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第1篇

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下简称沈冶机械)为我国有色及钢铁冶金、矿山等重型机械装备制造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长期致力于有色及钢铁冶金、矿山设备的研制、开发与制造。2005年,为了集中科研开发力量,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步伐,沈冶机械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作为公司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既是公司科研项目的管理平台,本身又承担着公司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任务。

1沈冶机械科技项目管理与运作

1.1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及重要性科技项目管理是系统的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的经营活动。它所着力解决的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层面的运行;一是项目层面的运行,通过组织有序、管理规范、职责明晰、协调有力的运行,实现项目管理过程的高效运转。做好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有利于规范科技项目的管理,有利于保障科技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动科技计划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企业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1.2科技项目来源与分类

(1)项目来源:省、市及上级部门下达的科研任务;公司签订的新产品合同;与大专院校共同研发的项目;公司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编制年度科研计划的项目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项目等。2009年沈冶机械承担省市上级部门科技项目8项,与大专院校合作2项。2010年承担省市科技项目4项,与大专院校合作2项,企业自立项目8项。

(2)项目分类:项目根据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分为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现有产品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重大技术改进、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的项目或产品质量攻关。

1.3项目运作程序、方法及要求企业科技项目运作程序包括项目立项申请、项目立项评审、项目立项批准、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等。

1.3.1项目的立项申请由技术中心下设的各研究所根据公司的科技发展规划自立项目编制立项申请,对技术含量高、投资较大的项目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设计论证等工作并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2项目立项评审与批准由公司的技术管理办公室组织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对项目申请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报副总工程师审定,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批准立项。

1.3.3签订项目任务书公司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的责任、权利、义务。

1.3.4项目实施

(1)制订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1~6]。其内容包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项目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及经济效益分析、项目详细的经费预算、项目研究人员以及研发实施进度计划等。

(2)计划内容的实施。项目组人员根据计划内容和分工,按时间节点开展工作并按时按质完成各自任务。

(3)计划内容执行情况检查与协调。项目负责人要全面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了解各专业人员的工作动态,协调各专业人员的工作,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技术管理办公室;

(4)召开项目实施调度会。技术管理办公室不定期(至少每季一次)地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参加的科研调度会,检查项目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沟通信息,处理问题,制定下一步的实施要求和实施措施;

(5)项目实施总结。总结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计划执行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3.5项目验收项目研究结束后,项目组按要求提出工作总结报告、技术研究报告、专项经费决算报告等材料,提出验收申请,经审核符合验收条件的科技项目由技术管理办公室组织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定并写出评定意见,对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予以验收,对未达标的,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由项目组改进与完善,达标后再予以验收。

2目前沈冶机械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沈冶机械于2006年10月进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紧紧围绕公司的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了卓有成效科研开发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几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包括多项省市政府的科研和产业发展重大重点项目,在实践中不但增强了自身的研发能力,拓展了技术中心的科研开发领域,随着企业科技项目的增多,现行科研项目的管理能力明显落后。下面就沈冶机械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项目多,而且杂。为了保持竞争力,公司技术中心下设的研究所有时出现了上百个项目同时进行的局面。造成了一个多项目的环境和很多新的问题。

(2)有的项目负责人存在急功近利的做法,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有的项目负责人贪大求全,预期目标虚高定位,主观夸大项目预期目标,效益指标预测失真,技术水平先进性评估过高等。2009年在公司实施的110项攻关项目中,通过验收的项目只有50%,很多项目起点低,水平不高。

(3)科研项目组中缺少具有市场营销知识的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无法将研发项目与市场产业有机的衔接。创新技术难以取得成果转化,形成新产品。公司在研发的新产品中,有的作为储备的项目几年内没有市场需求,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4)科技项目过程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没有真正从现代项目管理的规律出发,未能建立项目的监督和监理机制;,项目的开展,更多地依赖项目组成员的自觉性,缺乏对科技项目过程的有效控制,课题完成的质量不高。尽管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行了节点控制,但它的意义已经与原来的一般过程控制出现了很大偏离。目前沈冶机械科技项目管理采取的是职能式管理进行运作的,在遇到比较多的项目一起实施时,相关的项目员工就有日常职能工和项目工作的冲突。例:2009年攻关项目中,有20%的项目由于生产任务紧张,终止项目的进行、有5%的项目由于人员的变动终止项目、有10%的项目随意更改了项目内容。发生变化的项目不能及时反馈到技术管理办公室,造成信息滞后,监管失控。

(5)在资金和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009年,沈冶机械大约有半数的科技项目由于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立项时不能给出资金的预算,或者预算不规范,不准确,致使在项目管理中不能监控和项目完成后的评估。且公司成本核算体系不能支撑项目核算需要,没有按照立项的项目予以独立的核算支出。因此,无法准确核算项目成本。

(6)项目管理水平低,造成一些科技项目效益不高。沈冶机械没有专职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现有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项目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粗放型的项目管理是造成一些科技项目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3沈冶机械科技项目可行的管理模式探讨改革目前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建设高效、系统、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是目前沈冶机械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

(1)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科技需求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增强科技项目管理的整体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遵循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贯串于科技项目论证、立项、实施的全过程。树立新的管理理念,科技活动是多层次的,因此管理方法也应是多层次,而不应是用一个模式,一种方法进行管理。如:在项目立项时,可外请专家把关,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基础研究项目、新产品研发可采用计划管理模式,技术攻关计划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不同层次的科技活动有不同的目标,要相应有不同的政策、不同的管理方法。

(2)科技项目管理与组织整合。沈冶机械应建立独立的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受公司的高层直接领导,在科技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全过程的顺畅管理。对于项目的管理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计划实施、项目经费的使用;并对项目的进度、完成的质量和阶段性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解决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纠正研究方向。同时要进行科技项目之间的整合,企业内同时运行多个项目时,可根据项目的优先等级、资源需求情况、技术类别等进行统一的规划,促进项目的有效运行。

(3)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专家与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整合。项目的实施,不只是单纯的技术研发,还包括项目的组织管理。谁来组织实施,如何组织实施,相应的责、权、利如何界定等,都会影响着项目实施的管理效率。因此,在项目管理部门需要配备既懂项目实施,又懂项目管理的专职人员,在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整合作用,起到互补型的倍增效应。特别是跨部门合作的项目,项目管理专家的综合管理优势尤为重要。

(4)建立项目评估体系。对项目评估的总体目的是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情况,实施、推进或总结整个项目。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以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要评估标准,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出发,综合考虑技术、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等各种影响因素,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选优,提高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使有限的资金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科技经费的经济、社会效益。

(5)加强项目管理培训工作。定期开展有关项目管理的各种培训,培训包括: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风险评估方法等。通过培训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及项目的整体效益,促进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培养出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

(6)注重营造以“人”为本的组织环境。科技项目管理与运作机制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定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精神和工作热情。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第2篇

1勘测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局限性

(1)项目的控制职能缺失。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等目标的控制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从近年勘测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项目控制职能缺失的情况较为普遍,虽然相关部门会定期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但由于勘测各专业科技人员外业工作繁重,没有按照项目控制的要求对过程中各阶段建立详细的实施计划,未科学地建立对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方法,未设立控制节点以确立关键工作,未能建立有效的项目监控机制以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值和目标值的偏差,如实际施工进度/施工的质量状况、实际投资/成本等。

(2)项目验收和事后评估过于简单。作为一个生产企业的科技项目,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也是科技项目能够获得立项的基础。科技项目的验收机制直接影响项目质量的好坏,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也是科技项目成功的评估指标。勘测科技项目在成果的评审验收方面过于简单,对项目研究成果是否达到立项申请时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界定指标。因此,需建立一套符合勘测项目的完整的评价程序与评价标准。事后评价作为对项目的成果的总结审查,也是对下一次科技项目立项具有参考价值。鉴于以上原因,很多项目完成以后没有将成果总结,并加以优化创新,真正利用到实际的生产项目中,达不到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基于流程的勘测科技项目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生产企业的科技项目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勘测类科技项目的类型通常也分为技术创新类项目、技术开发类项目和技术应用服务类项目。从项目管理的阶段划分,可划分为立项审批、实施(检查)和结题三个阶段,从服务于生产和应用的目的考虑,应该从科技项目的管理和反馈制度方面增加项目的后评价阶段,这样可以对整个项目、项目的某个阶段、或某个阶段的一个或几个可交付的成果及项目绩效进行检查,使项目管理处于受控状态,保持项目管理处于高效率状态,从而更好监测项目服务于生产的潜力。基于流程的勘测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优化了传统的勘测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在项目阶段终止或阶段中某个可交付成果完成进行项目后评价,有利于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基于流程的勘测科技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划分见图1。

2.1立项审批体系勘测科技项目管理立项审批体系是项目申报前期策划工作的成果体现,也是项目立项评审中评审委员的直接依据。基于流程的勘测科技项目管理立项申请应包含开始策划、收资调研材料整理、可行性研究、项目研究实施计划、依托工程实施计划、经费计划、人员投入计划、时间计划、检查评审计划、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等,从技术层面讲这些是技术人员未来项目实施的重点,从项目管理角度讲是项目执行过程的依据。

2.2监控体系基于流程的勘测科技项目管理的期间监控体系,也就是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以实现项目立项审批后确定的绩效目标的过程。监控应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包括收集、测量和绩效报告信息,分析测量结果和预测趋势,以便推动项目执行过程改进。监控工作应由科技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项目团队配合完成,持续的监督工作能使项目团队洞察项目的健康状况,并识别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项目团队的自查和控制包括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或根据后评价内容进行偏差纠正,并跟踪计划的实施过程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3后评价体系项目阶段终止或阶段中某个可交付成果完成时,需要对项目阶段成果进行审查,以决定其成果的完整性和可接受性,也称为后评价。通过对成果的评审,获取结束当前阶段和开始下一阶段的许可。一般在项目的里程碑、阶段关卡、关键决策点等时刻进行项目后评价,主要审查研究过程信息,确保阶段目标实现。项目研究范围依据立项审批结果来考核,如果项目阶段成果证明项目研究不可行,应提前终止项目,并记录项目终止的原因。

2.4结题验收体系基于流程的勘测科技项目管理的结题验收包括完成整个项目所进行的全部过程,以正式结束项目所进行的一个过程。主要依据立项审批结果,对研究成果报告进行验收,并进行项目后评价,总结出项目研究成果的适应范围、经济效益和经验教训。

3实际项目应用情况

本文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推广应用在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科技项目为例,介绍基于流程的勘测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见表1),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当前电力工程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基于流程的勘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管理工作,不但涉及到技术管理,还承担了项目主体的技术指导作用,对项目进行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进行组织内部讨论论证,并提出具体的可行的技术指导方案。本项目按照基于流程的项目管理模式完成了立项审批、项目执行和控制,并按照项目成果进度同步进行项目后评价,项目实施过程得到较好的控制,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情况较好。

4结语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广东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抓紧完成各信用主体相关政策的制订、完善严重失信行为记录以及做好信用管理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共享等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广东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用信息;信用管理;现状;对策

1开展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1.1政策要求:推行信用管理是大势所趋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探索建立科研机构和科技社团及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制度。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1.2现实需求:增强警示性形成震慑

加强科技计划活动相关责任主体的科研信用管理,尽快出台针对性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对科技计划活动中的失信行为实行科研信用记录和惩戒制度,能够增强对相关主体的警示作用并形成震慑,同时是做好全省科研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2广东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现状

2.1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保障

2014年9月广东省科技厅出台《关于科技计划信用的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广东正式全面启动科技计划信用体系建设。2015年底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咨询专家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初步建立了专家信用管理系统,并得到了广大专家、科研部门和单位的广泛认可。

2.2实施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实现涵盖科技业务全流程的“痕迹”管理

从2014年开始,深入调研借鉴国内外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科技管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实施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并相应调整优化省科技厅内设机构及业务分工,全面推动广东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广东已经初步建立了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并投入使用,阳光政务平台可完成科技项目全流程的审核审批,科技咨询专家的信息管理,科研信用体系管理,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

2.3建立科研信用数据库,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科技咨询专家信用管理数据库,所有在库专家须接受信用管理才可参与科技咨询活动,对专家参与的科技计划活动名称、时间、次数、是否存在失信行为等信息进行记录,实现全程留痕管理,有助于科技咨询活动质量的提升。

3广东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信用信息的采集与评价、各信用主体信用管理实施细则、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信用信息的采集与评价是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核心环节,科技计划中出现的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和调查工作尚未完全明确,一旦相关行为主体触发了信用行为后,信用信息的收集途径、举证方式存在一定困难,需要人工对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并将信用变动录入系统。

3.2信用行为等级的确认和信用值调整规定不够完善

基于项目管理过程的指南制定、项目申报受理、项目评审、实施管理、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与信用有关的行为将给予记录,并以此为据对各信用主体的信用值进行调整。系统自动触发记录的信用行为,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而人工录入的信用行为不是系统的标准化行为,因此需要制定人工录入信用行为的审批细则。

3.3信用信息的数据共享和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产生的失信记录信息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申报和参与科技咨询活动的参考,范围仅限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影响力还不够。缺乏信用信息数据的共享平台,暂时还未能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科技计划信用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4对策与建议

4.1抓紧完成严重失信等相关规定的制订,做好制度出台后落地工作

抓紧完成针对项目承担单位、承担人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科技咨询专家、中介机构等科技计划活动参与主体严重失信与惩戒相关政策制度的拟定工作,加大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加失信成本,形成警示和震慑。

4.2针对各个信用主体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咨询专家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基础上,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和不端行为处理制度,激励科研诚信行为,重点防范和惩戒科研活动中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骗取滥用科技资金、利益勾结、违约失信和其他违背公认准则、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全面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的信用管理工作。

4.3做好信用管理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共享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风险管理

一、我国科技型企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科技型企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正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发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国家不断出台相应鼓励创新的方针政策,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相关部门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具有建设投入较少、建设时间较短、运行体制灵活、组织成本较低、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等方面具有较多的有利条件。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利于将研发成果迅速运用到生产领域,能够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同时也是我国GDP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近些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证明,该类企业在质和量方面均已构成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于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举措,使这类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所以,根据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创新现状,构建政府主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于1999年在国务院的指导下成立,该项基金成立的宗旨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扶持的方式主要是政府调拨资金帮助和指导该类企业的创新,加速将研发成果用于生产实践,以形成一批充满我国特点的中小企业,最终目的是提升我国总体创新水平,增强自主创新实力。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风险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并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企业活动,而是会受到自身以外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就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这其中必然会存在许多风险。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风险有:政策上的风险。国家政策的巨大变化会对基金项目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有可能要将原先的投资计划做大范围调整;基金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风险。这会导致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问题;项目资金利用不合理的风险。会使一些领导者个人挪用基金或者用做个人享乐;相关人才不足的风险。缺乏相关项目管理的人才很可能会使基金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等等,这些风险都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而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风险或者说将这些风险程度降到最低。

二、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运用的理论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作为以科技创新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主力军,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新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因此,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从宏观角度上看,既有利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同时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防范与控制创新基金项目风险提供良好的借鉴。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是提高基金利用效率、防范与化解基金项目风险的客观需要。从微观角度上说,分析基金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利于更加深刻准确地了解项目的全貌,理清各种计划的利与弊,增加项目组织的沟通和协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积极项目的运行过程中更加主动,做好应急计划,在管理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进而更好地为改善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服务。

同时,结合平衡计分卡理论(BSC)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ERM)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补充、丰富、完善和发展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有利于拓展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也是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以往的风险管理,大多数是将工程建筑行业或者是涉及企业的各领域的项目管理作为研究对象,比如对有关工程风险的探讨等,很少有针对基金项目管理的专门研究,对基金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试图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项目风险管理中,该项目的优势表现在投入少、建成的时间短、运行成本低、可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等多种特点,尤其在创新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长处。所以,进行这一领域的分析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风险分析

(一)创新基金与成长期企业的界定

1.创新基金

创新基金图标以金钥匙、两片蓝叶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简称“创新基金”为组成部分。这两片蓝颜色的叶子组成了一个手掌状,手掌托起一个金色的钥匙。C、T、E三个字母位于该标志的上部并连为一体。这三个字母展现了该基金的目的: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成果的转化,并且展现了该类企业应当为资金、技术和创业人的组合(CAPITAL、TECHNOLOGY、ENTERPRE-NEUR)。由这三个字母构成的金色钥匙也表明该项基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向成功大门的巨大援助。两片蓝色且细小的蓝色叶片寓意该类企业好比初春的幼苗,虽孱弱瘦小但生命力旺盛,也表明该类企业希望获得外界的扶持与资助。该项基金将把扶持资助的重心放在企业初创期、技能化较高、产品需求大、有一定风险、引入商业化资本条件还不够而必须由政府出面帮助的企业。所以该项基金的创建原则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市场需求为方向,在加快成果转化、扶持该类企业发展的同时推进符合市场机制的新的投资体系。创新基金项目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由中小企业申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这些基金实现企业成果转化,带动我国技术创新的过程。在我国,创新基金项目支持的重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扶持有关高技术产业中自主研发能力强、科技水平高、具备较强竞争能力、产品市场需求较大的科研项目,扶持、建立一批可以在未来经济转型中起到关键作用且具备自己专利技术权的研发成果的相关行业;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行业化项目以及升级旧产业的项目。

(2)扶持具备某种程度的科技水平、在世界市场中有一定竞争能力、以出口为主导的科研立项,尤其要扶持具备我国传统有利条件、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可以产生更多挑战的创新立项工程。

(3)切实使该项基金起到资助的作用,增加对那些具有发展潜力而现阶段又处于初期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增加对留学归来人才创业的基金扶持、建设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成长期企业的界定

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在1989年最早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他认为,企业和动植物一样,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出生、成长、衰退、死亡。企业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特点,这也是我们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的标志。爱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期,其中成长期企业是指企业在这一阶段发展较为迅速,已经生产出自己的主导产品,销售收入不断增加,资金支出大多数是用在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体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和青春期。

(1)孕育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创办人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许多设想和创意,他们以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赢得市场认可和盈利为目标进行企业运行的初期构想,但是缺乏一些实际的市场调查,难免使得有些设想过于理想化,而且处于孕育期的企业机构由于设置不健全、员工还没有全部到位,所以某些工作无法进行。

(2)婴儿期。顾名思义,这一时期的企业是非常脆弱的,要想进一步发展下去,企业就必须从外部环境中吸收大量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充足的资金和企业创办人的全力付出。但现实情况是此时的企业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资金缺乏、企业往往是支出大于收入、企业的开创者要兼顾企业所有事宜、面对各种不利的环境,要继续经营企业,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恒心与毅力。而且这一时期的企业还存在着制度管理不完善或不合理等问题。

(3)学步期。爱迪思认为,孕育期的企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进行创业构想,婴儿期的企业将创业构想变成创办企业的现实行动。而在学步期,企业的前期准备已经卓有成效了,企业已经改变了过去资金不足的不利局面,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也开始适应市场需求,销售额也逐渐上升。企业不但不像从前那样举步维艰,而且显示出勃勃生机。然而,企业很可能认为其本身已克服重重困难,今后的发展再也不会有大的阻力了,因此,学步期的企业可能就会做出一些“拍脑袋”的决策。这些决策很大程度上不适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在人事资源配置方面也极易出现因人员变动频繁从而导致管理混乱的问题。所以,这一时期的企业必须在一边发展的同时一边进行思考。

(4)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企业最明显的行为特点是不和谐和缺乏持续性,诸如企业新员工与老员工存在摩擦、企业的战略导向前后不一致、最初承诺员工的各项福利缺乏持续性等等。这种企业往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部分创业人员离开企业,企业领导层变动较大;企业内部员工工作变动明显,企业管理出现混乱;员工之间协调力下降,各部门搞小团体主义等等。爱迪思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职权分配、领导者领导风格的变化以及企业目标的转变。

(二)成长期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风险的定义创新基金项目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活动。一个创新基金项目从最初的立项到实施,再到项目结束,在此过程中,充足的项目资金、高科技的知识技能、科研队伍的高水平创新能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等是整个创新基金项目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作为一种不断尝试性的探索活动,创新基金项目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政府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同样是影响创新基金项目风险的重要因素。我们通常认为,成长期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风险是指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因其所处的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项目委托方、受托方或其它的有关利益方本身无法预测或掌控的因素,导致整个创新基金项目最后结果偏离了当事人的最初期望,从而给当事人带来损失或机遇的可能性。

四、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

如何能有效地控制和利用风险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价值一直是各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政府的监管机构对风险管理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文件要求我国国有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准绳,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可靠保证。在企业传统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管理一直被看作是一项单独孤立的活动,缺少一整套完善、规范的管理系统,企业也很少采用系统的风险发现、评估,以及风险处理方法。这种一般的风险管理手段易造成企业割裂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风险识别工作也狭隘地局限在经营过程中,而全面风险管理则强调了系统、连续的风险管理。最值得关注的是,全面风险管理指出风险管理是应该实施到企业活动的每个阶段和领域,应包括企业每一项业务的事前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业务完成后的全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全面风险管理(ERM)理论就变得尤其重要。

平衡计分卡(BSC)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增加企业价值,最终达到企业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只要存在影响企业价值增加的有益的或者有害的因子,平衡计分卡均要对这些风险因子进行均衡。平衡计分卡把企业的愿景作为自己的目标,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角度拆分企业的目标,并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行动顺利实现企业的愿景。因此,平衡计分卡和全面风险管理在奋斗目标上是共通的,均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这也是本文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成长期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原因。从全面风险管理的战略角度来说,企业需要一个可以帮助其实现财务目标的实务操作平台,同时平衡计分卡有平衡收益和风险的内在需要,这就是二者结合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将平衡计分卡和全面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全面风险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融入到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中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平衡计分卡的评价体系进行定量的分析,找出风险源并提出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使风险管理变成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从而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洋,李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对我国小微企业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14,(3):290-293.

[2]马晓国,熊向阳.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6):148-150.

[3]王影洁,程刚,李艳艳.企业项目知识风险管理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80-83.

[4]王鸾凤,周清波.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困境的制度原因与对策[J].经营战略,2013,(14):30-31.

[5]刘群林,宋振晖.平衡计分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方法研究[J].商业会计,2012,(16):6-8.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第5篇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说,《设计管理》这门课程,通常开设于工业设计专业大三或大四学年,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前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设计管理》担负着引导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业设计公司或企业设计部工作,并在工业设计领域快速适应设计管理工作(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优化创新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是摆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设计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分析、研究、归纳与总结,结合企业式设计项目模拟课题的概念,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适合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参与模拟设计课题,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体会并理解真实设计工作中设计管理的重要作用,加快从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变,为将来快速融入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设计管理;工业设计;教学创新;企业模拟

一、设计管理的课程背景

1、设计管理的基本定义和发展

设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而言,历史并不算很长,但是作为一项具体工作来说可谓是历史悠久——从人类开始造物活动以来,设计行为就诞生了,例如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斧器等工具的产生,就是设计行为诞生的标志。而为了让设计工作更加高效,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一些简单的管理行为,比如制作陶器、斧器等生活产品时的任务分工、制作时间的界定、产品质量的优化等等,都体现了一些简单的管理行为。这个将管理行为融入设计工作的过程,就孕育着设计管理这个学科的诞生。而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登上历史舞台,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设计师米歇尔•法尔从设计的角度,将设计管理定义为——“设计管理”即是界定设计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寻找合适的设计人员,并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这其中从设计人力资源,设计预算和设计时间三个方面定义了设计管理,成为设计管理的经典定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行业的进步,以及设计产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设计从业人员开始对设计管理这一学科进行研究,并从各自的角度阐述着对设计管理学科的不同理解。比如在日本设计界,对设计管理的定义则为——设计管理是为提升设计部门的活动效率而将设计部门的业务进行体系化、组织化、制度化等方面的管理。无论是站在设计师,还是企业家的角度去看设计管理,其主要目的都是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管理设计项目,以提升设计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设计的发展,同时谋求更大的设计利益。可见,设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理论与实践互相验证,互相磨合的产物。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设计部门及设计顾问公司将设计管理的理念引入到企业设计工作中去,力图有效地组织各种设计资源,获得清晰的设计程序及卓越的设计成果,以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并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2、设计管理的学科特点

随着设计管理学科被设计行业所重视,国外教育研究学者开始将其引入到管理专业和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来。力图在大学阶段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设计管理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国内的有识之士在意识到国内现有设计教育内容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设计行业需求后,也在2000年起开始逐步引入国外设计管理课程,并普遍设置于设计专业大三、大四学年,甚至研究生阶段。一是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设计专业技能学习已基本完成,设计能力较为全面,同时对设计专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方便设计管理课程的理论深入;二是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面临就业,他们渴望参与设计实践,为将来从事设计工作做好准备。因此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管理可谓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它引导着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就业的心理与设计能力的转变。通常来说,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前几年多为设计技能的学习,虽然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锻炼与提升,但基本仍处于概念设计的阶段,并未尝试站在企业设计的角度去了解设计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空有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意,却常忽视市场可行性评估与工程可行性评估,难以做到设计务实。往往在就业后发现需要重新适应企业的设计工作。而设计管理这门课程,除了需要了解设计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外,设计实践必不可少,在某种程度上说,重要性甚至超过理论学习,因为设计活动发展迅速,设计管理的理论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一成不变的理论难以应对所有问题,因此,在课程中多讲设计案例,从案例体现理论,同时引入企业式的设计程序模拟实验进行教学,或许能够成为提升设计管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设计管理教学现状反思

在国内高校设计管理课程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设计管理学由于是管理学和设计学的交叉学科,其中融入了很多管理学的知识和方法,知识点涵盖面广,理论相对繁冗复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几乎为纯理论的讲解,有些老师甚至仅仅是照本宣科,把教材和参考书里的知识强塞给学生,这对于以实践为主的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既枯燥又生涩,即是努力记住部分理论,也不知道该如何应用于设计中去,教学效率极低。同时,国内设计管理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教材停留在翻译国外早期相关著作上,而与此同时,设计管理的理论随着时代和设计产品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这就使得陈旧的理论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管理教学的变革,迫在眉睫。针对这样的境况,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设计管理这门课程,并进行研究与改革。随着普通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快节奏的设计行业中,竞争尤为激烈。毕业后快速融入设计企业必将成为工业设计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改善设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快速适应设计工作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真正实现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对接铺平道路。

三、设计管理教学优化的新思路

1、针对专业特点,精简理论知识,增加案例分析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设计管理中的部分知识点可以针对专业特点进行一定的整合与简化,比如精简管理学相关知识,强化设计实践相关方法,从而可以在减轻学生理论学习压力的同时增加实践学习的投入精力。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大量设计案例,用讲故事的方法评说经典案例,并从中引出相关的设计管理理论知识点,比如从可口可乐的设计案例引出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对品牌传播的影响力;从宜家家居引出平板包装方式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力,从上海表的设计引出老品牌复兴设计等等。

2、模拟企业设计流程,完成设计课题高年级学生

由于就业在即,对企业式设计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尝试引入企业式设计项目的模拟教学,例如提出相应的设计命题,引导学生进行企业式模拟设计训练,并完成设计,在参与的过程中穿插讲解设计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加深学生对设计管理知识的理解。英国著名工业设计公司C4D曾在2011年来到我国开展工业设计workshop课程,在这期间,他们运用了一种类似角色扮演的模拟课题设计,即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设计师进行设计课题的模拟训练,令学生了解真实的设计流程,学生受益匪浅。受到启发,笔者在近两年的设计管理教学工作中,也尝试过小规模的模拟课题训练,反映良好,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其中一些已经就业的学生也发回反馈表示对模拟课程的肯定。相信在设计管理教学的进一步研究中,能够找到一套适合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相对完备与成熟的设计管理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简化理论知识点,并引入模拟设计课题的教学环节,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将设计实践引入到课堂中去,及时有效地得到学生信息反馈,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设计管理原理及方法的理解,令学生能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工业设计,对将来能够快速融入企业设计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也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邓连成.论设计管理[J].工业设计,1997(1):6-11.

[2]杨先艺.设计管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中信出版社,2012.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财务;创新;服务;科研经费;科技管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经费为人的创造力服务,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尤为重要。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科研活动集中的主要场所,承担大量科研项目,做好科研经费管理是支撑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农业科研院所要不断创新财务服务方式,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经费管理模式,提升服务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促进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1我国科研“放管服”背景

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出:“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2018年,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由此可见,对科研人员和科技事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改进科研服务方式和提升服务科研水平的殷切希望。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要求主管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并扩大了项目承担单位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及基本建设等多方面的管理权限,还明确项目承担单位要“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创新服务方式”[1]。2018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2],并在赋予项目承担单位更多管理权限的同时,指出项目承担单位要“强化服务意识,推行一站式服务”、“优化管理与服务”。服务已成为项目承担单位做好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促进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研究工作,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在此形势下,作为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和承担农业科研项目主体的农业科研院所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限,应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益[3]。面对管理任务增加、难度加大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释放科研经费政策红利,从管理角度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科研水平,为农业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使他们切实拥有获得感,是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2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人员是承担科研项目的主体,科研项目既涉及技术又涉及财务。科研人员尽管在科研经费使用中占据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其对财务层面了解较少,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碍其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1科研人员对经费使用存在困惑

科研人员因忙于科研工作,对于新出台的政策特别是有关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政策不够熟悉,对经费管理的各种变化不够了解,在科研工作中无法充分运用当前的政策红利,如预算调剂的管理、野外科考的无票报销、绩效奖励的发放等,使其增加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经费使用束缚。科研人员负责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其中就包括对资金的管理[4],但科研人员常常在预算编制、执行、验收等环节遇到管理上的问题。预算编制需考虑过去的基础、当前的研究状态并综合未来目标才能编制[5],除需考虑所需设备、材料及测试化验等专业性支出外,还会涉及出差出国计划和召开会议、聘请劳务人员等事务性事项,内容覆盖面广且较为复杂,科研人员往往只能明确事项在项目中的必要性和安排次数,但不清楚有关财务制度的费用标准等具体规定,需不断查询制度规定或咨询财务人员,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浪费了科研时间;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的预算支出科目、预算调剂、合作单位转拨款等具体事项,科研人员往往应接不暇;项目结题验收环节还涉及财务审计、财务验收、结余资金使用等内容,科研人员常常是焦头烂额。

2.2财务部门工作压力大,被认同感低

农业科研院所财务部门由于人员少且工作量大[6],导致办事效率偏低。此外,财务部门为了加强风险防控,往往要求科研人员履行多道审批手续,报销后附单据也很多,如某研究所科研人员购买材料,从采购立项到报销付款,需经过“采购立项—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审批与签订—采购验收—采购入库及付款”等多道程序,每道程序需经过不同部门审批,耗时很长;报销时需要附上合同签批单、采购合同、材料验收入库单、质量检测单、系统报销单等多种单据,致使科研人员认为财务部门要求烦琐、服务质量差,并产生不满情绪。财务人员一方面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无法获得被服务科研人员的认同,对此感到十分苦恼。

2.3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科研项目既涉及技术层面又涉及财务层面,但由于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各管一块,对科研经费缺乏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7],“信息孤岛”现象突出,科研人员在遇到有关项目立项、经费支出、预算调剂、结题验收等事项时,往往要奔波于科研和财务两个部门之间,费时费力。有的单位仅财务部门掌握项目经费情况,且未建立信息系统,导致项目组只能使用经费收支本管理科研经费,科研人员需要专门去财务部门才能查询到相关经费使用情况,十分不便。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也因无法共享相关信息,致使管理存在障碍,办公效率偏低。

3创新服务科研人员的措施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家对科研资金管理的相关精神,根据农业科研规律,农业科研院所应大胆突破,积极尝试创新多种服务方式,多途径解决科研人员使用科研经费的问题和困难,提升服务科研水平,提高科研人员的满意度,增强其获得感。

3.1加强顶层设计,确保政策落地

农业科研院所应定期组织政策培训,对比新旧政策,突出政策变化重点,方便科研人员快速了解新政策,并根据本单位农业科研工作特点,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横向经费、绩效奖励、信息化管理等制度,特别是针对农村实验、野外科考、差旅费标准等农业科研项目特有问题的管理办法,切实为农业科研人员做好制度落地服务,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3.2设立科研财务助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逐步完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农业科研院所可结合农业研究特点和科研项目承担情况,确定科研财务助理的数量、分布以及专兼职等不同类型。加强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考核,让他们熟悉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财务规定,由科研财务助理承担项目预算编制、调剂、决算、报销、验收及信息公开等全链条工作,使其真正发挥政策的“宣传员”、经费的“管理员”和沟通的“联络员”作用,成为科研人员不可或缺的好帮手,真正将科研人员从繁杂的项目经费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能够潜心从事科研工作,取得“用好一名财务助理,解放一批科研人员”的成效。

3.3优化报销流程,营造服务环境

由于科研需要,农业科研院所往往分布于不同的地区,为更好地服务科研人员,农业科研院所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财务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与科研人员沟通,了解其诉求和困惑,及时为其解决财务难题;根据科研规律规范农村实验、野外科考无票报销的流程;优化简化报销流程,明确各类费用报销所附单据,使财务报销做到程序规范简约[8],快速高效;将财务报销流程和所附单据制作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手册,并发放给科研人员和科研财务助理,使其熟悉科研经费报销规定;大型单位可以在内部设立多个“票据投递箱”,方便科研人员提交报销单据等,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互相理解、协同工作。

3.4搭建信息化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农业科研院所具有场所分散、外地实验多的特点,提供线上服务尤为重要。开发科研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9],包括微信移动端查询、报销短信提醒、线上微信QQ答疑、整合科研系统和财务系统等手段,实现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信息共享,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化项目信息查询管理渠道。平台可覆盖科研项目、采购、资产、出差、会议、合同、制度及报销等多项业务,使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处理与科研项目及经费使用相关的各类业务,免除科研人员线下在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奔波,由“网跑”代替“人跑”,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科研人员少跑腿”[10]。同时,也能够打破不同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避免信息不对称,提升单位的科研管理效率和协同办公水平。

4总结

在当前科技创新和科研“放管服”的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应借助有利形势,充分承接和发挥下放至单位的自主权,创新多种服务方式,加强宣传培训,加快制度落实,突出农业科研工作特色;建立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使其成为科研人员得力助手;推行财务优质高效服务模式,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搭建科研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使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实现信息共享。农业科研院所通过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为农业科研人员营造更好的潜心从事研究工作的良好环境,切实增强农业科研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5参考文献

[1]韩昊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EB/OL].(2016-07-31)[2018-10-11].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18-07-24)[2018-10-11].

[3]聂常虹.科技经费管理与使用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财政,2014(3):47-50

[4]刘薇,徐春英.科研资金管理新办法下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7):133-135

[5]赵玉华.科技经费预算管理研究[J].北方经贸,2017(1):83-86

[6]钟小陶,刘金锋.提升高校财务服务满意度的新思路[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22(5):74-76,80

[7]刘云.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财务服务意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20-22

[8]韩维学.需求导向的高校科研财务服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1):74

[9]周彩红.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7(2):116-117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实训;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移动互联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对一流本科课程“金课”的建设内容和要求做了更明确的阐述,要求体现“两性一度”原则,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自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近些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普及,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财务管理本科的实训课程穿插在各个学期,懂会计才能懂管理,因此会计基础实训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训课,是第一门专业实训课,也是后续学习专业课程的敲门砖。基于教育部“金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要求和移动互联时代的特征,结合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重要作用,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及实践,将对提高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环境的变化,使得各高校专业课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师们利用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智慧教育工具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混合式教学。中国知网数据显示,大多数的教师注重专业理论课的改革,而利用移动智慧教学工具对实训课程的开展还很少。目前财务管理本科的会计基础实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比较传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目标不完善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求系统地掌握工业企业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熟悉会计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技能目标要求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素质目标强调培养学生诚信、遵纪守法等精神。但目前的素质目标涵盖范围较窄,仅仅概括性地提到了素质目标,没有体现出素质目标,更没有系统化地体现思政育人的目标[1]。

1.2教学内容部分过时

教学内容的部分过时原因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新政策更迭速度过快,另一方面是固有知识点已经和实际背离。具体来说,近些年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法等财税政策不断变化,收入、租赁、金融资产、报表格式等企业会计准则不断修订,教材的内容没有同步跟进,导致现有的教学内容部分过时。而托收承付、信汇等实务中已经极少使用的业务在很多教材里依然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已经明显和实务脱节,导致教学内容部分过时。

1.3教学模式僵化

大多数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且僵化。教学模式陈旧体现在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或观看操作视频,之后进行实操。但实训课程重在实践,应强调以学生为主,目前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形式单一,课堂比较枯燥,授课效果差强人意[2]。移动互联时代,教学模式的僵化不只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还包括教学软件上。大多数会计基础实训课程利用“科云”“网中网”等教学软件并在实训室集中开展,但目前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了“柠檬云”“筋斗云”等移动互联实训APP,完全可以脱离传统的实训室,在实训地点、实训手段上更加便捷,更加有效。

1.4考核方式不严谨

近些年,各高校不断致力于教学改革,目前会计基础实训课程大多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学习态度、会计凭证阶段性实训成果等,综合性考核实训报告以及会计报表结果性实训成果等。虽然考核方式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考核方式并不严谨。究其原因,考核范围广泛,工作量几何级数大,但主要依据教师或助教的主观评判,所以考核方式不够严谨。

2优化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教学的路径

2.1完善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论、技能和素质目标。在素质目标的提炼中,不仅需要体现遵守职业道德和遵守法律基本要求,更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等大思政理念自然融入。具体融入思政理念时,首先要做好财务管理本科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确保和教育部的思政融入要求一致;其次要注意不同课程的思政教育侧重点,避免有些思政内容重复,而有些思政内容又没有提及;最后提炼单门课程的思政融入内容,单门课程系统化融入思政内容。通过这样的有序递进,完善教学目标。

2.2整合教学内容

整合教学内容,要体现财税政策、企业准则等新内容。具体来说,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体现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会计书写、凭证整理与装订等内容;新增增值税发票查询、企业工商信息查询、二维码结算等最新财会领域技能点;依据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政策,对增值税税率调整、发票印章变化、个税改革、会计报表模板更新等内容予以反映,拓宽企业微信、支付宝结算等高阶性业务内容,保证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大胆剔除实务中极少使用的内容,包括托收承付、信汇等业务,最终开发符合移动互联环境的新形态教材。新形态教材不仅提供整合后的主要教学内容(见表1),还提供丰富的二维码资源(如拓展知识介绍、教学视频、实操视频、会计软件账套备份等)及参考答案,学生可扫描二维码进行学习。

2.3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针对一些低阶的实训内容,例如会计书写、书写大小写金额及票据日期等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对一些高阶的实训内容,例如编制并审核原始凭证等实训内容,可以利用课堂时间重点学习。而不管是低阶还是高阶的实训内容,都要重视课后的巩固与反馈。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体现创新性。教学方法上,利用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软件进行混合式教学,可以采用选人、投票等课堂活动,增加课程趣味性;也可采用小组任务、课堂讨论等探究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知识输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实训知识及技能。实训模式同样体现创新性,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况,可以采用“纯手工”的实训模式,也可以采用“手工与会计信息化结合”的实训模式。“纯手工”的实训方式有利于系统化地锤炼财会思维,而“手工与会计信息化结合”的模式创造性地应用移动互联软件(柠檬云财务软件),既可以培养财会思维,又可以培养紧贴实务的实操能力。

2.4优化考核方式

可从多方着手优化考核方式,包括教师、助教、学生本人多主体考核,过程性和结果性综合考核,线上和线下结合考核。结合时代特征,超星学习通就可以助力优化考核方式,减少教师由于个人喜好等原因带来的偏差,降低教师个人的考核强度[3]。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确定每一项实训考核指标的内容及权重,例如签到占比10%,课堂活动占比20%,课堂作业占比20%,日常章节测验占比30%,考试占比20%;其次确定考核的主体,签到和课堂活动由学习通系统自动计算完成,课堂作业可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完成,及时巩固课堂知识,日常章节测验由教师或助教完成,考试由教师完成;最后,每一项考核明确考核的标准,严格按照考核要点给分。通过这样的全方位全过程考核方式,最终在学习通上的考核成绩会以分值的形式体现,更加客观,摒弃了之前仅由教师主观考核的形式。

3结论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完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式等改革路径综合提升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实训效果。而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有效教学,既便于后续课程的展开,又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吕伶俐.“课程思政”视角下《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144-145.

[2]刘慧娟.“岗证赛”引领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7(11):124-125.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第8篇

1.社会发展要求提高电力优质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因此,人们对电力行业的供电服务要求也相应提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各行各业除了给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外,也在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服务。因此,消费者要求电力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也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的。

2.电力体制改革要求提高电力优质服务。引入竞争、打破垄断、改善服务、降低电价、提高效益、促进发展,是目前电力体制改革的趋势。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主体,要在市场的竞争环境中谋发展求生存,电力企业只有了解市场规则,找准市场定位,运用市场的机制来管理和经营企业,才能适应改革,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向前发展。因此,作为电力企业要致力于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竞争的胜利,这是电力体制改革对行业提供优质服务提出的必然要求。

3.电力行业具有公共事业性质要求提高电力优质服务。电力行业作为公共事业,国有企业,行业服务作风和服务水平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和国有企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声誉。公共事业项目的客户是比较稳定,但劣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措施仍然会引起众多客户的不满,进而引起社会各界降低对政府和国有企业管理的满意度。因此,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电力优质服务,才能不断吸引客户,提高客户对电力企业的满意度。

二、提高电力优质服务的措施研究

1从电力营销方面提高电力优质服务措施。

1.1创新广告渠道,进行大力宣传。电力企业在对自身产品及服务等进行宣传时,除了运用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告牌等传播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各种自媒体手段进行新方式的宣传,如:分类建立各大用户的微信平台、网络论坛等。不定时更新电力企业的营销方案、企业运行状况、服务承诺、电力调度的信息等并推送给各大用户,让用户能够及时了解电力企业产品的最新信息,同时,安排专业的客服人员在微信或论坛平台上与用户进行疑难解答,及时帮助用户排忧解难。在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中断供电状况时,应在微信平台上及时通知各大用户并解释中断原因,保证服务的周到和及时。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各大营业窗口的服务和宣传作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1.2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产品。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产品,首先需要详细分析用电市场情况,并进行分类总结。电力企业可以分配企业营销人员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规模的用户进行细分市场调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和不同消费规模用户的具体用电情况,并总结规律。另外,对不同消费规模的用户着重了解一下家庭用电中烹饪、空调、冰箱、暖气以及工业用电中各种能源设备的用电情况。其次,根据调查统计的各种状态下的用电情况,制定不同的营销服务方案。如:对用电量较大的工业用户,可实行超基数的优惠电价和丰水期的季节性折扣电价,以稳定工业用电市场份额;对居民生活用电,可实行多时段的电价机制,正确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并同时可以减轻供电企业高压时段的供电压力。最后,电力企业可以举办多种营销活动,如充值某数值的电费,赠送某种家用电器,引导居民扩大电力消费,逐步取代对燃气、燃煤等的消费,以扩大电力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市场份额。

1.3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电力营销管理的良好执行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分析目前营销团队的素质现状,并根据现状制定出符合本团队的培训方案,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制定营销团队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淘汰制度,并积极引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使电力企业的营销团队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形成一支办事高效、管理有素的精英营销队伍。此外,还要在营销管理实践中,不断加大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力度,并制定营销人员晋升制度,为营销人员的发展创造清晰的规划与机会。

2.从电力客户服务方面提高电力优质服务措施。

2.1树立电力客户服务理念。树立电力客户服务理念,首先要求电力企业全体员工都能意识到客户服务是核心,客户第一的原则。电力客户服务理念包括:满足客户对电力产品的全部需求;满足客户对电力产品不断变化的要求。只有全体员工都能树立电力客户服务理念,才能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中去改善并创新电力客户服务措施,才能让全体员工从细节中发现并创新服务方法。让全体员工树立电力客户服务理念,会让每一位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产品服务质量,不断创造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新型产品与营销措施。

2.2创新客户服务技巧。首先,客户服务人员可以定期为客户举办各种活动,活动内容可以为客户座谈会、定期走访客户等,从不同侧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向客户传达电力企业在为他们提供产品之外,还有提供额外服务的意愿。其次,为客户做一些暖心的事,如: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体贴、关心所有交往的客户;诚实、尽责的对待每一位客户等。最后,主动为每一位客户提前服务,在客户设备发生故障或提出业务需求之前,提前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如:在不打扰客户的前提下积极并主动的对客户用电设备进行检查,提前为客户排除设备隐患,以免设备突发故障时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3提高客户满意度。电力企业即使提供较优质的服务,也难免会有一些客户对企业服务进行投诉。客户服务人员在面对客户投诉时,应认真对待客户的投诉,并及时将客户的投诉记录备案。在面对客户投诉时,客户服务人员应该理性、冷静的为客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如若不能及时解决,也应该告知其尽快解决的时间,并尽快安排专业人员与之联系,如若因电力企业产品问题造成客户有所损失,应该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并衡量损失大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赔偿,总之,客服人员应该尽量让客户的情绪稳定下来,不让客户的投诉演变成恶劣事件。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