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对策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的方法,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不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评估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和检测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就是考试,但是自从建立考试制度之日起,考试作弊现象就伴随考试一直到现在。在各种考试场合,特别是在大学生的课程结业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是禁而不止、杜而不绝、作弊花样层出不穷、作弊手段也“与时俱进”。考试作弊不仅影响着学生考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干扰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还破坏了学校教风,影响了学风,严重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有效防止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对策。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在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的不同,是造成当成大学生思想观念不一致的重要原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不良的社会环境会弯曲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一,社会诚信的下滑,假冒伪劣泛滥,文凭的真真假假等现象。由于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了新近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文化,同时也接受了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社会上的不诚实观念和行为,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大学生在作出选择和判断时,首先考虑的是利益问题,所以考试作弊的现象也会越演越烈。第二,社会对学生评价体系的错位。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每年都会有几百万的毕业生,而市场的需求数量远远小于毕业生的数目,因而在用人单位选拨人才的时候,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各类资格证书,但是对于就业者的内在素质比如信誉度、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等问题很少加以考核。社会基本不关注个人的品质和学习的过程,而仅仅是要一个结果。于是很多人为了这个结果,在社会激烈竞争中,不择手段,靠作弊来达成目标。第三,学校周边的环境。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带来, 许多高校附近出现了相似的情景,就是网吧一个接一个,娱乐场所遍地都是。这种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现象,正好迎合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大学生吃喝玩乐的需要。这些现象,既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考试,又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第一,家庭教育的偏差。一些传统思想,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致使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要求过高,而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子女,为了逃避家长的训斥和惩罚,他们不惜通过作弊来提高成绩,以迎合家长的心理。第二,家长教育方法有问题。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和骄纵孩子,使得他们变得自私、任性、不合群,不会考虑别人,这些都不利于养成诚信品质。而另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只要孩子一犯错,就立刻打骂,使得孩子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之下。一旦孩子放错,就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欺骗家长,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挨打而考试作弊。第三,家长自身不良行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些家长当面教育孩子要诚实诚信,但是自己却常常弄虚作假;孩子也会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很多功利主义思想,看在眼中记在心中。所以一些学生也会模仿家长行为,在考试中作弊以实现目标。

(三)学校方面的因素。首先,教育目标的偏差。目前,教育的新形势是素质教育,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实处,只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他们了思想道德品质。很多高校将道德教育政治化,却没有德育化。德育教育内容的政治化倾向弱化了诚信教育,理想化色彩导致人们习惯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理想层次的道德教育,相对忽视规范层次的道德教育。再加上社会对学生评价体系的错位,以及高校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至于造成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淡薄。第二,落后的课程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当今的时代下,作为教学主要实施主体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使用多年来一直未变的教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于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而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当代大学生,要适应这种一成不变的课程教学是很难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类课程失去兴趣而产生抵触情绪,但是考试又是必不可免的,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他们可能会作弊来通过考试。第三,监考不严。在通常情况下,监考人员大都是本学院的老师,不少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总是抱着同情的态度,于是在监考中,一些教师就睁只眼闭只眼,结果是学生就有恃不恐了。第四,对考风考级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学生对考试作弊的后果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作弊的侥幸心理。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原因

(一)侥幸投机心理,功利虚荣心理。投机、虚荣心理是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对作弊考生的处罚都是十分严厉的,同时由于大部分考试的监考教师都是自己本学院的,所以在面对学生作弊时,不免心生慈悲,担心学生因考试作弊被退学或者是给予留校察看等处分而影响其一生,所以部分教师采取发现而不上报的态度。这些态度,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侥幸逃脱的心理。学习是一件艰苦而且漫长的过程,一些大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或者自认为没有用途的课程,就不学习,逃学。但是期末考试时,又想取得好的成绩,在明知道考试作弊是违反校规校纪的前提下,仍然用自认为高明的作弊手段来作弊。目前,在大学里,考试成绩成为大学生在评优、评奖、入党、保研、就业等参照的主要因素。虽然学校对考试作弊有明文的处罚规定,但是仍有学生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铤而走险。

(二)缺乏必要的自律意识和自省意识。部分大学生虽然都知道诚实守信,也可以讲讲大道理,但是到自己的行为上,这些道德显得那么无力,知和行不统一,自律意识差。一些学生在校规校纪的监督下,会约束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但是在考试中,为了取得好成绩进行评优、评奖等时,就会立即把诚信丢一边。如果没有被抓到会讲,考试作弊是撑死胆大饿死胆小之类的;抓到了,会说自己的手段不高等,严重缺乏自省意识。由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律和自省,使得他们在某些情况下,牺牲诚信而换取自身的利益。

(三)义气心理、从众心理和冒险心理。在大学里,由于对于考试及格以上者并没有名额的限制,所以一些大学生对同学或者朋友抄袭自己的答案并不介意,相反还会得到抄袭者的感谢。所谓从众是指个人由于受到团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动作等方面做出与个体所在群体趋于一致的行为。在考试中,一些学生并没有想参与考试作弊,但是在看到其他同学作弊时,特别是平时不努力复习的同学,就会觉得作弊不是吃亏的事情,于是就参与考试作弊的队伍中。对于面临被退学或者被留级的学生来讲,在考试中,会有考试作弊的冒险心理。

(四)轻视学习,厌学心理。由于部分学生的专业不是自己所选的,是被调剂不得不学习的专业,他们就会轻视学习,平时旷课、逃学而不努力学习,考试时只有寄希望与作弊来通过考试。部分学生有上了大学就松口气之类的思想,平时不学习,将时间花费在网络、谈恋爱等事情上,日积月累,对学习见见失去信心,厌学情绪增强,畏惧考试,从而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作弊。

三、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把诚信作为大学生人生理念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真正明白诚信是对于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自觉和维护诚信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其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试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友谊观。考试不仅仅是对知识能力的考核,也是对人格品质的考核。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明确考试的目的,认识到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从思想上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同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念,使其认识到帮助别人作弊害人害己。最后,公平竞争教育和自律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心态和自律意识是很重要的。在大学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杜绝投机取巧,是大学生提高自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良好的教风可以有效地促进学风的建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努力走进学生的世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课程,设计不同的考试方式。

(三)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课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学分制,可以减少必修课的数量,增加选修课的数量,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课。同时,要开设一些反应学科前沿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考试管理。建立完善的考试制度,要求监考教师考试前要宣读考场纪律,清理考场,加强巡考力度,营造公平考试的环境。同时要求广大监考老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引导学生科学的面对考试。严格考试纪律,使学生清楚考试作弊的后果以及危害性,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惩治力度,震慑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严肃处理考试作弊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梁其健,葛为民.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2篇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合作风险

(一)商业利益导致网络小说质量下降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合作的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商业性。当今中国网络小说并非纯文学性,而处于文学性与商业性并存混合状态,且商业性大于文艺性。近年来,网络文学在线付费阅读或下载模式的成型,刺激了网络们的创作动机。由于许多网络文学网站通常是按字数篇幅或者点击率量和下载量衡量报酬,故而会有意加长篇幅甚至无完结的继续创作,由此产生的作品可想而知必然语言啰嗦、结构混乱、缺乏文学艺术性。这样的作品即便点击率再高,受众基数再大,改编成影视作品后也必然缺乏生命力。(二)为影视而改,网络小说丧失其文学独立性网络小说即李寻欢所说的“网人在网上写网络供网友阅读”式的写作模式。网络为小说提供新的传播途径和平台,借助这个新兴平台,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读者接受,小说的发展应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应是以小说独立性为基础。为了影视而改的网络文学作品,首先在内容上就比较容易流失。早先以文学经典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如《乱世佳人》《战争与和平》《围城》《红楼梦》《西游记》等,它们的改编不仅最大限度的忠于原着,而且建立在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基础之上,以影视手段大大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但消费时代的今天,影视被赋予了商业色彩,商业性影片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其次,消费时代下的“快餐”式文化,娱乐性、便利性、消遣性成为主导,艺术性和审美性退而次之。这样一来,“文学走向边缘化,快餐文化抢占文学市场,视听霸权对文字媒介的接收性挤压”③使得网络小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商业的附属品。(三)文学影视化,想象空间的破碎文学作品影视化在使文本更具声色律动的同时,依旧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首先,文学作品本身固有的有待接受主体自己去填充的语义空白,一旦被具体化后,就难以避免的产生了想象与现实对接的问题。网络小说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完美的理想型形象,与现实演员对接时必然会存在差异,甚至引起争议,不仅影响了影视作品质量而且破坏了文本张力。例如,改编自明晓溪同名网络小说《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的电视剧,米爱的扮演者李思思和伊堂曜扮演者李承铉,无一幸免都被观众恶批,“李思思纯洁得做作”“李承铉毫无伊堂曜的霸气”,小说中的红色法拉利跑车变成剧中的山地车,别墅则变成了寒酸的小楼一部经典的网络小说影视化后在网友、观众的恶骂声中以失败而告终。《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版中杜拉拉的扮演者徐静蕾被批长相不够甜美,电视剧版中的王珞丹则被认为气场太弱。备受欢迎和肯定的网络小说在影视化却不尽如人意。由此看来,网络小说原有的美感在被具体化后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读者的想象空间难免破碎。

批评与沟通并重,缓解网络小说和影视艺术矛盾的对策

(一)从文学批评入手,优化网络小说及其产业结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历来都被认为是文学不可或缺的两翼。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生机勃勃,批评却悄无声息。读者对于作品的评论和反馈虽能及时的起到一定作用,但从专业角度而言,网友对于作品的批评大多限于感性层面的体验,“平民批评”还不足以对抗网络文学的弊病。其次,目前网络作家构成多为业余,他们一方面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入门的门槛较低且能获取报酬,而进入网络文学领域。再者,“从创作心态上说,网络写作常见的是‘玩文学’的心态”④,这也影响了文学写什么的问题。显而易见,目前网络小说从创作层面到接受层面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视野小,题单一;趣味低,格调不高;境界小,缺乏深度。改变这一现状,应当引入专业的文学批评机制,通过专业批评刺激创作的改善。专业批评家“对于文本的解读不会是一般意义的接受,而是对作品意义的系统发现与论述,由于他们的存在,阐释才可能上升为批评,从而带上更多的科学色彩”⑤,进而能更有效的提升网络小说的质量。(二)与大众沟通,共同优化“网改”影视作品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的“联姻”至今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和趋势,二者间矛盾的解决除了在网络小说上寻求方案外,还应从影视作品入手。首先,针对演员选择问题,可通过网络票选、调查问卷、观众推荐等互动形式让大众选出他们心中的理想代表。其次,设专门的BBS论坛、专用网页等讨论平台,接受大众与影视制作单位双方及时就作品问题进行沟通和商讨。再者,通过沟通,制片单位在了解大众心声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的对大众追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避免影片流于形式和低俗。(三)人文关怀为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必须呈现的文化景观“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其价值在于用语言来描绘有意义的人生图景以实现对人的生存及命运的关注和把握,人学意义是文学与生俱来的规定”⑥。新媒体时代下产生的网络文学,其本质依旧在于人学,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精神依旧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同样,新媒体时代下承接文化传播责任的影视艺术,在内容丰富化、形式新颖化、手段科技化的同时,也必须以人文关怀为基点和重点,承担起不仅仅是丰富大众休闲娱乐生活,而且是为大众提供精神享受和心灵净化平台的责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存与互补,才会保证社会及其人来的稳定发展和全面进步。中国的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大联姻”,若想“蜜月期”更长久,就必须在各个方面达成有效和有益的协作,监管部门进一步严格网络文学的改编机制和出版门槛,网络文学和影视艺术双方自觉完善自身建设,为彼此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接受主体的消费大众,在娱乐和休闲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作品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如能在快节奏的消费时代,坚定坚守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的责任,相信未来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不仅会更紧密,而且它们的发展也会在彼此合作促进中越来越辉煌。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弊现象 成因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37-01

一、引言

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是目前高校最为严重的消极现象之一,近年来,舞弊现象日益严重,各个学校对这些违规行为的管理力度也随之加大,除了平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外,还要严格考场纪律,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进行处罚或者退学。随着惩罚力度的增加,作弊行为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是各种手段的作弊层出不穷,仅凭处罚是无法杜绝作弊的。因此,需要从作弊现象着手,分析作弊现象的成因,找出对策。

二、考试作弊现象分析

1. 作弊现象普及

由于作弊人数越来越多,作弊手段越来越高端,甚至已经发展成团体作弊,作弊行为贯穿了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贯穿了各种大小考试,甚至像升学考试、高考、司法考试等大型考试也存在着很多高科技的作弊行为。甚至有越来越多的考生认为考试作弊是正常的观念,不能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性,也不觉得作弊行为是错误的,是在欺骗自己欺骗别人。

2. 考试作弊主体多元化

考试作弊的主体主要有考生本人作弊,这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形式,作弊动机单一,表现方式较为简单。除了考生作弊外,教师作弊是近年来产生的较为新型的作弊方式,老师为了谋取私人利益,基于金钱或者其他利益,违背自身的职业道德给考生透露考试试卷的相关内容或者直接给有关考生传递答案。教师作弊跟考生作弊相比更为隐蔽,并不容易发现。这种监考老师带头作弊的行为,为考生树立了一个毫无诚信,虚伪欺骗的反面形象,让学生无心向学,严重影响了考生的价值观。考试出卷人员作弊的现象较为少见,但考试出卷人员作弊的危害远远大于其他作弊方式,引起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是最严重的作弊形式。还有一种主体较为特殊的作弊方式,就是招生考试部门,有很多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的职权进行作弊,一般是为了人情或是谋取金钱利益,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内部作弊行为。

3.作弊工具多样化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被运用到考试作弊中来,使之渐渐的发展成为了一门新兴产业,防作弊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作弊的工具日益现代化,作弊方式日新月异,除了先前的手机外,还出现了像无线隐性耳机、对讲机、针孔摄像头、防屏蔽隐形耳机、还有藏着耳机的皮带、钱包等等。

4.作弊团伙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作弊团伙出现在各大高校中,他们不仅有着专业知识替人考试,而且还具备了职业化的特点。每当到考试周或是大型考试时,他们就会利用中介与学生进行联络、接头,为出钱的考生提供一条龙服务。作弊团伙的逐渐增多与作弊需求的日益增加有直接联系,从而导致了作弊市场化、产业化。如果让其在继续发展下去,将严重危害我国的考试制度。

三、产生作弊现象的原因

1.缺乏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弊本身带有欺骗性,是诚信缺失的一种最为明显的表现。现代教育之所以会如此缺乏诚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脱离不了关系。但除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外,我们不得不正视教育本身的问题。诚信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诚信理念,拥有诚信品质。除此之外,教育本身就有责任需要保证诚信,教育必须对受教育者、社会乃至国家保证诚实守信。再次,受教育者必须自觉教授诚信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要具备优良的诚信品质,这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目前学生的失信现象主要体现在考试作弊、抄袭论文、随意骗取困难补助等方面。

2.教育机构的放纵

考试作弊风气的滋长离不开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推波助澜。社会上通过欺骗从而不劳而获的现象层出不穷,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打击与制止。很多学生看到这些现象也开始效仿,利用作弊从而获得高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腐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腐败除了渗透到经济政治领域之外,也开始逐步向教育领域迈进。有很多教育机构利用自己的监考权、录用权、监督权等权利,私自收下考生的贿赂,帮助考生作弊甚至与考试一起违反考试管理的规定。

3.考生缺乏是非观念,漠视作弊行为

有很多学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和知识去当,为别人替考。而这类学生往往是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另外,由于大学中大多设有奖学金、贫困补助金,这项奖金的发放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习成绩挂钩。就有很多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想要不劳而获,导致差生拿到了奖金。有很多学生甚至不认为作弊是错误的行为,反而认为作弊情有可原。

四、防止考试作弊的对策

1.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育体制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结果为主,而忽略了培养的过程,重视量而忽视质,把分数看的比学生的能力发展还重要,把学生培育成了一个只会应对考试的工具。这种模式下毕业的学生十分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导致作弊现象无法根除。因此,想要杜绝考试作弊,就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原有的以一考定终身的观点,推行自主招生的方法。将各种考试与学位证书挂钩,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

2.加强对考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

考试包括很多环节,例如命题、监考、评卷等等,这些环节都是紧紧先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否则会影响考试的运行。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监督力度,坚决打击腐败受贿行为。一旦发现必须从重处理,保证各个环节清晰明了,绝不出现暗箱操作。保证试卷保管过程中不泄露,从源头上杜绝作弊现象。

参考文献

[1]徐亚,徐甜甜.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职业圈,2007,22:53-55.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Google眼镜;传统教育;穿戴式设备;考试公平性;信息安全;

1.引言

高校传统教育中,穿戴式智能化产品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给师生带来很大的便利,利用电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代替面对面交流,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节约师生交流时间和精力,促使大学的传统教育展现出更深的智慧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穿戴式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也给传统教育带来一些麻烦,例如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产品附带的功能所诱惑,出现教师教学被打断、学生课堂效率低,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等不利于教师掌控课堂的现象,师生之间只有教师单方面知识的传播,而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或者说,学生因为这些因素的干扰无法“接收”完整的信息。Google眼镜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信息化产品,对大学的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福音,但,仍然不可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受其影响从而影响教师教学,甚至利用其考试作弊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Google公司新的Google Glass进行分析,提出Google眼镜盛行对中国传统大学教育产生的利弊,以及应对弊端对策及方案,以寻求Google眼镜在大学的传统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创新性的试图通过智能化穿戴式设备的普及以及其对大学传统教育的利弊分析,得到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的使用既利又弊,使用需要一定约束条件的结论,提出针对利弊问题而改革教育模式,加强应试监督及信息安全性教育及密保工作的对策,进而给传统高校教育根据课程情况改革教育模式,正确使用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的建议。

2.穿戴式设备概念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如下图)。本文针对教育的课题,选定谷歌眼镜为例进行分析。

Google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是由Google公司于2012年4月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Project Glass利用的是光学反射投影原理(HUD),即微型投影仪先是将光投到一块反射屏上,而后通过一块凸透镜折射到人体眼球,实现所谓的“一级放大”,在人眼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虚拟屏幕,可以显示简单的文本信息和各种数据。Project Glass实际上就是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存储传输+操控设备的结合体。右眼的小镜片上包括一个微型投影仪和一个摄像头,投影仪用以显示数据,摄像头用来拍摄视频与图像,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存储与输出数据,而操控设备可通过语音、触控和自动三种模式控制。显示效果如同 2.4 米外的 25 英寸高清屏幕。是一款增强现实型穿戴式智能眼镜。兼容性上,Google Glass 可同任一支持蓝牙功能的智能手机同步,被称为“鼻梁上的摄录放一体机”。

3.给传统教育带来的益处

对于大学的传统教育,Google眼镜的推行能带来以下好处:

一、智能性

就智能性对师生的益处而言,Google眼镜高于所有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类产品。首先,Google 眼镜解放了双手。如上图过程①中,佩戴者只需通过语音命令打开操作界面,便能查询到所需知识,替代普通阅读过程中用手翻书的过程。再者,Google眼镜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的知识研究与实践。以医学类为例,针对一个项目,传统教育要求参与者必须在一个实验室内工作,若其中一人外出,则可能出现其信息缺失导致团体科研失败的现象。这也是为了方便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而Google眼镜则能解决这一问题,佩戴者通过智能开启视频功能,不需要其他视频设备,就能向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情况,解决了空间的限制问题。对于信息管理工作,能做到及时、保真的信息传递,将参与者由一个空间释放出来,利于更有效的信息的搜寻、管理及利用。

二、直播性

大学的授课内容,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初高中教师对课本的完全解读,所以对类似于黑板与粉笔的教学用具的需求减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更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语言的讲解及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Google已经开始正式在其MyGlass商店中提供Livestream视频分享应用。安装该应用的Google眼镜佩戴者只需说,“OK,Google Glass开始直播吧。”即可把所见所闻免费分享给其他指定信息佩戴者。如上图过程②,教师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授课。Google眼镜此项特性能将教学屏幕“移动到眼前”,解决了中国大学教室因为学生多教室大而造成的部分学生无法看见教学屏幕上内容的现象,并且,“解放”了教师的位置,使老师不必固定在讲台上,方便老师走下讲台,更好的与学生交流。

三、便捷性

Google眼镜配备了音控输入设备,佩戴者可以方便的通过麦克风来启动google眼镜,通过不同的口令来启动不同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手指来触发相应的功能。佩戴者可以通过口令来启动视频或者照相,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用侧面的触摸垫来选择菜单,非常便捷。现在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速记能力差,选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拍下教学屏幕上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以照片的方式达到“速记”的目的。但是很多老师对这个现象“苦不堪言”,一是学生们虽然是在拍屏幕,但是容易给老师造成“学生们在拍我”的感觉;二是照相机的声音可能会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而Google眼镜的便捷性,只需要学生们一个轻声的口令或者对触摸板的操控,便可以达到“速记”的目的,老师们也不会被学生们的手机影响课堂了。并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上传到Google Cloud的文件,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受单一课本内容限制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引入更多知识,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及丰富性,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4.给传统教育带来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Google眼镜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来说不是完全有利的。其可能给传统教育带来的以下问题不可忽视。

一、不便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

由于每个眼镜投射出的影像只有佩戴者本人能看到,也就是说,老师无法直观获知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情况。即使学生在下面看视频,只要装作在认真听讲的样子,老师也是很难察觉出来的,如上图②。这时Google眼镜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诱惑”着学生逃避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就像是目前存在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手机的发明及更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然而在传统教育中,却成为了吸引部分学生逃避课堂内容的有力工具。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便无法做到与老师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考试公平性问题

在大学的传统教育中,对课程内容的考察形式不仅仅局限于闭卷笔试。在一些开卷考试中,Google眼镜的存在可能会成为学生作弊的有利条件。所谓开卷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知识的理解,此过程中可翻阅书本,但仍然是要求一个学生个人在面对自己的试卷,不允许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Google眼镜的智能功能与直播功能则为学生在此类考试中作弊中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如上图③,没有认真学习过的同学只需要进入学霸们的视频组观看学霸答题的过程就好了,然后再copy一下,这样一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对课程内容的考核形式跟不上教学条件的发展,考核的结果便没有意义了。再引申到大学生的各种资格证考试,若使用Google眼镜,即使没有经过认真的学习,再考试的时候,只要找一下“外援”就好了,这样会混淆大学生的真实能力,毕业后会给就业市场带来混乱,导致用人单位出现识人不清的现象。

三、信息安全性问题

大学的高等教育相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来说,更侧重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科研表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些科研类项目中,如上图过程④中,学生佩戴Google眼镜可能会在接听电话,查询资料等时不经意之间就泄露了项目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等信息,造成信息安全性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一旦信息泄露被他人获知,就可能出现类似的科研项目,不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地区的科研事业带来了可能出现的损失。

5.应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

Google眼镜如若利用得当,则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所以Google眼镜是适应高校教育发展需求的。针对其给高校传统教育带来的过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考试公平性及信息安全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改革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把老师固定在了讲台上,无论是黑板板书还是利用多媒体演讲的方式,导致教师与后排学生的交流少,教师无法直观获知后排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若教师能摆脱这一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能与所有的学生做交流,则能有效控制学生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摆脱“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或者,改变教室桌椅布局,使得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或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课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成果(课题报告要求附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贡献度),这种情况下,纵使学生佩戴智能眼镜,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能得到较大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二、加强考试监督工作

可以说,Google眼镜的大部分功能是需要借助网络才能实现的,若使用屏蔽信号设备断开或者干扰学生所在区域的互联网,学生通过Google眼镜作弊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这是监督方式其一。其二,对一些资格证书类考试,不但要使用屏蔽器类设备屏蔽信号,应严禁考生佩戴Google眼镜进入考场,加强对考生所携带的考试工具的检查力度,最大力度上防止Google眼镜进入考场,造成不公平性问题。

三、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及密保工作

针对信息安全性问题,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力度,也要对Google眼镜的直播接入功能设定密保限制。所谓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力度,则要在学生使用眼镜初期即大力宣传,培养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同时,对直播功能进行密保限制或独立空间限制,只有得到空间资格允许或密码认证的佩戴者才能接入直播者的网络观看直播内容,否则无法接入。

6.结论

本文通过对以Google眼镜为例的穿戴式设备的产品性能及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了穿戴式设备影响大学传统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其对传统教育有益的一面及有害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过度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不公平性问题与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教育模式,加强考试监督工作并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及密保工作等相关建议。本文关于穿戴式设备对传统教育影响的结论,对如何在传统教育中引入并利用智能穿戴式设备,以提升教学质量,便捷师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凯鹏,张德珍,崔皓,Google眼镜产品及其专利布局分析,2014-01-16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考试作弊 原因透析 预防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公平及教学质量。分析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探讨其中的预防机制,对于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大有裨益。

一、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一)滋生了学生的不良心态。

考试作弊会助长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滋生不劳而获、厌倦学习的心理。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他们不把考试当成一种严肃的活动,长此以往,甚至会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交作业,没有学习兴趣;另外,考试作弊被发现、公布,又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部分学生感到无地自容,产生消极颓废心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误导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估。

一般来说,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估,体现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各种考试上。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是衡量、评判、甄别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考试作弊也许会考出比较好的成绩,这样会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产生偏差,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和教学,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三)造成了负面影响。

个别学生考试作弊,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学业,违背了“公开、公正、公平”的考试原则,甚至会带动其他有侥幸心理的学生作弊,使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学习风气,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的规章制度均对考试作弊制定了明确而严厉的惩治措施,学生明知不可为、不应为、不能为而去冒险,这种漠视规章制度、铤而走险的行为对学生的发展后患无穷。在学校漠视管理规范,走出校门后就可能漠视法纪法规,乃至以身试法。

二、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原因透析

实际上,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复杂,与个人、社会乃至家庭都有一定的关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原因。

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是考试作弊的最主要原因。缺乏自律意识,养成懒惰的不良习惯,使得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投机取巧;缺乏诚信理念,使得学生不能实事求是,弄虚作假。

1.投机的心理

投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也不例外。产生投机心理的原因很多,比如平常学习成绩较差,害怕自己挂科,于是想借助各种小抄及其他手段作弊;高科技手段隐蔽、快捷,不容易被考场老师发现,也助长了投机心理。投机心理一旦养成,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扭曲学生的心理品质。

2.攀比的心理

一般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一些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名次,提高自己在同学和老师中的“地位”,不惜损害考试的公正,昧着良心作弊,这是一种扭曲的心理。也许作弊成功后,这些学生的名次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他们本身没有真正的进步,也就是说这类学生虽有“提高”和“高分”,但从内心来说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对学生的考试自信心和学历能力的培养和建立都是极其不利的。

3.利益的因素

有些大学生为了能取得文凭,不惜抄袭作弊。部分学生害怕考试不合格,还得进行补考(有时在开学的第一周提前返校考试),以至最终的不合格,所以铤而走险;有些学生个人能力较强,可是学习较差,为了能竞争班级干部或者校团委、学生会主席,在考试上“下了功夫”;有些大学生是为了以后择业有更大的竞争力,考取职称和等级证作弊;还有些大学生是为了获得奖学金,等等。可以看出这类学生作弊是为了某些“好处”,他们不见得学习成绩不好,是相关的利益驱使着他们考试作弊。

4.侥幸心理

大学生侥幸心理作弊的比较多,不只是学习成绩差的,就是平常学习好的,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也会进行抄袭。他们的“格言”是“不抄白不抄,抄了也白抄”。另外,现在的高科技也为这种侥幸心理打了“保票”,他们认为高科技作弊隐蔽、方法快捷,不容易被老师发现。最后一种想法就是万一要是被监考的老师发现,就向老师求情、希望网开一面。

(二)客观原因。

1.社会原因

考试作弊从其表面看是发生在校园里,但是也受到了社会各种不良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的一些投机取巧、请客送礼、拉关系,还有一些部门的腐败作风污染了校园,使学生也有了“社会人”的操作和做法。尤其近些年来,社会招聘的考试条件都对文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却忽视了真实的能力,不少学生为了得到各种文凭、等级证而作弊,影响了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许多初入职场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2.家庭原因

家庭因素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另外一个成因。现在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形成了坐享其成的习惯。家长普遍对孩子成绩很关注,希望他们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有所成,为以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部分家长害怕孩子不能取得毕业证,甚至告诉孩子如果感觉自己考试不能过关,就抄袭,一定要把毕业证拿到手。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能够拿到奖学金而抄袭。

3.学校原因

虽然现在的大学都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对于在学校学习的大学生而言,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主要还是学习,这是受中国传统理念的影响。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学生并没有摆脱小学和高中时的学习压力,相反由于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他们更怕补考或者留级,因而“铤而走险”。另外,有些高校的考试制度相对完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监考老师没有担负起监考的责任,放松了考场纪律,使得学生很容易进行作弊。还有个别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效益,进行院校的再投资,大规模录取和扩大生源,降低了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考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为学生的考试开了“绿灯”。

三、高职学生考试作弊预防机制

(一)加强思想教育,深刻认识作弊的危害性。

传统教育虽然较为重视学习成绩,但是一直坚守德育为主的教育思想。现在有些院校在培养学生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同时,淡化了对道德品质的培育,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其实,现在许多公司在录取职员的时候,不仅仅看他的学习成绩和所在的学校,更看重个人的诚信、处世和团队精神。可见,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而且要学会“做人”。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渠径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端正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二)加强考试管理,加大监察力度。

科学的组织管理是做好考试工作的保证。(1)建立院系两级巡查制度,构建立体的监控系统,形成人人关心考试工作,方方面面监督考试工作的局面。对于监考教师不到位、考场纪律松懈、学生考试作弊等问题要及时处理。每次考试都要成立领导组织,明确分工,建立责任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2)加强批卷工作管理,尽量减少人工阅卷,保证公平。注意考卷的信息反馈,分析考试情况,用以科学地指导教学与考核工作。开好考试工作总结与违纪通报会,对违纪人员要严肃处理,实现考试的公平、公正。

(三)改革考试制度,推行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诵、记忆能力的方式。考核形式应多样化,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化考核。(1)改革课程结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提高实验、实训、实习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按照行动导向、任务导向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有机结合。(2)改革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可以通过随堂提问的模式,提问学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以调动、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学生的成绩册上有所记载。随堂提问要做到“三定一落实”,即定考查时间、定考查内容、定考查对象,落实考查等级的记载入册。要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把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平时的成绩等要素,都纳入期中、期末的最终评定上,使考核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个性特长、品德修养。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发学习的意识,降低学生抄袭的可能性。(3)改革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不局限于笔试,可以各式各样,比如口试、专题讨论、口头演示、论文、实验实训、作文、开卷考试和社会实践等。这样既可以保证考试的公正,公平和科学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思维。

(四)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推动诚信体系的建立。

人才,顾名思义,是“做人”与“成才”的统一,是品德与才能的统一。对于一个优秀学生的评价,最基本的标准即品学兼优。品德与才能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诚实守信、光明磊落的人。目前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比较严重,缺乏诚信是作弊的主要根源之一。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对“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真的界定,进而改革现有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使人才评价体系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保证而非“瓶颈”。一言以蔽之,高职院校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更应培育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

诚信,作为道德的重要范畴,就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中做到言为心声,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恪守信用。“诚”,即诚实无欺、诚实无妄、诚实做人、诚实做事;“信”,即真实不伪,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诚信,是我们立德修身之本,也是人与人相处的前提。在这里,最好的榜样就是教师,正所谓“教人以诚必先待人以诚,教人求真必先待人以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最重要的是传道。教师的言传身表、一言一行,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模范。学校也要开展相应的诚信活动,要彻底改变学习好就“一切好”的固有模式,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素质比他的才学更重要。建立诚信体系,必然能够减少考试作弊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周长青,王汉忠,刘秀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原因和控制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6,(9):39-41.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制片管理;影视剧本;问题

0引言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文化状况、民族心理、等都是影响制片管理和影视剧本创作的重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的飞速发展,影视制片管理也取得了极大地进步,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引入使得影视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现阶段的影视制片管理也并不是完美的,管理技术、管理方式和理念的某些弊端对影视剧本的创作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屡见不鲜,这些负面影响直接波及到大众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理念。因此,及时改善制片管理弊端对剧本的负面影响成为现阶段我国影视制作的迫切需要。

1影视制片管理

对影视制片过程的管理工作,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创造影视作品的价值为目的的。影视制片管理的核心是协调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关系,包括对制作环境、制作人员、制作流程、产品营销等的细化管理。[1]由此可知,影视制片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从本质上讲,制片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同的管理项目催生不同的剧本创作,制片管理者对人员、财政、计划执行和市场的掌控对影视剧本都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影视制片管理上的弊端导致了我国影视作品良莠不齐的现状。

(1)资源配置不合理。影视制作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只有合理配置好这两项才能使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首先,应该计划并且控制好影视制作成本,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合理优化;其次,应该配置好人力资源,使其各行其职,提高影视制作绩效。然而,现阶段的制片管理在这两项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从影视剧本的启动到计划实施,管理者对剧作的计划投入与收益风险控制的不到位,使得资金配置不合理,而对人力分配的不合理也使得剧本的创作容易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2)人事管理私人化。影视制片管理工作过程的庞杂决定了工作人员必须组成团体协调合作达成目标,管理者为工作人员制定工作任务,使之按计划进行,取得工作效益。然而,在人事管理方面,管理者容易陷入私人化的弊端,在人员利用上产生私心,为眼前利益和裙带关系所左右,因此用人不当,有才能的人员得不到用武之处,这种人事管理上的不良之风必然对影视剧本的创作和启动实施产生不良影响,大大影响到剧作的质量和深度。(3)计划执行不到位。制片管理工作中计划执行的不到位是与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人事管理私人化息息相关的,对影视制片计划实行的管理也是对其生产组织的责任所在。对投资者的负责、影片项目的核查、工作绩效考核等都体现在计划执行之中。此外,还应严格遵守上下级职责。然而由于收到资金、工作环境、社会审美取向等的影响,影片制作计划也时时受到冲击而无法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不利于影视剧本的创作。影视剧本内容也因计划改变而改变,因此,计划执行不到位使得影视剧本的创作更加不稳定。(4)市场把握相脱节。影视制片管理者对市场需求的迟钝也往往引起影视剧作的失败。影视剧作的创新会开拓新的市场,但市场前景决定影视剧作内容,因此,管理者对市场风向标的把握十分重要。大众娱乐心理和选择心理都影响着影视剧本的市场及其创作内容和方向。现阶段国内的某些制片管理者对剧作与市场前景预测的脱节导致影视制作的失败,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

2影视剧本现存问题

制片管理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与市场营销管理都影响着现阶段的影视剧本创作,上述文献中对制片管理的主要项目上的弊端作出的相应分析体现出来。就影视剧本创作而言,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下,其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材陈旧、结构形式化。影视剧本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有着文学作品的共性,文学性是其存在的本根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在叙事、描写、抒情等方面,与文学具有异曲同工的特点。[2]但影视剧作也有其自身的特性,它是作者思想活动的艺术产物。剧本的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剧本创作的特性,实现文字到影像的成功转换。于此同时,创作者还应考虑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接受心理,将剧作的深刻内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大众,实现对民众的文学熏陶并达到预期的影视效益。这些都决定了影视剧本的创作和纯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别。在现阶段的影视剧本选材上,由于制片管理对影视项目申请上没有创新性,剧本的创作局限在改变历史、言情、公安、抗日等一些陈旧的题材类型上,剧作内容没有做到推陈出新。在戏剧创作结构和情结上,套用陈旧模式,陷入形式化的弊端。影视剧作中人物代表的形象让观众心知肚明,因而使之失去兴趣。影视剧对于社会上一些深刻的话题,如关注民生、女性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环境保护、灾难等,制片管理者没有深入考虑其作为影视戏剧内容的深刻内涵。(2)剧本内容过于政治化。受历史的影响,国内影片制作管理者偏好于影视剧作充满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影视剧作在对政治历史的创作和改编上历尽周折。对于我“”等政治问题不能正视,涉及相关的话题的剧作也遭到删节。战争剧的创作上,过于表现英雄主义和政治倾向使得影视剧作缺乏人物的普遍性和真实性。很多历史和政治问题得到不正视,剧本内容狭隘。在越来越开放的当今社会,影视剧本的创作应该尊重历史,尊重政治,摆正心态,不受风潮的驱使,真实地表现其内容。过于政治化的现象体现了制片管理者目光的狭隘,剧本的创作无论在题材还是内容上都应该更加开阔,用真诚的心态去创作才能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3)创作目的商业化。制片管理者对于生产成本与预期收入所报的不良心态使得影视剧的创作目的陷入商业化的弊端。影视剧作追求低成本、高利润的心态在剧本创作新颖、内容真实、寓意深刻、符合大众审美心理的同时拍摄期间节约资源,保护影视基地的环境的前提下是值得提倡的,优秀的影视剧作不一定都是高成本投入,关键在于管理策划者是否用心。然而,如果管理者无法摆正低成本、高利润的心态,影片的制作就会走入商业化的不良倾向,影响剧本创作。这种不良的倾向表现在剧本创作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忽略剧作的价值和内涵,创作内容迎合低级趣味,失去其作为一种文化所应具备的内涵。此外,高投入的影视作品也容易陷入此弊端,在剧作方面表现在以追回生产成本为目的,追求华而不实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3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影视剧作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民众、经济文化企业和政府机构对这一市场主体也愈发重视。影视制作企业的内部控制十分复杂,触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他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之处。[3]本文对制片管理上的不足引发的影视剧本现存问题的分析,旨在使得这些问题得到关注和改善。因此,在制片管理上,应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计划实施方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充满人性关怀并及感应市场变化。只有通过这些改善,影视剧本的创作方向、选材、内容和结构情结设计才能得以优化。影视剧本应端正方向,实现选材丰富、内容真实和结构的多样创新。

参考文献:

[1] 聂鸿涛.对影视制片管理的若干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127.

[2] 盖生.电视剧不属于视觉文化――从电视剧与文学性的关系谈起[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05):664.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考试作弊 诚信教育 身教 家庭教育

从古至今,作弊都是各类考试中的一个顽疾,不利于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构建。高中生考试作弊现在也表现较为突出,严重动摇着考风,冲击着学风,践踏着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

1 高中生考试作弊的情况及特点

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良行为,不仅会助长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腐蚀他们的思想品德,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会败坏学风、考风,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当前,中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日趋严重,呈现出四方面的特征。

(1)作弊范围广、人数众。作弊行为和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没有什么关系,在作弊的同学中不仅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困生,同时也有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

(2)学生对作弊的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多数学生对自己或他人作弊采取一种漠视、纵容甚至支持的态度。作弊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羞于启齿或倍感耻辱的事。

(3)作弊方式多样化。在考场上,各种各样的作弊方式应有尽有,层出不穷。较常见的有:抄教材或者练习册、传纸条、抄袭他人试卷、夹带、查阅移动存储设备(如支持DOC、TXT、PPT等文件格式的MP4、学习机、手机等),在这些方式中利用手机发送短信,以及抄袭他人试卷的居多。

(4)作弊技术水平较高。为了能躲过监考教师,一些作弊学生绞尽脑汁,将考卷斜放,目光斜视,监考老师以为在看试卷,其实那是在课桌抽屉下面翻阅书籍或者参考资料。有的将内容写在手掌心、考桌上,或把小纸条藏在屁股下面。有些学生还采用技术化的作弊方式,如考前约定使用特定的肢体语言作为代码,互相传递交换答案。有的在手机短信中用1、2、3、4、代表A、B、C、D选项。一个看起来很平常的透明胶带,开口处一圈圈拉开后竟发现粘胶的一面上粘满了各种字符。

2 如何应对高中生考试作弊

考试是学校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在中国教育史上,考试曾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虽然考试作弊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这种不良习气对提升教学质量、端正学风都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正视和科学应对考试作弊问题。

2.1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但丁说过,“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人生观的准确把握的可塑性较强。因此,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就要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完善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学生品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人生观教育。大力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正气,在校园中形成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良好校园竞争环境,使得每位同学都能够积极的行动起来,自觉抵制作弊。

2.2 加强师德教育,身正为范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和育人关系密不可分。“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具有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备课、讲授、辅导、批改作业等环节去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试想,一门不断更新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启迪学生思维的课程,当学生真正爱学了、弄懂了,还用得着考试作弊吗?

2.3 监考老师要积极营造严肃、和谐考场

成功构建严肃和谐的考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和老师监考的工作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不仅是监督者,而且还应该是服务者。不仅仅要保证考场的严肃有序,及时处理考试过程中的一些违纪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和蔼、热情的解决学生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客观问题。监考老师进入考场后首先要进行净化考场,以清除作弊的种种客观诱因。尽可能杜绝学生作弊,把考试作弊扼杀在萌芽状态。考试过程中,一旦发现违纪者,都要依章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更不能听之任之。

2.4 加强考试纪律教育,从严处理作弊考生

在学生违反了考场纪律以后,学校再加以处分,这并不是杜绝考试作弊的上策。班主任应在考试前,认真宣布考场纪律,使学生明白一旦考试作弊,他们将面临考纪、校纪的严肃处理。监考老师在监考过程中,一经发现某学生作弊,马上填写作弊记录单,学校将会对其进行扣分和通报的相应处理。如果被监考老师记录后仍坚持作弊,监考老师可建议学校将该同学试卷作废,以零分计算。如果出现严重干扰考场秩序的行为(如:无理狡辩,辱骂监考教师、肢体冲突等),学校将给予校纪处分。

2.5 密切家校联系,增进了解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诚信教育

诚信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灵魂和基础,是创业者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石之一,也是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创业生存和持续发展之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群体,其诚信品质引领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诚信意识和行为也成为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现行考试制度和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诚信人格品质的影响

第一,现行考核评价制度存在某些不合理因素。考试分数只是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反映。可在很多学校、班级,分数高低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评奖学金、评“三好学生”都要与分数挂钩,甚至把分数作为衡量的唯一参数。为了高分,不少学生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作弊。

第二,考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一是监考老师在监考中的不作为致使学生在考试中存在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监考者在监考过程中,为了不得罪学生,睁只眼,闭只眼,“一本书,一张报,坐两个小时就行了”,这种行为无意中纵容了作弊者。二是“榜样”的示范作用。每次考试因作弊被查出、被惩处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甚至有学生因为有某种社会关系或背景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加之学生五花八门的作弊方法令监考老师防不胜防,这些所谓的“榜样”效应使那些未作弊的人也产生作弊动机并付诸实践,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使他们对“作弊可耻,诚实光荣”、“以真实成绩迎接挑战”这样的牌子熟视无睹,从而认知与行为分离。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的唯智育化倾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注重解释、背诵、阐述,注重知识考试,出现知识考试与品行考评脱节,这种智育化的考试导致学生形成说一套、做一套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重人格。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不诚信源于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冲击。当经济利益原则越出经济活动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的生活目标及行为准则时,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心必然导致对诚信的冲击和淡化。当社会上讲实惠形成一股风气,“不想远的,丢掉空的,抓牢实的,掌握硬的”的实用主义行为盛行时,必会出现以利择友,唯用是学,急功近利行为。另外,工作中不务实、重形式、搭花架子现象突出,人与人之间物质换关系明显,这些极易导致大学生用经济的、实用的眼光看待诚信。而当不讲诚信的人得到实惠、不讲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时,就会使“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等观念深入人心,促使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从而影响其创业诚信品质的形成。

(三)腐败现象和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重要外在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有所存在,如经济领域中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以及坑蒙拐骗行为;政治领域中存在、,权权交易等现象,这些不仅影响了社会风气,也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对事物的认知易带主观片面性,对善恶美丑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偏差,致使其认知事物时不理性,甚至出现错误认知,有同学曾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诚信吃亏、不诚信得利”由于这种观念的误导,致使大学生出现与诚信相背离的行为,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诚信品质的形成。

(四)德育中短期行为的影响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各级行政部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源源不断地下发,使德育的地位有所提高,但这些文件对教育系统内德育实施、德育改善提供的实际干预力度并不大。一些学校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实抓教学,虚抓德育的现象。社会对德育的地位也存在消极认识。走过场的短期行为非常突出,假大空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工作目标上,以短期不暴露问题为满足,目标定得低;在工作方法上,打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常规,为了应付具体政治任务、行政任务和各种指令、指标,搞突击,重形式,缺少对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规律进行的原创性研究;在工作内容上,搭花架子的现象比较明显,务虚不务实,许多内容徒有其表,空有虚名;工作中不坦诚合作,相互拆台;上情下不达,下情上不知等行为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五)职业人双重人格的影响

市场经济容易使人们共同的社会效益退居第二位,成为间接利益;相反,个人利益成为第一位的直接利益。因此,价值目标容易偏向实在的交换价值,而非抽象的高层次精神价值,这就容易使社会生活世俗化、功利化,使复杂的人际关系直接简单地化为功利关系。这有利于培养务实精神,推动社会公正;但也导致功利主义、短期行为,许多人的人格品质会出现二重性。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考试作弊 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然而,面对普及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以往被称为学习的“圣殿”、改变命运的“象牙塔”的大学校园因考试作弊成风而蒙尘。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十分普遍,如今更是出现了“不作弊则大学不完整”的不正之风。随着作弊现象的普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作弊的方式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如:考试过程中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抄袭夹带、传递纸条、约定手势、花钱请人替考、手机传递答案、使用现代化的作弊手段如微型对讲机、微型耳机、针孔摄像头等等。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大学生承认在考试中有过作弊抄袭行为。考试作弊现象已不容忽视。

高等学校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方式,它对于高校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优良的考风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是优良学风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体现高校学生诚信的重要方面。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作弊,一方面背离了考试目的,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估的可靠性,扰乱了考场纪律,影响他人正常考试,直接威胁着考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对学风、校风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作弊之风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德,引发诚信危机。加强考风学风建设,寻求有效的预防及根治对策已刻不容缓。

1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考试作弊从社会角度来看已经是一种不诚信的社会行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不良风气、缺乏正向引导的家庭环境、不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教学管理的不完善和学生自身因素等均是引发作弊的原因。

1.1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也在不断滋长并悄然进入校园,助长了“作弊不算什么”的不良心态。如今社会,“权钱交易”“制假贩假”“偷税漏税”等等造假现象早已数见不鲜,这些不诚信甚至违法行为在无形中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他们认为,与社会上形形的造假行为比起来,考试作弊不算什么。此外,校园周边甚至校园内部也是时常可以看到贩卖各种考试答案、出售高科技作弊工具和“办证”的宣传广告以及各种网络作弊途径,时时浸染大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觉得作弊“触手可及”。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成才渠道逐步多元化,读书早已不是唯一出路,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成才的观念。不少学生认为“读大学只是为了混个文凭”“学了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做兼职挣钱”“考试应付一下就行”“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他们上课不认真,甚至直接逃课,一到考试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作弊,殊不知作弊行为已然违背校规校纪和诚信道德。

1.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学校,在学生成人成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经济以及职业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家长教育观念滞后,仍以为“学习的好与坏”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与低”,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为了不让家长失望,部分学生只能走作弊的“捷径”。此外,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没有做到以身作则,相反,平时不断给孩子灌输急功近利的思想,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言行已经对孩子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1.3考试评价体系的不合理

现如今,大部分高校任然实行的是“一卷定乾坤”的考试方式,过于重视考试分数、排名和升学,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不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是造成高校学生作弊的主要动机之一。尽管现在高校提出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很多时候,学校仍然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情况和升学的硬性指标。此外,社会对人才质量标准的界定同样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进高校招聘时,盲目追求高分、高学历,对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却是很少考核。这就很容易让学生进入“高分等于好工作”的误区。学生铤而走险通过作弊获取高分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1.4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缺失

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的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得原有的诚信道德体系功能丧失,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失去了“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道德环境。然而,面对这样一个道德真空期,高校在诚信教育尤其是诚信应考方面做的尤为不足,大部分诚信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缺少针对性,没有让学生意识到作弊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此外,学校在考试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考试知识覆盖面窄、命题方式单一并缺少审核环节、部分教师考前“划范围”、考试座次安排不合理、监考不力、阅卷评分标准模糊等。以上种种弊端给学生提供了考试作弊的环境和条件。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和社会接轨,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课堂秩序不严格,少数教师对迟到、旷课的学生不闻不问,缺乏责任心;备课不充分,上课应付了事,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也是造成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

1.5学生自身因素

现如今,高校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并不断趋于低龄化。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念成型的关键时期,控制力不足,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学生虚荣心强,但是平时学习又怕吃苦,经常迟到早退,为了不挂科或取得好的名次,考试时只能铤而走险通过作弊谋求“出路”。(2)从众心理严重。部分学生看到别人作弊后顺利“通关”,甚至拿奖学金,心理不平衡,争相效仿,从而导致作弊。(3)心存侥幸。现在不少大学生认为作弊被抓只是概率事件,而且被抓的概率比较小。这主要是监考时信息不对称所致,监考老师预防作弊的措施和处理作弊的流程单一,且已被大部分学生知晓,而学生作弊手段则是多种多样。(4)顾及“哥们儿义气”被动作弊。这类学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好,面对朋友的“求助”,他们有一种怕得罪对方或影响同学之间感情的心理,从而不得不被动参与作弊。以上学生作弊的原因均是主观思想所决定的,是高校学生作弊的决定性因素。

2大学生作弊的防范对策

由以上作弊原因分析可知,高校学生作弊的动机较为复杂,不是某个单一方面造成的。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遏制作弊顽症的蔓延。

2.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诚信应考的道德环境

有效预防作弊现象,从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学生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有诚信应考的道德观念深入学生当中,才能真正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可见,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诚信应考的道德环境尤为重要。对此,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加入诚信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接受诚信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个人的诚信品质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2]。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定期开展学习校纪校规中关于作弊处罚的相关规定的座谈会、组织诚信应考主题班会、召开考前诚信动员大会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作弊的危害及严重后果,营造诚信考试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考试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

2.2完善考试理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把考试当作检验和考核学生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忽略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实用性,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考试理念,从社会需求出发,创建有利于培养新时期人才的考核方式。弱化考试的评价功能,从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评奖评优标准、升学分数比重等方面深化改革,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积极探索并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2]。从考试形式来讲,淡化“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如考勤、作业、课堂问答等所占比重,并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基础课程可以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课堂讨论、演讲比赛等考核方式,专业课程可以采取作品设计、答辩、实地调研、项目研究等考核方式。从考试内容来看,尽量避免死记硬背,注重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调整课程设置,使其能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此外,调整评奖评优过程中以分数高低作为单一标准的做法、降低升学分数比重,探索更加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样有助淡化传统的考试方式,完善考试理念,从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2.3严格惩罚制度,强化考试管理

相当一部分学生把作弊被抓当作小概率事件,归咎于自己运气不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考试纪律的松散,考试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规范考试流程、合理安排监考人员。大部分高校期中、期末等课程考试形式不规范,监考老师没有严格执行标准考试流程,例如,默认学生自己安排考场座位、考前不检查证件、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等不规范行为都为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外部环境。此外,部分高校监考老师安排不合理,由于学生数量大,考试场次多以及某些人为因素,合理安排监考老师难度较大,很多课程考试都是任课老师自己监考。对此,高校应加大对监考老师的培训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和具有实效性的巡考方式,把监考同工资绩效、评优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强化监考老师的责任意识,严肃考风考纪。②制定操作性强的惩罚制度。现如今,高校对作弊的处罚已经相当严格,但是属于“一棍子打死”,缺少可操作性,监考老师不忍心抓学生作弊也是造成作弊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对此,笔者认为应该视学生作弊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不同处罚,适当地给予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把握惩罚力度,建立考试诚信档案并与评优评先、单位选人用人等挂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不忍心抓学生作弊的心理负担,提高了监考执行力,又保证了处罚的力度和威慑作用。

总之,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成因较为复杂,包含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原因等多方因素,预防作弊应从诚信道德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参与,营造诚信氛围,完善考试理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考试管理,把预防和减少高校学生考试作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对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本之策,才能真正取得效果。

参考文献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手机 影响 建议

手机在当今生活中已经成为人们联系沟通的重要工具,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手机功能也日新月异,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还兼具游戏、娱乐、拍照、上网、微博、微信等诸多功能,由于其体积小便于携带,被作为掌中电脑受到大家的喜爱。

手机对于高职学生同样具有前所未有的的重要性,甚至产生依赖倾向,因为手机在高职学生生活中,确实带来了诸多便利。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通讯联系外,通过手机短信、网页查询等及时获得需要的信息;在精神紧张或者休闲娱乐时,可以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视频等;可以打游戏、聊QQ、发微信、拍照、录像……强大的手机功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快乐、多样化,然而也正是强大的手机功能,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消费、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1 手机在高职学生生活中的不良影响

1.1 学习

无论处在哪个阶段,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主要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由于高职教育对学生认知和课堂纪律要求相对较低,学生上课并非把手机关掉,往往改成静音或者振动模式,所以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要看短信,甚至发短信,影响了学习的完整性;很多学生在接受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时,出现不适,由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所以知难而退,转而进行手机娱乐,到学期结束,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没学,造成学习的恶性循环,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手机还成为了学生考试作弊的工具,可提前编辑好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时对照抄袭,也可通过短信接收选择题答案,瞬间几十道题答案就会一目了然,虽然学校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还是防不胜防,使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可能顺利过关,而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并未得到相应的成绩印证,造成学习竞技的不公;更有些学生贪恋手机游戏和聊天、微信、小说等,根本就无心学习,白白浪费大好资源。

1.2 身心健康

合理的使用手机对人身健康影响很微小,若手机使用过度对健康不利。手机屏幕对视力有一定影响,时间过久,可导致视力疲劳、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由于玩手机时同一姿势过久、影响肢体气血流通,往往还会引起颈肌劳损、颈椎病变、甚至网球肘等。

长期的手机依赖不但会对躯体健康造成危害,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90后青年个性突出,人际交往中过度的手机使用降低了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在QQ上和某些陌生人的交往使很多学生与身边的同学、亲人关系越来越远,从而更加依赖那些莫须有的人。学生过分依赖手机网络所创造的的虚拟世界,以及它的便捷、含蓄、低价优势,削弱了其情感联系,将导致严重的心理孤僻感和人际交往障碍。

1.3 生活

手机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在获得有利资源的同时,一些八卦信息、黄色信息、诈骗信息、恐怖信息等也会接踵而至。一些自制力较差、或者心理空虚、或者辨别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就会沉溺其中,受到低级趣味的影响不能自拔,也有些学生过于单纯而被骗钱、骗感情,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1.4 消费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手机是必需品,家长为了与孩子联系方便,也会在学生进入高职校园时给学生配备手机。手机作为工具使用的功能无可厚非,但有些学生把手机作为炫耀或者攀比的工具,追求手机的价格、款式、功能,很少顾虑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甚至还会采取非正常途径去获得手机来满足个人私欲。而且,配备手机每月还要支付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的使用费用,增加了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开销,对于某些家庭来说,甚至是一种经济负担。

2 引导学生手机使用的建议

2.1 正视手机带来的利与弊,正确引导手机使用

高职学生生活空间较中学时代自由许多,很多学生缺乏自制力,因而手机的使用带来很多弊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抓住有利时机,帮助学生分析手机使用的利与弊,引导学生趋利避害,使手机成为青年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快乐、正向规划生活的有力助手,手机是工具,不是玩具,不是成瘾品。

2.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很多高职学生迷恋手机、依赖手机是因为除了专业课程之外,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学校可以组织讲座、文体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2.3 优化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德育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真伪,减少学生上当受骗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手机带来的不良思潮和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民族舞 现代舞化 利弊 解决对策

本文以下将民族舞蹈现代舞化的利与弊进行了分别探讨与阐述,并且针对民族舞蹈现代舞化的弊端问题而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推动民族舞蹈的发展与继承,进而继续弘扬我国民族舞蹈文化传统于世界。

一、浅谈民族舞蹈现代舞化的利

(一)有效突破民族舞蹈的形式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特点的国家,并且拥有着较多原生态民族舞蹈,国内不同民族均拥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舞蹈,例如:目前典型的、特色的原生态民族舞蹈演员――杨丽萍通过自身演绎方法将云南印象展示于众人的面前,从而将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弘扬于全世界,并且得到了很多国内外地区的认可与关注,其所演绎的原生态舞蹈大大震撼着众人们的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物不需要突破而发展的,为了使得某一事物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则需要对其进步不断地突破与创新,从而使其走向更长远,当前,我国国内民族舞蹈也不例外,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适当的添加其他民族特色舞蹈元素于其中,或者创新原生态民族舞蹈而突破其形式,从而推动其舞蹈发展,例如:《出走》(蒙古族舞蹈)这项舞蹈剧目就是根据音乐《天堂》而改编来的,是将蒙古族舞蹈语汇与现代舞语汇的相互结合而成的特色蒙古族民族舞蹈,并且获得中央电视台舞蹈大赛的认可与赞扬,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后的民族舞蹈不仅满足当前人们的审美观点,而且还有效突破了传统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从而有效推动了蒙古民族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二)有效提高了感观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对民族舞蹈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人们觉得现代舞化的演绎而更能够震撼自身精神与心灵,加上其新颖性以及创意性特点而更能够冲击人们的内心深处而引起共鸣,这是由于当前现代舞化的音乐方面得到了突破性的创新,并且其舞蹈表现形式也相应的添加不少特色元素在内,从而有效给人一种听觉上、视觉上的冲击感觉,例如:现代舞化舞蹈作品《出走》,该作品的音乐在原来的基础稍作了调整与创新,并且还将民族舞蹈语汇与现代舞语汇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赢得了广大观众们的喜爱,进而使得该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起来。

(三)具有一定的时代效应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当然,舞蹈文化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而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视觉感官等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通过将民族舞蹈现代舞化,则有助于民族舞蹈进一步发展与保留,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舞蹈语汇本质特点,但是其创新后的的民族舞蹈却得到了广大群众们的喜欢,进而有效推动了其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将民族舞蹈现代舞化能够有效适应时代的进步,故民族舞蹈现代舞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效应。

二、浅谈民族舞蹈现代舞化的弊端

(一)对舞蹈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由于舞蹈教学活动是一种传承性较强的课程,学习者可以通过系统舞蹈教学而获得舞蹈专业技能,如果将民族舞蹈现代舞化,则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舞蹈教学带来影响,与此同时,教学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应用何种方式或者手段来进行有效教学,加上当前学生们对现代舞的学习兴趣愈来愈浓厚,因此,对舞蹈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带来一定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气息较强的国家,加上少数民族热爱舞蹈而逐渐出现各种原生态舞蹈,但是这些原生态舞蹈的出现是因为国家近几年来对其的重视,如果没有国家的重视,则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形式将不会出现多样化、多元化。另外,原生态民族舞蹈没有任何“装饰”,并且没有改变民族舞蹈文化,因此,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如果对民族舞蹈进行现代舞化,那么将会面临着以下问题,即该民族舞蹈还具有传承必要性吗?该民族舞蹈还被称之为民族舞蹈吗?国内民族舞蹈研究还有意义吗?等,这些问题都是如今需要慎重考虑的,并且还需要及时探讨一些有效措施来进行解决,从而将现代舞化的民族舞文化有效传承下去,进而有效保障民族舞蹈原生态因素得以保留,进而有效保留我国民族舞蹈文化。

三、探讨民族舞蹈现代舞化弊端的有效解决途径以及建议

通过上文叙述了解得知,民族舞通过系统性教学体系则能够有效将其传授于学生们,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们思想观念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民族舞蹈逐渐呈现现代舞化,以至于造成民族舞蹈失去了其本质特点,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民族舞蹈的传承工作,因此,需要探讨有效解决对策以及途径来进行处理、解决。

首先,将原生态民族舞蹈教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来进行传授于学生们,使得学生们拥有一定的民族舞基础理论认知水平;其次,将融合一定现代舞的民族舞作为另一个课程来进行传授于学生们,即作为选修课形式而使得学生们能够合理的对民族舞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不仅掌握了民族舞传统文化,而且还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对民族舞进行适当创新,从而有效推动民族舞进一步发展而继续传承下去。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上将民族舞蹈现代舞化的利与弊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且针对民族舞蹈现代舞化的弊端问题而提出了若干解决途径以及建议,从而使得民族舞的原始特色得以继续保留与继承,并且使得舞蹈学习者能够拥有一定的民族舞蹈现代舞化的创新能力,进而使得他们能够适当、合理的改变民族舞蹈传统表演形式,而给众人带来唯美、震撼人心的现代舞化的民族舞蹈作品,继而有效进一步提高观众们的审美水平。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舞蹈教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从而有效推动民族舞蹈进一步发展与继承。

参考文献:

[1]朱f,韩亚林.音乐对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以歌曲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

[2]许志刚.周部族在音乐与诗歌领域的贡献[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

[3]戚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重要意义――对云南艺术学院非遗进课堂活动有感[J].青春岁月,2011(12).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12篇

考试作弊的危害如此巨大,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根治学生的舞弊行为,有必要对其舞弊原因做一些探究。

(一)心理原因

1.虚荣心理。基于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机制,“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绩好的同学能上光荣榜、受嘉奖,而不少学生“面子问题大于天”,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会担心成绩不好影响“面子”,就会产生考试时作弊的念头。

2.怕吃亏心理。“别人都在作弊,我不作弊就显得不公平”,这也是产生作弊行为重要原因。于是,一些学生为了“不吃亏”、“公平”,也错误地加入作弊者的行列。

3.逆反心理。有的学生认为作弊不是错误而是一种英雄行为,能在四只眼睛的“警察”的监视之下自由自在地作弊,又不被发现不被抓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害人更害己。

4.江湖心理。在校园内,存在着一些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平时称兄道弟,为了帮助其圈子内的“哥儿们”顺利闯过考试关,常常协同作弊,否则将成为“不够哥儿们义气”的典型。

5.好逸恶劳心理。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愿认真完成,课后又不巩固,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不愿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成绩的进步,考试时只有靠作弊来应付。

6.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行为上倾向于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模仿和心理感染的社会心理机制在青少年团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中学生为了使自己成为作弊团体中一个彻底的“自己人”,使同学们相信自己时刻站在他们一边,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别人作弊时自己也赶快作弊,积极和同学保持一致;或为义气关心同学,关键时刻“拉”一把;或主动帮助同学作弊,以求博得好感。

(二)环境原因

1.压力过大,是导致中学生作弊心理产生的催化剂。做家长的,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的,而问题在于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成材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大学。当家长因种种原因无法真正了解孩子是否在向这个目标努力时,就只能依据名次、成绩来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很多中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他们往往为了向家长有个好的交待而去作弊。此外一些家长平时又不注意对孩子进行理想、道德、成材等方面的教育,也在无形中促使了学生作弊心理的形成。这是导致中学生作弊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

2.教师评价学生的错误导向。现在学校、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对尖子生或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对后进生不予重视,甚至讽刺、歧视,这也就导致学生对分数、名次的追求,从而使一些学生走上了作弊的道路。另外,有的教师监考不严,也从客观上给作弊者提供了机会。

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减少舞弊,甚至主动放去舞弊,应该把它当做系统工程来抓,要从源头上抓,要标本兼治。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正面教育、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确考试舞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分辨是非,树立诚信为荣的观念。

2.营造一个诚实守信、旗帜鲜明反舞弊的文化氛围。教室里可张贴些倾向鲜明的宣传标语,如“即使不及格,也不输掉人格”、“考试成绩固然重要,诚信做人更为重要”等。

3.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给予热情的帮助。教师考前应对他们进行补差,找学生谈心,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平衡心态,提高信心,促使其人格健康正常地发展。

4.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试卷科学性的探讨。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分层制卷,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通过考试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5.老师应加强检查与监管力度。平时的作业特别是周练,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良好习惯。

6.作好家长的工作。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以及家庭内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压力。教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实事求是地对待子女的学习成绩,客观地进行定位,使学生从家庭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文化定型;弊端;种族;多元化

《澳洲乱世情》是一部由巴兹·鲁尔曼导演,妮可·基德曼和休·杰克曼主演,耗时七年之久制作完成的作品。影片故事发生在二次大战前夕的澳大利亚,优雅、高傲的英国贵族阿什利夫人为解决资金问题来到这片荒蛮之地意图劝说丈夫卖掉牧场,重回英格兰,她刚刚踏上澳洲土地,夫妻还未见面时,丈夫就被人谋害,伤心的阿什利夫人本打算卖掉牧场返回英格兰,但当她了解到不公正的商业竞争背后的阴谋后,她毅然决定留下来重建牧场,粉碎尼尔·弗莱彻独占澳洲牧场的野心,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她与粗野不羁的牧牛人卓共同合作,在牧场土著的帮助下,赶着一千五百头公牛一起横越北澳洲大陆去达尔文港装船,在这趟充满艰辛的路程中,阿什利夫人不仅与牧牛人卓建立了深深的感情,同时也产生了保护混血小男孩诺拉的微妙情愫。这部影片不仅是以男女主人公的恋情生活为主题的爱情片,更是一部反映20世纪30年代澳洲殖民史的社会问题片,男女主人公与混血小男孩诺拉的感情发展是影片真正的情感核心,影片以诺拉的视角反映出英国殖民者对澳洲土著的种族歧视、西方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冲突以及英国人之间的商业斗争,而造成澳洲大陆上发生的这些故事的原因不仅源于英国对澳洲的殖民统治,也深受文化定型的影响。本文将对引发影片中情节冲突的文化定型进行分析,探讨定型的弊端以及消除定型弊端对澳洲多元文化发展的意义。

一、文化定型及其弊端

影片以混血小男孩诺拉的叙述开始,诺拉的祖父带着他在环境优美的野外自由自在地游玩,并向他教授渔猎的方法,他们是古老的澳洲土著人,在这片大陆生存了约有4~6万年的时间,以游猎、采集为生,随季节迁移,他们的生活比较简朴,迁移的过程中只携带狩猎、采集、制作食物所需要的物品以应对生活所需。在这片盛产鳄鱼、牛羊肉的土地上,土著人享受着冒险与悠闲、浪漫的生活方式,随着18世纪80年代英国人的到来,土著人的噩梦开始了。澳洲的广袤土地足以承载大量的英国移民与土著共同生存,但由于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英国人抵达澳洲后大肆圈占土地使其私有化,而土著没有私有的概念,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与其他生命共同生存,冲突不可避免发生了,因此说文化定型是引发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定型”(stereotype)是政治评论家W.Lippmann在《大众舆论》(Public Opinion)(1922)一书中首先采用的术语,指的是人们对另一群体成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其基本假设是:属于一个群体(民族、宗教、性别等)的成员行为和态度类似。定型有“自定型”和“他定型”之分。前者是某群体关于自己的定型,后者则是关于其他群体的定型,一般所讲的定型是后者。Lippmann最初是将定型作为消极概念来使用的,他认为定型是错误的、非理性的。但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家则更多地将定型作为一个中性概念,因为他们发现,定型是一种普遍的、不可避免的人类认知方式。[1:162-3]人类的发展是不同种族和群体在交际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发展而来的,当文化定型与实际相吻合时,会促进人类的融合,然而,人类社会中普遍的、不可避免的认知方式往往会夸大群体间的差异进而造成种族、群体间的冲突。在澳洲,土著人认为他们在古老的年代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社会是在严格执行的法律和礼仪的基础上,由复杂的亲族关系组成。[2:162]那些从遥远国度横跨大洋而来的英国人在土著人的眼中自大、贪婪而残酷,最早来到澳洲的英国人是由囚犯、监狱看守以及为生活所迫移民至此的下层社会人员构成,对于这些人而言,改善其原有的生活窘迫状态是其首要任务,当他们来到土地广袤、自然资源丰富的澳洲后,开始大规模地占领土著人的土地,圈占野生的马群、牛群。当时的英国人的行为与强盗不相上下,这与当时人们的认知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在当时的英国,令人发指的残酷行为和今天我们认为是极不公正的事情却被当做正常的做法而被人们所接受,而且这些新来的移民大多数都认为土著是原始石器时代的民族,他们不种植农作物或饲养牲畜,事实证明他们与土地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3:71]因此,英国人对土地的抢夺疯狂而大胆,他们的高高在上和肆意掠夺使得土著人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狩猎的对象,传统生活遭到无情的破坏,为了生存而引发的矛盾也愈发激烈。这些都是定型的弊端造成的,定型的弊端之一是夸大群体差异,忽略个体差异,[1:166]一个群体用文化定型给另一特定群体贴上固定的标签,会导致交际失败,从而引发两个群体的误读,进而造成澳洲大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动荡。

文化定型的弊端还会引发偏见,甚至种族歧视。定型观念是对某一群体的概括,使之区别于另一群体。这种概括往往过度、不准确,同时对新的信息产生抵制作用。[4:332]片中的诺拉是由白人和土著人所生,按当时的统治政策,不同种族与土著通婚诞下的小孩必须离开他们的家庭,寄养到白人家庭或教会一类的收养机构,接受同化教育,这些孩子被称为“失窃的一代”。片中的诺拉想方设法逃脱白人警察对他的搜捕,四处躲藏就是对当时这种状态的写照。然而,尽管他不愿离开家庭进入白人社会,但也无法使土著社会接纳他,因为皮肤的颜色,这类混血儿被称为“creamy”,土著人有一种信仰:一个婴儿的出生,必定先有个来自某处“圣地”的造物者的魂灵进入母胎给这个婴儿以生命。那个“圣地”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源泉,和他或她是不可分割的。小孩与神灵及神灵所来之处有着直接的关系,[3:71]由于两个群体的矛盾冲突,诺拉的造物者是不被接受的,因此他无法得到土著社会的认可,处境尴尬。定型最严重的弊端是它常与“本群体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有密切联系。所谓本群体中心主义,即以个人所属群体为中心看问题,抬高本群体,歧视他群体,体现在民族之间便是“民族中心主义”,[1:166]片中的男主人公卓深受其害,卓来自白人社会,但他娶土著人做妻子,与土著人做朋友,一同吃饭、贩卖马、牛,镇上的白人群体对他怀有深深的偏见,将他定型成另类,使他与本来应该有着密切联系的群体排斥开来,每当他到镇上白人开办的酒吧饮酒就会引发冲突,不能为白人社会所接受的他显得越发的桀骜不驯,越发与白人社会格格不入。

二、文化定型的转变与弊端的消除

《澳洲乱世情》是以澳洲殖民地时期为大背景展开的,影片中由定型的弊端引发的戏剧冲突屡屡出现,正如Porter所说:“定型会使我们相信,所有爱尔兰人都是红头发、急脾气,所有日本人都个子矮、龇牙、狡猾,所有犹太人都精明而贪婪,所有黑人都迷信而懒惰。虽然这些概括为人们普遍接受,但它们并不正确!”[1:169]也就是说定型的弊端并非不可消除,定型弊端的消除在女主人公阿什利夫人身上可见一斑。阿什利夫人初到澳洲时,辽阔大陆上美丽的、梦幻般的景色,澳洲独有的、在荒野奔跑美轮美奂的袋鼠都令她如醉如痴,但是,当她目睹土著人狩猎袋鼠、卓与白人混战,尤其当她得知丈夫是被土著人杀死时,她对澳洲的定型是落后、野蛮、暴力,这种认知促使她在丈夫的葬礼后打算尽快卖掉牧场返回英国。然而,影片中阿什利夫人与卓的恋情的发展证明定型是可以转变的,在阿什利夫人的认知模式中,身为牲畜贩子的卓虽然是白人,但野蛮、粗鲁、放荡不羁。在随后与尼尔抗衡的过程中,他们共同合作,赶着牛群成功抵达达尔文港,一路上,二人相携相伴,互为依靠,阿什利夫人认识到卓的勇敢、睿智、细心,二人的情感发展达到高潮。同时,牧场土著在牛群迁移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朴素智慧也改变了阿什利夫人对土著原有的偏见。

影片中拯救混血儿诺拉的故事证明定型弊端是可以消除的,诺拉生活在白人经营的牧场里,他会说英语,非常仰慕阿什利夫人,无比惧怕生父尼尔。怀有强烈民族中心主义的尼尔是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他对土著人充满了歧视与偏见,土著人只是他获得个人最大利益和泄欲的工具,屡次欲将亲生儿子诺拉置于死地。同是白人的阿什利夫人保护诺拉的行为远远超越了种族情谊,在她身上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包容、呵护着诺拉。当诺拉的母亲为了保护他不被白人警察带走而丧命水塔之后,阿什利夫人用歌声使诺拉重新振作起来,多次巧妙帮助他逃脱白人警察对他的搜捕。在得知诺拉被抓走后,阿什利夫人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低价卖掉牧场去解救他。与阿什利夫人心有灵犀的卓最终完成了这一使命,他冒着生命危险从日本人占领下的小岛解救出诺拉和被殖民者抛弃的混血儿童,他与阿什利夫人的恋情也再一次得到升华。他们有着共同的认知观念,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承认群体间的差异,并能够包容差异,而只有建立起公正、客观的定型,才能保证种族、群体及个体之间的顺利交融。

三、结 语

应该承认文化定型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思维、判断模式,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弊端,要理解、尊重不同种族、群体的定型,包括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既要接受种族间相同的定型,还要包容不同甚至于迥异的定型。在影片的结尾,诺拉在看到祖父对他的召唤时,脱去身上代表西方文明的衣服,满怀渴望地与祖父一起开始回归之旅,他要去寻找心灵的归宿,回到他所认知的属于自己的群体。在阿什利夫人不舍却满含包容的目光中,诺拉将鞋子远远地抛出去,此举是遵循西方的传统,在远行前抛出鞋子希望旅途平安,诺拉在影片中代表着西方文化与土著文化的结合,影片的结尾暗示要承认土著文化的地位及其独特的价值,给土著群体以公平的待遇,要站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澳洲多元文化。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废除了对北部澳大利亚当地居民的同化政策。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澳洲政府向原住民为失窃的一代和有损原住民族文化的政策正式道歉,它代表着定型弊端在澳洲的消除,代表了两种文化由最初的相互排斥发展到相互认可、相互融合,为澳洲未来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阳光之路。

[参考文献]

[1] 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P鲍姆.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的起源和欧洲人定居澳大利亚二百年[J].世界民族,1983(04).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14篇

一、美国研究现状

美国大部分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研究成果丰硕。归结如下:

(一)关于学术不诚信现状的研究

研究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严重;高校里的作弊现象甚是猖獗。Diekhoff等从1984年开始对某一学院进行长达十年的连续性调查,发现被报告的作弊行为从1984年的54上升到了1994年的61.2,以此揭示了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的持续性、严重性。另有些学者以某具体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同样得出学术不诚信现象严重的结论。例如,Crown 和 Spiller曾指出商学院中热衷于作弊的大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 Tom和Borin调查发现市场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中有49承认或被揭发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Singhall指出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中有56有过作弊行为;Brown和McInerny则指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中有高达96.7有过作弊行为。或是由于研究者针对的具体对象有差别,或是由于他们对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具体界定有差别,因此得出的数据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大学生的作弊现象很是严重。

(二)关于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研究者大多认为,影响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因素可归结为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类。

1、个体因素

个人的性格特征、性别、年龄以及对周围其他人作弊行为的态度是研究者们通常考察的因素。例如,Diekhofft等发现多数作弊者较为年轻,心理上不够成熟,未婚者居多。关于性别对大学生学术不诚信的影响,学者们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早期的研究者大多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作弊,但Crown 和 Spiller却认为,女性作弊的比率与男性作弊的比例相比不差上下。可见,性别并非是影响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必然因素。研究者普遍认为,学生对同伴作弊行为的看法、态度对他们是否决定作弊起着重要的作用。另有研究者考察了其他影响因素,如Diekhofft等认为经济上仍依赖父母的学生更容易作弊;教育投资的减少会影响学生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增加其学术不诚信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外部环境因素

研究者提及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学生课业负担和分数压力、课堂氛围、校园学术诚信文化、社会诚信文化等。有研究者指出,建立了新荣誉制度的学校,其学术不诚信行为要多于建立传统荣誉制度的学校,但少于没有建立荣誉制度的学校; Kim Pulver等认为学生的作弊行为以及他们对作弊行为的看法都受课堂环境的影响,他们指出,如果课堂使学生感到自己无足轻重,那么他们就不会积极地通过诚实的表现去取悦老师,如果老师传递给学生的是冷漠、漠视的感觉,那么学生更可能用不诚信的行为来“惩罚”老师的“距离感”,如果学生认为老师都不重视他们布置下的任务,那么学生更会认为这些任务不重要、与课程无关,是可以通过作弊来完成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社会诚信文化的发展、社会对诚信价值的尊重对大学生学术诚信品质的养成有积极的影响。

(三)关于大学生学术不诚信现象治理措施的研究

研究者针对大学生学术不诚信现象提出了营造校园诚信文化、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进行诚信道德的课程教育等几方面的措施。如有研究者认为中小型规模、寄宿制的大学适于建立传统荣誉制度而较大规模、非寄宿制的大学则更适于建立新荣誉制度,他们认为大型学校若要将学术诚信问题作为整个学校的议题似乎更有难度,而这恰恰是传统荣誉制度实施的重要基础之一。另有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很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在教室里走动、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关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情、开展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和交流,及时地对学生的努力、成果给予认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教师也应适时、恰当地把握课堂动向,将自己的“干预”和与学生之间的讨论结合起来。有研究者认为,注重课程教育是必要的,例如将学术诚信道德的专门课程与专业伦理知识课程相结合。研究者还强调了建设诚信社会对学术诚信品质养成的重要性,例如有学者就发出了这样的反问:“我们在课堂上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但社会上出现种种‘鼓励’作弊或使作弊者获利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真的能教会学生不要作弊吗?”。Cam Caldwell提出了保证学术诚信的“十步骤”模式,具体地为:开展学术诚信的课程教学,确立明确的学术诚信目标;对大学教师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尽可能地向学生解释学校关于学术诚信的政策;建立配套的学术不诚信惩罚机制;强化学生知识产权意识;严格执行学术不诚信的惩罚机制;在学生、教师和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制定学术诚信政策;完善大学的道德课程;建立规范的档案;从档案中分析、总结经验,促进学术诚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诚信教育研究可追溯至孔子时代,但学术诚信教育研究是随着近年来学术丑闻的增多日益引起学界关注的。现将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关于学术诚信内涵的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学术诚信是指在追求学问、真理的过程中,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真理,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做到内诚于心,外化于人。也有学者将学术诚信的实质等同于学术道德。例如江新华、上官林武在《论大学学术道德教育》一文中提出,学术道德的内容是:学术研究活动应该追求知识创新;研究过程要实事求是;学术批判应坚持科学精神,尽力做到全面、客观和准确等,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大致与学术诚信的含义、价值观念相吻合。

(二)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学术诚信教育意义的研究

一些学者是从诚信的一般意义上来探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意义的。他们一致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根本。如,禹旭才指出诚信是未来社会对青少年的客观要求,是青少年孕育其他良好品德的基础,是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核心内容,是青少年不可迷失的品质;[8] 另有一些学者是专从学术诚信的角度探讨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的必要性的。他们普遍认为,学术诚信不仅是指引大学生在学术道路上健康发展必备素质,而且是保证学术繁荣昌盛的源泉,更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三)关于大学生学术不诚信现象影响因素的研究

尽管学者考察的具体因素不尽相同,但都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的。如,刘培蕾将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归因于社会不诚信的大环境对校园的消极影响、网络的便利使学术不诚信的越轨成本降低、文化传统中科学精神的缺乏、大学学术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学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大学生自身学术道德修养不足六个方面,其中前五项是外因,最后一项是内因。

(四)关于大学生学术不诚信现象治理措施的研究

研究者们从大学生学术不诚信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了“内外兼修”的治理措施。如,王恩华认为,大学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忠信的理念、建立学术承诺制、完善委托体制、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大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体系的建设、加强学术信用反馈评价体系、推行强制性学术责任赔偿制度。

三、研究反思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范文第15篇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1.考试作弊的广泛性。在“你是否有过作弊行为”的问题上,近60%的被调查者都承认曾经有过,这个数据表明作弊行为已经广泛在高校校园中蔓延开来,而且对作弊行为本身和作弊者都表现出较为宽容的态度。作弊现象也由课堂内发展到课堂外,蔓延到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论文的作弊上,作弊在学生中不再是羞于启齿或倍感耻辱的事。

2.考试作弊手段多样化。现今学生考试作弊手段越来越多,如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如手机等);旁窥、交头接耳、低声私语、互打暗号或者手势;抄袭或偷看他人试卷、草稿纸或故意将自己的试卷、草稿纸等让人抄袭的;传递答案、草稿纸或其他与考试内容有关等物品的;伪造证件、证明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的;由他人冒名顶替考和替他人参加考试的;相互交换试卷、答题卡、答题纸或草稿纸的;在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隐形笔、针头摄影机、微型无线隐形耳机、暗藏耳机的背心、带“屏幕”的油笔等多种手法,真可谓五花八门,不断翻新。

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

1.学生方面。在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等利益的驱动下,有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铤而走险。有些学生看到考试作弊的同学轻而易举地得到好成绩,或感羡慕或感不公平,产生不平衡心态,随即伺机作弊。有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小心作弊就不会被发现。有些学生平时没有充分学习和复习,为了及格,避免重新学习而作弊。还有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也帮助差生作弊。也有的同学对其他同学的这类要求不便回绝,为了“义气”而作弊,作弊成了学生之间变相沟通的方式。

2.学校方面。考试内容上仍然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或简单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本和笔记本,从而助长了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学业成绩评价单一化,“重结果、轻过程”,一般以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缺乏过程性评价。学校考试管理不够严谨,监考人员不认真、不严谨,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维持严肃公正的考试环境。

3.社会方面。从延安地区三名副县长请秘书代考被停职的丑闻,到高考期间湖南嘉禾、广东电白等地群体性作弊现象,再到江西德兴市工商系统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出现大面积舞弊现象。近几年来有关考试作弊的丑闻屡见报端。考试作弊问题的屡禁不止,不仅动摇了考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受到了很大的怀疑,其影响更是蔓延到了高校。

治理考试作弊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改变传统的考试观念和方法,严格考试纪律,严肃处理考试作弊学生,是建设良好学风、校风、考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也是对认真学习、诚实考试的学生的积极激励。

1.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之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勤奋学习为荣,以作弊为耻,养成自尊、自爱、自重、自律品格,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严肃认真的文化氛围和考试氛围,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