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企业数字信息化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

一、提高安全意识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需要领导提高安全意识。在一些企业中,受思想观念的制约,一些管理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人员未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面对较大问题。为了制约该现象的产生,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积极宣传与引导工作。如:利用电视、讲座、广播等方式实现教育宣传工作,为企业员工传授相关的法制知识。通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宣传工作,能够让企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坚固的思想防线。在宣传工作中,还要将利益发展和安全作为主体,保证能够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好发展。在工作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执行期间的实际情况,实现统筹性规划,分项目实施。在企业积极引导下,明确人员的责任和意识,保证专业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发展。

二、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在该执行期间,需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基于信息化时展需要,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档案信息的主要特征,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该体系执行时,不仅能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发展,还能保证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完整、真实使用。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析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在实施工作中,还要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备份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登记、异地使用制度等。不仅如此,还要促进数字化档案开放工作的执行期间,保证能够开放一些信息。还需要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建立维护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发展,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职责都能充分落实,实现任务分布明确,职责合理等,在不同岗位上,遵循不同的工作事项和流程,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维持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

三、利用先进手段

在民营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引进先进执行手段。先进手段的引入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借鉴一些成功经历,引入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软件,促进信息安全设备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不仅如此,在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企业建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分析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选择,提高其使用性能。在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进行选择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以全方位的角度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进行思考、严格审核,在该工作中,不仅能避免产生数据丢失现象,还能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并且,还需要为其设置信息访问认证工作,开发防病毒软件,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执行加密工作,这样不仅能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侵入,还能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为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保障信息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人,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十分重要。在当前网络发展环境下,为了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与其存在较大关系,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的利用方式,学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使用。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具备警惕意识,这样才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基于该情况的分析,在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时期,提高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不仅能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维护执行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进而使其获得更高效益。

五、总结

对民营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的发展趋势,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一定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意识,增强自身的安全理念和文化水平,在高速发展趋势下合理利用数字化管理方式,保证能够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靳树梅.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8):194-194.

[2]李春临.浅析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5,7(16):307.

[3]喻丹.内容管理的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272-272.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

一、提高安全意识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需要领导提高安全意识。在一些企业中,受思想观念的制约,一些管理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人员未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面对较大问题。为了制约该现象的产生,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积极宣传与引导工作。如:利用电视、讲座、广播等方式实现教育宣传工作,为企业员工传授相关的法制知识。通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宣传工作,能够让企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坚固的思想防线。在宣传工作中,还要将利益发展和安全作为主体,保证能够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好发展。在工作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执行期间的实际情况,实现统筹性规划,分项目实施。在企业积极引导下,明确人员的责任和意识,保证专业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发展。

二、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在该执行期间,需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基于信息化时展需要,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档案信息的主要特征,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该体系执行时,不仅能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范化,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发展,还能保证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完整、真实使用。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析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在实施工作中,还要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备份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登记、异地使用制度等。不仅如此,还要促进数字化档案开放工作的执行期间,保证能够开放一些信息。还需要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建立维护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发展,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职责都能充分落实,实现任务分布明确,职责合理等,在不同岗位上,遵循不同的工作事项和流程,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维持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

三、利用先进手段

在民营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引进先进执行手段。先进手段的引入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借鉴一些成功经历,引入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软件,促进信息安全设备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不仅如此,在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企业建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分析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选择,提高其使用性能。在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进行选择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以全方位的角度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进行思考、严格审核,在该工作中,不仅能避免产生数据丢失现象,还能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并且,还需要为其设置信息访问认证工作,开发防病毒软件,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执行加密工作,这样不仅能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侵入,还能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为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保障信息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人,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十分重要。在当前网络发展环境下,为了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与其存在较大关系,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的利用方式,学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使用。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具备警惕意识,这样才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基于该情况的分析,在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时期,提高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不仅能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维护执行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进而使其获得更高效益。

五、总结

对民营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的发展趋势,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一定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意识,增强自身的安全理念和文化水平,在高速发展趋势下合理利用数字化管理方式,保证能够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靳树梅.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8):194-194.

[2]李春临.浅析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5,7(16):307.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3篇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需要领导提高安全意识。在一些企业中,受思想观念的制约,一些管理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人员未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面对较大问题。为了制约该现象的产生,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积极宣传与引导工作。如:利用电视、讲座、广播等方式实现教育宣传工作,为企业员工传授相关的法制知识。通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宣传工作,能够让企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坚固的思想防线。在宣传工作中,还要将利益发展和安全作为主体,保证能够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好发展。在工作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执行期间的实际情况,实现统筹性规划,分项目实施。在企业积极引导下,明确人员的责任和意识,保证专业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发展。

二、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在该执行期间,需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基于信息化时展需要,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档案信息的主要特征,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该体系执行时,不仅能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范化,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发展,还能保证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完整、真实使用。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析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在实施工作中,还要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备份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登记、异地使用制度等。不仅如此,还要促进数字化档案开放工作的执行期间,保证能够开放一些信息。还需要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建立维护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发展,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职责都能充分落实,实现任务分布明确,职责合理等,在不同岗位上,遵循不同的工作事项和流程,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维持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

三、利用先进手段

在民营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引进先进执行手段。先进手段的引入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借鉴一些成功经历,引入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软件,促进信息安全设备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不仅如此,在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企业建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分析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选择,提高其使用性能。在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进行选择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以全方位的角度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进行思考、严格审核,在该工作中,不仅能避免产生数据丢失现象,还能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并且,还需要为其设置信息访问认证工作,开发防病毒软件,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执行加密工作,这样不仅能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侵入,还能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为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保障信息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人,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十分重要。在当前网络发展环境下,为了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与其存在较大关系,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的利用方式,学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使用。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具备警惕意识,这样才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基于该情况的分析,在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时期,提高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不仅能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维护执行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进而使其获得更高效益。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创新 竞争力

油田数字档案馆按照“整体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全油田范围内统一的信息数字化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架构、管理流程和标准规范)和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广域范围内多立档单位的统一信息管理,建构起包括油田二级和三级单位的高度统一的数字管理网络,并建立了包括文字、资料、语音、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在内龅各类信息资源库,并适应油田下属单位的专业化要求,达到馆室之间的无缝连接。

1 信息管理的现状

油田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办公自动化和网上协同办公的不断发展,使得短时间内产生了大量的党务、行政类电子文件和资料,如果档案部门仍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管理这些档案资料,很容易导致一些档案的分散、流失,无法达到全程监控,也不利于信息的完整和准确。而数字档案馆的开通,密切了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联系,建成了全面、及时和严谨的档案采集系统,构建了档案管理平台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一体化采集接口,使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成为全公司各类应用系统信息的最终汇人点,全面、完整、及时、高效地采集档案相关信息,进而建立全面完整的信息体系,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可利用性和共享性。

油田在科研、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记载油田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及其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科技档案,它们全面地反映了油田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广大科研人员参阅大量文献,经反复实验及调研后所撰写的研究成果,是衡量油田科研人员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数据、资料翔实,信息量大,是油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各级领导讲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油田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通过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科技档案全文数据库,满足不断增长的科研人员和技术攻关的需要,服务科研生产,改变了过去检索困难、低效,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纸质文献极易丢失、损毁而无法利用的状况,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

对于油田来讲,档案信息资源中包含了丰富的价值,对企业的科研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油田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都加大了对信息的海量化、实时f生的处理,档案部门作为各类信息的最终汇人点,应当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积极地参与到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

2 “数字油田”建设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可以预见,数字油田建设将是未来中国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油田也积极地进行改革,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油田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油田将2009年确定为“信息化提升年”,其首要任务是要建立油田数据中心,完成对油田生产经营管理所需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全面应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实现信息增油、信息创效和信息惠民。

档案部门要积极适应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加紧开展档案信息化的工作,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企业的竞争焦点已落在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涵盖了公司各个阶段的全部活动内容,最具权威性和说服力,因此在企业各类信息资源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特别突出。档案部门要不断地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加快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步伐,建立信息共享交流和知识学习平台,并将其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档案核心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寓于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的全过程,既要把历史记录数字化、又要有效接收、整合新的信息资源;要实现统一管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控制,挖掘显性、隐性知识,完成静态档案向动态信息的转变;要搭建统一的软件平台,做到统一配置、统一分类、统一流向,保证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永久珍存;打破信息壁垒,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大数据量信息的传递和多点查询;提供系统的、准确的在线服务,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

3 采油厂档案信息的创新

以公文档案网络归档为重点,巩固和提高“中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和数据库基础建设。各单位在室藏档案目录级存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文件级录入、检索,并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部分档案室实现全部室存档案目录网络查询,生产单位的公文档案实现在线归档和电子文件的全文引入,部分单位对室藏的文书档案实行全息录入,实现档案信息的远程传输。

除此之外,系统还提供了自然查询及多种形式任意组合的查询方法,而且提供了模糊查找功能以及Internet Web方式的查询界面。用户可以按照权限浏览PCX或JPG图像及DWF、DXF、DWG等图形文件和WORD、EXCEL、RTF、PDF、TXT等格式的文件,也可按用户需求提供其他格式的文件浏览。

在这个档案管理系统中,还可以进行一些标准规范等的查询与检索,相关生产、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利用各类成果,随时查阅标准、参考规范,以提高工作效率。系统会提供按照编目结构或者标准规范文件两种方式进行查询;所有查询支持多条件组合模糊查询。用户可按照标准类别、专业或标准规范名称查询,点击后将会出现全文(如果有的话)或目录。打开的标准规范只是可读文件,经审批后青可打印或下载。

4 结论

随着我国“数字油田”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必将在推动油田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升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数字油田的实现将大大提升油田生产、管理水平,为油田生产发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缪洪达. 谈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创新[J].黑龙江档案,2009(03)

[2] 马菲.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体系初探[J].湖北档案,2009(08)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

供电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能源的需求和供应密不可分,而随着社会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电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而企业的管理更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后盾的保障。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和庞大,人工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也越发重要。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字时代的来临为企业的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改革出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具有使用和管理多方面的优势。而利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从意识、模式和水平几方面去提高。

一、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点和必要性

(一)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标准化水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人工的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人工录入和检索,在查找和归档方面都需要长时间的检索和核对,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则可使用光标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去实现档案的录入,在检索时也不必查找大量资料,检索使用非常快速方便。而人工模式的管理不免会出现错漏,但信息化的档案却可以大大降低这种错漏几率,甚至可能实现无错漏现象。对于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二)信息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便于企业的档案使用和交流。目前的企业大都存在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分隔问题,这种分隔十分不利于企业的整体管理。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即统一档案资料,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传递和共同使用,避免了部门间的独立管理产生的重复作业和孤岛效应,对于企业的档案交流和通用十分必要,同时也更方便企I对外交流时的档案调取。

(三)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普通的人工档案管理大多采用集中管理方式,且一般不会提供备份,一旦丢失或发生意外受损,则弥补起来极为困难,甚至可能需要重建,更是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由于档案的数量较多,需要一定空间去储存管理,也会随时间定期淘汰一部分原始档案,档案的时效较短。而信息化的管理则采用网络式档案储存,且会做出网络云端备份等,即使网络状况遭到意外,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回,为档案的安全提供了一分保障。而信息化网络管理空间巨大,可以足够容纳供电企业的所有档案内容,不需要短期的档案淘汰,因此也加长了档案的时效。

二、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不强。目前的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情况主要为,省市级供电企业设有档案室,也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分类和分别管理也有区分,而县级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一般只有办公室的人员进行职责性的兼管,并没有专门人员和机构去管理档案。而这种现状下,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对于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和意识却并不强烈。实际上,省市级的供电企业档案一般都是比较庞杂的,人工的管理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和不足,县级的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又没有专人负责,安全性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性都十分堪忧。因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二)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标准不一。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是有法可依的,也有一定的国家标准,如《档案法》《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法律法规中都有一定的规范标准,国家也会定期对企业进行指导和检查。但供电企业本身的管理却存在许多问题,对相关标准的理解和实施都缺乏适用性,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针对管理的标准制定往往不尽科学合理,不能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使用管理标准,使档案管理出现混乱,降低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不高。当前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大部分仍以人工模式为主,尽管有些开始使用了计算机技术,但数字化程度并不高,人工管理还是主力军,而人工模式的档案管理水平有限,主要是存在于管理、使用和检索以及人员水平等方面。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缺少长远计划性和宏观管理,使信息的录入和使用的时效较短,对于企业长期发展中的档案管理十分不利。而在使用信息时也往往会陷入被动,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的被动接受使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缺乏主动的管理能力。而档案的检索采用了一定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但目前的检索能力还无法实现完全的智能检索,对有些文件和资料的识别度还不够,仍需要人工辅助。而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使用人员素质和水平也有待加强,对于信息化的录入、检索等工作的能力不够,责任心也不强。综合来看,当前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还需要有很大的提高。

三、供电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改革方向

(一)建立开放管理的新模式。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迫切需要改革,减少对人工管理的依赖,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新模式。这首先需要企业工作人员树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意识,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从意识上开始,建立一个开放管理的现代化新模式,逐步进入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 (下转第99页)(上接第76页)

(二)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从档案管理标准和水平上,首先要完善档案信息的数据库管理。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使用先进设施设备,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录入。而完善档案信息的过程中,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档案的调整和更新,使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处于动态最新状态,增强档案信息的实时性和实用性。此外对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工作也要加强管理和警惕,对于网络环境的安全,要进行多方面的杀毒、防火墙、密码等设置,严防黑客和网络病毒的入侵,保护档案的网络安全。对于人员的管理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保密责任处理,一旦发现泄露企业机密人员,严肃处理,同时在企业内部制定对应规章。

(三)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网络管理的优势和好处是能够使企业各部门间进行信息的交流互通,也能够便于档案的不同地、不同时段的检索。但又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企业的档案信息的流通范围需要进行限制,所以也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网络共享区域,明确哪些档案信息能够被哪些部门检索,在保护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不被公开的前提下,设置能够便于企业内部档案信息交流和检索的网络环境。

(四)加强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素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代表脱离人的管理,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工作,而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也对这些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对档案管理的保密意识和责任心,然后是工作的水平和素质,不仅要求有较强的档案管理能力,熟悉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结合各方面的素质要求,建立一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队伍。

四、结语

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事关企业的整体发展和综合实力,需要不断加强建设,数字时代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结合实际,从意识、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等方面,全面建立完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也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玉华.数字时代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及其信息化问题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06).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6篇

1. 系统软件的先天不足

一是系统软件两三年就要更新一次,开发之快,档案部门的人力和物力都难以跟得上。二是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每1000行程序就可能会出现一个漏洞,如微软操作系统是由几千万行程序组成,为黑客的攻击留下了余地。三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己维护方便,往往开设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后门”,假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则后果不堪设想。四是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我国微电子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关键技术设备必须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而不排除这些国家在出口产品中安装了后门,预设对外声称用于网上远程维护“机关”的可能性。1990年海湾战争,美军通过带病毒芯片的打印机设备发送指令,致使伊拉克军队系统瘫痪,轻易地摧毁了伊军的防空系统。

2. 人为的疏忽失误和蓄意破坏

疏忽失误,是指由于人的思想意识的松懈、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或者一心二用等,使行为后果与预期目的出现的偏差。据调查,在所有数据库丢失的案件中,有80%是人为造成的,其中又约有70%来自于内部网络的侵犯,不排除技术人员的经验不足和长时间的疲劳、困倦或带疾病的工作,思想不集中,或计算机病毒入侵防范不当等人为疏忽因素造成的。尤其是病毒具有潜伏性、破坏性,且传染性广而快的特点。如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各种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程序,迅速扩散,甚至通过远程工作站将病毒传播到千里之外。在单机环境操作,病毒可通过软盘带到另一台机,若多台机器协同工作,还可引发病毒交叉感染。有人统计,全世界社会每隔20分钟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向全球各个角落传播,这意味着上网的计算机每隔20 分钟就有可能被新的病毒感染一次。

蓄意破坏,一方面是人为故意改动、覆盖、改写、增删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以达到某种目的功利。如美联社2006年7月15日刊登了一张摄影者为获取新闻价值而有意夸大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区的水浸膝盖处理为腰部的灾情新闻照片。另一方面是“黑客”攻击。黑客一般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作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获取重要机密,或随意添加修改,扰乱或删除计算机储存系统的任何信息等。

因此,要减少或杜绝不稳定因素,确保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安全意识先行是保障企业数字化档案稳定的基础

一个正常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过程,应是先有思想意识,后有行为动作,意识理念带动行为规范。当一个人的主观思想烙印了信息安全意识,就能与个体情操产生相一致的行为效应。然而在计算机系统运作中,有80%以上属于人为操作错误,其中不排除人的主观思想对信息安全意识的轻视或认识不足。为此许多国家通过制定法案、研究对策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如美国政府2002年出台的《网络安全研究与开发法案》,决定未来5 年内投资8.78亿美元培养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人才,并义务资助他们开展研究工作。日本政府于2000年6 月召开了推进高度信息化社会本部会议,决定在政府内部尽快研制在安全方面具有高而可靠性的政府计算机系统,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综合性、系统性的信息安全人才。我国也已开始注意信息安全思想先行的意识,先后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培训体系管理办法》等规定,许多部门和企业都相继举办各种中、短期信息安全人员培训班。从思想理念源头上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2. 信息安全技术运作是确保企业数字化档案稳定的核心

信息技术运作是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瓶颈”。一方面档案部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不足,特别是缺乏既熟悉信息技术,又了解熟悉档案专业;既懂管理又懂具体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专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受企业人员的编制制约和领导的不重视,有的单位既不考虑学科结构,又不考虑懂业务与否,硬性安排一些照顾人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度我国的国家信息化指数NIQ为38.46,而中国的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仅为13.43,从数据的反差显示了计算机人才之缺。而有关部门预测,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每年需要量增加百万人左右。欲缓解目前的状态,一是补充新鲜“血液”,引进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一套继续教育机制,对现有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转型;三是制定一个系统的、全国性的信息安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运作。如数据库备份、数字签名、建立防火墙、防改写措施等。

3. 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维护企业数字化档案稳定的关键

安全法律规范化。目前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多级安全模型、多边安全模型、国际安全体系结构ISO/IE7498―2、信息安全管理标准BS7799定义的管理模型等等。美国政府早在1998年就提出电子档案档案馆ERA方案,以应对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诸多问题挑战。而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修改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由于各级政府管理体制方式各异和缺少必要的协调机制,多为原则性,缺乏比较健全的法律和法规。企业要健全法规还需要深入调研,注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兼容性、管理与发展并重,同时也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信息安全法规建设经验,使安全法规逐步完善。

计算机系统操作安全保护制度规范化。数字化档案的录入、信息与提供利用都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除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一定的法规外,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科学的数字转换与图像处理技术参数,建立有效的操作规范制度,形成管理机制。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制度建设;档案服务能力

0 引言

供电企业的档案种类繁多,从档案实体类型和档案管理的方法方式上,较之以前有很大变化。体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如来源多样化、载体数字化、处理专业化、应用及时化等。档案二元结构,要求我们在对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把握好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两个方面。

1 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1.1 档案管理体制

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按行政区域划分,分为省、地市级和县级三个层次。其中,在省、地市级的供电企业有专职档案工作者并且设有档案室。其中,人事档案、供电合同客户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又分别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并设有单独的档案室。经过系统地管理与整合,基本实现了档案的集中管理。县级供电企业的档案一般由办公室人员兼职管理,不设专门档案室。

供电企业档案的管理者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实行统一管理,并给予支持,将档案管理包含在企业发展规划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定期评估;档案管理网络体系相对完善,档案工作责任人分工较为清晰;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在不断加大。供电企业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努力满足生产、施工、销售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所有工程项目开始时,编制《工程验收资料大纲》,跑工地、变电站跟踪各个基建项目实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指导基层单位、施工方的档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和规范企业各部门归档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各类档案的齐全完整;协助基层档案室进行档案工作达标,形成了以局办综合档案室为主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心。

1.2 档案管理制度标准

自从1998年的国家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地开展,档案数量大大增多,地方供电企业从那时起成立了单独档案管理部门。供电企业在档案法制建设,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认真落实《档案法》、《保密法》与其他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的各种形式地学习、宣传,档案法律观念逐步形成。从国家档案局、国家能源部到省级档案局行政机构、从南方电网总部到省级电网公司档案管理机构,都根据档案工作开展,颁布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如《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等20项。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定期检查、实时监督、指导管理。随着供电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企业的档案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文书档案、财务档案、科技档案工作标准以及档案的借阅、销毁、保密、图纸修改等规章跟进完善。上级管理层,还不断根据新的企业信息管理发展时代性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出台了相应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一致性。

1.3 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供电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进步明显,取得了许多成绩。作为企业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档案工作也十分重视,建立了完整的档案管理组织结构。局办设立综合档案室,负责全局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对各部门、供电所的指导监督,规范档案管理。明确了档案室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设置了档案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在国家档案目标管理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等级评审的督促下--基础设备齐全,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增多,企业档案编研成果显著。地市级供电企业综合档案室普遍配置了基础设备。县级供电企业档案室的硬件条件也按照评审标准达标,得到了明显改善。

2 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根据调研了解情况了解到,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现处于半自动化阶段(部分计算机完成,部分人工完成)向自动化过渡阶段。从之前的计算机辅助立卷,单一目录检索,实体档案保存--档案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档案系统一体化管理、机读档案检索和档案信息输出的过渡。朝着"文档一体化"、企业局域网档案全文存储与检索方向迈进。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制度建设方面,供电企业根据国家档案局下发的文件,根据自身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制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规则、标准。如:《南方电网公司总部档案管理制度》、《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档案工作评估办法(试行)》等。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反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提供工作改革建议。

自九十年代中后期,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纳入了档案信息系统,实施企业信息系统的统一构建,进一步促进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从2005年开始,供电企业就基本运用了企业档案单机版的档案管理系统。目前,系统管理方式升级后,又拥有与OA对接的网络版集中档案管理系统。另外,企业营销合同档案、人事档案各自有自己的库房和单机版档案管理系统。

3 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供电企业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进展迅速,供电企业档案工作者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不容质疑。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浮现,与实际工作矛盾也已经显现出来,如:

在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档案数字化程度不够,对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存量数据,没有实施统一管理的中长期安排,管理层颁布标准不统一,不时出现朝令夕改现象,造成信息化工作的重复建设。缺乏数据整体标准,形成“档案信息孤岛”,而有用信息得不到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现实,一面是信息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面是信息系统的重复构建和“信息匮乏”;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时更换,往往是一个系统里的档案数字化、数据基础著录标引工作还没有完成,又有新的系统投入使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在档案利用需求方面,供电企业现有档案管理方式模式仍旧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的提供利用、被动的推进改革。有的档案部门或者档案人员已经有所意识,而往往针对于现实条件显得力不从心。相对封闭的管理范围,淡薄的服务意识,有限的服务能力。档案利用率低、利用形式方式单一等等,影响了档案利用工作开展。基层专业人员的匮乏,无法做到档案信息即时录入和资源共享。使得企业档案工作者整天围着计算机系统,成为了一个信息录入者,总是被动接收、被动服务,无法满足利用需求,没有精力放到档案编研开发利用工作中,档案编研的困窘局面并无根本性改变。

另外,在档案信息检索能力方面,部门供电局拥有自己的档案服务网站,检索能力不断提升。但企业现拥有的信息技术软件,对实体文件的有效识别水平不高。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业务素质也不高,过于依赖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人员,而计算机公司相关人员并没有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操作水平。受此限制,一部分资源的全文检索目前难以实现。

4 结束语

总之,档案工作要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带来的转变契机,变革管理方式、模式、工作思路。不论是从观念认识上还是实际工作环境中,伴随着档案意识地不断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使档案工作更加深入企业工作核心,为供电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8篇

一、中小企业认可信息化的作用

1、认识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60.8%的中小企业设置有专职信息化建设和运行部门,说明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在企业中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而且其中有31%的企业由首席信息官或副总经理主管信息化工作,39%的中小企业专门设置了信息化部门的部门经理专职管理企业中的信息化工作。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有32.5%的中小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成果表示满意,而12%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成果不满意,5.5%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成果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但基本认可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有益。仅有2。8%的企业认为信息化没有明显的应用效果。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2、人才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IT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IT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技术力量缺乏可能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企业中信息化程度越高则越需要较多的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

二、中小企业伯患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1、硬件设备情况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拥有10台以上电脑的中小企业占47.9%,有6.2%的中小企业甚至已经拥有100台以上的规模。有18.7%的中小企业还拥有5台以上的笔记本,71.9%的中小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而且有21.5%的中小企业拥有3台以上的服务器。可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2、网络设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调查企业都拥有至少一台网络设备。26.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网络设备。所有受调查企业都拥有至少一台专业存储设备。21.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存储设备。

由于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打印机产品在受访企业中的配备率很高,91.6%的中小企业配有打印机,甚至有57%的企业配有3台以上的打印机。

3、网络平台建设情况

企业内部网的建设为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网络。各企业虽然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一样,但多数企业都利用已有的IT资源,建成了完善程度不同的内部网络。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仅有17.3%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局域网的价值,并且建设了本单位的局域网。在被调查企业中,82.7%的企业拥有局域网,而且有50.6%的企业局域网已覆盖了全单位的所有部门。

4、主干网带宽

企业上网需求正在迅速上升,大多数企业通过宽带主干网接人互联网。12.7%的受访企业通过10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48.3%的企业通过100M以下、1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通过10M以下带宽接人互联网的企业仅占39%。对于具有较多上网需求的企业来说,互联网接入带宽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速率,也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因此,加强接入服务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5、联网率

全面实施信息化需要将企业中的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全面实现互联。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越高说明企业信息化实施覆盖范围越广,员工参与程度越高。从调查结果看,34.8%的中小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超过90%,42.5%的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低于70%。中小企业中计算计联网率总体水平较高,但还需要继续加强,以便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信息化。

在被调查企业中,只有23.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网站,51.4%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有独立的顶级域名。此外,还有24.7%的企业表示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独立的网站,全面地实现企业上网。

6、电子商务

四成中小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近一半中小企业尚未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相对竞争力的变化影响,要从B2C和B2B两个层面来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不能以中大企业的系统架构来建设其电子商务系统,应有自己的一套建设原则,否则容易遭遇人才不足、系统不相容、导入经费过高、组织不适应等问题。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阻力

技术人才缺乏、资金匮乏、内部业务流程不规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阻力。值得欣喜的是,中国中小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基本达成一致,只有不到15%的被访者认为企业领导是信息化建设的阻力。

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广泛,薪资水平稍欠竞争力,对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人才吸引和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信息化促使企业营销、采购等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降低他们用信息化手段梳理业务流程的积极性。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

1、信息化持续投入状况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到网络的构建和大型管理软件的上马,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更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否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统计结果表明,35.9%企业的信息化没有稳定、持续的信息化投入。

2、近两年信息化投入与销售收入比重

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逐年升高。从2003年、2004年这两年信息化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该比重均值呈上升趋势,2003年该比重均值为1.16%,

2004年则为1.35%,比2003年增长16.4%。与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通常在2%--3%之间相比,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3、信息化投入结构

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来看,本次调查结果并不支持“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现象”的结论,中小企业硬件、软件、服务三部分投入的比重均值依次为49.7%、30.2%、25.5%。这个投入结构比例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趋于合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度过硬件投入的大规模初期阶段,今后的硬件投入会朝着升级、换代方向发展。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1、软件系统需求

2006年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安全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大热点,财务管理系统的新建、完善、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成为44.6%企业的重点,信息安全也是近四成企业的建设重点。另外,30%左右的企业将计划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2、硬件产品需求

2006年中小企业对IT硬件保持较高的购买热情。台式电脑有64.2%的企业意向购买,打印机、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网络产品有40%以上的企业打算购买;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带动安全产品的需求,35.8%企业计划购买安全产品。

3、信息服务需求

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指导咨询、新技术讲座,需求比例分别高达63.3%、57.3%,对信息化建设评估、项目监理的需求比例也在20%以上。

4、对IT产品的选购因素

从台式PC机的主要品牌提及率看,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品牌在中小企业中大受欢迎。调查结果表明,联想遥遥领先,其次是方正,兼容机排名第三。国外晶牌DELL、HP、IBM的提及率明显较低。

在PCJ艮务器领域,品牌集中度低于台式电脑领域。IBM和联想差距不大,二者共同占据中小企业PC服务器的半边天:DELL提及率第三,HP第四,二者提及率近30%。在打印机领域,HP、联想、EPSON是中小企业打印机的三大晶牌,提及率分别为28.5%、17.7%、14.9%。不论企业规模如何,互联网均是用户获取相关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中小企业在产品购买时比较谨慎。59.2%的企业在决策前会从互联网上查询相关信息,货比三家,努力寻找最优选择,还有44.7%的企业会直接到市场上询问比较。当然,厂商或经销商的推介作用也不容忽视,它能对44.9%的企业购买IT产品产生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对价格敏感性降低,采购时“性能比”成为最关注的因素。此外,应用案例参考、技术趋势分析、厂商/经销商信息对三成企业的采购过程有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信息化在现实应用中给企业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中小企业对硬件、软件、服务的投入日趋成熟和合理。几乎所有中小企业或多或少地配备有电脑,大多数中小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及建设有局域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企业上网需求正在迅速上升。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及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低是当前信息化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也是与国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差距所在。

以上三大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竞争压力加大,利润空间低,导致无力投入,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迅猛,技术更新快,企业人员培训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电子商务的应用,将造成管理方式的改变,传统型中小企业无法适应内部的自我变革,从而带来信息化深度应用的阻力。

(二)建议

国家已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摆到突出的地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参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中小企业

在信息化进程中,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根据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和企业发展战略,在充分了解总体需求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需要调整管理解决的,哪些可以由实施信息化解决的,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制订信息化规划和选型方案,决定是外购、定制、租用还是自主开发,这样可以减小盲目性,提高中小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信息化建设应遵循“财务――物流――生产和成本――电子商务――全面信息化”的应用路径,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初期企业可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自己的网站可向用户提供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信息等服务,把自己的网站建成企业的专门宣传频道,向用户推广企业的产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购买一台服务器由专业部门托管。当企业真正发展壮大之后,网络已不仅是简单的商务应用,而是涉及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在线交易、企业管理、远程通信等诸多领域,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方案已很成熟,企业可以利用专业服务商的技术和设备,也可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

面对调查中发现的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建议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才机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信息化实施是“一把手工程”,重视人员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进行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培训和项目管理培训,分别对高层人员和参与的业务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与方案,以便企业各层次人员掌握不同程度的技术知识与业务知识。

2、政府主管部门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政策、信贷、税收、培训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政府应充分利用各行业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构造公共信息网络。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查询,而且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及地方网站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3、行业协会

研发具有自主产权和行业业务特点的信息系统,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中介组织应组织编制本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做好各信息系统的整合工作,建立行业系统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力促进中心、IT企业、专家组等共同组成的制造业为主体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和中介服务体系:根据行业的特点,集中开发一批特色软件产品:培训一批高水平、符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企业 数字化转型 研究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

企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ation),数字化转型不只是企业内部数字化自动化的应用,其正真内涵载于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通企业内部的运营流程,将企业的前台与后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从客户为中心出发,把企业的运作、决策及服务紧密围绕客户体验而进行。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能够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对科学、系统研究企业数字化起到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简略的概括为萌芽、扩张、业务变革和战略变革阶段,这些阶段分类大多以发达国家的视角来进行划分,对我们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国家在不同经济水平,数字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将不一致。综合国内学者对于企业数字化阶段的研究,大体将分为数字化初始期、基础设施变革期、业务数字化转型期以及战略变革期四个阶段。

二、企业数字化阶段分类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划分指标。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计算应包含硬件、软件、通讯设备、视频会议室、信息化的培训课程、信息管理部的建设、专业IT人才团队、以及技术的维护。应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最近5年,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费用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乘以100%

(二)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

企业数字化在企业的地位反映了该企业是否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云计算使得21世纪传统行业竞争无比激烈,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其主要评价依据包括:企业信息化领导的地位、信息部门的地位、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水平、信息话的重视程度等。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的任何其他资源都是在人力资源的参与下才变得灵活起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的评价包括:雇员的IT技能和数字化的理念、是否有专门的数据库管理员、是否建立了IT部门并配置专业的IT人员、信息部门是否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的信息能力和数字化观念等等。

(四)IT的应用状况

无论数字化设施建设多么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战略高度,IT的应用水平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成败。IT的利用状况囊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度水平、数字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电子商务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水平、企业系统之间讯息共享的程度、能否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互等等。

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占传统业务的比例。包含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与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和线上购买金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特征

(一)处于数字化转型初始期的企业

初始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初阶段,此阶段还未建立数字化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其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都不完善,计算机的普及率包括信息技术的普及率都比较低,使用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停留在硬件系统的建设层次。

(二)基础设施的变革期

信息部门开始建立;随之企业开始逐渐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营运模式上更加注重数字化变革,信息技术开始融入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与职能部门,并且信息化变革更向着企业的统一化模式发展,企业已构建出具规模的内部网络,此时的信息技术处于推广和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初始阶段有明显完善。

(三)业务数字化转型期

处于业务数字化转型期的企业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系统,配备了专门的数字化部门及专业IT人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在企业内部实现了数据高度共享,组织通过数字化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完美结合。这个时期的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信息系统在随着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进行调试和改变,由于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变动的影响,此阶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进度也会轻微波动。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施行触及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过程。在业务数字化变革中,以变革标的为导向保证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能够监测的、有向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进程制定计划,构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和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选用新的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进程的管理的核心价值进行宣传增强管理层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四)战略变革期

企业领导层面,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变革期的CIO,自身不仅具备了全局性的眼光,同时能够以过程为导向,根据公司的组织设计进行调整.不仅具备信息分析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公司筛选和利用关键信息.并且还具备了能用投资回报率来决定IT方面的支出,高层领导角色在现阶段由CIO来担当,并制定战略层次的方案。在制度层次,企业已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企业的价值链用互联网思维联系和组织起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正真成熟阶段,并在企业的战略层进一步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且持续对转型进行战略投资。

四、数字化转型阶段注意事项

(一)创新业务模式

数字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是设计并构建新的业务模式。惟以最适合的规范方法不断地重新把全部业务要素纠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客户期望,领先于竞争对手。

(二)推动构建客户和社区的互动

对客户和社区的自由交换的新模式的构建是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关键能力。传统企业与客户交互大多发生在销售、营销和售后的过程中。而数字化时代,企业必须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再到企业的财务方面等等,都与客户进行交互。构建与客户交流的社区,这一点小米科技公司做的很到位,小米社区和论坛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恰当的充当了与客户交互桥梁的角色。使得企业的设计人员、工程师与客户进行交互,让顾客得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优化和构建数字化供应链

传统企业以满足供应商来涉及供应链,而数字化企业必须针对顾客优化供应链。对数字化供应链进行优化,把这个供应链网络中的物流信息进行组织,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依据数字化网络系统对信息按要求进行管理和输出。来达到协调远程客户与企业的关系,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四)识别转型时机

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整体掌握来识别转型时期。需要判断自身的产品或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同时把握自身的竞争对手怎样应对新的客户期望。根据时代和客户的变化要重新定义价值主张,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来实现数字化的价值。

(五)执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且持续改进

通过重新定义业务和运营模式,构建新的数字化虚拟社区,来实现客户的交互和数字化供应链的完善。这些不仅需要严格执行而且更需要持续改进,随着市场的变化,顾客的要求和偏好在随时变化,只有通过分析客户交互,来寻求新的源动力。

五、总结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从数字化产品与基础设施开始扩展,进入21世纪初后,开始发展到数字分发与Web战略阶段,其中Web战略与电子商务以及如何通过Web战略提高效率等。直到2010年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到业务模式层面,标志为移动革命、社交媒体、超级数字化。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强大动力,在新世纪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阐述,从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可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结合企业本身,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那些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并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企业,能够在变革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冰.浅谈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9(19):314.

[2] 欧阳峰.我国企业信息化演进的内外影响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173-174.

[3] 龚芳,金岳晴.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3):9185-9187.

[4] Saul J.Berman,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和物理化的融合制定新型业务模式[J].IdeaWatch.

[5] 杜立辉.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8).

[6] Jian Fu Zhang.Eval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Ex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8938-8948.

[7] 朱农飞,罗元.数字化转型[J].首席财务官,2014.01:74-75.

[8] 刘英姿,吴昊,林伟.企业信息化阶段发展的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2):101-103.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10篇

(一)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作用,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也将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实现对国民经济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就要不断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最基本的战略措施就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供应、流程处理、资本运作、客户服务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加工生产新的信息资源,直观了解迅速做出反应,推动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各流程的不断完善。使企业将现有资源合理配置,使企业有效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把握国家的政策,明确自己的目标,有利于了解社会现状,市场需求,提出可行方案。掌握市场销售动态,做出适时调整。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是自己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信息的处理可以让企业销售主管了解销售过程的进展阶段,判断下一步的应对对策,以及对潜在客户的重视程度。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改善售后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通过信息数字化管理健全呼叫中心、在线技术支持,实时关注用户动态,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顾客满意度。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才能推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创新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客观公正。信息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支持管理复杂度的提高,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无法完成的管理瓶颈。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对订单迅速反应,保证客户需求。根据订单交货期合理安排企业生产过程,对订单的生产进度进行监控做出实时调控。信息数字化管理与生产各个环节不断融合渗透,尤其是在研发、设计、生产、组装等制造领域,使传统的机械化被自动化代替,柔性生产、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多种新型生产方式不断普及,优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成本,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成本核算、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企业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了解企业各环节资本投入,分析优化。

(二)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企业信息化具有创新效应。[2]有利于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它使得以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客观上就要求企业能够依靠信息化管理改变自身,包括研发设计阶段的创新应用,生产过程加工工艺的自动化应用,销售、服务网络化。企业信息化具有优化效应。有利于将企业原有的物质主导型向知识主导型转变。原有企业主要依靠物质和资源实现企业增长,而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合理优化现有资源,强有力地推进产业信息化,资源合理化,生产订单化,从而催发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具有开拓效应。信息化管理能使企业了解国内外发展状况,明确产品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服务于客户。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依靠信息化管理方法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企业信息化具有整体效应。有利于我国经济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通过网络结构,将国内外产业信息连为一体,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从而加速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开拓市场,走向世界。信息数字化改革为知识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知识经济发展。

(三)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相辅相成。企业信息数字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而国民经济现代化又对企业信息数字化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可以为企业现代化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根据国民经济现代化与企业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可知推动和加速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让社会可以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现代社会中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进步的信息资源,使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要比重。

(四)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如何应用

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的建设基础环境是人的因素、规范化和系统运行平台等。人永远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的建设涉及人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设计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甚至还会涉及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因此首先需要改变人的经营观念和传统的企业思想。企业需要合理设定信息技术人员的地位,而信息数字化管理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需要有相应的专业人才辅助完成,因此,企业需要合理设定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地位。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规范基础工作,使企业的基本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规范企业数据,规范企业业务和信息处理流程。建立企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企业软硬件环境,主要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站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二、结语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数字化营销 协同商务 供应链 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信息门户

协同商务的概念1999年由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来,其理念就是企业充分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协作能力,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协同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协同商务强调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到销售、市场,乃至售后,都提供电子协作的能力。

基于协同商务的数字化营销(简称CC_数字化营销)就是对数字化营销和协同商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门户以及数据库等提出一个营销模式。它打破产品设计人员、生产制造人员、销售人员、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最大可能的获得相关人员思维的合作和协同,使企业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通过数字化营销所获得的市场信息,从而使产品的设计更加柔性,更加的贴近消费者,从而也使企业获得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CC_数字化营销内涵及特点

CC_数字化营销是一种基于协同商务理念的,以新兴数字技术为实现手段的营销方式。CC_数字化营销以企业数据库、协同商务系统为支撑,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如:CRM/SCM等)的协同运作,充分调动和融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协作能力,也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提供来自市场的最新、最快的信息,将消费者同企业及企业的合作伙伴纳入一个协同运作的网络中。因此,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共享性。CC_数字化营销是基于协同商务系统设计的,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可以让客户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也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跟踪和交互,因此它一定要做到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运作与信息共享。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商业信息,提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帮助消费者建立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渠道,同时依靠协同商务平台集合企业的全部资源,实现企业前台与后台的协同运作和集成;企业的其他系统可以通过协同商务平台,获取其需要的市场及消费者数据、分析报表及业务决策相关信息,从而有可能的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智能性。CC_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信息的分析工具。CC_数字化营销在同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营销的同时,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累积对消费者的了解,通过数字化终端和数据库搜集和分析信息,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包括对产品、服务、分销方式、价格、沟通和体验的需求,加快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产品、定价、服务、分销和沟通策略,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反应。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数据的加工和转换,提供从基本查询、报表和智能分析的一系列工具,并以各种形象的方式展现,为企业考察运营情况、业绩表现、分析当前问题所在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商业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分销渠道、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等提供决策支持。

3.交互性。CC_数字化营销可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消费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信息以及提供建议和投诉。当消费者需要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时,CC_数字化营销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最快的协同企业各部门进行研究,并及时的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客户咨询和购买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中,企业都可及时地提供服务。CC_数字化营销还可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协同运作,跟踪每个客户的销售习惯和爱好,推荐相关产品。

由于利用了数字技术的各种属性和协同商务的概念,CC_数字化营销具备了协同性、共享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正是基于以上特点,CC_数字化营销具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

二、CC_数字化营销系统框架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在CC_数字化营销中的传递路径是:

1.顾客通经过防火墙后进入企业信息门户可以查看相关产品目录、性能、价格和其他相关信息,当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需求时,需求信息将被信息门户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营销中心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判断需求能否被满足,并对不同的需求信息进行反馈,当客户的需求可以满足时,数字化营销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相关订单信息传递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SCM系统对订单信息进行分解,安排生产计划,准备原材料、备品、备件,将材料信息下达给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联系供应商或通过库存准备材料,并将相关信息(如供货周期等)反馈给SCM系统,SCM系统结合生产中心的计划安排,将供货周期、产品特性等信息通过协同平台传递给数字化营销系统,企业的营销中心根据数字化营销系统的信息,将订单信息反馈给客户,在得到客户的确认后,营销中心便可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下达生产信息。在生产的过程中,客户还可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状态。当订单完成后,物流中心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营销中心。

3.客服中心将会对客户进行回访或接受客户的咨询、投诉,并记录下客户的意见,然后将信息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在获得营销中心的答复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从而完成销售的全部过程。这全部过程发生的全部信息包括客户的资料都将传至企业数据库,并保存下来。

4.企业的营销中心可以依靠数字化营销终端,及时了解分销过程的商品流程和最终销售状况,并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销售信息传递给SCM系统,帮助其安排生产计划调节库存,加快反应速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获得的信息,也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被企业的其它系统加工后反馈给数字化营销系统。

三、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

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关键点有三个,分别是企业信息门户、协同商务系统、企业数据库。前两者使企业各个系统处于一个统一的平台下,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入口并实现协同运作,后者主要是对企业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应用。

1.企业信息门户。Gartner Group公司的定义是:企业信息门户就是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整个企业信息的访问,用以加速和提升决策进程。可以说企业信息门户就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以协同商务和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在企业内各种应用系统协同运行、信息资源统一集成的基础上,为企业内外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访问各种信息和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并根据每个用户使用权限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其和协同商务系统及企业数据库为前台和后台的关系。

门户使得企业的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以统一的、个性化的、多渠道的方式访问企业的信息和服务。企业门户是整个企业的电子门户,实现企业形象、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业务组织的整体框架。

2.协同商务系统。协同商务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协同”,也就是说通过打破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壁垒和边界,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畅通无阻的管理“通道”,实现对资源配置和开发的最优化。在协同商务系统中便体现为“信息网状”、“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应”的三大理念。协同商务系统在目前可以基于WEB技术(一种分布式应用架构)开发,采用B/S模式(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系统使用具有易用性、维护简单、24小时连续服务的特点;服务器端的数据库设计,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完整的一套协同商务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企业信息门户、知识文档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产品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工作流程管理模块、数字化营销管理模块和供应链管理模块。

3.企业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CC_数字化营销的关键点。传统的电视广告以及平面广告的局限在于只能观看,不能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信息。而CC_数字化营销通过其载体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来自消费者的反馈。

企业可以把从消费者那里的获得的信息放入数据库,并通过专用的数据挖掘工具验室来寻找商机。例如日本有一个饮料厂商,抓住每个妈妈都希望知道自己给孩子的营养是否足够的心理,在自己的网站上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为妈妈们提供营养信息,妈妈们只需要回答相应的问题,就可以获得她们所关心的信息。以后厂家就根据这些问卷建立资料库,资料库中有每个妈妈有几个小孩、多大的资料,从而以后能向这些妈妈提供适合她们的产品,或者进行具体的沟通。

在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后,不仅拥有大量顾客信息,还更加便于进行客户管理,对顾客细分;甚至可以做到产品个性化定制和产品个性化定价。比如亚马逊:只要你在上面有过购书记录,在你下一次进入的时候,它会根据你的购买记录,主动推荐你可能需要的书。

四、CC_数字化营销的管理

1.市场。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客户、竞争对手,依靠市场获得的信息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资源分配计划,制定经营目标和产品计划,并对营销计划的实施的效果做分析和评估。同时,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各个职能系统能结合起来,进行联动性思考,形成了CC_数字化营销市调流程,见图2。

CC_数字化营销系统建立了市场调研和业务管理的协同性,也可以认为是企业职能部门与数字化营销的协同性。通过这种协同的建立,对于数字化营销来说,可以加强数字化营销的针对性;改善数字化营销和企业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改进数字化营销费用的控制,提高数字化营销的投资回报。

2.终端。CC_数字化营销的终端是指互联网、短信、IPTV、MSN等数字化工具,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数字化营销的终端。它们传播成本低,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全天候7×24小时进行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营销终端有分众性、直效性这两个可以大大提高受众到达率的优点。借助数字化终端,通过用户注册、调查反馈等途径可以很容易搜集到目标顾客的资料和信息,并经过筛选和整理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根据产品特点的不同,对相应的目标受众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分众营销。同时为使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更加直效,数字化终端通过数字手段直接同目标顾客建立起联系,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起一对一的沟通渠道,更有利于企业进行深度营销。

数字化终端不但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可以发挥大用处,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如果使用好的话,对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图3表示了CC_数字化营销终端同企业的各个部门产生协同。

从图3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通过数字化终端,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并及时的安排企业的销售计划和库存计划;企业可以及时的了解客户与市场需求变化,为新产品的研发制定计划,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可以更加合理的进行资金调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终端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的帮助,可以及时的为客户提品信息,包括产品价格、运输状态等等;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经销商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信息库来制定自己的库存计划,制定产品销售计划。

3.渠道。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建设一个优秀的CC_数字化营销渠道,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不容易被竞争对手跨越的竞争壁垒。根据2005年12月Forrester Research对250名营销经理的调查表明:目前正在使用的美国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中邮件营销(占83%)和搜索营销(占64%),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同时,对社会化网络(占有13%)和RSS(10%)等新兴渠道的尝试,也颇有热情。

可以说数字化营销渠道并不是单一渠道,它集合了电话、直邮、电子邮件、互联网、短信、IPTV、RSS等多种方式对客户进行营销覆盖。但哪种渠道效果好,哪种营销组合更有效,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评估体系,除了包括基本的营销运营报表之外,更需要结合营销项目的特点,对反映营销效率的统计报表加以分析和应用,以便更好的将营销结果与营销效率指标相结合,并且为持续改进营销效率提供支撑,确定最有效率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组合,以增加对于终端客户的营销覆盖与销售渗透。

五、结束语

总之,将协同商务与数字化营销相结合,通过协同商务的思想来制定企业的数字化营销策略,从而打破信息孤岛的现状,把消费者、企业、企业的合作伙伴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信息网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将进入更加务实、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时代,数字化营销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与协同商务的进一步结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励陈子辰梅益:协同商务理论与模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刘小强强瑞:基于协同设计的产品设计质量的提高.世界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9月第9期

[3]徐家俊贾文玉:企业信息门户EIP――AMT信息动力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12篇

Abstract: Following the oil companies raised the "digital oil field" construction concept, the "digital oil field"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digital oil field" has become a modern petroleum enterprise infrastructure, and the oil busines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digital oil field" and the management of oil companie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oil field" in oil business development.

关键词:数字油田;石油企业管理;应用

Key words: digital oil field;petroleum business manage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50-02

0引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的石油企业面临着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竞争的境地,与这些石油企业相比,我国的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晚,而且最近才刚刚提出“数字油田”建设的设想。相对而言,国外的“数字油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我国石油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竞争力,有必要研究“数字油田”建设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获得持续发展。要了解“数字油田”建设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数字石油的内涵。本文从数字石油的内涵出发,然后以石油企业的管理为切入点,研究了“数字油田”建设的重大作用。

1数字油田与石油企业管理

上世纪末,我国的石油企业在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上主要是建立大型计算中心,随着石油企业内部业务越来越复杂、数据越来越多,石油企业的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与技术的发展潮流,因此2004年大庆油田建议技术上要从大型计算中心转型到网络分布式信息中心,率先提出“数字油田”战略。数字油田是“数字地球”的一个应用分支,作为石油企业的基础信息平台,它是石油企业组织信息的最佳方式。数字油田是“一个包括油田的上游过程与下游过程在内的所有石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全过程,是一个综合处理平台[1]”。

由上述引文我们可知,“数字油田”以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基础,可以对油田的上游过程与下游过程的所有信息进行处理,其实质就是数字化再现油田的整体信息,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可视化、知识挖掘等技术,为石油企业的“石油勘探、开发、油气运输”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持,在石油企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文献[2]认为,引入“数字油田”后,现代石油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主要分为以下三级:第一级是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此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和信息,在石油企业中主要起着监控的作用,同时将采集的数据和信息发送给第二级系统;第二级系统“是一种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油田开发和生产作业管理”;第三级系统主要对经过选择的接收数据和信息进行评价,以为长期规划做管理。

按照上述设想,目前我国的很多石油企业都引入了“数字油田”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相对外国的大型石油企业,我国的数字油田建设还相对薄弱,数字油田的建设实施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2石油企业发展中采用数字油田的必要性

数字油田的实施,对我国的石油企业来说是一场革命,其管理模式必将发生变化,同时会导致石油企业的业务和信息流程重组[3]。但是,同时这也是一次机遇,我国石油企业的油田管理水平必将因此而全面提高。

2.1 石油企业的数字油田建设现状一些国外大型的石油企业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并建设了对应的数字油田,首先就规范了其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而国内的石油企业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因此有必要加大数字油田建设的力度。其次,在数据的规范管理以及实时数据采集上,国外的大型石油企业都基本实现了油井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因此可以对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另外,国外的先进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于数字油田的虚拟现实技术对油田的地域现场进行实时现场管理。

2.2 数字油田可以促进石油企业创新我国石油企业设计建设数字油田时,会涉及到建设基础设施数据处理平台、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勘探信息系统等来规范石油企业的业务,在此过程中会涉及众多技术、知识和产品的综合应用,因此就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3 数字油田可以提高石油企业的工作效率石油企业内部应用数字油田后,工作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形成石油产业和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对某一油田而言,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充分利用数字油田内部系统对专业数据进行自动获取、分析和处理,不仅释放节省了劳动力,而且解决了因人力劳动缓慢而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

除了上述几点外,数字油田建设还可以提高石油企业运营的透明度。石油企业应用中的很多数据都非常复杂,人工操作难免不能保证其透明度,而数字油田内部的很多系统可以保证数据的自动获取、实时传输以及动态更新,不仅保证了这些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且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造成数据不符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些自动操作可以准确记录数据的来源和去向以及传输时间和过程,因此透明度比较高,方便后续查询处理。

3数字油田建设对石油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

石油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到石油?怎么了解油藏的地质状态?如何提高原油产量?怎么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数字油田”。

由于“数字油田”涉及到油田的上游过程与下游过程的所有信息,贯穿石油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因此数字油田大大提高了石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使石油企业达到“数据共享化、生产监控自动化、生产指挥可视化、分析决策智能化”。所以有的学者将2010年喻为是中国石油企业的“数字油田年”。数字油田对石油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下面几点:

3.1 “数字油田”是石油企业的基础信息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

石油企业组织信息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这些组织信息的形式中最佳组织形式是“数字油田”。这是因为“数字油田”可以利用各个子系统来组织石油企业中的所有相关数据、信息,并且获得国家地理信息库的支持,因此可以更好地进行决策。

作为一种“信息应用平台”,“数字石油”可以集成企业级的信息,要实现此过程需要在信息标准、应用软件等方面具有一体化的建设思想。集成企业级的信息后,石油企业内部的各个系统间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数据共享、功能重用以及综合分析。

作为一种“信息基础设施”,数字油田几乎提供了所有人可以实现的功能。由于油田数据固有的特点,比如随环境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数据覆盖面积大、数据具有较大的动态性等等,要正确决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时就可以使用“数字油田”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及“数字油田”的集成能力来正确认识客观事实。

另外,数字油田的建设可以提高石油企业的工作效率,保证勘探过程中的安全性。文献[4]甚至指出“考察石油企业业务本身和业务信息化的需求 ,无论是盆地模拟、油藏描述、圈闭管理,还是计划规划、生产管理等 ,其共性都是在数字油田的基础上的”。

3.2 “数字油田”为石油企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建设方法和技术支持在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石油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内容和技术。如果没有一个理论指导,石油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其信息化进程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有了“数字油田”就不同,由于“数字油田”是数字地球的一个应用分支,而数字油田已经在不同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获得了成功,因此“数字油田”可以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油田地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地震剖面图,“数字石油”可以作为油田地质工作中的强大工具,从技术上解决了具有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地质过程实验的难题;人工采集数据远远不能达实现数据的及时性,但利用“数字油田”的相关技术就可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开启生产自动化的序幕,当前部分石油企业的重点油井和重要站库已经实现了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以前由于相关技术手段的限制,各个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与生产等过程中,各个环节完全脱节,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合,也就忽略了工程作业和地质勘探等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增大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利用“数字油田”的相关技术,可以将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有效地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考虑这多个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最大化降低风险。

3.3 “数字油田”对石油企业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胜利油田的一位科长曾经说过:“采用了数字油田远程监控系统之后,原先三个人用一个月才完成的任务,现在只要我自己,两小时就能做完,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都发生了想不到的变化[5]”。这充分体现了“数字油田”给石油企业所带来的高效性与便捷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数字油田”的相关监控系统,检测人员可以监控地质勘探情况、油井的生产状况等等,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检测人员马上就可以安排相关维护人员到达现场,避免了以前需要人工排查的状况,提高了工作效率。②在距离油田较远的施工现场,由于环境恶劣,可能随时会出现各种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破坏,如果采用传统的电话、微波等方式,由于高成本等原因效果并不好。此时可以利用“数字油田”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上报系统,及时向控制中心上报采集的数据。另外,利用相关技术还可以实现无线抄表,高效地掌握石油企业用电情况,加强企业用电管理。

3.4 “数字油田”有利于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由于“数字油田”是一个集成的信息平台,因此就要求数据的标准化。这样多个石油企业以及石油企业内部就可以无障碍地交流,大幅度提高整个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另外,“数字油田”中的相关技术也有助于石油企业推进现代管理理念,采用新的信息技术,客观上推动了石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4总结

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数字油田”在石油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集成数据和信息,而且可以为石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从“数字油田”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出发,以石油企业的管理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说明了“数字油田”在石油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一些石油企业,比如大庆油田等,其“数字油田”的成功实施表明了“数字油田”作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景民昌.“数字油田”与石油企业信息化[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3.

[2]邹伟,庞爱萍,邹霞.“数字油田”与现代企业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4.

[3]侯贺虎.关于石油企业信息化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13篇

1.1数字化电网概述。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使得人们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些现状都导致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运行管理时,必须依托于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来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以及可观测性。随着数据采集、网络通信、电力电子、自动控制、智能仪表以及GPS、GIS、RS等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完善,给数字化电网的构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和保证。目前,市场上运行的数字化电网,其内容大体是:采用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的电网数据信息技术(包括采集、分析、整合、优化等),进一步的实现电网建设在设计、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数字化。同时,从电力企业的全局出发,通过计算机、先进传感器、网络通信、GPS、GIS等先进数字技术的保障,进一步的将电网工程的相关资源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和统筹,从而更好的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断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电网企业同供电需求、用户要求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1.2信息化企业概述。所谓电网信息化企业,就是依托于数字化电网为技术核心,所组建起来的一个高效、经济、可靠运行的整体经济实体。信息化企业的构建,即是在现代化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将数字信息技术当作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并建立起能够覆盖企业整体经济管理活动的、规范的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并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构建相应的数字化信息模型,从而实现电力企业在各个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建设。推进企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及企业内部。

2数字化电网以及信息化企业的构建措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电力企业要想实现数字化电网及其信息化企业的构建,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2.1进一步加强网络通道构建。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各级电力网络主要包括直管县市电力网络、代管县电力网络以及企业城域电网所构建而组成的。虽然,目前城镇和农村的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已经基本改造完毕,但网络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仍然同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电力部门和企业在未来建设发展阶段中,必须要进一步的强化网络通道,优化光纤环网,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电力传输速度较低的线路进行更新和提速,同时加强各地域间、各企业间的电网联接和疏通,从而实现各级电力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整体入网,进而为电网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2.2积极构建电网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构筑数字化信息电网企业的软件基础就是一套完善、系统、规范的电网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因此,各级电力企业必须科学建立和大力健全电网信息服务平台,为平台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投入、技术投入、设备投入和人员投入,以确保电网企业在计算机、小型机、服务器以及其它数字网络设备上的足质足量。同时,还要积极组织专业化的数字信息人才,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养,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知识、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从而更好的保证电网信息平台的顺利构建。此外,电网企业还要加强构建Domino办公自动化系统、Windows系统、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数字信息平台,从而不断提高电网企业在开发、应用、运行、经营等各个方面、各个类别的数字信息管理。

2.3积极应用配网GIS系统。在电网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用配网GIS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在各类电力业务流转方面的实时性监控,并能够对违反电网运行规定、标准和要求的业务流程进行自动的重置、回收、回退、作废以及删除等,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网运行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能够随时对电网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网络巡视,并及时的对电网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问题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设备检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效率,从而确保了整个电力网络系统的顺利、正常运行。因此,各级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大对配网GIS系统的采用和推广力度,构建统一、综合、全面、系统的电网配网信息服用管理平台,提高电网配电网运行的可视化操作、数字化跟踪以及信息化管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规范化、网络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2.4加强电网企业现代首席信息官制度的落实。现代首席信息官制度时现代信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人事管理方面的保障制度,是确保电网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必须要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现代首席信息官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并修订、完善和优化相应的配套规章制度,从而真正发挥其在现代电网企业中的领导作用,促进和推动企业管理层经济的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更新旧理念,创新企业经营模式,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电网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水平。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企业;数字鸿沟;诱因;建议

一、“数字鸿沟”——未来贫富差距的诱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推进,信息时代的产业格局以及全球化产业分工逐渐有了分晓,而不均衡发展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也逐步凸现。“信息差距”与“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反映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二、现代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

在国内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过程中,有的企业已经适应了信息社会的行走规则,逐步地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则很不幸,他们陷入了“数字鸿沟”的泥潭中。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这其中主要分为两种原因。其一,有些工业社会时期经营很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生产及战略经营的重要性,仍然以传统方式经营企业,缺少掌握准确信息的能力和手段,信息资源的稀缺使企业原先的优势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已不复存在,逐步跌入数字鸿沟的深渊中。目前国内实现信息化和没有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已经表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未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制订决策是基于推测和评估,而信息化企业则是基于全面了解、精确掌握,在IT 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相当精确和有效的配置,在经营措施出现失误之前可以及时察觉问题所在,尽快纠正,这是传统企业无法做到的。其二,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但并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实施信息化建设,怎样实现信息化生产,只是一味盲目地搞“网络建设”,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决策。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沟”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许多企业受益匪浅。但是,信息化不是什么“万灵药”,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才会成功。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失败现象很多,我们的企业应该反思,应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找出信息化之“弊病”,走出失败的怪圈。

三、走出“数字鸿沟”之路

企业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思想上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意义才能使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方向对了,也就避免了走入“数字鸿沟”的歧途。究竟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让公司里的每个员工都上网,给每个销售人员都配上笔记本电脑,再建立一个网站就是信息化吗?这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并非实质。从本质上讲,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重构企业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未来的企业如何能活下去,其致胜的关键在于巧妙连接信息情报与策略性管理。企业决策者必须迅速分析、理解与处理情报资讯,同时迅速付诸策略性思考,调整经营的脚步,以便掌握时机,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更应该是调兵遣将的高手,既能善用资源,又能灵活运用情报资讯、拟定战术。未来的商战必须配合财务系统、行销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整合”,打的是整体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竞争”而且是“合作”,情报信息的分享、充分运用才是未来企业致胜的要素。这才是企业全面的信息化意义所在。

信息化的意义搞清楚了,对于那些在企业盲目进行网络建设,并没有真正运用信息为自己服务的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把数字化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这是一种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的综合性战略计划,采用这种计划的企业,要坚信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要不遗余力地推行数字化管理战略计划。

2. 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形式。为了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并取得成效,就得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有负责数字化管理活动的领导人,承担制定数字化管理的计划和战略;二是成立专门的小组,完成与数字化管理活动有关的任务;三是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另外数字化管理适应的组织形式是"扁平型"的结构,而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

3. 企业中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是指原有的企业有部分职能部门分散地开发了各自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考虑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形成了大量冗余信息,使信息无法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所以,要在企业中实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进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需要对信息资源重新规划。

4. 进行IT咨询,解决信息化上马的盲目性。lT咨询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咨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战略方面,后者一般包括战略和决策咨询,而前者则偏重于电子商务条件下的战略计划与转型;管理方面,后者以投融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会、生产组织为主,前者则主要涵盖了业务流程重组以及ERP系统应用实施等;信息方面,后者是传统化的市场调查、分析与信息整合,前者则以IT市场分析咨询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咨询为中心。

IT咨询可以辅助企业信息化实施项目从可行性分析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包括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项目管理、应用效果评价和用户的培训。而分析多数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在于前期的分析不够,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使得对信息化的困难估计不够,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转变措手不及。因此,要加强前期需求分析过程中IT咨询的力度,做好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的业务流程顺畅。

5.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创新凸显,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乏者之间大有加大数字鸿沟的趋势,由于导致“数字鸿沟”的核心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差异,因此人力资本应当成为今后企业重视的首要资本,并加大力度吸纳顶尖的高新科技人才,企业在吸引一定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同时,更要使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以适应社会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思想上的认识会导致企业内因发生变化,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企业的外因,即企业的外部环境讨论一下走出“数字鸿沟”的道路。

6. 加强信息化过程的监理工作,有效地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与开发商经常发生意见分歧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原因就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致使项目在质量、进度、投人等方面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和控制。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重要的职能作用。因此,当前急需政府的介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信息化项目监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使信息项目监理工作实现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并且有法可依,维护用户的利益。从这当中可以看出来,政府的作用是必须的。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数字化媒介 企业品牌传播 新模式 措施

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产活动的数字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更多企业已经加强对数字化产品与手段的利用,希望以此为动力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支柱之一,媒介是品牌传播的基本工具,因此,如何顺应时展的趋势、利用数字化媒介提高企业品牌传播的效率与效果已经成为现代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数字化媒介引导下的企业品牌传播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立足数字化媒介的视角,对企业品牌传播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数字化媒介概念与特点分析

1.数字化媒介概念分析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媒介,就是指那些在人类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信息传递承载作用的物体。而现代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媒介就是指利用技术而对人类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的一种加工物体与传递承载物体。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数字化媒介有不同的定义,但无论哪一种分析视角,都认同数字化媒介作为一种网络媒体的属性,数字化媒介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技术基础,以互联网作为传播介质,它带来了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全然不同的信息处理、加工与传递的模式,也正是因为如此,探讨数字化媒介如何与企业品牌传播的有机结合对企业的品牌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数字化媒介的特点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各个国家与区域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数字化媒介是一种全球立体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工具,利用电脑与互联网将不同地理位置出现与存在的信息传递到最多的地方。这是一种面对社会大众的最为公开的信息传播媒介。下面,我们来对数字化媒介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几点分析:

(1)信息量大,形式多样。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信息因时间、版面、时长而受到限制。报纸的普遍含量是几万字,电视的有效时长是固定的,即使报纸可以增版扩容,但随之运营成本增加。所以电视广告以秒为单位进行收费,高企的价格表明了电视媒介的单位成本很高。这意味着,通过传统大众媒体信息的单位运营成本是很高的。这使得大众媒体在本质上是一种有高昂使用门槛的媒介。这大大限制了信息的总量。而数字化媒介则不同,比特与字节是其传播信息的单位,信息被分解为比特与字节存储于服务器当中。数字化媒介包含的信息更加全面,其信息量之大是其它的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数字化媒介信息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它可以利用文字与图片这些较为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加工,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化技术,使信息以动画或者影视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得信息生动形象,更接近人们的信息偏好,因此更受欢迎。

(2)信息的更新与传播速度快。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进行比较,报纸与电视媒体进行信息传播都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相关信息的传播,而数字化的信息传播媒体则不同,它的更新是随时随刻的,不受时间限制。比如说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电视要在规定的新闻时间进行播出,而数字化媒介会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报导,后续一些跟踪报导信息。可以这样说,数字化媒介的信息更新速度与传播速度是以秒为单位计算的,不像传统媒体,有固定的信息周期。

(3)信息的实时与互动交流更为便捷。实时性,就是数字化媒介在进行信息的传播之时是全天候的,对于电视报纸与杂志周刊来说,固定的传播周期是很少改变的,这就使得许多最新的时讯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受众,而数字化媒介的实时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次,在数字化媒体的平台,大众与媒体可以互为信息的者,就某个信息(例如热点的新闻事件)进行互动,大众和媒体一样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技术层面讲完全可以实现信息的对等交流。这是数字化媒体平台对传统的大众媒体最大的技术性颠覆。从企业的品牌传播角度来看,传统媒体一般情况下都是企业单向有利于品牌的相关信息的媒介渠道,但随着数字化媒体的普及,消费者不再是大众传媒时代的被动受众,数字化媒介很大程度上可以抹平企业与消费者在使用媒介上门槛的不同,现在消费者能够及时对商品的相关信息,这种主动出击的信息反馈模式,对现代的企业品牌建设而言,是全新的挑战。

(4)全球化的信息传播。数字化媒介的出现使得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在技术上可以达到以秒计,世界变得没有距离,这就是数字化媒介的信息传播全球化的重要作用。在数字化媒介构建的信息世界当中,位于不同区域与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实现有效的交流,打破区域、语言与文化背景的限制,这对于信息全球化来讲是极为有利的。

(5)检索性能强。快速检索是数字化媒介的一个重要性能,也是其区别于其它传播媒介的重要关键点。像报纸杂志这样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不能够满足使用者快速搜索信息的要求。而数字化媒介支持关键词搜索、交互检索等等,使用者在自己的个人终端上就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信息主动获取是互联网精神的重要指标,检索是实现信息主动获取的重要技术。

二、企业品牌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品牌是企业用一个独特的名称和(或)标志,用来标明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及与同类产品或服务进行区别。品牌是代表某个企业的一个具体符号,企业因此向消费者发出产品来源的信号,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既保护消费者也保护企业利益。有证据表明,在自己的商品上印上独特标记的做法古已有之,品牌也早已在商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企业对品牌建设的充分重视仍然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品牌的力量、品牌建设的难度与代价取决于企业投资品牌的意愿。

1.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品牌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按照戴维·阿克的观点,品牌资产包括品牌忠诚度、知名度、感知质量、品牌联想及其它专属资产五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品牌资产可以为企业创造边际资金流。忠诚客户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顾客群的忠诚度越高,企业越不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打击。企业品牌如果得到消费者与社会的广泛认可,意味着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有较高的质量,忠诚客户群满意度很高,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会更多倾向于该品牌。因此,在现代经济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标准。

2.品牌是企业的竞争力

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导致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深,对企业而言,竞争力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牵引力。企业的生产运营制度与企业员工的素质、产品的特色与创新力度,都是企业重要竞争力。但对消费者而言,这些标准都是抽象的,消费者衡量和评价企业的是品牌指标,因此,好品牌、大品牌就是企业的大竞争力。要扩大企业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就必须加强品牌的建设,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3.品牌承诺是重要的购买决策依据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依据对企业来说,就是上帝之手。尤其是人类生产能力的极大提高,使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同质化的产品数量也在日益增加。消费者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产品,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有证据表明,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中,品牌承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通过品牌形象的信息,给予消费者关于产品或服务的承诺,使消费者能够了解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并确信企业的承诺。因此,企业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企业对消费者做出一种承诺。

4.品牌是企业精神的载体

品牌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品牌也是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推广、与消费者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利用品牌这一载体,支撑企业发展运营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都得以集中呈现, 一个严谨的、以客户体验需求为最高标准的企业精神,消费者一定能在品牌中感受到,反之,对客户敷衍漠视的企业文化也一定会被消费者觉察到。通过品牌,消费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可以促进消费者接纳自己的企业精神,它甚至可能是一种生活理念。比如雀巢咖啡,它是众人皆知的速溶咖啡,消费者在接受这个品牌的同时,也包含着对速溶这一忙中悠闲的生活理念的认同。

三、数字化媒介引导下企业进行品牌传播误区

在数字化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对于数字化媒介的认识并不完全与深刻,没有将数字化媒介应用于企业品牌传播工作当中。这就使得我国一些企业的品牌传播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对数字化媒介发展背景下企业进行品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对于品牌的认识不完全,品牌传播没有创意

许多企业在品牌构建方面缺乏创意,在一些企业的经营者眼中,品牌就等同于商标,请一些专业的美工人员进行企业商标的设计就是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工作。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品牌认识的不完全,使得企业品牌的传播没有良好的基础。另外,企业品牌的传播以商标作为唯一的内容,缺乏市场创意,没有定位,使得许多企业品牌出现类似现象,传播方式也十分类同,这就使得企业自身的品牌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也难以被消费者接受与认可,这对于企业品牌的传播是极为不利的,严重影响企业品牌传播的效率与质量。

2.不能正确认识数字化媒介的作用

品牌传播工作是企业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企业品牌的宣传,就是将企业的品牌制作成为一个简短的广告,在电视上进行播出。这是许多企业经营者的企业品牌传播想法,也是错误的企业品牌传播想法。其认为企业品牌的传播内容就是做一支宣传企业文化与品牌的广告,对于广告有着过分的期待。一些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一支广告可以使企业的产品销量快速提高,提升产品的知名度,而其它的企业营销与公关则不如广告重要。这样的“广告”思想是极端的。在数字化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经营者没有能够开阔眼界,正确认识最新的企业品牌宣传工具,对于企业品牌传播来讲就是一种阻碍。

3.企业品牌的传播没有统一的规划

数字化媒介信息传播的实时性,要求企业在进行品牌宣传之时,有一个整体的企业品牌宣传规划。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讲,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企业品牌的传播规划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只有当企业发展遇到困难之时,企业才意识到是进行企业品牌宣传的时候了,一些企业将企业品牌的传播作为挽救企业的方法,而没有将企业品牌的传播作为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企业品牌的传播在许多企业看来是一种短期的投资行为,企业品牌的传播活动没有一定的连续性,这与数字化媒介的信息传播特点是相悖的。企业品牌传播统一规划的缺失,使得企业品牌的传播工作与数字化媒介的传播频率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字化媒介对企业品牌信息进行传播。

四、数字化媒介引导下企业品牌传播的对策分析

在数字化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实现品牌的成功传播,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就要更新企业品牌的传播对策。下面,我们对数字化媒介引导下企业品牌传播的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

1.加大数字化媒介的利用率

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讲,加强其对于数字化媒体的接触率与利用率成为了使用数字化媒介进行企业品牌的传播的最重要的一步。企业要认识到数字化媒介的作用,对企业内部运营管理者与宣传负责人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了解数字化媒介在企业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使用原则,在掌握数字化媒介的利用手段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数字化媒介,使数字化媒介成为企业品牌传播工作中的重要支撑。

2.引入与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

在现代社会,数字终端设备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而个人移动终端在中国的普及速度更是非常惊人。因此,数字化媒介所面对的观众极为广泛。要想利用数字化媒介进行企业品牌的宣传,企业要引入相关技术人才。就现在的情况来讲,企业需要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一,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在企业的品牌传播中进行相关网络的技术建设,保障在品牌传播中提供技术支持。第二,网络营销人才。这类人员的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可以利用正确的营销观念为企业开发新的营销方法与营销活动。企业要重视数字化媒介的作用,针对企业品牌的传播与数字化媒介的结合进行人才的招聘,明确招聘的目标,寻找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技术实践人才。

3.提高数字化媒介中企业品牌信息的更新速度、丰富内容

数字化媒介内容的丰富与否直接着系着企业品牌传播的吸引力,对于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关注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要加强网络形象的建设,例如企业网站,要摆脱网站结构简单化的现状,要让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令浏览者对企业品牌传播的亮点印象深刻,了解企业文化。另外,企业要加强品牌信息的更新,使品牌故事、品牌信息能与时俱进,迅速传递给消费者。只有这样,企业的品牌才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企业的发展才能得到正面力量。

4.加大对于数字化媒介的投入

一些企业受到运营资金的限制,没有条件进行数字化媒介的使用,另外,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思想观念存在误差,错误地认为进行数字化媒介的投资助力于企业品牌的传播是无效的。因此,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加大对数字化媒介的投资,合理加大数字化媒介的资金投入,使数字化媒介得以有效的利用。数字化媒介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设备,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人才,利用数字化媒介进行企业品牌传播的每一个要素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本身,都要规正企业品牌的传播思想与观念,合理提高数字化媒介的资金投入,利用短期投入换取企业发展的长久利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媒介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化媒介凭借其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传播特点,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利用数字化媒介进行企业品牌的传播之时,还存在一些思想、技术与资金问题,笔者从这些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数字化媒介引导下企业的品牌传播对策。企业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其存在价值的必要条件,加强企业品牌的传播,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希望企业重视企业品牌的传播工作,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化媒介去规范与提高企业品牌传播效率,最终助力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利. 浅谈网络口碑营销[J]. 电子商务. 2010(09)

[2]毕继东,胡正明. 网络口碑传播研究综述[J]. 情报杂志. 2010(01)

[3]张夷君,苏勇. 国外网络口碑理论最新研究进展[J]. 市场营销导刊. 2009(06)

[4]张晓飞,董大海. 网络口碑效果的测评方式[J]. 市场营销导刊.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