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

科技管理目标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县科技局是县政府组成部门,主管全县科技工作。其职能是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科技发展方针、政策、科技法律、法规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具体规定,管理全县科学技术工作和知识产权工作;组织研究提出本地科技发展方向,优化发展领域和重点科研课题;协调科技力量对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组织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组织指导群众性的科技活动,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自1974年××县设立科技机构以来,机构依次变动为××县科技办公室、××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局,2005年6月加挂“××县知识产权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办公。其内设科室2个(办公室、综合科),行政编制6人,现有在职人员6人,其中:助理调研员1人,局长1人,副局长1人,办公室1人,综合科2人。

20**年,××县科技局与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签订了《20**年××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县属党组)》、《20**年××县直属机关工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县20**年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县20**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20**年度保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县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并认真按照所签责任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

(一)工作成效

20**年,县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州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46664”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立足部门工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不断强化创新与服务意识,扎实勤奋工作,一是完成省、州、县各级各类共36项科技项目的征集、筛选与申报工作,获批准实施项目19项,其中:省级科技项目1项、州级项目4项、县级项目14项(其中工业项目1项获州级立项支持,实现多年来工业科技项目立项零突破)。二是通过“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4.26知识产权日”活动与各类科技培训的开展,积极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三是认真组织省、州科技成果评审(验收)及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年内,组织相关专家评审(验收)科技成果3项,申报州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20**年度州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四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年内,利用送科技下基层、科普进社区、“4.26知识产权日”、举办讲座等活动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共举办专题培训班1期次,培训人数100余人,印发知识产权专刊1期60份,资料1600余份;积极为专利申请人(单位)提供便利快捷咨询服务平台,至11月底,承接专利申请咨询23批56人次,正式接受专利申请15件,获国家授权10件。

通过一年的努力,科技局工作实现了“整体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有新的突破”,受到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获“××县‘争创文明县城、争当文明市民构建滇南之心·魅力××’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科技局党组非常重视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党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科技局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县科技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解》、《××县科技局党组20**年度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等计划和制度,与局机关支部签订了《××县科技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机关支部将其细化到个人,与全体党员签订了《××县科技局党建目标化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层层负责、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使科技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宣传教育与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与行政服务能力。

科技局党组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开展各项中心教育活动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省、州、县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斗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有效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科技局的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是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习了《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进一步强化了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学习中,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提高综合素质,狠抓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二是结合县委政府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四项制度及“五制五办”、党风宣教教育月、“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主题教育等活动的开展,局党组和局机关党支部结合科技局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观念,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建立必要的制度及规章,规范行为、约束行动、廉洁勤政、常抓不懈,坚持从单位做起、从自己做起,管理教育好自己的人员,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科技局的工作职能和××县的经济、科技发展出发,找出问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农村开展调研,探索破解难题的办法。

3、制度建设与临督机制并重,不断规范行政服务与管理,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县十二届二次党代会、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为保证科技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根据县委要求,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例会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办公室接待、用车制度》、《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县科技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县科技局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县科技局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县科技局关于落实“五制五办”实施方案》等,坚持挂牌上岗,进一步规范了管理,严肃了纪律,改进了机关风气,机关作风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饱满,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是根据中共××县委《关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文件,制定了《××县科技局党支部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机构及监督机构,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公开党务政务工作;严格贯彻落实20**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了《××县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在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局机关应当公开的信息,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把单位和个人置于党的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之下;三是根据《中共××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效能监察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共××县纪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年效能监察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县科技局效能监察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科技局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四是结合科技局的工作实际,切实抓好××县的科技进步工作。科技局承担着全县的科技管理、组织、协调、指导及科普宣传、技术培训的职能,事多、面广、量大。在人员少、任务重、资金缺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的克服困难,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为我局、我县的科技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科技工作的超前和先导作用,为我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树立典型示范引路;加强科技对产业的服务工作,着力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强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的到位率,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加强信息收集和交流,进一步扩大技术的引进和与相关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既解决了生产上对技术的需求,又解决了缺乏资金的困难,保证了我局科技工作的持续开展,部门职能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存在问题

1、编制少,人员缺,业务工作量大,省、州项目安排随意性强,项目争取困难,工作中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客观上限制和阻碍了科技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现有科技经费的安排,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科技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县级科技经费投入有限,科技开发研究经费难以支撑科技项目的实施,导致科技项目征集与立项范围单一,项目实施成效不明显。

四、下年度工作安排与打算

(一)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部门形象。

(二)继续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县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三)及早准备做好省、州科技项目的调研、筛选、组织申报工作及我县科技计划项目的征集工作,做到项目早落实、早实施。

(四)全力组织好新项目和延续项目的实施管理,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管好用好科技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2篇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规范检查考核评比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蒙办发[20*]121号)、《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

*县20*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进行统一检查考核的通知》(蒙办电[20*]121号)、《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年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部门部分)〉的通知》(蒙办

发[20*]123号)文件精神,结合本部门实际,现将20*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县科技局是县政府组成部门,主管全县科技工作。其职能是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科技发展方针、政策、科技法律、法规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具体规定,管理全县科学技术工作和知识产权工

作;组织研究提出本地科技发展方向,优化发展领域和重点科研课题;协调科技力量对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组织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组织指导群众性的科技活动,提高广大

干部和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自1974年*县设立科技机构以来,机构依次变动为*县科技办公室、*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局,20*年6月加挂“*县知识产权局”,实行两块牌子

,一套人员办公。其内设科室2个(办公室、综合科),行政编制6人,现有在职人员6人,其中:助理调研员1人,局长1人,副局长1人,办公室1人,综合科2人。

20*年,*县科技局与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签订了《20*年*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县属党组)》、《20*年*县直属机关工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县20*年民族团结目

标管理责任书》、《*县县20*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20*年度保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县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并认真按照所签责任书完成各项工作

任务。

二、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

(一)工作成效

20*年,县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州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46664”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立足部门工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不断强化创新与服务意识,扎实勤奋工作,一是完成省、州、县各级各类共36项科技项目的征集、筛选与申报工作,获批准实施项目19项,其中:省

级科技项目1项、州级项目4项、县级项目14项(其中工业项目1项获州级立项支持,实现多年来工业科技项目立项零突破)。二是通过“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4.26知识产权日”活动与各类科

技培训的开展,积极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三是认真组织

省、州科技成果评审(验收)及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年内,组织相关专家评审(验收)科技成果3项,申报州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2007年度州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四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年内,利

用送科技下基层、科普进社区、“4.26知识产权日”、举办讲座等活动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共举办专题培训班1期次,培训人数100余人,印发知识产权专刊1期60份,资料1600余份;积极为专利

申请人(单位)提供便利快捷咨询服务平台,至11月底,承接专利申请咨询23批56人次,正式接受专利申请15件,获国家授权10件。

通过一年的努力,科技局工作实现了“整体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有新的突破”,受到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获“*县‘争创文明县城、争当文明市民构建滇南之心•魅力*

’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科技局党组非常重视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党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县科技局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县科技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解》、《*县科技局党组20*年度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等计划和制度,与局机关支部签订了《

*县科技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机关支部将其细化到个人,与全体党员签订了《*县科技局党建目标化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层层负责、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

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使科技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宣传教育与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与行政服务能力。

科技局党组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开展各项中心教育活动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省、州、县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斗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有效的开展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科技局的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是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习了《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

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进一步强化了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

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学习中,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提高综合素质,狠抓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

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二是结合县委政府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四项制度及“五制

五办”、党风宣教教育月、“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主题教育等活动的开展,局党组和局机关党支部结合科技局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了“以廉为荣,以贪

为耻”的观念,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建立必要的制度及规章,规范行为、约束行动、廉洁勤政、常抓不懈,坚持从单位做起、从自己做起,管理教育好自己的人员,做好自己的

事情。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科技局的工作职能和*县的经济、科技发展出发,找出问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农村开展调研,探索破解难题的办法。

3、制度建设与临督机制并重,不断规范行政服务与管理,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县十二届二次党代会、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为保证科技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根据县委要求,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例会学习制度

》、《考勤制度》、《办公室接待、用车制度》、《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县科技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县科技局关于开展“解放

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县科技局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县科技局关于落实“五制五办”实施方案》等,坚持挂牌上岗,

进一步规范了管理,严肃了纪律,改进了机关风气,机关作风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饱满,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是根据中共*县委《关于在全县基层党

组织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蒙发[20*]26号)文件,制定了《*县科技局党支部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机构及监督机构,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公开党务政务工作;严格贯彻落实

20*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了《*县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在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局机关应当公开的信息,听取方方面

面的意见,把单位和个人置于党的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之下;三是根据《中共*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蒙发[20*]2号)、《中共*县委办公

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效能监察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蒙办发[20*]4号)、《中共*县纪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年效能监察工作意见〉的通知》(蒙纪办发[20*]13

号)文件精神,制定《*县科技局效能监察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科技局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四是结合科技局的工作实际,切实抓好*县的科技进步工作。科技局承担着全县的科技管理、组织、协调

、指导及科普宣传、技术培训的职能,事多、面广、量大。在人员少、任务重、资金缺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的克服困难,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为我局

、我县的科技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科技工作的超前和先导作用,为我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树立典型示范引路;加强科技对产业的服务工作,着力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强科普

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的到位率,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加强信息收集和交流,进一步扩大技术的引进和与相关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通过这些项

目的开展,既解决了生产上对技术的需求,又解决了缺乏资金的困难,保证了我局科技工作的持续开展,部门职能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存在问题

1、编制少,人员缺,业务工作量大,省、州项目安排随意性强,项目争取困难,工作中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客观上限制和阻碍了科技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现有科技经费的安排,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科技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县级科技经费投入有限,科技开发研究经费难以

支撑科技项目的实施,导致科技项目征集与立项范围单一,项目实施成效不明显。

四、下年度工作安排与打算

(一)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部门形象。

(二)继续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县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三)及早准备做好省、州科技项目的调研、筛选、组织申报工作及我县科技计划项目的征集工作,做到项目早落实、早实施。

(四)全力组织好新项目和延续项目的实施管理,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管好用好科技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县科技局是县政府组成部门,主管全县科技工作。其职能是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科技发展方针、政策、科技法律、法规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具体规定,管理全县科学技术工作和知识产权工作;组织研究提出本地科技发展方向,优化发展领域和重点科研课题;协调科技力量对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组织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组织指导群众性的科技活动,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自*年*县设立科技机构以来,机构依次变动为*县科技办公室、*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局,20*年6月加挂“*县知识产权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办公。其内设科室2个(办公室、综合科),行政编制6人,现有在职人员6人,其中:助理调研员1人,局长1人,副局长1人,办公室1人,综合科2人。

20*年,*县科技局与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签订了《20*年*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县属党组)》、《20*年*县直属机关工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县20*年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县20*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20*年度保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县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并认真按照所签责任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

(一)工作成效

20*年,县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州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46664”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立足部门工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不断强化创新与服务意识,扎实勤奋工作,一是完成省、州、县各级各类共36项科技项目的征集、筛选与申报工作,获批准实施项目19项,其中:省级科技项目1项、州级项目4项、县级项目14项(其中工业项目1项获州级立项支持,实现多年来工业科技项目立项零突破)。二是通过“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4.26知识产权日”活动与各类科技培训的开展,积极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三是认真组织省、州科技成果评审(验收)及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年内,组织相关专家评审(验收)科技成果3项,申报州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20*年度州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四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年内,利用送科技下基层、科普进社区、“4.26知识产权日”、举办讲座等活动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共举办专题培训班1期次,培训人数100余人,印发知识产权专刊1期60份,资料1600余份;积极为专利申请人(单位)提供便利快捷咨询服务平台,至11月底,承接专利申请咨询23批56人次,正式接受专利申请15件,获国家授权10件。

通过一年的努力,科技局工作实现了“整体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有新的突破”,受到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获“*县‘争创文明县城、争当文明市民构建滇南之心·魅力*’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科技局党组非常重视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党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科技局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县科技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解》、《*县科技局党组20*年度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等计划和制度,与局机关支部签订了《*县科技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机关支部将其细化到个人,与全体党员签订了《*县科技局党建目标化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层层负责、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使科技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宣传教育与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与行政服务能力。

科技局党组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开展各项中心教育活动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省、州、县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斗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有效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科技局的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是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习了《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进一步强化了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学习中,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提高综合素质,狠抓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二是结合县委政府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四项制度及“五制五办”、党风宣教教育月、“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主题教育等活动的开展,局党组和局机关党支部结合科技局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观念,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建立必要的制度及规章,规范行为、约束行动、廉洁勤政、常抓不懈,坚持从单位做起、从自己做起,管理教育好自己的人员,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科技局的工作职能和*县的经济、科技发展出发,找出问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农村开展调研,探索破解难题的办法。

3、制度建设与临督机制并重,不断规范行政服务与管理,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县十二届二次党代会、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为保证科技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根据县委要求,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例会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办公室接待、用车制度》、《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县科技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县科技局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县科技局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县科技局关于落实“五制五办”实施方案》等,坚持挂牌上岗,进一步规范了管理,严肃了纪律,改进了机关风气,机关作风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饱满,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是根据中共*县委《关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文件,制定了《*县科技局党支部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机构及监督机构,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公开党务政务工作;严格贯彻落实20*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了《*县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在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局机关应当公开的信息,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把单位和个人置于党的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之下;三是根据《中共*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效能监察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共*县纪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年效能监察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县科技局效能监察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科技局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四是结合科技局的工作实际,切实抓好*县的科技进步工作。科技局承担着全县的科技管理、组织、协调、指导及科普宣传、技术培训的职能,事多、面广、量大。在人员少、任务重、资金缺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的克服困难,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为我局、我县的科技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科技工作的超前和先导作用,为我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树立典型示范引路;加强科技对产业的服务工作,着力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强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的到位率,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加强信息收集和交流,进一步扩大技术的引进和与相关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既解决了生产上对技术的需求,又解决了缺乏资金的困难,保证了我局科技工作的持续开展,部门职能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存在问题

1、编制少,人员缺,业务工作量大,省、州项目安排随意性强,项目争取困难,工作中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客观上限制和阻碍了科技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现有科技经费的安排,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科技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县级科技经费投入有限,科技开发研究经费难以支撑科技项目的实施,导致科技项目征集与立项范围单一,项目实施成效不明显。

四、下年度工作安排与打算

(一)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部门形象。

(二)继续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县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三)及早准备做好省、州科技项目的调研、筛选、组织申报工作及我县科技计划项目的征集工作,做到项目早落实、早实施。

(四)全力组织好新项目和延续项目的实施管理,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管好用好科技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科技;化工企业;环保管理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94-01

一、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背景

化工材料的生产流程长,生产工艺复杂,并且所产生的副产品较多,如果化工企业不实行全面的环保管理将会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化工企业通过建设和运用现代的环保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不断的整合,使得企业的的产量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随着我国化工企业在生产能力上的不断提升以及在经济总量上不断的增加,化工企业应该抛弃过去不合理的企业管理理念,在过去企业一味的注重速度和产出,轻视了效益和对环境的保护,多数情况下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已不能在适应可持续化发展的需要。企业应该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环境的保护以及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紧密联合起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现代化企业道路,促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内涵

建设我国绿色科技的化工企业及加强企业的环保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绿色科技的企业目标,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对企业的人员、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工艺实行全面的环保管理,进而确保现企业走上既与社会相协调又环保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其具体内容就是:弘扬企业“科技、绿色、和谐”的文化和理念,明确绿色科技化工企业的目标并建立相应的措施,不断地研发环保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做到在源头上进行预防,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合理控制,在生产结果上进行有效治理,在资源上进行循环利用,对企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采取环境保护的措施,做到产品环保化、污染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最终建立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三、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措施

(一)明确绿色科技的目标

要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目标是很重要的。化工企业走绿色科技化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保是社会的主题,它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企业必须抛弃传统的生存和发展观念,明确企业走绿色科技的发展目标。既然是要走环保的路线,企业就必须采取节能减排,高产降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1.加大科技创新

依托企业现有的技术进行日常的生产,明显是不可能的,企业必须加大研发节能环保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创新力度,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新道路。

2.坚持综合治理

以绿色科技和环保管理的理念为核心,实现企业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将环保管理置入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实现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始终坚持综合的环保管理方式,多管齐下,将企业的诟病去除。

3.建立良好的管理组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管理,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组织,是企业不断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强化环保管的理基础,明确环保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环保管理对企业环境治理的作用。

(二)建立并完善环保管理体系

环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化工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环保之路是否能顺利地走下去。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环保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成立环保委员会落实环保责任;建立环保安全保护部加大企业的安全保护;成立环保评级机构对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进行环保评价;设置风控机制处理各种风险问题。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

企业走环保之路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转变,这可以说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需要一些必须的激励机制才能完成。只有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激励,才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研发绿色科技的环保生产技术和工艺。

四、总结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也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化工企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它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生存。化工行业走环保的道路已是势在必行,这是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改革,在这场改革之中离不开全面的环保管理。

参考文献:

[1]谢学端.实施全面环保管理建设绿色化工企业[J].管理创新,2009,12.

[2]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以建设绿色科技化工企业为目标的全面环保管理[J].管理创新,2010,4.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5篇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is an individual project that tak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s contents, its purpose is to solve technology issu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and the huge impa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scientific research gets more and more national and local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types of gover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promote China's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scientifically, rationally and efficiently carry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 and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produce the expecte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ecome more and more urgent and necessary. Reforming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benefits have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for every leve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department.

关键词: 科技项目;经理制;引入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manager system;int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61-02

1 当前科技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和不足

近年来,科技项目逐渐呈现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国际化合作越来越广、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成果形式越来越多的特点,为政府的科技项目管理带来挑战。科技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按照科技计划要求,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组织和协调科技力量去完成项目中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当前,对于政府立项支持的科技项目,一般采用“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两种方式。

1.1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由管理者监控和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最终完成工作任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修正五个阶段,具体就是管理者先依据工作任务的来源和要求拟定一个工作计划,然后开始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督促实施状况,一旦发现偏差,及时处理,必要时也可以修正计划。

对于科技项目的承担单位来说,整个项目的实施包括课题的申报立项、项目的过程实施、科研条件的筹划协调、经费的预算结算直至项目的鉴定验收、成果登记,其中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离不开全体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这种过程管理方法,对保质、保量、保进度完成项目目标有较好的保障作用,但是,管理者也要同时投入大量精力,随着项目数量的逐年增加,管理质量难以保证。

1.2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行动目标,最后由目标考量来判别项目的完成情况,目标管理一般包括五个程序,分别是:①确立目标;②分解目标;③实施目标;④考评目标;⑤偏差分析及纠正。在这种管理方式中,科技主管部门一般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合同签订)和后期工作(项目验收)过程进行主动管理,而对实施过程则采取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处理的方法。

目标管理给予项目实施单位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性,保证了实际情况下项目的顺利实施。但是对于大型科技项目而言,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项目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所失衡,客观上限制了项目负责人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部分承担项目的单位和个人整体专业能力不强,难以取得较好项目预期效果。

此外,无论是过程管理,还是目标管理,项目管理中都还存在着立项前期可行性论证不足、管理实施过程有效监测缺乏、项目成果鉴定验收机制不完善、科技项目合同法律约束力不强、项目管理缺乏风险意识等问题。

2 项目经理制定义及引入科技项目管理的意义

2.1 项目经理制的定义 项目经理制是将以往由多部门、多环节、多目标、多头管理构成的项目管理流程统一到制定项目的总目标之中,由独立的项目经理作为该项目实施的总负责人和执行人,以项目合同书的形式确定项目经理的责、权、利关系,由项目经理负责对项目的全程策划、监控、管理、协调,并对项目终极目标的完成情况负责。

2.2 科技项目管理引入项目经理制的意义 在科技项目中运用项目经理制这个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估、调控和管理,对科技项目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专业化管理力量。运用项目经理制,可以把几种机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比如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奖惩机制等,便于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论证、决策与考核,从而增强科技计划项目的专业化管理力量,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二是便于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的预期效果和效益进行监控。运用项目经理制不仅可以实现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可以让项目经理的价值最大化。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的有效途径。在探索实施项目经理制的过程中,可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地方科技计划管理责任体系也得到了建设和完善,另外,也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科技项目组织管理运行机制。

3 科技项目管理中推行项目经理制的建议

①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增加项目经理得分因素。在项目立项评审中,将项目负责人的个人管理及创新能力作为立项评价之一,经过同行评议,确定项目是否立项。②重视政府资助的重大科技项目经理人的选拔。成立项目经理人任命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主要是来自省内外技术和管理专家,由任命委员会对项目选题、可获得的资源以及可能的候选者进行评估,并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最终建议。③普及项目经理制在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由项目承担单位委托本单位或外单位某个特定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可由单位确定,也可采用竞争或招标方式,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一个自己的项目经理,这个人全权负责这个项目的所有事项。④项目经理实行动态管理。项目经理应该是能上能下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经理是在岗的,当项目实施完毕后,项目经理就可以功成身退了。之后项目经理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参与其他项目,也可以准备参与下一个项目的竞标。

2012年12月底,项目专员制被正式引入到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它主要是聘请一些知名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国家的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和支撑计划的重点领域担任项目专员,专门负责对整个项目进行监督和信息反馈。项目专员制是对科技项目监督的责任到人制度,项目经理制则是对应的对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的责任到人制度。项目经理制是适应目前科技项目管理的新机制,是科技管理中对项目实现有效管理、高效管理的好办法。

任何事物从产生到发展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就科技项目管理整体而言,它还有很多方面不是很成熟,不管是理论指导还是应用方法,都需要继续的进行探索。科技项目的项目经理制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的新机制,这个新机制将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日臻成熟的过程的得以发展。所以,要想使项目经理制之一新的管理模式在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中真正的发挥作用,必须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不断的完善项目经理制,进而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成彬.项目管理文化四味[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12).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31.239

1前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军事技术科研项目发展”作为新时期军队改革、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既是强军之策,又是兴国之举,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于统筹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远见卓识,事关“强军梦”“中国梦”的实现。众所周知,军事技术科研项目具有不可预见性多、研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投资强度高的显著特点。构建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有利于监督军事技术科研项目的实施水平、实施质量、实施进度,有利于审核军事技术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先进性,有利于军队科技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提高军队科技活动的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2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2.1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是指在构建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务必要考虑到其可行性,系统所采用的指标要易于收集,要符合使用者对于指标的判断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务必要做到一致稳定、易于理解、简明精练。

2.2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在构建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系统各个要素都要能够为评价活动的目的服务,都要能够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

2.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构建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务必要对被评估对象的属性进行全面、详细的反映,虽然不是要求包罗万象,但是不能有所偏颇,也不能将重要内容遗漏。

2.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构建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务必要让系统程序、系统标准、系统指标都符合科学性的要求,以此来确保最终得出来的评价结果切实可行、真实有效。可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出系统的科学性,第一,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中的各指标之间不能有太多的重叠、交叉,相关性最好弱化一些;第二,被评价对象的各种主要特征应该要被系统各个指标予以反映;第三,系统指标在设置时,务必要基于定量和定性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3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体系

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工作属于技术性与政策性相互进行结合的工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结项评价(事后评估)、执行评价(事中评估)、立项评价(事前评估)。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工作务必要秉承“注重实效”“目标导向”“公正客观”“分类实施”的理念。以军事技术科研项目立项评价体系为例,主要可分为六大项,每一项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小项,整个设计结构为层次化结构。

3.1立项依据及意义

立项依据及意义主要包括“立项意义”和“立项依据”2个二级指标,而“立项意义”又可分为4个三级指标,分别是产业化前景、知识产权、市场需求、导向性;而“立项依据”又可分为3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技术政策。

3.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指标水平、难易程度、创新程度、前瞻程度。

3.3研究开发基础

研究开发基础主要包括了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项目组的基本研究条件、资金预算、前期工作、项目组所在单位的技术实力、关联关系。

3.4产业化方案

产业化方案主要包括了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市场开发可行性、产业化可行性、技术方案科学性。其中,“市场开发可行性”又可细分为3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市场开发措施、市场预测科学性、市场调研充分性;“产业化可行性”又可细分为3个三级指标,分别是设备选型合理性、预期目标可达性、产业化与技术性相互之间的吻合性;而“技术方案科学性”又可细分为3个三级指标,分别是系统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难点。

3.5产业化预期风险与效益

产业化预期风险与效益 主要包括了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预期风险分析、预期社会效益、预期经济效益。

3.6应用前景

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了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市场广阔性、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结合性、相关领域带动性、科学技术导向性。

4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的建立

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可在SQLServer数据库平台、Windows的各种版本上来进行安装、运行,可实现查询、添加、打印、删除、修改等一系列功能,可用于自动管理军事技术科研项目的评估、执行、立项等。

4.1功能说明

(1)合同基本信息管理。概而言之,“合同基本信息管理”的基本操作可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查询、添加。查询操作的基本原则是万能查询方式,逐次降低查询条件的优先级。添加操作支持键盘添加、鼠标添加,为了确保所录入的数据具有较佳的正确性,在构建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务必要设计开发出容错功能,一旦用户在系统中添加不合法的数据时,评价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向用户提出对话框,提示警告;用户只有在添加完合法数据之后,才可存盘退出。

(2)项目立项评估管理。概而言之,“项目立项评估管理”的基本功能主要可分为“查询”和“立项评估”。“项目立项评估管理”中可划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不同级别指标的得分乘以“权重”,就可以得出最终的评价总分。

(3)项目完成情况调查管理。“项目完成情况调查管理”的主要作用在综合评价项目的完成情况,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如图2所示。

图1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4.2评价指标的筛选

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的评估因素集可从四个方面来予以有效地确定,分别是可比性、有效性、敏感性、特异性,只有在指标对这四个方面都满足之后,才能够将其入选。基于不同的评估因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等级,可分别赋予其相应的权重,专家评估等级数表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潘杰义,刘西林.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15(8):109-114.

[2]李海平,杨君岐.企业军事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15(2):108-113.

[3]佘春雨,梁祥君.进化神经网络法在科研项目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坛,2007,16(6):109-114.

[4]胡建江,倪霖.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管理模式与评价模型[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5,18(S2):191-194.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规范我国科技评估和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保证科技评估和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科学性,根据《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及《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暂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对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资格认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科学技术部(以下称科技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资格认定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并具体负责国家科技计划中重大项目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资格认定。

第四条、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科技部的授权,具体负责本行业、本地区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的认定,并管理、指导和监督本行业、本地区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机构的工作。

第五条、凡从事国家科技计划中重大项目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的有关单位或组织(以下称中介机构),必须首先取得科技部的资格认定;凡从事行业和地区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的中介机构,必须首先取得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资格认定。

第六条、取得国家科技计划中重大项目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的中介机构可以从事行业和地方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取得行业和地方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的中介机构,其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行业的限制。

第二章、申请

第七条、申请从事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中介机构必须具备《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或《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资格条件的规定。

第八条、中介机构在申请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时,应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一)科技部统一编制的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资格认定申请表(必须由中介机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机构成立的批件或有关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中介机构的组织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科技评估或科技项目招标投标部门负责人的简历;

(五)专职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人员的名单及其主要专业背景材料;

(六)主要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及相关科技咨询研究成果名单及简要介绍;

(七)证明资格条件的其他材料。

以上材料统一用标准A4号纸装订成册,一式八份。

第九条、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分类和登记工作,确认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统一性。

第十条、凡向科技部提出申请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招标投标的中介机构,必须由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形式审查并加盖公章后,推荐上报至科技部认定。

第三章、审查认定

第十一条、科技部、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介机构的已往业绩、管理水平和执业能力等情况认定其从事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资格。

第十二条、审查认定应根据科技部制定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采用函件评审、实地考查和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申请从事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的中介机构,在审查期间,其有关人员应根据科技部、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通知和要求,参加由科技部、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培训。

第十四条、对通过审查认定的中介机构,确认其人员培训合格后,分别由科技部、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由科技部统一印制的“国家科技评估资格证书”、“国家科技项目招标投标资格证书”或“行业和地方科技评估资格证书”、“行业和地方科技项目招标投标资格证书”。

由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须报科学技术部备案。

第四章、年检

第十五条、对取得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的中介机构实行年检制,每两年进行一次。科技部、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各自审查认定的中介机构进行年检,时间为年度结束后的两个月内。

第十六条、年检的主要内容为:

(一)根据《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应内容,重新审核该中介机构所需的资格条件;

(二)该中介机构在两年内从事科技评估或招标投标的项目数量和领域种类等;

(三)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是否存在违纪、违法行为;

(四)有关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年检合格的中介机构必须加盖由相应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印制的年检专用章后,方可继续从事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

第十八条、由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年检的,应将年检结果报科技部备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在申请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认定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中介机构将取消其两年内再申请该项工作的资格;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在审查认定过程中,有关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行为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项目项目管理科技计划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初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的投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在这种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使科技管理工作真正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科技投入,创造更高效益。为此,改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管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然而,笼统否定科技管理部门抓项目,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看法。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任务,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计划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项目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晰的大项目,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认识,并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数十年科技管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管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知识体系。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项目管理”风靡全球。在国际上和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目前“项目管理”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根据各国专家多年研究,概要而言,“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从开始创意到结果完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在这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派生运用许许多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根据这些概念特性,可延伸展开许多新的认识、理念和管理技术,如: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性,项目干系人,相关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整合管理等等。现代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不仅是一套理论描述和数学规划,它是着眼实际运用的一套系统知识体系,组织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外或国内,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执行好每个项目,保证其成功,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做深入研究,再编制《规划纲要》,而后凝练和论证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或缺失,都将导致宏观战略目标半途而废。据国外信息,“战略有效制定出来后,得以有效执行的不到10%”,“72%的CEO相信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大多数案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到位”.项目是规划成功的基石,项目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这是一个很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忽视的结果导致许多的战略计划失败。

项目是政府提供公共货物和服务的载体。政府也是通过项目的投资和实施,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产品。根据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在市场机制下,政府不介入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行业领域,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创造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调动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力与效率。在市场调控领域之外,有关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些领域有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公共信息,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设等,这些领域的建设目标都是通过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得以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与私人物品有同样的经济规律特点,政府必须对生产成本和效率进行核算,使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加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这是我国行政管理走向市场机制的一个重大进步。《决定》在减少政府对企业项目干预的同时,提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对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制约的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等。科技计划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计划的实施管理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科技计划与“项目”和“项目管理”

自1983年“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出台,标志了我国科技计划体系新的发展里程碑,之后的22年中,伴随着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陆续出台了多个科技计划.在各科技计划之下,管理框架有所不同。例如,科技攻关计划是按照项目、课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863计划是按照领域、主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973计划则是按照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管理,而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一般只设立一个项目管理层次。这些管理层次的设立,目的都是把该项科技计划的大目标进行逐级分解至可评价检测的具体实施的项目。从各个科技计划的管理格局可见,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体通过两类层次,一类是宏观项目层次,即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设立不同的科技计划,本文称为“计划层”。另一个是微观项目层次,即以主题、专题、项目、课题这类名称为代表的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本文称为“课题层”。

“课题层”项目一般目标局限,投入和建设规模较小,对这一层次的项目采取“项目管理”方法似乎不难理解,但对于一个整体的科技计划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并由此认识延伸,对各科技计划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去进行管理,是一个令人有些困惑的问题。如果我们摆脱对“项目”一词的狭义字面的认识,从“项目”的属性和科技计划的特点加以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近代项目管理学的定义,项目类的工作有几个重要属性。目标的确定性:项目有明确的目标性:这些目标包括有时间目标、成果目标和其他预定的目标要求。当原项目目标发生实质变化,将形成另一个新的项目。一次性: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完全可以照搬的先例,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复制。独特性:每个项目提供的成果有自身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活动的整体性: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协调并进,构成整体。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每个项目开发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即使有可参照、借鉴的模式,也需逐步补充、修改、完善,其开发过程必然是渐进性的。组织的临时性与开放型:项目组织没有严格边界,根据项目进展需要,人数、成员、职责不断变化,项目结束时团队解散。近代项目管理学也指出,有些“项目”以不同的名称描述,例如“计划”、“工程”等等,因为他们都具备上面所说的“项目”的特性,“计划”则一般是一组互相协调管理的“项目”.我国现行的各类科技计划完全具备“项目”的几个基本特征。

从“目标确定性”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之初出台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作为指令性计划,着重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关键性和共性的技术问题,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为跟踪、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推出了“863计划”,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为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推出了“973计划”,培育和支持重大发明和发现,攀登科学高峰。为实现“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的目标,陆续推出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等产业化环境的科技计划。可见,每个科技计划,都有自己确定的目标,符合“目标确定性”特点。

从“一次性”的角度看,每个科技计划地提出和设立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要求,因此科技计划的任务都不是永久持续不变要做的事情,一旦预定的目标达到,一个科技计划的使命就结束了。然而“一次性”并不限定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长短,一个“课题层”项目的目标可能需要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阶段,比如1—5年。而一个“计划层”项目的目标实现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比如5年或10年,或许更长一些。国际上也有把这类项目归类为“长期项目(long-TermProject)”,表明实现其目标需要较长时间。科技计划大致属于这一类的项目,从“独特性”的角度看,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都是从事探索性的工作,没有可复制的成果和开发研究模式,必然符合“独特性”的特点。

从“渐进性”的角度看,由于科学研发项目的目标不是能够完全可以预测的,风险度较大,进度难以把握,在各种条件和人为努力都满足的情况下,项目目标实现,以成功而结束。否则也可能由于失败而终止项目。科技计划必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每个阶段实际执行情况和预期目标的对比,不断调整管理措施,逐步实现向预期目标的逼近。因此“渐进性”是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特点。

从“整体性”和“开放性”角度看,因为科技要素渗透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科技计划必须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才能得以实施,现行的各项科技计划都是在跨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联合部门、地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同进行的。因此“整体性”和“开放性”是科技计划必然的选择。

由此看来,我国现行科技计划符合项目类工作的属性,是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项目”,在国际上也把这类项目归类为“伞形项目(UmbrellaProject)”,其含义是将宏观目标一致的项目组合比作一把伞,在其之下覆盖多个分项目,进行统一模式管理。国外这类项目有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世界银行实施管理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整体淘汰计划”等。

上面分析说明了科技计划以及科技计划项目虽然层次不同,涵盖范围和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同样具备“目标确定性”、“独特性”、“一次性”等项目属性。既然同是“项目”,就可以同样采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问题探讨

近年来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一直在探索科技计划的改革与创新之路,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如《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但是以“项目管理”的思路看,我国现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从观念到措施都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没有“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和制度

任何机构都有常规性工作和一次性工作。项目类工作是一次性工作,要经历从创意开始到结果完成的一个过程,称为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收尾等不同阶段。“生命周期”的概念起到了两个重要作用,其一按照“生命周期”建立项目管理流程制度和程序,保证了项目管理完整有序进行;其二通过科学完整的项目逻辑设计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提出详细的内容,并做出具体化、量化的设计,使项目实施和管理人员能够检查和评估每个阶段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保证了项目执行和管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与目标的拟合性。

对于“课题层”的项目,现行科技计划的项目管理没有按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律明确划分阶段性,在管理上也没有遵循该规律的具体操作要求和制度规定,在项目设计上缺乏针对各个阶段的刚性的检查评价尺度。按项目一般规律,在不同阶段,项目投入曲线如图3.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的管理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管理,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

对于“计划层”的项目管理,没有遵照“项目生命周期”的客观规律。多数科技计划出台之后,都没有制定明确的完成时间表,即何时达到计划目标,何时结束。这样导致的管理问题是:科技计划“只生不死”,越来越多,不得不实行捆绑管理.在这里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概念问题,即一项科技管理工作究竟是常规类的工作还是项目类的工作?前文已经分析了科技计划是项目类的工作,既然如此,不按“生命周期”属性管理,就使科技计划变成没有终结目标和阶段目标约束的常规性工作,最终目标总是处于弹性化状态,就很难对其阶段性任务目标实施控制和管理。

2、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和干系人错位

项目干系人是指项目参与人和其利益受到该项目影响(受益或受损)的个人和组织。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特定人群的活动,不同的项目,有不相同的参与人,在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干系人都是具有不同利益取向的个体,他们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问题相差甚远,甚至是互相冲突的。理顺项目干系人关系,才能在项目执行中形成互相制约,良性互动的关系。

现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如攻关计划主要依托各行政部门管理,863和973计划主要依托专家管理。而在实际执行当中,不管哪种模式,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一组专职管理人员从事项目管理,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从事项目管理的专职人员是对谁负责,代表哪一方的利益。在中国现实国情下,计划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交织在一起,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担方的项目管理机构交织在一起,部门利益、院所利益交织在一起,由于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中,许多项目管理实体混淆了位置,“裁判员当了运动员”,或是“运动员当了裁判员”,导致了责任和义务的混淆,增加了项目协调的复杂性,加大了项目管理成本,降低了项目管理效率。

3、缺乏训练有素的职业项目经理人

所有的项目管理要求,必须落实到人才能真正实现,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论是项目委托方还是承担方,都要产生大量人财物的调配和协调,每个方面(也即项目干系人)都要有自己的管理人员,在自己明确的责任范围内,管理协调好项目的有关活动。

目前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出台不少“办法”和“规定”,如果没有一批训练有素的项目管理人员队伍去把握,去执行,一些制度要求就成为“纸上谈兵”。项目管理本身是一门专业,世界银行的项目经理至少有硕士学位,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培训,增加实践的技能和技巧。目前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缺少这样一批专业人才队伍,现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项目管理专业训练,不掌握项目管理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不懂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准则。此外,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授权不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多依托行政机构,以行政的管理模式代替了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没有指定任务和责任明确的专职项目经理,管理主体动态化,使得各项管理要求和任务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地执行和监督。

4、采购管理欠规范

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项目执行中需要通过购买从外部获得各类资源的管理过程。采购的内容有设备和服务等各种形式的资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采购规划,采购的准备,合同管理,合同收尾。所用的技术方法有采购需求分析,合同类型选择,选择供方,加权选择体系,独立估算,合同谈判,合同变更控制系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日益走向法制化道路,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相关科技发展的研究项目,都属于政府采购范畴。“九五”之后,在科技项目管理中也陆续颁布了《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开招投标方法,体现了科技管理的机制创新。但是按照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则仍有欠缺和不规范之处,如:项目申报和招投标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渠道少,时间短,实际操作性差;申报/投标渠道以行政管理系统为主,没有对非国有机构全面开放。信息获取不对称,缺乏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

“十五”以来,科技部注重了宏观战略研究,提出了许多好的科技发展思路,如“12个重大科技专项”、“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如这些工作能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更为严谨更科学的设计和组织管理,将会减少漏洞,提高效率,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国际上在各类项目实施中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已成潮流。国内最早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1984年在国内首先采用国际招标,推行项目管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此后,“项目管理”在水利、建筑、化工等领域大量应用。近年来项目管理在国内已经延伸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教育部211工程建设、2008年奥运会筹备组织工作,北京市政府的“实事”工程,都开始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项目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从市场机制发展的趋势看,项目管理走向职业化是必然的方向。

与其他一些行业的应用进展情况相比,目前在科技计划中采用“项目管理”的情况还不尽人意,尽管科技计划项目的探索性特点使其不同于一般性的建设项目,但它也有确定目标,通过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一丝不苟的管理,只能更有效地贴近目标,实现目标,提高项目成功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科研开发领域采用“项目管理”方法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它的成功证明科研开发项目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随着科技发展规划日近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创新也成为日近紧迫的任务,根据国内外经验,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可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改善的办法,推进“项目管理”方法的实施:

一是把“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作为一项要求,列入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给予正式“名分”,为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在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提出职业项目管理人概念和要求,并对现有项目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通过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项目经理人队伍后,再逐步建立认证、选拔、聘用、评估等制度。随着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分工的细化,必将促进相应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

三是在一些易于操作的节点,先局部采用一些“项目管理”技术方法,比如目前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国际常用的“逻辑设计表”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方法,使用这一方法,保证项目设计的全局性、逻辑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在科技计划中引入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扩大“准入门栏”,逐步规范化,使更广泛的科技机构(包括民办、个体私营机构等)参与科技计划申报与投标,增强科技计划项目的活力和效率效益;

五是建立协调、共享、公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和管理进程能在一个共享平台查询,实现总体平衡的管理控制。

以上措施仅仅是一些初步思路,每个措施的实现,都必须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步步深入,层层细化,逻辑协调,才能最终成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注:

1.文中凡以引号标注的“项目管理”均代表由近代项目管理学科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2.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基础隆研究重大项目、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973计划、科技兴贸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及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大学科技园、西部开发重大专项、奥运科技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三峡移民科技开发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星火富民工程、科技强县专项行动等等。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项目项目管理科技计划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初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的投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在这种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使科技管理工作真正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科技投入,创造更高效益。为此,改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管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然而,笼统否定科技管理部门抓项目,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看法。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任务,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计划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项目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晰的大项目,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认识,并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数十年科技管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管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知识体系。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项目管理”风靡全球。在国际上和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目前“项目管理”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根据各国专家多年研究,概要而言,“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从开始创意到结果完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在这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派生运用许许多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根据这些概念特性,可延伸展开许多新的认识、理念和管理技术,如: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性,项目干系人,相关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整合管理等等。现代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不仅是一套理论描述和数学规划,它是着眼实际运用的一套系统知识体系,组织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外或国内,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执行好每个项目,保证其成功,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做深入研究,再编制《规划纲要》,而后凝练和论证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或缺失,都将导致宏观战略目标半途而废。据国外信息,“战略有效制定出来后,得以有效执行的不到10%”,“72%的CEO相信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大多数案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到位”.项目是规划成功的基石,项目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这是一个很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忽视的结果导致许多的战略计划失败。

项目是政府提供公共货物和服务的载体。政府也是通过项目的投资和实施,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产品。根据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在市场机制下,政府不介入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行业领域,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创造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调动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力与效率。在市场调控领域之外,有关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些领域有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公共信息,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设等,这些领域的建设目标都是通过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得以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与私人物品有同样的经济规律特点,政府必须对生产成本和效率进行核算,使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加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这是我国行政管理走向市场机制的一个重大进步。《决定》在减少政府对企业项目干预的同时,提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对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制约的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等。科技计划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计划的实施管理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科技计划与“项目”和“项目管理”

自1983年“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出台,标志了我国科技计划体系新的发展里程碑,之后的22年中,伴随着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陆续出台了多个科技计划.在各科技计划之下,管理框架有所不同。例如,科技攻关计划是按照项目、课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863计划是按照领域、主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973计划则是按照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管理,而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一般只设立一个项目管理层次。这些管理层次的设立,目的都是把该项科技计划的大目标进行逐级分解至可评价检测的具体实施的项目。从各个科技计划的管理格局可见,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体通过两类层次,一类是宏观项目层次,即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设立不同的科技计划,本文称为“计划层”。另一个是微观项目层次,即以主题、专题、项目、课题这类名称为代表的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本文称为“课题层”。

“课题层”项目一般目标局限,投入和建设规模较小,对这一层次的项目采取“项目管理”方法似乎不难理解,但对于一个整体的科技计划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并由此认识延伸,对各科技计划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去进行管理,是一个令人有些困惑的问题。如果我们摆脱对“项目”一词的狭义字面的认识,从“项目”的属性和科技计划的特点加以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近代项目管理学的定义,项目类的工作有几个重要属性。目标的确定性:项目有明确的目标性:这些目标包括有时间目标、成果目标和其他预定的目标要求。当原项目目标发生实质变化,将形成另一个新的项目。一次性: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完全可以照搬的先例,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复制。独特性:每个项目提供的成果有自身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活动的整体性: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协调并进,构成整体。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每个项目开发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即使有可参照、借鉴的模式,也需逐步补充、修改、完善,其开发过程必然是渐进性的。组织的临时性与开放型:项目组织没有严格边界,根据项目进展需要,人数、成员、职责不断变化,项目结束时团队解散。近代项目管理学也指出,有些“项目”以不同的名称描述,例如“计划”、“工程”等等,因为他们都具备上面所说的“项目”的特性,“计划”则一般是一组互相协调管理的“项目”.我国现行的各类科技计划完全具备“项目”的几个基本特征。

从“目标确定性”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之初出台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作为指令性计划,着重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关键性和共性的技术问题,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为跟踪、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推出了“863计划”,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为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推出了“973计划”,培育和支持重大发明和发现,攀登科学高峰。为实现“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的目标,陆续推出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等产业化环境的科技计划。可见,每个科技计划,都有自己确定的目标,符合“目标确定性”特点。

从“一次性”的角度看,每个科技计划地提出和设立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要求,因此科技计划的任务都不是永久持续不变要做的事情,一旦预定的目标达到,一个科技计划的使命就结束了。然而“一次性”并不限定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长短,一个“课题层”项目的目标可能需要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阶段,比如1—5年。而一个“计划层”项目的目标实现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比如5年或10年,或许更长一些。国际上也有把这类项目归类为“长期项目(long-TermProject)”,表明实现其目标需要较长时间。科技计划大致属于这一类的项目,从“独特性”的角度看,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都是从事探索性的工作,没有可复制的成果和开发研究模式,必然符合“独特性”的特点。

从“渐进性”的角度看,由于科学研发项目的目标不是能够完全可以预测的,风险度较大,进度难以把握,在各种条件和人为努力都满足的情况下,项目目标实现,以成功而结束。否则也可能由于失败而终止项目。科技计划必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每个阶段实际执行情况和预期目标的对比,不断调整管理措施,逐步实现向预期目标的逼近。因此“渐进性”是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特点。

从“整体性”和“开放性”角度看,因为科技要素渗透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科技计划必须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才能得以实施,现行的各项科技计划都是在跨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联合部门、地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同进行的。因此“整体性”和“开放性”是科技计划必然的选择。

由此看来,我国现行科技计划符合项目类工作的属性,是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项目”,在国际上也把这类项目归类为“伞形项目(UmbrellaProject)”,其含义是将宏观目标一致的项目组合比作一把伞,在其之下覆盖多个分项目,进行统一模式管理。国外这类项目有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世界银行实施管理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整体淘汰计划”等。

上面分析说明了科技计划以及科技计划项目虽然层次不同,涵盖范围和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同样具备“目标确定性”、“独特性”、“一次性”等项目属性。既然同是“项目”,就可以同样采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问题探讨

近年来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一直在探索科技计划的改革与创新之路,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如《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但是以“项目管理”的思路看,我国现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从观念到措施都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没有“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和制度

任何机构都有常规性工作和一次性工作。项目类工作是一次性工作,要经历从创意开始到结果完成的一个过程,称为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收尾等不同阶段。“生命周期”的概念起到了两个重要作用,其一按照“生命周期”建立项目管理流程制度和程序,保证了项目管理完整有序进行;其二通过科学完整的项目逻辑设计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提出详细的内容,并做出具体化、量化的设计,使项目实施和管理人员能够检查和评估每个阶段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保证了项目执行和管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与目标的拟合性。对于“课题层”的项目,现行科技计划的项目管理没有按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律明确划分阶段性,在管理上也没有遵循该规律的具体操作要求和制度规定,在项目设计上缺乏针对各个阶段的刚性的检查评价尺度。按项目一般规律,在不同阶段,项目投入曲线如图3.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的管理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管理,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

对于“计划层”的项目管理,没有遵照“项目生命周期”的客观规律。多数科技计划出台之后,都没有制定明确的完成时间表,即何时达到计划目标,何时结束。这样导致的管理问题是:科技计划“只生不死”,越来越多,不得不实行捆绑管理.在这里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概念问题,即一项科技管理工作究竟是常规类的工作还是项目类的工作?前文已经分析了科技计划是项目类的工作,既然如此,不按“生命周期”属性管理,就使科技计划变成没有终结目标和阶段目标约束的常规性工作,最终目标总是处于弹性化状态,就很难对其阶段性任务目标实施控制和管理。

2、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和干系人错位

项目干系人是指项目参与人和其利益受到该项目影响(受益或受损)的个人和组织。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特定人群的活动,不同的项目,有不相同的参与人,在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干系人都是具有不同利益取向的个体,他们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问题相差甚远,甚至是互相冲突的。理顺项目干系人关系,才能在项目执行中形成互相制约,良性互动的关系。

现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如攻关计划主要依托各行政部门管理,863和973计划主要依托专家管理。而在实际执行当中,不管哪种模式,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一组专职管理人员从事项目管理,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从事项目管理的专职人员是对谁负责,代表哪一方的利益。在中国现实国情下,计划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交织在一起,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担方的项目管理机构交织在一起,部门利益、院所利益交织在一起,由于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中,许多项目管理实体混淆了位置,“裁判员当了运动员”,或是“运动员当了裁判员”,导致了责任和义务的混淆,增加了项目协调的复杂性,加大了项目管理成本,降低了项目管理效率。

3、缺乏训练有素的职业项目经理人

所有的项目管理要求,必须落实到人才能真正实现,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论是项目委托方还是承担方,都要产生大量人财物的调配和协调,每个方面(也即项目干系人)都要有自己的管理人员,在自己明确的责任范围内,管理协调好项目的有关活动。

目前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出台不少“办法”和“规定”,如果没有一批训练有素的项目管理人员队伍去把握,去执行,一些制度要求就成为“纸上谈兵”。项目管理本身是一门专业,世界银行的项目经理至少有硕士学位,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培训,增加实践的技能和技巧。目前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缺少这样一批专业人才队伍,现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项目管理专业训练,不掌握项目管理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不懂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准则。此外,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授权不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多依托行政机构,以行政的管理模式代替了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没有指定任务和责任明确的专职项目经理,管理主体动态化,使得各项管理要求和任务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地执行和监督。

4、采购管理欠规范

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项目执行中需要通过购买从外部获得各类资源的管理过程。采购的内容有设备和服务等各种形式的资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采购规划,采购的准备,合同管理,合同收尾。所用的技术方法有采购需求分析,合同类型选择,选择供方,加权选择体系,独立估算,合同谈判,合同变更控制系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日益走向法制化道路,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相关科技发展的研究项目,都属于政府采购范畴。“九五”之后,在科技项目管理中也陆续颁布了《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开招投标方法,体现了科技管理的机制创新。但是按照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则仍有欠缺和不规范之处,如:项目申报和招投标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渠道少,时间短,实际操作性差;申报/投标渠道以行政管理系统为主,没有对非国有机构全面开放。信息获取不对称,缺乏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

“十五”以来,科技部注重了宏观战略研究,提出了许多好的科技发展思路,如“12个重大科技专项”、“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如这些工作能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更为严谨更科学的设计和组织管理,将会减少漏洞,提高效率,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国际上在各类项目实施中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已成潮流。国内最早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1984年在国内首先采用国际招标,推行项目管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此后,“项目管理”在水利、建筑、化工等领域大量应用。近年来项目管理在国内已经延伸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教育部211工程建设、2008年奥运会筹备组织工作,北京市政府的“实事”工程,都开始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项目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从市场机制发展的趋势看,项目管理走向职业化是必然的方向。

与其他一些行业的应用进展情况相比,目前在科技计划中采用“项目管理”的情况还不尽人意,尽管科技计划项目的探索性特点使其不同于一般性的建设项目,但它也有确定目标,通过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一丝不苟的管理,只能更有效地贴近目标,实现目标,提高项目成功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科研开发领域采用“项目管理”方法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它的成功证明科研开发项目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随着科技发展规划日近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创新也成为日近紧迫的任务,根据国内外经验,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可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改善的办法,推进“项目管理”方法的实施:

一是把“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作为一项要求,列入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给予正式“名分”,为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在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提出职业项目管理人概念和要求,并对现有项目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通过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项目经理人队伍后,再逐步建立认证、选拔、聘用、评估等制度。随着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分工的细化,必将促进相应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

三是在一些易于操作的节点,先局部采用一些“项目管理”技术方法,比如目前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国际常用的“逻辑设计表”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方法,使用这一方法,保证项目设计的全局性、逻辑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在科技计划中引入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扩大“准入门栏”,逐步规范化,使更广泛的科技机构(包括民办、个体私营机构等)参与科技计划申报与投标,增强科技计划项目的活力和效率效益;

五是建立协调、共享、公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和管理进程能在一个共享平台查询,实现总体平衡的管理控制。

以上措施仅仅是一些初步思路,每个措施的实现,都必须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步步深入,层层细化,逻辑协调,才能最终成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注:

1.文中凡以引号标注的“项目管理”均代表由近代项目管理学科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2.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基础隆研究重大项目、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973计划、科技兴贸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及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大学科技园、西部开发重大专项、奥运科技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三峡移民科技开发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星火富民工程、科技强县专项行动等等。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项目 项目管理 科技计划 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006年初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的投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在这种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 使科技管理工作真正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科技投入,创造更高效益。为此,改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管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然而,笼统否定科技管理部门抓项目,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看法。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任务,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计划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项目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晰的大项目, 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认识,并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数十年科技管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管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知识体系。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项目管理” 风靡全球。在国际上和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目前“项目管理”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根据各国专家多年研究,概要而言,“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从开始创意到结果完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在这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派生运用许许多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根据这些概念特性,可延伸展开许多新的认识、理念和管理技术,如: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性,项目干系人,相关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整合管理等等。现代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不仅是一套理论描述和数学规划,它是着眼实际运用的一套系统知识体系,组织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外或国内,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创新活

    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执行好每个项目,保证其成功,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做深入研究,再编制《规划纲要》,而后凝练和论证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或缺失,都将导致宏观战略目标半途而废。据国外信息,“战略有效制定出来后,得以有效执行的不到10%”,“72%的CEO相信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大多数案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到位” .项目是规划成功的基石,项目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 这是一个很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忽视的结果导致许多的战略计划失败。

    项目是政府提供公共货物和服务的载体。政府也是通过项目的投资和实施,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产品。根据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在市场机制下,政府不介入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行业领域,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创造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调动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力与效率。在市场调控领域之外,有关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些领域有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公共信息,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设等 ,这些领域的建设目标都是通过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得以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与私人物品有同样的经济规律特点,政府必须对生产成本和效率进行核算,使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加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这是我国行政管理走向市场机制的一个重大进步。《决定》在减少政府对企业项目干预的同时,提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对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制约的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等。科技计划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计划的实施管理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科技计划与“项目”和“项目管理”

    自1983年“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出台,标志了我国科技计划体系新的发展里程碑,之后的22年中, 伴随着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陆续出台了多个科技计划 .在各科技计划之下,管理框架有所不同。例如,科技攻关计划是按照项目、课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863计划是按照领域、主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973计划则是按照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管理,而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一般只设立一个项目管理层次。这些管理层次的设立,目的都是把该项科技计划的大目标进行逐级分解至可评价检测的具体实施的项目。从各个科技计划的管理格局可见,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体通过两类层次,一类是宏观项目层次,即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设立不同的科技计划,本文称为“计划层”。另一个是微观项目层次,即以主题、专题、项目、课题这类名称为代表的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本文称为“课题层”。

    “课题层”项目一般目标局限,投入和建设规模较小,对这一层次的项目采取“项目管理”方法似乎不难理解,但对于一个整体的科技计划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并由此认识延伸,对各科技计划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去进行管理,是一个令人有些困惑的问题。如果我们摆脱对“项目”一词的狭义字面的认识,从“项目”的属性和科技计划的特点加以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近代项目管理学的定义,项目类的工作有几个重要属性。目标的确定性:项目有明确的目标性:这些目标包括有时间目标、成果目标和其他预定的目标要求。当原项目目标发生实质变化,将形成另一个新的项目。一次性: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完全可以照搬的先例,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复制。独特性:每个项目提供的成果有自身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活动的整体性: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协调并进,构成整体。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每个项目开发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即使有可参照、借鉴的模式,也需逐步补充、修改、完善,其开发过程必然是渐进性的。组织的临时性与开放型:项目组织没有严格边界,根据项目进展需要,人数、成员、职责不断变化,项目结束时团队解散。近代项目管理学也指出,有些“项目”以不同的名称描述,例如“计划”、“工程”等等,因为他们都具备上面所说的“项目”的特性,“计划”则一般是一组互相协调管理的“项目” .我国现行的各类科技计划完全具

    备“项目”的几个基本特征。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项目 项目管理 科技计划 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006年初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的投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在这种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 使科技管理工作真正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科技投入,创造更高效益。为此,改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管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然而,笼统否定科技管理部门抓项目,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看法。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任务,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计划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项目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晰的大项目, 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认识,并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数十年科技管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管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知识体系。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项目管理” 风靡全球。在国际上和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目前“项目管理”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根据各国专家多年研究,概要而言,“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从开始创意到结果完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在这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派生运用许许多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根据这些概念特性,可延伸展开许多新的认识、理念和管理技术,如: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性,项目干系人,相关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整合管理等等。现代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不仅是一套理论描述和数学规划,它是着眼实际运用的一套系统知识体系,组织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外或国内,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执行好每个项目,保证其成功,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做深入研究,再编制《规划纲要》,而后凝练和论证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或缺失,都将导致宏观战略目标半途而废。据国外信息,“战略有效制定出来后,得以有效执行的不到10%”,“72%的CEO相信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大多数案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到位” .项目是规划成功的基石,项目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 这是一个很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忽视的结果导致许多的战略计划失败。

    项目是政府提供公共货物和服务的载体。政府也是通过项目的投资和实施,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产品。根据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在市场机制下,政府不介入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行业领域,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创造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调动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力与效率。在市场调控领域之外,有关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些领域有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公共信息,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设等 ,这些领域的建设目标都是通过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得以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与私人物品有同样的经济规律特点,政府必须对生产成本和效率进行核算,使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加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这是我国行政管理走向市场机制的一个重大进步。《决定》在减少政府对企业项目干预的同时,提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对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制约的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等。科技计划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计划的实施管理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科技计划与“项目”和“项目管理”

    自1983年“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出台,标志了我国科技计划体系新的发展里程碑,之后的22年中, 伴随着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陆续出台了多个科技计划 .在各科技计划之下,管理框架有所不同。例如,科技攻关计划是按照项目、课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863计划是按照领域、主题、专题三个层次管理,973计划则是按照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管理,而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一般只设立一个项目管理层次。这些管理层次的设立,目的都是把该项科技计划的大目标进行逐级分解至可评价检测的具体实施的项目。从各个科技计划的管理格局可见,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体通过两类层次,一类是宏观项目层次,即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设立不同的科技计划,本文称为“计划层”。另一个是微观项目层次,即以主题、专题、项目、课题这类名称为代表的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本文称为“课题层”。

    “课题层”项目一般目标局限,投入和建设规模较小,对这一层次的项目采取“项目管理”方法似乎不难理解,但对于一个整体的科技计划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并由此认识延伸,对各科技计划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去进行管理,是一个令人有些困惑的问题。如果我们摆脱对“项目”一词的狭义字面的认识,从“项目”的属性和科技计划的特点加以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近代项目管理学的定义,项目类的工作有几个重要属性。目标的确定性:项目有明确的目标性:这些目标包括有时间目标、成果目标和其他预定的目标要求。当原项目目标发生实质变化,将形成另一个新的项目。一次性: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完全可以照搬的先例,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复制。独特性:每个项目提供的成果有自身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活动的整体性: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协调并进,构成整体。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每个项目开发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即使有可参照、借鉴的模式,也需逐步补充、修改、完善,其开发过程必然是渐进性的。组织的临时性与开放型:项目组织没有严格边界,根据项目进展需要,人数、成员、职责不断变化,项目结束时团队解散。近代项目管理学也指出,有些“项目”以不同的名称描述,例如“计划”、“工程”等等,因为他们都具备上面所说的“项目”的特性,“计划”则一般是一组互相协调管理的“项目” .我国现行的各类科技计划完全具备“项目”的几个基本特征。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企业 科技创新 标准化管理 科技管理

世界在前进,我国在改革。社会要发展,中国要创新。“创新”在中国大地上肯定是一个高频词,也是一个时事热词,足见创新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党的十七大,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又指出,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无论是中央明确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还是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均表明科技创新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1]。知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保障,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又对管理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主要关注于研究产出指标,而忽略了对科技创新过程效率的评价。所以,为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一套针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标准化的管理规则,并进行政策设计,对科技创新运行全过程进行评价,以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1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概念界定

标准化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准化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领先企业的重视。为清楚阐述本文观点,现把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加以界定。

科技创新。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的服务的过程。

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与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有关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标准化的原理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主要指制定管理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持续提高管理绩效。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本文指的是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通过制定规范,形成标准,引导企业对自身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标准化的管理,科技管理部门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绩效的评审进行监督。是一种新的科技管理方法。

2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政策设计

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积极发挥经济和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标准化必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但均未有针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政策性指导方案推出。

本文提出的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系列政策,采用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的标准模式,从组织建设、制度建立、投入管理、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研发成果、技术改造效果、创新培训活动、运行绩效考核、企业自评、专家评审、标准化级别认定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它以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有关政策和要求为指导,采用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在科技创新管理过程中实现企业自主管理、第三方评审评价和科技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并可持续改进和提高管理绩效。

该系列政策,通过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通用规范》(简称《规范》),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考核评分细则》(简称《考评细则》),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及其运行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和考评定级;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简称《评审办法》),指导评审工作和评审专家管理。评审时,评审人员据此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进行指导和量化考评,逐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绩效。

2.1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通用规范》

科技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应联合国家层面的推广标准《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通用规范》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政策,促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引导企业建立起自身知识产权体系,逐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标准《规范》应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制定,由科技部提出并归口。建议由科技部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标准化管理、科技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共同起草制定,并请尽快、试点示范、推广。《规范》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管理要素:

2.1.1 创新组织

企业应建立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组织机构,包括负责人职责、组织机构建立、研发机构建设。

(1)负责人:企业中主管研发的负责人是本企业科技创新运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落实研发的各项工作和基层科技创新责任制。

(2)组织机构:企业应设置科技创新管理机构,负责国家法律法规(如科技进步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企业所得税法、合同法等)、科技政策(如技术创新、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等)、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的收集、识别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研发、工艺方案制定,创新方法培训、创新技能培训、操作规程培训、生产技术培训,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主要指专利、商标、版权)等的建档,科技信息搜集,科技情报分析、科技报告备案、科技档案建立等与企业科技创新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管理。科技创新管理机构应定期召开以企业研发、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工作会议,形成会议纪要,负责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机构直接管辖企业的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

企业应建立法律法规、地方要求和标准的清单台账,使企业依法经营,并及时识别、更新与企业研发和科技创新有关的政策,按照政策完善修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开展,通过利用和执行有关政策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

(3)研发机构:企业应建立研发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应具备足够的能力把握创新机会,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企业还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和开发企业关键技术、核心专利和主导产品。

(4)人员:企业研发人员和研发管理人员的配备,应与国家创新工程师认证工作的有关政策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企业应按一定的比例配备创新工程师,有条件的可以配备创新培训师。还应对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进行卡尔通(Kirton)创新--适应性人格测评,组成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团队。

2.1.2 创新职责

企业应实施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技术研发管理和创新活动监督,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1)目标与方针:企业应制定以“倡导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造就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为内容的科技创新方针,制定与科技创新各要素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综合目标和年度目标,并保证目标的按时、有效完成,目标宜量化,通俗易懂,便于全员理解执行,并可考核评审。

(2)科技创新岗位责任制:企业应制定所有部门和人员以科技创新为职责的科技创新岗位责任制,将创新活动的开展目标化、量化、职责化,并可进行考核;创新责任制应文件化、可考核。

(3)科技创新规划和计划:各级组织应制定科技创新工作规划或计划,分解企业的总目标,保证科技创新方针和目标的落实及按时、有效完成。

2.1.3 创新活动

企业应树立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战略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壮大知识产权储备为宗旨,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创新战略:企业应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按其指导方向制定各级(集团公司―企业―车间―班组)年度创新活动计划,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知识普及、创新因素识别、研发讨论会、技术攻关方案研讨、科研项目研究进展报告会、项目验收会、专利申请、创新培训活动等。

(2)科技创新制度建设: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地方要求、企业标准和企业生产特点,制定科技创新管理系列制度,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如研发经费计提和使用管理制度,确定研发费用提取标准,自行提取,专项用于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保证研发投入按制度的规定支出,促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制定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经费支出纳入单位整体财务控制体系,杜绝各类违法违规使用经费行为,保证研发和创新资源(人员、资金、设备、场所、技术、方法等)对科技创新的有效保障。制定产学研用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相结合,为企业的研发和创新助力。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知识产权、技术需求、技术转让、科技成果、科研项目、技改项目等各类清单。

(3)科技创新活动台账和费用台账:企业应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创新因素识别、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科技项目、研发项目)等各类台账及费用明细账(如研发费用、科研项目费用、人员培训等与科技创新活动有关费用等明细账)。企业的决策机构、科技创新机构负责人应按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规定的支出类目建立台账,便于考核评审,并保证研发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经费专项用于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活动。

2.1.4 创新培训

企业应针对自身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员工技能水平的要求,健全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等管理措施,为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展全员创新能力培训(创新培训)。创新培训应有制度,有计划,有目的,有记录,有总结,有提高,全面提高全员的科技创新素质,并将创新培训纳入企业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1)管理层:培训领导层和管理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创新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宣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监督,创新文化的建设等。

(2)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创新方法”(如TRIZ理论)等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熟练运用创新方法和创新工具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能力及自觉性,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绩效。

(3)员工:员工岗位技术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工艺技术原理、创新思维等培训,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知识积累,使员工能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可创新性的识别(创新因素识别),找出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小改小革;或将识别出的创新因素进行登记上报,便于研发部门随时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解决难题,提高创新实效。建立员工创新示范岗、创新能手和优秀创新成果评选表彰等激励机制。企业应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和目标,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一人一档记录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和创新培训情况。

2.2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考核评分细则》

为对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的运行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应按照《规范》,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考核评分细则》。《考评细则》是根据《规范》制定的量化的用于打分、评审的细化的规则。

《考评细则》应由科技部,提出科技创新管理标准化评审工作要求和企业申请评审达标的条件,科技管理部门可据此对申请达标企业进行标准化等级认证。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标准化等级可由高到低划分三个级别,首要条件是取得《生产许可证》,依等级的不同还可以规定标准化运行时间的长短,自评得分的多少,以及取得知识产权的数量或运行期间推向市场新产品的数量等,对企业提出申请认证的等级加以限定。《考评细则》核心内容是“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考核评分表”,该表应按照《规范》要求的各类要素、企业达标内容、评审方法、评审得分(扣分)等列表,必要的话还可列出否决项,便于评审人员据此评审。

《考评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主要针对创新组织建设、创新制度建设、全员研发职责、研发投入和科技活动经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创新工程师比例、研发成果数量、知识产权数量、技术改造或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盈利情况、产学研合作情况、科技型企业类别(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情况、创新培训等几个方面,考察企业科技创新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创新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创新责任制制定与执行情况、科技创新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研发支撑体系建设、竞争情报中心建设、研发中心建设、品牌塑造、创新文化建设、获得有关科技奖励、研发成果记录册、科技报告档案、知识产权登记册、创新因素识别档案等,对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绩效进行考核打分。

2.3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

为加强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指导评审工作,应由科技部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并负责监督指导全国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省级、设区的市级(以下简称市级)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辖区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一般应明确以下几点: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达标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企业由科技部公告,证书、牌匾由其确定的评审组织单位发放。二级、三级企业的公告和证书、牌匾的发放,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确定。

科技部确定一级企业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确定并公告二级、三级企业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一般来讲,三级企业的评审在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下,由市级科技管理部门确定的评审组织单位组织实施。评审组织单位可以是科技管理部门,也可以是其确定的单位。企业在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中可聘请专家进行咨询、诊断,完善各要素及运行绩效,提高考评得分,但所聘专家不得在专家评审时出任评审专家,以保证专家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市级以上科技管理部门应建立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专家库,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标准化提供专家支持。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达标评审工作按照自评、申请、受理、评审、审核、公告、发证的程序进行。

另外,还应对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评审人员、评审专家的工作职责、权限范围和要求,企业自评的管理、申请流程,评审时间节点及安排,评审计分规则,审核发证、监督管理等工作进行说明。

2.4 创新绩效

按照《评审办法》要求,企业应由创新机构负责人牵头组成自评小组,或外聘有评审资质的专家对企业科技创新运行绩效进行咨询、诊断、评审,并提出整改意见,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运行绩效。

2.5 定级认证

依据《评审办法》,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达标企业的定级认证,包括企业自评和专家评审(即第三方评审)两个阶段,首先由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企业自评, 企业的自评人员(或外聘评审专家)应依据《规范》的具体要求,按照《考评细则》列明的评审标准,进行各要素自评打分,然后参照《评审办法》中规定的得分计算公式,进行自评得分,达到《考评细则》中要求的相应等级最低得分后,可向科技管理部门提交自评报告,并提出考核评审申请。

科技管理部门收到企业提交的评审申请后,即可委托评审组织单位(如创新方法研究会)进行评审组织和授匾管理工作;评审组织单位可以授权获得评审资质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及其评审专家对企业进行运行绩效评审,经评审、总结,找出问题,提请整改,逐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绩效水平;考评得分用以确定考核企业的科技创新标准化等级,考评通过者给予一级、二级、三级科技创新标准化达标企业称号,授匾挂牌。

3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政策的推广

为增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自觉性,本文设计提出的这一整套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的政策,包括《规范》、《考评细则》和《评审办法》等系列文件,可用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运行、管理、考核和评审。为推动该政策的实施,建议应先行试点并制定配套政策,如加强对企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表彰和奖励力度,使达标企业所获“科技创新标准化”级别高低与科技项目经费的支持挂钩,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的认定挂钩,推动该标准化管理方式在企业的运行,以促进达标企业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标准化的运行绩效,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

参考文献: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全寿命周期管理;科技创新型企业

作者简介:徐翀(1980-),男,河南南阳人,国网能源研究院,工程师。(北京 100052)林祺蔚(1974-),女,福建福州人,济南电力设计院,注册电气工程师。(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72-02

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的深入全面建设,电网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输电线路、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都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为实施载体来实现。科学高效的科技项目管理模式,是确保电网企业各项科技创新任务顺利实施和创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和强力支撑。

一、科技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技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包括科技规划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经费管理、科技资源(人才、实验条件等)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等诸多方面,科技项目管理是科技管理的核心内容。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需要研发经费、人才队伍、实验条件等必要因素的支撑,因此科技项目管理需要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需要专家队伍的咨询把关,需要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科学高效的立项等环节。科技项目管理的特点体现在三方面。

1.创新性

科技项目与其他类型项目,如建设项目、施工项目等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即为了实现某一功能、应用、性能等方面的突破而从事的一系列探索性、独创性、新颖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工作。因此,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不能照搬常规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具体项目的差异化管理。

2.不确定性

科技项目的计划目标、过程控制及研发成果等环节,与其他类型项目相比,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体现在研发周期进度、成本投入控制、研发质量标准等很难把握。另外,由于技术本身不成熟造成的技术不确定性将会加大科研开发的工作量和目标实现程度。

3.知识的共享性

科技项目研发需要跨越多个领域、涉及多种学科、涵盖多项技术,对成果的共享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科技攻关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知识的共享,科技研发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各领域或技术方面的进展,减少重复研发,充分发挥研发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二、全寿命周期管理

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事基地提出,主要应用于军队航母、导弹、战斗机等高科技武器的管理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寿命周期管理被广泛运用于各国的交通运输系统、航天科技、国防建设、能源工程等众多领域。科技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对科技项目从规划、立项、实施、验收到成果转化推广等过程的统筹管理,目的是降低科技项目的整体研发成本,实现项目投入产出的最大化。电网企业实施科技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提升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充分促进电网企业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三、电网科技项目管理的特点

电网企业科技项目涵盖了科技项目的所有特点,包括基础性、前瞻性、应用性等体现电网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型项目。由于电网企业资产规模巨大,下属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各地电网发展过程中存在共性和个性问题,因此如何统筹优化科技项目立项、优化科技项目成果推广布局、集约化科技专家资源等,是电网企业科技项目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重要特点。

科技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见图1。

四、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要素

电网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现在各阶段管理的最优化和前一阶段对后阶段的反馈及评价,从而达到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最优。针对每一阶段,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要素如下:

1.完善科技规划阶段的决策方法

近年来电网建设步伐加速,电网升级改造的任务繁重,随着特高压交直流技术的深化、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电网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必须从电网的整体效益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分布、技术的需求程度、研发周期等方面的影响,综合平衡后作出客观决策。

2.提高项目立项阶段的管理水平

项目立项是项目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应针对科技规划的目标和重点攻关方向,采用科技专家咨询的办法,对科技规划重点创新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形成科技项目立项的整体框架或立项申报指南。申报指南体现了项目立项与规划的密切衔接,从顶层设计出发,强调协同攻关,强调项目的高效组织和管理。

3.加强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是关系到项目是否如期顺利完成的重要阶段,应加强项目目标控制和管理手段约束。目标控制应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收敛机制和运作机制,并跟踪项目全过程,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的设置和资源分配,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的反馈和传递,项目实施应注重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所有科技项目统一编号、规范项目各种信息,对照项目的进度,跟踪项目进展信息的填报和反馈情况。

4.全面衡量验收阶段的研究成果

项目验收阶段是项目成果的检验和鉴定阶段,是衡量项目是否完成预期目标、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阶段。应注重对科技项目创新点的提炼,强化对取得成果的梳理,科技管理部门应采取专家评议的方法,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确保科技项目在完成所有预期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验收。

5.积极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

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项目已经结束,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观点来看,取得了研究成果却代表着项目刚刚开始。新技术在完成研究过程中的理论论证、试验验证等步骤后,建立合理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是电网企业开展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灵魂和出发点。

五、保障措施

1.建立企业科技咨询专家库

专家资源是电网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是企业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专家咨询工作贯穿了科技项目全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因此,需要构建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的专家库,专家信息应包括专家主要从事专业、参与的科技项目研究、主要经历等重要信息,同时应对专家库信息进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

2.加强项目管理培训工作

定期对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开展有关项目管理的各种培训,包括: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项目决策、项目风险评估等。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科技项目的整体效益,促进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项目管理人才。

3.加强科技知识共享

提高科技资源的共享水平,扩大已有科技成果、实验资源、领域专家、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共享,可以有效地提高科技研究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研发效率。按照项目研发的各个阶段,建立促进知识共享的方法和激励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形成有利于科研人员之间进行知识和科研资源传递的共享知识库;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知识资源的转化和融合,构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和环境。

4.建立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是反映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从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两大方面入手,根据全过程的管理目标细化各种考核评价指标,包括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各环节之间流程的运转效率等,对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科学评价和改进,将促进科技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彦斌.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4).

[2]侯艳萍.科技项目的特点及其管理的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14篇

第一条为有计划地发展我省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事业,加强对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共**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委[20**]11号)及《**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文物保护科技项目是指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复制,文物的分析、检测、鉴定技术,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陈列展览、考古调查与发掘技术。

第三条为体现社会参与的原则,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文物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公平竞争,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主要采取招标方式选定项目承担单位,招标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部分项目可由专家委员会指定具备科研能力的单位或科研基地承担。

第四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以**省文物保护科技的重点和难点课题为研究内容,面向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招标。项目的招标投标评标工作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的管理实行**省文物局、项目组织管理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分级管理的方式,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

第六条**省文物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全省文物保护事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二)制定全省文物保护科技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审定文物保护科技招标项目及其经费预算;

(四)组织项目招标、评标工作,确定项目中标人,拨付项目专项补助经费;

(五)督促、检查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组织项目中期检查,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有关重大问题;

(六)登记项目产生的科研成果,按规定管理课题成果的知识产权;

**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具体承担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的确定、评标、督查和验收等工作。

第七条**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为项目组织管理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承担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落实项目约定的支持条件;

(三)组织项目的实施,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上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

(四)协调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审核项目验收的有关资料,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组织项目验收;

第八条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中标人,其主要职责是:

(一)严格执行《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立项合同书》规定的任务,提供立项合同书中承诺的有关支持条件,完成项目预定的目标;

(二)及时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三)按要求编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提交项目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并进行档案归档。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九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由专家委员会确定,也可由各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专家委员会审定为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第十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由**省文物局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应在规定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采用邀请投标的,应当向3个(含)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第十一条凡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均可参与投标。投标人为法人的,应指定明确的项目责任人。

第十二条项目责任人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此项条件的,须有两名同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书面推荐。

第十三条项目责任人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可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打破行业界限择优聘用项目组成员。

第十四条科技项目的开标、评标、中标程序严格按照《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招标人、投标人、招标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定标后,招标人与中标人签署《**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立项合同书》,并将中标结果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科技项目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项目责任人须在项目规定期限过半时,向**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提交项目研究中期报告。

第十七条**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承担科技项目验收的具体事务,并按以下程序操作:

(一)项目承担单位在合同期满后的1个月内,向**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提交项目验收的书面申请和相关课题材料;

(二)**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在接到项目验收申请后的20日内,审核相关材料,提出书面意见,向**省文物局申请项目验收;

(三)**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聘请专家委员会的有关专家组成项目验收专家组。专家组验收采取公开评议和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省文物局对验收专家组提交的结项评审意见进行核准。

第十八条科技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

凡科技项目的任务未按合同要求完成,或提交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完整、不真实,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或经费使用存在问题,均为“不通过验收”。

第十九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文物局将停止项目执行,并予以通报:

(一)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研究技术严重滞后;

(二)剽窃他人成果;

(三)未经**省文物局同意,擅自变更项目责任人、研究路线;

(四)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后仍不能完成;

(五)初次验收未能通过,经修改后半年内重新验收,仍未能通过;

(六)合同规定的配套自筹资金或其他条件不能落实;

(七)违反财务制度。

被停止项目执行的项目责任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根据**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确定的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专项经费额度,每年招标实施若干个文物保护科技项目,实行分项目经费投入。

第二十一条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专项经费采取分期拨付的方式,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经费的拨付按照项目完成期限分期进行,立项当年拨付50%,项目中期报告评估合格后拨付30%,项目通过结项验收后拨付20%。

第二十二条科技项目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具体包括:项目研究所需的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资料印刷费、租赁费、差旅费、小型会议费、咨询费、管理费、鉴定验收费,以及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三条项目责任人有权在项目承担单位科研及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合同书确定的经费支出内容支配使用项目经费。

第二十四条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责任人应会同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清理历年收支账目,如实编制经费决算表。

第二十五条因各种原因不能继续研究的项目,超范围使用或挪用科技项目经费的,以及项目按有关规定停止执行的,可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的剩余部分。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科技技术;服务型企业;对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对标管理又称标杆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或者行业外部在某一方面表现极为优秀的企业作为参照,找出自身与优秀企业之间的差距,并通过比、学、赶、超等一系列的过程实现对优秀企业的超越,完成本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对标管理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应用在美国的施乐公司,在短时间内让施乐公司迅速的恢复了竞争力,成为世界复印机市场强有力竞争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标管理开始在我国得到推广与应用,为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重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在落实科技强国战略,科技服务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服务型企业无论是在科研能力以及管理水平之上都存着一定的差距,严重制约了科技服务型企业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本文将以科技服务型企业的对标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指出科技服务型企业对标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目前我国科技服务型企业对标管理的策划、实施以及效果对企业发展战略落实的重要作用。

二、科技服务型企业对标管理方法选择

(一)科技服务型企业内部对标管理

内部对标管理又称部门对标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内部找出绩效最好的部门,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各部门之间的区别和差距,然后由企业管理者总结绩效优异部门的先进经验,并将相关经验制定成为企业内部统一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推广,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绩效。在所有对标管理方法中,内部对标管理比较简单易行,所需成本以及时间都很少,但对企业整体绩效提升有限。

(二)科技服务型企业行业外部对标管理

行业外部对标管理指的是科技服务型企业在行业外部找到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做为对标对象,通过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行业外部对标管理又包括行业外部的局部对标管理和行业外部全局性对标管理。行业外局部对标管理指的是科技服务型企业需要完善某一方面的管理,从行业外部寻找局部管理优异的企业作为参照学习对象,提升自我局部管理水平;行业外全面对标管理指的是在行业外寻找整体管理水平优异的企业作为全面学习对象,通过全盘的学习来提升科技服务型企业整体的绩效。由于科技服务型企业的行业针对性较强,其管理方式与一般的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采用行业外对标管理的过程中,我国的科技服务型企业一般都是采用行业外局部对标管理。

(三)科技服务型企业行业内竞争性对标管理

行业内竞争型对标管理指的是科技服务型企业在其行业内部选取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作为标杆,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全面对比找出本企业所存在的差距,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比、学、赶、超来实现在行业内部竞争地位的提升。竞争型对标管理一般适用于企业市场地位受到严重威胁或者企业需要提升市场地位。与其他对标管理相比,竞争型对标管理对标目标简单易得,但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往往比较困难,甚至会涉及到商业机密。目前我国科技服务型企业普遍处于发展时期,行业内部竞争还没有白热化,竞争型对标管理一般应用较少。

(四)科技服务型企业行业内非竞争性对标管理

行业内非竞争性对标管理指的是科技服务型企业以行业内部非直接的竞争对手为标杆,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本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直接竞争对手对标管理相比,非直接竞争对标管理更加容易获取对标企业资料,甚至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对标企业参与到本企业的对标管理之中,有利于企业对标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我国的科技服务型企业地域性以及服务的针对性较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好,行业内非直接竞争性对标管理的效果较好。

三、科技服务性企业对标管理的实施

不同对标管理方法有不同的使用条件,也会给科技服务型企业的绩效乃至发展战略的实现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所有的对标管理都有一套完善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建立对标管理组织机构、选取恰当对标管理方法、确立对标管理目标、寻找对标管理对象、分析比较本企业与对标企业之间差距、对标管理的监督与考核等步骤。

(一)建立完善的对标管理组织机构

与一般的管理完善过程相比,对标管理基本上要涉及到组织的几个方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组织机构的一个再造的过程。因此,在对标管理工作开始之前,必须建立前完善的组织机构。与一般的企业相比,科技服务型企业更加注重科研水平以及对外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科技服务型企业在建立对标管理组织机构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方向的科研人员以及服务营销人员参与到其中,在企业高管的协调下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负责对标管理的方法选择、对标值的确定、对标管理的具体落实、对标管理的监督与考核以及最后对标管理报告的撰写和报告。

(二)选取恰当的对标管理方法

当前针对对标管理所常用的几种方法:我国科技服务型企业行业发展特点,在对标管理过程中,我国科技服务型企业一般比较适合采用内部对标管理法、行业内非竞争对标管理法以及行业外对标管理法。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出现较大的绩效差距,某一部门在所有部门之中绩效考核遥遥领先,可以在其内部实施对标管理,将先进管理部门的经验在企业内部推广;如果企业整体发展遇到困境,企业的市场份额出现较大的下滑,企业遭遇到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攻击,可以采用行业内竞争性对标管理;如果企业科研能力退化或者科研转化能力退化,不能有效的取得新的科研成果,科研服务能力低下,可以采用行业内非竞争对标管理法,通过对行业内先进企业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如果科研能力优秀,但整体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可以采用行业外对标管理法,通过学习行业外部优秀企业的做法来提高本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三)科学确定对标管理指标及标杆值

对标管理指标的选取以及标杆值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最终标杆管理所要达到的效果。在确定了企业所选取的对标管理方法之后,就要依据企业目前所存在的客观问题以及所选取的对标管理方法合理的建立对标管理指标。目前我国科技服务型企业对标管理的指标体系一般都包括科研创新指标、科技成果转化指标、财务指标、市场份额指标、综合实力指标等。在建立完善的对标管理指标体系之后,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分解,形成多级的指标体系,最终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以及对标对象发展状况确立合理的标杆值。标杆值的确定既要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对企业发展有着实质的提升作用,还要确保通过对标管理能够保证标杆值的实现,防止出现标杆值过高或者过低的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

(四)做好企业与外部标杆企业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标杆管理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环节。只有通过客观的对比分析找出本企业与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才能为提升本企业管理水平提供依据。目前我国的科技服务型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很多对标管理都是以行业外的优秀企业做为对标对象,企业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差距。这就要求科技服务型企业在对标管理过程中能够在区别中发现企业管理的共同点,将行业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应用到本行业的管理过程之中,通过对优秀企业的对比和学习,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实现本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五)突出对标管理的落实与绩效考核

对标管理的落实是对标管理的最终目的,而对标管理落实之后的绩效考核则是对标管理落实情况的有效检验。通过以上的四个步骤,可以有效的发现本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出相关可行性的对策来改善本企业的管理状况,提升本企业运行的效率,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的科技服务型企业而言,对标管理的落实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服务型企业就存在着中科研轻管理的思想,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改革都流于形式,而对标管理是对企业整体管理的一种革命,对标管理所制定的相关管理改进方法和政策只有在日常工作中落到实处,才能有效的保证对标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标管理绩效考核是对整体对标管理的检验,只有利用严格的绩效考核才能了解对标管理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也才能发现对标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为企业进一步完善对标管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凸显,经济的发展也对科技服务型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服务型企业普遍存在着科研能力有限以及科研转化能力不足的特点,不能利用科研能力有效的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对标管理是改进我国科技服务企业管理方法,提升我国科技服务型企业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所有管理方法都是变通的,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都需要依据企业面临的环境而变化,我国的科技服务型企业在利用对标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将对标管理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有效结合,通过学习行业内外部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科技服务型企业的管理绩效,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海英.加强企业对标管理[J].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现代商业,2012(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