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年度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一)共性目标

1、设立现场管理办公室,对园区内企业环境状况进行监管,园区内企业没有发生因监管不力、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也没有发生因环境污染引起的重大群体性或群访事件。

2、召开主任会议,对园区生态县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成立由管委会主任担任组长的工业园区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园区生态县建设年度计划,并及时上报县生态办,指定分管领导专门负责,认真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上报信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个性目标

1、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完成了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

2、按计划完成了园区内所有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达标整治工作。

二、主要工作成绩

1、加快各大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永安、现代工业集聚区的亮化工程;完成了永安、现代工业集聚区主要道路的污水管道铺设;现代工业集聚区绿化工程正在实施中;工艺品城绿化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

2、以园区发展状况和产业划分状况为依据对企业进行合理安排,凡进入园区的建设项目,都依据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严格落实环保审批手续,建设项目入园企业环评执行率达100%。

3、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继续开展三级督查制度,强化现场办公室协调处置力量和功能,保证入园企业规范施工和生产;实行入园企业建设进度月报制度,实行重点区域巡查制度,坚决避免环保设施偷工减料现象,严格执行项目设计标准,确保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园区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4、积极开展生态园区建设,在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做好现代和永安工业集聚区的生态园区整体规划,现代工业集聚区的规划环评已完成编制,正在等待评审;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方案也已编制。

5、根据《关于开展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环治办发[]3号)和《关于印发全市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环整办[]28号)的要求,制定了《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按照计划完成了园区内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达标整治工作。

三、工作亮点

1、环保设施落实“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招商引资时把环保作为首要条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坚决不允许进入园区。

3、设立现场管理办公室,对园区内企业环保状况进行监管。

四、存在问题

1、资金的短缺仍然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由于资金紧张,导致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部分企业对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环保意识较薄弱。

五、工作计划

1、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今年开展的“服务工业,推进项目”百日行动和进一步深化“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抓落实专项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根据明年的建设重点,创新工作载体,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公共生态环保设施的建设。

2、提高企业入园标准。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并完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占地少、科技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的标准选商引资,确保每家入园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尤其是总量控制和排污强度)项目坚决不允许进入园区。

3、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完善三级督查制度,强化现场办公室协调处置力量和功能,保证入园企业顺利施工和生产;继续建立每月上报入园企业建设进度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的环保投入,环保设施建设情况要实行动态监测,坚决避免环保设施偷工减料,严格执行项目设计标准。原来已建企业环保投入不到位的要坚决纠正。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山;规划;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一直以来,我国矿山建设就显得不够科学合理,部分矿山由于建设不够科学,频繁出现了安全事故,因此,科学的进行矿山建设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是保证矿山开采质量的必要前提。

二、绿色矿山建设规划规划的内涵与定位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是以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地和谐为根本目标,根据区域或企业矿产资源特点,对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做的总体设计和安排。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根据所发挥作用和编制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两个类型。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编制的作为矿产资源宏观管理手段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属于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中的一种专项规划;以矿山企业为主体编制的为本企业提供绿色矿山建设思路步骤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属于矿山企业发展建设规划的一种专项规划。本文所探讨的规划属于后者,即企业层面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是政府指导、规范、评估和监督管理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依据,也是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是保证矿山企业沿着绿色矿业之路顺利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达到国家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条件和相关标准的策略方案。

三、影响矿山建设规划与设计基本形态的构成要素

1、基地条件。金属矿基地的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对金属矿形态构成往往成为决定因素。基地条件包括金属矿周边环境条件和内部条件;金属矿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原有建筑及设施情况;还包括金属矿的生产构筑物布置、居住区建筑群布置等。

2、社会因素。矿区的各种经济条件、材料供应、供电、供水等因素,还与金属矿所在地的风俗和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四、矿山建设规划与设计的规划布局

矿山建设进行合理布局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如资源、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等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如规模、经济结构、交通等。影响矿山建设合理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1、矿山的规模形态。根据我国18个矿区的资料,我国工矿区域城镇人口的分布情况如下:1万人以下的居民点,占居民总数的34.2%,1~3万人占43.2%,3~5万人占11.6%,5~10万人占6.5%。居民点规模小,多数工作村没有城镇建设管理机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比较苦。金属矿形态也是影响金属矿合理布局的因素。各居民点分散,每个点的规模必然小,各种基建设施、公共设施投资必然加大,效率极低,用地浪费,而大的集中金属矿则可以从根本上克服这些问题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2、矿山的经济结构。金属矿不具备协调的经济结构,就难以形成合理的金属矿布局。金属矿的经济结构直接影响着金属矿用地布局。

3、矿山建设投资。金属矿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和合理的经济结构,才能有足够的建设资金来保证生活质量。

4、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条件,金属矿城镇内外交通网络是金属矿布局的骨架,是金属矿城镇功能的体现,也是影响金属矿城镇合理布局的重要因素。金属矿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部运输条件,而金属矿内部的骨架道路网是金属矿正常运转的动脉。

5、矿井布点。矿井的选点开发是金属矿城镇合理布局的基础,关系到金属矿布局的形态、井点的集中与分散,将导致不同的金属矿布局的形态,从而影响金属矿效益的发挥。而金属矿的合理布局又为矿井生产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6、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金属矿合理布局的立足点。只有金属矿与金属矿,金属矿与周围乡村,开采与塌陷区,污染与防治等方面协调配合才能促进地域生态平衡达到良性的循环。金属矿合理布局除了使金属矿用地功能得到应用外,还为地域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矿山建设规划的施工图设计要点

1、矿山工程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在工程负责人(或称工程项目总设计师)的组织下,各专业分篇编写其专业说明书、绘制设计图纸、编制设备清单及概算表,然后由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资料汇总成设计文件。一般分三大部分,分别为说明书、设计图纸、设备订货表。初步设计说明书一般有总论、技术经济、地质、岩石力学、采矿、矿山机械、选矿、尾矿设施、总图运输、给排水、电力、自动化及电信、热力及采暖通风、机修汽修及电修、土建、环境保护、安全与工业卫生、节能与消防、概算等内容。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与设备订货表要汇总成独立的文件资料。

目前国家主管单位要求做矿山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环保专篇、尾矿库专篇,最近也要求要做节能专篇,这几项设计资料是新加的专篇,要求形成初步设计的附加独立文本形式提交。

2、矿山施工图设计

矿山施工图设计是将初步设计工程方案的具体化,根据初步设计文件的评审结论,各个专业绘制工程施工图纸,并对初步设计有所修改或补充部分适当编制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初充设备订货表。施工图设计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¹满足所有设备、材料的定货要求;º满足非标准设备和金属结构件的制作要求;»满足井建、开拓、采矿、选矿厂、尾矿库工程建设的土建、电气、给排水等等各个方面施工的图纸资料要求,做为施工单位招标、施工预算及施工组织计划编制的依据,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图进行施工作业;¼作为竣工投产与工程验收的依据。

六、优化我国矿山建设规划与设计的策略

1、完善矿山生态环保法制的建设

生态环保是关系到整个国家以及全球的健康发展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其和各项经济活动中仅仅追求局部利益以及眼前利益的做法是互相抵触的。为了促使我国矿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进而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保工作一定要有政府的管理及调控。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尚未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保的投入还存在一定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国家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这对控制治理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有这十分的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矿产资源法》之类的法律法规,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做了有关环保规定。可是,在这些法律法规中,有个别条款是只是针对矿山的生态环保方面,对生态的规划建设并未有涉及,导致我国的矿山规划建设难以有效实施。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必须加快矿山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才利于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及管理控制,利于确保各项矿山生态规划建设工作在实际实施中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不断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管治以及监督

要促使我国矿山生态规划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矿山生态环保工作的管治及监督。可以通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科学技术、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方式等,对矿山的各项经济活动展开认真规划、控制及管治、监督,以预防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污染,促进我国矿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现阶段,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以矿山环境的地质问题为比较多见,这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所以,必须不断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合理管治以及监督,认真对地质环境展开有效监测、评价以及管治、监督。地矿的主管部门必须全面负责矿产的资源开发管理、以及监督地质环境的相关工作,不仅从职能上做到合理分工,从工作内容上做到紧密结合,高效展开矿山生态的规划建设,相信在国家环境规划建设的指导之下以及环境保护组织的有效领导之下,各地区的地矿部门会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管治及监督工作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促使我国矿山生态规划建设的快随发展。

3、实施无废生产,应用绿色工艺,以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也和矿山资源开采及利用过程中不注重规范开采工艺以及乱排放污染气体等原因有关,因此,必须要实施无废生产,应用绿色工艺,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近些年来,清洁生产以及绿色工艺在部分矿区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并且也取得令人满意的环境效益,这点值得肯定,不过多数矿产企业还是存在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陈旧思想,没有重视无废生产以及绿色工艺的应用。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在各项矿业经济活动中,不断从源头上来避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有毒害原料、试剂以及催化剂等物质的使用,力求做到废弃物的零排放。

4、矿企需加强自身的生态环保,增强社会责任感

各项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工作,都是由矿山企业来实施,因此,加强矿山企业的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十分很重要。澳大利亚的矿山企业在这方面就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我国可以借鉴该企业的部分做法。例如建立矿业企业环境的管理系,通过让矿山企业的经营者对矿山的生态环境管理作出承诺,并将该诺切实落实到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日常规划发展的运作中。在矿山企业的内部制定出有关环境目标的评估程序以及决策模式,提倡企业不断评价及反思自身企业在生态环保方面的做法,进而不断优化资源地配置,主动治理矿山的生态环境。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建设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矿山建设的要素有哪些,秉承科学建设的原则,尽量建设出环保、绿色、生态型的矿山,为后续的矿山开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方,王兰,李金娟,王俭.贵州省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分析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55-57

[2]关凤峻.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质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理清思路设计抓手全面推进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04):69-71

[3]朱明海.露天矿山道路选线设计及建模研究[D].中南大学,2012.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设计

引言

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量少是生态工业园区最显著的特征,其规划建设的主导思想为生态工业思想,强调生态网、生态链的构建,从而形成环境、社会及经济和谐发展的模式。研究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与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保证细节设计效果,更好的指导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生态工业园区概述及其发展现状

工业的发展同国民收入有着直接的联系,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处在现代化社会中,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人们的一大追求,要求构建一种新型化的生态工业园区,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态环境污染[1]。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效率则取决于规划设计效率,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对园区规划与设计的重视,结合园区的发展特性,制定差异化的系统规划方案,把握各项设计要点,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的功能,才能推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行业的进步。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生态工业园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将生态环境与工业系统有机的整合起来,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消除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二者间的矛盾,成为当前园区的一种重要构成形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就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数量较多,但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发展模式,不够成熟,发展类型不多,大部分工业园区仍属于试行点。当前国内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的研究有限,多集中在多样、高效和循环等规划设计等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循环经济、环境理论以及生态工业原理的指导下,从企业的废物以及产品副产物的最优治理、可持续使用、重新进入到生产环节的目的出发,充分开发再利用系统,应用能量、资源最大化利用策略,最终达到企业、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2)对园区的生态结构、产业特点和生产加工流程进行综合探析,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实现功能的重组,构建一种循环生态经济网络;3)在生态学理论的引导下,深入探索和研究园区产业类型,融合多个企业发展优势,构建企业共同体,在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下共同进步;4)严格遵循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强调环境同工业园区的高效融合,做好生态工业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2]。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系统规划

在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即基础资料研究、工业生态系统设计和组织运行模式探究[3]。首先,应认真的分析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综合性研究园区的工业、环境及产品技术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的设定园区产业结构,明确主导产业,制定出最优化的生态链;其次,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对该园区内的生态系统功效、运行流程进行考察,保证企业生产活动间的联系性,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最后,还要设计规范化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组织运行模式,借鉴其他生态工业园的成功设计模式,应用一体化的管理方法,加强园区内部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有效的降低成本费用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三)生态工业园区的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是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生态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原本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要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充分保护原有的环境,形成独具乡土特色的园区景观特点,将生态化设计观念深入贯彻到生态工业园区的整个建设过程中,使园区产业和生态环境自然的衔接起来[4]。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廊道设计、斑块设计、基质设计及缘的设计五大要点,其中生态景观走廊、生态景观轴线共同构成了景观廊道,可以结合景观轴线的具体类型,构建同环境相适应的景观,体现设计的生机;而绿化组团、景观节点是斑块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将植物、假山等景观同交通、产业结构联系起来,提高生态设计的个性化,打造不同特色的景观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园区风格定位和园区具体特点来设置景观节点,突出不同类型斑块的作用,使生态环境更加美观。

(四)生态工业园区的人文环境设计

除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经济发展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园区人文环境的设计,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系统,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应加大生态教育力度,逐步提高居民的素质,传播生态文化,保持园区秩序的稳定,完善园区内基础设置建设,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使园区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保证文明、生态和社会的协同进步[5]。

(五)生态工业园区的支持系统设计

现代设施是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支持系统,也是园区信息、能量、人力等物质高效流动的基础保障,对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量消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服务系统、信息系统及道路交通系统是三种主要的支持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构建一套先进的生态工业园林信息系统,将企业生产信息、园区评价体制、环境法律法规等内容融入到信息系统中,实施分层管理的方法,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并统筹布局交通体系,使园区内部、外部都能有效联通,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网,保证运输的通畅性。

三、结语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任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应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合理把握各方面的因素,将文明、生态和经济作为切入点,保证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科学性,结合与园区产业结构分布状况,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达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园区规划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健全的系统性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能够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高质量的生态工业园区,保证社会-自然-经济三大系统的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左晓利,李慧明. 生态工业园理论研究与实践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07)

[2]田野,肖煜,宫媛.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研究―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 2009(S1)

[3]刘娟,谢家平.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理论综述[J]. 未来与发展. 2009(06)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加强调度,认真落实生态责任书任务

“生态建市”是*市四大战略之一,为此,市政府成立了生态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环保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今年启用了“*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为按时完成2003-2007年度省市长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任务,市环保局每年都对各区县及市直部门生态责任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调度,今年对个别进展缓慢的项目进行了通报,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目标责任书的落实。

二、以各项创建为契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省环保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市环保局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并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今年的工作计划中,制定工作目标,并进行任务分解。

一是编制了《*市新农村环保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边规划,边实施的原则,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推动了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乡镇制定了帮扶计划,在具体实施计划过程中,多次到重点镇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在做好重点镇帮扶同时,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各项创建工作,调动了各乡镇做好环保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加快生态县区建设步伐。今年我市有*县城阳镇申报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两城、龙山等13个乡镇申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我们积极帮助创建乡镇开展环境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专家审查,帮助填报申报材料。各乡镇按照规划建设污水、生活垃圾收集等城镇基础设施,加大绿化美化力度,促进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目前,14个创建乡镇正等待国家环保总局或省环保局验收。

三是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积极配合市文明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目前,正在制定文明生态村标准。

四是督促五莲、*县编制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已经县人大审议通过,五莲生态县建设规划已通过省环保局组织的审查,修改后报县人大批准,政府颁布实施。

三、加强执法检查,保护生态环境

一是开展了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联合市监察局等六部门给各区县转发了省环保局《开展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的通知》,并组织六部门对各区县进行了执法检查。根据我市自然保护区少的特点,我们将检查活动扩大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区的建设。

二是开展保障群众健康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为保障群众环境安全,市环保局组织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制定《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先后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和石材加工污染综合整治以及“小淀粉”加工污染清理整顿等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向政府进行专门汇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检查情况的通报》,对重点企业实施限期治理,有力的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出动执法人员3260人次,检查各类污染企业、单位1336家,对196家企业立案处罚,其中160家企业被停产整顿,11家企业被限期治理。

三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准备工作。在全市开展了辖区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对重污染企业、污灌区、垃圾填埋场周围土壤列入重点调查范围,确定监测范围和监测点位,为下一步调查打下基础。

四、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促进生态建设

一是以治理污染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我们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从生态企业建设抓起,选准切入点,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管理,使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近几年,先后有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洁晶集团、海通丝业公司等28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计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3家企业被省环保局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开始向清洁生态型企业转化。到目前,全市总计安装废水治理沼气发电机组32台,总装机容量达1.35万千瓦时。

二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构筑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载体。*经济开发区是我市临海大工业项目基地,我们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加以设计,依托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华能(*)发电厂等大企业,引导关联企业入园,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目前,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都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编制了生态园区规划并通过省环保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其中,开发区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部级生态工业示范园申请已报国家环保总局,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正在进行。

三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社会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努力寻求新能源替代。加大对废物资源的回收利用,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1、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加快污水资源化建设步伐。目前,全市有8个单位正在建设中水回用设施。2、努力构建废物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鼓励单位、个人开展社会化资源回收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增加了垃圾分类和沼气回收利用系统,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分拣、筛分,回收可再生利用成分,利用筛分的有机质进行堆肥。目前,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达到85%和76%,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3、以发展沼气生产为重点,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用生态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作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实现了农业有机废物的综合利用,也带动了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推动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减轻农村面源污染

积极主动指导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2次邀请省有机食品协会负责同志来我市就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帮助岚山区巨峰镇、碑廓镇就有机茶和有机花生基地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倡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限制高毒农药施用,推广低毒生物农药,利用害虫天敌、生物农药、性诱剂、高压汞灯等物理、生物措施防治作物病虫害,并建立示范基地。岚山区巨峰镇常家庄已建成高压汞灯灭虫示范基地,杀虫效果显著,基本实现了茶叶不用农药的目标。

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推进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化集中饲养。在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敏感区,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六、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市民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通过强化对领导层和社会各界的宣传,已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与公众积极参与、全民共同建设生态循环型社会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绿色”创建活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市已有36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13家单位和生活区获得省、市级“绿色社区”称号。新营小学成为全国“绿色学校”,鲁信金禾生化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尽管我市生态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省市长生态建设责任书各项指标进展不平衡,多数指标基本完成,但有个别指标进展缓慢;二是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不完善。规划实施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建设滞后,有些规划措施尚未落到实处;三是投资不足的矛盾突出。由于我市经济实力较弱,导致生态建市一些领域投入不足,影响着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开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以建设生态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以创建部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为重点,总结、推广生态示范乡镇村和生态示范小区建设经验,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生态县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旨在总结回顾去年我县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分析当前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动员组织全县力量,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简要回顾。

*生态市建设任期目标完成之年,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之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最重、成效最明显的一年。去年以来,我县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811”环境污染整治和污染减排工作,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前茅,去年全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各断面水质满足功能区要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48天。

(一)生态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生态工程建设亮点纷呈。以不锈钢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不断做大做强;以茶叶为主导的生态农业蓬勃发展;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以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的生态林业步入良性循环;以沼气、太阳能等为主的清洁能源广泛推广,另外,生态城市建设工程、饮用水源创建保护工程、清水河道治理工程、废弃矿山治理工程、下山脱贫生态移民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斐然。按照“五整治一提高”要求,去年度新开展了32个村的村庄整治和60余个村的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建设,全县共完成了245个村的垃圾箱设置,完成了9个山区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建设,累计已有17个乡镇建立了垃圾焚烧炉,2个乡镇建立了垃圾中转站,*镇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及渗滤液处理设施;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1900户的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沼气净化工程,完成了玉岩镇坳头村、裕溪乡小槎村、*乡王村等3个村的沼气净化工程建设;采用沼气模式,完成了14家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三是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新兴乡被命名的全国环境优美乡,枫坪、安民、樟溪3个乡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等三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生态乡镇,新兴乡内孟村等29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共划定了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四大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其中,禁止准入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为21.40%,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面积占6.2%,功能就相当于现在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今后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产业布局及充分利用环境容量和控制污染的主要依据。该控制性规划的实施,将逐步成为调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五是生态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全县建立了109个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有注册环保志愿者2000余人;5个家庭获省级绿色家庭称号;城西和城南2个社区获得省级绿色社区称号;4所学校获得省级绿色学校称号;县人民医院获得省级绿色医院称号,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为推进减排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部门减排联席会议制度,把污染减排工作作为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去年减排实施方案、减排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并以责任书的形式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县新星不锈钢废水处理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减排企业。同时,建立了企业环境统计台帐制度,建立了污染物变量、增量、减量等“三量”台帐和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新建了县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治污减排设施,开展了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的汽油回收项目、*县不锈钢园区废水中重金属(镍、铬)回收利用项目、中水回用项目、熔炼炉渣综合处置项目、江北灌区节水项目、畜禽生态养殖沼气项目等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环保提前介入,强化“三同时”竣工验收和监管,加大对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严厉打击“十五小”、“新五小”及利用电子垃圾炼铜、燃煤小锅炉、小耐火材料企业,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去年,我县共削减化学需氧量484.94吨,完成年初任务的122%,削减二氧化硫344.2吨,完成年初任务170.06%。

(三)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工业园区被列入全省“991”循环经济计划重点项目和省级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做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工作:一是搞好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去年5月委托浙江省理工大学编制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产业规划,目前已完成初稿。二是开展了不锈钢酸洗废水深度处理和烟气治理。与杭州中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不锈钢生产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不锈钢重金属、酸洗母液回收及工业园区固废、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提取酸洗废水和污泥中镍、铬等重金属,中水回用,处理后的泥土用于制砖,避免二次污染,现该工程已建成试运行,并通过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项目专家现场论证,全部建成后,镍、铬等重金属回收利用率将达到80%以上,实现水和重金属铬、镍、污泥等的回收循环利用。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到江苏、上海等地考察同类企业烟气收集处理问题,最终与中国冶金设计总院上海分院合作,共同探索更有效的烟尘处理方案,并已通过认证,现已与工业园区浙江瑞阳特钢有限公司签约试点,届时,不锈钢企业烟气收集治理率将达到95%以上。三是强化不锈钢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根据不锈钢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特征,督促企业建立了不锈钢企业酸洗池维护检修制度、酸洗废水处理池建设及环保制度、污水渗漏事故处理制度、酸洗工序环保管理制度、环保设施检查登记制度等企业环保自律措施,规范了企业运行规程,防患于未然,进一步明确企业是环保责任主体,提高了企业的环境意识。同时,在43家不锈钢企业建立了企业环保员制度。明确其主要职责是:定期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制止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废水非正常排放。该制度的建立,真正做到了将企业的环境责任落实到人,便于及时发现和制止一些环境问题的发生。此外,建立工业园区环保事务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向企业通报环境监测监察情况,帮助查找、分析企业污染物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污染防治工作经验体会,结合园区生态化改造,明确下一步治理设施的改造方案和污染防治重点,形成了环保、园区、企业合力治污的新局面。

(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依照省政府有关污染整治要求,我县积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截止目前,我县已建成了界首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控中心和5个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的环境自动监控体系,并投入使用;同时,积极推进重点治污工程建设步伐,投资2000多万的县城污水处理厂于去年9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若进水量达到设计规模,预计运行后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500余吨。另外,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废水集中处理站正在建设中,乡镇中心村、移民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在稳步推进。

(五)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一是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积极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六原则”,认真开展项目环保前置审批工作,对现有的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污染较重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去年共审批207个项目(其中三产项目138个),否决13个项目,发放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125份。二是实施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成立了排污总量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制定了《*县“十一五”期间和去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县排污许可证发放实施方案》,确定了辖区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包括城市集中处理或者其它工业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的重点排污单位或行业(不锈钢、铜制品制造等行业),为6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三是积极组织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验收工作。对简单项目验收实行验收登记卡制度,其它项目按工业项目和生态影响为主两大类进行验收,全年共验收51个项目(其中建筑类项目18个)。

二、当前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开展生态县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县,我县既有较好的资源条件,也有长期的工作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制约我县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因素还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总体资金不足,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不健全,纳污管网改造难度很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还很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尚未完善,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二)污染物减排形势严峻。我县是全省经济欠发达的县,正处于工业经济初期。由于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小,污染物削减的空间和余地也十分有限,我们要面对“建设与保护”、“发展与减排”的双重重任,省里采用“一刀切”的减排指标分配制度对我县非常不利,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总量不断增加、环境容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在今后的几年里将更加突出。

(三)农村环境污染整治难。我县是个山区县,大部分村庄分布在山区,具有点多、面广、经济条件差等特点,决定了面源污染防治成本相对更高、难度更大;按任务书要求,“五整治一提高”行政村的覆盖比例到今年要求达到60%,难度相当大,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任务越来越难完成。另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任重道远,我县仍有许多年末存栏100-500头规模的养殖场未列入治理计划,且规模化养殖场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局部畜禽养殖业污染仍然严重。

(四)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受利益驱使,环保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治污设备维护不到位,偷排、漏排或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有的企业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的利用夜间超标排放气体,严重影响了区域环境质量。

为此,各乡镇和部门一定要居危思危、居危思进,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县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生态县建设作为事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我县环保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及市纪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以生态县建设为抓手,以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推进总量减排为重点,以强化监督管理为手段,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一)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工作。工业园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也是不锈钢产业相对集聚的区域,园区生态化建设能否抓好,能否抓出成效,直接体现了各相关部门支持不锈钢产业做大做强的能力和水平。一是领导重视,园区生态化建设势在必行。县委县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工作目标,极力支持启动园区生态化建设,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领导小组,3月20日,县委林健东书记对环保局周才用副局长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作了长达300余字的批示,批转给相关副县长及多位局长,要求加快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强化环境保护工作,足见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相关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扎实抓好生态化建设工作。二是要千方百计落实好《*县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不锈钢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该方案计划总投资8532万,总体目标是通过今后两年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和管理体系,基本解决*县不锈钢加工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建成打造不锈钢管业基地的环境资源支撑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现该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最近将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相关单位一定要密切配合,加强不锈钢污染防治措施的调研,特别是加强对不锈钢酸洗废水深度处理、烟气收集、固废污染防治等的调研,实施好各项生态化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设计、施工、监理、监督、验收和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制度与规范。三是要加强孵化基地及各工业区块企业的“三同时”管理。要认真吸取工业园区纳污管网建设的经验教训,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重点加强孵化基地纳污管网建设的研究和监管,完善不锈钢酸洗废水纳污主管网的管理制度,加强主管网的运行管理。总之,要通过今后两年的努力,基本解决目前我县不锈钢加工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建成不锈钢管业基地的环境资源支撑体系,促进*不锈钢产业的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支持不锈钢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迎难而上,切实做好污染物减排工作。县里要制定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实施计划,并将总量指标和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重点排污单位,与所有重点排污单位和其他有污染减排任务的单位签订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督促相关行业和重点排污单位制定实施具体减排方案,抓好污染物减排工作。二是要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环境准入机制;坚持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替代方案;鼓励工业企业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探索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排污单位无证或超总量排放。三是要努力推进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继续着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完成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启动部分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园区集中供热及工业企业脱硫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四是要切实做好污染减排的组织协调。要加大污染物减排的监测、统计、考核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好做实统计数据的基础工作;认真组织减排定期考核,并建立向社会定期公告制度;完善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调试、督查、直报等工作;建立和规范减排办的工作机制。五是要做好污染源普查,为减排提供技术支持。污染源普查是今年我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生态市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务必要高质量的完成全县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汇总、上报工作。同时要利用好普查成果,努力构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工业经济体系。

(三)明确目标,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步伐。以争创省级生态县为近期奋斗目标,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快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步伐。以发展乡镇生态经济为中心,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积极推进乡镇、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编制生态规划的玉岩镇等10个乡镇必须在今明两年内完成规划编制和市级生态乡创建工作,力争在今年前有16个乡镇达到或基本达到。二是要以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加快生态项目建设。以沼气国债项目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广沼气净化工程和“厌氧+湿地”等无(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今年要新建户用沼气1795户,力争到今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三是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按照“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年底前要完成8家年末存栏猪300头以上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今年底前要完成所有年末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任务;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网络和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四)强化监察,切实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工作前移,积极预防因环境问题引发的。要把环境监察工作的重心前移,加强园区及重点企业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继续实行“12369”环境投诉热线24小时值班制,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类环境污染案件。要对重点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对群众反复投诉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响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治理措施。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排污单位无证或超标、超总量排污,对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不能限期完成治理任务的,要依法予以停业、关闭;对超总量排污的单位,要依法实施限产、停产。二是要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合理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监测和防治。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快建设饮用水第二水源或备用水源。年底前要全部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三是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完成省控、市控、县控重点污染企业和重点耗能企业、重点耗水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超总量排污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努力加快在重点行业、乡镇和农村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四是要着力提升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能力。加强环境监控中心、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和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正常运行。继续开展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加强界面水质、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公报,加强重点排污口的排污状况监测,认真及时完成项目环评服务和“三同时”验收监测工作。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企业发展、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发展,可以说,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政府的引导是关键。政府的引导功能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政策引导。政府出台的城市与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企业发展政策、教育文化事业、农业林业等政策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对各行业各业的行为加以规范和指导,使各项政策服务和服务于生态的和谐发展,积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政策环境,为建设生态城市营造浓厚的氛围。比如,政府扶持的企业是否是环保型、生态型产业,政府倡导的农业是否是无污染的绿色有机农业,政府提倡的教育文化事业是否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诸多的因素都需要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二是法律法规引导。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甚至需要几代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是对传统城市建设与传统工业社会的否定,是人类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思总结。传统的工业社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破坏了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出现了高污染、高发展的状态,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人类面临能否永续发展的危机。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改变,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固定形式加以维护。因此,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在建设与探索中不断完善法规。当前,世界上卓有成效的生态城市都非常重视立法,用法律和法规规范个体和企业的行为,比如有花园城市美称的新加坡,法律非常细致严格,甚至可以说到了严刑峻法的程度,公民随地吐痰,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公民乱倒垃圾,也要受到法律部的严厉制裁。

1994年,傲慢的美国青年麦克在别人的汽车上乱涂乱画,结果,被判四个月徒刑,3500新元罚款,笞六鞭,即使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出面说情,也不过是减免为三鞭。以此可以看出,法律法规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不但要建立宏观的法律制度,尤其注重完善微观的法规体系,引导企业与公民的行为遵循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三是规划引导。政府的规划设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蓝图框架,是企业、居民、城市建设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需要政府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引导各行各业健康发展。城市景观设计应注意在保护自然景观、利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使建筑、园林等人文景观和谐发展,使人类的后天的创造与大自然先天的美景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突出强调保护自然;城市的生态产业设计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建设生态型工业体系;城市住区的设计要考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建设能源节约、环境优美的社区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娱乐设施,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要。

二、充分发展、利用高新科技

当今高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给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科学技术是改造传统城市的一把利剑,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成果,不仅可以推动传统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且可以节约能源,建设低碳社会。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新建居民区应充分利用密封性好的材料,使用节能电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制气,使污染达到最小;要大力提倡城市居民使用低污染、环保型交通工具,发展电动汽车和氢气车,使用电力或者清洁燃料,市中心和居民区严格限制燃油汽车的通行,最大程度减轻交通污染。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开发新型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确保发展过程中无污染、无废物、低耗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引导整个城市走上绿色消费、清洁生产的道路,实现城市的生态化。此外,任何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的技术,都是与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相违背的,应此要立足生态城市长远发展,坚决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关闭一些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防止出现“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现象,使整个城市走向发展高新产业、利用高新技术的路子。

三、鼓励企业的赞助和参与

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较为活跃的因素。一个良好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居民的安居乐业,而且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在建设规划生态城市建设中,企业责无旁贷。一是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生态城市建设,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企业不单单要通过缴税纳税实现对对社会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承担建设生态城市的义务,主动配合政府的工作。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以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短暂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可以让生态环境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治理环境污染可能花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最终得不偿失,破坏生态环境,贻害子孙后代,后患无穷,因此应积极鼓励企业参与生态规划建设,特别突出强调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鼓励企业赞助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协助,企业掌握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可以提升城市建设规划的档次水平,而且还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人才优势,引导企业提供技术赞助,解决建设中的难题;比如,城市标志性建筑、绿化带、公园、休闲旅游风景区的规划设计,可以向全社会企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无偿使用合理化方案,只需象征性给予企业奖励纪念品。同时,企业可以提供人工赞助,比如对生态城市绿地和花园的日常管理,可以就近转让给企业管理,让附近企业承担管理维护的责任,让企业赞助人工,维护日常的清洁卫生,既能够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方便管理。此外,城市可以设立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基金委员会,鼓励企业赞助公益事业,促进城市的永续发展;比如基金组织可以将资金用于发展图书馆、建立新型学校、创建平价医院等。

四、提高社会舆论和公众参与程度

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发展既离不开企业的赞助支持,更需要全民参与。一个没有公众支持的城市建设是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和普及公众的生态意识,积极倡导生态价值观,引导居民摒弃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水平。要逐步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生态道德规范,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提高市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功能,发挥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宣传作用,主动向全社会倡导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弘扬正义,鞭挞危害生态环境行为,监督好每个企业与公民,形成人人保护环境、人人重生态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决打好“1+1+10”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四减四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全街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各类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突出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地,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修复。

具体指标:到2020年底,全街道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分别控制到64微克/立方米、10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良好率提高到60%及以上;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2)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且持续改善;臭氧(O3)浓度较去年有明显改善;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详查,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高于2015年指标。

二、工作任务

(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严格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要求,以PM2.5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为导向,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推动全街道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生态环境部“2+26”城市大气污染强化督察工作。持续大力度整治“散乱污”企业,一经发现坚决保证清理整治到位,避免死灰复燃现象发生。加大对全街道企业巡查力度,聘用第三方专业结构对重点企业开展环保隐患排查,形成问题清单,逐项销号整改,督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做好家居产业集群规范整治,引导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和喷漆中心,督促企业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完善环保设施,做大做强铝质家居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强化标准、加强监管、积极引导,建园区、搭平台,疏堵结合的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家居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按照上级要求引导企业做好排污许可证申报工作和建设项目环评预审工作。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有效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有序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排污口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加快实施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燃气锅炉、燃气工业炉窑实施低氮改造或尾气脱硝治理。(环保所、各管理区等负责牵头落实)

2.严格控制燃煤污染。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因地制宜实施清洁取暖,按照宜热则热(集中供热、地热)、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有序推进清洁取暖;2020年采暖季前,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燃煤替代,生产厂区内一律不得出现燃煤炉;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村,积极推广洁净煤和环保炉具,加强煤质管理,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大力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提高煤炭集中利用水平。(环保所、各管理区、村建办、市场监管所、供电站等负责牵头落实)

3.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按照市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要求,统筹开展车、油、路协同治理和非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鼓励淘汰老旧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加快推进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并轨。严厉打击制售不合格油品行为,集中力量整治黑加油站点。逐步推进非道路机械排放检验和环保标识管理,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全面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环保所、各管理区、村建办、公路站、交通安全办、派出所等负责牵头落实)

4.深化扬尘污染整治。严格街道面源污染防控,加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露天烧烤污染、秸秆禁烧、各类垃圾焚烧等烟尘污染的监督执法。提升施工扬尘防治水平,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各类工地全面落实扬尘控制措施,职能部门建立管理清单,实行动态管控。强化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提高道路机扫、冲洗率。(环保所、各管理区、村建办、城管大队等负责牵头落实)

5.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防联控,完善重污染过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组织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组织制定错峰生产调控方案;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货车运输企业制定并落实重污染天气错峰运输方案。加强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要求监督检查力度,督导企业按清单要求停产限产并完善相关支撑材料。(环保所、各管理区等负责牵头落实)

(二)深入推进碧水行动

深入实施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市系列实施方案,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保好水、治污水、除臭水。

1.打好水源地水质保护攻坚战。科学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快设置保护区标志和隔离防护设施。深化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氮、磷、硫酸盐排放控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全面提升环境应急管理与处置能力。(环保所、各管理区、水利站、村建办、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负责牵头落实)

2.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将黑臭水体作为河长、湖长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力度,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强化河道底泥污染安全治理,深入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多渠道、多方式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环保所、各管理区、村建办、水利站、城管大队等负责牵头落实)

3.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振兴,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排查整治工作,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环保所、各管理区、村建办、农业办、林业站、城管大队等负责牵头落实)

(三)扎实开展净土行动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深入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1.加快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以耕地为重点,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管理措施。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适时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实施耕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重大工程,开展重点地区涉重金属行业排查和整治。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建立联动监管机制。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严格用地准入,对暂不开发的污染地块实施风险管控,防止污染扩散。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列入名录且未完成治理修复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用地。严格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拆除各类设施过程中的风险管控。(环保所、各管理区、村建办、农业办、林业站、城管大队、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负责牵头落实)

2.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打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项整治攻坚战,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治理,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环卫所、各管理区、农业办、城管大队等负责牵头落实)

3.强化危险废物处置监管。对以危险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危险废物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开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专项整治行动,实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分级评估。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环保所、各管理区、派出所等负责牵头落实)

推进医疗废物城乡一体化处置,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2020年年底,力争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全部纳入集中处置。(环保所、卫生院等参与)

4.打好进口固体废物专项整治攻坚战。开展打击进口固体废物专项整治攻坚战,强化进口废物加工利用监管。坚决杜绝新增进口固体废物利用企业和列入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进入我街道。(环保所、各管理区等负责牵头落实)

(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推进重点区域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升各类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1.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的原则,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上级部署,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保护修复方案。现有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按照上级环保督察要求,按期有序退出。(环保所、各管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负责牵头落实)

2.打好自然保护区等相关问题整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实施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退耕还林还果、农田防护林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绿化美化生态建设工程。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矿山问题,有效提高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环保所、各管理区、林业站、水利站、农业办、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负责牵头落实)

3.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推动耕地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环保所、各管理区、林业站、安监站、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负责牵头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体责任,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各有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牵头部门要做好工作的指导、调度和协调,对未按时间节点和要求完成任务的进行督导,配合部门要对照职责,明确任务分工和要求,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数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落实)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计划、调度、统计工作是设计咨询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环节。设计咨询企业往往涉及几十个专业,如何通过计划、调度管理,使不同专业、不同生产单位之间协调一致、统一步调,共同为完成一项设计咨询任务服务,同时保证设计产品满足顾客要求起着重要作用。统计工作及时为计划、调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对设计咨询项目进行动态管理,调整中间过程及环节,为最终实现合同目标创造条件。

二、工程咨询企业计划、调度、统计工作的特点

工程咨询企业计划、调度、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环节,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计划工期明确性、强制性

作为服务类咨询企业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计划工期是非常明确,计划下达节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工程咨询企业提供的是辅助决策、过程管理服务,其将与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作为计划执行的最终依据。签订的咨询合同一般将项目的计划工期作为合同约束的重要内容。对一个项目的计划管理工期是以合同确定的工期为最终计划完成工期

(二)生产调度工作时效性、动态性

设计咨询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设计咨询企业以智力服务于社会,其所提供的服务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设计咨询企业的性质决定了生产调度的必要性。由于设计咨询企业涉及的专业多,通常有几十个专业,生产环节多,协作关系复杂,生产连续性强、情况变化快,一个专业设计滞后将会影响整个设计咨询进程和设计产品按期完成。因此,调度工作具有较强时效性、动态性。

(三)统计数据真实性、及时性

设计咨询企业统计管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企业的生产计划、调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统计工作是设计咨询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对项目咨询过程中产品不同时段完成的工作量进行统计,通过对完成数据的分析,采取增加设备、人员及技术手段的投入等措施,确保计划工期按期完成。

三、工程咨询企业计划、调度、统计工作的内在需求

工程咨询企业工程咨询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是从原来的各部委脱离出来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工程咨询企业已成长为市场活动的主体。随着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的现实不断变化,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目标,这就需要设计咨询企业必须拿出更加过硬的产品。而作为产品生产的核心环节,计划、生产调度、统计三个核心环节是工程咨询企业最需要加强的方面,首先要在满足合同工期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计划工期。其次是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即生产调度管理。第三是及时统计完成数据,为更好地组织调整生产节奏提供数据支撑。

四、设计咨询企业计划、调度、统计工作提升模式的建立途径

(一)以业主为中心,是计划管理立足的基石

对于工程咨询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业主的需求为出发点,只有提供的咨询服务满足业主的要求,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当前设计咨询市场中业主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正在成为发展趋势,计划管理要求我们把用户需求作为企业的最高指导意见,在管理中全面了解业主的需求,并将有关的内容反馈到设计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力求业主满意,形成业主信赖的企业形象。将项目业主的要求及合同约束作为计划管理的最终控制目标。

(二)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是实现最终计划实现的基础

在确定了项目业主或合同总计划工期后,必须制定工作计划,此计划可以使得咨询工作有序进行,各项工作及时得到安排,避免因计划不周造成项目各项工序之间的相互牵制,出现窝工现象。计划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年度计划、年度调整计划一般是根据合同工期及项目业主的要求,对项目进行的整体计划安排。

(三)生产调度有效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确保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满足项目业主的要求

生产调度是对计划工作的组织落实。生产调度工作以生产计划为依据,在生产计划的基础上排定项目综合进度表。综合进度表实际是节点计划的进一步细化的过程,表中明确了各专业完成的阶段性工作时间、专业之间互提资料时间,复核、审核、内部审查的完成时间等。综合进度表一般以生产调度单或调度命令的形式下发,一旦下发,原则上不进行调整,以确保其严肃性。

(四)利用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计划、调度、统计工作管理水平

近年来,工程咨询企业努力推动勘察设计手段智能化,实现勘察设计计算机一体化,特别是设计过程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信息自动化基本实现。计划、调度、统计工作要适应目前的形势,加强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计划管理要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及时进行上报、下达。生产调度要制定适应咨询模式的项目进度控制平台,专业人员依据项目生产计划在完成工作后通过程序予以确认,以确保项目的生产进度处于可控范围内。统计工作采用网上直报业务,加快完成数据的统计进度,保证信息的实用性和实效性,避免造成人力的浪费或经济上的损失。通过信息系统的分散收集,分散处理,公共享用的内部信息管理机制,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信息共享能力和利用效率,以及对市场的敏捷反应能力和生产应变能力,保证了设计任务的高质、快速地完成。

(五)提高计划、调度、统计人员素质,确保计划执行、过程可控、统计数据准确

工程咨询企业对计划、调度、统计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在实际工作中,要确保计划、调度、统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计划人员要对项目的规模、工作量、工作节点、工作难点有充分的掌握,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能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生产调度人员要对咨询项目的各专业设计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要熟悉专业的接口控制,人员要从承担过一定项目的总工程师中选拔。统计人员必须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统计工作是确保实施计划的前提,只有正确的统计数据才可以反映出计划实施的合理性,这样对统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加快计划、调度、统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建设

工程咨询工作是一个智力劳动,标准化的建设能够有效避免“经验”代替“流程”的现象。在计划、调度、统计管理中,要根据咨询项目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版本。计划管理的标准化包括勘察队伍标准配置、计划工期横道图、计划作业流程表;调度管理标准包括综合进度标准表、专业接口工期标准表等;统计标准管理包括统计标准台账表、勘测进度标准表、勘探进度标准等。通过加快计划、调度、统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可以极大提高咨询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五、结论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业生态;循环产业链;综合代谢系统;绿色生产方式

1 基于自循环思想的分区规划

高度专业化分工是现代工业社会存在的事实基础之一。规模化生产要求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通盘考虑成本组成,在政策环境、物流配套、技术资源互补方面作出最优决策。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合作设计机构同样认识到了企业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成为近年来沿海地区政府重点推介培植的规划概念,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它被定义为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一个具备成熟规划思路的生态工业园区必然是能源利用率较高、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协同体,其内部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均衡分布循环,人作为使用者及生产者在其中工作居住时,能够清晰而全面地感受到设计者为追求低能耗高效率的运转模式所投入的思索及心血。

企业在市场生态系统中必然存在投入与产出,展现出作为有机体的种种特征。企业间的资源交换及贸易行为导致了海量资源的流动。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科斯(Coase, R.H)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产品或服务从一个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单位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和代价称为交易成本。容易发现,市场不完善会导致交易成本升高。例如在信息革命到来之前,企业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单元,从宏观角度看也形成了数以亿计的交易费用,此费用亦与交易场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成正比。空间距离形成物流成本,时间距离形成风险成本。企业在工业生态学角度中也可看作是经济人的一种,经济人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自利倾向。故而将自利从个体扩大到以园区为单位的协同体,就形成了以自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工业园区。从产业链扁平化分布的角度去看待规划设计,将同一行业上下游企业有意识地配置在工业园区接近区域,令其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则企业作为市场中的微观个体将会自动形成共存秩序,产品和原料、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流向充沛,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资源的分配。以上设想强调了企业在一个自组织体系中的主观能动性,我国沿海地区的行业竞争环境相对较为成熟,这意味着企业比较容易在优化设计的园区规划下获得良性的生存空间。

2 建立综合代谢系统有利于生态工业园区高效运行

无可否认,生态工业园区必须执行产出物品及服务的职能,从而也必然会输出生产性副产品及废水、废气等边缘性物质,同时园区又是大批基层一线劳动者长期居留生活的场所,因此在前期规划设计中及时全面周到地考虑生产废料的回收利用与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保障是生态工业园区区别于之前几类开发区的重要特性。沿海地区人口往往相对稠密,工业园区规模日新月异,人群集中,所以在建筑概念设计时便应当将人员快速疏散和厂房通风纳入首要考虑。另外在园区内设置安全防灾系统也十分必要。如果园区设置在山地或者丘陵间抑或湖边,亦可因地制宜,适当规划园区内部的开放式绿地,一方面可供园区内员工业余休闲游憩之用,另一方面若发生险情,也可作为员工紧急避难地点。不可忽视的是,在园区内设置足够的绿化带及花池也能够对工业污染起到一定阻挡和净化的防护作用。除此之外,设计规划者在配置园区内企业制造生产方向时亦可有意识地将产废互补消化的企业配置在相邻地块,令其交换产品与废料投入二次生产,这样做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原料供给问题,又在环境保护层面减少了污染的总体绝对值。生态工业园区的综合代谢系统能够将负面输出以及内部耗损减少到相对较低的程度,增进园区平稳运行的社会效益。 此外,生态工业园区的能源配给设计也应当体现绿色生产之思路。例如在园区照明系统配置中,不妨根据园区厂房或研发建筑的屋顶及立面特性安装光伏设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备夜晚景观照明之用。园区路灯也可安装太阳能电池供电,公园绿地内也可考虑设置太阳能景观灯具,将绿色循环能源的设计思路贯彻到园区规划设计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工业生产,节能为上。重复高效利用能源,积少成多,是生态园区建设的突出优点之一。

3 举例:某光电产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思路概述

此园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产业用房与行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比约为7∶1。多个模数化体块组成的生产及行政管理建筑由高至低层层递进成梯田状,大面积的绿化渗透其中,为城市天际线制造了一个有力的绿色焦点。连续统一的基座由折坡相连,与环境融为一体,折线蜿蜒其中,使光与电形成一种抽象的类比。绿色台地也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利用三层大面积绿化屋面和折坡,围合园区中心园林,创造出一个向城市自由开放的多层次大尺度台地景观。

本工业园区采用了多种有效生态节能措施,如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泵系统,雨水回收及水体循环系统,中心庭院设置的水池可同时兼作景观水体和消防水池之用,一举两得。

为了促进园区物流人流的高效循环运转,设计确定了人行优先,人车分流,社会人员与内部人员分流,办公车辆与货运车辆分流的组织原则。园区内部的居民生活区需要建设足够的公共交通设施、人流集散点、停车场以及步行街;在生产区域和厂房周边内应当建立便捷的运输线路、设置足够停车位。同时也应确保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覆盖全天全园区的公共交通网络,以便配合物资和人力随时调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融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工业区块功能规划于一体,是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的理性决策行为。二十一世纪初叶,我国沿海地区必将面临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面向低碳绿色经济这一未来发展的方向,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6.

[2]陈勇俊.循环型社会与生态城市建设[EB/OL].环境法研究网,2009-04-21.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河北省;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生态工程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1)01-0041-05

一、河北省工业污染及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所面临的问题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有坝上草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内环京津,外环渤海,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对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有良好的内在条件与外部环境。在历史上,燕赵大地曾是森林繁茂、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的富庶地,夏商时期森林覆盖率约为60%。随着人类的繁衍、人口的增多、历代的战乱与大规模的采伐,以及近代工业的兴起。到建国初期,河北省已经变成全国森林面积最少的省份之一,森林覆盖仅为2.8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河北省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河北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社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河北省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建国60年来,河北省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逐步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转变,目前河北省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地带、华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工业主要包括制药、纺织、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石油、汽车、建材、食品等行业。河北省是比较早地将生态纳入发展规划的省市之一。自1996年我国政府在“九五”规划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与贯彻落实,并根据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将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冀、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带动战略作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主体战略,确定了环境保护工作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近十年来,河北省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数量、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全省总体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部分城市(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等)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就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清洁生产与环境综合治理而言,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河北省在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贯彻、落实的前提下,积极推动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宣传活动,还利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并对企业法人领导等进行环保知识方面的培训等。这些宣传活动,对工业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环保工作,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营销,引导消费者适度消费等都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与推动作用;二是将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治理纳入党政领导重要议事日程。河北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多次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小组,制定了《河北省“碧水、蓝天、绿地”计划》、《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国21世纪议程河北省行动计划》、《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三是加大了对工业环境污染的控制力度,工业污染预防与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河北省针对工业布局的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等,加大了工业污染治理力度,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集中整治水泥、造纸、制革、板材、丝网电镀五大类25个工业密集区环境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完成煤炭、电力、冶金、制药、石化、轻工、建材等七个重点行业及石家庄、唐山、邯郸市300多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四是根据工业调整、升级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力度,加快了工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建成了冀衡集团、西柏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石家庄市物资回收总公司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五是进一步完善环保法规,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河北省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河北省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河北省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灰尘自然沉降量环境质量标准》等地方法规、政策与标准等,出台了《河北省实施办法》、《河北省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河北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修订了《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河北省在积极制定、完善地方环保法规、政策的同时,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并积极探索运用经济杠杆(如征收排污费等)控制企业的污染行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河北省在加强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经济迅速增长,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部分地区、部分流域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速度快、结构不合理等,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仍比较严重,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就工业污染、环境治理方面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

1.环境污染仍很严重

全省环境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11个设区城市中8个环境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倍~3倍,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整体空气污染由煤烟型逐步向复合型、多元化趋势发展。全省七大水系134个监测断面中,劣五类断面比例占47%,丧失使用功能。14座大中型水库总体呈富营养化趋势。地下水监测的161眼井中,36.3%的水质较差,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唐山和沧州部分海域污染严重,未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有加重趋势,城市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扰民现象时有发生。全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仍然较低,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构成了安全隐患。

2.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有效控制

全省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水土流失面积6.3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2.72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30%和14.4%,森林覆盖率为23.25%,人均林地面积0.83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地下水累计超采996亿立方米,是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的5.8倍,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入侵和咸水下移的趋势。

3.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

我省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产业发展以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工业结构不合理,尤其钢铁、石化、制药等支柱产业的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较大。

4.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全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不足50%,大部分县城还没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置。

5.环境监管能力薄弱

我省已经进入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和群体性环境事件高发时期,环境污染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和压缩型特点,环保部门任务越来越重。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尚待健全,污染监控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应对处置突发重大、特大环境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

河北省工业化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恶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是认识问题。尽管河北省不少工业企业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的问题比较严重;二是体制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尽管河北省的工业污染得到了控制,但环境改善并不太明显,这与环保体制有关。比如,收取排污费或对违规污染罚款较低,而企业环境治理的成本又高于收取的排污费;三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并发症”。它既涉及认识、理念问题,又涉及具体的生产模式与技术工艺等问题;既涉及我省经济、资源与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又涉及到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2]。

二、影响河北省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因素分析

影响河北省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因素很多,本课题试从人口、经济、自然、科技、政治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1.人口环境分析

影响企业生态工程的人口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及人均资源占有量等。河北省目前人口总量已超过7,000万,随着河北省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贯彻执行,河北省的人均收入迅速持续提高,平均寿命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平均家庭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因素的变化,对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资源、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工业企业的产品结构、污染状况等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2.经济环境分析

改革开发近30年来,尽管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较快,但第一、二、三产的结构却不合理。尤其钢铁、石化、制药等工业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影响工业企业与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3.自然环境分析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都离不开原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等。目前,河北省的资源短缺较严重,人口过剩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可持续发展,还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

4.政治环境分析

所谓政治环境主要是指法律、政府机构的政策法国,以及各种政治团体对企业经营活动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动。近几年来,河北省区域发展的政策与地方法规考虑了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但并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企业实施生态工程。

5.科技与文化环境分析

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影响工业企业或集团实施生态工程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河北省已经意识到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对工业企业引进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生态竞争力重视不够。重视生态技术创新,不仅是降低企业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燕赵文化是河北区域内的主流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勇武任侠、慷慨悲歌、变革进取、开拓创新、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是燕赵文化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燕赵文化崇尚节俭,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短缺严重,以生态主义为导向的价值观、人生观、经营观,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化对现代工业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3]。

6.工业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工业企业是否实施生态工程,不仅与自身的效益、规模、产品、技术、生产、设备、管理、资金有关,还与领导者战略眼光有关。河北省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4]一是工业企业的效益与规模,尤其是效益与资本规模决定了企业生态工程投入的资金数量;二是工业企业的行业背景、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技术与管理决定了生态工程的类型;三是工业企业主要领导对生态工程的认识及其战略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模式及生态工程的导向;四是工业企业对生态工程的组织与管理,也影响到生态工程的进度与实施效果。另外,工业企业是否实施生态工程,如何实施生态工程还受到国内外竞争者、协作者、消费者的影响。比如国外生物制药技术、环保型汽车、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理论与技术方法,就对河北省的制药、钢铁、化工、汽车等企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

7.顾客及消费者因素分析

顾客就是企业的目标市场,是企业服务的对象。企业的顾客不论是个人、家庭,还是组织,顾客都对企业的经营观及行为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随着消费者对绿色需求的增加,绿色消费成为趋势与潮流。因此,顾客绿色需求拉动企业绿色营销、促进企业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因此,顾客对企业生态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持续的和深远的。

8.社会公众因素分析

公众一般是指对一个组织完成目标的能力有着实际或潜在利害关系和影响力的团体或个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公众可能有助于增强一个强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也可能妨碍这种能力。国内外有不少污染严重的企业都是因公众的强烈不满及强烈诉求,而关停并转的。如:针对一项总投资108亿元的台资对二甲苯(PX)化工项目所带来的潜在环境威胁,厦门市民在2008年5月作出了激烈的反应,市政府随即于5月30日宣布暂缓该项目建设。6月,国家环保总局表示,将对厦门市全区域进行规划环境评估。这说明公众对自身的居住的城市环境及企业的污染越来越敏感,其话语权不仅影响企业行为,也影响政府行为。

三、河北省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政策与措施

从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工业企业生态工程是一项高投入,社会效益大,而企业直接收益不高的一项复杂工程。因此,企业实施生态工程既有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需要[5]。在企业生态工程中,政府及其政策与法规具有重要的引导、推动与保障作用。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河北省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

在工业企业中实施生态工程是河北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河北省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依靠科技创新,解决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因此,河北省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引导工业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实施生态工程的指导思想与行动纲领,并高度重视以下几点:一是长期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及具体的产业、投资、资源与环境政策,在河北省工业企业内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生态工程的共识,进一步明确政府与企业各自所应承担的生态与社会责任;二是按照循环经济与生态工程的理论、方法规划、设计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6]。这要求在河北省内选择大的工业企业,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经营观念、生产方式、技术、工艺流程、市场营销等,使循环经济与生态工程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河北省工业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力量;三是把生态工程与河北省大型工业企业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把生态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生态工业园”、“资本优化与重组”、“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等结合起来;四是根据试点企业的实际,将工业企业生态工程按照需要分成若干子工程,如企业生产系统的清洁生产工程、绿色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工程、名牌战略与形象设计工程、企业“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程等。

2.依靠科学技术,推动河北省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

针对河北省大型工业企业,在实施生态工程应重视高科技的作用。一是抓住高科技产业化的这个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并按照生态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设计高科技企业(包括工业企业),发展高科技企业,充分发挥高科技企业的先导作用;二是根据河北省工业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高新技术,使高新技术与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相结合;三是重视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为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提供新能源与新材料的支持;四是重视环境保护与环保产业化,促进工业与环保“链条”的衔接;五是充分利用高科技调整、改造传统制药业、冶金业、纺织业等主要产业,尤其要在河北省制药、纺织、化工、机械、汽车、石化、建筑等支柱产业中实施生态工程;六是依靠高科技和生态双重要求建设科技生态工业园区。

3.以防治工业污染为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工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与其结构息息相关。因此,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必须与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结合起来[7]。目前,河北省传统工业在产业结构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传统工业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技术更新缓慢,设备老化等。这不仅不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还有可能加重环境污染。因此,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涉及两大方面:一是新型工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通过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压缩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优化能源结构、原材料结构,实施清洁能源技术;二是传统工业的改造与调整。对于传统钢铁、石化、煤炭、医药等企业,必须进行系统再造,在改造中要坚持“市场”与“生态”并重的原则,依靠生态技术开发与生态工程提高传统工业企业的优势。河北省还应围绕“大京津生态圈”,联合北京、天津等,规划、设计自己的生态工业园区,并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依法推进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三是河北省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发展由数量型、资源消耗型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化转变,重点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禁止落后生产装置和设备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控制结构性环境问题的发展;四是河北省应深化工业污染综合整治。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制度,推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

4.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是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主导方向[8]。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9]这要求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2008年8月29日通过,9月1日实施),积极落实《河北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重点发展曹妃甸工业区、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和石家庄制药工业园区等一批有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循环经济园区,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尤其对新型工业区的构建与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及生态系统原理、原则为依据,进行科学规划,构筑新型生态工业园区。

(2)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冶金、电力、化工、建材、酿造、造纸、制药、印染、食品等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深入开展,逐步建立大型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制度,建立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切实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并以煤炭、电力、冶金、制药、石化、轻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计,推广无废、少废工艺,推广节水技术等。

(3)创建节约型社会模式。建立循环经济支撑体系,逐步调整扭曲的价格体系、失真的环境评估体系和错位的行政资源配置体系,实施有利于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重点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的生产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发展节能省地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

(4)积极宣传低碳经济的理念与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废气排放,尤其要加强对工业污染物和城市垃圾的总量控制,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Z].2007-01-29.

[2] 苗泽华,杨树岗.我国的工业化与工业企业生态工程[J].生态经济,2009(5):120-124.

[3] 聂国卿.我国转型时期循环治理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 苗泽华,高志华.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理论研究[J].生态经济,2009(7):109-113.

[5] 王娣.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J].生态经济,2009(7):85-88.

[6] 谭根林.循环经济学原理[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 王秀娟,等.工业与生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 林存友.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生态经济,2008(11):100-105.

[9]孙国强.循环经济的新范式-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Problem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mplement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Hebei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

Miao Zehua,Song Changsheng,Liu Ji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力争全流域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90%以上,其中沙溪和闽江干流南平段分别达80%以上,富屯溪、建溪和闽江干流福州段分别达95%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功能要求。

二、重点任务

根据《规划》和《工作意见》,*年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投资10.4亿元,重点推进工程120个项目。

(一)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落实畜禽养殖业禁建区要求,*年6月底前流域各市、县(区)要完成辖区禁建区内养殖场搬迁、治理。治理禁建区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年底前流域各市、县(区)政府要制定实施辖区禁建区外养殖场限期治理计划,于2007年底前完成全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计划投入约1亿元,重点实施福州仓山区、沙县畔溪洛溪流域,及三明、南平市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等8项工程。

(二)推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落实省政府有关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政策,鼓励各种经济成分采取BOT、TOT等形式,积极参与污水、垃圾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要制定实施《闽江流域沿岸乡镇垃圾整治规划》。计划投入2.1亿元重点实施福州连坂、沙县、南平、德化污水处理厂等8项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投入0.9亿元实施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等11项垃圾处理工程。

(三)推进重点水源保护工程。严格执行各城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各地要依法完成当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一、二级保护区的整治。各设区市政府要组织开展辖区内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并于2007年底前完成。计划投入1.3亿元,重点实施福州西北区水厂水源地、三明东牙溪水源地等10个水源保护项目。

(四)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工程。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年上半年,各地要落实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名单,指导督促有关企业于2007年上半年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要结合推行清洁生产,在年内制定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方案,分年度实施,从源头治理和控制污染。三明市作为清洁生产试点城市,要加大清洁生产推进力度,对成效显著的企业要予以资金扶持和奖励。全年计划投入2.7亿元,重点实施54项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项目。

(五)推进生态功能保障工程。以保障流域生态功能为目标,针对当前生态破坏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梯级电站清理整顿、河道畅通、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整顿、生态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恢复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生态优势。计划投入1.2亿元,重点实施福州南台岛内河整治、连城水土流失治理、德化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政和金峰矿业整治等21个项目,并在年内完成青山挂白整治工作。

(六)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建设延平区炉下镇循环经济实验区,合理规划养殖业布局,建立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模式。建设太平镇南坪溪生态养殖示范点,构建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利用沼气发电的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建设马尾生态工业园区,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业生态产业链、食品加工生态产业链、饲料生态产业链。建设青口汽车生态工业园区,促进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修补、拓展和延伸。建设三钢集团生态工业园区,改善环境质量。在德化县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发展县域经济,保持闽江上游良好生态环境。

(七)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大力推广成熟适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抓好现有部级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建设。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优先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推广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基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计划投入0.3亿元,实施永泰县同安镇有机茶基地、南平市农村沼气池工程等10个项目。

(八)推进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要抓好流域市、县自动监测监控分中心建设,并制定重点工业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计划,2007年底前,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占所在设区市相应污染负荷60%以上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都要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并与省、市监控中心联网。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重点实施5个项目,提高环境科研支撑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部门职能分工,实行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市、县(区)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制。各地要强化对2005年未完成项目和*年度整治项目的督促检查。要把综合整治任务完成情况和市、县(区)出界断面水质达标情况作为当地政府环保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各设区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报送工作进展情况,由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通报。

(二)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明确投资主体,督促企业业主筹措治理资金,实施治理项目。要扶持重点项目实施,加强整治专项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效益。沿江各市、县(区)政府也要设立流域整治专项资金,专款用于流域整治。省直各部门也要调整支出结构,安排相应资金,支持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省直各有关部门安排的整治项目及金额需征求并报备省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避免对同一整治项目重复安排资金。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1、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抓好年度重点减排项目的落实以及完成情况的督查,确保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同比分别削减2.5%、2.5%、2.5%、1%。

2、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涉重行业整治力度,突出抓好铅酸蓄电池、熔炼、电镀等重金属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验收。

3、完成《市“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及上报,制定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治计划。

4、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整治。巩固固废场外拆解整治成果,完成固废拆解区域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年度任务。

5、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年度计划,完成30家规模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

6、抓好水产加工、酸洗拉丝两个行业整治“后督察”工作,加快推进水产加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酸洗拉丝抛丸技术替代工作。

7、制定出台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坞根镇创建部级生态镇、城西、城北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及相关省级生态镇的复查。

8、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出台年度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指导督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完成46个村连片整治,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50个。

9、加强建设项目管理,重点做好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力争完成青屿工业区规划环评编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污染物新增量替代实施方案,并通过排污权交易有偿获得。

10、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制定实施年度饮用水源保护计划,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完成农村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

11、积极开展环境风险点排查工作,完成《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更新编制,做好玳尔合成革有限公司退役及相关后续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因环境污染引起的。

12、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编制行业环境监察指南,推行基层网格化执法试点,出台按污染轻重对企业实行分级监管制度。加强监督员制度建设,完成全部省控以上企业、30%市控企业监督员制度建设。

13、抓好东部新区南、北片污水处理厂报批前期工作;力争完成东部新区规划环评审批、松门水产加工园区规划环评编制,加快推进鱼粉加工行业整合搬迁工作。

14、加强涉重及突发性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如期完成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上报,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环境监测服务工作。

15、完成湖漫水库自动水质监测站建设,做好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管理工作。

16、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完善《环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办法》;组织开展执法人员法制培训,确保具有申领省行政执法资格人员持证率达80%以上。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当前对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比较少,主要有李国柱、马树才从定性和定量方面研究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10];侯伟丽从定性角度分析中国经济转轨的生态环境的效应[11];季斌、沈红军等从定性和定量、尤其定量的角度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转轨的生态环境效应[12]等。因此,有必要研究经济转轨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对于区域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体制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张春霖认为经济体制是人类为解决资源配置和动力问题而确定的一组机制,包括决策、信息、激励、约束的机制,强调所有制和协调机制并不是经济体制的构成要素,进而又把上述四种机制分为两组,即决策—信息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13]。张仁德认为经济体制是借助于经济体制实行资源配置的一整套经济系统,或者说是对资源配置作出决策和执行这一决策的一整套组织安排[14];樊纲、光认为经济体制是一定的经济制度或者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运动方式,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及经济运行机制[15]。上述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经济体制的特征,笔者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经济体制的含义进行重新界定。经济体制主要是指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方式也可以认为是在一系列机制运作下的制度安排,不仅仅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还包括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主要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经济运行主要通过政府在整体的宏观调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经济布局等方面发挥作用,其主要特征是计划成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国家通过指标的方式直接管理企业、国家所有制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强调国家利益等[16];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经济运行主要通过市场在微观经济领域、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有关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作用,其主要特征是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高效率地配置资源,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决策的主体,追求个人、企业利益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17]。

计划经济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一)“公地悲剧”的产生马歇尔•戈德曼(MarshallGoldman)曾对这个问题有过简练的描述,计划经济形成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经济的偏离,由于不存在资源的私有产权,工厂经济不必为其使用的土地和资源付费,这就导致了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从理论上讲,计划经济体制可以避免外部性问题,只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置资源时,真正的“公地悲剧”才会产生。整个社会或者多个单位共同占有公共资源,公共资源的产权清晰而使用权模糊,经济主体往往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就可以获取公共资源,最终会使公共资源枯竭[18][19],计划体制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和企业将追求利润作为经济业绩,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污染了生态环境。此外,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生态环境政策、制度、观念不完善,往往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生态环境污染。另外,国家作为社会成本的承担者和强制执行者,仅具有纯理论的意义,企业使用资源和排放污染物不需要支付成本或者支付很小的成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运营机制和价格机制也加速了资源的过渡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也对资源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建设、和化运动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使得错误的工业布局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钢为纲”、“以粮为纲”方针忽视生态规律,造成生态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二)重工业优先发展赶超战略的负作用由于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尽快实现工业化,我国采用苏联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道路,然而重工业这种资金、资源密集型产业并不符合我国的优势,因此重工业的发展必须在扭曲的宏观政策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重工业结构是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子[20]。纵观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重工业化时期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即1949年~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重工业优先、“一五”期间的重工业化、“二五”期间的“”对重工业的强化、1961年~1964年对“”的纠正、1965年~1978年备战和三线建设对重工业优先的再次强调[21]。长久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畸形产业结构,重工业的发展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认为重工业一般具有两大特征:一是高污染的特征,传统的重工业发展模式往往是粗放的、外延式的发展道路,重工业的过度发展造成本来已经很脆弱生态生态环境加速破坏;二是资源的高消耗特征,重工业的加速发展必然使得本来已经非常短缺的水、土、煤、电、油等基本资源高度紧张,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群众的正常生活都受到负效应的影响[22]。

市场经济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态环境正效应

1.市场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市场经济最重要特征就是市场机制或称为价格机制,市场机制在反映资源稀缺性、提高资源更有效率的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观层面上,企业对于市场上的价格信号能够做出灵敏的反应。市场价格的波动,及时地反映出市场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以及各种资源的稀缺程度,通过企业的自发行为,促使生产要素流动,经过一定的过程,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23]。宏观层面上,由于坚持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宏观调控,价格信息真正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导向作用,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实现较计划经济体制高的效率。以水资源为例,研究表明,市场发育程度越高,水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反之越低[24]。建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无偿供水或者低价供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价格也是严重扭曲,极为严重浪费水资源[25]。由于水资源的无价或低价,使用者很难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小成本,据调查灌溉农田比喷灌、滴灌分别多耗水30%、70%,粗放使用不但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土地盐渍化和地面沉降等生态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市场经济体制下水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办理办法等明确规定了各类用水全面实行有偿使用[26],不仅使供水单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对节水工作的开展,提高用水利用效益,均起到了经济杠杆的作用。另外,市场机制促进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集体、三资、私营等各种产权类型的企业大量出现,这些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能源、原材料的需求上展开了竞争。市场机制的引入建立了资源市场,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2.市场化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全要素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传统经济时期,这将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10]。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前苏联、东欧国家及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由来已久,政府多次强调转变经济方式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其原因何在?[27]著名学者樊纲认为归根结底这不是认识、管理、政策问题,也不是发展战略问题,而是体制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国外延式发展的问题不可能根治[28]。刘国光学者也认为,相比较而言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对经济增长方式制约性更大,这种制约性不仅反映在微观层次的企业经营机制上,而且体现在宏观层次的经济调控体系和调控手段上[29]。刘传江学者认为传统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因其忽视个人利益和经济激励、排斥市场制度与市场机制,因而不仅会因为缺乏技术创新、缺乏高效率的激励和动力机制而内生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还决定了这种增长方式的锁定状态[27]。上述观点表明,经济体制转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同步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化可以通过三个渠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一,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形成灵活、准确反映各类自然资源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逐渐替代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从而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前提[10],目前价格几乎全部决定市场上供需变动的产品,受指令性价格影响的工业品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较低;第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市场调整,形成有别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高度化和协调化的产业结构;第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和采用新技术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以增进资源配置效率和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程度。

3.市场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生态环境政策是协调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手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重要调控手段[30]。生态环境政策包括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生态环境法规制度、生态环境公众参与等三个方面。目前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包括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资源生态环境税收等方面,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降低生态环境保护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府补贴、扩大财政收入以及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诸多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的改革时期,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生态环境政策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比较有效地缓解、控制了污染排放[31]。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手段,一种是政府干预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如环境资源税、环境污染税或排污收费、环境保护补贴、押金退款制度等。另一种是市场机制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如自愿协商制度、污染者与受污染者的合并、排污权交易制度等。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环境价格和收费改革、绿色资本市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排污交易市场的试点、绿色贸易和绿色保险的实现、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绿色信贷和银行绿色评级、企业环保债券等体现了我国环境管理的市场手段更加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注重市场机制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市场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有以下缺点:①只能解决微观经济平衡问题,不能解决宏观经济平衡问题;②市场机制只能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而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的目标和结构;③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现实条件下由于信息不透明和垄断等因素下难以实现充分竞争;④许多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加以分配[17],以及生态环境资源本身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市场经济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反有些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反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变得更加恶化。一方面生态环境和资源往往属于公共财产,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将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性,但却可以降低生产者的边际私人成本和增加消费者的边际私人效应。换句话说,对于外部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来说,市场机制是不起作用的,另外市场机制往往只能反映眼前和局部利益,难以解决长远和整体利益,因此市场经济难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32]。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体制转变仅仅30年的时间,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转变却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制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往往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性,却能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眼前与局部利益,然而企业和消费者行为的不规范就表现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恶化。以海洋渔业资源为例,随着水产品价格不断升高,以及资源保护、维持水产品资源再生能力的意识极为淡薄,缺乏资源持续利用的观念,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渔业市场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近海捕捞过度,水产资源严重衰退,传统的底层鱼类资源衰退最严重,形成了“见有就补,越捕越少、越少越捕”的恶性循环[33]。又如农村资源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中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这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断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者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缺乏资金吸引力。同时由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利用率较低,有限的农村环保资金没有产生出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目前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现象,资金分散到多个部门,难以达到协调统一效果[34]。综上所述,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市场体制也有不能企及之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市场建设方面的作用。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乡镇工业 环境管理 对策

一、引言

连云港市是江苏省的省辖市,也是我国沿海首批实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现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北邻山东营南,西与宿迁市沭阳县相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可为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充分足的原料。

二、乡镇工业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乡镇工业环境管理是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技手段,协调乡镇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使乡镇工业健康向前发展,防治污染环境和维护乡镇生态平衡。

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乡镇工业环境管理,是我市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这是因为:

1.我市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乡镇工业

据全市工业污染源调查,2004年乡镇工业排放工业废水4013万吨,约占我市废水排放总量的75%;年排放工业废气4077778万标立方米,约占我市废气排放总量的80%;由此可见,我市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乡镇工业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2.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人是生产力的主体,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首先是保护乡镇企业职工和附近区域内村民的生活条件和身体健康。因此,加强我市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对保障人体健康,改善企业生产条件,促进技术进步,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与乡镇工业发展的目的、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3.乡镇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将给环境带来更为严重的污染

现阶段,我市的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高速发展必然带来高额的能耗、物耗,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乡镇工业污染的发展,今后,我市的环境状况将进一步恶化,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连云港市乡镇工业与环境现状及原因

我市乡镇工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小,与苏南相比,仍较落后。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环境保护部门逐年强化管理力度,加大监察、监测频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到边到角,且随着苏北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苏南及发达地区整治重污染企业,好多污染企业北移,给本已困难重重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目前,我市乡镇工业对环境产生污染主要有:废水、废气、噪声和振动等。

四、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的对策

为了创造一个经济上有利于乡镇工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身体上有益于健康,感官上令人愉快的良好环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乡镇工业的污染。

1.发展乡镇企业必须坚持合理的产业政策

1.1坚持合理的产业对策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市的乡镇企业,普遍投资少、规模小、技术水平起点低,有些甚至还是手工作坊,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能力很弱或者根本没有污染防治能力。为此,发展乡镇工业必须坚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坚持合理的产业政策,不兴办对环境污染危害严重又难于治理的项目。坚持并落实好这一产业政策,是搞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环。

1.2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是落实产业政策的关键

制定和严格执行合理的产业政策,不仅需要环保部门的参与,而且更需要综合管理部门的积极支持,如计划、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结合各自的职责,采取有利于执行合理的产业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产业政策较好地落到实处。如果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够,产业政策就会落实得不好。在第一个环节如果把不住关,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就会陷入非常困难的被动局面。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2.1科学规划的必要性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破坏。为建立一个有利于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良好环境,制订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步骤或计划,就是环境保护规划。它是从整个环境系统出发,对各个区域和各个环境问题分别制定防治措施,构成一套有相互联系的综合措施,从根本上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和破坏。它是一种在环境保护中的战略性选择措施,既是一种将环境目标合理地转变为行动纲领的方法,也是构思出一种所期望的状态并使它实现的设计程序。

2.2采取科学规划的意义在于:

2.2.1环境保护规划是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环境保护部门行使监督职能的重要措施.我国环境保护32字方针的前8个字“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就强调了规划,这也适用于乡镇企业环境保护。

2.2.2环境保护规划是从战略、宏观、综合、未来的角度来协调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乡镇企业环境问题说到底也是社会经济问题,是要在农村和乡镇企业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这也必须要通过规划手段来协调。

2.2.3环境保护规划是从布局上充分利用环境空间的稀释和自净能力,减轻或消除环境污染的危害;在治理上优选危害较大、治理效果较明显、投资较少的项目。从而通过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环境经济效益。这正是适应了乡镇企业平均规模小、技术力量差、经济实力弱、产品批量小而变化大等特点,搞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2.2.4环境保护规划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合理地构造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乡镇生态经济系统,调节它的能流和物流,从而使其保持良性循环,并高效和谐持续发展,有利于乡镇环境保护和改善,有利于农村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2.3科学规划的可行性

2.3.1农业区划、乡镇企业区划与规划、小城镇规划、自然资源调查、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农村环境质量调查等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的调研工作,为乡镇企业环保规划对策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2.3.2规划对策中很多都具有超前预防性质,对乡镇企业发展给予正确导向,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作用。某些规划手段,如集中布局可能产生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这些无疑都是对乡镇企业的发展的支持。环境保护规划同样也会得到乡镇企业的支持,得到各级政府及计划部门、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支持。

2.3.3各级政府的职能决定其不能追求短期经济目标,而要求其全面地实行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这是对乡镇企业污染实施规划对策的重要保证。

2.3.4规划一般分为:结构调整规划、布局规划、污染治理规划和环境管理规划

结构调整规划是改变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变污染型结构为非污染型结构,变重污染型结构为轻污染型结构的规划,主要包括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规模结构等方面的调整。

布局规划是指通过控制新污染源和调整老污染源的空间配置,以利于充分利用环境空间的稀释净化能力,以利于污染企业的废物资源化及资源互用、污染物集中治理及相互治理,以利于防止污染企业的相互污染或污染迭加,以利于对污染企业的监督管理。

污染治理规划。广义的污染治理应包含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生产管理和提高操作水平,以提高原料、燃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改变排放物的种类和形态,降低危害程度;对废物综合利用或以废治废,使废物资源化;对污染物采取处理或处置措施;从技术上减少环境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改变影响的区域。

环境管理规划。乡镇企业环境管理规划包括监督管理机构建设规划、监测网络建设规划、法规与制度建设规划、宣传教育和科学技术支持规划等。

3.加大对企业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

3.1对乡镇企业执行“积极引导,支持发展,治理整顿,控制污染”的方针

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对有污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控制在规划目标和总量控制指标以内。

3.2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将污染物消除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有效解决了污染转移问题,降低了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4.严格执法,足额征收排污费,促进乡镇企业提高技术档次和管理水平

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做到“预防为主”,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推进乡镇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乡镇领导以及企业负责人过多追求经济发展、经济指标而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要督促政府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把环保工作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纳入乡镇重大事项的督察范围。对拒不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认真完成环保目标责任制,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因决策失误,行政干预等原因造成重大环境破坏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贯彻“谁污染谁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谁排污谁负责”、“谁破坏谁受罚”等原则。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管理,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手段之一。对造成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管理,其目的是促使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对污染者对环境的不同污染程度,向其污染行为足额收取排污费;对那些能减少其原有排污程度的排污者和未排污者给予补助,以资鼓励。

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

只有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学习、了解环保知识和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才能让乡镇领导、企业负责人在作经济决策前考虑环保问题,把意识转化为行动,做环境保护的自觉执行者;才能让乡镇居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环境的自觉维护者,坚决抵制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加强规划,加强管理,加强控制,加强宣传教育,乡镇企业一定能够解决建设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建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刘常海等编著,环境保护系统岗位培训教材•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2] 秦皇岛环境保护干部学校编印,环境保护通论,1984

[3] 江苏省环境保护局编,宋国宝主编,工业企业环境保护,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

[4] 张梓太编,南京大学法学丛书•环境保护法,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

[5] 赵毅红等,层次分析法在乡镇工业污染原因分析中的应用,环境保护,1997,4

[6] 叶兵,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途径,中国环境管理,1995,6

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经济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对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加快提升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水平对加快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从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新常态对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探索企业提升物资计划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物资计划;管理;新常态;管理措施

物资管理是企业运用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顺利开展生产的前提,而物资计划管理是企业物资供应的首要环节,对节约企业资金和提高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经济发展有着阶段性的特点,每个阶段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要求。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对企业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新常态要求企业加快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方法,整合当前先进的物资计划管理方法,创新机制,解决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物资计划管理概述

物资计划是对企业生产运作所需物资的预测和安排,是指对物资的流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各种计划手段的总称,以物资为对象,为组织达到既定目标、提供物资保证而进行的计划工作[1]。按照内容和用途可以将物资计划分为物资需用计划、物资申请计划、物资供应计划、加工订货计划、采购计划和国外进口计划。按照期限可分为需求总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一次性用料计划、临时追加计划。物资计划管理是指企业用计划来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分配、供应、储备、使用等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是为确保物资计划实现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监督检查、调节控制和考核总结等活动[2]。管理范围包括用于生产、建设、经营的设备、材料,大宗办公用品以及消耗性物资等的计划管理。物资计划管理的目标是供应及时、使用合理、费用节省、不过量囤积、无呆废物。物资计划管理流程如图1。物资计划管理的意义与重要性在于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之中,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本控制,同时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物资计划管理实际上是对资金的管理,在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首先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依据和基础。它从制度层面发挥内部控制工作,通过编制计划使物资供应合理有序,通过批量采购确保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其次物资计划管理能够整合物资供应资源,实现物资规范管理。通过对物资资源的统筹安排,对物资进行优化配置,有效避免物资浪费积压问题,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物资供应的功效。周密的物资计划管理可以有效规避物资供应风险,不仅帮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且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二、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现状

(一)管理理念更新速度有待提升

首先体现在对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较为忽略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的事前预测和计划,对物资计划缺乏有效的管理。其次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思路落后。本着物资早晚都要用的想法,通过大批量的购进物资以获得较低的单价,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对企业资金周转相当不利。其次是从粗放型物资计划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这个过程转变过慢,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物资计划编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情况。最后是管理观念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主要原因是信息反馈不及时,沟通不顺畅,导致缺乏对需求情况的深入和及时的了解,对企业发展战略、技术革新等信息的掌握不及时不完整,容易形成盲目计划,造成管理的被动。

(二)物资计划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低

物资计划管理是一个企业的宏观管理机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计划,是对企业各项规划的一个动态全面的管理,通过对企业物资计划进行管理和控制,达到合理调控物资的需要,为企业的采购和预算提供参考依据。但是从我国当前企业在实际物资运营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体现在管理层级多,管理链条长,涉及范围广,使得物资计划管理协调起来存在困难,导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的年度投资规划重点在总量和结构方面,而对物资需要的规划并不清晰,导致物资计划管理落实困难。同时物资计划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众多人员,工作量大,范围广,而且需要和企业的投资计划同步,但实际中物资部门在制定物资计划的时候与各个部门的联系不够紧密,也不能有效的反应各个部门的需要,导致物资计划与实际需求脱节,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三)物资计划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运营工作的增加,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长。当前从事物资计划管理的人员大多是非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加上时间紧张等原因,相关的培训未能及时跟上,角色转变较慢,导致专业素质和技术素质都不能满足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一些从事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在管理技能和管理经验上虽然有较多的积累,但是缺乏创新意识,还落后的认为物资计划管理技术性不强,只要保证供应就可以了,导致物资计划管理水平提升较慢。另外由于设备更新、技术革新、管理变化等情况,需要所有从事物资计划管理的人员不断更新现有知识,增强责任心,提升管理能力。而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有的工作人员连最基础的规章制度都没有掌握的情况,更不要说积极掌握先进的管理技能和思想了。

三、新常态对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新常态是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运行的新特点,新常态要求企业需要适应当前的趋势变化,拓展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企业在物资计划管理方面除了要积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要解决新常态对物资计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首先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势在必行,提升物资计划管理的精确度和管理效率。新常态下比较突出的一个标志就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物资计划管理需要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互联网+物资计划管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企业要尽快着手,借助高新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对于企业当前运用的ERP系统等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其次是加快开展全员参与的物资计划管理,实现全面物资计划管理。新常态的又一特点是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企业资源配置最优是一个基础。全面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计划管理的必然趋势,是对当前工作机制的一种完善,帮助企业实现物资管理的弹性化管理。同时,新常态要求企业能够对内部变化和外部市场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能够灵活调整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发展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当中,除了自身经营管理的变化,还要应对外部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因此对于物资计划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够满足正常的生产运作,还要具备灵活的应对突发变化的能力,实现企业物资计划的动态管理。最后还要树立健康的人才意识,除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最重要资源。专业人才并非专业对口人才,在企业工作中的培训和再培训是塑造专业人才的手段,通过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提升人才的忠诚度,留住人才,实现物资计划管理人才的稳定提升和发展。

四、加强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措施

(一)及时更新物资计划管理理念

我国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理念由最初的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虽然精细化管理依然是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计划管理的精细化理念已经由原来的单一企业精细化运作上升到全社会的物资精细化管理,鼓励各相关企业之间建立协同机制,在保证正常生产运作的同时共同减少物资积压,提升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物资浪费。物资计划管理理念提升不仅是物资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更需要各级领导对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认识。因此要提升管理理念,除了系统性地加强各级物资人员的教育以外,还需要更大努力的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获得高层领导的认可和重视,进而推动整个企业进行全面的物资计划管理。

(二)构建高效的协同运作机制

构建高效的物资计划管理协同运作机制是帮助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能够敏锐地做出反应,提升管理效率,增强竞争优势。高效的物资计划管理协同运作机制的核心内容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相关因素的关系。首先要深化物资计划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结构,明确物资计划管理链条的各个节点的相关责任,将物资计划的相关要求切实落实到各个环节。同时要深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将当前成熟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打造新的管理模式。然后优化工作流程,包括物资计划中的年度物资计划编报流程、批次采购计划编报流程等。还要细化物资计划管理实施的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规范供应商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制度,确保物资的质量。最后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强化学习制度,不断推进物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以及加强需求计划准确率管控,确保物资计划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构建物资计划管理专业化人才体系

加强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人员素质和员工忠诚度。物资计划管理需要专业、稳定的管理人才。具体来讲首先要从物资计划管理的全局出发,做好长期和近期的物资管理人员的发展培训计划,积极落到实处。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专题培训,根据员工的知识水平,文化结构,工作经验等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内容,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其次是针对员工变化频繁的缺点,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确保物资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同时要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项是建立物资管理系统的人才储备和交流机制,逐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生产运作提供好的保障。最后物资计划管理人才不仅仅是简单的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洞察企业物资计划中存在的弊病,提出创新管理机制。

(四)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监督和考核作为一种监控机制对于物资计划管理十分重要,这不仅能够对物资计划的科学性进行检验,还能对物资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实际的生产运营需求有一个更为详细的了解。通过对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物资计划管理手段和方法,达到新常态对物资计划管理的新要求。监督和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各部门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建立物资计划管理的绩效机制,不断完善物资计划工作考评指标,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考核。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便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有效沟通。还需要对物资计划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的准确度和规范化。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将物资计划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型、前瞻性和主动性的任务落实到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计划编制和执行工作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以达到促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

五、结语

总的来说,物资计划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关系到企业生产运作的方方面面,不仅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其他相关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源分配都会产生影响。面对新常态对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快脚步解决当前物资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新常态提出的各项要求,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汪波 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八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毕子健,王翎颖.电网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181-183.

[2]徐建荣.刍议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3,2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