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呼吸道论文范文

呼吸道论文范文

呼吸道论文

呼吸道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健儿清解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42例,口服健儿清解液治疗;对照组138例,口服小儿感冒颗粒治疗。其他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1.7%,对照组显效率55.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儿清解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临床常见病,大部分患儿使用口服药在门诊治愈,但有部分病例疗效不佳。我院儿科2005年6月~2006年5月应用健儿清解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自儿科门诊2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年龄6个月~11岁,急性起病,病程在3d以内。治疗前未用其他药物(包括抗生素、退热剂)。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42例,对照组138例,两组病例中拟诊咽炎132例,鼻炎14例,喉炎29例,扁桃体炎66例,疱疹性咽峡炎31例,咽结膜热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分配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内容包括:①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部疼痛、头痛、腹泻、呕吐等典型症状。②咽腔弥漫性充血或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后壁疱疹等体征。③病变局限于上呼吸道,排除以上呼吸道感染起病的某些急性传染病。

1.3用药方法

治疗组应用中国深圳市中药总厂出品的“恒生牌”健儿清解液,剂量为:0~3岁5ml/次或酌减,4~6岁10ml/次,7~14岁15ml/次。tid。对照组应用小儿速效感冒冲剂,根据不同年龄相应给药:0~3岁0.5包/次或酌减,4~6岁1包/次,7~9岁1.5包/次,10~14岁2包/次,tid。疗程均为3d。其他基础治疗两组相同。

1.4疗效判断标准

追踪72h,详细记录给药前后的体温、咳嗽、鼻塞、流涕、咽充血、头痛、全身酸痛、呕吐及腹泻的改善情况,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显效:服药2d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好转:服药3d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用药3d后,仍发热,其他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显效、好转、无效人数,治疗组分别为116例、9例、17例,对照组分别为76例、28例、34例,

治疗组显效率81.7%,对照组显效率55.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副作用

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对照组5例出现嗜睡,3例出现皮疹,2例出现烦躁不安,停药或减量后消失。

3讨论

健儿清解液是源于清代名医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著名方剂——银翘散、桑菊饮,并与《丹溪心法》中另一名方——保和丸进行有机组合,为纯中药制剂,它以金银花、杭菊花为主药,两药均有清热解毒功能,合用则清热解毒功能加强;连翘为佐药,与银花配伍有增强疏散清热的功能;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与菊花配伍则长于治疗风热咳嗽;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为消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橙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滞和中之效。

呼吸道论文范文第2篇

1立意

研究写作的学者常将意喻作军中统帅,人之灵魂。若军无统帅,战则必溃不成军;若人无灵魂,行则必无精神。可见意的重要性。学术论文较其它文体更重于先立意。一篇论文,如没有反映作者的观点、主张、看法和经验,即使层次段落再清楚,字句再俊秀,也不能称其为论文。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已”(杜牧《樊川文集.答庄充书》)。把意比作主将,文气比作副将,词句比为可以调遣的兵卒,正是强调了意在一篇文章中的不可缺少性。

意如此重要,立意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1意不等于材料材料,泛指文中叙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文的意既不能游离于材料之外,也不等于材料。它是作者思想和实践化合出的新的“物质”。例如,在护理1例或一组病人后获得了护理经验,这个经验既不是作者的原始想法,也不是一般的护理过程,而是经过本例(组)护理实践检验的可行经验。在论文中,病人的一般情况、护理措施,都只是“材料”,是为意服务的。意体现在护理效果中。“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支持”的作者[1],在文中简述伤者夜间睡眠时,遭意外枪击致多发性火器伤的病因,详述伤者应激障碍的表现,重点围绕伤者的心理状态,报告护理措施及效果。提出:①综合评定伤者的心理状态,明确导致伤者应激障碍的因素;②认同伤者有益的、适度的防卫机制;③鼓励伤者诉说内心感受;④以提高生存质量为激励目标;⑤掌握时机,及时调整护理策略;⑥减少负性刺激,寻求社会支持。最后作出理性的讨论分析。全文始终在病人和护理的结合面上展开,始终以护理效果来论证作者的观点,意也就立起来了。

1.2意不等于问题通常认为,论文写作的逻辑顺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论文立意的起点,但仅此还不能写论文。重要的是,论文中要反映作者对提出问题的回答和评价。提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即作者在实践验证、深思熟虑并有了明确的倾向性观点时,才有了写论文的前提。犹如旅行者在出发前,不仅要设定旅行路线,更要确立目的地。只有前者而无后者,则难免劳而无功,甚至会南辕北辙。

一篇科学研究论文的意,是被实验证实的客观结果及由此引发的讨论,而不是实验程序;一篇临床护理论文的意,是能够被读者评价的经验,而不是病人的一般资料;一篇调查研究论文的意,是调查结果的现实性,而不是调查内容和经过。总之,当确定的答案替代了模糊的提问,当作者在事件经过中确立了自己的观点,论文的意才真正显示出来。

2炼意

立意之后还要炼意。因为论文写作的目的是要让读者明确作者的论点,引起读者共鸣或争鸣。使作者的主观意图与文字表达的客观效应尽可能的吻合,是炼意的内涵。

2.1选好切入点一项研究可能带来方法、结果等方面的革新,一个论点可能需要多个分论点来支持。所谓炼意,就是要考虑谁主谁从,从何切入,以使论点更直观、更集中。

“口咽部清洁准备预防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2]一文的初稿,是以“围心脏直视手术期呼吸道细菌学研究”为题的。原文从详细分析两组病例呼吸道细菌种类入手,说明细菌感染的危害,进而提示术前呼吸道清洁的重要性。这种切入途径,不能准确地反映这项研究的核心观点是口咽部清洁准备方法的革新。经与作者多次讨论,改成以两组不同的术前准备方法入手,通过细菌学等其它指标,论证实验组采用方法的可行性,以方法革新切入,中心观点鲜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不致产生是细菌学分类研究的疑惑。

炼意,要求作者在纷纭复杂的问题中,善于捕捉决定问题性质的主要方面,从中切入,层层剥笋,使意明朗、集中。

2.2重在创新炼意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虽是博大的话题,但艰苦的独立思考和不断认识,作为创新中最基础的部分则不容置疑。若一项研究是热门话题,切忌人云我云,要设法拾遗补缺。有位外国作者看到骑山地车引起的外伤趋多,尽管以脑外伤最常见、最严重,但作者报告了8例骑山地车撞车致肝脏损伤的护理,并分析了致伤原因,提出修改车把的建议,很有独到见解。此文被我国文摘杂志再次转载[3]。炼意强调你无我有,忌“你有我有全都有”。

炼意还强调从简单中挖掘深刻。整体护理观的影响,给护理工作注入了发展的生机,也带来许多新问题。面对国家卫生体制的变革,经济社会的转型,护理界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更具体、更实际。不少论文以什么“……的整体护理”一言敝之,显然缺少炼意的过程。论文的深度在于论点的深度,论点的深度在于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向和对策。这要求作者掌握大量的新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出新的论点。这是完成论文写作的重要步骤。

3理意

当“意”已清晰,材料已具备时,理意是将其有机地结合。设立框架,列提纲,梳理文字,是理意的具体化。

要写好学术论文,不可不列提纲,特别是初写者。列提纲可以使思路固定,格局有形。据近年的写作体会,以细列提纲为好,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即主体结构、中间结构和基础材料,具体方法以“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研究”为例[4]。

呼吸道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重点叙述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的急救与护理。本组护理患者入院后即置抢救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置监护室,设专人护理,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特别记录尿量),注意各脏器创伤的鉴别,保持呼吸道畅通,备好抢救器械。施行心理护理,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病人治疗信心,做好术后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确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本组病例中78例,77例痊愈出院,1例因入院较晚,失血过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第2天死亡。

一、资料与方法

我院从2005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78例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病人,其中男67例,女11例,年龄6~73岁。合并失血性休克40例,脾破裂48例,肝破裂20例,肾创伤8例,胰腺损伤2例。除1例因失血过多,入院较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

二、急救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争取抢救时间。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病情轻微的病人每0.5~1小时测脉搏、呼吸及血压;休克病人每5~15分钟记录脉搏、呼吸及血压1次;并着重观察病人的意识与表情,皮肤色泽与肢体温度,瞳孔、呼吸次数与节律等方面变化,注意有无心、脑、肺及肾部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39例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均进监护室,设专人护理,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而及时纠正休克,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各脏器创伤的鉴别观察:根据创伤部位及腹腔肿块的部位、大小、疼痛发展情况鉴别。伤于左季肋部,左腰部,并出现症状先兆应考虑脾破裂的可能;肝创伤部位偏于右上腹部及右侧腹部,可出现呕血、便血;胰腺损伤见于上腹部创伤;肾创伤或肾破裂见于腰三角部,侧腹部明显疼痛肿胀,压痛及血尿,有时形成腹膜后大血肿,表现明显腰背痛、腹胀和肠麻痹等。

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特别记录尿量):检查尿量、尿比重及酸碱性。按需要每小时或每日1~2次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最好亦测定血细胞比容。血化学检查注意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及电解质浓度。本组资料中48例脾破裂和20例肝破裂病人均及时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输入氧气时应通过湿化瓶或于病人口部置湿纱布,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黏膜干燥。每2~4小时检查鼻管是否通畅。

(2)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1~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选用6或8号大针头快速输液,一条保持输血,另一条输液及滴注血管活性药或麻醉用药。如静脉穿刺有困难者可静脉切开或采用颈内、外静脉穿刺,腹部创伤病人,静脉输液部位选用颈部或上肢能提高输液效果,有利于抗休克。输液中根据病人的脉搏、血压及每小时的尿量、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速度。抢救严重休克时每分钟滴速80~100滴,在20~30分钟内输液1500~2000ml,注意病人有无咳嗽及血性泡沫样痰,警惕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出现。用升压药时每5~10分钟测血压1次,从最低浓度、最慢速度开始。

本组资料中2例病人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指导输血、输液速度及量,是对循环状况判断的重要措施。如中心静脉压<8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需继续补液;中心静脉压>15cmH2O表示血容量已足或心功能不佳。本组病人无1例因输液过量而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3)心理护理。

由于导致创伤的原因均是意外,病人无思想准备,故护士应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另外,关心患者家属也很重要,患者视家属为惟一能说知心话的人,让家属在医疗现场患者会感到温暖。本组资料78例病人均根据病情做了不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对抢救成功帮助很大。

(4)术后麻醉及清醒期的护理。

①病人进手术室后,立即整理床铺,备好无菌引流瓶、引流管、氧气、吸痰器及抢救车,为病人术后回房做好术后抢救准备工作。②术后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仰卧位,待清醒及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换气;注意监测体温、脉搏及血压和术区伤口情况,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记录出入液量;定时翻身、叩背,协助病人做深呼吸,以增加肺通气量,刺激咳嗽,排出痰液;注意口腔护理,漱口液根据病情选择液体种类;继续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腹腔内或肺部感染。③对置引流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质、颜色。腹腔实质性脏器创伤病人术后一般引流液的颜色在前8小时内可为血性液体,以后颜色逐渐变淡,如继续有血性液体流出或颜色加深提示有出血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酌情处理。新晨

三、讨论

腹部创伤在平时和战时都比较多见,多由生产或交通事故造成,少数为吞咽异物和医源性创伤。腹部创伤范围较广,凡横膈以下、盆底以上躯干部的创伤均属腹部伤,包括腹壁腹腔内脏器(肝脾胃肠等)、盆腔脏器(直肠、子宫、膀胱等)、腹膜后器官(肾胰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和横隔盆底本身的损伤。腹部创伤属于普通外科治疗范围,由于骨折有共同的诊治标准,脊柱和骨盆的骨折常划归矫形外科(骨科)处理,这类骨折常合并腹膜后或盆腔脏器损伤,不能忽视。

呼吸道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62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12个月,恢复良好25例(40.32%),中残10例(16.13%),重残5例(8.06%),植物生存2例(3.23%),死亡20例(32.26%)。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应快速及时抢救,密切观察病情,重点注意解决威胁生命的征象,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严重多发伤,伤情进展凶险,死亡率高达77%[1]。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共收治这类严重多发伤患者6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2例,男50例,女12例。年龄10~68岁,平均28.3岁,其中20~45岁48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51.6%),坠落伤15例(24.2%),打击伤10例(16.1%),其他伤5例(8.1%)。合并头胸两部位伤24例,头腹两部位伤20例,头胸腹三部位伤18例。伤情严重程度:采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法(AIS-ISS)[2,3],本组患者ISS值≥20分,符合重伤标准。

1.2伤情本组患者入院均呈昏迷状,GCS评分均为3~8分,均属重型颅脑损伤,其中脑挫裂伤28例,脑内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下积液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颅底骨折16例,颅盖骨折16例,小脑幕切迹疝17例。合并胸腹伤,肺挫裂伤25例,血气胸22例,多发肋骨骨折20例,肝破裂6例,脾破裂8例,肠破裂3例,肠系膜损伤出血1例,后腹膜血肿5例,肾挫伤4例,膀胱破裂1例,休克20例。

1.3急救措施遵循一给氧、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试的急救护理程序[4]。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同时抽血配血,留置尿管,然后剃头积极作好术前准备,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休克患者采用16~18号静脉套管留置针建立2~3条深静脉通道,快速输液、输血,积极抗休克治疗。急诊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36例,去骨瓣减压术17例,胸腔闭式引流16例,开胸探查止血4例,腹部手术22例。同时行开颅及开腹探查止血手术3例。气管切开25例。

2结果

本组62例,随访6~12个月,恢复情况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5]:恢复良好25例(40.32%),中残10例(16.13%),重残5例(8.06%),植物生存2例(3.23%),死亡20例(32.26%)。

3讨论

3.1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意义,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准确、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

3.2首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快速系统而又有重点的检查评估,对事关生命的头胸腹应重点检查,初步判断伤情种类与严重程度,早期抢救以救命为主[6],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重点注意解决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呼吸道阻塞、休克、大出血等情况,进行生命的支持。

3.3遵循一给氧、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试的急救护理程序[4]。严重多发伤,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常因舌根后坠、呕吐物误吸等原因导致呼吸困难,加重脑缺氧,影响预后。因此首先必须及时清理呼吸道,头侧偏,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对严重颅底骨折、脑干损伤、广泛脑挫裂伤、昏迷深短时期内不易苏醒患者,应积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本组25例早期积极进行气管切开术。张力性气胸、血气胸,导致呼吸困难也可危及生命,应尽快作胸腔闭式引流,缓解肺受压。本组16例大量血气胸者,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呼吸困难得到改善。本组休克患者采用16~18号静脉套管留置针进行深静脉穿刺,迅速建立2~3条深静脉通道,为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提供有力保障。快速输液、配血输血以纠正休克。如休克纠正,或不存在休克的患者,则要限制补液量,以防加重脑水肿。如有颅内高压表现,频繁呕吐,甚至瞳孔散大时,因有留置针也能起到快速滴注甘露醇的作用。

3.4待病情稍稳定后,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防漏诊。据加拿大迈克尔创伤研究中心统计表明,多发伤漏诊的发生率高达8.1%[7]。多发伤病情的临床观察要与多脏器联系起来,脑外伤昏迷患者容易掩盖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症状,难于观察腹部的压痛和反跳痛,应注意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及移动性浊音体征,有怀疑者可在床边行腹腔穿刺。如有呼吸困难应考虑是否有胸部挫伤或脑干损伤,两者均可有呼吸困难,可以从听诊呼吸音是否减弱来初步判断有无血气胸,胸穿可明确有无血气胸。单纯脑外伤血压一般不低,如有合并血压低,需考虑有胸腹脏器损伤出血可能,必须注意观察伤情的变化和发展,及时汇报处理。然后再作进一步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对生命体征不平稳者,血压低严重休克时,不宜过多搬动,必须立即抗休克,可作床边B超对胸腹内脏创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血压回升条件许可,尽可能一次性行头胸腹CT检查,减少搬动。本组有15例高度怀疑多发伤患者,急诊开放绿色通道,一次性行头胸腹三部位CT扫描,一次性快速明确诊断后收入院。新晨

3.5多发伤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而且常有迟发颅内血肿的发生。重视颅脑损伤神经系统的观察,昏迷患者应密切观察瞳孔及GCS评分,及时作出颅脑损伤的分型诊断,判断病情的轻重。注意伤员意识的改变,如果意识清楚则问题不大,但如果意识由安静转为烦躁,或由烦躁转为嗜睡,多是脑部情况加重的表现,或有迟发颅内血肿的出现。同时注意瞳孔的变化,警惕脑疝的发生。本组62例多发伤患者中有8例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形成,当班护士及时发现瞳孔变化,立即向医生汇报,快速点滴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复查CT确诊,及时开颅手术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1苏鸿熙,刘世恒.现代多发伤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01-150.

2陈维庭.医院内创伤严重度评分法-AIS-ISS法.中华创伤杂志,1994,10(1):44-46.

3朱佩芳.创伤评分.//王正国.创伤医学基础.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41.

4张永恒.石瑜岚.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抢救与护理.急诊医学,2000,9(2):139.

5高立达.继发性颅脑损伤.//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4.

呼吸道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IM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的6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症,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和对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治愈50例,死亡10例。结论中间综合征应早期识别、早期建立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是抢救的重要方法。

急诊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spoisoning,AOPP)并发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syndrome,IMS)是AOPP经积极救治,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出现之前出现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多数患者表现为晚发性呼吸肌麻痹,由于常用的解毒药物疗效不佳,再对其认识不足,救治不及时,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我院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AOPP患者1212例,其中并发IMS共6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加强对IMS的认识,从而提高AOPP的抢救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IMS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7~78岁,平均44.8岁。58例为口服中毒,服毒剂量50~400ml,2例为皮肤吸收中毒。毒物种类:甲拌磷(3911)22例,对硫磷(1605)13例,内吸磷(1059)2例,甲胺磷5例,氧化乐果13例,敌敌畏5例。中毒就诊时间:服毒至入院时间0.5~2h内来诊41例,2h以上19例(其中14例由乡镇医院转来)。按1987年《职业性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属重度中毒49例,中度中毒11例。

1.2临床表现60例患者来院时均有胆碱能危象,经彻底洗胃、导泻、应用阿托品和氯磷定治疗后,意识转清,胆碱能危象消失,达到阿托品化,在阿托品减量维持的过程中,分别于中毒后24~92h,平均36h,出现抬头转颈无力、声音嘶哑低沉、呼吸浅快,逐渐呼吸减慢、呼吸停止、紫绀明显、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到70%以下。其中49例患者出现四肢无力、腱反射减弱。所有患者在呼吸停止前均没有意识障碍和瞳孔缩小,肺内没有啰音。

1.3治疗与转归所有患者继续维持阿托品化和应用氯磷定,加大氧流量,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电解质,当呼吸困难明显且伴有紫绀出现,动脉血氧分压<60mmHg时,立即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60例全部气管插管,继之有26例患者气管插管3~5d后经皮气管切开。死亡10例(其中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

1.4IMS持续时间以呼吸功能恢复为准(即撤离呼吸机时间),疗程3~24d,以颅神经支配肌肉恢复最快,继而颈屈肌及肢体肌肉恢复,最后呼吸肌恢复。

2讨论

2.1IMS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AOPP致IMS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多数认为与AOPP引起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后,积蓄在突触间隙的大量乙酰胆碱持续作用突触后膜上的N2受体使其失敏,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出现骨骼肌麻痹[2]。本组AOPP导致IMS的发生率为5%,以甲拌磷、对硫磷和氧化乐果引起多见,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4]。

本组IMS患者的特点是:①多数患者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后24~48h发病,均神志清晰,无感觉障碍;②患者均维持在阿托品化状态,无出汗和瞳孔缩小等;③发病急骤,短时期内即可因呼吸肌麻痹致昏迷。由于发病时无瞳孔缩小、大汗和肌束震颤等胆碱能危象的表现,很容易与有机磷中毒的反跳鉴别。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多出现在急性中毒后2~3周,伴有感觉障碍和肢体肌无力,但不会累及呼吸肌和颅神经,也很容易识别。

2.2IMS的救治体会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明确诊断是抢救IMS成功的前提。一般来说,AOPP患者在胆碱能危象控制之后,出现抬头转颈无力、声音嘶哑低沉、吞咽困难、憋气、呼吸浅快、四肢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这些都是IMS的早期表现,在治疗上可以试用突击剂量的氯磷定方案[5],并已有氯磷定抢救成功的报道,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对易造成IMS的药物(如甲拌磷、对硫磷、氧化乐果等)中毒者,达阿托品化时间较长者,或胆碱能危象期前出现过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均应高度警惕IMS的发生。对此类高危患者应采取:①病初给予足量胆碱酯酶复能剂及适量抗胆碱药;②必要时反复洗胃;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一旦患者出现IMS上述的早期症状者,应随时做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充分准备。

由于IMS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表现以后,绝大多数在很短时间内就出现呼吸停止,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机械通气,患者将迅速死亡。所以,IMS最根本的治疗是针对呼吸肌麻痹造成的呼吸衰竭的治疗,及时行气管插管,正确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若3~5d不能脱机者,应争取早日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方式及呼吸机参数调节,在应用中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并随时加以调节。在机械通气时,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栓窒息,同时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应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发现并积极治疗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心肌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停机观察24h,重症患者需要观察48h,如呼吸平稳,血气分析正常,即可拔管。新晨

参考文献

1SenanayakeN,KarallieddeL.Neurotoxiceffectsoforganophorusinsecticides.Animtermediatesyndome.NEnglMed,1987,316:761.

2夏建海,陈红,陈建莫.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型综合征24例的临床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5):527.

3王林,于登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39例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27.

呼吸道论文范文第6篇

在导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居首位,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肺炎大约有400万。在美国每年有300万例次的CAP,其中90多万人住院,6万多人死亡。20%~30%的肺炎发生于身体健康的青年人,没有并发症的CAP患者死亡率较低,约1%~3%,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CAP患者死亡率增加,虽然HAP的发生率为0.5%~2%,但死亡率却高达30%~60%。据美国2004年统计,每年在CAP的治疗上就要花费12.2亿美元,HAP的治疗费也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2胸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PT)是应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训练、机械设备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它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及康复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治疗的作用广,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而且可作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疗。其治疗作用包括消炎、镇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瘫痕和杀菌等等。胸部物理治疗(CPT)是一类非药物、以简单的手法或以改变病人的体位、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或咳嗽的技巧,或者借助器械,目的在于减轻气道阻塞、帮助廓清气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功效和协调性的治疗技术。CPT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提法,如气道清除技术(AcTs)、支气管引流、体位引流治疗、支气管清洁疗法等。CPT技术的具体方法较多,包括有缩唇呼吸、控制性呼吸、主动呼吸周期、支气管/体位引流法、用力呼气技术、自发引流、呼气正压、高频胸壁压迫、高频气道开放、Flutter活瓣疗法、指导性咳嗽等。现对胸部物理治疗的常见方法予以介绍。

2.1传统胸部物理治疗传统胸部物理治疗(CCPT)包括对胸部的叩拍、震动、摇动及体位引流技术。是通过胸部叩拍和震动,对胸壁施加机械能量,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运用手法治疗,近年来应用的电子机械装置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理论来说,叩拍有助于固定在气管,支气管树的分泌物松动,进而可以通过咳嗽或吸引清除。叩拍是通过受过训练的人或患者家属将手掌微屈凹陷,以腕部运动来拍打患者胸部,或者应用机械叩拍器在呼吸时叩拍胸部,特别是作用于需要引流的部位。震动是当患者呼气时,双手掌交叉重叠在需要引流区域间歇施加压力,或者用震动器在呼吸时作用于引流区域。摇动是指晃动患者身体来松散分泌物,促进其排除的方法,此法应用相对较少。

2.2体位引流体位引流(PD)是据患者肺部病变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体位,靠重力作用使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引流排出,特别适用于有大量痰液者。此法常常与其它胸部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特别是胸部叩拍和震动。所以将其亦归入传统胸部物理治疗。

2.3指导性咳嗽没有控制的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胸疼、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因此要对无效的咳嗽进行控制,学会更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这就需要指导性咳嗽(DC)。具体来说,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让患者有意识地做一系列的动作,主要是为自主咳嗽功能受损者清除大气道分泌物。该方法适用于自发性咳嗽不能有效廓清气道分泌物的,或者其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气道分泌物漪留,需要长期护理患者;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指导性咳嗽包括采取适当体位(尽量坐位,或近似坐位);呼吸控制和强有力的呼气三个方面。

2.4呼气正压呼气正压(PEP)产生于丹麦,是辅助气道清洁治疗的气道正压技术。治疗时,患者对着阻力器呼气,产生呼气时的正压,正压水平常可据测压计调节,较低压力一般在15~30cm水柱,高压可达60~80cm水柱,但通常采用的是10~20cm水柱。推荐吸气:呼气时间为1:3或1:4。一般在持续不到20分钟后,患者即可将分泌物排除。通常可以通过市场上供应的吹气瓶子或通过直径6mm左右的麦秆向盛水的小杯内连续吹气泡达到PEP治疗效果。

2.5主动呼吸周期主动呼吸周期(ACBT)是将几种呼吸技术结合起来的控制性呼吸方式。包括呼吸控制、用力呼气技术、胸部扩张运动、huff咳嗽等。Huff任咳嗽包括一到两次的用力呼气。ACBT具体操作时分七步:①呼吸控制;②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③呼吸控制;④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⑤呼吸控制;⑥用力呼气技术或呼气动作;⑦呼吸控制。主动呼吸周期被认为是体位引流中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韩英.胸部物理治疗在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5,(10).

[2]李志坚.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医药,2005,(05).

呼吸道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春季常见猪病,包括猪瘟、猪流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等,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养猪户参考。

春季是猪病多发季节,且多为混合感染,发病后不易治愈。最常见的有猪瘟、猪流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等。猪瘟死亡率最高,猪流感死亡率较低,但可导致猪生长迟缓,使养殖效益下降。为此,养猪户要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用多种预防性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切实做好疾病防疫工作,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现将春季常见流行猪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养猪户参考。

1猪瘟

猪瘟又叫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1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呈最急性经过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春季前后进入猪瘟发病高峰期,在该病的常发地区或受威胁地区,要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各免疫l次;仔猪于20~25日龄进行首免,50~60日龄二免。在非疫区,应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各免疫1次;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l次;仔猪断奶后免疫1次。另外,可以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肉注射1头份,2h后再喂初乳),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由于春季温差较大,应做好猪舍保暖、防潮工作,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猪圈内勤换勤垫,圈舍周围常用草木灰水、石灰水、火碱水等消毒。饲料要多样化,常喂些胡萝卜、白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防治上肌肉注射抗毒免疫增强针,用量为0.1mL/kg体重。分点注射冰毒5号(主要成分为罗瓦尔精),用量为0.2mL/kg体重。若出现呼吸道症状与细菌性病混合感染可肌肉注射咳喘康(主要成分为胆酸、地龙)效果更佳。同时,用派毒杀(主要成分为聚维铜碘)每3d给猪舍消毒1次。

2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促、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迅速康复为特征。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发病猪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多在早春呈地方性流行。往往突然发病,迅速传播整个猪群,发病率高达100%,潜伏期2~7d,病程1周左右。如果在发病期管理不当,则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连续接种2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预防还应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加强饲养管理,定期用5%的火碱对猪舍消毒,在天气突变或湿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环境稳定。尤其是春季注意猪舍通风,但要防贼风、防潮。此外,在发病季节不可从外地引进新猪,凡引进新猪必须隔离饲养,待1周确认无病后再并入原猪群。定期用阿毒(主要成分为利巴韦林)拌料预防。一旦发生猪流感,首先应供给富含营养的青绿多汁饲料,及时查明病猪与可疑病猪,隔离治疗。猪舍用2%烧碱液消毒,粪便堆积发酵。病初给以缓泻,以后解热镇痛,抑菌消炎。可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3~5mL/头,或复方氨基比林、复方奎宁注射液5~10mL/头,另外添加适量抗菌素或碘胺类药物,以减轻并发症。或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细菌感染。对病重猪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病毒灵同时肌注,每天2次,连用5d。还可用精通一号(主要成分为柴胡)+热毒5号(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肌肉注射0.2mL/kg体重,或用病寄灵(主要成分为蒽诺沙星)+病毒5号(主要成分为罗瓦尔精)肌肉注射0.1mL/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d。

3猪肺疫

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但以仔猪和架子猪发病率较高。以灰色水泥状下痢、呕吐、脱水为主,大猪很少死亡,10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达50%~100%。根据本病传播特点,防制首先应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抗病能力因素和致病诱因如圈舍拥挤、通风采光差、潮湿、受寒等。圈舍、环境定期消毒。新引进猪隔离观察1个月后健康,方可合群。进行预防接种,每年定期进行有计划免疫注射。仔猪断奶时肌肉注射猪肺疫弱毒苗,种猪于春秋两季注射猪瘟、猪肺疫二联苗。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猪隔离、封锁、严密消毒。同栏的猪,用血清或用疫苗紧急预防。对散发病猪应隔离治疗,消毒猪舍。治疗可采用青霉素80~240万单位/头肌注,同时用10%磺胺嘧啶10~20mL/头加注射用水5~10mL肌注,12h用1次,连用3d;45kg以上猪用氯霉素2500mg/头、链霉素3000mg/头、10%氨基比林20mL/头肌注,6h用1次,

连用2次。还可用庆大霉素1~2mg/kg体重、四环素7~15mg/kg体重肌注,每天2次,直到体温下降为止。

4仔猪副伤寒

该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1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的猪很少发生,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急性型初期便秘,后下痢,拉恶臭血便,腹下、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尾尖等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后期变为青紫色,体温升高。慢性者便秘与下痢交替进行,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皮肤上有湿疹。在非疫区仔猪断奶后要接种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疫区要对20~30日龄的仔猪用副伤寒甲醛苗首免,间隔5~8d再免疫1次。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对该病无效,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治疗效果。

呼吸道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气管插管血气分析预后

目前意外伤害已成为人类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在意外伤害中致死率最高的要属颅脑损伤,我们回顾性分析几年来在院前急救中4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在院前即进行气管插管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1~2004年间急诊收治436例按GCS评分3~6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插管距受伤时间共分为3组:(1)选取伤后30min内行气管插管的病例81例;(2)30min~1h内行气管插管的病例共115例;(3)选取伤后>1h未行气管插管的病例240例。各组在从不同时间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患者预后两个方面比较不同时间插管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治疗方法近2年来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接诊时即行气管插管,早期改善患者通气,然后行专科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好转。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2.0程序处理资料被表达为平均数±标准差,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4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情况,见表1。三组患者插管后不同时间的氧合指数见表2。

表14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情况(略)

表2三组患者插管后不同时间的氧合指数略

从表1中可见,早期气管插管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三组患者插管后不同时间的氧合指数应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均数±标准差分析,(1)组和(3)组不同时间的氧合指数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1)组和(2)组、(2)组和(3)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中气管插管时间与氧合指数的变化关系:气管插管越早,其后来的氧合指数下降越慢。说明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见图1。

图1三组中气管插管时间与氧合指数变化关系略

3讨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常伴有气道不畅或误吸综合征,致脑组织缺氧,加重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使病情恶化。伤后早期气道的处理极为重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避免高碳酸血症所致的脑血管扩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1]。王一山教授主编的重症监护治疗学中就提到: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现场急救检查为A、B、C、D、E、F,其中A、B分别为Airway、Breath,强调了早期气道处理的重要性[2]。低氧血症造成组织缺氧,组织乳酸堆积,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释放,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低氧血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的有害影响已被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实,低氧血症是5个最显著的有害指标之一[3]。伤后早期低血氧显著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血氧浓度在重型颅脑损伤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脑组织对低氧更敏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是抢救和转运过程中早期救治的重要措施。

在第14届国际意外事故和交通医学会议上,土耳其Ege指出:如能在伤后5min内给予救命性措施,伤后30min内给予医疗急救,则18%~25%受伤者的生命可因此而得到挽救或避免致残[4]。

气管插管是维持气道通畅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迅速有效的方法,对已经出现气道梗阻或呼吸衰竭者无疑应立即气管插管,但对气道尚能通畅,血气指标正常,有呼吸衰竭可能者,临床工作中常有犹豫不决,以致延误抢救时机的现象。本组资料证明在院前急救中应放宽气管插管的适应证。

参考文献

1JoanneV.TheClinicalPracticeofNeurdogicalandNeurologicalNurs-ing,Znded.Philadelphia:LippincottCo,1986,361.

2王一山,杭燕南,姚培炎.重症监护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2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