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畜牧业:管理:经济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加快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畜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一)建设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的进程和水平。畜禽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化畜牧业的重要特征。现代畜牧业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发展高效、生态、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建设现代畜牧业,要通过改善生产环节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扩大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提高畜禽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可能。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根本措施,通过建立优势产区,以畜牧企业为龙头,以培植世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畜牧业与消费者健康畜牧业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深远,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从积极影响来看,畜牧产品消费大大有助于人们的健康。从不利影响来看,主要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公共卫生问题,如药物残留的影响(瘦肉精、抗生素等),动物疫病的影响(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牧产品的安全性如何,饲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通过舍饲化、集约化和企业化,一方面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提供出更多的畜产品,另一方面更好地控制药物科学合理使用,更好地防控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从而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三)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已达600多元,占到现金总收入的30%,在一些畜牧业主产省超过了50%,四川省已超过60%。建设现代畜牧业,可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大力发展畜牧业,不仅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而且带动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兽药、食品、制革、毛纺、畜牧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目前,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亿多人。2005年与我国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兽药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8000亿元。2005年饲料工业的产量达到1,0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居世界第二位,产值为2742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成为繁荣经济的重要途径。

二、不断提高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水平,实现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目标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积极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一要突出抓好优质高产人工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和农副秸秆加工利用,不断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益。二要着力搞好天然草地恢复与建设,充分发挥草地生态屏障功能,推动畜牧业稳定发展。同时,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要充分利用冬闲地突出抓好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及粮草轮作的种植。加强草原防火、鼠虫害防治、对草原灾害、草原纠纷和草原违法处理率达100%;及时监测、及时治理、减少损失,提高草地生态建设服务能力。三要着力推行畜禽清洁生产,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要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运用生态养殖新理念、新工艺,积极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无害化处理及利用等生态养殖技术,大力推行猪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建立以畜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关键。产业化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畜牧产业化经营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使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解决畜牧业效益低的问题。

(三)坚持科学管理这个理念,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兴牧的第一要务,加快畜牧业科技体制和兽医体制改革,着力提升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畜牧兽医人才资源配置,加大对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人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快现代畜牧科技知识的更新和普及,全面提高畜牧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懂管理、善经营的畜牧企业家,带领和帮助农牧民发展畜牧生产。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增强农民应用科技、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让传统农民转化成现代农民和现代农业企业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高效、低耗的现代化畜牧业,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科技进步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支撑?。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保护环境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根本?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从而达到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的目的。

(五)加速畜牧产业化经营。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持续增收的能力。要鼓励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联结加工,进一步拓宽市场,增加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提升 畜牧企业

1、引言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可以起到决定存亡的作用,同时,它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多少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家企业发展需要的是综合性的发展实力,其中,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而言是重中之重的部分。目前企业需要面对的竞争越来越严峻,因此,企业更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情况,根据市场经济转变管理模式,让企业可以更加具有竞争力。

2、预算管理要加强

预算方面的管理需要转变其传统观念,思路要理清,重点要突出,将畜牧企业中的财务资金在相关生产经营方面中起到的作用进行高度重视,把加强和改善畜牧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转到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上。针对当前的畜牧企业在资金的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从资金的管理方面着手,建立并完善起相关方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将企业的结算中心制度进行不断的推广,强化资金进行集中化的统一管理,充分的发挥出结算中心监督控制以及服务和调剂资金余缺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3、价格管理要加强

畜牧企业中,绝大多数的资金都使用在了购进材料和相关设备方面,因此,原材料价格的高低对企业的成本花费高低起到直接性的影响作用,为此,合理化的使用采购需要的资金,将采购中的费用进行有效的降低,这是将畜牧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提高的关键点。在相关方面的采购部门中设立起比价采购的小组,将保证材料质量作为前提,需要采购的货物比较三家,采购组长一般让采购业务部门的相关主管来担任,明确的区分采购小组不同的职责和权限以及采购的程序,比价小组需要对采购物资,向相关方面的供应商进行价格上的询问、压价以及列表进行比较,进行筛选之后选择采购的供应商。

4、资金管理要加强

资金是畜牧企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资金的循环以及资金的良性周转,都会直接性的对企业经济的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畜牧企业的管理需要将财务管理作为主要的管理中心,而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是诸多管理内容的重心。将资金在日常方面的管理强度加强,合理的对银行贷款进行使用。对银行的短期借款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及及时的还贷,避免出现逾期还贷的情况发生,导致高额罚息支出情况出现;将银行的贷款利息核算以及有效管理方面进行加强,及时和银行之间将利息的支出情况进行核对,避免利息出现误支付的情况;及时有效的将资金的归还利息较高贷款进行适当的调度,减少出现大额的贷款利息支出情况。

5、风险机构要完善

企业在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流量预算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准确的资金预算可以让企业对未来的资金流向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作出有效评估,对企业的应收、应付及存货账款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出现可能的资金风险情况能够及时地提供预警信号,以便企业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有债务上的负担,如果企业能够针对存在的风险情况建立一套活力能力和偿债能力比较强的财务预警系统,就能够帮助企业很好地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6、沉淀资金要处理

畜牧企业存贷资金的闲置现象在当前社会中显得较为普遍,一方面,企业需要背负着沉重贷款,而另一个方面,企业中存在很多长年没有使用的材料以及设备,导致出现资金的运用不良问题,怎样将这个部分的呆滞资金充分且灵活的进行运用,这已经是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财务部门需要针对物资的设备部门,对储备资金所占用的过大以及积压的物资比较严重的问题,每年一定要进行一次集中一个月的调查摸底,然后将积压的清单整理提出,明确需要处理的物资以及处理积压物质方面的审批手续,财务方面的相关部门对每以个仓库,都应该下达库存的资金定额要求,超出或者降低的部分,按照银行的同期利率进行奖罚。

7、结束语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畜牧企业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的应用到企业财务的管理当中,使畜牧企业而定财务管理形成一个科学、合理,适合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完整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亮.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123-124.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畜牧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畜牧业的经济管理涉及众多环节,包括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在这一过程当中,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畜牧业的顺利发展。畜牧业的经济管理以及发展,与人畜健康发展有着紧密地联系,在接下来的讨论当中,着重对准现代畜牧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找寻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今后的畜牧生产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

1畜牧市场的环境分析

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畜牧经济效益也应该得到提升。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畜牧业市场结构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西方畜牧产业较为发展的国家为首,大幅占领国外以及国内市场,而我国的畜牧产品的出口比重增长量却不明显。在畜牧产品需求量日益上升的背景下,仅仅保证出口稳定,相对来讲就是经济管理的原地踏步。因此,国家及时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和调控机制,国内的畜牧产业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应该基于当前的畜牧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情况,从当前的畜牧产业结构入手,从根本上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在国内的畜牧市场当中也要积极提升占有率。在消费者的眼中,产品质量就是竞争当中无形的优势,也是口碑提升的渠道。畜牧相关企业也要注重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业内部工作秩序,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确保畜牧产品的质量优良。管理人员要时刻将产品品质放在发展的首位,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依旧能抵抗发展带来的压力,并且通过当前的先进技术,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对于保持销售额、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直接作用,也有利于企业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畜牧养殖生产基地。

2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农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在进入21世纪之后,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进入新态势,尤其在农副产品市场,要打破传统的需求界限,为市场竞争和发展带来新内容。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向与国际市场间存在着冲突,因此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在改进方向上没有制定良好的对策,对于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当前的发展角度上来看,我国的畜牧产品的生产值仅够维持国内的需求,在出口方向上的潜力也较为有限,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肉制品的价格在稳步上涨,我国的肉制品出口量处于发展相对平缓的状态,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猪肉出口量较低。在这一过程当中,我国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的优势地位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例如畜牧饲料、养殖投入等。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之下,我国的畜产品还要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在畜牧出口上的潜力极为有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不仅是畜牧产品,其他的生活资源需求也在逐渐增多。饲料的用量以及粮食的紧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畜牧业发展的波动,从短期眼光来看,这一问题会降低国内畜牧产品的供给情况,从长远角度来看,饲料的价格对于畜牧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及速度都带来不小的影响。当前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畜牧养殖的成本也在逐渐加大,从而对畜牧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当前的很多养殖场仅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重视污染处理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自然环境,对于周围的居民以及畜牧养殖都带来潜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的养殖场的污染处理系统和技术上不完善,而且无法满足当前的养殖需求,给自然资源带来较大的损失。我国的污染管理条例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这使得一些“钻空子”的管理人员有机可乘,加重了养殖场周围的污染情况,对于现代畜牧养殖经济管理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管理人才和设备。由于受到设备更新速度,以及企业的资金运转等诸多问题,畜牧企业很难做到及时引进吸纳新机器,这也促使畜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无法高质量的开展畜牧养殖工作。这样的发展情况不仅会大幅提升经济成本,也不利于当前畜牧行业的管理。人才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畜牧经济发展当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的企业管理团队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法从根本良好的开展管理工作,为后续的畜牧经济管理带来较大的阻碍。

3现代畜牧经济管理的对策

3.1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基于当前国内畜牧经济的发展情况,应该全面改善农业资源的配置结构,促使国内农业资源扩大出口规模。利用这种进口替代的形式,逐步向出口促进方向进行转移。这样的资源配置需要畜牧行业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加大猪肉的检疫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市场体制;积极建设农产品交易港口,完善运输设施,为农产品市场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改革。畜牧业的管理也要基于经济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达到相应的发展目标,就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引导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当前的畜牧养殖理念,并且完善畜牧产品的管理和检测体系,完善畜牧发展的信息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具有示范性质的农场,加强带动领导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带动畜牧行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农副产品的竞争能力。随着国家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畜牧业的发展地位以及重视程度都有所提升,畜牧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无法缺少的必需品,因此,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我国应该积极改善农业资源的配置,不断拓展农业资源,并且对当前的畜牧技术进行及时更新,解决饲料等方面的问题,满足畜牧行业的发展需求。

3.2更新畜牧管理观念

在过去的畜牧业发展当中,人民的生活条件有限,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这也导致人们的思想水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与经济间的发展关系,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公众进行及时的思想引导。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领导干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应对畜牧经济管理当中遇到的问题,将畜牧经济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进而促使畜牧行业进入到可持续发展地规划当中。除此之外,人才的引进也是现代畜牧经济管理的基础。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行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与此同时,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建立完整、有效的考核制度,通过定期培训,逐步提升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人才的全面发展。企业也可根据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进一步提升人才管理机制。现代的畜牧行业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从根本上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入畜牧经济管理队伍当中,这样才能从根本入手,解决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面降低现代畜牧行业饲料成本以及养殖成本,全面提升畜牧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企业相关发展。

3.3创新规模化的经营

对于畜牧行业发展来讲,需要基于当前的发展情况,不断改善自身发展规划,而不是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从具体层面来讲,要不断减少成本支出,与资金以及技术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形成合理的经营规模。我国的畜牧业发展速度较快、前景较好,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当中也出现了很多新产品,但是在经济管理当中尚处于混乱状态,因此,在管理当中,要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实力,并且进行有效整合,尤其是在品牌方向上,及时更新相关管理制度,不断促使品牌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的发展过程当中,企业应该加大标准化生产,进一步践行无公害畜牧养殖。在标准化生产当中,首先要注重无公害生产和绿色食品的相关定义,并结合当前的畜牧经济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示范基地,有效推动养殖技术进行更新。与此同时,畜牧经济管理制度应该作为畜牧行业的生产标准,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为农副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发觉畜牧企业发展优势,将内在优势与企业进行结合,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展示区,从而引导中小企业借鉴优秀管理技术以及发展方向,为畜牧行业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环境问题也是值得畜牧行业关注的问题,对于相关的农业污染,有关部门也要及时制定有效地管理措施,有效管控当前的污染问题。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对畜禽粪便、废水或其它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推广“果沼蔬”“菜沼蔬”“茶沼蔬”良性循环养殖模式,从而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防疫体系;管理系统;技术创新

畜牧养殖业是传统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农业经济来讲,畜牧业作为衔接产业,对农业经济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能有效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脚步。畜牧养殖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向现代化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畜牧养殖的指标和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有效的融合现代化和畜牧业资源,促使畜牧养殖向安全、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发展,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1现代化畜牧养殖的必要性

基础薄弱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虽然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他行业的资金争相投入畜牧产业,但是跟其他产业相比,力度仍然不足,缺乏资金支持,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在畜牧产业发展进程中,发展理念落后致使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往往将生产目标定位在增加养殖数量上,缺乏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思想理念,没有有效的将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融入到畜牧业生产中,导致畜牧养殖经营和管理方式落后,致使畜禽产量缺乏市场竞争力、产量低、质量差;又由于缺少有力的经济支撑,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落后,影响畜牧养殖产业化、规模化进程。除此之外,畜牧养殖结构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我国的畜牧养殖主体一直是生猪,牛、羊等市场需求量大的畜牧品种占据很少的市场份额,浪费了市场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养殖产业效益。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有效发展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畜牧养殖现代化是在传统的养殖模式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化的元素,以现代化的理念、科学技术、管理设施为主导,来武装经营传统畜牧养殖,使沿着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商品市场化的方向发展[2]。从而有效促使畜牧养殖管理科学化、营销体系健全化,完成实现高产高效、质量安全、优质生态的产业结构。因此,现代化的畜牧养殖以能有效提升农民收益、提升畜牧经济为首要目标,把“转变传统模式、促进畜牧养殖现代化、提升畜牧经济”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疫病防控、良种繁育、产业化经营模式、保障饲料供应、养殖技术服务和支撑等体系,有效实现畜牧养殖优良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

2现代化畜牧养殖

2.1迎合市场需求,推动畜牧养殖规模化

发展现代化畜牧养殖,必须要丰富畜牧养殖的品种,迎合市场的需求,提升畜牧养殖经济收益,促使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依据实际区域环境,现代化畜牧养殖最初阶段以养殖小区为发展主体,建立现代化、集约化养殖小区,适当引进肉羊、肉牛等丰富养殖品种,对养殖小区科学、合理布局,建设全封闭、标准化圈舍,引用先进畜禽养殖设备实现温度、饲喂、采光、湿度自动调控,配备粪便排放设备,有效实现畜牧养殖规范化管理[3]。另外,引进优质高产种植品种,加快饲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饲草和畜牧粮食生产,确保饲草料的充足供给,有效缓解草畜自然之间矛盾。有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现代化畜牧养殖疫病治疗防御体系,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站,加强动物防疫站畜产品检测和疫情监测工作,提升畜禽产品和动物疫病监测能力,提升基层防疫站疫病诊治、疫病防疫、品种改良、疫情监测能力,增强防控建设,加快现代化畜牧养殖发展步伐。

2.2完善畜牧养殖管理系统

加快畜牧养殖的现代化管理进程,建立完善针对畜牧养殖的信息系统,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畜牧养殖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有效建立信息资源库,在资源库内动态显示畜产品市场价格、饲料、畜禽存栏量、肉产量、畜禽出栏量、销售情况等信息,建立信息真实、有效、准确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提供畜牧养殖有效信息,为畜牧养殖生产决策、市场预测提供数据参考,避免盲目决策或是贻误商机,有效提高畜牧养殖经济收益。

2.3加强技术指导,增强技术创新

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畜牧养殖的有效运用是发展现代化养殖的核心理念,现代化管理和先进科学技术贯穿于畜牧养殖的整个过程,所以说,必须以畜牧养殖的先进技术成果为基础,以现代化畜牧技术为支撑,完善规模养殖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技术培训,切实加强落实对养殖场户的服务工作,确保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提供各类有效畜牧养殖信息并提供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良法、良种”配套技术,加强养殖与技术紧密结合,有效促使畜牧养殖高效、健康生产,促使其朝着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技术人员与畜牧从业人员要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创新发展畜牧技术,促使现代化畜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3结论

要想加快畜牧养殖现代化进程,就要转变畜牧养殖的传统理念,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为支撑构建更为科学的畜牧养殖模式,通过引入市场需求度高的畜禽新品种,配置现代化养殖设备,构建更为完善的动物疫病治疗防控体系和增强培育种植人工饲草料,促使畜牧养殖不断规范化和规模化,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于畜牧养殖的信息管理工作,提升信息决策,加强畜牧养殖的技术指导,创新畜牧养殖技术,不断实现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现代化畜牧养殖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国平.现代化畜禽生态养殖生产模式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4):104-105.

[2]艾拜都拉•尼亚孜.库车县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7):40-40.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对策

畜牧业为我国传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肉制品供应方面影响重大。因此关于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也成为政府部门以及研究人员长期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为我国畜牧业的兽医技术管理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1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现状

畜牧业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政府针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也投入了较多的资源。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机构分配问题、资源利用问题、人员分配问题等等。此类问题的出现对我国基层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区域经济侧重点的不同,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发展的区域,其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较为完善,能够较好地发挥体制设立的目的;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经济区域,畜牧业为次要发展项目,关于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机构设置不完善,管理人员多技术人员少的现状还较为突出。

2.2部分区域基层管理落实度不够

当前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的提出,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去产能及产能优化问题,其中畜牧业的发展也进行了一定的产能优化。随着畜牧产能优化,畜牧区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和合理分配。此类现状下大型畜牧区域,兽医技术管理整体质量较为良好,各项防疫工作都能有序地发展落实,存在问题的主要为畜牧面积较小、畜牧养殖数量较少的地区,整体的发展还存在放养式管理,最终使得基层的兽医技术管理落实不到位,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2.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属于第一线岗位,对于疫情的防控意义重大。当前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具体体现为:管理人员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应变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控制疫情,最终造成疫情的扩散等现状。

2.4基层体系贪腐现象严重

当前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的过程中,贪腐现象也大量存在。此类贪腐现象造成国家补助不能正常的发放至养殖户手中,或在发放的过程中出现克扣、挪用等现象。此类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对基层体系的良性发展造成了影响。

2.5主管部门对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重视度不够

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动物的防疫以及病害治疗工作,对于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的稳定影响重大。但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分析畜牧业在经济占比中,整体占比小。区域政府部门为了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将较大的精力以及资源,投入到了经济潜力较好的行业,对于畜牧方面的关注度则较低。由于主管部门对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最终无法有效地促进基层管理体制的发展。

3针对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现状的改革创新对策

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部分地区的发展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改革创新体制,吸纳新人从业;加强主管部门对疫情危害的学习,提升技术管理意识。

3.1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

当前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中,单一独立的管理体系还未成型。因此在其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人员重合以及落实不到位的现状。针对此类现状,上级主管部门应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体的改革手段为:简化行政机构,缩减行政管理人员。区域间进行行政管理人员的调派流动,以此达到行政程序缩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并且定期针对基层工作的落实发展进行巡检,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管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纠正。

3.2改革创新体制,吸纳新人从业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现实现状等原因,整体的技术从业人员较少。绝大部分机构在运行的过程中,从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整体的年龄较大。体现为:从业管理人员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技术实施较为落后,对于新型技术学习和实践较少,工作的效率性较低[1]。为了改善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上级主管部门应积极吸收新生代人员,以市场化的运营方式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以此促进团队工作效率的提升。

3.3加强主管部门对疫情危害的学习,提升技术管理意识

当前时代背景下,发展经济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成为各级政府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因此对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行业关注度较低,对于其潜在的威胁重视度也较低,导致在疫情等事件发生时,管理体制运行不畅,造成了较多的问题。针对此类现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疫情危害事项的学习和关注,以此提升其针对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的意识,促进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发展。

作者:梁瑜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6篇

这次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会议,目的是交流经验,研究发展。会上,所长做了精彩的讲座,典型单位交流了丰富的经验,省畜牧办对全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先进集体、畜牧行业优秀合作社和为发展合作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就

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0万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运行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超过15万个;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种植业合作经济组织占40%,养殖业占27%,加工运输业占18%,其他行业占15%;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

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4万个,其中,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1.6万个,入社(会)农户237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1.4%。

省畜牧系统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4000多个,其中比较规范的合作社2200多个。成立省级行业协会11个。目前,加入合作社和协会的农户30多万户。

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解决供应、销售、加工等生产环节问题;解决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土地、设施设备等生产要素配置问题;为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解决优质原料基地建设问题;为政府调控畜牧经济找到了抓手。

行业协会的发展,对加强行业自律、开拓市场、参与解决贸易争端,沟通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相互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省禽兔产销协会在迎对日本、韩国贸易纠纷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得到了总理的表扬。省生猪产销协会在组织生猪、禽肉产品进入京津沪苏浙闽等省市消费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级领导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以及2004年、2005年、2006年3个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起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已经广泛征求各界意见。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2005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省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或决定。市2004年拿出50万元、2005年拿出200万元奖励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6万个,其中畜牧合作经济组织2000多个。东营市2004、2005两年每年拿出300—500万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是对专业合作社实行直补,对经营范围符合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经营业绩优秀的合作社,补助1—15万元;二是贷款支持。广饶县已经成立合作社担保公司,由财政出资,对经营业绩优秀的合作社贷款实行担保,全市正在推行广饶县的做法;三是对合作社实行免费培训。宁阳、昌乐等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注册放宽条件、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在信贷资金、物资供应、土地承包、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

省畜牧系统树立了既抓生产力、又抓生产关系的观念,注重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省畜牧办和各级畜牧部门将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成立了专门的班子和人员,靠上抓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市采取“政府引导、典型引路、政策扶持、规范运作”等有效措施,全市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跨行业、跨区域、全方位、立体式分布的良好局面,已兴办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55个,有18个正在建设中,其中畜牧系统领办的合作社86处。青岛市畜牧局确定2005年为“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年”,将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列入年度重要工作内容。齐河县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460个,其中工商注册登记、规范运作的18个。

(二)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样。

1.组织形式、成员范围多样化。有基层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有区域性的联合社、行业协会;有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我省有一大批跨村、跨乡镇、跨县的畜牧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这些合作社成立后,由于发挥作用好,吸引周边村、乡、县、市甚至省外许多农户参加,合作社经营范围突破行政区域,发展成为跨区域的经济联合体。

2.合作内容、合作机制多样化。在合作内容方面,有养殖型合作经济组织、加工运输型合作经济组织、物资供应型合作经济组织、科技信息及共同作业方面的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综合型合作经济组织等类型。在合作机制方面,有松散的协会型合作经济组织,有紧密的合作社型合作经济组织。随着生产经营的发展需要,不少松散型合作经济组织向紧密型发展。

(三)多种力量参与发展。

1.农村党员干部、善于经营的农民。这是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力量。党员干部、善于经营的农民牵头兴办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约占50%,特别是一些有威信、有专长的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县乡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农村税费改革,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分流干部、村两委干部,日益成为发展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为了获得优质、批量、稳定的原料,不少畜产品加工和运销企业已经参与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一些大的加工出口企业,他们更重视通过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原料基地。

3.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基层畜牧兽医站等农口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壮大自身实力的有效组织形式。莱阳市河洛镇奶牛养殖销售服务合作社、广饶县大王奶牛生产合作社、安丘市养猪协会等合作社和协会,都是县乡畜牧兽医站牵头办起来的。他们在发展合作社过程中,服务了农民,壮大了自己。

4.原来的国合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粮食、商业系统的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参与了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既有利于这些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带领农民组织起来。宁阳县乡饮乡粮管所、供销社等单位,积极参与粮食和饲料合作社的工作,为农民提供了服务,为自己找到了发展的途径。

5.生产资料生产供应企业。种畜禽、饲料、兽药等生产供应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正在探讨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与农民建立联系。中牧公司、六和集团等正在探讨。

(四)合作经济组织日益规范。近年来,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越来越认识到规范对发展的重要性,正在向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方向迈进。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和协会已在工商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健全管理机构、经营机构、财务机构,管理制度日益规范,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实力不断壮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五)合作经济组织出现联合的趋势。近年来,为适应扩大生产规模和开拓市场的需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开始出现,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的联合社、联合会。为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昌乐县10个生猪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了昌乐县生猪合作社联合社,共同开拓上海等大城市市场。

(六)多方支持合作经济组织。我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领导、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三结合。各级领导和理论工作者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召开多种形式的研讨会,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研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典型试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各级和各有关部门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强监督和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促进了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省社科院农经所、县域经济研究会、山农大、莱阳农学院、省委政策研究室、省人大和省政协的有关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工商局等单位,对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

在充分肯定“十五”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整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规模比较小,带动能力比较弱,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缺少深层次的研究,规划、管理、指导和扶持力度不够;二是合作经济组织大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发挥作用不理想;三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登记困难,难于参与市场竞争,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这表明,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看到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争取“十一五”我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促进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二、深刻认识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

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动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体制上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经营上,要解决农民如何组织起来,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在思想文化上,要解决农民如何不断接受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从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国外的经验看,必须发展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一)增加农民收入需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在经营上把农民组织起来,解决双层经营体制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为农民的家庭经营提供信息、资金、供应、技术、销售、加工等方面的服务;可以提高生产的计划性和抗风险能力;可以实行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发展二、三产业,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经营相同产业的情况下,参加畜牧合作社的农户比不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可以增加收入20-30%。

1.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需要。当前,阻碍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最大障碍是产品质量问题。国际市场,我国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畜产品出口并没有象我们预期的那样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是出口纠纷不断,屡屡受阻。究其原因,有进口国技术壁垒问题,但是,主要原因是我们生产上的非标准化,以及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上存在的欠缺。国内市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和正在实行市场准入制,我省有些产品不断从这些市场被挤出来,有些产品又不断挤进这些市场。究其原因,还是产品质量问题。在城乡广大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经济要求畜牧业生产具有计划性、区域性、标准性,但是,小规模、分散性的家庭经营做不到这一点。按标准化进行畜禽养殖,进行疫病防治,进行产品分级分类,提高畜产品质量,迫切需要成立畜牧合作经济组织。

2.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需要。调整畜牧业结构,包括调整畜禽饲养的品种结构、数量结构,调整加工业的布局结构、产能结构,调整畜牧生产投入品的品种结构、能力结构。这些调整,没有畜牧合作社和行业协会难以实现。畜禽饲养上的周期性波动,畜产品加工能力上的盲目扩增,说明了我们在调整畜牧业结构上的无能为力。

3.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畜牧业要现代化,农民要从根本上增加收入,关键是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二、三产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资本投入,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单个农户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单个农民跳出农门、进入城门的数量是有限的。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以及城乡其他方面的个人和单位的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实现资本和劳动的联合,做到分散的家庭经营做不到的事情,依靠集体的力量加快速度发展二、三产业。

(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需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

1.教育农民需要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是教育农民的学校。合作经济组织是结合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成员进行教育的,这种教育最深刻、最及时、最有说服力、最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省每个畜牧合作经济组织都有教育成员、提高成员思想文化素质的意识和经验。合作经济组织为了搞好经营,需要结合经营需要,不断对成员进行教育。合作经济组织教育成员的内容,主要是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等方面。通过不断教育,提高成员的法律和政策水平,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提高成员的科技水平,提高依靠科技搞好经营的能力;提高成员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合作意识;提高热爱集体、热爱国家的思想觉悟。

2.开展社区物质和文化活动需要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能够组织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对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党支部、村委会要组织村民进行管理,这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村委会可以直接组织村民讨论决定这些事情,也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组织成员进行讨论酝酿,特别对一些需要投资投劳的物质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充分的酝酿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决定和实施大有好处。在经营上有组织的农民比没有组织的农民,可以更好地参与社区活动。

3.加强社区物质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生活在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在社区。为了提高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经营和生活条件,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参与社区物质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投资投劳,参与社区水、电、路、医、学、通讯、电视、幼儿园、敬老院、文化体育等生产经营和生活福利设施。我省有些合作社,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在社区范围内,随着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他们会更主动、更自觉地投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区物质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政府转变工作职能需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

1.有效调控畜牧经济需要合作经济组织。由于我国畜牧业的广泛性、分散性,政府的调控政策难以面对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户。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发挥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向政府反映农民的意见和要求,为政府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与领导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依靠合作经济组织,把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效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需要合作经济组织。当前,农村正在进行综合性改革。一是精简机构,压缩干部。一方面是压缩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现在,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已经分流了不少干部,50多岁的干部就不再担任县党政部门和乡镇领导实职了。另一方面是压缩村两委干部。从2004年开始的农村两委换届后,我省村两委干部283581人,比换届前减少109657人。村两委干部平均职数3.5职,比换届前减少1.4职。二是县乡财政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这项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减少吃财政饭的人。

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分流出来的干部干什么、怎么干?农村两委干部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解决工作补助?这是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可能是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分流干部、农村两委干部发挥作用,解决工资报酬的主要途径。

县乡机关,特别是乡镇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的干部,多年在农村工作,农村情况熟,与农民感情深,又有专业知识,社会熟人多,他们带头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办得很好,农民愿意参加。我省这方面的典型很多。

村干部经过党的多年教育,思想觉悟、工作能力、群众威信都是比较高的,他们是领头办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力量。

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在合作社领取报酬。村干部领头办合作社,可以在合作社领取一部分工资报酬,合作社经营搞好了,村干部的家庭经营也可以增加收入,这样,村干部的收入就有着落了,他们就可以不计较村集体的一点补助,将来,农村干部可能向兼职、义务的方向发展,村干部为村集体工作,实行义务或者象征性领取补助。

三、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抓好的几项事情

今年和今后几年,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和经济体制两个创新,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十一五”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运作规范、竞争力强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发展到6000个以上,其中比较规范的合作社3000个以上,比较规范的畜产品行业协会1500个以上;全省1/3以上的养殖户加入一个或多个畜牧合作社;全省1/2左右的畜牧企业加入行业协会。

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围绕四个方面、抓好四项措施。

——围绕四个方面

(一)围绕畜牧工作重点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围绕畜牧饲养三大工程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发展合作社,这是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重点工作。当前,畜牧系统正在实施畜牧饲养三大工程建设,即围绕国家和省级111个龙头企业、以及市、县级龙头企业建设饲养基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化饲养村;围绕经济薄弱村开发建设畜牧饲养重点村。三大饲养工程大约拉动畜禽饲养总量1/3左右。要通过发展畜牧合作社或其它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搞好疫病防控、畜禽良种供应、标准化饲养场舍建设、畜禽科学化饲养、饲料兽药供应、产品加工销售等系列服务,实现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增加总量,搞好标准化饲养基地建设。

当前,在发展畜牧合作社工作中,要突出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优势畜禽品种。家禽、生猪,这是具有竞争优势的畜禽品种;二是市场需求旺盛的畜禽品种。奶牛、肉牛、肉羊、皮毛动物,这是今年、可能近2年也是需求旺盛的畜禽品种;三是资金问题。目前,资金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发展合作社要围绕这三方面做文章。

在畜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上,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一,争取金融部门的资金;其二,争取政府扶持;其三,招商引资;其四,资金合作。要眼睛向内,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寻求资金。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合作上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平邑县卞桥镇石河村肉鸡养殖协会,117个肉鸡饲养大户,针对每批肉鸡出栏至下一批鸡苗购进有一个月左右的“歇棚”时间,组织会员根据养殖规模向协会存放一定资金,建立了400多万元的肉鸡养殖资金库,供会员周转使用。会员每饲养3000只鸡在歇棚时存入约3万元,在进鸡时可无偿借取4.5万元,出栏后归还。这一合作,有效解决了养殖农户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在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响下,会员饲养一只鸡仍可盈利1.8元,户均纯收入2.8万元。

(二)围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措施。依托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为成员统一提供防疫、治疗等技术服务,为成员建立完整的畜禽养殖档案,加强免疫、用药管理,解决防疫工作面对一家一户的困难,促进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省加入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饲养场(户)的畜禽免疫密度都达到100%。要通过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为成员统一提供防疫等系列化服务,促进社会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三)围绕县乡畜牧系统改革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当前,畜牧系统事业单位的改革已提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引导畜牧系统事业单位参与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发挥事业单位多年来形成的网络、人才、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带领农民搞市场经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可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强化服务功能,壮大自身实力,促进畜牧系统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参与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将这些单位的服务功能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功能结合起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畜牧系统事业单位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增收服务的观念,树立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单位发展的意识,积极牵头领办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畜牧系统转轨变型,加强单位自身建设。

(四)围绕二、三产业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这是我省增加农民收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依靠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二、三产业,是当前我省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

1.围绕产业化经营发展二、三产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围绕畜牧业生产,开展供应、加工、运销、贮存、销售,以及相应的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经营服务,发展一系列二、三产业方面的经营项目。

2.围绕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和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发展二、三产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和城乡其他居民,在生产经营、社会生活方面有很多事情需要社会化服务。合作经济组织可以经营商店、旅馆、运输车队、建筑公司、加工企业、家政服务、文化体育等项目。这些项目直接为成员和城乡其他居民提供服务,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办,容易管。

——抓好四项措施

(一)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十一五”期间,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仍然以发展乡村基层合作社为重点。条件具备的,要不失时机地发展联合社。

1.按行政区域和跨行政区域办社相结合。要允许一村一社、一村几社;一乡一社、一乡多社;多村一社、多乡一社;独立办社、联合办社;按行政区域办社、跨行政区域办社等多种形式发展合作社。“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发展一大批乡村基层合作社,打好我省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同时,要发展一批跨村、跨乡、跨县、跨市和乡镇范围、县市范围、全省范围的合作社。

2.兴办不同层次的联合社。要根据不同产品、不同生产经营环节的需要,兴办省、市、县联合社。可以根据不同产品办联合社,例如:省奶牛联合社,××市、××县奶牛联合社;可以根据不同经营需要办联合社,例如:省饲料供应联合社,××市、××县饲料供应联合社等。

省、市、县联合社的形成,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基层合作社有了充分发展,合作社需要进行联合;另一种途径是,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合作社没有充分发展,只有若干小型合作社。依靠若干小型合作社,在这个社区范围内,或者在更大的区域内,成立联合社。新成立的联合社虽然基础不稳固,但是,只要方法对头,联合社依靠自己的能力,对基层社加强指导,加大支持,可以加快基层社的发展,加强联合社的能力。例如:当前,在全省基层奶牛合作社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如果成立了省奶牛联合社,省联合社完全可以对全省发展基层奶牛合作社,在工作上进行指导,在经营上进行帮助,促进全省奶牛合作社的发展。

3.兴办不同经营内容的合作社。发展经营什么的合作社,要从当地的经营需要、经营优势出发,由经营者决定。可以根据畜牧业的不同品种优势,兴办经营不同畜禽的合作社。例如:蛋鸡合作社、肉鸡合作社、生猪合作社、肉牛合作社、奶牛合作社、特种养殖合作社等。可以根据畜牧业不同经营环节的需要,兴办不同经营内容的合作社。例如:经营种畜禽、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运销、贮存等经营内容的合作社。可以根据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的需要,兴办提供不同服务内容的合作社。例如:提供信息、资金、科技、培训等方面服务的合作社。

(二)依靠多种力量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全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当前,仍要依靠五个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加快发展。

1.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善于经营的农民领头办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社区服务、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服务组织。要把面广量大、分散经营的农民在经营上组织起来,必须依靠农村广大的基层干部和善于经营的农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广大村民实行自治、组织社区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组织,任何企业性组织不可替代。农村两委干部是农村党员、群众的领导核心,是提供社区服务的组织者,也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力量。与农民利益不一致的企业和单位发展合作社,在共同利益没有大矛盾、大分歧的情况下,可以相安无事。一旦在利益上出现大的分歧,就会首先保自己的利益,顾不上农民的利益。这是由利益关系决定的,不可改变的。合作社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济组织。农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发展合作社上,我们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社。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离开农村两委干部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那是绝对不行的。

2.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要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国家和省级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以及市、县级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以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畜产品原料要占到企业所需原料的1/2以上。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大部分要加入行业协会。

3.畜牧系统事企业单位要积极参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畜牧系统事业和企业单位办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将技术服务和物流服务结合起来,并积极进行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畜牧系统事业和企业单位要通过参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组织起来,促进本单位的发展,增加农民和自身收入。

4.加强与原国合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畜牧系统要主动加强与粮食、商业、供销合作社等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联系,共同参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畜牧系统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中一定不要有门户之见。

5.畜牧生产资料生产供应企业应该参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种畜禽、饲料、兽药等生产供应企业,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与畜牧饲养、加工企业和农户组织起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服务。生产投入品企业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促进企业产品销售,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搞好运营。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上,必须努力盈利,而且盈利越多越好。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要增收,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根本办法是搞好经营。要指导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树立经营意识,建立财会制度,搞好经营管理;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经营培训,提高经营能力。要通过联购分销、联合销售、加工增值、扩大经营领域等多种方式增加盈利,搞好经营。

1.联购分销。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将成员需要购买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统计起来,联合购买,分散销售,减少流通环节,获得批零差价。

2.联合销售。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将成员的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卖出去,减少中介环节或实行产销直挂,节约销售费用。

3.加工增值。畜产品加工增值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搞畜产品加工有很多优势。其一,有人才;其二,有资金;其三,有经营场所;其四,有销售优势;其五,有信誉。搞畜产品加工增值,这是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根本方向。

4.扩大经营领域。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为成员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畜牧业养加销供的基础上,可以发展饮食、运输、住宅、商店、文化、体育等经营项目,不断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应该把眼光放开,凡是农民在经营和生活当中需要的,就应该积极发展。

(四)切实加强对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

1.解决对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敷衍塞责、表面文章等做法,是发展不起来合作社的。现在,我们要真抓畜牧业,就要真抓合作社。我们要抓紧工作。

2.要从抓典型开始,抓点带面。要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有步骤地加快发展。

3.要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广泛传播合作观念和典型经验,加强对农民合作意识的教育,提高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觉性。

4.要与有关部门结合,指导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管理。建立民主管理、财务管理、分配管理、审计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的监督,定期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指导合作经济组织搞好民主管理和财务管理。

5.要对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6.要加大对重点市、县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先进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扶持。争取政府扶持,争取信贷支持,将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与畜牧业项目结合起来,用好政府对畜牧业已有的支持政策。

7.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对策;可持续发展;畜牧;生态经济

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畜牧业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畜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可是在畜牧业经济发展期间,往往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为此,找出新的途径来推动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1畜牧生态经济相关概述

1.1畜牧生态经济内涵

畜牧生态经济是指在畜牧业发展期间,需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此基础之上使得畜牧业生态资源能够被科学合理的利用,实现畜牧生态经济的有机循环目标。立足于生态环境角度,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1.2畜牧生态经济的现状

畜牧生态经济与传统畜牧经济相比在功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畜牧生态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并且改变了以往的粗放型发展的方式,发展速度有所提升。畜牧生态经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融合,在畜牧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将科学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构建出更加和谐、高产的畜牧经济循环发展体系。但实际上,很少地区重视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尽管这些地区在实际的生产期间已经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控制目标,对于环境也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可是,大多数的畜牧生产期间,很多生产者对于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够了解,极大的束缚了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速度。出现该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很多畜牧生产人员缺少先进的思想意识,没有高度重视畜牧产品的安全性,没有应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进行生产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将导致当前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2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2.1重视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确保畜牧生态经济能够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便需要相关人员重视畜牧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相关地区在发展畜牧经济的过程中,需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并拓宽畜牧经济的发展渠道,以此监理更加完善的宣传体系,最终为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相关单位还需要梳理畜牧生态经济生产的消费观念。由于生态消费是一种具有绿色的消费模式,该种模式在物质生产以及生态生产等方面存在着极高的要求。为此,消费者在消费期间必须明确生态消费理念,在树立低碳、绿色消费观念的进行消费。生态生产主要指在畜牧生产期间将质量安全放在生产的首要位置,对消费者的消费安全等给予高度重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服务于消费者,为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2.2需提升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政策的支持与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将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加大对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与监督力度,确保畜牧生态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政府部门还需要结合畜牧生态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畜牧生态消费措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护畜牧经济市场的发展;加大对畜牧生产的扶持力度,也是推动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重视畜牧产品的加工等,为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3总结

畜牧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生活的目标,也能够为人们营造绿色生活环境。要保证畜牧生态经济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便需要相关部分重视宣传工作的实施,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畜牧生态经济,让参与人员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到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之下,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最终有效的提升畜牧业市场竞争力。

作者:阳磊 周燕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农业局

参考文献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8篇

兽医行业在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重新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为了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需要提高兽医技术,加强兽医技术管理,针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畜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现状,探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对策,旨在为我国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现状;改革创新;对策

兽医技术和畜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状态,即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兽医技术的提高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尤其畜牧业作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的重视,推动与其密切相关的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优化改革,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因素。文章就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如何推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1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畜牧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政府已经深刻的认识到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中也投入了较多的资源,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良好,但是细化到细节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1畜牧业对兽医技术管理的忽视

虽然政府已经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方面已经有较多的资源投入,但是基层在畜牧业在落实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资源的时候,并没有将资源真正用于兽医技术的管理,经常将其挪为他用。其次,基层部门对兽医技术管理松懈,对兽医技术的认识不到位,严重阻碍了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创新。其次,基层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差,在兽医技术领域没有较强的连接和沟通能力,导致畜牧业对兽医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最终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2管理职责不明确

虽然兽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视,但是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形式来看还存在严重的缺陷,具体体现在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兽医技术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分散性,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管理形式不一,导致难以形成统一化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使得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

1.3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兽医是畜牧产业的一线岗位,对控制、防治畜牧疫情意义重大,需要有良好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但是现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于畜牧疫情没有良好的应对能力,没有能力组织协调兽医技术,导致最终疫情扩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对策

2.1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单一独立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所以在落实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时候经常出现落实不到位或者重复落实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应该设立专职管理部门,简化传统行政机构管理程序的复杂性,尽量缩减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分区域进行各自区域内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调动,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效率。其次,要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检测基层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实处,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2吸纳新型技术人才从业

从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从业人员较少,在职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特征是年龄偏大,管理理念和措施较为落后,虽然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但是对新型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较少,整体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所以上级部门应该积极招纳新生代技术人才,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引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当中,同时推进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切实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3加强管理部门对疫情危害的学习

现在社会管理中对发展较为缓慢的行业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各个区域将经济实力的提升作为主要的发展任务,所以在畜牧疫情发生的时候,没有有效的防控办法,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推高对疫情危害的学习和关注,提升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意识,促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2.4建立和完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完善的善兽医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是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效率,同时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动态特征做出适应性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范,协调多种管理方式,实现部门之间职能的相互制约以及功能的相互贯通,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能够得到细致的划分,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基层的兽医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管理部门可以针对兽医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制定奖罚制度,激发兽医技术管理人员主动充实管理知识和技能。最后,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对管理过程进行规范,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综上所述,兽医技术和畜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状态,提高兽医技术,加强兽医技术管理,针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畜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要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积极吸纳新型技术人才从业,加强管理部门对疫情的危害的学习;建立和完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推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何田.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J].农业与技术,2015(18).

[2]马海波.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20).

[3]谢嘉兴.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分析与对策探讨[J].兽医导刊,2016(12).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9篇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1.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2.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3.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4.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

5.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目前,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建立一个动物防疫体系,现有的防疫体系如何改革,如何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等问题,都需要深入与仔细地研究。

6.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影响畜牧业经营者的收入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而农牧业保险的支持力不够,农牧业保险只免交营业税。大部分农牧民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买保险是加重“负担”,所以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害。

三、解决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认识畜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把畜牧业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内蒙古是全国的畜牧业主要基地之一,尽快把畜牧业搞上去,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需要,对于进一步调整自治区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增强民族团结,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各种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今后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为重点。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国家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提高质量,争创名牌。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要对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加工业的科技水平。

3.加快科技改革步伐,努力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

畜牧业的振兴,最终有赖于新一代农牧民的兴起,要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加强社会培训,努力培养初中级畜牧科技人才。畜牧(农牧)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要扩大从农村牧区的招生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要为农牧民自费上大中专学校敞开大门。要开办职业中学,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转复军人、家庭牧场、专业大户人员进行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水平。要搞好科技普及工作,大力推广畜牧业增产技术和增产措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

4.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畜产品市场竞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档、无残留和拥有著名品牌的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卫生质量,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改进加工和包装技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尽快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畜产品。

5.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重点抓好法制建设,坚决禁止毁草开荒和其他人为破坏草地的行为,大力推进草地封育、围栏划区轮牧、草地治虫灭鼠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天然草地保护措施,积极推广补播、施肥、浅翻和灌溉等草地改良措施,加快发展飞播种草、人工种草、饲草料基地建设、节水灌溉等草地建设工程。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优化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中畜牧业贡献了很多的力量,畜牧兽医的重要性也越发明显,其在畜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现如今畜牧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畜牧兽医技术必须要得到高度的重视,针对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优化过去陈旧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提高领导的重视,强化全员的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畜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而畜牧兽医技术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其进行制度的优化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过去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在管理的过程中,忽视责任管理的重要性,领导部门对其重视不高,各部门工作混乱毫无章程,这也就导致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没有充分的依据,员工责任意识不强。因此,畜牧部门应该对此加强管理,提高重视。第一,提高相关领导的重视。领导在畜牧兽医工作的开展中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决定权,提高领导的重视,不仅可以深入制度的落实,还能够提高部门的管理力度,为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完善提供依据。第二,增强员工的责任感。畜牧兽医技术是为基层服务的,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提升,能够使其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质量。这样一来,畜牧部门的管理人员也能够按照法律规定严格对畜牧产品质量的监管,以免不健康食品危害公民的身体健康。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直接影响着整个畜牧业的发展,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是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不断优化的重要保证[1]。

2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但是畜牧兽医技术发展的弊端仍然是层出不穷,对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优化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其中在管理的过程中体制分散,权责不明确,多部门共同管理效率不高,交叉事件多等都是影响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于此种情况畜牧站必须要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第一,科学划分畜牧站内各部门的职责,权责范围以及员工权限等,以免各部门之间交叉工作太多,工作人员相互推卸,工作积极性不高,避免工作人员之间嫌隙过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完善技术管理的体制还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推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的创新和优化。第二,建立并完善以往的奖惩机制,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做过重大贡献的工作人员要采取物质奖励、晋升奖励和精神奖励等措施。而对于工作懈怠,造成重大失误的人员要加大惩处力度,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第三,完善畜牧站的人才晋升机制。为了保证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就要充分的吸收和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首先在人才招聘上要严格有经验、有技术的人才准入;其次建立良好的晋升制度,加强对重点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有能力的人才营造更好的发展前景,避免造成人员流失,同时畜牧部门在人才管理中还要积极融入人性化管理的思想,让工作人员认识到畜牧兽医技术是关系国家发展和国民健康大事,提高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效率。

3设立专门的部门,严格监督监管

畜牧兽医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过去长久疏忽,疏于管理,导致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中出现了多头管理,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现象,这也是畜牧站内监督监管不严造成的。因此,畜牧部门应该针对此种现象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单独管理,减少各部门之间过多牵连,要保证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另外,除管理部门要单独设立之外,还要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监管,尤其要对畜牧产品的安全,一旦发现有质量不过关的畜牧产品马上销毁,以免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2]。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着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关系着全体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件。因此,畜牧站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建立,需要相关的领导人员做好带头和领导作用,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偷懒耍滑的现象,这样才能够确保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不断优化,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在我国发展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畜牧兽医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并不长,缺乏完善的技术实践,技术管理问题较多,这也是导致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主要原因。因此,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优化,需要畜牧部门的领导提高重视,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监督体制,明确划分畜牧部门的职权,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作者:刘玲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猴场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藁城 畜牧 畜牧兽医站

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是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了完成事业计划和行政任务,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的活动。乡镇畜牧兽医站一般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自身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或者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不足以抵补单位的全部支出。国家为了保证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各项工作和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国家预算把一部分社会收入,以无偿的形式通过各种方式拔给乡镇畜牧兽医站,用以支付各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设在基层的事业单位,担负有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疾病,确保动物及产品的安全生产和质量保证,推广科技成果的培训和实施的职责。畜牧兽医站所从事的事业活动是以畜禽为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检疫、防疫、诊治、配种、保健、消毒等服务项目,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是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以当地的农村为市场,主要有饲料经营和其他非相关的活动, 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的作用是由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职能决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体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与国家、其他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乡镇畜牧兽医站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等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第二,有利于完成事业任务,认真履行执法、监督以及服务职能,确保我市动物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让市民吃上放心肉,提高畜禽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第三,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有利于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稳定,杜绝出现“站垮、网断、人散”的局面。

乡镇畜牧兽医站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利润的最大化或本单位价值的最大化,而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事业计划的完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特殊条件和因素,决定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财务管理不能象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那样开展财务管理。它的财务活动受到物质生产部门所提供的社会总产品的制约,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一定资金条件下妥善筹集,合理安排,及时供应,节约使用各种资金。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合理安排,保证资金供应,促进事业计划的完成。积极组织收入,大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分析、检查和监督。

1、强化管理意识

畜牧经济的发展必须强化财务管理意识,畜牧财务管理做得好与否、做得是否到位,关系到能否调动畜牧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增收增效的大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衡量基层兽医站工作业绩的标准。藁城市畜牧水产局结合本市畜牧系统财务管理的现状,根据上级有关财经法规,拟定了切实可行的适合本行业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选拔了一批年轻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会计,集中培训,规范标准,统一管理,把乡镇兽医站财务管理纳入为畜牧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轨道,为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强化制度管理

为确保各项制度能够长期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藁城市畜牧水产局还先后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财务管理,包括年初各站必须做出全年的收、支预算。严格遵守财经法规,收取符合规定的事业性费用,以弥补经费不足。制度的不断完善,有效地扼制了以往不尽合理财务事项的发生,提高了各兽医站的财务管理水平。

3、强化内控机制

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努力提高单位各种效益和资产的运营质量,努力降低消耗,减少开支,减少各种存货积压,提高经济效益。

几年来,藁城市畜牧水产局制定了一系列内审计划,使内审不断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局审计机构每半年对各镇站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就地审计,年终则对全年的收、支情况对照年初的计划及各种规制度视其完成落实的情况,各项收入视有无超范围、超标准现象,各种支出检查有无违规现象。根据各站收支情况,对照年初制订的岗位责任制,确定奖罚分配方案。近几年全市14个镇站的收入逐年增长,实力不断壮大,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各镇站均在市畜牧水产局的资金支持与自身投资相结合下建设了达标的化验室。尤其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中,在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首先投资购置疫苗、消毒剂等药品和器械,保证免疫、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 100%,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在省、市组织的多次检查中始终名列前茅。

畜牧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杠杆,乡镇兽医站就是这个杠杆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结实了、壮大了,畜牧经济就发展,社会经济就进步,人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就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建平.乡镇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河北会计.2011年第五期.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生态型;畜牧业;合作社;创新性

近年来,青海省政府实施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战略,各地加大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成功探索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拉格日”“梅陇”“佐龙”“织合赛”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如何进一步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并将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整合起来,在关注经济、生态、社会目标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地组织牧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牧民收入,形成一个经济高效安全的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保证畜牧业长足发展,已经成为青海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黄南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合作社发展模式为例,研究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拉格日”模式的特征

拉格日村通过组建牧业合作社,推动了对现有牧业资源的重组,推行了合作制、分组式生产经营方式,努力实现草畜平衡,切实减轻草场压力,尽力优化畜群结构,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牧民收入,提高了牧民群众推动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

(一)合作社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

由示范带动到牧民积极广泛参与拉格日村是国定贫困牧业村,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2512元。2011年县政府依据省政府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战略,将拉格日村确定为县级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示范村,组建了牧业合作社,吸纳入社户3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0.6%,入社217人,占全村总人数的26.3%,入社夏季草场0.6万亩、牦牛74头,成功迈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的第一步。合作社通过一个阶段的发展,提高了牧民群众对合作社作用的认识,逐步解除了牧户的后顾之忧,充分带动了牧户入社的积极性,创造了牧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合作社生产经营逐步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经济效益开始显现,激发了牧民群众推进合作社发展的动力。截止2016年底,入社牧户已达到762户,占全村总牧户的92.47%。入社人数达到762人,占全村总人数的93.10%。

(二)合作社经营方式的创新性尝试:

改变传统牧业资源利用管理方式牧业合作社为了全面推动生产经营活动,加大了对现有牧业资源的重组,推行了合作制、分组式生产经营方式,把合作社分为天然草场放牧组、良种牦牛繁育组、藏羊标准化养殖组,商业经营组等4个生产经营小组,统一实行轮牧、配种、育肥、加工、销售和分群养殖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逐步推动“三产拉动型”“联合生产型”的新型发展方式,使草场、牲畜、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得到了优化重组,合理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畜牧业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截止2016年底,累计整合草场面积达8.8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3.8%;牲畜入股5264人头只,占全村存栏牛羊总数的93.2%,入股资金达2381.7万元。

(三)合作社运营中对草场生态的关照:

整合相关政策与技术资源,实现草畜平衡在牧业合作社建设中把草原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结合“三江源”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退牧还草、设施畜牧业建设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大力推行以草定畜的牧业生产方式,及时调整畜群结构,加大非生产畜种淘汰力度,努力实现草畜平衡,切实减轻草场压力,使超载过牧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截至目前,已实行禁牧草场面积达到4.46万亩,草畜平衡面积7.22万亩,年均减畜1109只羊单位,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业生产经营的双赢。

(四)合作社对放牧方式的探索:

因地制宜,因畜而定通过推行牲畜分类组群放牧方式,不断完善“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推进转变了增长方式,促进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使得拉格日合作社的畜群结构得到调整,优良畜种比例和牛羊出栏率不断提高,到2016年末,合作社优良种畜比例达到70%,母畜比例达到65%,仔畜繁活率达到85%,牛羊出栏率达到54%。

(五)合作社经营带给牧民的实惠:

提升了其创业能力通过牧业合作社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了牧民群众推动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2014年,各类资金投入已达1069.5万元,2016年仅入股资金达到了2381.7万元,极大地支持了合作社发展,激发了牧民创办产业干实事的热情,出现一批畜产品加工交易、牛羊育肥、饲草料种植、停车场、民族服饰加工厂等社办实体经济,合作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2016年,合作社创收948.5万元,比上年增加424.3万元;人均收入12447元,比上年增加3697元;提取公积金94.85万元后,年度分红总额达394.87万元,人均分红5182元。

二、影响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拉格日合作社极大的推动了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合作社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单一,集约化程度低,草畜矛盾较大,生产要素优化重组速度缓慢等等。

(一)合作社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尚未实现

拉格日合作社建设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落后,生产方式粗放,尚未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靠天养畜的方式依然存在,特别是生产要素优化重组速度缓慢,集约化程度低,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畜牧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开发加工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精深加工产品数量不多,畜产品尚未形成品牌效应。部分畜产品开发对市场需求、产品销路等考虑准备不足,存在盲目跟风扩大生产规模的现象,产品生产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加大了合作社运行的市场风险,甚至有些生产经营项目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有名无实,畜牧产品生产经营带动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作用不大。

(二)牧业合作社草畜平衡、畜种改良问题依然严峻

在牧业合作社建立初期,一部分牧民片面追求短期的生产、经济效益,超载放牧,草畜平衡问题十分突出。拉格日村草场退化严重,草场毒杂草、鼠害、病虫害时常发生,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减少了牧民收入。特别是人工草料基地建设滞后,草料种植面积偏小,冬季饲草饲料储备难度大,一般过冬储备的饲草料从外地购买,这大大增加了畜牧业生产成本,影响了生产经营效益。同时,畜种改良、畜种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合作社董事会成员、入社大户对畜种改良、畜种结构调整思想认识不一致,从而导致畜种改良、畜种结构调整方案难以推行,严重影响了产业布局、科学化生产经营。

(三)牧业合作社经济运行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通过畜牧资源整合,现有资源得到了合理、集中使用,目前拉格日合作社牧户入社率、牲畜入社率、草场面积入社率均达到了90%以上,生产经营体系初步建立,实现了畜牧业资源统一调配。但缺乏有效管理,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核心管理层整体能力较弱,合作社民主管理、财务管理、培训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规范,缺乏有知识、懂管理、善经营、有威信的、牧民群众比较信任的合作社管理人员,有些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善于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家底不清,尤其缺少牧业发展技术人员。甚至有些高龄“干部”有“等、靠、要”的思想,合作社发展动力不足,尚未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条件不成熟,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合作社还不具有辐射带动能力,难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

(四)牧业合作社投融资渠道狭窄

拉格日合作社缺乏发展资金和技术,畜牧产品开发步伐缓慢,从事畜牧产品生产经营加工型企业普遍处于“规模小、实力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水平低”的状态。畜牧产业化生产经营的难度大,生产有机、绿色畜牧产品过程中用生物、物理的防治草原鼠害、病虫害的能力弱,推广使用环保农药的难度大,部分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差,产品质量保证难度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不大,培育实力强、产业链长综合龙头企业难度大,大部分企业仅限于畜牧产品初加工的初步发展阶段,畜牧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加工工艺、设备不先进,加工增值潜力远未发挥出来,过低的畜牧产品开发水平和缺乏专门的研发团队,导致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很低。合作社成员入股资金非常有限,又缺乏大额的投融资渠道,生态畜牧业建设专项资金不足,地方又无财力安排扶持资金,使合作社大部分经营活动不能实施,无法拓展生产经营规模。地方政府尚未形成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工作合力,农牧、扶贫、旅游等部门在思路、措施和具体扶持项目等方面缺乏沟通与合作。乡镇一级对合作社的管理、服务指导不够。合作社抵押物不足、环保条件不达标,申请银行贷款难度很大。合作社生产技术、经营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五)牧业合作社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很大

牧业合作社的建立解放了许多畜牧业富余劳动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牧区劳动力老化的问题。但所解放的富余劳力转移就业难度很大,县城、乡镇承载能力、集聚能力、服务能力不高,游牧民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牧民教育文化程度低、语言环境狭窄,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大,缺乏一技之长,自主创业就业意识不强,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依然繁重。加之近年来教育投入力度增大和牧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牧民子女上大学人数比例大大提高,有一部分牧民子女大学毕业后不愿意返回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导致牧业从业人员中青年人从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使得牧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基本上处于缺人才、缺发展思路及产业发展“弱”“小”“散”状态,整体实力不强,缺乏富有民族特色的畜牧业产品生产加工,畜牧业发展仍旧沿袭“守株待兔式”和“靠天吃饭式”的传统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六)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还依然薄弱

牧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投资资金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导致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与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乡村道路建设,冬季、夏季草场转场牧道建设,草场灌溉供水管网建设与人畜饮水供水新打机井、配套井房建设项目、新架高压输电线路及配套变压器安装资金缺口较大,供电建设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合作社饲养基地、厂房建设等办理土地使用证难度极大,畜产品交易、仓储等设施不够完善,产品交易场所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尚未列入发展计划中。新建企业由于用土地、用路、用电等问题难以得到快速解决,企业投资的进度缓慢,企业进驻牧区生产经营畜产品的吸引力不大。

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是一个全面探索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需要在改革发展中不断总结完善。当前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已处在一个巩固完善和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如何准确把握好国家一系列强牧惠牧富民政策,制定切实可行推进牧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措施,扶持畜牧业产业链链接,建立生态畜牧业发展体系,合理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步伐,着力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一)以组织管理创新为引领积极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要站

在畜牧业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合作社对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合作社建设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深入调研,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大胆探索牧业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要进一步加强对牧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指导,切实推动合作社建设。县乡两级政府要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把加强指导、规范运行、推动市场进程作为合作社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协调解决牧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制定加快牧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措施。对牧业合作社建设进行一次全面地回头看,以生产要素整合质量为主要依据,对现有牧业合作社展开全面评估,确定优先序列,确立“谁先整合,谁先发展”的扶持模式,从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抓紧建立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保护品牌效益。开展有机畜牧产品开发、机械剪毛、畜牧产品存储与交易等服务型专业合作社建设试点,加快推进牧业合作社专业化分工发展进程。积极稳妥探索生态畜牧业联合合作社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畜牧资源优化重组,提升牧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落实创办领办牧业专业合作社大中专毕业生生活补贴等政策,完善奖励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遴选一批大学生村官,指定承担一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指导合作社发展工作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各类项目的申请工作;遴选一些县级机关优秀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分配到已经确立为重点的合作社中,开展生产经营的传帮带工作。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在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的责任,建立乡镇副职联点合作社工作制度;鼓励县级机关优秀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村委会成员担任合作社理事会职务,防止合作社事务管理形成“两张皮”。加大合作社发展的工作考核力度,每年年终要对牧业合作社发展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好、成绩优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不好、成绩差的给予通报批评。通过合作社对草场、牲畜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辟多元化培训方式以培育新型牧民

高度重视对牧民群众的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以会代训、编印汉藏文版《生态畜牧业知识手册》、榜样示范与引导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宣传教育,使建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生产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的良好氛围。有效整合培训资金,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组织合作社具体负责生产经营的人员到天峻“梅陇”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合作社发展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吸取精华,使之成为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的生态畜牧业建设能手;组织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生产技能培训,切实引领牧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

(三)多管齐下推进畜牧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方式创新不断

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加快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办一些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健全、带动能力强的经济实体,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应用、交流培训、推行标准、创新品牌、拓展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推行发展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企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探索推行跨村、跨乡联合合作社模式,形成产业联盟,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建立完善草原有偿流转制度,使草场资源向实力强发展快的合作经济组织集中。积极推广“支部+合作社”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实行理事会提议、村支部审议、集体决议的合作社生产经营的议事制度,走出一条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双转、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发展之路。

(四)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促进生态畜牧业厚度发展

科技是提升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根本,也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坚持把科技创新和应用贯穿到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各个环节。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重点推广畜种改良、分群养畜、畜疫防治、草原鼠虫害和毒杂草灭治、畜产品加工等新技术,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支撑性科技力量。科学解决草场超载过牧问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构筑草原生态屏障。大力培育饲草的品种,扩展饲草的种植面积,保障饲草的草量能稳步提升,做好饲草的储备工作,保障牲畜能在四季有足够的饲料,降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给畜牧业带来的损耗,切实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稳定性。大力培育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培育生态畜牧业、发展精深加工业”的思路,引进科技起点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企业与合作社联合生产经营等形式,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加工能力和带动能力的提高,加快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畜产品,加快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推进牧业合作社产业化、科学化生产经营。

(五)拓宽合作社投融资渠道改变

过去项目到户、分散建设的项目资金投入方式,整合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三江源生态保护、退牧还草、草原生态奖补、精准扶贫、草原旅游、科技推广等各类涉牧资金,向试点合作社集中投放使用,避免“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方式,扩大政策拉动效应。针对合作社的空壳现象,政府应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此项工作,帮助已组建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走上发展的新阶段,建立健全合作社运行管理制度及利益分配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牧民群众投资推动合作社发展,加强对当地草场、牲畜的整合,努力实现牧区经济发展、牧民增收,草原生态改善的目标。鼓励企业、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做到资本聚集,产生规模效应,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满足

牧民生产生活需求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与合作社生产经营及牧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问题,投资建设冬季、夏季草场转场牧道,积极建设供电、草场灌溉供水管网、人畜饮水供水新打机井、配套井房等基础设施,合理解决合作社饲养基地、厂房等土地使用证难办的问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制度,健全覆盖全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牧区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继续实施公益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以满足牧民们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双元.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现状评价与政策思路———以梅陇个案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04).

[2]张亚君等.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J].青海农牧业,2011,(03).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草原生态畜牧业;集约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F3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73-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力度的增大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草原生态畜牧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到底什么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以及它与传统与畜牧业以及工厂化畜牧业或者集约畜牧业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却一直没有正面的回答。

生态畜牧业是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畜牧业生产,建立新型的动物生产模式。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规律和要求,把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和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形成优化的、高效益的动物转化体系,同时实现无污染、无废物生产,通过多层次利用,多层次的增值,实现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1~2]。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草原生态畜牧业是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目标和新方向。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在综合草原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各组成要素的特点的基础上,整体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科学地利用草原,优质高效低耗地发展草原畜牧业,达到草原系统的土—草—畜—人协调统一,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集约畜牧业又叫密集型畜牧业或工厂化畜牧业,是指在一定的土地(草原)面积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心饲养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其实质是建造最适畜禽的生产环境,提高机械化水平,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遗传理论和育种技术、配合饲料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及机械自动化技术等)改善生产工艺,合理组织劳动,从而缩短饲养周期,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力求在单位面积上获得“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经济效益[3]。集约畜牧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现代畜牧业范畴,在中国也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由于草原上超载过牧现象严重以及草原退化等问题,造成草畜矛盾尖锐。在草原畜牧业转型以及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中,专家提出退牧还草、季节性轮牧、休牧以及舍饲、半舍饲的饲养方式,提出通过饲养方式的改变以及补饲等方法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与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自由放牧相比,舍饲半舍饲的技术含量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因此造成了草原生态畜牧业是集约型畜牧业的困惑,甚至形成了草原上要发展集约型畜牧业的观点[4]。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解答这种疑惑,辨清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实质内涵。

的确,在很多方面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们都注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使用,注重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来提高效益。无论草原生态畜牧业还是集约型畜牧业都注重畜群结构的优化,注重通过科学的家畜管理技术及畜牧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高效、低耗。集约化生产无疑是获得高效低耗的经济效益的最优途径,因此,在畜牧业的现代化生产中,都会朝着集约的方向迈进。中国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效率低,因此在朝着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在生产中某个环节,甚至整个生产过程的集约化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变游牧为定居、通过土地置换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围栏来管理家畜、冬春季节舍饲等都可以视为集约化的表现。而在国外,也有生态畜牧业集约化程度很高的例子,以美国为例,其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典型特点就是集约化水平高 [5]。

然而,即便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其驱动机制不同。草原生态畜牧业是生态与经济二者共轭驱动的发展方式,而集约型畜牧业是单一的经济驱动型。由于其驱动机制不同,也就造成了其生产方式、目的不同。草原生态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产品的优质、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影响畜产品质量及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兽药等的使用。尊重自然规律,保证家畜的自然生长。因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要保留放牧,而不是完全舍饲。但是,在放牧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来管理家畜,比如进行季节性轮牧,在保证家畜生产需求的同时,让草原得到修养生息,让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重建。在冬春季节的禁牧、休牧目的也是如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中,会有短期的舍饲,或者叫半舍饲,往往选择在冬春季节缺草期,其目的除了保护草原外,还可以减少冬季家畜因游走及抵御寒冷而耗费能量。尽管如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一个重要主张是提高家畜在秋季的出栏率,也就是尽量减少在冬春季节舍饲的家畜数量,只留基本母畜越冬。这样既降低了家畜越冬的投入,又不会减少秋季家畜出栏的数量,同时还保护了草场,也就是减畜不减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赢。通过草原生态畜牧业的这些主张与措施,可以发现,草原生态畜牧业,不仅注重经济收入,更注重草场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

而集约型畜牧业最重要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因此其主要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注重的是产品的量。尽管集约型畜牧业也追求优质、低耗,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高产、高收益。因此,为了高产高效,集约型畜牧业往往会割裂了动物与植物之间的自然联系,忽视了动物生长发育的自身需求,而在生产中大量使用添加剂和兽药,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另外,集约化生产追求规模效应,造成生产集中,而致使禽畜粪便污染土壤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总之,集约型畜牧业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方式。在这种驱动机制下,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其牺牲品。但由于其高效的特点,集约型畜牧业也可能是畜牧业发展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集约型畜牧业本身是社会经济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的、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体现,但当经济发展到另一定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注重食品安全时,单纯的集约型畜牧业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如集约型生态畜牧业,此时,“集约”只是生产手段,而不是目的。

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在中国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如何把握住其中的尺度呢?

当前世界上常见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模式 [6]。四种模式各有特点和适应发展的环境。中国的生态畜牧业从传统畜牧业发展而来,由于中国农业发展以整体、传统的小农、小牧经济为主,因此,目前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以第三种模式为主。这种发展模式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但主要缺点是效率低、风险高,因此研究者们不断致力于其他发展模式的研究。草原生态畜牧业是中国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中国北方草原退化的有效途径 [2],因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的草原政策是生态优先,兼顾发展经济,也就是说生态保护建设放在了经济发展的前面。其原因不是为了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更多的是对过去草原退化的一种补偿,也就是说,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在恢复草原生态的条件下的畜牧业经济,这本身就像一种夹缝中的生存,既要进行经济生产,又没有充足的资源可以利用,甚至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必须减小生产规模。在这种背景下,当前,中国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低耗、高产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长胜,孙凤俊,王书杰,等.动物生态与生态畜牧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6):376-379.

[2] 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J].中国草地学报,2010,(4):1-9.

[3] 金铁城.畜牧业集约经营[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4,(2):17-18.

[4] 于铁夫,卢德勋.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1,(5):1-11.

[5] 颜景辰.美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08,(1):47-50.

[6] 颜景辰,张俊飚,罗小锋,刘歆海.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7,(9):7-10.

An Analysis on the Definition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and Intensive Livestock Husbandry

LI Ping,HOU Xiang-yang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Hohhot 010010,China)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牧区经济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K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63-03

按照中共十二大关于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将在“七五”计划期间逐步站看的部署和中共十三大所规划的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目标,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七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改革的重大措施,畜牧业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畜牧业经济的运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鉴于牧区生产特点进行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

80年代后期,为改变全区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状况,在全区开展了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1984年7月,自治区党委全区牧区工作会议确定,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立呼伦贝尔盟的肉、奶基地,兴安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肉牛基地,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的肉、羊毛基地,伊克昭盟的山羊绒基地和阿拉善盟的驼毛绒基地。据此,1986年,自治区农委、计委制定了《内蒙古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方案》。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旗县的自然资源和畜牧业生产优势,全区计划建设养羊基地旗县40个,其中细毛羊基地旗县18个,半细毛羊基地旗县6个,优质粗毛羊基地旗县5个,白绒山羊基地旗县9个,乌珠穆沁肉羊基地旗2个;养牛基地旗县21个,其中商品牛基地旗县13个,奶牛基地旗县8个。1987年,自治区畜牧局发出《关于作好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主要选择在当地领导重视畜牧业,具有一定的商品经济观念和经营管理水平,畜牧业务部门工作得力,技术力量雄厚,畜牧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相应条件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畜饲养量的地区。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措施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基地旗县领导一定要把商品畜基地建设列入畜牧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自治区和盟市畜牧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抓基地建设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草原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大力种草、种灌木,积极扶持发展饲草料加工、贮存,走建设养畜的道路;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在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中,要把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服务体系作为建设重点,为农牧民做好系列化服务工作。畜牧部门要将商品基地建设和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和集体统一制

深化牧区改革,必须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在牧区政策的基石。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多次要求,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集体统一经营的内容。凡是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嘎查集体经济组织都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努力去办,以使统一经营优越性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更好的结合起来。1988年9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嘎查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机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在完善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的过程中,各地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首先是下大力量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主的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近十年间,乡镇企业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加强双层经营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管好用活集体资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后,采取由苏木、乡镇经营管理站统一,把资金存入农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单独立账,由苏木、乡镇政府监督使用,有偿投资的办法。又如草牧场承包使用费,基本上归集体所有,建立“育草基金”,滚动使用,增强了苏木、嘎查在资金使用上“统”的功能。

在推行草牧场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苏木、乡镇和嘎查、村根据需要留出公用设施用地和一定的机动草牧场,作为集体统一组织林业、草业用地或防灾基地、备荒打草场。由国家、集体投资统一建设、围封的大面积草场及其设施包括机井、药浴池、配种站等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实行牧户或联户承包经营,有偿使用,所得收入作为集体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益事业。

不断强化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例如苏木、嘎查通过对草牧场行使所有权、使用权的分离,实行有偿承包,不仅通过收取草场使用费加大了集体经济的实力,而且进一步从宏观上搞好管理、协调,找到了新的契机,可以加强对草牧场的生态、产草量、载畜量及牧户经营牲畜等经济活动的调控管理。

三、根据牧区地区特点全面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

1987年3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肯定了“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认为一抓粮;二抓畜;三抓乡镇企业,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会议认为,抓住这三个重点,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定会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年12月26日至1988年1月3日,自治区党委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农村的生产方针进一步明确起来,要求在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粮食自给。这样,就在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农牧林结合,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方针。

由于农牧林结合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林结合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哲里木盟立足于产粮大盟的实际,大搞粮食秸秆转化,把养牛、养羊作为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逐步形成畜牧业规模优势。乌兰察布盟在农牧林结合上调整优化农区产业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战略,还林还草还牧。巴彦淖尔盟在河套地区广泛推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农牧结合、以草养畜、以牧羊地。呼和浩特和包头市郊区,建设肉、奶类大基地。在实施农牧结合战略中,12个盟市各有特色,出现了农、牧、林三个基础产业大上的新局面。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的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发展农区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区上下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

农牧林结合战略的实施,使广大农村的农牧业相得益彰,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牧业的增长速度,1990年在牧业年度,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牲畜总头数达到3109.05万头,比1985年的2530.89万头增长22.84%,平均年增长4.2%。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7.30亿公斤,比1985年的120.8亿公斤增长61.08%,平均年增长10.0%,比“七五”计划的8.78%,平均增长速度增加了1.22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产值达到39.87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1985年的29.92亿元增长33.2%,平均年增长5.9%,比“六五”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加0.9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肉类总产量达到41.47万吨,比1985年增长54.79%。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业取得的新成果,主要的取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根据牧区民族特点理顺生产领域的各种关系

理顺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为了巩固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畜牧业专业化的进程,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坚持实行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统一。

1985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把坚持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统一起来的原则。指出:领导工作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型改为服务指导型。还指出:把社会化服务工作跟上去,是牧区经济更加繁荣、牧民生活更加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都要把社会化服务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以适应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的需要。

在实践当中,各地在积极引导专业化生产,发展家庭牧场,鼓励牲畜和草场适当集中,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分层次健全服务体系。在防疫、运销、科技服务专业户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民之间开展有偿服务;健全嘎查(村)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集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苏木、乡镇和旗县市建立畜牧业综合服务站或综合服务中心,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开展有偿的社会化服务。

理顺生产与经营的关系。1988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畜牧业工作会议指出的:“坚持了一个思想,就是坚持用商品经济的观念来指导畜牧业生产,也就是说,要把我区的畜牧业生产同全国这样一个大环境密切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推动畜牧业向商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把生产与经营的结合,作为发展畜牧业商品经济的重要环节。市场和价格的进一步放开,从根本上解决价格和价值背离的问题。这对于长期以来被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所严重束缚的畜牧业,必定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提高各级干部组织领导商品经济的能力,使畜牧业生产尽快沿着商品经济的轨道,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坚持处理好上述关系,进一步理顺了畜牧业生产领域诸多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矛盾,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经济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商品化畜牧业的发展。

五、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

1979年,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养畜的目标,要求大搞草原建设,解决好牲畜的吃、喝、住的问题,通过建设使每个畜群都有一个出可放牧、退可舍饲的“根据地”。进而又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

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市畜牧生产经营制度的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和付诸实施是在这个时期。1985年8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牧区工作会议上,通过对牧区工作的再认识,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过度的决策。自治区党委《1986年全区主要工作安排》提出:“要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引导群众走建设养畜道路,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

防灾基地建设稳定了畜牧业的发展。从1987年开始,分三批把占全区85%的草场、69%的牲畜纳入防灾基地建设项目的范畴,通过建设,逐步使畜牧业生产从被动抗灾走上主动防灾的轨道。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因靠天养畜所导致的牲畜发展的不稳定状态,畜牧业开始走出被动抗灾的误区。

这个时期,38个防灾基地建设旗市总计投资2.01亿元,其中牧民自筹1.14亿元,占56.59%。基地建设累计围栏草库伦120.83万公顷,人工种草16.94万公顷,改良草场43.8万公顷,建立饲草料基地7313.33万公顷,打井1.75万眼,建立饲草饲料加工点2342处,购置打草贮草加工机械9918台套,建立青贮窖、氨化池7732座,新建棚圈1.92万座,扶持各类专业户1270户。

防灾基地建设,试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1990年,38个基地旗市打贮草41亿公斤,资产饲料1.4亿公斤,比建设前的1986年分别提高86%和60%;畜均贮草177公斤,备料6.1公斤,分别比建设前提高77%和44%新增饲草饲料加工能力4亿公斤,99%的饲料和20%的饲草得到科学加工利用;棚圈化程度由80%提高到90%,特别是棚圈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使300万头牲畜结束了爬冰卧雪的历史。38个旗市防灾基地建设的成功,也促使全区畜牧业的发展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起伏波动的局面,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1987~1990年,全区牲畜总头数连年增长,第一次实现从4000万到5000的跨越。

六、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对新牧区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们今后开展牧区各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牧区与农区有很大差别,畜牧经济与农业经济又不一样。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牧区的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经济特点,任何忽视或无视牧区特点,照搬照套其它地区的模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乌兰夫之所能成功领导牧区工作,把牧区从极端落后的状况下逐渐恢复和发展,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制定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乌兰夫牧区工作思想的精髓所在。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这一点是决不能忽略的,只有从牧区实际出发,制定和采取符合牧区特点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我们才能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才能更好地建设牧区。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把发展生产力、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数民族牧业区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文化都比其他地区相对滞后。因此,领导牧区工作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制定符合牧区实际的方针政策来推动牧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正如乌兰夫所说,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忘记这一目的,忽视这一重要环节,一切工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力有了发展,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各民族间的经济上的差距才能缩小,各种民族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牧区社会稳定才能真正实现。目前,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新任务,并围绕“三农”、“三牧”问题制定出台了很多有益的方针政策。在今后的建设实践中,需要切实、有效地贯彻这些方针政策,并围绕发展牧区生产力、提高广大牧区群众生活水平这一主题,不断加强经济建设的力度,探索适合牧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领导牧区工作,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确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是乌兰夫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乌兰夫成功领导牧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领导牧区工作,对我们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且比领导其他地区复杂的多,即使今天我们有六十多年的建设经历,内蒙古牧区也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如何做好牧区工作、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牧区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而且,在新的实践中又在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矛盾,呈现出发展阶段上的很多新特点。因此,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吸收有益的经验,纠正失误的教训,是我们继续推进牧区各项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乌兰夫文选: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畜牧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5篇

一、充分认识经济新常态下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是满足肉蛋奶供应的主要载体,现代畜牧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在50%以上,如美国占50.1%,澳大利亚占70%以上,而我国约为三分之一。发展畜牧业不仅可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提高附加值,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饲草、秸秆、粮食副产品等资源,过腹还田,转化增值,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临汾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畜牧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畜牧业在振兴农村经济、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如翼城县以生猪产业为主导的畜牧标准化生产,侯马市畜牧产业翻番工程,汾西肉鸡和襄汾生猪“一县一业”建设,所产生的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彰显了现代畜牧业的蓬勃活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正确把握临汾市畜牧业现状和畜牧经济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

1.临汾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全市畜牧业以生态、低碳、循环为抓手,确保“两个安全”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建立了设施完善、机构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培育了一批引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畜牧龙头企业,比如汾西洪昌肉鸡、尧都中德生猪、襄汾君诚肉羊、翼城富华奶牛等,这些企业在品种优化、程序防疫、科学管理、粪污治理、产品认证、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了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畜牧科技贡献率和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创建了市、县两级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体系,为依法治牧提供了机构队伍保障。目前临汾市现代畜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现代畜牧经济呈现的新常态。一是畜产品供求的关系发生变化,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现阶段进入牛羊肉总产量偏低结构性短缺,猪肉和家禽肉阶段性有余的新状态。二是畜牧业增长方式由规模扩张向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发展。三是畜牧经济效益由高利润走向微利。四是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生变化,规模化养殖进入到用地环保双重制约日益趋紧的情况,融资难,资金短缺的困难也日益显现。五是畜牧业经营主体发生变化,表现为散养户退出加快,规模化发展速度放缓,合作组织、家庭牧场不断增加。六是畜产品的经销方式发生新变化,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售进入到直销、电子交易、期货、网购多元化发展。七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新型病毒种类增多,动物疫病混合感染较为普遍。动物及动物产品频繁调运,外来疫病引入风险增加。基层防疫体系人员老化、经费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全力推进全市现代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面对经济新常态,临汾市畜牧业要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建立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1.推进布局区域化。根据全市17个县(市、区)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养殖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功能齐全、养殖畜禽种类相对集中的畜牧生产基地。结合百万亩有机水果基地建设,以“果畜循环”为抓手,在西山区以吉县苹果、大宁西瓜、隰县玉露香梨等品牌为依托,围绕一亩果园一头猪或一只羊,形成畜沼果的良性循环,建设生猪基地和肉羊生产基地。以汾西洪昌肉鸡集团为带动,以“一县一业”为抓手,建设汾西、霍州肉鸡生产基地。以秸秆“过腹还田”为抓手,实施粮改饲和草地生态建设,在东山区建设古县、浮山肉羊生产基地及安泽肉牛生产基地。平川区以襄汾、翼城生猪养殖大县为主导,以“生态循环”为抓手,建设生猪生产基地。以洪洞、曲沃蛋鸡生产为主导,以“设施养殖”为抓手,建设蛋鸡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建设中,积极推进“三品”开发,形成畜产品区域优势,品牌优势,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变产品优势为商品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基地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

2.推进生产标准化。一是加大标准化宣传力度。提高标准化技术应用水平,强化生产者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意识。二是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开展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引领畜牧业生产实现品牌化,提升畜产品质量和效益。三是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职能,健全机构,进一步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明确职责,充实力量,着力提升监督执法能力。

3.推进养殖规模化。在畜牧专业生产基地建设中,要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畜牧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成。这里所说的家庭农场,区别于目前的粗放式农户散养方式,家庭农场作为小型规模化经营体,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采用的也是优良品种、全价饲料、科学管理等现代技术,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按照科学定位、加强引导、重点培育的要求,加大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扶持力度。全方位推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

4.推进经营产业化。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同时,要注重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基地建设的核心所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系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间枢纽。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通过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带动能力和发展活力,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稳定的畜牧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新格局。推进畜牧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一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畜牧业、设立风险资金、为养殖户信贷担保等多种形式,建立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二是加大金融、深加工支持力度。使龙头企业不断做强做大,真正发挥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