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

特色街道设计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哈尔滨;冰雪;道路景观;设计

引言

在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之中融入冰雪特色,并且对其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这样就能够让城市的景观与城市发展相互贴合起来,从而表达人们对于景观审美的过程。因此,希望就本文的分析,能够对冰雪特色的道路景观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冰雪景观设计中各要素的应用分析

(一)道路在进行道路设计中,由于冬季冰雪偏多,就容易出现路面湿滑的问题。为了满足正常的交通、行人安全,就需要提升道路实用性,不能为了追求美观,而忽略防滑性。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对冰雪这一特性进行充分考虑[1]。在城市街道设计中,在固有的功能需求考虑的基础上,还应该与自然特色相互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富含生命力与个性特色的城市。另外,注重以人为本,能够尊重自然、尊重历史,这样才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街道景观特色。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来提升空间,在街道设计之中基于城市场地环境和自然环境出发,前者偏向于城市建筑空间和地形地貌;后者偏向于地理气候以及风水环境。

(二)铺地对于北方城市而言,景观设计之中的铺地也非常重要。因此北方城市冬季非常的寒冷,地面容易结冰打滑,这就对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种铺地之中,硬质铺装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是因为:第一,硬质铺装能够有效防寒。第二,硬质铺装方便之后的清理。第三,将花案印制在硬质铺板上面,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另外,合理地防接触太阳能,在硬质铺板的地下进行加热处理,这样能够有效地范铺板结冰问题出现,同时还可以加快水体的流动,让人感受到一种别具风味的景观感受。目前,这一技术一般是在人造温泉之中应用的较为广泛。

(三)水体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水就有一种天生的钟爱。在冰雪景观的设计中,水体就成为冰雪的灵魂所在,其不仅可以活化景观,同时也可以给环境带来无限的活力。大面积的水体,可以形成透景线和开朗的空间,小型的水体,则可以帮助景观增加其趣味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渴望也在逐渐增强,拥抱自然、返璞归真就成为人们的渴望,基于东北地区的气候因素分析,因为夏季时间片段,所以水体的设计一般都会考虑冬季影响,这才是重中之重[2]。水体,作为具有活力的元素之一,其本身的可塑性较强。其不仅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同时其高度的变化与弹性也是其特点。如平展如镜的冰面,就是冰雪景观设计的主题之一。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表现出水体的可塑性,因为水本身是流动的,具有不稳定性因素,本身不会存在固定的形状,所有其可塑性较强。人们就可以按照环境条件来对水的形式进行设计,也就是设计出不同规则的溶体,进而将不同风貌的水体呈现出来。在其自然形态变化呈现中,还可以展现出冰雪一样的固态。在寒冷的冬天,水所呈现出来的纹理图案,也是一种绝佳的观赏景观。

(四)植物在北方,冬季的景观相对单调,而植物的生长也缺乏生机。所以,在冬季植物的设置中,就能让其拥有丰富的变化,并且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随着仿真植物的出现,就可以很好地弥补北方冬季景观存在的缺陷,如,在树木枝干上设置仿真的绢花等。就目前来看,仿真植物的工艺水平还不够完善,能够选择的种类较少。一次你,想要普及仿真植物,就需要让具有特色的树种成为仿真树,这样才可以转变冬季景观萧条的现象,并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二、以哈尔滨城市为例的冰雪特色道路景观设计途径

打造具有冰雪特色的道路景观设计,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城市为例,希望让冰雪道路景观能够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

(一)建筑院落小体量冰雪景观的构建基于城市居住型加到特性分析,建筑围合所形成的院落,能够形成不同样式的公共空间。冰雪景观在这一空间的基础上,就应该找到相互适应的比例,满足人们的视觉习惯,让冰雪景观更加亲民,从而与人们产生活动。在城市居住型的街道中,不同类型的院落,其冰雪景观的大小体量以及空间分布都会有所差异[3]。如,哈尔滨的道外历史街区,其呈现出来的空间形态就和封闭的冰雪景观有所差异。冰雪景观主要是基于文化背景和历史特征来设置不同的互动景观,从而提出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来呈现出居住区的日常生活。头道街道本身的路面较为宽敞,其建筑风格相对的统一;而二道街的道路尺寸相对的居中;街道之上分别包含了天棚大院和华巴洛克京剧社,能够与场地文化相互结合起来,进行冰雪景观道路的艺术整合涉及。因为老道外文化相对深厚,小体量的冰雪景观就可以利用精致的雕刻技术来呈现出居住的氛围,如,常见的杂耍类型的冰雕,在街道入楼位置上,采用街区的经典四合院内围栏的中式元素以及中国传统的中国结元素相互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黄包车,作为历史元素的代表之一,利用雪雕和冰雕艺术将其结合起来,就可以让人们能够乘坐在冰雕的黄包车上进行拍照,从而实现与景区的互动。这些相对小体量的冰雪景观,就可以将历史街区居住氛围以及文化内涵呈现出来,在原本的街区形态不破坏的前提下,还能够与人的感官形成良好的视觉感受(如图1)所示。

(二)互动性冰雪景观交流空间的设置1.步行活力点的设置:居住区街道的活力和人们的步行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街上,人们的休闲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这一个地方,就可以成为刺激街道的活力,而不同点的范围,还会对人行走的范围产生影响。由于寒冷的气候会对寒冷城市的街道带来影响,人们就会适当地缩减步行的范围,为了能够呈现出街道冬季所具有的活力,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火力点。合理的冰雪景观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冬季的出行量,从而提升整体的活力。就相应的调查结果来看,冬季最佳的步行时间为12分钟,在不分析年龄差异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城市街道刺激点之间的活力与距离进行合理控制,如,冰雪景观控制在不超过800m的范围内最佳,这样就可以帮助城市街道增添其活力性,并且街道上的实际情况,也会刺激重叠与交叉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开展城市的街道活力[4]。2.居住区活力的增加:以往的寒地居住型城市街道之中,利用冰雪资源仅仅是停留在欣赏的层次上,为了能够强化步行街活动交流的机会,在冬季冰雪街道中,就可以引导公众参与到设计与生产的环节中去。在街道上,儿童可以简单地进行堆雪人的活动,通过简单的浇筑,都可以让冰雪成为居住区的街道景观,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之中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在欢声笑语之中,将冬季阴郁的氛围打破。实际上,能够将积雪最原始的形态保留下来,让人们可以在街道中进行堆雪人、雪爬犁等冰雪活动,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喜爱的。利用这样的创意性设计,城市街道活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会超过夏天带来的活力与乐趣。

(三)完善城市夜景系统1.灯光照明:对于冰雪道路景观设计来说,照明也是非常关键的,其发挥了“点”的视觉元素作用。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一般都会减少户外的活动。由于人、植物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光就能够很好地改变这一种情况,就算是它非常单调。通过照明作用的合理利用,再配合上活动的研究,以及先进节能照明技术的合理使用,就可以利用各种照明手段来创设一个美丽而细腻的雪景。照明,不仅仅可以满足与冰雪的相互合作,创设出美丽的城市夜景,同时也能够呈现出节日的氛围。冰雪景观,本身就具有神秘的呼唤想象力,再配合上灯光所造就的特色,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环境下的夜间氛围。考虑到冰雪景观属于冰雪自然属性,其白色的水晶纹理也可以成为夜间明亮的荧光。适当的照明,能够让夜间变得更加有魅力。不过这一点对于光强度的控制要求更高,雪面积还应该呈现出夜光为主的特点,其光线主要是通过间接照明,发挥支撑的作用。当然,在景观冰雪氛围下,街道照明的效果还可以通过高大的植物来加以呈现。北方冬季树木上可以布置一些照明使用的灯具,如柏树、松树、厚灌木,都能够成为夜晚视觉的中心。所以,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照明的作用,能够与雪景的反射相互结合起来,基于街道背景特点,从而按照照明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2.色彩搭配:在哈尔滨的冰雪景观设计中,白色与透明颜色就成为整体景观的主要颜色。想要突出纯洁的白雪与冰景观的氛围,就需要对整体的色彩搭配加以掌握。但是强大的白色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单调与头晕的感觉,因此,就需要做好总体的掌握,实现局部的转变。在冬天,人们都希望得到太阳的温暖。所以,可以适当在建筑上面使用浅红色、黄色等暖色。冷色系的颜色,则可以与冰雪相互的搭配,呈现出冰清玉洁的感觉[5]。总体来说,寒冷城市因为冰雪的颜色,使得整体城市的颜色效果都和其余城市有着极大的差别。所以,在设计之中,就应该考虑到颜色的合理搭配以及使用公共设施与广场铺装之上的颜色。就(如图2)中所呈现出来的,虽然整体的色彩依旧是以冷白色为主,但是拥有轻温暖和谐来加以搭配,再结合局部明亮的色彩,让整个环境之中可以通过均匀的色彩来破坏视觉上的单调之感,这样就可以让城市的景观更加活泼与轻快。结语总而言之,对于北方城市而言,街道是其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主要承载空间,而冰雪景观的设计,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于良好街道人文景观的需求,让人们可以拥有更为高层次的体验,并且与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相互结合起来进行街道冰雪景观的设计,这样才能设计具有冰雪特色的道路景观。所以,希望通过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雪特色道路景观的设计,对今后的冰雪道路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冼宁,方虹博.简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人性化设计[J].设计,2017(13):68-69.

[2]陶琳,杨明菁.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157-160.

[3]李正军.探索滨海道路景观综合设计途径——以锦州市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为例[J].设计,2016(02):98-99.

[4]陈文娟.基于人车混流模式的城市居住区车行道互动景观[J].设计,2014(11):71-72.

[5]张大敏.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设计措施探讨[J].中国园林,2013(04):30-35.

[6]韩星雨.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7(01):120-124.

[7]丁元春,宗梅,穆丹.景观生态学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2):176-178.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2篇

体验经济全面盛行,体验的理念也在各行业中被广泛运用,景观设计界同样如此。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用“体验式景观设计”来应对传统城镇化建设中街道景观的“同质化”“冷漠化”现象。以巴彦浩特镇王府街街道景观为例,探讨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的营造理念及途径,促进小城镇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打造外来观光者对小城镇的特色印象。

关键词:

小城镇;街道景观;体验式景观设计

“小城镇”通常是指规模较小、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县级市)和建制镇。[1]国家2014年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与传统城镇化相比其“新”在于“人”的城镇化,发展重点是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2]体验式设计最早出现在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实践中将设计重心从关注建筑风格转向“社区性”与“体验性场所制造”,[3]开创了体验式设计的先河。体验式街道景观设计是对该理念的延伸和拓展,是以“用户”至上的观点作为基石,打破传统街道景观静态化的局限,重新赋予街道景观新的历史维度、时间维度和感官维度,以创造具有丰富情感和经验性的街道空间场所为设计目的。

一、项目背景

巴彦浩特坐落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东南部、贺兰山西麓,建成区面积约为25.6平方公里、人口8.78万人,是阿拉善盟阿左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联系门户,是蒙西地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丰富民族特色的文化名城。巴彦浩特古名“定远营”,雍正十年旗府迁于此,直至新中国成立均作为阿拉善的旗府驻地。现今的王府街是古时定远营和亲王府所在位置,是巴彦浩特新老城区之间的重要主干道,全长1228.4米。2011年政府筹集资金,按照“修缮、复古、创古”的原则对王府街定远营亲王府、古城墙、城门及街道周边景观进行恢复修缮工程,工程在保持特色风貌的基础上更新了街区功能,充实了旅游购物、特色餐饮、奇石展销等地域文化内容,使王府街成为充满活力的特色街区,更是带动提升了巴彦浩特的旅游增长及知名度。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把道路作为城市意象构成的首要元素,[4]王府街景观修复营造工程充分体现了街道景观对于城市印象营造的重要作用。

二、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的空间组织及场所制造

1.D/H值对小城镇街道景观空间组织的影响。引用建筑中常用的空间比值概念D/H(其中D为街道幅宽、H为建筑高度),将街道空间的封闭程度与人的身心感受相联系,营造街道空间的第一视觉心理体验。王府街为东西向单板形式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5米。路北侧城墙最高近12米,路南侧为道路绿化及低层民居建筑。王府街对应D/H比值约为3:1,街道空间视线开阔,这时城墙既能起景观立面背景的作用,又可以让人们舒适清楚地观看其整体走势与面貌。城墙、道路、远山,共同营造出宽广悠远的视线效果:一侧悠悠古城墙,远处巍巍贺兰山,展示出蒙西苍茫辽阔的大漠神韵,更能使人体会到巴彦浩特“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且形势扼瀚海往来之捷路,控兰塞七十二处之隘口”[5]边陲要塞的独特魅力。人们置身于街道景观之中,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自身与周边空间的相互存在关系,将空间的D/H值与地域历史文化、建筑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相互结合,给予人们特定的视觉心理活动视角,更易为小城镇营造出不同的城市氛围以及空间形象。2.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的场所制造。场所是具有一定精神内涵的区域,由特定空间、环境及特定的使用者构成。[6]街道的空间场所,是小城镇居民生活、外来观光者游览的必经之路,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外部空间。阿拉善盟著名作家张雄志在其散文《悠悠古城》中是如此描写定远营古城的:“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儿,就是放学后三五成群的结伴爬上城墙玩耍。定远营古城完完整整的,依地形的走势而错落有致,周长六华里,城高六七米,城墙窄处两三米,宽处七八米。城墙用僵土夯筑,坚实厚重;紧要处用见尺的青砖灰浆砌建,经久耐用”。[7]当时的儿童或已暮年,小时的记忆已成为永久的珍宝。王府街景观的修复营造,复原了历史中的古定远营,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命,使得老一代的居住者重温了城镇的记忆、新一代的居住者能够亲身感受城镇的沧桑历史,而各地来往的游客也能产生对巴彦浩特的独特体验与记忆。这印证了“真正的场所并不存在于大楼之间,而是存在于人们值得记忆的体验中”,[8]美国著名建筑师CurtisJ.Scharfenaker对“场所制造”理念的这一高度概括。

三、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的感知设计

基于第一视觉心理和场所感体验,人们对街道中各种存在物及各种活动的感知中渗透着各种类型的体验。综合而言可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基本的“自然感知”,二是外在的“行为感知”,最后则是内在综合的“精神感知”。

1.自然感知。自然是一切景观设计的基础,强调“与自然对话”,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互动体验的场所和机会是景观设计的根本。为加强小城镇街道景观的自然感知体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应尽可能就地取材,利用本土植物,争取达到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与节约,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王府街道路两侧种植了榆树、油松等本地树种,保证了道路绿化成活率,也提供了具有塞外田园风貌的大地景观和当地特色风貌自然体验。

2.行为感知。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9]结合街道空间,针对上班、上学等必要的行为活动,街道及环境景观设计应首要满足交通穿越的基础性功能,具有便捷性、可识别性及可通过性;自发性活动和参与性活动在街道景观环境中都是人们更深层次的要求,只有当人们休闲需求和审美需求满足时,才能促成人在街道空间环境中良性积极的交往与活动行为产生,从而产生人与人、人与街道周围环境的互动。王府街为主干道,道路平坦、视线良好,车辆通行顺畅,街道两侧人行步道休闲座椅等休憩设施齐全,在保证了主干道的基本功能前提下,充分考虑了行人及游客的行为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创造更多参与性与交往性空间,例如可以结合定远营入口、宣传栏及街头休息区设计加入互动式触摸感应设施,动态地展示当地人文历史,进一步提升街道景观环境的吸引力。

3.精神感知。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出发点,要实现最基本的安全需求满足到最高级别自我实现需求满足,在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中需要结合各种景观载体来实现。王府街基本道路标识、景观小品设置合理,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出行辨识及休憩需求;候车亭、公益宣传栏、果皮箱等公共设施具有浓厚的蒙西地域文化元素,与定远营城墙建筑及其他景观元素共同营造出独特的塞外地域氛围,让人印象深刻。基于基础需求的满足,再结合人们在街道空间中对参与性环境的交流互动及产生的各种情感、记忆,最终形成和实现人对街道空间环境的熟悉感、认同感及归属感。

四、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设计的营造途径

结合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空间组织、场所制造及对出行者的感知体验把握,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设计营造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以地域人文历史为主线,以街道景观为载体,制造“主题性”空间场所。小城镇的特色在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及独特的城市个性,街道景观的场所是空间形式的内容存在,要从小城镇的现状模式和城镇发展历史、人文环境为出发点,赋予其特定的“地域主题”,结合主题以街道景观元素为载体进行情境打造,创造出一个与景观互生互融的情境空间,带给人们独特而愉悦的体验,挖掘出街道景观的真正价值所在。

2.强调街道景观元素与人的沟通,创造人对街道环境的感知体验。环境感知的体验性在于所处环境的真实存在和人们感觉器官的全面调动。街道景观元素可以带来视听嗅觉等感知,通过道路、建筑、水景、植被、车流等要素带给人们形、质、色、气、声等直观感受,再传输给大脑进行串联整合,最终使人们留下印象,心生感知。具体途径则可以完善沿街建筑形象,控制天际轮廓线对城镇空间意象和人视觉感受的影响;实现沿街绿植的“本土化”,做到四季有景、景景特色的季相效果等,通过协调各种环境要素对人的感官影响来增强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综合体验。

3.创造多种活动空间,提高街道景观的可参与性。街道是小城镇居民体现参与性、联系性最为密切的地方之一,结合街道本身的地理、景观资源特性来创造多种活动空间,设置更多的合理空间让人们参与到街道环境当中,都能有效增加环境的互动性和直接体验效果。可以根据道路形式,合理组织道路两侧景观空间,保障各景观空间之间的连续性;利用街道中小尺度外部空间和休闲设施营造交往空间,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舒适的场所;具有旅游景点的街道还可结合自身优势设置新型装置设计等,形成亲切互动的空间。

4.加强地域传承,塑造整体意象,增加人们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对地域文化内涵的研究与挖掘,将能体现地域特征的元素进行抽象化、艺术化提炼并运用到街道景观要素中,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符合现代审美体验规律的小城镇街道景观空间。可以通过建立地域品牌、商标、标语等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具体街道景观载体中,例如使用统一的导视系统、设计具有同一元素的公共服务设施、广告设施及地面铺装图案等、设置体现当地文化精神风貌的环境艺术小品等,保证街道景观要素的空间意象整体性。这些包含当地历史人文、地域性民俗文化在内的非生命要素,均能增加人们对街道感情的归属感及认知感,实现人们对街道景观最高级别的体验。

五、结语

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营造,由景观的“功能需求”提升为“体验需求”,把小城镇的历史文脉、地域特色和街道景观要素有效结合,创造具有丰富情感与经验性的场所空间,更加注重人在街道景观中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感受性,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最终营造出人们对街道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小城镇的特色城市意象。

参考文献

[1]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70-113.

[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

[3]赵仁冠.美国捷得建筑师事务所:体验性设计和场所塑造[J].时代建筑,1996(2):1-13.

[4][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1-78.

[5]王卓男,王敏,李志忠.阿拉善定远营古城建筑文化研究[J].南方建筑,2015(1):49.

[6][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6-115.

[7]内蒙古旅游网.内蒙古资讯定远营古城的前世今生[EB/OL].

[8]邢千.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体验模式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1.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3篇

一、我区特色街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区委九届十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中,区委明确把总部经济和特色经济作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同时,明确了街道在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中的组织主导作用。我区在长江路历史文化街、“”时尚休闲街、明城汇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各街道纷纷推动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特色街区经济板块,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掀起新一轮特色街区建设热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色街区建设工作,年11月,区委在全区务虚会上提出了培育壮大特色经济,打造街域特色,加快培植特色街巷的要求。今年2月,区政府印发了25号文《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意见中把精心打造特色街区作为推动全区产业集聚发展的“五个一”工程之一。各街道都对特色街区进行了精心的前期准备,注重了高起点规划,搭建了特色街区建设工作班子,明确了特色街区建设责任领导,制订了特色街区建设工作计划,湖街道还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有效地推动了特色街区建设。

2、街区特色定位明确,形成了错位发展的良好业态。各街道根据本街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我区原由珠江路科技街、长江路历史文化街、时尚休闲街和明城汇等重点特色街区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洪武北路金融一条街(新街口街道)、餐饮一条街(街道)、精品社区商贸示范街(门街道)、餐饮一条街、文化创意休闲街(街道、湖街道)、经五路汽车配件一条街(街道)和旅游休闲服务街(街道)等7条特色街区。

3、积极引导外来资金投入,有效推动特色街区的建设。各街道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方针,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合作,积极引导外来资本投入特色街区建设,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运作打造特色街区的新路。如休闲街区以东方三采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文化创意休闲街湖街道段以中讯投资公司为投资主体、新伊汽配城以市园林实业有限公司和东洋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为投资主体进行打造,都取得了较好的运作效果。

二、我区特色街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新一轮特色街区建设正趋于起步阶段,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街道特色街区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缺乏整体规划,后继发展受限。我区除珠江路科技街、时尚休闲街、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和明城汇等作为市重点打造的特色街之外,各街道打造的特色街区目前均不在市城市规划范围之内。因此,我区其他特色街区无论是在布局,还是特色和功能配套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这些特色街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大部分特色街区都是自发而成,大部分营业的铺位都是较低档次的小店铺,未能形成大的气候。由于缺乏总体规划,也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房主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顾区、街打造特色街区的要求,将店面随意出租,街道又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很难把沿街店铺的改造与特色街区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特色街区经营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扩展。

2、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较低。一是特色街区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在我区新确定的7条特色街区中,年税收超过50万元以上的商家企业仅有29家(其中餐饮一条街就占有11家),有4条特色街区没有一家企业的税收超过50万元,餐饮特色街共有21家企业,街区年税收总量仅有29万元,只有一家企业年税收超过10万元。二是特色街区税收总量偏低。在8个街道确定的特色街区中,目前其税收占街道总税收的比例较低,除餐饮一条街和新街口金融一条街的税收占街道总量的10%之处,其他街道都仅在3%以下,餐饮一条街只有0.15%,可见目前特色街区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偏小较低。

3、龙头效应不强、特色品牌不特。从特色街区现状看,绝大部分的特色街区都没有起到龙头示范作用,更缺名牌效应企业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从特色街内部来看,许多特色街区缺乏大型的经营项目支持,经营服务产品散、乱、薄,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小,特色不特,未能形成特色品牌。以文化创意休闲街(街道段)为例,目前该街段共有大小门面135间,大部分店铺面积在15-30平方米,且多为住宅用房改建而成,除文化产业园区主打文化产业之外,其他沿街店铺大多为五金、餐饮、汽车修理、美容美发和日用小百货等,文化类店铺还不到10%。因此,由于大部分特色街区特色优势不明显,再加上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营规模偏小等原因,使许多特色街区缺乏吸引力和集聚力。

4、打造资金缺乏,街区建设困难。每条特色街区的建设,预计投入资金少则需要上千万元,多则需要几千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特色街区基础实施的投入,如街区环境整治、沿街立面出新、门头店招的规范、亮化绿化、路面和人文景观建设等,这些资金投入都是需要政府财政负担的必要支出。如果这些资金从街道财务支出,街道的财力难以承担。如果这些资金从区财政来承担,也很难背负这样沉重的包袱,特色街区建设遇到了资金投入的困难。

三、关于对特色街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特色街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结果。创建特色街区,各街道要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区中央门街道在打造三牌楼商业特色街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三牌楼街全长890米,有商业经营户500多家,市、区共投资6000多万元(其中市相关部门投资2000多万元)将过去脏乱差的商业街打造成环境整洁、透绿显水、文化休闲、服务居民的“民生商业特色街区”。在街区打造过程中,他们把街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整治、小区出新和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成功把三牌楼大街打造成特色精品商业示范街区。因此,我区各街道在特色街区建设中,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精心规划设计,区相关职能部门要与街道通力合作,放大文化品牌,以惠民利民为宗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建议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面科学规划,切实理清特色街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规划是发展的蓝图,创建和发展特色街区首先要有科学的规划。各街道对特色街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不要为搞特色街区而搞特色街区,不能使之成为政绩工程。因此,在科学规划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特色街区的建设必须从全区乃至全市对城市发展规划的大环境中进行科学规划定位,从构建城市综合服务系统中统一规划建设,要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商贸区的服务业发展相结合,与社区服务业相衔接,突出服务的本质,融入到现代服务业的大框架中进行规划建设。

二是要加强对特色街区发展的研究。对特色街区的布局、规模、功能、品位、标准等要做深入的探索,通过探索和建设,使特色街区真正形成商品特色、品牌特色、形象特色、文化特色和功能特色。

三是特色街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把商贸、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与休闲、文化、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发展新型业态,吸引或建设一批高档次、辐射力强、有带动效应的大项目或高附加值的特色专业街。同时,注意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手段改造传统商业,用若干年的时间对现有的特色街区进行改造升级,发展一批与当地居民消费相适应的、有一定档次的特色街区

2、打造文化品牌,积极营造特色街区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特色街区建设中,要树立“文化资本”的观念,努力打造特色街区文化品牌。特色街区文化品牌的构成是一个综合体,它既包括街区的建筑、环境、产品等物质文化,也包括街区的管理、文明、历史、艺术等人文文化。各街道特色街区的建设要注重鲜明的文化特色,找准本街区的发展定位,特色企业之间要防止同质化竞争,创新出不同的文化韵味。重点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凸现商业文化气息。当代商战,在竞争日趋同质化的市场上,更深层面是一种商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更加强势、更深入人心的商业文化品牌,无疑将拥有更雄厚的消费基础,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特别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广告文化的传播功能、记忆功能、学习功能和审美功能,渗透和影响消费文化,达到创造消费、灌输理念、引领时尚、开拓市场的目的。因此,在建设特色街区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商业文化对消费带来的展示、吸引和引导作用。通过电子屏幕、灯箱广告、橱窗亮化、立面出新、店面店招等等方面,积极营造浓厚的商业气息,吸引消费者。

二是要创新休闲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文化的经济意义也日益凸显。休闲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购物和逛街成为人们最大的休闲生活,商业场所休闲化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区各街道初步确定的特色街区中,大部分特色街区的定位都与休闲功能紧密相关,如新街口地区的购物文化休闲,社区文化休闲、和街餐饮文化休闲,街的艺术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休闲等。因此,针对特色街区不同的业态定位,应创新不同的休闲文化特色。在文化打造,景观设计上深刻把握街区休闲功能的开发,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现代消费潮流,集聚消费人群。区在打造三牌楼商业街的过程中,把牌楼广场、浮雕广场、雕柱广场、绿色广场和街头小品装饰等休闲文化融入到整个商业街区之中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是要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和谐文化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特色街区商业经济向深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特色街区的商业企业,更应竭力打造成内外和谐的社会细胞,这既是商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外在需要,也是商业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在特色街区建设中,要积极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商业业态与人居环境的和谐氛围。各街道在特色街区建设时,要把特色街区建设纳入到和谐社区建设之中,使特色街区成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一个样板。要充分考虑到特色街区商家企业在经营中的声、光、水、气等排放时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群众生活的影响,在特色街区规划建设中要对商家企业油烟、污水的排放、亮化光污染的控制、空调室外机的位置、以及各种经营车辆的停放等进行有效的设计规划。同时,把好街区招商选资的关口,提高准入门槛,将那些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大的商家拒之门外,确保周边居民有一个清洁、安静和休闲的生活环境。针对特色街区现有对周边群众生活影响大的商家店铺,要积极进行整改。通过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采取多种手段将其淡出街区。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特色街区和谐商业氛围。各街道在特色街区建设中,在积极营造人居环境和谐的同时,更应注重和谐商业氛围的引导,帮助商家树立顾客至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立商家自律的行为规范,培养诚信经商的意识,创造温馨的服务环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和谐商业环境推动特色街区的经济发展。

3、强化街区管理,努力把特色街区建成城市形象品牌。

特色街区建设不仅是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有力之举,更是树立城市形象品牌的创作之措。要打响特色街这个品牌,塑造形象,必须对特色街区实行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因此,特色街区的建设改造要与街区的科学管理同步进行,把提升特色街区建设管理水平作为塑造城市形象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是各街道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要搭建综合管理班子,配强管理人员。明确管理机构性质职权和责任,实施对特色街区范围内的综合管理,做到边建设改造,边规范管理。

二是制定规范管理办法。特色街区日常经营秩序的管理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管理工作人员职责,落实管理经费,确保街区管理抓有成效。

三是理顺管理体制。有的街区跨两个行政区划,如文化创意休闲街全长2.9公里,穿越和湖两个街道辖区,为防止两个街道在特色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中发展定位、经营特色不一致的现象,建议区政府出面协调成立由区和两个街道人员参加的管委会,以利于整条街的统一建设管理。

四是各特色街区要加强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的日常管理。特色街区在经营特色、购物环境、经营行为、商品质量、街市街貌、安全卫生等各方面都应得到市民和消费者的认同,不断提高特色街区消费者的回客率。

4、区街上下联动,进一步形成特色街区建设工作合力。

特色街区建设是区政府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精心打造的“五个一”工程之一,也是街道在经济建设中积蓄发展后劲,扩大经济总量的战略之举,街道理应在特色街区建设中发挥主战场作用。但特色街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仅仅依靠街道的人、财、物难以打造成功。区政府应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特色街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主动帮助街道解决特色街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难题,做到各部门与街道有效联动,充分形成特色街区建设的工作合力。

一是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帮助街道解决特色街区建设中的疑难问题。各街道在特色街区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区相关部门要本着服务街道、服务基层的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地与街道加强联系,协调解决街道在特色街区建设中的难题。如新街口金融街区建设的地区规划、地块开发和省市相关单位的协调沟通等;街道经五路汽配特色街发展空间难题等。区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市里的对特色街区建设的支持,争取专项资金,简化项目报建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加快特色街区建设的步伐。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艺术设计

Abstract:Ornamentalplantlandscapeisimportantlinkincitystreetscape,itdealswithrelevancetheorysuchasurbanplanning,environmentlandscapearchitecture,gardens,gardening.Onthebasisofinvestigationandanalysiscarefully,thisthesisdiscussedtheartdesignexpressionofstreetornamentalplantlandscape.

Keywords:Gardens;OrnamentalPlantLandscape;ArtDesign

1植物的艺术特征

植物的色彩、质地、形态等因素对构成景观功能的发挥影响较大。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在景观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植物。因此要合理地组织植物空间,就必须研究植物可感知的性状,了解植物的形态、质感及颜色,才能塑造优质的城市绿化环境。

1.1形体姿态

在植物的多种特征中,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借助于人的视觉来感受的植物形体姿态。形如华盖的龙爪槐,盘踞横逸的黄松,轻飘飞舞的垂柳,挺拔耸立的水杉,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变化多姿的树形为设计者创造富有特色的绿化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植物的树形可以分为25个基本树形,不同树形特征带给人的感受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尖塔状及圆锥状树形有严肃端庄的效果;柱状狭窄者多有高耸静谧的效果;具有圆钝、钟形树冠的一般会产生雄伟浑厚的效果;而一些垂枝类型,常形成优雅,和平的气氛。利用树形特征进行单体造型和培植组合来营造气氛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手段。

1.2色彩

植物色彩七彩纷呈、变化万千、各具特色。仅仅是叶片的绿色就有嫩绿、浅绿、鲜绿、浓绿、墨绿等等的区别,而某些树种的叶片,其叶背与叶表的颜色也截然不同,在风中摇曳的时候色彩斑斓,非常引人注目。植物的叶子根据颜色是否在秋天变色分为常色叶与秋色叶两类,凡是秋季叶子有明显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如枫香、鸡爪槭、银杏等,它们是营造绿色植物空间特色时尤其应当关注的种类。

植物花朵的颜色要比叶片更加丰富,红色的月季与合欢,白色的茉莉与白玉兰,黄色的桂花与腊梅,紫色的丁香,还有完全人工培育的黑色郁金香,种类无数,色彩无数,有时一个植物品种的花就涵盖了所有的色系。熟练掌握当地植物的花期与主要色系,应当是城市绿化工作者的基本功,富有匠心的利用好植物的花朵色彩,往往能为一处绿化空间的特色带来画龙点睛的精彩效果。采用花境的处理手法,使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而这种处理手法,在街景绿色空间中极易塑造出良好的效果,如维也纳。

1.3气味

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多强调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唯有植物景观中的嗅觉感受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道出了妙趣横生的梅花清香之韵。人们嗅觉感受植物的芳香,得以绵绵柔情,引发种种醇美回味,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所以熟悉和了解植物的芳香种类,包括绿茵似毯的草坪芬芳,清香淡雅的荷香;编排好植物开花的时间对植物景观芳香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4季相变化

由于气候的变化,植物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换着外貌。把植物景观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根据城市街道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与艺术节奏结合起来,做出多样统一的安排,就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构图。

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许多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从展叶到落叶,像交响乐一样,时刻变化着,从色彩、光泽和体形,都像音乐一样流动着。每一处植物景观,每一种植物类型,在季相布局上,应该各有特色,应该各有不同的高潮。另外,季相交替在各种种植类型的安排上,也十分重要。同一个花坛,有一年四季的季相安排,同一个花境,同一个花群,同一条林带,同一条园路的路旁栽植,同一个建筑四周的种植设计,都要安排一年四季的季相构图,不能一季开花,一季萧条,呈现偏荣偏枯的现象。同时各种种植类型的季相设计,必须根据植物生长的物候期和生态要求来设计。

1.6文化精神

某些植物除了具有以上这些外在的直接使人感受的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它们构成了植物潜在的特征。比如竹子,其原因就在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虚心和气节,每日观竹相当于时时提醒自己作学问要虚心,做人要有气节。植物的文化含义一直是我国园林绿化的基本内核之一,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和《楚辞》中已经有关于不同植物有不同含义的大量比喻。熟悉并且掌握某些植物的文化寓意,是对植物特征的更深理解,巧妙利用这一点可以使城市街道特色绿化空间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

2植物的景观配置模式

根据城市街道的特征,总结其景观配置模式主要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密林式、简易式、多层式。

2.1自然式

自然式是根据地形与环境来模拟自然景色的绿化模式,从植物的配置到活动空间的组织、地形的处理等都以自然手法来组织,形成一种连续的自然景观组合。如武汉市墨水湖北路动物园旁的景观花坛以游龙状的罗汉松和铁树桩为主景,配以流线形的时令花卉,点缀几株球形植物,配以地被植物金叶过路黄,给人以自然式园林的休闲风光。(图1)

自然式植物配置,一方面讲究树木花卉的四时生态,植物的自然形象与建筑、山、水的配合关系;另一方面则追求大的空间内容与色彩的变化,强调整体的景观效果。沿街在一定宽度内布置由不同植物种类组成,具有高低、浓淡、疏密和各种形体变化的自然树丛,注重植物层次、色彩与地形的运用,形成变化较多的景观轮廓与层次,在四季之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增强街道的空间变化。

2.2规则式

规则式是指有规律的布置植物,或以某种规则的图案重复出现,注重于装饰性的景观效果,对线形注重连续性,对景观的组织强调动态与秩序的变化。适合城市交通性街道的园林植物布置,因为绿化空间成带状,因此能使街道园林植物景观井然有序,而且有规律的、简洁的绿化模式能满足交通性街道安全、快捷的交通要求。

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多为常绿植物、乔木、灌木与花卉的交替使用,形成段落式、层次式、色彩式的组合。修剪的各类植物在规则式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中,常常表现出庄重、典雅与宏大的气质。植物的高、低层次的组合,往往使规则式街道植物景观的景观效果对比鲜明,色彩的搭配更为醒目,成为城市街道景观的地域性标志。在规则式的布局中,小品等景观构筑物,也以秩序组合并加以点缀,同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取得统一,并融为一体。2.3混合式

混合式是指布局注重自然与规则的统一与分离,在统一之中求得共融性,分离之中求得对比。因混合式兼具自然式与规则式两者的特点,所以变化较多,在景观中注重点的秩序组成。混合式的空间构成,在点的变化中形成多样的统一,同观者之间的距离可更近一些。它不强调景观的连续性,更多的是注重个性的变化。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混合式的手法较多地应用于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变化丰富的区域。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就是将修剪成形的乔、灌木植物规则式布置并与自然式布置的草本及灌木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景观。

2.4密林式

密林式街道两侧主要布置乔木、灌木、常绿树和地坡形成的浓密的树林。竖向层次丰富,街道空间有明确的方向性,行人与汽车走入其间如入森林之内。密林式街道植物景观一般适合于路侧有较宽绿地,且又遮蔽的路段。两侧树木枝叶繁茂,不易看到周围其他的景物。如果是自然式种植,则比较适应现状地形,可结合丘陵、河湖布置。采取成行成排整齐种植时,若将地形整齐,则能使景象庄重。

2.5简易式

简易式指在街道两侧各种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在街道植物景观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形式。简易式适合于以步行为主的、人流量大、停驻时间较长的空间,如生活性街道和步行商业街。

2.6多层式

沿路两侧布置多行落叶乔木、常绿树、灌木和绿篱,形成高低不同,色彩各异的层次。特别是常绿树和花灌木能显露观赏的特色,行进在路中可产生整齐中富于变化的感受。在用地上可根据层次的多少安排相应的面积。多层式不仅在景观上起到美化街道环境的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的生态环境。由于是乔、灌、草等植物相结合运用的一种布置手法,如同一床厚棉被,将灰尘、噪音等污染物和其他给人造成伤害的污染源隔离开来,这种布置手法多运用到街道路幅较宽的街道中。

事实上,在平面布置中的一小组树木,其树冠就可以向棚架一样形成顶面,如果充分考虑绿化所有的面,进行有机组合,就可以在街道中创造出宜人的绿色空间,垂直墙面与屋顶,这正是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值得考虑,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地方。武汉市目前还没有发现垂直式植物景观比较突出的街道,这里引用比利时和巴黎两个城市中街道垂直植物绿化景观,希望能给武汉市的垂直绿化提供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洪成.吕晨.城市园林街景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县城;景观道路规划

正文

景观道路规划设计对于县城来说属于关键的规划设计内容,因为景观规划既可以为人们创造一种视觉盛宴,而且可以将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景观道路规划重点内容是依靠渲染景观环境与烘托环境氛围,进而使文学,美学与景观功得到有效融合。景观道路规划中怎样加强主题的烘托渲染便显得特别关键,同样属于规划重点内容。一个好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加强对人文景观特点的把控,能够将本地的文化特色与其融为一体,利用听觉,触觉以及视觉形式使得设计概念更加具象,这样人们在游览的时候可以使精神情感产生共鸣。使人们感受道路景观蕴藏的内涵。

1道路景观的设计价值与作用

①城市环境的优化,行道树建筑前后,街道两边的绿地在调整街道周围的湿度与温度、控制噪音风速、空气净化等内容上都有非常明显的成效;②交通的组织安排,利用好绿化隔离带,在道路两边设置便民街道与游赏街道,具有疏导城市交通以及对人行进行分流的功能,进而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③城市美化作用,具有街道绿化特色的景观可以对街景进行美化,对建筑物的面貌起到衬托作用,将美观性不高的建筑遮挡起来,让道路美观性更高;④散步休憩功能,城市街道景观设置上长椅,广场以及小型的建筑设备等各种体育器材设备,进而为市民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⑤满足各种需求功能同时,必须要因地制宜与生产生活有效结合,要选取具有极强适应性、方便管理、无病虫害、枝叶繁茂、高大树形以及整齐有致的数木,街道的沿线区域要成片栽种,不但可以使街道景观更加丰富,而且可以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增加人们的物质财富。

2县城中景观道路的组成要素

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即为景观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而县城道路景观主要是道路的主体,四周建筑,四周附属建筑以及两侧牌匾等元素组成。这些使景观形成整体的所有物体,就称为道路景观要素。且道路景观中元素设计范围非常广泛,在宏观上可延伸至地貌地形,田野以及河流山川之类广阔的空间,而微观上下水道、座椅、电话亭、垃圾桶以及路灯等全都能作为道路景观要素。

3现今县城道路景观中的缺陷

3.1绿化景观布局不够合理,影响交通现今很多的县城都盲目追风,只是片面进行绿化建设,人行道的两侧栽种诸如月季花之类的分散性枝条植物,这就会对行人车辆出行产生很大影响。分车带里栽种蓬松低矮的植物,车辆行驶时司机视线就会被遮挡。而这样的问题在环形带上最为严重。比如某县一条国道将弯道种植了很多蓬松低矮的植物,这样车辆进行转弯的时候司机视线就会被遮挡住,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此单路景观经过规划设计之后,将植物拔除,此单路交通的安全事故问题大大减少。

3.2仅重视地面景观规划,疏忽了地下的规划设计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大部分设计师仅仅重视地面规划,但是从城市整体看,尽管地面景观看上去鲜艳亮丽。但是地下规划非常潦草,还甚至于不少地方规划都不合理,下水道根本都不实用。在北京就曾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雨季到来之际,各大城市看海现象都暴露出下水道功能受到严重限制的问题。

4县城道路景观设计的优化方法

4.1创造一种非间断视觉道路对于立体性感官来说属于线型视觉,它主要借助道路两边植物绿化带,房屋的整体布设以及建筑自身色彩与风格之类的道路设计将道路两边景观的非间断视觉感受表现出来。比如某地的景观规划,可以考虑结合自身特征对其优化升级。县城中具有非常多历史价值很高的建筑,这些建筑给人们带来很深的感受,这就凸显出特殊的城市风格,而这些有着民族特色的色彩符号能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所以,该县城地区只要立足于自身独有的文化资源特色,在将旅游产业升级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县城文化特点将其融入到旅游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环中,将民族文化以及古镇特色融入到旅游业中,借助于民族特色使得县城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县城道路两边的建筑外观,我们可以进行具有本民族文化建设特色的外观规划,对于城市的地标建筑物以及城市的中心地带,可以建设民族特色建筑,将民族特色呈现给大家,这样就可以为本地人带来一种非常强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同样能够为本地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与进步。

4.2重视道路行人与车辆的区分无区分道路对于县城道路来说极为普遍,这也属于县城道路景观规划的难点与重点内容。对于县城道路景观设计一定要将复杂的道路进行科学划分,如果道路主要是交通功能用于承负县城中各个区域人流与物流流通。所以需要非常大量的运输线路,进行道路设计之时一定要加大道路的宽度,道路设计可以设计为六车道以及八车道,并且要多设置直线确保车流速度,大大缓解街道的交通压力。针对人车共用的道路设计来说,我们能够将人行道宽度以及比重作适当的加大调整,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另外,针对城市中生活使用道路来说,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控适应生活行为的原则。

5结束语

总的来说,优美的绿化环境,出行便利的交通,具有特色风格的景观,是所有人到达城市之后城市为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之时,就是将这些景观、建筑以及道路融合之后进行重新加工。能够体现出艺术美、生态美以及建筑美,让一个县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李可,张义军.应用乡土植物创造区域特色景观[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23~24.

[2]俞空检,李波,李荻花.自然文化遗产地区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法———以福建武夷山为例子[J].城市规划,2014(10):45~46.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6篇

街景整治对于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非常重要,在城市更新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时期街景整治对街景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和规划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进步,城市规模在不断发展扩大,同时城市中的一些地区已不在适应现代化城市生活,生活环境不良的地区不但影响居民的生活,也损害了城市形象,以至于导致城市或城市中的某些地区对人的吸引力减弱。同时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报有很大的希望,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及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1、街景综合整治中的规划构思

1.1整体定位:按总体规划要求分析该街道在市区交通中的地位、作用、街道两侧用地以及单位发展要求等,确定街道功能定位。

1.2确定整治规划内容及深度:规划从街道交通和平面整治、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公共空间环境整治三个层面设计。

1.3强调公众参与:两侧建筑及单位是街道构成内容的基本元素,调动公众执行规划的积极性,以保证成果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规划的顺利实施。

1.4规划范围的“双重”性:规划范围是街道长度及两侧进深的范围。分析论证时必须扩大沿街进深,保证每个单位用地和规划空间的完整。

2、主要规划内容

2.1街道交通及平面整治规划

用地功能调整。根据现状条件确定切实可行的整治对策和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地块采用多种改造整治方式,优化土地功能结构,确定科学的容量指标和土地使用强度,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建筑性质调整。

道路规划:主要包括路面交通组织;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统计、预测;停车场需求分析(公共、单位、临时);公交线路规划;公交站点设置等。

绿化设计:行道树、花坛、垂直绿化、小花园建设、草皮种植。

配套设施布置。

2.2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

根据现状建筑质量、外观条件,立面整治分为三个级别:

保留:目前质量尚好,门窗墙面均未破损的予以保留。采取清洗、粉刷、去污除垢的整治措施,使立面整洁一新。

整治:对立面有一定破损、受其它构筑物遮挡、使用不当、以及由于建筑性质改变的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改造。除采取清洗、粉刷等措施外,对临街晒衣架、遮阳(雨)蓬、花架、空调架、钢(木)窗统一改造、设计、翻新。

更新:临街违章建筑、有碍于景观的临时建筑及构筑物的拆除;随用地调整需重建、改建的建筑,按整治规划相关要求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建筑设计。重建内容要有完整的申报文件。

2.3公共空间环境整治规划

市政设施:包括电力、电信、通讯杆线、街灯、路灯、装饰灯、环卫设施等的改建和增加。

交通设施: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单位内部停车场,新增公交线路,设候车亭,铺设盲道等。

广告牌匾及灯箱:根据广告性质,决定设置位置、尺寸、材质、色彩等。

统一设计各类围墙。

商业店面设计。根据店面性质、建筑形式及街道色调设计橱窗、门匾。

城市小品:主要包括路灯、垃圾分类收集箱、邮筒、公用电话亭、街牌、信息标识牌等。

公共空间设计。主要包括绿化、广场等

2.4整修标准

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具体制定,结合我市情况建议以下标准。

店名招牌、灯箱、广告牌:制定本地市《店名招牌管理办法》,进行统一改建;

防盗窗:

①临街建筑物正、左、右三面原有防盗窗凡不符合整治要求的一律拆除;

②临街建筑物正、左、右三面的

一、二层重新设置的防盗窗由区政府有关部门统一设计,防盗窗安装时不得超过窗台外沿,如住户不需要装可以不装;

③临街建筑物正、左、右三面的三层及其以上,原则上不安装防盗窗,如住户坚持要装,必须将防盗窗装于窗内侧;

④如原有防盗窗规格符合整治要求,但颜色不一致的,必须与整治后颜色统一;

花架、晒衣架、遮阳(雨)蓬:临街建筑物正面一律不允许设置;左、右两侧面允许设置,但必须统一规格、统一颜色、统一位置;

空调架:按街景要求适当调整位置并对支架油漆,同时统一安装排水管道排放冷凝水。

钢(木)窗调换:以白色塑钢窗为主,对白色铝合金窗原则上不予更换;

沿街市政、绿化、环卫设施:根据市容标准,进行统一改建;

防盗窗拆迁后的墙面必须进行修补和局部粉刷;

整治范围内临街违章建筑和有碍于景观的临时建筑及构筑物必须拆除。

2.5完成规划内容同时要考虑规划创新和特色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7篇

植物的色彩、质地、形态等因素对构成景观功能的发挥影响较大。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在景观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植物。因此要合理地组织植物空间,就必须研究植物可感知的性状,了解植物的形态、质感及颜色,才能塑造优质的城市绿化环境。

1.1形体姿态

在植物的多种特征中,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借助于人的视觉来感受的植物形体姿态。形如华盖的龙爪槐,盘踞横逸的黄松,轻飘飞舞的垂柳,挺拔耸立的水杉,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变化多姿的树形为设计者创造富有特色的绿化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植物的树形可以分为25个基本树形,不同树形特征带给人的感受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尖塔状及圆锥状树形有严肃端庄的效果;柱状狭窄者多有高耸静谧的效果;具有圆钝、钟形树冠的一般会产生雄伟浑厚的效果;而一些垂枝类型,常形成优雅,和平的气氛。利用树形特征进行单体造型和培植组合来营造气氛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手段。

1.2色彩

植物色彩七彩纷呈、变化万千、各具特色。仅仅是叶片的绿色就有嫩绿、浅绿、鲜绿、浓绿、墨绿等等的区别,而某些树种的叶片,其叶背与叶表的颜色也截然不同,在风中摇曳的时候色彩斑斓,非常引人注目。植物的叶子根据颜色是否在秋天变色分为常色叶与秋色叶两类,凡是秋季叶子有明显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如枫香、鸡爪槭、银杏等,它们是营造绿色植物空间特色时尤其应当关注的种类。

植物花朵的颜色要比叶片更加丰富,红色的月季与合欢,白色的茉莉与白玉兰,黄色的桂花与腊梅,紫色的丁香,还有完全人工培育的黑色郁金香,种类无数,色彩无数,有时一个植物品种的花就涵盖了所有的色系。熟练掌握当地植物的花期与主要色系,应当是城市绿化工作者的基本功,富有匠心的利用好植物的花朵色彩,往往能为一处绿化空间的特色带来画龙点睛的精彩效果。采用花境的处理手法,使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而这种处理手法,在街景绿色空间中极易塑造出良好的效果,如维也纳。

1.3气味

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多强调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唯有植物景观中的嗅觉感受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道出了妙趣横生的梅花清香之韵。人们嗅觉感受植物的芳香,得以绵绵柔情,引发种种醇美回味,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所以熟悉和了解植物的芳香种类,包括绿茵似毯的草坪芬芳,清香淡雅的荷香;编排好植物开花的时间对植物景观芳香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4季相变化

由于气候的变化,植物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换着外貌。把植物景观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根据城市街道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与艺术节奏结合起来,做出多样统一的安排,就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构图。

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许多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从展叶到落叶,像交响乐一样,时刻变化着,从色彩、光泽和体形,都像音乐一样流动着。每一处植物景观,每一种植物类型,在季相布局上,应该各有特色,应该各有不同的高潮。另外,季相交替在各种种植类型的安排上,也十分重要。同一个花坛,有一年四季的季相安排,同一个花境,同一个花群,同一条林带,同一条园路的路旁栽植,同一个建筑四周的种植设计,都要安排一年四季的季相构图,不能一季开花,一季萧条,呈现偏荣偏枯的现象。同时各种种植类型的季相设计,必须根据植物生长的物候期和生态要求来设计。

1.6文化精神

某些植物除了具有以上这些外在的直接使人感受的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它们构成了植物潜在的特征。比如竹子,其原因就在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虚心和气节,每日观竹相当于时时提醒自己作学问要虚心,做人要有气节。植物的文化含义一直是我国园林绿化的基本内核之一,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和《楚辞》中已经有关于不同植物有不同含义的大量比喻。熟悉并且掌握某些植物的文化寓意,是对植物特征的更深理解,巧妙利用这一点可以使城市街道特色绿化空间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

2植物的景观配置模式

根据城市街道的特征,总结其景观配置模式主要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密林式、简易式、多层式。

2.1自然式

自然式是根据地形与环境来模拟自然景色的绿化模式,从植物的配置到活动空间的组织、地形的处理等都以自然手法来组织,形成一种连续的自然景观组合。如武汉市墨水湖北路动物园旁的景观花坛以游龙状的罗汉松和铁树桩为主景,配以流线形的时令花卉,点缀几株球形植物,配以地被植物金叶过路黄,给人以自然式园林的休闲风光。(图1)

自然式植物配置,一方面讲究树木花卉的四时生态,植物的自然形象与建筑、山、水的配合关系;另一方面则追求大的空间内容与色彩的变化,强调整体的景观效果。沿街在一定宽度内布置由不同植物种类组成,具有高低、浓淡、疏密和各种形体变化的自然树丛,注重植物层次、色彩与地形的运用,形成变化较多的景观轮廓与层次,在四季之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增强街道的空间变化。

2.2规则式

规则式是指有规律的布置植物,或以某种规则的图案重复出现,注重于装饰性的景观效果,对线形注重连续性,对景观的组织强调动态与秩序的变化。适合城市交通性街道的园林植物布置,因为绿化空间成带状,因此能使街道园林植物景观井然有序,而且有规律的、简洁的绿化模式能满足交通性街道安全、快捷的交通要求。

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多为常绿植物、乔木、灌木与花卉的交替使用,形成段落式、层次式、色彩式的组合。修剪的各类植物在规则式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中,常常表现出庄重、典雅与宏大的气质。植物的高、低层次的组合,往往使规则式街道植物景观的景观效果对比鲜明,色彩的搭配更为醒目,成为城市街道景观的地域性标志。在规则式的布局中,小品等景观构筑物,也以秩序组合并加以点缀,同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取得统一,并融为一体。

2.3混合式

混合式是指布局注重自然与规则的统一与分离,在统一之中求得共融性,分离之中求得对比。因混合式兼具自然式与规则式两者的特点,所以变化较多,在景观中注重点的秩序组成。混合式的空间构成,在点的变化中形成多样的统一,同观者之间的距离可更近一些。它不强调景观的连续性,更多的是注重个性的变化。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混合式的手法较多地应用于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变化丰富的区域。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就是将修剪成形的乔、灌木植物规则式布置并与自然式布置的草本及灌木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景观。

2.4密林式

密林式街道两侧主要布置乔木、灌木、常绿树和地坡形成的浓密的树林。竖向层次丰富,街道空间有明确的方向性,行人与汽车走入其间如入森林之内。密林式街道植物景观一般适合于路侧有较宽绿地,且又遮蔽的路段。两侧树木枝叶繁茂,不易看到周围其他的景物。如果是自然式种植,则比较适应现状地形,可结合丘陵、河湖布置。采取成行成排整齐种植时,若将地形整齐,则能使景象庄重。

2.5简易式

简易式指在街道两侧各种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在街道植物景观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形式。简易式适合于以步行为主的、人流量大、停驻时间较长的空间,如生活性街道和步行商业街。

2.6多层式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8篇

城市街道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城市街道它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在以车行交通的发展下逐渐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由于这样快速的发展,城市街道空间普遍整齐而统一,但是却毫无自己的特点,导致很多城市很多街道难以分辨,如果没有指示牌甚至会迷路,更别说历史情感纪念性。

二、城市纪念性街道景观设计

(一)尊重纪念特征1.注重环境因素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环境因素在全部设计中所占的比重日趋增加,注重环境因素的营造,创作纪念氛围,日益成为其设计的导向。2.具有人文主义内涵人文主义思想在当代纪念性景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人文主义推崇人性,重视自我价值,反对宗教桎梏,拥有卓越的前进动力。在纪念性景观中可以让存在记忆中的人物、景象鲜活起来,从人文关怀人们的精神世界,以人文主义的前提展开纪念,起到社会宣传作用。通过对可贵生命的缅怀与赞颂,来宣扬人文主义,展现时代风采。3.表现时代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新材料的应用使现代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构建发生了不容忽视的革新,令其设计的传达形式更为焕然一新,成为当代纪念性景观的现代化和艺术化的技术支撑。

(二)多样化的纪念性街道界设计面对整齐划一的街道空间,千篇一律的街道界面,个性化、多样化的建筑界面更加值得鼓励与提倡,采用合适的建筑及街道记忆性在街道设计中产生变化,形成自身的街道肌理与文化特点。注重对临街老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保留城市记忆,对老街建筑的再利用有效避免了街道空间的单一性,增加了街道的形态与城市街道的纪念性。

(三)与纪念性结合的街道标识设计城市街道的重要功能有疏散人流、引导行人辨认方向的责任,由此城市街道中的标识尤为重要。而标识设计不仅可以指导方向,更可以体现城市记忆性。标示的城市纪念性设计应该与整体的城市街道纪念性设计统一风格,从标识的材质、尺度、色彩、元素等综合设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