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

科技培训论文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2月16日及3月17日,学会分别在广州中船文冲船坞有限公司及广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举办了“科技论文及技术总结撰写培训”,分别邀请了原广州航海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苏曙及原广船国际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工洪和平任授课老师。两场培训共吸引了近120名科技人员参加。本次培训活动旨在帮助科技人员提高总结工作成果的能力,规范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引导科技人员更好地总结技术创新、技术改进和技术突破的经验,通过总结形成知识积累和提高,力求通过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科技人员个人能力,也为企业的管理提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除了走进企业开展培训,今年二季度,学会还将在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革新路126号)举办一期面向各企业科技人员的集中培训班,欢迎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具体报名事宜请关注学会微信公众号。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1.1低年级的课堂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科学研究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引导,使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代表前沿科学研究的图片、案例、视频等内容,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科学研究感兴趣;然后让学生参与进来,就教师所展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教师也要尽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具有创新性。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及“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中引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维。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自行结成研究小组,进行查阅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等。最后,每个研究小组进行总结答辩,阐述研究过程及观点。

1.2高年级的创新训练

科研创新训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中进行学生创新引导,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力的主要环节。培养与训练对象主要是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引导环节下提出的科研创新目标的大前提下,又具体制定出科研创新课题的主要内容,由参与的学生研究具体可行的试验方案和内容,并由指导教师进行把关指导后,推荐参加学校及省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平台评审。科技创新训练项目被审核通过准予立项后,学生们就开始进行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工作,一般研究周期为一年。在此期间,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创新试验训练中的思维方向,在关键环节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也要定期向指导教师进行阶段汇报。由于大学生首次参与科研项目,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软件使用方面势必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这时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对大学生思维及能力进行训练。这样的科研训练模式使学生克服盲从性和被动性,真正自主的完成科研任务,体会到创新思维带来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学术问题思考的客观性和多样性,促进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向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深刻性方向发展。

1.3毕业生的科研活动

在这个环节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引导,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大四的学生即将走出校门,此时的创新实践是决定着他们未来能否适应社会职业的新的要求与挑战,为社会做出他们最大的贡献。大四的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完善,并且具有自动知识的思维与能力,也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和提高创造能力的基础,这些为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在自主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可以锻炼毕业生的勇于探索能力、积极创新能力、抵抗压力能力,使他们在面临挑战时有更大的自信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适合做科学研究,在进行毕业生科研活动的时候,要进行双向选择,即,学生有创新意向要求与课题指导老师根据情况进行筛选,必须确定参加毕业科研活动的学生经过艰苦努力后能够完成创新研究活动。在选择参加科研活动的学生时,首先选择在上一个环节参加创新训练并完成较好的学生,重新选题或者将之前进行创新训练时的项目进行深化研究。例如,在2010的创新训练项目中,笔者指导的一组学生进行“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研究”,5名同学中有2名为大二学生,另3名为大三学生,经一年的研究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顺利结题。此时有3名学生进入大四,开始着手毕业设计,经讨论研究后,这3名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此项目是“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研究”的深入研究。因为已经有参加科技创新训练的经验和过程,3名毕业生的科研项目也进行得比较顺利,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但都得到积极努力的解决。同学也学会了在正常教学中没有学到的3种软件,为加强自身知识体系建设起到很好的作用。

2总结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科技管理要创新,管理者就要提升自身素质,因为他们是科技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科技管理创新水平的高低完全在于于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创新意识是科技管理人员首要必备的素质,创新意识在科技管理创新行为构成中起着引领、支撑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科技管理人员创新思维的产生、形成以及创新性成果质量的高低。通过培训,引导科技管理者运用创造性思维、实现创新及产生创新性成果,使科技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有着坚实的基础。适应科技管理创新的要求,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合理和优化。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催生管理创新意识的先决基础条件。科技管理人员的合理知识能力结构包括: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对科研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能力、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科技管理人员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结构,在实际的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管理创新能力可能性必然增大。科技创新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提高问题必须通过培训这一有效途径来解决。

2科技创新人才培训

科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要实现科技创新,终归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来完成。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有关部门要积极发现、举荐、培养、培训科技创新人才。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且获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可谓是创新型人才。他们有三个特质:首先是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最后是有较强的成就欲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握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益,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形成以本专业为主的多知识、多技能的综合的、有效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工作持续的、有计划的开展下去。

3结语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着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着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培训

作者简介:薛亚东(1971-),男,山西芮城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编号:IRT10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77-02

现在的大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卓越人才的培养,但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大学教师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所大学,只有拥有了一流的教师队伍,方有可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卓越学生,因此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1]教师的综合能力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研究交流能力等等。为了宣传与交流科研成果,各种论文的撰写就非常必要,如何撰写科技论文,特别是撰写外文(英文为主)的科技论文,在高校国际化交流方面显得更为迫切。为此,已有不少高等院校在最近几年提出了教师写作方面的培训项目,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也推出了专门的写作培训课程。[2]另外,国外大学几乎都设置有相关机构开展学生、教师的写作与交流培训。考虑到国外大学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较早,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度与方法,因此本文拟通过国内外大学写作培训模式的比较,提出完善我国大学写作交流项目的一些想法与建议,希望藉此推动大学教师写作培训项目的开展。

一、教师写作培训的目的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

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著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著提高。

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

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

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

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

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1.培训机构

高校写作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如何去实施、如何保证实施的效果则还需要软硬件方面的保障。从国内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已经具备开展写作培训的条件,特别是有外语系或学院的高校,都已具备了培训所需的基本师资力量。但作为一项系统培训工程项目,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非常必要。[4,5]在CSM,写作培训是由人文科学与国际研究系来承担的,在美国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语言与人文学科系来承担写作培训项目。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但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办公室与培训场地,机构运行所需费用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社会捐赠。

2.人员

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以及特聘的专家。人员数量根据学校规模不同从3~5人到十余人不等。专职的工作人员通常具有文学、语言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多年从事培训的经验。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对写作培训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以确保在用词、语法、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在我国,培训人员多由有中文语言学和英文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背景,同时兼顾科技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讨论,特别是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开展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的讲座。

3.网站

网站是现代社会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也离不开网站的建设与支持。培训机构的网站通常挂靠在所在学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为两个方面的平台:信息平台与培训平台。信息平台用于介绍机构、培训科目的设置、培训人员组成,以及培训信息等。培训平台更多是一种交流平台,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问题交流。

从CSM多年的培训经验来看,写作培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训练,这与学校的重视、培训教师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培训机构印刷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学员。同时,培训机构与其他高校的培训机构也建立了多方合作关系,以保证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快速推广应用。

四、结论

国外高校,特别是美国大学基本都设置了专门的语言写作培训机构,用于开展相关的培训项目,这些培训对提高大学生、高校教师的写作、交流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我国,专门的科技论文写作培训项目开展的还较少,高校的发展对此提出了更为迫切、更高的要求。同时大多数大学具备了开展写作培训的软硬件条件,需要高校领导能更加重视,并从经费与制度方面给予保障,从而推动大学语言写作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蒋伟.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70-73.

[2]池塘.全国高校教师网培计划助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能力[J].中国远程教育,2012,(12):12-16.

[3]陈国火.改变培训方式,更新培训观念——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策划与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4,(4):57-58.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培训;中医医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护士50人。增加的护士中,多为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临床护理风险性增加。同时,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中医医院,需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而新入护士并不全是毕业于中医院校,约50%的护士在进入医院之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为使新入护士更好地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于2009年起开始实行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专科毕业护士67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36人,中医院校毕业32人,非中医院校毕业35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形式

1.2.1.1 护理部集中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摸拟演示、操作训练等方法,由护理部选定课题,每周1次进行培训。

1.2.1.2 科室轮转培训 护理部制订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手册,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册内容对护士进行培训。科室配备专门的导师,对培训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价。编制内护士五年内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轮转一个科室,第2-5年每年轮转一个科室。

1.2.2 培训目标 由护理部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工作第1年: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中医操作技术,熟知各班岗位职责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专科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能给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第4-5年: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

1.2.3 培训课程设置

1.2.3.1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护士职业素养、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

1.2.3.2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以护理部集中培训为主,课程分为西医“三基”理论和中医理论知识。“三基”理论包含伤口造口护理、循证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护理、护理安全等内容。中医理论课程设置则以《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为蓝本[1-2],由浅入深依次涉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经络与穴位、辨证施护、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据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优势病种培训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护理操作培训 操作培训以科室培训培训为主,分为西医“三基”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血等23项基础护理技能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术,能熟练配合抢救。中医护理操作培训项目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4],包括艾灸法、中药换药法、中药熏洗法、拔罐法、中药熨烫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训考核手册规定的内容对培训人员进行操作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操作考试(由护理部组织项目抽考)。所有考试成绩均记入培训手册,不及格者须补考,要求最终合格率100%。

2 结果

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见表1。

3 体会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在中医医院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将规范化培训与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三基”“中医”两手抓,对于提高中医医院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规范、有效的运用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3] 李向真.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5):1337-1338.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8篇

医学临床“三基”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更好地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医务人员“三基”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以医学临床“三基”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三基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

二、培训目的

“三基”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目的为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水平。按照要求,卫技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0%。

三、培训方法

(一)

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原则:初级职称人员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参考书籍为新版的《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以及本学科教科书、本专业最新诊疗指南。《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及各专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

(二)

个人自学为主,科室和院部组织培训为辅。每月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培训要求有记录。

(三)理论每月进行一次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

(四)徒手心肺复苏采取现场培训、考核的方法。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安排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2、考核阶段(11月1日至12月20日)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

3、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季度1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季度1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学科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9篇

一、改革背景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这 一特性决定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必须以临床技能训 练为核心。但长期以来,我国临床医学人才的院校 培养,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均以学术型为 主,即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而学生 的临床诊疗能力培养主要靠卫生部门的在职培养。 2009年,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进行重大政策调整, 在统招的硕士生中尝试以专业学位模式培养,即由 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转向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和 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重。但目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存在 着“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出现培养与使用脱节、 专业学位层次与临床工作能力不符等问题。我国医 学硕士、博士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 位二类,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目的是“提高临床医疗 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适应社会对高层 次临床医师的需要[3]”。但由于高校绩效评估与考核 偏重于科研指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培养过 程中,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 养标准向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靠拢,背离了专 业学位设置的初衷,使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毕业生 的临床工作能力难以胜任临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 要,其工作后仍然需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 在着重复培养的问题,延长了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 周期。

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我国当 前医学教育现状和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卓越医生,是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两种主要模式,同处于医 学终身教育体系中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二者有着 紧密的联系。从培养目标看,二者均以提高医师的临 床医疗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目标[3,4]。从 培养方式看,二者均采用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 习和科研训练为辅的培养方式[34]。既然二者培养目 标和培养方式是一致的,为有效解决培养与使用脱 节、学位与能力不符等问题,避免重复培养,缩短临 床医学人才培养周期,就有必要将二者有机衔接,以 提高培养对象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教育资源使用的 效益和效率。

二、改革思路

     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 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以临床技 能训练为核心的“5 +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培训招录有机结 合,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把好“入口关”,保证生源 的质量;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培 训过程有机结合,建立高效的督査机制,把好“过程 关”,提高培养的质量;将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 医师准入标准有机结合,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把好 “出口关”,保证培养的权威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既 有利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又有利 于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 医师。

三、培养目标

    “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目标是 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持续提高医师的临床工作 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 整体素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证病人医疗安 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方案

     5, 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分为4个学习阶 段:通识教育1学期,基础医学教育2学期,临床医 学教育3学期,临床医学通科实习4学期。在临床医12学通科实习阶段,医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 临床检验学、病理学、影像学、麻醉学等专业。完成教 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成绩合格,达到学士 学位授予标准者,可以获得“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证 书”和“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3,即3年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并与临床医 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 培养对象进 入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普通 专科培训,培养合格后,可实现“四证合一”,即经历 一个培养过程可以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临床医学硕 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 书”四个证书。培养医院组织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参 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合格者获“执业医师资格 证书”,这样能有效解决培养对象在进行临床技能训 练时所面临的违法和违规行医风险。由于“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培训过程有机结合”,培 养对象的临床技能训练达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相关要求,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毕业后不再重复进行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对象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 论文答辩,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可 以获得“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 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X,即X年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并与临床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 培养对象进入 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X年的亚专科 培训。由于不同的亚专科医师执业难易程度的不同, 使得各亚专科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培训标准上 有所不同,导致培训时间不一致,我们称之为“X” 年,一般为2至4年,例如普通外科是2年,骨科是 3年,神经外科则是4年。培养合格后,可实现“二证 合一”,即经历一个培养过程可以获得“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亚专科合格证书”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 位证书”两个证书。由于目前我校仅在非学历教育中 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所以学生不能获得博 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各阶段课程设 置、主要考试及获得证书详见表1。

    五、培养过程

      1.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培训 招录有机结合按照“培训基地培养能力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 原则,制订学校临床医学本科和硕士、博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招生计划,并由学校和各附属医院住院医师 培训基地共同组织招生工作。根据各附属医院住院 医师培训基地临床教学资源,测算每年所能接纳住 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的人数,同时结 合社会对不同专科临床医生的需求,合理确定临床 医学本科和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 专业招生计划数,专业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 准》中普通专科和亚专科来设置。这样可在满足社会 需求、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保证培养对象进入“3+X” 培养阶段时,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卫生部《专科医师 培训标准》(总则和细则所规定的病种病例数、技 能操作数和手术数。

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培训过 程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 要环节和必要手段[5],本培养体系,特别是在“3+X” 阶段,充分体现“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临床实践 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

临床技能训练执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 办法》中规定“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 床工作”[3],在具体执行时,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临 床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且具体执行情况不理想等 问题。而本培养体系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 练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要求专业学位 研究生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 (总则和细则)所规定的轮转时间、轮转学科以及相 应学科的病种病例数、技能操作数和手术数进行培 养和考核,这样有效地强化了临床技能训练,提高了 研究生临床医疗工作能力。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 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以我校统一组织的周 末集中授课和网络课程学习为主。公共必修课程、公 共选修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理论学 习相结合,主要有循证医学、临床思维与医患沟通、 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有关法律法规等;专业必修课程 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理论课相结合,根据卫 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和细则)要求,学习 和掌握各轮转科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专业学位论文为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或临床文献 资料分析报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中规定“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 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3]”,但在具体执行时,许多导师常常安排自己带教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 生去完成实验室研究课题,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 和科学学位研究生一样发表实验室研究论文。而本 培养体系要求专业学位论文为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或 临床文献资料分析报告,如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交单 纯实验室研究方面的论文,将不同意其进行论文答 辩,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 标准向科学学位论文标准靠拢的问题。

3.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口 口3年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养对象通 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临床科室轮 转,通过培训过程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 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普通专科合格证书”;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 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委员会评定,达 到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者可以获得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 专业学位证书”。培养期间,如果培养对象未能通过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书”,则不能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 格证书”,更不能获得“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 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X年住院医师 亚专科培训阶段也经历上述类似过程。

六、改革实践

    2009年,我校开始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工作。 2009级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119 人,4人直博,114人按期毕业,其中112人顺利获 得了学位。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78人参加了 2012 年江苏省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考核分 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二部分。理论考试69人 合格,合格率为88.5%。理论考试合格者中,68人参 加技能考核,45人合格,合格率为66.2%。阶段考核 合格的45人中,有20人符合江苏省住院医师普通 专科培训合格资格认定条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即2009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2012年毕业时, 有20人实现了 “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硕士研究14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四证合一 ”。

2010年,我校修订了 “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实施细则”,正式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工 作。此次修订的显著特点是,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 培训标准》,增加了临床技能训练时间,特别是增加 了轮转科室和轮转时间,如内科临床技能训练时间 增加到27个月,轮转科室由3~6个增加到12个,轮 转时间由9个月增加到15个月;外科临床技能训练 时间增加到28个月,轮转科室由3~6个增加到9 个,轮转时间由9个月增加到16个月。2010级临床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21人,2011级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人,2012级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279人,全部按照新修订的“培养实施细则”进 行培养,强化了临床技能训练,必将有更多的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时实现“四证合一”。

七、保障措施

     1.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在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 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 各培养基地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 和细则)中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的标准和要求,采用 床边实践、模拟训练和标准化病人等多种训练方式, 对培养对象临床技能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训练; 采用工作场所评估(WPBA)、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 ni-CEX)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多种考 核方式,对培养对象临床技能水平进行了客观、有效 的评估。逐步建立了科学严谨的临床技能训练与考 核体系,持续提高培养对象的临床技能水平,促进培 养合格临床医师目标的实现。

2. 完善适宜的配套政策培养对象在“3+X”培养阶段,打破了传统的“就 业一住院医师”或“在读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单 —身份模式,而具有“住院医师”和“专业学位研究 生”双重身份。身份发生了变化,配套政策应作出相 应的调整,以保障培养对象的合法权益。在培养协议 方面,培养医院与培养对象签订了培养协议,培养期间计算工龄,协议期限即为培养时间,培养结束后 协议自然终止。在薪酬待遇方面,按照培养医院同 类人员薪酬水平发放工资、奖金和福利,依法参加 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社会保障。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方面,培养 医院组织培养对象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注册地点可在培养医院,培 养结束后如到其他医院就业,依法办理执业地点变 更手续。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急救;全科医师

【中图分类号】R4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6―02

急救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临床技能,是全科医师需要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医学模拟教学法是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场景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临床技能培训中优势突出[1]。本研究旨在分析该教学培训模式在全科医师转岗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64名,年龄在25~45岁,男性36名,女性28名。将64名全科医师培训学员随机分为两组,模拟教学组(S组,n=32);传统教学组(C组,n=32)。两组学员的教学均由麻醉学急救培训教师完成,两组教师针对两组学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训内容间无差异。

1.2 实施方法

模拟教学组(S组)采用模拟场景教学法进行培训,将模拟教学组的32人随机分为4个急救小组,每组8人。学员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流程和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的教学录像,教学录像观看完成后进入医学模拟场景教学阶段。复苏操作在多功能模拟系统上进行,模拟内容包括心跳骤停的判断、心肺复苏急救,在模拟急救中,1组练习时另3组成员在旁观摩,急救中及结束后培训老师对每组成员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总结。

传统教学组(C组)采用传统讲授及练习的教学方式,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教学录像,以上内容与模拟教学组相同,最后在多功能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1.3 培训效果评定

培训成绩:以理论和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在开始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后进行考核,每次考核内容相同。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每项50分,满分共100分。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由学员按照授课满意度评定、激发学习兴趣、同学间协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基本操作能力6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满分60分,每项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P

2 结果

模拟教学组(S组)与传统教学组(C组)的考核成绩情况:培训开始前S组(54.16±3.11)与C组(52.24±3.6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S组(91.14±8.33)成绩高于C组(78.45±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全国的全科医师普遍学历偏低,理论与临床技能欠全面,其数量和质量均急待提高[2]。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全科医师,提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主要途径。尤其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对于挽救社区心跳骤停病人的生命意义非凡[3]。而急救技术是一项强调理论与操作能力相互结合并综合运用的技能,对医师的急救意识和反应能力要求较高。而全科医师学员在急救技术方面接触较少,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培训方法往往收效甚微。

本研究的模拟场景教学组采用模拟教学培训法,预设病人心肺骤停的急救场景,学员模拟扮演各个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积极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使学员身临其境,通过反复演练,主动参与,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员各种潜能,尤其适用于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技能培训课程。本项研究中,在经过相同的理论讲解后,模拟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学员对于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而经过实践操作训练后,采用模拟场景培训学员成绩升高更明显,且在培训效果的问卷评分上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这说明该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全科医师培训学员对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掌握。

综上,模拟场景教学在全科医师的急救技术培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利于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提高。在其他全科医师基本临床技能培训中也可考虑采用模拟场景的医学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 Issenberg SB, McGaghie WC, Petrusa ER, Lee Gordon D, Scalese RJ. Features and 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 simulations that lead to effective learning: a BEME systematic review [J]. Med Teach 2005; 27: 10-28.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农民; 培训

中图分类号:F304.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2.020

How to Improve the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Farmer’s Skills Training Work

GAO Jia

(Tianjin Agricultural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chool,Tianjin 300061, China)

Abstract: A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of farmers in Tianjin,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y of school-running practices were pointed out,and tjs solutions to keep the training working were given.

Key words: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farmer;training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30多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天津市“三区联动”高速发展,根据“大城市、小农业”的特点,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讨在新形势下都市现代农业中农民教育培训的规律,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大胆创新,较好地实施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和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等等,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对于促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1 都市现代农业中农民技能培训面临的问题

都市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而发育成长起来的新农业形态。长久以来,加强农民培训,发挥农民在增收中的作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央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在《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做出了全面部署。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 、“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体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农民培训教育已发展成为了天津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农民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培训规模得到不断扩大,培训形式和内容日渐丰富多彩,培训成效日益突显。社会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是我们政府主管部门采取的主要方式。各办学部门在实践中摸索的诸多形式,颇受农民的欢迎,如会议培训、远程教育、办班培训、示范培训、文化下乡、科技进户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笔者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只注重形式,敷衍了事。在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工作要求的同时,相关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培训机构,但仍有个别单位只注重形式,走过场,存在推拖的现象,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培训补贴配套资金短缺不足。虽然市财政补贴的专项资金及时且充足,但仍有部分区县不能及时将培训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造成培训机构垫付或赊欠资金比较多,影响了培训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培训质量。

(3)农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天津市参加培训的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主要是妇女或四五十岁以上的老弱人员,他们虽然对每天所从事的传统工种的技能掌握得非常熟练,但全面、科学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还处于被动学习的阶段。

(4)教材理论过强,师资力量偏弱。虽然天津市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配备的专用教材理论知识比较系统规范,但由于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个别地方在师资问题上也存在知识面窄、手段单一、方法简单等问题。

(5)培训证书的作用不够突出。虽然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及教师的耐心教学下,我们培训了大批的农民朋友,但是他们获得的培训证书的作用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很多农民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无法适应新的形式发展需要,这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跟不上“三区联动”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要使农民得到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

开展好都市现代农业新形式下的农民培训工作,就要对传统理念进行转变,如培训的地位作用、办学规律、办学模式、投入产出及培养目标等,真正让农民学到一技之长,成为“文化高、技术强、经营好、管理精”的专业特色农民、职业精明农民,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2 开展都市现代农业农民培训的建议

2.1 强化培训组织机制,发挥农民证书资格作用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农民培训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新型农民的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牵头、学校培训、基地提高、培训有效”的原则,成立真抓实干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严格落实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严格考核评定奖励惩罚制度,保证整个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行。

一方面,争取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整合现有项目资金资源,尽量吸引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来筹集培训资金,确保整个办学的需要。另一方面,逐步整合各级各类农民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天津市中长期培训规划,实现统一筹措培训资金、调配培训师资、调整培训场地、组织培训对象、设置培训内容、制订适用的培训形式,加强区域内培训信息资源和用工需求信息资源整合,发挥高效的行政力量,避免资源浪费。

一方面加强培训力度,严格执行培训发证制度,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加强对现有持证上岗工作的执行和管理。强化农业职业技能证书的基础作用,培养专业型农民,积极探索研究推进农业行业部分职业就业准入制度,着力研究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对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实用人才优先评定农民技术职称,对确有技术专长的持证人才,在聘用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时优先考虑,进一步调动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培训力求实用,突出解决实际问题

在区县领导、街镇领导、乡村干部、各级教师员工的认真组织安排下,通过组织学习考察和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更新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的陈旧思想观念意识,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使培训工作抓出实效。同时,根据农民在致富道路上经常遇到的理论和突出的实际问题,组织农技专家、讲师团成员进行理论知识讲座,在蔬菜大棚、智能日光温室、苗圃地头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在鸡舍、猪圈、牛棚、鱼池边现场诊断畜禽、鱼类疾病等,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科学管理,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提高劳动技能,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农民,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带头人的作用。

推广“村头讲课,田头示范”的模式,打破传统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按照方便灵活、突出实用、形式多样的原则,务求集中授课与分散培训形式的有机结合。从顺应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出发,尽可能地就近培训或送出培训,服务上门,把培训班办到乡、村、大棚、田间地头、猪圈、鸡舍、牛棚、鱼池边。要以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为主要形式,告诉农民用地、用种、用水、用肥、用农机具及养殖、植保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对生产要素投入、配置和管理的水平,增强农民科学种养的本领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提倡专家讲师们在耐心细致讲解理论知识同时紧紧结合现场演示,让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使农民回家后能将新技术手手相传。

紧紧围绕农民生产需要、工种技术需要、企业人才需要设置课程,实行“院校企业合作培训”、“订单农业生产培训”、“单位定向需要培训”、“供应需求方式洽谈培训”等形式,推行脱产理论培训、现场实际培训、网络电话培训、送教入企培训、送教下乡培训,拓展各个培训领域,扩大培训规模。采取“因需施教、分类培训”的办法,不论是在劳动技能,还是农村经营管理方面,根据学员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生产技术基础的不同程度,根据每个工种不同需要,开设基础理论培训班,并在同一个班分成快组、慢组的培训形式;在实际生产操作和经营管理中,也要根据农民实际水平的不同,分成水平高的一组和水平稍低的一组,也能使他们通过多种针对性的培训,取得应达到的实际水平,使学员能够获得各种合适的就业、创业、立业的致富机会。

2.3 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农民培训由“被迫学”到“主动学”

依据多年的教育培训实践,根据现有农民生产经营的特点。首先,应向农民讲深讲透学习培训的重要意义,客观、针对性地研究农民急需的科技知识内容,针对农民的作息时间特点安排农民的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公布政府补贴标准、收费标准等,使他们提前安排好时间,从而改变农民表面上参加培训主动性不高的局面,真正符合农民的实际需要,达到一个有效、灵活、良好的培训效果,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培训能够使农民朋友获得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管理技能,在突出实践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农民获得最大化收益的同时,要组织教师、考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各级培训督导检查工作,努力做好考试、考核、发证工作,以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争在培训质量上狠下功夫,使农民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使农民培训证书起到有效作用,做到学有所长、证有所用。

各个单位各级组织一定要认真搞好农民培训,努力实现免除学员培训费、免除合格学员发证费、免除学员推荐就业费,给予特困学员一定的学习培训补贴,并让学员优先享受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助农惠农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激励农民自主参加培训,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民寻找科学致富的有效途径,落实“培训基本不收钱、合格毕业发证书、帮助寻找适合工作”的目标。

我国连续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是为了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日前,党的“十”报告仍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明确指出了加强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力度,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伟大的公益性事业。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都市现代农业新形势下的技能型农村实用人才,尽快培训、认定一批职业农民,尽快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参考文献:

[1] 杨书成,杨振兴,贾新宇.信息传播与农业推广[J].山西农业科学,2011(6):608-610.

[2] 王云,王建春.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效果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77-80.

[3] 任淑荣.河南省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5):22-25.

[4] 张新民.中国农村人才的现状与演变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64-68.

[5] 代文岩.太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J].山西农业科学,2011(10):1131-1133.

[6] 刘建斌,李敬岩,可欣,等.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20-122.

[7] 王亮,胡建.河北省进城农民工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2):68-70.

[8] 郑红.科技信息服务“三农”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11(4):10-12.

[9] 任君,马惠英.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瓶颈问题[J].山西农业科学,2011(7):770-771,774.

[10] 张志军.努力提升杭锦后旗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129-130.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22-03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指对具有专科背景的从业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的岗位训练,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现有的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使其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并取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从而完成身份和执业的双重转变。湖南省卫生厅根据国家六部委下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的明确要求[1],2010年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湖南省全科医生培养目标为每所乡镇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1~2名全科医生,过渡期内分三年对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本文通过对湖南省2010~2011年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情况的回顾和经验总结,为下一步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1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

湖南省于2010年启动了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根据全科医生工作要求、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2,3],提出了“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培训模式,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制定了“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进行部分调整,提出适合本市的培训方式[4],这些切合实际的调整,发展和完善了湖南省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工作内容。

1.1培训基地

湖南省14个地州市各确定1所三级综合医院为“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参照《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执行。转岗培训基地由省卫生厅发文认定。

1.2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具有正规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基层血防站的基层执业(助理)医师。

1.3培训师资

培训基地要求指导老师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医院择优选拔“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指导老师”,报当地卫生局下文确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1.4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卫生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湖南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内容包括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传染科、急诊科、儿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同时包括了社区预防、社区保健及康复课程。

1.5培训方法

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的培训模式。转岗培训分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三个阶段。

为缓解工学矛盾,理论学习分为自学和集中授课两个阶段,课程统一安排由学员选修。临床实践形式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个别面授、临床观摩、参与查房与病案讨论、手术带教等。带教方式采取课堂授课、举办讲座、远程教学、基层现场指导、互联网视频等。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指导老师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双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完成培训内容。

1.6网上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网上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培训途径、培训原因、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对全科医生的了解、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对培训医院各科室专家的了解、是否愿意从事全科医学等。

1.7考核和结业

考核分为科室考试和结业考核。

科室考试增加了学员在科室内的学习压力,出科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科室学习。入科考试主要为理论考试,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入科考试和出科考试均由培训基地相关科室组织。

结业考试内容分为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两个部分,实行百分制,按6∶4的比例记入总成绩。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州卫生局组织,对学员要求掌握的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记分,操作成绩在60分以上者才可以申请结业参加理论考试。理论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建立试题库,统一命题,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对学员进行考试。操作和理论考试的总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取得湖南省卫生厅颁发的《湖南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证》。结业总成绩低于60分者,可在3个月后,申请理论考试补考一次[5]。

2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情况

2.1培训基地

在全省14个地州市各选择了一家三级医院作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

2.2学员情况

湖南省卫生厅计划2010年在14个地州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收转岗培训学员1 000名,实际招收985名,其中男671人、女314人,其中16人中途放弃。

2.3师资培训基地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基地确定为湖南省人民医院[6]。

2.4问卷调查结果

网上调查采用一人一卷的问卷方式,发出969份,收到有效答卷664份。从问卷调查表的结果统计看出,学员近两年培训次数统计中培训1次的最多,为277人,占42%;培训时间3个月以内的最多,为420人,占63%;学员希望通过培训实现自我提高的有370人,占56%;表明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希望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工作困惑统计中认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困惑的最多,为489人,占74%;愿意参加由政府出资的培训有959人,占99%,说明学员对学习培训有现实的需求。这次教学内容基本满足卫生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迫切需要,课程安排符合当前培训需要,培训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后学员对全科医生的了解比率为97%,愿意从事全科医生的532人,占83%;有固定病友群的518人,占78%。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带教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建立双向转诊网络有帮助。愿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的921人,占95%;经常把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转向上级医院的有486人,占75%;偶尔接受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患者291人,占45%;说明双向转诊的渠道还不顺畅。学员每天工作10 h以上的最多,为260人,占39%;周工作日统计中工作6 d的最多,为354人,占53%;出诊次数统计中以随喊随到的最多,为490人,占74%,表明学员在基层起到了“健康守护神”的作用,把服务对象的健康放在了首位。目前的培训费用由政府负担,学员不用为学费发愁,问卷调查中认为参加学习影响个人收入的有355人,占53%,这可能是制约基层卫生人员参加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制定政策时应发培训津贴,适当弥补损失以提高参训积极性。

2.5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

在湖南省14个地州市进行了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了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技术、急救技能、儿科体格检查等,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69人,0人缺考。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12人;80~89分(含80分)415人;70~79分(含70分)297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9人,操作合格率为99.3%。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衡阳市、娄底市、永州市、怀化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邵阳市、湘西自治州合格率均为100%,郴州市合格率均为96%,长沙市合格率为94.7%。

2.6 理论考试成绩

实践操作考试中9名学员不及格,因此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的人数为960人,其中4人缺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56人。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61人;80~89分(含80分)351人;70~79分(含70分)254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54人。理论考试不合格人数占5.6%,说明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学习与培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通过率见表1。

2.7 合格达标率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按6∶4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有的学员虽然理论考试不及格,由于操作考试成绩的比重大,两项汇总后仍可达标。本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参加学员969人,考核考试合格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3 讨论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可以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7]。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有县级医院291个,乡镇卫生院2 390个,村卫生所44 3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92个。全省社区卫生人员7 773人,乡镇卫生院人员61 053人,村卫生室人员50667人,占湖南省卫生人员总量的34.02%。全省执业(助理)医师105 800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4 995人、28 400人、3 537人,分别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4.72%、26.84%、3.34%[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不稳定。湖南省规划到2020年,经过多种途径培养12 000名全科医生,近3年以转岗培训为主要途径[8]。湖南省2010年首届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在2011年完成,参加培训的人数为969人,培训后合格达标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湖南省首批参加转岗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359人,占54%;资格统计中执业助理医师最多,为378人,占57%,反映湖南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亟待加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这次转岗培训工作,有的市州未完成招收任务,学员总数差31名。主要原因在于工学矛盾,只有缓解工学矛盾带来的压力,才能提高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采用“缺什么、补什么”、“一对一”的培训模式,重在培训基层全科医生必备的医学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满足基层医疗队伍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开展基本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委,等. 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 [Z]. 2010:13-14.

[2] 吕兆丰,郭爱民. 全科医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6-82.

[3]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Z].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0-15.

[4] 王诚丽.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合拳[J]. 中国医院院长,2011,8(2):80-81.

[5]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湘卫科教发[2010]20号[Z]. 2010:3-8.

[6]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卫生厅关于确认首批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基地及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16 号)[Z]. 2010:3.

[7] 连建平,朱蓉,马艳红,等. 湖南农村乡镇医疗卫生现状及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分析与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11,19(10):39-40.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术语学教育,术语学培训,术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83;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3.003

Abstract: Terminolog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Chinas universities will involve a number of macro level factors, such as the theoretical aspect of the terminology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e practical aspect, the technological aspect, the aspect of vocational and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the state macro terminology policy, teaching syllabus and curriculum design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s at various levels. This paper aims at describing the problems of terminolog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with the goal of taking these macro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initiating the college terminology education and when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lan.

Keywords: terminology education, terminology training, terminology teaching

引 言

在中国开展术语学教育与培训是个知识系统工程,会涉及诸多层面的因素,例如,术语教学与培训的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技术层面、职业与专业发展层面、国家宏观的术语政策、教学的规划设计及各个层次的宣传推动等因素。由于国家在大学教育领域中的术语学教育,还没有达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术语学培训也还没有满足分类分层分岗的需要,所以术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系统的思维能力,科学设计教学的能力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本文旨在从宏观层面来描述术语学教育与培训的问题,目的是在中国大学开展术语学教育时能够考虑这些因素,为顺利实施术语学教学计划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 术语学教育的影响因素

首先,从教学与培训设计的层面来看,它会涉及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应该由何种资质的人从事教学工作?教哪些内容? 怎样教?教学与培训的目标人群在哪里?通过什么样的课程计划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才能够适合中国的学习者?回答这类问题自然会涉及术语学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材料、培训对象、评价体系,乃至国家的术语发展战略等相互关联的要素。因此,在开展术语学的教育之前,特别是在大学层次,应预先进行科学的系统设计、规划与论证。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之上,才能在训前、训中、训后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效地管理,确保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达到术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次,从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与应用层面来看,它会涉及各个专业领域与行业,会涉及跨行业、跨领域与跨专业的不同术语,会涉及从事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术语工作者和不同行业领域的人员。术语学宽领域、广角度与应用性强的特征更加凸显了术语学教育与培训的繁杂程度。另外,当今术语库或者术语知识库的新发展与应用的新成果,也需要术语学的教学与培训在其理论与实践的框架中得以体现,即在术语学概论为基础的条件下,能够针对不同专业领域人员的需求或者特定的需求,量身定制教学与培训的内容,达到学以致用、提高人们术语的应用能力和术语管理能力的目标。因此,术语学教育与培训需要考虑术语学科的跨学科属性,广泛的应用性与重技术手段等特征要素。

再次,从术语学的历时发展与共时状况来看,在中国开展术语教学与培训,中文术语的历时演变与共时特征,如中文术语的形成与发展变化、术语与中国科技文化的传承关系等,都应该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术语教育者面临的问题是:迄今还没有完善配套的以中文术语特点为中心内容、为学习基础的术语学教材,也没有指导教学与培训的大纲,更无多少先例与成功经验可遵循、借鉴。由此,如何把中文术语内容融入教学与培训体系中,自然会成为中国特色术语学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若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中国与国外的术语教学情况一样,从古到今,特别是近代以后,术语在各个专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早已默认了术语学的地位。中国也不缺术语教学,虽然术语学科的教育不是以一种显性的方式予以确立。实际上,在中国各类的教育中,例如在大学层次的医学、法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实上已经把学生获取专业词汇的内容与方法自然渗透并融入了各自的教学领域,包括考试、考核的评估环节,这是一种依托专业内容的“隐性”术语教学模式。客观来说,术语学作为一门科目,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多年来都是以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方式”,即大多以“隐性”的方式来组织学科领域的术语教学及考评。虽说显性、系统化的术语学教育有缺失,也没有像国外大学那样正式而规范,但是我们的“隐性”式术语教学则由来已久。

最后,中国的术语学教育与发展势必要融入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融入国际术语学教育的发展大潮中。中国术语学教育的国际化要求我们能够以国际的视野看待术语学教育,要求我们能够尽快在大学或研究生教育的层面开展术语学的教学与培训,国内多位学者曾撰文论述术语学教育的必要性[1-6]。中国也应该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课程设置一样,让术语学课程堂而皇之地进入课堂,成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成为一些专业的主干课程或者一些学位课程教学计划的自然组成部分,如翻译学、应用语言学、传播学等,真正让术语学成为大学的显性学科,让术语教学内容能够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得以应用,让术语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些年来,中国开展术语学教育的大学与机构有:黑龙江大学和同济大学分别在俄语与德语专业中培养了数十名博士与硕士层次的研究生,南京大学也在培养硕士以上层次的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人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经就“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专题举办了若干期培训班,专门面向新闻媒体与出版界的术语规范统一培训研讨[7]。不少学科已经培养了术语学方向的博士,如语言学、计算机、中药、科技史等侧重中文术语研究的博士人才。

在培养高素质的术语学专门人才的同时,中国高校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由于术语学科和术语学教育仍在发展与完善之中,所以长期以来,经典的术语学文献资料对于教学与教学法的关注不充分,系统性论述术语学教育与方法的书籍与文章不多,研究术语教学的队伍不强,学界关于术语教学与培训经验的交流缺乏。这或许是因为术语学还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术语教学与培训的历史也较为短暂的缘故。在研究中国的术语学教育与培训的问题时,由于我们的术语学教育还没有系统到或者成熟到有足够多的好经验可以归纳总结,有完备的文献资料可以参考与借鉴,所以会遇到不少的挑战。

本文着重描述术语学教育与培训的概念问题,因为理清这些概念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术语教学。

二 术语学教育与培训的概念

由于人们对术语学教育与培训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于术语学教育与术语学培训的异同,对于术语学教育与术语教育,术语教学和术语培训之间的关系仍然混淆不清,所以我们先从概念上界定这几个术语学教育的名词。

1. 术语学教育与培训

术语学教育与术语学培训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术语学作为理论与应用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及长期性,后者侧重术语学作为术语工作或术语管理工作的应用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及短期的时效性。术语学教育,特别是大学层次的教育,应该是“有教无类”,而术语学培训,特别是职业教育层面的培训,应该是“分类施教”、因人而异。教育的目的是“知其然”,培训的目的是“知其行”。术语学培训是帮助人们提高技能、提升在职人员实际的术语工作能力与术语管理能力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学习行为。两者既有内在本质上的联系又有外在形式上的区分,目标虽然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但是相互兼容成为一个统一体。

在术语学教育与培训中,首先要区分两大类别的目标群体,即职业化的术语工作者与非职业化的术语工作者。两个群体都是术语工作者,区别就在于是否把术语工作视为专职的行业或者全职的工作。因此,培养专职的术语工作者,包括术语学家、术语学教师等这类以术语工作为职业的术语研究人员与术语管理人员,应有别于在各自专业领域中从事术语工作或者部分从事术语工作且有着该领域或者行业内“专家身份”的术语工作者――这类以各自专业技术背景为依托的“兼职”术语工作人员。前者以术语工作为职业,具体从事系统化的术语学研究与术语的管理工作,他们有组织、有系统、有目的地组织、协调与审定单语、双语或者多语的术语条目工作,撰写术语定义,分析术语相关的概念定义,建立学科领域的概念体系、术语集或者术语数据库。针对这类术语工作者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了解术语工作的范围与职责。比如术语审定的方法与程序是什么?如何开展系统化的术语工作?术语管理的原则与流程有哪些?如何才能完成特定而具体的术语任务与术语课题?如何来监管其他领域兼职的术语工作者的术语项目等。后者是指有着专业领域背景与根基的专家或者行家身份,但是在研究工作中或者在术语工作中的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个特定的时期介入到术语项目与术语活动中,他们是非专职化的术语工作者,主要是翻译人员、文献工作者及各行业领域的专家等。针对这类术语工作者的培训目标则是侧重于术语处理与术语管理工作的应用层面,需要针对他们的特定需求、各自的专业领域来特别设置教学与培训的计划、内容与目标。

根据人们的术语需求与组别,可以把后一类目标人群再细分为以下几类的“专家”:①翻译工作者,包括翻译家、口笔译人员、翻译研究学者和翻译教师等;②科技工作者,包括各学科门类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工程师、科学研究与开发的人员;③文献工作者,主要指信息专家与文献文本专家,包括文本的创作者与编写者、文献的著录人员、图书馆的研究人员和知识内容的管理人员等;④传播工作者,包括传媒工作者、科技报道的作者、各类媒体的记者、从事科技传播与交流的工作人员等;⑤语言规划工作者,包括标准化工作者、词典编纂者、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的人员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计算机专家等。

对以上5类术语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要分门别类、量身定制,突出个性化、针对性与实效性。

对专职术语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要突出系统性与理论性。术语学的理论教学以概论为基础,教学计划要围绕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的普遍性与通用性方面,即术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理论原则、基本的方法与应用。系统的课程设计除了术语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课程之外,还要涵盖语言学,如词汇学、词典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分支,还应包括信息技术、认知科学、传播学、逻辑与分类理论、知识管理等学科的内容。

术语学教育与培训的宗旨是:培养合格的、能够独立从事系统的术语管理工作的人员或者兼职的术语工作者,它涵盖专职的人员与非专职的各领域的专家这两个大类。目的是培养他们具备从事术语工作所需的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具备系统化的术语收集、描述、处理、记录、存储、呈现与查询的能力,具备术语工作所需的知识、态度与术语能力,能够胜任术语的知识组织与管理工作。

术语学教育与培训的关键在于能够区分这两个大类的术语工作者,在于区分把术语作为交流工具与把术语作为本职工作或者研究目标的不同工作属性。术语学教育与术语学培训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课程设置通识部分与突显专业个性化之间的平衡关系,是长期的、系统化的术语管理工作与短期的、暂时的零散性术语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

术语工作者的需求各有不同,而针对不同需求的术语学教育则需要基于广泛而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不同领域的背景,基于术语学跨学科的属性特征,这样才能够让术语工作者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且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通过量身定制的专业化术语训练,术语工作者才可以在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及研究领域中发挥作用,才能够获得个人生活与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具备了解与认识世界及组织术语知识体系的本领。

2. 术语学教育与术语教育

术语学教育是传播术语学理论的行为,重知识体系与理论建设,属于理论和学科教育;术语教育是传播术语知识的行为,重在知识与运用,属于应用教育[8]。术语学教育与术语教育的不同在于前者把“术语”视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教育或者说是术语科学的教育,这如同我们讲法学教育、医学教育、语言学教育一样,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学科的体系与架构,它包括了术语学在理论、原则、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与培训以及术语教育的意涵;后者术语教育则把术语视为是更为具体的、涉及某个学科领域或者行业的教育,即“以术语学基本理论为依据,以具备某一专业背景知识的高等学校学生及社会有关行业人员为基本对象,以培养术语意识为中心目标的、普及性的教学培训活动”[9]。术语学教育与术语教育或术语教学的关系无疑是一种广义与狭义、一般与具体、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从术语教学的层面来看,术语学的课程设置可大致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初级阶段侧重术语学入门的基础知识;中级阶段侧重一些必要的术语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应用;高级阶段侧重术语学的理论学说、派别与术语管理技术、理论等方面,也是硕士、博士研究生与术语研究者理应达到的层次。术语教学不能脱离术语工作者所在的社会环境,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着术语教学的状况,包括术语教学需要考虑未来术语工作者的工作环境等。

3. 教育与培训

教育与培训这两个词常常联系在一起并且可以互换使用。在谈到中国的术语学教育与培训时,“教育”与“培训”本身在概念定义上并没有必要做严格的区分,因为这两个词都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技能提升和其他教学活动。教育与培训的区别不只是涉及语义学或者概念上的差异,更是指它对于一些具体情景来说是必需的。比如就术语教学的需要来说,理清概念间的差异即是术语教育。而培训解决如何将事情做得更为专业、做正确、做得好上加好,它是改变行为的过程,因为训练注重比较专门、特殊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人们对教育和培训的普遍理解是:教育往往指的是学历教育,周期长,重点在于知识的学习积累,它侧重理论、抽象的知识体系与概念体系,重教导、引导与培育;而培训则是非学历教育,周期较短(指通过专业教程学习并且按照规定的方法完成,教程结束,培训也完成),实用性强,它重点在于实用性知识或特定技能的学习与提升,培训侧重于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与应用情景中专业发展和实践性技能的培养、训练,侧重于技巧方法,尤为重视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对等转化关系。培训有针对技能的考核,包括可量化的测评标准,重视理解与互动沟通。教育活动的主角是教师,而培训讲究培训者和学员的互动沟通,在活动中承担着既是培训者又是学员的角色;从过程来说,教育的过程主要是讲授、演示,而培训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实践的演练、引导与启发。教育的要素是考试、作业、教师,其中考试是衡量教育水平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培训的要素是训练,它是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的。人们常说,教育是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统统讲给受教育者,培训则是把自己知道但别人不知道的告诉给参加培训的人。术语学的基本技能培训也可以在基础的学科教育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

无论教育与培训,都应该允许学习者自己选择需要具备与发展的技能,包括学习内容。如果课程侧重术语学理论、概念、原则、方法等通用知识,它属于术语学教育范畴;如果课程提出具体而特定的学习目标,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清晰明确,如术语管理的技术技能,那么它属于术语学的培训范畴。术语学教育是“知道为什么”,而术语学培训则是“知道怎样”,知晓术语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与方法不可或缺,两者是既可分离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教育、培训与教学本身就是个连续体。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培训是教与学的一种手段,教学是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教育又是培训的一种形式,反之,没有培训,也就构不成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在术语学教育中,究竟是侧重培训还是教育?应该由教育者和培训者自己来判断并且根据术语学课程的属性来组织教学与课堂活动。鉴于术语学科的跨学科属性以及术语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术语学的教育既包含实用为主的内容,也包括纯粹的学术研究元素,教育者具体如何把握与操作,取决于诸多的影响因素,如课程的目标群体、课程的类型、社会文化环境、对教育与培训的概念认识等。

三 结 语

术语学教育是个涉及面广的知识系统工程,教育者应该用系统的思维观来看待教师、教材、教学法、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国家的术语政策与规划、术语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环环相扣、不容缺失的系统,这样才能够确保术语教学与培训的质量。

国外的术语学教育是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成形进入到大学的课堂中,至今不到50年的历史,真正进入国外大学教育的历史更是短暂,也就40年的历史。术语学科与术语学教育已经从原来的“隐性”走向“显性”,从不被人重视到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出生、成长到发展壮大,一路走来,其中术语学的教育与培训功不可没。现今术语学教育的环境与几十年前的情况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术语学在过去几十年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的主要标志是从传统的术语学理论转向了多元的术语学理论,术语学的应用成果拓宽了它在多种不同的专业领域的应用范围与价值,术语管理在知识组织、翻译、内容管理、立法、产品、市场销售、商业等领域已经成为经济要素并具有附加值。因此,术语教学与培训也要适应新的变化与发展。

展望未来,一定要把中国的术语学教育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加以审视,即从国内与国际两个视角来看待我们的术语学教育与培训。从国际的眼光看中国的术语学教育,会发现我们的术语学教育与培训还是个正在发展的领域,也是个大有可为的领域,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与条件,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合作的方式引入国外大学与培训机构成熟的术语教学与培训模式,包括引进网络化术语学课程或者合作开发适合于中国术语工作者的电子教科书,实现国际、国内术语教学资源与术语资源的共享,为术语学进入大学教育或者向公众推广术语知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从中国眼光看世界,要求术语工作者能够清醒地认识现状、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优势在于中国是术语资源大国,科技术语丰富,可供利用的术语教学资源充足,也不难发掘,比如术语的用法差异即是教学的独特资源,比如汉语术语与多民族语言术语对比也是教学的好素材。此外,中华文化与科技的悠久历史、中文术语标准化的历史与审定的经验,都极具特色。在术语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我们宝贵的名词审定经验与做法,不断总结与提炼中文术语的特性,认识科技概念与术语构成的特点,同时把术语产品与成果尽快应用到术语学教育中,适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进行专业领域交流与跨文化交流的双语或者多语术语工作者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健民.面向翻译的术语教育[J].中国科技术语,2010(4):24-31.

[2] 梁爱林.关于我国翻译教学中术语学培训体系的建设问题[J].科技术语研究,2006(3):24-27.

[3] 刘青.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的探讨[J].中国科技术语,2008(6):5-7.

[4] 潘书祥.关于加强我国术语学建设的几点思考[J]. 科技术语研究,2005(1):4-9.

[5] 张金忠.对中国开展术语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术语,2010(2):27-30.

[6] 郑述谱.发展我国的术语学研究――应在高等学校开设术语学课程[J] .科技术语研究,2003(2):25-27.

[7] 代晓明.谈术语应用教育[J]. 中国科技术语,2009(6):30-34.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14篇

(一)N0级护士培训(暂无)

1、培训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常规。

(2)每月进行应急预案培训,临床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

(3)进行核心制度培训,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工作。

(4)熟知科室相关疾病健康宣教知识。

2、培训方法:

(1)积极参加医院、科室的业务学习,及护理部组织的新护士培训。

(2)进行床旁教学及晨会提问,高年资护士可结合病人进行指导或示范操作,并利用晨会结合临床实际有计划地提问有关专科知识。

(3)定期参加护理查房,以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修订护理计划及护理查房活动,以巩固和提高医学及护理知识。

3、培训重点:

(1)专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诊治原则、护理常规;

(2)肝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

(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4)常见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5)专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计划。

(二)N1级护士培训 (李佳微、郎咸芳、朱莹莹、魏明莹、黄博、侯姝弛)

1、培训目标:

(1)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抢救技术。

(2)定期进行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培训,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3)每月进行应急预案培训,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加强处理突发状况能力。

(4)进行核心制度培训,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工作。

(5)培训健康宣教的原则、方法、充实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能力。

2、培训方法:

(1)积极参加医院、科室的业务学习,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技能培训。

(2)进行床旁教学及晨会提问,高年资护士可结合病人进行指导或示范操作,并利用晨会结合临床实际有计划地提问有关专科知识。

(3)定期参加护理查房,以解决危重病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修订护理计划及护理查房活动,以巩固和提高医学及护理知识。

(4)参与临床突发状况的应对,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科室护士应急反应能力。

3、培训重点:

(1)专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诊治原则、护理常规,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重症监护技术;

(2)肝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

(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4)护理文书的书写;

(5)常见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6)专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计划;

(三)N2级护士的培训 (李欢欢、孙丽娜、韩静宜、王媛、卢春颖、田欣宇、刘宇、谭璐、李林)

1、培训目标:

(1)有临床带教能力,能组织本科护理会诊,护理查房。

(2)加强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掌握对重、危、急病人的抢救和处理问题能力。

(3)掌握专科健康教育及与病人的沟通技巧。

(4)了解护理管理工具及使用方法。

2、培训方法:

(1)参加医院及科室开展的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专科知识。系统、全面地学习本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

(2)学习和熟练抢救技术及相关知识。

(3)充实健康宣教内容,提高教育能力。

(4)学习新技术、更新护理理念,将新进思想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5)参加医院组织的外派学习,接受国内先进医疗理念及护理技术。

3、培训重点:

(1)各专科重症及疑难病人的护理常规。

(2)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培训。

(3)问题分析与处理:个案分析、个案讨论、护理会诊;

(4)加强专科技术操作培训。

(5)组织及参加护理教学、学生带教、护理查房等。

(四)N3级护士的培训 (祝飞跃、宋丽媛)

1、培训目标:

(1)增强临床带教能力,能组织本科护理会诊,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

(2)加强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掌握对重、危、急病人的抢救和处理问题能力。

(3)掌握专科健康教育及与病人的沟通技巧。

(4)具有科学管理病房的能力。

(5)增强管理能力,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

2、培训方法:

(1)参加医院及科室开展的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专科知识。系统、全面地学习本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

(2)学习和熟练抢救技术及相关知识。

(3)学习新技术、更新护理理念,将新进思想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4)参加院外的培训及进修,了解前沿科技。

3、培训重点:

(1)肝胆科前沿技术及理念。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疗养院;在职培训;护理管理

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使护理队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继续教育的力度必须加强,而有计划地开展在职培训已成为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根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在职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职培训的方法

1.1在职培训规划根据全院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及动态,拟开展的各项新业务、新技术等情况,制定在职培训内容。包括:疗养康复基本理论、护理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相关知识培训三部分。依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及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的程度,首先对年轻护士加强基本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在此基础上注重护理技能的培养,以达到具备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护理人员质素的目的。

1.2 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充分利用全军远程医学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及先进技术。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参加院里定期组织的教学查房及各种讲座,巩固基本知识。结合疗养护理工作内容强化理论学习,有目的地指定课题,指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根据讲课内容进行测试,将结果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以后工作考评资料。

1.3基本技能训练护士工作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工作,熟练地操作是护士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采取不定期抽查15项基本操作技术,对临床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术、氧气吸入术、无菌技术等考核,合格率达98%。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讲评,使全体同志能引以为戒,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组织护理查房的机会请业务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示范,由感性认识来加深理性认识,多渠道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1.4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根据院里工作安排,拟定每年送出进修、学习深造的人数及时间。根据工作实际,安排护士进行轮岗培训,如安排疗养科护士到门诊部轮转学习,提高了疗养科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安排门诊部护士到疗养科轮转培训,提高了门诊部护士的服务意识。有条件时,选派人员出去短期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等。配合全院工作安排,积极支持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班或业务技能提高班。如:护士礼仪、仪表、整体护理、医院感染知识讲座、计算机培训班、普通话培训班等。

1.5科研兴趣的培养 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条件下,提高科研意识,学习借鉴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特点及内容,请医生或高职人员进行辅导,鼓励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将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行再创造劳动。

1.6考核制定一系列考核标准,采取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训练考核,并将每次考核、考试成绩与年终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基础理论知识定期组织考核,由护士长每月考核一次,护理部每年考核一次。护理技术操作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每月组织考核,聘用护士定级或晋升时由护理部组织考核。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一次业务技术综合考评。将每个护士的资料,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继续教育情况、完成论文数、进修情况、每次考试成绩、每季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奖罚情况等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衡量全院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依据。

2效果评价

2.1增强了服务意识随着医疗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深入,护理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护理人员的培训已不仅限于基本技能的提高,还应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宗旨、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化“以疗养员满意为标准”的服务意识,努力提升“以疗养员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服务理念,从而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能真正做到想疗养员所想,急疗养员所急,服务在疗养员未开口之前。

2.2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培训对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根据培训目标,将目标分阶段分解细化实施,使培训对象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有一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制订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方法对培训对象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

2.3提高了工作和学习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在科室间轮转,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必须尽快熟悉轮转科室的人员、环境、布局、物品放置、工作日程与安排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养成了虚心学习,多看别人长处以取长补短的习惯;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学会了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使她们深深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离不开学习,从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更好地服务于疗养员和病人。

2.4提高了科研意识通过系统的在职培训,各级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术

论文。2007年,我院护士在全院学术年会上共交论文26篇,在部级刊物上6篇。

3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