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畜牧业发展范文

畜牧业发展范文

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1篇

1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动物疫病复杂,传播途径多,防控难度大。近年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畜牧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饲料、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成本,加之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难以把握,摊低了畜牧业生产效益,影响了畜牧业生产者积极性。

(3)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养殖业(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加销难以形成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4)土地资源紧缺,土地价格的上升,将制约畜牧养殖业总体规模的扩大。

(5)社会资金的投入不足,特别是信贷资金对畜牧业限制性投入,仍然成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6)畜牧养殖业(户)组织化程度低,对畜产品缺乏应有的议价和定价能力,畜产品成本转嫁能力较弱。

2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促进和规范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宣传和惩处并重的原则,重点打击违法引种,不按规定程序引入、逃避检疫、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处置和经营病死动物、动物粪便违规排放等行为,为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2)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预警和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疫病监测预警,及时评估风险,做到疫病防控有的放矢;认真履行防疫职责,坚持“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免疫率和免疫效果;充分利用疫情测报网络,准确掌握疫情动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构筑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动物防控体系。

(3)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要通过法律政策、技术等各种手段,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充分调动市、县、乡三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量,从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到使用,对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不出现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安全保障。

(4)加大科技攻关和创新力度,提高畜牧业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品种改良,实现品种优化和科技转化,提高畜禽综合生产性能;强化重点种畜禽场建设,建立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加快良种繁育速度,满足良种要求。二是加快新技术、新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建立科技示范区、示范户,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5)提高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水平。以规模经营为目标,提高单体和联合规模效应。重点扶持规模场户建设,建立市场竞争力强、成本优势突出、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引导大规模场与小规模户建立统一管理,合作经营的生产方式,淘汰管理水平低下、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加快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粪污的集中处理、合理利用,发展绿色畜牧业,推动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6)科学规划主导优势产业区。做好“一乡一品”产业建设,构建规模优势区。以现有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基础,结合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和承载能力,构建打造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区域化规模生产布局。

(7)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做强现有的龙头企业,使其真正发挥龙头牵动作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创建名优品牌,增加屠宰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积极做大龙头企业整体规模,提高畜产品深加工能力。采取谋划新项目、招商引资、争取政策扶持等措施,引进资金向畜产品加工领域投入,增加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能力。三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业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养殖与加工衔接工作,指导双方通过订单、合同以及参股、入股等多种方式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促进加工企业与养殖业户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完善产、销统一的产业链。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2篇

摘要:

本文试图从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畜牧业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产业化发展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畜牧业;产业化;存在问题;对策

畜牧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我国畜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但生产技术单一,科技水平较低,经营管理粗放、经营理念落后,市场体系不健全,是我国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1畜牧生产技术单一,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我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有着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有着广泛而丰富的畜牧产品。但是大部分农民的畜牧生产技术低下、单一,加上有的地方政府只重视工业不重视畜牧业,认为畜牧业投入大,产出少,效益低,又容易污染环境,因而缺乏对畜牧业资金的投入与政策支持,导致我国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滞后,产业化、专业化的产业格局与发达国家的现代畜牧业有很大差距[1]。

1.2科技推广能力不足,农民认识不足

部分地区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能力不足,导致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投入与产出之间效益不理想,影响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农民片面的认为畜牧新科技的应用效果不理想,不能提高畜牧生产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发展的速度。

1.3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供需关系有待完善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把加强建设畜牧产品的市场体系放在重要位置。目前,国内畜牧业市场的信息平台建设还不完善,畜产品生产、收购、销售主要还是传统模式,养殖业行情好的时候大家一拥而上,盲目扩张,进而导致供大于求,引起价格下跌,又造成养殖业严重亏损,导致养殖量大幅下降,进而价格又大幅上涨,大家又盲目跟风的怪圈。还有流通渠道不通畅,资源配置效率底下,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

2畜牧业发展应对策略

2.1完善基础设施,实行岗位责任制

为提高畜牧产业的生产水平,应加强对畜牧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首先,建设网络化信息平台,及时供求信息;建立研究实验室,完善养殖保险等对畜牧业发展有利的基础设施,以及配备好养殖新技术推广工作上需要的仪器设备及技术人员。为畜牧业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明确责任,定期对工作内容与成绩进行考核。以促进畜牧科研新成果尽早尽快落实到畜牧生产中,增加养殖户的养殖收入。

2.2进行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畜牧业基本是靠山吃山思想,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这种破坏直接体现在家畜的粪便问题与地表植被减少。这些都反过来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与壮大。所以,我们应该在保护和修复生态坏境的基础上,形成有特色、高产能、质量过关的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农民联合起来对家畜粪便进行集中处理,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形成优质、天然的肥料,反哺土地,降低化肥对土地的二次破坏[2]。

2.3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完善供需关系

政府应加大对畜牧生产技术与资金的支持力度,主动成为经营者或龙头企业与当地科研院所之间的中介。大力发展产、供、销一体的专业化、集团化大公司来抵御风险,维持畜产品正常价格,防止价格大幅波动。既有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又能保证人们对畜产品的正常需求。同时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推动当地产、学、研的高度融合。帮助有能力、有规模的企业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研发先进技术对农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研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畜产品,形成具有公信力与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3结语

畜牧业是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方面,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是解决我国畜牧业所面临的困境的主要途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畜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各地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指引,积极提高畜牧生产技术,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掀起畜牧业新的发展高潮。

参考文献:

[1]刘朝平.做大做强畜牧业的战略对策[J].农村经济,2004(6):61-62.

[2]张宁.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5(5):49-53.

作者:夏淑明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畜牧兽医站

第二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迅速,畜牧业所占的农业生产总值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本文对我国畜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做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畜禽污染;发展现状

1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人均占有量大幅度提高,畜产品供应从总量短缺局面逐步转变为结构性相对过剩,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近两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遭受挫折,受宏观经济下滑、饲料价格上涨、动物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等因素影响,加上养殖利润空间下降,畜牧产品加工企业受到重创,养殖户防控风险弱等,畜牧业一度呈现低迷态势,畜产品市场低迷,养殖亏损严重。

2畜牧业发展前景

为扭转畜牧业发展低迷形式,推动新兴畜牧业发展,近两年来,国家对畜牧业扶持政策和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发展新理念对今后我国“三农”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尤其是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并提出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并着重强调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保证食品安全、加强病疫防控、加快电商平台建设等,我们可以将此看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走势和趋向。

2.1规模化养殖形成,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速度很快,部分地区已形成规模化养殖基地。但很多地方的畜牧养殖仍走传统散养路线。散养方式是粗放型管理,养殖技术落后,动物疫情防控无法保证,生产效率低下,这无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而,规模化养殖之路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2016年中央1号文件就提出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规模化养殖,就是要摒弃传统养殖模式,建设科学的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实行生态养殖。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因为先进的管理技术,不但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还能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节约劳动成本。规模化养殖,不是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应该认识到规模化养殖伴随的各配套措施的完善,如科学管理水平、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市场销售能力等。最核心的是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美国的育种技术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其他成为美国现代养猪育种的创新点,并为世界各国采用。所以科研能力必须先行,才能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支撑。国家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是关键,要增加畜牧业科技投入比重,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畜牧业科技推广。要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种畜禽质量,规范畜禽良种繁育。其次,要不断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疫情防控与处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层层把关,保证产品质量。只有这样,产品才能有立足之地,并打开市场。此外,养殖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也不能忽略、现今,我国养殖业多为农民,知识水平偏低,对科研技术的领悟和应用能力偏低。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民的养殖技术培训和管理学习,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的教育培训学习不能放松。因此,国家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农牧业技术推广,输送人才,建立培训基地,对农民不定期培训,形成科学养殖理念。规模化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考虑养殖场粪污的处理和防疫配套措施的完善。当前,我国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还不够成熟,在攻坚克难得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投资小、利用率高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此外,养殖场规模化,势必面对防疫难题。如何做好防疫措施,应对重大疫情,做好交叉感染的防治是我们面对的难题。美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有养殖规模上万头的牧场,但他们已经做到清净免疫,实现了净化,基本不存在规定疫病,这一点我们应该借鉴学习。畜牧业发展格局要将育种繁育、规模化养殖、屠宰加工、品牌创建、产品销售等统筹经营,要建立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在畜产品加工、品牌创建与产品销售方面,要在保证产品安全、放心的前提下,着力鼓励扶持培育养殖加工企业,创建品牌企业,支持畜产品加工及销售企业与养殖户建立互利共赢的运营机制。

2.2加强畜禽污染防治,食品安全得到保证

当前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大规模养殖业产生的粪污等无法合理利用,随意堆放或直接排入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在于2015年1月1日施行,畜牧养殖业成为重点整治对象之一。如,现代牧业是全球第一家以奶牛养殖资源上市的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及高品质生乳供应商。现代牧业被爆出位于安徽肥东的牧场,因违规排放牛粪液遭当地查处后紧接着位于湖北的通山牧场又因污染事件而导致工厂被当地居民围堵。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近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再到近四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畜牧业污染治理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了“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字眼;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由此可见,国家对污染问题的重视及对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大大加强。畜禽污染惩罚是手段,防治是重点,所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何抓起,如何去做。首先要合理确定养殖场的布局和规模。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可以尝试开展畜牧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建立试点,在保证畜禽粪便可以有效利用。据分析,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将达到75%以上。其次,要从畜禽的饲料和用药上严格把关,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防止过量使用造成的土壤污染。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上海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瘦肉精”“皮革奶”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不断挑战着国人的神经。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的“2015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幸福度排名第84位,物价、房价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关注的十大热门话题前三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政府责无旁贷。国家也在花大力气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加大食品安全的责任追究力度。就畜牧业来讲,首先要保证畜禽类在养殖过程中饲料、药品、防疫符合规定,在生产流通领域实行信息追踪倒查制。凡市面销售的畜禽类产品设置终端查询体系,各个环节都公开透明,让问题食品无处藏身。可借鉴国外的质量追溯系统,力图确保食品安全。以德国为例,德国市场上销售的鸡蛋蛋壳上都印有一串编号,即鸡蛋的“身份证”,根据此编号,可以追溯到鸡蛋的生产、流通等全部信息,有利于实现全过程监管。

2.3加快电商平台建设,推动畜产品流通

当下,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的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现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的畜产品销售在电商领域还未真正开拓出自己的一片领域。有数据显示,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其中仅有1%盈利,7%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总体上95%都在赔。据统计,我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20%~30%,大部分是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而在国外这一数字约为3%~5%。为何生鲜电商呈现冰火两重天。这并非由于农业不愿“拥抱”电商,而是由于当前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冷链设备,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5%、15%、23%,造成相应损失上千亿元。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果蔬冷链流通率在95%以上,肉食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100%。如果能够尽快解决冷链物流问题,那么生鲜电商发展的前景会是一片晴天。近两年,国家也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农畜产品电商的发展。进入201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农业”的相关政策,如,2015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电商国八条”,中央财政计划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由此看出,“互联网+农业”已经深入到了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未来畜产品销售将会是传统销售与电商平台的有机结合。

作者:姚亚龙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畜牧兽医局邵寨镇畜牧兽医站

第三篇:畜牧业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产业,逐渐向现代化发展,已经开始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武装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畜牧业。目前,我国畜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水平,现结合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对畜牧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问题;应对措施

1畜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

近年来,虽然畜牧业发展趋势保持良好,但是也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畜牧业资金难、用地难。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资金供应不足,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新产品的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土地供给不足的矛盾特别突出,特别是平原地区闲散土地急剧减少,又不能逾越基本农田红线,导致土地流转困难,使规模养殖受到了限制[1],严重阻碍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生产结构不够优化。草食牲畜发展相对较慢,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严重浪费,种和养的结合机制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循环产业链条,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依然较少,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户之间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畜牧业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些问题都表明着畜牧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需建立科学高效的生产体制来提高畜牧业的发展。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严重影响着该产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农民对市场的需要了解不够全面,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认知来制定繁育的目标,同时自留和自引的种畜血缘不纯、反交配的问题相当明显,严重影响畜禽的质量,不利于农民的增产从而影响农民对该产业生产发展的热情。专业技术人员稀缺。如今,大多数县市的畜牧业服务机构已经得到初步完善,但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尤其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紧缺[2]。有的县市仅十几名在编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在数量上完全无法满足需求之外,还有严重的人员断层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不能保障畜牧业的发展。

2畜牧业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用科学的发展观,调整畜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完善生产体系,提高经济效益,保障畜产品质量,加强对畜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用地合理规划。要充分考虑土地粪污消纳能力建设规模场,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既要考虑养殖的范围和规模,又要使规模养殖有序的发展。国土部门规划国土资源综合利用时,要以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等因素为依据进行合理规划。注重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是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重点战略,制造出高品质、高质量、高产量的畜产品,并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畜产品,不断改革创新,建立一套优质的畜产品加工体系,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改进生态养殖工程。重点关注农牧结合,促使生态发展得以平衡,加大对养殖场户改进畜禽养殖栏舍结构和生产设施的指导,将干湿分离、生态养殖、雨污分流等工艺技术大力推行。充分利用养殖场的粪便,在养殖小区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沼气池等粪便处理设施[3],大中型养殖场可利用沼气发电。将养殖、沼气、种养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循环经济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养殖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应积极落实科技培训工作,定期举办畜种改良培训班,积极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并组织养殖大户对养殖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同时也要对各地畜牧兽医站的培训以及考核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另外,政府应出台对于畜牧业的福利政策,必要时提供资金扶持,并激励科研技术人员前往养殖前线进行服务,将自身的科技服务价值发挥到最大,从而保证畜牧业技术得以更快更好地推行。

3结语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资金不足和用地不足的问题,而且要优化畜牧业的生产结构,还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进而使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得以推进。

参考文献:

[1]饶翠英,刘永伍.基层畜牧业的技术推广[J].当代畜牧,2015,33(23):16-17.

[2]王秀.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5,45(01):55-56.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3篇

1苏州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2014年度,全市共栏存生猪73.84万头,其中母猪5.03万头,出栏肉猪101.76万头;共栏存家禽605.43万羽,上市1903.58万羽;栏存羊11.58万头,上市肉羊11.00万头;栏存奶牛24476头,产鲜奶10.34万t。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92.4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38.82亿元。全市现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场有2659个,共上市生猪90.99万头,占年上市总数的89%;上市家禽2000羽以上的规模禽场有360个,共上市家禽1616.98万羽,占上市总数的97%;栏存500羽以上蛋禽的规模场有441个,共栏存蛋禽269.81万羽,占栏存总数的91%;全市栏存2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场60个,共栏存奶牛25263头,占栏存总数的近100%。全市现有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张家港市梁丰集团、苏州市创元双喜公司、苏太集团等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一些特色品牌,“藏书羊肉”、“苏太”猪肉等鲜活畜禽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深受百姓的喜爱。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85家,10多个畜牧业地方标准通过省、市技术质量监督局认定。对于一些生产规模小、设施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畜禽养殖场加大综合整治力度,采取关、停、搬等措施,全市已累计拆除规模养殖场2030家,近几年还计划将对516家中小畜禽养殖场开展综合整治。这些大大促进了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苏州市畜牧业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2.1畜牧业发展空间受制约。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苏州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土地、饲料资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造成了畜牧生产量逐年下降,地产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

2.2动物疫病压力在增大。现阶段,动物疫情日趋复杂,H7N9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一些已感染人类,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2.3养殖效益低迷。2015年以来,生猪、肉羊、生奶、禽蛋等畜产品价格下跌,养殖效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其中养猪生产普遍亏200元/头,奶牛养殖已接近盈亏平衡点)。畜牧养殖效益的低迷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下一步苏州畜牧业的发展思路

3.1苏州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10多年来,苏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畜产品的消费量也大幅上升。然而,我市畜牧业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生产量逐渐萎缩,地产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在外地畜禽产品大量进入苏州市场的同时,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件也在增多。多年来,在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市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监管力度日益加大,地产畜禽产品无疑是最为安全的放心产品。为此,全市应保持适度的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这有利于保证苏州放心肉工程的实施及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畜产品的市场供求平衡,确保社会稳定。对于苏州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因考虑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因素,参照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的普遍做法即应对各种突发事件3个月计算,苏州应保持畜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以1/3左右为妥,畜产品需求量的缺口,可通过订单和市场准入制解决。

3.2根据苏州畜牧业的现状、特点,结合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应树立大畜牧、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各市(区)间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市内与市外畜牧业的协调发展、畜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方式的转变,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装备畜牧业,提高畜禽养殖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3.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大流通以及域外畜产品的大量涌入,苏州畜禽产品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差的劣势突现,畜产品价格低迷,走产业化之路,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已势在必行。(1)扶持发展畜牧龙头企业。畜牧龙头企业是联结生产和市场的纽带,对稳定畜牧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有带动能力、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畜牧龙头企业要注重引进高科技,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出品牌。(2)加快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是调优畜牧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奶牛生产;加快发展优质家禽生产,特别是生态型的草鸡散养、种草养鹅等;大力发展羊、兔及特色畜禽的生产,形成区域特色。二是加快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生产,逐步限制和消灭零星分散养殖。适度规模以办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猪场以年出栏商品肉猪2000~5000头,奶牛群体以300~500头为宜。三是鼓励和扶持规模场开展生态养殖,建立生态养殖基地,按绿色食品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四是在重点畜禽产区探索成立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打造品牌,实现共赢。

3.4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形成优势特色产业。苏州有着较为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辖区内现有太湖猪、湖羊、太湖鹅、鹿苑鸡、昆山麻鸭等8个地方畜禽品种(其中太湖猪、湖羊、太湖鹅、鹿苑鸡被列入部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共同特点是性成熟早、繁殖率高、适应性强,且肉质鲜美,非常适宜开发利用;但这些地方品种也存在生长速度偏慢等缺点,在市场竞争中不具优势。发展特色畜禽的生产,有利于防止产业趋同,形成错位竞争的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品牌优势。例如苏太集团,利用新培育的苏太猪种,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已形成自已的独特品牌,产品已得到中、高端消费者的认可。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不但保存了品种基因库,而且品种选育工作争取进展。今后的工作是要在构建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推广、利用体系上下功夫。一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产、学、研的联合育种协作,推进育种进程,并发展种畜禽业,提升种畜禽品质与著名度。二要充分发挥我市种质的优势,加强地方品种畜禽扩繁能力建设,抓好畜牧业发展的“源头”。三要抓好这些地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拓市场、打出品牌,使我市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3.5发展生态型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崇尚绿色消费,讲究环境质量,对我市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吴江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饲养香猪母猪120头,年上市肉香猪1500头,配套果树107亩,实行果牧结合。通过猪粪为果树施肥,树下种草喂猪,并配备沼气、粪便发酵池、田间喷管设施,循环渠种水生植物、养水生动物等,田间废水经以上处理后再进入净化塘,已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6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各级政府应当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畜产品生产,因为饲料需求将是粮食需求的主要方面,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节省粮食与增加粮食生产至少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为此,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土部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落实畜牧养殖用地政策。各市(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按畜牧业发展需要,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并按农用地进行管理。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畜禽规模养殖的用地需要,预留一定的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同时,对于规模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选址,因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禁止在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禁养区内建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不得改变土地的建设用途。

3.7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一是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和畜禽政策性保险,分化因疫病、市场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促进畜牧生产、加工和市场的平稳发展。二是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范围和金额,延长还款年限,为养殖户与加工企业提供中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三是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是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开发、畜禽良繁体系建设、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并将畜牧业机械纳入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四是按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各级财政应安排相应的资金,对养殖户进行补贴。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4篇

1、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芦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开发草产业、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牛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年底,全县天然草原面积有19.6万亩,已利用面积10万亩;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5.01万头,出栏14.25万头,年未存栏10.76万头;牛总饲养量3.47万头,出栏0.36万头,年未存栏3.11万头,其中奶牛0.05万头;羊总饲养量4.2万头,出栏2.34万头,年未存栏1.86万头;鸡125.6万只,出栏70.99万只,年未存栏54.61万只;鸭总饲养量101.78万只,出栏57.53万只,年未存栏44.25万只;鹅总饲养量33.25万只,出栏18.73万只,存栏14.52万只。年内肉类总产量15458吨,蛋产量1241吨,牛奶产量2282吨、水产品产量3530吨。草畜产业产值达9122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7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

2、畜牧业大户养殖情况

*年涌现出总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60户,总饲养量在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0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8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28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80户。

3、畜牧业加工情况

目前我县的畜牧业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仅有畜牧业加工企业5家,*年完成畜牧业加工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猪肉为主,加工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产值仅100万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芦溪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万亩,人工牧草1.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0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县草食畜存栏只有42.3万个羊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50万个羊单位。考虑到现今畜禽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承载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华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种草大户不断增多,占到全县总农户的16.5%。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黄牛冻配点、猪人工授精点、雏鸡孵化点等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我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年全县水稻亩收益为157.6元。若按设施畜牧业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年占地1亩,新修暖棚牛舍8间,饲养肉牛20头,养羊100多只,年纯收入近2万元,远远高于设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

(四)市场前景广阔。加入WTO,芦溪县在全球性的经济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应当首推草畜产业。畜产品价格方面,芦溪县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价格低80%左右;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年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近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相对稳定,国内所有的星级宾馆、饭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为30元、25元/斤),国内市场尚难以满足需求。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芦溪县靠近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只要有所作为,就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二、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投资,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三、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要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结合长江防护林项目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适当压缩水稻面积,加大饲草种植面积,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人均1亩饲草的目标。畜禽养殖以短期育肥为主,使有限的饲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重点做大做强杜仲饲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华食品公司。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搞一个“氏族”,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等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乡(镇)站+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畜产品流通。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产品、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城和集市建立草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城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畜产品营销队伍。

(六)加大植物检疫和动物防疫力度,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法》和《动物防疫法》,严防把牧草疫病和动物疫病带入本县境内;要突出重点,对主要的畜禽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场地检疫,又要搞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5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为农业中的主要产业———畜牧业,它的发展尤为重要,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来说,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可以成为一个农村的特色发展产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作为农业产业中重要部分的畜牧业,它的发展更是标志着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对于现代农业发达国家来说,畜牧业的产值几乎占到了整个农业产值的一半以上,所以畜牧业的发展几乎可以代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而且畜牧业既与种植业相关,又与加工企业相关,它的发展带动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畜牧业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状况;发展对策

我省自古以来畜牧业就相对发达,温和的气候和天然的地理位置,给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这里水源丰富,阳光充足,草木茂盛,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现在畜牧业已经成为我省农业产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镇的重要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有了天然的屏障,但是在某些方面畜牧业的发展也被当地的地理条件制约着,比如山高地不平的环境,使得当地的畜牧业不能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同时当地的资金问题也在某些层面制约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我县的工业不发达,相对的乡镇企业的的发展也比较低下,畜牧业作为当地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1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1.1资源优势畜牧业作为当地的主要主要产业支柱,与它的资源优势密不可分,首先是它的畜禽品种多种多样,几乎很多品种在云南省都位居前几,尤其是猪、牛、羊,很多品种在这里应有尽有,比如撒坝猪、乌骨鸡、黑山羊等,这些稀有优良品种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使得畜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环境基础,天然的草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粮仓”,再加之当地的种植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便是很好的天然饲料;再有就是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和湿润,给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2发展态势我镇地处我国南方地带,天然的牧场,温和的气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主要依靠畜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牧民的经济收入,使得当地牧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在近几年中,由于当地的地形复杂,大部分都是高山、丘陵,整个地形几乎呈现山区、半山区,人民生活的主要收入都依赖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大力重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是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特点也在逐渐产生,比如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的起点在逐步提升,各种畜产品的发展逐步在工业化进程中加快了脚步,增强了市场竞争性,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同时畜牧业的发展大幅度带动了乳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乳业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加之当地有天然的牧场,使得乳制品的质量大大提高;同时畜牧的科技程度在逐渐加深扩宽,极大地降低了畜禽的发病率,使得收益多一份保障;虽然有天然的牧场和作物秸秆等天然的饲料,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畜牧业的发展需求,因而饲料生产也在逐渐趋于企业集团化,逐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线,这样既调动了企业的发展,又将成本缩短到最小,使得利益最大化。

2发展中的问题

2.1优良品种程度低没有充分的优良品种,在资源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虽然就目前看来,畜牧业发展的局势还是较为可观的,可是相比于一些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来说,这里的畜牧业还是比较落后的。

2.2在结构上,畜产品分布不合理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结构方面的不合理,很多时候这种不合理给市场需求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使得在加工畜产品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滞后问题,在供给方面,猪肉和蛋类供应充足,但是在牛肉、羊肉和奶方面供应不充足。

2.3产业化程度低要想最大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产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农村无法达到规模化发展,养殖户都是以分散的状态进行养殖,造成经济收入低下,无法提高效益。

2.4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的经济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由于资金不足,造成了畜牧业的发展滞后,无法引进先进的技术,采取先进的养殖措施,在实现产业规模化方面受到了限制。

3发展对策

3.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向农民宣扬养殖的科学知识,介绍新的养殖技术,渗透规模化养殖的益处,将分散的畜牧业推向规模化、产业化,普及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

3.2科学引进优良品种面对优良品种低下的问题,应该保证优良品种的数量上的充足,科学引进优良品种,使得当地的畜牧质量不断提高,随之带来畜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大经济效益。

3.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在畜牧、生产过程中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政府应该切实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优化产业结构,使得农民在投入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畜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经济支柱,其发展势必要顺应市场需求,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养殖,促使产业化发展,实现规模化发展,政府在整个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同时采取科学措施,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合理进行合理规划调整,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市场供应的不平衡。从长远利益来看,畜牧业将是当地未来发展前途光明的一个行业,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收益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燕,左福元.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3):98100.

[2]郝玉宾.浅析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6):145147.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6篇

1山东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是全国畜牧大省,经过近几年发展,畜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发展数量规模巨大

2016年,全省出栏生猪4600余万头,家禽近19亿只,山羊绵羊近3300万只,肉牛445万头;肉蛋奶总产量1473万t,占全国10%,其中禽肉占全国15%、禽蛋占世界5.3%;实现总产值2541亿元,增加值1062亿元,畜牧业一二三产总产值超过7500亿元。畜牧产业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1.2产业体系比较健全

山东省现有各类种畜禽场900多家,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户20余万家,饲料生产企业1800多家,兽药生产企业300多家,畜禽屠宰企业1250多家,畜牧机械设备企业1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70家以上,过百亿元企业5家;检验检测、科技开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能力相对较高,形成了主体多元、链条完整、层次分明的产业体系。

1.3产业结构水平高

近年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71%,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猪肉占肉类比重低于50%,较全国低15个百分点;禽肉占上海市场的70%,出口占全国的50%以上,牛羊肉占京津市场的30%;逐步形成了胶东半岛肉禽、沿高速路奶牛、沿黄肉牛肉羊、鲁中南生猪等优势产业区。

1.4畜禽安全保障强

近几年在胶东半岛建成我国第一个无疫区,省市县乡四级动物疾病防控体系基本建立;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2%,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成;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维持在99%左右。

1.5畜禽发展趋势走向明朗

以畜禽粪便、病死畜禽、饲料作物处理利用为节点的农牧生态循环方兴未艾;畜牧一二三产组织模式不断创新、信息网络支撑增强,三产融合逐步加深;企业、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涌现,以品牌化经营,拉动产业、拓展市场成为发展主流方向。

2山东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山东省畜牧业发展迅速,效益显著,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畜牧业经济在实现持续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区域布局,资金投入,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资源减少和畜牧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制约着山东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困素有以下几点:

2.1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粪便、污水、恶臭、粉尘、病原微生物、噪声等,但主要是粪便、污水处理利用不当对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多年来,山东省畜牧业走了一条追求数量为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路子,暴露出越来越大的弊端。一是粗放增长的方式依然存在。全省仍有近30%的畜禽产品由散养户提供,奶牛单产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多,每饲养一头猪多耗料20%,秸杆利用率仅为50%。环境污染依然存在,全省畜牧业造成的面源污染较重,治理任务艰巨。

2.2资金投入不足,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长期以来,畜牧业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困扰,各项基础设施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改观,畜禽良繁,动物防疫、畜牧科教等服务体系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服务手段、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较薄弱等问题,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影响了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发展。

2.3科技实力不足,科技推广滞后

畜牧业的发展在科技研究与推广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畜牧业资源的深度利用不足、畜禽疫病防治技术以及粪便处理技术不完善,传统畜牧业的精华与现代新科技结合不够等等。由于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技术没有全面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从事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不同程度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利用,使新技术难以顺利推广,阻碍了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2.4畜禽疫病形势严峻

随着山东省畜禽养殖模式不断改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变,动物疾病流行态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危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造成经济损失。全省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畜禽因为感染疾病死亡,并耗费大量饲料、药物和人工成本,经济损失惨重。(2)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尤其是近年来,H7N9等新发人畜共患病和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传统人畜共患病交替发生,人感染病例数量和波及范围有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3)影响产业发展。例如非洲猪瘟传染率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生,便“无药可医,死亡率高达100%”,不仅对养猪业的破坏率极大,对人也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加大对畜禽疫病的防控力度势在必行。

2.5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除疫病外,各类药物、化学物质、重金属、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问题鸡蛋、问题饲料、问题牛奶以及瘦肉精等事件的相继发生以及畜牧业中依然存在着兽药滥用、非法兽药、非法投入品使用等问题,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

3山东省发展生态畜牧业采取的有效措施

近几年,山东省在畜禽养殖与废弃物处理利用方面坚持一手抓规范整治,一手抓资源化利用,目前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0%以上。

3.1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

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提高畜禽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全省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以规范场区布局、养殖场舍改造、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备为主,对多个畜禽养殖场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开展标准化养殖场和现代牧业示范区创建行动,逐步形成大中型高标准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并存互促的养殖格局。进一步抓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畜牧基地、沿黄畜牧产业帯、山东半岛高端禽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鲁中南生猪产业带等畜牧业重点区域发展布局,扶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确立现代养殖方式,促进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2抓政策投入,促基础完善

2013年以来,积极争取落实省以上资金16.43亿元,扶持5410个畜禽养殖场区开展了标准化改扩建;扶持7个县探索种养结合一体化农牧循环新机制;在5个县整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22个县推广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技术;新建沼气工程614处,年处理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等7000多万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3.3抓科技支撑服务,促整体提升

技术方面,更加突出畜牧业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以专家组+产业大县+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联合体,促进产学研推深度融合,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强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各种产业联盟、引导企业间加强联合与协作。2018年7月份组织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农牧循环产业联盟。人才方面,5年来,全省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594期,培训6.6万人次,极大促进提升了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

3.4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全面加强

近年来,山东省顺利建成了胶东半岛免疫无高致病性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双料”无疫区,第一个免疫无高致病性区。针对人畜共患病,探索建立了以布鲁氏菌病为代表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净化模式,全面开启人畜共患病防治新格局;针对部分违法分子加工销售病死畜禽,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病死动物得到有效处理。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巩固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成果,重点抓好布病、H7N9流感等重大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以瘦肉精、抗菌药物、鸡蛋药残为重点,深化专项整治,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防范质量安全风险;重视产业经济研究,做好产销信息收集与,避免或减少生产动荡,化解市场风险。

3.5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近年来,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经过了“风险较多、事故频发”的高危阶段,目前处在“总体平缓、不断改善”的稳定阶段,并逐步向“相对安全、持续向好”的高端阶段迈进。(1)检测合格率总体水平较高。近三年来,畜产品检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特别是生鲜乳问题检出率几乎为零。(2)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3)部分隐患得到明显改善。生鲜乳“三聚氰胺”、生猪“瘦肉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推进。(4)公众消费信心逐年增强。通过科普宣传,消费认知误区逐渐减少,消费者消费趋于理性,社会反映良好。山东省将围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启动实施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工程,突出抓好布局优化、主体培育、设施建设、模式推广等重点,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同时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继续以重大动物疾病防控为核心,以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为突破点,及时跟进、超前谋划,着力解决新常态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一步提升全省动物疾病防控质量和水平,为现代畜牧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艳珍.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生态畜牧业[J].农机化研究,2006(11):30-33.

[2]张新全.对发展我国生态畜牧业的探讨[J].四川草原,2003(6):46-48.

[3]王新谋.迎接畜牧业生产对家畜环境科学的新挑战[J].家畜生态,1999,20(4):17-20.

[4]张金枝.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家畜生态,2003,24(3):1-5.

[5]谷子林.浅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策略[J].河北畜牧兽医,2003(6):12-14,18.

[6]刘焕奇.浅析生态畜牧业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9):37-38.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7篇

我镇畜牧业近几年呈快速发展的势头,已成为我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实规范我镇畜牧业的发展,根据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我镇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制定全镇畜牧业发展规划。

我镇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据2012年度统计,生猪存栏41084头,出栏70790头;牛存栏2491头;羊存栏306只;家禽存栏280236只(包括森宝养殖场);兔存栏33252只;肉类总产量6772吨,蛋总产量279吨;水产品总产量325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禽饲养规模化程度低,生猪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规模,50头以上养猪户据调查有247户,但在家禽、羊、兔方面规模的程度低,基本处于农户散养,因规模饲养量少,商品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同时,饲养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2、养猪业污染严重。由于养猪业无序发展和不重视环保建设,相当一部分猪场排污设施简陋(如沼气池容量不足,处理能力低,无生化池)或根本没有排污设施,直接向河道、小溪、农田排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制约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进一步推进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发展方向

发展外向型养殖业,实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大力发展无污染,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畜牧业及附加值高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既要看到养殖业兴起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又要看到发展养殖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做到统筹兼顾,趋利避害,健康发展。

发展规划原则。

(一)土地吸收原则。有多少土地,地上植被能吸纳多少粪便,才能养多少猪。按每亩土地消纳5000-6000千克粪肥标准,科学制定养猪规模。

(二)排污设施合理。按核定最高栏数为基数,每头存栏猪沼气池建设标准为0.4m3;生化塘建设标准为6m3;每半年对沼气池清渣一次,每年对生化塘清理和整修一次,并实行干清粪或干湿分离收集措施。

(三)科学配制饲料。改进饲料加工工艺,规范各类药物添加剂和消毒剂的使用,禁止使用各种违禁药物,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实现畜产品无公害目标。

(四)划定禁养区。1、集镇周边1000米内;2、集中供水水源地周边500米内;3、各村及自然村的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和群众房前屋后区域;4、永定河从西陂、上洋、北山、和兴干流沿岸1000米以内,从富岭到和兴的支流沿岸线500米以内;5、西陂天后宫、富岭五凤楼等风景区、旅游区、文物保区;6、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保护的其他区域。

发展规划。

总体要求:控制总量,适度发展,逐年递增,可持续发展规划。

据1亩耕地可载养2头生猪,1亩山地、果园可载养生猪3头,100亩林可载养生猪3至10头来折算,我镇现有耕地面积20092亩,可载养生猪40184头;林地面积11.3亩,可载养生猪11300头,山地果园13850亩,可载养生猪41550头,累计可载养生猪93034头,2004年养殖数70790头,所以可发展养殖数22244头。今后养猪业重点推行“猪-沼-果(林、草、菜、鱼)”综合利用生态养殖模式,群众居住区小规模散养户进行迁移,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养殖业。

发展对策和措施。

(一)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

坚持养殖品种多元化的原则,在发展猪、禽等效益高、产量快的养殖业同时,加快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的发展,重点是充分利用牧草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特点,做强做大养兔业,我镇养兔业还大可拓展。建立一批有市场、有特色的良种畜禽商品生产基地,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积极鼓励大中型工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入养殖业,实行投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

(二)全面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大小、变化决定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二是抓好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开发建设。依据资源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做到区域的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规模经营;三是从实际出发,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四是优化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畜牧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实现畜牧生产、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

畜牧业保障体系包括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疾病控制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家禽良繁体系,可逐步建立起层次分明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种畜禽场”的宝塔式家禽繁育结构;二是疫病控制体系。认真抓好辖区内的饲养、流通、屠宰等环节的防疫检疫监督,加大防疫、检疫力度,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通,确保我镇无重大疫病发生;三是饲料体系。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加强饲料质量和安全性监督检查,同时抓好青绿饲料的合理利用,发展人工种草,增加饲料供给总量;四是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工作,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及时宣传畜牧业发展的新动态及实用科学技术,营造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养殖业污染整治力度。

养殖污染已严重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落实环保要求,对养猪业污染进行专项整治。首先,划定禁养区,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规划区、城镇居民区等需特殊保护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原有猪场限期搬迁关闭;其次,限期治理目前所有猪场,加大环保设施投入,确保达标排放。对污染严重,排污不达标的猪场,限期搬迁;第三,对新建、改建或扩建猪场,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养猪户必须根据上级养猪业发展规模进行选址并确定养殖规模,做到以现有土地和环境条件确定养猪规模。同时,科学布局,使养猪场避开居民区、农田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严格实行环保部门出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制度,报农业主管部门审批,落实环保“三同时”管理要求;推行猪—沼—果(林、菜)等多位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

(五)加大环保宣传和执法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加强对环保意识、环保法规和养猪业污染治理的政策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特别是养猪户的思想认识,同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组织执法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养殖户,予以警告、罚款、责令关闭或强制搬迁等处罚措施,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扭转目前养猪业污染治理不到位的被动局面。

(六)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协调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工作的重点从发展养猪业转移到对养猪业加强管理,实行总量控制和强化对养猪业污染治理的轨道上来,定期研究和解决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治理工作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形成层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环保部门:调查养殖业污染状况,制定养殖业防治污染规划,对建设养殖场申报及时实地勘察并作出环境评价报告,符合选址的给予办理审批手续;对已审批建场的防污设施进行竣工验收,并发给《排污许可证》,依照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养殖业污染依法实施行政监督管理,并依法加大对污染的专项治理力度。

国土所:按《土地管理法》和县政府有关政策,对符合建场用地规定并经环保部门审核的养殖场,及时协助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林业站:按林业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不破坏林业植被为前提,对养殖场使用林地情况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协助报批。

畜牧站:制定全镇养殖业发展规划布局,指导养殖场(户)合理选址,做到以现有土地和环境条件确定养猪规模,大力推广适度规模,猪—沼—果生态立体养殖,加强规范养殖场的防疫、消毒、用药制度的管理,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指导养殖场申报无公害、绿色畜产品认证工作。

水管站:加强城乡生活饮用水源的管理,严禁在乡村(含自然村)饮用水源头建设养殖场;加强养殖场直排水体污染水质的监管。

畜牧业发展范文第8篇

1济源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1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

按照“提猪、扩牛、壮禽、重兔”的思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加快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区)600多个,生猪、奶牛、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均达到90%以上。1.2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双汇集团、伊利集团、赛科星集团、柳江集团、六合集团等部级龙头企业入驻济源,引领济源畜牧业迈向现代化的制高点。目前,拥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0家,畜牧专业合作组织100余个,经纪人200余名。

1.3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

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完善了市镇两级防疫阵地,探索建立了“一条主线、四级网络、六位一体”的防疫责任制,“强制免疫六同步、检疫监督四把关、监测预警三结合、防疫工作两督查”的6432防控机制;投入1500万元建成了2个大型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厂,按照“谁上交补贴谁、谁运输补贴谁、谁处理补贴谁”的原则,在河南省率先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养殖保险实现全域覆盖,保险联动创造了“济源模式”,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迅速在全国推广学习。

1.4畜产品质量监管到位

大力开展畜产品专项整治,加大宣传教育,严格综合执法,注重检打结合,对“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实行常态化监管,实行“风险分级、量化监督”和“提前申报、属地检疫”的检疫规定,实施检疫与“瘦肉精”检测同步,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从源头保障了畜产品安全。

1.5畜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生猪、奶牛、家禽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到128%、70%和96%;蛋鸡个体年产蛋量高达14kg;奶牛个体年产奶量高达7.5t。

2济源市现代畜牧业的实践

2.1始终坚持生态发展

一是着力壮大集群。先后投入1.8亿元,从法国引进伊普吕曾祖代种兔1600只,兔肉生产线投产,引进高品质的奶牛1100头,双汇生猪、伊利奶牛、阳光肉兔、柳江蛋鸡四大集群产业链条更加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二是启动综合整治,9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23个养殖场区进行治污整治,新建猪舍1.8万m2、羊舍500m2,建设沉淀池3.8万m3,储粪场1.6万m3,实现了生态养殖。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青贮秸秆17.2万m3,流转饲草用地667hm2;生猪、奶牛、家禽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2.2始终坚持保护发展

以养殖保险为突破口,以无害化处理为抓手,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建立“新机制”。建立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目标责任、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分段补贴、保险联动、全程监督”等六大体系,采取“主动报案、双方到场、统一运输、集中处理、全程监管”方式,对全市病死猪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了“随报、随查、随收”,无害化处理厂已经投产,具备日处理30t的能力。二是育肥猪保险取得“新成效”。探索了“清查登记三签字、投保处理两集中、死亡查勘两到场、保险理赔一卡通、防保督查两到位”的工作机制,实施养殖保险和无害化处理联动,破解了养殖保险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许多难题。保险联动模式引起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山东、河北和开封等省内外100多个考察团到济源市参观学习。三是监测预警得到“新提升”。建成集检验业务管理、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预警功能等19个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统计高效化、预警预防智能化、结果应用便民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在全省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四是检疫监管实现“新跨越”。出台了生猪产地检疫工作模式、执法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严格执法服务。生猪产地检疫率、耳标佩戴率、应免畜禽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育肥猪保险覆盖面达到了6个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2.3始终坚持安全发展

严格落实“风险分级,量化监督”的日常监管机制,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进行拉网式排查。以瘦肉精、生鲜乳、饲料、病死畜禽等为重点,先后开展了春季畜产品整治、夏日行动、秋季畜产品严打等活动,大力宣传培训,进场、进户、进企业进行生产许可技术指导,每季度了1期“红黑榜”涉牧企业,促进了养殖企业主体责任制的落实。探索了“公示、规范、提醒、劝导、约谈、说理、回访、衔接”16字工作法,打造了1个省级示范点,办理案件无一起行政复议,初步实现了由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

3济源市现代畜牧业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