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

数字艺术论文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全系媒体形式的出现,代表着全新数字媒体语境的出现,数字媒体语境的出现给当代视觉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其正在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冲击着视觉艺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实现了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也解除了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障碍传播模式,视觉艺术发展到了数字媒体语境时代,已经突破了传统艺术所面临的各种禁忌与束缚,真正体现出了数字时代艺术创作的艺术与创新特征。现代艺术的传播很多都是建立在高新数字媒体的基础上,视觉艺术也不例外。数字化媒体语境下,未来视觉艺术将主要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等交互式传播作为主要载体与形式进行传播。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视觉艺术创新与改革的出发点转变到以人类的视觉本能需求和视觉欲望上来。事实上来说,视觉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审美认知方式,新媒体环境下,视觉艺术被赋予了娱乐性、商业性、复制性等等特征,现代视觉艺术发展正在使得传统的审美理念发生着扭曲,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视觉艺术概念,视觉艺术正经历着改革和创新。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想要实现创新,就必须改变视觉艺术的创造思维和表达方式,用新的形式给人强烈的震撼和视觉冲击力,以此满足人们对现代视觉艺术的追求。数字媒体语境下创新视觉艺术,首先,应该把传统的视觉艺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有选择性地融入现代化概念,改变其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角度。数字媒体语境为视觉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传播工具。数字媒体语境下创新可以考虑加入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从图像艺术创造发展到视觉3D艺术世界,给人们带来直观和多维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加强对计算机的利用,通过计算机来创造思维艺术,让人们感受一种虚拟的数字化艺术冲击,并且通过对计算机的利用能够实现构建起一种互动的艺术。例如,建立起一个视觉艺术传播的网站,人们可以将自己的创造上传到网站上分享给人们,不仅实现了视觉艺术广泛传播,更促进了国内视觉艺术的发展。

三、结论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三维动画与电影

CG技术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力,而三维动画的运用为动画电影揭开了新的篇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1991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的《终结者2》成功塑造了首个全三维数字角色,并将真人演出的影像与3D数码动画完美结合,这也使得三维数字人物角色的造型更像真人,并有层次感。工业光魔影像特技制作工作室成功地为影片制作了令人难忘的特技效果,并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这也使CG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此,三维动画ComputerGeneratedImagery(即CGI)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种类型的影片中,为创造完美的虚拟世界奠定了基础。

2001年,由彼得•杰克逊执导的影片《指环王1》隆重上映。片中的特效主要由WetaDigital工作室担任,其中的CGI影像留给人们完美的感觉,该片中的万人战斗场面给观众巨大的震撼力。CGI与微缩模型的结合,让人分辨不出动画和真实场景,再一次体现了数字技术的强大实力。片中运用了一种智能化的软件,在演绎双方作战时,每个数字形象都会自动寻找对手,甚至还能做到打不赢就逃跑的场面。该片也获得了2002年度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3D特效与电影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2009年由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上映了,这部耗时12年制作的科幻大片掀起了电影历史上的第四次技术革命,预示着3D特效时代的来临,也象征着真人与动画技术结合的再次创新,使电影更具魅力。这部耗资5亿美元,迄今为止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很大部分投入都花在了技术上。卡梅隆团队自主研发的3D摄影系统,将3D特效再次推上一个新的境界。WetaDigital工作室运用为《阿凡达》研发并首次运用的特效技术—“携带式动作撷取设备”,用CG特技制作出了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10英尺高的蓝色类人生物Na’vi族人,并与真人结合,逼真的诠释了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掠夺潘多拉星球的矿产,与当地Na’vi族人大战的场景。该片创下了27亿美元的票房神话,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2011年8月由导演鲁伯特•瓦耶特携手WetaDigital工作室倾力打造的好莱坞又一部科幻巨制《猩球崛起》上映了。从上映至今,依然保持了如潮的好评和强劲的票房。

WetaDigital工作室再次运用“携带式动作撷取设备”,用CG电脑动画制作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猩猩,逼真的诠释了一场人类与猩猩的惊天动地的大战。“携带式动作撷取设备”采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将演员表演时在空间所产生的数据,转换成数据模型,以之为骨架,在上面填上2D或3D角色的“血肉”,最终合成银幕上活灵活现的角色。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现代数字媒体中主要是以图像与文字为核心。文字可以实现信息交流,具有发挥点缀与文化延续的作用[3]。现阶段的中国书法在数字媒体行业内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运用范围逐步扩大,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好的衬托效果。对于当前的艺术文化来说,中国书法不仅代表着艺术,同时也代表一种服务大众的形式,并且需要依赖市场发展下去。通过对当地各数字媒体艺术的对比,发现大部分都是极为相似的电脑艺术文字,尽管艺术字有制作迅速、外形规范等优势,不过与传统书法相比,感觉较为空洞、乏味、无活力,同时文化内涵也不足。数字媒体与传统书法结合起来能够让设计的作品更有发展空间,篆书精致、隶书雅典、楷书刚硬、行书多味、草书多变,我们能够按照作品特点更好地宣扬设计者的思想理念,推动作品信息交流,同时也能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提高艺术作品的文化寓意。在众多传统书法中,行书与草书的风格比较随意,显得很有活力,同时也不缺乏个性,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之后更显得绚丽夺目,这种方式是设计者最常用的创作手段。比如,“雕”牌洗衣粉的LOGO设计,其中“雕”是用行书设计的,它的外形上和鹰比较相似,进而能够凸显出“雕”的刚强有力的特点,这种设计方向与商品的性能作用是相匹配的。不过,在传统书法设计的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到宣传品的特点。例如有些产品属于传统工艺,外部包装的字体能够根据篆书与行草的特点来设计,特别是篆书的风格更独特一些,它典雅、雍容,能够凸显艺术品位。一般来说像月饼与茶叶的外部包装以篆书风格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将传统书法与艺术设计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彰显传统书法的文化魅力与艺术象征优势[4]。

此外,在运用传统书法的时候可以把艺术设计当成一种文化标志表达出来。古时候,很多书法家都有嗜酒喜好。“颠张狂素”就是一个不错的典故,酒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因此,对于酒的设计来说,借助传统书法来进行设计也是很常见的方式。例如,“中国劲酒”的“劲”在设计的时候,显得很刚硬、精神,“劲”写得非常有张力,给人一种精神振发的感觉。将传统书法艺术融合在数字媒体艺术当中,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对传统书法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不仅要达到外形美的目的,同时也要注重意识形态。比如,北京奥运会当中的“京”,它的设计特点是运用了中国的艺术“即”的特点,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京”突显出了一个很独特的形象,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来看,它属于篆书字体。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对篆字进行了调整,从而设计出一个有活力、灵气的艺术字,不仅有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而且寓意也是非常深刻的。这也可以看出设计师在运用传统艺术的时候是有独到见解的,同时也有其深入的理解与领悟。如果这样的情况运用在中国社会当中,可能是象征性意义,不过对于全球来说,它能够突显出北京的地位,也可以说是中国的象征。不过,全部运用传统书法并且不进行调整和修饰的话,是无法顺应时代需求的,想要让传统艺术更有独特性与时代性,一定要将它与现代数字艺术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起到彰显个性的效果,这也是对设计师的一个较高标准的要求。第一,设计师要熟悉中国传统书法,了解文化寓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在数字媒体艺术当中。第二,对于传统书法来说,它的字体特征需要与作品特征相一致,要先对传统书法进行一个调整和修饰,从而凸显传统文字的艺术价值,并赋予一定的新颖特性,这样创作品才能够起到独特、震撼的效果。比如《提笔忘字》的海报设计,它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凸显中国汉字的地位,我们以传统书法为代表来进行设计,也能够象征中国的传统艺术。明白这一个寓意之后,以传统书法为核心来进行设计,对于这个海报创作来说是非常协调的。

二、书法艺术融入现代数字媒体中的启示

设计创作是一个很有独特价值的文化艺术,它带来的影响力是非常强大的。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与传统书法相融合是一个策略,也是一个方法,利用传统书法的独特性优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同时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丰富作品的文化寓意,更重要的是凸显作品的灵活性,这也是把传统书法与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的主要意图。想要设计出有民族艺术风格的现代作品,一定要尊重继承、借鉴传统书法艺术的优势。对于传统书法来说,它在创作过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运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目的,切不可随大流,要真正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实质,只有在熟悉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才能够把传统艺术的特征凸显出来,不可在模糊不清的情况下进行运用,这不仅会丢失创作的文化精髓,而且也会丢失历史文化积淀,剩下的只是一个没有内容的外壳。因此怎样把中国传统艺术更好地发扬光大,同时要延续它的文化底蕴,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唯有不断地研究与摸索,才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文化艺术作品。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有针对性地借助传统文化进行创作,能够起到现代与传统艺术融会贯通的作用。探究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相似之处,就可以设计出有本土特色、时代气息的作品,即便在国际地位上也能够凸显产品优势[5]。对于一些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与设计家来说,他们非常看重传统文化艺术,在他们眼中,会对延续传统文化有一种使命感,他们重视传统,能够更好地将其与西方艺术进行融合,从而彰显出传统艺术的时代气息,最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个性和共性相兼容的新型的创作模式。一些国外艺术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得以完美的运用,得到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

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来说,笔墨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在创作的时候有责任将这种传统艺术延续下去,借助艺术的优势把它们设计成一个有震撼力的作品。全球在不断发展,计算机运用越来越普遍,电脑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手指在键盘上敲打,人类也真正从体力劳作中脱离出来。对于中国文字来说,传统书法是一个重要的形式,利用一样的工具也可以体现出不同的点线类型,而且也可以体现出墨色上的不同,一些文人喜欢在书房中收藏书画,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也可以彰显我们的生活品位,对于这些书画来说,它不仅典雅、潇洒,而且新奇雄厚,不仅能够体现出阅览者的文化功底,也能够反映出主人的文化修养。电脑字体的设计与传统书法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不过电脑字体有些生硬,机械化比较明显,没有灵气与活力;人类能够推动计算机的产生,但是计算机不可以产生人类,一台电脑的运作思维与人类的思维非常相似,但是无法达到或超越人类的思维。人类在运用文字的时候,不要忘记传统书法的重要性。现代传统书法不受重视,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断篇,延续传统艺术是走向艺术殿堂的途径,没有延续,就等于没有沉淀,那么艺术文化就要从零打基础。因此,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传统文化,更希望那些设计师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它,做到真正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三、结语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首先,产生良好的间离效果,动画的虚拟与现实产生间离,能够给人一种幻想的空间,同时也能时动画得到随心所欲的表现,使动画既不会被现实所束缚,又不会被虚拟所引导,使受众最大程度的满足精神需求,与动画设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其次,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可以使人们产生感官的愉悦。任何虚拟形象经过视觉设计都会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性格,从而使人们感受到形象的可笑、荒诞、神奇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令受众与动画形象产生共鸣,从而对人视觉感官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感和愉悦感。

再次,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通过对现实形象的模仿和加工,塑造成虚拟的形象,从而为人们提供一种虚拟造型、真实视觉的审美形式。通过互联网技术,视觉艺术给人一种自然与虚拟的真实感受,从而产生一种朦胧的感官愉悦。

最后,视觉艺术设计形成的动画之美。动画设计是经过众多的画面通过网络技术处理组合而成,从而给人们带去了更多的视觉感受,动画的形成,更使受众感受到多媒体融合的魅力,而将艺术融为一体的动画设计具有形成之美,从审美价值角度来讲,这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

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的美学研究

首先,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具有审美观。新时代条件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视觉艺术设计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近年来,艺术设计师受到经济利益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设计作品不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受众更应该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对审美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设计师更好地对作品进行改善,满足受众的需求。数字化的视觉艺术设计一定要具备两个特点:其一是民族性。其二是现代性。只有具备这两个特性,才能更大程度的保证视觉艺术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其次,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的发展应结合设计批评,从而促进视觉艺术设计更好发展。第一,受众对视觉艺术设计进行审美时,应运用哲学的观点对其设计做出正确评价,从而为设计师的设计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设计审美是一种感性活动,而设计批评与之相反,是理性活动,但是感性的审美可以没有理性的批评,可是批评是一定要经过审美阶段方能实现。第二,设计批评应具有艺术感知性,对视觉艺术的欣赏和批评既要做出冷静理智的思考,又要结合强烈的审美情感,从而使受众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3结论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数字媒体使受众信息的接受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图书馆的大众传播中信息呈线性结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图书馆员执行信息的译码、释码和编码。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决定了馆藏文献的质量,而受众只能被动地从定型化的信息中选择,限制了其对信息选择的自由。而数字媒体则不受三维空间的限制,构建的是无缝式电子信息传递环境。它可以通过一组多维指针采用超媒体方式来进一步引申或解释,整个信息结构尤如一个复杂的分子模型。它具有互动的功能,传播者可以预先定义模型的连接,受众在“拉”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过滤、筛选出个性化的信息。数字媒体使受众从以往被动接受图书馆的信息开始转向主动参与图书馆的信息传播,主动反馈信息消费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参与图书馆的内容建设,受众开始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意见领袖。

数字媒体是个性化的双向交流

计算机和网络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它可以使信息传播和接收之间进行实时的通信和交换,这种实时的互动和交换功能使大众传播模式中的反馈信道变得畅通,同时计算机也使信源和信宿的角色可以随时改变,图书馆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者。数字化传播中点对点和点对面传播模式的共存,一方面使大众传播的覆盖面扩大,受众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选择网上的任何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大众传播的覆盖面缩小,针对特定的小范围受众群体传播信息(窄播)。如全文数据库进行的学术传播就是点到面的传播,而窄播的延伸就是个性化传播,多对一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播。如图书馆针对个人需求设置的“mylibrary”,针对群体设置的“重点学科导航库”,就是根据受众的信息个性化需求进行的个性定制,传播个性化的信息。这种趋于个性化的信息双向交流加深了人们的参与感。计算机对人来说,已成为人类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

数字媒体使传播效果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数字媒体系统是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它通过计算机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播。根据系统论的理论,整体决不等于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多种媒体的综合可以改善信息传播效果,优化人机界面,把人们的各种感官有机地组合以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传播的信息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数字媒体推动现代技术与图书馆学的融合

技术的发展是技术应用的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再是纯技术的需要,尤其是数字媒体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表现特点,使它能更有效、更直接地传播丰富的信息。在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信息传播之间架起了桥梁。掌握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成为当代图书馆信息传播的基础。

数字媒体对图书馆信息传播活动的影响

1数字媒体扩大了图书馆信息传播活动的视野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价格发现。价格发现机制和国际市场接了轨,意味着企业的运作方式、运作水平、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当代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在采集、引进、开发数字资源过程中,通过内容与资本的运作在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理念及技术手段等方面开始与国际接轨,具有了全球的视野。

2数字媒体向受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量

数字媒体使多个数据库能在同一界面检索,并提供多种检索功能,提供参考引文与全文的无缝链接。且源信息丰富,具有一定的信息广度、深度及使用、操作上的便捷和互动性,它符合当今受众信息消费轻松化的需求特征。此外,数字媒体在当代图书馆的运用,也向不同受众尤其是远程用户、文盲等受众提供了平等获取知识的机会。

3数字媒体促进了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和发展

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变革本身又具有破坏性和颠覆性。但技术是图书馆在动态环境中得以生存的依赖力量。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媒体已在改变当代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图书馆不再仅仅是收集文献,提供一些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服务,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即从文献的拥有转向资源的获取和提供。图书馆开始从“信息包裹”(informationpackaged)、多媒体工具包、在线数据库、CDROM、DVDs等各种数字媒介中挑选适合馆藏的资源,通过开放性的网络媒介向受众提供信息的“开放存取”(openaccess)。技术改变了图书馆的本质,不同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在图书馆的发展中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图书馆信息传播活动的发展。

4数字媒体提高了当代图书馆在受众中的影响力

据美国Pittsburgh大学数字资源的使用统计显示,教师在办公室、实验室和家庭等地方阅读图书馆的文献中,有80%来自电子期刊,通过网络远程阅读电子期刊平均每人每年可以节省时间约20小时。

此外,在许多大学图书馆,电子文献的阅读量占了馆藏的大多数。如在Pittsburgh大学,2003年共有2500位教职工,30100位学生,当年该校图书馆的馆藏借阅量是1300万篇(其中电子馆藏浏览量是93万篇),而当年出版商和书商得出的该馆电子馆藏的使用统计总数是132万篇,比图书馆统计的电子馆藏浏览量高出了42%。而在Drexel大学其电子资源实际浏览次数则要比图书馆统计的量高1/3左右。不管是图书馆员从流通统计功能得出的数据还是数据商从网络数据库实际“点击(hits)”频率统计得出的数据,都说明了电子馆藏受用户欢迎是实实在在的:使用量在增加,访问图书馆的信息用户在增加,馆藏利用率在提高。

图书馆通过数字资源使用的推广,可以发挥学术资源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影响民众求知的欲望,促进当代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5数字媒体加剧了图书馆受众的知识分化

受众知识拥有贫富差距的扩大,即个人和团体能搜集、接收电子信息和使用交流工具的不平等,形成了一种“数字不平等”现象。一部分能使用计算机,掌握信息获取方法,具有上网条件的受众充分享受着网络带来的资源优势,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知识储藏量;而另一部分不具备上网条件或不会使用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的受众只能上图书馆查阅纸版文献或请馆员代查。从而导致掌握资源优势的群体拥有的知识量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扩大了图书馆受众群体间的知识鸿沟。

6数字媒体促使当代图书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

数字媒体带来的数字理念使当代图书馆学与其它学科间的关系日益呈跨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如与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系统论、经济学、法学、大众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不断交叉融合,从简单的学术思想的交换、技术的引入到学术观点、方法、术语等的交流。数字技术在推动当代图书馆学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其成为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综合性知识分支。

7数字媒体使当代图书馆信息传播模式具有双向互动性

数字媒体使当代图书馆信息传播载体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信息传播模式呈双向互动性。数字媒体适应当代图书馆受众信息需求多样化、受众市场细分化的发展趋势,信息的传播也更为自由。其的信息可以通过多种传播平台进行传播,而受众也可以通过多种数字化终端进行接收、反馈。这种个性化的信息内容生产、流通、反馈活动使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传播渠道的管理和控制,受众作为终端客户的研究及如何整合信息、针对特定受众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生产和推送服务成为当代图书馆工作的重心。

8数字媒体使当代图书馆的信息传播呈全球化

数字媒体削弱了信息传播地域性的限制,使受众的信息获取和消费全球同步。如期刊、图书采用数字出版技术,通过网络,使全球的受众可以异地、同步、实时阅读同一出版物,消除了地域、时间带来的学术传播的滞后性、不平等性。全世界的公民,只要是图书馆的受众,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平等享用同一信息。

9数字媒体颠覆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理念和运作流程

图书馆的功能不再以文献的收藏为主,而以信息、知识的获取为主;服务不再是被动地出借,而是提供个性化的按需索取式服务;馆藏不再仅仅是物理馆藏,还有数字化的虚拟馆藏;读者范围扩大,能提供远程借阅服务。互联网使图书馆的信息保存、获取和大众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0数字媒体促使图书馆业推动出版业的发展

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因其具有的大容量、便捷性、即时性、平等使用权等特性而深受读者的喜爱。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创新,技术又促进了需求的发展。数字媒体宽广的发展前途和丰厚的利润使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数据库商开始将目光聚焦这一新产业。出版数字化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按需出版”和“异地按需印刷”(POD,PrintOnDemand)体系,使图书馆能够按需补缺馆藏,按需订购不同版本(独特字体、开本、封面、装订方式等)的图书。在丰富、完善馆藏同时,也推动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个性化服务的发展与数字出版形成了强劲的互动。

11数字媒体颠覆了图书馆员资源收集的核心地位

数字技术改变了图书馆的技术基础和信息传递方式,图书馆员不再是馆藏文献资源获取的惟一“把关人”。网络传播方式及其对信息服务模式的影响,使数字资源购买具有独特的模式:试用→使用统计报告分析→性价比→购买。数据资源的传播效果决定了数字资源采集的“守门人”和“意见领袖”是信息消费者———图书馆的信息受众。3.12数字媒体对图书馆信息传播活动的负面影响数字媒体在对图书馆及其受众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新的问题。如信息传播渠道泛滥,图书馆应如何整合;面对信息超载如何进行信息的深度挖掘、组织和推送;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共享水平;如何应对数字资源的价格垄断,内容垄断等。此外,数字资源的使用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图书馆、受众的隐私权在数字环境下的保护;馆际间的国内、国际合作等都需关注。

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

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通过整合彼此的优势,提升各自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在融合中共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传统媒体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报纸、期刊、图书等通过网络文本,融合网络传播的海量、即时和互动性。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如目前国内的书生之家、重庆维普、清华同方等中文数据库系统的运用。②数字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的优势,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媒体的变形与延伸。数字媒体借鉴传统媒体的运行机制,借助传统媒体对信息采集、保存、等较为完整的规范和手段,拉近数字媒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如网络吸收了广播声音传播的模式,电视图像传输的方式,突出了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使其更加真实、可感、可靠。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使二者能够各取所需,取长补短,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有力地克服了传统媒体出版周期长,信息更新慢的缺点。同时,它通过提高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信息采集的成本,提高自身的权威和地位,又吸引了更多的受众。但二者在整合的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特性,如在信息内容和传播形式上都在融合的同时更趋个性化、专业化和专门化。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在许多水书资料中明显可以看到笔画的书写形态,起笔有方有圆,收笔也是方圆兼有,笔画的形态也是有方、有圆,甚至还有呈三角等各异形态,这一点上它完全不同于甲骨文单一的刻写痕迹,有着浓厚的书写之意。曲与直是书法艺术中的又一对辩证关系,“画成其物,随体诘屈”,这在甲骨文、金文、铭文等篆书中都是常见的,而在水族文字中也时有出现。而有的字则是曲与直相间使用,为水书的书法艺术美增添了无限的美感。姜白石在《续书谱》中揭示过楷书的笔画的曲直之美:“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皆有三折。”还说:“横画不欲太长,长则转换迟;直画不欲太多,多则神痴。”

刘熙载在《艺概》中云:“书要曲而有直体,直而有曲致。”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也说:“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他还举例说:“唐贤真书,以渤海为最整,河南为最暇,然其飞翔跳荡,不殊草势,筋摇骨转,牵掣玲珑,实有不草而使转纵横之妙。凡以其用笔,较江左为直,而视后来则犹甚曲之故也。”

由此可见,曲与直在书法创作和欣赏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不仅是技法体现、字形的变化,更是书家心里情绪的表达和抒发。而这在水书文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水书中的许多字的书写都是曲直相间,例如水书中的“鸟”,用两个不规则的圆圈代表鸟的头和身体,用几个短小的直画代表鸟的嘴、脚和尾巴,还有一个点表示是鸟的眼睛,曲与直表现得尤为明显。另有“贪”字的写法是两笔弯曲的笔画呈对称书写,两个直画上下分布,上横短下横长,与我们标准楷书的横画书写规则还有点相像,使整个字在平整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稳重。又如水字的“武”“廉”字,都是曲与直的组合。

丰富多样的结字

因为水书与甲骨文有着古老的渊源,所以它与甲骨文一样有着结构上的形象美。众所周知,甲骨文中有许多都是象形文字,从艺术角度来说,大有汉字图像的意味,水族古文字也亦如此,有许多的象形文字,如“猪”“牛”“马”字等,即使不懂水族文字,也不难从这些字的字形中看出其代表的动物。而这些字虽然看似简笔画,却以细微而主要的笔画变形来区别字义,使得看到这些文字的结构和结体,便给人以艺术形象美的体验。关于“结体”在《书法大辞典》中有这样的解释:“指字点画之间的联结、搭配和组合,以及实画和虚白的布置。”水书的字虽然不多,但大都姿态各异,风貌不同。既有照物画形的象形文字,也有因字立形的方块文字,有的字见方,有的字见圆,还有的字呈倒三角或是不规则的几何形体,总之是形态万千,规则与变化并存。在书法美学中有诸多的结体辩证关系,其中“欹”与“正”“主”与“次”在许多经典碑帖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水族文字中亦有多方面体现。关于“欹”与“正”的论述,刘熙载曾说:“书宜平正,不宜欹侧。古人或偏以欹侧胜者,暗中必有拨转机关者也。画诀有‘树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树木倒’,岂可执一木一石论之。”

如在水族文字中“册”字、地支中的“辰”字,册字不是方方正正、整整齐齐的左右对称,而是呈左低右高之势,像有一条丝带在随风飘动,看似歪斜,却因右边的笔画往下弯曲而给整个字以无限延伸之势,并不会使得字势倾斜。在水书中,“辰”字的写法很多,但是也跟甲骨文、金文、铭文等篆书字一样,水族文字也有许多的异体字,将字写反、写斜、写倒的情况时有发生,但这丝毫不会给字体的美观带来影响。

关于“主”与“次”的看法,清代朱和羹说“作字有主笔,则纲纪不紊。写山水家,万壑千岩经营满幅,其中要先立主峰。主峰立定,其余层峦叠嶂,旁见侧出,皆血脉流通。作书之法亦如之,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掌,皆主笔左右之也。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这些都是虚实相生的书法境界,而水族文字亦是饱含着这一书法美。例如:水书中的“时”字和“甲”字,“时”字书写时突出撇,又长又粗,“甲”的书写突出竖画,两个字的其它笔画均是短而稍细,类似于这样的字在水字中还有很多。

自然巧妙的章法

水族文字因用途不同,所使用的书写材料也是不同的,有世代流传作为族谱书写在纸张上的书,有祭祀或节日时书写在布匹上的,也有筑刻在墙上或是石头上的,还有是雕刻在牛角等作为装饰品的,但无论是哪种章法布局,都给人以淳朴自然的美感。丰子恺曾在《艺术三昧》一文中评价吴昌硕的字道:“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个别笔画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单看时觉得不好的地方,全体看时都变好,非此反不美了。”

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书法的章法美就在于它不是单个字的审美欣赏,而是一个全体美的组合,它的书写法度并不在于一个字、一行字,而是在于整幅作品的安排和布局,水族文字正是体现了这一章法美,水书中有的书写章法属于书法中的竖有行横无列的形式,这其中有平整、有欹侧、有疏朗、有张扬,虽然不懂水文的人并不知晓它具体讲了什么内容,但却可以明显地感知到这幅字所传达出来的干净、清爽的自然美感。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提到:“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米芾)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王羲之)《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古人在作书时,是很讲究章法布局和艺术欣赏的,并也因此形成诸多的书写形式,其中扇面就是一个至今得到许多书法爱好者青睐的章法形式,可是扇面的书写并非易事,既要让整幅字有扇的形状,又要有适合的书写内容,当然在写的过程中纸是歪斜而字要写正的难度那就更不用说了,而水族文字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巧妙。现保存下来的水书扇面一般是文字是扇面的一个部分,它巧妙的在扇面的中心位置画上圆圈,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书写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而整幅字以这环形的圆圈向四周扩展,呈发射状,像是俯瞰一把打开的伞,由密到疏,最外面则配之以相关的龙图腾,这样使得整个作品自然天成,混为一体。清刘熙载《艺概》则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帖,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又说“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

无论是大字还是小字,是整幅满篇的许多字还是仅仅一个单字的作品,水族的文字都是讲究相互避让、相互呼应的,无论是单个字的结构安排,还是整幅字的章法安排,都体现着书法欣赏的章法美。

书画结合的形态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流畅的诗文,通过独具风格的六分半书题于画面,楷行相间,参差错落,诗情画意相映成趣。使他的诗书画三者密不可分,形成了统一的艺术整体,给人以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美享受。同时,透过诗情画意,不仅使他抒发了胸中闷气,宣泄出真情实感,还能给欣赏者以坚贞不屈、刚直不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联想。此外,他的印章篆刻也十分讲究,笔力雄健古朴,刀法凝重有力。他的诗书画再镶嵌以几方精美的印章,真乃四美合一,使章法增彩,作品内容丰富,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较完美地表现了书画作品的意境。

师出有门,法外创新

郑板桥在书法方面是很有造诣的。他在临摹和学习碑帖古迹方面,态度严谨,探源甚古,刻苦勤勉,师法名家,笔耕不辍。他“字学汉魏,崔(瑗)、蔡(邕)、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帖》和《瘗鹤铭》,以及苏东坡、黄山谷、高且园等名人墨迹,反复练习。篆隶、六朝真行草,板桥无不摹练精到。在他的书法作品里,他以隶入楷,或参以画法,进行大胆创新,都源自于他雄厚的楷书基础。他生活的时代,保守势力笼罩书坛,当时所谓的“四王”艺术,专以模仿为能,且被钦定为正统艺术,大大阻碍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但郑板桥却不为保守势力所屈服,毅然以全新面貌,旗帜鲜明地走自己创新的路。从师法到无法,继承又创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对石涛的画,也是“学一半,抛一半,未常全学,非不欲全,亦不必全也”。他正是借古而开今,自立门户,具有另辟蹊径的独创精神。他的书法如诗如画,热情洋溢,给人以莫大的感触,“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

板桥书法主要艺术特色

郑板桥书法艺术的主要特色,就是他自称的“六分半书”。他的书法,以画兰法入笔,潇洒自然,亦书亦画,又参以真、草、隶、篆、行字形,变化莫测,一点一画,提顿断连,都显得鬼斧神工一般,真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他的书体结构,横里斜出,结字形偏,有山谷遗意;转折蹲笔较多,沉著有力,气势放纵,力透纸背。清人有诗赞曰:“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得志,常人尽笑板桥怪”。郑板桥的书法,堪称为别具一格的新书体。清.何绍基在郑板桥《道情十首》书卷题跋曰:“一生跌宕牢骚,奇趣横溢……字傲山谷(黄庭坚),间以兰竹意致,尤多别趣”。

板桥书法与绘画的巧妙结合

郑板桥的艺术生涯里,始终是把书与画紧密相结合的。《清史列传》称他“书画有真趣,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书画互参,是郑板桥书艺和画艺巧妙结合的又一艺术特色。书画同源之说,表明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绘画大师黄宾虹曾说:“言画法者,先明书法”,很重视书法对绘画的重要作用,并把绘画的用笔也归结为:“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坠石。”“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这也正是唐.颜鲁公评论书法的标准,真是不谋而合。郑板桥的笔下,书和画的结合尤为巧妙。他在《题画》中说:“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志。”他能从黄庭坚的书法和苏轼的绘画中体味书法和绘画的密切关系。他还说过,“以画之关纽入于书,又以书之关纽入于画”,板桥正是这样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自称为“六分半书”的独特艺术风格。

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风格

数字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1.1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人员的素质较低。为了满足国内外石油市场的发展需求,生产出环境友好型、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建立适量生产高价值、高质量的石油产品生产体制。由于石油产品需要进行深度加工,加工程序比较复杂,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对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与现阶段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人员的素质不高相悖,极大地影响了石油在储运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1.2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单一。目前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多采用单一的仪表自控系统,这使得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输油过程中极易形成孤岛式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管理格局。随着石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增强石油化工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时、准确地为丰富石油化工企业的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进行决策服务十分重要。否则不能使石油化工的经营决策转变为生产操作成果。此外,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信息综合系统的应用开发不能得到有效协调,传统的DCS会使炼油化工企业的输油效率较低。

1.3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不规范。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操作要求越来越高,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量也越来越大。由于现代炼油化工企业主要采用仪表自动化设备直接控制输油管道的生产装置的运行状态,而技术操作人员在对仪表自动化技术进行操作过程中往往不按照科学的操作规范,尤其是忽视了对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工作,使得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输油过程中经常出现自动化仪表设备使用寿命短,输油效率低,维修检测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设备的成本高、仪表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等问题,给石油运输带来了损失性的滞后被动维修,不利于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完善仪表自动化技术在输油管道的发展策略

2.1加强对输油管道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为了加强对输油管道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石油化工企业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对燃气管道技术人员、石油和天然气长输管道技术人员、石油和天然气集输管道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工作,加强技术操作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工作和技术探讨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石油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的应用水平,使其适应石油化工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当加强与石油化工仪表自控系统技术发展较快的国际石油化工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尤其要突出发展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在先进输油管道控制技术的实用化、仪表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综合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2.2建立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仪表自控系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建立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仪表自控系统,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完善与天然气的生产配合工作,通过相互提供原料与半成品,达到最大化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现阶段,应当摒弃运作结构传统单一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推进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系统化的新型运作模式,强化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和数据统计技术,促进石油化工输油管道自动化仪表各项功能的健康、持久、稳定发展。

2.3规范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流程。为了规范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流程,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尤其要突出发展仪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先进控制技术的实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综合化。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仪表技术操作手册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加强仪表维护管理系统、上位机系统和人机操作站的节点控制。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人员还应当加强对现场仪表的工位号、材料、量程、精度、运行状况的记忆和研究,使其能够深入熟悉现场仪表的全部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