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1篇

这样,既违背了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又因账上无法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使得在填报会计报表时因需对账上数字进行一一甄别、分析计算而增加了难度,难免造成账表不一的现象。

笔者经过对《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总预算会计制度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参照有关法规和其他行业会计的原则,在对此类会计业务做了充分调研后,提出以下商榷意见,以供业内人员参考。

一、乡镇与街道办事处,的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应有所不同

根据《预算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的规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应设立一级预算。并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等各级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的规定,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应设立总预算会计,对本级财政预算收支进行独立核算。

根据上述《预算法》第二条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本级政府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但不作为一级预算”的规定,街道办事处属区政府派出机构,非一级政府,它代表区政府执行政府各项行政职能。因此,街道办事处不能作为一级预算,而须将其财政收支纳入区本级预算,接受区人大的管理、监督。

按以上所述,街道办事处即相当于区政府的本级部门。并且,依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条的规定,街道办事处未包含在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因此,似乎应将街道办事处视为区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来处理相关预算缴拨款和预算收支会计业务。但是,由于街道办事处本身具有他有别于一般政府行政部门的独特性质,其行政管理模式特点上更近似于乡镇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于将其归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工作中,为调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动性。各区政府在制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时,通常也将街道办事处视同乡镇政府,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划定其一定的财政收支管理权限。

根据以上所述,笔者认为,由于街道办事处在与区级财政办理上下级财政决算和乡镇政、府财政的近似性,其总预算会计还是应参照《总预算会计制度》来执行。但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街道办事处又不得作为一级预算。因此,区、街两级总预算会计在核算相关会计业务时,应采取与乡镇政府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既相近、又有区别的核算方法。

二、有关乡镇财政(未设立国库)的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提倡已具备条件的乡镇一级财政设立国库。但我国目前情况,大多数乡镇均尚未具备条件设立国库。因而采取的办法是,各地区根据当地财政管理体制,将应属乡镇的财政收入通过税务所或财政所收缴后尽数纳入区国库,待年终上下级结算时再予区分、确认。因此,对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而言,其年度中日常会计核算所体现的收入是所属全辖区的财政收入,而支出则是区本级的财政支出,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账中体现却只有财政支出,而没有财政收入。因此,尚需对上下级之间有关往来办理年终决算。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处理业务时,未将根据当地财政管理体制应属乡镇的各项财政收入进行一一冲转,而是采取在年终结转预算结余时,直接冲转预算结余的方式,或通过补助支出科目来体现乡镇的预算收入,导致账上数字脱离客观真实。根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补助支出是本级财政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下级财政的款项及其他转移支付的支出”的规定,笔者认为,补助支出科目应用来核算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结算,将其同时用于核算乡镇一般预算收入的结算易造成会计事项的交错、混淆。此外,这种核算方法也不利于县区级总预算会计参预并监控县区与乡镇的上下级结算过程。

三、街道办事处的相关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街道办事处的总预算会计与乡镇政府的总预算会计,在核算方法有些近似,但也有明显区别。

1、预算收人的确认:街道办事处年度中将各项预算收入收缴纳入区级国库,因这些预算收入应届区本级财政收入,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按常规直接确认为本级预算收入即可,不需另行会计处理。这一点与乡镇财政的相关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2、财政支出资金的调度和预算支出的确认:①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平时根据街道办事处年度预算列支财政拨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该笔业务,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则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以上作法,会导致年度平时县区级财政与街道办事处的往来款不相符,需等年终结算后方能一致。但此作法有利于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账真实体观本级预算支出执行的序时进度情况。

有另一种核算方式值得推敲,它采取与处理乡镇的日常支出需要类似办法,年度平时通过往来款来调度资金,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亦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待年终区与街道办事处办理决算后,区级财政再根据决算情况将街道办事处的预算支出决算数字予以列支,作以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x x街道办

贷: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这种核算方法可使上下级之间的往来款保持相符,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违背了《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及《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十一条:“总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结果。”、第十二条:“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预算法的要求,……”的规定。因为街道办事处不作为一级预算,其预算纳入区本级的预算,因此在区财政根据街道办事处年度预算拨款时就应该确认为预算支出,才符合会计客观性的一般原则。

②街道办事处平时根据年度预算列支财政拨款时,则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

、贷:其他财政存款 ,

③如街道办事处需要调入区级资金时,区级财政应列: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街道办事处应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④如果有市级专项补助或其他转移支付时,区财政应列:

借:补助支出――x x x x(专项补助)――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应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3、年终决算: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在办理年终财政决算时,应依据实际决算情况分别作出会计处理。

①将划人本街道办事处管辖权限的预算收入从往来款中冲转:

借:与上级往来

贷:一般预算收入――X x X x(收入科目)

②其他结算事项:

借:与上级往来

贷:补助收入――X x x x(专项补助)

借:上解支出

贷:与上级往来

③而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则只需对街道办事处上解收人作以下分录: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上解收入――x X街道办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2篇

(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浙江·桐乡)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部门预算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新会计制度。本文就当下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普遍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体制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显得有些陈旧,它已经与现行的会计核算机制产生了许多冲突。截至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依然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因素,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和管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冲突将是我国公共财政未来改革中的重点领域之一。例如,2013年财政部的《新事业会计单位准则》就要求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增加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普遍不明确、不详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是由财政部统一发文进行规定的,但是没有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来制定会计核算方法。另外,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也没有对支出进行详细划分,也就是说没有在一级会计科目下设置二级和三级科目,这样不利于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不确定也使得部门预算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

(2)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相关规定之间存在矛盾。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制定与会计核算之间没有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使得各个部门之间自主制定各自的部门管理规定。但是,部门预算的改革最终还是要通过单位的会计核算流程。在部门改革预算中,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做全面的资金使用情况预算而无法提供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因而会计核算工作也无法继续进行。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方案的某些规定脱离了其会计核算的实际,使得当下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实现其要求。例如,某些部门预算改革就规定事业单位必须使用零基编制等先进的预算方法对其部门的预算进行编制,但是这些方法需要会计核算部门给各预算部门提供单位详细的收支信息,而当下的会计核算方法还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

(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不科学且核算明细科目设置较简单。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为非营利性机构,考虑到部门预算编制的成本、人力消耗和资源耗费等问题,各单位最终没有真正采用那些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绩效预算方法、滚动预算方法和零基预算方法),进而使得预算从前期编制、审批到最后的预算编制完成上交所用的时间很短。这样使得部门预算的编制内容粗糙,盲目编制预算和缺乏可行性的现象很普遍。此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中的核算科目也比较单一,主要有一级科目而普遍没有二级及以下明细科目,使会计核算科目不够细化,这也加大了部门预算的监督和管理的难度。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部门在购置办公用品过程中,如果相关责任人在办公用品采购过程中谋求私利、虚增金额,若将这部分费用支出反映到基本支出总额中,就很难被发现。

(4)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职工的整体素质偏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其他公司企业的待遇优厚,在人才引进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面临不小的困难。同时,这也严重影响了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衔接水平的提升。例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基建财务制度已明显滞后于2013年新的会计准则,也已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对策与建议

(1)明确与部门预算改革口径相符的会计核算方法。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面临很大的压力。这是因为,现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无法对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进行说明。因此,在细化会计核算科目的基础上还要将预算外的资金使用情况纳入到会计核算中来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和统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细化部门预算改革中会计核算的科目,对单位的每笔资金都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例如,我国财政部于2002年下发的《关于修改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了全国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事业支出的会计核算内容,并在一般支出明细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个二级会计核算科目,并且还要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自身实际进行i级明细科目的设置。

(2)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明细科目的协调。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跨级核算不相容的问题,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其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然后,根据每笔支出的性质划归到不同的明细科目中去,这样也极大地便利了会计核算工作。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会计核算报表中适当附加和披露预算的执行进度,从而强化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协调性。还要通过定期的会计信息反馈,进而不断地发现预算执行中的不足并能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其内部各部门的及时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快消除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在制度和部门规定上的障碍。

(3)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合理设置并细化会计核算科目。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对于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做足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此外,还要通过权责分配来切实提升部门预算的执行和落实水平,并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预算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修改。另外,合理设置和细化会计核算科目也有助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中的口径,将跨级核算科目细化到二、三级明细科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部门预算改革的监督,规范操作流程,实现与会计核算之间的良好衔接。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融合模式

一、引言

预算管理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与筹资预算。各项预算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会计核算也称为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在探讨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融合之前,首先明确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含义方面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分支――财务预算的关系显而易见,以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核算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一致,均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也较大,预算管理方案的选择灵活性较会计核算强,预算管理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灵活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而会计核算必须依照《会计法》等相关法规进行核算。其次,预算管理侧重于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控制,而会计核算侧重于事后反映。在法律效力方面,预算报告没有法律效力,但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具有法律效力,其报告责任人需对报告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

总体来看,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并不存在冲突,在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找寻二者相融合的切入点,是正确处理预算管理,正确会计核算的重心,也是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重中之重。

二、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的冲突所在

理论上看,预算管理与会计融合并不存在冲突,但实际工作中二者的冲突却屡见不鲜,根据笔者的观察与了解,两者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融合模式不合理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二者的关系处理不恰当,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融合的模式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如:预算主导型、核算主导型、预算核算体系并存。预算主导型是指在工作中,会计核算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工作开展围绕预算进行,严格遵守预算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计核算成为预算管理的一部分;核算主导型是不考虑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重视资金运作与财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整理与经济分析;预算核算体系并存的模式,是指企业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严格遵守会计核算准则进行财务核算。但由于对二者的融合性认识不够,人为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分开,体现在机构的分设,职能的分开等。

这三种模式在现行企业管理中较多,预算主导型的模式可能会导致核算中忽视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原则;核算主导型模式忽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重核算轻预算;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并存的模式由于机构的重复设置,岗位的重复,导致工作量的增加,管理效率低下。以上模式是由于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关系认识不到位,工作流程也不尽完善,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会计核算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为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数据支持,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可见,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融合除了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健全融合模式之外,还应具备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为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改革变动较频繁。由此导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不明确,会计政策不细化,会计科目的设置不统一,会计事项处理较多依赖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此外,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时,往往做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操纵会计信息,违背预算管理的原则。可见,预算管理效应的发挥应以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

3.忽视会计核算的适应性

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系统本身是相通的,因此在制定预算之初应充分考虑两者的适应性,预算管理在结构层次、经济内容、编制原则上应与会计核算办法充分保持一致,在核算单元的划分上也应与会计账目设置同步,做到主体一致、控制目标一致、用于确认与计量标准一致、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也基本一致。否则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信息就无法相互传递、验证和鉴定。而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未充分考虑到会计核算的适应性,导致预算管理信息需求与会计核算信息提供的不相容,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政策运行。这也是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冲突所在之一。

三、强化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的对策

鉴于预算管理的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结合二者融合的冲突所在,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现行状况,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1.转变观念创新融合模式

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模式的创新应遵循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基础上,结合预算管理的目标,制定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构建完备的工作流程进行指引与导向,共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预算主导型、核算主导型、预算核算体系并存错误认识,而应以预算管理作为目标,会计核算作为基础,合理进行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安排,简化工作流程,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共赢。

在实际工作中,创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融合模式,还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在现行知识经济时代,大数据大力推广应用的背景下,若企业能够使用高度集成的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软件,不仅可以节省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预算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之上;同时,也可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会计管理制度、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会计报告制度。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应正确划分会计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检查管理办法;在遵守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构建规范的会计政策,适应预算管理的需求;在遵循会计科目设置的合规性基础之上,统一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减少预算工作量,实现数据汇总的简便性;鉴于预算管理定期报告与分析的需求,制定相适应的会计报告制度,其次,在表格的设置方面也可遵循预算管理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3.重视会计核算的适应性

作为不同体系的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无论设置如何缜密,都不可能做到毫无差异。也就是说,差异存在是必然,但是出现是偶然。因此应重视会计核算的适应性进行预算管理,对于出现的差异应采取合理方法进行处理方可。

对于差异的处理,可采取设置单独科目进行归集,若无法分清责任人活着新发现的交易或者事项,可暂时归集到单独设置的科目中,同时描述清晰准确,方便日后判断;后期也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逐项研究;可明确责任人的差异可做账务处理,无法明确的暂时转入不可预计项目中,作为下期预算修订的影响因素。如此,形成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企业会计核算成功的数据只需进行微调即可提取到预算相关数据,甚至在IT技术应用成熟的企业还可实现记录实际数据、计算、对比标准与实际、差异分析等,最大程度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边姜,烟草工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的探析[J].经济师,2008年.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问题对策

1 概述

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中心,能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质量,保证财政预算的贯彻执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然而,会计核算中心在日常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没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使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 会计核算中心对财政体制改革的作用

从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相关的文件、政策规定来看,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主要有财务核算以及财务监督,其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运行方式。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预算单位一般都不再专门设立出纳及会计岗位,所有出纳以及会计的人事关系都要转移到会计中心,预算单位的资金结算以及会计核算业务均委托给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办理。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在工资及人事关系上都脱离了被委派单位,工作上直接受会计核算中心领导,而不是被委派单位领导,会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因此而得到明显提高,这有利于会计人员监督作用的发挥。

2.2 会计核算中心是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的实施机构

会计核算中心是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的主要事实机构。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后,预算单位原有的独立银行账户将会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申请办理的统一的基本账户,预算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来办理,这样才能使预算单位的所有财务处于有效监控之下。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行政领导关系,一般都敢于拒绝办理预算单位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务开支,也敢于拒绝受理预算单位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预算单位中“小金库”的存在就失去了土壤,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务开支也会明显减少,从而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提高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3 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职能与财务管理相分离

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职能与财务管理功能相分离。由于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原有的出纳及会计职能被分离出来,不再设立相关的出纳机会计职位,只设有普通的报账员职位,预算单位的一切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收支都必须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办理。由于出纳及会计独立于预算单位,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的领导决策的功能被大大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等是否合法、合理的功能却明显增强。

3 当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核算,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际角度,都是一个大胆、行之有效的尝试。会计核算中心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新生物,国家并没有专门的法律以及理论对其进行规制,因此其在运行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会计核算中心指导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指导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严重。会计核算中心的指导理论主要基于以下假设而产生:①所有预算单位均遵循相同的会计核算制度;②所有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人员都深刻理解预算单位的管理模式;③会计工作者均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心相关的业务技能以及操作水平;④各预算单位的业务均相同或者相似。只有基于上述4个假设,会计核算中心才能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帐务处理结果与预算单位的实际相符。但是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要满足上述假设是几乎不可能的,例如,有的预算单位实行的是行业会计制度,部分预算单位则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而部分预算单位则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社会招聘或者从预算单位抽调的,其认识新环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基于此,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终都会反映到会计核算质量上,影响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开展。

3.2 会计核算中心严重削弱会计服务功能

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大大削弱了会计服务职能。会计工作人员的作用是为单位的领导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及数据等,而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会计工作人员可否深入了解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虽然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签订的《会计核算委托书》中均规定“会计核算中心的义务之一是为预算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及会计服务”,但是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远离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场所,无法确切掌握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活动;此外,一般一个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同时负责多个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工作量是进入会计核算中心之前的几倍,基于此,会计工作人员是很难为各个预算单位提供满意的会计服务的,大大削弱了会计服务功能。在现实中,很多预算单位之所以不希望将单位内原有的会计人员交与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就是认为会计核算中心无法提供高效、及时的会计服务而耽误单位正确决策的制定,

3.3 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及银行的关系未理顺

当前,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之间的管理未理顺。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为了方便对预算单位各项财务收支的监督,预算单位原有的独立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申请办理统一的基本账户,预算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来办理,这样才能使预算单位的所有财务处于有效监控之下。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各自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关系未理顺,使得三者的职责范围混乱,一旦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会存在相互扯皮现象,三者之间的职责权限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做出进一步明确。

3.4 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无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会计核算中心无法从源头上智力腐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虽然预算单位实行分户核算、集中管理,预算单位缺乏私设“小金库”的环境及条件,但是仍可以通过虚构单位财务收支报表以及虚构原始凭证等实现截留、挪用单位财政资金或者贪污的目的,如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关系户开出假票据、假发票,将个人私自使用的费用转变成单位的办公费用或者会议费用等必要支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者由于缺乏对预算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缺乏相应的调查,因而会无法鉴别原始凭证的真伪,无法实现在源头上在遏制腐败。

3.5 会计核算中心导致会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使得会计资源配置不合理。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预算单位会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原来在预算单位工作的业务精通、工作能力强、称职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被调到会计核算中心从事报账、记账等工作,其会计能力相当于被闲置起来,存在一定程度的大材小用。二是,预算单位现有的报账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无法胜任工作,预算单位急需精通会计业务并能单位的资金筹集、规划、使用以及管理等出谋划策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使得预算单位的会计人员远离预算单位,这样会使得会计资源分配不合理,在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会计人员由于在重复对其来说十分简单的工作而厌倦,甚至是反感,而在预算单位中的报账人员则又无法胜任工作。久而久之,最终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才能得不到发挥,而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4 解决会计核算中心运行问题的对策

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也不能否定会计核算中村对于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积极作用,应树立正确的态度以寻找合理解决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 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

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能有效解决会计核算中心削弱会计职能的问题。中心对于业务对国家发展有重要作用以及业务量较大的预算单位,单位原有的会计工作人员人事以及工资关系等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其原有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地点保持不变,可以在原有单位继续完成会计工作。对于业务比较重要,但是业务量不大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向该预算单位委派一名或者数名业务精通的会计管理人员或者经验较为丰富的会计主管,为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出谋划策。对于业务相对不重要以及业务量较小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其财务收支以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统一办理及管理进。此外,对于远离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经相关部门的批准,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向其委派会计工作人员,以协助该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根据会计核算中心的特点,结合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会计服务职能被大大削弱的问题,提高预算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质量。

4.2 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的职责权限

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之间的职责权限,有利于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刚开始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时,将所有事项均在协议中划分清楚或者规定清楚是不切实际也没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如果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应积极协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不断完善及细化协议,对于职责不明确,责任出现模糊或者交叉的情形要进一步做出界定及说明,避免因相互扯皮、相互推诿而引发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不仅不利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降低会计核算中心的公信力及权威性。

此外,还应不断改善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由于受到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的限制,将三者的计算机进行联网目前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的相对滞后,使得三者在处理问题时处处碰壁。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途径实现:首先,不断提高财务处理以及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使得三方可以实现及时沟通;其次,在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增加两个机构之间的交流、往来,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轮岗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使负责某个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能充分掌握该预算单位的业务特征,以便提供更为优质的会计服务,并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对彼此的信任。

4.3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待遇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的待遇能有效解决会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工作量日益增大,而待遇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这是现阶段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掌握各预算单位实际财务管理情况的时间,而无法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满意的会计服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不上来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应适当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中会计工作人员的待遇,在不断充实会计工作队伍,解决会计人手紧缺问题的同时,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留住原有的会计工作人员,并招揽广大精通会计业务的会计精英。

4.4 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样化及层次化

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样化及层次化,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初期,预算单位原有的拥有中高级职称的、精通业务的会计工作人员职能从事单调、机械性的报账以及记账工作等,这大大地抑制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应有的才能无法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资源不合理配置,甚至是严重浪费会计资源。基于此,应通过调整会计业务的工作安排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从工作内容来看,可以按照预算单位的业务内容做一简要分工,业务精通领域不容的会计工作员可以自行组合成不同的工作团队,集体负责某一个或者多个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职能。另一方面,从工作层次来看,会计核算中心可以自上而下设置不同级别的岗位,如设立中心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审核会计、基础会计等岗位级别,根据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能力进行提拔,给予基层会计人员成长的空间及动力。此外,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大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及培训力度,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胜任不同的岗位,将会计核算中心的有序运行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研究及管理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应因运行问题而否定会计核算中心的作用,应根据运行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通过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之间的职责权限,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待遇以及调整会计业务工作等,不断改进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以便于为各预算中心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文杰.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设 促进事业单位财务水平的提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6).

[2]李清令.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J].内蒙古财会.2010(09).

[3]熊英英.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9(21).

[4]黄凯锋.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分析工作之我见[J].农业经济. 2009(06).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对于建筑安装行业的工程预结算的审核与监察越来越重视。那么就会对每一个能够影响其工程预结算审核的问题进行掌握,严格把握住整体预结算的审核过程,,避免一切的影响因素。只有通过细致、完善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才能够逐步的强化建筑行业的整体核算标准与管理。

1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盲目性问题

在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管理与审核中,对于建筑安装的相关监督人员的管理水平、监督机制还没有明确、完善的规定。其整体的审核力度还不够,对于工程月结算审核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没有明确的监管条例、细则。简单、简便、随意等预结算审核都是现在建筑安装工程审核会出现的盲目性问题。

1.2 整体工程计算与规则不准确

对于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算方式与计算依据没有完整的规定与准则,只是单独的依靠其工程量来计算开竣工所需设备、资金等。没有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的统一规定去计算与管理、编制相应的工程预结算报表,这样就会让建筑安装工程在预结算的管理、审核中出现较大的系统漏洞。预结算报表的编制是整体工程结算编制的基础,这样的随意性会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算真实性,有时甚至还存在漏算、错算、重复、计量不统一等现象。

1.3 定额套用不合理,没有严谨的计量单位

对于在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中的管理与审核,其定额的套用是十分不合理的。一旦建筑安装工程定额中出现缺项则相关的管理人员会利用其子目、多换算等形式去掩盖、忽略其整体的核算、审核方式。

1.4 建筑安装材料型号、材质不符合要求

在建筑安装工程中,主体的使用材料的型号、材质等都没有较明确的规范标准。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则会完全的忽略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最终结算的价格。所以现在的建筑施工常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追求表面工程整体预结算审核的高效性。

2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的内容

2.1 预结算审核的内容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方式,是主要为了运用其核对工程量的准确性、费用计取的多少、落实建设的真实度等情况。严格的按照施工合同或协议、中标通知书等进行相应的施工管理。建筑安装工程量的预结算清单和工程报价单及预算书等要进行严格的审核。

2.2 正确核实工程预结算量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量的整体计算分为正误差与负误差。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量的正误差一般表现为土石方开挖的整体深度误差小于规定范围之内,墙体的正误差则是墙、梁的占地体积与规定范围内相差甚少,钢筋的正误差则在总承重力中小于规定的额度。如果,建筑安装工程的整体预结算量能够完全的控制在正误差中。那么就会在工程结束时,计量的完全、真实性就能够充分的遵循工程预结算时所规定的量,在最终结算时让整体误差减至最低。

2.3 工程预结算计取的审核

在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整体造价费用中的计取,会由原本的定额计价模式逐步的向清单模式转换。整体的预结算基础,严格的参照合同要求或项目建设时期的计价定额来执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工程预结算的计取审核中的定额具有科学、权威、合理、合法性质,整体的形式与内容、计量单位、数量标准等存在能够严格执行的效能。

2.3.1 直接运用定额单价审核

在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采用项目的设计与材料直接进行标准的定额单价预算管理。适当的采用综合定额预结算管理审核,这样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预结算审核与管理方式就变得尤为普遍。

2.3.2 换算定额单价审核

建筑安装中的预结算管理中的换算定额单价审核,是要完全参照换算的基本内容进行计价处理。在换算之时,要通过直接影响单价的实质性、确定性而来进行换算定额单价审核,让整体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能够逐步的趋于合理化。

2.4 落实预结算审核价格

在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审核计算过程中,应严格的对此进行核对,参照合同条款要求,落实预结算审核价格。通过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开展,要设置相应的预结算审核人员,进行管理审核、校对审核等。经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鉴定合同为基准进行审查、审核,在针对重大事件时要具有完善的审核价格标准进行参考。计价定额、费用标准、材料价格配比等,要保证预结算审核能够进行一对一的真实性。一旦发现建筑安装合同具有细节性纰漏,就应该申请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明确最终结算的标准。

3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方式具有一定期间、范围、程度的管理性的影响,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此具有审核监督的权利。就目前而言,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是所有建筑工程审核机构所要呈现的主要、具体内容。经由工程规模、工程投资、建造程度等,对于总的施工方法、施工情况、预结算编制等所要求的也不相同。因此,选择能够适应其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方式进行审核,是必要的。

3.1 全面预结算审核法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全面审核方法又可以被称之为逐项的审核方法。主要是针对于预结算的定额顺序与整体施工的顺序进行审核的一种有效方法。按其审核的精度、消耗、收益等性质,选取最适合建筑安装的工程预结算审核方法。

通过参照全面审核法的施工组织,紧密的结合所签署的合同及项目建设要求、计价定额等。制定审核预结算的数额、单价及费用。在实际的编制与审核工程预结算报表时,这种全面审核的方法具有可比性、全面性、简单性。

3.2 标准预结算审核法

对于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所利用的标准图纸与施工图纸具有先集中主体力量,再进行编制标准的预结算报告的形式。以此,为标准审核、审查工程预结算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此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审核时间短、效果好;缺点只是单一的局限于工程实施标一定是在稳定、固定的计划中进行的。

3.3 分组计算预结算审核法

建筑工程的预结算审核项目可以分为若干组,将相邻的、具有一定联系的项目划分为一组进行审核比较,计算的同种工程量具有相同的可比性与计算基础统一性。与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全面审核法相比较,其标准的预结算审核法具有审核工作量小、审核速度快、审核准确性高等优点。

3.4 对比预结算审核法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对比审核方法,主要是利用已经建成的工程实施的预结算管理,也或是虽未建造而成但已经审核修正的预结算进行相互对比的一种预结算审核方法。以下是针对预结算对比审核方法的区别对待分析:

3.4.1 施工图相同

在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中,一旦出现两个工程所使用的施工设计图与组织施工设计相同时,其基础部分与现场条件的相通性且差异性不大的,可以采取对比预算审核法而进行施工,如果在相差性较大的的情况下,则不能够采用对比预算审核法进行审核。

3.4.2 设计相同

由于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常会出现工程设计相同,但是建筑的面积不同的情况,这样就要求整体的预结算审核管理要完全的根据实际的工程面积与情况进行审核处理。如果基本的预结算审核相同时,则说明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是正确的,就可以不必再进行审核;反之,则说明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部分或是全部审核管理,找出差错原因,并加以更正。

3.4.3 面积相同

在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中如果出现面积相同的两个工程,但是由于整体的设计图纸的差异性,就需要将相同部分与异同部分相区别进行审核管理。

总体来说,在同一个地区实施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如果在用途、结构、标准等都存在相通性,那么其整体的审核可以运用同一种进行管理。如果一旦出现差异性,必须找到异同的地方,运用对比法、全面法进行审核与调整。全面的保障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的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

3.5 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主要是为了稳定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所进行的特别审核。其重点,主要是针对于工程量巨大、工程造价成本高、实施工程复杂的预结算审核方法。重点审核法对于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来说具有审核效率高、精度高的优点。

重点审核法就是针对于能够抓住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审核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全面审核法。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进行审核的预结算范围各不相同。重点审核法更注重工程量大、预结算费用高的工程,尤其是相应的审核定额中子目的审核与管理能够决定其预结算的完整、真实性的,我们就必须能够针对于预结算的基本要求进行审核。以此达到,完善、效果更佳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审核。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审核的现状具有其一定的发展弊端。其内容的涵盖量、范围等也具有不全面性,在审核管理的预结算中无法做到有序、高效的实施。因此,我们必须能够通过探讨新的、完善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的新方法去加强我国建筑安装行业的整体预结算审核、审查工作。保障建筑安装业能够稳步向前,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规范

一、会计核算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是预算编制的前提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依赖程度不同,预算编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量预算:二是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适当的增长,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的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理念,编制预算。

以增量预算的方式编制预算时,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企业的预算编制存在如下影响:

1 历史核算的稳定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一般来说,以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应该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但如果企业的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甚至会计主体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则作为核算结果的历史数据在各年之间没有可比性,从而难以总结历史规律,也就无法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

2 历史核算的口径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明细程度。历史核算的口径包括多个方面:

(1)企业内部责任中心核算的明细程度。责任中心核算的明细程度是指在历史核算中,是否将不同的责任中心加以细分。作为单独的核算对象。

(2)企业内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核算的明细程度。产品和服务核算的明细程度是指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收入、成本是否单独核算。没有此项明细核算,就无法针对产品编制收入、成本的增量预算。

(3)会计科目核算的明细程度。会计科目核算的明细程度主要是指会计科目下设次级明细科目的情况。没有历史明细核算的科目,在编制预算时,就难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明细预算。

3 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程度。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主要是指会计确认和计量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情况。

可见,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于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的预算管理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使以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也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经营的企业按照零基的方法编制的预算。也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使编制的预算更加合理。

(二)当期会计信息是预算考核的主要依据

在预算管理中。考核是主要的内容之一。考核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的载体是数据,数据的来源主要是核算。企业内部的预算责任中心主要可以分为生产部门、经营部门、研发部门、职能部门等。在责任中心定位上,通常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常见的考核指标是责任成本、利润和投资报酬率等指标,而这些指标都必须来源于会计核算。

二、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应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之中。很多企业没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明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许多会计事项的处理还大量依赖各级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会计人员往往会作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比较普遍。因此,要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一)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档案、核算的管理制度,内容庞杂。一般来说,会计管理制度包括:1、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具体包括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岗位划分,各岗位的责任范围等;2、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包括会计部门管理人员和核算人员的任职资格、招聘、岗位技能、培训、职业道德等内容;3、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知识的交接和会计资料的交接。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就业人员的低流动性,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交接管理办法。其结果是,当最近几年会计人员的流动性显著提高时,会计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企业的历史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政策不连贯、会计科目不统一,给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带来了很多问题;4、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材料的形成与归档。会计档案的分类、排列与编目。会计档案的保管与统计,会计档案的提供利用,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等内容;5、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包括软件的选择、系统初始化、密码管理、系统维护等内容;6、会计检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检查的内容、会计检查的周期、会计检查的组织实施、会计检查结果的使用、会计检查结果的反馈等内容。

(二)规范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长期以来,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会计科目而轻视会计政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会计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会计政策不规范,就会使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其作为预算考核的依据缺乏合理性基础。笔者在长期从事预算管理咨询和会计核算咨询的实践中注意到,许多集团公司甚至不了解相关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目前,由于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所以,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规范会计政策首先需要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确认政策;二是成本、费用的确认政策及成本费用的划分;三是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无形资产摊销政策;四是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五是存货与短期投资发出计价的有关会计政策。

对于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说,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包括两种情况:

1 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同。这类企业一般具有高度的行业专门化特征,全集团内部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行业,如中国的电信行业、发电行业、供电行业等等。集团公司能够从全集团公司出发,全面制定标准、详细的会计制度。

2 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不相同。这类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多。在这类企业内部,包括很多种业务种类。如制造、施工、物流、服务等行业,如中国的一些控股公司、国有企业的实业公司等,集团公司不能制定标准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对子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制定差别化的会计政策。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从预算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出发,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一般应该由集团公司制定,至少应该由集团公司核准。

(三)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性和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的统一性,是减少预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强化预算考核的前提。有的企业的预算由各部门编制,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数据难以汇总,难以实施考核。如在预算管理中,规定非设备修理费不得高于修理费的15%,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并没有按照非设备修理费和设备修理费进行明细核算,考核只能依靠修理部门的统计数据,结果出现了由被考核部门提供考核用信息的逻辑悖论,难以发挥考核的作用。

所以,要使预算管理规范化,必须实现会计科目统一化。1、由控制预算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制定会计科目,并明细到一定级次;2、在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级次上,下级企业既不能增加科目,也不能减少科目。只能在最末级下设科目,以保证数据的汇集能够自动完成;3、各级企业设置科目的明细程度以满足本级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为最低原则。如,集团公司在进行预算考核时,如果要单独考核下级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则会计科目的设置至少要能够满足单独核算业务招待费的需要。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预算;会计核算;协调运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持续推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改革工作也取得了较佳成效,但是此过程中还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便有部门预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分离现象。会计核算与预算改革工作的推进紧密相关,两者的协调运作有助于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紧推进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运作工作。

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及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一)部门预算工作现状

随着事业单位预算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其预算管理成效也得到了一定幅度提升,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较为简单,而实际上的预算编制工作却是复杂、量大、耗时较久的,因此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质量较低。其次,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工作只重视编制预算的过程,却没有以单位实际情况为基础,因此预算的可执行率较低。还存有部分事业单位部门,即便发现了预算工作存在的缺陷,也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寻找相应解决办法。最后,因为事业单位通常使用考试的方式展开人员招聘工作,致使招纳的财务工作人员虽然具有高学历,但是缺乏财会工作经验,若未对其进行专业系统的岗位培训工作,必然会拉低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水平。

(二)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存有诸多亟待改善之处。首先,事业单位的未建立科学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以部门预算的事业范围支出为例,虽然其拥有对应的会计科目,却没有为其设置对应的会计处理办法。其次,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科目使用的会计核算标准落后于财政部最新颁布的标准,例如,事业单位经费的转出通常被计入专项支出科目中核算,但是在新标准中,此项费用是被归入事业支出科目开展核算工作的。因此,基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目的,其会计核算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优化。

(三)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言,部门预算工作及会计核算工作之间具有协调促进关系,但是据目前两项工作现状来看,若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促进,仍需要攻克较多难题。首先,两部门工作步伐不一致,原则上来讲,部门预算工作应该呈现出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会计核算工作也应以资金应用为核算基础,以充分发挥其监督及核算职能,但是事业单位却未将上述原则落实到位,造成两项工作不相一致的状况。其次,事业单位的零基预算工作也未实现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运作,因为现阶段的会计核算系统不能提供给零基预算工作需要的完整收支数据。所以,若要实现两项工作的协调运作,需要重点攻克上述问题。

三、强化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性的有效举措

(一)制定科学统一的核算方法

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运作有助于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实现两项工作的协调配合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部门预算及会计核算均会使用相应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建立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助于加快推进两项工作的协调运作。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业务与核算方法相对应的原则,至于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则统一使用会计集中核算方法,而所有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都必须与我国财政部的新会计准则相统一。此外,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确定也应以新会计准则为指导,并对其使用范围进行合理扩增,以确保单位各部门预算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此外,事业单位还应明确规定支出范畴,将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均涵盖其中,并制定相应的会计核查监督制度,对单位支出情况进行严格科学把控。

(二)建立规范性预算编制准则

事业单位的资金状况能够通过预算编制大致呈现出来,而科学合理的预算标志可以强化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首先,要推进预算工作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制定明确的权利责任制度,并对各部门职责进行具体划分,允许各部门合理延长预算编制时长,结合本部门实际资金使用情况,灵活运用先进合理的预算编制办法完成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此外,在预算执行期间应该引进财务报表制度以及实时反馈制度,确保预算执行效率。其次,明确划定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使用范畴,并切实践行应收应付制,实现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的优化,清晰呈现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增强会计核算数据的精确程度。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强化内部管控机制,设置专门监督机构,行使监管权利,确保会计核算信息数据的全面可靠性。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

财政是国家的关键支柱,而预算作为财政工作的核心。随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改革的步伐的不断加大,也促进了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管理水平的发展。

一、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预算控制方法得到了改进

由于在新预算法中建立起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相关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在预算上出现超收的行为,若是遇到预算短收的情况,还能够相应的对基金大小进行调节,弥补预算的不足,即使遇到预算超收的情况,还能够对赤字进行相应的冲减。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一种能够进行不断的优化的新型预算控制方法,有效的帮助事业单位更加规范的教学会计的核算工作。

(二)转移支付制度得到了完善

在新预算法中主要的主体是转移支付,这就需要对转移支付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健全,在对于市场竞争可以发挥调节作用的事项中不需要再设立专项的转移支付制度,而在上下级政府共同负责的事务上,上级的政府单位要事先告知下级政府转移支付预算数量,同时把预计的数量算入本机的预算中[1]。另一方面,在专项转移支付的方面上,作为上级政府不应该对下级政府要求对相关的配套资金进行负责与承担。对新预算法中的新规定中要在一定程度上对转移支付制度的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同时也要对相关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制度合理的优化,保证在分配资金中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公开科学,有效的对事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工作大大的推行。

(三)体系更加完善、预算更加的透明

在新预算法的推行工作中,需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进行全社会的公开,可以进一步的帮助相关事业单位有效科学的完成对核算的内控制度。另一方面,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始终保有一颗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要切实的贯彻相关的工作标准,充分的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过程中,社会与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其的监督工作。

(四)对预算风险管理进行加强

在新预算法中,对于相关的地方政府的举措债务行为中也制定了详细的规定与相关的标准,对主体有效的进行了限制、对方式、用途、规模也有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同时政府在其中也需要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必要的控制。新预算法对预算风险的管理进行了加强,导致了事业单位对债务工作管理的要求也进一步的提升,促进相关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的完善工作,帮助事业单位的预算风险的发生率进一步的降低。

(五)对预算支付有强烈的约束性

新预算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崇尚节约勤俭的原则,对各个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的支出费用、相关的建设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2]。与此同时,面对预算的超出部分新预算法也崇尚对其进行责令整改,相应的处罚财务负责人员。由于新预算法对节约勤俭的行为进行推广,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事业单位有效的按照控制预算费用支出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督促作用,坚决的对浪费等不良的行为进行杜绝,在合理的安排预算支出的基础上,对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六)保证会计核算的全面性

在新预算法的相关规定中可以发现,其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支出费用都要纳入至预算的工作中,实现全口径的预算过程。而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工作中,需要在扩大其工作的范围的同时,也相应的对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具体要求提出新要求,这样可以保证财会工作的范围更加的广阔。而预算工作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即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括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新预算法的实现可以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全面性,明确了预算草案的审查工作的范围、相关机构、时间限度、要求的内容等,促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我们简析了新预算法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探讨了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高效满足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发展力度与质量。随着新核算法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并为了更好的财务工作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唐平生.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26(2):131-132.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体系;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1

伴随着炼油企业财政收支规模的扩大,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很多的漏洞,具体表现为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财会人员无法很好地进行会计核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直接影响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一、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长期不受重视,财务制度不健全,对上级部门的拨款依赖性太强,不能按照财政管管理的内部规律办事。会计核算既没有严格的内控系统,也没有科学、严谨的核算制度。由于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财政会计核算体系无从谈起,规范化更是天方夜谭。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编制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不是采用零基预算进行编制,而是使用在上年的基数上进行增加的方式,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部分预算单位在使用资金时,超支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对支出进行控制的意识。三,不能做到专款专用,部分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模糊不清,甚至出现了挪用项目资金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最终导致项目经费和日常经费混乱不堪,增加财政管理的难度。四,部分预算单位重视预算的申报和审核,却忽视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缺少监督和考核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意识[1]。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是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的普遍现象。由于人事编制等因素,炼油企业财政部门的会计、出纳有时会由一人兼任,并且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移交不规范,滋生了违法乱纪的土壤,继而赊账过多、过滥,对炼油企业财政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出现了对国家的政策法律置若罔闻的现象,擅立收费项目,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挪用应上缴的财政收入。

二、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设计

1.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会计的法律法规已逐步得到完善,但其严谨性、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还有待加强,而完善齐备的法律法规能为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心要严格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避免执行上的混乱,注重各相关法律的衔接,不断规范炼油企业财政管理,使会计核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会计核算的法律漏洞。

2.强化预算管理

随着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财政管理的内容将更加的丰富,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会相应地有所增加,预算管理将成为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会计核算的方方面,所以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合理科学地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监督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随时反馈预算执行的效果。炼油企业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要做到严格执行预算批复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批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预算申报可能与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有出入,要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会充分考虑炼油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当时的财务状况,统筹规划,批复的收支规模一般会低于申报的收支预算,要及时对各项收支预算进行调整,确保财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关于项目支出,要首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细化,保证经费支出和项目实施有计划、按步骤进行。三,要根据预算和项目计划办理资金拨付和日常收支业务,并结合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对预算支出明细进行调整。如果有必要调整整体的预算收支规模,可以按流程向上级部门报批。

3.建立炼油企业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

引入成本核算是对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规范化设计的关键。尽管炼油企业各部门的各项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控制炼油企业的运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应逐步建立起炼油企业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而炼油企业的财政部门既有信息又有手段,从各个部门的各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入手,运用科学的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尽量压缩成本支出,对活动支出实现超前控制和事前参与,继而提高政府部门的成本管理水平。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并完善炼油企业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释放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的功能,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冒支乱花、贪污腐化的现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会计核算中心要承担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撤掉预算单位的会计和出纳岗位,并把其人事关系直接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财会人员在人事上相对独立,只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并支取薪水,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各预算单位的会计职能和财务管理剥离开来。预算单位不再具有会计职权,只有报账员,没有出纳和会计岗位,只有会计核算中心有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权利,弱化会计的服务功能,增强对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规的监督功能。

三、结束语

规范的炼油企业财政会计核算体系有利于对政府及构成主体的资产负债、运行效果、资金流量等情况实行整体核算、监督以及反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更好地落实国家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衔接策略

高校财务管理是以货币模式对未来财务收支计划所展开的控制,为高校各个部门得以正常运转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根本的会计核算,重点责任是呈现高校经济活动的收支状况,同时将所有经济活动进行记录,为高校各个部门正常运转及发展的载体。两者彼此统一,是经会计核算体现高校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财务预算的目的即为会计核算。

一、强化高校“财务预算”对“会计核算”重要性

有预则立,无预则废,充分体现了财务预算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于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亦如此。首先拥有良好合理的“资金预算计划”,方可令会计核算工作做有序有效地进行。高校财务缺失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根本就无法与管理挂上钩,高校在财务管理上亦将发生混乱,会极大地降低资金使用效能,对高校的长远的发展及生存造成影响。高校确切的落实预算管理,高校各部门的主动性将被充分调动,对会计核算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高校的财务状况能够“真实、全面及完整”地反映。

在资金的使用上,高校领导班子具有话语权及分配权,若缺失预算,便会因为缺乏限制而发生高校领导在资金使用上随意性大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高校特别不断扩大招生的形势下,导致高校的“仪器设备、学生宿舍、教学、后勤、科研、扩大教师招聘名额”等等,这此皆需大量资金的投入,这些资金便需要以各种渠道展开筹集,且这些来源各异的资金在“使用额度”存有差异,缺失财务预算,若高校领导于资金的开支上缺失足够的“远见”以及“成本意识”,加之“科学规划”的缺失,将有大量资金被浪费掉,还有的高校领导“受利益驱使”、“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影响,发生经济腐败的问题。若有了财务的预算计划,便能够极大地预防“领导班子”在资金的使用上以拍脑袋的方式使用。开展财务预算,高校财务工作者于“财务工作”中可以做到控制资金、专款专用更好执行会计核算,让“资金的使用”做到合理化、有效化、科学化,做到严格遵循“国家与财经法律法规”政策执行。

二、高校会计核算不适应“财务预算”的表现及原因剖析

(一)会计核算“部分或全部”脱离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的会计核算随意性极大,无视财务预算严重偏离其的要求。造成此状况的主要原因为:其一,会计核算因受财务预算准确性的缺乏影响而无法依其履行。在“预算管理”的问题上,高校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施行其出发点是为得到上级机构拨款,仅仅将预算看作为政治任务,一些高校对经费管理以及财务收支上盲目性很大,未依学校科学发展进行规划安排,导致拟定财务预算时粗枝大叶的应付了事,如此所做预算可想而知,实用性非常差,预算编制缺失,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过程中无法施用;其二,是财务管理体制缺失,高校对预算缺乏重视,刚性管理缺乏。展开会计核算工作时,高校仅仅在形势上走过场,存有乱开支项目状况,对支出标准亦随意进行扩增,财务预算人为忽视,致使预算搁置不用;其三,关键是会计核算管理体系过于滞后,不能和财务预算科目展开对接。当下的会计核算体制,是遵循1998年颁发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依当时“教育预算单位”与“财政预算体制”的实际及管理需要所拟定而成,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高校日趋多样化的经营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亦展开极大的变革,施行多次调整,由原来的大统大支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预算调整日趋细化,可是,“会计核算管理”却未能及时进行调整,无法适应持续变更及调整的财务预算管理,无法形成对应控制链。

(二)“会计核算”口径和“财务预算”不一致

会计核算科目无法对应预算项目。会计科目在分类上和预算管理科目存有显著差异,会计科目并未细化至具体的预算管理项目,预算编制以及执行并未与会计信息资料相对应,由于完整性的缺失,无法达到预算管理需求,故此,给预算的结果分析以及监督及执行造成极大阻碍。预算编制已然要求将其细化到具体项目。比如,某高校购买某件教学用品需资金多少,这在会计核算科目上却无法详尽呈现,只有给出某高校此科目,是何教学用品则不能给出。重要原因为预算管理的转变大,而会计核算体系未能一同转变,当然存有一定的客观及主观因素,预算管理为主要客观因素,其变化是依政府机构的管理要求,而会计核算体系亦是依财政机构管理要求而设置,两者未统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部分高校的核算系统无办法及时跟进,或者会计核算的开发软件不能跟上步伐,致使核算系统无法与预算相链接。

(三)“会计核算年度”和预算批准后“执行时间”不统一

会计核算年度和预算批准后执行时间不统一。会计核算实行年度上,高校的预算指标下达时是在核算年度的6、7月份,此时几乎二分之一的经济业务已然过去,一些工作丧失了最好的时机,其预算未展开事前与事中的控制,还有的由于预算未下达,一些经济活动便展开不了,导致一些经济业务不能实施,制约了高校发展。此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审批部门对预算没有足够重视,未对执行单位的具体应用状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仅是由政府的管理需要角度出发。

三、做好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对策

(一)拟定、健全相关体制

预算管理的审批机构,对财务预算要有长远的目光,规避短时效问题,导致会计核算体制变革永远无法跟上预算管理需求,白白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成本,无法和预算体制相衔接;需拟定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奖、罚”措施,充分发挥预算的强制性手段,加强预算由编制及执行等层面的管理。会计核算体制:务必紧跟财务预算体制的转化,创设和其相顺应的会计核算体制及手段,拟定新的“会计体制”,务必于进行“收付实现制”时,依内部核算及预算采用相应的“权责发生制”弥补其不足,核算管理上能够体现出预算的完成状况。

(二)创设“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的科学相衔接体系

务必对财务预算对会计核算造成的影响及制约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本着财务预算为主导,会计核算工作依预算为原则的前提,规避未展开预算的开支。同时亦需了解到会计核算是能够反过来影响预算的。良好预算的编制,需凭借有力执行来落实,各项业务活动有无遵循预算执行,是否在超出预算发生,会计核算发挥重要效用。而创设可以完全和财务预算相衔接的会计核算体系,可有下列两种手段:

1.隐藏法。会计核算体系内财务预算以指标控制方式得以体现。比如,会计核算体系与财务预算体系双方选择统一金额、单位及项目名称手段,也就是于财务预算得以获取批准以后,依财务预算的所属单位、预算的项目名称于会计核算体系内设置相对应明细科目,且把批准金额作为指标,经软件设置输进核算体系对应的科目后台,展开隐藏控制。会计核算工作中,若有实际所支出的资金>预算资金之时,此项开支禁止通过。

2.渗入法。于会计核算工作中财务预算得以直接体现。比如,高校于收付实现制核算实行为基础,依内部核算与管理需求,采取部分“权责发生制”核算手段,且对其设立一些会计科目,转被动为主动,将收入支出的“预算及核算”过程完全体现。即依已然批准的预算项目以及金额制做凭证,于会计核算时展开呈现,于实际支出时再展开调整。比如,于学费收入上,设立应收学费项目给出预算内高校所有应收的学费明细,对实际所收入的学费以及各种原因导致未收的学费展开“账务调整”,如此在应付账款的科目下贷方代表预算额度,借方代表已然完成的支付预算额度,余额代表未付预算额度。如此将财务预”融入进会计核算管理内,进而让会计核算体系即能和财务预算体系相衔接,于核算体系内即可施行预算管理,令高校的会计核算履行预算控制,防堵财务管理风险,杜绝可能发生的损失,真正发挥预算效用。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内部控制 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同时,建立事业经营成本核算制度,便于掌握其实际消耗,并及时予以补偿,避免出现事业单位越办越穷的困境。也只有建立和完善事业成本核算制度,才能有效考核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要讲究成本核算,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形成合理投入、充分发挥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12篇

(一)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门预算编制显得过于粗糙。由于预算编制工作量大,编制时间较晚这两个客观原因造成了预算编制过程简单,编制的质量也不高。譬如湖南某专科院校就因为上面两个客观原因赶制不出预算表而请了当地一所会计专业的学生编制,如此质量当然显得较低了。二是预算编制只是重在过程而忽视了结果与实际的吻合性。由于预算编制过程显得粗糙,整个过程中就会出现种种的不规范问题。甚至很多单位对于编制出来预算表只是在乎其是否完成而不对其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校对。三是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监督制度不到位,相关的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不高。其原因在于,许多财务会计人员的出身并非财会财经类专业,而且事后也没有对其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和学习。这就造成了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高成本、低效率的现象。

(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事业单位制度增设了部门预算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会计处理内容,但关于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的问题仍旧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方法显得模糊。针对部门预算的会计科目有事业支出,其下设明细科目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这两个科目的具体会计处理没有给出清楚的界定和举例。二是关于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规定与新制度的规定有些不协调之处。在新制度中规定经费支出和拔出经费全部转入事业支出的项目支出中核算,但是实际处理则是在专项支出中进行的。三是资产预算会计核算约束力显得较为薄弱,相应的会计核算配套体制没有跟上新制度的要求。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和财政监管角度都反应了出了部门预算中相应会计核算配套体系没有跟上。此还有就是新制度针对部门预算会计核算科目设计显得过于简单,使得单位在面对多样化资金管理时出现会计核算脱节。

(三)部门预算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互影响

部门预算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二者反应出了不协调的关系,这点有三个层次的表现。一是部门预算改革中主要是预算编制的改革,其要求全面反应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包括收入支出等。因此相应的会计核算也应当于资金运用情况为事实依据来对部门预算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如此去处理,而是根据新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科目核算。譬如对基建资金的核算,部门预算针对基建资金的运用时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的,而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又由于基建会计本身的特殊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对其进行核算时,往往不是从资金入手。因此,这二者就显现出了不协调之处。二是在零基预算方面与会计核算不协调。所谓的零基预算是指从零开始核算的各类支出预算方法。其要求会计核算提供全面的收支信息进行编制,但是会计核算目前显然难以做到这点。最后,部门预算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依旧处在磨合初期,很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调整。

二、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部门预算改革问题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对部门预算的预算编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从编制之前、编制过程中以及编制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执行编制要求。同时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借鉴编制效果较好的单位的做法,努力构建本部门的科学预算体系与会计核算相结合的预算机制。在此基础上将各类不同用途的财政资金统一归集到科学预算体系上来。此外对预算编制表的完成还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就行测算和矫正。提供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最后,在对于人员的任用上应该经过严格选拔,决不能滥竽充数。对于已经在岗的预算工作人员应该对其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员工的各方面素质加交流探讨以提高。此外,部门预算要把目光放长远点,综合考虑长远利益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从制度上和员工素质入手,着力打造出高效的行政事业单位。

(二)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因为部门预算改革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在磨合初期,会计核算的问题解决的时机也相对较为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新制度对于部门预算与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的引入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如实的对部门预算进行核算,在此基础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适当合法的调整。对外则是积极与相关会计主管部门沟通,把在会计核算时出现的问题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会计处理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新制度刚实施之时还有一段时间的修改时机。对内则是在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单位各个部门的资金核算的力度。通过制度完善的内部制度和财政监管机制来对单位资金进行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同时结合自身非营利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防范一些不要的会计舞弊行为,促进本单位的目标实现。

(三)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不协调问题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离不开会计核算的支持,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包括部门预算的科目和处理内容,这两者是相伴并行关系,即二者的协调一致性对事业的单位的资金全面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就要求会计核算和部门预算相结合起来,加大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度和会计核算的合理强度。建立责任建议考核制度,明确部门预算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会计核算相跟随,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该编写内部用的部门预算会计报表,包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与会计核算信息表以及这两者的协调情况表。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应该在对外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附注中增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以增强二者信息的透明度和协调度。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加积极的、严格的执行预算要求,同时财务监督部门也对财务会计核算行为进行良好的跟踪监督。这样从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角度出发,客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不一致。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实际可行的奖惩机制,与年终奖金的考核办法相结合,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努力使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相协调统一。

三、总结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预算管理 会计核算 发展趋势

当前,综合财政预算是财政部门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是今后财政预算发展的方向,而财政预算发展中有关会计方面,在各个阶层都有,本文分析了财政预算改革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并对未来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进行估计,让人们对此有所了解。

1. 财政预算改革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目前,综合财政预算是财政部门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是今后财政预算发展的方向,而如何建立相应的综合财政预算会计却无人间津。我们要认识建立综合财政预算会计的基础是综合财政预算。而建立综合财政预算会计的依据却是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在这样飞速发展的当下,财政预算改革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对主要的几个方面分析:

1.1改变了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的分配方式 财政预算改革后,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的会计处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结余除从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外,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不再提取其他各项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

1.2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改革改变了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改革前,预算单位付款方式是一种分散化的管理,由预算单位的财务部门与开户银行直接办理。

1.3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了权责发生制使用范围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1.4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变了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的管理方式财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由财政部门通过主管部门层层下拨到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预算单位账户上存在实际的货币资金。

1.5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加完整、直管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更加全面、明细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2007 年起国家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了新的预算科目编码体系。

2. 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是为保障国家履行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对财政收支的征收、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活动所做出明确规定的一系列根本理念和根本制度,它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预算监督全过程。

2.1现行预算会计的局限性

过去,由于预算资金有内外之分,因此,在会计配备上有预算内会计和预算外会计之别,从会计科目上也是按预算内和预算外分别设置。

其一,统一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将两者合而为一,实行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核算,统一调度,统一使用,解决两者长期相分离的状况。

其二,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科目应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等多方面的统一。

其三,统一预算会计制度。过去预算内和预算外都是按照各自的基调制定的会计制度,内容单一,适用面窄,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2 预算单位会计工作仍停留在会计核算上,没有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

目前预算单位会计工作,大多仍以核算为主,并且还因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问题情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会计核算的作用,更谈不上将会计核算与监督由事后核算与监督拓展到事中与事前领域,从根本上消弱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2.3基础工作欠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不规范导致隐瞒预算收入

各乡(镇)级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核算中,尤其是撤消乡级财政体制后,大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在核算非本级预算收入时都是把这些收入收列“事业收入”或“其他收入”科目,并直接予以使用。

2.4往来帐项不及时清理

会计核算工作中少不了涉及对往来款项的清理,关于往来款项的帐龄、帐由等一般性事项,直接询问财务人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要不就是解释不清楚。

2.5收入、支出概念不清

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核算单位收支的真实和完整。大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平时的会计核算中乱列收入、乱挤支出。

3. 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3.1会计核算即将集中化、信息化、规范化、法制化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企业与国内外的各个方面发生紧密的联系, 相应需要会计核算的集中化。会计核算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开放的, 提供会计信息是开放的, 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开放的。企业提供的的信息是开放的, 既要向国家和社会其他各方面披露会计信息, 又要向本单位全体员工和其他职能部门披露会计信息, 实现财务公开。

同时,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复杂和多方面, 需要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 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会计核算法制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法制化的“依法”, 不仅要依据会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也要依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有关会计的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对外经济深入发展, 会计核算相应地体现出国际化趋势。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

3.2会计核算的重点转向预算资金的核算,注重预算单位运行

成本的核算,预算单位会计职能应由核算为主逐步转向核算、监督并举随着预算单位收支预算的公开,社会更加注重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绩效,预算的会计工作在提供核算信息的同时,应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

3.3、权责发生制的使用范围将逐步扩大,目前预算单位使用权责发生制确定“财政应返还额”,并仅限于人员经费和正常公用经费额度,同时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更加明细。

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预算单位的会计要想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更重要的是满足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需要。

3.4、预算单位会计信息将逐步公开

随着财政预决算、政务公开的要求,预算单位的会计信息将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公开,会计信息不再是预算单位的秘密。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随着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安全性将得到保证,会计信息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结束语

预算会计改革应把综合预算会计的基调揉为一体通盘考虑,不论是在“两则”设计上,还是在制度制定上都应统一构思。当前乡(镇)级政府财务管理混乱,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危害性和腐蚀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使预算会计改革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并以便推行综合财政预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应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高度重视。相信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的治理,乡镇级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加强。

参考文献:

[1] 梦海波,刘文华《行政事业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14篇

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现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不健全的,因为事业单位是由国家直接进行管理,并不是民族企业,因此在运行上受到很多传统思想的影响,遵循的是拨多少钱做多少事,这样的事业单位依赖性太强,在实际运行中,会计的核算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尽管事业单位对核算有制度,但是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制度与没有并没有区别,根本不能做到按规距办事,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一些单位没有严格的内控制度,财务核算是遵循传统的算法,根本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制度也不严谨,存在很多的漏洞,使人们有迹可循,让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成为了摆设,这样的制度根本没有约束力,为财务核算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1.2 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在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部门在对预算进行汇编时,只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基数上增长,但都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按照零基预算进行报表的编制,这样就使部门报表的准确性收到了影响;二是预算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支出方面没有严格的支墩措施,有时会存在账目对不上的问题,收入和支出不一致,这时就会使超支的现象时常发生,浪费是十分严重的,如果长时间的存在超支现象,就会影响国家的预算,这样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力的影响;三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支出资金的管理上,因为资金的支出是为了公干,但是实际上指出的资金却并不只是为了公干,这样就使支出的资金去向不明,使基本项目与项目支出的界限模糊不清,这就是会计核算上的漏洞,现在这种现象是常见的,很多时候都是利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这样经费的使用情况就不明确,仅是在资金的平衡上进行弥补,却不重视制度上的约束,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事业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重视资金的下发,而不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核算过程的监管,而不是只要将资金拨出、记账,会计人员的工作就结束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会计人员仅重视预算的审核,只要审核通过就完成任务了,这就是事业单位会计的思想,对实际的账目并不重视,因此,在审核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账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否则就是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缺乏有效的监督。

1.3 会计核算不按照相关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已经颁布了会计制度,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颁布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的会计制度是不同的,但都是有一些事业单位就是按照企业制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这样的跨级核算是完全不正确的,在核算时还存在随意编制会计科目的现象,还有一些会计根本就不是专业的会计,仅起到兼职的作用,这样的会计对会计科目根本就不了解,就会存在账目乱编的现象,例如结余的处理,就会由于前一任会计处理的不全面或者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导致结余的数目不正确。还有就是对财务专项资金能的处理,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拨款处理,就会导致财政拨款数量发生问题,例如,如果将本是在事业支出的资金记录在应交税金上,就会导致财政拨款减少,发生数目短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够马虎,因为这是关系着财政的问题,国家的预算总结就会不准确,对国家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

1.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的政府部门缺乏监督的制度,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健全,形同虚设,例如单位出纳与会计应该是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担任,但是很多的单位出纳与会计都是一个人,容易在账目方面出现问题,存在内部管理问题,这样的裙带关系是不允许产生的,容易产生违法现象。还有就是账目过多,管理上不统一,有些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视国家与法律不顾,滥收费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民众对国家的印象大打折扣,不合理的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和单位的应交财政收入,对国家的建设造成问题,不合理的会计预算使会计核算制度成为了不法分子的取钱捷径。

2 对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2.1 完善会计法规

会计核算想要合理化就要有合理的法规进行约束,只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令核算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才能够使核算更加的科学合法,将配套措施进行完善,这样的理念才是正确的,一定要健全会计法规,将混乱的会计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这样使会计部门有法可依,将单位的负责人意识提高上去,加强员工的法制观念,及时对账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弥补会计法规存在的漏洞,让会计法规更加完善。

2.2 强化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全民的变革,将支出分类,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对部门实行预算管理,建立单一账户体系,效仿国库的管理制度,让公共财政管理更加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2.3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使用效益的目的。

2.3.1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3.2 使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2.3.3 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和分户核算。各预算单位单独的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每一笔财务收支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从而处于监控之下。财会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往往敢于拒绝受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也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明显减少,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2.4 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还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科学合理地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等。各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体系,要将财务管理完全融入业务流程管理,优化改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使之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面、动态对接,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都要传送到财务管理子系统中,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跟踪管理,并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将大量的人力从琐碎的体力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例外事件的处理和管理系统的更新改造。

同时,各单位应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及财政系统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推行规范的分级授权审批体系,同时实施相应的内部稽核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并及时加以解决。另外,各单位应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维护财经法纪,保护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管理 体系 规范 分析

1 会计核算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依赖程度不同,预算编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量预算:二是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适当的增长,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的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理念,编制预算。

以增量预算的方式编制预算时,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企业的预算编制存在如下影响:

1.1 历史核算的稳定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一般来说,以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应该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但如果企业的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甚至会计主体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则作为核算结果的历史数据在各年之间没有可比性,从而难以总结历史规律,也就无法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

1.2 历史核算的口径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明细程度。

1.3 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程度。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主要是指会计确认和计量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情况。

可见,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于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的预算管理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使以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也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经营的企业按照零基的方法编制的预算。也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使编制的预算更加合理。

2 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之中。很多企业没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明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许多会计事项的处理还大量依赖各级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会计人员往往会作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比较普遍。因此,要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2.1 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档案、核算的管理制度,内容庞杂。一般来说,会计管理制度包括:①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具体包括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岗位划分,各岗位的责任范围等;②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包括会计部门管理人员和核算人员的任职资格、招聘、岗位技能、培训、职业道德等内容;③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知识的交接和会计资料的交接。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就业人员的低流动性,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交接管理办法。其结果是,当最近几年会计人员的流动性显著提高时,会计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企业的历史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政策不连贯、会计科目不统一,给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带来了很多问题;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材料的形成与归档。会计档案的分类、排列与编目。会计档案的保管与统计,会计档案的提供利用,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等内容;⑤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包括软件的选择、系统初始化、密码管理、系统维护等内容;⑥会计检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检查的内容、会计检查的周期、会计检查的组织实施、会计检查结果的使用、会计检查结果的反馈等内容。

2.2 规范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长期以来,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会计科目而轻视会计政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会计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会计政策不规范,就会使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其作为预算考核的依据缺乏合理性基础。笔者在长期从事预算管理咨询和会计核算咨询的实践中注意到,许多集团公司甚至不了解相关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目前,由于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所以,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规范会计政策首先需要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确认政策;二是成本、费用的确认政策及成本费用的划分;三是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无形资产摊销政策;四是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五是存货与短期投资发出计价的有关会计政策。

对于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说,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包括两种情况:

2.2.1 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同。这类企业一般具有高度的行业专门化特征,全集团内部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行业,如中国的电信行业、发电行业、供电行业等等。集团公司能够从全集团公司出发,全面制定标准、详细的会计制度。

2.2.2 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不相同。这类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多。在这类企业内部,包括很多种业务种类。如制造、施工、物流、服务等行业,如中国的一些控股公司、国有企业的实业公司等,集团公司不能制定标准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对子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制定差别化的会计政策。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从预算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出发,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一般应该由集团公司制定,至少应该由集团公司核准。

2.3 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性和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的统一性,是减少预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强化预算考核的前提。有的企业的预算由各部门编制,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数据难以汇总,难以实施考核。如在预算管理中,规定非设备修理费不得高于修理费的15%,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并没有按照非设备修理费和设备修理费进行明细核算,考核只能依靠修理部门的统计数据,结果出现了由被考核部门提供考核用信息的逻辑悖论,难以发挥考核的作用。

所以,要使预算管理规范化,必须实现会计科目统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