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文学素养知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文学素养知识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1篇

在作品中,作家结合自身的经历,用自己特有的洞察力和语言,从生活细节中发现美,展示美,再创美。这种创造活动,又往往借助于文学语言来展开。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意境和微妙的情感,通过文学都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来,因此可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成为一种审美实践。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通过阅读发现美,认识美,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受美,使心灵得到净化美化。

文学作品还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认同感。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深入作者内心,使他们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态度、信仰、思维方式,了解其人生和创作特点,和作者的对话,这样能使个人得到成长。更能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多样性。英语学习者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容易被文字描绘的意境所陶醉、被有张有弛的情节吸引、被丰富的情感所感染,不知不觉便沉浸到自觉体验的状态,这种自觉体验便是文学体验阅读所追求的状态。因为,在这种自觉体验状态下,读者身心放松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语言学习将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是一种近乎习得的理想的语言学习状态。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文学作品,每部文学作品都是语言的精粹,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阅读和学习西方各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我们会学习如何尊重各国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文学的特点和个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各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并促进多样性文明之间的交流。

2基于文学的英语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拓展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的文化修养,包括了一个人精神和道德的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本质。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够辩证地看待社会、物质、他人和自我的关系,才能够凭借思辨能力正确地认识世界,看待社会,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隐藏在其背后的本质和精髓。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构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人文素养提高了,人的理想和人生哲学必将越来越深刻和高尚。对于外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指其对人文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及美学知识的了解外,还包括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挑战的中、英文运用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敢于创新、独立开展与外语相关的工作能力;适应涉外工作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外竞争与合作能力;对外国文化的批评能力和辨别能力;熟悉中外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并且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

英语教学是一个独特的平台,在掌握一门外语的同时,人文素养要渗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目的与人文素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英语阅读课程应通过广泛的、多元化的阅读,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是英语语言能力发展所必需的能力,而且也为未来从事多种文化交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利用文学进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要远远超过语言教育的价值。将文学作品引入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语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体会英语的魅力,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文化与思想,感受西方国家的生活和认知方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一个环境复杂、文化多元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可从低年级开始不断地给学生渗透英语文学知识。

英语每一学科的教授不是片面、孤立的。各科之间需要融会贯通的。如在教授英语时,教师不能只是讲授单词、词组、句子,要重视文化背景、相关文学知识的传送,从而使学生对英语语言及英语国家在总体上有所了解,要适当导入英语文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与运用。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用

引言

英美文化是世界上的主流文化之一,对我国的大学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英语是我国大学所开设外语中,占比重最大的外语种类。并且,英语以其全球通用的绝对优势,拥有了世界第一的学习规模。而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即使是大学语文教育,英美文学也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因此,大学英美文学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大学英美文学教育。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知识的积累英美文学作品一般都会突出反映西方的人文素养以及西方的人文精神,所以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现在培养人才的目标着重于技能培训,对实用性的需求比较多,普遍都是向就业看齐,导致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人文知识积累,于是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前提是大学生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人文知识的积累,只有具备较强的人文知识,才能让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了,才会推动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自私冷酷,人文主义精神极度缺乏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备基础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讲究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指的就是对人的尊重和宽容,反对一切关于暴力的活动,提倡平等和自由。当代社会态势比较多元化,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风气的影响,这种拜金主义的思想就是要求一切都向钱看齐,比较冷漠和势利,人与人之间没有起码的友好与和善,时常是以个人为中心。从根源上根本不能同人文主义精神思想相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宗旨是提倡和谐互助的基本原则,这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根本无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主义观念。这类大学生肯定会因为自身受到那种自私自利思想的影响而让自己离人文主义精神越来越远,这种思想不仅可以伤害到周围的人,还会让自己在学校中属于孤立群体,对自身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事事顺心时时如意。大学生在平常学习生活当中难免遇到形式多样的困难以及挫折,这些挫折与磨练其实正是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自身耐挫能力不强,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很难再爬起来,有的甚至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在后面的道路上遇到相似的困难时时常不敢迈开步伐。有的大学生甚至将自己放弃了,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可能精彩了,已经失去希望了,所以他们就选择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选择了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的大学岁月就这样在蹉跎中度过了,最终导致在大学生涯中没有任何收获。

二、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大学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

研究一下,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到底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什么作用呢?英美文学作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它的文学作品中必定包含有非常浓厚的西方人文主义情怀。而我们对于大学生的英美文学教育,归根到底还是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英美文学对大学生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首先,大学生学习西方英美文学,可以增加和提升大学生对西方英美文化中人文知识的积累。因为,英美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对英美某一特定时期社会现象的一个具体而形象的描述。我们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育,是在一定程度的加深大学生对英美社会文化以及英美西方人文素养的印象。使得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就如同大学生学习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的《悲剧集》可以使学生更加的了解西方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学习欧亨利的作品,能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西方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学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双城记》可以使大学生深刻的意识到早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真实的心理状况。其次,大学生学习西方英美文学可以使得大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良好而高尚的品德,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日渐完善。大学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学习英美文学,更多的应该是深入了解西方英美文化。最好能够达到一个忘我的,完全投入,把自己融入到英美文化的故事情节中去。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审视每一部英美文学作品,而不是单纯的以旁观者的身份去阅读。当大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英美文学作品中去时,大学生就可以通过分析对比不同人物最终的命运,从而明白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关心爱护他人,尊重理解宽容他人,崇尚和平,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人文素养。就如同大学生学习阅读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就可以深入了解到沙皇的残酷剥削[1]。所以大学生阅读学习英美西方文学,可以促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养成怜悯他人的人文之一情怀,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在平等待人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的能力。

三、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的实施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添加英美文字鉴赏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相应的得到提高,由于这种思想模式的形成,大学英语教学资料主要是根据学生步入社会可能接触的英语进行教学的,对英美文学常常比较忽视。但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常常因为现代文化的改革,和现代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学生们遇到这种状况时,学习的时候就会困难重重,就算让学生掌握英美文学和现代英语之间的不同对学生来说帮助也不大,所以英语教学中文学经典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这种直接的以英语应用能力为首要前提的教学方式很难不能发挥出英美文学中人文素养的作用,但是这种人文素养的作用,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精神养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一些英美文字鉴赏,能够让大学生发挥出英美文学教育人文素养的最大作用,实现英美文学教育上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领。

(二)将英美文学教学的力度发扬到大学语文教育中去由于当今教育界对英美文化十分重视,所以可以发现我国大学语文的教育中英美文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大学语文的主要教育目的还是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汉语,所以教师对英美文学的部分也不够重视,对学生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讲得也比较少。可是事实上,大学语文课本中的英美文学存在着很大的文学价值,它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汉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由于中西方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英美文学中的很多元素都能够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方面来看,目前的大学语文教育对英美文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目前的语文教育中,应该将英美文学教学的力度发扬到大学语文教育中去。

(三)对英美文学的教育中采用比较法经过研究发现,英美文学教育具有很多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学同样起到很多的作用。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不同程度的让学生对人文知识有一个积累过程,能够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培养自身积极努力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在挫折面前勇于克服,愈挫愈勇。但是英美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所重视的内容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教师讲述英美文学的时候,可以将其中与中国文化接近的地方进行对比介绍,让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理解和思考,对两种文化所存在的不同以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2]。不断吸取两种文化的养料学习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能够让学生在接受的同时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充分发挥出英美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的作用。(四)教学中不断扩充西方文学理论,加强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教学中不断扩充西方文学理论,因为文学理论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进行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对其英美文学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让学生对英美文学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然后重点对教学中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学生不断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挖掘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利用闲余时间阅读更多最新的大量国内外文学作品,不断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更新,能够有效的将文学精髓贯穿给学生,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一定要非常严谨,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主流思想熟悉的讲述出来,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作品进行理解,吸收到知识要点,掌握人文素养的主要内涵。

四、结语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能够在高校未来的竞争发展中站稳脚步,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为大学生传授文化素养上面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依据。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中英美文化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的现状下,对英美文化课程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英美文学的课程改革是非常艰巨的,在这个情况下,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文素质的理想化状态是不现实的。教师要不断进行改革,对英美文学进行不断创新,通过英美文学来让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筱红.试论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5(12z):95-96.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面;高中英语;美英文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丰富学生英语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提升其英语文化素养。

一、美英文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表现如下:(1)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表现形式之一。(2)语言作为文化组成的主要部分,发挥着文化传播的作用。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英语民族文化的传播载体,通过学习相关作品,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其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美英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英文学极具教学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阅读美英文学作品,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词语语境以及语法,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现代高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渗透英美文学,能够达到此目的。学生了解西方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等,能够更为理性地剖析文化差异以及共性,进而能够提升其人文素养。(3)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是重要内容。渗透美英文化,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异,提高其英语知识运用水平。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美英文学的渗透

当知识面得到拓展后,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丰富,因此开展高中英语教学,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增加美英文学作品阅读量。使用具有教育价值的素材,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1.渗透英美文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从英语阅读学习角度来说,学生掌握大量的英美文学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其能够掌握不同语境下语法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知识,可以增添教学乐趣。因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强,具有故事性与哲理性特点,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以Prometheusunbou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作品为例,题材为诗剧,创作人为雪莱,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写作手法为浪漫主义。其中包含着很多精彩片段,比如麦鸠劝说:麦鸠利受宙斯的派遣,劝说普罗米修斯屈服。他说,孤独一人反对权威,永远不能得胜。宙斯会运用权力,给予普罗米修斯种种惨烈的迫害。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程度较低,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主动阅读。当学生阅读时,会遇到生词,为明确内容,会主动去思考和推测,对提高其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加强课堂鉴赏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英美文学的渗透,需要教师做到无痕植入,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树立喜爱英美文学的形象,时不时地给学生传递英美文学知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预先给学生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让学生阅读Prideandprejudice《傲慢与偏见》,JaneEyre《简•爱》的作品。为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可以承诺为学生开展《傲慢与偏见》电影欣赏,让其根据原著内容,分析电影的改动,通过设置“找茬”的游戏活动来增强课堂氛围。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内的场景、服装、礼仪等内容,为学生讲述当下社会中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增强学生对此作品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类似的作品较多,能够符合学生的阅读喜好,并且很多作品已经翻拍成经典电影,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接触英美文学,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

3.依托听力教学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可通过听力练习的方式来渗透英美文学。将英美文学作品片段作为听力内容,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认识。同时当选取的英美文学作品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极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英美文学的渗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作品,比如KiteRunner(《追风筝的人》)或者TheOldManandtheSea(《老人与海》),让学生进行“听力最强者”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现自我,带动其他同学,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的社会层面较为广泛,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要注重渗透英美文学,从英语听力练习、阅读等方面入手,做好渗透工作,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春开.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英语教师,2012,12(4):7-12.

[2]马春秀.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校园英语旬刊,2015(1):142.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4篇

1.和表达能力21世纪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主张在更高的层次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并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医护人员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等各个方面。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较强的医学应用文运用和写作能力。此外,医护人员做到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以及减少医患纷争的必要途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言优美,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文学修养,提高其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2.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助于提升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心理调适能力医生担负着繁重而紧张的救治工作,在当前的医患环境下,他们面临着种种诊疗和与患者沟通的困境,随时处于医患纷争的漩涡之中;加之医疗工作各个环节充满风险,工作压力极大,业余时间又少,导致医护人员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迫切需要构筑一个精神的巢穴,并在这样一个精神世界里排遣工作的苦闷。如毕淑敏的《红处方》历来是医学生必读书目。主人公简方宁作为戒毒所的院长,美丽自信、从容镇定,身为医生,给吸毒者亲切的人文关怀,使许多人成功戒毒。然而生活中的简方宁却背负着儿子生病、丈夫背叛、遭人嫉恨的沉重负担,丑恶的现实假借一位变态女患者之手给了她最后一击,当简方宁自知沉溺而又无法戒除,不愿苟活于世时,便以自杀的方式做出了最后的抗争,是对勇气与灵魂的经典诠释。阅读这些正能量作品,医护人员能从中汲取强大的工作和生活动力,养成愈挫愈勇的精神品格。

二、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素养与教学现状分析

1.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与素养对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有助于提升学生将来工作、生活的品味和层次,对于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究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学生整体文学素养到了什么层次,一直以来没有权威部门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基于此,笔者在任教的中医药高职院校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素养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结果不太乐观,现介绍如下。调研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笔者在本校的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护理、医学营养、医药营销6个专业中共选取了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500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性别构成:男生114人,占22.8%;女生386人,占77.2%。年级构成:2011级153人,占30.6%;2012级214人,占42.8%;2013级133人,占26.6%。专业构成:中医学专业121名,占24.2%;针灸推拿专业94人,占18.8%;中药专业88人,占17.6%;护理专业137人,占27.4%;医学营养专业30人,占6.0%;医药营销专业30人,占6.0%。生源结构:文科类227人,占45.4%;理科类246人,占49.2%;艺术类23人,占4.6%;体育类4人,占0.8%。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接触并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其中,68.8%的学生迫切想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知识,29.1%的学生感到无所谓,2.1%的学生不想了解相关知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量方面则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习惯与爱好。

2.在500份调查问卷中,8.0%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31.0%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35.0%的学生则基本没有阅读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兴趣;19.0%的学生不太喜欢现当代文学作品;7.0%的学生从不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借阅或购买书籍时,学生也以专业学习、从业资格考试和英语、计算机考证方面为主,真正喜欢现当代文学书籍的学生尚没有喜欢舞蹈的学生多,这也可能和中医药高职院校女生占较大比重有一定的关系。在谈及不去阅读名著的原因时,多数学生表示学业压力大,喜欢文学却没有时间阅读;有的学生表示经典作品篇幅太长,静不下心来阅读;部分学生表示由于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网浏览新闻、聊天、购物和打游戏更有趣,不愿意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调查问卷还表明,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掌握较少,部分学生对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茅盾以及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余华、毕淑敏、池莉等的代表性作品很少知晓。当下学生即使阅读文学作品,也大多为言情、穿越、魔幻式作品,太多的快餐式文化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下降,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严重不足。虽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载体,但大多中医药高职院校对开设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代表的人文课程普遍存在忽视的现象。在长期受西医院校的影响之下,中医药高职院校大都呈现两种倾向:一是课程设置呈西医化趋势,在中医课程之外大量增设西医课程;二是以医药类等自然科学课程为主,人文课的比例偏低。国外医学院校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左右[4]。在部分医学院校中,虽然通过教育教

3.学改革,人文课程的课时略有增加,课程的结构相对趋于合理,但传统的重自然、轻人文,重功利、轻素养,重书本、轻实践的教学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3提升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素养的思考和策略著名教育家张志公曾说:“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同时它又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5]现当代文学是一门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人文素养的课程,它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了“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医药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提供了可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被中医药高职院校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更新理念,明确中医药高职院校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在学生人文精神、文学素养培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对于以前传统文化教学的单一模式,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中医药院校还应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努力把现当代文学教学内化为要求、外化为行动,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融入教学,并将现当代文学教育纳入整个医学教育学科体系之中。学校教务处应该联合基础教学部和学生处、团委等,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管理,统一进行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并加强协调和领导。

三、整合资源丰富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

1.完善教学用书学校应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教材的遴选、使用工作。教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让学生能通过文学作品陶冶情操、启发思维。应对一些涉医经典著作如《药铺林》、《血玲珑》、《大国医》等进行解读和鉴赏,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精神。

优化课程体系现当代文学教学要按照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兼顾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医学院校女生比例占绝对优势的特殊性,将描写女性执著、仁爱等主题的文学作品纳入教学内容,形成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特点,科学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媒体教学手段是改进现当代文学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学与影视有着密切的关联,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已经改编成了经典的影视剧,如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茶馆》、孟宪明的《大国医》等。所以,现当代文学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影视剧的艺术魅力。另外,在教学中提倡应用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全程参与教学互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揣摩故事情节与结构安排,归纳整理出有见地的想法和观点。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5篇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具有文学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学素养。比如,在课堂中开展“文学知识之星”活动,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和学习中积累文学知识,每个月的月末在语文活动课中形成一次评比,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文学知识之星”称号。通过语文课和课外的积累,让学生有着对文学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适合此年龄阶段的名著,并与同学们分享,教师可以开出相应的书单,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熏陶,学生在一个有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通过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课外名著的阅读,稳步地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采用引导和鼓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能力不一样,学习兴趣也不同,教师要在承认这种差距的前提下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对于班级中文学素养较差或是对文学兴趣不大的学生,教师应当对他们表示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的进行鼓励和引导。如有一个学生在语文课上不认真听讲,对教师有意识的古典文学的引入也无动于衷,教师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迅速跟学生家里进行联系,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兴趣爱好,经了解发现,该名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其他科学习情况也不理想。

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教师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设计了一次谈话,在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学生想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同时还发现,该名学生对游戏内容游戏背景介绍等十分了解。因而教师推荐了学生玩一款新出的“三国杀”,让学生了解各位任务的背景故事,了解游戏的整个内涵,并可以和老师一起游戏。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明显发现,该同学在课上表现好了许多,和他进行交流之后了解到他对游戏各大人物背景以非常熟悉。教师当时对该学生进行了鼓励,并且提醒该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不能妄自菲薄,没有自信。通过此次对问题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也达到了培养文学素养的目的。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爱好,通过幼灯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向学生展示有文学背景的图片、文字、音乐等,寓教于乐。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有效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

一、关于儿童文学素养内涵的界定和研究目的

“素养”即“日常的修养”,“儿童文学素养是人们平时通过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观赏、探讨、思索所形成的知识水平和文学艺术涵养,是一个人对儿童文学情感的疏离”,作品的选读,心中持有的童趣和儿童观,对儿童文学改编和创作的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幼师专业的学生,将来绝大部分要走进幼儿园,成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所以,今天培养他们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至关重要。我校幼师专业早在1996年就开设了儿童文学这门课程,但这门重要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儿童文学素养水平的高低,一直未做过系统的调查分析。此调研报告将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进一步了解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师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水平,为儿童文学任课教师提供科学性和针对性的依据,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校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水平,也为其他高校幼师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遵循儿童文学的本体特征和文体特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水平进行了调查和研究:①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和情感,包括有关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对儿童文学的喜好与否等;②对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和改编的能力;③对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能力;④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朗诵、讲述、表演的能力;⑤实习时对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因此,调研报告的内容,主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二、关于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幼师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状况进行了调研,问卷的内容包括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儿童文学素养内容的五个方面。有部分调研内容在问卷的基础上对幼师生进行了访谈,以增加调研内容的真实可靠性。具体是对我校幼师专业五年制大专2013级、2014级,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每班发放调研问卷40份,共发放调研问卷320份,收回309份,回收率96.6%,去掉9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3.6%;对我校幼师专业三年制高专2016级、2017级,每个年级抽取5个班,每班发放调研问卷40份,共发放调研问卷400分,收回385份,回收率96.3%,去掉15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92.5%。对全部有效调研问卷进行统计和计算,结果如下:

(一)幼师生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和情感1.儿童文学基本常识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最儿童文学基础知识题的把握,73.1%的幼师生能选择正确,但还有30.6%选择错误;对儿童文学拓展类基本常识题的选择,69.4%的幼师生选择正确,26.4%的幼师生选择错误;让学生任意写出五位现代儿童文学家的名字,这依然属于儿童文学基本常识的范围,比如可以写曹文轩、秦文君、郑渊洁、杨红樱、梅子涵、伍剑、乐多多、沈石溪、朱自强、方素珍等等,有1.5%的幼师生1个没写出,3.7%的幼师生写出1个,6.7%的幼师生写出2个,14.9%的幼师生写出3个,22.5%的幼师生写出4个,50.7%的幼师生写出了完整的5个。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调研情况,我校幼师生对儿童文学基本常识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不够牢固,知识面窄,阅读量不够。2.儿童文学文学史、文学理论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师生对儿童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处于了解一些的状态,比较了解的占9.7%,不了解的占8.1%,所占比例都不多;对儿童文学发展史的认识,调查中有67.2%的幼师生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但仍有32.8%的幼师生选择错误,说明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史了解不够详尽。综上可以看出,有近三分之一的幼师生对儿童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了解不够深入,所掌握的知识不全面也不扎实,由于理论的薄弱,他们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也必然有所欠缺。3.对儿童文学的喜好与品性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7.6%的幼师生对儿童文学是非常喜欢和喜欢的,说明绝大多数幼师生爱好儿童文学这门课程,但也有7.5%的幼师生选择了不喜欢;对于儿童,幼师生应该有科学的儿童观,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任何一个儿童观的学生都有,24.2%的学生选择一张白纸,53.4%的学生选择小大人,14.9%的学生选择小树苗,7.5%的学生选择成人的榜样,只是选择取向不同而已,说明幼师生对“儿童是什么的……”儿童观是多样化的,是多维度的儿童观;儿童文学的品性是与儿童的生命内蕴和精神特征之间有着深刻和内在联系的。幼师生对儿童文学品性的认识情况怎样?调研结果显示,有46.3%的学生认为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有34.3%的学生认为是快乐高兴,有14.9%的学生认为是游戏,仅有4.5%的学生认为是发展智力。综上调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幼师生对儿童文学持喜欢的态度,他们的儿童观是多样化的,多维度的,他们对儿童文学品性的认识也是多元的。

(二)对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和改编的能力1.鉴赏能力幼师生应当了解儿童鉴赏能力的特点,一般儿童的鉴赏能力低于成人,他们鉴赏作品时,偏直观感受,重视第一印象和故事情节;容易投入感情,甚至会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喜怒哀乐;善于模糊性的解读,遇到不懂之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解读进行理解;简单的鉴别评判作品,他们喜欢用“好看”“不好看”“有意思”“没劲”等言语来评判作品,而不是像成人那样站在很高的高度来评价。幼师生将来成为老师后要对儿童鉴赏作品给予指导,所以从现在起就要打好基础。从调研我们可以发现,有69.4%的幼师生阅读作品时能从趣味性、文字语言、情节方面进行鉴赏把握,但仍有30.6%的幼师生选择“不知道,随便读读”,在鉴赏力方面欠缺。2.改编能力从调研中我们发现,让幼师生把一篇儿童故事改编成童话剧,改编过的同学仅有3.7%,选择容易的又23.4%,一般的有44.8%,很难的有29.1%。所以,多数同学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能力还不够。幼师生进入幼儿园,必然面临由童话故事、儿歌、寓言等改编成儿童剧本并走向舞台的问题,这时改编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对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能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对曾经在校刊、报纸、杂志、文学社等发表过儿童文学作品的幼师生进行统计,绝大多数没有发表过,发表很多的仅有0.8%;我们抽取了大专2013(1)班、大专2014(1)班、高专2017(1)班、高专2016(1)班四个班级,共160名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现场创作,要求学生45分钟现场创作一首儿歌或者写一则童话,或者创作一幅简单的儿童漫画,或者创作一个儿童剧本,四选一。结果发现,选择儿歌创作的学生有56.4%,创作作品的优良率是56%,选择童话创作的学生有18.6%,创作作品的优良率是44%,选择儿童漫画创作的学生有13.6%,创作作品的优良率是60%,选择儿童剧本创作的学生有11.4%,创作作品的优良率是32%。综合调研可知,幼师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能力严重不足,急需训练和提升。

(四)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朗诵、讲述、表演的能力关于这一能力的调研分析主要采用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我们抽取了学前专业五年制大专2013(3)班、2014(3)班、三年制高专2016(3)班、2017(3)班进行了调研。首先对任课的儿童文学教师进行访谈,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反馈我校幼师生朗诵、讲述、表演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访谈中,教师肯定了我校幼师生在朗诵、讲述、表演作品方面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然后课题组成员进行实地观察调研,让学生即兴朗诵儿歌,讲述儿童故事,有一部分同学积极性不高,表情、动作不到位,表现不够充分;让学生表演儿童戏剧,很多同学都能表现出积极性,有热情;但即兴表演的效果不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达到上舞台的水平。总体来说,我校幼师生对儿童文学作品朗诵、讲述、表演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良莠不齐,有些同学做得很好,声音洪亮、动作到位、感情饱满;有些同学性格偏内向或则积极性不高,声音小、动作无、表情僵化、忘词等。

(五)实习时对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幼师生大多数将来要成为幼儿园教师,所以,对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的能力也尤为重要。调研中,共抽取了4个班级160位同学,选择在幼儿园实习时,有关儿童文学(幼儿文学)的课堂,有6.3%的学生选择很精彩,有31.3%的学生选择精彩,有40.6%的学生选择一般,有21.8%的学生选择不好。对于实习时对于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的能力,我们同事采用访谈法对30位幼师生进行访谈,有14位学生认为课堂应多关注作品的教育思想,有10位同学认为课堂应多关注作品的教学设计过程,有6位同学认为课堂应多关注作品本身的分析。可见,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学生的观点是多元的。据此可以看出,我校幼师生的儿童文学课堂教学能力还应进一步提高,对课堂的关注点持多元。

三、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存在的问题

综上五个大点的调研可知,我校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儿童文学基本常识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不够牢固,知识面窄;二是对作品的热情度不高,阅读量偏少;三是儿童文学史和理论掌握不扎实,缺乏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力;四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创作能力不足,尤其是创作能力,亟待加强;五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不足,即朗诵、讲述、表演能力要加强;六是对儿童文学课堂的驾驭能力需要提高。

四、提高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问题的方法

(一)加强幼师生对儿童文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知识是根本,基础不牢,一切徒劳。对儿童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进行解读,鼓励学生对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如曹文轩的《草房子》《追随永恒》《山羊不吃天堂草》,杨红樱的《男生日记》《女生日记》,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外传》《鲁西西外传》,还有国外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霍比特人》《小王子》等。对儿歌、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儿童影视也进行涉猎,这样才能丰富幼师生儿童文学的视野,夯实基础知识。

(二)培养幼师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情感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爱上儿童文学,感受作品的纯真、友情、想象力,他们才能拥有阅读的渴望,有创作的冲动。学生对作品情感的培养,我们一是改变过去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力倡导参与课堂、活力课堂。让幼师生走上讲台,在课堂上讲述他最近所读到的经典童话故事,或者表演经典的儿童剧,如《小青虫之梦》《老鼠嫁女》《森林之王》等,气氛有了,活力也有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挺高了。二是播放经典的儿童电影,如《鲁冰花》(中国台湾)、《八月迷情》(美国)、《小鞋子》(伊朗)、《再见啦我们的幼儿园》(日本)、《看上去很美》(中国大陆)等,学生在欣赏经典儿童文学电影时加上视觉、听觉的冲击,时而笑、时而哭、时而沉默、时而思索、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叹气、时而鼓掌,一下子爱上了儿童文学。

(三)学习儿童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提高鉴赏水平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学习往往伴随着枯燥、理解难度大,因此教师讲解时容易重作品轻理论。但文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命题、文学原理,形成正确的、健康的文学观,同时提高鉴赏水平。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不要局限于某一个体裁,最好每一个体裁都举出一个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鉴赏和讲解,作为示范。如儿童诗歌可以鉴赏柯岩的《坐火车》,儿童散文可以鉴赏冰心的《寄小读者》,童话可以鉴赏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图画书可以鉴赏艾瑞克•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这样,通过理论的学习和作品鉴赏的示范,鉴赏水平会大有提高。

(四)提高幼师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创作能力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一是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加以改编,对故事的语言和情节进行现代元素的再加工,比如对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中的语言进行改编,加入现代社会和网络语言的成分,使故事充满幽默感并且更接近现代生活。二是由一种体裁转换为另一种体裁,比如把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成剧本,然后搬上舞台进行表演。其实由儿童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数不胜数,经典的有《绿野仙踪》《哈利•波特》《小公主》《宝莲灯》《葫芦娃》《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对于幼师生来说,主要是把儿童文学作品改编后搬上舞台,同时请音乐、舞蹈老师进行指导,这种编排有利于提高幼师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由单一的阅读转换为视觉、听觉、触觉的立体欣赏。课堂上儿童也较为喜欢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方面,我们开设了写作课,训练幼师生写作儿童诗歌、童话、散文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学校文学社上发表儿童文学作品,课题组还联合学校文学社主编开设儿童文学专栏,同时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向《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杂志投稿。

(五)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朗诵、讲述、表演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衡量幼师生整体表现力的重要指标,让幼师生朗诵儿童诗歌,讲述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并且注意感情饱满,语言生动,手势肢体语言到位。表演能力主要是看幼师生在舞台上对剧本的展现,有的学生表演力很强,容易进入角色,有的学生则相对羞赧,对表演怯场,甚至忘词,对怯场的学生要多加以鼓励、指导,多上台,多实践,自然表演力会大大提升。最好的办法是组织一系列的竞赛活动,我们课题组联合学前教育系,于2018年春学期相继举办了儿童诗歌朗诵比赛、儿童故事讲述会、童话音乐剧大赛,极高地调动了幼师生参赛的积极性,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了幼师生的表演能力及儿童文学素养。(六)实习时对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幼师生将来大多走上幼儿教师岗位,幼儿园教学是必备的职业能力。对于儿童文学的教学,首先幼师生要把握好去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对大班、中班、小班的孩子,根据他们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实践教学,并在教学后进行反思和弥补。作为学生,实习的机会毕竟不是天天有,平时在学校里也要进行儿童文学的模拟教学活动,并让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听课、相互点评,共同提高。比如可以模拟教学王尔德的童话《巨人的花园》,事前要精心设计教案和活动方案,教学者充当幼儿教师,班级一部分学生扮演童话中的角色,另一部分同学充当幼儿园的小孩子,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体验幼儿的情感,充当幼儿园小朋友的幼师生也要切身站在幼儿的角度体会教学过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再交流经验,找出不足,下次再模拟提高。通过担任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会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朱素蓉,杨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现状调查———以成都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118.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幼儿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3]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4-45.

[4]韩梅.幼师生在接受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几大误区[J].文教资料,2008(8):15.

[5]孙建国.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儿童文学教学新探索[J].教育探索,2010(5):32.

[6]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学术界,2004(5):27.

[7]杨咏梅.别让儿童离儿童文学越来越远[N].中国教育报,2005-8-25(5).

[8]李娜.高职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44.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技能;培养

儿童文学课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学课程之一。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所有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的教学思想及其教学策略的探究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影响着未来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和胜任未来教育任务的质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儿童文学课程时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学习,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为之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意义

儿童文学课是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学前教育系统中幼儿教学语言、常识、计算、美术、音乐等五大教学领域中都蕴含着许多儿童文学知识,认真学好儿童文学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关系到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及其日后的教育水平和质量。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一直将儿童文学教学以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设置,实际的儿童文学教学体系是承袭中文体系教学模式而来,极大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的专业特色及其独特魅力。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要走上素质教育前线岗位的教师职位,他们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儿童文学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的课程,是儿童接受新事物的教科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树立儿童的文学意识,有利于今后儿童知识的培养以及儿童人格的健全等。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对象是以低龄幼儿园儿童为主,这一时期的儿童心智发展尚未完善,认知能力较差,作为他们的直接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认识到幼儿文学的重要性,积极地学习儿童文学课,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来督促幼儿的心智发展,顺应儿童的发展天性,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上要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学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于能够胜任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满足学前教育要求。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

儿童文学课是以儿童的视觉为立足,关注幼儿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教科书,拥有很强的文学性及可读性,有利于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课程,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文学课上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积极的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及其教学水平。然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技能培养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对今后儿童的发展产生了间接的不良影响。首先,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在展开儿童文学课教学时,部分教师依然没有创新教学模式,持续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你听我说”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实际教学,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参与热情低下,外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机会不多,使得整个课堂氛围非常压抑、无所谓,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对学生儿童文学课教学技能的培养;其次,实践教学力度有限。儿童文学课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学生必须掌握好理论知识,还必须懂得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学前教育中,但是现今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教学中没有作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也缺乏对儿童文学课上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相关要求,使得学生的真正实践机会较少,很多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对知识的理解只局限在理论知识上,学生教学技能得不到提高;最后,考核方式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检验教学质量,进而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整改。但是,考核的不合理却也是制约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问题。当前儿童文学课的考核方式都以考试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而学生教学技能并不是通过卷面考试就可评估出来的,这样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技能的考核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高低得不到体现,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对策思考

(一)夯实学生儿童文学课程理论基础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儿童文学课学习过程中,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有效的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技能,做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合格要求。面对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现状,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性的改革教学方式,儿童文学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学习,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夯实学生儿童文学课理论基础与强化学生教学技能联系并重。儿童文学课的理论知识主要以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点,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又要可以指导实践教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教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想融合”作为课程教学手段,对儿童文学基本理论进行教学过程中并结合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加强学生校内儿童文学实践能力

培训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需要加强学生校内的儿童文学实践能力训练。儿童文学课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在对儿童文学的各种实践及其模拟训练中,把培养学生教学技能列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并重,并加强学生的实际训练强度,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训练,教学能力及其教学思维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根据儿童文学课程中文学作品的不同特点和表达形式,对学生也应采取不同而相适应的教学技能培养训练。比如,“儿歌”,这是学前教育活动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依据幼儿的审美特点,教师必须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朗诵及其表演训练,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带动幼儿学习儿歌的效率。

(三)强化与幼儿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儿童文学教学技能,应该加强与幼儿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真正深入到实际的幼儿教学机构中,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最有效的便是让学生自己深入到真正的幼儿教学环境里。为此,在儿童文学的是实践教学中,可以邀请有关学前教育的优秀教师来与学生进行教学演示或演讲,同学生一起沟通,哪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儿童文学素养,解答学生关于儿童文学课所学知识的困惑,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前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完善学生见习及其实习的相关工作,在学生的教学实习中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来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

(四)改革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观念

为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学前教育儿童文学的考核应该作出有效的改革,将学生的教学技能列为考核重点,比如学生技能的展示、教学案例的编制,活动的参与度等作出相关的比例安排,要实现“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中,教师必须完善当前的教学考核机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观念的提高,给学生传达实践的重要性思想。儿童文学课教学中将考核方式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卷面理论考试,一部分为学生教学技能的考核,以此综合提高学生的教学整体技能素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一线教师,也是幼儿关键的启蒙老师教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儿童文学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儿童文学课上培养学生教学技能有利于学生胜任今后的教学任务,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进而保证今后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53-154.

[2]喻晶晶.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的技能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34.

[3]王静敏.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儿童文学教学模式探究[J].世纪桥,2013,05:65-66.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8篇

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素养是指在中国现代文学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作为一种修习涵养,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学科素养属于专才的培养,表现上更接近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修养。学科素养必须有科学、健全、合理的学科成分,所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素养也与“四基”对应,体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四个方面。现代大学教师有“‘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的权利,求取新知的学生则拥有‘学习自由’的权利。”不同于初等教育,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自学,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以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这是尽可能为学生争取“学习自由”的权利。与中国古代文学一样,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基本能力主要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各种文体的写作使自身能力提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技能,通过不断实践,基本经验也就渐渐积累起来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成分,如果说上述三个学科成分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自学的话,那么基本品质的养成则更多依靠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引导和培养。基本品质的养成关键在于学生对学科的主观认可和学习乐趣,重点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在高校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还原文学现场的现场教学模式就是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科基本品质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

二、回归文学现场教学模式

所谓回归文学现场,是指最大程度地“触摸到文学的‘原生态’,贴近活着的文学与文化史”,将回归文学现场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文学的文本世界,通过理清作家的精神脉络使文本世界和现实世界产生“交集”,沿着作家的精神路线和生活中的实际路线来体验作家的感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还原是一种重回,其目的在于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某一作家、社团、流派的成长,某一文学现象的发生,某一文学场域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不同于文学史表述的深层理解,进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在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现场都承载着作家的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个体生命经验是作家初入文坛的主要创作素材,这些文本中的生活记忆在作家的生活居所等文学现场中都能寻得痕迹,而文化记忆又将他们的作品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这些带着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的的文学现场多为名家故居、山水故园以及地域风俗场域。故居有着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是名人生存与回忆的二重空间。时间和空间导致了他们对故乡的怀恋,同时他们也在故居中搭建了自己的“故园世界”。

作家故居是作家的生存空间和创作空间,影响作家的写作状态,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其间诞生的文化与文学群体的活动、精神及命运,影响文学的感觉经验和想象空间。这些名家故居、如鲁迅在绍兴和北京的故居,郭沫若在北京和乐山的故居、老舍在北京和山东的故居、曹禺在天津的故居、张爱玲在上海的故居等。它们遍布祖国各地,对于大众,它是人们纪念、缅怀、学习名人的人文景观;而对于学生,它既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文化教育基地,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文学现场勘查和回归的教学基地。教师虽然不能在每一位作家的故居都进行现场教学,但是可以结合文学史有计划地就近选择。如讲第二个十年文学史中“东北作家群”作家时,哈尔滨地区的学校便可以选择地处阿城市的“舒群故居”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对故居的考察,了解舒群早年家庭生活的艰辛,以此来分析其小说中浓重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形成的原因。也可以选择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通过对后花园、磨坊、储物室等处的游览来走进萧红的精神世界,以儿童视角体味童年萧红眼中的乐园,再现吃黑天天、帮爷爷踩格子、爷爷锄草她锄苗的捣乱、和小朋友烧鸡蛋的乐趣。而在讲萧军时,锦州地区的学校则可以选取萧军故居来现场教学,为学生再现“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的萧军精神和他的各种义举。“物质的客观体只有通过叙述才能成为集体记忆的媒介暗示”,只有通过这种回归文学现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走进文学文本。同样,在讲述这些作家作品时,其笔下的秀美山水也同样可以进入现场教学。所有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有益配合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这种回归文学现场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学家个体或群体的文学生产空间及其地理位置为坐标,以处所带动时间和空间,展开作家心灵、写作状态、文学地貌变迁的寻觅之旅。”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从而达到对高师学生学科品质的养成。

三、与“四基”对应的其他教学模式

除了对应基本品质培养的“回归文学现场”教学模式外,还有对应基础知识学习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式”教学模式,对应基本经验获得的“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对应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素养教学模式。高师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两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内容本身,二是外在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主要是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主要包括文学史、作家论、作品论三个部分。对于各部分,教师可以采取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和考核等不同形式,以此来实现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则可以通过教法课程和师生位置互换的实践教学模式完成。在基本经验的积累方面,可采用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教授预先准备的教学内容,而教师则以学生和评委的双重身份提问并总结。对于学生的选择,采取自愿、择优的原则。对于学生教授的作品,要选取难易适中、有代表性的篇目。同时师生互换教学的时间不宜过多,并且只能占每节课不超过一半的时间。学生在教学时,要完全按照正规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结束后,班级同学要就其所讲课程的教学内容、板书、教态、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最后,师生再一次置换位置,由教师对该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点评与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有益的,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则利用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范本,回归既定的文学场域,设若置身于该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以其生活及文化心态来面对同一题目进行创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提高了审美趣味,形成了独立的判断力、深邃的思想见解”。通过比较,学生既能看到自己作品的优点,又能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达到提高基本技能的目的。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