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

农村青年论文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在党和国家贯彻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青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又性质和方向.应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二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村青年素质摆到了重要位置。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近70%。这支庞大的队伍,既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又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村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

一、当前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薄弱环节在农民,而突破点应该是农村青年。当前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得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村级债务包袱有所化解,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各类农村矛盾相对缓和。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拖了后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观念淡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驭动下,有的农村青年政治观念淡化,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淇不关心;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不择手段敛财,“一切向钱看,成为不少农村青年的行为准则;有的人片面地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其次,未能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头脑,封建迷信活动猖撅。当前,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有的农村青年对应该上缴国家的农税等不愿交但出资修庙、树菩萨等却毫不吝裔;有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赚钱归来,想的不是继续发家致富,或者带领乡亲致富,而是看风水砌高楼,大肆翻修祖坟、祠堂,丧事奢办,做道场、请神汉等,严重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再次,对基层干部持对立态度,干群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涉农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赞成。但目前在一些地的农村青年却普遍对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及其领导产生了逆反心理,产生了不信任感和疏远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干部不够或者不能引起重视。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当前要不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当前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很难抓;有的则认为把农村青年管住就不错了.思想政治教育能抓则抓、不抓也行;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其他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其次,教育载体不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点示范搞得很成功,普遍开展起来就一哄而起,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是“热上头、温中间、凉下面气有的地方热衷于抓先进典型、贴标语、挂牌匾,不遗余力地大搞宣传、空喊口号,不注意创新活动模式、深化活动实效;同时,农村青年人口流动较大,尤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多,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鞭长莫及。再次,教育阵地逐渐萎缩。由于农村经济正面临一些困难,各类工作经费紧缺,一些村镇的农村青年教育阵地、设施十分有限,连有一间标准的活动室、阅览室的已经不多,计生、法制、科技等农村青年夜校几乎形同虚设,各类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也不令人乐观,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如“黄”、“赌”、“毒’.等在农村开始乘虚而入,抢滩登陆。

二、加强农村裔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做好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在惫识形态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党驾驭意识形态的能力愈强,整合人们思想认识、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愈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就愈强。新的历史时期,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多数的国情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农村青年,强化思想武装,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影响农村社会,凝聚农村青年群众。

2.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实表明,思想文化阵地不去占领,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拥有,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滋生蔓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不去学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乘虚而入.侵蚀渗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织.使群众思想呈现出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进农村、进农村青年头脑,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就旗帜鲜明地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从这一点上看,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尤为重要而深刻。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农村青年的全面发展意识。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同农村综合产业开发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活动结合起来,不能同农村青年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在农村青年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可能吸引农村青年群众热心投人、积极参与。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农村青年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青年的合作意识,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圈,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要对广大农村青年进行持续渐进、系统有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发挥其心理调适的价值功能,帮助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走出狭隘性与自我封闭。增强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新的道德意识,从旧有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新道德,促进人自身的和谐。

2.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农村青年社会主义意识。当前,部分农村青年受不良思潮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理想信念淡化,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缺乏正确理解,对社会主义性质表示怀疑.对党失去信任。精神支柱动摇,精神状态低迷。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不断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全体农村青年团结奋斗,才会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往。

3.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强化民主法制意识。要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农村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之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引导农村青年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民主诉求,保障自身的民利,激发农村青年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要加大农村普法教育力度,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法制观念不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加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遵法守纪意识;针对有的农村青年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影响发展致富的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经营致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党和国家贯彻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青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又性质和方向.应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二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村青年素质摆到了重要位置。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近70%。这支庞大的队伍,既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又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村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

一、当前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薄弱环节在农民,而突破点应该是农村青年。当前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得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村级债务包袱有所化解,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各类农村矛盾相对缓和。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拖了后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观念淡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驭动下,有的农村青年政治观念淡化,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淇不关心;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不择手段敛财,“一切向钱看,成为不少农村青年的行为准则;有的人片面地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其次,未能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头脑,封建迷信活动猖撅。当前,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有的农村青年对应该上缴国家的农税等不愿交但出资修庙、树菩萨等却毫不吝裔;有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赚钱归来,想的不是继续发家致富,或者带领乡亲致富,而是看风水砌高楼,大肆翻修祖坟、祠堂,丧事奢办,做道场、请神汉等,严重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再次,对基层干部持对立态度,干群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涉农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赞成。但目前在一些地的农村青年却普遍对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及其领导产生了逆反心理,产生了不信任感和疏远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干部不够或者不能引起重视。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当前要不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当前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很难抓;有的则认为把农村青年管住就不错了.思想政治教育能抓则抓、不抓也行;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其他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其次,教育载体不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点示范搞得很成功,普遍开展起来就一哄而起,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是“热上头、温中间、凉下面气有的地方热衷于抓先进典型、贴标语、挂牌匾,不遗余力地大搞宣传、空喊口号,不注意创新活动模式、深化活动实效;同时,农村青年人口流动较大,尤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多,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鞭长莫及。再次,教育阵地逐渐萎缩。由于农村经济正面临一些困难,各类工作经费紧缺,一些村镇的农村青年教育阵地、设施十分有限,连有一间标准的活动室、阅览室的已经不多,计生、法制、科技等农村青年夜校几乎形同虚设,各类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也不令人乐观,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如“黄”、“赌”、“毒’.等在农村开始乘虚而入,抢滩登陆。

二、加强农村裔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做好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在惫识形态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党驾驭意识形态的能力愈强,整合人们思想认识、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愈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就愈强。新的历史时期,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多数的国情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农村青年,强化思想武装,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影响农村社会,凝聚农村青年群众。

2.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实表明,思想文化阵地不去占领,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拥有,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滋生蔓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不去学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乘虚而入.侵蚀渗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织.使群众思想呈现出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进农村、进农村青年头脑,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就旗帜鲜明地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从这一点上看,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尤为重要而深刻。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农村青年的全面发展意识。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同农村综合产业开发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活动结合起来,不能同农村青年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在农村青年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可能吸引农村青年群众热心投人、积极参与。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农村青年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青年的合作意识,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圈,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要对广大农村青年进行持续渐进、系统有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发挥其心理调适的价值功能,帮助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走出狭隘性与自我封闭。增强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新的道德意识,从旧有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新道德,促进人自身的和谐。超级秘书网:

2.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农村青年社会主义意识。当前,部分农村青年受不良思潮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理想信念淡化,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缺乏正确理解,对社会主义性质表示怀疑.对党失去信任。精神支柱动摇,精神状态低迷。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不断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全体农村青年团结奋斗,才会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往。

3.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强化民主法制意识。要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农村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之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引导农村青年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民主诉求,保障自身的民利,激发农村青年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要加大农村普法教育力度,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法制观念不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加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遵法守纪意识;针对有的农村青年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影响发展致富的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经营致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3篇

泾源县农村信用联社对信用良好的农村青年推出“接力贷”“富农卡”等信贷产品,满足了农村创业青年长期性、灵活性的信贷需求。为了帮助农村青年成功创业,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还专门建立了定期问卷调查和回访的长效工作机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听取意见和建议,努力提升工作质量。自2014年以来,共回访信用示范户100多户,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多个。为了有效满足农村青年创业者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还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村手机支付和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等自助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充分发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机、ATM机等的作用,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为了搭建起农村青年与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桥梁,交流创业经验,促进银农合作,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还举办了全市首届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论坛,对涉及农村青年创业的金融优惠政策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各金融机构对各自的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流程做了全面细致的推介,农村创业青年代表结合各自的创业经历作了经验交流。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论坛将围绕不同主题,每年举办一次。

二、争取政策扶持,构建考核体系

为推动实现农村青年创业信贷需求的“满足率”,增加农村青年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积极努力,向当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为农村青年创业示范户争取到了财政贴息、减免税收、利率优惠等15项扶持政策,推动当地金融机构建立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贷款实行“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农村青年拿到所需创业资金。为强力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纳入地方金融生态示范县、乡考核范围,推动共青团固原市委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纳入到共青团工作考核范围,进行季度考核、半年通报和年终排名;当地人民银行按照金融机构在农村青年创业工作中支持度和贡献率,对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表彰和奖励。同时,综合考核各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中的贷款额度、利率、贷款条件等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动态调整支农再贷款额度,向重点支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的信用社倾斜。

固原市辖区内金融机构依托评选出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农村经济信用示范合作组织,加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力度,真正实现了金融机构与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互惠共赢的双赢格局。截至2014年11月,固原市四县一区已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县域覆盖面达100%,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200户,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合作组织10家,共发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和农村组织信用示范合作组织贷款5000多万元,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减免利息支出250多万元,累计发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业贷款1.8亿元,直接受益农户达4600多户。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积极探索,全力推动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较好地实现了“信用惠农、信贷支农、政策助农”的工作目标,使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固原市广大农村青年已把参与信用示范户创建作为走向创业致富的桥梁“,青年要致富、信用来铺路”的理念已成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成才的重要法宝。固原市农村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的开展,还大大调动了农村青年创业热情,有效扭转了农村青年一无项目、二无技术、三无资金,只得选择外出打工的局面。“农村青年+征信+项目+信贷”的这一融资扶贫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拉近了基层央行、金融机构和农村青年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基层央行服务青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建设日益显得重要。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来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这不仅关系到能否卓有成效地引导农村青年投身改革、促进改革,在积极发展商品生产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年农民的政治、文化、道德等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因此,切实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努力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优化方式、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从目前农村青年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在智力投放、财力投放等方面有了逐年增长的好势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方兴未艾,但单就教育农村青年的内容和形式而言,可以这样说,内容总是相对有限的,而方式、方法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恰当、得体、科学、实用的教育方式的作用就更为突出。因为方式是方法的具体表现,它比方法更为直接,更为具体。所以说,面对实际,因地制宜,努力在实施教育的实践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纵比和横比,精心选择和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是搞好农村青年教育的关键环节。根据最近对永新、宁冈等五县2300名农村青年的调查情况,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选择和运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教育,比较切合农村青年的实际。

一、集体影响式:就是利用集体活动或制订带有地方性、群众性的乡规民约来培养青年合群意识、集体观念的一种教育方式。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积极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经济效益,但同时这种分散经营的方式也使得农民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的、自私自利的小农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不少青年农民只种自家田、一心为赚钱,集体观念显得淡薄,公益活动参加少。从永新、宁冈等5县2300名农村青年的调查情况来看,其中63%的人认为:家庭、个人的经济收入是头等大事,国家集体利益我个人管不着。有些青年还认为交公粮、交集体提留资金是多余的事,是额外负担。分析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不外乎有这几个方面:1.传统的“大统一”思想和平均摊派、无偿征用使青年对以前的“集体”产生了失望情绪和抵触情绪。2.近几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放松,农村封建、宗法、迷信势力的抬头使很多青年的思想受到侵害,国家、集体观念日渐淡化。3.有益于培养青年集体观念的文化、娱乐和政治活动日渐减少,人为地放弃了很多教育和培养农村青年的机会和场所。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实际,若是继续采取过去那种“统一行动”强拉硬凑的办法来对青年进行正面教育的话,是很难奏效的。那种动不动就开大会,“起公伙”,评工分的做法就难为农村青年所接受。现实告诉我们,在新的情况下,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必须采取新的对策。一般有效的形式是:1.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制订切合地方实际、民情实际的乡规民约,使广大青年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下,通过相互监督,共同遵守来逐步确立集体观念。2。利用民办公助的农田水利设施、村容村貌建设、民风好转等有关公益活动来培养青年造福他人,受益自己的爱国、爱村、爱家,帮贫助困,尊老重贤的思想品德,扩大他们接触社会的范围,使他们在公益活动中看到集体的智慧、众人的力量,进而不断增强合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通过组织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的各种传统的文化交往、节庆活动和体育比赛,培养青年为集体争光的思想并使之付诸行动,以巩固他们关心热爱集体的思想。4.完善和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通过县乡换届的选举活动和法制宣传、普法教育,增强青年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保护农村青年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的权利和义务,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和热爱。5.依靠基层党团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通过帮贫助困和“一人有难众人帮”的形式,给农村青年以更多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培养农村青年关心他人痛痒,自觉为社会、为他人尽义务的精神。

二、个别示范式:这是一种通过专业户、示范户和党团员的个别示范来教育和启发农村青年的形式。传统的个别示范往往受“高、大、全”的束缚,往往给农村青年以虚假的感觉。从永新等五县2300名农村青年的调查情况来看,88%的相信农村中有求实精神,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团员和乡村干部。100%的青年不喜欢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无所用心、拿国家的钱、种自家的田的乡村干部。有些青年说:“有好样学好样,不是做给大家看。”这就说明真实的个别示范对青年的教育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1.专业户、示范户的成功对农村青年的启发较大,因为他们之间在文化、政治和科技素质等方面的可比性因素比较多。因此,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实践中“一带十”“户带村”的情况常有发生。2.农村党员、团员中的多数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纪守法,热爱国家、关心集体,他们的言行对农村青年起着个别示范作用。3.千姿百态、门类繁多的种养加工等专业人员的个别示范,找到了更多可供学习的个别示范对象。他们在见贤思齐的实践中升华思想、培养情操、学到本领。所以说,个别示范式只要运用得当,可以收到社会、人才、经济三个方面的好效益。

三、舆论抑扬式:就是通过舆论的力量来抑恶扬善、倡导新风、针贬时弊进而达到帮助教育农村青年的一种形式。农村的舆论习惯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方式往往能使那些行为不检点者受到良心和舆论上的谴责,对坏人坏事起到抑制作用。期间,农村中原有的舆论形式受到较大的限制,代之而来的更多的是大批判的吼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歌声。舆论显得千遍一律,空洞无物,而又机械盲目,苍白无力。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青年农民觉得“左”的扬善脱离生活,虚无飘渺,不着边际,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抑恶”过于残酷,不近人道,使人发休。因此,在今天运用舆论抑扬的手法对农村青年进行教育时,必须特别注意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例和典型来教育他们,切实改变舆论宣传中眼睛向上或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的做法,要把注意力放在农村青年的日常生活中。正象列宁指出的那样:“我们很少注意工厂、农村和部队的日常生活,而这方面新鲜事物最多,最需要注意、宣扬和社会批评,最需要指责坏人坏事,号召向好人好事学习。”①所以,我们需要和提倡的应该是:1.“扬善”际须做到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宣传农村青年当中的闪光的凡人小事,以增强舆论的可信性和真实性。2.“抑恶”应尽量做到事实确凿、言辞得当,既不过火,也不迁就,使青年农民感到公道公允。3.政策法制宣传应及时准确并保持连续性,使农村青年感到舆论宣传不是“花架子”,而是实际工作的先导。4.好事要多张扬,努力造成好事传千里的局面,以满足农村青年追求荣誉的心理,激发他们支持、利用舆论的内在动力,使“舆论抑扬式”能真正起到抑恶扬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四、典范诱导式:从对永新、宁冈等五县2300名农村青年的调查情况中可以看出,92%的农村青年对保卫祖国英雄表示崇敬;89%的对农村中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致富典型表示佩服和羡慕,而对罗健夫、张海迪式的典型,则57%的人表示精神可佳,但很难学到。因此,在运用典型对农村青年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教育时,一定要做到有比较有选择。1.全国性的典型要精用,大道理要少讲;地方性的典型要多用,小道理要多讲。“少唱些政治高调,多注意些极平凡的但是是生动的、来自生活的、被生活检验过的共产主义建设事实……,”②这样更容易使农村青年感到典型是人,不是神,典型就在眼前,是真实的、是可学的。2.农村青年典型的宣传、致富模范的介绍要多花气力。如“群星引路报告会”、“青年致富能手演讲团”活动最容易使农村青年产生思想共鸣,觉得自己同典型生长的环境相似,文化素质相近,有学头。3.宣传介绍典型要因地方而异,因发展商品生产的实际需要而异,不要强求一个水准、一个模式,多给农村青年留下一些反复学习、选择性学习的余地,使他们能在学典型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学有所为。4.树立典型要注意其综合素质,尽量给青年群众以更多的有血有肉有情的德才兼备的学习模范。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个别示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启发教育青年的过程中,借助舆论的力量,使好的典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而达到激励诱导多数青年一起向上的目的。上述情况说明蓄在教育农村青年的问题上,集体影响式、个别示范式、舆论抑扬式、典型诱导式的使用必须遵循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的原则,“一刀切”、“大呼隆”机械式的照搬照用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正如加里宁指出的那样:“教育工作也是不容许刻板公式的,那怕是极好的公式。当然要利用旁人的经验,但决不能不考虑环境、人事、任务上的种种特点,而机械地照搬现存的经验。”⑧因此,必须强调在比较中选择教育方式,在选择的过程中优化教育方式,看准火候,力求做到恰到时候,这样才不致于脱离实情,自费力气,削弱或损害党团组织、政治工作部门在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等教育中的力量和作用。可以预料,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青年农民将依靠自己的智力和体力上的优势,在发展商品生产的实践中创造出比老一辈农民更加令人注目的成就。

根据目前农村青年的文化、政治、道德等方面的现状,在教育农村青年的问题上,还有四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阵地式近几年,由于对农村文化场所的管理和建设问题不够重视,很多过去能供集体活动的场所利用率不高。一些农村“青年之家”也由于没有后续财源而不能更新和添制新的器材和书籍,吸引力减弱,很不利于农村青年的成长。而实践告诉我们,目}i往农村能帮助青年农民提高各种素质的有效办法还是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如“乡办团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农民夜校”等等。根据调查情况,73%的农村青年是通过在这些场所的活动和学习获得农技、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受到理想和纪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21%的农村青年通过夜校学习和短期轮训达到脱盲标准。因此,依托阵地对青年农民进行教育,不但有利农村青年文化政治素质的提高,而且有益于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使青年的闲暇时间能得到合理的安排,这对于减少农村青年的犯罪,引导青年农民摆脱低级、庸俗的封建、宗法、迷信等活动的影响,不断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思想觉悟和政策、文化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二、协会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为广大农村青年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在这个伟大的变革中,各种以发展生产为目的,经销和种养加工等方面的专业性协会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些组织,作为农村团组织的组织,第一可以加强青年专业户之间的往来,培养他们的合作合群意识,使他们在经营上互通信息,互惠互利,在物质上互补余缺,相互支持;在技术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第二可通过聘请法律、水产、农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当顾问和技术指导,使青年农民在协会活动中逐步增强法纪观念,学到致富本领。还可通过协会工作,使协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他们尝到守法、信法依法办事的甜头,在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第三可通过协会组织多行业多形式的致富技术比赛和劳动建功比赛,培养农村青年勇于脱贫,立志创业的艰苦奋斗精神,鼓励他们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大好形势推波助澜,出计出力。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青年;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021-02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农村青年作为农村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拥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巨大的创业潜能。培育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鼓励和扶持农村青年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农村经济落后局面和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展农村青年创业教育更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2011年1月,、农业部签署《关于共同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培训、农业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服务和支持农村青年增收致富、发挥农村青年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此外,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提高农村青年的创业技能,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村服务业方面的创业,在县域范围、现代农业领域创业致富,这将为农业农村发展培养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二、要准确定位农村青年创业教育

农村青年创业教育,首先,要明确它是创业教育,所谓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要知道它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次非常必要的继续教育,是一种大教育观,其主体不是传统学校教育,不是升学教育,而是一种开放的、有针对性的、对整个农村群体具有辐射带动力的教育。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帮助农村青年认识创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创业技能,开展创业实践。因此,还必须注重社会力量办学提供的各种短期培训和专项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及社会文化设施如资料室、阅览室、图书馆等的教育功能。

三、建立健全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培养机制

第一,开展农村青年创业教育要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号召,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机制,然后下达到各省市,再由各省市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具体指导,最后由乡镇村等基层组织具体落实部署实施。第二,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即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丰富创业知识结构。然后,要完善组织架构、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机制,努力把创业教育渗透到农村人才培养全过程。还要把创业教育与其他各种科技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一致,构建具有中国新农村特色的创业教育的系统框架。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创业教育。

四、加强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关键还要解决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要完成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任务,达到对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目标,就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这是搞好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根据目前国内外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从构成上应由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与周边地区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聘请大学里的创业教师来讲授创业理论。实践型教师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尤其是在农村率先走上创业致富的农村青年。兼职教师就可以邀请乡镇村政府管理人员等。总之,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目标是:通过建设,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五、建立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重要载体。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不同于高等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农村青年创业教育课程是根据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的总称。农村青年创业教育除开设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外,还要与本地区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将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生产建设中,结合各门创业理论课程的特点来贯彻实施,同时在农村青年创业课程中还要融入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工商、税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要对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目标定好位,不仅有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的要求,还要有创业素质与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标准。把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与创业能力、创造能力要求结合起来,把各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创业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六、开展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实践

针对农村青年开展诸如种植、养殖、兴办乡镇企业、发展服务业等一系列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实施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既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又作为一种课程教育模式,使农村青年的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有了质的区别,也有别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农村青年创业实践活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规定了特定的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环境,给出了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特定时空组织形式。作为一种课程模式,以完成农村青年创业实践任务为主线,以培养农村青年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宗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农村青年施加系统的创业教育影响。农村青年创业实践活动是使农村青年产生创业兴趣,激发他们的各种创业潜能,实现创业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为农村青年走上创业发展道路积累实践经验。此外,还应该建立稳定的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农村青年实施创业梦想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七、营造良好的农村青年创业教育氛围,优化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环境

一个创业教育氛围和创业教育环境的形成对于广大农村青年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为了更好地营造宽松、自主、开放、进取的创业教育氛围,就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在整个地区形成一种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氛围,激发农村青年主动创业的激情和欲望。为此,首先,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政府与社会要优化创业舆论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新闻等媒体,大力弘扬、传播农村青年创业文化,大力宣传农村青年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使广大青年受到启迪和激励。其次,实施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农村青年创业文化的培育。改变各种僵化落后、不思进取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我们实施农村青年创业教育除了要加强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还要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农村青年创业文化。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农村青年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农村青年的创业教育活动正呈现一种可喜的形势,为了使农村青年创业教育活动开展得更好,真正提高农村青年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各地区应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年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二是各地区要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创业辅导工作予以支持,经费上给予保证。三是要为农村青年的创业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四是要增加投入,改善创业教学与实践的软硬件设施条件。五是要搞好农村青年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使农村青年的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六是要提供有利于农村青年创业发展的土壤,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奖励制度。七是政府部门要优化农村青年创业的制度环境,加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建设,进一步降低农村青年创业门槛,简化审批程序,保护农村青年创业成果,保障农村青年创业者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农村青年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八、建设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优势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一是建设乡镇科技“孵化器”和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如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园,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技术的资助和咨询服务,鼓励农村青年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二是利用农业科技普及培训,使农村青年了解实施创业领域的前沿科技知识,为提高农村青年创业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条件。三是可以实现地区之间农村青年创业实践基地的优势互补。四是建立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与地方企业开展各种合作教育,让广大农村青年进入现场,深入实际,感受创业氛围,增强创业意识,增长创业才干。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在党和国家贯彻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青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又性质和方向.应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二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村青年素质摆到了重要位置。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近70%。这支庞大的队伍,既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又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村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

一、当前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薄弱环节在农民,而突破点应该是农村青年。当前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得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村级债务包袱有所化解,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各类农村矛盾相对缓和。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拖了后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观念淡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驭动下,有的农村青年政治观念淡化,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淇不关心;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不择手段敛财,“一切向钱看,成为不少农村青年的行为准则;有的人片面地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其次,未能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头脑,封建迷信活动猖撅。当前,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有的农村青年对应该上缴国家的农税等不愿交但出资修庙、树菩萨等却毫不吝裔;有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赚钱归来,想的不是继续发家致富,或者带领乡亲致富,而是看风水砌高楼,大肆翻修祖坟、祠堂,丧事奢办,做道场、请神汉等,严重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再次,对基层干部持对立态度,干群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涉农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赞成。但目前在一些地的农村青年却普遍对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及其领导产生了逆反心理,产生了不信任感和疏远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干部不够或者不能引起重视。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当前要不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当前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很难抓;有的则认为把农村青年管住就不错了.思想政治教育能抓则抓、不抓也行;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其他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其次,教育载体不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点示范搞得很成功,普遍开展起来就一哄而起,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是“热上头、温中间、凉下面气有的地方热衷于抓先进典型、贴标语、挂牌匾,不遗余力地大搞宣传、空喊口号,不注意创新活动模式、深化活动实效;同时,农村青年人口流动较大,尤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多,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鞭长莫及。再次,教育阵地逐渐萎缩。由于农村经济正面临一些困难,各类工作经费紧缺,一些村镇的农村青年教育阵地、设施十分有限,连有一间标准的活动室、阅览室的已经不多,计生、法制、科技等农村青年夜校几乎形同虚设,各类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也不令人乐观,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如“黄”、“赌”、“毒’.等在农村开始乘虚而入,抢滩登陆。

二、加强农村裔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做好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在惫识形态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党驾驭意识形态的能力愈强,整合人们思想认识、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愈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就愈强。新的历史时期,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多数的国情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农村青年,强化思想武装,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影响农村社会,凝聚农村青年群众。"

2.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实表明,思想文化阵地不去占领,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拥有,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滋生蔓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不去学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乘虚而入.侵蚀渗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织.使群众思想呈现出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进农村、进农村青年头脑,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就旗帜鲜明地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从这一点上看,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尤为重要而深刻。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农村青年的全面发展意识。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同农村综合产业开发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活动结合起来,不能同农村青年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在农村青年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可能吸引农村青年群众热心投人、积极参与。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农村青年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青年的合作意识,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圈,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要对广大农村青年进行持续渐进、系统有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发挥其心理调适的价值功能,帮助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走出狭隘性与自我封闭。增强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新的道德意识,从旧有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新道德,促进人自身的和谐。

2.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农村青年社会主义意识。当前,部分农村青年受不良思潮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理想信念淡化,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缺乏正确理解,对社会主义性质表示怀疑.对党失去信任。精神支柱动摇,精神状态低迷。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不断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全体农村青年团结奋斗,才会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往。

3.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强化民主法制意识。要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农村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之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引导农村青年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民主诉求,保障自身的民主权利,激发农村青年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要加大农村普法教育力度,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法制观念不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加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遵法守纪意识;针对有的农村青年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影响发展致富的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经营致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青年 创业 文献综述

一、创业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创业开始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出现,此后创业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并进入制度化时期。但这一时期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一般性描述。20世纪90年代末,创业研究和其他学术领域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时间维度上看,创业研究之初集中于创业者、创业环境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后来开始关注创业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创业活动。

二、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

创业作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吸引了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为代表的多学科的研究参与。不同的学科立足于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运用本领域的概念和相关术语,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切入点,围绕着创业机会、创业者素质能力、创业过程、创业管理、创业环境、创业行为、创业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创业活动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经济学主要是分析创业者如何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将其所利用的全部资本、支付的工资价值、租金和利息以及属于他自己利润的重新组合都体现在产品的价值当中。

(二)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和功能方面的描述来解释创业现象,他们利用个体所拥有的特性,比如成就需要、自主需要、信念追求、创造欲望和自信心等来分析创业者及其活动,力图找出其内在的关联。

(三)管理学的研究视角。

管理学主要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创业现象,探讨创业者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的创业行为,进而把创业视为一个可能发生在任何组织类型内部的管理过程,把创业视为一种管理方法,从管理方法上解释创业活动。

(四)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1、创业研究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创业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即创业现象中涉及的创业家远见、创业机敏、直觉和智力等因素对创业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2、创业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社会文化的研究视角将创业的产生和影响置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许多学者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化下更容易产生创业家,某种特定的文化必然培育某种特定的创业行为与方式,所以他们将文化看作是创业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3、创业研究的社会资本视角。社会资本对创业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察,一是考察网络结构如何影响创业机会与创业行为;二是考察网络结构性资源和关系性资源,如信任和规范等如何影响创业家的创业活动。

通过对主要学科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侧重从微观层面(创业者、创业行动、创业组织)对创业活动展开研究。而与上述学科相比较,社会学则侧重从宏观层面,将创业活动置于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关注创业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分析影响创业活动的社会因素(例如制度环境、技术环境)和规范创业活动的行动模式。

三、创业研究的研究框架

(一)国外创业研究框架。

目前国外的创业研究多在Timmons创业学模型的框架下展开,该模型提供了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等不同的研究视角,认为创业是由机会、团队、资源三个要素组成,强调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弹性与动态平衡。三个要素会因比重发生变化而产生失衡的现象,因此必须及时地对创业管理策略进行调整,掌握当时的活动重心,使创业活动重新获得平衡。

另外一个被学界经常应用的创业研究框架是GEM研究框架。GEM是指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即全球创业观察的英文简称,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觉国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力、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始于1999年,现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创业环境研究项目。

(二)国内创业研究框架。

与国外创业理论研究相比,国内很少有对创业过程建立研究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但也取得了一些启发性的研究成果。朱仁宏(2004)通过归纳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定义,通过细化创业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变量,提出了一个包含创业者特征、创业过程、创业结果与创业环境的概念框架——研究边界模型;池仁勇(2006)从创业研究领域的界定概括得知:创业过程由机会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开发以及创业结果组成;在创业过程中,个体创业家是核心要素;创业过程受到社会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创业可以在新创企业中发生,也可以在已创建的企业中发生;此外,蔡莉等(2007)提出了一个由创业资源开发过程、创业周期及创业情景3个维度构成的创业研究框架,并着重分析了这3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而言之,创业研究作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人士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但目前创业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共同为大家所接受的研究理论体系,还有待学界进行深入地研究。

四、我国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状

我国在创业研究领域除了介绍和完善西方的创业学术研究理论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对本土创业现象的探讨和实证分析,并选择一个具体群体例如女性、青年、农民或农民工来对创业现象进行讨论。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青年创业群体特别是农村青年创业群体的重视,农村青年创业群体近年来开始得到了学界更多的关注,并形成了一些专题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例如:《宁波市农村青年创业文化调研报告》(宁波团市委调查组,2005)、《浙江沿海地区农村青年创业现状与思考——基于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周国红、张艳,2008)、《关于福建青年创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张学军,2009)、《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现状调查报告》(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2009)、《吉林省农村青年创业问题新思考》(郑磊,2009)等实证调研报告,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研究成果。

宁波市团市委(2005)通过实证调查,指出当前宁波市农村创业文化整体水平较好,创业文化与创业活动密切联系,求富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动因,创业精神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条件,示范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精神来源。并指出创业文化培育应该着力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精神,农村青年的创业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提升,政府应努力为农村青年的创业冲动转化为现实创造条件。

周国红、张艳(2008)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浙江沿海地区创业氛围较浓,农村青年较有创新精神,家庭对农村青年创业影响较大;农村青年创业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资金不足和经验不够;创业培训或讲座对农村青年创业帮助较大,但目前还比较缺乏;当地政策与中介机构对创业比较支持,但农村青年了解不够;要突破农村青年创业的瓶颈,必须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加强创业教育。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2009)通过对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农村青年创业热潮逐渐形成,青年协会在促进农村青年创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村青年创业群体的类型包括农村企业家二代创业、务农青年创业、农民工青年回乡创业、大学生毕业生回乡创业和城镇青年到农村创业;农村青年创业获得成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现代农村、特色养殖业、农村工商业、现代服务业、休闲产业和环保产业。

郑磊(2009)在基于对吉林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建构一个从政策宣传与执行,到持续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到长效的充分就业和创业,再到从农村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建设一体化”的立体模式的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新模式。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农村青年创业进行了一些对策性研究。丘运生、谢顺恒(2008)指出农村青年要创业,一要选准创业目标;二要选好或创造当地自己的品牌;三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四要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五要瞄准市场,扩大市场;六要找准定位。陈莉萍(2006)从成才教育的维度对青年创业进行了探析,指出针对农村青年的成才教育,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二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三要树立创业成才典型,示范推广科技项目;四要提供信贷支持,使创业启动资金能够到位;五要创新青年的组织形式,建设农村青年中心;六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双学双促城乡互动。

五、结语

总之,农村青年创业研究已经成为学界进行创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就总体而言,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阶段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开展的实证研究也多局限于现象的描述,而缺乏更深入的分析,另外也缺乏基于大样本调查的普遍意义上的定量实证研究。因此,农村青年创业这一热点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必要对农村青年创业状况开展基于大样本调查的实证研究,完善相关理论,使创业研究既符合创业实践又具备理论高度。

参考文献:

[1][美]T·帕森斯著,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二版.

[3]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林强、姜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经济研究,2002(9).

[5]黄中伟.非均衡博弈:浙江农民创业的原动力.企业经济,2004(5).

[6]林离、张炜.邱琼:创业过程的研究评述及发展动向.南开管理评论,2004(7).

[7]王延荣.创业动力及其机制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4(7).

[8]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6(5).

[9]吴昌华.基于微观视角的农民创业模式选择.农村经济,2008(6).

[10]张玉利.杨俊.试论创业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其应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

[11]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理论流派与发展趋势.科学学研究,2005(5) .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青年 忍想政治教育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村青年素质摆到了重要位置。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近70%。这支庞大的队伍,既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又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村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

一、当前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薄弱环节在农民,而突破点应该是农村青年。当前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得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村级债务包袱有所化解,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各类农村矛盾相对缓和。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拖了后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观念淡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驭动下,有的农村青年政治观念淡化,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淇不关心;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不择手段敛财,“一切向钱看,成为不少农村青年的行为准则;有的人片面地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其次,未能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头脑,封建迷信活动猖撅。当前,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有的农村青年对应该上缴国家的农税等不愿交但出资修庙、树菩萨等却毫不吝裔;有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赚钱归来,想的不是继续发家致富,或者带领乡亲致富,而是看风水砌高楼,大肆翻修祖坟、祠堂,丧事奢办,做道场、请神汉等,严重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再次,对基层干部持对立态度,干群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涉农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赞成。但目前在一些地的农村青年却普遍对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及其领导产生了逆反心理,产生了不信任感和疏远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干部不够或者不能引起重视。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当前要不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当前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很难抓;有的则认为把农村青年管住就不错了.思想政治教育能抓则抓、不抓也行;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其他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其次,教育载体不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点示范搞得很成功,普遍开展起来就一哄而起,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是“热上头、温中间、凉下面气有的地方热衷于抓先进典型、贴标语、挂牌匾,不遗余力地大搞宣传、空喊口号,不注意创新活动模式、深化活动实效;同时,农村青年人口流动较大,尤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多,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鞭长莫及。再次,教育阵地逐渐萎缩。由于农村经济正面临一些困难,各类工作经费紧缺,一些村镇的农村青年教育阵地、设施十分有限,连有一间标准的活动室、阅览室的已经不多,计生、法制、科技等农村青年夜校几乎形同虚设,各类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也不令人乐观,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如“黄”、“赌”、“毒’.等在农村开始乘虚而入,抢滩登陆。

二、加强农村裔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做好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在惫识形态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党驾驭意识形态的能力愈强,整合人们思想认识、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愈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就愈强。新的历史时期,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多数的国情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农村青年,强化思想武装,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影响农村社会,凝聚农村青年群众。

2.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实表明,思想文化阵地不去占领,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拥有,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滋生蔓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不去学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乘虚而入.侵蚀渗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织.使群众思想呈现出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进农村、进农村青年头脑,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就旗帜鲜明地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从这一点上看,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尤为重要而深刻。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青年 忍想政治教育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村青年素质摆到了重要位置。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近70%。这支庞大的队伍,既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又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村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

一、当前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薄弱环节在农民,而突破点应该是农村青年。当前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得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村级债务包袱有所化解,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各类农村矛盾相对缓和。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拖了后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观念淡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驭动下,有的农村青年政治观念淡化,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淇不关心;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不择手段敛财,“一切向钱看,成为不少农村青年的行为准则;有的人片面地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其次,未能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头脑,封建迷信活动猖撅。当前,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有的农村青年对应该上缴国家的农税等不愿交但出资修庙、树菩萨等却毫不吝裔;有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赚钱归来,想的不是继续发家致富,或者带领乡亲致富,而是看风水砌高楼,大肆翻修祖坟、祠堂,丧事奢办,做道场、请神汉等,严重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再次,对基层干部持对立态度,干群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涉农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赞成。但目前在一些地的农村青年却普遍对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及其领导产生了逆反心理,产生了不信任感和疏远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干部不够或者不能引起重视。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当前要不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当前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很难抓;有的则认为把农村青年管住就不错了.思想政治教育能抓则抓、不抓也行;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其他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其次,教育载体不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点示范搞得很成功,普遍开展起来就一哄而起,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是“热上头、温中间、凉下面气有的地方热衷于抓先进典型、贴标语、挂牌匾,不遗余力地大搞宣传、空喊口号,不注意创新活动模式、深化活动实效;同时,农村青年人口流动较大,尤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多,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鞭长莫及。再次,教育阵地逐渐萎缩。由于农村经济正面临一些困难,各类工作经费紧缺,一些村镇的农村青年教育阵地、设施十分有限,连有一间标准的活动室、阅览室的已经不多,计生、法制、科技等农村青年夜校几乎形同虚设,各类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也不令人乐观,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如“黄”、“赌”、“毒’.等在农村开始乘虚而入,抢滩登陆。

二、加强农村裔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做好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在惫识形态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党驾驭意识形态的能力愈强,整合人们思想认识、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愈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就愈强。新的历史时期,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多数的国情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农村青年,强化思想武装,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影响农村社会,凝聚农村青年群众。

2.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实表明,思想文化阵地不去占领,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拥有,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滋生蔓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不去学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乘虚而入.侵蚀渗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织.使群众思想呈现出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进农村、进农村青年头脑,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就旗帜鲜明地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从这一点上看,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尤为重要而深刻。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10篇

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后备力量,**县多方采取措施,拓宽思路,从“源”头入手,抓好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促他们早日成才,早日成为党组织的一员,早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重扩“源”,纳百川。**县侧重提高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经纪人才的比例,把那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承认、并愿意履行党员义务的农村青年人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侧重从短期外出打工经商、搞经营管理的农村优秀青年中物色培养对象;侧重从身边发现培养人才,把农村中的优秀青年培养起来,使之脱颖而出。**县通过多方吸收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使得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大断壮大,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储备了充足的后备力量。通过村委会换届把一些优秀的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选入村委会,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新的动力,调动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重培“源”,强素质。今年以来,全县7个乡镇、4个牧场通过基层党校分四批对151名农村青年入党方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做到使一些因外出务工的积极分子离队而不掉队。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的形式,组织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等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加深入党积极分子对国家农业农村政策的了解,便于其今后在农村开展工作。推选出30名学习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其示范作用,开展学习交流5次,设置讨论展示课堂,采用学教结合,帮教结合,学考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知识的学习融汇于农村实际生产生活中。通过加强对农村青年入党积极的培训与学习,明确了他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

重活“源”,突“双带”。**县注重增强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双带”能力。**县引导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热爱农村,踏踏实实在农村干事创业,克服急于求成、盲目浮躁的心理。鼓励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务工,学习新知识、新经验,达到输出一批,带动一批,致富一批的目的。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鼓励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生活。大力宣传优秀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的在带动干事创业方面的能手和典型,在农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成长的环境。现如今**县已有43名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带领农村脱贫致富的行家里手,更多的农村青年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动下逐步成长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既存问题

1.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科研能力薄弱。我国农村青年教师现有专业知识结构的分析认为,多数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多数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方面,忽视了相应课题的研究。农村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不重视,这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多数农村青年教师的科研是为了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完成教育教学论文只是为了职称的评定。综合这几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欠缺,科研基础十分薄弱。2.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操作不熟。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可以运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起到教学促进作用。但是农村因为教育经费的有限,多媒体基础教学设备配备不完善,农村青年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其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更少,继而影响到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教师承担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农村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一个教师兼任几个班教学任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无形中加大了农村青年教师的压力与负担。多数农村青年教师将精力放在了备课等工作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充电学习,专业化发展也无从谈起。

二、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1.教学反思奠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教学反思被认为是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组成,反思可以让农村青年教师在教学反思回顾的过程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在总结得失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案。因此鼓励青年教师定期教学反思是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2.激发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应该是来自于教师层面的主动需求。因此必须引导农村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并引导其自主学习,使得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发展的相关激励。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要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特别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充电。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理论知识的缺乏,因此农村青年教师必须在课后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丰富自我知识涵养,从而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让专业化培养成为农村青年教师自觉性的行为。3.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农村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其没有时间去进行专业提升,即使勉强拿出时间进行专业学习也因为其他事情的干扰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虽然其很想获得自我的提升进步,但是基于客观条件只能放弃。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以制度为保障前提,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切实保障他们的教师专业学习。学校领导也要为农村青年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的条件,通过制度层面的保障,让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得到合理满足。4.给予农村青年教师客观全面的评价。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判断农村青年教师能力的唯一标准,这使得农村青年教师不得不为迎合评价体系人为地采取一些工作策略确保自己考核过关。因此要想推动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将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农村青年教师多参加和自身专业化发展有关的活动,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农村青年教师决定着农村教育的未来,而专业化发展又是农村青年教师成长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关注,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农村青年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指导,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工作,切实推动我国农村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张好科 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12篇

一、2007年新型农民培养工作情况

(一)结合素质培训工程,启动三级培训计划

1、成立创业青年培训基地,启动县级培训计划

今年团县委继续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在服务青年增收成才工作中,与县劳动局合作,成立了创业青年培训基地,培训基地根据青年所需,开展实用、丰富、多层次的创业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青年的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的能力,为广大青年搭建创业增收平台。近期,团县委将举行创业青年推进会,会上将为创业青年培训基地揭牌,将举行首期创业青年开班仪式,对现已报名要求参加培训的80名农村青年进行培训。

2、努力实现部门联动,启动镇级培训计划

在团县委整体部署安排下,各乡镇团委加强与乡镇社保所、计生办、农发办、经发办、林业站、民政科等职能科室所的联系沟通,发挥共青团组织协调优势,借助相关部门专业职能的优势,广泛开展“新农民大讲堂”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青年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促使农村青年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此外,在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中注重青年典型的培养宣传工作,通过对优秀青年典型的地宣传,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农村青年,更为有效的发挥典型带动引领作用,从而在广大农村青年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进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取得实效。

3、积极发挥村官作用,实施村级培训计划

07年,团县委要求各乡镇团组织充分利用好494名村官,80名服务基层志愿者这一庞大队伍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发挥其智力资源优势,组织其参与新农民大讲堂活动,在全县各行政村中广泛开办“村官大课堂”,启动村级培训计划。一方面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围绕文明礼仪、常用英语、法律常识、卫生防疫、生殖健康、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在青年中心、业余党团校、村委会等宣传阵地定期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青年进行培训,帮助其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推进农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通过举办“村官大课堂”,为大学生村官和首都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成员搭建展示才华、发挥作用的平台,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锻炼,让其成为未来农村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二)拓宽工作方式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形式

1、开辟“新农民大讲堂网上论坛”

团县委充分利用*共青团网站的宣传优势,在网站上开辟“新农民大讲堂网上论坛”,搭建工作交流平台,青年可结合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对课程安排、授课内容进行论证,以便最广泛的争取青年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形成工作良性互动,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2、开办“微笑北京志愿奥运大讲堂”

以团县委为主体集中开展“微笑北京志愿奥运大讲堂”活动。组织县内奥运会、残奥会赛会申请人、城市志愿者、服务基层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及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奥运政策、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语言翻译、医疗救护等方面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为志愿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月10日、14日,团县委集中2天,对全县335名“好运北京”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志愿者进行培训,大力宣讲奥运,传播奥运知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并就赛场突发事件处理、急救常识等相关内容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圆满完成测试赛志愿服务工作。

3、深化“青春之音”广播站活动

06年,*县“青春之音”广播站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团县委继续深化此项工作,组织大学生村官及服务基层志愿者利用各村集体广播,宣传科学文化、文明礼仪、政策法规、北京奥运等方面知识,丰富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年的知识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贡献力量。

4、举办*县第23届青年文化节

在青年文化节期间,团县委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全面深化*县“迎奥运、讲文明、知荣辱、树新风”活动,弘扬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开辟提高青年农民文明素养的新渠道。

二、2008年新型农民培养工作计划

(一)继续实施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计划

继续组织各基层团组织在15个乡镇中广泛开展以政策知识普及、素质培训、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

(二)启动“技术骨干乡村行”活动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协调各培训单位,整合社会资源,组织一批青年技术骨干,下到乡镇农村、下到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讲解并实际操作有关养殖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及技术,提高农村青年科技致富的能力,有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三)启动“青年创业讲师团”巡回报告行动

由于受到传统体制和旧的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及农村青年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思路狭窄,创业勇气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年创业行动的顺利实施。为此,团县委将组织我县资深专家学者及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创业青年成立青年创业讲师团,并在适当时机下乡进村举行巡回报告,以积极先进的青年创业成功典范进行现身说法,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自觉走创业之路,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步伐贡献青年才智。

(四)深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

组织种植业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水务局、林业局、环保局、文委等涉农单位的团组织,通过举办科普知识宣传、实用技能培训、文艺节目演出等形式,向广大青年农民灌输丰富的知识,帮助其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全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13篇

(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宁夏固原756000)

摘要:本文以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大力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为研究背题,通过建立完善“农村青年+征集+信贷”的信贷投入机制,打通了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金融支持;固原市;农村青年创业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6-0031-02

收稿日期:2015-04-10

一、引言

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大力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通过建立完善“农村青年+征集+信贷”的信贷投入机制,打通了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做法

1.统一规范评定标准

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针对各金融机构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程序不一、标准不一、评定结果不能够被广泛运用的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统一制定印发了《固原市县(区)信用青年农户、信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考评办法》,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形成了系统化、组织化、规范化的农户信息征集和信用评价机制,提高了评定结果的认可度和利用率。按照统一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2014年起计划每年为600名农村创业青年建立信用档案,每年评定300名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20个以青年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信用示范合作组织,并定期对农村青年信用档案、信用评价结果进行更新,不符合标准的对其信用示范户称号予以降级或取消。

2.加强教育和培训

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以宣传教育培训为先导,充分依托全市建立的一千多个金融知识宣传站,组建由乡镇团委书记、银行信贷员、大学生“村官”和村团员骨干组成的义务宣传员和咨询员,通过集中授课和一对一宣传的方式增强农村青年的金融素养和诚信意识,引导他们诚信创业、诚信守业。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推进金融支持农业青年创业的规范化、项目化和制度化,打通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最后一公里”,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还牵头组建了全国首个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导师团,通过集中辅导、定期咨询、日常联络和“联合会诊”等方式为创业青年提供金融知识、金融政策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和结对扶持,帮助创业青年顺利获得创业资金方面的担保、信贷等金融支持。同时,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探索建立了“六盘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基金,重点面向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3.推动金融扶持

对于已确定具有较高信用等级的农村青年信用户和农村经济信用示范合作组织,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积极引导当地金融机构不仅给予较大的授信额度,而且在贷款利率方面享受优惠。如固原市农村信用联社对于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业贷款项目贷款额度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对于农村经济信用示范合作组织贷款额度最高提高到100万元;泾源县农村信用联社对信用良好的农村青年推出“接力贷”、“富农卡”等信贷产品,满足了农村创业青年长期性、灵活性的信贷需求。为了帮助农村青年成功创业,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还专门建立了定期问卷调查和回访的长效工作机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听取意见和建议,努力提升工作质量。自2014年以来,共回访信用示范户一百多户,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二十多个。

4.搭建创建平台

为了搭建起农村青年与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桥梁,交流创业经验,促进银农合作,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还举办了全市首届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论坛,对涉及农村青年创业的金融优惠政策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各金融机构对各自的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流程做了全面细致的推介,农村创业青年代表结合各自的创业经历做了经验交流。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论坛将围绕不同主题,每年举办一次。

5.争取政策扶持

为提高农村青年创业信贷需求的满足率,增加农村青年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积极努力,向当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为农村青年创业示范户争取到了财政贴息、减免税收、利率优惠等15项扶持政策,推动当地金融机构建立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贷款实行“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拿到所需创业资金。

6.构建监督考核体系

为强力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纳入地方金融生态示范县乡考核范围,进行季度考核、半年通报和年终排名;当地人民银行按照金融机构在农村青年创业工作中支持度和贡献率,对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表彰和奖励。同时,根据各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中的贷款额度、利率、贷款条件等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动态调整支农再贷款额度,向重点支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的信用社倾斜。

三、取得成效

1.有效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固原市辖内金融机构依托评选出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和农村经济信用示范合作组织,加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力度,真正实现了金融机构与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互惠共赢的双赢格局。截止2014年10月末,固原市四县一区已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县域覆盖面达100%,评定示范户200户和合作组织10家,共发放贷款5 000多万元,为其减免利息支出250多万元,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8亿元,直接受益农户达4 600多户。

2.建立了示范户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目前,泾源县已被确定为“全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示范县”,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确定“金融支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示范单位”,全市还建立了6个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示范基地。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团委联合固原市金融团工委对在全市金融机构支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过程中表现突出的20个先进集体和2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3.调动了农村青年的创业热情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14篇

一是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要同党在农村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主要社会职能。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要围绕大局服务青年,在服务青年中服务大局。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是抓结构调整,二是促农民增收。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在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基本需求的同时,着力研究如何发挥农村团员青年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小城镇建设、科技兴农等方面的中坚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团员青年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较新、发展思路较活、接触信息较广、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优势,鼓励并帮助他们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类职业技能,增长创业致富本领,带头调整结构,兴业致富,加快发展,建设小康,充当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击手和“领头羊”。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二是推进农村青年工作要与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完善的工作思路和部署,没有坚强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保证也难以落到实处。抓农村团组织建设,关键是建好村级团支部;建好村级团支部,核心是选好团支部书记。在这方面,我省各地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如沧州市的小学教师担任村团支部书记,石家庄市的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选派到农村任团支部书记等。此外还可以尝试从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兴业致富领头人、产业经营带头人、青年经纪人中选拔适合人选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既有利于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致富成才。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创造,应当明确“不拘一格搞团建”的思路,只要有利于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活跃,有利于更好地团结带领农村团员青年成长成才,都可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三是竭诚服务农村青年与加强对农村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相结合。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必须真正了解农村团员青年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增收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当前要特别加强有关政策法规服务、农业科技和其他技能培训服务、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等,使农村团员青年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致富本领不断增强。在抓服务的同时,对农村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也不能放松。要组织农村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农村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农村青年。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青年增强建设繁荣富裕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强化艰苦创业意识,积极学习,增长本领,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农村青年论文范文第15篇

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高发。而由全国“农村留守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对8省市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进行调查后报告指出,在各种犯罪动机中,由于学业受挫、家庭冲突和经济受挫而犯罪的比例高达45%[1]。因此,帮助面对挫折或逆境的农村留守青少年,提高其抗挫折能力或抗逆力,是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微观路径。本文基于对传统抗逆力干预思路过于个体化与心理化的反思,通过实施以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为介入焦点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分析其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以对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提供循证研究,并进而观察中国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模式、资源与发展方向。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与抗逆力:文献回顾与服务设计

所谓抗逆力(resilience)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即一个人遭受挫折或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选择及应对,在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能力[2]。随着社会的变迁及风险社会的来临,个体所遇到的危机事件与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需要增加社会公众对于风险与挫折的应对能力,阻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及反社会行为的发生。从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探讨到近年被国内学者引入国内实践,抗逆力理论已经成为了针对特殊对象与弱势群体进行实践干预的重要理论范式。

抗逆力理论受到青少年犯罪研究专家关注的重要原因是,可以用抗逆力理论来解释传统挫折侵犯范式的理论不足,即为什么有些人受挫后出现攻击行为而有些人则并没有出现?如1985年美国心理学家加梅齐(Garmezy)对伦敦6个贫民区域的数个家庭进行了跟踪性研究,发现虽然这些家庭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诸如毒品、犯罪、精神病亲属、家庭暴力、恶劣的生活空间等不利因素,然而父母对孩子表现出了弹性的管教与反应态度,比如关注子女在校学习成绩、注重维持良好的家庭气氛、给孩子灌输对生活与人生的积极价值观等,使得这些子女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或犯罪行为[3]。林光缇(R.Linquanti)也指出,如果具备抗逆力,即使身陷明显的压力和困境中也不会发生诸如物质滥用、精神不健康、犯罪等问题[4]。其他的研究也证实,青少年个体抗逆力的强弱与青少年是否犯罪密切相关[5]。

基于抗逆力理论提供的新视角,不断有学者将抗逆力概念引入到青少年犯罪实践工作中,试图通过提升抗逆力来预防青少年犯罪风险。如加拿大学者迈克?安戈尔(Michael Ungar) 运用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叙事疗法及建构主义视角,来帮助高危青少年挖掘和唤醒自身潜在的抗逆力,以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心理失调的发生,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6]。布洛克(Block)也通过青少年朋辈、家庭及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对其行为进行干预,明显地减少了问题青少年的偏差行为[7]。我国内地学者田国秀、范燕宁等也做了一些尝试,从提升或恢复抗逆力的多个视角,对问题青少年、未成年劳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青年群体进行了实务干预工作,使这些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挫折坚忍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不良情绪和负向感受的调节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变[8,9]。由于这些抗逆力研究的不断深化及其影响力的逐渐扩展,青少年犯罪预防方面的理论研究重心也在发生调整,从过去强调控制、惩罚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强化抗逆力的模式,转变为关注高危青少年的个人优势与未来发展的模式。

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实践努力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心理学的色彩还非常明显。从目前所采用的大多数干预方法来看,着重对青少年人格与认知的重塑,重“辅导与治疗”而轻“服务与支持”,主要用心理治疗的方式,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手法的系统介入,容易陷入“方法为本”或“问题为本”的狭隘视角[10]。其次,干预设计微观化而脱离地方宏观社区实践,偏离社会工作原初的专业使命[11]而导致所谓的外在社区环境支持流于形式。而对抗逆力的提升除了要从心理学上进行认知人格干预外,还更加需要关注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最后,对青少年抗逆力的服务模式仍然是一种单一的服务方式而缺乏整合性的服务方案,仍然过于关注个体而缺乏个体与系统的持续互动。

基于以上思考,本文试图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将既有的抗逆力模型加以本土化,并以一个农村社区为本的(rural community oriented)、整合性的服务框架来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加以干预,使之更加具有操作性及可复制可推广性,其框架与模型见图1。

图1整合性、农村社区为本的抗逆力提升模型

根据抗逆力理论,当个体在面临外界的风险和压力事件时,抗逆力会与外界危险因素相互对抗,当抗逆力能够抵御外界风险因素时个体就能维持原有的系统平衡,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而当抗逆力不足以抗衡外界风险因素时就会出现个体生活紊乱的状态,甚至有可能走向越轨与犯罪行为。因而要预防青少年犯罪风险,就有必要提高青少年的抗逆力。从上述服务框架设计来看,抗逆力主要从内部保护因子与外在保护因子两个层面得以体现。内部保护因子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同理心、责任感、挫折耐受力、社交能力、冲动控制力等特质。外部保护因子分为三个层面,即家庭、学校与农村社区。家庭在抗逆力中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家庭气氛、亲子关系、沟通方式等;学校在抗逆力中的影响包括学校文化、师生关系、学习压力、管教方式等;社区在抗逆力中的影响包括农村社区环境、农村社会风气与民俗、农村社区支持、朋辈群体等因素。

二、抗逆力视角下的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干预项目过程分析

(一)服务项目的背景

出于服务基层农村社会及拓展实习空间的目的,笔者利用高校资源与FJ省XM市A镇农村社区合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与营造活动。A镇属于一个典型的大型农村留守社区,大部分劳动力进城务工,留下了众多仍然在家接受教育、或辍学在家又未到工作年龄、或各种原因无法随迁入城的留守青少年。该镇户籍人口中14~25周岁的青少年有337人,而所谓的单亲、辍学、隔代生活、归正、闲散等“问题青少年”却有近90名,特别是该村近年已连续发生了几起牵涉到留守青少年的案件,因此留守青少年问题成为A镇特别重视的议题。镇政府干部及众多村民对此都有较为强烈的担忧,认为虽然现在很多村民进城务工赚钱,在经济收入上的确有了提高,但在家庭照顾与子女教育上却力不从心,赚的钱是建立在失去上一代与下一代的基础之上。特别是留守青少年的教育上,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辈根本无法管教,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很容易收到不良影响,变成问题青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于高校合作试图改善村庄目前面临的留守青少年状况有极大的热情。在与A镇的接触、调查与评估后,笔者与指导的学生及农村社区工作者以上述抗逆力模型为框架,设计了一系列的农村社区工作服务项目,以减少A镇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风险。

(二)项目服务总体过程

因此,这个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项目属于A镇新农村建设活动中的一项青少年社会服务子项目。项目名称为“逆风飞扬”。项目首先根据相关研究并结合上述模型制订了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量表,对该镇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失学失管、有过偏差行为的留守青少年对象共50多名进行了测试,筛选出抗逆力比较弱的14名留守青少年,再根据自愿加入的原则,最终选择出8名留守青少年参加这个提升项目,他们的基本情况见表1。

1.基于内在保护因子的个案工作介入。在留守青少年个体层面主要采用了个案管理、成长困扰辅导、抗压小组等方法,以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同理心、责任感、挫折耐受力、社交能力、冲动控制力等特质。项目社工首先运用个案管理模式,通过探访、谈心、帮助做农活、辅导作业、上网培训等分别与这些留守青少年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让留守青少年及其家庭对社工产生信任感并表示愿意配合项目的要求。在对项目留守青少年的个人与环境资料进行搜集、分析后加以评估,为这些留守青少年制订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社工针对留守青少年的资源与生态系统进行了走访与了解,为整合这些资源与系统做好准备工作。针对这些留守青少年个体普遍存在的与父母关系淡漠、祖辈缺乏权威、受挫感强、易冲动、不愿与人交住等状态,社工通过“心声话你知”、“我的优点你来说”等小组活动等方式为他们开展了成长困扰辅导。社工还特别组织他们进行抗压小组的活动训练,以增加他们的抗压能力。在抗压小组活动中,社工努力通过为留守青少年组员营造一个真诚、有尊严和温情的小组气氛,积极引导他们归纳自己的优势,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优缺点、个性、人际沟通和生活目标等内容;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留守青少年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接纳、增强自我尊重与自信,学会勇敢面对自己的短处同时欣赏自己的长处。同时,还希望这几位留守青少年在这样一个互助团体中培养归属感和接纳感,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倾听、体察和关心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基于家庭支持系统的修复与再造。留守青少年家庭层面是项目的工作重点,社工通过开展家庭治疗对家庭结构进行调整,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关系加以调整,加强留守青少年与在外父母之间的联系。对于大多数留守青少年来说,家庭主要的问题是父母关系松懈、缺乏沟通、隔代教育方式不当、祖辈权威缺失等。针对这些问题社工一方面通过留守青少年开展“写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每周免费电话日”、“给爸妈留视频”等活动,要求留守青少年主动与城市父母联系,将心理想法传达给父母;另一方面社工通过电话与留守青少年的父母取得联系,将告知他们的状况并要求其父母增加联系的时间,尽量多找机会回家看看。通过这些形式社工帮助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青少年之间重新建立起新的沟通形式,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与家庭环境,以提升家庭保护因子。对于有残缺、变故或较大经济压力的留守家庭,留守青少年由于缺乏家庭支持关爱易导致感情冷漠、孤僻、攻击性强的性格,因而社工主要通过村庄资源链接、福利支持及危机干预等方法帮助青少年减轻压力感与挫折感,提升保护因子,如为符合条件的留守家庭申请低保、村干部定时探访、农忙季节农活支持等。针对祖辈权威缺失管教无力的问题,社工组织留守青少年进行角色扮演,要求留守青少年从爷爷奶奶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爷爷奶奶的不容易。此外,要给留守青少年的祖辈进行教育技巧讲座,传授隔代教育的经验与方法。

3.基于“生―师”支持关系的学校社工干预。针对6位仍然处在义务教育阶段但辍学的留守青少年,学校层面的主要社工方法是教师工作坊、建立留守档案、学业辅导等多种形式。失学导致失管,对农村留守青少年来说,学校对其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但由于现在“读书无用论”倾向的抬头、学业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约束、农村学校管理松散等原因,许多留守青少年不愿读书而辍学在家,这是留守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项目社工认为让辍学留守青少年“重返校园”是提高其抗逆力的关键。而农村学校干预首先要调整学校教师对留守青少年的关注度,把以往由“师”为中心的工作关系改变为以“生-师”为导向的支持关系。因此采取了A镇初中教师工作坊的干预方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教师的认知来建立教师与留守青少年的良好互动关系。由于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功利性与应试性的理念,由于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太理想且比较难管理,因此有些老师对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有意识地忽视甚至排斥。因而社工在A村教师工作坊中通过案例介绍、故事分享、角色扮演的形式让老师对原来的一些做法加以反思。教师们参加完教师工作坊后普遍认识到自己原来在学生的成长中除了学习以外能够起到如此大的影响,认为不仅应该关心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心他们的全面成长。在此之后A镇初中教师为这些留守青少年建立了日常表现档案,从情绪、身体状况、生活、学习情况等多角度进行观察,既能够及时发现留守青少年出现的风险,也方便外出务工父母细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老师还在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学习小组、技能小组过程中,要求留守青少年积极参加,并要求成绩好的同学与他们结成一帮一的支持关系,强化他们的学习生活,增加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兴趣。

4.基于农村社区为本的社会保护双向服务。A镇社区层面的保护是项目的核心内容,项目试图将农村留守青少年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两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各种社区服务活动来加强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保护因子,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村庄资源参与留守青少年保护事务反过来促进村庄社区环境的改变、农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特别是农村社区自身能力的提升。后一层面看起来与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并无直接关联,但却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作用于农村留守青少年。因此,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工作内容,一是A镇服务于留守青少年,二是留守青少年反向服务于A镇,这种思路充分体现了一种社工整合性服务的目标及以“社区为本”的原则。(1)是A镇正向帮助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如A镇法制宣传、A镇福利计划、社区支持等工作,主要通过这些方式来搭建提升留守青少年抗逆力的社区互动、互助支援平台。首先A镇政府根据这些留守青少年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福利支持,如办理低保、农忙支持、费用减免等。其次社工在A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走访了A镇内的相关组织和机构,让他们了解了留守青少年帮扶的意义及现状,并希望他们参与到帮扶的整个过程中。在这个基础上组织成立了由A镇热心人士、教师、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知青帮”社区组织,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与这8位留守青少年结成对子进行一帮一的支援活动。社工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村民的公共事务意识与参与意识,提高A村凝聚力。之后又在A镇的一位大学生村官提供的一个办公室内成立了留守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一些有益于留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科普、文娱活动,将留守青少年从不良娱乐文化、过度网络生活中摆脱出来。(2)A镇留守青少年反向服务于A镇,通过这种方式让A镇村民更加关注他们,同时也让村民看到他们、他们的家庭以及A镇自身的变化。项目举办了“雨后彩虹”留守青少年才艺晚会,向A镇村民宣传及展示留守青少年的积极面貌,让更多的A镇村民关心留守青少年事务。社工与大学生村官制订了留守青少年村庄服务计划,组织各种公益活动让这些留守青少年充分参与。如针对A镇环境美化的活动“清洁村庄你我他”,受到村民的高度评价。

(三)多维层面的项目效果评估与反思

1.留守青少年个体层面抗逆力的评估。在项目后期,我们用同样的量表对这8名留守青少年进行了抗逆力的后测。结果发现,这些留守青少年的抗逆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自我效能感、责任感、自控能力、对未来的信心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的几名辍学留守青少年全部回到了校园,学业成绩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还有的顺利考上了县城高中。同时这些留守青少年与外出务工父母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提高,祖辈对其教育状况也有较大的改善。

2.A镇社区层面等外在抗逆力的评估。

在对家庭、学校及A镇村民的走访后,也发现他们对这些留守青少年的看法有了积极的转变,也愿意继续关注并帮助这些留守青少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A镇的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A镇志愿者组织由原来的虚设变得更加具有活力。A镇邻里冲突现象少了,文化活动多了;网吧青少年少了,治安状况好了。A镇社区凝聚力提升了,对村委会的评价也高了,几个村委会还因此得到了许多荣誉与奖励。

3.项目整体评估与反思。通过这个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的社会服务项目,我们认为农村留守青少年在面对危机时的抗逆力是越轨犯罪行为的安全网与防火墙,设好这张网与这道墙,能更好地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风险及社会再适应问题。特别是在当前风险社会及转型社会的环境下,只有让农村留守青少年提升面对风险时的抗挫折能力,只有从家庭、学校及农村社区层面加强留守青少年外在保护因子,才能真正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问题。这个项目的特点体现在,它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会工作单一的实务模式,实现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有机地整合,避免了目标单一、方法单一、成效不好的问题,充分地利用了社区的各种资源帮助农村留守青少年,对预防A镇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起了比较明显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同时认识到,提升农村留守青年抗逆力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也面临着每个农村留守青少年各不相同的具体问题,然而相关理论并不完善,实践也不充分。虽然在项目组中8名留守青少年的抗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项目干预对象的范围较小,只是局限在一个社区中,同时服务对象的数目也过少,在其代表性上与效度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日后进行相应实践方法的系统总结与服务对象的持续跟踪。

三、中国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模式的思考与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空心化”的进程还将继续,留守青少年的问题依然长期存在,而在缺乏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现状下,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势头居高不下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此文以一个农村社区的留守青少年为干预对象,以社会工作抗逆力理论设计服务方案,并进行过程分析与效用评估,为社会工作干预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提供了循证范例。从这个项目范例可以得出,社会工作通过功能重建、心理干预、网络建设、资源整合等专业方法进行农村留守青少年干预具有实际价值。据此,为了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可以进行政策创新,利用当前正着力推动的社工人才建设活动,并结合暨有农村组织网络,积极发展社区为本、专业化、本地化的农村社工干预模式。

在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设计中应注意以“农村社区为本”。即无论是从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还是从生态环境系统的理论观点出发,在我国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设计中,应以农村社区而非以案主个体或其家庭为核心,因为社区在其中起着环境、整合、链接及反馈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从而预防犯罪风险,就必须结合农村社区建设,通过融入农村社区、营造农村社区、改变农村社区进而改变留守青少年。一方面,只有把农村社区建设好了,所谓的整合社区力量、挖掘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参与等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法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农村留守青少年状况改善了反过来也会促进农村社区风貌的改变,实现农村社区提升的目标,这种思路在现实中也比较能得到所在社区的配合与支持,不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导致很多农村社工项目无法顺利落实的情况,而这一现象在现在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非常常见。因此,农村社区为本的留守青少年工作方法反对传统的“方法为本”或“问题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12],认为抗逆力建设过程是一个强调多向互动的过程,致力于系统化的多向循环改变,一方面通过外在保护因子的提升激活留守青少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内在保护因子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的认知,促进外在环境对留守青少年的支持与保护;此外,通过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变化来改变外在环境,提升与实现农村社区发展。

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方面需要倡导整合性的服务模式。在农村社会工作实际服务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农村社区的实况,将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教育、生活与情感状况视作一整体性、有机性的生态系统,超越传统整体与个体、宏观或微观、激变或保守的二元社会工作范式,从社区、人与互动的整体观去设计农村留守青少年服务与支持的策略。如抗逆力中的整合性服务模式反对简单的分割内在保护与外在保护因子的作用,将农村留守青少年的问题归结为心理或家庭等单方面的问题,主张内在保护因子与外在保护因子存在互相影响的紧密联系,共同决定着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的强弱。并立足整个农村社区的大环境,将抗逆力的提升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系统[13],从“人”、“环境”与“互动”的三角关系去设计农村留守青少年预防、治疗、服务及支持的策略。同时根据农村留守青少年不同的需求,整合多元化的资源及多层次的介入策略,通过不同的服务焦点及模式,以跨系统的合作方式去协助农村留守青少年提升抗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