求他们具备食品检测系统和一套完整的程序撤回他们认为不符合食品安全的产品,还有告知义务如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其上市产品的不良反应或存在危害等。

3.5 标签及声明

欧盟有关营养健康声明的法规尚在审议中,但预案的范围十分广泛,不止包括了食品标签,还包括了宣传与广告。它涵盖了所有可能与健康相关的声明。如营养声明(表述或暗示其具有营养功能),健康声明(表述或暗示食品或食品成分与健康的关系),降低疾病风险声明(表述或暗示食品或食品成分可显著地降低人类疾病发生的风险因子)等。在标示的管理上,欧盟立法者存在较多分歧,预案提出了三种进行营养健康声明的方法。①只能引用法案附录里的营养声明,这个附录十分严格;②只允许使用列入名单的基于公认科学研究的健康声明。但这样成员国可能会限制列入名单的声明数,尤其是涉及其它物质或植物药材方面的;③其它健康声明和降低疾病风险声明只有向EFSA提交文件并通过常立委员会同意才能使用。但有人担心这种文件要求和同意条件只有拥有丰富资源和实力的跨国公司才能达到。欧盟议会在一审预案后决定选择用通告程序取代授权程序,这种预先批准程序将由企业承担责任。但这种责任程序可能存在和新食物程序一样的缺陷,耗时,昂贵,不可预知性,目前许多成员国的中小型企业难以达到要求,只能做大量的非法声明。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13篇

监督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落实到学生或供餐单位个人,是否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有无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挪用、克扣资金现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生饮食健康改善计划方案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学生饮食健康改善计划方案一

小学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民生决策,这既是一项责任工程,也是一项风险工程,需要多方联动,扎实推进。为了切实开展好我镇学生营养餐改善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__〕54号)的有关要求,以全校在校学生为对象,以为学生提供营养餐为基本方式,改善我校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我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小学生724名,在校就餐724人,其中,教师16人。三、组织领导1、成立学校学生营养餐改善工作实施领导组组长:李建红(学校校长)副组长:吕春(副校长)、陈应兴(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张平(学校财务人员)成员:各班班主任工作职责如下:

校长:领导全校学生营养餐改善工作实施。 吕春:负责监督落实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协助校长处理日常事务。

班主任:负责监督落实班上营养改善计划,协助校长处理日常事务。

陈应兴:全面指导营养餐的具体实施、监督总结完善营养餐的各项工作。

张平:负责处理营养餐项目日常管理业务,数据业务处理,做好档案和账务管理。

吕春:负责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工作。2、学校成立学生营养餐膳食委员会成员组成:学校教师代表:龚关帅、宋正兵学生代表:张如月、陈买红家长代表:瞿佑仙、龚吉仙、王水芹食堂员工代表:瞿倩学校领导:李建红、吕春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监督学校和责任人是否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管理责任是否到位。

2、监督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资格证和健康合格证,是否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3、监督食品采购、加工、贮存、配送等环节是否符合有关法 规和标准。

4、监督学校选定的供餐模式是否科学,供餐食品是否有营养,食谱搭配是否合理,实行“计划”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有明显提高。

5、监督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落实到学生或供餐单位个人,是否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有无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挪用、克扣资金现象。

6、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执行,是否发生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7、监督“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整改,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是否及时有效处理,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是否追究到位。

8、负责把各种信息及时反映到学校,并向学校及时提出好的修改意见。

三、供餐方式

学校供餐。开办食堂,食堂全部由学校管理经营,不得出租、承包,周一至周五每天上餐由食堂提供一个免费的保质保量的早餐。

四、明确职责,落实工作

1、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营养餐的第一责任人,成立校长任组长的组织机构,建立权责一致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按相关政策和上级文件通知以及中心校 的计划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实承担起学生营养餐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

2、我校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措施、应急预案、分工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确保食品安全。

3、拟定学校学生营养餐及食品卫生安全协议书,与相关人员层层签订工作岗位责任协议。

4、我校已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制度。以班为单位,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体质、体能等指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密切跟踪调查学生营养改善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5、我校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培训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五、加强食堂管理

学校加强对食堂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把其列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食堂经营服务工作。学校食堂实行校长负责制,并确定吕春分管陈应兴食堂管理员。食堂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服,上班期间工作服应穿戴整齐、清洁卫生。

1、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建立原材料采购索证验收、仓库卫生管理、食品加工卫生管理、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卫生检查及奖惩、除虫灭害卫生和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和紧急处置等制度,并上墙明示。

2、食堂统一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台账,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实行索证(索票)登记制度;学校定期同供货商结算账目,从农户个人采购的食品及食材,应做好购货记录。食堂严禁采购下列食品及食辅原料:

①“三无”(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产品。

②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③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④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未经卫生检疫部门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⑤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六、各学校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1、招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时,要对其身体、品行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有明显问题的不能录用。

2、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饮食卫生专业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明和学校炊管人员专业知识岗前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严禁从事学校食堂工作。

3、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及便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 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勤洗手,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七、加强学校食堂供餐管理

1、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要求,合理控制伙食价格,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学校食堂在制作食品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营养需要、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粮油等原料市场价格、不同年龄段等因素,合理确定不同的伙食费标准和收费方案。

3、学校食堂建立价格公示栏,自觉接受学生及其家长、膳食管理委员的监督。

八、我校要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存放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收发登记制度;食品在校储存期间,要按照食品保管要求,分类存放,安全管理;要严防食品在储存期间发生霉变、腐烂和生虫不洁等现象;对过期食品和霉变食品要按规定及时处理,严禁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食品流向学校食堂和学生餐桌。

九、应急措施我校建立完善食

学生饮食健康改善计划方案二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营养餐工程”的文件精神,切实实施好我校的营养餐工作,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营养餐工程”,为我校学生长期食用营养良好的午餐,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营养缺乏现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含量,提高农村学生饮食质量,发挥学校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500名,教师34名,现有教学班12个,教室22间。

三、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建山(校长)

成员:李洪彬、马超华、杨文全、张琦、赵玲

四、管理办法

1、“营养餐工程”的实物接收。每天有送餐人员送餐后签字,接餐人员接餐后签字。接收营养餐要有合格标识品牌,营养餐要留样检查,此项专管人员全面负责,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关,确保安全关。

2、班主任负责本班“营养餐工程”的日常管理,负责营养餐的发放工作,每天对营养餐的发放造册登记,每天有学生签字入档,以备检查和核对。

五、工作措施

1、学校要有一个营养餐储藏室,要有明显标志,储藏室必须干净卫生:防虫、防鼠、防蝇、防尘、防盗。

2、学校必须有两个柜:存放资料和食品留样。柜上要贴上标签。

3、班主任应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大力宣传,使营养餐工作的实施顺利开展。

4、强化监督管理。实施营养餐必须坚持安全、营养、方便、价廉的原则,做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食物不进校、不食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六、工作要求

1、学生营养餐必须一天一送一接收。

2、接收时接收人必须按合同严格把关,发现与合同不符的一定拒收并及时报告。学校留得一联供货单必须有商家签字盖章,数量必须大写。每天的接收单上必须还要有供货商的电话号码。

3、每天的学生营养餐都必须留样,留样上必须写上:学校名称、时间、接货人和供货人签字,当供货人的面一起贴在留样样品上,留样必须留存48小时,要有留样台账。

4、班主任领取营养餐时要签字,发放学生时也要签字,要保存好签字原始材料。

5、发现营养餐在外包装上有破损或营养餐有变质的应及时与商家联系。

6、每天要对中心校实行零报告制度,并做好记录:时间、发放情况、学生饮食情况、报告人、被报告人等。

7、各班要做好废物的回收,确保校园整洁。

学生饮食健康改善计划方案三

为贯彻落实有关“营养餐工程”的文件精神,切实实施好我校的营养课间加餐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安州、县实施方案和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营养餐工程”,为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营养缺乏现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含量,提高农村学生饮食质量,发挥学校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使全校学生吃上卫生、营养、健康的营养餐。

三、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25个班,学生1316人。自20__年5月7日起实施营养餐,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以发放实物的形式进行直补,由学校每天按时发给每名学生营养食品(食物)。我校下午4:00至4:30统一实施学生营养餐。为此制定食品采购、加工、配送、监督等环节的规范流程和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人。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善,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

组长:志玛央宗

副组长:王和平蒋林

成员:蒲怀文、杨建雄、兰景明、拉姆友珍、余素桢、刘阳刚、各班班主任和下班教师老师

账目管理:由学校财会室负责管理。

2、完善制度

设置了学生营养餐发放室,冬季还设置了营养餐加热室。完善台帐,简化流程。

五、工作实施具体步骤:

1、专职教师每天负责验收(目测和抽样)食品数量、质量、生产日期,校医对食品进行留样,并做好登记并做好登记。

2、每天发放人(供应商)将验收合格的食品按班级发放。

3、班任课教师目测和抽样验收食品(数量、质量),无问题后教师统一组织在各班教室分发给学生并做好登记。如有问题所有食品停止发放,并立即报告值日行政启动应急预案。

4、任课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用餐,食品启封后应当场吃完不得延期食用,并督促学生餐后将垃圾分类放入班级垃圾桶,不得离开教室食用,不得乱扔。

5、餐后各班及时打扫好教室卫生,可回收垃圾倒入学校指定的地方,不可回收垃圾倒入校外垃圾池,保持教室干净整洁。

六、成立安全应急小组

组长:志玛央宗

副组长:王和平蒋林

组员:蒲怀文、杨建雄、兰景明、拉姆友珍、余素桢、刘阳刚、各班班主任和下班教师老师

2、学校要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和事故处理机制,包括日常的安全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

3、一旦发生较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全体教职工积极配合,学校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救援,要及时果断的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七、工作措施

1、学校安排志玛央宗同志负责此项工作,每天经费收支下帐,进行日清月结,期末总结算,领导组成员负责教师做好供餐各方面工作。

2、学校营养餐发放室负责做好发放,试吃,留样等工作。

3、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大力宣传,保证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顺利实施。

4、强化监督管理。实施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必须坚持安全、营养、方便、价廉的原则,做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食物不进校、食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平衡膳食 营养配餐 合理营养 配餐公司

一、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是指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科学搭配而做出的膳食,而且膳食是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一日膳食中食物构成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素应品种齐全,包括供能食物,即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不同种类食物的为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差异,动物性食物、豆类含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含维生素、矿物盐及微量元素;谷类、薯类和糖类含碳水化合物;食用油含脂肪;肝、奶、蛋含维生素A;肝、瘦肉和动物血含铁。我在食谱的设计上,要做到荤素混食,合理搭配,按照2016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了给居民提供健康膳食信息,既要做到供给用膳食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做到食物的不浪费,食物提供的能量不过剩,崇尚饮食新风。贯彻平衡膳食概念的同时,针对不同人群,根据季节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出相应营养套餐。对食用营养餐的人群,最大限度保证每天所需营养素的摄入量。而且在新品研发过程中始终秉承这一理念。

二、国内外营养配餐发展概况

国际上实行学校供餐计划的国家约有47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与运作模式。在美国,是由农业部统一制定营养配餐标准,建立集体食堂,统一餐具,国家给予财政补贴,供给平价原料,以中小学生、老年人等为主要对象,设有营养师配餐;日本颁布有中小学生午餐法,建立中心配餐工厂统一提供原料,学校设有营养士配餐, 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餐饮业的配餐则源于集体配餐,餐饮业聘请专职营养保健师是国际惯例。

我国的学生营养餐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开始实施,1993年,国务院印发的《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今后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增加食物和营养方面科普知识的教育”。1997年,国务院《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着重指出“要逐步建立中小学生营养餐制度”。目前,全国已经有30多个城市的学生营养午餐工作有了一定规模。但是,普及学生营养餐的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企业、学校和家庭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目前,全国各具规模的营养配餐公司如雨后春笋,逐步发展起来,如深圳永康营养配餐、北京美顿配餐、青岛健力源营养配餐、泡米营养配餐、上海味鑫餐饮管理等等,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营养配餐。

三、人民营养及饮食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饮食结构逐步由植物性食物为主向动物性食物为主转变,以经济水平高的一线、二线城市尤为明显。再加上进入高科技、智能化时代,人们的体力活动大幅度减少,能量的消耗逐步减少,导致“发福者”日渐增多,“肥胖大军”迅速崛起,肥胖还易诱发糖尿病、脂肪肝,易患湿疹、寻常型牛皮癣、脂溢性皮炎、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等多种皮肤病。因此营养过剩导致的单纯性肥胖、“三高”群体数量日益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而且,需要更多的关注的是,许多中小学生早餐和午餐在外“凑合”,路边摊、麻辣烫等等不安全的饮食,卫生和营养均难以保障的现状着实存在令人担忧。此外吃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洋快餐”,喝含糖饮料等一系列不科学、不合理的膳食行为而导致的如单纯性肥胖、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等各种“文明病”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因此,要求学校和营养配餐企业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教育学生合理用餐,让孩子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安全。这个情况下,市场上急需有责任有担当的营养配餐公司。

营养配餐公司应秉承绿色、营养、健康、安全的餐饮理念,严格按照国际HACCP食品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食品的生产。从源头抓起,通过在各优质产区自建原料基地、合建原料基地等方式,对原料基地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管理,保证营养餐的安全、品质和营养价值。

四、营养配餐企业应有的优势

为了与普通食堂供餐区分开来,可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体现营养配餐的优势:

(一)引进现代化的设备,提高厨房自动化程度,开启了科学高效的自动化生产模式,为食品安全和质量提供了良好保障。

(二)中西合璧,营养餐坚持中式快餐的营养、味美和纯正,又要兼具了西式快餐的省时、便捷和精致,贯彻并奉行标准化与多样性相协调的原则,丰富多样,推陈出新,做到不仅营养而且美味。

(三)专业营养师配餐,聘请专业的营养师提供专业、科学、合理的营养配餐。营养师必须认真领会新版2016膳食指南核心摘要,在营养配餐上,贯彻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同时要宣传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的理念。达到合理营养,吃动平衡,膳食科学合理。

(四)全程监控,对营养食品生产加工和配送环节进行全过程、全天候监控,确保生产过程卫生、营养、安全。

(五)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室,为了精确监督生产流程每一步的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卫生与质量安全,配餐公司应配备独立的食品安全检测室。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高职院校;营养教学;实验方法

在现今社会中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现在大、中、小学生一样,属于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甚至因为教学水平和硬件设施的原因,可能还不如一些中学的食品安全卫生更有保障。因此,怎样更好地运用营养教学保障高职院校的食品安全卫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和改进的重点。本文中通过对营养教学试验方法的分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食品安全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1.高职院校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简介

高职院校食品安全卫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食堂饮食安全卫生。大学的食堂可以说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场所,一些高职学校食堂清洁设施陈旧老化,缺少必要的贮藏设备导致肉类的存储不合理以致生熟混放交叉污染,安全卫生的意识没有到位。

(2)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卫生。高职院校周围有一些商店,这些商店没有通过有关部门颁发的营业资格证书,许多食材的卫生安全也令人担忧,如拉面馆,烧烤店,奶茶店,食材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质检,这些小店数量多,环境差,无法保证其卫生质量安全,直接对各种学校的饮食健康安全构成威胁。但学校感到有心无力,屡禁不止。

2.保障高职院校的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营养教学实验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病从口入,通过营养教学实验,可以了解不同人群营养需求以及营养健康知识,可以运用现代营养知识,预防各种食品安全隐患。食堂人员如果了解并掌握了这种营养教学相关知识,认识到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严重性,提高食堂安全卫生程度,减少食品源危害,为高职院校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就餐环境,确保食堂的安全运行。

二、营养教学实验的具体方法

1.从高职高校实际出发,明确实验要求

在高职院校营养教学的实验过程中,各个高校有不同的硬件和设施参差不齐,必须针对学校不同的条件,从而进行不一样的操作。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和内容是整个营养教学实验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应开展有关营养学知识应用的训练,重视营养实验的应用技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明确实验要求。

2.创新营养实验教学模式,更新营养教学实验方法

(1)以赛促学。举办营养实验操作比赛,让学生分工合作。主动设计最具营养价值的食谱。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2)教学做一体化。整个营养教学实验以学生的操作为主体,教师作以必要的辅导,老师通过在实验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在理论教学这个环节中强化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

3.结合社会热点,丰富实验项目

一个社会热点往往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营养教学实验方法可以具体针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作为实验的样品。当前社会上频频出现的“地沟油”事件,可以组织同学们将从超市里买来的正规品牌精制油与小摊位上的经过反复煎炸的劣质油作对比,让她们在学习营养实验的过程中对身边的食品做出正确的营养价值评判标准,学生也可以明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4.完善实验设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通讯等设备飞速发展,为教育学习带来了便利,将关于营养教学的实验方法的参考书,资料以及视频上传到网络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快速地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必要时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易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小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当代先进教学模式相结合。

三、总结

在当代社会中,营养教学试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传统营养教学实验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在营养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食品安全教育的问题并反思,检讨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高职学院食品卫生安全的严重性,所以应该更加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知识,确保高职院校饮食安全,健康,和谐与科学发展,为高职院校提供食品安全方面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包永华.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现代农业科技, 2009(22)

[2]刘望,康林,高必达,陈冬美.面粉中毒麦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0(03)

[3]赵圣国,王加启,章玉涛,胡小丽,卜登攀,周凌云.乳及乳制品中IgG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11)

[4]张月义,韩之俊,季任天.浙江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北农业科技,2007(11)

[5]窦勇.提高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效果的新思路[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