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文学素养知识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1篇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头脑去解决一些简单的新问题,探索一些新的知识。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化学实验中的疑点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指导老师在实验中提出的疑问和一些“奇怪”的化学现象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在不断思考的创新状态。在学生自己探索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想象的科学精神,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大幅度的提高了每位同学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做一些化学实验的时候,必须有着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很多化学实验中,一些化学物品是要在特定的用量下才能成功。例如,不同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中,要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几种不同的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得出结论。在此实验前,最关键的除了要保持四种金属的外形、质量一致外,还要保持稀硫酸的浓度相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实验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以身作则,从平时上课做起,从实验的小细节做起。学生在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下,也必将会改善自身缺点,做一个严谨的求学者。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学生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观察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完整的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在学习中可以积累很多他人没有发现的细节。观察能力弱的学生通常反应迟钝,对一些细节不够重视,表现在学习上来,就会造成学习成绩较差。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化学实验涉及的试剂和仪器众多,一个化学实验可能产生多种化学现象,所以需要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所以学生在实验时应该懂得根据实验目的,抓住重点观察的现象。实验指导老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总结观察经验,寻找客观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某些物质性质改变的实验中,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物质性质改变的观察,而这种改变往往是颜色、气味的变化、生成沉淀物等等。在实验的关键之处,实验老师应提前通知学生注意观察,因为一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不可能发现一些潜在的化学现象。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卓越教师;跨文化素质;教师职前培养

引言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其作为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途径。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系于民族教育。小学阶段是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是品德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对后期的行为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引导各民族学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要条件。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相对于内地和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制约着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1]“在一个多元文化社会以至整个世界,所有的学校和所有教师要有准备为他们的学生作出职业性的责任”[2]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小学教育专业肩负着引领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培养适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小学教师是首要任务。从目前高校中汉语授课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来看,主要以汉族为主体,但在基础教育中少数民族群体却日益增多。笔者调查了呼伦贝尔市的五所汉语授课小学校学生的民族成分构成,学生总数是6261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38%。很显然,要面对人数日益增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汉族教师与学生在民族、文化与语言方面存在很大文化差异,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差异明显,这对未来的教师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急需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并能以其文化背景进行教学的高素质教师。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来,卓越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一直是小学教育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中心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卓越小学教师还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因此,开展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小学教师发展的相关研究不仅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承担小学教育的专业院校十分必要,而且对于提高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民族团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卓越小学教师与跨文化素质

研究卓越小学教师与跨文化素质,应该在理解什么是卓越小学教师的基础上,提出卓越小学教师跨文化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何谓卓越小学教师

目前,对于卓越教师的概念界定,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湖南师范大学刘湘溶认为:作为一位卓越教师要具有包容进取的教师德行,教师文化所浸染的胸怀教育、坚持理想、从容淡定的教师气质,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过硬的教育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的特征。[3]陕西师范大学张雅静从专业品质和个人品质两个方面给与描述,指出敏锐的实践反思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热情积极的态度是必备品质。[4]东北师范大学柳海民、谢桂新认为:卓越教师的理想品格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专业能力卓著出色。[5]虽然学者们对卓越教师的表述不同,但究其本质而言,卓越教师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即要有一颗爱儿童、懂教育的专业情怀、广博的专业知识、独特的个人魅力、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娴熟的教育技能和融会贯通的教育方法。

(二)教师的跨文化素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中指出:跨文化是“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6]。因此,教师的跨文化素质可以解释为具有不同文化间的知识和理解,并具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实施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卓越教师的跨文化素质

卓越教师的意思是超出一般,即要比一般的教师还要优秀,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卓越小学教师除了具有卓越教师的基本特征外,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还需要具备跨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多元文化的知识、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由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基本工作即教育教学工作所决定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边疆少数民族的小学校小学生多元化日趋明显,教师面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要理解并适应多元文化,同时还要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笔者在对一所小学校的小学生采访中,一位蒙古族学生的谈话就很有代表性,折射出儿童对了解本民族文化教师的渴求,在他描述最喜欢的美术老师时,他是这样说的:“老师很神奇,他能在黑板上画出地图,能用英语说出不同的国家,还能讲出不同地方发生的历史故事,最神奇的是他居然能用蒙古语标出内蒙古地区的地名!”由此可见,对于儿童来说,在学校的教育中,如果能看到具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课程内容,就会对学校教育感兴趣,更专注,从而激发对学习的渴望和热情。这种需求呼唤卓越教师要具备多元文化知识并借助多元文化的背景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调查发现,被试五所学校教师群体主要是以汉语为母语的汉族教师为主,绝大部分教师在向他们不了解的学生传授知识,甚至在超出他们经验范围的课堂情境下进行教学[7],新课标强调“教育教学活动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倡民主化的课程政策,多样化的课程类型,反映了对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环境一种回应。文化多样性要求卓越小学教师具备跨文化教育能力。[8]综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卓越小学教师的跨文化素质可以理解为具有立足于边疆地区的广博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和理解,并具备为不同民族学生提供公平教育的专业情怀,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具体为跨文化的知识、跨文化的态度和跨文化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跨文化素质培养的生态环境分析

(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具有跨国境多民族的双重特点。呼伦贝尔地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作为为呼伦贝尔市乃至内蒙古培养小学教师的院校,由于地缘优势,近几年与俄罗斯、蒙古国大学的相关合作和交流学习日益增多。中俄、中蒙之间文化的差异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二)民族成分的多元化

从笔者所在的呼伦贝尔学院所处的区域来看,民族成分构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包括汉族、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民族构成,其中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是呼伦贝尔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三少民族)。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各自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民族的学生又要在一起生活四年甚至五年,这期间,了解民族习惯、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为卓越小学教师跨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资源。

(三)办学经验丰富

呼伦贝尔地区小学教师的培养大多在以师范学校为背景的院校,这些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呼伦贝尔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其前身是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是呼伦贝尔市民族教育的摇篮,建校四十多年来,形成了师范性、民族性、地区性为一体的办学特色。多年来一直使用蒙汉双语教学的模式为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区培养、培训小学师资,丰富的办学经验是开展跨文化素质培养的保障。

三、边疆民族地区卓越小学教师跨文化素质的培养策略

基于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需求,结合丰富的办学资源,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将跨文化素质纳入其中,并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基于本土和文化多样性特点设置课程,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态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设置具有跨文化属性的课程,形成未来教师跨文化知识体系

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设置涵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内容的课程,使未来教师具备评价并了解各民族文化、语言、能力、宗教等因素,具备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知识和理解。在通识教育中强化地域文化教育,开设文化人类学,蒙古族、三少民族历史文化简史等课程,其中文化人类学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使教师了解人类文化与教育、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蒙古族、三少民族历史文化简史从其内容来看,以马列主义的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为指导,再现了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这对未来教师了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形成文化多样性的教育背景、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多元文化观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在专业教育中加入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艺术等内容,开设蒙古语日常用语、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演唱、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民族手工制作、民族图案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实施是重点,要采用“变教为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收集、观察、分析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素材并将其试应用于小学教育教学模拟中,使未来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接纳和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和本土文化知识,形成跨文化的知识体系和多元文化教育观。

(二)营造具有跨文化属性的校园氛围,发展未来教师跨文化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跨文化态度是指对跨文化的事实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这种稳定的态度会使未来教师形成为不同民族学生提供公平教育的专业情怀。未来教师的跨文化态度的形成需要营造具有跨文化属性的校园氛围。根据呼伦贝尔学院民族成分多元的特点,发挥特色文化对未来教师的熏陶作用,开展民族文化月活动,发展教师的跨文化态度。通过讲自己的故事、穿民族服装、制作并品尝民族传统美食等方式发挥环境熏陶的作用,营造浓厚的跨文化氛围;利用边疆的地理优势,立足国际,参加中俄蒙国际大学生技能大赛、聆听文化讲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利用地域优势将非遗传承人引入校园,与地方政府合作,参加少数民族盛大的活动,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拜火节、“祭敖包”活动、鄂温克民族的“瑟宾节”、鄂伦春民族的“篝火节”等。教师在感受、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中,在这些盛大的节日里,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促进彼此间的民族文化的理解,形成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态度。

(三)打造具有跨文化属性的实践平台,形成跨文化教学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是具有实践取向的专业,这是由教师这个职业所决定的。教师本身是一个实践性的反思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促进师范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通过增加少数民族课程的学习和体验,会给学生带来多元文化的知识体系,但内化为学生具有跨文化的教育教学能力,还需要为师范生提供具有跨文化属性的实践平台,促使其将跨文化知识和态度转化为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建立大学与小学协同育人平台,采用双导师制,通过在小学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环节,在小学导师的指导下,增加对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观察、调查和研究,了解不同民族的儿童的学习方式,从而能从不同族群的视角看待少年儿童的发展,形成多元文化的教学观。在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中,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多元文化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开展民族文化与教育的研究,比如教学设计与蒙古族文化、教学设计与鄂温克族文化、教学设计与鄂伦春文化、教学设计与达斡尔文化、儿童绘本与少数民族图案、儿童歌曲与与少数民族传说等。这样的课程训练结合本土文化,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科学对待文化差异的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研究结果将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中,在双导师的指导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通过开展集体备课、磨课、听课、评课这些教研活动,使未来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将实践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培养小学教师具备将不同文化间的知识与少年儿童发展与教育发展关系之间转换的基本能力。

综上所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跨文化素质需要从理论层面重视,并在实践层面区感知和内化,并最终落实到多元文化的教学实践中。其中,认知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是跨文化素质开展的前提条件,具备跨文化知识和能力是培养的重点,最终的目的是具备跨文化的教学能力。只有具备跨文化素质的卓越教师,才能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践中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民族和地区少年儿童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实现教育公平。并在少年儿童的世界中,引导少年儿童尊重、理解并接受不同的文化,实现民族间的交流、交融,这也是民族地区教育的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1]华原俊.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6(11).

[3]刘相溶.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1.

[4]张雅静.卓越教师培养的内涵、特质、及其国际经验[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7(4):29-43.

[5]柳海民,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96-101.

[6]UNESCO.世界文化政策大会最终报告[R].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2.

[7]戴伟芬.美国跨文化模式的多远文化教师教育课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5):72.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发展策略;爱国情怀;环保意识

引言

新课程要求高职历史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努力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提高知识分析技能和应用水平,还要注重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人文知识,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进而有效提升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把握教学要点,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更好提升和发展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结合高职历史教学的基本情况,就提升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一、高职历史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人文素养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高职学生除了把握知识要点,扎实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其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为更好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任课老师应该创新教学策略,灵活应用多种方法组织课堂活动,例如,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并在教学中善于挖掘人文知识,发挥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的作用,让人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化。进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推动高职历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和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融入课本内容学习之中,并受到人文知识的感染和熏陶。进而美化心灵,激发学习热情,让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之后,逐渐提高人文素养,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促进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任课老师应该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融入学习活动当中。进而激发学习主动性,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把握学习要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时也为高职历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努力掌握基础知识,更为重要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

二、高职历史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的发展策略

尽管在高职历史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一些任课老师不注重该项工作,教学策略的创新不足,忽视有效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制约教学效果提升,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改变这种情况,作为任课老师,应该创新思想观念,采取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1.利用历史史实,激发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也是人文素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能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古往今来,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十分丰富,例如,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任课老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讲解这些内容,让他们对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人文知识有详细和全面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今后努力为国家做贡献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这样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结合现实生活,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和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让他们更好融入环境保护活动当中,成为一个拥有绿色环保理念的人,推动高职历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高职历史教材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环境保护素养,从多角度、全方位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因此,高职历史任课老师要善于挖掘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有效保护环境,树立低碳环保生活理念,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提升。例如,楼兰古国的湮没、罗布泊的干涸,“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但在今天却出现荒漠化现象。通过这些教学实例的引入,不仅可以深化对高职历史教学内容的认识,还能促进教学效果提升。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

3.鼓励创新思维,培养思考习惯。要善于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有效融入学习活动。高职历史任课老师要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沉浸在历史人文环境当中。并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收集资料,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学习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时,要注重对比分析,把握政治制度发展的脉络,分析他们的优缺点,探讨他们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意义,指出他们对现代政治体制发展的借鉴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技能,还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实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4.发挥正面人物示范效应,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注重发挥历史正面人物的作用,更好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进而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前进,促进人文素养提升。例如,吴越争霸学习时,可以引入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正是他有坚定理想和信念,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还可以引入司马迁、李时珍、、、等的故事,让学生被他们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在潜移默化中也会激励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开阔学生视野。在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民主观念和法制观念。例如,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学习时,可以引入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等内容,让学生感悟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进而让他们主动关心时政热点,积极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结束语

总之,整个高职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增强知识应用技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还要采取有效对策,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作为任课老师,应该革新思想观念,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不仅能让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还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烜.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0-93.

[2]张颖,刘丽.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成效的路径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25-27.

[3]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55-57.

[4]陈建云.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6),134-136.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4篇

在作品中,作家结合自身的经历,用自己特有的洞察力和语言,从生活细节中发现美,展示美,再创美。这种创造活动,又往往借助于文学语言来展开。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意境和微妙的情感,通过文学都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来,因此可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成为一种审美实践。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通过阅读发现美,认识美,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受美,使心灵得到净化美化。

文学作品还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认同感。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深入作者内心,使他们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态度、信仰、思维方式,了解其人生和创作特点,和作者的对话,这样能使个人得到成长。更能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多样性。英语学习者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容易被文字描绘的意境所陶醉、被有张有弛的情节吸引、被丰富的情感所感染,不知不觉便沉浸到自觉体验的状态,这种自觉体验便是文学体验阅读所追求的状态。因为,在这种自觉体验状态下,读者身心放松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语言学习将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是一种近乎习得的理想的语言学习状态。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文学作品,每部文学作品都是语言的精粹,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阅读和学习西方各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我们会学习如何尊重各国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文学的特点和个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各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并促进多样性文明之间的交流。

2基于文学的英语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拓展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的文化修养,包括了一个人精神和道德的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本质。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够辩证地看待社会、物质、他人和自我的关系,才能够凭借思辨能力正确地认识世界,看待社会,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隐藏在其背后的本质和精髓。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构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人文素养提高了,人的理想和人生哲学必将越来越深刻和高尚。对于外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指其对人文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及美学知识的了解外,还包括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挑战的中、英文运用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敢于创新、独立开展与外语相关的工作能力;适应涉外工作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外竞争与合作能力;对外国文化的批评能力和辨别能力;熟悉中外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并且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

英语教学是一个独特的平台,在掌握一门外语的同时,人文素养要渗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目的与人文素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英语阅读课程应通过广泛的、多元化的阅读,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是英语语言能力发展所必需的能力,而且也为未来从事多种文化交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利用文学进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要远远超过语言教育的价值。将文学作品引入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语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体会英语的魅力,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文化与思想,感受西方国家的生活和认知方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一个环境复杂、文化多元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可从低年级开始不断地给学生渗透英语文学知识。

英语每一学科的教授不是片面、孤立的。各科之间需要融会贯通的。如在教授英语时,教师不能只是讲授单词、词组、句子,要重视文化背景、相关文学知识的传送,从而使学生对英语语言及英语国家在总体上有所了解,要适当导入英语文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与运用。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用

引言

英美文化是世界上的主流文化之一,对我国的大学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英语是我国大学所开设外语中,占比重最大的外语种类。并且,英语以其全球通用的绝对优势,拥有了世界第一的学习规模。而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即使是大学语文教育,英美文学也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因此,大学英美文学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大学英美文学教育。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知识的积累英美文学作品一般都会突出反映西方的人文素养以及西方的人文精神,所以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现在培养人才的目标着重于技能培训,对实用性的需求比较多,普遍都是向就业看齐,导致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人文知识积累,于是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前提是大学生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人文知识的积累,只有具备较强的人文知识,才能让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了,才会推动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自私冷酷,人文主义精神极度缺乏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备基础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讲究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指的就是对人的尊重和宽容,反对一切关于暴力的活动,提倡平等和自由。当代社会态势比较多元化,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风气的影响,这种拜金主义的思想就是要求一切都向钱看齐,比较冷漠和势利,人与人之间没有起码的友好与和善,时常是以个人为中心。从根源上根本不能同人文主义精神思想相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宗旨是提倡和谐互助的基本原则,这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根本无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主义观念。这类大学生肯定会因为自身受到那种自私自利思想的影响而让自己离人文主义精神越来越远,这种思想不仅可以伤害到周围的人,还会让自己在学校中属于孤立群体,对自身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事事顺心时时如意。大学生在平常学习生活当中难免遇到形式多样的困难以及挫折,这些挫折与磨练其实正是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自身耐挫能力不强,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很难再爬起来,有的甚至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在后面的道路上遇到相似的困难时时常不敢迈开步伐。有的大学生甚至将自己放弃了,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可能精彩了,已经失去希望了,所以他们就选择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选择了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的大学岁月就这样在蹉跎中度过了,最终导致在大学生涯中没有任何收获。

二、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大学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

研究一下,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到底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什么作用呢?英美文学作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它的文学作品中必定包含有非常浓厚的西方人文主义情怀。而我们对于大学生的英美文学教育,归根到底还是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英美文学对大学生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首先,大学生学习西方英美文学,可以增加和提升大学生对西方英美文化中人文知识的积累。因为,英美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对英美某一特定时期社会现象的一个具体而形象的描述。我们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育,是在一定程度的加深大学生对英美社会文化以及英美西方人文素养的印象。使得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就如同大学生学习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的《悲剧集》可以使学生更加的了解西方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学习欧亨利的作品,能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西方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学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双城记》可以使大学生深刻的意识到早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真实的心理状况。其次,大学生学习西方英美文学可以使得大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良好而高尚的品德,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日渐完善。大学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学习英美文学,更多的应该是深入了解西方英美文化。最好能够达到一个忘我的,完全投入,把自己融入到英美文化的故事情节中去。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审视每一部英美文学作品,而不是单纯的以旁观者的身份去阅读。当大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英美文学作品中去时,大学生就可以通过分析对比不同人物最终的命运,从而明白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关心爱护他人,尊重理解宽容他人,崇尚和平,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人文素养。就如同大学生学习阅读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就可以深入了解到沙皇的残酷剥削[1]。所以大学生阅读学习英美西方文学,可以促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养成怜悯他人的人文之一情怀,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在平等待人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的能力。

三、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的实施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添加英美文字鉴赏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相应的得到提高,由于这种思想模式的形成,大学英语教学资料主要是根据学生步入社会可能接触的英语进行教学的,对英美文学常常比较忽视。但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常常因为现代文化的改革,和现代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学生们遇到这种状况时,学习的时候就会困难重重,就算让学生掌握英美文学和现代英语之间的不同对学生来说帮助也不大,所以英语教学中文学经典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这种直接的以英语应用能力为首要前提的教学方式很难不能发挥出英美文学中人文素养的作用,但是这种人文素养的作用,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精神养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一些英美文字鉴赏,能够让大学生发挥出英美文学教育人文素养的最大作用,实现英美文学教育上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领。

(二)将英美文学教学的力度发扬到大学语文教育中去由于当今教育界对英美文化十分重视,所以可以发现我国大学语文的教育中英美文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大学语文的主要教育目的还是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汉语,所以教师对英美文学的部分也不够重视,对学生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讲得也比较少。可是事实上,大学语文课本中的英美文学存在着很大的文学价值,它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汉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由于中西方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英美文学中的很多元素都能够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方面来看,目前的大学语文教育对英美文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目前的语文教育中,应该将英美文学教学的力度发扬到大学语文教育中去。

(三)对英美文学的教育中采用比较法经过研究发现,英美文学教育具有很多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学同样起到很多的作用。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不同程度的让学生对人文知识有一个积累过程,能够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培养自身积极努力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在挫折面前勇于克服,愈挫愈勇。但是英美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所重视的内容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教师讲述英美文学的时候,可以将其中与中国文化接近的地方进行对比介绍,让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理解和思考,对两种文化所存在的不同以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2]。不断吸取两种文化的养料学习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能够让学生在接受的同时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充分发挥出英美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的作用。(四)教学中不断扩充西方文学理论,加强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教学中不断扩充西方文学理论,因为文学理论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进行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对其英美文学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让学生对英美文学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然后重点对教学中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学生不断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挖掘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利用闲余时间阅读更多最新的大量国内外文学作品,不断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更新,能够有效的将文学精髓贯穿给学生,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一定要非常严谨,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主流思想熟悉的讲述出来,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作品进行理解,吸收到知识要点,掌握人文素养的主要内涵。

四、结语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能够在高校未来的竞争发展中站稳脚步,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为大学生传授文化素养上面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依据。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中英美文化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的现状下,对英美文化课程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英美文学的课程改革是非常艰巨的,在这个情况下,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文素质的理想化状态是不现实的。教师要不断进行改革,对英美文学进行不断创新,通过英美文学来让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筱红.试论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5(12z):95-96.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知识面;高中英语;美英文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丰富学生英语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提升其英语文化素养。

一、美英文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表现如下:(1)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表现形式之一。(2)语言作为文化组成的主要部分,发挥着文化传播的作用。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英语民族文化的传播载体,通过学习相关作品,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其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美英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英文学极具教学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阅读美英文学作品,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词语语境以及语法,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现代高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渗透英美文学,能够达到此目的。学生了解西方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等,能够更为理性地剖析文化差异以及共性,进而能够提升其人文素养。(3)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是重要内容。渗透美英文化,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异,提高其英语知识运用水平。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美英文学的渗透

当知识面得到拓展后,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丰富,因此开展高中英语教学,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增加美英文学作品阅读量。使用具有教育价值的素材,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1.渗透英美文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从英语阅读学习角度来说,学生掌握大量的英美文学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其能够掌握不同语境下语法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知识,可以增添教学乐趣。因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强,具有故事性与哲理性特点,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以Prometheusunbou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作品为例,题材为诗剧,创作人为雪莱,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写作手法为浪漫主义。其中包含着很多精彩片段,比如麦鸠劝说:麦鸠利受宙斯的派遣,劝说普罗米修斯屈服。他说,孤独一人反对权威,永远不能得胜。宙斯会运用权力,给予普罗米修斯种种惨烈的迫害。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程度较低,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主动阅读。当学生阅读时,会遇到生词,为明确内容,会主动去思考和推测,对提高其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加强课堂鉴赏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英美文学的渗透,需要教师做到无痕植入,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树立喜爱英美文学的形象,时不时地给学生传递英美文学知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预先给学生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让学生阅读Prideandprejudice《傲慢与偏见》,JaneEyre《简•爱》的作品。为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可以承诺为学生开展《傲慢与偏见》电影欣赏,让其根据原著内容,分析电影的改动,通过设置“找茬”的游戏活动来增强课堂氛围。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内的场景、服装、礼仪等内容,为学生讲述当下社会中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增强学生对此作品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类似的作品较多,能够符合学生的阅读喜好,并且很多作品已经翻拍成经典电影,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接触英美文学,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

3.依托听力教学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可通过听力练习的方式来渗透英美文学。将英美文学作品片段作为听力内容,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认识。同时当选取的英美文学作品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极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英美文学的渗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作品,比如KiteRunner(《追风筝的人》)或者TheOldManandtheSea(《老人与海》),让学生进行“听力最强者”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现自我,带动其他同学,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的社会层面较为广泛,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要注重渗透英美文学,从英语听力练习、阅读等方面入手,做好渗透工作,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春开.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英语教师,2012,12(4):7-12.

[2]马春秀.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校园英语旬刊,2015(1):142.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7篇

1.和表达能力21世纪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主张在更高的层次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并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医护人员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等各个方面。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较强的医学应用文运用和写作能力。此外,医护人员做到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以及减少医患纷争的必要途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言优美,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文学修养,提高其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2.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助于提升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心理调适能力医生担负着繁重而紧张的救治工作,在当前的医患环境下,他们面临着种种诊疗和与患者沟通的困境,随时处于医患纷争的漩涡之中;加之医疗工作各个环节充满风险,工作压力极大,业余时间又少,导致医护人员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迫切需要构筑一个精神的巢穴,并在这样一个精神世界里排遣工作的苦闷。如毕淑敏的《红处方》历来是医学生必读书目。主人公简方宁作为戒毒所的院长,美丽自信、从容镇定,身为医生,给吸毒者亲切的人文关怀,使许多人成功戒毒。然而生活中的简方宁却背负着儿子生病、丈夫背叛、遭人嫉恨的沉重负担,丑恶的现实假借一位变态女患者之手给了她最后一击,当简方宁自知沉溺而又无法戒除,不愿苟活于世时,便以自杀的方式做出了最后的抗争,是对勇气与灵魂的经典诠释。阅读这些正能量作品,医护人员能从中汲取强大的工作和生活动力,养成愈挫愈勇的精神品格。

二、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素养与教学现状分析

1.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与素养对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有助于提升学生将来工作、生活的品味和层次,对于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究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学生整体文学素养到了什么层次,一直以来没有权威部门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基于此,笔者在任教的中医药高职院校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素养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结果不太乐观,现介绍如下。调研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笔者在本校的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护理、医学营养、医药营销6个专业中共选取了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500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性别构成:男生114人,占22.8%;女生386人,占77.2%。年级构成:2011级153人,占30.6%;2012级214人,占42.8%;2013级133人,占26.6%。专业构成:中医学专业121名,占24.2%;针灸推拿专业94人,占18.8%;中药专业88人,占17.6%;护理专业137人,占27.4%;医学营养专业30人,占6.0%;医药营销专业30人,占6.0%。生源结构:文科类227人,占45.4%;理科类246人,占49.2%;艺术类23人,占4.6%;体育类4人,占0.8%。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接触并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其中,68.8%的学生迫切想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知识,29.1%的学生感到无所谓,2.1%的学生不想了解相关知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量方面则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习惯与爱好。

2.在500份调查问卷中,8.0%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31.0%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35.0%的学生则基本没有阅读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兴趣;19.0%的学生不太喜欢现当代文学作品;7.0%的学生从不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借阅或购买书籍时,学生也以专业学习、从业资格考试和英语、计算机考证方面为主,真正喜欢现当代文学书籍的学生尚没有喜欢舞蹈的学生多,这也可能和中医药高职院校女生占较大比重有一定的关系。在谈及不去阅读名著的原因时,多数学生表示学业压力大,喜欢文学却没有时间阅读;有的学生表示经典作品篇幅太长,静不下心来阅读;部分学生表示由于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网浏览新闻、聊天、购物和打游戏更有趣,不愿意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调查问卷还表明,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掌握较少,部分学生对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茅盾以及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余华、毕淑敏、池莉等的代表性作品很少知晓。当下学生即使阅读文学作品,也大多为言情、穿越、魔幻式作品,太多的快餐式文化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下降,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严重不足。虽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载体,但大多中医药高职院校对开设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代表的人文课程普遍存在忽视的现象。在长期受西医院校的影响之下,中医药高职院校大都呈现两种倾向:一是课程设置呈西医化趋势,在中医课程之外大量增设西医课程;二是以医药类等自然科学课程为主,人文课的比例偏低。国外医学院校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左右[4]。在部分医学院校中,虽然通过教育教

3.学改革,人文课程的课时略有增加,课程的结构相对趋于合理,但传统的重自然、轻人文,重功利、轻素养,重书本、轻实践的教学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3提升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素养的思考和策略著名教育家张志公曾说:“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同时它又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5]现当代文学是一门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人文素养的课程,它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了“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医药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提供了可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被中医药高职院校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更新理念,明确中医药高职院校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在学生人文精神、文学素养培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对于以前传统文化教学的单一模式,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中医药院校还应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努力把现当代文学教学内化为要求、外化为行动,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融入教学,并将现当代文学教育纳入整个医学教育学科体系之中。学校教务处应该联合基础教学部和学生处、团委等,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管理,统一进行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并加强协调和领导。

三、整合资源丰富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

1.完善教学用书学校应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教材的遴选、使用工作。教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让学生能通过文学作品陶冶情操、启发思维。应对一些涉医经典著作如《药铺林》、《血玲珑》、《大国医》等进行解读和鉴赏,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精神。

优化课程体系现当代文学教学要按照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兼顾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医学院校女生比例占绝对优势的特殊性,将描写女性执著、仁爱等主题的文学作品纳入教学内容,形成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特点,科学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媒体教学手段是改进现当代文学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学与影视有着密切的关联,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已经改编成了经典的影视剧,如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茶馆》、孟宪明的《大国医》等。所以,现当代文学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影视剧的艺术魅力。另外,在教学中提倡应用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全程参与教学互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揣摩故事情节与结构安排,归纳整理出有见地的想法和观点。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第8篇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具有文学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学素养。比如,在课堂中开展“文学知识之星”活动,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和学习中积累文学知识,每个月的月末在语文活动课中形成一次评比,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文学知识之星”称号。通过语文课和课外的积累,让学生有着对文学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适合此年龄阶段的名著,并与同学们分享,教师可以开出相应的书单,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熏陶,学生在一个有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通过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课外名著的阅读,稳步地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采用引导和鼓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能力不一样,学习兴趣也不同,教师要在承认这种差距的前提下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对于班级中文学素养较差或是对文学兴趣不大的学生,教师应当对他们表示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的进行鼓励和引导。如有一个学生在语文课上不认真听讲,对教师有意识的古典文学的引入也无动于衷,教师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迅速跟学生家里进行联系,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兴趣爱好,经了解发现,该名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其他科学习情况也不理想。

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教师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设计了一次谈话,在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学生想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同时还发现,该名学生对游戏内容游戏背景介绍等十分了解。因而教师推荐了学生玩一款新出的“三国杀”,让学生了解各位任务的背景故事,了解游戏的整个内涵,并可以和老师一起游戏。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明显发现,该同学在课上表现好了许多,和他进行交流之后了解到他对游戏各大人物背景以非常熟悉。教师当时对该学生进行了鼓励,并且提醒该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不能妄自菲薄,没有自信。通过此次对问题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也达到了培养文学素养的目的。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爱好,通过幼灯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向学生展示有文学背景的图片、文字、音乐等,寓教于乐。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有效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