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

预算会计的功能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1篇

(明光市财政局安徽·明光)

摘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贪腐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并损害了其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本文通过探讨预算会计对于预防腐败和抵制腐败的重要作用,完善自身运行体系和监督体系,为国家的反腐事业提供坚强的后盾。

http://

关键词 :预算会计;缺陷;抑制腐败;措施

一、引言

预算会计与一般会计相比较而言,有其独特的核心目的和运作体系。预算会计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统筹预算管理与监督为运作手段,这些特点都使得预算会计与抑制腐败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但是当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其抑制腐败的功能受到很多限制。所以,为了促进预算会计的发展,必须采取扩大预算透明度、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加强预算会计监督体系等措施,进而促使防腐事业得到新发展。

二、预算会计在抑制腐败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预算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一般是基数加上后期增长的方式,虽然这种编制方法在早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过于死板的编制方法往往不能应对后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也没有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其次,我国的预算会计在编制预算时考虑不够周全,内容只包括一些大的项目,事后再追加工作中出现许多额外开支,工作不严谨、不仔细,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再次,编制过程中对于项目开支明细的记载模糊不清,也会导致资金使用的重叠,为居心叵测的人提供可乘之机。

2.预算信息缺乏透明度

当前,我国预算信息和财政信息的透明度还不够,公众对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不了解,也为某些工作人员提供了腐败的机会。预算信息和财政信息的透明度低,说明财政资金的真正使用情况只有少数内部人员知晓,也就意味着他们具有修改数据、挪用国家财产、贪污腐败的机会。贪腐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预算、财政信息缺乏透明度,在制定、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也使得财政政策的解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浪费了国家资源,衍生出一系列的贪污腐败问题。另外,名目繁多的政府工作支出也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财政工作的了解程度。只有让群众能看得到、看得懂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才能有效监督政府各项工作,降低贪污腐败发生的几率。

3.预算编制执行比较随意

预算会计与一般的财务会计不同,其工作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机构的发展,牵扯的利益过多就会出现许多问题。首先,许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经常忽视自身实际,编造出许许多多的不合理项目以获得国家拨款,甚至编制一些没有依据、不具有合理性的项目来增加预算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开展这些项目,极易滋生内部腐败问题。其次,许多部门在收入预算方面尽量隐瞒自身财力,以争取国家拨款。所以,预算编制、执行的随意性,一定会引起贪腐问题的发生,也严重浪费了国家财政资金。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重视,从根源上消除这种随意性,保障国家资金都得到合理的使用。

4.缺乏有效的预算监督体系

预算编制工作完成之后,就进入到执行阶段,但在执行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监督体系,往往会产生预算与现实脱节或者预算资金被挪作他用的问题。首先,预算监督体系的缺乏可能会导致现实情况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调整预算编制,使得预算编制与现实工作不相适应,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展开。其次,预算监督体系的缺乏也可能导致不法分子趁机侵占国有资产,使得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不到执行,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再次,预算监督体系的缺乏还可能导致在财政资金出现问题时,无法追踪具体的问题来源和应当承担责任的工作人员,也不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所以,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为国家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运用预算会计抑制腐败的几点建议

1.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

要做好预算会计的各项工作,首先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首先,以往我国对于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分开运作分开发展,现在可以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共同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筹谋划策。其次,可以由政府领头,建立起一套预算编制的标准,通过规章制度把这套标准确定下来,把每项开支的类别、数目、经手人都详细规定下来,要求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制定和执行预算,把一切不必要的项目和开支都排除在外,这样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同时防止工作人员私自占有国家财产。再次,实行严格审批制度。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为了获得国家拨款,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滋生腐败。所以,我国应当加强各级预算的审批制度,拒绝一切浪费国家资源的事情发生,仔细审查每一笔款项的用处和执行情况,把一切贪污腐败都遏制在摇篮中。

2.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

我国很多腐败问题都是因为对于财政资金的监督不力所导致的,所以我们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让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应该花的地方。首先,应当明确内部人员的职责,使得各项工作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尤其是财务类工作,不能由某一个工作人员单独完成,可以采取集体负责制的方式,使集体内部的人互相监督,政府对经济工作也要严格审核,确保经济类工作的公正、公开、廉洁。再次,对于预算管理中出现的贪腐问题应当严格追究法律责任。我国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部门,统领全国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并进行不定时的走访调查,以此监督国家拨款是否都得到合理利用。部分地方政府随意制定地方预算方案、随意分配国家的拨款,对待这种情况就更有必要建立起全国范围的预算监督机构,坚决抵制贪污腐败和浪费国家资源的现象。

3.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加大对政府预算的披露和公开,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知道政府计划把资金投入到什么项目中,并且监督这些资金的使用和执行,以此来防止执行过程中贪污腐败的出现。首先,可以把信息公开工作计人地方政府的绩效当中,促使地方政府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其次,必须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一些大的开支,也要把公务消费开支包括在内。公务消费使用的是广大纳税人的钱,必须让广大纳税人知道详细的开支内容,以此防止公务开支中出现贪污腐败。再次,除了年度预算报表以外,可以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公开中期的预算报表,并进行严格的审查,一来可以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来可以防止资源的浪费和贪腐的发生。

http://

参考文献

1.徐敏辉.论预算会计在我国抑制腐败的作用.中外企业家,2013(09).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功能和局限,并与政府会计作出比较,指出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预算会计; 政府会计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借鉴苏联预算会计制度建立起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加强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及财政部门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构建有效的政府会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会计功能是最能代表一种会计模式的本质特征的因素,因此,本文拟通过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的分析和比较来论证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一、预算会计的会计功能

会计功能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问题,即会计信息为谁服务的问题。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规范主要是针对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没有专门针对预算会计的目标过任何会计规范。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 61 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各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是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是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信息使用者。

机关单位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提供者、公平分配保障者和公有制度维护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政党机关;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规定为行政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国有事业单位是我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我国政府当时组建国有事业单位,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大众服务,其活动的性质是非市场导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强制性征收的国家财政拨款。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规定为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因此,我国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也是本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打造有限政府的理念已经渐趋成熟,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理财观念也已经深人人心。这些新变化都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的主体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进而对构建我国新的政府会计主体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决定了会计制度的本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可以说是为政府自身服务的,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方便纳税人对政府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而是方便政府自身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仍然是一种政府对于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信息系统,是政府的自律性财务约束,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公民应该参与监督政府。

二、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主体界定大多采用“双主体”模式,即分别从“组织性质”和“组织资金的来源与用途”两个层面上界定政府会计的主体。一般把前者称为“政府主体”即“报告主体”,而把后者称为“基金主体”即“记账主体”。其中报告主体由以基本政府为核心的多个层次组成;记账主体是由各类具有专有用途的基金构成。美国是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主流代表。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 1987 年 5 月的概念公告第 1 号《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将政府的活动分成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两种类型,并对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分别阐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信息需求。

《财务报告的目标》规定政府型活动的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有三类:一是那些政府须主要对其负责的人,即美国公民;二是那些直接代表公民的人,即立法机构和监察机构;三是那些向政府提供款项或参与提供款项活动的人,即投资者和信贷者。众所周知,政府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事务权力的机关,依法拥有行政权并履行相应的公共管理职能。政府为行使其职能,希望能够凭借着国家的公共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向公民征收尽可能多的税收,以保证其财务资源的充足,从而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现,以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对于公民来说,他们必然关心政府征收各项税收的合理性以及政府对各项税收收入的使用情况。

由此可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征税与交税关系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委托—”关系。公民与政府之间这种“委托—”关系的确立,使得前者对后者的监督成为必然。而公民对政府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政府预算与会计制度。作为政府,必须根据经立法程序确定和批准的政府预算来组织各项资金的收与支;而作为公民,也必须根据经立法程序确定和批准的政府预算来交纳税收并监督政府的受托责任。

由此可见,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是建立在近现念下的一种制度构造,这些理念包括:在民原则;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原则;政府应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这些是西方国家民主和法制原则在政府财务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通过我国预算会计和西方政府会计在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预算会计是一种落后的会计理念,体现的是民主监督缺位的情况下政府本身自我监督的一套理论和制度,目前我国政府预决算报告只是反映政府收支预决算的单一模式,这些报告反映了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但由于预算会计报告过于简单,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作为社会公众和纳税人,我们无法接触到有关会计报告,即使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只能得到预算、决算等基本的财务信息,无法从会计报告中了解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和工作绩效,进而也无法评价政府工作的好坏。另外,从政府部门本身来讲,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也只是体现了簿记的作用,没有发挥会计应有的监督作用。我国宪法第 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在我国,将预算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不仅不存在任何宪法上的障碍,而且相反,这正是宪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建发.政府会计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2]刘积斌.西方政府与非营利性会计摘译.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

[3]陈小悦,陈立齐.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丛树海.中国预算体制重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楼继伟. / 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功能和局限,并与政府会计作出比较,指出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预算会计; 政府会计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借鉴苏联预算会计制度建立起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加强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及财政部门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构建有效的政府会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会计功能是最能代表一种会计模式的本质特征的因素,因此,本文拟通过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的分析和比较来论证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一、预算会计的会计功能

会计功能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问题,即会计信息为谁服务的问题。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规范主要是针对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没有专门针对预算会计的目标过任何会计规范。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 61 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各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是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是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信息使用者。

机关单位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提供者、公平分配保障者和公有制度维护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政党机关;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规定为行政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国有事业单位是我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我国政府当时组建国有事业单位,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大众服务,其活动的性质是非市场导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强制性征收的国家财政拨款。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规定为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因此,我国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也是本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打造有限政府的理念已经渐趋成熟,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理财观念也已经深人人心。这些新变化都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的主体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进而对构建我国新的政府会计主体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决定了会计制度的本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可以说是为政府自身服务的,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方便纳税人对政府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而是方便政府自身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仍然是一种政府对于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信息系统,是政府的自律性财务约束,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公民应该参与监督政府。  

二、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主体界定大多采用“双主体”模式,即分别从“组织性质”和“组织资金的来源与用途”两个层面上界定政府会计的主体。一般把前者称为“政府主体”即“报告主体”,而把后者称为“基金主体”即“记账主体”。其中报告主体由以基本政府为核心的多个层次组成;记账主体是由各类具有专有用途的基金构成。美国是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主流代表。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 1987 年 5 月的概念公告第 1 号《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将政府的活动分成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两种类型,并对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分别阐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信息需求。

《财务报告的目标》规定政府型活动的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有三类:一是那些政府须主要对其负责的人,即美国公民;二是那些直接代表公民的人,即立法机构和监察机构;三是那些向政府提供款项或参与提供款项活动的人,即投资者和信贷者。众所周知,政府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事务权力的机关,依法拥有行政权并履行相应的公共管理职能。政府为行使其职能,希望能够凭借着国家的公共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向公民征收尽可能多的税收,以保证其财务资源的充足,从而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现,以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对于公民来说,他们必然关心政府征收各项税收的合理性以及政府对各项税收收入的使用情况。

由此可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征税与交税关系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委托—”关系。公民与政府之间这种“委托—”关系的确立,使得前者对后者的监督成为必然。而公民对政府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政府预算与会计制度。作为政府,必须根据经立法程序确定和批准的政府预算来组织各项资金的收与支;而作为公民,也必须根据经立法程序确定和批准的政府预算来交纳税收并监督政府的受托责任。

由此可见,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是建立在近现代宪政理念下的一种制度构造,这些宪政理念包括:主权在民原则;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原则;政府应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这些是西方国家民主和法制原则在政府财务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通过我国预算会计和西方政府会计在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预算会计是一种落后的会计理念,体现的是民主监督缺位的情况下政府本身自我监督的一套理论和制度,目前我国政府预决算报告只是反映政府收支预决算的单一模式,这些报告反映了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但由于预算会计报告过于简单,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作为社会公众和纳税人,我们无法接触到有关会计报告,即使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只能得到预算、决算等基本的财务信息,无法从会计报告中了解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和工作绩效,进而也无法评价政府工作的好坏。另外,从政府部门本身来讲,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也只是体现了簿记的作用,没有发挥会计应有的监督作用。我国宪法第 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在我国,将预算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不仅不存在任何宪法上的障碍,而且相反,这正是宪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建发.政府会计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2]刘积斌.西方政府与非营利性会计摘译.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

[3]陈小悦,陈立齐.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丛树海.中国预算体制重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楼继伟. 51lunwen.com/ 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会计预算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定位

会计预算是对企业预算期内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应进一步明确会计预算的功能,使其符合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满足制造企业稳步发展需要。

(一)成本控制功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成本是制造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会计预算能够全面覆盖到制造企业产品生产和整个作业环节,对作业成本费用控制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制造企业要明确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功能。

(二)资源配置功能

在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中,需要以保证生产作业任务顺利完成为前提,对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进行科学规划,使资源在企业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盘活闲置资产降低库存,从而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三)约束激励功能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一致,涉及到制造企业所有经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各级组织和员工行为起到了约束和激励作用。通过会计预算的编制、监控,促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协作。而会计预算的考核、评价,落实相应的奖惩机制,则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四)识别与规避经营风险功能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市场波动的风险。通过会计预算,判断经济行业走势,预测原料和产成品的价格波动并制定相应策略。内部风险,通过预算量化企业经营目标,各项成本费用及研发投入,从而有效避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为主观决策随意性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五)开拓新领域的发现功能

一个有抱负的企业不会甘于在行业内的追随者地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对手,就必须要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在制造企业中,研发投入必不可少。研发预算,通过对新产品新项目的市场预期、各项资源的预算投入,为企业摆脱现有经营困境,开拓新市场乃至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的发挥路径

(一)明确会计预算体系的指导思想

制造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目标,所以制造企业要将这一目标融入到会计预算体系中,使会计预算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首先,会计预算体系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围绕企业战略制定、执行、控制、考评会计预算,使会计预算体系运行具备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其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市场为着眼点,事先预估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通过调整预算、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等方式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使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规律,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再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将制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利润最优化等效益目标融入到预算管理中,明确各部门在实现效益目标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形成统一的责任目标体系。

(二)构建会计预算管理机构

制造企业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预算管理机构,确保会计预算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具体如下:一是,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成员包括财务部门、供销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技术部门、审计部门等各部门的负责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如下:审定预算管理制度,提出预算管理发展方向;审查年度会计预算草案,并将预算草案上报到董事会审阅;批准各部门合理的预算调整申请;跟踪审查预算执行情况等。二是,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由制造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配备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其职责如下:拟定预算管理相关文件;编制企业会计预算,组织各部门执行会计预算;协调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矛盾,监督检查预算执行过程;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方案等。三是,设立预算专员岗位。在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中配备预算专员,负责编制、执行、分析、调整本部门预算,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三)强化会计预算编制控制

预算编制质量对保证会计预算功能发挥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制造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防止因预算编制粗制滥造而弱化预算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

1.健全预算编制程序。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组织结构特点,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具体实施程序如下:第一步,预算目标下达。董事会提出下年度企业总体预算目标,具体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现金流量目标、利润目标等,制定有关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预算目标;第二步,预算编制上报。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并上报至财务管理部门;第三步,预算审查。财务管理部门审查、汇总各部门预算,针对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意见,将意见及时反馈给预算编制部门;第四步,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部门重新修正预算方案,上报到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修正后的预算方案编制企业总体会计预算,将其上报至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预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可要求相关部门剔除不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事项,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年度总预算。第五步,预算执行。待年度总预算审批通过后,财务管理部门将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指标,下达到各预算执行部门予以执行。

2.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在制造企业总预算中,经营预算是全面预算编制的重点,包括销售、生产、采购、管理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销售预算乃全面预算之起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因此编制者在编制过程中,需认真调研市场,总结前期销售状况,预测预算年度的销量及价格。应极力避免拍脑门式的决定,将整体销售目标分摊至公司各型产品,结合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制定出最为有理有据的全年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紧贴销售预算,在确定各型产品销量后,即可根据以往生产数据推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协加工等制造费用消耗,从中探寻可以挖掘的节能降耗环节,并由此分析出各类型产品的不同毛利率水平,为企业集中资源生产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数据支持。研发预算编制,制造企业为避免陷入同质产品恶性竞争下的价格泥潭,当需开发出具有业内先进水平的产品。新产品的研发不仅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能开辟出新的业绩增长点。因此,通过严谨有据的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仅能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约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甚至更能为企业探索出新的业务领域。

(四)完善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体系

企业预算控制目标能否实现,预算执行控制是关键。在制造企业中,从资源投入到实现预算目标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否符合企业预期,资源投入是否合理,就需要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进行检查纠正。生产企业的预算控制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1、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企业将全年销售目标分摊至各个时期(月度)。当上一月度后,企业对未达到销售目标的产品深入分析,及时修正营销策略以确保下一期的预算目标达成。通过事前控制,能够使企业的月度预算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执行,有助于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2、事中控制。这是预算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该环节中,可重点对事前控制形成的月度预算加以执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细分为刚性、半柔性和柔性三种执行类型。刚性执行适用于期间费用、投资研发预算;半柔性执行适用于物料消耗、库存、采购的预算;柔性执行适用于产量、销量、利润的预算。在实际控制中,三种执行类型相互配合,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预算控制目标。

3、事后控制。对月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形成企业月度预算合理性的分析结果。当该结果得出后,可据此对半柔性执行中超出范围的预算及柔性执行中不合理的预算进行差异分析,运用对比、对标分析方法,找出引起差异的内外部原因,发现问题和控制风险,进而对下个月的预算进行优化调整,保证预算更加合理。

(五)实施预算考核评价

定量与财务评价指标是传统预算考核中的主要两大主要指标,一般很少涉及非财务性因素的考核,如员工的个人素质及创新能力等等,由此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鉴于此,制造企业可在预算考核中引入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构建起一套更加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对企业的战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制造企业通过设立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评价,成本中心仅对企业的责任成本负责,以成本指标为考核重点;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进行控制,还要对收入进行控制,其重点考核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和收益率;投资中心除了要对成本、收入及利润负责外,还要对投入的资金使用效果负责,可将投资报酬率及剩余收益等作为考核重点。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的重要性体现

(一)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实施会计预算管理,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明确企业各部门在经营管理中的责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会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战略规划需要,从而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二)整合企业各项资源

制造企业内部的资源较多,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将全部资源纳入到统一的计划当中,由此能够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制造企业的重要标准,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有效开展企业绩效评价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会计预算管理是其经营计划指标化、货币化、数量化的具体体现,由此为企业对各部门及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不但能够对各经营单位进行量化的业绩考核,而且还可以开展适当的员工激励与控制,从而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逐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各经营单元的责任也更加清晰。同时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还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增收节支,并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规避,由此,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预算管理是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造最大化价值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制造企业要将企业经营目标与会计预算目标结合起来,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构建起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巩固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与地位,从而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良军.制造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研究——以广东某啤酒制造企业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5):56-58.

[2]徐志刚.浅谈财务管理对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J].企业导报,2013(8):96-98.

[3]陈惠萍.浅析工业制造业的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5):71-73.

[4]荣艳丽.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4(9):49-52.

[5]张红月.会计预算对企业理性投资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52-53.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5篇

(一)新产品成功中被忽视的阶段

据美国产品开发和管理协会(PDMA)早期的一项研究表明,近60%的企业通过应用阶段关口(Stage-Gate)流程,这些企业认为从产品构思到产品的过程中,制定计划并对每个关口进行控制,有助于产品开发成功。然而,正确的实施项目,不能忽视开发前期的准备阶段,更为准确地分析把握客户需求,对新产品进行明确定义,这些对新产品成功会起到积极作用。现实中,我国的一些企业也因研发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研发人员能力不够、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而无法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重视新产品开发的准备阶段。

(二)以重视事前控制方式发挥预算的控制功能

国内外学者对公司实践的研究表明,控制类型中的事前控制方式是企业最渴望采取的控制类型,因为它能避免与其出现的问题,它发生在实际工作之前,是未来导向的(H.Koontz&R.W.Bradspies,1972),预算还可以作为一种成本控制的机制(Sheridan.T,1987),预算成为公司内部的共同语言,从而实现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基层的管理控制(王化成,2004)。

由此可见,预算的控制功能不仅是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还体现在自上而下的层次。目前在企业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防患于未然,事前控制更为重要,在开发前期的项目初选、前期市场和技术评估、市场调查、商业分析等工作的投入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开发成功率,很多公司承认在项目前期或开发初期预算不足。从预算事前控制的角度考虑,应重视有相应的预算保证前期工作顺利实施,实践证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例如,吉列推出Sensor剃须刀时,在研发初期就邀请广告商就参与其中,配合产品推出若干系列统一风格的广告,向客户传递产品的价值主张更注重的是感受、体验、品味和文化。近年来,战略联盟已成为研发合作,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率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预算控制发挥事前控制的角色,不仅是充分预计开发过程中的资源计划,还应事先围绕新产品开发前期的战略评估、项目论证和风险评估、财务计划,以及后期的新产品、销售计划等内容来综合考虑所涉及的财务计划。

有机地将预算管理的计划和控制功能结合

(一)新产品实施中的偏见和误区

多数项目领导或团队对财务人员都存在某种偏见,认为财务人员的严格财务导向导致的谨慎和狭隘很容易过早地淘汰一个项目,项目团队会尽量回避财务人员、财务审查和财务分析。尽管新产品开发具有不确定性特点,须慎重地使用财务分析手段,但随着产品开发过程的变化,财务计划也会随着开发计划的修订而不断精准。事实上,财务计划相关的内容,如预计每项活动花费多少、怎样花费、预期的收益、标准的制定等等,实际上是预算的计划和控制在发挥作用。有些公司会以财务计划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这种方式会因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实绩与计划偏离较大,而使得项目领导认为预算是无用的。

国外学者Hansen(2004)采用调查研究解释了实务工作者为什么要放弃预算,主要是那些把预算工具主要用于绩效评价的组织,由于组织的战略、组织结构、预算目标的难度、预算重视程度等因素会影响到业绩评价实际与目标偏离。

(二)以适度分离业绩评价的方式,发挥预算的计划和控制功能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会计预算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定位

会计预算是对企业预算期内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应进一步明确会计预算的功能,使其符合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满足制造企业稳步发展需要。

(一)成本控制功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成本是制造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会计预算能够全面覆盖到制造企业产品生产和整个作业环节,对作业成本费用控制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制造企业要明确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功能。

(二)资源配置功能

在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中,需要以保证生产作业任务顺利完成为前提,对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进行科学规划,使资源在企业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盘活闲置资产降低库存,从而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三)约束激励功能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一致,涉及到制造企业所有经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各级组织和员工行为起到了约束和激励作用。通过会计预算的编制、监控,促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协作。而会计预算的考核、评价,落实相应的奖惩机制,则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四)识别与规避经营风险功能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市场波动的风险。通过会计预算,判断经济行业走势,预测原料和产成品的价格波动并制定相应策略。内部风险,通过预算量化企业经营目标,各项成本费用及研发投入,从而有效避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为主观决策随意性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五)开拓新领域的发现功能

一个有抱负的企业不会甘于在行业内的追随者地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对手,就必须要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在制造企业中,研发投入必不可少。研发预算,通过对新产品新项目的市场预期、各项资源的预算投入,为企业摆脱现有经营困境,开拓新市场乃至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的发挥路径

(一)明确会计预算体系的指导思想

制造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目标,所以制造企业要将这一目标融入到会计预算体系中,使会计预算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首先,会计预算体系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围绕企业战略制定、执行、控制、考评会计预算,使会计预算体系运行具备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其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市场为着眼点,事先预估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通过调整预算、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等方式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使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规律,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再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将制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利润最优化等效益目标融入到预算管理中,明确各部门在实现效益目标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形成统一的责任目标体系

(二)构建会计预算管理机构

制造企业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预算管理机构,确保会计预算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具体如下:一是,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成员包括财务部门、供销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技术部门、审计部门等各部门的负责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如下:审定预算管理制度,提出预算管理发展方向;审查年度会计预算草案,并将预算草案上报到董事会审阅;批准各部门合理的预算调整申请;跟踪审查预算执行情况等。二是,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由制造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配备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其职责如下:拟定预算管理相关文件;编制企业会计预算,组织各部门执行会计预算;协调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矛盾,监督检查预算执行过程;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方案等。三是,设立预算专员岗位。在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中配备预算专员,负责编制、执行、分析、调整本部门预算,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三)强化会计预算编制控制

预算编制质量对保证会计预算功能发挥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制造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防止因预算编制粗制滥造而弱化预算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

1.健全预算编制程序。

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组织结构特点,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具体实施程序如下:第一步,预算目标下达。董事会提出下年度企业总体预算目标,具体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现金流量目标、利润目标等,制定有关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预算目标;第二步,预算编制上报。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并上报至财务管理部门;第三步,预算审查。财务管理部门审查、汇总各部门预算,针对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意见,将意见及时反馈给预算编制部门;第四步,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部门重新修正预算方案,上报到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修正后的预算方案编制企业总体会计预算,将其上报至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预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可要求相关部门剔除不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事项,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年度总预算。第五步,预算执行。待年度总预算审批通过后,财务管理部门将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指标,下达到各预算执行部门予以执行。

2.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在制造企业总预算中,经营预算是全面预算编制的重点,包括销售、生产、采购、管理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销售预算乃全面预算之起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因此编制者在编制过程中,需认真调研市场,总结前期销售状况,预测预算年度的销量及价格。应极力避免拍脑门式的决定,将整体销售目标分摊至公司各型产品,结合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制定出最为有理有据的全年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紧贴销售预算,在确定各型产品销量后,即可根据以往生产数据推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协加工等制造费用消耗,从中探寻可以挖掘的节能降耗环节,并由此分析出各类型产品的不同毛利率水平,为企业集中资源生产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数据支持。研发预算编制,制造企业为避免陷入同质产品恶性竞争下的价格泥潭,当需开发出具有业内先进水平的产品。新产品的研发不仅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能开辟出新的业绩增长点。因此,通过严谨有据的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仅能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约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甚至更能为企业探索出新的业务领域。

(四)完善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体系

企业预算控制目标能否实现,预算执行控制是关键。在制造企业中,从资源投入到实现预算目标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否符合企业预期,资源投入是否合理,就需要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进行检查纠正。生产企业的预算控制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1、事前控制。

主要体现在企业将全年销售目标分摊至各个时期(月度)。当上一月度后,企业对未达到销售目标的产品深入分析,及时修正营销策略以确保下一期的预算目标达成。通过事前控制,能够使企业的月度预算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执行,有助于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2、事中控制。

这是预算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该环节中,可重点对事前控制形成的月度预算加以执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细分为刚性、半柔性和柔性三种执行类型。刚性执行适用于期间费用、投资研发预算;半柔性执行适用于物料消耗、库存、采购的预算;柔性执行适用于产量、销量、利润的预算。在实际控制中,三种执行类型相互配合,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预算控制目标。

3、事后控制。

对月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形成企业月度预算合理性的分析结果。当该结果得出后,可据此对半柔性执行中超出范围的预算及柔性执行中不合理的预算进行差异分析,运用对比、对标分析方法,找出引起差异的内外部原因,发现问题和控制风险,进而对下个月的预算进行优化调整,保证预算更加合理。

(五)实施预算考核评价

定量与财务评价指标是传统预算考核中的主要两大主要指标,一般很少涉及非财务性因素的考核,如员工的个人素质及创新能力等等,由此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鉴于此,制造企业可在预算考核中引入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构建起一套更加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对企业的战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制造企业通过设立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评价,成本中心仅对企业的责任成本负责,以成本指标为考核重点;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进行控制,还要对收入进行控制,其重点考核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和收益率;投资中心除了要对成本、收入及利润负责外,还要对投入的资金使用效果负责,可将投资报酬率及剩余收益等作为考核重点。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的重要性体现

(一)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实施会计预算管理,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明确企业各部门在经营管理中的责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会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战略规划需要,从而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二)整合企业各项资源

制造企业内部的资源较多,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将全部资源纳入到统一的计划当中,由此能够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制造企业的重要标准,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有效开展企业绩效评价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会计预算管理是其经营计划指标化、货币化、数量化的具体体现,由此为企业对各部门及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不但能够对各经营单位进行量化的业绩考核,而且还可以开展适当的员工激励与控制,从而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逐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各经营单元的责任也更加清晰。同时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还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增收节支,并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规避,由此,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预算管理是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造最大化价值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制造企业要将企业经营目标与会计预算目标结合起来,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构建起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巩固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与地位,从而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良军.制造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研究——以广东某啤酒制造企业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5):56-58.

[2]徐志刚.浅谈财务管理对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J].企业导报,2013(8):96-98.

[3]陈惠萍.浅析工业制造业的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5):71-73.

[4]荣艳丽.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4(9):49-52.

[5]张红月.会计预算对企业理性投资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52-53.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预算管理; 功能扩展;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127-07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对预算管理影响最大的观点是“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改进预算”是围绕经营管理中企业预算制度及其控制需求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1]。尽管“改进预算”已在本质上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如“预算松驰”等现象或问题进行了修正与完善;然而,其并非是对预算管理的整体予以否定,而是在维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寻求功能更佳的预算管理路径。譬如,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2]提出作业基准预算(ABB),主张将战略与预算联结,并使其融入企业的业务计划之中;于增彪等[3]结合平衡计分卡(BSC)提出改进预算管理,目的是提高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的效率,等等。“超越预算”则试图打破传统预算制度并重新构建一种预算管理体系[4],其核心思想是将预算计划与预算考核作适当的分离,即用事后的相对业绩评价和主观业绩评价替代预算考核,并通过标杆法(Benchmarking)、流程再造等对预算管理绩效进行对比分析。无论是“改进预算”还是“超越预算”,其实质是要提高预算管理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降低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并使企业更关注长远目标和战略计划,重视战略规划与战略控制[5]。

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境特征下,传统经济增长的“线性思维”已难以维系,扩展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增强预算管理的弹性,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一种内在需求。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应企业规模扩大,通过重点管理和例外管理驱动企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二是结合不同时期经营目标的配置,为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和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制度上的安排。加强预算管理的功能整合,实现预算理论与预算实务的匹配,是提高预算管理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预算管理要坚持顾客价值创造基础上的价值增值理念,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作用,使预算管理的功能定位在避免过度追求规模扩张与利润增长的同时,谋求高质量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与作用,通过预算管理的引导机制强化企业的智能化管理,主动与当前“互联网+”的经济环境及“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等相结合,使预算管理发挥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整合效果。

二、预算管理的功能定位

尽管人们对预算管理存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它的可持续性仍然未被动摇。以欧美国家为例,自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杜邦公司运用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工具以来,目前美国90%、欧洲95%以上的企业仍在使用预算管理这种工具。这足以表明,预算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的一件重要利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预算管理的功能价值

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从单纯的强调技术管理向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它借助于构建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的压力传导机制,将传统企业的事后管理向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结合的方向转变,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换言之,预算管理的功能价值表现在: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作出明智的决策,进而创造价值,并通过价值增值保证企业的持续性成功。预算管理内在的“持续性成功”基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以体会。

1.预算管理深受领导重视。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预算管理是企业高层,尤其是董事会监督、控制企业的重要手段。21世纪以来,预算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实践中应用面最广的管理工具之一,并成为企业实现公司治理和提高管理科学水平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许多公司的董事会还专门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公司的董事长或作为委员会成员或作为召集人积极参与这一机构的活动,这足以表明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高度重视。

2.预算是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诚然,预算管理具有综合性特征,它能够将企业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融会贯通,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加以管控。进入21世纪,管理会计理论界提出的“超越预算”受到实务界的重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克服传统预算管理存在的预算编制准确性差等问题。“超越预算”试图将预算回归计划,重点突出企业决策管理的职能,使预算更具灵活性。换言之,加强预算管理功能扩展的变迁管理,规划企业管理对预算的实际需求,是提升预算管理功能价值的重要保障。美、日等国的管理会计经验表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与预算应用水平呈正比。健全与完善预算管理,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企业综合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明确企业高层的监督责任,促进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降低企业的投资与经营风险。

3.预算是制度规范的基础。在欧美企业,预算管理实施早且比较成熟,已成为企业标准或作业程序的规范之一。许多国家还将预算纳入本国的公司法或其他商业法典。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的存在不再是单纯的一种管理工具,而是企业谋求合法性和社会支持的一种证据[6]。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譬如,一家企业如果没有预算,就无法合理规范具体的采购、生产和销售计划,容易导致生产能力和资源使用的冲突;如果没有预算,管理人员可能因未能实施适当的控制而遭到法律、法规的指控;如果没有预算,银行和保险系统可能拒绝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那么企业融资、并购甚至破产保护等将变得不可行。

(二)预算管理的功能完善

近年来,理论界针对预算管理功能的边界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或认识。从理论上分析,主要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学科之争或理论博弈。从这两门学科涉及的预算管理内容看,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侧重于预算中的计划功能,强调财务报表的预测与分析;而管理会计除了财务预算外,还需要关注经营预算和专项预算,同时还需要结合责任会计等内容对责任预算进行专门的规范与约束[7]。相较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尤其重视预算管理在企业整体活动中的功能作用。国外学者的一些观点可以佐证这一点,如“预算涉及管理会计的方方面面”,“是管理会计中研究最为深广的课题之一”等[8]。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势头强劲,各种风险也在逐步集聚。这种“新常态”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应对。譬如,面对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借助于预算管理增强管理实践中的柔性特征,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来求新、求变以获得生存。经济新常态下的预算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顾客价值创造经营为导向的原则;提高预算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实现预算配置资源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的核心竞争力等。

考察传统的预算管理功能,除了计划、协调和资源配置等决策职能外,还包括业绩评价和薪酬激励,以及决策控制的功能等。这种预算管理的功能结构往往是导致“预算松驰”的根源。一方面,基层管理者既是预算的编制者又是预算的执行者,会产生预算目标上的“寻租”现象;另一方面,若改由企业高管来编制预算,则预算的准确性可能会降低。其原因,或者是管理者缺乏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或者是基层的管理者不予配合。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需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内在价值,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辅助预算的编制,提高预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主动应对经营活动中的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把握机遇,获取竞争优势。同时,加快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工具的整合步伐,积极借鉴改进预算与超越预算中的精华理念。一方面,在预算中嵌入作业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或经济增加值法等管理工具,扬长避短,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功效;另一方面,通过前馈机制,将预算的重点放在成功的关键业务流程上,即不只是依靠对传统数据的推断来进行预算的安排;同时,实施适时预算,如基于行为科学的速度机制来强化滚动预算,并且,简化预算的编制与审批程序等。总之,预算管理要突出权变性管理的新特征,进一步扩展自身的功能价值,从单纯的“控制型导向”拓宽到“价值创造型导向”;同时,强化顾客关系管理,建立顾客驱动的产品设计和顾客服务机制;并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三、预算管理的功能扩展

长期以来,预算管理在管理会计学科与财务管理学科之间摇摆不定,学科之间争论也是此起彼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发展,对于管理会计学科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明确预算管理的管理会计特性,从管理会计的三大构成要素[9],即“价值增值”、“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视角来探讨预算管理的功能扩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价值增值”的视角:预算管理中的目标功能扩展

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实施EVA考核,2015年又对央企实施“奋斗目标”考核,这种创新的“价值增值”目标迫使企业重新认识传统预算管理中的利润观。

首先,预算管理中的利润目标需要修正。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境特征下,预算管理要服务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传统的会计利润只有与经济利润等收益概念相融合,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价值增值情况。从企业整体角度讲,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原因,企业创造的会计利润未必表明企业的业绩好;同样的,账面上亏损的企业也未必就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它可能具有潜在的成长性,能够在未来具有竞争优势。换言之,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较之于盈利甚至利润增长而言,可能更为重要。总之,“比较一个企业的业绩好坏不是由企业自身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的变化所决定,而是由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所决定”[10]。从管理会计视角扩展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可以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便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展现“价值增值”的目标要求。换言之,管理会计通过提供各种战略信息,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成功,这就要求企业能够依据其良好的成长性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在预算管理的目标设定中,不能仅仅以企业自身的标准为依据,而是应以行业标准为编制的起点。许多大型国企要求以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利润作为预算编制的标准,这种来自央企对标活动的“价值增值”观进一步促进了预算管理目标功能的扩展。在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的状况下,预算管理中还需要考虑价格因素对企业不同时期“价值增值”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改变也会直接影响企业预算目标的设定,譬如,涨价与跌价因素对收入与成本会产生影响;收益分配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企业预算的目标设定产生影响,即它有可能使税后利润的数量发生不确定性的变动。

其次,预算管理要注重“价值增值”中的收益质量。一是关注价值增值中的“现金流”状况。由于应收账款中存在“坏账”,以及“存货”中会发生跌价损失等,会影响会计利润中的收现能力。二是提高价值增值中的“稳定性”。由于企业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导致一些企业利用折旧、研究与开发费用等会计政策来提高自身的眼前利益,实施一系列的短期行为,进而对企业收益的持续增长能力产生影响。譬如,企业通过少提折旧的方式来降低未来资产获利的能力,或者优先出售或耗用获利能力较高的资产来提高当前的收益水平等。相反,从“价值增值”的视角考察,提取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越多,使用的效果越好,利润的质量就越有保障,收益的稳定性也会增强。三是提高“价值增值”中的全要素利用率。现有的利润构成中大都只反映有形资产带来的收入,而未将无形资产的收入包括其中。企业的无形资产收入潜在地存在于企业各项无形资产上,当无形资产没有进行交易时,无形资产的价值既不能以货币体现,也不能在会计报表中确认与计量。然而,企业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上,它对企业利润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价值增值”中的收益质量,需要考虑结构性利润和执行性利润对预算管理目标的影响。结构性利润对“价值增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销售业务不同对利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高于其他业务利润;经常性业务利润高于非经营性业务利润;自身经营业务利润高于委托他人业务利润);(2)产品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譬如,新产品实现利润高于老产品实现利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利润高于自由竞争产品的利润);(3)价格结构变动与成本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如成本价格因素提升产生的利润高于成本降低产生的利润;不同成本降低形成的利润对利润的稳定性也有差异)等。执行性利润对“价值增值”的影响,如速度或时间对利润的影响,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或机器人)对利润的影响,“互联网+”等新经济发展对利润的影响等。譬如,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刚性工资成本压力,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智能制造从技术条件上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盈利的有效性大大提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融合,使企业的有形成本要素与无形成本要素在预算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管理控制”的视角:预算管理中的控制功能扩展

一是可以采用“增值表”的方式体现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仅从利润增长视角评价企业预算管理的业绩,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的价值贡献。这是因为,在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既定的情况下,相关的分配政策变动也有可能对企业利润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使价值总额发生变化。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的价值增值,通过编制增值表的方式加以“管理控制”,其好处是:既可以充分反映企业不同要素提供者对企业全部新增价值的贡献,也可以揭示不同的要素主体在利润分配中的地位与动态变化情况。

二是采用EVA来扩展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用预算管理的会计方程式来体现企业的价值增值,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控制工具是EVA。EVA不仅考虑了对股东资本成本的补偿,还通过预算管理纠正了会计规则性失真的现象,是股东价值的最佳代表。从理论上讲,EVA作为收益中的一种利润概念,它有助于对现行的利润信息进行修正,并进一步将其改造为更符合价值理念的经济性指标,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单一期间的经营价值。EVA与增值表具有天然的联系,它不仅在衡量企业整体价值时体现了价值创造理念,还通过对数量值和构成要素的分解而成为各层级的业绩目标,EVA的分解性使其可以在经营部门层面进行目标衡量和业绩评价,因而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三是采用股票期权等管理控制方式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增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票价格包含了无形资产收入,也包含了人们对企业的价值预期,即企业在未来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现行的预算管理功能反映的都是已经实现的经营结果,缺乏对无形资产(如各种轻资产与软资产等)的有效计量与评价,而促进预算目标顺利实施并驱动未来企业成长的恰恰是体现在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中的各种无形要素,如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经营能力等。通过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与EVA和BSC相结合,可以纠正管理者过分重视和维系短期利益的冲动,而转向强化企业长期利益和未来的价值增值。对企业而言,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内部各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与设计。例如,“在计算EVA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EVA中心的发展战略、业务性质、资产特性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会计调整事项和资本成本率,等等”[11]。

四是结合循环经济模式扩展预算管理的功能。循环经济模式主要是指在人、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模式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其运行原则,它要求实施清洁生产,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实现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12]。基于循环经济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一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设计相关的环境保护的预算内容(尤其是环境成本);二是企业的持续性与成长性。持续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态的过程,预算管理要为维持该过程中的企业规模、利润与市场份额实施“管理控制”;而成长性是企业发展中相对动态的状况,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关注的不是如何变得更大,增长更快,而是如何变得更好,企业竞争力更强,以及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换言之,在经济可持续增长方式下,预算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与环境变化、企业生命周期变化相适应,在企业人力与物力资源的配置上既要满足企业当前发展的需求,也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信息系统”的视角:预算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扩展

管理会计借助于信息支持系统,渗透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参与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帮助管理者制定和实施资源配置与管理控制的功能,以满足企业价值增值目标的需要。一方面,管理会计借助于“互联网+”的信息支持系统扩展预算管理的预测功能,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或者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改变了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计划、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了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将可扩展商业语言(XBRL)嵌入预算管理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扩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XBRL的大力发展,并且使这些相关数据能够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具体包括:(1)在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过程中,充分利用可以获得的所有数据,而不是抽取部分数据;(2)将以前难以量化的资源进行定量化,进而转化为有效的数据供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与利用。换言之,大数据发展的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事项的主动量化,并借助于预算管理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管控。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对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而言,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如何将看似难以定量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量化行为呢?以日本的汽车行业为例,日本先进工业技术研究所的坐姿研究与汽车防盗系统,就是将每个人的坐姿按照身形、姿势和重量分布进行量化和数据化,进而研发出了全新的坐姿汽车防盗系统。而之前,谁又能想到一个人的坐姿中竟然含有如此多的可量化的数据信息,并有这么大的实用价值?将这一案例引申到预算管理之中,能够使以往一些难以量化而无法进入到预算体系之中的一些经营、投资等信息,借助于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将它们纳入到预算管理的体系之中,从而使预算管理实现根本性的创新。预算管理要实现对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并进行正确的经营活动与投资决策,必须增强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能力,构建基于“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价体系,并结合预算管理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快捷地提供预算编制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与此相适应,扩展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必须优化ERP的管理行为,ERP作为信息化流程中的资源管理模式,是发挥预算管理信息支持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条件下,ERP促进了XBRL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结合,也使得预算的执行、分析等环节与ERP的结合有了客观基础。ERP与XBRL的结合使ERP的功能大大提升,其作用更为广泛,企业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全面预算信息,都可以通过ERP在计算机互联网上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预算信息一旦输入网络,就无需再次输入,通过ERP就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TXT、PDF、HTML等格式文件,且通过ERP获取到的预算信息,也无需打印或再次输入,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运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等领域。

四、预算管理的创新实践

中国的预算管理创新实践往往具有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双重属性。从现阶段的情境特征分析,中国预算管理创新的目标主要是:(1)借助于预算编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升预算管理的内在机制,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2)改革现行管理会计体系,消化制度变迁对管理会计机制产生的冲击,进而实现预算管理的可持续发展;(3)借助于预算管理过程的优化来构建新型的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体系。为了说明预算管理中的创新实践,本文从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两个视角阐述预算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EVA与预算管理功能扩展的创新实践

这是一种政府导向的预算管理创新路径。自2010年国资委对央企实施EVA考核以来,各地的积极性很高。池国华和邹威[11]将EVA与全面预算的整合作为价值管理会计框架的基础,并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兵工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简称“兵装集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集团”)为例,作了简单的分析。表1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简化与归集。

池国华和邹威[11]在上述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EVA与全面预算的整合框架,其内容主要包括:(1)根据战略规划与经营环境变化合理确定下一年度的EVA目标值;(2)将符合标准的运营单元划分为EVA中心与非EVA中心;(3)明确预算指标与EVA提升之间的量化关系与数值传导路径;(4)运用EVA项目作为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依据,在调整资本成本的基础上形成EVA预算表。该框架对于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实践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没有对“整合框架”作进一步的展开,笔者对这种整合模式谈几点改进意见:

一是划分EVA中心是一种很好地体现EVA思想的方法,但EVA是分权化管理的产物(如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组织就是一种EVA中心,由于稻盛的京瓷公司实施的是分权管理体制,所以其应用效果明显,或者说容易见效)[13],而我国央企往往采用的是集权化的管理体系(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则EVA中心的划分是否有实际意义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这种EVA中心又如何与传统预算管理中的“利润中心”等开展协调。

二是该模式强调预算编制中资产利用效率、资本占用等指标的作用,其视角似乎仍然立足于企业内部,对于外部的“互联网+”等经济新业态及商业新模式带来的虚拟价值流等,将如何在EVA中加以体现呢?

三是EVA指标与预算管理中的传统指标如何实现口径的统一,似乎也没有提及。EVA是一种经济利润(两者的计算口径因利息计入的先后略有差异),而传统的预算指标主要体现的是会计利润的内涵与外延,如何将EVA与企业利润指标加以调整或整合呢?笔者认为,欲使EVA在预算管理中实现深度的融合,至少应对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加以修正。

1.关于“收入”概念及其修正。一般而言,会计中的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非主营业务收入以及投资收入等组成,且会计收入的确认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而经济学中的收入可能更强调现金发生制(收付实现制)。针对这一过程中的“差异”,会计学的修正借助的是“现金流量表”,即通过编制一份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加以弥补。然而,这与经济学思想还是会产生偏差。譬如,会计学上的“收入观”,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收入观,而经济学上的“收入观”则是一种现实的收入观。会计“收入”可能存在各种收不回来的“坏账”,并且可能采用递延的会计政策,进而影响企业的后期发展;而经济学的利润则与之不同。因此,调整与协调好会计中的“收入”概念,对于正确衡量EVA至关重要。

2.关于“成本”概念及其修正。会计学上的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其中主要采用的是“总括成本观”,即所谓的完全成本法。然而,这种完全成本法与经济学中的成本观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即所谓的“完全不完全”,比如“机会成本”等没有考虑进去。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成本,主要有三块:一是直接成本。包括产品制造成本、采购成本、人工、直接的营业税、佣金等。二是费用。包括企业的房租、水电、员工的工资、福利、保险、通讯、彩礼、培训、库存、折旧、应酬等。三是税费。会计学上对“成本”概念的修正,采用成本性态的方式,将成本的完全法改为“局部法”,分块进行研究。以变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的动机就是为了弥补完全成本法下利润表的不足,以利于管理层正确决策。因此,结合EVA考虑成本的内涵与外延十分重要。

3.关于“利润”概念及其修正。长期以来,会计以综合的完全收入观与完全成本观进行匹配,其计算得到的利润,很难带来真正的“现金流”,且忽视了自有资本的机会成本。会计学的修正方法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总括收益观替代传统收益观;二是变动收益观辅助完全成本观。EVA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会计学向经济学趋同的一种体现,但由于会计学本身以及会计学与经济学之间存在概念上的差异,所以EVA应用必须及时处理各个相关要素的调整或修正。

(二)参与式预算功能扩展的创新实践

这是一种市场自主式导向的预算管理创新实践,提倡参与式预算(Participative Budget)是扩展预算管理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即由企业各层次人员参与制定的预算不仅具有激励(促进接受)的效果,还能够激发管理者的内在动机,实现满意的情境需求[14]。以往的参与式预算(如实验研究)主要以生产部门的经营者为对象加以展开[15],本文以研发部门人员为例来说明参与式预算编制的创新意义。长期以来,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是,科技研发的资金多少才是恰当的,有没有更好的计量方式,能否设计出一套框架使科研开发与资金需求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怎样才能使科研投入方面的资金预测更加准确?这是因为科技开发、研究支出预算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譬如:(1)研发项目完成后会增加多少运营费用;(2)科技项目有一部分资本化,形成资产后,会增加企业的费用(如折旧等);另一部分在当年费用化,会增加公司的科研费用(管理费用);(3)科技项目实施后,由于项目设计不当,会导致项目总支出超过实际必要支出(此时,如何考核科研部门的绩效),等等。

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编制的顺序是:(1)研发人员提出产品新方案的设计思路、资金需求等的依据;(2)财务部门与研发人员一起讨论新产品的定位,并分析市场前景(投入/产出的情况);(3)统一思想,并分析存在的竞争对手及其他因素。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双方讨论,共同确定新产品的资金量,以及相关的预算保障措施。这里的难点问题是,研发人员与财务人员由于知识背景及认识视角等的不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歧,观点难以统一。一种创新的方法是寻求共同的认知框架,本文借鉴田中的分析框架,并视其为预算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日本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田中雅康教授提出了一种分析结构[16],简称为“两个视角,四个路径”[17]。其中,“两个视角”是指应用视角与目标视角(物质与精神,操作与魅力);“四个路径”是指领导性路径、视觉化路径、实用化路径和高端性路径等。如图1所示。

图1这种模式的目的是帮助科技人员明确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并由此确定可能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将研发人员与财会人员思维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在“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这种方式更具可行性与操作性。图1中所表明的基本思路是:鼓励设计人员开发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具体包括:(1)开发高性能及特殊市场需求的产品(第Ⅰ象限);(2)不断改良产品设计(第Ⅱ象限);(3)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第Ⅲ象限);(4)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工工艺(第Ⅳ象限)。在这一参与式的平台上,研发人员与财务人员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将产品创新与预算管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消费者的需求与财务的投入能够最合理地加以匹配;二是有无更好的设想,即提供一种动态的创新思维。要求财务及相关人员不断地思考,譬如,未来的科研预算管理可以在哪些方面展示其创新魅力。这种参与式预算的创新实践是一种从预算管理的供给端加以引导的发展理念。下面结合图1重点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关于产品创新与预算管理的关系。结合图1中四个象限的定位展开分析:(1)提出意念(或构念)。即形成一个好点子,并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其产品形成规律是“理念――概念产品――小试产品”。这种理念主要还是通过市场调查等来获得,即了解市场上对这个点子可能形成的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定位,需要有一个成本方面的规划。这个环节已经开始涉及预算的安排等问题。(2)“理念”的产品化(概念产品)。这一过程需要研发资金的投入,即安排相应的资金预算。此时的预算管理,重点是要规避资金投入的主观性与随意性。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概念产品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预算管理要结合这种概念产品转化为现实(小试产品),通过预算核定这一好点子(理念)下的新产品需要增加的材料和加工技术设备,以及人力资本等投入的资金需求状况。(3)未来的收益。即该“理念”传导下的产品如何创造效益,其价值大小,或者说如何达到理想的经济目标(如批量生产等)。对此,必须强化技术与经济结合的预算分析。(4)必须处理好创新与市场的关系。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研发人员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盈利情况,要有长远的眼光。预算编制要强调战略与战术的结合,并进行深入的市场细分。比如,各种不同人群的内在需求,是满足有钱人的虚荣(精神),还是年轻人的时髦,或者中年人的质量可靠,以及老年人的经济实惠等。

第二,关于预算管理的制度创新。根据图1的分析模式,在“四个路径”的引导下需要确立企业自身的制度理念,譬如,形成诸如“创新性理念、高级化理念、感观化理念和合理化理念”等。以钻石首饰为例加以说明。美国的戴比尔斯公司是钻石行业的“领头人”,进入21世纪,其年销售额已经达到50亿美元[18]。当初该公司负责人哈里创新性地提出将传统的钻石业务改造为钻石首饰业务――“创新性理念”的提出。面对新生事物(钻石首饰),效果并不明显。尽管其定位准确,即将目标瞄准上流社会的人,但人们对这项新生事物兴趣不大,当时的业绩不升反降。如何转化这种创新性的理念,成为哈里的重要选择。当时,他一度有转攻黄金饰品的念头。然而,面对已经发生并形成的大量钻石库存,他决心再坚持一段时间,即继续他的这种“创新理念”。那么,如何使这种创新性的理念转变化现实呢?首先,创新理念,需要产品概念化。通过信息收集,以及管理层的讨论,该公司准备拿出一部分库存(钻石项链)进行“概念产品”营销。借助于广泛的信息收集与资料分析,探寻新的市场细分路径。那时,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栏目。据此,一个好点子出现了,即通过赞助的方式,将一部分库存(首饰中的“钻石项链”)作为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赠品。

为此,他们结合既定的目标(上层社会需求),突出并强调钻石的品质(形成“高级化理念),同时也吻合了市场的领导性定位。在1945年的奥斯卡典礼上,当哈里将一根镶有24克拉的钻石项链递到美丽动人的影后琼・克劳馥手心时,克劳馥当场就叫出声来,“真是太漂亮了,这是用什么做的?”“这是我们公司的产品,24克拉纯钻石项链。”“钻石,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钻石代表了坚硬、亘古不变的品质,就是您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之后,它依然会保持今天的美丽和光鲜!”“是吗?一个人要是有像钻石一样的爱情,那该多好啊!”这次颁奖使哈里确立了新的观念,即“感观化理念: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以爱情为主题的“感观”,使市场发生了逆转,到了20世纪60年代,80%的美国人订婚都选择钻石为信物。理念的转变,使钻石项链成为了公司钻石首饰的主打。起死回生后,公司进一步使产品系列合理化――提出了“合理化理念”。

整理上述情节,在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戴比尔斯公司按照“四个路径”形成如下的创新:(1)创新性理念:将钻石做成项链;(2)高级化理念:强调时尚,提高钻石品质;(3)感观化理念:“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以爱情为主题进行营销策划;(4)合理化理念:普通钻石,价廉物美。这一事例表明,预算管理功能的扩展必须开拓视野,努力创新。

五、结语

通过预算管理功能的扩展,实现财务与前端业务的集成,离不开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的配合。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预算管理的功能价值,并借助于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完善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同时,通过将EVA嵌入预算管理的功能结构之中,实现预算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的合理匹配,有助于预算管理目标的科学分解,保证预算管理的高效和精准。从管理会计视角(即“价值增值”、“管理控制”与“信息支持”)扩展预算管理功能,可以优化预算管理的收益目标,提高企业价值创造的完整性与决策的相关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预算管理的功能扩展首先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征要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XBRL的大扩展,并且使这些相关数据能够满足不同预算管理目标的需求。预算管理的功能扩展要与企业的ERP发展相衔接。同时,随着“互联网+”经营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对预算管理功能扩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不断丰富和完善预算管理的结构,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预算管理执行,是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管理会计“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系统的共同期盼。可以预见,一种兼具资源配置、管理控制、业绩评价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的预算管理体系将在企业实践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巧根.超越预算的实务发展动向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5(12):15-19.

[2] 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等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 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等.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5(4):22-29.

[4] BUNCE P, FRASER R J. Hope,Beyond Budgeting[D].White Paper,Hampshire,UK: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CAM-I,Inc.,Europe,2002.

[5] 小菅正伸.预算管理无用论与BB模式[J].商业论究(日),2003(51):1-15.

[6] 邓传州.基于预算的考核、预算氛围和预算副效应[J].会计研究,2008(4):70-75.

[7] 贡华章,于增彪,刘强,等.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引进与发展――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J].会计研究,2008(9):12-21.

[8] COVALESKI M A,et al. Budgeting Research: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Criteria for Selective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3(15):186-210.

[9] 冯巧根.论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J].会计之友,2016(1):131-136.

[10] 谢志华.会计利润与经营者业绩评价:缺陷与改进[J].会计之友,2016(1):8-13.

[11] 池国华,邹威.基于EVA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J].会计研究,2015(12):38-44.

[12] 冯巧根.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3] 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14] 张朝宓,卓毅,董伟,等.预算松驰行为的实验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3):46-53.

[15] 程新生,李春荠,朱琳红,等.参与式预算行为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08(5):53-60.

[16] 田中雅康. 最新业绩评价会计:多元化、多方位的视角[M].东京:中央经济社出版,2006.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8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党政机关例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1)在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之间建立衔接关系。使财政支出在反映支出内容的同时反映支出的性质和用途。重点核算三公经费和办公经费,让功能分类核算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延伸到经济分类。一是平时财政报表可反映政府在社会中投入的领域,同时根据衔接关系可以反映出用于那些内容的投入;二是可以在年终部门决算时,可以从财政层面直观地反映出预算的支出内容;三是可以对预算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加以约束,防止财政总预算会计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脱节。

(2)进一步细化已拨付资金中暂付款的核算。对暂付款支出的用途及形成原因,进一步分类核算。对已支出的资金以后需收回的,可以设置应收账款,采用年限管理法,对年限较长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按规定报批准后列入预算,予以核销。核销的应收账款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防止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产生财政风险。对年底因财力紧张,收不抵支,需要对已支出冲销转为暂付平衡预算的,按照建立跨年度平衡预算的要求,应尽量避免此类暂付款。

(3)进一步出台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科目。总预算会计在实际支出科目中,很难区分支出内容。上级专款支出中,总预算会计按上级专款科目列支,预算单位在实际支出中,列入项目支出一部分,可能同时列支因此项目产生的本单位车费、办公用品购置列入此专款支出中。对此上级在安排专项支出时,对专款较多的单位安排适当的专项业务经费单列科目,杜绝项目专款中列支单位经费。

(4)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总预算会计的衔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立事业支出,并按“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功能分类核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经济分类核算。新的行政单位会计设立“经费支出”,该科目按照“财政拨款支出”“其他资金支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等分类进行核算;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进行明细核算;在“基本支出”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进行分类核算。“项目支出”按照具体项目明细核算,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经济分类核算。在总预算会计支出中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衔接,让功能分类进一步细化延伸到经济分类核算,让功能分类和经济核算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衔接,并同时让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更多的衔接,能相互牵制,互相监督。

(5)提高总预算会计的监督核算功能。在财政系统软件开发上,应加强除功能核算以外的其他辅助核算功能。如专项支出核算,本级财力核算的功能。在支出中充分划分上级财政(主要是专项支出)和本级财政的支出,使总预算会计利用软件核算监督每类资金支出进度,快速全面核算上级财政支出和地方财力的支出,进一步提高预算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水平。

(6)加强信息化建设。现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财政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应把更多的信息嵌入到信息系统中,集合更多的信息到信息系统中,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信息体系建设,应把当前的资金收支只侧重资金核算,变为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于工程项目性支出,在资金支出的同时反映资产性支出形成的资产数量,由预算单位提供相关资产信息补充到财政信息系统。对于一些服务性的支出,由预算单位提供培训人数及天数等主要信息补充到对应的支出信息中。作为财政、审计及社会监督的依据,让单位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9篇

本文提出了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业务与会计的协同化处理”、“授权批准的流程控制”、“预算控制”等内部控制方法融入软件功能的会计信息系统系统内部控制模式,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研制成功的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由单用户向网络化发展,将其融入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系统中,这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我国许多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功能、集成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在设计思想上依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缺陷:仍然将手工会计处理方式、方法、流程下的用户需求作为软件开发的依据;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会计信息只能起到事后记录、分析,不能进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没有将手工环境下成熟的内部控制方法、思想融入软件功能中。这些缺陷严重地阻碍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向管理型软件的发展。本文研发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成熟的内部控制方法、思想融入到软件功能中去,克服了当前会计软件只能“核算”无法满足管理要求的弊端,提供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安全的新思路。

一、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应该具有会计核算功能,会计核算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2)应该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功能,管理的核心是控制和决策,发挥管理功能也就是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以控制和决策为核心,做到事前预测与决策、事中监督和事后分析、考评;(3)应该延伸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各个方面,系统的操作者和信息的使用者也由单纯的会计部门扩大到各业务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实现全员参与式的管理。

整个系统基于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网(intranet)和数据库技术的三层客户/服务器(c/s)和测览器/web服务器(b/s)的混合结构,基于大型数据库(如oracle、db2系统)平台开发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思想上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当某一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发生业务时,首先在“业务流转”子系统上进行业务申请,由“业务流转”子系统向“业务设置”子系统调用已定义的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业务处理步骤、有权审批的人员等信息。有权审批的人员可以批准该笔业务,也可以将申请的业务驳回。如果该业务属于预算控制业务,则必须根据预算管理子系统给该责任中心下达的“预算数”申请预算。预算申请值经过相关领导审批后将“实际发生值”存入预算管理子系统。业务流转完成后,产生的“业务信息”流入各专项管理子系统(如供销子系统、制造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等)中。有些业务,如报销差旅费业务,可能在通过“业务流转”子系统后就产生会计凭证,此时产生的会计凭证直接流入“帐务管理子系统”,以更新帐务数据。各专项管理子系统产生的数据一部分提交“数据库服务器”向数据库中存储数据,另一部分需要会计处理的“业务信息”流入帐务管理子系统进行会计处理。帐务管理子系统产生的帐务数据,更新数据库中的记录。财务分析子系统所需的财务信息可以从帐务、预算管理子系统中取得。本系统采用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在每个预算期间,各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都要向预算管理子系统提交“预算草案”,预算管理子系统汇总“预算草案”向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提交。经批准的“预算目标值”通过预算管理子系统向各部门或责任中心下发。企业内部各部门或责任中心可以通过查询系统由web服务器向数据库中检索信息。

二、内部控制方法与会计软件的集成

已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四章明确指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忽视了将这些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思想集成在软件功能中,单纯地依靠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加以内部控制。当内部人员协同舞弊时,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将内部控制集成在会计软件中可以确保会计信息正确、安全。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方法与软件的集成。在“系统基础数据维护”子系统中设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来宾三种不同身份使用系统。系统管理员可以维护系统的基础设置(如组织机构设置、岗位和员工管理)。系统管理员不能进行业务处理;普通用户通过系统用户列表管理,使该员工能进入系统后进行有限操作;来宾是处于一些特殊的目的用户,只能查询有限的资源。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使用“系统基础数据维护”子系统下的“用户管理”功能。为了防止一个系统管理员利用特权添加用户并以用户身份进行业务处理达到舞弊的目的,系统设了两个系统管理员双工操作,分别为systemi和system2,以达到内部牵制的目的。

系统的权限分为功能权限和对象极限。功能权限是指用户进入系统功能后,用户所在的岗位只能使用系统主菜单中限定的功能(如出纳人员在进入系统时,将不能使用系统的审核、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对象权限是指用户进入系统后,用户所在的岗位只能处理系统中与其岗位相关的业务类型(如人力资源部门一般不负责材料采购业务,那么该部门的员工就不能申请业务采购而只能由用料部门或生产控制部门或仓储部门进行申请)。这样就以强制的方式使得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2.“业务与会计的协同化处理”控制方法与软件的集成。这种集成方法体现在“业务流转”子系统中。各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在发生业务的同时需要在“业务流转”子系统上进行业务申请,业务申请经过审批最终转入财务人员处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处理可以在“业务流转”子系统中进行,并不一定要在“帐务管理”子系统中完成。这样,在业务发生的同时会计处理也就完成了。这就解决了会计信息的滞后性和会计处理不准确的问题。

业务与会计的协同化处理大大削弱了财务人员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和通过随意进行帐务处理扭曲会计信息的可能性。例如,业务在申请时如需要使用现金,当业务流转到财务人员处填制会计凭证时,制单人员只能选择是收款凭证还是付款凭证,应填列的金额由批准的业务金额决定,不可以进行修改。这样,财务和业务相互牵制,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错误与舞弊的机会,也减少了财务人员核算的工作量。

3.“授权批准”控制方法以流程控制的形式与软件集成。通过“业务流转”子系统和“业务设置”子系统实现“授权批准”控制方法以流程控制的形式与软件集成。系统在初始化的时候针对企业业务特点将企业的业务分为各种类型(如产品销售业务、成本费用业务、在建工程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并且在“业务设置”子系统中设置这些业务类型。针对具体的业务类型,在系统中为其定义业务处理的流程。流程设置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为业务类型设定流转步骤,然后为每一步骤设定该步骤业务处理的岗位、员工。对每步处理的岗位需要设置金额权限。

业务申请是流程的第一步,是流程控制的重点。当业务人员在申请业务时如果他申请的业务类型存在预算控制标记,该笔业务就必须向“预算管理”子系统申请预算值。这样就保证了预算控制的准确性,全面性。对于非预算控制业务类型不需要向“预算管理”子系统申请预算值,可以直接流转到下一步。

业务处理是流程的第二步。申请业务审批通过并提交后,流转到有权处理的相关人员处。如该笔业务需要部门经理审批,在部门经理的任务列表中,就会出现这笔业务。如果该笔业务数额巨大,部门经理无权单独审批需要向总经理报批,系统会根据设定的流程将业务提交给总经理审批。

会计处理是流程的第三步,当业务经过申请、审批后,同时流向财务人员处进行会计核算。

业务按照流程设置流转步骤,强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

4.“预算控制”与软件的集成。由“预算管理”子系统实现“预算控制”与软件的集成。“预算管理”子系统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思想,管理企业预算的编制、审批、下达、调整和清算。系统注重了预算管理与业务处理的紧密结合,在业务的申请、处理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预算的控制思想,而不只是单纯的实现统计功能。

首先,企业各部门、责任中心根据以往的情况及当期的形势编制预算草案并向上级提交。企业的预算办公室汇总部门预算草案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预算管理委员会最终决定当期的预算执行值,并通过预算办公室向企业各部门、责任中心下发,这些步骤在“预算管理”子系统中是通过定义的流程来进行的。其次,各部门在实际发生预算控制业务时要进行预算申请。如果实际发生的金额大于上级给本级下达的预算金额,就必须申请调整预算下达值,申请调整经过批准后,才能根据新的预算下达值处理业务。这样体现了预算的事中控制思想。最后,期末时,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预算下达值以及预算项目实际发生值对各部门、责任中心进行考评。

三、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实施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化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以控制与决策为核心的,在软件的功能上建立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现了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思想。但是会计信息系统是人与机器、软件的结合,要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就必须建立与软件的程序控制相配套的制度控制。我们在江苏谏壁电厂、镇江供电公司、华东望亭电厂等电力企业实施了这套系统,根据系统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系统实施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1.企业在软件实施之前应详细分析员工岗位的工作性质,为不同的岗位分配不同的权限,对于不相容的岗位指派不同的员工,并以财务手册的形式规定各岗位使用系统的功能,以及有权处理的业务类型。

2.明确划分企业的业务类型体系、预算项目体系、会计科目体系,并以制度的形式写入财务手册。在业务类型、预算项目、会计科目三者之间,预算项目起到了桥梁作用,系统中每一项业务类型对应着每一个预算项目,而每一个预算项目又对应着每一个会计科目,这样三个子系统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因而预算项目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到与业务类型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预算项目可以设得比较细,有利于加强预算的预测、控制、考核效果。而会计核算更多地用来反映经济业务,所以会计科目体系可以设得粗一些。业务类型、预算项目、会计科目三大体系设置直接关系到系统实施的成败,企业应进行细致的分析。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10篇

银行的核算、管理制度及其体系是维系商业银行有效运作的重要制度之一,会计工作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因此围绕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和传递,构建合理的会计信息系统为推动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平台一直是各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从总体上看,与过去相比,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和功能实现上均已有较大改进,初步建成了功能较为完备的核算和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提高。

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积极吸收会计成果,整合相关学科,以大力采用软件固化、联网联合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建立企业级、管理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为标志,以构造既能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又能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对照上述要求,现行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就显滞后,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局限就是在管理会计的上严重缺位,管理会计的实质是将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不再局限于对经营过程作财务会计上的反映,而是采用特定的对经营过程中的货币和非货币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满足企业及其相关利益集团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管理会计在西方银行业已成功应用多年,其应用范围已从着眼于内部管理控制扩展到银行发展战略等各方面,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上的重要应用就是将建立企业级的、管理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系统构建的目标定位。可见,引入并推广管理会计对于加快我国银行业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轨进程有着重要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管理会计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现状是理论研究多,实践运用少;即使有所应用,也仅从技术层面出发抽出其中的部分技术方法与财务会计系统“双轨”并行,而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一项重在管理机制上应用的系统工程,需要与现行会计系统及至整个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协调整合,任意拆解必然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应用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在系统构建时只是就会计来论会计,仅局限于财务会计角度来设计,没有把管理会计纳入其中,表现为偏重于核算记账和报表处理等会计循环的处理,而对如何提高系统整体功能以满足管理决策重视不够,对如何在系统中嵌入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所需的相关披露手段研究较少;系统自动化处理范围狭窄,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差。结果就是会计信息的供给满足不了需求,会计工作不能适应目前会计环境对其提出的要求。

总之,现行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性主要是:其一,在本质上还属于部门级的,财务会计意义上的,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尚存在诸多不足;其二,没有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或者引入不完全,且采取与现行系统双轨并行的方式,这不仅适应不了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而且造成会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本人认为,上述局限性的症结所在就是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理清系统构建的思路,具体地说就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会计目标理论,在诸如部门级、核算型和企业级、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企业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这些上认识不够,因此,要加强对构建新型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实践的指引,必须致力于对系统目标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二、分立与融合

会计目标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导向机制,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会计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信息的供求能否达到均衡。概言之,在会计目标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不同理论观点。

(一)“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受托责任观与现代企业理论一脉相承,其存在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按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构,是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一系列契约关系联系起来的利益集合体。即契约各方作为委托人将要素资源提供给人,委托其经营,目的是获得单个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为确保契约的顺利执行必须作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其中,有关会计的制度安排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种契约的订立、执行与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会计信息作出判断。因此会计的使命必然是反映实际,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取向就是维护资源提供者的产权主体利益,以解除人承担的契约责任。受托责任观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偏重于事后的算账、报账功能。

可见,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强调的功能正是财务会计发展中最为完善的部分,故整个系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财务会计,致力于如何完善会计反映的技术与方法,以便产权所有者考察人的履约情况,解除其受托责任。这导致在提供面向决策管理所需的相关性信息方面关注较少,这也正是导致目前系统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二)“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金融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大,为实现生存发展的经营目标,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加强和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而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就是提高信息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加强内部控制和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相关性信息。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下,受托责任观导向下的系统显然不能适应管理和竞争的需要,比如,在不确定性程度高的环境下开展经营,必然要求提高信息的敏捷性和多维性,为预测未来、控制现在,有时要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给出信息的概率分布区间,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对这样的信息需求,财务会计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引入管理会计等相关科学却能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因此决策有用观取代受托责任观顺应了发展的要求,是会计目标理论演变发展的必然,这也是要建立企业级、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动因。

决策有用观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认为在不确定环境下相关性比可靠性对决策、管理更为重要,强调相关性就等于提高了决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按决策、管理的需要采用多种计量属性,扩大信息的采集、处理面,提高信息透明度。可见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必然偏重于、预测、控制和全面披露等功能,而这正是管理会计的擅长之处,因此,整个系统的目标定位就是引入管理会计,以尽可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相关性信息。

(三)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一味地强调相关性易导致信息数量急剧膨胀,不仅有违成本效益原则,更重要的是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为随着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大,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也越高,导致人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加大,契约执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解除受托责任的作用减弱,从而使产权主体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大增加。因此树立受托责任观目标,以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解除人的受托责任,维护产权主体利益上的重要作用对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受托责任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亟待加强。所以,本人认为尽管会计目标转向决策有用观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必然,但舍一取一不是科学的态度,只有将二者在目标定位上进行整合,取长舍短,实现功能互补,建立起“双元融合”的目标取向,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的优势功能,才是构建一个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时展潮流的现代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理想之路。

总之,按现代金融企业性质及其所处的会计环境,现代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定位就是:采用双元融合目标的思路,在继续深化、拓展财务会计功能的同时引入管理会计,并将二者的功能相融合,实现信息生成系统和信息分析利用系统的有机统一,构建企业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以兼顾满足管理决策和解除受托责任两方面的信息需求。

三、架构与功能

(一)双元融合目标模式的契合点

由上述可知,如何有效地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统一于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是落实双元融合目标,使整个系统按此目标来设计、运行的关键。通常,由于二者各自的目标、特点等存在较多差异,实践中大多是采用“双轨制”运行方式,由于缺乏操作刚性、核算工作量巨大以及可控性差等缺陷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构建有效的“单轨制”运行体制,而要实现“单轨制”的关键就在于寻找能使二者相融合的契合点。

对此笔者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一恰当的契合点。因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双元融合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预算项目,用会计语言和方法来描述、分解目标,筹划、控制为实现目标应当采取的措施,所以全面预算管理不再只是简单地落实目标,更重要的是,它是金融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起点和导向。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下,一方面,会计核算和管理控制均是以预算项目为准绳,预算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会计核算和管理控制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通过对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产生的信息流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又可为预算的调整、执行、考核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可见,在金融预算管理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都是围绕着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而展开的,在履行各自职能,完成各自使命的同时,促进、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按这种指导思想构建成的“单轨制”会计信息系统不但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发展的困境,还有助于解决管理会计因可操作性差而难以推广应用的问题。

(二)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与功能

1.总体结构图

整个系统通过预算管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和核算报表中心,披露分析中心四个中心来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功能,财务会计功能主要是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功能主要是实现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

2.运作流程当前台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业务发起时,首先向业务处理中心提出业务申请,由业务处理中心调用已定义的处理流程,若该业务属于预算控制业务,还须有相应的“预算额度”才能流转下去,任何可能的超支必须经过预算调整后才能进行。业务处理中心产生的数据一部分直接提交披露中心的数据库存储处理,另一部分需进行处理的则进入核算报表中心处理,处理完后产生的各种执行、审批、核算等信息提交披露分析中心的相应数据库更新财务记录,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加工;披露分析中心再根据相应的“事件驱动程序”,调用各种公式、模型和数据向各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等提供所需的相关信息。

(三)各中心的具体功能

1.预算管理中心

预算管理中心主要解决预算管理,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注重预算管理与业务处理,会计核算的紧密结合,以预算项目体系设立和责任中心划分为实施架构,采用联网联合、集成共享及流程固化等技术,实现预算编制、下达、执行、调整、考评等功能。

预算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责任管理,因此责任中心划分得与否是预算实施成功的前提,责任中心的划分应与银行的“一级法人,授权分级经营”的组织管理体制相适应,兼顾扁平化管理、集中核算等改革需要,将责、权、利相结合,遵循一致性、可控性等原则,科学合理地筹划。

建立预算项目体系的作用主要在于细化管理目标,设立预算的执行、控制和考核的标准。首先根据利益和现金等业务的性质,设立一一对应的,带数字标识代码的预算明细项目,并与二级明细会计核算科目建立对应关系,实现无缝对接,这就改变了原来的粗放管理,深入到业务细节中,对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使会计反映更为精确科学,会计的信息控制作用比传统情况下更深、更广。具体的预算项目体系设立则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和分工负责情况灵活地设置。如可采用树状、矩阵等形式。

在运作流程上,采用编程技术将预算编制、下达、执行、调整、考评等流程固化入软件程序中,并与其他中心紧密结合。这就很好地贯彻了以预算控制为主线的管理思想,杜绝了预算各环节中的随意性,强化了预算刚性,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责数据,消除了越级、越权审批,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向业务核算系统提取数据,并按要求转化为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从而使预算管理不再是一种管理的,而是银行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成为引导、控制银行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标准,在管理流程再造、员工行为优化和协调银行各方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主导性作用。

2.业务处理中心

业务处理中心是联系预算管理中心和核算报表中心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预算执行的控制、业务处理和过程控制。

预算执行控制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的实施效果有效与否是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关键。在业务申请阶段,首先区分每一项业务申请类型,若是带有预算管理标识的业务,则根据其相应的预算额度作出同意或驳回的决策。对于获准同意的,生成原始凭证提供给核算报表中心进一步处理,核算报表中心处理完后一方面将相关信息返回给该中心,并进一步反馈给预算管理中心更新预算额度,从而将实际情况与预算对比,完成预算的调整、报告、考核等工作;另一方面,将核算结果提交披露分析中心。

过程控制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以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作为主线贯穿每一笔业务流程的始终,着眼于三个内控层次的贯彻落实,将监督的重点放在事前和事中。其中,事前控制(制度控制)是在业务发生之前对所有银行业务和交易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别以预算和规章形式制定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规范标准,如对入网网点实施准入控制,对网点和柜员的业务范围进行控制等;而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则是建立操作性强的各种业务、会计处理规则并将之固化成软件程序,辅之以实行静态(限制业务范围)和动态(限制业务额度)授权控制,以杜绝各种省略程序、逆程序行为的发生;事后控制(结果控制)是对经过前两个层次业务的会计核算与事前预算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为当期业绩考核和改进日后的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样内控已不再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成为各部门协同共管、级的管理工作。

另外,业务处理中心直接与提供金融服务的各前台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相集成,采集、传输各种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这就改变了传统部门级信息系统与银行其他信息系统缺乏及时有效交流的“信息孤岛”状况,集成了业务和信息处理过程,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提高了决策的敏捷性和有效性。

3.核算报表中心

核算报表中心是实现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主要有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两大功能。

(1)会计核算功能的主要特点

在核算组织形式上,按前台数据采集与后台信息加工相分离的思想,营业机构只保留柜台业务岗位,将联行、票据交换、财务等岗位集中于后台职能部门,柜员不必关心财务如何处理,只需关心其交易操作的正确性,使金融服务由过去的“面向账号”转变为“面向客户”,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服务质量。

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适应当前形势,增设中间业务科目,注重科目的本外币兼容性;在具体设置时只设置到一、二级科目,不设具体的明细科目,这并非意味着重预算、轻核算,而是体现了“预算细化、核算简化”的思想,由于实行预算编码管理,每个预算项目与二级明细会计科目相对应,需要时可在披露分析中心,根据对应关系从预算管理中心提取各种明细信息。同样,按此思路,在账簿体系上也只设置总账、分户账,不设明细账,总账是会计综合核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的主要数据来源,分户账分布于业务处理中心,用于对账户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得核算工作大力简化,并且这种简化并没有影响信息需求的满足。在凭证使用上、固化了凭证格式和对应的会计科目,在具体的业务核算时,可根据业务处理中心提供的原始凭证,调用所需相关信息,自动生成相应记账凭证。

在平账机制方面,将传统的账务综合平衡机制改为严密的多层次平账机制。首先,每个交易都会自动产生借贷相等的会计分录,保证日间柜员所做业务借贷相等,即交易级平账;其次,柜员交易时发生的错误会被系统统计出来,柜员完成当天全部业务后,可知道发生差错的类型和数额,便于查错,即柜员级平账;当所有柜员均已平账,即为网点级平账;当所有网点已平账后,整个系统进入平账状态;另外,系统还将柜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和交易清单的账实核对纳入了平账机制,加强了对会计风险资产的管理。

(2)会计报表功能的主要特点

业务集成设计、数据集中处理是整个模式的突出特点,会计报表功能很好地体现出系统的这种特点。其主要功能包括:审核会计报表的各种平衡关系;支持多币种会计报表的编制、汇总和上报以及合并本外币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支持内、外部数据格式相互转换等;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模型,支持信息的查询、分析。

报表生成的大体流程是:由程序自动从各相关系统,如柜面业务、信贷管理、国际业务等系统中提取数据,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以报表汇总行为单位,按期汇总全辖各币种业务数据后,上传核算报告中心;核算报告中心数据汇总后,从业务数据源中将相关的数据表按规定的格式转换为中间数据文件,生成统一报表业务数据库,由会计报表程序直接相关数据自动加工成各种会计报表,并传送到披露分析中心的业务数据分析仓库供各信息用户使用。

4.披露分析中心

披露分析中心主要是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事先设定的各种函数公式和财务模型,向银行内部信息用户提供业务数据的分析、预测报告。二是进行规范、及时、透明度高的信息坡露,以满足政府职能部门的金融监管以及银行外部相关利益集团决策的需要。

信息分析报告主要包括:财务类分析报告,业务类分析报告,业务考核分析报告,非信贷资产数据分析报告、或有及表外业务分析报告等。

对外披露形式,主要以报告为主,书面报告为辅。在披露模式上,是以修正的事项法为指导,数据库技术,实行多层界面披露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使财务报告具有多层展开,分层递进功能,首先将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数据库中按多维标准归集和分配,形成元素信息、事项信息和格式信息三大类,元素信息是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最小单位;事项信息是由不同的元素信息组成,按用户的一般需求所提供的某几类信息,如分部报告信息,非财务信息等;格式信息是以各项法规所规定形成的通用的、具有固定格式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种通用财务报告。这样以格式信息、事项信息和元素信息的提供为三层用户界面,各层之间相互链接,使不同层次的信息用户既可直接获取信息又可按自己所需对信息进行再加工,间接获取所需信息。

综上所述,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实现了银行业务、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对银行经济流动由点到面,从静态到动态的全方位控制;解决了统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瓶颈制约,使会计信息成为银行全面管理的基础,信息流控制、引导着资金流、实物流,会计工作成为银行管理的中心,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和运作效率。

1.张天西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会计研究》,2003,第3期。

2.肖 伟,《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问题研究》,《金融会计》,2003,第1、2期。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财务集中;财务信息系统;系统功能

一、施工企业的传统会计特征及面临的财务问题

大型施工企业一般采用项目部制的“总部一分公司一项目部”三级管理、二级(有时甚至三级)会计核算模式。即:以建筑施工合同所指向的工程作为自己的“产品”,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和效益评。价,一个分公司、一个项目部可能就是一个会计报告主体。

一般而言,一个工程项目(或项目部)实行合同管理,编制定额预决算,在会计结果控制上似乎可以实现项目利润的预期。但其在实务中具有如下特性:1.一般按统计的形象进度确定会计期间,分期计算项目的收入、成本和毛利。统计的误差影响会计计量的准确性;2.在施工期间,存在大量的施工性实物资产,除主材外,还包括组织施工的设备及机械,具有品种杂、数量大、采购环节多的特征;3.工程涉及的内部职能化分工细,如土建、水电、安装、结构、设计、装饰等:4.工程的区域分布比较分散,分公司或项目分属于不同的区域,与总部之间存在时空距离,影响了信息的传递。

这些特征,在三级管理、分级核算和传统的报账制财务管理方式下,都有可能弱化总部的财务信息的获取功能,也产生以下财务问题:

(一)会计核算分散化

总部难于及时、动态地掌握各项目部(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汇总、合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准确反映。

(二)总部财务管治水平弱化

总部与下级会计报告主体之间,可能会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操守的差异,使财务的上下控制水平弱化。

(三)资金整体效率低下

项目部或分公司控制了工程收支的全部,资金只在单个项目的层面运转,不能在企业层面实现盈缺调配。降低了资金的整体财务效能。

(四)分析与决策功能欠缺

由于总部掌握基础会计数据的能力受到影响,使基于会计基数据的财务分析和基于财务分析的财务决策功能弱化并欠缺,传统财务体制下的财务的重要性受到了挑战。

因此,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要解决总部会计对项目部会计的控制问题。解决总部对项目部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笔者认为,导入财务集中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核算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施工企业集中财务管理系统的导入

(一)标准化的、集中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集中会计核算。取消项目部或分公司的会计报告主体资格,实行总部一级核算制。2.集中资金管理。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资金集中管理,资金计划、项目资金收支、往来对账、利息计算全部由总部信息系统控制,实现收支两条线等。3.集中财务管理。系统除会计核算集中外,还包括项目成本、全面预算、财务分析、往来对账等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功能。4.集中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总部一分公司一项目部”的三级管理、一级核算,建立依赖于总部数据库的财务分析机制和财务决策机制。从上述功能要求看,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其架构和作业流程可归结如图1:

(二)符合功能要求的财务信息系统,应当满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集中及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的需要

1.在会计核算集中方面,要建立主子账数据系统。在总部建立单一会计主账,它是集中的数据库,它确定整个企业的会计政策、科目设置和主要会计流程。在该主账下,可以按分公司或项目部建立多个相对独立核算的子账;在每个独立核算的子账下,又可以按照部门进行更加明细的核算与管理,但子账必须是在主账授权下进行核算的。其账套之间的控制关系为:总部主账分公司或项目部子帐部门账。主子账是进行集中核算、集中控制、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的关键。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账套控制关系中,在一个会计账套中集中了各分公司、项目部的所有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保证了信息的共享,为业务、管理与控制、决策各层人员提供了直接、完整的数据,既能保证各核算主体数据相对独立、保密。又可保证在财务管理层面上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整体性。

2.以分级授权形式实现会计政策的统一。一个自上而下设计的会计账套系统为实现企业整体的统一会计政策提供了手段。如:统一会计期间,会计账套内的所有核算单元均采用相同的会计期间;基础数据控制,所有数据均可以定义是否要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是否允许下级单位增加新数据;基本档案如总账的会计科目、固定的资产类别、增减方式、现金银行的现金流量项目等实现了系统性控制;运行参数得到控制:所有系统的运行参数,均能够按照组织结构,由上级来制定和控制下级单位。这种自上而下的控制。是以分级授权的形式实现的。如图2所示:

当然,在分级授权统一政策时,系统还应当提供个性化应用功能。例如。境外项目或分公司,可能存在记账本位币、会计政策、科目体系及凭证分类的差异,因此,系统在集中控制的同时,应当允许个性化的设置。系统需提供灵活的设置机制和控制手段,满足企业集中管理与分级控制的要求。

3.在系统中实现数据分级共享。在系统内,要实现总部、分公司和项目部之间的数据分级共享。共享是指产生于主子账内的所有企业工程项目和总部费用分摊。在企业内部各个子账中,可供使用者查询、提供加工使用;所谓分级是指根据授权,规定哪些数据下级分公司或项目部可用。这就需要系统具有提供实时汇总分析、跨账查询和审批预警控制的功能。当然,系统中还应建立各子账间的统计分析、账簿查询,跨项目汇总功能,在授权下可以跨账查询数据,也可以汇总、合并数据。这种由底层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合并的方式,可使信息不经过中间层的处理。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性。如图3所示:

另外,系统还可以建立跨账套的审批流机制与预警机制。审批流上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跨账审核审批,预警信息也可以跨账传递,这有助于解决传统审批审核可能带来的滞后对企业整体利益的影响。

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设计

根据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特点和内容要求,就财务模块而言,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当包括总账、应收应付、现金、对账、成本和预算等系统,每个系统分别承载了不同的管理目的。

(一)总账系统

总账系统是会计核算集中的核心,所有业务最终都归集到总账系统中。主要功能包括:1.基础数据管理,如科目体系、凭证分类与编号方式设定、辅助核算设置等内容;2.凭证管理,如凭证录入及修

改、审批和签字、入账、调整、打印等内容。3.往来管理,如对账、核销、账龄分析等;4.账簿查询打印,如总账、余额表、明细账、序时账、日记账、日报表、多栏账、综合账的查询及打印等;5.辅助账簿查询:6.期末处理,如期末损益结转、自定义结转;试算平衡,月末结账等工作。其架构流程如图4所示:

(二)应收款系统

应收款管理系统主要提供业主管理、建筑发票和应收单据的录入、工程收款和核销的处理、坏账处理、账龄分析、欠款分析、资金流入分析等。主要功能如下:1.业主管理,如工程档案维护、业主信用评估、付款条件等;2.单据管理:保持各类发票和其它收款单据;3.收款、核销和坏账处理,及时处理工程收款,分析计提坏账准备等;4.统计分析,如账龄分析、欠款分析、催款和对账记录、坏账预估及资金预测等。其架构流程如图5所示:

(三)应付款系统

应付款系统主要提供采购发票和应付单据的录入、向供应商付款处理、获取现金折扣处理、单据核销处理等业务处理功能。提供应付账龄、欠款分析,提供资金流出预测等。主要功能如下:1.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档案维护,供应商价格管理,供应商付款条件管理、供应商评估等;2.应付管理,如维护供应商采购发票和其他应付单据;3.付款和核销处理,对应付款进行付款处理并予核销,根据付款条件选择付款功能,提供应付并账等;4.统计分析,提供账龄、欠款分析及资金预测。其架构流程如图6所示:

(四)员工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员工成本是主要的成本项目,合理的员工管理系统是财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功能如下:1.档案管理,如员工基本资料等;2.薪酬管理,如员工的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3.收付款管理,如员工借款、报销及费用;4.统计分析,如员工成本占比等。

(五)资金对账系统

各分公司、项目部及核算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需要定期进行对账。资金对账系统针对上述业务,提供集中的对账平台。主要功能如下:1.对账设置。设置主子账之间要进行对账的科目,以及相应的对账规则;2.集中对账,定期对各主子账之间的资金往来进行对账;3.对账查询,对对符结果和未对符结果进行辨别,对长期未对符结果给予报警。其架构流程如图7所示:

(六)项目成本管理系统

按项目归集收入、成本、利润;对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控制和分析;涵盖了项目全程,项目管理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结构。主要功能如下:1.项目建立,包括立项、建立项目类型和档案、建立责任中心、建立项目要素、设置成本动因、设置作业单位等内容;2.项目预算,按项目进行收入、成本预算的编制;3.收入、成本归集与核算,当与其他系统集成时,大部分收入成本数据通过动态管理会计平台进行收集,在项目管理系统中。也可以进行收入、成本数据的录入;4.查询分析。查询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收入、成本、利润情况。状态查询等。其架构业务流程如图8所示: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12篇

国务院总理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朱镕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在北京举办的科技知识讲座上表示:信息化是现今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推广电子政务建设对于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力、展开反腐倡廉等都拥有首要作用。

因而可知,推广以信息化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建设,在推进政府办公透明化、提高政府工作效力、亲密政府同社会民众瓜葛等方面将起者踊跃的作用,那末甚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有那些主要功能?

甚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e-governmen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部门办公事务的网络化以及电子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为基础,通过虚拟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以及日常事务依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施行的1种工作方式,是电子政府的物化情势。

电子政务有那些主要δ苄枰?BR>

归纳目前针对于电子政务功能需要的基本观点,主要包含在如下5个方面:

一. 监督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的电子化,将政府办公事务流程向社会公然,让公家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以及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添办事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家的监督。

二. 资料电子化:服务于政府部门以及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也应上网。政府部门的许多资料档案对于公家是颇有用途的,要充沛发掘其内在的潜力,为社会服务。公然政府部门的各项流动,可使政府遭到公家的监督,这对于于发扬民主,弄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有很大意义。

三. 沟通电子化:在网上树立起政府与公家之间互相交换的桥梁,并为公家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利便,公家可直接从网上行使对于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力。

四. 办公电子化:网上办公是政府上网无比首要的1个内容,通过办公电子化,不但极大的利便了公家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力,而且对于于塑造政府形象也拥有首要的意义。

五. 市场规范电子化:政府上网,除了了其相干职能以及内容上网之外,应树立起各个部门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个体企业的资金、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树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这对于于弄活经济,繁华市场无比首要。

一.二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概述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是1个集成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工具,它从政府机构处理日常事务的OA系统以及构建公共财政财务系统的角度动身,以通用化的政府工作事务流程以及相干法规轨制为根据,通太高度抽象以及概括的方式构建出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软件体系以及利用模型。

一.二.一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概述

金蝶公司具有大量的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用户,触及到各级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各行各业,从开发财务软件开始,金蝶公司在累积行业软件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这些行业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进程中提出的需求建议进行分析,以服务电子政务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手腕,以多年软件开发经验为基础,开发集成度高、网络性好、散布广泛、业务瓜葛繁杂的全面化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是金蝶产品体系不可或者缺的首要组成部份。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特色

技术先进:采取SQL大型数据库,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合适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大数据量的请求,晋升了软件的机能;"1套软件,两个脸孔",全面支撑WEB利用,利用无边界;采取Windows DNA架构开发,网络机能优胜。

业务全面:触及到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政府采购、国库资金管理、财政财务管理、政府办公自动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功能需求,完全的产品体系,系统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增进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改革进度。

操作简单:政府部门的用户多年来的需求累积,为金蝶公司的电子政务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厚的业务需求内容。对于软件的1个最基本的请求就是操作简单,容易施行,在软件利用的广度以及宽度上拥有无比广泛的触及。

网络利用:本系列产品采取先进技术,提供了基于局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基于INTERNET广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打破了软件利用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使电子政务的利用更上新的层次。网上采购、网上结算、网上查询、网上办公、网上招聘、政务公然等政府业务均可以通过网络化的利用而患上到更大规模的推行以及施行。

权限严密:操作员的编纂查询受控于不同级别的权限配置,因为政府机关的层次性比较强,不同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又分属不同的行业,同1单位的数据需要依照纵向组织体系进行 统计,同时还需要将不同的部门依照同1级财政进行数据的汇总。这就构成了数据的多维汇总以及查询结构。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操作员需要依照所属级别授与相应的编纂以及查询权限,在金蝶电子政务系统中能够实现多层次的权限节制机制。

集成度高:所有功能模块之间设计时通盘问虑,无缝联接,数据交流无障碍,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部门数据的相对于独立性以及所有职能部门之间数据的同享性,能够极大的知足以及利便财政机关、部门、单位3个层次、多级别的查询、节制以及核算。

针对于性强:立足于电子政务的各级客户群,将目前触及电子政务改革方向的相干业务均纳入到总体的解决方案中,为政府办公自动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技术先进、机能良好、适应电子政务不断发展所需功能的利用产品。

系统性好:各个系统之间遵循统1的数据接口标准,不同系统完整实现了数据的同享,通过业务计划,可以依照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工作流的设置以及定义,实沃电子化、无纸化的网上办公,防止了手工状况下的低效力运做带来的人忙、物力的大量耗笛。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是由1系列解决方案形成的集成体系。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由5个方面形成:

一. 政府预算解决方案体系:包含"部门预算编制解决方案"。

二. 会计中心核算解决方案体系: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解决方案"、"会计中心集中财务解决方案"以及"零户统管集中财务解决方案"。

三. 财政业务解决方案体系:包含"国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统发工资管理解决方案"、"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以及"政府采购管理解决方案"。

四. 政府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体系:包含"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盎"、

五. 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体系:包含"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一.三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系列简介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是1个集成的电子政府办公自动化以及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利用体系,它从电子政务触及的主要功能着手,进行相干产品的开发,从内容上区别为财政业务利用产品体系以及会计中心核算产品体系两个方面,不同的产品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各方案的主要功能说明如下:

财政总预算解决方案体系

财政总预算编制解决方案:本年度先由各个预算部门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分别编制本单

位的下年度收入支出预算并上报到所属部门,各个部门在规定时间对于本部门所属的各个单位预算报表进行汇总,审核后提交本级财政,财政机构依据各个部门上报的预算额进行综合预算平衡,并相应的下达各个部门的预算指标,各部门分别依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指标在本部门所属单位之间的调整以及平衡,并将平衡后的本部门预算报表再次上报,本级财政依据该预算报表经由审批后提交人大批复,通过后各个部门便可以依照该预算指标肯定的收支额度展开日常的事务。

依照上述业务进行功能计划,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算指标定义、预算方案定义、预算编制、预算上报、预算审核、预算审批、预算调剂、预算收支、增资测算、预算报表、预算分析等功能,预算编制可以依照预算级别分别进行,各级预算机构可以分别完本钱级机构在预算编制进程中的任务。

经由审批的下年度部门预算,通过金蝶软件可以实现部门预算数据自动发送到金蝶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金蝶国库资金管理中心以及金蝶会计中心前台报销系统,从而实现整个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中各个系统间的数据同享。

财政财务会计核算解决方案体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解决方案:接管由财政预算编制系统中发送来的各部门年度预算,并依据年度预算核算每一个期间的国库资金收入支出数,接管由国库资金管理系统编制的"预算拨款凭证",生成针对于各个预算单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记账凭证。在本系统中能够核算出当前年度国库资金的预算总额、收入总额以及支出总额,并相应的生成针对于各项资金来源以及支出的总分类账以及明细账,提供各种科目余额表的查询、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功能。

可以同国库资金管理系统、会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3方对于账。

会计中心集中财务解决方案:本系统主要解决各个纳入会计中心的预算单位统1开设银行账户、接管由财政总预算编制系统中分单位的收支预算数或者者在本系统中直接针对于每一个预算单位编制预算、录入各个预算单位的单位报账单、经由审核后的单位报账单进行资金结算并打印支票、经由结算后的报账单记录生成份单位的记账凭证并保留到各个预算单位对于应的实体账套。同时,提供了针对于会计中心各个核算单位的凭证处理功能,可在前台系统中对于所有核算单位账套中的记账凭证进行查询、审核、修改等操作。对于各个核算单位账套的凭证,提供了合并账务系统,实现将各个预算单位账套中的记账凭证集中汇总到会计中心的汇总账套,在会计中心的汇总账套中可以查询到分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也能够依照各个单位对于应的部门进行归类,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期末可以实现针对于会计中心同开户银行、国库资金管理系统、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账套之间的银行存款记录的对于账。

零户统管集中财务解决方案:本方案是针对于乡镇1级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1个集成化的财政财务解决方案。本产品通过创立统管账套以及单位账套的方式,将各个核算单位的日常报账、资金管理、预算编制、报表汇总等功能集成在统管账套中,并实现统管账套同各个单位在账套之间的无缝联接,灵便的解决了乡镇1级财政财务集中核算以及管理的问题。

本系统主要由如下功能组成:预算编制、日常报销、单据结算、报表汇总、项目核算、凭证处理、账簿查询、期末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 财政业务解决方案体系:

国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是解决国库资金的调入、调出、管理、票据传递等业务的国库预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国家有关国库资金管理的规章轨制以及相干法律法规及国库资金管理实务作为软件设计以及开发的根据。以国库资金作为管理对于象,通过对于国库资金的账户管理,对于国库资金的每一笔收入以及支出都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执行以及监督,同时对于执行中的缴款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支出的公道合法性进行审核,对于资金结算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反应,并可自动编制规按期间国库资金结算讲演,同时实现以及国库开户银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会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4方之间的对于账。

国库资金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预算引入、预算查询、预算资金拨款、预算资金收款、国库资金收支日报表、国库资金收支分析表、国库资金挑唆、国库资金退库等。

工资统发管理解决方案:主要是解决纳入工资统发的所有预算单位在职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发放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拥有工资计算、发放、统计、查询等功能,拥有优良的输出接口,能够将工资数据转换为多种格式的文件作为工资银行的数据源,支撑银行工资。

工资统发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工资方案定义、职员管理、部门管理、银行管理、种别管理、项目设置、公式设置、扣零设置、所患上税设 置、工资修改、工资计算、所患上税计算、费用分配、凭证管理、期末结账、人员变动、输出各种工资性报表如工资条、工资发放表、个人所患上税报表、人员结构分析、春秋工龄分析、万能报表等。

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增添、变动、报表统计等业务管理的有效工具,能够随时的反应出每一个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本系统可以同政府采购管理系统进行关联,由政府采购系统执行的采购项目可以转化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象,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了实用的资产管理工具。

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系统资料保护卡片种别管理、寄存地点保护、新增卡片、变动处理、卡片查询、凭证管理、资产清单、变动情况表、附属装备明细表、资产增减表、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形成表、万能报表、期末结账、用户管理、以及上机日志等。

政府采购管理解决方案:是依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轨制的规定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公然、公正、公平的完成政府采购业务的有效信息化管理手腕。

主要功能包含了供应商注册、单位管理、采购物料目录设置、采购账户管理、采购资金收入、采购资金结算、采购规划、单位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审批立项、采购方案编制、采购招标管理、采购合同签定、报表管理等模块,能够全面的记录采购进程的主要信息 政府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体系

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案:CASE OA办公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是1个基于先进群件平台LotusDomino/Notes所开发并推行的利用软件产品,它融会了先进的工作流的设计思想,倡导协同工作,提供开放式的产品接口,主要特点在于工作流程自定义、红头文件盖章、字迹签名、周全的提示功能、电子文件自动登录以及发送、邮件自动提醒、多种办公驱动模式以及新型的远程办公模式等。产品相符有关国际标准以及国家规定,拥有开放的结构,能很好的集成主流的软、硬件产品,支撑internet利用需要。

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系统设置、收文管理、发文管理、档案管理、个人办公、流动支配、会议管理、信息采集、公共服务、讲演管理、焦点论坛、电子邮件等功能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体系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13篇

笔者期望构建或找寻一种理论框架,为电力市场条件下的发电商务提供理论指导,为管理会计应用于电厂经济分析建立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新一代适合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厂的商业化运营系统一电厂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

1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都是信息的汇集,功能的简单堆放,没有一个总体思路.必须先建立一套理论、一批模型来指导整个系统的设计,以某种思想、思路或者理论总揽全局,在一个统一的思路下指导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工作当对某一经济现象的未来情况进行测算时,其计算的复杂程度和计算工作量往往是人工计算所不能及的,通常只能将现实经济过程中的复杂联系简化,因而产生的测算结果肯定会与实际情况有相当的出人.而计算机技术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手段.可以在各种经济预测中(电量、成本、利润)更加方便、直观地分析各种经济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在经济决策文献标识码:A中,通过计算机迅速地形成全部可能的决策方案,并从中找出最佳方案等,从而将人员从具体的核算中解脱出来.计算机的应用可能使其他岗位上的人员也能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来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对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管理会计只能解决涉及成本、定价、预测、长短期决策等方面的内容,不可能完全覆盖发电商务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该系统的设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引入其它一些理论予以丰富和发展,使发电商务成为一套更加完善的、科学的系统.

2.理论模型

2.1管理会计的基本定义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2选择管理会计作为竞价上网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在传统会计核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与传统的会计核算相比又有它新的使命,它特有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功能是传统会计核算不曾有的,而这些功能恰好是电厂竞价上网所需要的.

2.2.1电厂的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昭示成本总额与特定发电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电力成本项目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7=a+bx).利用变动成本法,根据历史资料作出固定成本年度计划、月份计划;根据及变动成本的年度计划、月份计划、计算单位变动成本;根据实时数据库资料和变动成本计划数计算实时变动成本;根据固定成本计划数与实际发生数计算实时固定成本.两者合并计算出实时成本总额,再根据实时电量计算实时的电量单位成本.

对于竞价上网的电价成本来说,它与管理会计理论下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关系远比传统的会计核算出来的完全成本更加重要.

2.2.2电厂本量利分析

电量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一发电量一利润3者依存关系的简称,也称CVP分析,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掲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上网电价、电费收人、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电厂通过本量利分析,可以计算电厂的投资利润率、年平均投资报酬率、原始投资回收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然后根据电厂的生产经营目标制定相对应的报价策略.

    2.2.3电厂的预测分析

    负荷、售电量预测是其他各项预测的前提.短期的负荷预测可为机组的起、停、旋转备用决策提供参考.不同时期的负荷、售电量预测还可以为电厂决定大小修时机提供参考,发电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费用的特性及有关历史数据,对未来时期成本费用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计和测算,这是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和挖潜降耗的重要工作,通过成本预测可以使企业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的变动趋势,有利于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为成本决策和实施成本控制提赚据.作为电厂来讲,固定成本的预测是相对准确的,变动成本的预测是随燃料等直接消耗原料的价格密切相关的.在期货市场发达的条件下,燃料的价格预期是可知的,某种程度上讲电量的变动成本也是可以预测的.

目标利润预测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成本费用的固有特性对成本费用、售价、发电量和利润四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预测企业最佳经营方式或项目抗风险能力.通过目标利润预测,可以确定电厂目标及相应的发电量、成本和价格水平以及生产经营的安全状况等.

2.2.4电厂的决策分析

生产经营能力分析是通过对电厂发电能力计算,判断决策是否符合近期电网发电能力的需求.评判负荷需求是在电厂的正常发电能力之内与否.

成本相关性分析计算不同的决策方案的利润,成本的差异,列出各项成本的相关性和金额.通过不同成本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知道不同的生产方式、报价决策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变化而导致企业利润的变化.企业的成本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种类型展开:相关成本(增量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可分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成本).无关成本(沉没成本、共同成本、联合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本).

生产经营决策分析是指在决策过程中,能过计算、分析和比较有关生产经营决策方案的评价指标,据以作出选择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通过对机组出力的预测、机组的起停成本掌握,确定机组起停、旋转备用决策.

定价决策分析通常要考虑电的价值、成本的消耗水平、供电的质量水平、供求关系与竞争形式、价格的弹性、定价的目标、差价与价格体系、国家的电价政策和定价的方法与策略等因素.

长期投资分析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优劣,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它是由一系列综合反映长期投资的效益和项目投人产岀关系的量化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电厂主要用的分析新建和扩建机组的可能性,机组的技改和维修事故等.

2.2.5电厂的全面预算

通过全面的预算,明确电厂全年的工作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控制各部门日常经济活动、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缋.科学安排电厂全年生产资金、技改和科技项目、成本的计划.

业务预算是指为供、产、销及管理活动所编制的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的预算,主要包括售电量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发电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这些预算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电厂收人与费用的构成情况.它是电厂的基本目标工作,一般编制日常运行,维修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是指电厂为那些在预算期内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业务活动所编制的预算,也称特种预算.主要包括:根据长期投资决策结论编制的与购置、更新、改造、扩建固定资产等决策有关的资本支出预算.一般编制电厂的大小修、技改、扩建等项目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反映电厂预算期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项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这些预算以价值量指标总括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

电厂各种预算编制的顺序应该是:首先编制销售预算;然后再依次编制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同时编制各项专门决策预算;最后,根据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再编制财务预算.最终通过财务预算得出电厂的年度财务成本.

2.2.6电厂的成本控制

作为与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对立概念的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正常发电和有效经营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发电量成本目标.发电成本主要是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构成,所以应按照不同成本项目的性态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别制定标准成本.

2.2.7电厂的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是由1名对其行为负责的管理者领导的组织单元,组织中对成本的发生或收入的产生负控制责任的部门.责任中心有3种类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责任中心的确立是开展责任会计的前提和开始,责任中心的确立要职责明确、边界清晰.通过责任中心,计划、控制全年的生产支出,明确各责任中心的工作目标、职责.以及对各责任中心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可以将发电商务的决策分析,分解成3个中心,由各个部门予以控制,由发电商务平衡3个中心之间的关系,最终做出报价决策.它将竞价上网的工作广义化,不仅限于在确定的成本后的报价博弈分析,将发电商务的工作延伸到成本控制和长期投资等方面.这种变化也是电力市场实施方案给电厂带来的变革,真正使电厂的管理变成以经济为中心,可以将机组、班组、部门、工程等分别定义责任中心.

3电厂推广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促使各个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靠着自身的经济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效率.毫无疑问,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管理会计应该是大有作为的.

现代企业制度从制度上引导电厂经营者的价值向与电厂根本利益趋向一致,促使其关心电厂的经济效益,对电厂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保值增值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必然有将对外报告会计转向对内管理的会计需求,这就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电厂管理会计比传统核算型会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量明显要高很多,它包括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全过程.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其具有更强的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深刻地把握经济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培养大批电厂管理会计人才乃是当务之急.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尚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除了在长期投资建设项目的评价中,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必须使用的某些指标和方法外,其他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基本上还处在分散、自发的状态.我国的电厂很少设立专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或机构.

4.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设计

发电商务工作今后对电厂的作用将随着电力市场的推进日显重要,因为电厂通过向电力市场的报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力计划的安排,生产计划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电厂手里.电厂内部考核目标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以前的电量考核转变为效益考核.出现了新的岗位一报价员,其职责是根据市场信息、电网信息、机组运行信息,制订最佳报价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但是电厂的报价是无先例可循的工伤,报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电厂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一套主要基于火力电厂报价决策过程,辅助电厂相关人员的决策过程,使得参与市场竞争的电厂能根据市场信息、电网信息、机组运行信息,制订最佳报价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本设计主要适用于火力电厂,其设计思想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非火力电厂。

    4.1设计总则

依据《实施厂网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框架》(拭行),《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要求》(讨论稿),制定出本系统设计,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和运行规则是辅助决策系统应用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进展,市场运营模式确定,运营规则的不断细化完善,本系统设计需要做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本设计不但详细介绍了各)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功能,对所采用的决策理论、数学模型及算法都作了具体说明.辅助决策系统是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报价格式、信息传送应满足本省(或区域性)电网运营公司的市场化运营的功能要求,同时,还应与本厂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相协调,避免功能、设备重复配置.报价决策系统建设宜统筹考虑与厂内电能量采集系统、调度自动化分站系统、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及全厂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通信、实现信息安全、可靠、快速交换,功能共享.辅助决策系统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化的数据通信接口,确保与厂内其它系统的应用连接.报价终端冗余配置,满足报价员和决策者不同的需要.报价统采用调度专网传输数据时,实时报价系统、调度专网不与公共英特网相连.

4.2系统结构及总体特点

系统处理的数据,基本涵盖了机组本身技术数据,电厂成本类数据,成交电量结算数据,合同电量考核和管理类数据、电网实时的运行信息,交易类数据,报价分析决策类数据等.数据流分析是报价系统设计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数据库建立、与电厂内其它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数据安全防范措施等均与数据流关系密切.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关系见图1

      

4.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市场外部信息分析(包括负荷分析)、负荷预测、保本分析、报价决策、结算/评估、预调度计划、风险分析、敏感性分析、机组安全域分析、机组组合、与管理信息数据接口软件(包括:合同管理、成本分析、燃料管理、检修计划)等.对于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低的电厂,设计了人工输入数据的手段.下方框图给出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见图2.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平行记账;实践

引言

《政府会计制度》对于政府部门的财务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都是使用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两种方式的,对于部门的其他业务管理,使用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就可以。为了衔接好两种不同核算基础的会计体系,实现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双重职能,《政府会计制度》采用了“平行记账”技术。在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工作就是平行记账,平行记账能够有效地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工作进行创新,强化会计工作的效率。平行记账是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比较符合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对于医疗卫生机构中财务管理人员,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传统的记账方式,对于平行记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去适应,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管理水平。

一、平行记账的原理分析

《政府会计制度》的重点内容是: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结合,既相互影响同时又能相互联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财务预算管理和会计预算管理的社会功能。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通过使用“平行记账”的方式,对政府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核算、预算,编制相应的财务报告、结算报告等等,以此来反映政府部门的真实财务信息情况,进一步推动政府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良好的进步。平行记账目前仅仅适用于纳入部门的预算管理,其中就包括现金收支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其他财务业务不完全适用。政府部门中有的需要“平行记账”的功能管理,不仅能够核算财务会计,而且还能处理有关的预算会计。但是在其余的财务工作处理过程中只能使用财务会计核算。所以,“平行记账”的财务管理和一般的“现金库存”“银行借贷”“账户余额的用款额度”“预算收支”等等类型的财务账户相关的管理都有所不同。要想进一步能够清晰地展示财务核算报告与会计预算报告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政府会计制度》需要单独设立“资金结存”账户,便于财务核算单位能够熟悉预算管理过程中资金的变动情况。

二、平行记账的实务分析

政府各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其中所涉及的现金收支情况,都需要进行“平行记账”管理,针对财务核算项目来讲,凡是涉及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资金结存”的项目,相关会计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平行记账”管理。针对财政资金的核算来说,既包含了财政资金,同时也囊括了预算的资金,因此,在进行相关资金核算的过程中,一般会涉及“预算结余”的调整,那么势必也离不开“平行记账”管理。对那些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比如经济往来的资金,政府部门应该上交给国家,充当国库,那么这一部分的资金就不需要进行财务核算,只需要做好相应的记录。政府部门中医疗卫生机构,通常在进行相应的财务收支的过程中,都是按照我们国家规定的财务资金进行的,其中总额支付金额、每个月支付金额,都是根据其相应的支付比例进行支付,在进行支付过程中,是不需要区分门诊部门和住院部门的资金。但是按照医疗行业的相关规定补充说明,医疗行业的财务预算收入应该建立急诊预算收入机制以及住院预算收入机制,这样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核算、预算。首先,基于政府、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医疗行业的收入管理进行相关的分析,比较注重权责问责机制下的医疗收入体系。在现阶段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系统中,没有明确规定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要对门急诊预算收入、住院预算收入进行分开核算,另外有关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对门急诊预算收入和住院预算收入的会计信息核算进行有关的商榷。在满足规范化的财务报表管理需求的背景下,医院根据实际的财务信息状况的好坏,决定是否进行详尽的科目划分。其次,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关的财务核算要求,结合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来进行相应的财务拆分管理,对于财务部门的总额预付款,要根据上一年度的门急诊医保基金与住院基金,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拆分;除此之外,每个月支付比例也要根据所属月份的门急诊医保基金、住院医保基金按照相应的比例再一次拆分。

三、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平行记账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信息系统不能适应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之前绝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仅仅是能够满足实现预算会计核算或者财务会计核算中某一个要求,不能满足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于“平行记账”的基本要求,如果要推行“平行记账”,就需要使用更加强大的会计信息系统,反之,就会加大医疗卫生机构中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二)账务信息处理方式比较复杂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将平行记账这一理念引入过来,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功能。目前绝大部分的卫生医疗机构的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操作比较熟悉,却对预算会计比较陌生。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会计原则,在相应的会计科目上记录着相同的工作业务,这对于部分会计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在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中,合理界定经济业务的范围,并不断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

四、卫生医疗机构单位实施平行记账的有效措施

(一)加快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为了实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平行记账”功能,必须要拥有一个较为强大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从而才能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功能。按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及时更新和检修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数据的正确转换,从而确保新旧数据信息之间能够存在一定的联系,进一步确保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的“平行记账”能够顺利实施。

(二)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对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的相关原则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医疗卫生机构还要大力培养高专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建设会计人才的队伍建设。结合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工作需求,不定期的培养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平行记账的技术水平,进一步确保会计人才能够熟悉政府会计制度,了解单位的日常经营状况,并且能够妥善处理预算会计和财会会计之间工作要求。

五、医疗卫生机构中平行记账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财务会计的功能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平行记账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明确了权责发生制度的法律地位,而且突出财务会计中的功能、地位,也就是要具备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的两种功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平行记账管理模式,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不同工作部门基于会计核算的角度考虑,进一步生成会计书、编制财务报告以及决算报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反映出政府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成本等相关的要素,满足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推动传统会计向智能会计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使用平行记账,能够深度加工处理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的相关数据信息,从而进一步实现数据集成、技术集成。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工作量比较大,如果一直使用人工会计核算的方式,那么很有可能在核算的过程中造成较大的误差,导致会计工作严重下降。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平行记账管理模式,能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加快会计制度改革,提升会计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平行记账的功能和价值。

(三)满足不同部门的需求平行记账和现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平行记账能够促使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保证财务信息更加完整、规范,传统的会计核算都是以预算会计为主要,财务会计为次要,而通过实施平行记账,进一步明确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的二者之间的价值地位,提高财务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进而能够真实地反映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信息情况,对于医疗卫生机构中经济业务的所有内容都能如实的反映出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利用财务信息,进一步确保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率更高。

预算会计的功能范文第15篇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现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起高效的会计核算系统,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人员只需要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手工录入会计信息,就可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系统可为会计人员提供凭证修改、查询和打印功能。待凭证录入完毕后,自动登记账薄,账薄既可以查询,也可以打印。到每月月末,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进行月末结账处理。会计核算系统不仅要包括基本的五大模块,即系统设置、凭证管理、记账结账、打印输出、系统维护模块,还要增加预算管理、自定义报表、项目核算等新的功能模块,从而推动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过渡。

1、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主要用于建账初期和系统参数设置,如科目设置、凭证类别设置、账薄设置等。在科目设置中会出现会计科目页面,会计科目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进行预设,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科目进行增加、修改或删除操作;凭证类别主要包括记账凭证、转账凭证、银行收款、现金收款、银行付款、现金付款等,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选择凭证类型,对凭证进行预置;系统设置中可以添加期初余额,为本期会计核算做好准备工作。

2、凭证管理

凭证管理模块主要提供凭证添加、查询、修改的业务功能。在添加凭证时,系统自动在数据库中搜索同一类型的凭证,并对凭证号进行编码;在查询凭证时,既可以按照日期进行查询,也可以按照凭证号、凭证类别、科目名称和金额等条件进行查询;在修改凭证时,要查询到所要修改的凭证,而后再对凭证上的信息进行修改、保存。

3、记账结账

记账结账模块主要提供账薄登记、账薄查询、科目汇总、结账等功能。会计人员要在月末进行结账处理,会计核算系统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自动结账功能,只需点击结账按键即可进行自动操作。

4、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提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反馈、预算分析四个功能。其中,预算编制功能模块细分为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查询、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功能模块细分为项目审批、采购执行、借款审批、费用报销;预算反馈功能模块细分为手工录入、自动采集、结果鉴证、预算报告;预算分析功能模块细分为差异分析、分析报告。

5、自定义报表

自定义报表模块具备灵活配置报表格式和报表内容的功能,企业可根据业务特点,进行报表表头与表尾设置、动态查询条件设置、行列合并、数据绑定、样式选择等操作,使报表的文字样式和布局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自定义报表还提供Excel方式导出功能,便于用户线下汇总和编辑。此外,自定义报表应根据报送流程需要,增加实时审批操作功能和报送功能,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6、项目核算

项目核算模块一般应用于工程核算、成本核算、现金核算等方面,该模块可实现会计明细科目的系统化、简便化管理,使明细科目在科目体系中得以准确表达。以成本核算为例,企业可将某类产品下的所有产品项目设置到项目档案中,对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在进行产品项目的会计分录处理时,直接调用项目档案中的资料进行核算。项目核算模块还提供项目统计分析功能,以多栏形式展示产品项目的成本变动情况。

7、打印输出

打印输出模块可按照凭证期限设定打印范围,输出记账凭证、总账、分类账、科目余额、财务报表等,以备检查或上报之用。

8、数据维护

系统维护模块是系统管理员操作的模块,主要用于数据备份和恢复,对数据进行管理。在数据备份时,要选择好所需备份的数据和路径,将数据备份到指定文件夹中;在数据恢复时,要选择好所需恢复的数据和路径,开始恢复操作。

二、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应用优势

会计核算系统可根据特定行业和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设计,其应用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预算控制

会计核算系统采取统一单位、统一项目名称、统一金额的方法,在财务预算得到批准后,将预算中的项目信息对应录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中的明细科目中,并将审批的金额作为控制指标,输入到核算系统对应科目的后台,对预算执行进行隐藏控制。

2、满足多种业务需求

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会计核算系统可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由系统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可以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会计核算系统还增加了自定义报表功能,如生成现金流量表、市场份额报告、部门盈利和亏损报告等,以满足企业多种业务的核算需求。

3、核算精度高

会计核算系统不允许记账失衡,能够保证在财务报表编制之前所有交易和账户平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精确度。与传统的人工会计处理相比,应用会计核算系统能够提供会计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处理大量会计信息,为会计人员减少账务处理时间。尤其在月末或年终结账期间,利用会计核算系统可大幅度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会计核算系统对访问人员的数量也有一定限制,并具备授权操作功能,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性。

4、信息资源共享

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会计人员只需录入一次数据,就可以根据需要,使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中快速传递。换言之,会计人员只要保证第一次录入数据没有错误,那么系统自动生成和传递的会计信息就会正确无误,从而有利于降低重复工作对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实施的保障措施

1、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系统操作制度

企业要加强会计核算系统的操作管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具体做法如下: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建立会计科目,在输入会计信息时保证会计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严格按照会计业务的发生情况录入相关信息,规范操作流程,防止出现操作重复、遗漏或错误等情况;在凭证录入时,检查凭证借贷方金额是否试算平衡,余额发生额是否平衡;严格规定系统的操作时间,建立操作日志制度,将上机操作的人员姓名、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记录存档;严禁对已结账业务进行逆操作,如遇特殊情况,可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销或补充登记的方式进行更正,从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健全会计核算监管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考核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具体做法如下:在企业内部,完善各种资产物质和财务收支的审核制度,以及财务工作质量考核制度。企业要明确考核内容,定期开展考核评价,约束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在企业外部,健全社会监管机制,规范外部审计程序。同时,建立起银行、审计、工商、财政、税务、证券等部门有效整合的监管机制,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监管。

3、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极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一旦企业会计核算系统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会计信息数据的大量丢失,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企业必须健全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制度、会计核算系统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核算系统维护制度、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而强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4、转变会计人员观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