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1篇

我的父亲是老一辈的矿工,我从小生长在矿山,对矿山比较熟悉,我非常热爱这一片热土!

记得我16岁那年,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妈妈叫我体验矿山的生活,于是我就替妈妈当了一回家属工。我在***煤矿主平峒开电瓶车一个月、打点挂钩一个月。上班时,遇到重车掉道了,我就同家属工阿姨一起协作撬道,把掉道的矿车恢复上轨。那时的我,看到矿工叔叔……我的妈妈阿姨等,他们如此辛苦地劳动,我心里十分感动,并从心里深深地敬佩他们!

如今,我是矿山的女职工,每年都参加公司女工委及机关女工委组织的下井给矿工送温暖活动,为矿工兄弟送点豆浆和包子。为此,我觉得非常的高兴!记得2012年“三八节”,在公司女工委庄主任及**矿工会主席、女工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到**矿406-170开一队、406-210掘一队和采三队给矿工们送温暖。我看见矿工们的劳动场面,一个个汗流夹背,一身沾满着黑黑煤粉,一股感动的心潮,顿时涌上我的心头!我们热情地为矿工们送上热乎乎的包子和豆浆,他们大口地吃起来,脸上露出憨厚而真诚的笑容。此时此刻,我心里感到无比地高兴!不知要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我对矿工兄弟的敬佩之情!

我把这敬佩之情,体现在工作上。我从事的是工会退管和幼教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为老矿工们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对所有退休老工人来信来电,都及时地给予回复及办理。因为他们是矿山的老前辈,他们曾经为矿山建设,为企业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所以我们理应这样做。

2013年8月14日,公司要求机关人员,没有到过采煤面的人,分批分期到**矿体验生活。我参加体验生活活动,这天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日子,我们一行20人将要下井去。带领我们下井的是公司党工部吴主任(任组长)和**矿张书记。

我们从公司机关办公楼出发,当中巴车开到**矿井口时,我又见到熟悉的矿井。首先我们来到会议室,由**矿张书记给我们下井前的安全知识培训。因为这次是要到采煤面和掘进面,这对于我们初次要到这个“特殊现场”的人来说,矿领导非常的重视,要求把安全工作摆上第一位。张书记对我们进行入井前的安全知识培训,大家认真地听课。

下井前,我们换上工作服,带上安全帽和矿灯,脖子围挂着毛巾。从井口平峒进入,路上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对井下进行详细的介绍,他有很强安全意识,他每到有局扇的巷道,就用手顺着局扇的下端,检查是否有漏风,也许这是一种职业习惯吧,更是一种安全意识很强的表现!

走到坐人车的地方,我们坐着大家称为“过山车”的人车,进入260水平及-120水平的井下。第一次到采煤面和掘进面,除子兴奋之外,也感到了一种紧张的心情,在这一瞬间,我感觉到心跳加快,耳朵也嗡嗡作响。用头上的矿灯照着井巷四壁,在矿井周围再次看到了安全警句。我心里深深地感慨着,从了解井下安全事项,到进入井下所看到的醒目安全警语,“安全”二字对于煤矿企业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们到了井下,巷道有含水层,水从井壁成线状流出。在行进过程中,每隔一段就会看到一些机械设备,脚下轨道向着前方延伸,巷道到那里,轨道就到那里。

我们到采煤面和掘进面,矿工们正忙着不亦乐乎,灯光、轨道、矿车、管道、线路、材料……一派忙碌景象;并发出各种声响,似乎凑响着一首不寻常的劳动之歌!我们到了掘进面,此时刚刚放完炮,矸石和块煤都被炮炸了下来,我第一个跟着技术员走进掘进面,这时有三位矿工,操作一部扒碴机,在狭小的巷道将煤矸石耙到矿车上。矿工们说,不要用手触摸扒碴机,我下意识地对后面的队友们也说了同样的话。这次我与矿工,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向矿工了解掘进的工作流程。他们说,每茬炮只能炸出1米进尺,作业点非常的热,岩石又很硬,一个班下来只能掘进出5至6车的煤矸石,到了下午2点左右下班。矿工们给我介绍什么是煤层,什么是矸石……看着矿工们疲惫的身影,想想我们在地面有空调的办公室里上班,我们没有理由不积极工作!一种莫名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啊!这是感动的泪水,这是感恩的泪水!

参观完掘进面,张书记又带着我们到采煤面走去,井下的巷道非常难走,如果开小差的话,就会碰到岩石。今天,我的精神特别的好,一路走得很顺利。全靠自己头顶矿灯照路,脚下坑坑洼洼不时踩进煤水坑里。快到采煤面了,我们又分组,每组8人,由张书记带队走入采煤面。

以前,我曾在照片里见过采煤面,听说过有关采煤面的情况,今天我将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其劳动环境。我跟随着党工部小肖后面,第二个爬上了采煤面铁梯,煤小眼非常窄小,又很徒……我心想这哪是路啊,我几乎是用爬着方式来到采煤面。一路上,我的腰都不敢直起,到这个时候,来不及顾虑脸黑不黑啦;一心只想能安全到达采煤面,见到矿工采煤的情景就OK了!我们一路上互相提醒着,要小心,头不要碰了,手要抓住煤壁,一种团队友爱精神,体现在采煤面中。

到了采煤面,我更加兴奋,终于能看到采煤的全过程了。这里的灯光变得更加暗淡,照着矿灯向前摸索着。期间看到3位矿工们正在忙碌,看见他们脸上沾满煤粉,看见他们脸上汗水流出的一道道痕迹,看见他们一张张淳朴、略带疲惫的脸。我真切的感受到采煤是一项多么辛苦的工作。

四个多小时的井下之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奇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更是对工作态度、对人生追求的良久思考…… 漆黑的空间,任何微小的光亮都显得耀眼、珍贵;严酷的环境,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这里工作,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能力,更考验着人的斗志和毅力。四个多小时的井下之旅,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芒,那是煤层滚滚掘进时带来的无限希望;我们在阴冷中感受到温暖,那是煤矿工人忘我劳作时散发的炙热能量。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2篇

——不是怕不怕的问题

在危险与贫穷之间

危险与贫穷,哪一个更可怕?矿工们的回答是:贫穷

和煤矿打了20多年交道的黄生义,是冀南一家村办股份制煤矿的采煤工程师。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这家煤矿年开采能力为6万多吨,是当地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煤矿,被当地煤矿安监部门树为样板矿。但由于去年所在市的一家个体小煤矿发生了特大火灾事故,该矿和全市的其他煤矿一样,至今仍处在停产整顿状态。正常经营时矿上有500 多名工人,由于一直停产,许多矿工都回老家去了。

“本地人除非经济上特别困难,一般是不愿意当矿工的。” 这家煤矿的机电工程师胡贵中说,采煤是高危职业,而且下井又累又脏,大部分人做矿工都是因为生活压力比较大,急于挣钱。“因为做矿工毕竟能挣到比种地高出好几倍的收入。”

黄生义说,下井的工人一般都来自比较贫困的地区,比如四川、陕西、福建等省的山区。这些地区基本上靠天吃饭,除了种地的微薄收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大部分矿工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人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上来。

在河北武安市一家煤矿做矿工的老吴告诉记者,他来自四川,今年42岁,家里有三个孩子,上面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在老家种地的收入,除掉吃喝,一年也就剩下不到2000元钱,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不够。老吴说,谁都怕死,谁都知道干这行危险,如果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也不会跑到煤矿做矿工的。

来自陕南的采煤工小张今年23岁,他说,在煤矿上班一般都是多劳多得,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曾拿到2000多元,在家乡,这个收入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镇的山坡上,远远近近分布着许多小型煤矿。巨日合镇一家小煤窑的技术员蔡志兴说,附近大部分都是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下的小煤窑,他所在的矿实际产量每年只有2万多吨。掘进、采煤等工序,用的都是最原始的方法,依然使用木头进行支护,矿工的劳动强度也很高。

矿工李福金今年27岁,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偏远乡村,通过老乡介绍到巨日合镇来做采煤工。他说,虽然做矿工很累、很危险,但在老家那边种地收入太低了,做矿工每年还能赚个几千块钱,足够养活一家人。

蔡志兴说,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太好,种地的收成也不高,一般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100元左右,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种地。但是这里没有几家企业,农民打工也没有别的去处。如果到煤矿来做矿工的话,每年怎么说也能挣到5000元以上,而且是现钱。

李福金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他说,他所在的煤矿一共有24名矿工,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附近的其他小煤窑也差不多,矿工大都没有多少文化。

是受害者,有时也是帮凶

矿主没能力也不多想安全投入,但不少矿工的自保意识极其淡薄

山东省兖矿集团南屯煤矿是1973年12月建成投产的大型现代化生产矿井,位于兖州矿区中部,经改扩建后年产240万吨,现已达到480万吨水平。老刘是一位在矿上工作了30多年的老矿工。说起煤矿工人的工作,这位老矿工最大的体会就是“苦、脏、累、险”。他说,下到井下,矿工要面临着瓦斯、煤尘、水、火、顶板垮塌等多种威胁。

煤矿把安全当作“天”字号的大事来抓,就是因为煤矿的“险”。下井后,除了石头就是煤,就连木头也可能伤人,随时都可能发生事故。老刘认为,煤矿事故多发,特别是小煤窑事故更多,原因有几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自然条件的制约,是由煤矿地下作业的生产形式决定的。第二个方面是机械化装备水平不够,监测手段差,小煤窑尤其突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煤矿工人的整体素质偏低,有待提高。相对来说,大型煤矿矿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高一些,有些小煤窑的工人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些都是导致事故多发的原因。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近八年的河北省武安市武安镇副镇长石书军认为,煤矿事故的发生,许多时候也是由于矿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和挣钱心切所造成的。由于煤矿一般采取效益和工资挂钩的做法,为了多挣钱,许多矿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一些矿主为降低成本而忽视安全的做法也不闻不问。从某种意义上说,矿工既是矿难的受害者,也是矿难的制造者,成了一些黑心矿主的帮凶。

胡贵中说,由于小煤窑的矿工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收入,多干一天,就可以多挣一天的钱,有时候就会忽视安全隐患,“要钱不要命”。

采访中,许多小煤窑的矿工都表示,一般很少过问矿主对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对违反安全规程的开采行为也比较漠视。“那是老板的事,我们想管也管不了。”一位矿工说,“就想着多挣点钱拿回家。”

因此,石书军非常希望唤醒矿工对于自身生命安全的自觉保护意识。他希望建立由矿工直选的煤矿工会组织,政府在保持现有的对煤矿监管政策与做法的同时,侧重于把煤矿监管方面的政策、知识等直接交给直选的工会、工人,支持工会依法维护矿工的安全权益,形成工人对煤矿安全的自下而上的监督。

石书军说,现在有些地方对煤矿的停产整顿,完全是“一刀切”的做法,一旦有个别煤矿出了事,整个地区的煤矿都要跟着全面停产。表面上看是为了遏止事故,其实是因噎废食,还挫伤了许多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的积极性。

矿工的技术和经验对于保障安全非常重要。比如,透水等事故发生前,都会有一定的征兆,有经验的矿工可以根据井下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作出判断,采取应对措施。而“一刀切”式的盲目叫停,导致矿工流动性激增,非常不利于矿工队伍的稳定,更谈不上矿工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经常、反复地全面停产,也给煤矿的生计带来了压力。有些煤矿为了减少亏损,常常在整顿期间私下里偷偷开工,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

政策的不确定,给煤矿和矿工都带来了负担。一位姓王的矿工说,家里等着用钱,煤矿又老是停产,我们心里真是着急。没挣到钱,回家的路费都成问题。

谁来保障安全投入

矿工家属说,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利

南屯煤矿宣传科科长杨茂伦告诉记者,煤矿如果在安全装备上的投入太少,就没有安全保障可言。南屯煤矿每年直接用于安全投入的资金就达1500余万元。象南屯矿这样的国有大型煤矿,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小,比小煤窑要稳定得多。全矿职工一半以上是初中以上学历,年轻职工大部分是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南屯煤矿自从70年代末引进综采设备以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保障水平,死亡人数大大降低,曾经创造了7年多无死亡事故的记录。

南屯煤矿综采队的秦鹏说,他的父亲也是一名老矿工,现在已经退休。他父亲在矿上工作的时候,条件比现在要简陋得多,比如支护,采用的都是单体支护,就是用一根根木头柱子或工字钢支起来;现在都是采用金属单体或锚支护,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安全系数非常高。

南屯煤矿掘进一区的成世明1979年就参加了工作,今年48岁,是一位老矿工。他告诉记者,要进南屯矿工作,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矿上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都不错,而且安全设施很完备,工人在这里上班有一种非常踏实、安全的感觉。

蔡志兴说,个体小煤窑和国营矿不一样,国营矿的人员、资金和设备都有一定的保障,而个体矿人员流动太大,设备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投入。矿工的工资比国营矿要低,劳动强度和危险性却比他们更大。

个体煤窑的安全设备投入很少,就是有些基本的安全设施,也有偷工减料的情况。比如木头支护,按规程应该使用松木,但很多小煤窑为了省钱,就使用很便宜的杂木替代,支护的强度大大降低,抗压能力不够,就容易发生垮塌事故。

还有一些机械设备,比如通风机、井下风筒等,有些小煤窑为了省钱,往往使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次品,一旦通风不畅,就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有许多小煤窑,虽然各项许可证都有,但是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没有规划,凭感觉开采,工人根本不懂作业规程。但是工人为了挣钱,也只能在矿主的指挥下乱采乱挖。有人为了多挣钱,自愿延长工作时间,体力透支后就更容易发生事故。

一位知情者说,小煤窑也会按照规定给矿工上保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给上的,一般都是象征性地上几个,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矿工的流动性也非常大,干一天拿一天钱,说不定哪天就走人,去别的地方了。

当记者问到在井下工作,是否担心安全时,秦鹏微笑着说,担心是肯定有的,在井下工作,主要害怕突发事故。但我们对矿上的安全设施还是有信心的,只要遵守规章,一般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矿上有一个安全监察处,检查人员在井下各处巡视,随时查找隐患,纠正违章行为,并且对这些行为进行暴光。秦鹏说他自己就有过因为小违章被处分的经历,被罚了30块钱的工资。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3篇

和煤矿打了20多年交道的黄生义,是冀南一家村办股份制煤矿的采煤工程师。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这家煤矿年开采能力为6万多吨,是当地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煤矿,被当地煤矿安监部门树为样板矿。但由于去年所在市的一家个体小煤矿发生了特大火灾事故,该矿和全市的其他煤矿一样,至今仍处在停产整顿状态。正常经营时矿上有500多名工人,由于一直停产,许多矿工都回老家去了。

“本地人除非经济上特别困难,一般是不愿意当矿工的。”这家煤矿的机电工程师胡贵中说,采煤是高危职业,而且下井又累又脏,大部分人做矿工都是因为生活压力比较大,急于挣钱。“因为做矿工毕竟能挣到比种地高出好几倍的收入。”

黄生义说,下井的工人一般都来自比较贫困的地区,比如四川、陕西、福建等省的山区。这些地区基本上靠天吃饭,除了种地的微薄收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大部分矿工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人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上来。

在河北武安市一家煤矿做矿工的老吴告诉记者,他来自四川,今年42岁,家里有三个孩子,上面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在老家种地的收入,除掉吃喝,一年也就剩下不到2000元钱,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不够。老吴说,谁都怕死,谁都知道干这行危险,如果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也不会跑到煤矿做矿工的。

来自陕南的采煤工小张今年23岁,他说,在煤矿上班一般都是多劳多得,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曾拿到2000多元,在家乡,这个收入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镇的山坡上,远远近近分布着许多小型煤矿。巨日合镇一家小煤窑的技术员蔡志兴说,附近大部分都是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下的小煤窑,他所在的矿实际产量每年只有2万多吨。掘进、采煤等工序,用的都是最原始的方法,依然使用木头进行支护,矿工的劳动强度也很高。

矿工李福金今年27岁,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偏远乡村,通过老乡介绍到巨日合镇来做采煤工。他说,虽然做矿工很累、很危险,但在老家那边种地收入太低了,做矿工每年还能赚个几千块钱,足够养活一家人。

蔡志兴说,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太好,种地的收成也不高,一般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100元左右,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种地。但是这里没有几家企业,农民打工也没有别的去处。如果到煤矿来做矿工的话,每年怎么说也能挣到5000元以上,而且是现钱。

李福金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他说,他所在的煤矿一共有24名矿工,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附近的其他小煤窑也差不多,矿工大都没有多少文化。

是受害者,有时也是帮凶

矿主没能力也不多想安全投入,但不少矿工的自保意识极其淡薄

山东省兖矿集团南屯煤矿是1973年12月建成投产的大型现代化生产矿井,位于兖州矿区中部,经改扩建后年产240万吨,现已达到480万吨水平。老刘是一位在矿上工作了30多年的老矿工。说起煤矿工人的工作,这位老矿工最大的体会就是“苦、脏、累、险”。他说,下到井下,矿工要面临着瓦斯、煤尘、水、火、顶板垮塌等多种威胁。

煤矿把安全当作“天”字号的大事来抓,就是因为煤矿的“险”。下井后,除了石头就是煤,就连木头也可能伤人,随时都可能发生事故。老刘认为,煤矿事故多发,特别是小煤窑事故更多,原因有几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自然条件的制约,是由煤矿地下作业的生产形式决定的。第二个方面是机械化装备水平不够,监测手段差,小煤窑尤其突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煤矿工人的整体素质偏低,有待提高。相对来说,大型煤矿矿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高一些,有些小煤窑的工人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些都是导致事故多发的原因。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近八年的河北省武安市武安镇副镇长石书军认为,煤矿事故的发生,许多时候也是由于矿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和挣钱心切所造成的。由于煤矿一般采取效益和工资挂钩的做法,为了多挣钱,许多矿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一些矿主为降低成本而忽视安全的做法也不闻不问。从某种意义上说,矿工既是矿难的受害者,也是矿难的制造者,成了一些黑心矿主的帮凶。

胡贵中说,由于小煤窑的矿工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收入,多干一天,就可以多挣一天的钱,有时候就会忽视安全隐患,“要钱不要命”。

采访中,许多小煤窑的矿工都表示,一般很少过问矿主对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对违反安全规程的开采行为也比较漠视。“那是老板的事,我们想管也管不了。”一位矿工说,“就想着多挣点钱拿回家。”

因此,石书军非常希望唤醒矿工对于自身生命安全的自觉保护意识。他希望建立由矿工直选的煤矿工会组织,政府在保持现有的对煤矿监管政策与做法的同时,侧重于把煤矿监管方面的政策、知识等直接交给直选的工会、工人,支持工会依法维护矿工的安全权益,形成工人对煤矿安全的自下而上的监督。

石书军说,现在有些地方对煤矿的停产整顿,完全是“一刀切”的做法,一旦有个别煤矿出了事,整个地区的煤矿都要跟着全面停产。表面上看是为了遏止事故,其实是因噎废食,还挫伤了许多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的积极性。

矿工的技术和经验对于保障安全非常重要。比如,透水等事故发生前,都会有一定的征兆,有经验的矿工可以根据井下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作出判断,采取应对措施。而“一刀切”式的盲目叫停,导致矿工流动性激增,非常不利于矿工队伍的稳定,更谈不上矿工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经常、反复地全面停产,也给煤矿的生计带来了压力。有些煤矿为了减少亏损,常常在整顿期间私下里偷偷开工,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

政策的不确定,给煤矿和矿工都带来了负担。一位姓王的矿工说,家里等着用钱,煤矿又老是停产,我们心里真是着急。没挣到钱,回家的路费都成问题。

谁来保障安全投入

矿工家属说,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利

南屯煤矿宣传科科长杨茂伦告诉记者,煤矿如果在安全装备上的投入太少,就没有安全保障可言。南屯煤矿每年直接用于安全投入的资金就达1500余万元。象南屯矿这样的国有大型煤矿,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小,比小煤窑要稳定得多。全矿职工一半以上是初中以上学历,年轻职工大部分是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南屯煤矿自从70年代末引进综采设备以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保障水平,死亡人数大大降低,曾经创造了7年多无死亡事故的记录。

南屯煤矿综采队的秦鹏说,他的父亲也是一名老矿工,现在已经退休。他父亲在矿上工作的时候,条件比现在要简陋得多,比如支护,采用的都是单体支护,就是用一根根木头柱子或工字钢支起来;现在都是采用金属单体或锚支护,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安全系数非常高。

南屯煤矿掘进一区的成世明1979年就参加了工作,今年48岁,是一位老矿工。他告诉记者,要进南屯矿工作,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矿上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都不错,而且安全设施很完备,工人在这里上班有一种非常踏实、安全的感觉。

蔡志兴说,个体小煤窑和国营矿不一样,国营矿的人员、资金和设备都有一定的保障,而个体矿人员流动太大,设备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投入。矿工的工资比国营矿要低,劳动强度和危险性却比他们更大。

个体煤窑的安全设备投入很少,就是有些基本的安全设施,也有偷工减料的情况。比如木头支护,按规程应该使用松木,但很多小煤窑为了省钱,就使用很便宜的杂木替代,支护的强度大大降低,抗压能力不够,就容易发生垮塌事故。

还有一些机械设备,比如通风机、井下风筒等,有些小煤窑为了省钱,往往使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次品,一旦通风不畅,就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有许多小煤窑,虽然各项许可证都有,但是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没有规划,凭感觉开采,工人根本不懂作业规程。但是工人为了挣钱,也只能在矿主的指挥下乱采乱挖。有人为了多挣钱,自愿延长工作时间,体力透支后就更容易发生事故。

一位知情者说,小煤窑也会按照规定给矿工上保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给上的,一般都是象征性地上几个,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矿工的流动性也非常大,干一天拿一天钱,说不定哪天就走人,去别的地方了。

当记者问到在井下工作,是否担心安全时,秦鹏微笑着说,担心是肯定有的,在井下工作,主要害怕突发事故。但我们对矿上的安全设施还是有信心的,只要遵守规章,一般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矿上有一个安全监察处,检查人员在井下各处巡视,随时查找隐患,纠正违章行为,并且对这些行为进行暴光。秦鹏说他自己就有过因为小违章被处分的经历,被罚了30块钱的工资。“”版权所有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4篇

煤矿工人当代最可爱的人

煤矿工人是普天下最能吃苦、最能受累,而且最刚强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和平年代仍在进行着“流血”的战斗。他们奉献最多,索取最少,无愧为当代最可爱的人。

开篇之前

朋友,当您乘坐列车风驰电掣般驶向远方的时候,当您站在炉台前看着钢水飞泻的时候,当您开启电闸把渠水引向田野的时候,当您看到都市之夜七彩霓虹闪烁的时候,当您全家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节目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当您看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时候,不知您此时此刻有没有想到过 “煤”?有没有想到过我国能源的主力军――煤矿工人。我国是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国家,煤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煤炭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然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会赞美“电”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动力,却不知道煤就是电的“口粮”,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已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而其中使用燃煤发电就占76%,耗煤量为煤炭总量的34%,预计至2010年将升至44%,由此可见:“电”――这个 “光明使者”,是依靠煤来托起和承载的,难怪知情者说:“没有煤哪有电”。而煤是靠煤矿工人辛勤劳动,艰难开采出来的!在恶劣的环境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他们不仅要付出汗与血的代价,有时甚至还要付出宝贵的生命!看着一车一车来之不易的“乌金”从矿井运往祖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需要的地方,我们不禁感叹:煤矿工人是真正带来光明和动力的无名英雄!他们才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有多少矿工的人生在矿井这地下宝殿、万里长城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压不弯的支柱

怀着对煤矿工人的崇敬心情,我们来到赣鄱大地著名的百年老矿――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煤矿采访。

握手时,我们发现他那双粗糙、伤痕累累的手――从手背到手臂全是斑斑剥剥的刺青。据说这都是下井挖煤留下的纪念,矿工个个都这样。

他叫袁贤华,是我们采访时遇到的第一位普通煤矿工人。小袁一家三代都是矿工。爷爷解放前就在安源路矿采煤,那时煤矿工人“牛马不如”,有一首煤谣:“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没人管,死了不如狗”就是真实写照。解放后,他们家翻了身。他父亲于上个世纪五十个代从朝鲜战场转业到了矿里。他常告诫小袁:“国家需要煤,社会需要煤……”他父亲临终前唯一的心愿;希望袁贤华能接他的班――继续下井挖煤。

袁贤华没有辜负父辈的希望,下井的第一天起,便立志当个好矿工。江南地质结构复杂,特别是江西,煤层薄,岩石厚,采煤难度大,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小袁说,他每次下井前有两样东西是必备的:一是带上两身工作服,因为在井下干活全身衣服都要湿透。二是提上装满4公升水的塑料壶,因为在几百米深的地底下采煤,体能消耗特别大,洒汗如雨,干不到半小时,就得把防尘口罩扒下来拧干一次汗水,身体必须补充水分。他还说,采煤时,你只能听见风镐……嘟……嘟……,溜子运煤的刮板噪声,眼睛和耳朵都没法保护,扬起的煤尘直往这“两官”里面钻,连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

井下挖煤时吃班中餐非常简单,一般都是吃送下来的面包、馒头什么的。你如果想方便,也容易,因为井下都是男的,就连“老鼠都是公的”,找个角落解决一下就行了。

矿井的生活很艰苦也很危险,有一次在井下作业时,因为盘区压力过大,加上煤质破碎,致使棚上射碴越来越大,如不及时堵上,上半层工作面就会发生“插针”危险。袁贤华见情况紧急,毫不犹豫地用身体堵住射碴口。谁知刚刚堵住射碴口就被射碴冲开了,身体也被射碴击伤了,但他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射碴口堵住!他再次扑上去,竭尽全力堵住射碴口。在一旁的工友见袁贤华用身体堵孔着急地大喊:“袁师傅,这样太危险!”可袁贤华却说:“别管我,快拿尖子来堵住碴口!”经过一番紧张搏斗,射碴口终于被治服,工作面得到了保护。

采访中,我们还听说一段采煤工舍弃爱情,献身煤矿的动人故事:他叫尹隘枚,是采二区的青年采矿工。工作干劲十足,猛打猛攻,一天落煤280吨,一举突破该矿单合采煤的历史水平。然而他的爱岗敬业精神却没有得到其女朋友的认同。女朋友看不起煤矿工,来信要求他改行,否则将告吹……

尽管这样,并没有动摇他干一辈子煤矿工的信心和决心。

顶天立地的“脊梁”

在矿区,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几位敢打硬仗的党员劳模,他们是矿区顶天立地的“脊梁”。

凌敬刚,萍矿高坑二区的党员班长、全国煤炭系统特等劳模。一次,该区开展夺煤大战,工作面突然出现断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矿区要求在4天内打出一条新巷道!大家都明白,就是让专业掘进队来打,也难保证按时完成任务,现在要采煤队拿下来,怎么可能呢?一时,全区无人接“棒”。面对这种硬仗,党员劳模、班长凌敬刚主动请战。他带领28位采煤工打头阵,日夜奋战。他知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于是苛刻自己一班打进10米以上才吃饭。由于风镐一触及岩壁就打滑,后座力把人震得象散了架似的,手掌磨起了血泡,他全然不顾。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同志加班奋战,困了就用凉水浇一浇,振作起来干!手划伤了简单包一下,轻伤不下火线,当洞子掏到第三天时,全班同志味觉出现不良反映,大家什么都不想吃。凌敬刚想:挖石头拼的就是体力,不吃东西怎么行?他硬撑着把一个面包强吃下去,结果全吐了出来。大家硬是靠着一股拼劲硬干到第三天的深夜。而这时带的水也不多了,如果就此收班,就意味着要推迟出煤,更重要的是:这岩壁后面到底是石头还是煤炭?全矿上下有多少人急切等待着答案啊!想到这些,凌敬刚又抖擞起精神,强忍着饥渴,顽强地打着风镐!突然,他感到眼前一黑,晕倒在地。等他清醒过来,班里同志早已围在他身边。凌敬刚向大家提议,把全班人马分成几个突击小组轮番攻坚,把水留给打突击的同志喝……

经过三天半的不断攻坚奋战,终于破壁出煤;乌黑乌黑、亮晶亮晶,全是优质煤。顿时全矿山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凌敬刚和全班同志在这次采煤大战中,荣膺通令嘉奖,并获奖金3万元,大彩电壹台!

在丰矿尚庄煤业,我们被全国劳模苏光腾的感人事迹所震撼。

苏光腾,一米六不到,体重只有一百斤。1988年7月,他带着青春的梦想从广丰的一个小山村来到了丰城矿务局尚庄煤矿,当了一名采煤工。采煤工是最艰苦的工种,他带着山区人吃苦耐劳的韧劲默默地对自己说,要干就干出点名堂来。他天天早进班,晚出班,轮到休息还上班,面对危险、困难、劳累,从没叫过一声苦。他在地层深处的回采工作面一干就是17年,为国家出了20多万吨煤。在他的手上、脸上、胸前、背上都散布着无数青黑色的印记。这些印记都是煤灰溅进去或是渣子划破皮肤,煤灰沉积在皮肤里留下的“勋章”。工友们说,苏光腾眼里从没有困难二字,他总是在工作面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段作业。工友们作业时碰到困难,他总是主动相帮,工友们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工友。一次,他作业的工作面烧了电机,他和班长去运电机,突然,一声闷响,一股浓烟夹着煤灰从另一个当头汹涌扑将过来,“不好,可能是瓦斯突出”,有着丰富经验的苏光腾马上准确判断,此刻的他,完全可以撤到安全地段,可他想着当头有10多位工友在里面,便迎着烟雾煤尘勇敢地向当头冲去。此时瓦斯员已被掀翻的风机压在下面,他拼命用手扒出瓦斯员,将伤员从低矮的巷道里向外挪至安全地带,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由于工作特别出色,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局、矿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2005年“五一”获全国劳模殊荣,并进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

象凌敬刚、苏光腾这样的劳模,仅江西煤炭战线就有许多,他们是:全国劳模王湘萍、彭志祥、扬和平、李洪定、王文华……

有了这样能攻善战的劳模群体,还有什么难关拿不下,还有什么重压顶不起,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我们为煤炭战线能有这样顶天立地的“脊梁”而感到自豪!

心灵的呼唤

在煤炭战线,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各级领导。他们对党的事业特别忠诚,对煤炭行业特别热爱。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模范行动带领广大煤炭职工拼搏奉献着。江西省煤炭集团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易光景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这位因有特殊贡献,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中国高级职业经理人工作特别繁忙。相约多次,好不容易记者才见到这位刚从丰矿赶来接受采访的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的领头雁。

易光景从学生时代起就立志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奋斗终生,上大学读采矿专业,以示明志。大学一毕业,他就来到了江西,从基层采煤工干起,和采煤工们一起摸爬滚打,同下井、同落煤、同吃班中餐,不但磨砺出了刚毅果敢的意志,而且和工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很受大家的爱戴和组织的信任,担任过多种领导职务,直至走上煤炭行业高层领导岗位。

上任不到两年,易光景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足迹遍布所属企业的每个矿井。他们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日,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真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这位才智人物的带领下,江西煤炭经济迅速驶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江煤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三年翻番的目标,连续被评为“江西省优秀企业”,并获得省政府三年翻番贡献奖。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赣煤集团各项工作有长足的进步,安全状况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成绩来之不易,易光景没有沾沾自喜。他说,这是“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的结果。目前,易总最操心的就是煤矿的安全问题。谈到安全,易总的情绪尤为激动,他动情地说,每当看到发生事故矿工遇难时,他的眼睛在流泪,心在流血。这位对矿工有着深厚感情的老总只要想到安全问题,就睡不好觉,吃不香饭。是啊,他们的责任太大,担子太沉。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产业被矿难笼罩,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矿经营管理者的一个心病,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广大煤炭战线职工从心底呼唤抓好煤矿安全生产。

易总分析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南方地质结构复杂,开采难度大。二是管理不严,措施不到位。有章不循,违章作业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虽然煤矿行业的寒冬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但尚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安全资金紧缺,投入较少,欠账较多,安全技术、装备落后。四是管理人员及工人的素质急待提高等等。易总的分析非常客观现实且深刻。煤炭行业也有高新技术,也要讲科学管理,不是什么人都能搞煤矿工作,应该提高煤炭行业的准入门槛。煤矿行业应有一支有知识、有技术、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队伍。煤矿呼唤科技人员,需要大学生,有关大学应该恢复和增设煤炭专业,以培养更多有文化的煤炭专业人才,国家应加大对煤矿的投入,不断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减轻矿工的劳动强度。同时,煤矿行业的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各行各业,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目前许多方面的情况还不尽人意。煤炭行业的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党的阳光雨露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煤炭战线干部职工,对煤炭工业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煤矿调查研究,看望煤矿职工,解决煤矿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2005年元旦,总理又亲临陕西铜川看望职工家属,慰问煤矿工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总理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矿工人从事的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十分光荣,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得到全社会的爱护。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一定要抓好安全生产,爱惜每一个矿工的生命,让大家平安下井,平安回家。既要搞好生产,又要注意安全。

曾培炎副总理最近出席国务院召开的由全国煤炭工作会议部分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了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不久前,国务院第92次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以国务院名义颁布实施。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意见》对“煤炭资源管理、煤矿人才保障、就近利用煤炭资源、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关注矿工生命和健康”等方面做了明确阐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炭工业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煤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深信煤矿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5篇

“没有井下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农民工的健康问题应该是我们时刻惦记的大事”。刘董事长早年在井下采煤时患上了尘肺职业病。以上这些暖人心窝的话,是不久前他躺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的病床上接受治疗时对医生护士们诉说的。

2006年4月,刘董事长从企业利润中拨出了300万元人民币,建立起“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大峪沟煤矿专项基金”,专门用来给井下采煤工人,特别是农民轮换工治疗尘肺职业病。定期选送尘肺病工人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接受体格检查、临床治疗与康复。

刘董事长亲自过问和安排企业医院――大峪沟煤矿医院,派出多名呼吸内科、麻醉科医生和护士去学习、进修先进的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方法。还为矿医院购进成套的先进医疗设备。就在大峪沟煤矿医院加紧开展尘肺职业病治疗业务的同时,刘董事长让矿上有关部门安排了近百名井下农民轮换工分批到北戴河海滨疗养胜地接受康复治疗和疗养。这些农民工中间,大部分人的肺脏里沉积了煤尘和岩尘,在职业预防医学上被诊断为“可疑尘肺病”或称“观察对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这些人肺脏中的病变将在较短的时间里,依次进行性地发展为一期、二期、三期,逐渐失去劳动能力,直至心脏和肺组织功能衰竭而死亡。人们从刘廷元董事长侃侃的谈吐与果断的行动中,看到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位有着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家。他深有体会地说,大部分农民轮换工文化基础差,维权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来到煤矿上班之初不主动要求跟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几年之后也不懂得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而作为企业负责人,我们必须主动地为农民工兄弟们着想。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做,上对得起人民,下对得起良心。不然的话,没法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为了支持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在全社会开展的尘肺病康复工程,刘董事长主动担任了该基金会形象代表。在发往海内外上千万份基金会宣传资料上,都印着刘廷元董事长嵌满煤尘颗粒而又憨厚可鞠面孔的照片,引来不少热心慈善事业人们的目光。这张照片,启迪着煤矿企业的领导者们,要常怀着对井下矿工的感恩之心,也呼唤善良的人们伸出友谊关爱之手,救助我国的近50万煤矿尘肺职业病患者。正是在刘董事长这种代表先进企业文化和煤矿工人根本利益的高尚理念影响下,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的资金储备在坐标系上呈正比例线性函数关系。越来越多的煤矿尘肺职业病患者正在享受到全额免费的治疗和康复。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6篇

大家好!

一条好的渠道,会引来一池活水;一个好的用人机制,能使无数人才脱颖而出。参加这次竞聘,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因为这是对我多年来工作业绩与工作态度的充分肯定!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竞聘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勇挑重担,竭诚奉献,努力争当一名安全副矿长。

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挑战和希望并存的伟大时代,我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安全副矿长,忠诚、奉献、务实和向上是我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是我的毕生追求。下面我对自己的基本情况向各位做一简单的介绍。

我是一名对煤矿事业无限忠诚的普通职员。我叫,今年岁。年进入工作,先后从事工作。回顾往昔,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工作年,在这年里,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工作,曾在年获得等称号。我愿意倾注力所能及的一切,为煤矿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随着这些年的工作历练与学习充电,我的工作经验日渐丰富,理论知识日益扎实,我想我有信心也有能力担任煤矿安全副矿长一职,能做好相关工作。今天参加竞选,我想我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是具有勇挑重担的信心。今天,我参加这次竞聘,是因为热爱这项工作,珍惜这次机会。如果组织上把这项重任继续交给我,我将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事业心,努力战胜困难,竭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

二是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煤矿安全的工作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是对一个从事煤矿安全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坚持原则,务实肯干,敢于争先,善于思考,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义不容辞的为煤矿工作做好贡献。

三是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参加工作后,有机会在等多个工作岗位,为自己创造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我一直从事工作,并能较好地处理同事们之间的关系,做到诚信、包容、不争强好胜,与同事友好相处,互帮互助。通过实践与不同人的接触,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努力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因为我相信“团结就是力量”。

古语有云:帅居不动,粮草先行,经济要发展,煤矿生产要先行。煤矿企业乃社会经济能源的大动脉,对煤矿企业而言,煤矿职工的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煤矿安全生产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煤矿企业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树立“煤矿安全时刻在心中”的观念。安全生产既是广大煤炭企业职工的强烈愿望,也是维护职工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

成绩属于过去,激情成就未来。回首过去,我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渗透着组织的培养,都凝聚着领导的关心,更有各位同仁的默默奉献。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好的工作态度,就没有好的工作质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一是找准定位,做好副手。做为一名煤矿安全副矿长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到办事不越权、不越位,工作不拖沓含糊,责任不躲避推诿,能识大体,顾大局,推动工作,真正做到让领导放心、让同事顺心。当好助手和参谋,认真履行职责,协助领导,做好工作。

二是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煤矿安全副矿长职位责任重大,我要根据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以新时期“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做一名优秀的煤矿安全副矿长。

三、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煤矿的安全生产,是煤炭事业的生命。我们坚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强化对煤矿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对安全工作负责、尽心,使广大职工知法、懂法,增强执法守法观念,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齐抓共管,做好工作。煤矿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光靠某个部门、某个专业、某个领导、某种手段不行,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安全管理、安全监察和群众监督体系。使安全工作、安全思想及管理实现全方位、全部门、全员化。

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本理念是创建煤矿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为主要任务。坚持理念先导。心态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只有心态安全,才会有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7篇

空荡荡的大街上,除了间或呼啸驶过的警车,触目之处一片萧条。大兴矿难发生已经整整十天,本地的煤矿都已经停产。曾给这个小镇带来“人气”的数以千计的外地矿工,已陆续被遣散回家。半山坡上,过去的小卖部被铁钉、木条封死;沙石小路边,废弃的生活日用品随处可见。

大兴矿的矿工宿舍是一幢建在山顶高处的两层小楼,站在楼前,可以俯瞰肇事的大兴矿井口。远远就能听到马达轰鸣,从江西、河南、河北紧急调运过来的五台大功率抽水机,正夜以继日地把积水排出井外。

可是,由于井下的透水点仍没有确定,透水还在继续,至今主井水位没有明显下落。“这么多天过去,人早就没了,抢救也就是个心理安慰了。”记者身边一位驻足观望的村民感叹。

“水库”下的矿井

2005年8月7日是立秋。按当地风俗习惯,大兴、永丰两矿的一些本地矿工回家过节没有下井,这使得他们幸免于难。

一些家在外地采煤工则没有这么幸运。来自江西石城的许保生在副井永丰矿负责排石渣工作。由于风机坏了,他没有和前面的五个同事下去,在等下一班次的车。“我正准备下井时,突然发觉井口的风很大。正犹豫着,一个工友打电话上来:‘我们没救了!被水淹了……’然后电话就断了。”许保生模仿那位工友最后的语调,令人毛骨悚然。

最终统计出,两矿当时共有123名矿工在井下作业。截至8月19日本刊发稿,除了已发现三具矿工遗体,其余120人亦已无生还可能。

随后的调查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透水事故。所谓“透水”,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矿井,造成井下水灾。在各种透水事故中,最常见的是俗称“老空水”肇祸。井下废弃的煤矿巷道和因采掘而形成的采空区,因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渗漏,天长日久会形成大量积水,是为“老空水”。由于位于底层深处,“老空水”水压往往非常大,一旦被掘透,汹涌咆哮而出,其破坏性远远超过地面的洪水。

“透水的时候,那水柱像机关枪一样,碰到人,人就碎了。”一位矿工语带夸张地比划着告诉记者。

此次矿难,就是主井大兴矿在开采中掘通了位于自己头顶上的一个采空区,导致透水,并殃及相邻相通作为大兴矿副井的永丰矿。据矿井资料,这个采空区的存水量可能在1500万立方米到2000万立方米之间,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

和煤矿生产中常见的瓦斯事故不同,透水事故并不多见,而且可以有多种方法预防。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超前探水,即在某些地区不能确保没有水害威胁时,在采掘前必须先探明水文情况,确切掌握水源的位置和距离。

国家《煤矿安全规程》明文规定:每一矿井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采掘工作面遇到接近可能积水的井巷和“老空水”等九种情形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在确认无透水危险后方可掘进。

果能严格遵守此规程,则透水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预料中的”人祸

然而,大兴矿的矿工称,此次事故“早在预料之中”。

大兴矿原是国有煤矿四望嶂矿务局边缘的一个小矿井,大约在1993年前后,被当地小矿主、后来的大径里煤矿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云高收归己有。四望嶂矿务局曾是广东省最大的煤矿之一,1998年正式停产前,煤炭年产量总计约200万吨,占广东全省煤炭产量的四分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四望嶂矿务局由于生产安全问题不断恶化,致使原煤产量急剧下降。至1998年,该局地面排水系统全部失灵,井下通风、排水系统也遭受毁灭性破坏,四个生产煤矿都不具备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事故控制能力。经广东省安委会批准,该矿1998年11月全面停产。

四望嶂煤矿停产后,留下的地下巷道和巨大的采空区在长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渗下,渐渐成为一个大型“地下水库”,对附近的矿井构成巨大威胁。

其实,以开车运煤而发家、从小就在矿边长大的大兴矿矿主曾云高,应该清楚自己的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何况今年5月12日,梅州市安监局曾在兴宁市黄槐镇召开“深部煤矿资源开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指出,黄槐镇大径里煤矿等从2003年3月列入重大危险源,四望嶂矿区深部的煤矿在1000多万立方米水淹区下开采,令人担忧。

就在这次会议上,有关部门成立了督查组,帮助煤矿设立防治水机构;同时要求国土资源部门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镇级政府每月进行两次检查,企业每天进行一次监测,做好分析记录。但之后,这些要求在黄槐镇和大兴矿成了废纸一张,矿主仍然催逼工人加班加点作业。

7月14日,兴宁市另一煤矿罗岗镇福胜煤矿即发生过一起透水事故,16名矿工殒命。即使如此,据矿工举报,在“整顿”期间,大兴煤矿还在生产,一般是白天停工,晚上出煤。记者了解到,大兴煤矿属超量开采,设计规模是3万多吨,但今年上半年产量就达到5万吨。

“头顶上压着个大水库,早晚会出事。”事故发生前一个多月转到邻近煤矿挖煤的矿工老温告诉记者,至少6月中旬就发现井下有渗水情况。此后,地下水在矿坑里浸了一段时间,而矿主只是指示,用水泥将渗水的地方草草填堵。

8月9日晚,大兴矿难事故调查组在新闻会上宣布,此次事故完全是“由黑心矿主造成的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监管之失

1998年,四望嶂煤矿宣布破产转制。正是借助这个机缘,曾云高购买了四望嶂煤矿煤炭资源最好的矿井,经过几年的运作即迅速发迹,聚敛起亿万财富。

国有煤矿“国退民进”本无可厚非,也是改革的方向。问题是,当国有资本退出后,政府是不是就可以不闻不问了?――结论恰恰相反,国有资本退出后,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抓监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监管。

反思此次矿难,同那些以利润为目标、罔顾人命的矿主的逐利行为相比,安监部门的“安全”意识缺失,更令人心寒。

8月9日晚,事故调查组在新闻会上宣布,大兴矿存在“证照不齐”的问题,缺少工商营业执照、国土资源部门的采矿许可证等证照,属于典型的违法经营。

一位本地的私人矿主告诉记者,开矿采煤,最主要的监管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只有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才可以放心大胆采煤。事实上,大兴矿却恰恰拥有最关键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在8月15日国家安监总局召开的煤矿安全视频会议广东分会场上,广东省安监局局长陈建辉首次对外承认,大兴煤矿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是由于“发证把关不严”,从而酿成大祸。

陈建辉表示,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采矿许可证是获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前提,但广东大部分煤矿原有的采矿许可证已经过期。省安监局一方面担心完不成国家下达的工作进度,另一方面担心导致相当部分煤矿因无法到期领证而停产,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加快发证进度,经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协商后,明确地级以上国土部门出具“正在办理”证明,可视为有采矿许可证。

据此,大兴煤矿在未正式领取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不仅如此。事发20多天前,相距不到30公里的罗岗镇福胜煤矿发生“714”透水事故后,广东省安监局也曾提请省政府依法关闭兴宁市四望嶂矿区水淹区以下、包括大兴煤矿在内的六对矿井,却由于安监部门“没有及时跟进和深入基层”,最终酿成惨剧。

这本是避免大兴矿难的最后一次机会,却终因安监官员的失职而丧失!矿难背后的“勾结”

大兴事故发生后,担任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对事故性质作了如此概括――“矿主赚钱,矿工受难,政府埋单”。

尽管调查还没有结束,但初步已经可以认定,当地一些负有监管责任的行政部门对此矿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包括兴宁市安监局、煤炭局、工商局和黄槐镇政府。

在当地一些人看来,大兴矿难对于煤矿矿主曾云高的影响其实“无足轻重”――作为大径里煤炭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还拥有从四望嶂矿务局接手的资源条件最好的一矿,以及兴宁市产量最高的大径里煤矿等。他在当地知名度颇高,并拥有梅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兴宁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兴宁市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发展兴宁经济突出贡献者”等显赫称号,在官场中拥有广泛的“关系网”。

知情人透露,大兴煤矿出事前曾多次被勒令停产整顿甚至关闭,但最终都“轻松过关”。

一份名为《关于四望嶂矿区各煤矿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中提及,大径里煤炭有限公司2004年1月至9月上缴税收约800万元,同时表示“长时间停产不但矿井经济无法承受,而且会积聚更多的安全问题”,要求兴宁市政府尽快“组织验收督查,恢复生产”,为当地经济“多作贡献”。

就在今年6月23日,兴宁市安监部门还为大兴矿盖章签发了“矿井复产通知书”,称“你矿经停产整改,符合恢复生产条件,准予复产”。

为何曾云高能获得这样的特殊关照?知情人透露,大径里煤矿有限公司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几十位股东中有一部分是党政官员。国务院调查组初步调查也证实,被矿难牵连出的当地官员和相关行政人员和大径里公司有资金往来。

在此后媒体的追踪报道中,“矿主曾云高曾打算用3亿元‘摆平’事故”、“大兴矿难涉及腐败黑金15亿元”、“某普通警察以2900多万元入股曾云高的大径里煤炭有限公司”等消息不断曝出。

8月17日,事故发生后的第十天,调查组组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首次表态:大兴矿难背后确实存在的腐败现象,调查组正就掌握的线索加紧调查,通过查阅材料、找人谈话、采取必要措施等手段,深挖这起事故背后的腐败现象,并将把最终结果向社会公布。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8篇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工作压力又在逐年增大,这样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损伤,特别是对煤矿工人而言,如果在工作中带着情绪干活或者由于心理压力、负担过重,往往会给事故 隐患留下可乘之机。因此,减轻矿工的心理压力、及时疏导矿工的亚健康情绪显得相当重要,同时,这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导师张进辅说,现在煤矿工人有很多是单身,或者夫妻长久不在一起,情感方面会出现各种变化,有的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幸福感下降,有的人甚至想寻死,总是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上,思想受情感支配,能力受情感影响,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事实亦如此,矿工因情感、心理障碍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不胜枚举。綦江县某矿井下磨盘工老张,结婚多年,可妻子在外地打工,去年儿子要填报高考志愿,必须他去。他一直琢磨着这事,为了早点下班,井下挂矿车时,违章操作,致钢丝绳断裂,车滑落时将他两根手指压断……还有心理疲劳,尤其是农村出身的矿工,他们承担着双重担子,一是,在矿上务工挣钱,尽快脱贫致富;二是耕种责任田,每到“三夏”、“三秋”大忙季节,他们就会“人在曹营,心在汉”,人虽然在井下还干着活儿,心里却总惦记着老家粮食的种收问题,结果总不能安心从事生产,因此造成疲劳过度或麻痹大意而极易出现事故。因此,张教授提醒,“矿工的情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煤矿属高危行业,目前,矿工的心理问题尚未受到足够重视,这是很危险的。”

特别是07年两会期间,曹渝等五位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用了两年的时间,在矿区当地煤矿工人的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走访了湖南30多个煤矿,三次亲下矿井,调查了五百多名矿工,写出了《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发现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问题亟待关注,有近半数的煤矿工人心理安全令人担忧,而如果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问题解决不了,就遏制不住矿难。因此,他们向社会发出了“为了矿区的稳定和煤矿工人家庭的幸福、为了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关注矿工的心理安全”的强烈呼声。3月24日晚,正在上晚自习的曹渝接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访办工作人员电话:你们的调查报告李局长已经收到,李毅中局长作出了具体的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阅研,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对学生给予回复。这篇调查报告给相关部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由此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煤矿安全的重视。因此我们身为煤矿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做到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全体员工主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识,使员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刻剖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类事故,教育自己的同时警示他人,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进而达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安全意识。因此以下是我对安全生产的一些相关看法:

1 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

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贯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要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办,仅靠一两次的教育就让职工始终按章作业正规操作是不太现实的。必须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要等出了事故紧一阵,开展活动忙一阵”的做法,更不能心血来潮, 忽冷忽热。要树立长期抓的思想,切实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用任务,制定长远规划,持续不断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使职工真正在思想上认清:“煤矿安全生产最大最危险的隐患是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所造成的,但安全事故都是由违章造成的”,“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犯罪”,从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价值观,自觉地抵制“三违”,远离“三违”。

2 职工是安全教育的主体

安全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研究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思想、行为变化规律,研究不同层次的职工群体对安全生产的心理需求,研究预防为主的安全教育内容和手段。要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季节的安全工作情况,针对常见事故的类型和发生地点,针对安全薄弱地点、薄弱人物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对职工进行教育。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与法律约束、行政监督、经济和奖惩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贯穿于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法律法规等各项制度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安全教育的整体能 力 ,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积极探索安全教育的最佳方桉。

3 安全教育的形式

要不断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着力构建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教育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安全教育不仅要保证数量,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切忌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富有针对性、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把对职工安全理念的培育、思想行为的引导,直接融合到安全生产过程中,达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不安全不生产,一切为安全让路的状态与环境。

下矿井之前应该做的准备:

1.人井人员在人井前,一定要吃饱睡足休息好,并且人井前严禁喝酒。

2.人井前要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和胶鞋,做到整齐利索;脖子上最好戴一条毛巾,既可擦汗,又可防矿渣掉落到衣服里去,在自救互救中也可能用上。

3.人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矿灯等照明灯具。

4.随身携带的锋利工具,如瓦刀、斧子、锯等必须套上护套或装人工具袋,以防伤人。

5.必须遵守入井挂牌登记制度,登记后方可人井。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9篇

茅草房的印记也只能从矿区的陈列室里才能见到,矿区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不变的只有一平浪矿山儿女赤诚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正如他们生产的煤一样,在各个行业释放着光和热。

2011年春节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一平浪考察时写下了“贡献巨大,前景光明”的题词。这既是对一平浪煤矿曾经作出的贡献的赞扬,也是对一平浪煤矿未来的期许。

山中的风景更迷人

路窄,弯多,这是离开高速公路前往一平浪煤矿途中的第一印象。

车在山中行驶,突然,前面一辆大货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在这样的路况下,很难有机会超过车,只能不紧不慢地跟在大货车后面。在一个稍宽的地方,大货车主动让行。随后遇到的几辆大货车也是这样,为我们此行增添了一份感动。

与我们同行的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常务副主席于毅说,沿路都是一平浪煤矿的矿井和生产区,正好可以去实地查看一番。

沿着公路顺山而下,谷底是一平浪煤矿的选煤车间,矿上生产出来的原煤经过层层筛选清洗后,运往各地。

在印象中,凡是产煤的地方都是煤灰漫天,但在选煤厂,整洁度超出我们的想象,选煤厂厂区的树苗上,新芽一尘不染。职工食堂的玻璃窗上也是光洁如新。

在洗煤车间背后,是两个巨大的滤水池,选煤厂的职工说,洗煤用的水,含有大量的杂质,只有经过沉淀和处理,才能再次利用或排放。

车间里扎实厚重的设备,历经数十年运行,依然运转正常。

从洗煤车间原路返回,是一平浪煤矿的抗八井,这是一个紧挨着村子的井口,从村子的规模来看,这个村子并不大,但每家每户的房子都很漂亮。

这也是得益于煤矿的功劳,村民在自己家门口打工,一年能挣几万元,所以村民的住房早已鸟枪换炮。

来到抗八井生产区,一栋小楼里正在举行安全知识培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警示标语随处可见。

每月的11日是矿上停产检修的日子,今天我们刚好碰上。在抗八井井口,几名安检人员正在运输轨道上忙碌着。一名胳臂上带着红袖套的安全员正聚精会神地检查各种设施。

洗衣房里,一摞摞干净整洁的衣服摆放得整整齐齐,只要员工感觉到衣服脏了,随时可以送过来免费清洗。

来到山顶,是一平浪煤矿的机修厂,从山顶望去,视野顿时开阔,远处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近处是郁郁葱葱的树。

于毅说,这里不仅是矿上的机修厂,同时也是矿上的生产车间,很多煤矿企业都来订购这里生产的矿车。

在宽敞明亮的机修车间,技术工人正在忙碌着。各种安全警示语随处可见。

进入一平浪煤矿生活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建筑,设施齐全的广场,街道上铺着统一的灰色地砖。

在广场上,立着两块巨大的牌子,一块是职工队伍核心价值理念:依靠企业发展自己,服务企业提升自己,发展企业富裕自己。另一块是党员队伍核心价值理念:牢记誓言、诚信履职、勇于争先、服务企业、提升自己的字样,在很远的地方就能清晰地看见。

一平浪煤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安宁科指着一栋建筑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羽毛球馆,目前是楚雄州设施最完备的羽毛球馆。”正在走着的时候,安宁科突然停下来指着地面说,我们脚下的每一片砖都是自己用矿渣烧制的。

安宁科个头不高,但充满激情。之前曾在一平浪煤矿大河矿任工会主席,多年工会工作的历练,在工会主席这个岗位上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并且注意工作方法,深受职工的欢迎。

共同守护安全“生命线”

“你是企业的安全梁,你是儿女的稳当山,你是父母的牵肠心,你是爱妻的心中天。”“事故为家庭导演悲剧,安全为生命谱写欢歌。”“工作为了生活好,安全为了活到老。”“规程是安全工作的生命,责任是安全工作的灵魂。”

在我们所到之处,均能看到这一条条朗朗上口的安全标语,分贴于矿区、厂区的醒目处。

这是矿上从广大职工中征集得来的。而在井下,采用的是语音提示。

安宁科认为,“煤矿安全事关重大,所以一平浪煤矿从行政到工会,都把安全当作企业的生命线。”

为了搞好安全,矿上和工会煞费苦心,每年以“安康杯”为契机,组织职工看录像、发倡议书和安全书籍、进行安全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去年,一平浪煤矿组织职工读安全书籍266类,开展事故案例分析活动92场,参加安全签名承诺3769人。观看安全教育录像55场,安全体会631份。开展预防安全事故活动258次,开展安全培训151期,1511名职工参加了“当一天安全员”活动。

“我们在抗八井见到带红袖套正在检查设备的那名工人,就是今天的安全员,他的职责就是检查各种设备性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立即上报”。于毅对安全员的职责这样解释。

安全不只是一个警示,更是一项制度。

要把这项制度落到实处,安宁科花费了不少心思。

他说,当年在大河矿当工会主席的时候,一次来昆明出差,看到联防队员的头盔在路灯的照射下很显眼,当时他就想,如果把群监网员的安全帽也涂上符号,是不是会更醒目。

回到矿上后,他把这种想法提出来,立即得到各方的支持,刚开始的时候,是用油漆在安全帽上涂一个三角符号,后来又改了,是党员的群监网员戴红色的安全帽,普通职工戴黑色的安全帽。

为了提高群监网员的积极性,矿工会制定了工作条例,对他们的津贴、考核、评比制度都有了详细的措施。

通过这些制度,加强了对基层4个群监分会,12个群监小组的管理。也为319名群监网员、120名女职工协管员的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群监竞赛和考核中,月评比、季考核、年表彰等多种考核办法,不断提高了群监网员检查隐患、处理隐患的能力,群监网员的汇报率和汇报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

去年,一平浪煤矿各级群监组织安全检查、抽查504次,查出隐患5132条,整改492条。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亲情相伴安全路

安宁科说,在学生放寒、暑假的时候,矿上都会组织家属到矿井口认亲人,这个时候,矿工的妻子和儿女都会早早来到现场,等待煤矿工人下班。在他看来,亲情的关怀也是安全生产中的一条重要防线。

“这个活动最感人。”安宁科说,当矿工出井口的时候,一样的衣服,一样黑色的脸庞,很多小孩一手拿着一个大苹果,一手拿着毛巾,在矿工队伍里窜来窜去,寻找自己的父亲,找到的用毛巾为父亲擦去脸上的灰尘,把大苹果递到父亲的嘴边。

别看这些煤矿工人平时都是大咧咧的,但这个时候,很多矿工眼里会含着泪花,为这份亲情,为这份牵挂。

同样,在井口迎职工、送米线也是各个矿井的一大特色。

在大河井的时候,杀鸡把手都杀酸了,大河井一个班有100多人,一次要杀八九十只鸡。安宁科介绍情况时,总是很有现场感。

等到职工出井口的时候,大锅里是热气腾腾的鸡汤,大锅旁是一筐筐米线,职工洗完澡,换完衣服,就可以直接就餐。

彝家的酒很烈,但此时比酒更烈的是职工的心情,大碗的酒下肚后,三五成群地唠起家常,今天谁的工作面进展怎么样,哪家的小孩成绩最好,都成了这群大老爷们酒后的谈资。

“一顿酒喝下来,没有两个小时很难结束。”安宁科这样说。

而这样的活动,在每个井口每个季度最少搞一次,只是有时把鸡肉换成了牛肉,或者是羊肉。

同时,矿上一直坚持组织安全慰问演出,绣鞋垫祝安全,送温暖补衣服,写一封家书等慰问活动。

去年下来,共开展慰问活动70余次,开展慰问演出11场,服务职工17334人次。

在参观成列室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一双双手工绣的鞋垫上,绣着“安全是金,步步小心”等各种祝福的字样,体现了亲人们对职工的牵挂和关爱。

在这些基础上,矿上还和一线职工家庭签订了家庭安全联保责任书,只要职工在矿上不发生安全事故,职工妻子还能得到100元的奖励。

去年,有300多职工的妻子得到这样的奖励。

为什么要搞这些活动?安宁科的理解是围绕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其目的就是让职工明白,有这么多的人牵挂你,关心你,安全是头等大事。

由于安全抓的紧,抗八井和大河井已经连续2000多天无安全事故发生。

品牌也是生产力

“大河井有一个品牌工作面,我们亲自带着现金去到工作面,每人奖励100元。”采访中,一平浪工会副主席王兴荣这样说。

早在2007年,一平浪煤矿党政工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五好”班组实施意见》。即安全生产好、技能创新好、质量效益好、民主管理好、团结协作好。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们每年五一节期间,都会在新广场上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表彰上年度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科室、‘五好’班组,受到表彰的职工披红带绿,在广大职工中无声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安宁科如是说。

自“五好”班组活动开展以来,各基层工会都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落实了“五好”班组竞赛、考核、评比奖励办法,在这基础上,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督促承诺、检查承诺、考核承诺。矿宣传部门坚持开展“每周一星”上电视栏目。

井口单位不断深化班组组建,并且赋予新的名称、内涵和标准。大河井开展诚信职工、诚信班组、品牌工作面的评比活动。抗八井开展星级连队、标杆连队等评比活动。

在安宁科的介绍中,我回忆起在我们到抗八井的时候,确实见到一块抗八井诚信连队公布栏的牌子,上面明确标示着,机电队、运输队一月份、二月份均为四星……

面对有声有色的职工活动,一平浪煤矿也高调表态:只要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在竞赛奖励上都给予最大的支持。

在竞赛项目兑现奖励资金中,矿工会原则上承担30%至50%,基层单位承担50%至70%。有的项目,矿工会和基层单位承担多少,矿行政就给予对等奖励。

2010年,一平浪煤矿劳动竞赛工作在东源公司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在煤化工集体现场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这些评比活动,通过现场表彰、矿上电视台的宣传,职工们学技能、争先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都铆足劲,都想自己在下一年度能站在领奖台上。

几年来,矿工会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跨年度职工技能培训、考核竞赛活动。在2010年下半年到2011上半年,全矿各单位共组织了20余个工种的职工技能培训243期,参培职工10503人;组织技能竞赛34次,参赛职工达到2068人。

接下来的时间,一平浪煤矿又要准备迎接东源公司组织的运动会。

在羽毛球馆,正在举行一场预赛,两个运动员正在奋力拼搏。

广场上,矿上的职工和当地的群众已经跳起了彝族传统的叠脚舞。

心近了,情才能更近

作为一个74年历程的老矿,按照1959年提供的地质储量,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差不多开采完毕了。在资源极度枯竭的情况下,一平浪煤矿通过自主探矿扩储,加大极薄煤层和残余煤层的开采力度。

就在这样的境况下,一平浪煤矿还是实现了人均4万元的收入,而抗八井则突破了5万元。

企业的退休人员队伍也相当庞大。到目前为止,一平浪煤矿代管退休人员达到4270人。由于种种原因,在全矿4000多户家庭中,低保户就有1000多户。

云南煤化工集团公司工会女工部主任刘琴认为,老矿多,退休人员多是整个东源煤业的共性。

贫困面这么大,职工的衣食住行怎么来保障?

“我们建了400套廉租房,每平米租金2元,就是为了保障困难职工的住宿问题。”一平浪工会女工主任杨琴英介绍说。

就在前几天,廉租房里租住的一个老人找到工会反映,这段时间由于没钱交有线电视的费用,家里的电视已经看不成了,一个人孤零零在家,没有电视闷得慌。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得不管。”杨琴英说。

对于困难的职工,矿上也积极争取为他们办理低保。

事实上,从楚雄州整个经济情况来看,低保是每个月179元,全保是270元,就现在的物价来说,270元也买不了几斤肉。

因此,为了更好地照顾到低保户,矿上还按照特困户每月补足250元,困难户每月补足160元,工伤在家休养期间人均收入不足250元的,补足250元。

这些资金都源于扶贫资金和职工互济互助金两个账户。资金来源首先是发动职工捐款,其次是矿上中层干部的捐款,当然也少不了矿上直接划拨过来的款项。

这些年来,中层干部对职工互济互助金的捐款每年人均达到2000元以上。

4年前,一个孤儿到工会反映,父亲因故身亡,他自己正在高中念书,现在家庭已经无力供他继续完成学业。

面对这个情况,安宁科表示,一定要让这个孩子完成学业,并从自己的工资中每月拿出60元来资助这个孩子,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同事也纷纷解囊相助,最终这个孩子每个月都能得到200元的助学金。

4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个被资助的孩子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但工会的关爱还在继续。

“去年,我们矿工会接到群众来信来访996次,我也时常对同事讲,来访的都是困难户,他们来找我们,说明他们相信我们,工会的大门开着,如果人都没有来找的,说明工会就有问题了,所以一定要用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只有心近了,情才能更近。

不能忘却的纪念

一条可容两人并排行走的小路直通一平浪煤矿后山。

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矿工纪念碑,正面向东,上面镌刻着矿工纪念碑几个大字,碑座是三级铁红瓷砖镶体,碑铭是矿山简况,碑身背面是阴文镌刻的碑文,碑身两侧各有一副挽联:长歌当哭追逝者,流韵作泣寄哀思!豪情捧出光和热,砥砺铭成赋与歌!

在纪念碑的下面,长满了桉树、雪松等植物。如果不是同行的工会工作人员介绍,谁也想不到这里还有一座矿工陵园,长眠着为社会建设发展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职工。

在一株株青松的相伴下,他们的精神仍在激励着后人。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10篇

煤矿事故何其多

安全生产,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古老而沉重。“煤矿生产,安全第一”。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简单而响亮。一起起矿难触目惊心,一次次警钟震撼天地。“矿难猛于虎,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几年来,矿难的噩耗频传。从几个到上百个,从瓦斯爆炸到作业面透水,多少矿工兄弟含冤长眠于乌黑的煤海之底。警钟,渐渐地被矿难麻木之后,人们开始习惯地把它变成一种简单的记录符号。每每矿难的警钟响起,在人们的记忆中,又画上了几个阿拉伯数字。过后,生产依然,事故不断。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煤,煤可以发电,可以取暖,可以做饭等等,然而频发的矿难使我们知道:这煤里含有血,每斤煤都是煤矿工人拿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介绍,2008年共组织查处煤矿事故1901起,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8起,死亡707人。

触目惊心的数据,令人瞠目结舌的煤矿现状,令人担忧的煤矿工人的命运,这么多矿难的背后,或许是矿主的贪婪,或许是煤价的提升,但我们更能看到的,是廉价矿工的身影!爆炸的是失控的瓦斯,遇难的是矿工,泣血的是无数个矿工家庭。

我们还依稀的记得,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2005年11月28日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名矿工不幸遇难。新年第一天,总理开完会就飞赴铜川。当晚,就召开了有地方领导、矿区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如何加强煤矿安全工作问题。

2006年1月2日一大早,总理赶到陈家山煤矿矿难职工灵堂。肃立默哀,向遇难职工鞠躬,与遇难职工家属代表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问。含泪握手遇难者家属。

而就在2005年11月21日,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在贵州督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时,掷地有声讲“国家不是不要煤,但是不要带血的煤!”可时至今日,中国某些地方却一直在生产这“血”煤,一直在用活生生的生命置换着煤,2005年,黑龙江七台河公司东风煤矿和河北省唐山市刘官屯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这两起矿难中丧生的矿工人数,都超过了100人;2006年11月5日到25日,又接连在山西同煤集团焦家寨矿、山西灵石县南山煤矿、云南曲靖昌源煤矿发生3起特别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2007年12月5日山西洪洞矿难、2008年山西临汾襄汾县“9・8”尾矿库溃坝事故,造成277人遇难,令人惊叹的数字,然而,就在2009年春节刚刚离去,2月22日凌晨2时23分,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煤矿南2采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前车之鉴,记忆犹新,然而矿难似乎一直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2008年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8起,死亡707人,同比起数增加10起、上升35.7%,死亡人数增加134人、上升23.4%;其中23起重特大事故是由煤矿非法违法生产造成的,占全部重特大事故的60.5%。2008年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组织查处煤矿事故1901起,按期结案率达到94.9%,已结案的19起重特大事故,共查处相关责任人315人。

我国正在重点整顿煤矿、治理瓦斯,从2005年起,国家每年安排30亿元的国债资金,扶持国有重点煤矿治理隐患,并通过瓦斯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合力遏制瓦斯这个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

矿难为何频频发生

我国对煤矿安全可谓高度重视。每每发生矿难,人们总能看到安监总局领导和地方省市领导在事故现场处理危机的忙碌身影。舆论也对黑心矿主、官煤勾结等口诛笔伐。国家还从法制、体制、机制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煤矿安全工作。但遗憾的是,矿难仍然像一个驱之不去的恶魔,频频光顾。有关统计显示:中国的煤矿平均7天就要发生一起死亡10人的大事故,平均50天发生一起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矿难为何频频发生?为什么每一次矿难的发生都有那么多人丧失宝贵的生命?矿难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对治理矿我们能有效的做些什么?

对于矿难发生的原因有很多认识,绝大多数是合理的,但也有不合理的,甚至有些人简单的认为是由于中国老百姓太穷了,矿工素质太低下了。如果说是因为中国太穷,则如何解释我国煤矿事故死亡率是比我们更穷的印度的13倍呢?(据统计,我国煤矿事故死亡率是印度的13倍)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合理。矿难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复杂的。经营者只顾追求利润,忽视矿工生命。以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特大事故为例:矿长竟不知《特别规定》、《紧急通知》等相关文件为何物,没有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最具危险的因素全然不知;而片面追求产量,超强度、超定员开采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安全投入不足。事故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法避免的意外事故;一种是人为的责任事故。近年来发现的100人以上重大矿难事故的情况来看,无一不是可以避免的,都是人为的安全责任事故。由于一些企业领导的安全法制意识薄弱,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致使近年来无论煤矿和非煤矿都曾连续出现一些恶性事故。许多事实表明,大部分矿难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不幸的是,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漠,防范措施漏洞百出,最后终酿惨剧。在煤矿领导那里,年关来近,赶产量,求利益,安全生产意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变得日益淡漠,矿工的生命也在这种淡漠中被视作了儿戏。

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观。在全国煤矿形势好转,私人承包煤矿开始迅速增加,大量私人开采的小煤矿也迅速出现。与承包私人经营煤矿性质不同的是,这些小煤矿从当初开采到经营,均为私人行为,即责权在于开矿者一身。同时由于私人力量的弱小,所开矿的规模也很小,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黑矿主的原因则在于无法得到合法的国家开采证,属于无证经营。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报告显示,我国小煤矿数量占矿井总数的近80%,2008年,小煤矿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3%;小煤矿共发生26起特重大事故,占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68%。

、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某些政府机关的某些官员,利用职权为本人及亲属在煤矿入股,靠分红利获取暴利。根据不久前的统计,在一次治理官煤勾结的行动中,山西省共清理出922名官员投资入股煤矿,涉及金额达9247.47万元人民币;新疆共清理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62人,撤资退股金额267万元;江西一批投资入股煤矿的干部向所在单位登记并退股,涉及股金1700余万元……,导致许多煤矿长期疏于管理,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查处不力,政府机关应该是管理机构,一旦这些管理机构的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暴利而放弃其本质的话,那么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在贯彻落实中大打折扣。

职能部门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有效地消除事故隐患。如果不提高管理水平,单靠增加安全投入,提高个体工人素质,是很难杜绝矿难事故的。而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管理者。可是当前我国,无论国有煤矿,还是私人煤矿,在把好煤矿管理者的入口提高到减少事故地位这方面还做得很少。一个人无论有没有管理煤矿的经验和水平,只要是有钱,就能做矿主。一个人也不考察他有没有管理矿的经验,就把他推上了矿主的领导岗位,做了矿主后很少对他们进行培训。这是对矿工生命的极不负责。

严把煤矿生产安全关

每次的矿难之后,我们痛斥腐败官员,痛斥体制弊端,痛斥不良老板,甚至痛斥责任政府――酣畅淋漓之后,一切如旧。矿山深处,阳光无法照耀的角落,总是会有那么一群人,情愿忽略所有的风险。即使明明知道危险就在眼前,但他们还是毫无选择地下井――家人的生活,孩子的将来,自己的生死,或许就在这一筐筐的原煤里面装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用三个“多发”、三个“有差距”和两个“不平衡”概括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赵铁锤说,当前,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非法违法生产事故多发、瞒报事故多发。

赵铁锤介绍,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相继发生多起煤矿瞒报事故。其中,鸡西麻山区“2・18”煤矿透水和鹤岗兴安区“3・5”煤矿火灾,张家口蔚县“7・14”炸药燃烧,晋城沁水县“4・24”顶板事故等瞒报事故,性质十分恶劣。

三个“有差距”指思想认识有差距,责任落实有差距,隐患治理有差距。赵铁锤说,一些地方和企业对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重形式、走过场,大量的隐患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赵铁锤介绍,我国小煤矿数量占矿井总数的近80%,2008年,小煤矿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3%;小煤矿共发生26起特重大事故,占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68%。

各地煤矿单位更应认真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以“一通三防”为主线,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通过安全生产创佳绩,真正体现“两不误、两促进”,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效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

政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标语、横幅等阵地,大力宣传“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和决战年终的目标、任务、措施。群工部要将安全理念制作成标牌,在工业广场、主干道、井下大巷、峒室等地点悬挂,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积极落实隐患排查活动。围绕怎样实践安全理念和查找工作现场和思想上的“两个”隐患,集中进行案例教育,针对同类型重复发生的生产和人身事故,要组织职工认真讨论,引导职工深入分析事故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做到不再发生同类事故和近似事故。

扎实开展“一通三防”教育。安监部、政工部要联合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和知识培训,以强化职工通防知识,提高防范技能。各基层单位的党政主管要切实抓好所辖区域的通防工作,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专项检查,重点查瓦斯治理责任制落实情况、通防安全技术措施制定落实情况、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情况等。

煤矿安全问题每一步每一环都不能松动,都不能落空。只有环环相扣,才能根本解决这一大难题,才能有效的防止再次矿难的来临。

国家安监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2009年要采取多项措施,力保全国煤矿事故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下降2%以上。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去年,通过深化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9.3%和15.1%。其中,通过加大瓦斯治理力度,使煤矿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33.1%和28.2%。深化煤矿整顿关闭,2008年关闭取缔小煤矿1054处。通过继续实施“管理强矿”战略、加强安全监察等,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去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182,比上年下降20.4%。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11篇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工作压力又在逐年增大,这样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损伤,特别是对煤矿工人而言,如果在工作中带着情绪干活或者由于心理压力、负担过重,往往会给事故 隐患留下可乘之机。因此,减轻矿工的心理压力、及时疏导矿工的亚健康情绪显得相当重要,同时,这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导师张进辅说,现在煤矿工人有很多是单身,或者夫妻长久不在一起,情感方面会出现各种变化,有的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幸福感下降,有的人甚至想寻死,总是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上,思想受情感支配,能力受情感影响,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事实亦如此,矿工因情感、心理障碍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不胜枚举。綦江县某矿井下磨盘工老张,结婚多年,可妻子在外地打工,去年儿子要填报高考志愿,必须他去。他一直琢磨着这事,为了早点下班,井下挂矿车时,违章操作,致钢丝绳断裂,车滑落时将他两根手指压断……还有心理疲劳,尤其是农村出身的矿工,他们承担着双重担子,一是,在矿上务工挣钱,尽快脱贫致富;二是耕种责任田,每到“三夏”、“三秋”大忙季节,他们就会“人在曹营,心在汉”,人虽然在井下还干着活儿,心里却总惦记着老家粮食的种收问题,结果总不能安心从事生产,因此造成疲劳过度或麻痹大意而极易出现事故。因此,张教授提醒,“矿工的情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煤矿属高危行业,目前,矿工的心理问题尚未受到足够重视,这是很危险的。”

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曹渝等五位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用了两年的时间,在矿区当地煤矿工人的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走访了湖南30多个煤矿,三次亲下矿井,调查了五百多名矿工,写出了《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发现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问题亟待关注,有近半数的煤矿工人心理安全令人担忧,而如果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问题解决不了,就遏制不住矿难。因此,他们向社会发出了“为了矿区的稳定和煤矿工人家庭的幸福、为了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关注矿工的心理安全”的强烈呼声。3月24日晚,正在上晚自习的曹渝接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访办工作人员电话:你们的调查报告李局长已经收到,李毅中局长作出了具体的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阅研,同时要求我们对学生给予回复。这篇调查报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以上文字中,大家不难看出,矿工心理安全研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矿工心理安全)是矿工弟兄们所急需的“心理营养大餐”,它是切实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缓解煤矿事故攀升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解决矿工心理安全问题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该稿的发表标志着我国煤矿工人特别是一线矿工已在曹渝等五位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向社会和媒体公布《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前就已经意识到了“煤矿工人心理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换言之,我作为中国的一名煤矿工人,已经赶在曹渝等五位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提出问题”之前就已经在切实地“回答并解决问题”了!不仅如此,我的《矿工安全的心理保镖》一稿早在2006年6月份就发表在了重庆的《企业文明》杂志的“心理茶园”专栏里!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12篇

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环境优美是以往人们对山西临汾的印象。然而,近几年频发“矿难”,“污染之城”一度成为临汾的代名词,昔日的“花果城”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严重影响了临汾经济的发展。全市绝大多数煤矿长时间停产整顿,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条难以正常运转,工业产值急剧下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肆虐,面对省委、省政府落实“三保”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面对全市经济陷入“为煤所困”的被动局面,临汾承载着巨大的压力。

当前,省委、省政府推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战略举措对临汾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机遇,如何走出发展的“瓶颈”? 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在思索,如何在"危”中找“机”?如何“破解”诸多难题?临汾做了充分的准备,正乘着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东风,高扬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大旗,克难攻坚、锐意进取,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8月的临汾街头,柿子树和石榴树上的果实挂满枝头,树叶在风中婆娑,火一般的骄阳烤不乱宁静的氛围,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临汾百姓,在这里感受不到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小城故事的慢节奏充溢着独有的安详,然而,一场煤炭体制改革的战役已经打响。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由于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临汾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又因上古帝尧曾建都在此,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临汾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大市,全市17个县市区中有14个产煤县,国土总面积2.0275万平方公里,含煤面积1.5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6%。煤炭,被人们称为“乌金”,富裕了当地人民,发展了地方经济,同时,也带来了“痛”,切肤之痛。

追溯悬在头顶的“双刃剑”

这是临汾北部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几十户人家依山而建,稀疏的庄稼苗散种在山村的周围,对于山外的来客,悠闲的村民很是热情。村头居住的李老汉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世代务农,土地贫瘠,前些年遇到干旱时连饭都吃不饱。

命运的转折点是从村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现煤炭开始的。小山村热闹起来了,一些胆大的村民开始偷偷挖煤,看到别人大把挣钱,胆小的也坐不住了。经过多方交涉,采矿者开始逐年给村民分钱,最多时每位村民可以拿到五千多元,李老汉的两个儿子先后也到矿上干活了。自从儿子下矿,李老汉就开始无休止地牵挂和害怕,稍有风吹草动,全家人疯了似的往矿上跑,看到儿子每次离家前,媳妇担忧的眼神,他更是着急,整日坐立不安。不幸发生了,次年春天矿上砸死了三个四川人。李老汉由此夜夜失眠,心里总像压了块大石头。由于实在受不了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下决心不让儿子下矿,让儿子去南方打工赚钱。

尽管日子好过了些,李老汉和村民却渐渐发现他们居住的房子已经出现裂缝,村西头的土地也在下陷,几口深井再也打不出水了。新的麻烦不断出现,让他感到很绝望。采访中,村里的许多人在言语中都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记者了解到,众多采矿者从中获得巨额经济利益的同时,大多百姓的生活并没有改变。

一个个黑口子侵吞着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地表塌陷、房屋裂缝,甚至倾斜。住在采空区的一位妇女谈到此事时满脸无奈,发了财的煤老板却在北京、太原等地买了房子安了家,留下的村民及其子孙后代却要承受环境资源破坏之痛。

有村民回忆,原先长在路边的山杏树、山桃树等树种已不见踪迹,山坡变成了尘土飞扬的路面,美丽的家园被糟蹋得伤痕累累。由于道路狭窄极易造成事故,长长的车队曾经堵了几十公里,两三天不能前行,遇到雨天雪天情况就更糟,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记者沿途走访了霍州、蒲县、乡宁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几个市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众多采煤区居住的村民,他们有的至今还住在破旧的窑洞里,艰难度日。

现状 刺入心中的“暗剑”

临汾作为全国三大优质主焦煤生产基地,是山西的资源大市。因煤而兴,因煤而痛,临汾在有水快流的大背景下,煤矿企业为全省、全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尽管临汾在提升煤炭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形势并不容乐观。

矿难频发,生命之痛。尽管监管部门加大“关小上大”力度,但全市煤炭工业多、小、散、乱的粗放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有人形容煤矿工人的工作是“四块石头夹一块肉”?环境非常恶劣,大量煤粉及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矿工的生命。2007年发生的三起重特大事故共造成149人死亡,一百多个家庭造支离破碎,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资源生态,破坏之痛。在临汾,各类煤矿共有392座,多属民营性质,总产量达8976万吨。这些矿井规模偏小,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就有362座,占煤矿总数的92.3%。全市没有一座年产2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年产90万吨以上的矿井仅4座,仅占矿井总数的1.02%。尽管近年来,按照临汾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煤矿都积极开展采煤方法改革,但在采访中,记者屡次听到的总是“资源浪费”一词,着实让人痛心。

据记者调查, 由于矿井规模小、装备水平低、安全投入少、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极易造成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小煤矿之间越界越层开采问题相当严重,煤矿之间巷道互相打通也是常有的事,甚至在煤层薄的区域内,采矿者只考虑到成本问题,利润小就会放弃开采,由此导致煤层气体长时间聚集在废弃的巷道里,这是造成瓦斯爆炸的原因之一。这种不计后果的粗放开采后患无穷,损失的却不仅仅是资源。

产业迷茫,未来之痛。无序开采的背后却是煤炭需求的持续紧张。煤荒,像一条无形的绳子,时时牵扯着临汾的经济走势。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传统产业的调控政策越来越紧,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可以说,有资源的县市区小煤矿“随处可见”,而全市总产量却不及省内外一个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小煤矿缺乏竞争力,抗市场风险能力极差。这种现状给政府的行业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就临汾而言,煤矿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量小煤矿仍在使用落后的长壁炮采方式,煤炭工业粗放发展模式的长期延续已经使临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新政挥动当断则断的“利剑”

不健康的煤炭工业亟待施治,重症需用猛药。

山西省委、省政府开出的药方是:“大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这是推进全省煤炭工业脱胎换骨,走向新生的治本之策,是实现“三保”,促进“三个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在临汾各县区已拉开序幕,并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之为临汾煤炭产业的一场革命。

煤炭资源整合是一次体制创新,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没有经验可循。早在兼并重组整合工作伊始,临汾就成立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清宇担任组长。

目前,省政府整合方案已获得通过。其主要内容如下: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以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确定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等省内7家省属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此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主体;确定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乡宁焦煤集团、蒲县宏源煤业、临汾四通焦化等10家地方煤炭骨干企业作为此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主体和单独保留矿井。

新政还规定:凡是最后确定的整合主体,必须以规划矿井为单位成立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就地开户,照章纳税,履行社会义务。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联合办公为主体企业提供服务;整合主体企业按需缴纳抵押金。

从某种意义上,新方案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了各方的利益。

在实施的过程中,临汾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必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评估、统一政策、统一验收,按照“规则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的要求规范健康推进。同时,各级纪检部门和检查机关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有关规定从严惩处,确保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各项政策和纪律规定落到实处。

到明年年底,临汾矿井数量将压减至127座,单井产量达到90万吨以上,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将投入240亿元。

整改目标是,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煤炭企业的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以上。

在推进的过程中,特别是7月份召开的5次重要会议,把此项工作推向高潮,临汾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与各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签订了框架协议。随后,也实现了“两个转变”即兼并主体企业与被兼并煤矿进行对接,使煤矿管理权和安全监管责任向兼并重组主体企业转移。这样,整合、评估、复产、关闭、扩建等工作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整改效率。

家住尧都区的农民李吉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家门口挨着马路,拉煤车过后卷起漫天煤尘让他苦不堪言,而如今,环境变好了,空气清新了。

推动 锻造斩风破浪的“长剑”

这支精心锻造的煤炭产业“长剑”就要披荆斩棘发挥威力了。

其实,作为以煤为源头的产业结构来讲,临汾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对于市委书记谢海和市长罗清宇来说更是如此。矿难的后遗症依然存在,如何重塑临汾煤炭产业发展的形象,如何增强广大干群的信心,加快全市科学发展的进程,成为全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要发展,就要处理和协调好兼并重组与正常生产的关系,这在眼下看来尤为重要。

作为“老煤炭”的临汾市委书记谢海如是说:煤炭产业,不仅事关经济安全而且关乎社会稳定、政治安稳。煤炭产业一旦不遵循科学发展,没有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安全事故频发,必定会影响到以煤炭为源头的相关产业链条,临汾在这方面可谓教训深刻、代价惨重。临汾必须痛下决心,彻底解决煤矿多小散乱的问题,还临汾一个生态和谐、风清气正,社会稳定的局面。总之,煤炭产业不规范经营将会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如事故的发生会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造成损失,同时还会带来生态问题,给群众带来灾难性后果。煤炭企业不规范还将会造成官煤勾结以及各职能部门的腐败,较大的事故还会涉及地方政府和领导“问责”制度。

用谢海的话说:“不转型没出路,早转早主动”。

煤炭业是临汾的支柱产业,煤炭及以煤炭为基础的相关产业支撑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走煤矿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之路,符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符合临汾科学发展的需要。临汾有自己的思路、有安排,各项前期工作扎实有序,走在了全省的前头。

市长罗清宇强调,临汾经济正常运转每年大约需要原煤5000万吨左右。除了安全基础条件差、历史欠账多和全市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等原因之外,在当前经济萧条期间,煤炭产业的不景气也是临汾经济滑坡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全市生产原煤只有929万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相关产业的需求,以煤为源头的几大产业链出现断裂。目前,有96座煤矿复工复产,“三保”任务十分紧迫。我们保链条就是保经济,保煤炭产业就是保经济增长,保经济增长就是保民生改善。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煤矿兼并重组领导组常务副组长丁文禄认为:临汾作为山西的煤炭大市,事业因煤而兴,问题因煤而生,发展出路必然是煤炭产业的提升转型。兼并重组既是大势所趋,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临汾市委、市政府只有抓住机遇,全力推进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产业集中度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实现安全高效规模发展,真正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我们这一代人才能真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临汾人民。

在总结前一阶段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时,副市长白建荣深有感触:此项工作是一场利益的博弈,是一场革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战役。

为加快资源整合的步伐,市委市政府特别制定了“四个加快”:一是加快煤矿资源、资产评估进度;二是加快成立大集团的子公司;三是加快洽谈对接的步伐;四是加快整合后各项手续的办理。

此后的工作紧锣密鼓。全市参与兼并重组整合的392座煤矿中,已有354座煤矿签订了相关协议。两大主体企业各自成立注册了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首先缴纳了13.95亿元的抵押金。截止目前,已有7家整合主体缴纳了抵押金,缴纳总额约44亿元。

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临汾冲击比较大,致使煤炭产业表现出强烈的周期性风险。在1998年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时而开工时而停工的状态上使临汾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整合后,退出的煤矿产业资本怎么办?如何把社会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如何保障煤矿与兼并主体、当地百姓与矿工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些问题都是涉及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持续健康进行的关键所在。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13篇

历 史

10万人写成的煤矿血泪史

“我的爸爸,不要走,我不能没有你;我梦见煤矿燃起火焰,人们在拼命逃生……”这首创作于1910年的民谣,曾被很多美国乡村歌手诠释。而在那个年代,美国煤矿工人的命运,比歌谣里孩子梦境中的还要悲惨。

作为产煤大国,美国的煤矿业经历过安全事故频发、大量矿工死伤的“黑暗”年代。美国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00年以来,美国因为矿难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直到上世纪40年代,每年因事故死亡的矿工仍在千人左右。煤矿安全专家估计,如果从19世纪中叶算起,因为采煤丧生的美国工人大概有20万人。

最初美国煤矿生产技术落后,井下挖煤环境恶劣,主要依靠人力。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历史教授肖恩・帕特里克・亚当斯说,那时候矿工们随时面临着隧道坍塌、被毒气窒息和煤矿起火的危险。1907年,全美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高达3242人。当年12月,西弗吉尼亚州的一个煤矿爆炸,造成362人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矿难。

井下作业含有大量粉尘,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患上黑肺病等职业病,这也是矿工的一大“杀手”。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机构的数据,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从业25年以上的矿工中仍有1/3患有黑肺病,到了90年代中期,这一数字才下降到8%。

早期的美国矿工不仅面临职业中的种种危险,还要遭受矿主的盘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矿工工会组织工人奋起抗争,但遭到了血腥镇压,在美国煤炭历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

1969年,美国政府的暴乱行为调查委员会在报告里说,在全世界工业国家中,美国工史上流血事件最多,斗争最残酷。

改 革

改革之路的五个关键词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煤矿每年平均事故死亡2000多人;70年代,平均死亡人数下降到千人以下;1990年-2000年,一共死亡400多人;2009年,死亡18人……按照国际公认的安全生产指标百万吨死亡率,美国的这一指标近十年来都低于0.040,2009年仅为0.015。这一连串数字,折射出美国“血煤”走过的百年改革之路。

“美国煤矿安全得到改善的原因有很多。”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教授罗伯特・拉里・格瑞森对记者表示。在他发来的长长的邮件中,围绕着几个关键词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立法;监管;工会;培训;技术。

立法:

每次重大矿难都推动法律完善

1910年,在西弗吉尼亚那场特大矿难发生后的3年,美国矿业局成立,主要负责制定安全标准、进行安全生产研究等。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联邦煤矿安全法规,规定由矿业局对煤矿进行监督检查。

196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法明顿煤矿发生爆炸,造成78人死亡。在舆论及各方压力下,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联邦矿业安全和健康法》,并于1969年12月31日由总统签署命令,颁布实施。1977年,美国对此法进行了重大修订,增加了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安全法规内容,并建立了独立的安全监察部门――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MSHA)。

根据该法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员与煤矿无隶属关系,每年要巡视4次煤矿,严重违规煤矿要接受罚款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项法律还将监督权直接授予矿工,规定矿工有权要求联邦政府派人调查安全问题。

记者采访的多位中美专家都提到了这部法,认为这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大立法,极大规范和促进了矿业安全。特别是1977年该法修订后,美国煤炭事故开始走进低发阶段。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对矿业执法和监察进行裁员和经费削减,2006年没有完成对部分煤矿的巡查任务,结果当年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达到43人,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数字震动了美国社会,也警醒了煤矿安全部门。同年5月,美国出台了《矿山改进与新应急反应法》,这其实是对1977年法的“更新”,要求煤矿三年之内必须建立电子监控和无线双向沟通系统,对违规的煤矿罚款额度提高了4倍。

监管:

独立监督机制防止

比尔・卡瓦里克是一名环境记者,住在西弗吉尼亚州一个产煤区附近,对矿业很熟悉的他告诉记者,“也许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是挽救矿工生命的最好办法。”

在美国,负责监督安全生产、调查处理事故的机构是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曾在该局担任政策顾问的塞莱斯特・蒙福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性”。

首先,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采取的是垂直的监管体制结构,在各个方面都独立于地方政府,避免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该局的煤矿安全与卫生办公室是一个联邦机构,下设11个地区办公室和数十个矿场办公室,但这些办公室不从属于州、县政府,和矿主也没有利益关系。

其次,安全检查员实行轮岗制,在全国范围内每两年必须轮换对调,这就防止了监察人员与地方政府、矿主形成共同利益联盟,保证了监管执法的公正和客观。一旦煤矿发生3人以上死亡事故,当地的安全监察员不得参与事故调查,而须由联邦办公室从外地调派安全监察员进行事故调查。

工会:

保障矿工福利和安全健康

“法律和监管是必要的,矿工们在维护自身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也非常重要。”蒙福顿所说的,就是在推动美国煤矿安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矿工工会组织。

19世纪末,两个比较大的煤矿工人组织成立了美国矿工联盟,此后又加入了美国劳工联盟,在煤矿工人中展开了工会组织活动。经过上世纪初惨遭镇压的黑暗年代,工会终于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时期,获得了代表劳工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从那以后,工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推动煤矿安全生产以及矿工的安全健康保障。这不但使得矿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得到提高,还推动煤矿的生产事故开始下降。

此后,美国矿工工会不断发展,在各地方工会内部成立安全委员会,监督生产安全。矿工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可以向委员会报告,再由工会出面告知煤矿管理部门。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格瑞森表示,工会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立法机构进行游说,以便在制定或修订监管措施时更有效地保障矿工权益。例如,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的《联邦矿业安全和健康法》,就和工会在国会的多年游说分不开。

培训:

全员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在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前政策顾问蒙福顿看来,要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对于矿井工人的培训是不可忽视的。

据介绍,该局要求矿山经营者必须有经批准的矿工安全技术计划。具体而言,对于新的下井矿工,必须进行40小时的基本安全健康技术培训;对于新的露天采矿工,必须完成24小时的培训;矿工更换工种时,也要重新接受培训。除此之外,所有矿工每年还要接受8小时的安全技术再培训课程。

不仅矿工要接受培训,安全监察员也要进行“充电”。美国的国家矿山安全健康学院是世界最大的专门从事采矿安全健康教育的学院,主要负责培训联邦矿山安全监察员和其他政府机构选派的安全人员。设置的课程有安全监察程序、调查矿山应急程序等。学院还提供现场培训,以满足采矿公司对安全教育的需求。

此外,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还充分利用网络,在网上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开放网上图书馆,将矿难调查报告、安全分析等资料在网上公布。

技术:

为煤矿安全提供有力保证

谈到美国的“血煤”改革之路,技术革新也为降低死亡率做出了贡献。

早期的煤矿,机器设备少,井下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牲畜,工作条件简陋,事故频发。上世纪30年代,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下井的工人逐渐减少,安全事故有所减少。

对于新技术在煤矿业的推广和采用,美国矿业协会的一份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也常常被媒体转载。报告指出,新技术在安全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信息化技术广泛采用,增强了煤矿开采的计划性和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第二,机械化和自动化采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下井人员数量,也就减少了容易遇险的人员。第三,推广安全性较高的长墙法,取代传统形式的坑道采掘;第四,推广新型通风设备、坑道加固材料、电器设备,提高了安全指标。此外,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下属的技术认证中心还对煤矿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查和认证,每个月都在网上公布通过技术认证的产品。

反 思

美国矿业安全光环下存隐忧

“为什么我们还会有这样大的灾难?”在日前西弗吉尼亚州发生美国40年来最大的矿难后,美国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并不断反思,到底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对于这场矿难,我的感觉与其说是震惊,不如说是失望。”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格瑞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能源与矿业领域进行多年研究后认为,之所以会酿成这样的惨剧,是因为操作中的各个环节没有采用最高安全标准。

事实上,这家煤矿的安全记录可谓糟糕。根据记录,该煤矿去年共有495处违反当局的安全条例,在控制使用易爆材料、设计逃生通道、改善通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今年仅一季度,该煤矿就被查出有105个安全漏洞。甚至在发生矿难当天,还接到两个违规生产的警告,但拥有该煤矿的梅西能源公司仍然坚持作业。

类似的问题并非只发生在梅西能源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布兰肯希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每个煤矿都存在安全违规现象,这是产煤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过程”。

煤矿公司为何明知故犯?为何对安全人员的警告置若罔闻?美国环境记者卡瓦里克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在执法方面有一定的问题,不能保证法规完全被遵守。比如,监察人员经常能发现问题,可以要求对煤矿公司处以罚款,但由于罚款金额并不高,对后者并没有震慑力。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煤炭;能源;煤矿;发展;监管;行管;安全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335-01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33.8%,可采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建国50多年来,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以上,2009年统计显示占63%,预计在2050年仍占60%左右,可见煤炭在我国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监管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煤矿安全生产事关广大煤矿干部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矿企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局,事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统筹经济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体现。

二、煤矿管理体制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国家设立了煤炭部。1998年3月,国家机构改革中撤消了煤炭部,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成立了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1月,成立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1年3月,撤消了国家煤炭工业局,有关职能划入国家经贸委。2003年3月,撤销国家经贸委,在国家发改委下设立了能源局。煤矿管理体制的变化见证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日趋好转,2003―2010年,煤矿年均事故率下降8%左右,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

三、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一)2001年3月,国家撤消了煤炭工业局,各省、直辖市也都相继的撤消了煤炭工业局,只有少数的几个省仍保留煤炭工业局。从实际情况看,各省撤销的煤炭局的主体现基本变成了省煤炭集团公司,其中将人员分成三部分分流,一小部分分到了省发改委下的能源局煤炭处,一小部分分流到省安监局煤炭处,大部分和搞专业的人员都留在了省煤炭集团公司。随之而来的是市、县都进行了调整,和省里基本上保持了一致。这样一来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极为缺乏,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发展和正常的行管和监管工作。(二)煤矿监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不能按照要求全面履行职责。1、从我们国家整体看,煤矿专业技术人员断条严重,原因是煤矿是高危行业且煤矿事故频发,导致学煤矿专业的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在煤炭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都跳槽改行了,造成了煤矿技术人员短缺现象。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03年以来煤矿的事故率原来越低,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工资待遇也不断的提高,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和毕业生逐渐地回到了煤矿。3、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待遇远远没有在煤矿工作的高,而且责任重大,从以往事故处理情况看,煤矿安全监管人员受处分的很多,严重的还丢掉了工作,甚至进了监狱,导致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招不上来,煤矿监管力度大大减弱。(三)撤销煤炭工业管理局省份对煤炭行业管理的影响。1、2001年3月国家将煤炭工业局撤销之后,各省也相应的撤销了煤炭工业管理局,但是有的省份仍保留着煤炭工业管理局。从各省撤销和保留煤炭工业局实际情况来看,撤销煤炭工业管理局的省份,煤炭行业的管理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影响,原煤炭行业的管理部门资深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大部分流向了大型煤炭企业,导致煤炭行业的管理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缺失严重,不能满足日常大量的煤炭行管理工作的需要。煤炭行业管理标准和规范大部分还是沿用原来制定的文件;煤矿企业在生产上遇到了难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从而延缓了煤矿企业的发展。从保留煤炭工业管理局的省份来看,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和安全管理水平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显著的提高,煤矿安全状况保持良好持续稳定发展。2、省里撤销煤炭工业管理局后,下面市(州)及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有的归到安全监管局,有的归到经济局,有的仍在煤炭局,但是煤炭局承担着监管和行管职能。造成了上下级工作不好安排和部署,管理混乱,影响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间接的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

四、针对问题的思考提出建议

(一)针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职业的高危型和风险性,国家有关部门能否考虑给予适当的艰苦专业补贴,提高煤矿监管人员和行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标准及福利待遇,以使煤矿专业技术人才进入煤矿监管和行管部门,尽快补齐配足,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为煤炭工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二)尽快理顺煤矿监管和行管部门机构混乱现象,扭转监管在行管中或行管在监管中与国家或省里不一致的不利工作局面,真正做到上下一致,便于沟通协调,从而更好地为煤炭工业发展服务。(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矿井不断崛起,“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对煤矿的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状况虽然有了一定好转,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差很大,煤矿事故仍然频发,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煤矿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作不能满足当前煤矿发展的需要;二是我国现在的煤矿安全基础薄弱,特别是地方小煤矿的安全基础很差及安全管理比较落后,这两项问题解决,都需要更强有力的煤矿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和管理上指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煤矿安全心里体会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煤炭;企业工会;和谐矿区;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主要能源之一的煤炭,自然也备受人们关注,煤炭生产具有较大危险性,时常会有安全事故发生,为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煤炭企业员工安全维护及政治思想工作,维持和谐矿区工作的开展,煤炭企业工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一、企业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工会能够有效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个高危险的行业,时常会有煤尘及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保障煤炭职工的生命安全成为企业工会首要的任务,企业工会的主要负责人与相关生产保护部门人员,除了加强职工有关煤矿安全知识的教育之外,还应该加强自身煤矿安全法规及法律知识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及素质,并且建立有关井下监督检查制度,对井下的安全生产情况充分了解,将事后维权逐渐向事前及事中监督维护转变,有效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并且不能放松生产过程及事后的维护力度,要充分运用好职工代表巡视、群监网员及女工协管等群众的安全监督作用,在生产作业的时候,每个班组均有群监网员的跟班及过程维护,企业工会还要依照参与权限,积极参加到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当中来,有效落实有关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工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煤矿企业员工的职业病害,工会可督促有关行政部门给职工配备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用品,并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作业过程里的噪音及粉尘等问题,给职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2.企业工会在维护职工正当经济、文化及政治权益上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企业职工是通过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或者矿井安全生产等活动,来获取正当合法经济收入的,企业工会应该依法维护,在维护过程里,应该注重职工收入公平性及经济权益,依据煤矿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企业工会能够通过行政手段的平等协商,使职工的工资具有相适应的增长幅度,从而维护了职工整体的经济利益,尤其要注意不同职工群体间收入相对的公平性,有效避免企业正式员工及进矿务工人员间的收入两极分化,从而有效保障矿区的和谐发展及安全生产。随着煤炭企业文明程度及科技不断提高,技能型及知识型的职工已成为矿区工作的主体队伍,这样职工群众精神追求及文化需求也就不断提高,企业工会可组建多功能及高层次的职工活动,并且以体委、文联及专业演出队伍等作为载体,进行各种类型活动、演出及竞赛的举办,有效丰富企业职工业余的文化生活。企业工会还能够有效维护职工政治权益,主要是通过厂务公开制度及职工代表大会规范来实现的,对于煤炭企业重大经营管理及生产安全方面的决定,需要通过相关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并在厂务公开栏里公开,从而保证企业职工的民主表决权、决策权及知情权等,通过企业工会,职工的经济、文化及政治等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促进了矿区的和谐发展及稳定壮大。

二、企业工会在煤炭安全生产及职工素质提高上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工会在煤炭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在煤炭企业里,时常会有安全隐患问题,加强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生存发展基础,企业工会在安全生产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工会能够通过教育引导加强煤炭企业全体职员的安全思想意识,运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及安全全漫画展等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将安全意识铭刻在煤炭企业全体职员的心里。还可以组织安全生产奋斗的目标教育及安全技能方面的教育开展,工会组织可以把相关的安全奋斗目标制作成相关安全歌曲,有效组织职工进行演唱活动开展,促使广大员工做到安全目标的心中有数,要加强安全生产,需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水平,企业工会就可以通过技术练兵比武的活动来加强职工安全技能的教育,并对取得优异成绩职工进行奖励及职称上的提升,有效激发职工技能提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企业职工技能素质及自我保安能力,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促使和谐矿区的有效构建。企业工会还能够通过检查视察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职工代表及群监网员这些职位,就能够有效检查出煤炭企业存在隐患问题,像阜矿集团里的工会代表及群监员,在2007年对工厂车间及井下作业检查的时候,就有效查处2346项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煤矿企业的和谐矿区建立。

2.企业工会在提高职工素质上的重要意义

煤炭企业构建和谐矿区的目的,就是有效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创造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快速良好的发展。企业工会在发挥这一目的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工会通过知识型及学习型活动的开展,有注重点地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有:首先,要大力宣传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充分营造良好氛围,从而为职工思想到的提高打下良好环境基础,逐渐培养职工团结友爱、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等良好道德品质,并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其次,宣扬企业理念,并创造条件,培养职工的技术及业务能力,完善学习型的工会机制,并在职工里提倡工作学习化、学习化工作及终身学习等理念;再者,要积极引导职工技术性的创新活动开展,运用技术创造、技术攻关及技术比武等活动形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为煤炭企业发展带来活力。

结束语:煤炭企业要想构建和谐矿区,离不开企业工会的大力支持,企业工会能够有效协调好国家、企业及职工个人间的利益关系,并且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及,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不仅有效促进和谐矿区的开展,还能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钟运仲.浅谈煤炭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矿区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