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字:煤矿宣传工作安全生产关系

煤炭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又是高危行业。煤矿的安全生产成为重中之重。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煤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0.9%,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192人、同比下降20.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经降到2左右。但不能否认的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一个时期内事故仍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差异造成的: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绝大多数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但是,仍有一些同志尤其是少数领导同志,在安全生产的认识上,特别是触及一些具体问题时,这个差异就反映出来了。有的企业领导片面追求“大发展”、“跨越式发展”,从而造成生产矿井“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基建矿井“三抢”(抢时间、抢进度、抢工期),由此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是装备水平上的差异。目前我国煤矿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装备,也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制造的装备。如淮南矿业集团的顾桥、张集煤矿,国投新集公司的刘庄煤矿,皖北煤电集团的祁东煤矿等,其装备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实现了机械化,而且走向了信息化。而皖南地区不少小煤矿,仍然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业、运输工具,甚至连安全监控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三是职工素质上的差异。目前,安徽省淮南、淮北、皖北、新集四大矿业集团公司的普通工人,拥有高工以上、中专文化程度的比较多,本科毕业生到井下当测气员的也有。而在一些小煤矿,想找一个懂煤矿的负责人都很难,至于井下熟练工、技术人员就更难找到了。这样的人员素质和技术状况,如何能保证安全生产呢。

四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预防瓦斯、水、火等重特大事故,无一不与技术相关。在安徽,这种差异是相当明显、相当突出的。

五是安全投入上的差异。2005年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出台的瓦斯治理12项治本之策,允许加大瓦斯治理投入。安徽规定吨煤提取安全费用30元,目前,国有大矿吨煤提取超过了30元,小煤矿吨煤投入仅2.5元。

六是事故“四不放过”落实上的差异。有的煤矿主要负责人,不仅对事故,而且对事故隐患都相当重视,对国家财产和职工群众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而有的煤矿企业负责人,出了事故以后能瞒则瞒,或拖延不报。

所有这些差异,都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同影响,而这些差异,除了极个别是包含了客观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改变的。缩小并最终克服这些差异,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宣传工作应首当其冲,为煤矿安全生产鼓与呼

第一,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安全发展观,推动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促进煤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使命。第二,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历史重任。第三,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安全生产基本制度、基本知识,确立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完成安全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第四,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动员全社会关注安全、支持安全、促进安全的现实任务。第五,就现在而言,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还担负着推动两个主体、两个责任的落实,进而打好两个攻坚战的紧迫任务。

二、宣传工作重点是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煤矿安全工作极为重视。200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提出了“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两个阶段性目标,这两个目标后.来变成了党中央的号召、国务院的决定,必须按期实现。2005年12月21日,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研究并提出了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2006年初,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理作报告,指出,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提出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十项任务。2006年3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2006年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把安全生产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直接相关的10个突出问题之一,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诸多的具体政策,其中与煤矿相关的、对煤矿有实惠的、包括瓦斯治理的政策有10项;出台了小煤矿整顿关闭82号文,明确了16种关闭对象,等等。

所有这些,既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思想和生命至上的态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宣传“十一五”规划,宣传瓦斯治理、整顿管理的决策和部署。

煤矿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全社会方方面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通过宣传,使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宣传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要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下降2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煤矿安全生产宣传任务非常艰巨。

3.宣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依法行事,依法规范办矿行为。

4.今年是安全生产的“攻坚年”、“落实年”,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家打好两个攻坚战、推进隐患治理专项行动的自觉性。

5.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信心。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的宣传方针,弘扬煤炭行业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弘扬新一代煤矿工人的道德风尚和情操。

6.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基本制度、基本技能、先进技术。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监察监管的作用,进一步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引导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并加强对两个主体、两个责任落实的监督。

三、创新形式。把握大局,提升宣传工作水平

1.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宣传的方向。煤矿安全宣传报道的事儿很多,如何宣传报道、宣传报道什么,都有一个取舍和选择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安全生产宣传的第一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宣传、教育、引导、普及、激励、监督上。要从正面宣传事故抢险救灾、事故单位怎样吸取教训、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引发了哪些思考等。这样更有利于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有利于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稳定大局。

2.要把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实。在这方面,各地、各企业都有些好的经验,创造了许多好的形式,尤其是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及时推广交流这些好经验、好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能够收到实效为目的,千万不要图虚名。

3.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年来,国家主流新闻媒体,各煤矿企业内部的宣传机构,不仅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和帮助。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利用新闻媒体反应迅速、覆盖面广、形象直观的优势,正确地反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揭露和批评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宣传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得到新闻媒体更多的支持,求得他们对煤矿企业的理解、配合,就应当主动介绍企业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在发生事故后更不能回避,应主动客观地向新闻媒体介绍事故情况,企业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包括事故处理中的程序,尤其是事故抢险救灾的一些措施、办法等,这样媒体才能客观报道。闭门不见,媒体只能采用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反而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迫于市场竞争压力,缩减安全投入

首先来讲,迫于目前市场竞争方面的压力大,一些煤矿企业通常选择减少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投入,来降低成本。然而相对的市场出于对煤炭需求便使得煤矿企业产量高速增长,煤矿设备以及设施经过长期超负荷运作,包括平时正常的设备检修和维护都不能完全做到,因此企业便不能稳定运行安全生产系统。再者来说,随着目前不断加深的市场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二)职工人员构成复杂,缺乏安全意识

复杂的职工人员组成,其中一些人没有从事该工作的相关经历,也没有接受过正式入职方面的培训,所以业务方面技能低,只有薄弱的安全方面防范意识。同时员工无法全面兼顾安全与效率、生产与质量,还有员工的防范技能较低,公司也没有有效的禁止员工习惯性的违章,从而使员工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没有做到有效地实现现场在检修、施工等过程中的安全组织措施、技能措施,业务操作流程不正确,还有安全工具的使用错误,同样导致人员的伤亡与设备的故障。

(三)管理工作不到位公司通常投放

在大型作业项目上的精力较多,往往却疏于公司的日常方面管理。近年来发生的伤害事故来看,在一些小型、较分散作业中伤害事故多有发生。与此同时,公司对设备进行检验、修理、试验、记录一些设备的档案不及时准确,保管不认真;同时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改正现场的业务操作流程,经常出现员工违规操作,对企业规章不认真遵循等。高层领导对企业的经济建设、管理、生产的效率才重视,对规章制度有所轻视,仅仅在事故事后有所控制,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企业安全生产有明确的制度的前提下,仍然落实不到位。其表现有:一方面处理安全、效益、进度之间的关系不正确;另一方面处理安全生产的问题上,不坚决的态度,不扎实的作风,只是动动嘴,还在初级的原则性动员或要求上;再者是负责生产分管的领导没有进行安全生产现场调研工作,没有把精力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从而使其存在隐患,就更不用说改进措施。还有是没有就安全工作中的事故问题做认真解析,从而无法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五)现场标准化作业不到位

一些手段单一,制度并不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法,形同虚设。首先,流于形式的自主管理。有待提高的一线生产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够。其次,现场占主要地位的是“经验型管理”。目前来看,安全管理人员凭借他们在现场的主观判断和有着一些经验的指挥工作。但是,在知识、经验和责任心方面管理人员的缺乏使现代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展受到一定制约,当发生未知的复杂一些的现场事故发生时,管理人员无法做出最正确最及时的应急处理。

(六)安全器具管理混乱

企业的安全生产工具在日常维修流程和使用流程中没有明文规定,因此造成安全器具的过分使用,质量堪忧以及管理混乱。特别是一些质量合格率不高的小型煤矿施工企业中的安全检测设备及计量仪器。同时,安全器具的定期性检测工作也是无法保证,报废管理制度更形同虚设,且报废执行力弱,仍然在使用超过使用期限并且已出现损坏的器具,如果安全器具没有及时更新,没有按期报废,必然会引发安全事故。

二、安全生产管理改进建议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员培训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指在企业生产、运营等经济活动过程中,彰显人的生命价值、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尊崇人的生命的一种文化。安全文化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意义重大。安全文化只是企业文化中众多文化的一种,它显示了企业的价值所向,也意味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再次,安全文化能够对企业员工的人生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能够起到肯定企业人员的人生价值观的作用。所以,企业需要将建设安全文化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从人的观念、行为、物态以及制度文化这几个方面入手。

2.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塑造学习型组织

通过加大对安全知识宣传的力度,各级员工的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安全需求深入人心,能够积极贯彻。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却不是生来就有的,人对安全意识认识的强弱以及人掌握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安全生产整个过程与结果,所以,为了提高人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企业只能依靠强化对安全生产教育的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修养,使人轻而易举懂得安全,学会防范安全隐患措施,才能保证生产中的人身安全问题。企业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问题上,除了传统的强迫性安全教育外,还可以采用大家能够容易理解的形式去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并且可以进行分类,例如:按照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管理

1.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

进一步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及修订,以此来加强企业各制度的可实施性,并使管理变得有章可循。逐渐使得企业规章制度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健全和实际生产状况相适应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办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使现场操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化,确保现场安全,能够使现场生产流程变得可以操控。严格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加大对现场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杜绝进行违规的作业,并且还要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安全考核措施的填写,以此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要以班为单位检查并且每一次安全检查都需要记录下来,由安全生产部门和监察部门最后进行总体统计。

2.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划分制度

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去修订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使得每一位员工都对自己的工作安全职责清晰明了。在每一年的1月1日这天,由公司的高级领导和各级部门管理层,拟定并签署企业有关的安全生产责任状;班长以及各部门负责人都需要签三级安全控制措施保证书;员工、班长需要签好“三个不伤害”的责任书。

3.加强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严格贯彻并落实有关安全设备的报废规范和规定。对于那些到了期的或者已经被损坏的以及已经进行定期试用检查当中不合格的安全设备,需要进行强制性报废,不得转让或者买卖。第二,对于那些外部包工以及施工队伍必须进行严格的、有效的资格审查。实行标准化的安全设备管理、检修。贯彻并落实好设备的定时检查、定点修理和专人的负责制度。当设备在进行巡检时,必须要落实到位,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隐患。对于那些频繁、重复发生故障的设备或者那些关键设备需要重点检查的,一定要防止因为管理的缺陷而造成不可逆的损失。第三,每次做到总结检修管理的经验,发现检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进而提高检修管理的水平。

(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企业

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实施工程过程中的煤矿项目,关键涉及了业主、承包商、经销商、监理以及政府等参与主体,通常经过合同或者是委托关系将他们联系到一起,共同参与到项目的实施、监督和管理中,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安全问题便是所有参与方的责任,这是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不断形成的一种观念。在参与者们之中,对安全生产能起到决定性影响作用的主要是业主以及承包商,之中又有关键作用的主要是业主。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中,业主的某些行为会间接使得安全事故出现,例如:拖欠工程款项、要求提高工程进度等等

(四)加强企业绩效评价

煤矿企业受益于良好的绩效管理,科学、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活动中,有利于企业提高整个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合理性。为了巩固安全基础建设,保证稳定、持续的安全生产,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奖惩分明制度。把员工能力、态度、对企业的贡献作为评价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增强每位员工的主人翁的意识,在自觉履行其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的潜能。要想加强企业绩效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根据“以责论处”原则,确定矿级安全生产奖的奖惩制度。

2.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分明的原则。

3.矿级应专门创立一个安全工作奖励专项基金,是以当年工资总额基数的1%作为每年的安全生产奖励基金的限额,并且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项目。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电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与安全管理中,要结合传统管理理念与安全模式的应用基础上,创新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方式,尤其是在机电技术与实际运营的结合中,打破传统的高风险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注重机电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综合作用,对于提升煤矿的综合管理都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

1.1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严格执行中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因此,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整体运行都有很大的推动性。其中,在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煤矿安全运行与管理机制不科学,没有制定出现场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也没有形成现场管理的综合管理机制,在机电管理体系的运行中,没有全面落实到实际安全生产之中,从而导致机电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运行秩序上的混乱[1]。

1.2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中,没有充分考虑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因素,尤其是在矿井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对于机电设备管理的综合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机电基础管理的效率也相对较差,在注重煤矿地下采掘现场的设备管理中,没有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由于机电设备运行不规范、安全措施不到位产生的事故相对比较多,其中,在运输设备的安装、运行以及检修与调试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人员触电事故,因为没有严格进行设备的检修,也没有做到详细的综合管理。

1.3机电管理技术人员素质不到位

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因此,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煤矿企业要注重对人员素质的整体培育。但是,有一些机电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管理水平也不是很高,煤矿企业也没有组织专门的培训,因此,在整个技术管理与运用中就会出现与实际管理相脱节的现象。同时,在坚持相应的考察抽查管理中,也没有对整个管理形成科学化的模式,因此,在机电设备操作路径中,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对于整个管理都将有很大的反作用。在多种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有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技能不强等影响,就会给整个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差,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2]。

2构建机电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方式

2.1加强管理,突出机电设备的综合运用效果

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在全面构建规范化的管理路径中,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条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相关政策,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全面落实管理机制的相关责任,解决现场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一是要落实责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奖罚等机制,对于安全意识强、机电技术强、责任心强的员工,要给予积极的奖励。二是要加大对设备的综合投入。在不断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投入过程中,形成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开支,对于机电设备的主要维修以及相应的改造,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形成设备更新管理模式,并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三是要结合实际需要更新设备。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并加强对新技术的管理,增强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效益。

2.2提升素质,加强对人员的综合培养

在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过程中,要进行定期培训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培养。因此,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全面实现机电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在进行岗前培训、岗中培训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机电设备技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煤矿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在注重综合培训的基础上,定期选拔优秀的人次进行技术培训,在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整个专业技能以及基本业务素质训练,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构建多样化的培训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将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不断转化为成果的运用。在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的路径中,强调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了更好的拓展整个技术工作思路,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基础上,形成讲座、现场指导等培训模式,并加强与高校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沟通,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注重好宣传,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采取积极有效的绩效评定方式,形成相应的奖励管理机制,更好的调动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人才,更加有利于提升煤矿机电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综合作用[3]。

2.3落实制度,形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

首先,煤矿企业要制定出技术管理针对性考核文件,并严格落实该考核文件中所规定内容,使机电技术管理操作更具规范性,从而提升整体管理质量,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其次,针对机电设备相关检查制度方面,可采取上岗检查制,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点定位于各关键岗点及要害场所,当岗位轮换之后,需实施全方位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此外,煤矿企业还需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所有工序均要编写安全管理计划与具体管理流程,并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实施跟踪全程管理,而对于部分重点生产区域,还应由相关领导深入到现场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与相关流程标准相符合,以此方式提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整体质量水平[4]。

3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路径中,要注重对煤矿综合管理效能的全面运用,在注重机电设备综合效能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注重将安全文化注入到每一个管理之中,同时,对于整个管理的综合应用,要搭建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推动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

作者:苏飞 单位:山西兰花同宝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帅彪.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4,(03):237.

[2]马国庆.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5):40.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在生产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缺口,形成安全闭合管理

在矿区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制度完善,保证“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有严谨、规范的制度来约束。在煤矿,保证安全,要以完善的制度为基础,以标准管理人,以科学管理事,建立全面、科学的岗位责任制、科区联席会议制度、班前会、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等规章制度,使制度覆盖到生产的各个步骤,延伸到管理的深处,消除安全隐患,加固安全薄弱环节。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还要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督促、监督制度的落实,真正发挥制度的效能,使管理趋于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区队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意识和员工的责任感。精细化管理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改变过去在管理上带有的个人色彩,同时,注重对员工素质和潜能的开发,真正使员工在思想、行动上成为企业的主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完善的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发现作业过程中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或向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干标准活,上标准岗,提高执行力,提升工作效率。

2.在安全监督上,推行精细化管理促使全程监督,把好“安全执法”关

在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就是矿区安全的“哨兵”,推行精细化管理,使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各个程序关注细节,不放过细小的安全隐患,同时,不定时、不定期地安全检查,适当的奖励和严格、公正的处罚,更能对遵章守纪者以激励,对违章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急躁、不盲目,做到标准、谨慎。

二、精细化管理规范员工作业行为,使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夯实安全基础

人是安全工作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推行精细化管理,对员工现场作业中的一言一行进行规范,降低人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夯实安全基础。安全教育培训是认识安全重要性的最基本手段,也是规范员工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精细化管理使培训方式、内容详细化、全面化,

使员工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

1.安全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多种形式、不间断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时刻绷紧安全弦。精细化管理对培训形式细化,从员工进入企业到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员工进入企业,首先就要开始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从安全理念到安全行为,从企业基本情况到企业文化,从煤矿风险到自救、互救等知识,使员工对工作责任、岗位职能有个全面的认识;进入工作岗位后,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利用班前会、学习例会对各工种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强化岗位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

2.丰富培训内容,使员工乐于接受,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推行精细化管理对培训内容进行深化,各部门各司其职,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切合实际的学习。

三、精细化管理促使环境文明化,使矿井生产班班达标准

在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无法改变固有的环境,因此,对生产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推行精细化管理,对煤矿掘进、通风、运输、机电等各个专业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对掘进进度、采煤方法、生产系统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标准化的实施,特别是安全质量标准化,推动生产环境的文明化,从而使各项工作质量达到标准,生产安全指数逐步提高。持续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能够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对照标准,不断提高,巩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实现“控制全过程,班班达标准”,提高矿井安全工作水平。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使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还需要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重视对工作面质量要求的评估与分析。结合采掘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的安全质量要求可以归纳为工作面支护、煤壁与机道、机电设备、采高与资源回收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工作面支护的角度上来说,为了保障采掘作业的安全可靠,工作面支柱需要打直线,偏差值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支柱间距也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对于工作面新设置的支柱而言,其初撑力的控制标准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控制:对于单体液压支柱而言,8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60.0kN以上,1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90.0kN以上,同时还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巡查工作面,杜绝缺梁少柱问题的发生。针对相邻的支架而言,相互之间的高度偏差也应当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从避免支架发生相互挤咬的角度上来说,顶梁高低台阶所对应支架高度应当控制在2/3*侧护板高度的范围内,且相邻支架的空隙应当满足≤200.0mm的基本标准。

其次,从煤壁与机道的角度上来说,工作面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都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做到“三直一平”: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能超过50.0mm;工作面伞檐长度不大于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0mm(薄煤层为200.0mm),伞檐产犊大于1.0m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0mm(薄煤层为150.0mm);端面距按照≤34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煤壁片帮超宽时及时超前移架(或打设贴帮柱)进行支护。

再次,从机电设备的角度上来说,结合采掘工作面恶劣的环境条件来看,机电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电气设备上方有水的情况下,需要重点做好防水保护方面的工作,增设必要的防水设备,确保其防水性能的稳定与可靠。同时,闲置设备应当和材料放在安全出口20.0m以上距离的地方。对于采掘工作面输送机设备而言,需要确保其能够与顺槽输送机合理搭接,运行期间杜绝出现底链牵拉回头煤的问题。同时,采掘期间需要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输送机铲煤板、挡煤板以及螺栓等相关部件的完备性进行检查,保障管路敷设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杜绝胶带输送机运行期间出现胶带跑偏的问题。

最后,从采高与资源回收的角度上来说,采掘工作面采掘作业实施期间所产生的煤炭不能够随意丢弃,而应当集中堆放后做合理处理。同时,在采高作业期间,其高度应当遵循一定的控制标准,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将采高误差控制在100.0mm范围以内。杜绝支架间隙出现浮煤炭堆积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要求上分层综采面人工假顶铺设,金属网的要求网和网之间应该横向相对接,纵相接的搭架应该按照≥30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端头的两个网头要链接好,防止出现网之间的相互牵扯;联网丝应该用网钩旋转30圈左右,钉牢固,以防脱落。

2.结束语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查职工思想及操作行为

煤矿职工的思想对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基础。根据班前会以及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对煤矿职工近期的思想活动进行掌握;定期对思想有波动或异常的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在检查工作行为方面,在密切观察职工日常生产行为的基础上了解职工的生产技能,并且定期举行安全实用技能培训,不断的改善职工的思想,提高其安全意识与生产技能。

2.查班组长现场管理水平

煤矿生产现场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最为直接的关键内容之一。而煤矿生产现场中的主要工作都是由班组长来完成的,因此,班组长现场管理的水平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检查班组长现场管理水平时带班队长每天对班组长的工作进行点评,从而使得班组长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管理漏洞或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在工作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切实提高班组长的现场管理水平。

3.查安管人员的履职能力

在煤矿生产现场带班队长即为现场安全生产指挥官。当前有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对现场不能拿着放大镜查找问题,结果造成履职水平不尽人意,长此以往就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定期对安管人员进行安全技能水平与制度考核测试,完成考核后名次靠后的由队长书记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让安全管理人员意识到履行职责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安管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抓管理。

二、“煤矿安全三查一总结”管理法的创新点与作用

1.创新点

“三查一总结”管理法是一种贴近煤矿生产的科学管理方式,优势与创新点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查职工思想及操作行为能够加强职工的思想稳定,规范职工操作行为;第二,通过查班组长现场管理水平能够提升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减少违章指挥的苗头;第三,通过查安管人员的履职能力提高安管人员的大局意识和履职水平。

2.实施效果

通过三查一总结管理法稳定了职工的思想,规范了职工的操作行为。提升班组长的整体素质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提升了安管人员的履职水平,由要我管理向我要管理的观念转变。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使我队由以前的松散式管理向科学式管理的转变。

三、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办法的改革根据时间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在这三个不同的时期,各有相应的指导政策颁布出台。第一个时期是从2004年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员会,以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颁布的《关于印发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开始算起,这是国家部门和煤矿管理部门第一次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问题加以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在这项政策的文件中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费用的计算方法出行了初步的规定,文件中规定应该按照吨煤标准计提所需要的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还应作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第二个时期是在2008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在这项通知中,对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作为安全生产的相关费用需要单独列出,明确表示,对于其他的费用记录方式等也有了新的规定。第三个时期,是在2009年,财政部再次下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规定,煤矿产业,作为一项高危行业,除了需要将安全生产费用作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以外,还需要计入专项,资金的来源是从专项资金中扣除。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不断变革,现在,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各个煤矿内部的安全防范设备逐渐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在各个煤矿也逐渐应用起来,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煤矿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是由于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办法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颁布,不断的改革,还处于改革中期,没有形成完整的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系统给企业在财务管理、财政收支、缴税纳税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完善,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如记录方法的混乱会导致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不符,严重危害到企业的管理和行驶相应的决策,在税收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体系的有效实施,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体系还比较混乱,没有一个清晰的流程,这就给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麻烦,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危险。

二、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解决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计算问题,采取如下建议可能会有成效:首先对于安全生产费用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由于现行的一些政策只是要求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核算,而对具体的安全生产费用的分类并不明确,这就导致了在计算安全生产费用时,一些相对模糊的项目,如维修费、煤矿生产后期处理费用等相关内容不知道是否应该计算在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应为应该,而有的人则觉得不应该,这些都不应该有某一个人说了算,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应该将需要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先上税,后扣除,因为这部分费用不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理应先上税后扣除,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出于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情况考虑,可以直接在税前扣除。关于这个问题除了在2009年国税局的领导给过相关的解答后,没有明确的表示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所以应该颁布新的政策,明确指出如何进行处理不同情况的扣除问题。还有,应该完善计提折旧的计算方法,应该对折旧的项目进行单独记录,最会进行统计,以便会计对公司财务进行结算时有明确的账目可查,而不是像以往的政策中要求的那样,一次性折旧,以后便不再提及。

三、总结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1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怎样在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煤矿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该加大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而在进行培训时一定要确保所有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可以进一步掌握机电装置的有关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能。当前大部分煤矿企业中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偏低,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整体管理水平。对此,一定要对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

1.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不健全。需要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加强煤碳企业机电技术管理的对策

2.1制定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

从机电设备的全过程周期管理、组织保障、流程规范、管理职能的发挥、考核等方面论述建立怎么样的管理体系。现阶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对此,煤矿企业必须改进与完善安全生产中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机电装置管理章程,保证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有章可循[2]。不断强化现场机电装置的检查与维修力度,从而形成一套体系。定期完成机电装置运行温度的检测,组织高规格电气合理试验,充分运用节假日针对大型机电装置完成检修与养护,解决装置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要定期对采矿工作与变电所等进行测试,从而确保机电装置的安全运行。

2.2加强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怎样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煤矿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该加大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干部职工互相交流培训”的培训机制,而在进行培训时一定要确保所有机电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可以进一步掌握机电设备的有关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能。通过开展机电设备“四检制”(班检、日检、周检、月检)、“机环双检制”等,加快故障快速诊断和预知处理等技术,加强设备的备品备件动态管理,积极开展设备寿命周期管理,不断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开机率,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安全系数,使设备始终处于良性工作过循环状态,提高安全系数。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碳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3.1建立科学合理的机电系统是确保煤矿机电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与根本基础

在煤矿企业机电系统方面而言,必须确保电网精干和稳定,保证电源可靠。在进行设计时为了可以提升安全与可靠性,一定要选择双电源与双回路完成供电,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中可以具备两路相对独立的电源线路。针对瓦斯的抽放泵和通风机等按照规定应该选择专用双回路,科学选取供电电源,确保电源的稳定与可靠性。

3.2在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中加大科学技术的运用

机电管理技术的滞后是造成煤矿机电事故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而煤矿企业的机电安全管理主要以提升安全管理为目标,依据详细的状况,合理、有效的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确保煤矿机电安全运行。另外,还应该加大科研的投入,必须加大煤矿机电安全的科学研究投入,合理编排专项科学研究经费,充分运用在改进安全生产方面,确保资金有效运用。同时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生产机构一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改进所有的规章体系,不断强化施工团队的建设,注重科学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

3.3对煤矿企业机电安全、稳定运行实施严格监控

从煤矿机电系统方面而言,应该配备机电装置的监测与监控系统,完成电网安全参数与装置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从而提升煤矿企业机电装置的自动化水平。煤矿企业的资源条件比较繁琐,而且各个煤层的厚度存在差异,无法完成煤炭的大规模生产[3]。这样,可以在煤矿企业中积极推广大量节能装置,同时配置安全监控与安全风险的有效评估系统,不但可以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水平,还能够提升煤矿企业产量与总体效益。

3.4制定煤矿机电装置安全体系

建立相对完善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体系,确保所有制度可以有效实施,提升所有制度的落实力度。煤矿企业相关机构必须注重安全体系与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加大实践过程中新状况与新问题的科学研究力度,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另外,加强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强化管理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强化安全绩效体系的考核力度以及安全生产的有关责任,确保所有安全体系可以落到实处。积极开展和组织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讨论与竞赛活动,从而提升所有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4结束语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系统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2-01

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作为现代煤矿企业,必须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加强现代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并建立不断健全煤矿生产过程系统,探析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才能更好的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有效的运行。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

1 概述事故致因理论

所谓事故致因理论,简单地分析,主要就是用于阐明事故成因和始末缘由以及事故后果,从而便于分析发生的事故现象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理论。这是由于事故的发生也具备自身发展的规律,只有充分掌握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形成过程的辨识与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例如煤矿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只有切实掌握这些事故的发生规律,才能始终确保生产系统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2 探析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的重要性

煤矿生产的核心就在于安全,因而煤矿安全的核心就是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煤矿生产过程系统集采煤、支护、运输、通风、排水、供电、信息以及管理等子系统为一体,而每一个子系统主要由人员、机器以及物体和环境等要素构成。由此可见,煤矿生产实际就是各子系统之间互相作用和配合协调,利用系统的涌现规律达到生产煤炭的目的。人类所处的所有生产生活系统,在实现人类设计职能并提供希望产品的生产系统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生命财产与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灾难系统,二者都建立在相同的客观系统和事故致因理论之上的。因而我们可以得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主要是煤矿的生产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组成,那么这一系统能力的高低就决定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能力的高低,由此可见,煤矿能否安全生产与煤矿生产过程系统能力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探析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探析

3.1 事故致危因素分析

笔者在综合文献和学术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事故致危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发生伤亡事故的能力主体;二是出现危险源的前提并且对造成事故后果严重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三是组织的失误,其中第二类致危因素是导致第一类致危因素引发事故的基本前提,对是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着决定性的作业,这两类致危因素之间互相关联和依存,而第三类致危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由此可见,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安全与否与其和谐型有着决定性的联系,要想实现系统的安全,就需要借助微观层面上交互的和谐化。

3.2 煤矿生产过程系统的构成分析

煤矿生产过程系统作为一个包括人、机以及环境等组合而成的动态系统,其中人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表现的安全与不安全行为、机械在生产过程的安全与不安全状态,将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危因素、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变化和信息等因素与系统汇聚在一起组成了煤矿的生产过程系统,这是由于信息是确保管理决策正确与否的基础。从而由于人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处于的不安全状态的相互作用导致能量意外释放而出现事故。因而基于事故致因理论下的现代煤矿企业,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应确保人行为、机械状态以及系统运行的安全。作为动态而又开放的煤矿生产系统,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对煤矿生产系统具有制约和推动作用,因而必须具备确保人行为安全的管理能力是确保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管理激励和约束人的行为,体现煤矿的安全行为与行政管理能力,而确保机械所处状态的安全就是体现煤矿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煤矿的安全信息的管理能力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上煤矿生产具备动态性和变化性,又需要煤矿具备不断创新的安全管理能力。为确保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而又和谐的运行就需要综合各种能力。

3.3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探析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煤矿在安全行为方面的管理能力;二是煤矿在安全行政方面的管理能力;三是煤矿在安全技术方面的管理能力;四是煤矿在信息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五是煤矿在安全创新方面的管理能力。结合企业能力理论,这些能力核心源于知识。也就是,所谓的煤矿安全创新管理能力,就是能力的适应与发展;所谓的煤矿安全行为管理能力,就是从业人员个体心理行为规律、群体及煤矿,安全行为的激励及保障能力;所谓的煤矿安全行政管理能力,就是安全行为约束能力,结构体系、制度体系及法律体系保障及执行能力;所谓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能力,就是技术、设备及环境系统的保障管理能力;所谓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能力,就是信息系统的构建、信息收集、使用能力;所谓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就是高效率、高效果的利用资源实现安全目标的保证能力。

4 结语

总之,探析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煤矿企业,应在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事故致危因素,结合煤矿生产过程系统的构成探析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能力,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进行,助推我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朝飞,蔡立勇,夏妮,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煤矿安全事故[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6).

[2] 肖丹,邸志强,张庆华.事故致因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9(11).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煤矿通风;安全意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76-02

随着人们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使得煤矿行业日益兴盛,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规模渐渐地扩大化,但是煤矿开采是一项高危险性、高复杂性的地下生产作业,以至于很多煤矿企业在开采生产的过程中频发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影响煤矿资源的正常供给。因此,本文以下针对在煤矿生产中频发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述,同时提出几点相关有效措施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对危险影响因素进行预防。

1 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目前有不少煤矿事故案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煤矿事故案例的发生其原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煤矿通风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管理机制、装备设施等四大因素。

1.1 自然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则受到更大的地应力、低温以及瓦斯压力的影响,因此,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具有危险性。另外,随着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威胁渐渐加重,煤矿开采中频频发生事故是因为瓦斯的爆炸。

1.2 人为因素

由于很多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在进行煤矿开采、生产的时候都太过随意,导致开采操作不规范并发生违章作业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煤矿企业上级也没有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因此,很少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而且没有投入过多的安全设备工具,使得全体员工没有对安全意识引起重视。

1.3 政府监管因素

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等还不够完善,因此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将安全意识重视起来,也没有形成严格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理念,甚至有些煤矿企业违规操作,只重视经济收益而不重视安全生产以及员工人身安全,而且,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也导致很多煤矿企业非法操作而引发更多的煤矿事故。

1.4 装备设施因素

由于煤矿生产装备设施能够有效地防止煤尘堆积、飞扬等现象的出现,如果没有对这些设备很好的监控则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爆炸。另外要注意煤矿生产设备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否则会造成各种检测数据的错误。

2 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的防范措施

众所周知,煤矿生产具有危险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且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或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报道煤矿发生爆炸、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我们需要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煤矿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率。针对上文论述的安全事故影响因素本文以下就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几点相关防范措施。

1)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计划并进行落实。面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在不能改变自然环境的背景下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计划,并对这些计划进行落实下去以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防范。另外,需要制定煤矿矿井通风管理方案,建立一些确保通风安全的相关程序,并且进行实施加以防范。此外,在煤矿生产中注意机电管理,确保通风机局部正常通风;

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并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具有高危险性、高复杂性的生产作业,因此,在投入煤矿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培训合格以后才可以进入煤矿生产工作中。另外,通过观察煤矿实际工作情况,将一些安全专业术语以及警示告牌放在醒目的位置,让员工时刻记住安全生产。以上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开采人员们的安全意识,从而将安全生产作业形成标准化工作,有效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以及减少人员伤亡率;

3)安全监察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煤矿生产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安全的矿井管理体系,设立监管部门对煤矿生产作业进行有效管理与监察,并采取一些有效手段以及措施以防范安全事故的突然发生。另外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实现从上到下的层层责任制度,加强各级各层的责任心,从而确保煤矿开采安全。同时,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煤矿矿井以下的作业、设施等进行监察,对于发现违章或者异常则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分析判断以整改,从而更好地预防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

4)提高技术水平与加大装备设施的投入。某煤矿局部通风质量被极大提升,而且掘进工作面风量也增加了,满足了采煤生产需求,同时也改善采煤工作环境。该煤矿采用自频技术后,采用前后主要通风参数的变化数据如下两个表。

从上面两个表中可知采用了该技术之后,在通风距离、百米漏风率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效果。煤矿矿井生产少不了高技术水平的装备设施,只有加大这些装备设施的投入,才能保证地下生产作业安全。装备设施可以时刻进行检测煤尘以及瓦斯参数,能够提高煤矿矿井生产的安全系数,安全监控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定时对装备设施进行检查,一旦发生设备检测异常则进行维修,以保证设备在矿井中正常使用。

3 结论

本文主要将煤矿生产过程中影响通风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述,同时结合煤矿生产特点提出几点相关措施以防止安全隐患出现,从而保证矿井生产安全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安全生产制度的完善有效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性,从而保证开采工人的人身安全,减少伤亡率。综上所述,这些有效措施从整体上为煤矿企业提高安全系数,而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伟,曹宜峰,龙厚喜.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科协论坛,2013(6).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行为安全 煤矿 行为分析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072-03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形势严峻,如何有效确保煤矿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纵观现有的研究资料,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煤矿安全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机――环境”,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的不安全水平等。煤矿生产活动离不开人的行为,而煤矿事故的发生也与人的行为不当有重大关系。采矿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只有通过工程控制技术和管理监测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煤矿安全,从行为理论的观点出发,关注工人的安全行为能够减少其冒险行为,从而最终减少意外事故和伤害,因为人因失误是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关键性因素。《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分析显示,导致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所占比率,实际上高达97.67%。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煤矿安全中人的因素,有心理学角度、动力学角度、文化建设角度等,分析了煤矿安全中人的行为因素,为研究煤矿安全开拓了思路,为避免煤矿事故探明了方向。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将ABC行为分析法运用到煤矿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并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体系,加深了煤矿安全管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对提高人的可靠性、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为安全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观察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人类行为中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调整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科学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问题,具体包含有个体行为研究(个体行为是行为科学分析研究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基本单元,主要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动机与激励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是由于人们本身内在的需要而产生的,能满足人的需求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励)、群体行为研究(主要探讨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群体的特征、群体的内聚力等)以及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建立在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及在生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总结出人类在生产中行为的规律)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实践中大多研究解决由安全、环境、生活等客观条件所引起的思想问题。

1987年,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学术讨论会上,有关专家提出“要弄通安全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这一问题,把“安全行为科学”列为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一个学科内容。1990年4月出版的《安全知识实用大全》一书,就如何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有关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如需要层次论、强化理论等)、群体动力学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表明行为科学已正式进入我国安全管理领域。而行为安全分析是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内的各种行为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掌握员工思想的细微变化,有利于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其他各种不同的安全方案和介入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安全管理模式

行为安全管理(Behevior Based Safety,简称BBS)是建立在行为分析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安全管理,是心理学、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注重员工的积极参与,主要通过增进员工的主动应对能力、提升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发展与员工安全有关的行为的共同作用,来提升安全水平。

在我国的煤矿安全领域中,行为安全管理已有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和运用实践,有的学者运用蚁群聚类算法对煤矿安全中人因事故进行分析,有的从行为分析控制的角度探讨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有的分析煤矿安全行为中的“百猴效应”等。然而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误区,多数煤矿一味地强调无事故目标,在安全考核中“重结果、轻过程,重事故、轻隐患,重处罚、轻有效”,这并不符合行为安全管理的实质,也不利于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在煤矿生产中,行为安全管理应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为基本目的,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人类行为规律和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等理论,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刺激因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安全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而形成和维系煤矿安全行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人的行为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运营过程中,对于煤矿企业,人员行为更是一个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行为安全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活动之中。为达到煤矿员工行为的系统管理,本文采用如图1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进行ABC行为分析,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激励安全行为形成习惯,进而减少人的行为隐患,降低煤矿发生事故的频率。

二、煤矿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分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煤矿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规范行为或不安全行为所诱发的。而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是可以管理的。将ABC行为分析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体系的形成。

(一)定义关键行为

煤矿安全中的关键行为主要是指不安全的、危险的,造成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所谓不安全的行为是指已引起事故发生或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人的行为,包括引发事故发生概率较大的行为和在事故中不利于减少损失的行为。而煤矿企业的不安全行为可看作是煤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能造成煤矿事故的,或已经因此而发生煤矿事故的失误行为。

专家和煤矿管理人员需要深入煤矿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总结来定义关键行为,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什么是安全的行为”、“什么是不安全的行为”,从而总结科学、安全的行为经验,指导煤矿生产实践,促进煤矿生产安全。

(二)组织煤矿行为安全管理队伍

在煤矿企业中,应组织成立一支BBS(Behavior Based Safety)队伍,其成员应该由企业的领导、主管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一线生产的班组长以及各个岗位的职工代表等组成。领导的参与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执行,安全管理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深入指导煤矿生产,一线工人代表最了解矿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制定安全措施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三)行为观察,收集数据

行为观察和收集数据是行为分析的开始,为安全行为分析提供原始资料和数据。行为观察应贯穿于整个煤矿生产活动,渗透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指出不安全行为,提倡和鼓励安全行为。在观察和积累各个行为资料的过程中,要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有着重点地选择可能对安全产生影响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避免行为观察的繁琐和重复影响行为分析的有效性。

(四)ABC行为分析

所谓ABC分析法是“Activator―Behavior―Consequence”的英文简称。A代表前因,属于刺激或促动因子,它出现在行为之前,促使、激励或鼓励人完成某种行为,鉴于前因总是先于行为的特点,可以用前因来引导行为;B代表行为,是可见的人的一系列由激励或促动因子所导致的可测量动作,包括说话、动作及执行任务等举止行动;C代表结果,是发生在行为之后的并且能改变这些行为在将来再次发生的概率的事件,后果可以转变成前因。前因、行为和后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

在图2中,煤矿企业中的激励或促动因子主要包括编制安全教育手册、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各个岗位操作程序说明以及各种安全警示或强化等。结果则主要指一些奖罚制度,这是目前煤矿常见的一种控制职工行为的手段,结果在对激励进行反馈之后也可以改变和修正激励或促动因子,从而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正、负强化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应高度重视前因和结果的双重作用,单一地靠通过结果来决定处罚和奖励对人员行为进行控制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管理方式、工作习惯、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ABC行为分析时,可以描述不安全行为和行为者,确定问题的严重性,并总结这一行为的前因和后果,为设计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五)交流安全行为,反馈信息

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对ABC行为分析的结果进行交流和总结。交流安全行为一是通过系统观察,明确安全行为并鼓励煤矿职工继续保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二是指出不安全行为,并认真分析和研究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前因与后果。同时,相关责任部门应该编制安全行为研究报告,及时将ABC行为分析结果向BBS队伍、各级领导和煤矿所有员工反映,以便提出警示并及时作出积极的对策。

(六)校正不安全行为

对于煤矿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及时予以校正。BBS队伍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对现行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不安全行为者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通常新的方案需要通过煤矿生产实际操作的验证,这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总结,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

(七)员工行为的转变

通过循环的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不断对煤矿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安全行为进行鼓励,从而不断完善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个环节的安全操作行为,让员工的行为依次经历意识、行为、习惯、潜意识的发展和转变,直至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基于行为分析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随着煤炭生产的现代化和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系统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从煤矿的整体出发,把重点放在危险源的控制上,实行全员、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单调作业因素、重视程度不够、操作不熟练等等。行为安全管理着眼于对人的行为的有效管理,因此,为促进煤矿生产系统更加安全、和谐,煤矿企业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和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煤矿企业实行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一位员工的脑中,如晋煤集团寺河矿所实行的“五个一”安全培训工作,该方法的实行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安全培训能够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岗位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源、危险程度、预兆、防范措施、自救常识等,促使员工安全地遵章守纪地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

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可实施结对、帮促制度。一名管理人员对一个班组或一个岗位进行结对,从班组管理到现场作业,帮助其监控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分析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制定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班组灵活参加BBS队伍,形成从上到下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循环网络。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安全生产行为通过长期的积累,即可产生“百猴效应”,进而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中应加强技术和人员的现场管理。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定期的视察生产一线的情况,实时掌握掘进环境、顶板岩质等的变化,对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并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对各种安全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检测检验,定期对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做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尽量消除会对员工操作产生影响的一切不利因素。现场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员工操作实时监督和纠正,把隐患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员工在工作中相互观察,相互分析,通过反馈调整个体行为或向组织反映对管理制度、方法的意见,使组织及时调整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制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各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各个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分层管理、层层落实。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规范和约束现场作业行为,强化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同时,制定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生产运作和安全管理的考核办法,促进通风、巷道、运输、洗选等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到位。实行生产任务、管理绩效的逐项分解量化考核。对生产一线的职工中可开展定期考评,将职工的业务素质、日常工作表现与评定结果挂钩,激发职工创优争先、奋发向上的热情,进一步调动职工主动提升安全意识的积极性。

煤矿企业要重视激励方法的应用,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并不断完善奖惩机制。本文主要强调煤矿采用一些基于行为控制的创新性的激励手段,即行为控制型和行为改造型的激励方法,通过研究环境、管理等刺激或促动因子,及时采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手段,以实现员工行为的转变。如有的煤矿以违章积分的手段代替罚款,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的煤矿制定执行了安全处罚行政复议制度,使被处罚方有了申辩的权利,体现了全体员工在安全管理上的平等性,(下转第75页)(上接第73页)在复议过程中,当事双方得到了互动学习,有效避免了类似行为的重复发生。

(四)塑造新型的煤矿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是组织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安全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煤矿安全行为也离不开安全文化,煤矿企业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有利于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发扬,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煤矿企业应结合从个体、群体的不同情况营造煤矿相应的安全文化,从而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及组织行为实行安全综合控制和利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四、结论

行为科学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将行为安全分析和管理引入到煤矿安全领域,是煤矿安全管理手段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从BBS的管理理念、分析方法入手,通过对煤矿员工行为实行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实现员工工作状态的提升和煤矿安全管理的优化。在我国煤矿规模日益壮大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煤矿企业中的行为分析和管理,对有效减少煤矿事故,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提高煤矿安全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捷帆,李文俊.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百度百科.行为科学[EB/OL].baike.省略/view/57757.htm

3.黄文达.行为安全模式[C].第九届京粤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深圳),2005

4.曹佐勇.基于“百猴效应”的煤矿安全行为模式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7)

5.陈宝智.安全原理(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6.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何刚,张国枢等.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行为影响因子系统动力学(SD)仿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9)

8.王应德,李丰军等.对煤矿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07(3)

9.马小平,金珠.蚁群聚类算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人因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9(5)

10.王翰锋,张彬.基于行为控制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8(4)

11.诸葛福民,周刚等.人安全行为的构成模式理论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9(1)

12.程,王以群等.人误模式与原因因素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

13.陈红.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Abstract: The accident rate of coal mining is high, its risk practitioner is high, and the labor intensity is also high. Therefore,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fundament of coal mining and the guarantee of coal mine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in coal mining process is explored.

关键词: 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管理

Key words: coal mining;safety management;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116-02

0 引言

煤矿安全管理是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安全工作及一系列法制、组织、技术、措施和管理工作,从专业角度包括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及安全信息化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部门召开多次会议,下达一系列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文件,事实表明这些理论上的工作是起不了太多效果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实践操作到每一个具体企业,每一个煤矿职工身上。

1 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煤矿开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的实行和强化,煤矿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然整观我国煤矿安全状况,灾害事故仍旧频繁发生,如瓦斯煤尘爆炸、透水事故、冲击地压和顶板灾害事故。我国煤矿95%属于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复杂,我国开采装备的不良、科技水平低、自然灾害以及诸多主观原因等因素,是造成了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状况差的现象。随着近年对煤矿的深度及强度上的开采加大,更多的重大动力灾害也随着开采条件的加剧复杂性而日渐频繁。

目前,我国乡镇煤矿安全事故最高,国有地方煤矿次之, 国有重点煤矿最低的特点,这种形势是由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以下问题导致的:①当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察、监督方式方面的不足。比如:现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配置远远不够,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动态系统监控,以及大量煤矿事故企业对上面隐瞒不报。②安全观念、煤矿开采生产技术(特别是安全管理技术方面)比较落后,保护意识不强。比如,目前还有1/3以上的乡镇煤矿还采用落后工艺式生产煤炭,使得资源浪费且安全系数低。③缺乏安全科技人才,对职工合理的现场管理及科学的安全指导的不善,增加了煤矿事故机率。④安全投入未合理落实,缺乏安全人才培训与储备。

2 煤矿安全管理的任务、意义与作用

安全管理是指对相关安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进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第一要素。煤矿的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根本所在,是职工的效益保障,是煤矿发展的基本前提,其根本任务是预先发现各种危险,加以分析后,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控制或消除,其目的是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避免各种损失,防止伤亡事故发生,促进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

2.1 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 安全管理的缺失或失误,能致使人与物的不安全情况、环境的不安全,这一连串的因素往往也是国内外发生重大事故的基本原因,可见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杜绝煤矿开采过程中伤亡事故,必然从安全管理上加以控制,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水平,以此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

2.2 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 经过长期安全生产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训中,科学总结为十六个字“安全第一、生产第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广大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防御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落实,实施对各种事故的防止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切实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

2.3 加强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重要前提 搞好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保证,安全管理涉及在煤矿开采中对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利用。安全技术措施需要科学的决策,包括对尘、火、易爆品、水等的防范处理;劳动卫生包括对尘毒、噪声、有害气体等各种物理和化学危害的防范。煤矿灾害防治水平的提高要改善煤矿的劳动条件,组织安全技术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并在开采先进设备,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是确保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改善和经济效益提升得到体现的根本。

3 煤矿安全管理常用的方法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对对环境因素的研究、安全措施的思考、安全隐患等措施的解决技巧,归为安全管理方法。基于安全管理中安全工作的重要与复杂的特殊性,可以采用是一些基本方法,但必须随着社会和企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进步。常用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安全检查法、安全目标管理法、系统工程管理法、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为前两种方法。安全检查,又称安全生产检查,是管理技术中一种很实用方法。包括查现场、查隐患、查领导、查制度、查管理、查思想六查。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特点,通过检查与整改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来促进安全管理应用于煤矿企业中。

安全目标管理是一种指导性的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是实施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性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的目的和集中要求所在。通过工作任务的明确转化,既重视人的作用,又强调工作成果,提高了系统功能,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率;通过定目标、定方针、排日程、自觉行动与严格检查,实现安全目标值,保障搞好企业安全生产这目的重要策略。

以上两种为煤矿管理中的两种主要方法。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工程的研究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也需要用到系统工程管理法、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和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从安全痢疾专业技术、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及人的安全行为方面,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事故制定预防对策等,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实现系统安全化,从而达到最佳安全生产效益。

4 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原理就是研究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自然条件、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与煤矿开采的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实现煤矿安全开采及煤矿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需要把安全预防落到实处,安全管理必然务实,安全开采要强化细节管理,警惕不良习惯灾难,安全工作需要强化闭环管理,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从业职工的自觉、自律的学习安全常识、增加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自觉遵章守纪,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管理各环节的安全开采。

参考文献:

[1]高崇辅.浅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之关键[J].经营管理者,2012.

[2]高平.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科学之友,2011.

[3]李志强.安全管理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基于逐步地健全我国安全网络监督机制的影响下,开采煤矿的技术也持续地进步。然而,因为我国的煤炭行业依旧面临一系列实际条件的影响和传统经济模式的制约,这造成我国煤矿领域面临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为此,搞好我国煤矿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不仅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1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差

虽然各个矿区都非常重视安全管理,然而,各个单位为了追逐利益,依旧面临忽视安全重视生产的情况。这也是一些煤矿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所在。另外,一些煤矿未曾真正地贯彻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事务,这造成事故出现之后,一是抢救受困人,从资金上补偿受伤或者是死亡员工的家属,二是整改出现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惩罚有关的人员。这种看似合理的事后补救措施尽管在某种意义上慰藉社会公众和受害人,可是如此的安全管理意识不注重分析生产过程当中的危险因素。因此,如此消极和被动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业已跟当今煤矿企业的实际发展相悖。鉴于此,只有具备超前的观念,以预防为主,才可以有效地确保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

1.2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混乱

煤矿企业安全运行的关键基础是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而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隐患,从而使出现事故的概率大大地降低。然而,实际中不少煤矿企业为了短期的以及眼前的利益,不想花费人员和精力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与建设安全管理机构。如此一来,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就会面临权责模糊、分工不清的现象,从而导致难以执行安全管理工作,这使煤矿预警机制与煤矿监督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除此之外,场地管理的过程中面临“两少”与“两多”的情况,也就是路线远和晚班的管理工作者少,而路线近和白班的管理工作者多,这导致安全管理在地段与时间段上存在缺陷,是边远地带和夜间容易出现事故的原因。

1.3煤矿企业员工的素质都比较低

当今,我国的煤矿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各个大矿区的综合机械化生产实现,一系列的生产环节进行更加紧密地衔接,集中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煤矿工作者有着比较高的技能素质与文化素质。可是,作为一种粗放型行业的煤矿,特别是在煤矿加速发展的阶段,各矿区吸收的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1)员工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这导致一些工作者难以理解一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2)当前引进的一些年轻人员怕干重活,不肯吃苦,而作为累活和重活主导的老员工的身体素质比较差,一部分矿区存在不少的老弱矿工;3)一些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不强,特别是在我国发生一些矿难之后,他们存在比较大的波动情绪,对矿井工作存在害怕的心理。

2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2.1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非常关键,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将其放在第一位,制定专门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贯彻实施事故职责追究制,强化安全生产的奖励和惩罚。根据煤矿企业的特点,能够精细地划分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条款,针对薄弱之处和安全隐患制定一些预防事故的策略,遵循安全查岗制度以及隐患查处制度。并且,在安全管理上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和方针,确保进行现场的管理以及监督,真正地防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的现象出现。

2.2执行风险预控

煤矿企业应当增强“注重预防、安全为先”的安全管理意识,在安全管理中注重投入,对事故危险源进行确定,以及搞好事故应急策略。风险预控的贯彻实施重点表现为:1)注重煤矿企业基层员工和安全管理工作者的风险预控培训事务,让他们清楚工作过程中的危险点与危险源,进而在工作的过程中加以重视;2)创建事故应急救援方案,根据比较容易出现的瓦斯灾害、水灾、火灾可以通过模拟演练或者是培训的方式进行学习,保障煤矿企业的员工在出现以上事故的情况下可以实时逃生;3)注重安全预控管理,有重点地监督班组长、值班领导、跟班队长等。

2.3注重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员工的技能培训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是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也是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文化能够使激励力、约束力、监督力形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以及塑造员工为安全员工。为此,不管是立足于煤矿企业的发展,还是安全生产,都务必创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煤矿员工安全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技能培训,其跟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员工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将安全培训工作当作煤矿企业的首要工作。只有进行员工技能培训与建设安全文化,才可以由思想上、行动上引导员工具备安全观念,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不管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都能够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避免。当今,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依旧面临着不少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这不利于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为此,应在新形势下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尽可能地防止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与此同时,这关乎煤矿企业基层员工的幸福,也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稳定。而煤矿企业的管理层工作者,务必真正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在煤矿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紧抓不放,从而确保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郑磊.大数据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11):102-103.

[2]马占川.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125-126.

[3]琚永清.浅谈如何有效地实现煤矿安全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14(9):145-146.

[4]韩沁峰.我国现在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2015(10):98-99.

[5]吉继海.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4(1):148-149.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Abstract: Mine risk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accident causing to find the coal mine safety system consists of man, machine ,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Gas, water, fire, dust, coal mine roof five kinds of typical accident fault tree diagram have been given by use of systems analysis from human, machine,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four elements. Good mine safety management consist of mine safety management and system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safety systems engineering to safety management make it to be a system with holistic,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煤矿安全管理

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dangerous and harmful factors;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system safety analysis;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42-02

0引言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矿企业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以2009年为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2631人约占工矿商贸事故死亡总人数的22.8%,煤矿发生重大事故16起,约占全国重大事故总起数的25.8%[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核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将工程、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明各种状况下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性事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预测和评价,将系统事故降至最低的可接受限度[2]。煤矿事故的发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为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安全系统工程引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中,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正在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

1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1.1 系统概况从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来认识煤矿系统,包括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开井前需要探矿权(有些是已探明,则不需要)、采矿权、煤炭生产许可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井地质资料、矿井设计、环境评估资料等。煤矿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法律,以及适应本矿的各岗位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煤矿生产阶段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阶段。

煤矿生产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煤矿生产煤的主要流程是:采煤-运输-洗选-装车-外运。如果把矿井生产系统看做一个大系统,它分为地面、井下两部分,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地面部分包括:洗选筛分系统、地面排矸运料系统、地面管线系统。井下部分包括: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

1.2 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辨识出煤矿企业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瓦斯爆炸、中毒和窒息、爆破、冒顶片帮、火灾、透水、触电、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其他爆炸(煤尘爆炸)、其他伤害(噪声聋、震动病、煤与瓦斯突出、尘肺病)。根据GB/T 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事故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详见表1。

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原因分析在管理方法中有一种以排列图为基础的ABC管理法,它按累计百分比把所有因素划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因素相对数目较少但累计百分比达到80%,是“关键的少数”,是管理的重点,找到它们对于提高管理效率至关重要[3]。煤矿企业具体情况虽千差万别,但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这五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直接影响到全矿井的安全程度,是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中“关键的少数”和重点。通过表1分析得知,发生事故的原因可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继承和发展了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博德现代因果连锁论提出管理缺陷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系统安全分析

2.1 建造事故树目前系统安全分析法有20余种,其中常用的分析法有安全检查表(SCL)、系统危险性预先分析(PHA)、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事件树分析(ETA)及事故树分析(FTA)等。本文运用FTA法对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进行安全系统分析。分析时从防范事故的几个重要方面出发建造事故树,给出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事故树通图见图1,瓦斯事故事故树、煤尘爆炸事故事故树、矿井水灾事故树、矿井火灾事故树、顶板事故事故树符号具体含义见表2。

2.2 事故树分析根据图1所示的事故树结构,可直接得出事故树的结构函数为:

T=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顶上事件的发生与否取决于矿井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好坏及管理缺陷的多少。只有结合矿井自身情况找到重点事故类型并采取相应等级的措施才能够实现好的安全管理。事故树分析法为我们找到了技术管理的改进方向,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利用系统的观点把与其相关联的人、机、环境综合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好的安全管理。

企业体制管理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使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系统,形成戴明环,进行有效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煤矿企业应当采用一些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如安全目标管理,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力争实现本质安全化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2.2.1 人员管理体制。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

2.2.2 设备管理体制。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列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2.2.3 环境管理体制。煤矿生产环境应符合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

3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包括安全技术管理和系统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对煤矿安全技术措施和制度建设都做了规定,如何让这些规定更好的指导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很多煤矿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使安全管理具有了整体化、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

[2]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07.

[3]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8.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in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mad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By studying the process of safety culture spread, accumulation and diffusion in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culture, we have found an effective way of spreading the safety awareness and safety control, 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关键词: 煤矿;安全文化;现状;对策

Key words: coal mining;safety culture;the statu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118-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煤矿企业的发展与生产安全面临考验,国有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究其原因同以“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等煤矿安全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有紧密联系外,但根本原因还是人的因素。因此重视人本管理,切实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从人的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人的健康文化以及人的活动有机调整等为内容的现代安全管理文化角度有效的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了摆在煤炭企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1.1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安全文化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仅仅是近10余年的事。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依据安全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笔者简单的把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见表1所示。

1.2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范畴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在工业领域应用就成了企业安全文化,与行政或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成了安全管理文化。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不同的领域,继承和创造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舒适、高效活动的物质存在和精神作用,均可称之为某领域的安全文化。不论是基础安全文化还是专业安全文化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

第一层次称为表层结构,这旨各种有关安全使用规范及标准等组成的表现层。表层结构有立约与非立约两类:立约类是指用一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包括有关安全的法律、条例、制度、规章、技术标准等;非立约类表层安全文化是指虽然没有用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却约定俗成在人们心里的内容,如:安全风俗、安全习惯、安全崇尚和安全礼让等。

第二层次为理层结构,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性部分,包括安全第一的科学思想、安全第一的道德思想、安全第一的经营及生产原则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笔者把安全文化的构成简要的总结为以下基本要素:

①目标;②宗旨;③精神;④风格;⑤追求;⑥信条;⑦道路;⑧管理哲学;⑨价值;⑩民主;{11}道德;{12}发展战略;{13}环境;{14}誓言。

2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建国以后,党和国家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定了“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到一系列政策、法令,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和生产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从而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建设中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由于煤炭企业整体对安全文化内涵的理解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因此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浮于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企业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甚至形成“文化热”。但是,就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普遍重视安全技术改造的投入,忽视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尽管在各种会议中、红头文件上讲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但现实的情形是仍有不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化明显。另外,有些企业的表层安全文化和中层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到位,但没有内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和行为准则,企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还一定程度地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没有完全变成职工头脑里的观念,也就是说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深层的企业安全文化相对薄弱。

2.2 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偏重理论,缺乏整体规划相关学者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许多论著内容相近,有的论述仅限于表面,理性的多,可操作性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多是煤矿一线工作者,研究基本上是经验式的,不太注重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其次,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大多数煤矿企业没有设立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推行安全文化建设过于简单,甚至等同于一般的安全教育。部分转制矿和大多数乡镇煤矿并没有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甚至个别矿井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个盲点。

2.3 煤炭企业员工普遍对安全文化建设存在误解,安全理念普遍较淡薄什么是煤矿的安全文化,简单地说就是煤矿,也就是人们自觉形成的,能够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从一些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看,对于安全文化,一些煤炭企业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有的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就是搞一些安全活动、文艺演出等。所以一说安全文化,一些单位仅停留在搞活动上,以致于安全文化呈现为表面的,浅层次的,不能深刻挖潜煤矿安全文化的真谛。其二,有的同志认为搞安全文化就是环境刷新,做几块牌子挂在显著位置,写一些安全理念和提示性警句等。其三,认为安全文化就是一般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其次,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煤矿职工的安全理念普遍较为淡薄,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被动“要我安全”的状态,遵守规章制度大多是因害怕被处罚,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普遍持有的理念还不足以让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和弘扬煤矿安全文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2.4 未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体系由于文化的“软”特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估和测量。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包括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集的建立、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测量等。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虽然有学者建立了煤矿安全文化初步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一些对煤矿安全文化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定量方法,但是其可行性与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相比国外,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安全文化的模型和指标体系。

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企业文化,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的背景,采取突出企业特点的办法,建设各具特色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不同于现代科学管理,也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是人们对安全工作高品位的升华。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来营造一种安全气氛,使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关心安全生产。笔者试着从目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分析其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安全文化对我们煤矿企业的干部职工来说并不陌生,长期以来开展的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等,都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煤矿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其潜移默化和熏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要求,首先,煤炭企业行业主管领导及内部各级管理干部,要深刻认识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转变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精细化、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思路。其次,直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人要通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接受安全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安全事故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危害和对社会、家庭的影响。第三,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知识、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力度。

3.2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表现形式。一要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二要不断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三要深入扎实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宣讲安全文化理念,让职工理解安全文化理念的深刻内涵;把安全文化理论、企业精神、安全警句、安全祝语、安全操作规程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牌板、灯箱悬挂在矿区的各个角落,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职工随时随处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通过创建活动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

3.3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煤矿企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职工的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井下采掘一线的职工。就煤矿企业而言,职工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加强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将职工的培训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其次,摸清底子,掌握实情,根据职工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和业务技能层次有的放矢的开展安全培训。同时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变换、施工安全技术的要求,分工种、分岗位、分批分期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第三,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效果。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激发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热情,最终达到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目的。

3.4 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文化业绩评价体系针对当前安全文化评价领域存在的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基于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本主体,根据我国目前国有大中型煤矿的实际,笔者提出煤矿的安全文化现状可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安全承诺、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学习、安全信息传播、安全行为激励、一线职工安全事务影响力、员工素质9个主要指标来加以评价。

4结束语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念和一项有效的煤矿安全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和完善。只有科学地研究和探索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途径,煤矿企业才能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怀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04.

[2]吴晓颖等.煤炭安全管理与监察工作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