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1篇

一、加大宣传,引起领导重视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改变传统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能够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模式虽好,但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怎样加快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有效推动农民田间学校的创建工作?办法只有一条:带领农民干,加强宣传力度,让领导重视。首先农牧厅在西吉县召开了全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现场观摩会,观摩会邀请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社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会议。会议当天,宁夏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田间学校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难题”为题播放了农民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并采访了区农广校吕鸿钧校长。随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卫日报》《宁夏政府网》等媒体以各种形式分别报道了全区各地在辅导员培训以及田间学校建设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宁夏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引起了领导的重视。2016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1号文件《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中指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专门规划和政策,整合涉农教育培训资源,在特色产业集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化养殖场布点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分门别类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2月,宁夏区政府下发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意见》(宁政发〔2016〕27号)要求:在特色产业集中区、规模化养殖场、示范园区布点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培育一批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乡土人才。接着由农牧厅制定的《宁夏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里指出:“十三五”期间每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民田间学校20所,5年共投资2000万元。建设标准化的农民田间学校100所。2016年4 月,农牧厅下发了《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农业财政项目(农业产业化)资金计划的通知》,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包含在此。至此,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正式立项。有了资金保障,宁夏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上了一个档次。田间学校建设单位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

二、制定规范,统一建设标准

2014年,区农广校制定并下发了《宁夏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范》,从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项目承担机构的认定、培训内容、开办程序、学员及培训地点的选择、各项管理制度、经费补助标准、经费使用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在建设目标方面,一是质量控制目标:每所学校要有1个80~100平方米固定的活动场所、1个科技书屋、1个实训基地、1个咨询服务室、1个设备储备室、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至少25套桌椅。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对辅导员培养的力度,选派市、县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实践经验,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农技人员参加省部举办的辅导员培训班。发现和培养村级农民辅导员或村级农技员1名以上。三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以“一组、一员、一批、一田、一栏、一历”为建设标准,即每所农民田间学校构建一个长期运行的技术指导小组、培养一名辅导员、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建立一块科学试验田、建立一个农业技术信息宣传栏、形成一个农事季节历。通过全面落实“六个一”标准,确保田间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命名和编号方面,一是命名规范,要求农民田间学校标牌规格按边长40×60黄底红字设定,须标明宁夏及依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称,即宁夏××县××合作社(或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称)农民田间学校。二是编号规范。农民田间学校编号共7位,第1位为宁。第2位为市代码,具体代码为银川市1、石嘴山市2、吴忠市3、固原市4、中卫市5。第3-4位为县(市、区)代码,具体代码为01、02……。第5-7位为田间学校序号,具体序号由各县自行确定和分配。

在项目承担机构方面,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较好的产业基础、足够的农民学员、固定的培训场所、专门的实训基地、规范的管理制度、必要的教学设备。主要是有具备教学条件、实训基地、专业师资的地县两级农广校、农业部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条件的农业行业培训机构等为主来承担。

三、配套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为积极创新和探索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农牧厅制定印发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发展综合服务组织的意见》。按照“政府引导、主体多元、公益互补、惠民便民”原则,围绕“技术指导、农资超市、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六大功能,依托农机作业公司、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充实服务内容,引导和支持建设“企业引领型、公益服务型、企业引领和公益服务相结合型”三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2016年,区农广校紧紧依托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尽最大努力将14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在农业综合服务站上,结合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对农民在种植技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使用与维修、农资配送销售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善于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排水沟;设计;技术

粮食产量持续增产的主要内因之一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和节水灌溉技术含量的增加。近年来,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国家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的田间工程,形成了沟相连,路相通、林成行、田成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水沟作为田间工程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排除地表水,减少田间淹没深度和时间、减少地下水位上升高度、排除田间农药、化肥的残留渍害、建立生态净水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做好排水沟的规划设计,是发挥田间工程效能的重要环节。

一、田间排水沟的设计要素

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田间排水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排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比降边坡系数等要素。

(一)田间排水沟的间距

田间排水沟间距和断面尺寸由排水要求和机耕要求确定。云南北部降雨量少的地区排水沟间距一般为150-400m 米。云南南部雨水丰沛的南部地区的排水沟间距为100-200m。

(二)田间排水沟的断面

除涝排水沟的断面根据排涝流量确定。排水沟的断面尺寸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先选择排水沟底的纵向坡降、横断面的边坡系数及沟床的糙率。兼有除涝和防渍的排水沟,一般按照排渍的要求确定沟深,再初步拟定过水断面,再校核是否满足除涝要求。

(三)田间排水沟的沟深

农沟沟深一般为1m左右。最末一级的地下水排水沟的深度,根据排水任务而定。防渍功能的沟深为0.8-1.5m。防止土壤返盐的沟深,则为地下水临界深度。

(四)沟深与间距的关系

排水沟水位与沟深间距关系一定时,排水农沟深度与农沟的间距有关。在要求的地下水位一定时,沟深大则间距大,沟深小则间距小。间距小,沟可浅些,否则要求较大的沟深。一般情况下根据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和施工条件,初步确定排水农沟的深度,再确定相应的排水沟间距。由于排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需要通过试验资料和相近地区的成功经验分析选定。

(五)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分排涝流量和排演流量两种。计算设计流量时,首先确定这两种情况的设计排水模数,然后分别乘以与排水沟断面相应的汇流面积,即为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渍设计流量。

(六)排水沟的设计水位要求

排水沟设计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排渍水位是排水沟平时应维持的水位,也称日常水位,主要满足控制地下水的要求。为了保证农沟水位不被奎高,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逐级降低,除了水流的纵向坡降外,各级沟道汇流处尚需有适当的水位落差,一般0.1-0.2m。排涝水位也称最高水位,是排水沟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排涝时各级沟道的水位均不应高于沟道两侧的田面高程,以低于田面0.2-0.3m为宜。在抽水排涝情况下,承泄水泵排水的排水沟段,或通过小块洼地的排水沟段,允许筑堤束水,使沟内水位高于两侧田面高程。

(七)排水沟的边坡要求

由于有地下水逸出,容易坍塌,因而常采用较缓的边坡。由于排涝历时短,沟坡容易长草,沟床糙率大,因而耐冲能力强,可以选用较陡的纵向坡降。

(八)排水试验

根据农田排水试验规程SL-109-95的要求进行试验。试验时,针对某种沟深,拟定一组排水沟间距,测试排水沟间距最终排水效果。

二、排水沟的设计步骤

(一)排渍水位设计

排渍水位是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满足防渍或防止盐碱化要求的水位,也称日常水位。其初步设计步骤为:一是确定排渍控制点高程(取最远处低洼地高程值);二是初拟各级排水沟的比降;三是推算排干沟出口的日常水位。应满足干沟出口处的日常水位(排水承泄区的水位)。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调整比降,尽量争取自排。在水网圩区,无法自排,则采用抽排来维持日常水位。

(二)排涝水位

排涝水位是排水沟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也称最高水位。其设计步骤为:一是确定排涝控制点;二是拟定各级排水沟比降;三是计算干沟出口处的排涝水位。应满足干沟出口处最高水位不低于外河的最高水位。若干沟出口发生壅水,则需调整排水沟比降,或筑堤束水。若无法自排,则考虑建站抽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沟道的滞蓄能力,可采取提高加密沟网、提前预降沟水位等措施。若排水沟同时具有排渍和排涝的要求,则应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水位要求。若以排涝要求确定沟道断面,则以排渍要求来校核。若以排渍要求确定沟道断面,则以排涝要求来校核。

(三)排水沟横断面设计

水沟横断面设计的步骤:一是确定排水沟横断面尺寸。一般干、支沟应作具体设计,斗沟选择有代表性斗沟作典型设计,农沟可采用地区统一的标准断面;二是按排涝设计流量确定排水沟过水断面,通常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方法与渠道计算相似;三是底坡应考虑接近地面坡降,以避免深挖方。应考虑承泄区水位,尽量自排。应满足不冲不淤,比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四是结合引水的沟道比降宜缓,此时应顺坡排水,倒坡引水。结合蓄水灌溉、滞涝、通航时,也可采用平沟底。

(四)边坡设计

边坡系数主要与土质和沟深有关,一般同级沟、渠相比,沟道的边坡系数大于渠道的边坡系数。应考虑地下水渗出、坡面径流冲刷、沟内积水时,波浪的侵蚀等因素。

三、设计中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一是根据防渍、通航养殖要求校核排水沟的水深和底宽。如果不能满足防渍、通航养殖要求,则应拓宽加深断面。如果排渍要求的沟深比排涝要求的沟深大得多,则可以采用复式断面,这样能满足排渍要求,又不致使断面扩大很多;二是平原、水网圩区,排水沟校核滞涝要求:确定需要排水沟滞蓄的水深,计算需要排水沟滞蓄水量、排水沟滞蓄容积、滞蓄能力。校核增加抢排水量,减小要求的滞蓄量。扩大沟深或沟宽,或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沟道密度;三是沟道灌溉引水能力校核要求:利用排水沟引水灌溉时,往往平坡,逆坡引水。需校核输水距离及水位能否满足灌溉要求,推算水面曲线,如不满足应调整排水沟的水力参数;四是随着国家对农业生态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农田生态建设问题凸显,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排水沟和沉淀沟的布设问题;五是设计中要注意排水沟网的观感效应,勾画出与现代农业气息相映衬的生态艺术设计作品。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排水沟;设计

农田排水沟通常是指天然形成的在地表或者以排水为目的而挖掘的水道,一般不包括埋设在农田地表以下的暗管排水管道。它可以排除地表多余的水分,排除农田里面残留的化肥农药,还对生态净水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设计好的排水沟,对农田水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1 设计依据

农田排水沟计算公式均以《农田排水技术规范》中调控地下水位的末级固定沟间距计算公式及使用条件为依据, 见表1.

表1 末级固定沟间距计算公式

2 排水沟设计要点

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田间排水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排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比降边坡系数等要素。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建设,并充分分析周围建筑的水位和流量,计算出工程量,确定排水沟的间距和深度,这些是建设排水沟的要点。

2.1 间距和沟深

农田排水沟的间距是按机耕和排水的要求来确定的,排水沟的深度则是因排水任务的轻重而定,如主要负责排除污渍,深度在0.8~1.5m 之间较为适宜,若是负责其他任务,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和沟深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一般先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确定沟深,再确定间距。在勘测过程中还要结合相关地区的资料,人员的实际经验多方面的分析确定沟深和间距。在要求的地下水位一定时,沟深大则间距大,沟深小则间距也小。因此存在许多方案,宜用经济比较加以确定。

2.2 断面

农田排水沟断面的决定因素是排水的流量,断面的尺寸则需通过水利来计算最后才可确定。先选择排水沟底的纵向坡降、横断面的边坡系数及沟床的糙率。一般步骤是先按要求确定排水沟的深度,再逐步进行实际检验看能不能符合除涝的要求。

2.3 水位要求

农田排水沟的设计水位有两种。一种是日常水位,又可称为排渍水位,是排水沟平时日常维持的水位。应实际需要,日常水位应该逐级降低,各级沟渠之间应该有水位上的落差,但是落差要适当,一般是在0.1m 左右。另一种水位是最高水位,又被称作为排涝水位。最高水位在设计时要注意各沟渠要低于沟渠的两侧田面,高度差在0.2m 作用最为合适。特殊情况如在抽水的时候,需要进行排涝,则可以允许沟道的水位比两侧田面高。

2.4 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分排涝流量和排演流量两种。计算设计流量时,首先确定这两种情况的设计排水模数,然后分别乘以与排水沟断面相应的汇流面积,即为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渍设计流量。

2.5 边坡

因溢出地下水的原因,为了避免坍塌,需要使边坡较缓。而由于沟坡经常长草,沟床的耐冲能力比较强,也可以采用较为陡峭的纵向坡降。

3 排水沟设计步骤

3.1 日常水位

日常水位是排水沟需要维持的水位。具体的设计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根据远处低洼地段的高程来确定控制点的高程。第二步,初步拟定各个排水沟道的高度差。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推断得出干沟出口位置的排渍水位,一定要满足这一水位要求。在某些地段会出现不能够自排的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抽排的方法,维持保最高水位又可以成为排涝水位。具体的设计步骤同样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一个中心控制点,根据这个控制点来进行排涝。第二步,初步模拟确定各个排水沟道的高度差。第三步,通过计算,得出排水沟干沟位置的最高水位,保证其高于外部河流的最高的水位。如果出现不能够自排的情况,同样应该及时采取抽排的方式。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渠道的滞流储蓄能力。排渍和排涝要求可以相互间比较核对,两者相配合才能确定渠道的断面。如果需要设计出既符合排渍要求又符合排涝要求的排水沟,那么应该同时符合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的要求。

3.3 断面

排水沟断面的设计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员经验,再经过勘察比较,查阅资料等,确定出排水沟的断面尺寸。第二步,按排涝流量,通过公式计算出排水沟的过水断面。第三步,为了避免不必要发生的困难,底坡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设置为接近地面。比降也是重要的一点,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第四步,起引水作用的渠道比降应该较为平缓,顺着坡势引水和排水。

3.4 边坡

边坡系数主要与土质和沟深有关,设计边坡应考虑沟深和土质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渠沟积水、直流冲刷、侵蚀、溢出地下水等常见的情况。一般同级沟、渠相比,沟道的边坡系数大于渠道的边坡系数。

4 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排水沟校核滞涝要求:确定需要排水沟滞蓄的水深,计算需要排水沟滞蓄水量、排水沟滞蓄容积、滞蓄能力。校核增加抢排水量,减小要求的滞蓄量。扩大沟深或沟宽,或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沟道密度。

(2)沟道灌溉引水能力校核要求:利用排水沟引水灌溉时,往往平坡,逆坡引水。需校核输水距离及水位能否满足灌溉要求,推算水面曲线,如不满足应调整排水沟的水力参数;

四是随着国家对农业生态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农田生态建设问题凸显,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排水沟和沉淀沟的布设问题。

(3)设计中要注意排水沟网的观感效应,勾画出与现代农业气息相映衬的生态艺术设计作品。

5 结束语

总之,建设好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越来越重视的一项重要产业,既保证了农田不受天灾的影响,又能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一定会在未来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人民带来更高的收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一定会成为全国各地区产业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丽阳;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项目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84-01

成都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与生俱来的休闲气质,都于2009年底正式提出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奋斗目标。

一、丽阳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项目概况

1、基本情况

此项目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线”的综合示范项目,同时又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中澳统筹城乡国际合作项目。项目主体区域位于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星村,共计农户1907户,农民5229人,耕地6212亩。

2、实施原则与方法

本着“经济市场化、管理民主化、社会公平化”的原则思路,政府引导、农民集体和农户为主体,乡镇村组织、市场化运作,围绕“三个集中”;“四大基础工程”、“六个一体化”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3、规划蓝图

除了乡村旅游、高端农业、生态农业、商业街等设计,在整个规划中还融入了婚庆、房地产开发、中高级会所建设等多种经营项目。

4、预期成效

(1)经济的持续增长;(2)巩固基层政权,完善治理机制;搭建新型平台,壮大集体经济;(3)实现充分安居、充分就业和充分保障。

二、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况

1、“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基本含义

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新三最”目标的深化。“新三最”即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

2、建设步骤

遵循“三步走”战略步骤:第一步用5-8年时间建设成为“新三最”城市;第二步用2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第三步为用30―50年时间基本建成世界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3、不同呼声

积极支持的一方认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一种城市化过程中的进取做法。多年的城乡统筹为田园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不是乌托邦。反对的一方则认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概念可能成为一颗“概念卫星”缺乏明确的参考鉴定标准,且无来自国际国内的兄弟城市激烈竞争压力,却几乎先期规避了所有可能的评价、鉴定风险。

三、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分析丽阳示范项目

1、丽阳项目的发展可能性及优势

首先,成都阳光田园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该项目所在位置距离成都市区较近,交通耗时少,各临近地域可通达性高,便于区际联系和城乡联系。

其次,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星村原来是农村地区,具有清新的空气,绿色植被丰富,适宜的人居环境。

统筹城乡规划和空间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一二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

2、丽阳项目可能存在弊端

第一,为了加入项目,居民必须出卖现有土地的使用权给公司,而从公司红利和今后商铺租金收益中来获得经济收益。虽然自请参与度较高,但是也有部分居民被迫违背本意参加此示范项目建设。

第二,农民历来以土地作为生存的基础,失去土地使用权的农民也就失去了本质的保障,今后的生活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或是其他相对不稳定的工作来维持。尤其是对40、50人员的压力巨大。

第三,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一举措,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成功实例和全面系统的示范、评价标准,从整个成都关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中看,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失败潜在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排水沟;设计;技术

Abstract: set high standards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to ensure that food production safety, realizes th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effective action. With the augmentation of the state financi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modern agriculture the breath of the strength of the field project will continuously increased, shoulder the drainage, platoon stains, water,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so on many items in the field of the drainage engineering, will in the futur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great effect. This paper will pick up in the design work experience, from the field, the design elements of the drain, the design of the drain procedures etc, and everyone study.

Keywords: drain; Desig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1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粮食产量持续增产的主要内因之一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和节水灌溉技术含量的增加。近年来,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国家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的田间工程,形成了沟相连,路相通、林成行、田成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水沟作为田间工程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排除地表水,减少田间淹没深度和时间、减少地下水位上升高度、排除田间农药、化肥的残留渍害、建立生态净水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做好排水沟的规划设计,是发挥田间工程效能的重要环节。

一、田间排水沟的设计要素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田间排水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排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比降边坡系数等要素。

(一)田间排水沟的间距田间排水沟间距和断面尺寸由排水要求和机耕要求确定。

(二)田间排水沟的断面

除涝排水沟的断面根据排涝流量确定。排水沟的断面尺寸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先选择排水沟底的纵向坡降、横断面的边坡系数及沟床的糙率。兼有除涝和防渍的排水沟,一般按照排渍的要求确定沟深,再初步拟定过水断面,再校核是否满足除涝要求。

(三)田间排水沟的沟深

农沟深一般为1m 左右。最末一级的地下水排水沟的深度,根据排水任务而定。防渍功能的沟深为0.8~1.5m。防止土壤返盐的沟深,则为地下水临界深度。

(四)沟深与间距的关系

排水沟水位与沟深间距关系一定时,排水农沟深度与农沟的间距有关。在要求的地下水位一定时,沟深大则间距大,沟深小则间距小。间距小,沟可浅些,否则要求较大的沟深。一般情况下根据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和施工条件,初步确定排水农沟的深度,再确定相应的排水沟间距。由于排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需要通过试验资料和相近地区的成功经验分析选定。

(五)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分排涝流量和排演流量两种。计算设计流量时,首先确定这两种情况的设计排水模数,然后分别乘以与排水沟断面相应的汇流面积,即为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渍设计流量。

(六)排水沟的设计水位要求

排水沟设计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排渍水位是排水沟平时应维持的水位,也称日常水位,主要满足控制地下水的要求。为了保证农沟水位不被奎高,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逐级降低,除了水流的纵向坡降外,各级沟道汇流处尚需有适当的水位落差,一般为0.1~0 .2m。排涝水位也称最高水位,是排水沟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排涝时各级沟道的水位均不应高于沟道两侧的田面高程,以低于田面0.2~0.3m 为宜。在抽水排涝情况下,承泄水泵排水的排水沟段,或通过小块洼地的排水沟段,允许筑堤束水,使沟内水位高于两侧田面高程。

(七)排水沟的边坡要求

由于有地下水逸出,容易坍塌,因而常采用较缓的边坡。由于排涝历时短,沟坡容易长草,沟床糙率大,因而耐冲能力强,可以选用较陡的纵向坡降。

(八)排水试验

根据农田排水试验规程SL-109-95 的要求进行试验。试验时,针对某种沟深,拟定一组排水沟间距,测试排水沟间距最终排水效果。

二、排水沟的设计步骤

(一)排渍水位设计

排渍水位是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满足防渍或防止盐碱化要求的水位,也称日常水位。其初步设计步骤为:一是确定排渍控制点高程(取最远处低洼地高程值);二是初拟各级排水沟的比降;三是推算排干沟出口的日常水位。应满足干沟出口处的日常水位(排水承泄区的水位)。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调整比降,尽量争取自排。在水网圩区,无法自排,则采用抽排来维持日常水位。

(二)排涝水位

排涝水位是排水沟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也称最高水位。其设计步骤为:一是确定排涝控制点;二是拟定各级排水沟比降;三是计算干沟出口处的排涝水位。应满足干沟出口处最高水位不低于外河的最高水位。若干沟出口发生壅水,则需调整排水沟比降,或筑堤束水。若无法自排,则考虑建站抽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沟道的滞蓄能力,可采取提高加密沟网、提前预降沟水位等措施。若排水沟同时具有排渍和排涝的要求,则应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水位要求。若以排涝要求确定沟道断面,则以排渍要求来校核。若以排渍要求确定沟道断面,则以排涝要求来校核。

(三)排水沟横断面设计

水沟横断面设计的步骤:一是确定排水沟横断面尺寸。一般干、支沟应作具体设计,斗沟选择有代表性斗沟作典型设计,农沟可采用地区统一的标准断面;二是按排涝设计流量确定排水沟过水断面,通常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方法与渠道计算相似;三是底坡应考虑接近地面坡降,以避免深挖方。应考虑承泄区水位,尽量自排。应满足不冲不淤,比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四是结合引水的沟道比降宜缓,此时应顺坡排水,倒坡引水。结合蓄水灌溉、滞涝、通航时,也可采用平沟底。

(四)边坡设计

边坡系数主要与土质和沟深有关,一般同级沟、渠相比,沟道的边坡系数大于渠道的边坡系数。应考虑地下水渗出、坡面径流冲刷、沟内积水时,波浪的侵蚀等因素。

三、设计中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一是根据防渍、通航养殖要求校核排水沟的水深和底宽。如果不能满足防渍、通航养殖要求,则应拓宽加深断面。如果排渍要求的沟深比排涝要求的沟深大得多,则可以采用复式断面,这样能满足排渍要求,又不致使断面扩大很多;二是平原、水网圩区,排水沟校核滞涝要求:确定需要排水沟滞蓄的水深,计算需要排水沟滞蓄水量、排水沟滞蓄容积、滞蓄能力。校核增加抢排水量,减小要求的滞蓄量。扩大沟深或沟宽,或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沟道密度;三是沟道灌溉引水能力校核要求:利用排水沟引水灌溉时,往往平坡,逆坡引水。需校核输水距离及水位能否满足灌溉要求,推算水面曲线,如不满足应调整排水沟的水力参数;四是随着国家对农业生态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农田生态建设问题凸显,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排水沟和沉淀沟的布设问题;五是设计中要注意排水沟网的观感效应,勾画出与现代农业气息相映衬的生态艺术设计作品。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完善 监管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24-01

一、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内容

1.施工前的建材检查和质量管理制度确定

质量管理的第一步首先是在工程开展前对备用建材设备的检查核对和质量管理制度中要点的掌握。检查内容囊括建设中所需的所有设备物品,包括建筑混泥土吨数、设备供电使用情况、构配件数量等,避免工程进行中所需材料的缺漏。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深度优化,组织各单位人员对图纸进行审议,二次确定图纸设计的可行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量化质量测评方法,科学设定质量管理程序等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施工过程中,定时获取工程建设项目数据信息,进行计划步骤比对,防止工程进行步骤出错。在施工的进行中优化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着力进行施工现场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在质量管理中细化监督项目,及时收集建立统计施工数据,根据数据对工程计划进行变更,保障计划与实施情况的统一协调性。

3.工程结束后的质量评定与验收

工程后期的质量审核主要包括审核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的工程建设资料和相关承包企业提供的工程技术实施范本,如有遗漏应该责令补齐。在验收工作中严格依据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原材料的质量开始审核,依次检查单元项目、分布工程等,严格依照初检、复检、专项检查的步骤,保证质量监控落实到水利工程的每个分项目,将质量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限制,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受土地分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规模一般偏向于小型化。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基本依靠地方财政的支出。在这种限制下,一是资金不足导致工程规模和质量大打折扣。二是部分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将劣质建材和翻新水泵等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完全没有发挥效果,利农利民的水利工程成了不折不扣的豆腐渣工程。

2.缺乏专业质管人员,施工人员水平偏低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高效率是凭借质量管理工作的参与人员实现的,由于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观影响因素,即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意识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着很大影响。在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对质量管理工作认识的欠缺,质量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不明确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阻碍。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明显受到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影响,施工人员的操作是否科学,技术素质是否合格都对工程质量构成直接影响。在工程的承包建设中,一些企业存在将项目工程分包的现象,而分包建设公司在计划建设的实施中容易出现偏差,质量管理工作难以统一进行。这些都是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监管制度,实行问责制

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完善监管制度,明细工作内容,制作监管计划。在工程招标中择优使用,并严格执行合同条款。落实监管人员的工作内容,对单元项目的质量管理应分摊责任承担,将质量监管工作合理分配给监管人员,谁负责监管的出现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以“问责制”的方式严格要求监管人员树立责任心杜绝监管工作中的放水现象。在施工前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抓住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任务、提前培训上岗人员,重申工作制度、工作要求等。

2.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建材设备质量

在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在建材质量控制方面,注重从原材料的选购、运输、接受和储存方面入手。在采购方面,建材的选择应该尽量以质优价低为首要条件,货物价格可以货比三家择低购买。在材料的运输问题上,一些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容易受到损坏,因此在运输上需要选择最短路线,运输过程中注重对设施设备的保养,如公路运输水电机组时应该注意使用帆布遮挡,避免日光暴晒加快线路老化等。在设施设备入厂前,项目经理需要核对设备说明书、保修承诺和相关技术参数文件。在建材设备贮存中妥善保管,如对水泥电子器械等应该放置干燥的地方防止发潮等。

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水利工程建设的直接操作者是工程施工人员,因此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施工队应该注重施工人员水平的培养,建立起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先锋队伍,拉动整体施工的质量。在一些关键性技术项目的建设中应该派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员工进行建设。技术人员的选拔中严格要求,对没有相关经验或技术证书的人员不予录用。在施工中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步骤,做到整体化一,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4.优化工程建设程序,制定分期目标

在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工程建设进度掌握的不明确,水利工程在半途施工中出现盲目赶工期的现象。在水利工程的计划实施中,我们应该注重分期目标的制定,将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期建设过程细化成多个分期目标,每一阶段的分期目标再按照计划实行,保证工程按时交接,避免了长期工程中工程进度评估难以掌握而导致的赶工期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的立足根本。而在与农业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其质量的优劣影响到地区农业发展的健康性和安全性。高质量的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实现这一保障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火明.建筑施工管理关键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7篇

1.施工前的建材检查和质量管理制度确定

质量管理的第一步首先是在工程开展前对备用建材设备的检查核对和质量管理制度中要点的掌握。检查内容囊括建设中所需的所有设备物品,包括建筑混泥土吨数、设备供电使用情况、构配件数量等,避免工程进行中所需材料的缺漏。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深度优化,组织各单位人员对图纸进行审议,二次确定图纸设计的可行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量化质量测评方法,科学设定质量管理程序等。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施工过程中,定时获取工程建设项目数据信息,进行计划步骤比对,防止工程进行步骤出错。在施工的进行中优化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着力进行施工现场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在质量管理中细化监督项目,及时收集建立统计施工数据,根据数据对工程计划进行变更,保障计划与实施情况的统一协调性。

3.工程结束后的质量评定与验收

工程后期的质量审核主要包括审核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的工程建设资料和相关承包企业提供的工程技术实施范本,如有遗漏应该责令补齐。在验收工作中严格依据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原材料的质量开始审核,依次检查单元项目、分布工程等,严格依照初检、复检、专项检查的步骤,保证质量监控落实到水利工程的每个分项目,将质量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限制,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受土地分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规模一般偏向于小型化。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基本依靠地方财政的支出。在这种限制下,一是资金不足导致工程规模和质量大打折扣。二是部分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将劣质建材和翻新水泵等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完全没有发挥效果,利农利民的水利工程成了不折不扣的豆腐渣工程。

2.缺乏专业质管人员,施工人员水平偏低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高效率是凭借质量管理工作的参与人员实现的,由于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观影响因素,即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意识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着很大影响。在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对质量管理工作认识的欠缺,质量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不明确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阻碍。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明显受到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影响,施工人员的操作是否科学,技术素质是否合格都对工程质量构成直接影响。在工程的承包建设中,一些企业存在将项目工程分包的现象,而分包建设公司在计划建设的实施中容易出现偏差,质量管理工作难以统一进行。这些都是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监管制度,实行问责制

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完善监管制度,明细工作内容,制作监管计划。在工程招标中择优使用,并严格执行合同条款。落实监管人员的工作内容,对单元项目的质量管理应分摊责任承担,将质量监管工作合理分配给监管人员,谁负责监管的出现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以“问责制”的方式严格要求监管人员树立责任心杜绝监管工作中的放水现象。在施工前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抓住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任务、提前培训上岗人员,重申工作制度、工作要求等。

2.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建材设备质量

在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在建材质量控制方面,注重从原材料的选购、运输、接受和储存方面入手。在采购方面,建材的选择应该尽量以质优价低为首要条件,货物价格可以货比三家择低购买。在材料的运输问题上,一些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容易受到损坏,因此在运输上需要选择最短路线,运输过程中注重对设施设备的保养,如公路运输水电机组时应该注意使用帆布遮挡,避免日光暴晒加快线路老化等。在设施设备入厂前,项目经理需要核对设备说明书、保修承诺和相关技术参数文件。在建材设备贮存中妥善保管,如对水泥电子器械等应该放置干燥的地方防止发潮等。

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水利工程建设的直接操作者是工程施工人员,因此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施工队应该注重施工人员水平的培养,建立起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先锋队伍,拉动整体施工的质量。在一些关键性技术项目的建设中应该派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员工进行建设。技术人员的选拔中严格要求,对没有相关经验或技术证书的人员不予录用。在施工中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步骤,做到整体化一,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4.优化工程建设程序,制定分期目标

在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工程建设进度掌握的不明确,水利工程在半途施工中出现盲目赶工期的现象。在水利工程的计划实施中,我们应该注重分期目标的制定,将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期建设过程细化成多个分期目标,每一阶段的分期目标再按照计划实行,保证工程按时交接,避免了长期工程中工程进度评估难以掌握而导致的赶工期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8篇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范围。

本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后安镇七星、坝头、龙唇、龙田、白石五个村委会。具体四至:东至白石村,南至下港村,西至上坑村,北至龙唇村。

2、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建设规模:整理土地面积247.53公顷。

投资规模:总投资803.2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688.60万元。

3、项目工期。

项目工期:1年。

4、项目任务目标。

(1)项目区土地整理总面积247.53公顷。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8.27公顷。新增耕地比率为2.90%。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2)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工程,实现项目区的生态平衡,达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稳定,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树成行、沟成网、路成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越、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条件良好、田园景观美好、整体功能较强的现代化土地整理项目区。

二、实施方法与内容

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划定区域调整农地结构、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完善农田水利实施、修建田间道路等农业配套设施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改善生产和土地生态环境,增加耕地。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土地平整工程;2、农田水利工程;3、田间道路工程;4、生态防护林工程。

三、资金来源

项目预算资金由省财政厅拨付(已到位)。

四、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后安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分4个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年月日—月日)主要工作包括:

⑴土地权属现状和地面附着物登记。

⑵对需要整理土地进行公告并做好项目宣传动员工作。

⑶编制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

⑷进行项目招标。

按照《人民政府关于集中规范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琼府85号)等有关要求,按规定选定项目工程招标机构,编制项目招标文件、招标方案。项目工程招标采取委托形式,由项目招标人委托省内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工程招投标机构实施项目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工作。邀请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全程监督,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施工单位。项目工程招标工作在月底前完成。

⑸委托工程建设监理。

⑹签订有关合同。

⑺编制实施方案和施工计划。

2、工程施工阶段(年月—年月)主要内容包括:

⑴现场监督检查和管理,包括资金管理、采购管理、权属管理、统计、档案管理等。

⑵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报告。

⑶中间验收。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在施工中间阶段进行阶段性验收。

⑷竣工自查。项目管理单位组织、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竣工自查,搜集资料,申请竣工验收。

3、竣工验收阶段(年月日前)主要步骤包括:

⑴竣工验收准备,包括所有材料准备及申请报告。

⑵竣工验收。向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申报竣工验收。

⑶竣工决算和审计。在项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将编制好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报送省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进行决算评审等工作。

4、工程后期管护和经营。

工程完成后,将项目整理形成的固定资产委托给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的当地村委会进行管护。

五、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精神,通过设立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以建设促保护,创造新鲜经验,探索长效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各地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和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示范区建设,力争在2~3年初见成效,使示范区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成为各地学习参照的样板,全国宣传推广的典型,带动“十一五”期间整个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示范区建设主要承担以下具体任务:

(一)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

(二)规范加强基本农田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和档案标志;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

(三)完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规章制度。研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四)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探索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集中投入机制。

三、设立条件

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立。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各设立4~5个;北京、上海、天津、海南、、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设立1个;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设立2~3个。

示范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具有代表性。选定的示范区能分别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形地貌的基本农田特色。

(二)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粮、棉、油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示范区耕地集中连片,优质耕地比例较高,交通便利。

(三)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条件。示范区所在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意识较高。

(四)具有一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基础。曾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或项目已列入国家和省级项目投资计划。

(五)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较为扎实。基本农田管理基本做到制度化、日常化;基础数据及图表册等资料档案比较完整,保护责任书签订率在80%以上;初步建立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四、建设要求

(一)基本农田标准化

五年内,示范区基本农田经过土地整理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农田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土地集中连片。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做到无零星分散建构筑物、无废弃地、无闲散地。

2.田块平整、规则。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要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达到“保水、保肥、保土”要求。

3.水利设施配套。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排灌水设施建设要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坡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旱地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4.田间道路通达。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适应耕作和田间管理要求;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要适应机械化耕作需要。

5.防护林网配套。主干路、沟、渠两旁要按照项目规划设计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区的防护林建设要满足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要求。

(二)基础工作规范化

1.档案资料完整齐全。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应做到清晰,具有统一标定的区、片、块位置和编号,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图表册等有关资料要整理归档,永久保存并做到逐级备案。

2.数据资料及时更新。规范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台账,建立基本农田变更统计制度,落实动态监测措施,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要及时反映到基本农田登记表并落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做到图表册与现状一致。

3.保护标志统一规范。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要经济适用、整洁持久,主要设置在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标志内容要明确保护范围、面积、要求及责任单位等。

(三)保护责任社会化

1.完善责任体系。完善县(市、区)、乡(镇)、村各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管制度,形成执法监察网络;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

2.明确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范围、期限、责任人应当明确,并与实际一致;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应注有保护面积和责任人。

3.探索长效机制。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出发,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监督和鼓励机制;探索建立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机制。

(四)监督管理信息化

以基本农田基础资料和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可靠,信息采集、处理、上报、反馈及时有效;准确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和利用变化情况,可为基本农田审核、补划、执法监察、统计分析等提供依据。

五、申报程序

(一)推荐示范区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本工作方案规定的示范区设立条件,并考虑本地区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提出拟设立示范区的县(市、区)名单,在征得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将拟设立的示范区名单附基本情况说明报部。

(二)编报示范区建设方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示范区报部审核同意后,由示范区所在地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建设方案应包括:示范区基本情况、总体目标、具体建设任务、实施步骤、资金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三)核准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建设方案经示范区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示范区建设方案严格把关,核准同意后报部。

(四)正式确定示范区。部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的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审核,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分批批复;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修改完善意见,重新上报后再审核批复。示范区建设方案批复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应抓紧组织实施。部将适时统一公布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名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区正式确定后,在部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组织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开展有关工作。部将成立有关司局及事业单位参加的示范区工作协调机构,共同做好示范区建设方案核准、整理项目安排和检查指导等有关工作。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示范区工作负总责,做好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示范区所在地区应成立以政府领导挂帅,由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国土资源部门承担具体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示范区所在地区可以在建设期内每年申报1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部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核作出安排。省、地、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示范区建设目标和任务,相应安排土地整理项目,确保完成基本农田整理任务。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争取政府支持,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林网建设、使用土地出让金的农业土地开发等支农项目优先安排在示范区;争取财政支持,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或土地收益中列支示范区建设及管理经费。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10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主题,立足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复耕、应种尽种”原则,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全力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宜种则种,应种尽种。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限制建设区中的农田(基本农田和一般农地),要全面复耕复种;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有条件建设区和允许建设区中的农田,要先复种年度性、季节性作物,根据开发建设情况,逐步退耕;对于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的拆旧地块,要及时复垦种植,以利验收认可。

2、分类建设,区别投入。对于连片闲置的基本农田,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田地集约”的要求,整体规划,连片种植,围绕“园区化、标准化、机械化”目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对于成片成块的闲置农田,其农田基础设施以修复完善为主,满足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对于零散的闲置农田,其农田基础设施一时难以恢复的,可种植旱生作物、经济作物,实现复耕复种。

3、创新机制,灵活经营。在全面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过程中,各地应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确定经营模式。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体投入为主,耕作经营队伍以本地农民组建合作社为主,合同期限每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各地要慎之又慎、细之又细的确定好经营模式。

三、工作措施

1、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要与现代农业建设结合。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现代农业规划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机械化”要求,通过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水平、有特色的农业园区。

2、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要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根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期间将建设4万亩高标准农田,使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0%。各地要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全面节水的要求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3、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要与建设“菜篮子”工程结合。随着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来面广量大的农村自留地被置换,本地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严重不足,对此,广大农民也有强烈呼声。各地在规划闲置农田复耕复种时,应部署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需求。

4、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要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鼓励村级组织牵头兴办专业合作社参与闲置农田复耕复种。重点吸收本地“40、50”以上人员、种田能手等参加合作社,积极为本地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引导依据市场供求状况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分红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制定全区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发动部署。各地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复耕复种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

各地确定复耕复种经营机制,落实专业队伍,签订经营合同,明确责、权、利,加快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

(三)总结考核阶段

各地对复耕复种工作进行总结。区有关部门对各地复耕复种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考核。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区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财政、水利、国土、规划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镇(街道、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区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各镇(街道、区)也要成立应的工作机构,全面负责辖区内的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11篇

依照省国土资源厅《基本农田整治工作实施意见》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基本农田整治工作的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基本农田整治实际情况,现决定在全区开展基本农田综合整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基本农田整治的意义与原则

有利于促进基本农田的合理布局、日常维护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巩固我区粮食生产的大好形势;有利于全区经济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区的基本农田大部分是中低产田。搞好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

开展基本农田整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开展。对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开区或其他禁止开发整理的区域。

(二)合理布局。基本农田整治区域应该避开将来的城镇建设发展区域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区。

(三)统筹规划。基本农田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规范运行。

二、基本农田整治的目标

使我区基本农田数量有所增加,通过基本农田整治。质量明显提高,布局更加合理,三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将中央提出的耕地总量不减少和基本农田维护率不降低的政策落到实处,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证,全面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基本农田整治的内容

(一)基本农田维护区范围内。

(二)不在基本农田维护区范围内。

(三)经整治能够达到基本农田或耕地标准的空心村”砖瓦窑场及工矿废弃地整治。

四、基本农田整治的方法和工作步骤

(一)方法

将根据峡窝镇、中心路街道办事处、工业路街道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基本农田整治要依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方法进行。为了整治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确定开展基本农田整治的试点单位,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峡窝镇、中心路街道办事处、工业路街道办事处要按照要求,至少选取一个试点进行整治,积累经验,全面推广。

(二)方法

基本农田整治工作依照动员部署、调查摸底、确定区域、建库实施、检查验收和效果管理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

动员部署,区土地房产管理局制定全区基本农田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落实整治重点和责任。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

依照基本农田整治的原则和目标,基本农田整治工作开展前要摸清底数。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基本农田维护图。调查各地适宜基本农田整治的地块,摸清具体地块的权属、地类、面积、土地利用状况等有关情况。现有的基本农田范围界线应用红色标注到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第三阶段:确定区域

整治区域的选定应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依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行规模化整治。一般应选择耕地生产条件较差、新增耕地潜力较大的区域。

第四阶段:建库实施

根据基本农田整治的内容和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关规定,依据基本农田整治区域。编制项目可研演讲等相关材料,组织项目评估论证。符合条件的依照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根据使用资金类型,建立基本农田整治库,然后从项目库中选取项目,依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相关规定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库建立完善后,应依照规定送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审核验收,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五阶段:检查验收

依据基本农田整治的不同形式,整治项目竣工后。依照基本农田的规范组织验收。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依照省辖市的规定组织验收。

第六阶段:效果管理

经验收达到基本农田规范的土地,基本农田整治后。列入基本农田后备资源库,建立专门的统计台帐,待调整或需要补划基本农田时,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划。

能够形成折抵、置换指标的及时进行土地变卦调查。建立置换或折抵计划指标备用库,三项整治”完成后。备案时实行“三图一表一报告”制度。即按项目反映的项目区1:1万规范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整治前、后)整治规划图、土地置换项目入库表和项目验收演讲。指标使用时实行计划台帐制度,详细记载验收文号、验收面积、置换指标数量、使用时间、使用项目、剩余指标、审核人等。切实做到整治有规划、实施有方案、验收有手续、上图依规程、备案有依据、使用有来源。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

以加强对全区基本农田整治工作的领导,区成立基本农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每周一次业务例会制度,及时对整治工作进行布置总结。

(二)因地制宜。

要结合实际,基本农田整治工作中。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大力推动机制创新。要建立政府推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三项整治”工作要建立谁投资谁受益、谁用地谁拿钱的投入产出机制;要进一步理顺基本农田整治投资渠道,稳定基本农田整治受益群体,建立投资收益的长效机制;整治效果要建立谁验收谁负责的约束机制;通过基本农田整治活动所新增的耕地及形成的置换折抵指标,要建立明确所有权,搞活使用权的流转机制。

(三)密切配合。

规划、耕保和地籍部门要密切配合,基本农田整治中。将基本农田整治、地籍管理、基本农田维护及规划修编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基本农田维护图保持一致,提高管理水平,夯实业务基础。通过整治,使我区的基本农田维护工作达到表册、图件、实地三统一,土地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抓好“三项整治”为效果转化奠定基础

抓紧开展年“三项整治”效果验收、备案及入库工作,要维护各方参与“三项整治”积极性。为我区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证。验收、备案及入库要按要求开展。要将整治成果的权属、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展绘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备案工作应于年上半年完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草,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为核心,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主线,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现状分析

(一)小山头村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小山头村总占地面积1100亩(包括荒山、道路、田坎),现在我村现有粮田176亩;果树地372亩;养殖用地20亩;居民区占地160余亩;企业占地60亩;荒山荒沟300余亩。现有居民户296户,总人口872人。

2、产业发展情况:全村共有大小企业3个,主要产品有节能环保砖、不锈钢制品及印刷品。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集体收入25万元。

(二)发展优势

五马办事处小山头村位于长治市城区东南端,东靠磨盘垴、跎岗岭,西临北董村,南与东山旅游路、月季观光园相连,北面与南山头村接壤,距长治市区5公里,外环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小山头村东面傍山,西临外环路,村庄东高西低,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种植果树和旱地耕作,依托东山发展旅游产业,小山头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目标与实施步骤

(一)发展目标

2018-2020年发展规划

1 1、继续加大增加农民收入力度,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良种苹果、桃、杏种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个体服务业,发展多种经济;积极鼓励农民向畜牧养殖特色农业转变,争取创办成1-2个特色养殖示范基地。

2、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进行产业调整,在确保本村农业保持稳步发展的同时要引导村民积极投资第三产业,根据区委区政府东山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塔岭山桃花节的文化影响力,建设独具特色东山旅游文化区。这样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增加这部分村民收入。

3、村务管理建立新机制,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制度化、正常化。村民对村级管理满意率达95%。

4、争取至2020年全村实现“布局优化,村庄美化,卫生洁化”,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文明和谐新小山头村。

(二)实施步骤

按照总体要求,将规划划分成3个实施步骤:

1、第一步骤,通过城中村改造的推进逐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2、第二步骤,引导村民转变传统经济发展观念。

3、第三步骤,建设生活富裕、文明和谐新小山头村。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强力推进村建设,争取早日奔小康

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导,以典型示范引领,逐步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并解决村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二)完善人居环境,建设优美新农村

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推广垃圾集中处理,治理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发展后续产业。打造“和谐、秀美、文明”的新小山头村。

(三)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民主治村

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凡涉及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事项及村内重大事项,均实行民主决策,把村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标准,坚持民主评议村干部,把评选结果作为村干部使用的标准,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鼓励村民参政议政,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五、保证措施

首先,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勇于奉献的思想意识,加快发展、勇于进取的职责意识,创业拼搏、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真正使党员干部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

其次,加强农民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新时期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等,真正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坚。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技术;特点;应用

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统计,我国目前的农田利用率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水旱灾害的综合预防体系也尚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农田灌溉系统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的情况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特别是田间渠道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和改进,因而农田水利建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混凝土U型防渗渠在农田水利中体现出了节约水资源、省时、省事的优点,因而应得到大力推广。

1、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技术特点分析

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技术有节约水资源、少占耕地、生产效益高等优点。

1.1节约水资源

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据统计和分析,一般尚未经过防渗处理的普通土体农渠,渠道输水利用率有限,往往只能达到0.8左右,而采用了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农田渠道,可将输水利用率提高到0.99甚至更高,这是由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据此推算,每通过混凝土U型防渗渠灌溉10000m3 的水便可节约2400m3甚至更多。

1.2少占耕地

减少耕地的占用,是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lm宽的普通土体农渠采用开口60cm宽的混凝土U型防渗渠即可满足要求,即每1 km长的农渠可节约土地0.6亩。据此推算每万亩农田可节约耕地200亩左右。

1.3生产效益高

U型混凝土的施工较普通梯形渠来说机械化程度高,因而更加省时、省工。据统计,混凝土U型渠施工工效较普通梯形渠大约能提高15%到25%。又由于混凝土U型渠一次成型,整体性好,因而后期维护也相对简单。

2、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规划与设计

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农田地形、周围水利条件等制定具体的规划与设计方案。其步骤如下:首先,结合农田地形、设计需求画出农田地形图,并标出规划范围,并计算出该范围的面积;其次,要根据农田地形和灌溉需要制定相应的灌溉原则,并依照该原则在农田地形图上进行初步的规划,内容包括混凝土U型渠的大体框架,及相关设施的建筑规划;最后,对农田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认真了解其特点,并指出设计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初步规划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最终确定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平面布置图,并对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明确的规划。

3、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施工工艺

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施工有以下几个要点,控制好这些步骤的施工,对于保证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渠的施工质量及其今后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1混凝土U型槽预制

U型渠预制主要有预制专用机械生产法和地胎膜预制法两种方法:一)采用混凝土U型槽预制专用机械生产。用机械液压压实成型,辅以u型内侧表面振动,上下U型与槽壁厚同宽钢模保护成型,可立即脱机,经过一周的养护,便可运输安装;二)地胎膜预制法。施工方法是:在一块较为平整的场地上开挖平卧的半个U型槽,夯实并测量和矫正好尺寸,铺上薄膜,然后用特定的板材做成模板,浇筑拌合好的混凝土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完全硬化成型后即可安装。

比较:U型槽预制专用机械生产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大批量使用需要,预制质量尚可,缺点是预制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较长距离运输;地胎膜预制法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制成的混凝土U型槽质量较好,并且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安装效果,缺点是需要占用一定的场地来开挖U型坑槽,养护时间较长。混凝土U型槽的预制方法应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需要和施工条件而定。

3.2混凝土U型槽基面开挖

基面开挖时的质量控制要点是:对断面、尺寸以及高程的严格控制;认真清理基槽表面,除掉杂草、石块、杂物、杂料等等;基坑应采用木夯进行充分的夯实;严格控制基面设计的迫降。由于基坑的开挖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混凝土U型槽的安装质量,因而应由其注意控制其尺寸、高程及清洁度。

3.3混凝土U型槽的安装

由于U型槽有整块和半块两种,因而其安装方式也有所不同:整块U型槽的安装。在压实好的基槽上设置高程控制桩,高程会控制桩之间的距离保持50m,以两个相邻的高程控制住之间的控制线控制混凝土 U型槽的侧边以及平面。放置混凝土U型槽并按控制线校准位置,校准到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土进行固定。U型槽接头处要预留1cm到2cm的缝隙,以便日后校正,校正后再将缝隙灌实;半块U型槽的安装。用板材剪成的U型断面作为高程校正的标志物,每50m放置一块,对其高程及方向进行准确的校正,边口带线,安装时预制板块要与带线对齐,再填土。铺设后待一周左右等U型槽沉降基本稳定后对齐进行校正,最后同样用混凝土灌浆填实。

4、混凝土U型渠的养护

混凝土U型渠的养护方法要依据气候特点和天气条件而定。夏季,若气温达到30℃以上,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后的24小时内进行加水养护;春秋季节往往温差较大,若温差达20℃,应对在浇筑后72小时内对混凝土进行加水养护;冬季气温较低,应采取适当的防冻措施,如使用防冻剂,盖草栅等等,7天以后要进行洒水养护,当发现裂缝使,应浇筑混凝土或沥青修补裂缝,尽量减少裂缝预防渗漏。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槽的使用,大幅度的提高了农田输水渠道的输水利用率。混凝土U型渠不但适用于河灌区,也适用于井灌区,而且随着水利混凝土U型渠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施工操作变得日益简便,成本日趋低廉,管理和养护上也越来越省工省时,防渗性能更是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因而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广泛的运用,使其在农业节水灌溉领域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刚、蔡圣兵.农田水利中混凝土U型防渗渠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J].治淮.2009(11):47

[2]杨仕松.农田建设中混凝土U型防渗渠技术的推广.[J].湖南水利水电.2010(4):47

[3]刘岳、刘燕舞.当前农田水利的双重困境.[J].探索与争鸣.2010(5):42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水灌溉、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为目的,全面规划、统一部署、分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有效灌溉面积,保护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逐步夯实农业水利灌溉基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要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实际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三农”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

在编制规划时,应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优先安排水源有保障、建设和运行条件较好、效益较优的灌区改造项目,并重视中低产田的治理;对于部分灌溉水源无保障、工程措施难以根本解决问题属资源性缺水的,可采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非工程措施解决。

3、坚持节约、保护水土资源的原则

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应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要在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逐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同时,工程建设规划布局要注意保护耕地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尽可能少占用耕地。

4、坚持长效管理、良性发展的原则

按照水管体制改革有关文件要求,研究制定农田灌溉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建立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以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

力争至2020年,基本完成我县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改造任务,形成较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灌溉工程的灌溉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指标和参数能达到规范标准和国家的有关发展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有力保障我县“三农”发展和粮食安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四、主要任务

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摸清规划范围内的农田灌溉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县内实际情况,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农田灌溉的要求,明确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研究并提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实施意见,规划包括对全县现有中、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新灌区建设等。同时,提出实现农田灌溉工程良性运营和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改革方案,提出确保规划执行的保障机制与具体措施,为各级政府研究部署农田灌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五、规划范围与水平年

1、规划范围

全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现有中、小型灌区(含农田、经果林灌溉)及新建灌区。

2、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为*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六、实施步骤

根据规划总体进度的安排,我县规划工作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各阶段工作控制进度为:

1、*年7月10日前,完成灌区现状调查和灌区规模论证,并将灌区现状调查和规模论证成果由县水利局、发改委联合按程序上报至省。

2、*年8月底前,确定规划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及规模,完成规划灌溉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3、*年10月底前,完成我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编制报告并送审。

4、*年12月底前,完成我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审查工作,并由县人民政府下文批准。

七、组织领导

编制*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确保规划按时、保质完成,成立*农田灌溉工程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万仁和担任,成员从县发改委、水利局、国土局、林业局、农发办、扶贫办、财政局各抽调2人组成。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协助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由于很多工程建设年代久远,且设计标准低,加之工程续建资金投入不足,工程运行至今老化失修严重,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损毁严重,甚至有部分工程处于报废状态。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认识有待于提高和加强

小型农田水利工作面广量大,相对于水利骨干工程来说,属于“微血管”工程或“末梢神经”。目前,有的领导干部比较重视骨干工程,面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则认为,一家一户或一个村都能干得了,没必要再下大力去抓去管。再一个原因就是抓骨干工程,看得见,政绩显著,而象机井、管道灌溉、田间渠道等小农水工程,工程不显眼,建好了发挥的是社会效益,建不好也无大碍,对领导干部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二)工程老化严重,地方配套不足,工程管理水平低

以前修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多不配套或标准不高,加之年久失修,这些工程长期带病运行,大多设施老化或损坏,渗漏垮塌严重,不仅增加了工程的管理难度,影响效益的正常发挥,更重要的是工程隐患严重,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过去仅靠群众自觉性和村委会进行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也是不可行的,其结果只能是大量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损坏停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三)群众排水意识差,乡镇级缺乏对规划认识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末级渠道被占压或复耕,大多数渠道出现“竹节沟”,部分群众自己取土造成地势低洼,加之近年来雨水较多,致使农业受灾严重,部分农作物已绝产。乡镇级领导缺乏对乡镇农田水利规划的认识,就是新换一届领导换一个规划,致使工程出现布局不合理,工程治理方面也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或重复建设等现象不断发生。

(四)管理体制不理顺,科学用水意识淡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必须有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科学运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由于管理体制不理顺,造成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技术指导,有数量无质量,技术含量低,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另外,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农业灌溉浪费水的现象还很严重,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意识不强,通过和多数群众座谈,大多数群众存在着浇大水,耐大旱的思想,所以不管是井水还是河水,逮住就猛浇。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策

(一)制定健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监督体系

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益,水管单位相关领导必须对水利工程予以高度重视,水管单位应自上而下,各级可分级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明确各级水管基层领导及主管部门的职能,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支持及引导,充分利用政府职能,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列入计划工程考核或年度考核内容,形成主要负责领导掌控整体,分管部门落实具体内容及相关部门协作的格局。工程实施可实行任务分解,责任分级负责制。即把责任分配到个人或者单位,根据要求及任务内容,签订相关责任书,并将其列入考核内容。而建立工程监督制度,也包括工程质量落实领导责任,参建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责任制及工程质量监督办法。

(二)筹措充足资金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

(1)政府职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体现农村生态、社会、经济的集体性公益事业。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逐步稳定资金增长机制,水利部门、国土资源管理、发改委及财务部门要调配足够资金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地方政府应为负责农田水利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应将把水利工程的资金管理列入投资整合与财政预算中去。

(2)筹资政策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关于“一事一议”筹资建设新型农村政策,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精神指导,引入市场经济及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办法,广泛地发动社会、单位集体及个人积极募捐,而且为工程开展进行筹劳准备。关于国家就农村建设筹资的融资方式与总体安排,相关领导应结合“一事一议”的政策,通过村民集体会议等向村民阐明筹集资金的受益主体为农民集体,而且农民集体对资金的投入有绝对的监督职能。明确受益主体为农民集体,对资金筹措及建设人力筹措有着提高农村积极性的作用。同时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建到哪里,水资源就充分运用到哪里。

(三)科学规划,分布实施

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按照总规划,分步骤、分阶段、科学合理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项目实施阶段,派出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为了加强项目的建设管理,建立了“社会监理、政府监管、群众监督”三级质量保障体系。一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并加强了档案资料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单项工程竣工后,及时进行验收,做好竣工资料的归档整理。二是进行质量监督。在项目实施中,为保证建设质量,区水利局、项目业主和镇水机站组成质量监督组,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标准。三是明确镇水机站负责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四是农民用水者协会聘请群众监督员,义务开展质量监督及义务工使用情况。

(四)健全工程质量管理

针对工程使用材料而言,必须要给出质量合格证与产品试验报告单。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而言,执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贯彻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于每道工序施工前,专门技术人员要进行技术交底。此外,建设单位领导在项目管理中要发挥监理作用。于施工阶段,执行相关规定进行监理人员配备,对项目重要部位与工序要进行全过程监理。同时,要构建工程质量奖惩制度,奖励为项目作贡献的人员。待竣工后,施工方须要进行自检,合格后报备监理,监理工程师要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进行综合检验。最终合格后,总监理工程师要进行项目竣工报告签署,不合格时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于交付使用后,有关部门要强化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加大节水的力度

在项目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的损失,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该不断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切实保证提高供水的保证率和农田排涝的能力标准,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溉服务。

(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促进农田水利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根据农业的经济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过程中要多方的进行论证,科学的进行规划,慎重的对项目工程进行规格和布局。在项目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走政府组织、项目带动以及政策引导和全面参与的道路,统筹考虑地域的防洪抗洪能力,做好水资源的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等各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将建设施工的体制理顺,健全法制法规,不断改革机制,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能力,保全工程的各项功能,不断扩展工程的服务能力,促进农田水利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水利技术人员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现有的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管理,明确每一个业务的方向,要有计划、按步骤的选拔人才进行深造,以不断适应岗位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积极的鼓励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开展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的实力切实得到提高,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能够独当一面。

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已经成为新农村注意建设工程中的重点,从农民到政府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定要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使其能够发挥真正的效益,使其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以保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李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视界,2014,06:31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