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

煤矿生产要素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原因;生产技术;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11-02

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坚持不懈的工作,同时也是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安全生产努力的产业。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保证工作在不断加强,可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一些特大的安全事故也是偶然见报,安全生产依然至关重要。煤矿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到更适宜安全生产的技术与措施。

1 我国煤矿生产的现状

我国的煤矿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据调查显示,已经探明的煤矿可采储量达到1145亿吨,同时,煤层气储量同样惊人。煤炭是一种低价的能源,在我国能源储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对洁净煤技术的革新后,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说煤炭在我国是具有相当高经济效益的能源。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的消费需求增加,煤矿的开采速度加快。相应的,因开采煤矿而造成的煤矿工人死亡人数也是很高的,占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国家政府部门更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高度重视,强化煤矿的安全管理,煤矿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已经显著下降。但煤矿的事故发生率,同比其他工业产业,仍是居高不下的,与国外的差距也很大。煤矿的安全生产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较为复杂,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得出,煤炭的消费需求对煤矿的死亡人数有较大影响;同时,行业所有制结构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所有制的区别使煤矿企业的技术设备支持有所差别,造成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1 地质条件复杂

我国的煤矿多位于地质条件较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煤矿井工矿较多,水文条件复杂,主采煤层变化大,厚度不均且不稳定,开采深度大。煤矿开采地区灾害多而且分布广,同时瓦斯、火灾等因素也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2.2 观念陈旧,重生产轻安全

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发展迅速,对煤炭等系列能源需求大,煤价在不断的加升,致使一些煤矿投资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将安全生产置于脑后,只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增加,严重损害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疏于管理,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严重时则会导致矿井的坍塌和人员的伤亡。尤其是一些小型的煤矿,甚至连基本的防护措施都不具备,井下作业工人完全依靠经验来工作,对事故的处理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2.3 生产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煤矿的安全生产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煤矿上的技术发展,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加深,但在某些煤矿,依然在用较落后的煤矿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也同样较为落后。生产设备的落后制约了煤矿的发展,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3 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

3.1 强化煤炭源头管理

对于煤矿的源头管理主要关系到煤矿的后续工作管理,在煤矿的建立、改建、扩建等工作中,必须加强审批。同时,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建立预防灾害站,及时监控煤矿地区的自然情况,发现异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专职人员专职管理,实行个人责任制,强化煤炭源头的管理。

3.2 加紧对煤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不论是什么产业,工作人员都应该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在煤矿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制定严格的安全培训计划以及相应的安全培训管理办法,将此教育培训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加紧实行工作人员安全资格认证制度,对安全培训不过关的工作人员一律不许上岗,还有在岗前进行身体检查,生病或者有不舒服的人员同样不许上岗,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中小型煤矿的安全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协助煤矿进行培训或者强制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

3.3 加紧煤矿技术革新的脚步

我国的煤矿开采力度在不断的加强,开采煤层也在不断加深,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也在越来越向先进化迈进。同时,对于煤层的厚度不均与不稳定性等问题,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将煤矿的安全生产提到生产的第一位。所以,在各个煤矿开采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展煤矿的技术革新脚步,推广先进的灾害预防技术,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将生产技术提高到新的层面,积极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进程,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最后,在煤矿安全事故的排查方面也应该加紧脚步,定期对煤矿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乡镇小煤矿的产量,减少事故发生率;加强煤炭企业的管理,从上到下积极投入到煤矿安全管理的行列中,保证安全生产。

4 结语

煤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煤矿的开采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稳固我国的煤矿生产力以及国家的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将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安全生产的第一位,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保证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改革,合理进行煤矿开采,创造经济收入,配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参考文献

[1] 管辉,缪拥正,胡梦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0,(1).

[2] 梅国栋,刘璐,王云海.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6).

[3] 代少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及对策[J].现代矿业,2010,(4).

[4] 刘璐,刘晓,梅国栋.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煤矿安全),2008,(10).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 事故原因 生产技术改进措施

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关注、坚持不懈的工作,同时,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安全生产努力的产业。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保证工作在不断加强,可是仍需要时刻注意,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一些特大的安全事故也是偶然见报,安全生产依然至关重要。煤矿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到更适宜安全生产的技术与措施。

一、我国煤矿生产的现状

我国的煤矿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据调查显示,已经探明的煤矿可采储量达到1145亿吨,同时,煤层气储量同样惊人。煤炭是一种低价的能源,在我国能源储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对洁净煤技术的革新后,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说煤炭在我国是具有相当高经济效益的能源。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的消费需求增加,煤矿的开采速度加快。相应的,因开采煤矿而造成的煤矿工人死亡人数也是很高的,占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九,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国家政府部门更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高度重视,强化煤矿的安全管理,煤矿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已经显著下降。但煤矿的事故发生率,同比其他工业产业,仍是居高不下的,与国外的差距也很大。煤矿的安全生产已经成为我国急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较为复杂,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得出,煤炭的消费需求对煤矿的死亡人数有较大影响;同时,行业所有制结构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所有制的区别使煤矿企业的技术设备支持有所差别,造成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1.地质条件复杂

我国的煤矿多位于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煤矿井工矿较多,水文条件复杂,主采煤层变化大,厚度不均且不稳定,开采深度大。煤矿开采地区灾害多而且分布广,同时瓦斯、火灾等因素也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2.观念陈旧,重视生产轻安全

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发展迅速,对煤炭等系列能源需求大,煤价在不断地加升,致使一些煤矿投资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将安全生产置于脑后,只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增加,严重损害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疏于管理,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严重时则会导致矿井的坍塌,人员的伤亡。尤其是一些小型的煤矿,甚至连基本的防护措施都不具备,井下作业工人完全依靠经验来工作,对事故的处理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3.生产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煤矿的安全生产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速,同时也带动了煤矿上的技术发展,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加深,在某些煤矿,依然在用较落后的煤矿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也同样较为落后。同样,生产设备的落后制约了煤矿的发展,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三,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

1.强化煤炭源头管理

对于煤矿的源头管理主要关系到煤矿的后续工作管理,在煤矿的建立、改建、扩建等工作中,必须加强审批。同时,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建立预防灾害站,及时监控煤矿地区的自然情况,发现异动,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专职人员专职管理,实行个人责任制,强化煤炭源头的管理。

2.加紧对煤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不论是什么产业,工作人员都应该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在煤矿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制定严格的安全培训计划以及相应的安全培训管理办法,将此教育培训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加紧实行工作人员安全资格认证制度,对安全培训不过关的工作人员一律不许上岗,还有在岗前进行身体检查,生病或者又不舒服的人员同样不许上岗,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中小型煤矿的安全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协助煤矿进行培训或者强制培训,经考核合格才可以上岗。

3.加紧煤矿技术革新的脚步

我国的煤矿开采力度在不断的加强,开采煤层也在不断加深,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也在越来越向先进化迈进。同时,对于煤层的厚度不均与不稳定性等问题,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将煤矿的安全生产提到生产的第一位。所以,在各个煤矿开采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展煤矿的技术革新脚步,推广先进的灾害预防技术,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将生产技术提高到新的层面,积极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进程,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最后,在煤矿安全事故的排查方面也应该加紧脚步,定期对煤矿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措施;调整乡镇小煤矿的产量,减少事故发生率;另外,加强煤炭企业的管理,从上到下,积极投入到煤矿安全管理的行列中,保证安全生产。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质 构造 煤层 矿山

中图分类号:TDI63 文献标识码:B

1 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1.1 煤层的形态

煤层和其他沉积岩一样,在形成的初期,通常是层状埋藏的,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厚度也较为均匀,但由于受沉积条件和地壳运动的影响,也存在似层状和非层状的煤层。因此,煤层按其形态可分层状煤层、似层状煤层和非层状煤层三种。

(1)层状煤层:煤层厚度稳定,无明显变化,分布面积较大。

(2)似层状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厚薄悬殊,但仍然较连续。如藕节状煤层、串珠状煤层和瓜藤状煤层。

(3)非层状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由一个个孤立的煤包体断续分布组成,层位连续不明显,常有大范围的尖灭。如鸡窝状煤层、豆状煤层等。

2 煤层的厚度与产状

2.1 煤层的厚度

根据煤层的产状、煤质、开采方法以及当地对煤需求情况,综合当代煤炭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确定出可采的最小的煤层厚度叫最低可采厚度。低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一般叫不可采煤层,大于最代可采厚度的煤层叫可采煤层。在复杂结构煤层中,煤层厚度可分为总厚度和有益厚度。总厚度是指包括夹石在内煤层的全厚,有益厚度是指除去夹石的纯厚度。

根据开采技术的特点及开采技术的影响,煤层厚度可分为三类:厚度在1.3米以上的为薄煤层,1.3―3.5m厚的为中厚煤层,厚度在3.5m米以上的为厚煤层,在煤矿生产中,习惯上把厚度8.0m以上的称为巨厚煤层。

2.2 煤层产状

煤层在地壳中赋存的状态及其展布方向称为煤层的产状。煤层的空间位置及特点通常用产状要素来描述。

走向:倾斜岩层层面与假象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的方向叫走向。

倾向:煤层层面与假象水平面所夹的最大的锐角叫倾角。

3 地质构造

沉积岩层和煤层在其形成初期,一般都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完整的。但是,后来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使煤岩层的形态和产状发生了变化。甚至产生裂缝和错动,使岩层失去完整性。这些由地壳运动而造成的煤岩层空间形态的变化,或由地壳运动造成岩层的空间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一般包括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和生产的各种因素中最为生要因素。

3.1 单斜构造

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套岩层大致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并且倾角变化不大的煤岩层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叫单斜构造。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单斜构造往往是其它构造的一分部,如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描述单斜构造空间位置和形态最常用的方法是煤岩层的产状要素。

3.2 褶皱构造

岩层受地壳运动的作用,被挤压的弯弯曲曲,但仍保持着连续完整性,岩层的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岩层柔性变形的结果。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是褶皱构造的一个弯曲,褶贡有两种基本类型。即背斜和向斜,背斜和向斜往往是相间存在的。

(1)背斜:层面向上曲,中心岩性较老,两翼渐老,两翼渐新,两翼岩层倾几相背。

(2)向斜:层面向下弯曲,中心岩性较新,两翼渐老,两翼岩层倾向相向。

4 煤层地质构造及其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4.1 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影响的因素

煤层中的裂隙主要是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

(1)内生裂隙:煤层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因成煤物质结构、构造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裂隙,一般面平且直,一般不切入到其它煤层中。

(2)外生裂隙:煤层形成后,由于区域构造变动而在煤层中发育的裂缝。通常成组出现,方向性明显,裂隙面较平直,延伸远,可切入其它煤层,甚至煤的顶底板岩层。

裂隙影响煤层的供氧条件,它们的存在可以增大煤氧接触面积, 从而导致煤层自燃初期的低温氧化阶段顺利进行。

4.2 孔隙对煤层自燃的影响的因素

煤层中的孔隙主要是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1)原生孔隙:煤层在沉积时,沉积物颗粒之间生成粒间孔和植物各组织内部的胞腔, 共同组成煤层的原生孔隙。

(2)次生孔隙:煤层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原生矿物结晶溶蚀而形成的孔隙,因淋滤、溶蚀等作用形成的粒间孔隙,以及煤化作用过程中因甲烷等气体的逸出而留下的孔隙等,共同组成煤层的次生孔隙。

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影响很大。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的数量、规模影响煤层的供氧条件,它们的存在可以增大煤氧接触面积,从而导致煤层自燃初期的低温氧化阶段顺利进行;裂隙和断层也是煤火燃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喷出通道;断层的性质可决定煤火是否继续向煤层深部发展;褶皱可控制煤低温氧化释放出的热量聚集,如果背斜核部有封闭性好、导热性差的煤层顶板,那么此处是煤层聚热增温的良好场所,也是易于自燃的地方。

4.3 褶皱对煤层自燃的影响的因素

褶皱通过控制煤层氧化释放出的热量的运移方向和聚集状况来影响煤层的自燃。在背斜位置,煤层低温氧化释放出的热量就会运移到背斜的核部,如果核部的煤层顶板是渗透性较差的泥岩、页岩,那么核部处就会集聚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煤体温度升高,继而发生自燃。

4.4 断层对煤层自燃的影响的因素

在没有受到采动影响的煤层中,断层的数量、规模、性质和走向对煤层通气供氧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煤层的自燃。煤层自燃后,火焰蔓延的方向受断层的性质和断距大小的影响。在正断层位置,煤层被断开,阻止了火焰向煤层深部蔓延。当火焰蔓延到正断层处时,由于煤层已经被断层切断,火焰在此结束蔓延趋势。当正断层完全切断煤层时,断层位置成为天然的防火墙。在逆断层附近,一旦断距较小,就会使煤层发生重复,煤层厚度增大,而厚度又是煤层自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煤层自燃会在逆断层处发展和蔓延。当有多个煤层且间距较小时,断层的存在则会引起不同煤层之间的煤火相互贯通,燃烧煤层可导致不同层的煤燃烧。

4.5 构造应力对矿区采动损害影响的因素

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可以改变采动影响下的岩层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大小,同时也影响井下巷道的变形破坏模式。如果煤矿区处于挤压构造应力场中,在煤层未开采之前,侧向挤压应力早己存在,它使煤层覆岩有向上弯曲的趋势;在煤层被采出后,覆岩重力首先克服侧向力造成的向上的弯矩,剩余的垂向力才引起煤层顶板向下弯曲变形。同时,由于侧向挤压构造应力的存在,使岩体所受围压升高,必将使岩体的力学强度增加,从而减小煤层开采对覆岩的损害。

另一方面,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最低,在受拉张应力作用后,很容易产生张节理,使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失去内聚力;拉张应力的作用可以抵消一部分因重力作用在岩层中产生的水平关联应力,从而使岩块受到的侧向夹持力减小甚至消失,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失稳沉降,即使拉张应力不足以使岩层破断,也会使岩体的围压降低,从而导致岩体强度的下降。为了保护煤矿区地质环境,煤炭资源开发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度,要把开采强度限制在煤矿区地质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5 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分析,一是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定量化分析;二是对煤层自燃的定量化分析;二是对矿区采动损害的定量化分析,认真研究分析这些地质因素,找出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谢仁海,渠天祥,钱光谟.构造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巩望旭.矿井地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安全培训;重要性

人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同生产者的安全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因工作人员违章行为或操作不正确引起的事故占到所有安全事故的40―50%,在我国企业中员工违章导致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高达70―80%[1]。因此,探究安全培训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将安全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任务,科学、合理的对生产者进行安全培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长期性

煤矿生产工作实在井下进行的,面对灰尘大、风大、光线暗和潮湿度较大等复杂恶劣的井下工作环境,在加上较高的电压电流,运输设备、掘进和采掘机等器材的巨大噪音,为了提高煤矿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矿井工作人员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仔细进行研究,及时正确的处理突发状况,才能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长期注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很重要,必须要做到每时每刻都将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年年强调,月月强调,天天强调,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质量,最终实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的目的,增强煤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面对市场经济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大趋势,相关的安全培训单位应将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落实每一步安全培训工作的质量,踏踏实实的进行煤矿安全生产,坚持安全培训工作是保障煤矿生产的效率的基础,所以长期进行安全培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落实每一位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保证煤矿企业能够安全、顺利生产的基础。然而面对煤矿企业发展程度严重不平衡的状况,不同员工的文化和素质水平各不相同,这样的差距增大了安全教育工作难度。“管理、装备、培训”这一生产理念在我国煤矿企业在发展初期时就形成了,其中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因为煤矿生产都是通过员工的劳动实现的,所以必须要重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4]。

在煤矿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要深刻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每一位生产工人的心中,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让员工真正的了解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对其中存在危害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说明,只有让生产者从思想上改变,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才能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实现煤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瓦斯突出与爆炸、矿井火灾、煤尘突出与爆炸、顶板事故和矿井水灾是煤矿井下存在的五大自然灾害,面对煤矿工作中的这些问题,对煤矿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安全知识和从业技能知识,因为我国煤炭生产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甚至在一些地方仍然采取炮采的方式,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大部分生产者都是农民,煤矿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需要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农民工[5]。因为文化水平和素质不高,对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毫无了解,不能正确的意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思想松散,不能严格按照纪律工作,导致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煤矿企业要注重对煤矿生产者的安全培训工作,让员工养成正确的安全生产习惯,避免事故的发生。当代的社会中科技和人才在企业的竞争中具有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发展人才与提高职工的素质关系到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稳定与繁荣。煤矿企业应积极鼓励与监督职工素质的提高,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矿井安全和自身安全意识,组建一支安全意识强、专业化的职工队伍,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3 安全培训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安全工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前提,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更应该加强重视。真正落实了安全培训工作,会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有效的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所以煤矿安全生产中最根本和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安全培训工作[6]。

因为煤矿工作中井下采矿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在开采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透水、冒顶、瓦斯超限等危险的情况,必须将安全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让工作人员对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从跟本上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3]。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加强生产中每一步安全培训工作,防患于未然,预防危险的发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的调整,重视每一个小问题,不要等酿成大错采取整治。煤矿安全生产主题中最重要方针就是预防为主。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所以煤矿安全生产中安全培训工作具有长期性和永恒性。

此外,时刻进行安全培训工作还能够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员工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会掌握更多的知识,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员工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中的规定进行工作,坚决杜绝违章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出一批技术熟练、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员工队伍,从而为更好的进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有员工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煤矿每一步生产过程就会更加规范,在安全生产的条件下,会使煤矿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安全培训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临着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想增强煤矿企业的综合实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职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时刻注重对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切实保障培训工作的质量,为煤矿安全生产和企业持续有效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贾斌荣.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管理,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2]孙绍敏.浅谈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方法与途径[J].山东煤炭科技,2013(04).

[3]汪永芝,吴健斌.加强安全培训预防煤矿安全事故[J].煤矿安全, 2010(08).

[4]聂爱明.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12(04).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方法;途径

近年来,随着煤矿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的安全事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由于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使得很多煤矿依然存在着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事故层出不穷等。我们需要对煤矿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1.1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

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能够确保煤矿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国家和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范进行生产,有效地杜绝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但是,在现在的煤矿生产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这一体系的缺乏使得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监督不严密,监督工作难以切实有效地落实,监督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等。[1]首先,煤矿现有的监督人员不能够保证煤矿可以按找国家的相关要求设置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完成安全管理监督任务。也就说,目前,我国煤矿数量较多,而现有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人员数量远远不够,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任务。其次,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难以实现事故的预警。我们对煤矿进行安全管理监督,就是要实现对安全隐患的排除,从而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但是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制很难预判生产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隐患,而大部分的煤矿事故都是由这部分隐患引起的,所以,很容易造成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的失察。最后,垂直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设置不科学。科学的垂直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能够保证对监管部门政策进行高效实施,同时能够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实现基层矿企与管理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我们现在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使得我们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在监察的过程中工作不力,在利益的博弈之中会对相关问题进行瞒报等,使得监督失效。

1.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落后

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落后也是煤矿安全问题频发,煤矿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产能不足的小煤矿进行了淘汰,整改等,但是很多中型乃至大型的煤矿依然存在生产技术不够先进,安全生产管理落后的现象,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在很多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只是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大肆进行煤炭开采,而没有及时进行设备更新等,老旧的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诱发安全事故。其次,整个管理技术落后。很多煤矿对管理技术不够重视,使得管理技术较为落后,管理效率低下,导致安全事故频发。[2]

1.3煤矿从业者的素质不高

煤矿从业者素质不高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煤矿工作本身的危险性,很少有高学历的人才原因选择从事煤矿企业的一线工作,煤矿企业只能找到一些下岗工人或者学历不高的年轻人,这样的从业人员结构状况造成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底下,从而引发了煤矿事故的频发。首先,煤矿从业者缺乏安全生产和保护自己的技能。很多煤矿从业者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引文没有接受系统的安全生产、逃生以及自我保护方面知识的培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这使得他们没有办法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并且,在煤矿事故发生后,也缺乏足够的逃生知识以及自我保护技能。其次,煤矿长年缺人使得很多煤矿工人超负荷工作。这样的超负荷工作一来使得他们没有办法接受安全培训,二来也容易因为疲劳发生安全事故。

2.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方法

2.1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

我们要想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体系,才能够保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科学监督。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的科学合理性。通过传感技术的利用来对煤矿的生产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将各种信息实时传往个个管理部门,实现对煤矿的有效监控,避免信息监督中出现的各种人为产生的瞒报和不合理现象。

2.2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的安全性,通过采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井上和井下安全监控,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大幅降低煤矿的安全隐患。通过采用煤矿安全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地井下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排除隐患等。通过建立人员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进入井下的人员进行监控,高效便捷地避免危险物品带入井下等,提升整个煤矿的安全度。

2.3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

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安全管理条例能否被认真地执行,决定着能否实现安全高效地生产,决定着能否在发生事故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自救等,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设置进入门槛,从源头上实现对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控制。通过提高从业门槛,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身体素质等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其文化程度。[3]其次,加强对没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能够不断地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够有效提升其对安全管理条例的理解和行为能力,有效提升其应对安全管理事故的能力等,有效减免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最后,对井下工作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因为超负荷工作引起安全事故。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避免煤矿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最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效率的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汤世平.深化认识,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不放松[J].科技风,2011(05).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6篇

关键词:煤田生产;通风管理;防范途径

1安全通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1人的制约因素

在煤矿安全工程通风管理中,人的因素是制约安全通风管理最关键的因素。要实现安全管理从人开始,一直到安全生产通风管理到人结束。只有不断突破和管理好人的制约因素,才能更好地推进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首先是人的安全意识,这一点在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中至关重要,充分体现出煤矿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通风管理中的思想与理念,更好地诠释人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人作为第一主体,安全应该是每个人脑海中一根紧绷的线,如果人不能从安全意识上去重视和把握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那么就无法带动整个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更无法有效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在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中,如果每个从业者都能从自己出发,注重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且积极建立安全意识,那么就可以大幅度预防安全生产通风管理的危险。在煤矿生产通风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安全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和制约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所以需要做好防范工作。其次,动手操作通风管理的能力也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因素。人能够通过改造自然从而适应环境,所以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通风管理中,只有具备一定能力才能保证通风管理正常进行。

1.2客观制约因素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其本质就是矿井下存在的有毒气体以及危险物质共同对生产人员存在的潜在威胁。而要想在煤矿生产中有效制约通风管理,那么就要弄清楚客观条件,在此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和控制。

1.3环境的制约因素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环境的制约因素相当关键,大气环境包括瓦斯、烟雾、煤矿渣等,生产的环境包括人的防护设备、使用工具以及工作场所,而软环境还包括通风管理中的预防系统。所以,这一系列环境因素都能制约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

1.4管理的制约因素

管理因素作为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贯穿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以这个因素也是通风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落实不到位,控制不够,缺乏管理应急能力等等,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事故中,管理占据了较大部分。所以,管理作为一种制约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的因素需要被解决。

2煤矿安全管理中通风事故的防范途径

既然在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过程中存在如此多的制约因素,那么要想提高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就必须要研究这些制约因素,然后有效解决这些因素。

2.1环境的防范途径

环境管理作为一种制约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的重要途径,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发展,确保管理政策与措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和实施煤矿内部的瓦斯、粉尘以及通风状况的管理方案,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过程中对瓦斯、粉尘以及通风状况的主动监测,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分析与预防,确保必要的控制和预防。煤矿在设计布置过程中需要实现制定合适的方案,要做到加强煤矿通风的管理,在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布置过程中要依靠先进的管理经验,以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确保足够的通气量,符合要求的瓦斯气体以及合格的粉尘含量,让煤矿管理成为企业安全生产通风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电机的管理,对于关键部位的通风设施需要加强观测和掌握,要做好煤矿井内的通风换气,确保生产者的通风安全。在煤矿进行安全生产通风管理中,最危险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对瓦斯气体的井下检测工作,要提前对地质和瓦斯气体进行管理。对于一些高瓦斯气体的井矿需要进行抽气管理,利用专门的管道系统排放瓦斯气体,要做好瓦斯的综合管理,完善瓦斯气体的排放措施,让科技与现场情况结合,将瓦斯排放各项管理手段落实。在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防火管理,必须做到井下每条道路设置管道,每条管道必须要有水源,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灭火。切实做好煤矿安全评估,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资金,提高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所有一线管理数据需要与指挥中心进行联动,确保指挥中心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通风问题,做好在线监测与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工作。

2.2人的防范途径

既然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那么做好人的防范措施对于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保证规章制度齐全,要设置好安全岗位,落实第一负责人,完善救援系统,确保应急救援。要建立良好的通风环境,建立通风系统,确保“一通三防”有效落实,加快对员工的素质教育,要实现从人的数量转变成人的质量,实现人员向高层次迈进。其次每月要实行安全评估与瓦斯评价管理制度,要做到及时发现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中出现的隐患。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评估与管理的要求落实人员的工作,作业完成后需要对安全与人员进行双验收,确保不遗漏任何安全隐患,保证人员能掌握安全生产通风管理的各项能力。最后要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注重延伸,推行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结合生产实际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将作业知识进行划分,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掌握知识,提高员工掌握现场操作水平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与归属感,让员工能够放心、踏实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中要注重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推行完善的奖惩制度,建立完善的轮休制度,让员工能有更好的精神面貌进行生产,确保安全生产通风管理。

3结束语

煤矿安全生产通风管理具有较多的制约因素,要想做好煤矿生产与管理工作,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加强对通风管理工作做好预防,这样才能确保煤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郝峻清.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对策[J].科学之友,2012,14:98-99.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7篇

通常煤矿事故都是有规律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设备的陈旧老化,生产过程中检测不到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比较低以及生产环境等等。煤炭的生产环境恶劣,也具有极高的危险性,有些管理者根本没有管理经验,也只注重于生产的产量,不管指挥是否违规,甚至不管是否违法,对员工进行不正确的指挥,导致发生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很多煤矿企业都还在使用陈旧老化的机器,工作效率低,耗费资源多,而且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好全面的监督工作,对于生产设备应及时检测,以便于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消除安全隐患。许多煤矿企业员工不足,往往是一个人做几个人的工作,更不用说检测工作了,这样就忽略掉了许多应有的环节。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有安全意识,素质比较低下,在工作中经常违规操作,这又增加了煤矿事故的概率。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很多,种种原因导致了煤矿事故的发生。

2如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对于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要加强煤炭生产的现场管理,还要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监督,确保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有经验、爱思考的人,具备充分的煤矿生产知识,会根据煤矿生产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办法。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并及时解决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或者敷衍了事,在生产过程中,管理者要直接在生产的地方区监督和查看,以免出现问题却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在煤炭生产中,管理人员和煤炭生产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和效率,煤炭企业应该定期对煤炭管理者和煤炭生产工人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让他们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对煤矿行业的认识以及明白煤炭生产的重要性。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设定奖惩制度,对于一些表现好通过考核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也激励那些考核没有通过的员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认真工作。聘请有经验的煤炭企业家为员工讲述安全知识,让员工明白煤矿生产中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来工作,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针对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也就是说,煤矿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减少煤炭事故的发生,而消除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作用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8篇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煤矿通风安全指的是在整个煤矿运转过程中,为保证有害气体顺利安全排放及保证工作人员有足够氧气,保证煤矿整体安全运行而必须达到的安全程度。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并针对通风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为我国煤矿通风安全方面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

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该问题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煤矿的运行,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人为因素

在煤矿的整个运转过程当中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底层煤矿工人到技术人员,从中层管理到高层管理,人是煤矿运转的关键因素。因此,煤矿通风安全同样也离不开人的参与。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安全意识

煤矿安全意识指的是煤矿在运转过程中,各级人员必须时刻注意的安全,其中包括他人安全和自身安全。煤矿通风安全意识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煤矿的运行,因此,加强煤矿通风安全意识极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煤矿运转过程中,煤矿通风安全意识的缺乏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也是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煤矿通风安全意识的缺乏原因有两个:第一,员工自身安全意识缺乏,主要在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警惕性低,忧患意识差。第二,高层管理者责任心弱,没有真正的做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这两方面是造成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指的是煤矿企业为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而进行的思想、知识、技能的培训。员工培训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员工机械操作技能,进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员工培训的缺乏也是造成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隐患,员工培训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层领导者。上层领导者没有形成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未能正常周期性组织或培训人员水平低等,都会影响员工培训效果。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对于提高煤矿企业安全度和安全生产极为重要。

物质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当中,物质因素作为硬性因素,同样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物质因素的分析,对于解决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极为重要。影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物质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过量能量

过量能量指的是由于煤矿采掘设施、运输设施、通风排水设施等各类设施受到内外力影响而造成的撞击、坠落、翻车等现象,这些过量能量也是造成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由于煤矿采掘主要在狭小的地下空间进行,各种设施错综复杂,相互发生碰撞、挤压、磨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相互碰撞、挤压、磨蹭很可能产生火花,若在煤尘、瓦斯浓度较高的地方,极易造成煤矿事故,给员工生命及企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警惕过量能量也是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方面。

危险物质

煤矿井下危险物质颇多,最常见和最容易引起煤矿事故的莫过于瓦斯了。近几年,由于瓦斯爆炸而造成的煤矿事故数不胜数,给企业及个人带来灾难。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有三个:高浓度的瓦斯、火源和充足的氧气。分析瓦斯爆炸条件,对于防治及杜绝瓦斯爆炸意义重大。当然,煤矿井下的危险物质不光瓦斯,还有其它极易引起爆炸的物质,减少及杜绝这些物质才能将将煤矿事故降到最低。

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中,除了人为因素、物质因素外,还有一种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环境因素。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科技环境因素

科技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科技装备及科学理论研究。首先是科技装备,高端的科技装备能够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低劣的科技装备会增加煤矿事故的发生。因此,加紧研发及购买先进科技装备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就是科技理论,煤矿企业关于煤和瓦斯的发生理论应该有较深入的研究,加强对煤和瓦斯发生理论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瓦斯发生机制,杜绝瓦斯爆炸事故,而且对员工人身安全及企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管理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当中,管理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管理方式、管理人员是两大方面。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个极其复杂的科学,是全面系统的工作,安全管理方式不正确将会严重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威胁和伤害。同样,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水平的高低及责任心的强弱将直接对煤矿通风安全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指的是煤矿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包括地表下沉、土资源浪费等,这也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煤矿周围环境的破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煤矿设施的安全、员工生命安全,而且对煤矿的正常运转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改善周围生态环境质量,为煤矿开采提供好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以上列举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也就迎刃而解了。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人为方面,增强员工煤矿通风安全意识,加强煤矿通风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第二,加强对过量能量及煤矿危险物质的检查和防范,将危险降到最低。第三,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及购买先进高端设备,加强煤矿理论研究及学习。第四,增强对煤矿通风安全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第五,为煤矿的开采挖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以上措施,煤矿通风安全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总结:

煤矿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关系到煤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其它各行业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并针对通风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飞,范文胜,祁昊. 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J]. 煤炭工程, 2010,(05)

[2]吴立云,杨玉中,张强.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TOPSIS方法[J]. 煤炭学报, 2007,(04)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9篇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Y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373-01

煤矿通风安全指的是在整个煤矿运转过程中,为保证有害气体顺利安全排放及保证工作人员有足够氧气,保证煤矿整体安全运行而必须达到的安全程度。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并针对通风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为我国煤矿通风安全方面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一、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

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该问题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煤矿的运行,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为因素

在煤矿的整个运转过程当中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底层煤矿工人到技术人员,从中层管理到高层管理,人是煤矿运转的关键因素。因此,煤矿通风安全同样也离不开人的参与。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安全意识

煤矿安全意识指的是煤矿在运转过程中,各级人员必须时刻注意的安全,其中包括他人安全和自身安全。煤矿通风安全意识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煤矿的运行,因此,加强煤矿通风安全意识极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煤矿运转过程中,煤矿通风安全意识的缺乏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也是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煤矿通风安全意识的缺乏原因有两个:第一,员工自身安全意识缺乏,主要在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警惕性低,忧患意识差。第二,高层管理者责任心弱,没有真正的做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这两方面是造成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2.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指的是煤矿企业为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而进行的思想、知识、技能的培训。员工培训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员工机械操作技能,进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员工培训的缺乏也是造成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隐患,员工培训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层领导者。上层领导者没有形成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未能正常周期性组织或培训人员水平低等,都会影响员工培训效果。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对于提高煤矿企业安全度和安全生产极为重要。

(二)物质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当中,物质因素作为硬性因素,同样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物质因素的分析,对于解决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极为重要。影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物质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1.过量能量

过量能量指的是由于煤矿采掘设施、运输设施、通风排水设施等各类设施受到内外力影响而造成的撞击、坠落、翻车等现象,这些过量能量也是造成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由于煤矿采掘主要在狭小的地下空间进行,各种设施错综复杂,相互发生碰撞、挤压、磨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相互碰撞、挤压、磨蹭很可能产生火花,若在煤尘、瓦斯浓度较高的地方,极易造成煤矿事故,给员工生命及企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警惕过量能量也是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方面。

2.危险物质

煤矿井下危险物质颇多,最常见和最容易引起煤矿事故的莫过于瓦斯了。近几年,由于瓦斯爆炸而造成的煤矿事故数不胜数,给企业及个人带来灾难。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有三个:高浓度的瓦斯、火源和充足的氧气。分析瓦斯爆炸条件,对于防治及杜绝瓦斯爆炸意义重大。当然,煤矿井下的危险物质不光瓦斯,还有其它极易引起爆炸的物质,减少及杜绝这些物质才能将将煤矿事故降到最低。

(三)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中,除了人为因素、物质因素外,还有一种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环境因素。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科技环境因素

科技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科技装备及科学理论研究。首先是科技装备,高端的科技装备能够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低劣的科技装备会增加煤矿事故的发生。因此,加紧研发及购买先进科技装备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就是科技理论,煤矿企业关于煤和瓦斯的发生理论应该有较深入的研究,加强对煤和瓦斯发生理论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瓦斯发生机制,杜绝瓦斯爆炸事故,而且对员工人身安全及企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2.管理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当中,管理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管理方式、管理人员是两大方面。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个极其复杂的科学,是全面系统的工作,安全管理方式不正确将会严重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威胁和伤害。同样,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水平的高低及责任心的强弱将直接对煤矿通风安全产生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指的是煤矿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包括地表下沉、土资源浪费等,这也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煤矿周围环境的破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煤矿设施的安全、员工生命安全,而且对煤矿的正常运转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改善周围生态环境质量,为煤矿开采提供好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以上列举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也就迎刃而解了。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人为方面,增强员工煤矿通风安全意识,加强煤矿通风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第二,加强对过量能量及煤矿危险物质的检查和防范,将危险降到最低。第三,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及购买先进高端设备,加强煤矿理论研究及学习。第四,增强对煤矿通风安全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第五,为煤矿的开采挖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以上措施,煤矿通风安全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总结

煤矿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关系到煤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其它各行业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并针对通风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飞,范文胜,祁昊.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J].煤炭工程,2010,(05).

[2] 吴立云,杨玉中,张强.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TOPSIS方法[J].煤炭学报, 2007,(04).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精细化 自主化 零事故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23―01

1 传统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安全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矿安全问题是煤矿生产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对煤矿安全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也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从而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百万吨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安全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有的各种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问题。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由有关部门单纯规定百万吨伤亡率指标作为安全管理的目标进行考核,这种对伤亡有指标的做法值得商榷,因为它的潜台词就是,煤矿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上,除了象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事故不可避免外,一切事故都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煤矿安全应该万无一失。

(2)煤矿安全基础管理问题。长期以来,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煤矿安全管理还是一种十分粗放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技术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弱化,劳动组织管理松弛,以包代管较为普遍;工作质量、工程质量、材料设备质量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员工培训缺失,不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等。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严格又细致的系统工程,如果安全基础管理不精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会造成财产损失,重则能导致矿毁人亡的事故。

(3)煤矿安全管理的主体问题。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没有解决影响煤矿安全的关键因素——“人”的问题。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一方面,“物”的不安全因素,可以通过“人”这一活的因素加以克服和消除,另一方面,“人”的因素还有诱发、放大安全事故的杠杆效应。针对如何解决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2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要求将“零事故”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零事故”既是煤矿安全管理出发点,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它还是考核煤矿安全管理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其安全管理的效果就是“零”。人们平常所说的“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就意味着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是“零事故”。

2.1 基本原理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主要有3个方面。

(1)有安全隐患不一定出事故,但是事故的发生一定是安全隐患造成的。煤矿事故源于安全隐患,只有建立有效的安全隐患防控体系,彻底地消除安全隐患,才能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精细化安全管理是基础。许多煤矿事故基本上是粗放式管理的结果,安全管理的粗放必然带来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实行精细化安全管理,以此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才能保证“零事故”安全管理目标的有效实施。比如,只有每一个员工都进行进细化操作,才能实现操作零失误。因此,要实现“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就必须通过应用定置、编码、标识、看板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技术,引导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实施精细化操作,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精、做细,使现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高标准、高品质,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与之相应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

(3)“人”是关键。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实质上都是人的问题。因此,在推行“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主动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主动预防安全隐患。在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将煤矿安全管理的责任和压力清晰而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个员工,使各级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主、自发、自觉地做好煤矿安全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与治理煤矿安全隐患,使矿井安全工作处于强有力的可控、可防状态,真正实现安全“零事故”的煤矿安全管理目标。

2.2 主要内容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

(1)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安全“零事故”。日本松下幸之助说:“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对于煤矿安全管理而言,如果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就意味着零。安全事故源于隐患,居高不下的矿难事实证明,隐患不除,则事故不可避免。安全管理的关键是让整个矿井系统在没有安全隐患的状态下运行,从而实现零事故。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消除,只有整个矿井系统的所有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发现的隐患能够及时整改,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安全“零事故”是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的唯一出路,只有在没有安全隐患状态下运行的矿井才是本质安全型的矿井。

(2)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一----“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精细化安全管理是建立在常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安全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粗放式安全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煤炭企业安全理念。它是通过应用定置、编码、标识、看板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技术,引导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实施精细化操作,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精、做细,使现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高标准、高品质,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二----“自主化安全管理模式”。它以安全管理方圆论、人类需求层次论和人本管理层次论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员工视为煤矿安全管理的主体,突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突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员工良好的安全意识、技能、素质以及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为基础,通过调动员工的自我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使员工自我规范岗位操作、自我约束不安全行为,自觉地管理好其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安全,自主地预防、控制和消除“生产现场、生产过程、工程质量、岗位操作”中的安全隐患。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关系的分析 ,论述了煤矿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对其进行监督监察的必要性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实行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这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监察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针,所以,探讨如何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是搞好安全监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这是因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搞好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那么,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安全监察,促进安全管理是我们作好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相对来说,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原始的,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有的甚至是空白,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在职工的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这是因为: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并进行验收,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投入和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等都对煤矿安全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必须作为重点进行安全监察。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1 加强煤矿的安全检查工作

通过煤矿安全监察发现,国有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相对比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总体来说,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但这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煤矿安全装备水平整体普遍较低,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难以适应现在安全新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原始的。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有的甚至是空白,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在职工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就煤矿安全来说,煤矿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人既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事故发生的受害者,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对安全工作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能否从思想上真正地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其它一切工作的首位的问题。每个人已认识到安全是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不牢固。道理很明显,每个人一出生到懂事后就想安康长寿,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安全需要是人类最根本的本能需要。怎样才算真正地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呢?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想到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要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企业要树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巩固“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全员的安全环境。

3 强化工人的技能培训,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素质

现阶段煤矿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工人素质低,不能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现在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备的文化程度、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这既拖了煤矿发展的后腿,也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国有煤矿现有全民合同工、农民轮换工和副业工进行一次文化考试,达不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全民合同工要进行文化知识补习,农民轮换工按合同,期满的予以辞退,未满期的,必须补习文化知识并辞退各类副业工;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必须按工种分期分批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脱产安全技术培训,以提高国有煤矿作业工人的素质。乡镇和个体煤矿的作业工人流动性大,人员成分复杂。因此,该部分作业工人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授权的安全培训中心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否则不许上岗作业。政府煤矿安全监督部门对此要从严管理,发现未经培训或不符合培训规定的工人上岗作业,要对煤矿经营者或个体矿主从严处罚。在抓煤矿安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现场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机电设备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效率。随之而来的是,煤矿机电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而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的现场管理水平是减少煤矿生产安全隐患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对煤矿机电安全的现场管理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煤矿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煤矿机电管理人员因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或对其培训没有做到位而导致整体素质不高;二是,大部分煤矿企业领导人和煤矿工作人员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思想而导致安全意识淡薄;三是,部分机电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因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的不足而导致煤矿机电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四是,大部分机电管理人员因只注重生产而导致其职能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从而使得其管理不完善;等等。

2 做好煤矿现场管理中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在煤矿现场管理中,机电安全管理是其关键。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企业要尽可能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做好煤矿现场管理中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以此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2.1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煤矿机电管理人员队伍

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是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执行者。在一定程度上,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水平。因此,煤矿企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煤矿机电管理人员队伍。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以此来避免煤矿机电管理人员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二是,煤矿企业应重视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工作,并定期组织煤矿机电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此来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煤矿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以此来对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规范,并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责任心,从而有利于其职业素养的提高;等等。这就能够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煤矿机电管理人员队伍,从而有助于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增强全体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发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煤矿企业要做好煤矿现场管理中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全体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煤矿企业领导人必须对机电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充分认识到机电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二是,煤矿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安全责任制,并实施煤矿机电技术人员责任制,以此来促进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这也有利于煤矿机电技术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三是,煤矿企业还应加大安全生产的力度,并定期对全体煤矿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教育,以此来不断增强全体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2.3 进一步完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其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水平。因此,煤矿企业要做好煤矿现场管理中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其管理制度。要实现这一点,首先,煤矿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及机电安全在现场管理中的现状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机电管理机构,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统一对人员配备、体系结构、组织形式以及矿井机电管理机构设置等进行管理;其次,煤矿企业还必须建立并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机电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同时,煤矿企业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机电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并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来进行机电工作;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机电管理的综合平衡能力,煤矿企业还可以实施计划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落实规章制度和加强对机电管理的约束。

2.4 制定机电设备的更新计划

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系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若机电设备使用的时期过长,则不仅会严重影响对其的管理,而且也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煤矿企业要做好煤矿现场管理中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还必须重视对机电设备的更新,并根据本企业与煤矿生产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机电设备的更新计划。要做好这一点,首先,煤矿企业应定期对重要的机电设备或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并及时对这些已达到使用年限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新;其次,为了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其技术的先进性,煤矿企业还应不断对机电设备进行升级,并引用新的且安全功能好的设备来替换旧的且安全功能较差的设备;最后,煤矿企业还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设备更新计划,以此来确保机电设备能够更新及时。这样尽可能地减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也有利于煤矿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了煤矿企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既是煤矿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煤矿管理的关键。而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矿的生产。因此,煤矿企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水平,以此来尽可能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故而,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煤矿机电安全的现场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忠江,赵明星.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J].科技资讯,2011(17).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事故

根据大量煤矿事故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近八成事故发生原因都与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三违”现象的普遍存在是影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最典型的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是指日常生产活动中,具有危险性的生产行为,其中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规进行生产操作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于煤矿职工的生产行为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是影响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的最主要因素,直接导致生产失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

(一)心理因素

对于煤矿企业职工安全行为来说,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情绪以及个性因素两个方面。从心理因素方面分析,煤矿企业职工情绪水平失调情况下,不安全行为也随之产生,保持煤矿职工平稳的情绪水平是安全生产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安全因素,当煤矿职工情绪过于紧张或者激动时,其情绪水平就会出现较大波动,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如煤矿职工在从事繁重井下工作时,其情绪水平要求非常高,一点小波动都可能产生安全风险。个性因素方面分析,从煤矿企业职工群体个性来看,许多煤矿职工抱负水平不高,物质需求明显,价值观主要偏向于经济型。而工作能力上,反应能力与突发应变能力较弱,直接影响到相关安全操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通过对一些煤矿企业的事故分析得出,由于煤矿职工心理因素以及心理状态等因素产生的事故占五成左右,在生产过程中,侥幸、安全心理,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障碍。

(二)生理因素

受生理因素影响,在相对优越、宽松的工作环境之下,人的安全行为才能达到最优化,而在面临比较局限或者恶劣的生产环境时,人的安全行为将出现退化。对于煤矿职工来说,其作业环境相对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生理问题,影响到职工安全行为。部分煤矿职工在繁重的井下工作中,工作时间较长,极易疲劳,如果长时间以疲劳状态开展生产工作,则会导致体能消耗过大,出现行为失调等问题。此外,煤矿作业时间不规律,煤矿职工生产规律与生物钟被打乱情况下,其体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劳动效率不高,出现不安全行为。除以上煤矿企业特殊的生产情况之外,还有其它多种因素对煤矿职工的安全行为造成消极影响,如长期缺乏鼓励的工作情况下,工作态度消极,致使生理状态松驰,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故缺乏预警能力。此外,社会生理因素的影响会使煤矿职工产生极大的精神波动,如异常激动、兴趣或者抑郁等情况,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漠不关心,不能准确的进行信息处理,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三)环境因素

首先,作业环境的复杂性是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煤矿生产企业职工生产的第一现场在井下,环境的复杂为职工生产作业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性。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之中,煤矿职工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量,面对艰苦的安全卫生条件,此外,井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对职工大脑产生不良刺激,容易导致职工疲劳心理与生理状态。其次,社会环境因素也间接影响到煤矿职工安全行为。对于煤矿企业而言,煤矿区队作为基本的组织,其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是防范煤矿事故的重要条件。每位煤矿职工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其事故行为酝酿于团体之中,在群体相互作用下,包括安全意识等的贯彻落实,相互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模仿等都影响到职工的安全行为,如果团体安全行为失控,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安全隐患。

二、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与预防对策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应当是摆在第一位的重要任务,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多种手段,预防与控制安全隐患产生,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失误,防止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发生。

(一)对煤矿职工心理与生理进行调节

控制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首先应当针对煤矿企业职工心理与生理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与调节,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提升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煤矿职工个性心理、需求、个人能力以及性格上都各有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的存在,煤矿企业要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对不同特征的职工情绪与注意力进行调动。此外,通过对煤矿生产作业条件进行持续改善,心理咨询等活动开展,消除恶劣生产环境下煤矿职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舒缓心理压力。同时,强化关于安全生产的奖罚制度,在煤矿生产场地树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对职工生产活动进行提示警醒等等,优化员工心理素质,调动其主动性心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减少事故产生机率。在关注优化职工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关注职工生活规律的调整,作息时间安排等生理因素,促使煤矿职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参与到生产中来,避免出现疲劳作业,降低因生理缺陷产生的不安全行为。

(二)减少外界因素影响

影响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作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要控制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就要从这些外界因素着手,通过改善作业环境,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等,最大限度降低煤矿职工人为失误。具体来说,通过持续优化作业环境,合理改进煤矿井下开采方法与技术,降低温度、温度等环境影响,扩大作业空间,增强照明、持续改善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关注煤矿职工家庭和社会关系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安全宣传等工作,维持职工家庭的和谐,树立安全第一,温暖家庭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三)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

要使煤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需要不断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力度,通过对煤矿职工开展各类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开展安全考核、提高岗位操作技能等措施,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减少人为失误,降低安全风险。除此之外,在煤矿职工上岗前以及日常工作中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宣传最新安全知识与技能,切实降低恶劣工作环境下煤矿职工的人为失误,避免事故的产生。

(四)强化监督与管理

为了防止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应从以下两点出发,持续强化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首先,安全监察部门应当发挥监管作用,持续深入职工一线工作场所,关注生产场所的安全检查,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其次,企业工作应当发挥监督力量,强化安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煤矿现场操作中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结语:

当前,许多煤矿企业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许多生产环节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不断研究煤矿职工生产行为,掌握其行为规律,分析影响煤矿职工安全行为的因素是煤矿企业控制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曹庆仁,李凯,刘丽娜. 煤矿安全文化对员工行为安全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4:143-149.

煤矿生产要素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问题;策略

由于我国安全网络监督机制逐渐完善,从而开采煤矿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煤矿行业依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依旧不能完全解决,这直接造成了煤矿开采工作者的安全没有保障,效率无法提高,所以解决煤矿的安全技术管理问题刻不容缓。

1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安全管理是每个行业都在追求的管理方法,对员工进行组织和指挥,使他们在规定的原则下完成所要求的企业目标。煤矿生产的安全技术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管理者和所有员工,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指挥,在煤矿安全管理之下进行安全的生产活动。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对煤矿生产和开采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管理,消除所有危险因素保障员工们工作时的人身安全,还要防止员工们出现职业病的情况,要将各种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使煤矿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开采和经营,使煤矿企业利益最大化。

2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差

虽然如今每个矿区都很重视安全管理的问题,也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和金钱,但还是有一部分唯利是图的管理者,一味的追求利益,忽视安全问题只注重生产效率和获利高低,这样的管理者是不负责任的并且是有违良心的。在造成事故之后的补偿和赔偿都是毫无意义的,都不如在事故之前完善所有的安全措施,尽可能排除所有的安全隐患,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对煤矿真正贯彻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事务。每个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涉及到了一个家庭,排除煤矿生产中所有的危险因素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2.2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混乱

煤矿企业可以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是管理制度合理并且科学,安全的管理制度是使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煤矿企业只有拥有合理的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才可以进行安全的煤矿生产和开采,出现事故的频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才能尽可能提高。有一些煤矿企业为了可以尽快盈利,为了眼前的利益,只进行了短暂的非专业的安全管理,没有请专业人员进行安全分析,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这样的后果就是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模糊不清,无法真正起到防止安全隐患的作用,煤矿企业的危险依旧存在。除此之外,场地管理还存在着路线近和白班管理者多,而路线远和晚班管理者少,这种情况导致边远地带和夜间经常出现事故。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煤矿内的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降低煤矿企业的危险系数,提高煤矿企业生产和开采的效率。

2.3煤矿企业员工素质较低

我国的煤矿领域发展迅速,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各大矿区也将机械化生产运用到了煤矿企业生产中,生产方法的改变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要求着煤矿工作者具有比较高的技能素质与文化素质。但是,由于最初煤矿工作者只是简单的劳动力,他们不需要有较高的技能素质更不需要有文化素质,只要有力气可以完成工作即可,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煤矿工作者的要求也就提升了。如今的煤矿工作者由于文化素质比较低,导致他们难以理解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一些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低,经历过矿难后由于害怕而放弃煤矿工作。还有一些新招进的年轻工作者怕苦怕脏怕累,不尽全力工作造成煤矿产业效率降低。

3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3.1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有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依旧残缺,这造成矿区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是极为重要的,应为此专门制定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并且进行合理的奖赏和惩罚。针对煤矿企业的安全隐患应制定相应的预防事故的策略,精确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条款。依照各种制度做事,坚持查岗,坚持查找隐患,减少危险系数。在安全管理上不应只治标不治本,应真正做到安全管理。确保每一次的监督和检查都是完整的并且是及时的,真正的防止违章的事情出现,真正保障煤矿工作者的安全。

3.2实现煤矿采矿的安全标准工作

煤矿采矿工作是一件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只有各项技术都达标才能保证采矿工作的安全问题。平时也要对煤矿的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将安全事故责任落实到实处,加强采矿人员有关采矿技术的培养。科学的理论知识会给实践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好的指挥和保障采矿作业的顺利完成。工作人员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合理安排采矿技术安全规范。

3.3注重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员工的技能培训

安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放在第一位,注重安全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普及安全文化也能煤矿企业生产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企业的激励力、约束力、监督力的形成,在平时的点滴中渗透给员工安全的概念,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工作,培养企业的工作安全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而且从上级领导到基层员工都要认真学习。另外,员工也要学习正确的采矿技术,才能确保工作的安全。工作技能是每位员工要具备的,这也是一个煤矿企业应当重视的首要工作,企业要注重培养员工们的综合素质。当所有人思想上已经认同安全文化,行为上也会按照安全的原则来进行,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3.4加强监督,严格追究责任

当完善制度和预防工作后,依旧会存在一些小的安全隐患,因为安全隐患是无法彻底消除的。所以为了可以进一步取得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煤矿工作效率,还应设置监督部门,这样可以使煤矿工作得到监督控制,从而安全工作也会更加的谨慎。可以采用阶梯制度,企业将责任落实到煤矿管理者,管理者将责任落实到小组长,组长在落实到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每个人都会意识到煤矿安全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从而会更加的注意矿区的安全。当发生安全事故后,不能姑息或简单解决,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儆效尤,这样可以增强煤矿人员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