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

数字人才培训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1篇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来看,高职院校的数字出版专业主要是为行业培养基础性、支柱性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既要具备出版技术的基本素养,更要掌握应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实践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制订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行业调研为基础,以职业岗位分析为支撑,依据学生未来就业面向的数字出版行业主要职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规格和素质要求,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以校企共建为平台,以培养数字出版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数字出版专业应培养熟悉传统出版物编辑出版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对传统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以及对数字出版物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管理并通过网络传播,具有新闻出版行业素养、开拓创新以及踏实工作的职业精神,适应数字出版行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按照高职课程体系应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构建原则,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数字出版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科学设置,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可分为专业基础素质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基础素质课程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新闻出版专业素养等职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注重培养数字技术应用技能、网络技术及出版业务技能等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应围绕提高岗位素质、突出专业技能、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及网络技术来设置;在综合实践模块可设计典型的数字出版实训项目,依托校内工作室、校外数字出版公司等实训平台,通过仿真实训、真实项目操作训练、参与各种竞赛活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培养学生数字出版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三、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数字出版专业要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人才,完善与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必备的。在出版产业数字化趋势下,应将过去独立的、分散式的传统出版实验室过渡到融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为一体的数字出版整体系统,为培养数字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1.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数字出版专业工作室

为满足数字出版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引进技术和设备,依据数字出版企业生产流程建立校内数字出版仿真实训室、工作室。按照数字出版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设置工作室的实训项目,也可与出版社、期刊社合作,引进真实项目,参照数字出版企业岗位生产标准及考核方案,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可利用校内工作室完成校内图书馆、出版社的书刊数字化制作、网络化及数字化营销以及互动式书报刊数字内容制作与等项目,通过参加工作室的项目活动,快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利用校内工作室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仿真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字出版职业素养。

2.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外实训基地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场地与企业生产相对接,更好地体现实践的针对性、现实性和一体化教学问题。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创设接近生产实践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做到与企业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和就业机会。

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多样性的,一是与出版企业合作培养,根据合作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制订,按企业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体系,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准确了解数字出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实现人才质量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二是在合作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依托数字出版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还可引入相关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鉴定与专业课程的学习融合起来,通过构建“课证融合”、以证代考等形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生产模式的深度融合,采油厂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以及采油岗位的操作流程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信息化高端技术的应用,生产一线原来具有加热、外输、增压、注水等多种功能的传统集油站、增压站、注水站,已逐步被撬装设备替代;原来靠员工驻井看管的油井(井组),由于远程视频监控设备的应用,变成了无人值守;智能化的管理,使原来好多需要到现场才能解决的问题,全部集中到了计算机上,员工坐在值班室点鼠标就可以完成。作为一个采油大厂,在数字化管理条件下,不但要建立一套适应数字化要求的操作标准,而且还必须培养一支在数字化条件下,“新技术能利用、新设备能操作、有风险能识别、遇问题能解决”的“四能”型人才队伍。

探索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特点和有效模式,进一步指导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并在采油生产现场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当好操作的排头兵,是助推采油厂快速发展的长远目标。

1 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1.1 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解

对一个采油厂来说,高技能人才就是指持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并从事生产现场实际操作且能解决现场疑难问题的人才或操作层中的技术骨干人才。技能型人才是人才层次中的基础层次,属于人才层次中操作类人才的带头人,掌握精湛的技艺,具有独立解决复杂性、关键性和超常规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最大的特点是将最新的采油、集输理论、最新的工艺设计、技术要求等应用于采油、集输现场生产中,从而直接服务于生产。

1.2 数字化管理条件下采油厂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1.2.1 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熟练的现场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艺,能适应采油生产一线不断变化、更新的设备工艺,短期内能掌握新设备的结构原理、功能特点及操作程序,并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为一线员工现场操作演示的技巧,当好技能操作带头人,在加快数字化生产建设、推动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创新、基层单位竞争力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1.2.2 突出的创新能力

高技能人才具有善于借鉴他人经验,并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在操作方面既能遵循固有的标准作业程序,又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随着各种新设备、新工艺的引入、现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补充和完善操作程序,使之更为适用和具可操作性。创新能力是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不仅包含个人敏锐的观察力、超强的记忆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设想,还具有探索和发现疑难问题的敏锐性和预见性,能够总结经验,用以解决生产现场中的类似问题。

1.2.3 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高技能人才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适应岗位变动的能力,除了精通和掌握本岗位主要工种、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外,对相关工种的知识和技术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运用交叉专业技术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比如,一个持有采油工职业资格证的技师(高级技师),经常会因工作的需要流动到集输、联合站等岗位,由于技术出众,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再加上观察问题独到、动手能力强,很快会适应并成为岗位上的骨干。

2 数字化管理条件下采油三厂高技能人才现状

2.1 采油三厂技能人才构成

2013年,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在岗操作员工5908名,其中高级工及以上人员1888名,在聘技师(高级技师)98名,油田公司技能专家 2名,集团公司专家1名,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操作人员的比例为1.7%。

2.2 采油三厂高技能人才水平现状

目前,操作层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已进入常态化,但由于技能鉴定和岗位现场操作的背离,导致许多职业资格等级达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技术工人一到实际现场,面对现场的设备却无从下手。高技能人才应该侧重于技能、解决现场疑难的技巧和操作经验,“高技”、“绝技”和“经验”的形成来自不断的学习、思考和积累。2013年12月初,对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员工进行摸底调研及年底考核,发现部分员工虽然资格等级达到了,但技能水平却不能满足现场生产的需要,个人现场工作能力及传授知识的水平有待提高。

2.3 采油三厂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办法》(中油人服字〔2004〕644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办法》(石油人字〔2003〕118号)以及长庆油田的有关规定,技师(高级技师)聘任比例原则上技师暂控制在操作与服务人员总量的4%以内,主体生产技术工种可适当放宽到6%;高级技师暂控制在取证技师人数的15%以内;并按不低于已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数的80%以上掌握。按照这个要求,从统计数据来看,该厂在聘技师(高级技师)应该在200~300 人之间,相比之下,目前该厂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远达不到要求。

3 数字化管理条件下采油厂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技能素质

3.1 掌握必备的数字化专业理论知识

数字化管理模式下,采油厂的技师、高级技师仅懂得采油理论和基本操作是不够的,面对数字化的变革,高技能人才只有不断充电,掌握生产现场急需的数字化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平台,把生产现场的操作和数据转化应用到数字化设备、仪表管理中,实现高技能人才自身提高和培训方式改变。

3.2 具有较强的数字化应用技能

信息时代,凭借网络平台,员工掌握知识的途径有很大的随意性,高技能人才自学与现场培训活动就可以在数字化环境中实现。要充分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各类教育网站、油田公司及厂内的数字化网络平台的资源共享进行自身充电,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所呈现的生产指挥系统、先进设备、站控系统、数字化仪表所具备的功能及操作环境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考能力;利用数字化资源具有多媒体、视觉享受和友好交互界面的特点,学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行上机的实际操作、读取数据、录入数据、分析故障等,达到较强的数字化应用技能。

3.3 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高技能人才要具备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要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工种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立足平凡岗位刻苦钻研技术,不惜克服重重困难,去解决生产现场中一个个难题,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要注重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4 采油三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

目前,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即厂内培养、油田公司轮训和送外培养。

4.1 银川员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2011年至2013年采油三厂在银川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共完成了20期采油、集输工种的员工岗位轮训,2期技师(高级技师)操作实训,4期班站长轮训,10期兼职教师培训,5期数字化应用培训,11期初、中级鉴定前强化培训,共计集中培训 1980人次,实现了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升级,把员工培训的模式从课堂和书本中解放出来,使之回归到真实工作场景中,从而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大批优秀操作员工脱颖而出,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预备军。

4.2 开展技术比武与技能竞赛

通过采油、集输工种的员工技能大赛,为高技能人才选拔和展示技能搭建舞台。通过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和奖励,调动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技能人才通过自学不断成长壮大。2013年该厂举办了数字化管理条件下采油工和调试人员技能大赛,共表彰了30名获奖的优秀员工。同年9月,该厂又参加了长庆油田分公司举办的数字化采油工技能大赛,12名参赛选手获得了3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和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

4.3 送外培训交流提高

除加强内训外,积极争取送外培训指标,参与集团公司、油田公司举办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仅2013年该厂送外参加了油田公司10期20余个工种的培训,其中高级工培训491人、技师12人、高级技师2人,兼职教师送外培训 10人,数字化应用培训 20 人,累计送外培训人数达到 533人次。重视与外界高技能人才的交流和学习,开拓视野,取长补短,实现培训资源互补,使高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跟上生产发展的需要。

5 采油三厂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自2012年以来,该厂通过对技师、高级技师和兼职培训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措施的落实,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学技术、求发展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然而通过培训部门调研、搜集员工信息反馈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培训机构的培养条件、工作理念、培训方案还是在培养实施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应不断加以改进、提高。为此,根据多年来的培训经验和对培训结果的评估提出如下对策:

5.1 进一步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

出台“两师一星”(十大优秀兼职培训师、十大优秀技师、百名岗位操作明星)激励考核制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资金投入。

5.2 在职务晋升、工资等方面给予优厚的待遇

努力创造条件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让他们干得顺心,真正成长为符合数字化时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5.3 加大对高技能人才成才之路的宣传

宣传其劳动价值和为本厂的贡献,从思想上引导,让优秀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对生产一线工人取得的各种技术革新成果,凡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予以重奖,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采油厂快速良性发展。

5.4 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培训质量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否取得实效,取决于培养过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员工培训机构从培训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选择、培训方案的过程实施到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应置于制度和规程的约束之下,且紧密结合生产现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保障。

5.5 搭建培训平台,实现动态管理

积极为高技能人才搭建成长平台,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参与现场生产项目的研发、技术革新和改造、疑难技术课题和技术攻关等,推动他们向知识性、研究型、创新型转变。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动态管理,推动高技能人才不断进取,使高技能人才有一种危机感。通过建立高技能人才库,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管理,让高技能人才时时感到有压力,也让非高技能人才有动力、有奔头。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动态管理。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数字出版;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52?04

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任务和“高职教育要面向职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调研行业人才需求特征、梳理人才培养规格,并以课程为基本载体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高职数字出版专业肩负着为数字出版领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遵从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对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进行探析非常必要。

一、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格

数字出版产业特性对人才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需求。一条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概括起来应包含产品设计与创新、内容加工与创造、内容解构与重塑、内容呈现与交易等环节,需要策划创意、编辑加工、技术创新、营运管理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是高层次数字出版人才,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创新能力,在学科建设、技术开发、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可以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完成数字出版产业形态设计的高端人才;第二是中层次数字出版人才,是懂行业知识、懂技术、懂管理的出版策划设计与执行者,能策划选题并设计出符合读者数字化阅读需要的数字产品的编辑加工人员、多媒体技术人员和产品营销人员;第三是低层次数字出版人才,即能够根据策划者的意图和要求、不同群体的文化生活需要进行技术制作、、数据加工的数字技术工程师。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数字出版人才结构应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即数字出版人才按高、中、低三个层次应保持合适比例,才能确保数字出版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数字出版产业人才需求层次看,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主要为数字出版产业培养基础性、支柱性人才,即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创造加工型和技术革新型人才为主即能掌握传媒类专业知识、技能,熟悉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新闻出版素养和踏实工作的职业精神,符合数字出版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标准。

二、高职数字出版人才的素质要求

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资源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殊的素质。

1. 学习能力

数字出版属于文化产业,它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主要特点的,数字出版又是一个外延相当丰富的产业,普遍具有兼容性、文化性、精神性、经济性、技术性等产业属性,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应兼通艺术与经济、文化和技术,具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数字出版人才要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的观念和善于运用知识、扩大知识视野的本领。

2. 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从事数字出版工作,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创意文化产业,它与创造力是分不开。内在的创造性思考和外化的创造性行动是数字出版人才的灵魂素质,它决定了从业者在职业道路上的成功率,同时也决定着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产品形态、盈利模式等都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因此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仅要具备“我要成功”的理想还要具备“我能成功”的能力。这句话,对数字出版专业学生尤其重要。

3. 核心竞争力

数字出版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集合,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1]。技术是实现数字出版的基本手段,也是数字出版人才最基本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数字出版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和提升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生产经营战略和良好的经济素养,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公司组织指挥能力,有扎实的廉政工作作风;在数字出版活动中综合性能力是一种最高层次的能力,主要包括决策、创新、灵活应变、社交、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要有运筹帷幄的综合能力、逆境中追求成功的积极心态。

4. 抗挫折能力

出版是一项创新活动,在当今数字化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数字出版领域充满了机遇、挑战和竞争,成功与失败形影相随。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在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数字出版人才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力、对挫折的处理能力与其他能力同样重要。

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应该具备独特的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核心竞争力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是具有“个人创造力、技能与健康心理、自我复制机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数字专业出版人才的课程体系建构

1. 以“项目+模块”为架构建立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需要,我们基于数字出版职场岗位关键能力提出系统化的“项目+模块”的高职数字出版课程新体系(如图1所示)。

“项目+模块”数字出版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两大项目:“出版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新闻出版素养,主要有《编辑概论》《文稿校对》《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营销》《出版选题策划》《出版项目策划》等课程[2];“数字出版教学做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数字化制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涵盖数字出版基础课程、数字出版核心课程,并融通数字出版实训项目和数字出版拓展项目,主要课程有《数字出版基础》《出版数据加工》《排版与版式设计》《网络编辑》《网络书店操作》《出版物网络营销》《电子书制作与传播》《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自助出版》《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等[2];“实践模块”为提升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数字出版领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依托工作室,承接天闻数媒的电子书包数据加工业务、湖南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公司的图书数字化营销业务,通过真实的商业项目操作,培养学生在数字出版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数字出版实训项目”和“数字出版拓展项目”主要镶嵌在“数字出版教学做模块”中,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培养学生的数字出版单项操作能力。

2. 以职场岗位关键能力为主线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对重构的课程体系实践摸索,并与深度合作的企业、行业广泛沟通,明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建设《数字出版基础》《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图书编辑》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电子书制作与传播》《图书编辑》5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网络编辑》等5门核心课程涉及到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参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与标准、前导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制定并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并以这些核心课程为先导,逐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3. 以“校园数字出版社”为基本演练平台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以“出版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社”为平台,构建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参与各种竞赛活动等为主要环节的层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相互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构成要素:① 出版基础技能:主要针对出版处理流程,着重解决校对、编辑、策划、营销等单项操作技能的局部行为向连贯行为的转移,一般以课程实训的形式进行。② 出版岗位技能:着重解决学生在一个或几个岗位上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从连贯到熟练的问题,一般以综合实训形式进行。③ 出版综合技能:解决学生对出版职业能力的运用从熟练到自如、从适应到创新的转移,一般以综合项目课程、顶岗实习形式进行。实践课程体系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各课程中自成逻辑的实训项目;二是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课程。

(1)各课程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实训项目。以《网络书店经营实务》课程为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有5个综合实训项目(见表2),这些实训项目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形成具备内在逻辑关系的实训体系,通过系统的实训项目达到培养目标。

通过实训,学生参与网络书店搭建,亲身体验网络书店搭建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参加实训项目和完成任务过程中,尊重团队成员,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采纳团队成员建议,支持团队决议,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解他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与评价,养成遵守团队合作纪律、关心团队业绩和个人成长的良好习惯;树立服务意识,具有与团队、客户和用户沟通协调能力;热衷自主学习、发现探究问题;培养网络表达和网络交际能力,建立自信和健康的竞争心态;具备系统性思维、创新思维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构建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引进公司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发构建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为主要环节,使单项实训、综合性实训和创新设计性实训有机融合的层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相互融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形成的有机结合,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以培养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如出版数据加工员、排版员、出版物营销员、策划等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按出版职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将实践教学分为出版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出版岗位技能训练阶段、出版综合技能训练阶段,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帮助人才渐次形成出版基础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等专业实践能力(见表3)。

参考文献: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4篇

我们机械工程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及工作性质,提高对机械制造相关技术的认识,加深机械制造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上海职业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参观实习。 这次的认知实习也是为了我们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了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

二、实习日程安排

1、实习日期:7月4日

实习内容:学习安全守则

2、实习日期:7月5日

实习内容:数控铣床

3、实习日期:7月6日

实习内容: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4、实习日期:7月7日

实习内容:注塑机及模具拆装

5、实习日期:7月8日

实习内容:现代测量技术

三、实习单位概况

我们本次实习的单位是位于天山路的上海市职业培训中心,即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为提高本市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通过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发展趋势,根据上海产业发展方向,以“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指导思想,坚持“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立了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目前,建成并投入运作的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建有综合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创意技术中心、数字制造技术中心4个职业门类,可提供79个职业类别、覆盖160多个岗位工种的实训,走出了一条高能级培训设施投资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新路。几年来,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每年完成实训40万人次以上,成效明显。与此同时,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实训体系,切实加强本市技能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本市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5篇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以下特征:

(1)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学习的基础。这些资源来自于教师和全体参与学习者,借助网络、光盘等方式进行传播。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向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且往往还能提供很多实际应用的案例,从而满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不同需求。

(2)学习者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主体。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可以较好地做到教学进度与学习者的学习水平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相适应,教学模式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相适应。也就是说,整个学习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够满足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3)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以模块化的任务驱动作为组织形式。数字化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往往利用“组块”理论,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块。采用情景化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的问题组合成一个个的模块,让学生单独或小组形式进行的探索,从而学习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任务驱动模式,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情景联系更为明确。相同的学习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锻炼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评价体现开放性和智能化的特点。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评价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还包括学习素质、应用效果和协作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其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同时,评价测试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协助完成,具有智能性、高效率的特点,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测试和学习者的自我评估。

2.企业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目的和意义

在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上构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企业的员工借助数字化学习而不断提升自己,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员工都有意义。

2.1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企业员工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更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而学生的自我知识经验容易被忽视,不利于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授和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提供非线性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在教师、同学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学习者自主开展对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强调了学习者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主动性地位,能够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对知识的更新学习更是有着迫切的要求,为他们创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极大地满足企业发展和员工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2.2 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质量

在企业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教育培训提供服务。通过该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为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供电子教学平台、企业实训平台和企业自主大学等教育培训服务,搭建直播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支持到桌面的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园区的信息化服务质量,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

3 构建企业园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实践

3.1 教育培训平台及其功能

在企业的电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以此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该平台的主要功能为企业各类人才培训提供电子教学平台、企业实训平台和企业自助大学等教育培训服务,搭建直播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优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服务。构成如图所示

3.2 主要建设内容

3.2.1 电子教学平台(E-Learning)

提供E-Learning的应用服务,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以学习方式来分,可分为:实时远程教学、按需点播的远程教学、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线下可提供的教育资源是权威培训机构、著名大学等。包括:

1.培训管理

(1)主要针对培训框架的规划、课程的开设、报名流程管理。

(2)完善跟踪、统计、分析、监控、评估功能,并且数据可以导入课程统计。

(3)学习时间统计、人员课程统计、课程时间统计、人员时间统计; 课程图形分析、员工(学员)图形分析、学习时间图形分析。

(4)在线考试系统: 最规范的模拟考试设计,支持大规模的在线考试,支持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考试,支持自动或手动判分的考试试卷生成管理、题库管理、考试设定管理 、学员答卷管理、学员考试统计、统计结果导出。

2.个人管理

主要是教育培训计划管理,内容涉及总体计划管理维护、部门计划管理维护、课程计划管理。

3.资源建设与管理

主要针对课件、题库及教师补充资料进行管理。对培训资源的维护,培训教材包括视频、音频,文本和文档等多种格式。包括:

(1)网络课程自主制作支持任何格式和载体的知识内容,包括不同格式的录像带、录音带、VCD、DVD、CD、压缩课件、各种三分屏课件、将纸质图书扫描成电子书、PPT、flash、pdf、word、html、txt、excel等音视频和文字、表格资源,并能够很方便的导入E-Learning系统中使用,解决多种知识资源不能共享和知识资源来源多元化的难题。

(2)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系统 专门为网络培训系统配备的课件制作系统,可以让用户很方便的制作出企业所需要的标准音视频课程,操作简单,制作出来的课程,不仅可以制作成光盘,还能够和培训系统无缝集成,直接导入就可以使用,极大的节约用户的成本。

3.2.2企业实训平台

1.实训广场

企业员工按照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选择课程或组织教师培训。园区培训中心通过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培训报名情况,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提供的“按需定制”的培训课程和教师;授课方式主要通过E-Learning模式进行。

2.培训超市

企业员工按照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选择课程、学习资料等。园区培训中心通过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培训报名情况,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提供的“按需定制”的培训课程;授课方式主要通过E-Learning模式进行。

3.专业技术培训

提供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班,针对企业员工技术、员工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

4.专题培训

提供针对企业某一主题的短期培训,如咨询培训、礼仪培训、励志培训等。通常采取座谈、互动、野营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5.认证培训

提供针对企业或团体的专业认证的培训(包括劳动技能的认证培训,技术类认证培训,企业管理类认证培训);线上通过教育培训平台采用网络接入等手段;线下通过培训班等方式。可提供著名权威培训机构如CSIP、微软认证等机构。 如,技术类认证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资格考试、微软认证等。企业管理类认证培训: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认证、企业管理资格证书项目。

6.就业速成班

提供各种职业技能的就业培训班,针对打工就业者的技术、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如职业规划、计算机系统分析高级班、高级职业经理速成班、速写班等。

3.2.3企业自助大学

1.企业定制培训

一种根据企业需求调配出的培训方案。如“企业与大学生的实训平台”建设,采取线上与线下的招聘预培训制度,帮助企业提高人才招聘的准确性。

2.企业网络学院

指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流的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教育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供销合作者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企业网络学院主要采用E-Learning模式和传统培训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海尔大学”、“中兴学院”

3.3 教育实训平台的管理和服务运营

教育培训平台按照以下三类模式开展服务运营

(1)项目驱动模式

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课程综合实训都紧密地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企事业一线工程实例引入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训。

(2)学练一体模式

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及工作一线零距离接触,结合实际边看边学,边练边学,学做合一。

(3)订单模式

与各用人单位签订订单教育协议,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全满足订单要求,为企、事业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

教育培训平台通过登录验证机制进行用户认证管理。通过后台的计费系统完成计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采用会员制。按次计费或按时计费、收取第三方教育资源提供商的租用费(如租用培训超市、广场以及网上接入服务等)、企业实训基地共建费、资源下载费、接入费、广告费、协议收费等收费模式。

计费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是计费系统的关键所在,所有数据源均通过适配器联入总线,再按要求入数据库,以便处理。数据库子系统将采集来的原始的计费源数据存入数据库,原始的计费源数据将由计费系统处理后生成计费和生成账单。数据处理子系统按照GUI管理配置部分的计费配置要求,根据数据库子系统的数据计算出对应的账单。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6篇

我们机械工程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及工作性质,提高对机械制造相关技术的认识,加深机械制造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上海职业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参观实习。 这次的认知实习也是为了我们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了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

二、实习日程安排

1、实习日期:7月4日

实习内容:学习安全守则

2、实习日期:7月5日

实习内容:数控铣床

3、实习日期:7月6日

实习内容: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4、实习日期:7月7日

实习内容:注塑机及模具拆装

5、实习日期:7月8日

实习内容:现代测量技术

三、实习单位概况

我们本次实习的单位是位于天山路的上海市职业培训中心,即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为提高本市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通过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发展趋势,根据上海产业发展方向,以“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指导思想,坚持“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立了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目前,建成并投入运作的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建有综合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创意技术中心、数字制造技术中心4个职业门类,可提供79个职业类别、覆盖160多个岗位工种的实训,走出了一条高能级培训设施投资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新路。几年来,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每年完成实训40万人次以上,成效明显。与此同时,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实训体系,切实加强本市技能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本市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7篇

孟祥旭:一个专业的设置,离不开社会和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针对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样一个基本战略国策制定的。目前,国外影视、动漫以及计算机游戏充斥市场,对我国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很大。制作优秀的电影、电视和动漫作品,弘扬民族文化,对我国下一代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栏目的时段,由原来的17:00-20:00延长至17:00-21:00,显示了我国对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大力扶持、发展我国动漫产业的决心。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包含数字影视、动漫、互动娱乐、文化创意等,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文化结合的产业,也是本世纪开发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据赛迪咨询统计,2006年全球动漫游戏产业总产值约2500亿美元;美国动漫游戏产业规模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发展速度超过电影业和唱片业,成为美国目前最大的娱乐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占到整个经济份额的7.3%,与金融服务业所占份额相当,而旅游业只是它的一半;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动漫游戏生产国,动漫游戏产品出口额已经超过钢铁产业;韩国是第三大动漫游戏生产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值已超过其汽车工业产值。在我国,全国动漫游戏企业超过5000家,国产动画片产量从2000年的1.3万分钟增长到2006年的8.23万分钟;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达到4490万,网络游戏的发展为电信业、出版业等周边产业带来的直接效益超过300亿元。2006年7月,国家十部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定了基调。针对这样一个巨大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文化产业急需同时具备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文艺术的复合型人才,针对产业的需求,教育部在我国高校设立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方向。

《计算机教育》:据我们所知,除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外,还有一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两者有什么区别?两个专业的现状怎样?

孟祥旭:是的,目前高校招生确实存在这样两个专业,由于专业名称非常相近,所以容易引起混淆。其实,两个专业在生源、培养目标上有很大不同。目前,从全国各高校招生情况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般以理科招生为主,或者文理兼招,学生毕业拿工学学位,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一般是艺术类招生,学生毕业拿文学学位。

从培养目标上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强调学生具备计算机动画、互动娱乐和数字媒体系统等的设计、构建、实现和运行维护能力;具备艺术欣赏能力和与领域专家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技能。专业面向更为宽泛的产业,不仅是影视动画、动漫、文化创意等与人文艺术结合紧密的产业,而且面向一些新兴的产业,如计算机游戏,数字出版,数字内容管理等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则强调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艺术作品创作和制作的能力,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和发展,强调技能的训练。学生就业更加集中在影视动画、动漫、文化创意这些产业。

目前,在我国已有数十家高校设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如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山东大学2007年开始招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者软件工程专业设置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在国际上,由于是新的学科专业,各国有不同的情况。韩国的大学强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如韩国的东西大学,中央大学等,有非常类似的专业,美国也有一些大学有数字媒体技术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置更早一些,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全国有400多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有1230所大学开办动漫专业的院系。这些院系大都由原来的艺术专业分离出来。

《计算机教育》:前面您提到,文化产业特别急需复合型人才,请您具体谈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应具备的特点,或者在进行本专业人才教育时注重培养的能力有哪些?

孟祥旭:好的。我体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复合,二是创新。这是和这个专业学生面向的产业有关。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应该在计算机游戏开发,计算机动画制作,特效制作与合成,人机交互系统,多媒体信息系统开发,数字内容管理等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但又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软件开发。在上述类型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管理的对象全都是各种媒体对象,开发的系统强调适合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特点,强调系统的趣味性,人机界面的美观和艺术性,因此需要开发人员有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懂得欣赏,评价一个创意、一个设计的好坏。同时,开发过程中,要频繁地和创意设计、美工设计等人员交流,要领会人文艺术的概念、术语,以熟练地和各类设计人员进行流畅的交流。因此,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兼备艺术、人文以及历史专业较高的知识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不仅仅是创意设计或美工设计人员用来实现意图的工具,它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改善和提高原有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提高创作效率。比如利用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使计算机动画比手工动画作品更有沉浸感,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和丰富创意设计和美工设计,这是这个专业人才在工作中的真正价值所在,是其复合、创新特点的体现。

《计算机教育》:针对这个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目前是否有经验可以借鉴?山东大学在这方面有什么特点?

孟祥旭: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其实,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各个专业都强调,有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很多经验。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更强调在复合的基础上创新,强调从形式上,表现手段上的创新。德国波兹坦电影学院动画系主任乌里・温伯格博士认为,创造机会使不同专业人才交流,可以碰撞出思想火花;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马志辉教授强调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接触大量实际案例或作品,熟能生巧;赫特福德大学文化创意学院院长克里斯・麦金特瑞教授则认为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而不是只满足能实现什么,做完一件作品,让学生学会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些观点都对我们有启示。

山东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并以文史见长,这使我们培养这个专业的学生有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我们在本专业建设上有如下特色,(1) 提出了“2+x”的培养模式;(2) 校内多个学院联合进行专业建设和培养;(3) 坚持与产业密切联系,合作,坚持开放式办学。所谓“2+x”的培养模式,就是让学生利用刚入学的2年时间,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和人文艺术核心基础知识,这是“2+x”中的“2”。在三四年级,面向不同领域,设置不同的专业特色方向,学生根据不同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特色方向。并且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式,学生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可以选择到与学院有合作的公司,即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也可以在学院的实训基地边学习,边实践,这就是“2+x”中的“x”。 校内多个学院参加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学生培养,学生在二年级全部搬到艺术学院学习一年,与艺术学院的学生紧密接触,熏陶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不同学科的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学院积极与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选出一批有能力,有热情的公司作为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邀请公司人员到学院作报告,介绍工业界最新技术和对学生知识、素质的要求。同时,在学生中组织各种社团和工作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通过大赛作品制作锻炼创新意识和能力。

《计算机教育》:目前国内有很多培训机构从事计算机游戏和动漫方面人才的培训,能否分析一下这些培训和院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区别?

孟祥旭: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澄清的是,高校从事的是人才教育,培训机构从事的是职业培训。院校教育是教书育人并重,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育人,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育,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而职业培训只是传授专业技能,没有育人的任务,当然好的职业培训也包括职业道德的教育,但具备职业道德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一个方面。因此,院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河北;数字影视;需求现状;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096-02

The Cultivation of Digital Video Talents to Meet Market Demand

HAO Xiao-f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huangdao 066004,China)

Abstract: While digital technology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it also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radi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film and television talent demand in Hebei province is investigated. The types of professional post, status quo and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personne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professional posts are analyzed.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gital television talent in Hebei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should be market oriented and make sure the training direction. The cultivation should emancipate the mind and explore open education mode. The cultivation should adjust the majors and specialty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s for post-production of film.

Key words: Hebei;digital film and television; status quo of demand; cultivation strategy

21世纪是数字的时代,手机、电脑、网络、云技术……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经历着一场全面的数字化革命,特别是电影和电视,更是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强大影响。数字摄影、数字美术、数字声音、数字舞台表演,数字影视合成与特效,整个影视制作环节都在经历着一场全面的“数字化革命”。如何面向市场需求,培养数字影视人才,如何做好传统影视教育向数字影视教育的转变是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巨大挑战。

1 河北省数字影视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1.1数字影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走访的形式对京、津、冀区域内的30多家影视公司进行了考查,其中以河北省内影视制作类公司为考点。调查中以了解公司发展现状和规划为基础,重点对企业岗位需求现状及发展要求做了深入考查,通过访谈法较深入地了解了公司管理人T及在岗员工的实际情况,调查后经数据分析较全面地掌握了我省数字影视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近几年,随着影视文化的发展我省新注册的影视制作公司数量激增,截止2016年底,我省正常运营的影视制作公司有2800多家。2011年至2016年,我省经营影视制作的公司增加了2200余家。通过对影视公司的经营项目进行详细统计,以学生就业方向为标准可将影视行业的就业岗位大致分为九类。①电视台类: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全国各地各级电视台及影视剧组;②传媒公司类:为各地各级电视台服务的各大传媒制作公司;③影视公司类:各影视制作公司;④网络视频类: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播客类网站等;⑤移动通信类:3G内容服务商、各大手机内容服务企业;⑥广告婚庆类:广告公司、婚庆公司、宣传活动等服务企业;⑦多媒体制作类:多媒体软件开发企业、新媒体制作企业;⑧动漫游戏类:各大动漫、游戏设计开发公司;⑨自主创业和独立影像制作类:自由编剧、影评人、签约摄像师、导演、开办影视制作工作室、开展影视制作业务。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将影视专业的就业方向拓展到网络、通信、计算机等新领域。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校,及时了解公司对数字影视人才的需求情况才能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及课程内容。

1.2职业岗位人员现状及能力要求

此次调查的影视从业人员中,大中专学历占55%,本科学历占42%,研究生学历占3%,工作岗位对在职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分工明确,需要在职人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导演、表演、摄像、灯光、剪辑、录音、后期合成与特效等所有的岗位均要求在职人员能够独当一面,他们既是合作的整体又是独立的个体。90%的从业人员具有影视专业背景或相近专业背景,且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企业培训来看。新入职的员工平均需要1-2年的适应期才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培训的方式多是老员工带新员工,边工作边学习。其中新设备、新软件、新技能很多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不到的,教学条件的限制相应地延长了企业新员工的适应时间。调查中,85%的在职员工都认为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技能才能适应当前岗位。由于影视行业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其岗位要求的专业性和行业知识的高速更新,企业和员工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对外交流和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近几年,IT技术与影视传媒的融合,是机遇更是挑战,为适应影视技术的“数字化”进程,调研中了解到,所有影视公司都对员工进行过再培训,培训的方式以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送专业培训为主,企业内部培训以加强内部交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为目的,而外送专业培训则以学习更高层次技术知识为主旨。另外,员工为自我提高和职位晋升,借助于网络资源或其他方式来吸收新知识、新技能,进行随时“充电”已成为行业员工的“常态”。

1.3职业岗位需求空间及发展方向

调查中重点走访了电视台、影视公司、婚庆公司以及网络公司,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随着数字技术对传统影视的冲击,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量也日渐增长,但影视后期人才难招,高端的后期人才更难觅。

目前,影视后期制作的主力军多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大多上学期间接触过影视后期制作的个别软件,后为适应工作的需要都经历过系统性的专业培训。目前从业者普遍反映,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熬夜通宵,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而且由于影视合成与特效涉及的软件繁多且更新快,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充电学习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同时,该行业的平均薪资远远高过于其他行业,高端影视后期人才的年薪更是吸引新人,可谓“朝阳产业”。据2015年搜狐网报道的数据显示,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缺口达到20万左右,很多企业求贤若渴。调查中发现,一些影视公司迫于“用人荒”率先开展了内部培训。例如,“河北秦唐健达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承接影视剧后期合成与特效的影视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分部在秦皇岛,由于分部在地区难以招到合适的影视后期人才,分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边抓培训一边接项目,培养的优秀人才“自给自足”,很好地解决了公司的用人问题。与此同时,社会上以培养影视后期人才为主旨的培训班发展迅猛,如“中影培训基地”“火星时代“完美动力”等培训机构的发展规模已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企业经营现状的详细调查,分析数字影业人才需求现状,才能明确我省高校影视专业的办学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促进影视业 “数字化革命”的顺利进展。

2 河北省高校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策略

2.1面向市场,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企业由于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对数字影视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状态。我省高校依据办学目标不同可分为“研究型”院校和“应用型”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依据数字影视专业职业岗位分析,数字影视专业技能可分为: ①数字高清摄像:高清电影、高清电视、高清视频短信创作、策划、拍摄、制作、;②数字高清剪辑:苹果Final Cut视频工作站、DPS工作站;③数字合成与特效包装:电视节目包装、影视后期合成与特效、数字声音合成与音效、录音、调音、音响与音乐的配制;④影视动画与游戏开发:动画、动漫、游戏设计与开发。⑤电子出版物视频产品制作:出版级VCD 、DVD制作,多媒体视频编辑、卡拉OK字幕等;⑥网络视频分享:网络视频编辑、网络电视、网络直播、流媒体影视作品的策划及拍摄、网络直播和点播等; ⑦活动视频制作:各类讲座、会议、典礼、晚会、展览、婚宴等活动的摄制。⑧影视类型片制作:影视短剧、专题片、新闻片、纪录片、广告片、MV、企业宣传片;我省高校可参考上述技能标准确立数字影视教育方向,明确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教育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关注行业发展近况,追踪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社会的需求。总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多元化的,高校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是各具特色的。

2.2 解放思想,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办好开放大学”。无论是从落实纲要出发,还是立足于数字影教育的自身需要,解放思想,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都是重要的战略课题。开放式教育包含内容很多,针对省内高校实际情况,这里重点强调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

新形势下,传统的封闭校门式的培养模式不可行,尽快地解放思想,与业界接轨,与国际接轨,才能使教学与时俱进。国外院校在与业界合作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在美国,许多知名的制作公司都愿意与专业院校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创作,许多功成名就的大腕也都在专业院校中任教。迪斯尼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于人才机制,它把金融机构、教育公司、游戏公司、动画公司、演出公司等都集聚起来,做成了一个大企业[1]。我国影视行业的许多企业,迫于招人难的现状,主动走进高校洽谈协商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的影视动画专业都与企业达成了订单培养,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省高校也应开阔思路,在教学方式上,变传统“课堂教学”为“实地教学”,如摄影、摄像之类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实地拍摄,在操作做中学习和交流。在教学环境上,拓展空间,走出校园去企业中实习。可以委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也可以将业内一线技术人员请进课堂。教师带领优秀学生走进企业协助企业“项目”,学生通过“项目制”完成实践和实训教学内容,可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业界,毕业后才能更快融入到业界的实践创作中。通过交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技术、经验,也可以增长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拓展范围,开拓课堂外的教育资源,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共享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聘请国内、国际一流电影制作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艺术家,对学生进行讲学和指导,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及时获得前沿信息。总之,影视教育工作者只有拓宽思路,才能使教学不脱离现实,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实用型、复合型的数字影视人才。

2.3 调整专业,全面促进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培养

影视后期制作,主要包括影视后期合成与影视后期特效两大模块,从分工来看可细化为视频剪辑、视觉特效、声音制作、调光配色四大环节,各环节人员分工明确。从学习内容来讲包括软件学习以及理论学习两大部分。软件学习部分包括:Maya,3dsmax,Houdini,After Effect,Nuke,Cinema4D,Realflow,PFTrack,Roto,Mocha,Premiere,Photoshop等十多种专业软件,另外还要学习上述软件配套的相关插件。理论学习部分包括合成、跟踪、抠像、擦除等技术性课程和理论性课程。可见,系统地掌握影视后期制作需要一个系统而漫长的学习过程。但目前,国内高校尚没有独立设置“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只开设了相关专业,如动画、数字媒体、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但这些专业通常只能接触到影视后期制作的几个软件,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学生为就业参加的社会培训班往往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且会造成经济压力。为推动影视文化的“数字化”进程,切实解决影视后期人才紧缺问题,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校,可以增设影视后期制作专业,细化影视后期人才培养方向,如开设影视后期合成、影视后期特效、影视剪辑与包装设计、影视模型与渲染等培养方向。通过增设新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从根本上解决影视后期人才的需求问题。

3 结语

在全球数字电影领域,好莱坞的数字技术可谓“独霸一方”。好莱坞今天的成绩与它150多年的发展史分不开,更得益于它背后人才进入体制的优秀。近几年,韩国数字影视异军突起,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韩国企业在海外每拿到超过一定资金数额的项目,政府有相应比例的资金支持。我国的数字影视教育起步晚,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影视教育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科研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长期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河北省高校只有依据数字影视人才需求现状,依据办学条件和优势,不断探索,才能抓住机遇,走在数字影视教育的前端。

参考文献:

[1] 车兰兰.数字影视制作的困惑与机遇[N].北京商报,2012-7-20(A06).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河北;数字影视;需求现状;培养策略

21世纪是数字的时代,手机、电脑、网络、云技术……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经历着一场全面的数字化革命,特别是电影和电视,更是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强大影响。数字摄影、数字美术、数字声音、数字舞台表演,数字影视合成与特效,整个影视制作环节都在经历着一场全面的“数字化革命”。如何面向市场需求,培养数字影视人才,如何做好传统影视教育向数字影视教育的转变是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巨大挑战。

1河北省数字影视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1.1数字影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走访的形式对京、津、冀区域内的30多家影视公司进行了考查,其中以河北省内影视制作类公司为考点。调查中以了解公司发展现状和规划为基础,重点对企业岗位需求现状及发展要求做了深入考查,通过访谈法较深入地了解了公司管理人员及在岗员工的实际情况,调查后经数据分析较全面地掌握了我省数字影视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近几年,随着影视文化的发展我省新注册的影视制作公司数量激增,截止2016年底,我省正常运营的影视制作公司有2800多家。2011年至2016年,我省经营影视制作的公司增加了2200余家。通过对影视公司的经营项目进行详细统计,以学生就业方向为标准可将影视行业的就业岗位大致分为九类。①电视台类: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全国各地各级电视台及影视剧组;②传媒公司类:为各地各级电视台服务的各大传媒制作公司;③影视公司类:各影视制作公司;④网络视频类: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播客类网站等;⑤移动通信类:3G内容服务商、各大手机内容服务企业;⑥广告婚庆类:广告公司、婚庆公司、宣传活动等服务企业;⑦多媒体制作类:多媒体软件开发企业、新媒体制作企业;⑧动漫游戏类:各大动漫、游戏设计开发公司;⑨自主创业和独立影像制作类:自由编剧、影评人、签约摄像师、导演、开办影视制作工作室、开展影视制作业务。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将影视专业的就业方向拓展到网络、通信、计算机等新领域。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校,及时了解公司对数字影视人才的需求情况才能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及课程内容。

1.2职业岗位人员现状及能力要求

此次调查的影视从业人员中,大中专学历占55%,本科学历占42%,研究生学历占3%,工作岗位对在职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分工明确,需要在职人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导演、表演、摄像、灯光、剪辑、录音、后期合成与特效等所有的岗位均要求在职人员能够独当一面,他们既是合作的整体又是独立的个体。90%的从业人员具有影视专业背景或相近专业背景,且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企业培训来看。新入职的员工平均需要1-2年的适应期才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培训的方式多是老员工带新员工,边工作边学习。其中新设备、新软件、新技能很多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不到的,教学条件的限制相应地延长了企业新员工的适应时间。调查中,85%的在职员工都认为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技能才能适应当前岗位。由于影视行业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其岗位要求的专业性和行业知识的高速更新,企业和员工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对外交流和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近几年,IT技术与影视传媒的融合,是机遇更是挑战,为适应影视技术的“数字化”进程,调研中了解到,所有影视公司都对员工进行过再培训,培训的方式以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送专业培训为主,企业内部培训以加强内部交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为目的,而外送专业培训则以学习更高层次技术知识为主旨。另外,员工为自我提高和职位晋升,借助于网络资源或其他方式来吸收新知识、新技能,进行随时“充电”已成为行业员工的“常态”。

1.3职业岗位需求空间及发展方向

调查中重点走访了电视台、影视公司、婚庆公司以及网络公司,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随着数字技术对传统影视的冲击,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量也日渐增长,但影视后期人才难招,高端的后期人才更难觅。目前,影视后期制作的主力军多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大多上学期间接触过影视后期制作的个别软件,后为适应工作的需要都经历过系统性的专业培训。目前从业者普遍反映,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熬夜通宵,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而且由于影视合成与特效涉及的软件繁多且更新快,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充电学习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同时,该行业的平均薪资远远高过于其他行业,高端影视后期人才的年薪更是吸引新人,可谓“朝阳产业”。据2015年搜狐网报道的数据显示,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缺口达到20万左右,很多企业求贤若渴。调查中发现,一些影视公司迫于“用人荒”率先开展了内部培训。例如,“河北秦唐健达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承接影视剧后期合成与特效的影视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分部在秦皇岛,由于分部在地区难以招到合适的影视后期人才,分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边抓培训一边接项目,培养的优秀人才“自给自足”,很好地解决了公司的用人问题。与此同时,社会上以培养影视后期人才为主旨的培训班发展迅猛,如“中影培训基地”“火星时代“完美动力”等培训机构的发展规模已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企业经营现状的详细调查,分析数字影业人才需求现状,才能明确我省高校影视专业的办学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促进影视业“数字化革命”的顺利进展。

2河北省高校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策略

2.1面向市场,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企业由于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对数字影视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状态。我省高校依据办学目标不同可分为“研究型”院校和“应用型”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依据数字影视专业职业岗位分析,数字影视专业技能可分为:①数字高清摄像:高清电影、高清电视、高清视频短信创作、策划、拍摄、制作、;②数字高清剪辑:苹果FinalCut视频工作站、DPS工作站;③数字合成与特效包装:电视节目包装、影视后期合成与特效、数字声音合成与音效、录音、调音、音响与音乐的配制;④影视动画与游戏开发:动画、动漫、游戏设计与开发。⑤电子出版物视频产品制作:出版级VCD、DVD制作,多媒体视频编辑、卡拉OK字幕等;⑥网络视频分享:网络视频编辑、网络电视、网络直播、流媒体影视作品的策划及拍摄、网络直播和点播等;⑦活动视频制作:各类讲座、会议、典礼、晚会、展览、婚宴等活动的摄制。⑧影视类型片制作:影视短剧、专题片、新闻片、纪录片、广告片、MV、企业宣传片;我省高校可参考上述技能标准确立数字影视教育方向,明确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教育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关注行业发展近况,追踪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社会的需求。总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多元化的,高校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是各具特色的。

2.2解放思想,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办好开放大学”。无论是从落实纲要出发,还是立足于数字影视教育的自身需要,解放思想,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都是重要的战略课题。开放式教育包含内容很多,针对省内高校实际情况,这里重点强调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新形势下,传统的封闭校门式的培养模式不可行,尽快地解放思想,与业界接轨,与国际接轨,才能使教学与时俱进。国外院校在与业界合作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在美国,许多知名的制作公司都愿意与专业院校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创作,许多功成名就的大腕也都在专业院校中任教。迪斯尼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于人才机制,它把金融机构、教育公司、游戏公司、动画公司、演出公司等都集聚起来,做成了一个大企业[1]。我国影视行业的许多企业,迫于招人难的现状,主动走进高校洽谈协商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的影视动画专业都与企业达成了订单培养,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省高校也应开阔思路,在教学方式上,变传统“课堂教学”为“实地教学”,如摄影、摄像之类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实地拍摄,在操作做中学习和交流。在教学环境上,拓展空间,走出校园去企业中实习。可以委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也可以将业内一线技术人员请进课堂。教师带领优秀学生走进企业协助企业“项目”,学生通过“项目制”完成实践和实训教学内容,可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业界,毕业后才能更快融入到业界的实践创作中。通过交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技术、经验,也可以增长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拓展范围,开拓课堂外的教育资源,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共享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聘请国内、国际一流电影制作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艺术家,对学生进行讲学和指导,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及时获得前沿信息。总之,影视教育工作者只有拓宽思路,才能使教学不脱离现实,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实用型、复合型的数字影视人才。

2.3调整专业,全面促进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培养

影视后期制作,主要包括影视后期合成与影视后期特效两大模块,从分工来看可细化为视频剪辑、视觉特效、声音制作、调光配色四大环节,各环节人员分工明确。从学习内容来讲包括软件学习以及理论学习两大部分。软件学习部分包括:Ma⁃ya,3dsmax,Houdini,AfterEffect,Nuke,Cinema4D,Realflow,PFTrack,Roto,Mocha,Premiere,Photoshop等十多种专业软件,另外还要学习上述软件配套的相关插件。理论学习部分包括合成、跟踪、抠像、擦除等技术性课程和理论性课程。可见,系统地掌握影视后期制作需要一个系统而漫长的学习过程。但目前,国内高校尚没有独立设置“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只开设了相关专业,如动画、数字媒体、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但这些专业通常只能接触到影视后期制作的几个软件,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学生为就业参加的社会培训班往往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且会造成经济压力。为推动影视文化的“数字化”进程,切实解决影视后期人才紧缺问题,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校,可以增设影视后期制作专业,细化影视后期人才培养方向,如开设影视后期合成、影视后期特效、影视剪辑与包装设计、影视模型与渲染等培养方向。通过增设新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从根本上解决影视后期人才的需求问题。

3结语

在全球数字电影领域,好莱坞的数字技术可谓“独霸一方”。好莱坞今天的成绩与它150多年的发展史分不开,更得益于它背后人才进入体制的优秀。近几年,韩国数字影视异军突起,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韩国企业在海外每拿到超过一定资金数额的项目,政府会有相应比例的资金支持。我国的数字影视教育起步晚,数字影视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影视教育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科研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长期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河北省高校只有依据数字影视人才需求现状,依据办学条件和优势,不断探索,才能抓住机遇,走在数字影视教育的前端。

参考文献:

[1]车兰兰.数字影视制作的困惑与机遇[N].北京商报,2012-7-20(A06).

[2]罗颖.影视后期制作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现代职业教育,2015(6):64-65.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10篇

【摘要】目前,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众多企业需要大量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本文就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业的良好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设计制造探索

目前我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型人才更是短缺。现有模具设计和数控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模具设计、开发、维修、CAM/CNC、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甚至出现了“年薪16万元招不到高级模具技工”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矛盾

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岗位不能达到“零对接”。这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实际情况脱节。其结果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不强。

1.2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的技术发展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相应的教材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但一些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严重老化,学生无法学习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很难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1.3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

断层问题--除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外,由于历史原因,教师队伍补充出现了新的断层。

能力问题--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结构问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1.4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矛盾

现有职业技术院校多数专注于在校学生培养,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较弱。。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出现人才、技术、设备真空问题,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满足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等方面技术支持和服务的需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目前国际领域主要涉及以下相关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ComputerAided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逆向工程技术(ReverseEngineering,RE),也称反求工程、反向工程;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PrototypingManufacturing,RPM);虚拟样机技术(virtualprototyping,VP)。而国内目前主要集中在(1)CAD/CAE/CAPP/CAM/PDM集成技术的研究;(2)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3)基于知识工程的研究;(4)虚拟设计、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亟待改进。

3探索思路

3.1多途径、全方位培养人才

3.1.1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进校园,探索工学结合紧密、教学形式多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实践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进校园,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创新“工作驱动,学做合一”、“工学交替-校企双循环”、“能力(技能)本位,模块化”、“‘2+1’校企全程合作订单培养”、“‘2+0.5+0.5’校企阶段合作定制培养”、“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

——专业定位符合企业要求。根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及技术发展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教学内容反映企业实际。以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为载体,将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服务技术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具有工学结合特色,并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情况,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学习方式突出工学结合。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施灵活的教学组织,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

——教学活动体现企业精神。把企业的生产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大背景,在具有浓厚企业气息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直接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3.1.2发挥行业优势,校企共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想办法创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最好的方法就是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

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企业的产品、设备、技术、管理及资金,参照企业的技术水准,校企共建数控、模具、CAD/CAM、机电一体化4个专业群共享的实训平台为“基体”,以适应各专业职业岗位特点的专业实训室为“触角”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各异,触及市场,灵活服务,实现工学结合校内化。

遵循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良性互动、校企双赢合作机制,采用企业管理方式,实现生产性实训车间(基地)良性运行,形成自我造血机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学生校内实训实习场所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阵地。

立足长远发展,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的兼职指导教师(或师傅),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3.1.3构建模块化、双证制、“教、学、做”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与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相映衬的模块化、双证制、“教、学、做”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把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质量标准的依据,健全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规范教书育人行为质量标准,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学标准。

积累生产案例,按照企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参照现代企业的技术标准制定实训质量标准,保证实训质量、职业培训质量的高品位。

3.1.4建构以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职业能力体系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适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职业能力体系。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能力主要是围绕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可划分为基本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综合岗位能力、职业素质及能力。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并将职业标准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3.1.5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

进一步深化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办法,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教师引进、培养、评价及聘用体系,形成激励机制,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3.1.6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构建以教、学、做(练)结合的“三明治”式教学法,核心案例贯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方法体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①构建“课证”结合的教学法,加强以基本技能知识连续性为主线的课程内容改革,结合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建立基于真实产品的训练题库,在三年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持续将“生产型训练题库”融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

②整合传统机械专业课程。如将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传统机械专业课程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一门课程;

③依据顶岗企业需求,提供多种CAD/CAM软件供学生选学,以保证顶岗实习的不同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①部分实训课程实行多种相关能力并行训练,以提高教学效能。如对实训设备数量少的课程,实行设备分流、多种技能并行训练的方式;

②减少模拟性实训,将企业产品作为主要实践教学对象,聘请企业的工艺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推广“形成性考核”方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完成考核;

③为达到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零对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由如下五个环节组成:

A.基础性实训(即基本技能训练:钳工与机加工基本技能、机械制图识图能力训练)

B.专业实训(即核心技能训练:机械设计能力训练、数控加工工艺编程训练、数控机床操作训练、CAD/CAM软件应用训练等)

C.综合实训(即综合技能训练:模具CAD/CAM综合训练、数控加工中高级工种考工训练等)

D.产品生产型实训(即职业素质训练:强化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

E.生产企业顶岗实训(即岗位适应性训练:强化岗位就业能力)。

做到在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60%,生产型实训占实践教学学时的80%。学生在获得资格证书后,必须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3.1.7将师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采取政府指导、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的方式,整合、共建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2实施的关键——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3.2.1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利用专业管理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在数控加工、模具设计、模具装配等方面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

3.2.2实行严格的教师“上岗培训”制度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每年暑假组织新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同时,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要求每名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30天;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操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使教师参与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攻关。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数字媒体专业 实训室 建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16-0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产业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数字媒体专业。我院地处珠三角经济发展重地――佛山,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弥补需求缺口,本着“立足地方、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专业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和本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行业发展前景及就业前景良好。

一、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数字媒体实训室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技能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实践课作为技能培养的实现手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占不少于总学时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因此,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价中,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应用管理成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为培养符合数字媒体专业要求的合格人才,数字媒体实训室除了提供先进高端的实验、实训设备以及良好的实训环境等硬件条件外,还应注重建设符合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等“软件环境”。

二、数字媒体实训室建设方案

1.数字媒体实训室功能需求分析

按照数字媒体的应用领域可以将其划分为数字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影音、数字出版、数字学习及数字展示六个基础内容领域。数字媒体实训室的建设也应该相应的满足数字图像处理,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音视频制作等动态视频数字技术和静态图像数字技术的实践条件。这就要求数字媒体实训室必须拥有强大的编辑功能、超大的存储容量、广播级的视听设备、独立的工作站点、稳定安全的系统和网络化的系统资源共享。

2.品牌的选择

数字媒体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实现音视频媒体类的设计制作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实训室的配置应满足对设备要求较高的课程。音视频媒体类的设计制作主要基于非线性编辑系统来实现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有MAC和PC两种操作平台,随着PC技术的不断发展,PC机较MAC机来讲在性能和价格方面越来越具有优势。目前国内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以中科大洋、索贝、极速、SDI 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品牌为主,并应用于国内各大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属于广播级别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3.高品质的视听要求

随着高清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清电视、高清机顶盒、高清网络视频等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普通观众到传媒专业人员无不对视听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专业音视频编辑、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等课程大部分涉及到图像、声音的制作和处理,高清晰的画质和高保真的声音是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追求的制作效果。数字媒体实训室设备应提供高分辨率的显示器、高配置显卡声卡、环绕立体的音响,从而使学生体验高质量的视听享受,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字媒体产品。

4.系统架构

结合专业实践从经济的角度和维护的角度出发,数字媒体实训室应选用千兆以太网的系统架构。以服务器为中心, 由网络交换机连接所有工作站点。实验室每个工作站点都是一个完整并且独立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独立完成数字媒体软件的各种编辑功能,并且每台计算机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教师机可以将素材统一存储于服务器硬盘,学生可以任意访问。学生将制作的作品存储于本地硬盘,也可以上传到FTP服务器供同学相互学习和交流。教师可以查看学生上传服务器的作品进行批改和点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实时共享。工作站所有的计算机装有密码保护软件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

5.数字媒体实训室配置――以40台学生机为例

我院的数字媒体实训室根据专业实践要求,结合专业教学特点,选择了性能优越、系统稳定、兼容性好的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惠普(HP)工作站。由全千兆交换机将40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与超大磁盘容量的服务器相联。有4台学生机做为上下载工作站,配备了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硬件板卡,便于视频素材的上传和下载。其他36台编辑工作站除了配备了适合影音视频以及动画建模渲染的高配置硬件以外,还加配了正版含加密狗的Avid Liquid网络版高标清非线性全中文编辑软件以及AVE1000广播级的专业三维教学视频互动教学辅助管理软件。

整个配置具有大容量存储、实时访问、网络速度快等特点,能够给学生提供平时常应用到的网络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网络管理等功能,充分提供接近社会需求的工作环境。

惠普工作站系统架构图

三、数字媒体实训室应用管理

1.情境教学模式在实训室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因以情境教学为主,学生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从周围的环境中主动获取信息、知识。而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及时作出反应和辅导,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职业院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环境也应接近真实职业场景,校内实训室应重视实验实习工位的数量、实验实习设备的配置,操作应符合行业规范和标准。

2.承担社会服务工作

为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本着服务社会的宗旨,我院数字媒体实训室除日常的教学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培训、考证、比赛任务。每年都有学生在校内参加广告设计师、广告助理设计师的培训和考证,今年我院数字媒体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200多位学生在该实训室进行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并参加考试。该实训室还承担课外科技活动、技能竞赛项目成为了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广东赛区高职组平面设计组的初赛赛点。因设备先进管理严谨,还将准备承接广东省中等职业技能大赛的赛点工作。

3.实训室+工作室创新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把学生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教学基地。但就目前来看校企合作难度非常大,我国还处于经济发展中阶段,现行的制度决定了企业以自身生存和发展为主要任务。不可能像发达国家的大企业那样耗资高成本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我国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刚出校门就能直接上任工作岗位的人才。在借鉴发达国家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立交桥式”以及瑞士职教体系都不可能完全的适应国内职业教育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实际,现阶段如何做到教学与生产紧密对接,在此问题上本人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我院数字媒体实训室实行实训室+工作室创新管理模式,基于现有的专业设备和实践条件创立了数字媒体工作室。该工作室主要承接校内外与专业相关的业务,如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后期制作、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网页界面设计、动态网页制作等。由老师带领学生组建创新团队,严格按照公司的制作程序和流程来要求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把课堂变为公司,老师就是技术总监学生就是员工。目前我工作室承接的一些业务有专为教师服务的视频精品课程的制作,其中有精品课程《数控编程与制作》、《光伏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凤凰微课《非线性编辑》等省级项目。还有为校外“唐山时尚客餐饮有限公司”制作的宣传画册以及CI设计等平面设计制作。在承接校内外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紧贴实际生产过程,推行了情景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目前,该实验室承接的业务都已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并受到来自家长、企业、行业第三方的高度评价。学生通过制作真实的任务,在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真正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要求对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现阶段我院迎来了争创省示范的契机,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实训室的建设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重点建设一批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职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质量。数字媒体实训室作为该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场所,我们在抓硬件设施的同时也绝不放松应用管理这些“软件”环境。在不断思考、摸索、实践中我们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实训室的设备场地环境都是为真实的情境教学模式而营造,实训室+工作室的创新模式也为实现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可能。在取得明显效果和骄傲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继续努力,因为实训室的建设和应用管理将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2】4号)

[3]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姜大源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逐步提高和互联网普及范围的扩大。人们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环境等发生了重大改变。出版产业顺应时势开始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新疆地区作为我国西北重要的文化基地,各大出版社为谋求自身的发展转型和文化产品的多元输出,纷纷开始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然而,现阶段新疆地区的数字出版人才的严重匮乏成为制约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顺利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建设成为促进该地区出版转型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对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目前,新疆地区数字出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出版人才特别是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严重短缺。根据我们调查走访的几家出版社的结果来看,各大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范围狭窄,大多集中于开设网上书店的方式,仅有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开设了手机出版平台,可以说大多数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的发展都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且发展较为缓慢。在阻碍其发展的众多原因中,缺乏数字出版人才是重要原因之一。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新疆地区新阶段从事数字出版的主力是擅长网络技术的IT人员和擅长进行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人员。他们更善于搭建数字出版的网络平台,但是在编辑业务及对出版内容的把握和策划方面有很多不足。他们不了解传统出版流程特别是在出版细节上不了解,造成在提供内容方面时存在问题。

其次,从事传统出版行业的编辑人员熟知编辑流程,但是他们不了解技术开发和数字出版的运营模式,认为数字出版史技术部门的事,更多的把数字出版的主动权交给技术开发商,缺乏对数字出版的认知,以致在数字出版商失去话语权。

再者,数字出版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缺失。出版工作的性质要求出版专业的培养应该是跨学科的,而大多数高校目前为单一文科类培养,由高校培养的人才在实践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地满足出版实际所需。另一方面,具有教育、出版、数字技术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缺乏,难以形成规模式教育,制约了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疆地区,开设编辑出版类专业的学校寥寥无几,编辑出版类专业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数字出版类的人才培养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对于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新疆地区的大多出版社正处于转型阶段,各出版社都还是以传统出版为支柱。大多出版社只是有相关的业务,但没有系统的相关部门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员来从事数字出版的方向。根据我们的调查只有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等几个出版社设有专门的数字业务部。二是现有的编辑人员队伍年龄构成较大,大多出版社的编辑都是从事传统出版的老编辑,他们对新鲜的网络技术学习能力较低。出版社对现有的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滞后。在我们的调查中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对编辑人员的在培训主要是通过与内地出版社合作进行培训,但是这种培训往往只是学习简单的理论,对于数字出版的专业实践技巧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出版社也反映出版社是可以将编辑人员送到内地的大型出版集团进行培训,但往往一旦培训出几个人才就会产生人才被挖走流失的现象,这也导致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在职培训滞后。三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跟不上新疆地区出版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据我们调查,新疆地区各高校开展编辑出版专业的学校只有新疆大学等几所高校,但是开设的专业往往侧重于编辑出版学科理论方面的学习,导致很难培训出能够既掌握编辑理论又掌握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的条件

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数字出版人才的缺失,新疆地区的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新疆地区发展数字出版人才是目前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新疆的地区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造成了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所具备条件的特殊性。

(一)语言文字沟通理解能力

新疆地区民族众多,语言文字种类多且繁杂。新疆地区的数字编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难免要遇到最为常见的几种语言文字。由于当地的少数民族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各个出版社都对民族出版物予以重视,在传统出版中,民文出版物一直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当前技术和语言条件的限制,新疆地区的数字出版物中很少有民文出版物,给当地的少数民族读者的便携式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新疆地区急需要具有双语能力的数字出版人才,可以将汉字与民文相互翻译并与少数民族作者与读者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使新疆地区的数字出版快速发展。

(二)文字加工能力

数字出版是对语言文字数字化过程中的一种加工行为,在新疆地区,多种语言之间相互翻译数字化的同时,数字编辑人员应掌握对互译的语言文字美化加工的能力,使翻译过的文字具有可读性。

(三)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数字出版人才不同于传统出版人才的重要一点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与新媒体技术,掌握数字媒体信息加工、编辑传播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媒介载体,进行跨媒体的文化市场运营,并能深入把握数字媒体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规律。

(四)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检索能力是数字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在网络中具有无限大的信息量,数字编辑人员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检索、提取、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熟练运用信息归纳工具。这不仅是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员索要具备的,更是所有出版人员都要精通的一项技能。

(五)市场把握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消费者与出版方的互动性加强。编辑出版人员应增强营销意识,从选题策划环节开始到售后服务整个过程都要关注大众的心理、行为的变化,具备相当的市场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宣传推广能力、决策能力等。对于新疆出版市场而言,在复杂多样的民族文化市场中把握好优质的选题,就需要数字编辑人员具有及其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使出版社在新疆数字出版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六)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新疆地区属于政治敏感地带,数字出版人员必须把握住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对正确的思想进行引导、把握。

三、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政策扶持和完善数字出版人才体系

在新疆地区,出版行业的企业改革还处于试行阶段,目前,政府对于出版行业的管理依然是起决定性作用,要发挥政府的财政导向作用,加大对本地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加强政府对数字出版人才的扶持作用。同时,要完善数字出版人才体系,为培养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二)本地出版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新疆地区的出版社需要制定相关人才的激励制度,提高数字出版人才工作的积极性;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解决其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要充分发挥企业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制定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在职培训的力度,使员工尽快提高工作所需的技能水平。

在新疆地区,众多高校中,开展数字出版相关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而且专业课程比较少,对新疆地区数字出版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影响。高等院校应该深化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社会所需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分析现阶段和未来数字出版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从而优化课程的结构。高校培养人才要做到学有所用,注重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开展学企联合的模式,提升数字出版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数字出版专业大学生自身的培养

对于在校就读的大学生,要多了解新疆地区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和变化,了解数字出版人才应该具备的技能进行自我培养。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数字出版需要的是多学科、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数字出版行业有所作为。提高对外交流的水平,数字出版行业是依附于网络而产生和发展的,涉及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处理好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是做好一个出版项目的必要条件。此外,大学生还应该主动的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积累工作经验。

除此以外,出版社和新疆本地高校之间应该合作共同培养数字人才。比如:校企联合,学校专门为出版社开设培养相关数字出版人才的学科,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新疆本地的数字出版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基础。总的来说新疆地区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应该加强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的联系,为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参考资料:

[1]王东霞.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2013,3

[2]徐景学秦玉莲.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2012,11

[3]赵海宁.《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探析》[D].北京印刷学院,2009.

[4]王东霞.近年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2014.4

[5]衣彩天.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2013.4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13篇

数字艺术产业正在成为国际上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在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数字艺术产业都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中国,数字艺术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深圳和大连等地建立了19个动画产业基地,3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4个网游动漫产业基地。

今年5月,财政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快速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给出了指导意见,并指明要把动漫人才培养纳入国家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规划。目前,《劳动部数字艺术类新职业建议书》正在审核过程中,数字艺术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其全新的国家职业标准正在制订中,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正迎来全新的发展纪元。

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未来几年内数字艺术人才缺口将达30万人。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全国有500多所院校开办了数字艺术专业。一方面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人才培训机构,另一方面却是巨大的人才缺口,症结何在?

铱天万合教育技术公司总裁郭明认为, 课程设置不合理和缺乏实训环节是目前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短板。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差的特点,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要求行业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也要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但现在工科院校单纯重数字技术应用,而艺术院校只重艺术创作能力培养的弊端已经显现。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危机管理;4R理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

1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严重危机

目前,图书馆管理存在诸多危机,如服务危机、人才危机和资源利用危机等,其中数字资源利用危机最为严重,在国内高校中普遍存在,尤其在高职院校显得更为突出。笔者在2009年12月对秦皇岛市4所高职院校图书馆(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建材学院、秦皇岛环境保护学院)和河北省57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情况分别进行调查:对前者调查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调查的人员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助理讲师以及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780份;对后者的调查采用网络搜索的方式(两个调查结果分别见表1、表2)。

从两个调查表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如下:①读者不习惯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读者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逐渐趋于数字资源的利用。在秦皇岛四所高职院校中,有459人倾向于利用搜索引擎,远远超出利用纸质资源的34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8.8%;但是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人数不多,仅有10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3.1%,说明读者不习惯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②对数字资源的宣传做得不到位。秦皇岛四所高职院校中有500人(占64.1%)不知道有数字资源;只有152人(占19.5%)通过图书馆网站了解到有哪些数据库,加上通过某种培训而了解到数字资源的87人,总共只有23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6%,所占比例确实很低;读者希望了解数字资源的渠道也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读者希望向馆员咨询、希望图书馆提供纸质版数字资源使用说明和电子版使用说明的人数分别是456、410和738,其中读者对电子版使用说明更加青睐;河北省高职院校图书馆中虽然有28所在网站上有数据库使用说明,但只有1所有更直观、读者更容易理解的PPT版。③读者培训工作做得不到位。在秦皇岛4所高职院校中有500人不知道有数字资源,有119人知道有数字资源,但是不会利用;通过图书馆培训而了解数字资源的人数为87,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1.2%;读者希望图书馆提供网络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馆藏数目查询以及数据库使用方法的人数分别是682、364和634,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87.4%、46.7%和81.3%。河北省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只有3所做了馆前培训,有5所在学期中做了信息检索培训。④不能保证网络畅通。河北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吕只有28所链接到了外网上,严重阻碍了资源共享的实现;在对秦皇岛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读者不愿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原因中。选择网络问题的人数为419,占总调查人数的53.7%,可见网络不畅通也是影响数字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

2高职院校数字资源利用危机产生的原因

高职院校是一个新兴的院校群体,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①经济力量不够雄厚,数字资源不够丰富。笔者对河北省28所高职院校的数据库资源做了统计,拥有数据库资源最多的是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有9个数据库;最少的是秦皇岛建材学院,有3个数据库。②学院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绝大多数院长都十分重视招生、教学和就业;至于图书馆,只要求馆藏资源达到评估标准即可,根本无暇顾及资源的利用达到何种程度。③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宣传不到位。大多数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有数字资源可以利用,秦皇岛市4所院校中有64.1%的受调查者不知道数字资源就足可以说明这个问题。④忽视读者培训工作。两个调查表中的调查结果都反映出读者培训工作没有引起图书馆的足够重视,河北省高职院校只有3所院校做了新生馆前培训,5所院校在学期中有信息检索培训。由此看出,不重视读者培训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以上几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数字资源利用危机的产生。

3什么是4R理论

4R理论是一种危机管理理论,是由美国危机管理专家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RobaHeath)在《危机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的。4R管理框架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框架之一,在企业危机管理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危机管理4R模式由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和恢复力四个阶段组成。该理论围绕着减少危机情境的攻击力和影响力,使企业做好处理危机情况的准备,尽力应对已发生的危机以及从危机中恢复危机管理的四个过程,阐述企业应该如何主动应对危机,为企业应对危机做出很好的指导。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把4R理论应用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危机的管理中,同样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4如何利用4R理论应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的危机

4.1缩减力

危机缩减管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任何有效的危机管理而言,危机缩减管理始终是处于首位。其目的是通过缓冲来减少危机情境的攻击力和影响力,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畴和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而言,缩减力不是主张缩减对数字资源的资金投入(实际情况也不允许,高职院校的数字资源远远少于本科院校),而是通过对所购买的数字资源进行风险评估,对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或现实事件的客观判断,得出可能有的负面结果,从而防害于未然;还可以加入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美国图书馆联盟多达200多个,一个校级图书馆如加州数字图书馆就拥有3200万项数字学术资源。我国先后已经有CALIS图书馆联盟、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上海网络图书馆、天津市高校图书馆联盟等,很多高校都加入了图书馆联盟,并从中受益匪浅。例如通过联合采购,浙江大学图书馆在2009年就新增12个数字资源。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加入图书馆联盟是必然趋势,能极大缩减数字资源利用的危机。

4.2预备力

预备力指预警和监测。预警和监测系统在危机管理中是一个整体。它们监测一个特定的环境,对每个细节的不良变化都会有所反应,并发出信号给其他系统或负责人。数字资源利用的危机与火灾、水灾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危机有很大不同,不具备很强的破坏力,而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完全可以进行预警和监测,信息收集就是很好的手段。只有对各种存在问题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扫描,才能收集其中可能导致危机产生的信息,进而实施对危机进行预警。

信息收集手段可以分为问卷调查、点击率调查以及馆员在日常服务中的监测。

4.2.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使用最广泛的监测方式,其特点是简便易行,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具体可分为纸质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相比较而言,纸质问卷调查适用于较小范围,并且回收率较高。网络问卷调查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不受空间限制,主要是发电子邮件,但回收率不能保证。

4.2.2点击率调查此种方式调查准确率高,但必须求得数据库开发商的帮助。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定期包库购买的方式,数据库开发商给一个固定的IP地址,用户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享受其服务,而没有查点击率的权利。所以要查点击率,唯一的方法就是请数据开发商来统计,操作起来不切实际性,有很大难度,所以一般不予采用。

4.2.3馆员日常服务中监测

馆员在日常服务中关注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尤其是负责电子阅览室的馆员,在工作中随时为读者提供辅导,并留有记录,定期分析,为馆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数字资源使用推广和资源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4.3反应力

数字资源利用危机一旦爆发,就有较强的破坏性,甚至可以引发图书馆的管理危机和服务危机等,所以必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快速控制,查出原因,在最短时间内把危机解决,并处理好善后工作。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3.1加强图书馆的网站建设

把“图书馆”放到校园网的主页上,能大大提高数字资源的点击率。

每个高校图书馆的网站都链接到校园网上,但是通过调查得知,包括本科院校在内,国内许多院校在校园网的设计上不把“图书馆”放在主页上。而是设置在学校机构的链接里,读者还要花点时间去查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院校领导重视不够,多数都以为图书馆是学校的教辅部门,不足以高度重视。河北省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只有4所能直接从校园网主页进入。图书馆虽然不在教学一线,但是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学生撰写论文、就业信息查询等都需要图书馆来提供信息,所以非常有必要把“图书馆”放到校园网的主页上,从而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接触数字资源,大大提高数字资源的点击率。

把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防护结合起来。

秦皇岛4所院校中有53.7%的读者因为网络的问题不愿意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河北省57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网站能链接上的只有28所。由此看出,图书馆要把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防护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制定管理岗位责任制及有关措施,严格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强与兄弟院校的经验技术交流,及时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安全防范手段和技术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木马、恶意代码、物理故障、人为破坏等各方面威胁,确保在较高层次上处于主动地位,以确保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稳定。

在网站上设计好数字资源的使用说明。

调查显示,能链接到的28所图书馆网站上都有数据库使用说明,但只有河北石油职业学院有PPT版的使用说明,而接受调查的读者有738人(占94.6%)喜欢阅读PPT,所以图书馆非常有必要做好这项工作。

做好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工作。

网上数字资源的整合包括网站和具体信息的整合,图书馆技术人员可依照本校的科研课题、各系部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等,有针对性地搜索相关网站或找出相应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整合,把它们链接到图书馆网站上。河北石油职业学院图书馆网站上就有求职招聘网站、各种搜索引擎、国内大学图书馆、免费信息资源等链接。这样通过对网上数字资源的整合,使读者慢慢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一旦需要信息首先登录图书馆网站进行查找。

4.3.2做好数字资源的宣传、读者培训工作笔者认为,数字资源的宣传与读者培训工作密不可分,只宣传而不培训,读者依旧不会利用;只是培训而不宣传,培训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最恰当的做法是宣传和培训相结合,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比如通过网站、海报、橱窗、宣传单、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争取让更多的读者得知信息和接受培训。

至于读者培训,笔者认为图书馆要抓好新生馆前培训和学期中的各种培训。新生馆前培训一定要有系统、有秩序,培训面要广,确保受训读者能够掌握数字资源的使用技巧。学期中的各项培训可以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的限制。比如召开数据库资源使用讲座、在校园中张贴海报、举办信息检索知识问答等;还可以利用读者互相培训的方式,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曾充分发挥读者协会的作用,图书馆先培训协会成员,然后在一周之内让每一位成员培训5名读者,45人的读者协会在一周之内就培训225名读者,这样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将近有1000人掌握了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这1000人在实际运用中再把检索技巧传授给其他读者,利用数字资源的人数还会大幅度增加。对于教师读者,图书馆可以派专人深入到系部进行培训、指导。负责培训的馆员必须完成定量的任务,而且必须有受训教师的认可签名,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4.4恢复力

恢复力指对危机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恢复计划。对于图书馆来说,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培养读者自主构建利用数字资源的意识和习惯。

数字人才培训范文第15篇

关键词:calis;e读;文献传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建设目标

根据曲阜师范大学加强本科教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工作,围绕党委七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创新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思路、举措,以我校各院系和计算机网为依托,配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我馆已经初步完成了示范馆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和虚拟参考系统的各项建设。以此推进本校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深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高高等学校教育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并使之成为本校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近期又实现了高校文科文献保障系统(cashl)的开通和使用,受到全校师生关注,并在积极的试用当中。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和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把calis系统用e读的方式分层次、系统化在学校师生中开展起来,把高校文献最大利益化和社会化。

图书馆参考咨询借助了许多平台来进行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像借QQ、MSN等有效的交流工具可以和读者更直观更贴近的交流,使读者的问题可以迅速解决。如果能把这些技术综合运用到参考咨询中,会使参考咨询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曲阜师范大学E读建设目标及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1.建设任务以及具体完成情况

(1)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我们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建设覆盖全校师生的calis系统,必使之更加普及化、规范化、科学化,使e读真正成为读者的好帮手、科研的好助手。第一段阶段是宣传推广阶段,这一阶段是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来推广宣传e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通过馆内宣传、活动宣传、电子屏幕宣传、网络公告宣传、通过QQ群宣传等等。第二通过开培训来有效的落实e读检索功能,通过讲课、电脑演示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并在学期末把教师和研究生全面培训一遍,新学期完成所有本科生培训任务,我们的培训是普及而全面性的培训,不是讲座式的培训,使每个学生都应重视e读在学习科研中重要地位。

(2)利用上机面对面进行读者培训,把问题直接通过演练解决。使e读更贴近读者,更易于操作。

(3)设置专职参考咨询人员轮值。E读是一项日常性工作,而且具有长期性。本馆专人指定专人负责长期工作。具体工作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E读管理员负责本单位每日解答读者在使用过程所遇到的问题。E读管理员负责CALIS数据统计,每学期末打印出用户使用情况统计、文献利用率统计制定下学期e读宣传工作计划。

(4)负责编制各种宣传推广材料并加以实施。制定每学期e读培训计划配合宣传推广,组织各种宣传活动使之灵活化。开展各种培训会、研讨会或者联谊活动。

(5)技术支持。技术部在技术上支持e读的开发和链接工作,在本馆门户专门设立搜索引擎,便于读者随时检索文献。安排懂网络和计算机的系统管理员负责解决读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安排学科馆员负责解决读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业务方面的问题。

2.建设过程

图书馆在e读建设过程中,领导亲自指挥布置宣传推广工作。各部门协同工作,使参考咨询工作有了质的突破。利用学校的网络、宣传、会议等各种方式积极推广宣传e读系统。成立了专门的小组,指定数字化建设部、参考咨询部、办公室协助完成各项工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资源。

在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联系各院系做宣传鼓动工作,请示校领导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学校也相应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机器设备以支持图书馆的工作,购买了二百台全新电脑开展电子阅览室工作,购买新的交换机已扩大其容量,以更好的为读者服务。从数字化建设部和参考咨询部中推荐去calis中心或省中心参加各项培训,并获取资格证书,以便更好的开展服务。其中参加过培训的专职人员已超过六人,这六人都已通过calis的资格考试,每人至少获得两个证书。

在e读具体建设工作中,先后给文学院、历史学院的老师开展讲座,先后派三名老师到各学院区开展讲座,已经讲了三场,受到老师们的好评。在图书馆也设专职教师4名对研究生进行培训。

3.建设成果

本馆严格按照CALIS示范馆服务能力要求,本馆多次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更多地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e读并获取文献。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尽快利用calis系统,首先对全校研究生本科生进行了培训。培训分几个步骤:一是对各学院研究生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二是准备对全校二年级本科生进行全面培训。这些培训分三个地方进行。(1)对老师培训我们是专门上门到学院去给老师进行指导培训,边培训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并改进培训方法。(2)对研究生培训是在图书馆3楼电子阅览室上机实习,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培训,让学生对这一系统有直观和全面的认识。(3)对本科生培训我们图书馆专门设立了读者培训室对本科生上完课后再到电子阅览室进行上机实习。已经实际培训过的学院研究生有教育科学学院、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培训人数1200人次,本学期争取培训万在校研究生。下学期准备培训本科生。

三、下一步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1.进一步做好E读服务的宣传推广。继续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做好本校负责的鲁南地区22所学校宣传与推广。

2.对数字e读文献服务的几点建议:

重视e读管理模式的构建,e读数字网络,是解决单一图书馆或信息机构因资源或人才等因素限制而不能解决的文献服务问题。建议多成员机构合作体,可以集中众多馆的优势为一体去满足各种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与管理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采用合作化的e读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的理性选择。各高校上传数据整合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规范化。calis响应速度较慢需要进一步提高有时上不去网读者抱怨强烈。实现e读智力共享的重要平台是非常重要的,整合各高校的力量来为高校共享服务也是必要的。

3.尽快组建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协作网

图书情报主管部门应尽快借鉴国外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特点的服务模式,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能够借助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信息资源与人才资源优势,尽快建立起理论上完善、实践上可行的calis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