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

数字信号论文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1篇

1.1时域采样定理离散时间信号是从连续时间信号通过等间隔采样得到的,因此,弄清采样得到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是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号经过采样以后,信号信息会不会丢失?如果不丢失,即从采样信号无失真恢复出原始信号应该具备那些条件?也就是采样频率如何来确定的问题。在讲述之前,首先让学生观察如图1所示图形。通过观察图1所示图形的类比,积极引导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差异。图1为某单一频率信号,由图1可看出,当在一个周期内采集8个采样点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恢复出原来模拟信号的样子;当采样点数减少4个的时候,一样可以看得出原模拟信号的包络;继续减少采样点数为2个时,仍可以观察得到信号的大致形状;但当采样点数为1个时,就无法确定原模拟信号的形状了,从而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也就是一个周期内至少有两个采样点,即fs>2fc。同学们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后,再根据推导得出结论,学生接受起来就变的容易,记忆也更深刻。

1.2频率分辨率频率分辨率在信号谱分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反应了将两个相邻谱峰分开的能力,是分辨两个不同频率分量的最小间隔。频域采样间隔F=fs/N=1/NT=1/Tp,而文献中指出F=fs/N称为计算分辨率,即该分辨率是靠计算得到的,但它不反映真实的频率分辨率能力。F=1/Tp称为物理分辨率,补零仅仅提高了物理分辨率,而要得到高分辨率谱,则要通过增加数据记录。这让学生很难理解,教师也不好描述,以Matlab程序辅助图形讲解,如图2所示的两个模拟信号,通过图2可观察到的信号截取的有效长度对频率确定的影响。(a)只能观察到正弦信号很短的时间,不能测量其频率。(b)观察到周期的一半,可以估计出其频率,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c)观察到两个周期,不确定性被大大降低。

2例题图示引导法

双线性变换法与脉冲响应不变法相比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频率响应的混叠现象,但它的优点以频率的严重非线性为代价的。对于分段常数型的滤波器,双线性变换后,仍得到幅频特性为分段常数的滤波器,但是各个分段的边缘的临界频率发生了畸变,需要进行预畸变。

3类比法

拉普拉斯变化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广义的傅立叶变换,它把频域扩展为复频域,扩大了信号的变换范围,并为分析系统响应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方法。即H(s)为H(j赘)的推广。具体方法是:信号(ft)之所以不能满足绝对可积的条件,是当t寅∞或t寅-∞时,(ft)不为零,若用一个实指数函数e-滓t去乘(ft),只要滓的数值选择适当,就可以使收敛条件成立,e-滓t称为收敛因子。此时傅立叶变换公式变为。与所学过的知识,类比讲述,学生很容易掌握并且不容易忘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包括时域采样定理与频域采样,FIR滤波器的窗函数法和频率采样法等知识点的类比法。

4结论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2篇

数字信号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与传统的模拟信号比较,其抗干扰能力较强。在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工程当中,噪声的因素对其影响尤为致命,在传输过程当中,噪声的产生极易影响通信质量。反而观察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当中的反应,其在接收未超过本身信号频率所能控制的限值时,对于信号的传输轻易不会产生影响,在信号的接收上能够更加具有可靠性。再而,数字信号本身所具有的传送特性,致使其在远距离传输信号时能够完好的保持信号质量,保证通讯质量不受距离的影响,高质量的完成远程信号的传输工作。以上两种情况均表明了数字电视信号更加适合于当今的社会生活需求。

2数字电视信号质量监测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

2.1数字电视未能正常播放

在数字电视出现以来,我国的播放设施快速的进行了更新换代的工作。与原有的模拟信号相比较,在观看电视时,屏幕出现雪花和不能同步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传统模拟信号比较,数字电视信号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平值的接受要求下降,该情况的发生致使数字电视的抗干扰能力更强,在正常接收信号后电视即可出现清晰画面。但与此同时,数字信号的接收将会出现更多的信号信息,该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或者技术的不成熟,电视将无法正常播放。

2.2无法及时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处理

数字信号的传输和正常工作对于设备的要求更高,在运行过程当中,任何一个元部件或者是程序的错误都将导致无法接收正确信号。在设备劳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在众多部件中找到损毁元件极为不易。该种情况导致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正规的处理,在经过较长的时间后才能查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数字化电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在电视正常工作期间,数字信号会由远端接收器进行传送以及处理。该过程中,数字信号会经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无法及时对该过程中的信号进行监测,可能导致信号传输无法预知的中断甚至消失。

3数字电视信号监测手段的建议

在监测数字电视信号过程当中,工作人员的管理应按照有效益性、选择性和相辅相成作为监测原则。由于数字电视信号具有自身特有的性质,在各种环境下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此,面对数字电视信号发生故障时,应该综合多种因素,认真对待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对于数字电视信号的质量监测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三种形式:故障模式监测、故障树监测和部件模型监测。在三种方式运用过程当中,全方位的保持信号的稳定性是所有因素的大前提。

3.1故障模式监测

故障模式监测技术是维护和监测数字电视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也被称为FMEA方式,该种模式对于处理系统本身的复杂信号具有明显效果。故障模式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对数字电视信号监测过程中需要将数字信号的逻辑性重新理顺,将所有部件引起的信号失效状况全部找出,加以分析其失效后会发生的状况,进行归纳和推理,得出任一部件失效后所会产生的故障结果,以此确定由于元部件导致的电视信号受损原因,确定失效部件。并且及时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与修复手段。

3.2故障树监测

故障树的监测技术主要是针对于数字电视信号系统在发生错误后,通过发生错误的多种现象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检测出整个系统运作是否可靠。在数字电视系统进行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该种方法对系统进行监测和检查,用以协助更好的对系统进行维护。故障树监测技术需要利用图形来进行模拟工作,大体将数字电视信号的故障现象通过图像来进行直观的显示。通过找出信号故障时发生的种种现象,来对故障进行分级。该种分级将数字信号系统设置为第一级,在以下将会如树结构般分支出多种问题,直到问题不能再次进行分支为止。此时说明问题已经找到,利用图表方式来直观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该类方式对于监控工作有着协助作用,能够完善工作内容。

3.3模拟部件监测

在数字电视工作出现问题时,由于其多变、复杂的特性很难从直观上发现其问题所在,且其元件数量极多,期间某个部件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导致所有流程都失效。但是经过对这些组成元件的可靠性的逻辑关系分析,采用部件模拟的监测方式能够看出不同组成部件之间的模型处于何种关系。利用模型与其工作效果对比,快速找出问题所在,该类型为部件模型监测技术。

4结语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二维信号处理

一、随着集成电路的运算速度更快,集成度更高,就有可能耐复杂目益增加均一些多维数字信号处理。

所它在最近才开始出现的一个新领域。尽管如此,多维信号处埋仍然对以下一些间提了解决的办法,这些问题是:计算机辅动断层成术(CAT),即综合来自不同方向的X射线的投影,以重建人体某一部分的三维图,源声纳阵列的设计及通过人造卫星地球资源。多维数字信号处理除具有许多引人注目和浅显易行的应用之外,它还具有坚卖的数学基础,这不仅使我们能了解它的实现情况,而且当新问题出现时,也当及时解决。

典型的信号处理任务就是把信息从一种信号传递到另一种信号上,例如,可将一张照片加以扫描、抽样,并将共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是从可变的银粒密度转换戌可见光束,再变成电的波形,最后变戍数字的序列,随后该数字序列用。磁盘上磁畴的排列来表示CAT扫描器是一个比较复杂,经过处理,最后显赤射线管(CRT)的荧光屏上或胶片上。数字处理能增加信息,但可以重新排列信息,使观察者能更方便地理解它.观察者不必观看多个不同测面的投影而可直接观察截面图。

人们感兴趣的是信号所包含的信息,而不管信号本身是什么形式。也许可以概括地说,信号处理涉及两个基本任务一一信息的重新排列和信息的压缩。

二、数字信号处理涉及到用数的序列表示的信号的处理,而多维数字信号处理则涉罚用多维阵列表示的信号的处理,例如对同时从几个传感器所接收的抽样图像和抽样的时间波形的处理。由于信号是因而它可以用数字硬件处理,同时可以将信号处理的运算规定为算法。

促使人们采用数字方法的是不言而喻的。数字方法既有效灵活。我们可以用数字系统使其有自适应性并易于重新组合。可以很方便地把数字算法由一个厂商的设备上转换到另一个厂商的设备上去,或者把专用数字硬件来实现。同样,数字算法也可用来处理作为时间函数或空间信号,数字算法自然地和逻辑算符如模式分类相联系。数字信号能够长时间无差错地存储。对很多种应用而言,数字方法Ⅸ其它方法更为简单,对另外一些应用,则可能根本不存在其他方法。多维信号处理是不同于一维信号处理,想在多维序列上实现的多运算,例如抽样、滤波和交换等,用于一维序列,然而,严格芯说,我们不得不说多终信号处理与一维信弓有很大差别的。

信号处理与一维信号处理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是由三个因素造成的;(l)二维通常比一维问题包含的数据量大得多;(2)处理多维系统在数些上不如处理一维系统那样完备;(3)多维信号处理有更多的自由度,这给系统设计音以一维情况中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虽然所有递归数字滤波器都是用差分方程实现的,一维情况下差分方程是全有序的,而在多维情况下差分方程仅是部分有序的,冈而就存在着灵活性,在一维情况小,离散传里旰变换CDET)可以用快速傅里叶变换CEPT)算法来计算,而在多维情况下,有多且每一个OFT又可用多种AFT算法来计算。在一维情况下,我们可以调整速率。而且也可以调整抽排列。从另一方面来说,多维多项式不能进行因式分解,而一维多项式是可以进行因式分解的。因而在多维情况下,我们不能论及孤立的极,气、孤立的零点及孤立的根。所以,多维信号处理与一维信号处理有相当大的差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用数字系统来模仿模拟系统的想法,使得一维数字信号处毫的各种方法得到了发展。这样,仿照模拟系统理论,创立了许多离散系统理论。随后,当数字系统可以很好地模仿模拟系统时,人们认识到数字系统同时也可以完成更多的功能。由丁这种认识及数字硬件工艺的有力推动,数字信号处理得到了发展,而且现今很多通用的方法,已成为数字方法所特有的,没有与其等效的模拟方法,在发展多维数字信号处理时,可观察到同一发展趋向。因为没有连续时间的(或模拟的)二维系统理论可以仿效,因而最初的二维系统是以一维系统为基础的,80年代后期,多数二维信号处理都是用可分的二维系统。可分的二维系统与用于二维数据的一维系统几乎没有差别。随后,发展了独特的多维算法,该算法相当于一维算法的逻辑推理。这是一段失败的时期,由干许多二维应用要求数据量很大,且IT缺少二维多项式太分解理论,很多一维方法不能很好地推广到二维上来。我们现在正处于认识的萌芽时代。计算机工业以其部件的小型化和价格日趋低廉而有助于我们解决数据量问题。尽管我们总是受限于数学问题,但仍然认识到,多维系统也给了我们新的自由度。以上这些,使得该领域既富于挑战性又无穷乐趣,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之软件结台,传统产业中可用电产信息技术的地方,仍然可以在生产或很低的条件下使用人力或传统机械。电予信息技术应到限制,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水平有各种原因,但烂有一个共大原因是缺乏认识。没有认识,便没有应层。

事实上,在一维和二维信号处理理论之间有实质性的差别,而在二维和更高维之间,除了计算上的复杂世方耐差异之外,似乎差别较小。

参考文献:

[1]吴云韬,廖桂生,田孝华.一种波达方向、频率联合估计快速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3,(04).

[2]吕铁军,王河,肖先赐.利用改进遗传算法的DOA估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0,(04)

[3]刘全,雍玲,魏急波.二维虚拟ESPRIT算法的改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03).

[4]吕泽均,肖先赐.一种冲击噪声环境中的二维DOA估计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03).

[5]金梁,殷勤业,李盈.时频子空间拟合波达方向估计[J]电子学报,2001,(01).

[6]金梁,殷勤业.时空DOA矩阵方法的分析与推广[J]电子学报,2001,(03).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4篇

1.1误码监测当前误码监测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1)固定图形测试法。将测试信号发生器TSG422产生的一个固定图形测试信号送给被测数字电视通道的输入端,将该通道输出的数字信号接入WFM601波形监视器,波形监视器将显示出每一场有效图像面积数字信号的CRC循环冗余码数据检验字,第一场的CRC数值F1和第二场的CRC数值F2可以在监视器屏幕上显示出来。对于某一固定测试信号,CRC检验字的数值是恒定不变的,如果CRC数值发生变化,就表明产生了误码。利用泰克公司生产的数字分量视频波形监视器WFM601或VM700T的SDI选件都可以方便地进行误码的测试,只要将数字视频信号馈入测试仪器,即可进行误码的自动检测。(2)在线EDH误码检测处理。首先在串行数字电视信号源中插入EDH信号,该信号主要是利用EDH附件将每一串行视频信号进行计算,然后通过数字电视通道传送至测试接收机,接收机的EDH附件对图像反复进行相同的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与传送信号中的EDH信息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与传送的数值不符,即判定发生了误码,屏幕上显示出节目的总时间和误码的个数。EDH信息是插入在串行数字电视信号中,所以能在系统工作期间进行测试,既可以测量有效图像的数据误码也可以测量全场信号的数据误码。含有EDH信息的场图像的CRC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同时插入到下一场场消隐的开始端处。2MPEG协议分析和监测MPEG系统故障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由于编码器和解码器本身的错误,导致由传输系统传来的正确信息变成错误的。第二类,编码器和解码器状态良好,但是传输层破坏了数据。

2、1.TS流分析

MPEG传输码流有着极其复杂的结构,但是MPEG协议分析工具可以用逻辑方式解析结构,从而可以对实况传输码流进行实时分析,观察任何结构上的细节。节目专用信息插入的频率分析:用不同的方式给出各个子表格如PAT、PMT、NIT、SDT、BAT、EIT等的发送频率,复用传输码流的码率为20Mb/s。第一项(P.inbytes)是以字节为单位表示的子表格在传输流中出现的最大平均周期;第二项(P.insex.)是以秒为单位表示的子表格在传输流中出现的最大平均周期;第三项(Tablelength)是用字节为单位表示的子表格平均长度;第四项(Rate)表示子表格发送的码率。通过分析PCR节目时钟参考和时间标记数据来检查定时是否正常。来自复用器输出的PCR数据可能是精确的,在数据复用之后,对PCR抖动进行检测显得很重要。2.2PES分析T-STD缓冲器占有量分析:在MPEG中,一个给定的基本码流必须满足解码器的缓冲能力,MPEG编码器不能超出T-STD的缓冲能力而使数据上溢或下溢。传输流中包含有VBV(视频缓冲校验)的系数,该系数规定了一个基本数据流需要的缓冲量。T-STD分析以图形方式显示缓冲占有量,可以观察到各个缓冲器的占有率和占用字节的多少,这样可以很方便地从曲线图中观察到数据的上溢和下溢。

3、数字电视信号质量的监督和测量

针对数字电视信号的特点,在ETR101290标准中,按照错误对信号影响的因素,以此为标准把错误划分为第一优先级、第二优先级和第三优先级3个优先等级。第一优先等级错误通常会造成解码器无法正常解码的现象,会出现节目关联表错误、同步字节错误以及传输流同步丢失。第一优先级参数直接影响节目图像和伴音的内容。出现第二优先级错误时会损伤已解码图像,或者引起断续解码,这一优先级参数包括传输错误、节目时钟基准错误等内容。第二优先级参数直接影响传输的可靠性。第三优先级错误指示编码器、复用器的问题但不影响可解码性,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包括网络信息错误、服务信息重复周期错误、业务描述表错误等参数。第三优先级参数影响显示结果。目前服务器是数字电视信号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工作的主要平台,数字电视信号监测系统硬件基础为数字电视信号采集卡。检测主机除包含服务器及数字电视信号采集卡外还有相关软件包,数字电视信号通过DVBPSI接口或DVBASI接口连接到监测主机。监测工作的首要步骤是基带数字电视信号通过信道调节器解出,然后监测主机通过ASI接口对基带数字电视信号的数据流进行监测分析,按照监测规定,对数据流的监测结果通过数据报表、参数显示或报警等显示。

4、数字电视射频信号监测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5篇

全桥逆变器采用的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控制方式为有限双极性控制[4],如图2所示。全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为:接通任一桥臂的两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如IGBT1和IGBT3,接通时间ton,其值为DTs/2,(D为占空比,Ts为交替接通周期)。另一桥臂的晶体管IGBT2和IGBT4依次接通Ts/2。除IGBT1与IGBT4同时接通或IGBT2与IGBT3同时接通外,高频变压器的一次电压和输出电压均为零。受负载电感的影响,负载处在一个交替接通周期内可以形成稳定的恒定电流。脉宽调制脉冲的宽度和负载的性质共同决定了负载电流的大小。在晶体管IGBT2和IGBT4的脉宽调制波形设置一个死区时间,以防所有开关管同时接通而产生短路。输出电流的调节通过IGBT1和IGBT3驱动信号的脉宽调节。

2数字脉宽调制

作为逆变电路的核心,输入信号经脉宽调制器与给定值比较后,转变为具有一定占空比的脉冲信号输出并驱动电路,进而对整个逆变电源的输出进行调整和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器中自带有脉宽调制模块,该模块中具有8个I/O引脚,组成编号为PWM1H/PWM1L、PWM2H/PWM2L、PWM3H/PWM3L、PWM4H/PWM4L的4个高/低端引脚对,并分别由4个占空比发生器控制。I/O引脚对低端与高端的状态在负载互补时恰好相反。脉宽调制模块具有4种工作模式,能够实现有限双极性控制。数字脉宽调制流程如图3所示,其工作模式由脉宽调制时基控制寄存器设定。引脚对PWM1H/PWM1L设置为递增/递减模式时,可以控制全桥逆变器中的晶体管IGBT2和IGBT4;引脚对PWM2H/PWM2L设置为双更新模式时,可以控制全桥逆变器中的晶体管IGBT1和IGBT3。无论何种工作模式,脉宽调制的定时周期均通过控制寄存器实现。IGBT2和IGBT4的占空比由占空比寄存器1设定,并在有限双极性控制模式下设置为1;IGBT1和IGBT3的占空比由占空比寄存器2设定,并在有限双极性控制模式下不断更新,其更新数据由PI控制模块根据反馈电流或电压计算得到。脉宽调制时基控制寄存器的值在实时控制过程中不断增加,并不断与占空比寄存器的值进行比较,直至两者相等时输出脉宽调制信号,并通过设置置位比较控制寄存器将输出信号分为低有效和高有效。通过设置脉宽调制模块自带死区时间发生器的控制位,可以为PWM1H/PWM1L的死区时间设置插入位置和大小。2.3PI调节对于对象为惯性环节或滞后环节的连续控制系统,理想的控制方法是比例+积分(PI)控制,以保证系统稳定后不会出现稳态误差。由于高频逆变电源的对象为二阶惯性环节,因此适于采用增量式PI控制[5]。在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的逆变电路中,采用软件得到的高频方波信号具有精准的占空比和频率,如图4所示。图中Ig和If分别为基准电流和实测电流,e为两者的差值,即电流偏差,Ig为数字信号处理器产生的方波电流。PI调节的执行机构和控制对象分别为脉宽调制模块和全桥逆变电路。即将电流偏差e输入PI控制器,由脉宽调制模块输出脉冲信号,以调节逆变电路的交替接通,进而控制电流。

3实验研究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6篇

另外一类是需要用复杂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的应用,例如声纳探测和地震探测等,也需要用DSP器件。该类设备的批量一般较小、算法要求苛刻、产品很大而且很复杂。所以设计工程师在选择处理器时会尽量选择性能最佳、易于开发并支持多处理器的DSP器件。有时,设计工程师更喜欢选用现成的开发板来开发系统而不是从零开始硬件和软件设计,同时可以采用现成的功能库文件开发应用软件。

在实际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选择合适的DSP。不同的DSP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在选择时可以遵循以下要点。

算法格式

DSP的算法有多种。绝大多数的DSP处理器使用定点算法,数字表示为整数或-1.0到+1.0之间的小数形式。有些处理器采用浮点算法,数据表示成尾数加指数的形式:尾数×2指数。

浮点算法是一种较复杂的常规算法,利用浮点数据可以实现大的数据动态范围(这个动态范围可以用最大和最小数的比值来表示)。浮点DSP在应用中,设计工程师不用关心动态范围和精度一类的问题。浮点DSP比定点DSP更容易编程,但是成本和功耗高。

由于成本和功耗的原因,一般批量产品选用定点DSP。编程和算法设计人员通过分析或仿真来确定所需要的动态范围和精度。如果要求易于开发,而且动态范围很宽、精度很高,可以考虑采用浮点DSP。

也可以在采用定点DSP的条件下由软件实现浮点计算,但是这样的软件程序会占用大量处理器时间,因而很少使用。有效的办法是“块浮点”,利用该方法将具有相同指数,而尾数不同的一组数据作为数据块进行处理。“块浮点”处理通常用软件来实现。

数据宽度

所有浮点DSP的字宽为32位,而定点DSP的字宽一般为16位,也有24位和20位的DSP,如摩托罗拉的DSP563XX系列和Zoran公司的ZR3800X系列。由于字宽与DSP的外部尺寸、管脚数量以及需要的存储器的大小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字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器件的成本。字宽越宽则尺寸越大,管脚越多,存储器要求也越大,成本相应地增大。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要尽量选用小字宽的DSP以减小成本。

在关于定点和浮点的选择时,可以权衡字宽和开发复杂度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将指令组合连用,一个16位字宽的DSP器件也可以实现32位字宽双精度算法(当然双精度算法比单精度算法慢得多)。如果单精度能满足绝大多数的计算要求,而仅少量代码需要双精度,这种方法也可行,但如果大多数的计算要求精度很高,则需要选用较大字宽的处理器。

请注意,绝大多数DSP器件的指令字和数据字的宽度一样,也有一些不一样,如ADI(模拟器件公司)的ADSP-21XX系列的数据字为16位而指令字为24位。

DSP的速度

处理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关键在于是否满足速度要求。测试处理器的速度有很多方法,最基本的是测量处理器的指令周期,即处理器执行最快指令所需要的时间。指令周期的倒数除以一百万,再乘以每个周期执行的指令数,结果即为处理器的最高速率,单位为每秒百万条指令MIPS。

但是指令执行时间并不能表明处理器的真正性能,不同的处理器在单个指令完成的任务量不一样,单纯地比较指令执行时间并不能公正地区别性能的差异。现在一些新的DSP采用超长指令字(VLIW)架构,在这种架构中,单个周期时间内可以实现多条指令,而每个指令所实现的任务比传统DSP少,因此相对VLIW和通用DSP器件而言,比较MIPS的大小时会产生误导作用。

即使在传统DSP之间比较MIPS大小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例如,某些处理器允许在单个指令中同时对几位一起进行移位,而有些DSP的一个指令只能对单个数据位移位;有些DSP可以进行与正在执行的ALU指令无关的数据的并行处理(在执行指令的同时加载操作数),而另外有些DSP只能支持与正在执行的ALU指令有关的数据并行处理;有些新的DSP允许在单个指令内定义两个MAC。因此仅仅进行MIPS比较并不能准确得出处理器的性能。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一个基本的操作(而不是指令)作为标准来比较处理器的性能。常用到的是MAC操作,但是MAC操作时间不能提供比较DSP性能差异的足够信息,在绝大多数DSP中,MAC操作仅在单个指令周期内实现,其MAC时间等于指令周期时间,如上所述,某些DSP在单个MAC周期内处理的任务比其它DSP多。MAC时间并不能反映诸如循环操作等的性能,而这种操作在所有的应用中都会用到。

最通用的办法是定义一套标准例程,比较在不同DSP上的执行速度。这种例程可能是一个算法的“核心”功能,如FIR或IIR滤波器等,也可以是整个或部分应用程序(如语音编码器)。图1为使用BDTI公司的工具测试的几款DSP器件性能。

在比较DSP处理器的速度时要注意其所标榜的MOPS(百万次操作每秒)和MFLOPS(百万次浮点操作每秒)参数,因为不同的厂商对“操作”的理解不一样,指标的意义也不一样。例如,某些处理器能同时进行浮点乘法操作和浮点加法操作,因而标榜其产品的MFLOPS为MIPS的两倍。

其次,在比较处理器时钟速率时,DSP的输入时钟可能与其指令速率一样,也可能是指令速率的两倍到四倍,不同的处理器可能不一样。另外,许多DSP具有时钟倍频器或锁相环,可以使用外部低频时钟产生片上所需的高频时钟信号。

存储器管理

DSP的性能受其对存储器子系统的管理能力的影响。如前所述,MAC和其它一些信号处理功能是DSP器件信号处理的基本能力,快速MAC执行能力要求在每个指令周期从存储器读取一个指令字和两个数据字。有多种方法实现这种读取,包括多接口存储器(允许在每个指令周期内对存储器多次访问)、分离指令和数据存储器(“哈佛”结构及其派生类)以及指令缓存(允许从缓存读取指令而不是存储器,从而将存储器空闲出来用作数据读取)。图2和图3显示了哈佛存储器结构与很多微控制器采用的“冯·诺曼”结构的差别。

另外要注意所支持的存储器空间的大小。许多定点DSP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嵌入式应用系统,在这种应用中存储器一般较小,所以这种DSP器件具有小到中等片上存储器(4K到64K字左右),备有窄的外部数据总线。另外,绝大多数定点DSP的地址总线小于或等于16位,因而可外接的存储器空间受到限制。一些浮点DSP的片上存储器很小,甚至没有,但外部数据总线宽。例如TI公司的TMS320C30只有6K片上存储器,外部总线为24位,13位外部地址总线。而ADI的ADSP2-21060具有4Mb的片上存储器,可以多种方式划分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选择DSP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对存储空间大小以及对外部总线的要求来选择。

开发的简便性

对不同的应用来说,对开发简便性的要求不一样。对于研究和样机的开发,一般要求系统工具能便于开发。而如果公司在开发下一代手机产品,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能降低最终产品的成本,一般他们愿意承受很烦琐的开发,采用复杂的开发工具(当然如果大大延迟了产品上市的时间则是另一回事)。

因此选择DSP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软件开发工具(包括汇编、链接、仿真、调试、编译、代码库以及实时操作系统等部分)、硬件工具(开发板和仿真机)和高级工具(例如基于框图的代码生成环境)。利用这些工具的设计过程如图4所示。

选择DSP器件时常有如何实现编程的问题。一般设计工程师选择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如C或Ada),或两者相结合的办法。现在大部分的DSP程序采用汇编语言,由于编译器产生的汇编代码一般未经最优化,需要手动进行程序优化,降低程序代码大小和使流程更合理,进一步加快程序的执行速度。这样的工作对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很有意义,因为通过代码的优化能弥补DSP性能的不足。

使用高级语言编译器的设计工程师会发现,浮点DSP编译器的执行效果比定点DSP好,这有几个原因:首先,多数的高级语言本身并不支持小数算法;其次,浮点处理器一般比定点处理器具有更规则的指令,指令限制少,更适合编译器处理;第三,由于浮点处理器支持更大的存储器,能提供足够的空间。编译器产生的代码一般比手动生成的代码更大。

不管是用高级语言还是汇编语言实现编程,都必须注意调试和硬件仿真工具的使用,因为很大一部分的开发时间会花在这里。几乎所有的生产商都提供指令集仿真器,在硬件完成之前,采用指令集仿真器对软件调试很有帮助。如果所用的是高级语言,对高级语言调试器功能进行评估很重要,包括能否与模拟机和/或硬件仿真器一起运行等性能。

大多数DSP销售商提供硬件仿真工具,现在许多处理器具有片上调试/仿真功能,通过采用IEEE1149.1JTAG标准的串行接口访问。该串行接口允许基于扫描的仿真,即程序员通过该接口加载断点,然后通过扫描处理器内部寄存器来查看处理器到达断点后寄存器的内容并进行修改。

很多的生产商都可以提供现成的DSP开发系统板。在硬件没有开发完成之前可用开发板实现软件实时运行调试,这样可以提高最终产品的可制造性。对于一些小批量系统甚至可以用开发板作为最终产品电路板。

支持多处理器

在某些数据计算量很大的应用中,经常要求使用多个DSP处理器。在这种情况下,多处理器互连和互连性能(关于相互间通信流量、开销和时间延迟)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如ADI的ADSP-2106X系列提供了简化多处理器系统设计的专用硬件。

电源管理和功耗

DSP器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便携式产品中,在这些应用中功耗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而DSP生产商尽量在产品内部加入电源管理并降低工作电压以减小系统的功耗。在某些DSP器件中的电源管理功能包括:a.降低工作电压:许多生产商提供低电压DSP版本(3.3V,2.5V,或1.8V),这种处理器在相同的时钟下功耗远远低于5V供电的同类产品。

b.“休眠”或“空闲”模式:绝大多数处理器具有关断处理器部分时钟的功能,降低功耗。在某些情况下,非屏蔽的中断信号可以将处理器从“休眠”模式下恢复,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只有设定的几个外部中断才能唤醒处理器。有些处理器可以提供不同省电功能和时延的多个“休眠”模式。

c.可编程时钟分频器:某些DSP允许在软件控制下改变处理器时钟,以便在某个特定任务时使用最低时钟频率来降低功耗。

d.控制:一些DSP器件允许程序停止系统未用到的电路的工作。

不管电源管理特性怎么样,设计工程师要获得优秀的省电设计很困难,因为DSP的功耗随所执行的指令不同而不同。多数生产商所提供的功耗指标为典型值或最大值,而TI公司给出的指标是一个例外,该公司的应用实例中详细地说明了在执行不同指令和不同配置下的功耗。

成本因素

在满足设计要求条件下要尽量使用低成本DSP,即使这种DSP编程难度很大而且灵活性差。在处理器系列中,越便宜的处理器功能越少,片上存储器也越小,性能也比价格高的处理器差。

封装不同的DSP器件价格也存在差别。例如,PQFP和TQFP封装比PGA封装便宜得多。

在考虑到成本时要切记两点。首先,处理器的价格在持续下跌;第二点,价格还依赖于批量,如10,000片的单价可能会比1,000片的单价便宜很多。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7篇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推导多,因此学习过程就变的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我们不只是需要对授课内容有一个更精心的选择和安排,还需要重点的讲授该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关键的结论和物理涵义,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多以实例形象讲解,而不是只进行大量的公式推导。另外,还需要注意课程各知识点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各个专业之间所存在的交叉和渗透。如,“信号与系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先修课程,该课程中大量存在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内容。那么,在制定数字信号处理课的教学内容时,即要避免与“信号与系统”课内容的大量重复,又要避免课程的不完整,那么可以压缩与“信号与系统”相重复的内容。可以先简单的复习一下第一章离散信号与系统理论,然后再讨论数字信号处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另外,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系统化,还需要铺垫好后续课程[2]。例如:“帕塞瓦尔定理”与能量守恒原理相呼应,并且是现代信号处理中功率谱估计的基础;线性系统中有一重要运算方式—“卷积”,而“自相关/互相关”是雷达信号处理中信号分离的基础;“离散Fourier变换(DFT)”则是时频信号分析或窄带信号分析的基础。这些内容的良好掌握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发散性的思维,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开发探索的能力。因此,加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优选课程的相关内容,兼顾学生之前的课程学习和未来的课程安排,做好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提高学习的效率。

2结合实际问题使教学手段形象化

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课中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公式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手段的形象化,可以使学生更感性和直观地体会概念、公式及其原理的意义,更全面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形象化主要分为下面两个方面。第一,结合含义学习数学公式。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许多概念是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的,其推导过程也比较复杂,涉及数学符号多,学生容易仅针对符号来推导符号,容易忘记数学符号和公式背后的含义[3]。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用口语表述数学公式,而且要着重理解公式所表示的物理含义,促进学生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开展学习。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仿真软件展示结论或结果。MATLAB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常用的教学仿真软件,配有功能非常全面的ToolBox,能轻松完成数字信号的分析和复杂处理,如:可以设计滤波器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DFT结果的幅度谱、计算离散卷积等,也可以形成教学所用的多媒体素材。还可用MATLAB仿真某些抽象的公式和概念[4,5],利用图形形象化的说明这些定理和概念,既生动形象,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此外,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其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结合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设计开放性实验课题,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和研究,把学生按小组划分,通过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在团结合作中完成一个实际题目,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培养工程思维,加强实验教学

工科院校的学生即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应不断加强,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工程的能力。应根据信号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相关联性,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既兼顾到前课程—“信号与系统”中各实验间的联系,还要为后续课程—“DSP原理与应用”打下基础,即将本科四年的课程学习看成一个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作为其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存在,应达到加深之前知识的理解和铺垫后续将要学习知识的目的。基于此,把初步了解和学习DSP的软件环境CCS(CodeComposerStudio)加入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MATLAB仿真实验中,并将实验课程划分成两个层次,即基础性实验和进阶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常见离散型号的产生和实现实验、FFT算法的应用实验、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实验、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实验等,使用工具主要为Matlab编程环境,主要目的是重现课本上的概念、定理等,加深学生理解,为后续的进阶性实验奠定基础;进阶性实验主要是面向工程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设计型实验,如:CodeComposerStu-dio的入门实验、音频信号发生实验、特定波形的信号产生实验等,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注意结合常见错误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仅起到指引解决问题方向的作用,不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步骤,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结语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TS码流;QAM;监测;码流分析仪

一、传输网络技术参数

经过MPEG-2信源编码和MPEG-2TS传输流复用后生成的MPEG-2传输复用包经过扰码、RS编码及卷积交织后,进行64QAM调制形成中频调制信号,中频调制信号经过上变频转为射频信号然后送入HFC网传送到用户。

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的频谱结构及能量分布完全不同。由于QAM中的调幅是平衡调幅,抑制了载波,因而从频谱分析仪上看,一个数字频道的已调信号,像一个抬高了的噪声平台,均匀地平铺于整个限定带宽内。伴音信号在MPEG-2编码时,已经与图像信号以包的形式复用到了一起,因而,一个数字电视频道,不但没有所谓图像载波,也没有伴音载波。

1.1数字电视的信号电平

数字电视信号没有图像载波电平可取,整个限定的带宽内是平顶的,无峰值可言。所以,QAM数字频道的电平是用被测频道信号的平均功率来表达的,称为数字频道平均功率。在用户端电缆信号系统出口处要求:信号电平为47dBμV-67dBμV(比模拟电视信号的要求低10dB),数字相邻频道间最大电平差为≤3dB,数字频道与相邻模拟频道间最大电平差为≤13dB。

1.2数字电视的噪声电平

测量模拟频道噪声时,在模拟频道取噪声测试点,只要偏离图像载频即可。但是数字电视的频谱分布决定了测量数字频道噪声不能使用模拟频道的测量方法。数字频道内有用能量也像噪声,没有什么特点把它们分开,所以测量噪声,要到被测频道的邻频道去取样,并且这个邻频道应当是空闲的。

1.3误码率

数字电视信号是离散的信号,接收到的数字电视信号要么是稳定、清晰的图像,要么就是中断(包括马赛克、静帧),具有“断崖效应”的特点。信号的这种变化,只与传输的误码率有关,所以把误码率作为衡量系统信号质量劣变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

1.4信噪比

信噪比(S/N)指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载噪比(C/N)指已调制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载噪比中的已调制信号的功率包括了传输信号的功率和调制载波的功率。在调制传输系统中,一般采用载噪比指标;而在基带传输系统中,一般采用信噪比指标。

数字调制信号对网络参数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载噪比上,载噪比越大,信号质量越好,反之信号质量就差,模拟电视会出现“雪花干扰”,数字电视会出现马赛克,严重时会造成图像不连续甚至不能对图像解码。在有线网中,用户端电缆信号出口处数字频道载噪比达到31dB以上,就可传送64QAM信号。

1.5调制误差比

数字调制信号的损伤通常用星座图来观察。在星座图中,噪声呈云状,差拍干扰呈环状,IQ不平衡的星座图不是正方形。调制误差比(MER)包含了信号的所有类型的损伤,如各种噪声、载波泄漏、IQ幅度不平衡、IQ相位误差、相位噪声等。MER的测试结果反映了数字接收机还原二进制数码的能力,它近似于基带信号的信噪比S/N。在用户端电缆信号出口处调制误差比MER要求达到30dB以上。

二、数字信号的监测

数字电视平台节目监测系统拟视音频及数字矩阵系统、数字测试仪器及电视墙三个大的部分构成。数字TS码流经过数字ASI矩阵系统切换,送入解码器解码还原成模拟视音频后,送入电视墙,进行主观效果监测,同时可进行与一般模拟视音频信号相同的测试,经ASI矩阵切换的数字TS码流也可直接送入数字码流分析仪进行实时分析,或者经过录制后,离线分析等。数字码流经QAM调制后输出的RF射频信号经混合器混合,送入大网播出,同时分出1路至机顶盒接收,机顶盒输出电视信号或者音频广播信号至视音频矩阵,然后送入电视墙。同时也可进行模拟指标测试。从混合器再分出l路射频信号经数字电视测试接收机处理后输出TS流至码流分析仪,实现对QAM调制后的数字信号的测试。

数字码流监测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编码器输出TS流、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TS流、多协议适配器输出TS流、复用器输出TS流、独立加扰器输出TS流、其它TS流及QAM调制后经解调恢复的TS流。在本监测系统中,QAM调制后经数字电视测试接收机解调后恢复出的TS流可直接送入数字码流分析仪进行数字分析;其余各种来源的TS流须经数字矩阵的切换处理后再进行测试。

在本系统中,有编码器输出的TS流、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的TS流、适配器和解密器输出的TS流、其它输出的TS流、复用器输出的TS流以及独立加扰器输出的TS流,其中复用器、独立加扰器、解密器以及部分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为MPTS,而独立加扰器输出为经过加扰加密的TS流。具体监测方式如下:编码器、数字卫星接收机、多协议适配器、音频编码器、复用器、独立加扰器等设备的TS流送入数字ASI切换矩阵切选输出。矩阵的输出可切选至数字码流分析仪分析,也可直接接入解码器,用作还原AV,送至电视墙做主观测试等;对于独立加扰器的输出需切换到码流分析仪进行分析。

对比测试原则采用溯源法,跟踪对比测试的原则,主要体现在电视墙的主观效果上。

(1)对编码器、接收机的信号根据处理过程分成源AV信号或直接输出AV信号、初步处理TS流信号(包括编码输出及数字接收机输出TS信号)、复用器复用后TS流信号和QAM调制混合后信号四种,对节目同时段对比跟踪测试。即为源AV信号或直接输出AV信号与后面的信号经过还原的视音频信号进行对比测试,体现在每一环节信号质量的比较、变化、跟踪监测。

(2)对多协议适配器和解密器处理的节目,则是适配器直接TS信号解码恢复AV信号、复用后解码恢复AV信号以及机顶盒解码AV信号对比监测。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无线定位;数字电视;信号;方案

1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无线定位概述

1.1无线电定位的概念

同时接收多个已知空间坐标和时间基准的无线电发射源的辐射信号,可以确定接收端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即经度、纬度和高程(海拔高度)。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工艺的进步,基于电缆或卫星传输的数字电视(DTV)系统已在全球范围广为使用。DTV地面广播系统也已开始大规模建设,在全球不同区域逐渐形成以各自广播标准为基础的数字电视和数字声音广播网。与GPS相比,DTV定位有以下优点:定位误差小,可达1m量级;市区定位概率高,还可满足室内定位要求;定位实时性好;信号处理要求低,处理设备少,功耗低;可利用现有的DTV基础设施,无需改变就可用作定位。

1.2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与标准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与数字卫星广播相比较,有容易普及、接收价格低廉的特点;与数字有线电视广播比较,则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网络中断影响,因此在传输状况、应用需求等方面,地面传输方式更加复杂,全球各地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方案的选择上争议也最大。

世界各国对于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进行了长期研究。基本形成了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T和日本的ISDB-T三大标准。我国模拟电视采用的是欧洲的PAL制式,因此要向数字电视过渡基于DVB-T标准开发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是切实可行的。

2基于DTV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无线定位系统方案的实现

2.1系统结构设计

整个系统的组建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发射和接收。发射部分建在DTV地面广播信号发射台。对于按DVB-T标准发射的电视信号来说,首先要为不同发射台分配不同的系统标识码(ID),再将发射台的空间坐标、发射时间和标识码等信息进行信道编码,最后通过DTV数字广播系统实现信号发射。而对于按DMB-T标准发射的信号来说,由于在发射信号中已经加入帧号、基站识别码、起始发射时间,只要将发射台的坐标预先存储在接收机的处理器中即可。

基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线定位系统特征在于通过接收多个空间坐标已知的数字地面发射台的信号,确定接收者的空间坐标。

2.2系统工作流程

本文定位方法是建立在无线电信号广播发射系统上的,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

(1)接收信号:由天线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经射频放大后下变频为中频信号;

(2)通过模拟/数字(A/D)变换完成中频信号的数字化;

(3)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内完成信号的同步跟踪、解调和解码任务,建立信号载波和码同步跟踪回路;

(4)将数字电视系统广播数据帧的时间间隔作为系统观测的基本时间单位,排定以数据帧间隔或其倍数作为观测间隔,确定观测时间序列;

(5)已预先排定的观测序列时间定时从同步跟踪环路提取出一个数字电视发射源的原始伪距观测值,以及通过解调和解码后的数据得到该发射源标识和空间坐标信息;

(6)重复步骤(5)观测跟踪所有在有效测量范围内的数字电视发射台;将所有得到的信息送入伪距解算方程,即从接收跟踪环路提取得到各发射源的伪距值和发射源空间坐标值,计算出最终接收天线的空间位置坐标,并换算为接收系统的定位信息: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这些信息为基本导航定位信息;

(7)测量随后各数字电视广播数据帧接收时刻,得到属于该观测时间点所有有效同步帧头的伪距信息;

(8)以步骤(6)得到的基本导航定位信息,依次代入步骤(7)中的伪距信息和接收时间信息,完成基于顺序双滤波器平滑算法的计算,最终输出系统最优定位信息。

2.3软件接收机的流程实现

对于DVB-T标准来说,同步部分利用时域保护间隔和频域导频信号,估计并跟踪时域FFT窗口位置,同时估计由于收发端上下变频引起的频偏;采样时钟同步估计得到收发晶振不能完全匹配带来的采样时钟误差,经数字锁相环使收发采样时钟同步。对于DMB-T标准,将传统的DVB-T系统中的CP由一段PN序列取代,而在IDFT帧体中不插入任何导频。PN帧头既作为训练序列用于同步和信道估计,又在客观上起保护间隔的作用。DMB-T的每一帧采用不同的PN头作为帧标志,在发射端对PN头采用BPSK调制以获得可靠的传输效果;在接收端则通过同样的PN序列发生器产生本地PN序列,并与接收信号的PN码帧头进行时域相关,从而完成帧同步、频率同步、时间同步、信道传输特性估计等一系列同步运算。3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实现

3.1接受原理

(1)模拟处理部分。

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调谐器经预选放大抑制镜像干扰、混频后得到中频信号,经中频滤波器滤波抑制邻道干扰后送入中频放大器中得到放大了的中频信号。在中频放大器中设置AGC以稳定信号输出。

(2)符号起始同步与定时粗同步。

利用保护间隔的循环重复特性可获得定时的粗同步和符号起始,提供给FFT。其基本原理是由于保护间隔中的数据是有效数据的部分重复。而相邻符号的数据则完全不同,这样计算差值s(t)-s(t-Tu),并对其进行段积分,则可获得粗同步。

(3)OFDM解调和传输参数(TPS)提取。

为简化接收机方案,可采用流水结构两倍规模的FFT解调。中频信号经抗混叠滤波后进入ADC中进行两倍采样率采样,每1个符号得到2N样点,这2N样点直接送入2N点FFT的ASIC处理器进行FFT。

(4)频率和定时同步。

由定时符号粗同步后,接收机对连续2个符号采样的2N个样点进行FFT,频率估计器按参考序列给出的连续导频地址找到这2个符号的连续导频值。对频率偏移进行估计得到频率误差信号,经D/A变换及环路滤波后控制中频VXCO本振完成频率同步。

定时估计器在当前符号中找到导频后,对定时偏移进行估计得到定时误差信号,经D/A变换和时钟环路滤波器滤波后完成定时的精同步。这一同步过程时间较长,以缓慢调整达到精同步锁定。

(5)信道估计。

①信道校正。信道响应估计器通过对分布和连续导频点响应的估计,利用时/频域内插得到信道在全频段的响应估计值,对各数据载波进行复相均衡后可得到信道校正。

②信道状态估计。信号输出电平的估计可通过对FFT输出信号的能量获得。信号电平估计后通过D/A变换以及AGC环路滤波后可对信号的输出电平进行精确控制;信道在各数据载波点上的状态估计可通过对该点信噪比的估计,给出信道在各数据载波点上的状态量度,与该载波点数据一起送到Viterbi译码器,对每一位提供“可靠性消息”进行软判决译码。

(6)信道译码及码流处理。

①积码的解码。由数据格式化后得到G1、G2格式的3bit码流送入Viterbi译码器进行软判决译码。软判决是根据提供的信道状态估计每比特的可靠性信息进行的。内信道译码后通过串/并转换把比特码流转换成字节码流送入解外交织器。②解外交织。由于发射端采用的是同步卷积交织器,因而解交织时需要同步。在交织过程中,同步字节sync或sync总是从第0路送入,在解交织时只要设置窗口校验同步字节后(即字节码流获得同步后),把同步字节送入第0路解交织即可完成解交织。③RS译码。从解外交织器送来的字节码流送入RS(204,188)译码器进行外信道译码。RS译码是在找到同步字节sync或sync后把同步字节和后面的187Byte为一组进行译码的。译码后的字节码流经并/串转换变成比特码流,同时还给出同步信号送入反随机化处理。④反随机化。RS解码后的数据码流在同步sync后的8个数据包长度内与随机化序列进行异或后即得到反随机化的数据流,反随机化中每遇到同步比特串,即为随机序列的异或禁止。同时若同步字节为sync,即对其求反处理得sync,完成反随机化后的码流送出信道译码器给MPEG-2码流复用器。最后得到TS码流。

3.2信号定位实现

DTV信号定位采用伪距法。这里的伪距是指从数字广播发射机天线至接收机天线信号之间的几何距离加上各种系统误差。位置计算可以在用户终端实现。终端要测量每一个视距范围发射台的伪距,3个发射台的伪距足以解决用户的经度、纬度和时钟偏差,DTV发射台的位置数据可以存储在用户终端。

定位系统所要确定的系统状态一般为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系统时钟误差项,即:空间位置、速度、加速度和时钟偏差和时钟漂移。系统状态为:

式中[PR,VR,AR]T,[δtR,δtR]T分别为系统位置、速度加速度三维坐标矢量以及接收时钟偏差和漂移矢量。

3.3定位误差分析

定位精度依赖于由电波传播环境、接收机设计、噪声和干扰特性以及采样信号处理的复杂度。在实际的定位系统中,定位误差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接收端检测设备带来的误差。如时钟同步误差、检测设备时延带来的误差等。这部分误差随着定时技术及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而降低;

(2)主要由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带来的信道误差。主要取决于信道环境,可以利用相应算法减少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非视距传播是无线定位的主要误差源,即使在无多径效应和采用高精度定时的情况下,非视距传播也会引起测量误差。

因此,如何降低非视距传播的影响是提高定位精度的关键。目前降低非视距传播影响的方法有:利用测距误差统计的先验信息将一段时间内的NLOS测量值调节到接近LOS的测量值;降低LS算法中NLOS测量值的权重,在LS算法中增加约束项等。

参考文献

[1]余兆明,余智.数字电视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何峰,吴乐南.基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线电组合定位方法[P].发明专利公开号:CN1776448A.

[3]王文博,郑侃.宽带无线通信OFDM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a)-0163-02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2],大量的理论和算法都要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传统的教学计划学时大都用在算法的讨论和理论公式的推导,教学手段主要以黑板教学为主,缺少灵活性,课程偏难且枯燥;教材中Matlab仿真实例以验证性实验居多,缺少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设计内容[3],更缺少与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内容相关的编程实验,与专业教学计划设置脱节,学生渴望实践锻炼,但又对实验等一些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容易出现学生怕学、厌学及学不懂,老师怕教、难教、教不好的现象。

2课堂教学的改革

2.1修订教学大纲

陕西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一般安排40学时理论教学,8学时实验教学。遵照学时安排,合理设计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指标体系,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使学生培养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思想,掌握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侧重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具备应用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2课堂教学改革

数字信号处理内容理论性较强,偏重于理论及算法推导,较少涉及实现方法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学生容易感觉枯燥难懂。为解决这些难题,就要完善现有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教学并用的教学手段。

一方面,对于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推导,以及习题讲解仍然采用板书详细讲解,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跟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同时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列出一些实际的工程实例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以致用。另外,也要把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过程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关联与区别,加深对信号处理思想与工具的理解。例如“信号与系统”偏重于模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偏重于数字信号与系统,原因是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不能处理连续信号,所以必须把模拟信号通过抽样、量化、编码等步骤变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识别处理模拟信号。这样就可使学生把相关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融会贯通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于诸如时域频域抽样和Z变换等表示物理工程概念,以及包括本学科新技术和新进展在内的课程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方式,通过声音、图片、动画、Matlab仿真等多种互动教学形式,不仅节省了学时,而且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3考试措施改革

学生的综合成绩主要由笔试、实验和平时成绩组成,各占比重为70%,20%,10%,有效地将学习过程考核、实验设计环节,以及课程设计纳入到考核范围[4]。其中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注重分析与综合运用;实验成绩为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两部分组成,增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强化其编程、仿真调试能力,以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平时成绩的给定主要参考平时课题提问及回答、作业成绩、课堂考勤,以及课程设计等部分,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结课后,分小组自助选题做研究,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提交一份研究报告。

3实践教学的改革

3.1改革Matlab实验

在教材或实验指导书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必要工作环境和条件,增设设计性和综合型实验内容。例如,人体心电图在测量过程中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通信及电磁信号的干扰。实验给出一个心电图信号采样序列标本x(n),假设该信号中存在外界干扰信号,要求在实验中输入心电图序列x(n),滤除x(n)序列中的外界干扰信号,保留原始的有用信号。学生通过类似的综合性实验,可以实现信号的频谱分析、滤波和设计,完成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其感觉有趣、有用,更能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3.2改革DSP实验

目前,我院利用现有的银杏科技公司的DES320PP-U数字信号处理仿真/教学实验系统集成了型号为XDS510仿真调试器,不需要外部JTAG仿真器即可完成DSP各个模块的实验;该实验系统全面支持TI公司的C2000,C5000,C6000等系列DSP,可开设出算术运算类、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类、芯片原理类、DSP/BIOS、信号与系统类、控制类,以及硬件扩展设计实验等实验项目。为此,在现有的实验项目基础上,借助于试验箱及其CCS编程环境,学生可以在CCS图形窗口观察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曲线,观察原始信号和滤波后信号的曲线。这样,可有机地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进行实验,将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DSP控制器使用编程融为一体,真正地讲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目的,学生在实验与编程环节中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院将全部实验室对外开放,学生可以主动联系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室无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自行练习教材或课堂上的程序,也可以自己提出要研究的课题,进行论证编程。通过实践实验环节的锻炼,达到从教学实验锻炼到工程实践的逐层深化和提高,从而有助于学生具有自助学习探究的态度,以及创新创业的精神,以适应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5]。

4结语

通过对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大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系列改革,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信号处理的思想和基本理论,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与钻研能力。希望通过进一步地教学改革和尝试,带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秋生,袁海斌.“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87-89. 

[2] 王冬霞,李波,孙福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30-31. 

[3] 毛伊敏,钟文涛.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79-80. 

[4] 沈媛媛,刘益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98-99.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 微信平台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53-02

目前,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都会涉及到信号处理问题,而数字信号处理由于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以及便于大规模集成等特点,已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1]。《数字信号处理》作为通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语音、图像、雷达、通信、控制、声纳、航空航天、故障检测、遥感遥测、生物医学、地质勘探、自动化仪表等领域[2]。但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仍侧重于理论讲授,不能充分体现工程应用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作为《随机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涉及到的公式推导繁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4]。因此,应结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和需求,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1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课堂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满堂灌的教学过程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无法持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亦不能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对授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1.2 授课偏重理论,缺乏应用性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公式推导多,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信号与系统》课程基础。目前的教学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理论结果的物理意义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感到抽象和枯燥。部分同学由于前期基础课程学得不够好,缺乏自信心,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产生畏难情绪,从而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

1.3 目前的教学模式多为自底向上,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不足

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授课,即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分解细化,分块讲述各部分知识点,此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只掌握单独的知识点,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核心思想。

1.4 授课方式单一,学生理解困难

目前的授课方式要不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的形式,要不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板书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仅重视理论推导而不重视应用的误区,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方式则忽略了重要结论的理论推导,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5]。

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数字信号处理智慧课堂建设

针对传统课堂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的问题,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微信用户可以利用微社区进行互动,并设定固定时间进行教师在线答疑。针对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难点知识点录制微课视频,并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腾讯视频,在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关键词回复,通过回复关键词就可以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从而使学生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公众号,即可实现在线答疑解惑。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掌握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学习情况,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智慧课堂平台建设。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的问题,通过开发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将典型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实际案例通过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演示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工程案例加深对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开发好的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加载到微信平台,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验证和实际工程案例的应用中,从而将理论与工程应用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物理概念、数学概念和工程概念的有机统一。

针对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课程整体把握不足的问题,在课堂上,结合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以具体工程实例导入,引出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论知识。在课后,布置结合前沿科技的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追踪学科前沿动态,并对整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在制作配套教材的多媒体课件时,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梳理课程的整体构架和知识体系,将涉及到的知识点以“知识链”或“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层层分解演示,将知识点串接起来,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把握,并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加载到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参考学习,从而使学生对课程整体构架和知识体系有更好把握。

单一的授课方式要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么缺乏对重要结论的理论推导,容易陷入极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能提升教学效果的多元化授课方式。对于重要公式的推导,采用板书,板书能够帮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领悟具体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不易理解的内容和具体案例的讲解,采用多媒体,通过图像、动画的演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将MATLAB软件应用于教学,淡化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界限,通过编写程序可以简化繁琐的计算过程,并直观观察各种参数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工程算法的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将在线辅导答疑、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演示、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整合起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移动智慧课堂的建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实时反馈,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修正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3 结语

通过将现代教育资源整合到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智慧课堂建设,是“互联网+教育”的一个重要应用。该文的研究成果扩展性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添加教学资源,使传统的封闭课堂走向开放,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将该文的研究成果更便捷推广到其他专业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高西全,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恩亮,张丽华.应用型高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2(12):98-99.

[3] 曹林.通信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133-134.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 教学方法 教学优化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目前它已成为应用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学科之一。《数字信号处理》已经成为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多门课程相互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相互过渡,对于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该课程理论性比较强,概念抽象,[1]对数学基础要求也比较高,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学生对该课程普遍有畏难情绪。因此笔者结合江苏大学通信学院的教学特点,对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方法作了深层的探讨,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并将Matlab软件用于教学,将抽象的概念感性化,以形象生动的手段来展示理论内涵;采用实验和教学相结合的形象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1教材选择

目前“数字信号处理”的教材很多,笔者选用了东南大学吴镇扬教授编写的《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2]该书对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算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与讨论,条理清楚,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是一本很实用的教材。该书还很好地处理了和“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关系,在保持课程完整性的同时压缩重复内容。在内容取舍上,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做了精心的安排。

2.2教学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较强,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学生普遍反映抽象、难学。[3]针对这种情况,为在60学时(含实验10学时)内有效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点的讲授,笔者对内容做了合理安排,讲授沿两条主线进行,精简部分内容,如表1所示。

一条是信号与系统的时、频域分析,包括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z域分析、傅氏变换,FFT及利用FFT进行频谱分析;另一条是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包括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以及这两类数字滤波器的实现结构和各种滤波器结构的误差分析。对教材中关于DSP应用方面,如芯片介绍这一节的内容,将并入到另一门课“DSP芯片原理及应用”这门课中讲授。

3.教学方法优化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数学理论较强的课程,其特点是公式多,概念比较抽象,比较枯燥,难度大。要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技巧和方法。

3.1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并用

基于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讲课方式,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板书主要是针对一些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推导证明,这样可以使讲课方式更灵活、师生互动性更强,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来领会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学起来比较容易。而对于一些需要形象理解、图形举例演示的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教学。[4]比如介绍采样定理的时候,在推导采样定理的同时,采用动画的方式,演示一个模拟信号经过采样前后,时域和频域的变换关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采样定理,实现对该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在设计幻灯片格式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容易看清的字体和字号。PowerPoint默认的中文字体为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为保证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尤其角落处)的学生看清演示,中文选用加粗黑体,英文选用加粗Arial,字号在18 points和28 points之间。

(2)选用深蓝色背景,字体颜色采用对比度较高的颜色。为了便于学生使用,将演示文稿制作成适于打印的.pdf文件。

(3)由于学生同时听讲和看幻灯片,注意力容易分散,会感觉跟不上讲课思路或对于幻灯片内容印象不深。为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利用动画效果逐步展示内容,又可以制作内容精练、布局合理、便于识记的幻灯片。

3.2在教学中应用Matlab软件

Matlab是DSP教学中的标准仿真软件,它能轻松完成系统分析、信号处理中的大量计算和绘图工作,并可生成教学所需的多媒体素材。[5]例:已知一连续正弦信号的频率为150Hz,取时间长度为0.1s,采样频率分别取为500Hz,1000Hz,5000Hz,20000Hz,仿真结果分别如图1―4所示。

3.3课堂讨论与练习

课堂目前是本科生进行理论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放在重要位置。笔者采取“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方法,从研究问题入手,将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些重要理论构建过程展现出来,同时提出新的问题,以便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比如介绍滤波器理论时,笔者首先提出在通信系统构建的主要模块,在系统最前端,其次为了选择有效信号,引入滤波的概念,提出滤波器理论。

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笔者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提出问题,定期和不定期地在课堂中进行讨论,请学生事先准备好,上讲台发表见解。

4.结语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因此在适应素质教育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下,笔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实践证明,随着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优化,有利于提高课时效率,有利于拓宽专业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和加强自身系统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加强自身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

但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将更多方案应用于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采用Matlab仿真软件来优化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公式的推导不再枯燥,且算法易于实现;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嘉.《数字信号处理》的优化设计探讨[J].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吴镇扬.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会衡,田玲.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31,(3).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MATLAB仿真;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磊(1981-),男,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讲师;杨洁(1983-),女,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项目编号:121045908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56-02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自动化工程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在电气工程、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卓越工程师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调整“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专业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介绍了一种针对本科生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突破单一的理论灌输的教学弊端,显著提高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并运用实例介绍了这种分层教学模式。

一、“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现状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抽象,公式繁多,课程内容涉及很多数学推导与计算。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3]

1.教学内容过度重视理论推导,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国内大学的很多任课老师往往注重讲授公式性质、定理的由来,注重理论的严谨与正确性,这势必大大占据有限的授课时间。这种教学思路使课程陷于数学推导和计算,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实验内容单一,与工程实践还有距离

课程实验内容一般都以MATLAB软件作为仿真平台,对课程中的时域离散信号、系统的时频域理论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理论进行仿真实验。诚然,MATLAB仿真软件作为信号处理的实验手段,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但是仿真手段毕竟是理论的数学编程,还是脱离了工程应用的实际背景。仿真不能完全取代本课程的实验和实践内容。算法仿真内容过于形式化、过于简单,只能作为工程实践的前期阶段设计内容。

二、分层教学法原则与内容

传统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大多只讨论算法的理论及其推导,较少涉及工程实现方法及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大学的教学应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作为理论和科学研究的桥梁,是现有理论的源头,也是未来科研开拓的基础。理论课程应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包括多种实验、课程设计、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可以分为理论学习,算法仿真,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应用平台实验,课题为导向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工程实践拓展训练四个层次。[4]

1.第1层:理论学习

广义来说,数字信号处理是研究用数字方法对信号进行分析、变换、滤波、检测、调制、解调以及快速算法的一门技术学科。目前本科生只是学习经典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主要包括有关数字滤波技术、离散变换快速算法和谱分析方法。因为教学时间有限,现代信号处理或者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只能根据项目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搜索相关文献,查找资料,激发他们的自学热情和能力。

2.第2层:算法仿真

算法仿真往往是电子信息工程实施以前必经的重要阶段。MATLAB语言具有强大的科学计算和可视化功能。它作为数字信号处理的有力助手,成为教学的重要部分。其以矩阵运算为基础,具有丰富的数值计算功能,强大的绘图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完备的数字信号处理函数工具箱。比如FIR滤波器的设计,包含三种方法:程序设计法、FDATool设计法和SPTool设计法。其中FDATool(Filter Design & Analysis Tool)是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专用的滤波器设计分析工具,操作简单、灵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设计FIR和IIR滤波器。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FDATool后回车就会弹出FDATool界面。SPTool是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中自带的交互式图形用户界面工具,它包含了信号处理工具箱中的大部分函数,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信号、滤波器及频谱进行分析、设计和浏览。学生可以采用MATLAB进行电子工程中算法的前期仿真,然后将MATLAB程序转换成C语言移植到硬件平台上。

3.第3层: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应用平台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需要借助特有的硬件平台实现工程应用,采用的编程语言一般是C语言。目前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实现方式一般有三种:(1)利用通用可编程DSP芯片进行开发的方式。由于是采用基于C语言进行编程,算法实现过程简单,但资源受到限制,并行度差。(2)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方式进行开发。虽然效率高,但开发流程长,成本高,开发出来的系统不能更改。(3)采用FPGA芯片进行开发。可以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数字系统。在实际硬件平台选型中,使学生能够对单片机、ARM、DSP、FPGA的应用领域加以区分,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到DSP和FPGA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的巨大优势。

4.第4层:课题为导向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工程实践拓展训练

课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平台,以基于案例为教学模式,以科学研究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克服了教学和实验中单纯模仿的弊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

以上这四个层次并不是单一的顺序递进关系,而是不断交互的关系。比如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往往促使学生回归理论学习层次去深入研究,反过来能够更好地去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算法仿真采用的MATLAB语言需要转换成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应用平台实验使用的C语言进行移植,这也需要第二层和第三层内容的不断交互。

三、教学实例

为了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潜力开发和工程创新精神的激励,学校积极为学生们搭建工程实验平台,为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活动奠定基础。下面基于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基于麦克风阵列声源定位的动态视频跟踪系统”来例证“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分层教学模式。[5]

首先,学生们经过调研确定项目需求,选取合适的算法模型进行研究。基于课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从需求这个工程项目源头进行考虑。经过广泛的调研,学生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规的摄像头监控系统的摄像头安装是固定的,监控方位是静态的,只能监控有限的方位区间。这样的监控系统监控方位区间狭窄,难免存在很大的监控盲区,无法很好地实现监控功能。由人类的耳朵和眼睛协调工作的仿生原理得到启发,人类的耳朵相当于一个二元声音传感器阵列,捕捉到声源信息,通过大脑判断,得到声源的方位信息。然后驱动我们的脖子扭转到声源方向,我们的眼睛就可以实时看到声源目标,做出视觉的判断。为此,学生们用微型麦克风阵列来代替人耳,用一个步进电机来代替脖子,用摄像头代替眼睛,用DSP处理器来代替人脑实现信号的运算处理和控制功能,从而实现一个基于麦克风阵列声源定位的动态视频跟踪系统,如图1所示。这样,该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麦克风阵列进行多传感器联合信号处理,可以首先根据声源的声音有无来判断是否启动监控,再通过声源的方位可以驱动步进电机,自动转动摄像头跟踪实时运动的目标,实现无盲区、全角度实时自动监控。

算法模型的确定促使学生广泛阅读文献,最终找到了阵列信号处理理论作为麦克风阵列数学建模的理论基础。通过MATLAB仿真分别分析了仿真的宽带音频信号和实验采集的音频信号,验证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匹配。该本科生研发团队把宽频声音信号的特点和传统的远场声源方位估计算法相结合,依据到达时间差的声源定位原理,提出了一种频域波束形成算法,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系统上电后,多路麦克风分别接收音频信号,并进行采样缓存,送入DSP处理器中进行端点检测,如当前信号为噪声或无用信号,则丢掉已采集的信号帧数据;如检测到有用信号,则对其进行频域波束形成和进一步处理,最后采用基于能量值的谱搜索算法计算出声源的方位,从而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摄像头转向声源所在方位,使声源出现在摄像头视野范围内。该课题针对当前智能视频监控存在的监控盲区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宽频声源定位系统。通过采用频域波束形成和基于能量值的谱搜索算法,实现了二维空间声源的快速准确定位。经验证该系统在室内及室外对各种声源的实时响应表现良好,在现代视频监控中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意义。通过该课题学生们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各一项,学术期刊论文2篇,了解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步骤和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四、结语

按照上述的分层次递进教学模式,使学生按照基础理论实验、仿真实验和DSP工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交互学习。这一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经过工程实践的训练,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热情,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拓展了工程实践的视野。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在专利申请和论文撰写的训练中,实践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通过上述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典.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分类和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31-32.

[3]魏强,等.课题驱动式教学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212-213.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单通道数字接收机 多通道并行数字接收机 信道化数字接收机

中图分类号:TN959.1 文献标识码:A

数字接收机在设计时,一般都遵循这样的设计思路:即尽可能将宽带模数或数模转换模块靠近天线,即尽早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进行后续的多速率滤波与调制解调等。这一点也是软件无线电理论的基本思想,即能够通过软件对系统进行定义,硬件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改装与服用且性能较为稳定。

1单通道数字接收机

单通道数字接收机是指在只允许同一时刻接收并解调特定信道上的信号,而不具备同时处理多个信号的能力,其基本类型分为窄带和宽带两种。

基带信号的处理是为了便于提取载频为的有效信号。对任何一类调制信号式中,同相分量为;正交分量为;为幅度调制分量;为相位调制分量。由于载频不含任何信息,所以信号特征完全能用和完整表示。因此,信号解调的实质就是提取和分量,通常采用基于多相滤波的正交法或者数字混频的方法来提取信息量。

窄带信号具有较高的载频,但所携带信号的带宽却很窄,若仍按照奈奎斯特采样原理的话,虽然不存在频谱混叠的现象,但是在频率较高时会明显存在频谱的浪费现象,欠采样理论就是根据这点来降低采样后的数据流。因此,单通道窄带数字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基于欠采样的多相滤波正交解调原理完成信号的解调,在将两路信号用数字滤波器上校正相位后,使输出的两路信号在时域上“对齐”,保证了基带信号的最终输出。

瓮ǖ揽泶数字接收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先将采集的频带信号集体接收,选中相应频率后在进行处理,但其接收的信号已变成了宽带信号,欠采样的理论已不在适用。

2 多通道并行数字接收机

当多个信号同时到达时,单通道数字接收机并不能同时进行处理,因此必须考虑使用多通道并行数字接收机来解决多信号问题,实现对多个信号的数字下变频、滤波和软件调节等。多通道并行数字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是将D个单通道的数字接收机并联,分别对D个信号进行并行同时处理,如图2所示。思路较为简单,在工程实现中也并不特别复杂。同样采用多个正交采样的单通道接收机来实现并行多通道的数字接收机,但在这类建模中需要D(D为信道个数)个本振,各个本振分别实现相应载频信号的正交采样。因此,系统的结构实现起来相对较复杂一些。

3 信道化数字接收机

我们分别讨论了单通道与多通道并行数字接收机,但接收机的工作前提均为一直信号在所有通道内的分布,即哪些通道有信号是已知的,在具体过程实现中则需要使用监测或侦察设备对指定的频带进行探测,锁定目标信道并提取出信道基本信息。而在面对一些特殊信号,如调频信号、自适应信号等,搜索监视设备的处理速率无法同时进行处理,易出现漏警的现象,很难对待。因此,随着电磁环境越趋复杂,在通信侦察的过程中需要既能对多个信道同时到达的信号进行同时处理,又能实现信号100%接收的数字接收机,提高接收机的利用率。

信道化接收机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多个带通滤波器接收信号,每个滤波器的通带分别接收对应监视频带内的频率分量,即先将接收信号通过均匀数字滤波器组将信号分离,再经降速抽取处理,最后可以输出低速的并行子频带信号,克服速度上的瓶颈问题。

本文详细分析了典型的数字接收机模型,这些模型的可为超短波侦察系统的分析处理模块与信道化接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Ze Li,Xianmin Zhang,Hao Chi,Shilie Zheng,Xiaofeng Jin,Jianping Yao. A Reconfigurable Microwave Photonic Channelized Receiver Based on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ing an Optical Comb[J].Optics Communications,2012,2311-2315.

[2] 龚仕仙,魏玺章,黎湘.宽带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综述[J].电子学报,2013:949-959.

[3] A.P.Vinod,E.M-K.Lai and A.B.Premkumar etc.ow-complexity filter bank channelizer for wideband receivers using minimum adder multiplier blocks[J].IEEE,2004:982-995.

数字信号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FPGA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24-0034-03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子技术类、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我们对本科生开设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大多侧重在理论技术方面,注重理论推导而忽略具体实现技术的介绍。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之后并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識与实际的工程应用联系起来。如果将现有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与FPGA技术相结合,以已有的理论为基础,重点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实现平台和一些具体可用的实现算法,可促进教员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员动手能力的加强和创新意识的养成[1-5]。

我校已设立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将FPGA引入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教学中,精选和优化课程设计内容,使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以Xilinx公司提供的集成开发工具ISE软件和实验室自研的基于Spartan3系列的FPGA多功能实验箱,作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软、硬件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最终能完成从基础实验、典型应用到综合设计的一系列教学实验。通过近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其基本任务是着重提高学员在模/数转换、数/模转换、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培养学员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员根据所学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独立设计完成基本任务,熟悉、掌握、熟练使用FPGA开发软件,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采集与产生、数字滤波和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运用FPGA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FPGA设计基础、FPGA典型应用案例、综合课程设计实验三大部分内容。

1.FPGA设计基础

第一部分FPGA设计基础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器件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电路表示方法,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一般设计流程;FPGA的典型应用场合;主流的FPGA芯片厂家(如Xilinx和Altera等)及其市面代表产品;硬件描述语言基础(VHDL和Verilog);Xilinx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工具ISE软件,以及基于ISE的开发设计流程。

2.FPGA典型应用案例

选择合适的典型应用案例是做好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实际教学实践,使学生利用FPGA工具开发软件来掌握信号处理系统基本原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设计方法。同时利用配套的仪器和设备,在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验证与调试。

本实验箱充分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移植性。实验箱由底板、FPGA核心板、双路A/D模块、双路D/A模块、IO模块、面包括展板等组成。其中,FPGA核心板采用Xilinx公司的Spartan3系列FPGA芯片XC3S400-PQ208,门数容量为40万门;A/D模块搭载双通道65MHz高速12位ADC,满足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需求;D/A模块搭载双通道125MHz高速14位DAC,满足高速高精度波形输出需求;I/O模块板配备了丰富的I/O设备,其中有12个LED灯、4*4矩阵键盘、拨码开关、四位七段数码管、液晶模块(1602和12864)和蜂鸣器。

根据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在对多年教学实践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下列5个FPGA典型应用案例:①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②数字电压表设计;③数字频率计设计;④FIR滤波器设计;⑤简易数字频谱仪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是本门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首先对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在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演示实验结果,再打开ISE实验例程进行程序讲解,最后安排学生自己实做练习,复现实验结果。

在以上典型应用案例中,不仅注重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强调知识的融汇贯通,重点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实验,注重运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和数/模转换(D/A)的实现方法;数字电压表和数字频率计设计实验,注重运用模/数转换(A/D)和数字化测量幅度、频率的实现方法;FIR滤波器和简易数字频谱仪设计试验,注重运用FIR数字滤波和FFT进行实际信号频谱分析的实现方法。

3.综合课程设计实验

综合课程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运用FPGA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完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总结,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对FPGA开发设计经验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与建议。

具体实施时,教师布置4个可选的综合设计实验:①数字储存示波器、②逻辑信号分析仪、③程控滤波器、④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一题作为综合课程设计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运用FPGA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并在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面是一组学生选择第3题(程控滤波器)进行综合课程设计的部分实验结果。其中设计了一个截止频率为10KHz高通滤波器,先用Matalbfdatool滤波器设计软件进行FIR线性滤波器的系数设计[6-7](如图1所示),然后导入到MATLAB工作空间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保存为FPGAIP核所需的.coe文件,再在ISE工程中将.coe文件导入到FIRIP核中,并编译下载至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观察输出结果。截止频率10KHz高通滤波器输出结果(10KHz输入)如图2所示,截止频率10KHz高通滤波器输出结果(8KHz输入)如图3所示。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

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部分精讲,伴以大量的自学、讨论和实践。在以启发式为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法。一是对比分析法。不同FPGA在芯片结构、接口、程序开发以及功能上都有可比之处,通过对比教学,可以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让学员更好的理解所讲述的内容。二是系统分析法。一个完整的FPGA系统是一个完备的系统。在介绍各种不同系统结构的设计时,还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统一阐述,使学员明白为什么采用该型号芯片、为什么采用该软件结构等,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硬件实现的本质。三是典型分析法。FPGA系统多种多样,适当的选取几种典型的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员不但能熟练的掌握和分析各种FPGA系统,还能学会自己设计或构造具有特定意义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2.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解清楚,某些规律学习者难以捕捉,同时有许多设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加以阐述,例如,在讲解滤波器设计过程时,虽然在理论上说明了设计过程的步骤和方法,但是,实际滤波的应用具体是怎样,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因此在教学中,可发挥多媒体的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使得抽象的或难以进行传统教学的内容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出来,实现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Matlab仿真和FPGA技术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可以使抽象的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同时将视频、动画制作在课堂讲解中,利用动画与视频产生的动态效应,将深奥难懂的理论问题转换成直观、动态的视频或动画,这样不但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而且增加了知识的连贯性。对教师来说,能够通过动画与视频将知识点更好、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抽象思维进行验证。

3.分组协作共同完成

具体实现来说,可以将学生分组(3~4人一组),每组重点准备一个可选的综合设计实验。教师引领学生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剖析与本课程设计相关的内容。学生按照实验小组讨论方案设计、任务分解、搜集资料、项目制作、调试测试、撰写报告的一般项目研发过程进行综合性实验。整个综合性实验以一个项目研发的形式进行组织,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全组同学既要独立思考又要集体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方案。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

4.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无疑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考核方式应该以考核学员能力为主要目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考核内容包括: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编程、调试和测试数据是否正确,设计指标是否完成,撰写报告是否格式规范和条理清楚等方面。按100分考核,最后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五、结束语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员综合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解决模/数转换、数/模转换、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FPGA硬件实验平台,学生通过查阅参考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完成设计课题,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逐渐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办法,为将来从事和逐步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的系统科学提供一定的适应能力与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3):101-103. 

[2]罗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中创新性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6(11):145-146. 

[3]刘翠响,王宝珠,王霞.信号处理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尝试[J].中国电力教育,2009,32(8):140-141. 

[4]朱金秀,张卓,朱昌平.《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27(5):96-97. 

[5]杨莉,施国勇.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77-78. 

[6]蒋小燕.《VHDL语言及FPGA设计》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教学融合研究[J].软件导刊, 2015,14(7): 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