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

写作素材论文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1篇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可我家那盆仙人掌却用它自己给我讲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让我不禁哑然失笑。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学生议论文写作素材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学生议论文写作素材一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却不大认同,还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可我家那盆仙人掌却用它自己给我讲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让我不禁哑然失笑。

我家阳台上有大大小小好多盆仙人球,是那种长成圆柱形,身体上又会缀满许多小仙人球的那种。它们的生命力特别顽强,随便掰一个小仙人球放到土里,不久就会扎根茁壮地生长。

那个给我讲道理的仙人球是那种长成圆球形,学名叫“金虎”的仙人球。那是二年级的时候,放学的路上我从一个老爷爷的三轮车里发现的。它在一个白底红点带一个小底盘的小巧的花盆里,圆圆的就像我的玩具小皮球,从头顶向下均匀地长出好多棱,那些乳白色的小刺就长在棱上。不知为什么,我就觉得它毛茸茸的很可爱,于是妈妈就帮我买回家了。

可是这盆可爱的“金虎”自从来我家就水土不服,不但没长还瘦了一大圈,看着好心疼。听说花儿都喜欢瓦盆,妈妈就赶紧找来一个瓦盆把“金虎”挪了进去,它好像是睡着了,全不理我们对它的照顾,甚至有一年倒春寒它居然有一条棱都枯了。也许它会死掉吧,我伤心极了,妈妈说不用着急,仙人球的生命力很顽强,不浇水,它的刺也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9年生命的。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和妈妈把仙人球们全挪到我的房间顺墙根放着,妈妈说给我的房间增加氧气。(^__^)嘻嘻……还不是怕它们冷吗?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那盆“金虎”苏醒了,而且长势凶猛,因为它脑袋上有一大截翠绿,占到它身高的三分之一。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它新长出来的形状居然是圆柱形的,它看着邻居们的样子长啦!然后新长的跟原先的顺滑起来就像一颗超大号的绿草莓。金虎啊,金虎,你怎么长成这样啦,这到底是变赤了,还是变黑了呢?也许它会渐渐长成原来的样子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我又仔细看了看它,发现它底下原来的球形也在努力地长成圆柱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那些仙人球不学着长成“金虎”的形状呢?也许是那些圆柱形的仙人球们人多势众欺负“金虎”这个外来的,然后就分泌一种物质排斥“金虎”,“金虎”被熏晕了沉睡好久然后吸收了那些“毒气”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只是无可奈何地就变异成现在的样子了。

现在,金虎在阳台上接受烈日的考验,我每天去看看它,天呐,它居然减肥成功,真的由圆球形变成了圆柱形,并且看起来充满活力。

金虎啊,你是否会想念你以前的模样呢?

学生议论文写作素材二

“和好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好,和坏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坏”,这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吗?不对不对,我条件反射地翻开成语字典,出处是晋傅云《太子少博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原来我所理解的也不离谱,虽然这是一句让大多数人都信服的格言,但我仍然有许多疑问。

好的人?坏的人?如果A是好的人,接近A就会使人变好?B是坏的人,接近B会使人变坏?那有一天A与B相遇了,他们在一起是怎样的结果?你,能告诉我吗?

对,“近朱者赤”。比尔盖茨与保罗两位同样痴迷于电脑的天才相遇后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微软帝国,这也是双赢的智慧,是“近朱者赤”。曾经拒绝慈善的比尔盖茨在父亲良好的慈善气氛的影响下,才挖掘出了自己的爱心,将580亿美元财产悉数捐出,断然离去。不对不对,谁敢肯定每个与比尔盖茨一起的人都有比尔盖茨那样回报社会的精神和对金钱的态度?每个人都想“近朱者赤”一下,和比尔盖茨在一起,学习他怎样大把大把的赚钱,可每个人都会学他那样大把大把地捐钱吗?

对,“近墨者黑”,一张雪白雪白的画纸,被一桶黑漆漆的墨水涂满后,你再怎么往这张纸上颜色都无法让它变白。但是一块金子,无论你把它浸泡在多黑的墨里,十年,一百年,一千年,它仍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牢房里的犯罪分子,盗窃的,抢劫的,杀人放火的,谋财害命的,够黑吧?难道整日整夜看守的值班人员会与他们同流合污?当你在皎洁的月光下漫步的时候,当你沉醉于荷塘的美丽的时候,你看到洁白的荷花下那黑地光是淤泥吗?你记得《爱莲说》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吗?你记得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是,被黑得不能再黑的元军用黑得不能再黑的手段没日没夜地劝降时,他用黑得不能再黑的墨水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让那群黑得不能再黑的人死心的吗?你,记得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该用问号结束呢,还是感叹号?

学生议论文写作素材三

孔子曾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现如今,追星似乎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成缺的一部分,似乎每位青年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但是,我始终坚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的思想都在潜移默化中悄悄改变着。

每位明星,特别是出名之后,都有光鲜亮丽的光环,但在光环背后,不知承受了多少冷眼和嘲笑,所有的光环,都是风雨之后的彩虹。

很难说,我们欣赏的是明星们在未出名之前的奋斗精神和永不退缩的毅力;我们更多的是对他们帅气外表的迷恋和才华横溢的欣赏。

其实,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品行优良的明星,他们不仅有帅气的外表和光鲜亮丽的礼服,还有一种执着的信念,他们能够带领我们一起追梦,一起奋斗。近期,听了歌手林俊杰的一首歌——《不为谁而作的歌》,除了他天使吻过的歌声外,更重要的是他所传达的感情与思想。“梦为努力浇了头,爱在背后往前推。”当我们的人生受挫折,举头无望时,我们要相信爱的力量;当年迈的老人或陌生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是否被内心的“爱”呼唤,“爱”往前推。这种正能量会一直伴随成长中的我们。

但是,一些明星在得到光环之后,忘乎所以,新晋小生柯震东,在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中“大展拳脚”,他帅气迷人的外表不知俘虏了多少少女的芳心,在她被查出吸毒后,不少她的粉丝选择了包庇,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粉丝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的是非观受到严重影响丧失了理智,所以,青少年更多的是盲目崇拜。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选择偶像的方向。正确的方向,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使我们的心态和人生的价值得到升华,使我们获得开进的动力。

我们要追求的,是我们在光环背后为我们传达的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要追求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不是买他们的所有专辑,参加他的所有演唱会或买他喜欢的所有东西,追星不是盲目,而是有思想,有追求地追求他们前进的动力和精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夜空中最亮的星,用心照亮我前行。

学生议论文写作素材四

想必同学们都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让你留下了永久的启示的事情吧。这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有一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一大堆作业,我给她说:啊!老师真得要折磨死我们了,留了这么多英语作业,要做到什么时候才做完呀!而她却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张萨,我看你别做了,难道你想闹失眠呀,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们治治英语老师这个劲儿。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回家了。

果然,做完其他作业以后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可还有一大堆英语作业呢,怎样办?我做着激烈地思想斗争,心想:我到底写不写呢?如果写,我就会做到十一点多,不写,老师有可能打我,甚至没事。我同桌经常不写作业,也没见老师怎样了她,嗯,我不写了,睡觉去喽,

没想到第二天英语老师要亲自阅兵。检查到我时,老师问:张萨,你作业呢?我我忘忘带了我吞吞吐吐地说。我看你是没有做!张萨,你跟别人不一样,我不管他们是因为我对他们已经没期望了,而你是班里的尖子生,你不做作业,那别人就更别提了。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下课我跟你父亲通个电话。我的心如刀绞一般痛

放学后,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家中。刚进门,父亲就把我叫到了书房,一脸严肃的神情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们老师给我通了个电话,说你没完成作业。爸爸明白,这是你的同桌给你造成了影响。孩子,有句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要和那些品学兼优的人在一齐,那些学习成绩差的人只会使你变坏。孩子,答应爸爸,以后必须要按时完成作业,并记住这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能做到吗?我忍住泪水,点点头。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2篇

逆 境

[名人名言]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用患难来促成的。 (大仲马)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赫胥黎)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才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列别捷夫)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警句解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语出《孟子。告子》。意为: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委托给某个人,一定要先让他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挫折,来增长他的见识和能力,只有这样,他最后才能够成功。

[事实论据]逆境出成果。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分析一些人的创作情况时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

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自 律

[名人名言]

乳名是父母给的,坏名是自己造成的。(格言)

若把金钱当作崇拜物,它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侠名)

宁可做穷人。不可做坏人。 (谚语)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法。狄德罗)

为享有自由,必须限制自由。(E.伯克)

[事实论据]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

爱 国

[名人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脱离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巴金)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列宁)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的情感。(霍姆林斯基)

[警句解读]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语出东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为:常想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在国家危难之际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饱含爱国之情的话语己成为众多爱国者的座右铭。

[事实论据]鲁迅三易其志我国着名的文坛巨匠鲁迅为了祖国三易其志。他先学采矿,希望实业报国,后改学医,欲救治民众于疾苦;面对一些中国人精神麻木,他又弃医从之,欲唤醒沉睡的国人。同时以笔作枪,捍卫正义与民主,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居里夫人命名钋 玛丽。居里是法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生于波兰华沙,后因求学留居法国。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她心系祖国。1898年7月,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追 求

[名人名言]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王若飞)

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莱辛)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列夫。托尔斯泰)

[警句解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出战国时代着名诗人屈原的《离骚》。意为:为求真理不管道路多漫长,我将要上天下地去探索,不怕任何阻挡。

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

语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为:想要穷尽那千里以外的自然风光,就需要再把一层楼台登上。

[事实论据]左宗棠抬棺出征 1876年,65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誓与故人决一死战,一举收复天山南北,粉碎了英、俄侵略新疆的阴谋。他的居室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地,心怀天下,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表现了将军的忘我追求。

孙冶方不改追求 着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文革期间遭受39次批斗,入狱7年,仍不改追求,至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他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已写好的文章常常不翼而飞,前后共写了85遍,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钦佩。

尊 师

[名人名言]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邓小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教师本人应该是有救养的。(马卡连柯)

[警句解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语出《荀子。欠略》。意为:一个国家将要兴盛,必定会尊重老师,敬重师傅。一个国家将要衰败,必定会轻贱老师,薄待师傅。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语出《礼记。学记》。意为:求学之道,以尊师为最难。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老百姓才懂得重视学习。 '疾学在于尊师。

语出《吕氏春秋。劝学》。意为:要很快学得知识,首先在于尊敬老师。

I事实论据]程门立雪 宋代着名学者杨时,四十岁时拜程颐为师。一个下雪的中午,杨时和他的同学在读书时产生了疑问,便去请教程颐。当时,程颐正在午睡,他们便站在门口,静等老师醒来;待程颐醒后发现他们时,他们站的地方已在雪地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日本人尊师 日本人有尊师的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在为社会作自我牺牲;因此,当公共车辆上出现穿有'教师服'的乘客时,无论这个人年龄大小,其他乘客都会主动让座。这让教师们都有一种光荣感。

宽 容

[名人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

[警句解读]

宽则得众。

语出〈论语。阳货〉。意为: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语出〈荀子。非相〉。意为: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事实论据]

吕端大度 宋朝宰相吕端,一生宽厚多恕,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介意。别人误会了他,或为了排挤他,到皇帝那里告他的状,他也不多加辩解,只是说:'吾直道而言,无所愧畏,**之言不足虑也。'李斯特的学生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辛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合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合 作

[名言警句]

1.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寓言》)

3.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谚语)

4.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萨迪)

5.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6.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跑。(谚语)

7.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谚语)

8.众志成城。(《史记》)

[寓言故事]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龙虾,一只天鹅,一条梭鱼共同拉着一辆车,它们拉的很卖力,但龙虾使劲往土里爬,天鹅拼命往天上飞,梭鱼使尽全力往水里游,结果车子一步也走不动。足见虽然努力了,但没有合作,于也枉然。

[神话传说]一天,上帝带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 [生活实例]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万多个零部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中国也为其提供飞机的平衡尾翼。

惜 时

[名人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但丁)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他们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高尔基)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的永远静止不动。(席勒)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 [警句解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语出《乐府诗集。长歌行》,意为年少时不抓紧时间,有所作为,年老时就只能徒自伤悲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十可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语出明代文嘉的《明日歌》,劝诫人们要珍惜今天,不能总指望明天,那样会万事成空的,只会留下无穷的悔恨。

[事实论据]

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着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着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

自 豪

[名言警句]

1.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2.往理性的方向走,往心爱与同情的方向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往健康愉乐的方向走。——徐志摩

3.年轻的朋友,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为人民发光发热的青春才是美丽的。——秦牧

4.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雨果5.要有生活的愿望和对本身力量的自信,那么整个一生将会是一座最美好的时钟。 ——高尔基

[事实论据]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多人同时上天飞行的梦想。同时,我国航天计划'嫦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足迹将留在月球上.

2.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体坛明星站在世界大赛领奖台上的时候,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当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3.2004年2月25日,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时间,北京成为国际注目的焦点,人们纷纷称赞中国扮演了调解国际纠纷的关键角色。

【素材金库】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似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心闲天地本来宽。 ——陆游

比赛常常到最后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原有的水平,谁就能获胜。 ——刘墉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试、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话:在竞

争前保留体力、保持宁静,当别人叫阵时,不焦躁;在别人获得掌声时,不为所动;当前一刻失利时,不回头! ——刘墉《魅力四射,神采飞扬》

世界上有一种最伟大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梦想就是舒造,希望就是呼唤,制造幻想就是向现实挑战。 ——雨果

追求进步的步伐,就像一首歌。进步是穿过黑夜后拥抱的第一缕曙光,进步也是沐浴晨曦辛勤播种后收获的又一轮朝阳;进步是对期望与鼓励的回答,进步也是对发奋与创新的奖赏;进步是物质呈现,进步也是精神食粮……关注进步,追求进步,是个人的渴望,是集体的渴望,也是社会的渴望。

在梦想舞台上,渴望成功的愿望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有可能因为压力太大而丧失勇气和信心。因此,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所有的挑战。要有恒久的毅力和上台前的那平和的心境,不求登峰造极,只求问心无愧;做人须经得起风雨,得意、失意都不必在意;战胜心中的压力,相信自己,以平常心挑战到底,坚持到底。

乘坐太空船上升到离地面200~400公里高的太空:可以看到远处弧形的地平线和身下蓝白相间的地球,大海、白云、陆地时隐时现,缓缓移动;漫天的星斗镶嵌在黑色天鹅绒般天幕上,在头顶闪烁着各种耀眼的光芒;每隔45分钟就有一次气势磅礴、震撼心灵的日出旧落。还有终生难忘的美丽极光,白天各个国家和大陆鱼贯面行,很快从眼前溜过,夜晚橘黄色的地球上各个城市的晶莹灯光无与伦比……

主题:健康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爱默生

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培根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 ——马雅可夫斯基

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

健康不是身体状况的问题,而是精神状况的问题。 ——艾迪夫人

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匠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 ——周恩来

古语说:业精于勤。据我看,光勤于用脑力而总不用体力,业也许不见得能精;两样都用,心身并健,一定更有好处。 ——老舍

美国前总统里根:热爱棒球,擅长游泳,喜欢美式足球。在大学担任游泳教练和救生员,曾救起77名落水者。他竞选州长成功举行就职典礼时,为了不误看棒球赛,竟将就职典礼时间定在午夜12点。

主题:环境

古代诗人笔下的美景,曾陶醉了无数游人,也曾滋养了无数文人墨客,这些美丽的景色,今天还在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阉送青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阅读下列材料,你有何感想?

1.1985年,英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上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1987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北极上空也有类似的臭氧“空洞”。后来才得知,全球各处都有臭氧被破坏的现象。没有臭氧保护的生物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将无法生存。

2.据报道,人类每年向海洋倾倒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100万有机农药,660万塑料……

【素材金库】

精彩语段

1.(语言、动作描写)童年,天总是那么蓝,欢笑,总是那么多。总爱趴在奶奶的膝盖上,听她讲牛郎织女,听她讲日本人进中国。听她唱歌谣:“哈巴狗,到集上,叮当叮当戴铃铛……”听她说“小宝妮”,嘴说着,唱着,边从头上扯下几根柳枝给我编个柳帽,常逗得我咯咯欢笑,引来几只小鸟一起倾听,一起欢唱。院墙土爬着紫葡萄,行人路过时,总爱要几串,想给钱,奶奶不要,顺手拍拍人家车上的娃娃,把剥了皮的葡萄塞进小孩嘴里,用手摸摸粉嫩的小齄蛋,逗着,笑着。爽朗的笑声在蓝天下脆脆地传播,也在我的心底深深地扎根。

2.(心理、神态描写)“不用,我自己来。”我说,然后悄悄挪到床角,偷偷地注视着母亲。然后,我慢慢地爬上床,看着母亲,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陌生感。这时母亲的目光停滞在我的脚上,我就像碰见了狼的兔子——七上八下更害怕,原来母亲看到了我冻裂的脚,然后轻轻地叹了一声,从母亲那深邃的眼眸中,我似乎懂得了什么。

钻进都暖和、舒服的被窝我却睡不着,母亲抱看我,冰冷的小脚触到她那温暖的身体,我赶紧把脚缩了回去。

3.(神态、动作描写)每月放假回家,父亲总躲避我,吃饭时,他只是机械地扒饭,连菜也不看一眼,那是我最难过的时刻。

到了初三,什么都没变,父亲还是躲避我,吃饭时。还是机械地扒饭,唯一变了的是,他见了我会多说一句话,钱够用吗?我只懂得机械地点头,希望他能多问一句,或许我也就有勇气说出借钱的事,可是他没有,我很失望,他最终没有说出那句话,那是我最愤懑的时刻。

那一刻,我很伤感。

事实论据

最有希望成功的人,并未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遇,全力以赴百折不挠的人。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一生取得了1000多个专利,在他尝试发明蓄电池的过程中,经历了2.5万次失败。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发现了2.5万种不能工作的蓄电池。”这就是态度,乐观、激情、永远孜孜不倦,即使面对大量让人厌倦乏味的工作,即使遇到无数次的挫折,也一如既往朝着理想前进,毫不松懈。

【素材金库】

诗词名句

1.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张旭《清溪泛舟》)

2.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王维)

3.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李白《山中问答》)

4.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哲思睿语

5.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6.记忆中的痛苦会使当前的快乐更甜美。 (波洛克)

7.欢乐就是健康,反之忧郁就是病魔。 (哈利伯顿)

8.不仅会在欢乐中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中微笑。 (赫尔岑)

9.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 (巴金)

10.快乐是从艰苦中来的。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一。一个快乐来让你享受。 (谢觉哉)

精彩语段

11.如果把人生比作浩瀚的蓝天,笑声就是蓝天上的缕缕白云;如果把人生比作茵茵的绿树,笑声就是绿树上的朵朵红花;如果把人生比作美丽的小河,笑声就是小河上的片片白帆。 (晓君《笑对人生》)

报章拾萃

1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多贝尔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把一些软糖分给一群幼儿,并嘱咐他们,等他回来才可以吃这些糖。但是,寂寞的孩子们终于熬不住了,大多数吃了那些糖。多年以后,心理学家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二事无成,而日后创造二-番辉煌业绩的全是当年愿意等待的孩子们。

13.在对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一次专访中。有人问李谷一的养颜秘方,她笑了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独特的方法,只不过在每天起床时,我总是对自己说:?今天有两种心情可以选择,一种坏心情,一种好心情。?于是我选择了好心情,把笑容挂在脸上。”

【素材金库】

主题:校园故事

1.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祖国栋梁。 ——聂耳

2.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

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罗大佑《童年》

3.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入善辩。 ——培根

4.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

主题:善

1.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杨万里

2.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J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纪德

3.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卢梭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3篇

逆境

[名人名言]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用患难来促成的。(大仲马)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赫胥黎)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才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列别捷夫)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警句解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语出《孟子?告子》。意为: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委托给某个人,一定要先让他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挫折,来增长他的见识和能力,只有这样,他最后才能够成功。

[事实论据]

逆境出成果。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分析一些人的创作情况时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自律

[名人名言]

乳名是父母给的,坏名是自己造成的。(格言)

若把金钱当作崇拜物,它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侠名)

宁可做穷人.不可做坏人。(谚语)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法?狄德罗)

为享有自由,必须限制自由。(E?伯克)

[事实论据]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 爱国

[名人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脱离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巴金)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列宁)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的情感。(霍姆林斯基)

[警句解读]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语出东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为:常想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在国家危难之际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饱含爱国之情的话语己成为众多爱国者的座右铭。

[事实论据]

鲁迅三易其志我国著名的文坛巨匠鲁迅为了祖国三易其志。他先学采矿,希望实业报国,后改学医,欲救治民众于疾苦;面对一些中国人精神麻木,他又弃医从之,欲唤醒沉睡的国人。同时以笔作枪,捍卫正义与民主,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居里夫人命名钋玛丽?居里是法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生于波兰华沙,后因求学留居法国。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她心系祖国。1898年7月,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追求

[名人名言]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王若飞)

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莱辛)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列夫?托尔斯泰)

[警句解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出战国时代著名诗人屈原的《离骚》。意为:为求真理不管道路多漫长,我将要上天下地去探索,不怕任何阻挡。

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

语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为:想要穷尽那千里以外的自然风光,就需要再把一层楼台登上。

[事实论据]

左宗棠抬棺出征1876年,65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誓与故人决一死战,一举收复天山南北,粉碎了英、俄侵略新疆的阴谋。他的居室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地,心怀天下,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表现了将军的忘我追求。

孙冶方不改追求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文革期间遭受39次批斗,入狱7年,仍不改追求,至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他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已写好的文章常常不翼而飞,前后共写了85遍,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钦佩。

尊师

[名人名言]

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邓小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教师本人应该是有救养的。(马卡连柯)

[警句解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语出《荀子?欠略》。意为:一个国家将要兴盛,必定会尊重老师,敬重师傅。一个国家将要衰败,必定会轻贱老师,薄待师傅。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语出《礼记?学记》。意为:求学之道,以尊师为最难。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老百姓才懂

得重视学习。’

疾学在于尊师。

语出《吕氏春秋?劝学》。意为:要很快学得知识,首先在于尊敬老师。

I事实论据]

程门立雪宋代著名学者杨时,四十岁时拜程颐为师。一个下雪的中午,杨时和他的同学在读书时产生了疑问,便去请教程颐。当时,程颐正在午睡,他们便站在门口,静等老师醒来;待程颐醒后发现他们时,他们站的地方已在雪地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日本人尊师日本人有尊师的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在为社会作自我牺牲;因此,当公共车辆上出现穿有“教师服”的乘客时,无论这个人年龄大小,其他乘客都会主动让座。这让教师们都有一种光荣感。

宽容

[名人名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警句解读]

宽则得众。

语出〈论语?阳货〉。意为: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语出〈荀子?非相〉。意为: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事实论据]

吕端大度宋朝宰相吕端,一生宽厚多恕,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介意.别人误会了他,或为了排挤他,到皇帝那里告他的状,他也不多加辩解,只是说:“吾直道而言,无所愧畏,**之言不足虑也。”

李斯特的学生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辛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合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合作

[名言警句],

1.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寓言》)

3.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谚语)

4.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萨迪)

5.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6.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跑。(谚语)

7.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谚语)

8.众志成城。(《史记》)

[寓言故事]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龙虾,一只天

鹅,一条梭鱼共同拉着一辆车,它们拉的很卖力,但龙虾使劲往土里爬,天鹅拼命往天上飞,梭鱼使尽全力往水里游,结果车子一步也走不动。足见虽然努力了,但没有合作,于也枉然。

[神话传说]

一天,上帝带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

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

[生活实例]

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万多个零部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中国也为其提供飞机的平衡尾翼。

惜时

[名人名言]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但丁)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他们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高尔基)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的永远静止不动。(席勒)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警句解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语出《乐府诗集?长歌行》,意为年少时不抓紧时间,有所作为,年老时就只能徒自伤悲了。明日复明日,明日十可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语出明代文嘉的《明日歌》,劝诫人们要珍惜今天,不能总指望明天,那样会万事成空的,只会留下无穷的悔恨。

[事实论据]

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著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

自豪

[名言警句]

1.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2.往理性的方向走,往心爱与同情的方向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往健

康愉乐的方向走。——徐志摩

3.年轻的朋友,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为人民发光发热的青春才是美丽的。——秦牧

4.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雨果

5.要有生活的愿望和对本身力量的自信,那么整个一生将会是一座最美好的时钟。 ——高尔基

[事实论据]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多人同时上天飞行的梦想。同时,我国航天计划“嫦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足迹将留在月球上:

2.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体坛明星站在世界大赛领奖台上的时候,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当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3.2004年2月25日,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时间,北京成为国际注目的焦点,人们纷纷称赞中国扮演了调解国际纠纷的关键角色。

思考

[名言警句]

1.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2.思索,连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牛顿

3.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威?赫兹里特

4.要审慎地思考,但要果断地行动。。——科尔顿

5.不善思索的有才能的人,必定以悲剧收场。——甘必大

6.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爱迪生

7.人的思想是受他的文化所约束的,他的思想特征是由他的文化环境铸造而成的。—爱因斯坦

8.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

[事实论据]

惟一的腿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才华横溢,可是有一次为了描绘

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心上人,苦思冥想了两天,还是一无所获。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又想得头昏脑胀,在睡梦中,他忽然吟出了下面的诗句:

我将保护和疼爱

你的身体,

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

对任何人都不需要了的兵士爱护着

他惟一的腿。

将爱人比作伤残士兵的“惟一的腿”,形象生动,感情深沉,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孤独和惆怅所以如果你在写作时埋怨自己没有灵感,那只是因为你缺少了苦苦思索。

服装

[名言警句]

1.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从人们对服饰的选择,可以窥测到他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底蕴——郭沫若

2.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的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子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要好。——鲁迅

3.衣裳常常显示人品。——莎士比亚

4.你们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的美么?你们不见山村的妇女,穿着朴实无华的衣服反而比盛装的妇女美么?——贝多芬

5:我们的衣着既不要过于艳丽而俗气,也不可破烂而肮脏。——塞涅卡

6.奇装异服并不等于穿戴时髦。——罗.伯顿

7.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契诃夫

8.人应该透过衣着洞察别人,而且还要学会忽视衣着。——卡莱尔

9.愉快的心情,是穿到社交界去的最好衣裳之一。——萨克雷

[事实论据]

1.不少人慕名跑到巴黎,抄袭和仿制巴黎时装,却仍然设计不出具有法兰西民族风味的时装。正像在法国人开的中国餐馆里吃不出中国的风味一样。

2.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与会各国领导人同时穿着中国传统的唐装与公众见面。一时间,唐装成为举世瞩目的服装,并迅速流行开来。

谦虚

[名人名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茅盾) 智慧是宝石,如果以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值就愈小。

(列夫?托尔斯泰)

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不管别人怎样称赞你,你时时刻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看来,吹嘘自己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巴甫洛夫)

[警句解读]

满招损,谦受益。

语出《尚书?大禹谟》。意为: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语出《老子》。意为: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的领袖,是因为它甘于处在下游。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变得伟大。

[事实论据]

李相的一字师唐代的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一旁侍候的小吏皱了一下眉头。李相见后即问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我读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就明白怎样读了。”听出了这话的言外之意后,李相说:“不对。我没有受到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不是你。”说完,就向小吏请教,待小吏详述原委后,李即称小吏为“一字师”,

富兰克林的墓铭志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一生勤于创造发明,赢得过不下一百个学位和头衔;但他的墓碑上,却刻着他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几个简单文字:印刷工富兰克林之墓。

白居易虚心请教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群众,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为后人传诵。

克雷洛夫是俄国18世纪伟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写得既多又好。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夸赞说:“你的书写得真好,一版销完又印一版,比谁的都印得多。”克雷洛夫却这样回答:“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们读的,谁都知道,孩子们是容易弄坏书的,所以版次多一些。”

知识

[名人名言]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泰勒)

[警句解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语出《庄子?养生主》。意为:人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没有止境的。

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

语出《孔子家语?五仪解》。意为:掌握知识无需求多,但一定要审察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

[事实论据]

苏东坡的错误某日,苏东坡去其师王安石府上拜访,王安石却去了朝中。苏东坡见桌上放有一首王未完成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他读了很不以为然,于是援笔续道:“黄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后诗人被贬黄州时,一次与友人夜间赏菊,正碰上秋风乍起,只见菊花花瓣纷纷落地,确像满地铺金,苏东坡始知自己的孤陋寡闻。

《红楼梦》——“百科全书”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涉及的知识有政治、经济、军事、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历史、地理、建筑、园林、风俗、烹调等,因而被人们称为“百科全书”。由此可见曹雪芹的知识面之广。

妒忌

[名人名言]

妒忌对妒忌者之为害,犹如铁锈之于铁。——迪安吉利斯

孤独的花儿,不要嫉妒繁密的刺儿。——泰戈尔

忌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我。——纪伯伦

[寓言故事]

山羊与驴:有个人饲养着山羊和驴子。主人总是给驴子喂充足的饲料,嫉妒心很重的山羊便对驴子说,你一会儿要推磨,一会儿又要驮沉重的货物,十分辛苦,不如装病,摔倒在地上,便可以得到休息。驴于听从了山羊的劝告,摔得遍体鳞伤。主人请来医生,为他治疗。医生说要将山羊的心肺熬汤作药给驴子喝,才可以治好。于是,主人马上杀掉山羊去为驴子治病。这故事是说,凡是策划作恶的人,将自食其果,没有好下场。——《伊索寓言》

该隐和亚伯都是亚当和夏娃所生,是一对亲兄弟。他们都献祭物给上帝。上帝看中了亚伯所献的祭物,而没有接纳该隐所献的礼物。该隐怪他的兄弟,先是气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后来,他干脆不跟兄弟亚伯说话。直到有一天,妒火中烧的该隐竟把亲弟弟亚伯引诱到田里杀害了。他自己从此也受到上帝的惩罚,不得不离家出走,过着逃亡的生活。

[科学数据]

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病症。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惜时

[诗词名句]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语出《论语?子罕》。意为: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语出《淮南子?说林力,I》。意为:圣人不以盈尺的璧玉为贵,而珍惜一寸的光阴,这是因为时间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

[事实论据]

一日分作“三天”用俄国著名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从早晨到下午两点,这段时间用以做最重要的工作;“第二天”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六点,做比较轻松的工作;“第三天”是晚上六点到十二点,主要用以读书或必要的活动。他说,这样就等于把生命延长了两倍。

谈话只有五分钟革命烈士邓中夏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极为珍惜时间。当时,有些人经常来找邓中夏天南海北地胡扯,不得已,他便写了一张“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以为提醒,结果不仅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月-也教育了喜欢闲聊的人。

诚信

[名人名言]

1.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3.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人。(周恩来)

[事实论据]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4篇

一、从微博中提炼论点

许多博文观点鲜明,见解新颖,表明了博主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主张或者感悟,把博主的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后,可以作为议论文中的论点。

例1.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微博:据报道,中国政法大学聘任邓亚萍为该校兼职教授,引发一些法大校友、学生质疑,为这种质疑精神点赞。想起不久前,我在某重点中学质疑了一下其校训和教室标语,即遭当地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不满和抨击,深感质疑精神在当下之困难。需知,质疑是进步,是改革创新之始。

提炼论点:①质疑是社会的进步;②质疑是改革创新之始;③为质疑精神点赞。

适用话题:质疑、创新、宽容、沟通、和谐

例2.葛红兵(著名作家、教授)微博: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幸福快乐的感觉,才会使自己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只有快乐,愉快的心情,才是创造力和人生动力的源泉;只有自己不断创造快乐,与自己快乐相处的人,才能远离痛苦与烦恼,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提炼论点:①快乐是幸福之源;②给自己创造快乐;③调整好心态。

适用话题:快乐、幸福、心态、珍惜

二、从微博中提炼论据

议论文的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有些名人的微博中所阐述的观点,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引用或转述名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整合处理,可充当道理论据;将博文中陈述的新闻事实,进行概括处理,使其更简洁,可充当事例论据。

例3.张海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微博:一个人,无论你是谁,无论是百姓还是高官,都不要在黑屋里做事,永远不做黑暗的事,不做以为别人不知道的事。永远做敢于向着太阳微笑的人,做一个可以自我肯定的好人!这样你就是幸福的,家人也会是幸福的!

提炼道理论据:①一个人,不要在黑屋里做事,永远不做黑暗的事,不做以为别人不知道的事;②永远做敢于向着太阳微笑的人,做一个可以自我肯定的好人!

适用话题:严于律己、为人处世、干净做人、问心无愧

例4.人民网微博:2014年7月,河南新乡一大学生小闫暑假期间和朋友在老家掏了16只鸟,并卖掉10只,获利千元。然而这些鸟是燕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日前,新乡辉县市人民法院判决小闫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之后,小闫提出上诉,新乡市中级法院二审维持原判,认定小闫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非法猎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和隼形目隼科动物16只,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且属情节特别严重。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5篇

努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坚强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写作。几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

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更是表达出了她的坚强、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而这一切都该归功于她对生活的认识。

当把失明仅仅当作一项压力的时候,她痛苦惆怅,所以她不能真正面对生活;当她把压力化作动力的时候,生活就选择了她

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

压力有时候可以转化成动力。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转化成动力,还可能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有压力才有动力。--谚语

没有高压,石油不会自己冒出来,压力会成为动力。--胡辛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乱飘飘。--王进喜

压力跟动力成正比(猎狗和兔子)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羊看到此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个子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他却是为了性命!”

压力可以激发生命活力(美洲虎的生活)

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17只,其中有一只生活在秘鲁的国家动物园。

为保护这只虎,秘鲁人从大自然里单独圈出1500英亩的山地修了虎园,让它自由生活。参观过虎园的人都说,这儿真是虎的天堂,里面有山有水,山上花木葱茏,山下溪水潺潺,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供老虎享用。奇怪的是,没有人见这只老虎捕捉过猎物(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也没见它威风凛凛从山上冲下来。它常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吃了睡,睡了吃。

一天,一位来此参观的市民说,它怎么能不懒洋洋?虎是林中之王,你们放一群只吃草的小动物,能提起它的兴趣吗?这么大的虎园,不弄几只狼来,至少也得放几条豺狗吧?虎园领导听他说得有理,就捉了三只豹子投进虎园

这一招果然灵验,自从三只豹子进了虎园,美洲虎不再整天吃吃睡睡,而日渐精神抖擞起来,天敌竟可以激起生物生活的信心!

压力是生活的动力(狮子和羚羊)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时,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它们吃掉。”

压力让生命更强健(羚羊的兴衰)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以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主。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了。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作文写作 ;素材积累; 方法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金素材,好作文”的道理。没有鲜活的素材,即使拥有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靓丽的语言,在有限的测试期间里得到高分的机率也不会很高。而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解决材料缺乏、时间紧迫的矛盾呢?现结合工作实践,对按照人物、主题和角度归纳素材等方法进行阐述。

我自2006年来到二中后,教过3个毕业班,我了解中考试卷中有9分左右的课内文言文阅读题,6至8分的课内古诗文默写题。在初三下半学期的4和5月,我们要复习初中三年6本语文书,而中考试卷中所考到的语文书内知识仅占15分左右,上述数字的落差如此之大,自感得不偿失。今年开学时我带着这种不甘,提出一个设想:为什么不把语文书当作考场作文的素材库,让原本不到20分的试题,变成50分作文这一大股东的绩优股。这一灵感转瞬即逝的关键时刻,我果断地抓住这闪念的尾巴,尽快落实在学生的周记中。我将课本素材系统化,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加深记忆、理解,从而积累起丰富的素材,并探索灵活使用这些素材的方法。我的初步做法是:每当复习一册书后,都要求学生运用本册书中的古诗,连诗成文。如九年十班李鑫同学的周记作业《说日本地震》:现在,整个世界陷入危机,山洪、海哮、地震频频袭来,从中的汶川到日本福岛,世界好像“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日本地震是21世纪最大的一次地震,有日本人为自己不在国内幸免于难感到高兴,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不过,这只是一小部分日本人,大多数日本留学生都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新闻中撕心裂肺的呼救声响彻耳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涌上心头。而此时,我国却不顾核泄露的危险向日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想所有日本人应该“感激涕零,不知所言”。身为初三学生的我,也好想对那些受难的人说一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此举好处:一是积累作文素材,二是便于学生理解本句诗意思,为中考试卷中的理解默写提供一个巩固诗句字词的方法。但是,要充分利用课本素材,写出“大千中脱颖而出,寻常中卓尔不群”的高分作文来,除熟悉这些素材资源外,还要有积累、归纳和运用素材的能力。

一、按照人物归纳素材

置身灿若星汉的课本人物素材,张张鲜活各异而又熟悉的面孔在我们面前闪现。如何将这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自己文中永恒的一瞬,是大家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面对人物,画家可以用颜料去涂抹,摄影师可以举起相机去拍摄,而考生所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我在课堂中经常说一句口头禅:如果把这一点引用到作文当中,效果不错。为此我上了几节系统知识归纳课。如复习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当你翻看古诗文译文书时会发现初中6本书中杜甫的诗歌有7首,我按照他写诗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为《诗圣的一生》。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归纳同类知识的意识、整合杜甫的诗歌,理解他的人生,便于学生将他作为素材中一颗闪耀的明星。根据归纳杜甫诗作的思路,我趁热打铁和同学们一起找寻、汇集初中6本书中的人物素材活水。比如李白的诗歌:七上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下《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八上《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八下《行路难》、《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九下《月下独酌》。

二、按照主题归纳素材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材的依据。材料是为中心服务,是中心的依托。学完初中6本语文书后,可从所积累的素材中提炼主题。也可按相应主题归纳素材,继而运用。比如: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狗娃的变脸传承经历、枣儿渴望爸爸早日归家的心酸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为作文中有关成长之类的素材;七年级下册方仲永的神童之变,吕蒙的非复吴下阿蒙,八年级下册宋濂的艰苦求学经历,还有七年级上册朱熹的《观书有感》,皆适合端正自己学习态度的作文;七下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八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上李白的《送友人》送别的主题一目了然;七年级上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七年级下册岑参的《逢入京使》、八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崔颢的《黄鹤楼》等诗词的思乡之情浓烈之至;唐雎、陈胜、墨子、曹刿等人都可作为歌颂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的典型人物。除此之外的爱国之情,寄情山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都可以用语文书的内容对号入座。

三、按照角度归纳素材

我们经常和课本相伴,出现在课文里的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文人墨客有很多。在考场作文中,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者表达某一个观点时,我们不妨独具匠心,从不同角度把一些与自己要表达的立意有共同点的名人归纳组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引用化用名人典故、诗词、名言警句,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能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名人效应或人文精神。且所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甚至是具有独创性,才没有“嚼人家嚼过的味道。”如:《沁园春 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咏雪》《湖心亭看雪》中的“雪”字着实是一个角度,借“雪”来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一腔豪迈之情;抒发了岑参对朋友武判官的送别之情。抒发了两代人的生活雅趣和文化的传承,显示谢道韫的才气;抒发了张岱清高自赏的品质和淡淡的哀愁。

九年四班田卓雅同学,把自己变身为明月,以明月身份看待杜甫“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留在心底的思念,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留在心底的美好祝愿,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表天览明月”留在心底的远大志向,从而激励自己发出夺目的光芒。同样是选用月的素材,赞颂古人以明月为系抒感,紧扣题目《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但她这种另辟蹊径的切入角度,成为写“风景”作文中一颗闪耀的明星。同样的作文题目,九年四班于璐同学小标题作文,“长风破浪,济沧海”“上绝顶,览众山”“除弊事,惜残年”从李白,杜甫和韩愈的诗词中的名句切入;张致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月影如涛,桑田变沧海”搜集天下美景,融多种文言词句片断,从文言文中写山水的角度切入;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闻一多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滕子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为九年十班李明扬的作文素材,其中的亮点是根据语文中人物吾日三省吾身,端正自己平时对待学习压力大的态度,从三人身上的人格魅力角度切入;王雪纯同学从“秋天”切入,热烈赞颂与秋天有关的人物的精神,且以刘禹锡《秋词》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作结,升华主题;还可以《醉翁亭记》的禽鸟、《斑羚飞渡》里的镰刀头羊,华南虎的不羁性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快乐的鱼等动物的角度切入;亦可以《爱莲说》中的莲,《桃花源记》中的桃花等植物角度切入;角度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素材应有尽有,只是有待整合。

四、套用古诗文,趣味横生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这种形式中,考生需要首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主旨,然后运用生动的语言展开联想,自然而巧妙地将人物与材料连接在一起,做到自然明快,水融。如:九年十班的张宏泽同学,借《陋室铭》格式表达同学之情。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人不在多,热闹则行。家虽简单,却很温馨。墙顶上有缝,蟑螂入帘轻。谈笑有同学,往来无长辈。可以打扑克,嗑瓜子。无书声之乱耳,无学习之劳心。左边张延城,右边布晓旭。吾曰:“何陋之有?”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7篇

潘教授认为:“‘三要素’属于‘形式逻辑’范畴,它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考虑推理形式是否恰当,将它作为认知方法,属于线性思维或平面思维,是不合适的。”还认为:“‘论点’的形式不重要,‘论点’的性质才重要。‘论点’的新颖与逼真,是议论体式写作的先决条件。议论体式写作的目的,便是‘求真’……”然而,他后面又强调:“议论体式写作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然而,由于认知是没有尽头的,所以真理往往又是遥不可及的,认知追求的是‘逼真性’。”

我觉得潘教授对中学议论文的教学与写作还是不甚了解。由于受年龄、阅历、知识的限制,中学生的写作活动主要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他们的论点难免有高下优劣之分。如果用成年人的眼光来衡量他们的习作,当然会觉得幼稚一点,或者是不全面、有偏颇。这都是正常现象。提倡论点要准确,要“逼真”,这绝对没错。但是,我们不能脱离实际,苛求学生。我们的议论文教学根本任务还是教会学生能够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能够思考,能够论辩。既然“认知是没有尽头的”,真理“又是遥不可及的”,连成年人都无法事事达到真理的程度,只能尽量追求“逼真度”,又怎能要求那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写出真理性很高的议论文呢?这不是太难为他们了吗?

至于潘教授对当下中学生议论文观点陈旧、论据雷同的批评,我也持有不同意见。潘教授说:“他们的‘议论文’写作,几乎所有的‘论点’都是陈旧的,‘论据’都是雷同的,例如‘贵在有恒’‘诚信’‘助人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这些类型的文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写过,是很“陈旧”。但是,作为励志性的题目,“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是可以写的,也是有必要写的。这有利于他们的性格成长。正如经典作品一样,哪个时代的读者都可以阅读,是不会过时的。还有,只要留意当前全国高考、中考的作文题,我们就可以发现,可供学生论述的“论点”还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潘教授所说的“他们的‘议论文’写作,几乎所有的‘论点’都是陈旧的,‘论据’都是雷同的”,未免太绝对、太武断了。

潘教授在“材料意识缺乏:基础的浅陋”一节中写道:“‘三要素’思维是‘论点’先行的,是以‘论点’为原点的思维,而议论体式写作的原点不是‘论点’,而应是‘材料’,‘论点’是来源于‘材料’的。如此重要的‘材料’工作在‘三要素’思维中却被忽视,因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也是付之阙如。是先有论点还是先有材料,这涉及‘唯心’与‘唯物’之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知道,学生写作文,有人曾戏称为写“遵命作文”,就是按命题者的要求作文。我们可以还原―下学生的写作顺序:先从老师或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提炼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论点),然后再调配大脑中储备的素材加以叙述和论证。因此,学生写议论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抑或材料作文,实际上都是先有材料,然后再确立论点,最后成文。学生的论点不可能从天而降,他们的写作原点也是材料,根本就不是潘教授所说的论点先行的情形。

潘教授还强调“原始材料”的重要性,认为:“对于议论写作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古往今来的作者都极为注重‘材料’的完整、全面、真实,注重‘材料’的搜集、甄别、思考。”“在议论体式写作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领域、专题、论题搜集、学习、思考相关资料,积累相关学养,养成定向搜集资料的习惯与良好的‘材料’(资料)工作意识。”这些主张我完全赞同。写出好文章确实需要拥有完整、全面、真实的材料。但是,潘教授的这些观点如果是放在大学里,用于要求大学生,恐怕还可以做到,拿来要求中学生,可能就脱离实际了,有点理想化了。学校里繁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该怎么去,去哪里占有大量的“原始材料”?

潘教授还认为,“议论文三要素”忽视了议论性文体中的驳论文,认为驳论文一般不用论证方法,阅读这类议论文本自然就找不到三要素。其实,驳论文作为议论体式文章的一种,一样有论点,只是它的论点往往不像立论文的论点那样明显。它的论点往往是破中有立,边破边立,是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它不仅有自己的观点或者论点,而且也有自己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以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在批驳有些人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过程中,鲁迅先生陈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事实,提醒人们评判“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用事实分析、证明了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在这篇典型的驳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样样齐全。因此,只要是议论体式的文章,不论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论辩文,都带有传统三要素的特征,并不是找不到三要素。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8篇

议论文是高中写作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时学生常常采用的体裁,所以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十分必要。结合当前教学和实际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方面分析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策略:

1.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审题是写作文的第一步,这决定了作文是否立意切题。全面地理解分析好材料,才能准确提炼出观点。在立意审题时,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一,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结果往上推求出原因所在,然后从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总论点;二,事物普遍联系着,分析出材料中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分析出的关系入手立论,阐明彼此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以及这种关系的重要性;三,分析材料的中心问题,抓取问题的主要矛盾,从而立论;四,准确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判断评价材料的是与非,从而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是在给出单则材料时审题立意的方法。假若是多则材料,就要分析材料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或进行正反、同异的辨析,从而确定观点。总之,要根据话题材料来确立论点,要有的放矢,确立的论点要新颖,具有时代感。

2.加强学生行文结构的思维训练。梁启超曾说:“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如果不把要阐明的观点先构思安排好,不把文章谋篇布局好,那么是不会写好文章的。不少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说理时,条理不清,逻辑不强,不能合理安排整个文章的结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安排条理清晰的结构。议论文的主要结构形式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列述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问句式结构;分条陈列式结构;板块连缀式结构;列举评价式结构;景情阶进式结构等。对于这些结构模式,教师可选择合适的话题针对性的讲解或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写作时可借鉴参考这些结构模式,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主题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在平日练习中,也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结构模式进行写作。教师还要强调学生在提笔写之前,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将说理的内容层次化、条理化,使学生在行文时有章可循,思维清晰。

3.培养学生分析说理的能力。议论文写作,有新颖翔实的材料固然重要,但是只是单纯罗列材料、摆出事实的作文不是议论文。“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议论文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事物要有认识和辨析能力,这样才能增加论证的深度。在提出观点后,要通过分析论据,方能把论点和论句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揭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教授要具体指导以下方法:假设分析法,就是对所列举的素材通过假设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法,就是将事例进行异同或正反比较,透过现象揭露本质,从而得出结论;因果分析法,在摆出论据后进行因果推导而得出结论;引用分析法,结合名人名句、诗词等进一步阐发和分析论据;类比分析法,通过对类比物相似点的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单独训练某种方法,也可让学生在习作时综合运用。在分析说理时,要结合具体的事实和观点,恰当地运用分析说理的方法,文章才具说服力。

4.注重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就是大米,学生如何能成为“巧妇”呢?积累素材。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摘抄有新意的素材,或者看电视新闻时记录下故事事例,整理归类素材可适用的范围,一定要用在相应的题目中。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学会审题和立意,写作时找到好的切入点,灵活地驾驭平时积累的素材,这样才能推陈出新、突破思维定势。素材选择要新颖,这样才能避免屈原跳江万次、司马迁挨千次宫刑的老旧题材的重复使用。学生平时要多翻多看勤记积累的素材,在写作时才能应用得得心应手。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写作 材料 教材 新颖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57-01

在写作中,许多同学面对写作素材的选择显得无所适从。写自己的事吧,好像跟别人的选择显得无多大区别;不写自己的事吧,似乎又无事可写,只好将记忆之中的某篇文章稍加改动搬上。可这样的文章又难逃读者老师的法眼。于是在许多同学看来,选材太难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写作的素材是发掘不完的,也不在与素材的新与旧,关键是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利用素材,用好素材,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选材就是要立足于中心用最佳的材料去表现的过程,其要求就是最确切地表现主题即作者的观点态度,使材料与主题的对接巧合无痕。

材料的积累来源广泛,教材,课外阅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文字都是我们的材料。

1 如何得到好材料

1.1 由此及彼

“此”与“彼”可以为正反对立,也可以同类,它既是根据文题确定的中心,寻找第一个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再反向联系寻找相反的材料,此为正反选材。例如以“宽容”为例:先从正面找到“蔺相如宽容廉颇”之例,然后反面联系,找到“周瑜不能宽容”之例。正反对比,观点鲜明。第三种联系选材就是依据你找到的材料(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然后想一想与它同属一类的事例还有哪些。

1.2 抚今追昔

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古今中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一幕幕让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个个闪闪发光的人物,善于捕捉善于剪接,既显示深厚文化底蕴又令人信服。

1.3 吐故纳新

就是舍去陈旧的,选用新鲜独特的材料。新颖独特的材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的效果。例如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名人热点时事、胜景人文等。

2 如何用好好材料

2.1 推陈出新

即使是旧材料或同一材料,只要角度不同,同样能写出新意来。要做到推陈出新,就要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同时善于比较,去同存异,表现独特的“这一个”。例如爱迪生是大家写议论文时常用之例,但如果充分想象,将爱迪生工作的情景生动的描写出来,这样,老材料也不显呆板了。

2.2 以少胜多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选材。记叙文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段反应事物本质,选取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例、经历表现人物性格,舍去一般性片段、事迹等。议论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论据来证明论点,舍去一般性论据。例如朱自清在《背影》选取最感人的一幕:父亲到车站送我,给我买桔子的情景,细致刻画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在吴晗的《谈骨气》中仅举了文天祥、闻一多的事例就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2.3 以小见大

“滴水见太阳”小事也可以折射大千世界。所谓“小”不是那些毫无意义的小事,而是能反应事物本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素材”。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使人耳目一新。

2.4 深入挖掘

很多材料的内涵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向的。一个素材,只要深入挖掘是可以用来论证多个主题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依照主题转变方向。充分利用素材的多向性为自己服务。

素材海阔天空,但不能任意游,选好素材才能使你的文章在海阔天空中独树一帜!

3 新颖素材的来源

(1)来源于习作者直接的生活经历,包括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如《我爱野豌豆》一文,写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事,如野豌豆带给自己儿时的快乐,又写了自己听母亲所说的野豌豆是我们的大恩人。

(2)来源于习作者间接生活经历,包括自己从课本、课外读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方面得来的人或事。近年来的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中,名人现身说法、名言增添光彩,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加以改造,添加一些新的内容,注入时代“活水”,体现时代精神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效果也很好。

4 结语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除了要学会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外,还应该学会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着眼于当代热点、焦点,为你的选材注入新鲜的血液,出新制胜,写出特色,何愁你的作文不吸引人的眼球?

参考文献

[1] 朱红娟.让细节描写成就成功作文[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2010.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10篇

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华而不实、虚张声势、内容空洞、逻辑混乱的问题,这与浮躁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戕害不无关系,但教育对学生本来有的思考能力的压制和破坏同样难辞其咎。在课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沉浸于自我对教材的过度解读,唯“我”而无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只展现教师与文本、文本作者的对话,而忽视更为重要的学生与文本、文本作者的对话,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对课文敬而远之。以议论文写作视角观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议论性文体的课文学习中,在更充分地参与文本解读的同时,进行写作训练,力求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一、课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缺乏写作素材是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畏难情绪的原因之一。课外阅读和生活体验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素材“库存不足”。充分挖掘课文的文化底蕴,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多角度挖掘和分类梳理。一文多用,写作素材积累的对象既可以是教材中的思想观点、名言警句、诗词佳句,又可以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的文学形象。一类多材,要先按照主题划分课文素材的类别,如励志篇、美德篇、情感篇、为学篇等等,再不断充实自己的“库存”,为议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然而,充分积累依然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要想学生巧妙运用课文素材,对作品的研读一定要足够深入,提高学生提炼主题和分辨素材差异的能力。也可提供高考作文中善用课文素材的范例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如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是对课文素材的纯熟运用: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别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从而升华了友情。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考场作文的范例对学生而言有明显的借鉴作用。模仿练习要从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遵循由简入繁的学习规律。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对课文教学的激活,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文本深度和广度的探索。

二、课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训练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认为:“要把我们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是要讲逻辑。一般所说‘这句话不通’,多半不是语法上有毛病,而是逻辑上有问题。”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准确、清晰、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正是因为缺乏逻辑理性思维,语言表达不合逻辑,所以行文杂乱无章,观点缺乏说服力。逻辑思维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过渡,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课文教学中,要依托教材中的议论性文体让学生了解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所涉及的对象、概念和判断要保持同一性,也就是确定性;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思维所涉及的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上做出相互矛盾的判断;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的;充足理由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提出的思想观点要有充足的理由来论证支持。这些规律对于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将其一口气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它们拆分开来,在文本解读水到渠成时适时引入,不苛求概念的精准把握,而着力于引导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自觉遵守。

如在学习《劝学》这篇文章时,首先分析它的逻辑思路。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三段分析问题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两方面论证为什么“学不可以已”。第四段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论证怎样才能做到“学不可以已”。文章的逻辑思路十分清晰,学生易于把握,可以补充介绍同一律和充足理由律的知识。

从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言简意赅,中间分论点的提出紧扣中心论点、层次分明,到结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始终保持一致,严格遵守同一律这一思维规律。教师以此引导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不随意变换含义或转移话题,不跑题。文中用五个比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从不同侧面阐明学习的意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论据充足,论证有力,遵循充足理由律。

三、课文教学中社会视角的介入

高考作文的新趋势是变价值观预设为价值观引导,作文材料内涵丰富,命题者的价值观不直接呈现,让学生解决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碰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课文教学如果只是停留在文本解读上,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恐怕培养的将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的书呆子。没有开阔的视野、成熟的思想,何谈准确而有深度的观点。以鲁迅《拿来主义》一文的教学为例,传统教学设计中,文本解读越深入,学生越不感兴趣,认为鲁迅先生的杂文晦涩难懂。时代和语言的隔阂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也往往被忽视。社会视角的介入,就能打破这样的时空界限。在创新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与写作背景关联、学生关注的时事材料,从时评角度解读《拿来主义》,提供给学生一种课堂学习的新思路,让学生通过学习鲁迅的风度和情怀、语言和构思,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对话。如提供国产动漫对西方故事内核的成功利用和日本暴力、色情动漫在中国市场的流行等时事材料,让学生完成中国动漫产业借鉴外国动漫时需要怎样的“拿来主义”这一时评写作训练。语文教学不能培养埋首故纸堆,不闻天下事,满口仁义道德,却毫无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而是要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素材累积;

前  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语文的学习中,素材是文学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高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不少同学在考试中经常会感到写作力不从心,无从下笔,不得不“凑字数”。这种消极的写作对语文学习带来了较大的伤害。

一、高中生语文素材积累对写作创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1.1 丰富语文素养,培养文学气质

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中,素材的累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同时,素材的累积也是同学们在高中阶段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气质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积累大量的素材,不仅有利于丰富自身的学识,解放思维桎梏,同时还会增加生活阅历,提高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1.2 增加思考锻炼,提升创作灵感

    素材的累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素材的收集和记录,形成自我独有的文学资源宝库,夯实“量变”基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会思考,向乐于思考,再到善于思考转变,增强在学习中的思考分析能力,从而激发灵感的火花,促进语文创作力的“质变”。

1.3 实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素材使用能力

    遍览高考的优秀作文,无一不凝结着作者宝贵的文学心血。虽然这些作文文字不多,但对高中生来说可算是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更是体现着作者的自信与底蕴。同时,这些作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不花哨,举例和用典恰到好处,让阅卷老师生出“舒服”的阅读感觉,从而在高考的阅卷和评分中占尽先机。可见,通过积累素材,还可以增强对素材使用的选择范围和时机,提高考试中作文的写作速度和准确性。

 

二、有关高中生语文素材累积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笔者通过观察和与老师的交流,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对高中生语文学习中素材累积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适合当前高中生的素材累计方式。

2.1  利用信息爆炸,提高对时事的解读和记忆

    在高中语文写作中,议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不少同学觉得议论文举例论证比较难,不知道举什么样的例子,也不知道通过例子如何引申出论点。对此,我们可以借助当前“爆炸”的时事信息来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累积。网络、手机、广播甚至街边的广告都可以成为素材累积的渠道和来源。海量的信息资源为同学们素材的累积提供了捷径。在累积中,我们不能仅凭兴趣爱好去看,而是应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建立起考试时可以应用的举例论证能力,提高对素材的使用经验。

2.2 学会使用历史典故

    在我国古典文学体系中,支撑书籍文学层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典故”的使用。因此,我们在学习和阅读语文课本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通过语文教材区了解和记忆这些典故背后的故事。通过记忆故事的过程来提高对典故所涵盖的诗词歌赋的记忆。这样让我们在日后的写作中,可以根据作文题目进行历史典故的筛选。而且,随着这些历史故事素材的累积,还可以让我们不断触类旁通,增强对于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理解。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综合论证思维体系,在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等不同问题之间自由切换,做到游刃有余。

2.3 素材累积重在坚持

    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对其它的文学考点,可以通过考前的突击学习进行提高,但是在语文写作考试中,依然是通过平时的积累来体现写作功力。因此,高中时代素材累积的确会提高语文写作创作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在考试中展现出素材累积的效果。我们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如果一星期能记忆一个素材,坚持两年就会在写作迸发出着显著的效果。所以,天道酬勤,素材的累积还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下功夫。素材累积的渠道可以用练笔、剪报等传统方式,也可以通过电子书、电脑等现代学习工具去学习。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竖立累积目标,并进行自我监督,最终提高语文素材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语文写作困难的同学,做好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从当前做起,从基础学起,从素材累积学起。在课本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学习后,逐渐加强对平时生活中素材的思考和记忆,树立学习素材的决心。让语文写作能力在丰富的素材推动下稳步提高。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有打下深厚的素材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写作创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司静,浅谈高中语文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J]. 《软件:电子版》, 2015(10):417-418

[2] 梁大伟,关注多彩世界 丰富写作素材——浅谈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2(5):48-48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1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在编排上分为三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主体部分,包括必修一至必修五后专辟的写作专栏,它力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作文训练。其中议论文教学则集中在三、四、五册必修教材,第三册安排了“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四个专题。第四册安排“学习横向、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等专题,写作内容编排较之以往教材有了明显的渐进性和系统性。但是由于教材作文训练内容有些笼统,在具体的方法指导上还不够完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教师感到难于操作,难于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使用。不少教师干脆另搞一套,依旧是高一就紧靠高考,以高考作文命题为参照标准来大搞应试化作文训练。由于应试作文没有逐点训练、逐步升级的规划和体系,因此学生的议论文也都是很难经得起深推细究的。

当前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主要存在以下弊端:思想缺乏深度,论点幼稚甚至偏激;思路打不开,堆积素材,不能对素材深入分析;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清楚、语言不生动。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议论文能力,依旧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对高中语文必修模块“议论文写作教学”系统的补充与重构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材的取舍权在师生手里。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教师要整合三、四、五册的教材,先对学生进行论点、论据、论证的“宏观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具体每一个专题教师再进一步深入,做微观指导。比如论点的提出,要教给学生常见的提出论点的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摆出事实,引而不发;以事引论,发人深省;限定范围,不枝不蔓;委婉曲折,引人入胜;反弹琵琶,别出心裁;正反对比、严密周全。每一种方法教师都要列举实例加以指导,并让学生做片段训练。

微观指导和宏观指导是局部指导和整体指导的关系,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还包括整篇训练和片段训练互相结合,作文训练不能只搞单打一的成篇写作训练,而要针对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片段的强化训练。相信只有整体和局部兼顾,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些专题整合在一起,如专题“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可以和专题“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整合在一起。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叙述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叙述是议论的基础,并可以引出议论,议论是叙述的精华。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不会叙述,尤其是不会定向叙述。定向叙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的需要再创作。定向叙述要求吃透材料,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审视材料,转述为议论的观点服务,转述的文字要简洁明确,既要忠实材料,又要给人以新的启迪。两个专题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选择论据的同时选准角度转述材料。

二、读写结合

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除了专辟的写作专栏外,还有一块是读写结合的产物,从写作角度说,属于笔记作文。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必修三的课后习题为切入点,看出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蕴藏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要素,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三册第9课荀子的《劝学》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设题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了解本文运用比喻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写作方法。再比如《师说》第二题:“课文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说一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这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悉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鉴赏的方式,细细琢磨经典文章的妙处,逐一将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议论文写作方法进行合理的归纳、提取,从而实现议论文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的迁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主要运用抽象的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就必须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因为议论文要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每个要素都离不开抽象思维能力。论点要正确,学生就要深刻抓住问题关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创见地发现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要合乎逻辑,正确地使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多种推理方式,合乎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等思维规律,反对轻率概括、以偏概全,灵活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呢?

首先,中学生学一点逻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适当传授有关思维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提炼论点,学会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

其次,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贯穿到有关论证方法知识的学习中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学会论证的方法,又提高推理能力。学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意识,不知道怎样进行论说,往往用叙述事实代替议论,写作套路基本上是“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教师要指导学生有了论点和事实论据,还得分析,只有分析才能把论点阐明,把道理讲清。所谓分析,是与综合相对的,运用思维互相联系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对文中所举的事例、事例发表看法,使其同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此外,还要将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从形式逻辑思维来说,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时还要正确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方法。比如让学生根据论点,找出典型事例并加以转述,再以这些事例为前提进行归纳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

四、写作素材的积累

议论文写作要做到有理有据,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总觉得没有确实有力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陷入积累不足、写作资源匮乏的困境。议论文教学首先要求学生积累材料,可以从哪里获得素材呢?

1.取材课本范文

初高中教材蕴涵着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再加上老师在教学中提供的补充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满足中学生的创作需要。如屈原《离骚》、司马迁的《鸿门宴》等,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古今文化名人的素材。

2.取材课外

阅读材料、文化经典、文学名著、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教师要求每人准备一本议论文写作材料积累本,从高一沿用至高三,力争积累上百条新颖典型的议论文写作素材。

3.坚持做时文评说的训练

“时文评说”更准确地讲叫“新闻评论”,即要求学生主要是对当前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说。要以具体的事实为由头,观点要正确,合乎逻辑,同时还要有新意,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进行时文评说的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同时训练学生思考与议论的能力。这类训练可以以周记的形式进行。如特级教师赵谦翔就坚持带领学生收看《早点新闻》、《时空报道》,然后要求学生写新闻述评,使学生将“做人”与“作文”融为一体。

显然,锻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围绕每一个专题设计出具体可操作、合理的训练步骤,要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指导,教会学生“怎么写”。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这种专题训练,只是解决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入门问题,无法培养高层次的写作能力,但是,正如郑桂华所说:“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简单有效定势,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的初步指导,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提高教学效率,效果还是可以期待的。”①

注释:

①郑桂华.从两个维度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以读助写;议论文写作;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34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82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困难很多,教过的教师都知道。根据教学实际,按写作的顺序,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准确的审题立意;选择典型的论据;倾向性地表达论据和扣住观点对论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合理安排论证结构;简洁、准确、深刻地表达。

从检测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的考试来看,笔者认为论据的选择、表达和分析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也是最难突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考试的命题来看,现行的作文命题形式,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面对的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考生。一道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尽量让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也就是通常说的“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当然为了避免套题和宿构,肯定还是会存在审题问题。

至于论证的方法和结构,对于中学生来说,论证的方法和结构就那么几种,学生经过训练,一般都会掌握。而具体的写作,只要条理清晰就可以,不一定要拘泥于某一种结构。况且文无定法,形式说到底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安排的。说到语言,对于自己的母语,大多数学生还是能表达清楚的,要达到深刻和有文采就比较难。深刻,说到底是思想的问题;有文采,则是长期的阅读和练笔的结果。

最难解决的也是最重要的,笔者觉得是论据的选择以及论据的表达与分析。为什么说难解决,因为据我观察,学生写作时最怕的是对作文题目没有什么想法或虽有想法却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来证明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大多数学生并不是什么“巧妇”。为什么说最重要,因为不论是从学生的写作还是从教师的阅卷来看,这些都是最重要的。从写作来看,学生对于作文题目,总是会有或深刻新颖或浅显一般的立意,可是有了立意后,学生就要找到合适的论据来证明它,而观点能否被证明清楚,内容是否充实,关键还是看论据的选择、表达和分析。从阅卷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常说主要看内容和形式。形式主要是结构和语言表达,即怎么写的,除非很突出,一般的学生都差不多。内容主要是论点和论据,就看他写了什么,这是文章的主体,也是打动阅卷教师的关键。

学生论据的选择、应用和分析的现状又是怎样呢?论据的选择,首先要有东西可供选择,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他头脑中的材料很有限,考试时想到的总是那几个,国外的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国内的就是司马迁、陶渊明、苏轼等。因为没有可供选择的论据,运用起来不是不能证明观点,就是虽能勉强证明,也因太过陈旧而不能引起阅卷教师的兴趣。

学生写作时论据的倾向性表达和分析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在运用论据时,往往像讲故事一样,表达上概述不够,更不知该从哪里开始表述,表述时该突出什么,即不能扣住观点进行倾向性表达。论据的分析也是问题多多:有的只是观点加材料,不对材料进行分析;有的能对材料进行分析,但只是用观点贴一下标签;有的分析则另起炉灶,与前面的论据完全脱节,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前面的论据难以得出后面的分析等。论据的概述和分析,涉及的问题,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下面重点讲讲笔者平时是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难题。

笔者2013-2014年主持了福建省教育学院的课题《“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方式研究》,“以改促写”其实是“以改促读,以读助写”的缩写。

这里的“改”是“自主合作的评改”,在改之前,学生要先阅读教师编写的学案。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此次写作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后,参考教师对于优作和存在典型问题习作的评改示范,先对自己文章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小组互助合作评改,学生再根据自评和他评来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写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所谓“以改促读”是教师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找一些与这次写作有关的阅读材料,如作文的素材、名家的范文、同学的优秀作文、有关这次写作的知识和技巧等,提供给学生阅读,(当然每次有所侧重,不求面面俱到)。读完之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所给材料中对本次作文有益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到写作中去,这就是“以读助写”。

当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是积蓄;写作是释放,是支出。没有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当然大家都明白,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指纸质的文字阅读,其实观看一些视频,参加一些活动等,应该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阅读。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下锅”的困难的。

一、缺什么,补什么

缺什么,是指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没有想到的典型论据或者缺少的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补什么,是指老师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源,把学生缺少的东西及时补充给学生,让学生在修改文章时能用上,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写“痛而善言”这篇文章时,笔者给学生补充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陆幼青的《生命日记》,并提醒学生忽视的课内文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李密的《陈情表》就是很好的材料。

这里说的写作知识,一般不是纯理论的知识,而是同龄人或者一些大家同类的作文,其中往往含有一些写作的知识和技巧。

高一写记叙文时,有一次让学生写《我的母亲》,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学生大多只是写母亲操劳家务以及如何照顾自己,难以体现个性。于是我给他们提供了《胡适自传》中“我的母亲”的内容,老舍的《我的母亲》,丰子恺的《我的母亲》和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从这些感人至深的文章中,学生学到了如何从生活小事中去选材,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言行去突出人物的个性。

在写过“化心为湖,融化生命中的苦痛”的文章后,我给学生提供了毕淑敏的几篇散文和于丹《庄子心得》里的几篇文章,学生看后豁然开朗,对于里面的几个例子印象深刻,自行修改时当堂就用上了。

学生写作时绞尽脑汁想不到素材,现在一下子把典型素材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一般都比较感兴趣,让他们在评讲后修改或重写一段,用上补充的例子,学生都能学以致用,并且印象深刻。这大概就是孔夫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吧。

二、阅读课教学时,适当拓展

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占有更多的素材、汲取丰富的营养。

具体做法有两点:一是在学习作家作品时,围绕作者生平,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作家生平的知识和文章,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作家,以便“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作家本身的故事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在学苏轼的诗文时,笔者给学生印发了余秋雨先生的《坡突围》和林语堂《坡传》中的相关内容;在学清照词的时候,笔者又提供了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他们的兴趣都很高。读后对作品的理解更深了,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文中关于主客的问答,其实是苏轼自己内心的挣扎,可因为什么而挣扎,为什么是这样的挣扎,学生如果仅仅只知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不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苏轼此时的心境。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的情感是消极还是积极,读完余秋雨先生的《坡突围》,就好理解了。同样,对于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学生对“凄凄惨惨戚戚”的理解也许只停留在教师对文学史的介绍上,可如果读了《乱世中的美神》,就真正能体会到一位才貌出众、生活幸福的大家闺秀,在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之后,历经国破、家亡、夫死、金石散失、遇人不淑种种变故后,她此时内心的愁苦。才能真正体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再读“凄凄惨惨戚戚”时,才会有“仿佛嘴里含了一颗千斤重的橄榄”的感觉。

由于理解较深,在学生的笔下,苏轼、李清照就不只是一个失意的文人形象,还是一个敢与命运抗争、永不沉沦的强者形象,是一个立体的形象。在以后的写作中,不管是有关“自我成长”还是“关注人生”类的题目,学生都可以用以上两人。在写“痛而善言”时,学生就运用苏轼一例,在政治压力之下,没有一位昔日友人寄来片言只语,苏轼痛苦郁结于心,借诗文来言内心之痛,这里就有阅读相关材料的功劳。

另一点是在学习一个作家的作品时,把这位作家其它的作品作为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并做适当的阅读指导。这样学生对于这位作家选入教材中的作品就会理解得更透彻,对于作家的特点也把握得更到位。

在学鲁迅先生的《祥林嫂》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先生的《呐喊・自序》,让他们了解鲁迅先生写作的目的,同时还补充了《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传统名篇,让学生明白了课文后面所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引起疗救的注意”真正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国民劣根性”有了更深的思考。学生因为有了这些底子,在面对“文化”有关的作文时,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思考。

三、利用教学常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虽然笔者的课题是做这方面的研究,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素材。但教师一个人的视野毕竟有限,精力也有限。更重要的是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让学生平时就要养成收集、整理素材的习惯,真正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有“源头活水”。

在具体操作上,笔者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

1. 是利用学生平时的课前演讲和读书笔记来落实

课前演讲,大家都知道可以锻炼演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引导得法,还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较好的写作素材。笔者的做法是:学生轮流演讲,须提前做好准备,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文章拿来和同学分享。要求是:课前,演讲者要写一句名言警句,同时要把这次演讲内容中的关键词,如主要人物的姓名,所讲内容的核心观点等,写在黑板上,名言与所讲内容最好相关。学生在演讲的时候,要求其它学生边听边记,记下人物故事、人生道理等。讲完后,教师针对所讲内容做适当的点评和延伸,听的学生就相当于积累了一个新的素材,并对它有了一定的思考。有时针对一些热点话题,笔者还会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如五班一个学生讲到现行教育制度的话题,笔者看到学生都有话要说,就让他们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讨论嘉宾,在思想的碰撞中,他们对“教育”问题认识更全面了、思考更深入了。而且我还鼓励他们课下对教育做一个专题探究。如孔孟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等的教育思想。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喜欢谁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的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做哪些变革?下次写到有关教育的题目,他们肯定就会有更多的思考。至于读书笔记,就是学生课外阅读时,把觉得有价值的材料摘录下来,并做适当的点评。看过文章,把其中感受最深的内容摘录下来,本身就是对材料的再加工,而点评则是对材料的深入思考。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不愁没有作文的素材,当然也不愁没有思想和语言了。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就行。笔者就经常推荐学生订阅《语文周报》、《语文报》、《中学生阅读》、《读者》、《杂文选刊》等报刊。除了高考必读的名著外,还鼓励学生看看鲁迅、柏杨、朱光潜、余秋雨、毕淑敏、周国平、张晓风、贾平凹、莫言等人的作品。引导他们看《财经郎眼》、《大家》、《人物》、《艺术人生》、《对话》等电视节目,看看《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放牛班的春天》等经典电影。好的影视作品往往思想性和艺术系兼备,也是非常好的素材。

2. 课内适当拓展,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关的材料

所谓的课内拓展,实际上是教师在课文讲解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课文的内容,作适当的拓展。笔者的做法是围绕课文内容给学生几个写作话题,要求他们先自己写出片段作文,再去寻找相关的材料,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改写片段作文,互相交流。

学了《项羽之死》,笔者就给了学生几个话题:我心目中的英雄、性格与命运、智与勇、 谈民心、无情未必真豪杰、生存还是毁灭、谈尊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后面李清照、王安石等的诗词来写片段作文。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去找相关的材料,于是学生找来了《项羽本纪》,找来了易中天的《汉代风云录》,找来了张艺谋的《英雄》,甚至网络上关于刘项谁才是英雄的辩论材料。学生占有材料后,修改自己文章,然后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自己围绕教材,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写,读一读,改一改,学生阅读的材料多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多了,写出来的片段作文质量就会高很多。这其实也是“以读促写”。

3. 作文评讲后,引导学生开展找典型素材比赛

每次讲评完作文后,笔者都会针对这次习作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典型论据。除此之外,笔者还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那个小组找到典型论据多,小小的竞争会让他们乐此不彼。通常情况下,先引导学生尽量利用课内的材料,让他们懂得学以致用。如写完“痛而善言”,笔者告诉他们,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李密的《陈情表》是非常典型的素材。笔者给他们示范,告诉他们应该如何表达。至于课外的就要靠他们的阅读积累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每次他们自己找到的材料远比教师一个人找的要多,而且他们对自己动手找的材料,印象也更深。教师只要对不典型的材料适当把关即可。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作文素材

通过写作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使用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其语言应用能力。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要使学生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文写作素材,开拓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从日常生活积累语文写作素材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是学生灵感的源泉。但是,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他们都处于框架式的学习圈中,对现实生活缺乏情感体验,写作素材匮乏,导致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内容空洞、情感单一,“假、大、空”现象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身边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件场景要有意识地记录下来,每周举行一次交流会,让学生们对上下学遇到的一些新鲜见闻、近期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比如2016年中医研究院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里约奥运会等都可以作为语文写作的素材。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良好习惯。这种素材积累的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之中的乐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有利。

二、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积累阅读素材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宽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路,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中学阶段,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日常的交流沟通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知识储备还比较贫乏,语言比较枯燥,写作时文章内容十分平淡,在缺乏情感的同时,表达不流畅、措辞不合适的情况十分常见。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许多写作素材,同时丰富他们的语言形式,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优美、生动鲜明。基于此,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工作,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在语文课堂之中要能够熟练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组织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教学活动,比如“每月读一本好书”等。教育部推荐了许多适合中学阶段青少年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老人与海》《家》等。教师可以列一个详细的书目,让学生们参照这一书目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章进行阅读,月底班会中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读书的感受,交换阅读读书笔记,并评选出感悟最深刻或者读书笔记记录最佳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通过开展“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诗朗诵”“读书汇报交流会”“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勤于动笔,教师要鼓励学生圈点赏析书籍中一些经典的片段,要让他们养成深度、细度的良好习惯。学生还可以在书籍的空白之处记录下对文章的看法,遇到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还可以抄录下来,细细品读。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才能积累写作素材。

三、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名篇佳作,这都是广大教育研究人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的适合中学阶段学生阅读的文章,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一段细腻的场景、人物描写,一段精彩的句式、文段都可能会成为学生写作之中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字的印象。通过经典文段赏析,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阅读、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深入地挖掘语文教材等多种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进行了讨论分析,仅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简单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亚太教育,2016(11).

写作素材论文范文第15篇

一.引导学生从文字资料中提取富于观念性的材料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富于形象性的材料,二是富于观念性的材料。前一种形象生动,往往用来进行寓思想于形象之中的写作;后一种材料抽象、概括,往往用来进行寓认识于观念之中的写作,材料是一个总称。由于材料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人们又把材料分为素材和题材。素材是原始粗糙的材料,题材是经过了鉴别整理的材料。这里所说的材料,主要指写作的素材。生活告诉我们,猎人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盲人有一种异常灵敏的听觉,这些都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捕捉力。写作,同样需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力。这种捕捉力能够从司空见惯中发现新奇,从细微末节中发现深邃,从芸芸众生中发现个性。因此,除了引导学生直接观察生活外,还必须引导学生从文字资料中提取富于观念性的材料。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写作的价值。

如习作《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文章题目直接体现了写作的主线。笔者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历史上弃官归隐的陶渊明,投向弃医从文的文学大家鲁迅,投向矢志不渝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同学们从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路,发现陶渊明独特的个性特点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从鲁迅的弃医从文的别样选择,发现鲁迅以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为己任的崇高品格;从霍金对科学事业的酷爱与执著,发现霍金献身科学的伟大人格……学生正是在对这些材料的抽象与概括中,提取富有观念性的材料,阐述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的观点。从而,使议论文具有令人信服的事实论据。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有关文字资料进行抽象与概括,寓认识于理性思考之中。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典型材料

写任何文章都要求内容充实而具体,即使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议论文,也不可以说空话,而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文章,则更要求形象鲜明。没有足够的材料,写人,则苍白无力;写事,则语焉不详;写景,则黯然失色;写物,则模糊不清。总之,写不出特色,显示不出特性,这就构不成形象。可见,缺乏材料,写不出形象;倘若缺乏典型的材料,则不会写出典型的形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写出鲜明的形象,不但要有足够的素材,而且要有富于典型意义的写作素材。典型意义的写作素材从何而来?从生活中选择、提炼而来。

如习作《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引导学生对朱自清的《背影》进行深入探讨:《背影》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来写?同学们认为,唯有其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翻越月台买橘子的事,最能打动读者的心弦。确实如此,这里不仅体现了慈父爱子的深情,而且体现了生活潦倒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未来的憧憬之情。作者正是从这一看似寻常的素材中发现了材料的典型意义,因此作了工笔描绘。而其他材料之于这一典型材料则起到众星拱月之效。如果仅仅从父子深情的角度来看,则将会淡化这则素材的典型意义。《背影》中父亲的形象之所以生动感人,是因为父亲的形象中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光芒,烙上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印记。可见,选材要抓住事物“尖端”部分,一般材料只能炒出一般菜,“尖端”材料才能炒出佳肴。只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典型材料,并通过对这些典型材料的细心描绘,才能使记叙文中的形象风姿绰约。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从男女生的正常交往中,觅见了生活中的七彩阳光;从父母的放手培养中,听出了青春的呼唤;从“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中,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正是在对写作素材的精心提炼中,学生获得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从而,使“心中的那一道阳光”更具有时代的穿透力,更具生活的典型性,更具情感的艳阳美。

三.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例中开掘具有积极意义的材料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除了注意真实性、新颖性外,还必须引导学生把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写进文章,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素材往往藏匿于客观世界的千变万化之中。生活中的有些事例看似平淡无奇,如果换一种体验方式,那么也许会觅见具有积极意义的材料。所谓“积极意义的材料”,即能集中体现人物的个性、生活主流、时代色彩的写作素材。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作者正是在对奥楚蔑洛夫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中,揭示了人物“形”变而“神”不变的性格特征。显而易见,这对抨击沙俄时代的黑暗现实具有积极的讽刺意义。读了《变色龙》,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社会上的类似现象,因而产生了嫉恶如仇的情感。可以说,这正是教学《变色龙》的现实意义。无论从作品的主旨,还是从教学的目的来看,都会触动某些人的敏感神经。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例中开掘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材料。这样,文章既有深意,又有新意。

如习作《半瓶矿泉水》。作者写的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自己将仅有的半瓶矿泉水送到了正在田间劳作的父亲的嘴边,而父亲一口气喝完了矿泉水后,把空瓶递了过去,并吩咐留着下次再用。这件事微乎其微,但对作者的触动却很大,以致小作者在文章中发出这样的感慨:“父亲美滋滋地喝着矿泉水。等我转身离开,传来了父亲沙哑的声音:‘喂,带回去,留着下次再用!’说着,把空瓶递给了我。我接过空瓶”,像拿着铅块一样沉重,像揣着金钱一样珍惜,像抱着婴儿一样谨慎……”这里,作者以独特的体验,写出了自己对父亲的理解和尊重,传达出对普通劳动者的敬仰之情。劳动者的伟大就在于,对劳动成果的百般珍惜,对社会财富的充分利用,对生命价值的细心体会。这,也许就是习作者对写作素材所开掘出的积极意义。可见,一件小事在特定的背景下往往会产生异乎寻常的效应。这种效应,就是强烈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启迪学生把自己感受最为深刻的材料写进作文中去。这样,才会使文章返朴还淳,意蕴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