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

呼吸道感染论文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健儿清解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42例,口服健儿清解液治疗;对照组138例,口服小儿感冒颗粒治疗。其他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1.7%,对照组显效率55.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儿清解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临床常见病,大部分患儿使用口服药在门诊治愈,但有部分病例疗效不佳。我院儿科2005年6月~2006年5月应用健儿清解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自儿科门诊2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年龄6个月~11岁,急性起病,病程在3d以内。治疗前未用其他药物(包括抗生素、退热剂)。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42例,对照组138例,两组病例中拟诊咽炎132例,鼻炎14例,喉炎29例,扁桃体炎66例,疱疹性咽峡炎31例,咽结膜热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分配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内容包括:①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部疼痛、头痛、腹泻、呕吐等典型症状。②咽腔弥漫性充血或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后壁疱疹等体征。③病变局限于上呼吸道,排除以上呼吸道感染起病的某些急性传染病。

1.3用药方法

治疗组应用中国深圳市中药总厂出品的“恒生牌”健儿清解液,剂量为:0~3岁5ml/次或酌减,4~6岁10ml/次,7~14岁15ml/次。tid。对照组应用小儿速效感冒冲剂,根据不同年龄相应给药:0~3岁0.5包/次或酌减,4~6岁1包/次,7~9岁1.5包/次,10~14岁2包/次,tid。疗程均为3d。其他基础治疗两组相同。

1.4疗效判断标准

追踪72h,详细记录给药前后的体温、咳嗽、鼻塞、流涕、咽充血、头痛、全身酸痛、呕吐及腹泻的改善情况,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显效:服药2d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好转:服药3d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用药3d后,仍发热,其他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显效、好转、无效人数,治疗组分别为116例、9例、17例,对照组分别为76例、28例、34例,

治疗组显效率81.7%,对照组显效率55.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副作用

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对照组5例出现嗜睡,3例出现皮疹,2例出现烦躁不安,停药或减量后消失。

3讨论

健儿清解液是源于清代名医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著名方剂——银翘散、桑菊饮,并与《丹溪心法》中另一名方——保和丸进行有机组合,为纯中药制剂,它以金银花、杭菊花为主药,两药均有清热解毒功能,合用则清热解毒功能加强;连翘为佐药,与银花配伍有增强疏散清热的功能;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与菊花配伍则长于治疗风热咳嗽;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为消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橙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滞和中之效。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第2篇

1立意

研究写作的学者常将意喻作军中统帅,人之灵魂。若军无统帅,战则必溃不成军;若人无灵魂,行则必无精神。可见意的重要性。学术论文较其它文体更重于先立意。一篇论文,如没有反映作者的观点、主张、看法和经验,即使层次段落再清楚,字句再俊秀,也不能称其为论文。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已”(杜牧《樊川文集.答庄充书》)。把意比作主将,文气比作副将,词句比为可以调遣的兵卒,正是强调了意在一篇文章中的不可缺少性。

意如此重要,立意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1意不等于材料材料,泛指文中叙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文的意既不能游离于材料之外,也不等于材料。它是作者思想和实践化合出的新的“物质”。例如,在护理1例或一组病人后获得了护理经验,这个经验既不是作者的原始想法,也不是一般的护理过程,而是经过本例(组)护理实践检验的可行经验。在论文中,病人的一般情况、护理措施,都只是“材料”,是为意服务的。意体现在护理效果中。“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支持”的作者[1],在文中简述伤者夜间睡眠时,遭意外枪击致多发性火器伤的病因,详述伤者应激障碍的表现,重点围绕伤者的心理状态,报告护理措施及效果。提出:①综合评定伤者的心理状态,明确导致伤者应激障碍的因素;②认同伤者有益的、适度的防卫机制;③鼓励伤者诉说内心感受;④以提高生存质量为激励目标;⑤掌握时机,及时调整护理策略;⑥减少负性刺激,寻求社会支持。最后作出理性的讨论分析。全文始终在病人和护理的结合面上展开,始终以护理效果来论证作者的观点,意也就立起来了。

1.2意不等于问题通常认为,论文写作的逻辑顺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论文立意的起点,但仅此还不能写论文。重要的是,论文中要反映作者对提出问题的回答和评价。提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即作者在实践验证、深思熟虑并有了明确的倾向性观点时,才有了写论文的前提。犹如旅行者在出发前,不仅要设定旅行路线,更要确立目的地。只有前者而无后者,则难免劳而无功,甚至会南辕北辙。

一篇科学研究论文的意,是被实验证实的客观结果及由此引发的讨论,而不是实验程序;一篇临床护理论文的意,是能够被读者评价的经验,而不是病人的一般资料;一篇调查研究论文的意,是调查结果的现实性,而不是调查内容和经过。总之,当确定的答案替代了模糊的提问,当作者在事件经过中确立了自己的观点,论文的意才真正显示出来。

2炼意

立意之后还要炼意。因为论文写作的目的是要让读者明确作者的论点,引起读者共鸣或争鸣。使作者的主观意图与文字表达的客观效应尽可能的吻合,是炼意的内涵。

2.1选好切入点一项研究可能带来方法、结果等方面的革新,一个论点可能需要多个分论点来支持。所谓炼意,就是要考虑谁主谁从,从何切入,以使论点更直观、更集中。

“口咽部清洁准备预防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2]一文的初稿,是以“围心脏直视手术期呼吸道细菌学研究”为题的。原文从详细分析两组病例呼吸道细菌种类入手,说明细菌感染的危害,进而提示术前呼吸道清洁的重要性。这种切入途径,不能准确地反映这项研究的核心观点是口咽部清洁准备方法的革新。经与作者多次讨论,改成以两组不同的术前准备方法入手,通过细菌学等其它指标,论证实验组采用方法的可行性,以方法革新切入,中心观点鲜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不致产生是细菌学分类研究的疑惑。

炼意,要求作者在纷纭复杂的问题中,善于捕捉决定问题性质的主要方面,从中切入,层层剥笋,使意明朗、集中。

2.2重在创新炼意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虽是博大的话题,但艰苦的独立思考和不断认识,作为创新中最基础的部分则不容置疑。若一项研究是热门话题,切忌人云我云,要设法拾遗补缺。有位外国作者看到骑山地车引起的外伤趋多,尽管以脑外伤最常见、最严重,但作者报告了8例骑山地车撞车致肝脏损伤的护理,并分析了致伤原因,提出修改车把的建议,很有独到见解。此文被我国文摘杂志再次转载[3]。炼意强调你无我有,忌“你有我有全都有”。

炼意还强调从简单中挖掘深刻。整体护理观的影响,给护理工作注入了发展的生机,也带来许多新问题。面对国家卫生体制的变革,经济社会的转型,护理界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更具体、更实际。不少论文以什么“……的整体护理”一言敝之,显然缺少炼意的过程。论文的深度在于论点的深度,论点的深度在于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向和对策。这要求作者掌握大量的新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出新的论点。这是完成论文写作的重要步骤。

3理意

当“意”已清晰,材料已具备时,理意是将其有机地结合。设立框架,列提纲,梳理文字,是理意的具体化。

要写好学术论文,不可不列提纲,特别是初写者。列提纲可以使思路固定,格局有形。据近年的写作体会,以细列提纲为好,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即主体结构、中间结构和基础材料,具体方法以“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研究”为例[4]。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本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54例,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及分型标准[4]。其中男89例,女65例,年龄24~62岁,平均(43.50±9.40)岁。采用FAB法对其进行分类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1例,其中T-ALL29例,B-ALL4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83例,其中M013例,M229例,M415例,M512例,M614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LAFR组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入住百级空气层流无菌室;对照组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入住普通病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化疗方案按照不同白血病类型予以选择:ALL缓解诱导阶段选择VDP/VDCP/VDLP,维持治疗阶段选择HD-MTX/HD-Ara-c/DOAME方案;AML缓解诱导选择DA/MA/HDA/T(THP)A,维持治疗阶段选择HD-Ara-c/Mi-to+HD-Ara-c/Flu+Ara-c。1.2.2LAFR的空间环境消毒患者进入LAFR前进行室内空间的去污、消毒及净化空气。空气达标标准为每平方米细菌集落数小于10个。LAFR室内环境温度维持22~26℃;湿度维持45%~60%。依照相关管理标准管理层流无菌病房[5]。

1.2.3患者的护理LAFR组入住前需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保持肠道清洁,依相关消毒等程序后进住,必要时保护易感染部位。空气层流无菌病房内物品每日以75%乙醇消毒[6],定期行空气微生物培养,结果阴性为达标。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1.2.4医护人员的消毒医护人员严格按规定流程入室,定期行咽拭子培养,患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内。控制入内次数,各项治疗护理遵照无菌规范集中操作。

1.2.5全环境保护(totalenviormentprotection,TEP)的监测方法为确保TEP措施发挥其最大功效,须每1~2周检测LAFR中物品、空气、医护人员体表以及患者体表的微生物状况。检测标准详见文献[7]。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2001年相关文件进行。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LAFR的监测结果环境监测报告显示,空气层流无菌病房内物件、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等监测结果均达标。

2.2两组化疗后感染率及感染部位比较对照组发生感染26例,LAFR组感染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P=0.035)。LAFR组感染以上呼吸道为主,而对照组以下呼吸道为主,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见表1。

2.3病原菌培养对两组患者的血、尿、痰及咽拭子进行培养,LAFR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7,P=0.043),见表2。

3讨论

化疗作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方法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标准化疗方案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阶段,缓解诱导旨在通过联合化疗杀伤白血病细胞,达到控制病情完全缓解的目的。维持治疗目的在于巩固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患者长期生存,最后达到治愈。大剂量化疗后引起患者骨髓抑制及损伤机体黏膜,易继发各种严重感染[8]。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妇科、儿科、外科等科室[9],与ICU肿瘤等科室医院感染率接近[10],一项对血液病医院感染的调查发现,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存在差异,其中急性白血病最高为28.05%[11]。一些国外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30%~45%[12]。TEP指采取某些手段及方法使体内外环境高度净化,尽可能减少感染的产生,包括外部生活环境和人体内环境的净化两个方面。

LAFR是TEP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装备的高效过滤器能有效净化空气中绝大部分直径大于0.3μm的微生物,使患者在化疗时处在一个相对洁净的环境中,可降低感染的概率。但因为高效过滤器并无杀菌作用,所以必须对LAFR采取科学的管理与严格的消毒措施。有研究发现TEP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明显降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3]。本文观察到LAFR组15例次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9.23%,对照组26例次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4.21%,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P=0.035)。百级LAFR能为化疗患者提供相对洁净的环境以达到完全隔离,通过人体环境保护则使患者感染率显著降低,能延长生存期。本文观察到LAFR组和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差异及呼吸道感染部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入住LAFR后感染的风险显著降低。如前所述,因为LAFR是通过高效过滤器对居住环境的空气进行滤过,从而净化空气,其本身并没有灭菌功能,在患者的口腔、胃肠道等都存在常驻菌群,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口腔、消化道、血行感染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呼吸道是直接与外界相通器官,在机体存在抵抗力不足时,容易出现口腔定植病原菌继发性感染,而呼吸机,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国内的相关研究亦提示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14-15]。

本研究还发现到两组患者病原菌培养结果中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FR组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LAFR中空气环境干燥,不适宜真菌生存,另一方面在此环境下继发感染概率低,应用广谱抗生素相对少及持续时间短等有关。亦有研究报道,白血病化疗后口腔、肛周的感染概率较高,分别达34.29%和28.57%,而强化护理可明显改善局部感染率[16]。总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层流无菌病房中行化疗,其感染率明显降低。TEP能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提供相对洁净的环境,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Rose-InmanH,KuehlD.Acuteleukemia[J].EmergMedClinNorthAm,2014,32(3):579-596.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80.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94-505.

[4]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3-121.

[5]杨妍.洁净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32):49-52.

[6]李爱华,毛晓群,钟冬婵.75%乙醇用于消毒百级层流病房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9):2374-2375.

[7]赵于丹.层流净化手术室的管理[C].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郑州2010.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0:34-37.

[8]范芸,常乃柏,胡云建.血液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04-1005.

[9]尚秀娟,程爱斌,安立红,等.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295-2296.

[10]黄琳,何锦文.血液科与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8):3429-3431.

[11]郭淑利,田红旗,王慧睿.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4):862-864.

[12]PiniG,DonatoR,FaggiE,etal.TwoyearsofafungalaerobiocontaminationsurveyinaFlorentinehaematologyward[J].EurJEpidemiol,2004,19(7):693-698.

[13]王伟,艾一玖,郭玉珊,等.全环境保护治疗急性粒细胞缺乏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28(2):157-158.

[14]王炜,刘跃进,王桂玲,等.639例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与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2):129-130.

[15]范芸,徐少全,常乃柏,等.1659例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787-790.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第4篇

在导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居首位,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肺炎大约有400万。在美国每年有300万例次的CAP,其中90多万人住院,6万多人死亡。20%~30%的肺炎发生于身体健康的青年人,没有并发症的CAP患者死亡率较低,约1%~3%,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CAP患者死亡率增加,虽然HAP的发生率为0.5%~2%,但死亡率却高达30%~60%。据美国2004年统计,每年在CAP的治疗上就要花费12.2亿美元,HAP的治疗费也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2胸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PT)是应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训练、机械设备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它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及康复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治疗的作用广,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而且可作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疗。其治疗作用包括消炎、镇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瘫痕和杀菌等等。胸部物理治疗(CPT)是一类非药物、以简单的手法或以改变病人的体位、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或咳嗽的技巧,或者借助器械,目的在于减轻气道阻塞、帮助廓清气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功效和协调性的治疗技术。CPT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提法,如气道清除技术(AcTs)、支气管引流、体位引流治疗、支气管清洁疗法等。CPT技术的具体方法较多,包括有缩唇呼吸、控制性呼吸、主动呼吸周期、支气管/体位引流法、用力呼气技术、自发引流、呼气正压、高频胸壁压迫、高频气道开放、Flutter活瓣疗法、指导性咳嗽等。现对胸部物理治疗的常见方法予以介绍。

2.1传统胸部物理治疗传统胸部物理治疗(CCPT)包括对胸部的叩拍、震动、摇动及体位引流技术。是通过胸部叩拍和震动,对胸壁施加机械能量,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运用手法治疗,近年来应用的电子机械装置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理论来说,叩拍有助于固定在气管,支气管树的分泌物松动,进而可以通过咳嗽或吸引清除。叩拍是通过受过训练的人或患者家属将手掌微屈凹陷,以腕部运动来拍打患者胸部,或者应用机械叩拍器在呼吸时叩拍胸部,特别是作用于需要引流的部位。震动是当患者呼气时,双手掌交叉重叠在需要引流区域间歇施加压力,或者用震动器在呼吸时作用于引流区域。摇动是指晃动患者身体来松散分泌物,促进其排除的方法,此法应用相对较少。

2.2体位引流体位引流(PD)是据患者肺部病变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体位,靠重力作用使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引流排出,特别适用于有大量痰液者。此法常常与其它胸部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特别是胸部叩拍和震动。所以将其亦归入传统胸部物理治疗。

2.3指导性咳嗽没有控制的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胸疼、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因此要对无效的咳嗽进行控制,学会更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这就需要指导性咳嗽(DC)。具体来说,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让患者有意识地做一系列的动作,主要是为自主咳嗽功能受损者清除大气道分泌物。该方法适用于自发性咳嗽不能有效廓清气道分泌物的,或者其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气道分泌物漪留,需要长期护理患者;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指导性咳嗽包括采取适当体位(尽量坐位,或近似坐位);呼吸控制和强有力的呼气三个方面。

2.4呼气正压呼气正压(PEP)产生于丹麦,是辅助气道清洁治疗的气道正压技术。治疗时,患者对着阻力器呼气,产生呼气时的正压,正压水平常可据测压计调节,较低压力一般在15~30cm水柱,高压可达60~80cm水柱,但通常采用的是10~20cm水柱。推荐吸气:呼气时间为1:3或1:4。一般在持续不到20分钟后,患者即可将分泌物排除。通常可以通过市场上供应的吹气瓶子或通过直径6mm左右的麦秆向盛水的小杯内连续吹气泡达到PEP治疗效果。

2.5主动呼吸周期主动呼吸周期(ACBT)是将几种呼吸技术结合起来的控制性呼吸方式。包括呼吸控制、用力呼气技术、胸部扩张运动、huff咳嗽等。Huff任咳嗽包括一到两次的用力呼气。ACBT具体操作时分七步:①呼吸控制;②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③呼吸控制;④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⑤呼吸控制;⑥用力呼气技术或呼气动作;⑦呼吸控制。主动呼吸周期被认为是体位引流中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韩英.胸部物理治疗在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5,(10).

[2]李志坚.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医药,2005,(05).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肺炎链球菌存在于人的喉部和鼻子的后部,大约40%的人平时就携带这种病菌,能引发肺炎、菌血症和脑膜炎,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每年导致300万儿童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在过去用青霉素就可以杀死的肺炎链球菌,现在抵抗抗

肺炎链球菌存在于人的喉部和鼻子的后部,大约40%的人平时就携带这种病菌,能引发肺炎、菌血症和脑膜炎,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每年导致300万儿童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在过去用青霉素就可以杀死的肺炎链球菌,现在抵抗抗生素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家则希望通过对肺炎链球菌的基因测序,更好地认识这种细菌并开发出新的抗生素。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并已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是临床感染控制中非常棘手的难题。

1耐药性的流行概况

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肺炎链球菌总的青霉素耐药率不到5%,而且均为低水平耐药(中介),到90年代初,总的青霉素耐药率迅速上升到17%,目前已经超过30%。Gordon等在1997年-2001年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中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16.7%,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R%)是25.0%。1997年-2000年,我国文献报道的肺炎链球菌耐药率(R+I)还仅在8.8%~22.5%之间,但在最近的调查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R+I)已高达42.7%,显示出快速上升的势头。还有一些最新调查显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超过了70%。目前,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的数量报道不一,与地区分布有关[1、2]。广谱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氨噻)已成功用于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但对这些因子的抗药性也似乎有所增加。肺炎链球菌已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广泛耐药,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在逐年增长,其中尤以青霉素和红霉素最受人们关注。

2影响耐药性的相关因素

耐青霉素G肺炎链球菌(PRSP)分离率近年来已在世界范围明显上升,特别是某些欧洲国家,美国一些地区,东南亚的某些国家地区PRSP已高达40%~50%[3、4]。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最早发现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但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1977年在南非首次发生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引起的肺炎暴发流行[5]。以后世界各地都不断分离出PRSP,并使其成为耐药阳性球菌感染中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与青霉素的耐药性存在着一定关系,见表1。PRSP分离率上升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大量使用及某些治疗方案不合理有很大关系。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在临床上治疗呼吸道感染用得非常广泛,对诱导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也起着很大作用。如台湾省[6]用大环内酯类作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一线药物导致所分离的PRSP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高达98%。

3耐药性的发生机制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肺炎链球菌有6个PBPS,分子量43~100kDa,PBP-la与PBP-lb分子量均为100kDa,PBP-2a(89.4kDa),PBP-2x(82kDa),PBP-2b(78kDa),PBP-3(43kDa)。敏感肺炎链球菌的PBP-la/lb、PBP-2a/2x/2b都很容易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而杀菌。肺炎链球菌耐药株PBP-la,2x,2a与2b这4个分子量较大的PBPS则与青霉素的亲和力明显降低。编码表达这几个PBP蛋白的基因为pbpla,pbp2x和pbp2b,这些耐药基因可在同种肺炎链球菌之间转移,横向转移,如由肺炎链球菌把耐药基因转移至草绿色链球菌,则pbp2b基因起着重要的作用。pbpla,pbp2x这两个基因都在体外一步法证明可把肺炎链球菌对超广谱头孢霉素的耐药性转移到敏感菌株中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作用过程包含了PBPS蛋白一系列变异。在一些青霉素耐药的菌株中的PBPS的结构有所改变,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性降低,从而降低了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另外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PBPS基因突变,可引起相对低水平耐药(在脑膜炎的治疗中可采用大剂量治疗)。人们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哌拉西林为代表的裂菌式;另一种是以头孢氨噻为代表的作用方式,这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杀菌并不溶菌,这表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于肺炎链球菌存在一些非PBPS相关的作用机制。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非PBPS的耐药相关基因,但并不清楚它们的作用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与非PBPS基因相关的肺炎链球菌耐药菌株都是感受态缺陷菌株,提示细菌的感受态可能与非PBPS途径的耐药机制相关。感受态是肺炎链球菌在其生长的某一阶段自然形成的一种状态[7],它可以摄取周围裸露的DN段。这类似人们熟悉的在实验室制备大肠杆菌的感受态,不同的是大肠杆菌不能自然形成此状态。肺炎链球菌的感受态是由一个叫作感受态刺激因子的17肽诱导形成的。最早发现的一个非PBPS的耐药基因是ciaH,为一种组氨酸蛋白激酶。人们发现在头孢噻肟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中,有3株感受态缺陷菌株的PBPS没有异常改变,而发现ciaH的基因有变化。转化变异的ciaH到抗生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中,转化细菌同样程度耐药,提示细菌的耐药与ciaH的变异相关。另一研究则发现在哌拉西林耐药菌株中存在另一个基因cpoA的变化,这些菌株同样是感受态缺陷菌株。研究发现,与ciaH不同,cpoA的变异体仍有一定的感受态诱导活性,只是在较晚的时候发生。与非PBPS相关变异的耐药基因都与细菌的感受态相关,这提示肺炎链球菌的感受态可能影响了它们的表达,但目前的研究都只限于已发现的两种基因ciaH和cpoA对细菌感受态的影响,并没有研究感受态是否影响它们的表达。对头孢氨噻和哌拉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监测的实验结果表明,野生菌株与其感受态缺陷菌株的MIC值的确有差异。提示感受态缺陷可影响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但对不同菌株的影响结果却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非PBPS类耐药基因只有ciaH和cpoA基因,而它们都与感受态相关。研究认为ciaH系统控制了细菌脂质转运的水平,因而该系统对胞壁质的合成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一些学者认为ciaH变异可能导致自身的异常激活,从而刺激细菌萜醇的合成,使脂质联结的胞壁质前体水平升高,增加了胞壁质的合成。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诱导变异的ciaH活化,产生上述反应,以抵消细胞壁的损伤,使细菌表现出耐药性增高。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1994年到1999年间,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肺炎球菌增加了3倍。为了确定肺炎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机制,研究人员在亚特兰大对4148个肺炎球菌的分离株进行了长达6年的血清定型和药敏试验。他们指出大环内酯耐药菌株的比例从1994年的16%增加到1999年的32%。研究人员发现,99%的大环内酯耐药菌株存在mefE或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AM。在6年的监测中,ermAM血清型在细菌分离株出现率比较稳定,而mefE的出现率从1994年的9%增加到1999年的26%。到1999年,红霉素对93%带有mefE基因离株的最大抑制浓度增大到8mg/ml。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涉及到多个方面,靶位改变由耐药基因erm变为mls型耐药。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又分为cMLS内在型耐药和iMLS诱导型耐药。在肺炎链球菌中的elm基因绝大多数为ermB基因,少数由ermTR基因介导。我国以ermB基因介导的内在型耐药为主,对红霉素的耐药水平较高,对林可霉素类和链阳菌素B呈交叉耐药。我国有研究显示,148株红霉素耐药株中,耐药基因以ermB基因(79.1%)介导为主;耐药表型以MLS型耐药(89.2%)为主,其中cMLS占85.1%,iMLS占4.1%,为检测到ermTR基因。ermB基因被转座子携带,例如Tn917和Tn1545。在对日本人84株肺炎链球菌的研究显示出对大环内酯类耐药与Tn917或Tn1545携带的erm基因有关。大环内酯类耐药株被分成以下2组:第1组(19株)显示对红霉素有高度耐药性,但是对罗奇达敏感,是由于Tn1545上ermB基因的存在。第2组(65株)显示对这两种抗生素均有高度耐药性,也是由于Tn917上ermB基因的存在。2组中没有一株对大环内酯类持续耐药,第2组中菌株的ermB基因促进区都有一个缺失并且在主要肽键上还有TAAA插入子。脉冲凝胶电泳和血清学分型显示Tn1545是克隆扩散而Tn917是水平性克隆性扩散,得出的结论是,日本肺炎链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株主要是ermB基因被Tn917携带扩散。

在许多欧洲国家,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水平已经超过对青霉素G的耐药水平。国外学者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可能是红霉素耐药增加的主要原因,回顾过去19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和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显示:红霉素的耐药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消耗有很高的相关性,而红霉素的不同耐药机制与不同类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并无关联。其不同耐药机制的地区差异是否与多药耐药株的克隆传播有关,需进一步研究。还有学者报道,携带ermB基因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MIC值多大于32μg/ml,而携带mefA基因的肺炎链球菌MIC值多小于32μg/ml。根据不同耐药与红霉素耐药高低的关系,有学者提出,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因其特殊的药代动力学,在组织和感染部位的浓度较高,故治疗携带mefA基因的耐红霉素肺炎链球菌应有效,但目前尚无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证实,仍需进一步研究。

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机制为:肺炎链球菌与其他耐药菌(如草绿色链球菌和其他肺炎链球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后导致西林结合蛋白编码的基因改变,产生的西林结合蛋白可减弱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耐药。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92株肺炎链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青霉素耐药株占25%,头孢菌素、四环素和氯霉素随青霉素的MIC升高而对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下降。青霉素敏感株的6%、中度耐药株的57%和高度耐药株的100%对1种以上的其他抗生素耐药。全部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12株多种抗生素耐药者均对青霉素中度以上耐药。所以万古霉素是治疗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另外,在肺炎链球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研究中发现,在分离的81株左旋氧氟沙星耐药株中78株(96.3%)经分析有多数喹啉耐药决定区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突变。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为:DNA回旋酶变异和药物排出。前者由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介导,后者由pmrA基因介导。根据大批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应用分子技术显示链球菌抗生素耐药性扩散是克隆性扩散。

我国的研究还发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均呈迅速上升趋势,通过对新生儿呼吸道的20株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与青霉素耐药相关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编码序列pbp2B基因,与红霉素耐药相关erm,mefA基因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发现20株新生儿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苯唑西林表型耐药率达100%,均有pbp2B基因突变。获得erm基因的细菌可同时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阳菌素B耐药,细菌也可因获得mef基因表达主动外排转运使红霉素从细菌内向外排出而耐药,此机制仅耐红霉素。20株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85%,均检出mefA/B,17株检出mefA基因。这项研究提示一线药物已不能完全控制该地区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参考文献

1GordonKA,BiedenbachDJ,parison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andHaemophilusinfluenzesusceptibilitesfromcommunityacquired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andhospitalizedpatientswithpneumonia:five-yearresultsfortheSENTRYantimicrobialsurveil-lanceprogram[J].DiagnMicrobiolInfectDIS,2003,46(1):285~289

2刘有宁,佘丹阳.我国下呼吸道感染致病源的构成、耐药特点及治疗策略[J].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安全应用论坛,2005,2(10):16~25

3JacobsMR,FelminghamD,AppelbaumPC,etal.TheAlexanderProjectl998-2000:susceptibilityofpathogensisolandfromcommunityacquired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tocommonlyusedantimicrobialagents[J].JAntimicrobChemother,2003,52(7):229~246

4姚成.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23(2):113~118

5OkitsuN,KaiedaS,YanoH,etal.CharacterizationofermBGeneTranspositionbyTn1545andTn917inMacrolide-ResistantSteptoccocuspneumoniaeIsolates[J].JClinMicrobiol,2005,43(1):168~173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第6篇

1.1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1.2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1.3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1.4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1.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1.6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1]。

2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小儿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2]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3.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3.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3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①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②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③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h(重症48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④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3.4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否则易致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3.5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①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120万u,每月一次;②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SD,SMZco3日;③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④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2~3d;⑤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⑥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3]。

4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小儿腹泻和小儿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疾病。小儿腹泻病因较多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主要是通过粪便传播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所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只需注意对症处理。该病病程短,可以自愈。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如志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应停用抗生素,给以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等。小儿感冒的病原体大部分也是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儿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3~7d,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5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5.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5.2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称“四环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5.3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4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5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12岁以前人体骨骼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肥大、钙化,使儿童不断长高。而此类药物有可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不仅影响儿童长高,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新晨

5.6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

总之选择抗生素时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陈咏兰,罗超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状与对策.新医学,1994,25(4):204.206.

2张献怀.触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健康时报,2001,5:17.

3金有豫.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8.312.

4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32.1134,1238.1253.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儿童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医护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患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住院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科学的护理能使肾病综合征患儿克服恐惧、悲观、自卑等心理问题,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同时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饮食等方面知识,达到坚持治疗直至康复的目的。

现将我院收治的4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几种心理问题,及对这些心理问题给予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儿46例,其中6~12岁学龄期患儿38例,他们在住院期间均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悲观抑郁、害怕孤独、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儿心理障碍,使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2护理

肾病综合征患儿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外,科学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这些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生活和学习,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每天接触病友和医护人员,加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痛苦和身体上的变化,使他们逐渐变得冷漠、孤独、恐惧,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些患儿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使他们懂得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身体会很快康复,并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下是肾病综合征患儿在住院期间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

2.1恐惧和悲观心理

本组肾病综合征患儿多数为学龄期儿童,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由于生病住进了医院这个具有特殊环境的地方,尤其是每天看到穿着白大衣的医护人员和痛苦而陌生的病友,一些胆小的患儿特别害怕打针吃药,见到医护人员就感到紧张,担心自己的病情严重,甚至会死亡,表现出急躁不安、胆怯、悲观、郁郁寡欢,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患儿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像慈母一样去关心和安慰他们,向他们说明本病是不可怕的,只要配合治疗是能够治愈的,使他们逐渐熟悉和习惯新的环境。对于胆怯的患儿给他们介绍一些痊愈病友的治疗好转经过,消除其恐惧心理。对心理承受压力较低的患儿,就患儿的某些异常检查结果和可能的不良后果,向家长解释时应注意回避患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1]。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共同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到周围的人都在关心他们,从而不再感到恐惧和悲观,增强信心、勇敢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了解造成患儿恐惧的心理因素,就可以施用科学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轻患儿对医疗和疾病的恐惧。

2.2饮食习惯的改变

儿童时期对很多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健康的孩子不必严格控制,但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来说,饮食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不正确的饮食会加重病情。患病初期身体高度水肿,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体内发生蛋白质不足现象,故应从饮食中给以补充,同时控制盐的摄入量,因此要给予高蛋白低盐饮食,如肉、蛋、鱼、豆制品等,食盐量每日不能超过2g[2]。有一些偏食或平时饮食习惯偏咸的患儿难以接受,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娇惯下特别任性,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向患儿和家长耐心解释,说明过量盐饮食的危害,如果继续大量食用有盐饮食会影响对疾病的治疗,病情难以好转,应等水肿消退后,再逐渐进有盐食物,同时鼓励患儿食用高蛋白饮食,让患儿知道蛋白质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非常重要的。要配合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调节食物的色香味和种类,尽量适合患儿的口味,增进患儿的食欲,使治疗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2.3自卑和孤独心理

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需长期服用,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满月面,水牛背等,由于体形出现了变化,加之其他同龄人的嘲笑,特别是一些爱美的女孩子会远离人群,产生自卑和孤独心理,情绪低落,任何不当的语言和语气都可能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对患儿产生消极影响,不愿接受激素治疗,然而,激素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中途停药,治疗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使病情不断反复。医护人员如果遇到自卑心理较强的肾病综合征患儿,要满腔热情地关爱他们,不能有丝毫的冷漠,语言亲切,要明确地告诉患儿激素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用药过程中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要看到经过治疗自己的病在一步一步地好转,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随着病情的好转,停药后,激素副作用引发的不良体征会慢慢消除,和健康儿童一样。从心理上解除患儿的自卑感和孤独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治疗方案。

2.4担心影响学习

由于本组患儿多为学龄期儿童,长期反复住院治疗,不能正常上学,非常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影响今后学业和发展前程,这种担心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表现出抑郁、沉默、焦虑、烦躁、发脾气,不安心住院治疗,产生急于出院的想法。为了避免和减轻患儿的忧虑,医护人员必须善于观察分析,掌握患儿的心理变化和要求,及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和疏导,用细心的护理关爱影响他们的情绪,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与家长配合组织患儿学习,也可请老师和同学到医院为患儿补习功课、辅导作业,这样可以满足患儿学习的需要,使患儿安心住院治疗,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2.5恢复期心理指导

此期患儿的症状基本消失,部分患儿和家长以为疾病彻底治愈,可以尽情地玩耍,饮食不受约束,不再注意周围的环境,精神上完全放松,甚至把维持量的激素也忘记服用。然而恢复期患儿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是由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感染和停用激素可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恢复期和出院指导,讲清有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激素减量原则,懂得一般消毒方法及卫生知识,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定期进行尿液复查[3]。

3结果

对于产生不同心理问题的患儿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所有患儿都能很好地克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乐观向上的心理,缩短了疗程,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4讨论

心理护理旨在对心身病症患儿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它能充分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患儿的疾病康复是医护人员心理护理工作的最好成果[4],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儿的心理状态,让患儿在最佳的心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使患儿身心尽快恢复健康,和健康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晔华,阚积荣.24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卫生,2005,37(5):370-371.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42-1643.

呼吸道感染论文范文第8篇

近20年来,我国护士的总体数量增长较快。截止2001年底,护士总数为128.3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8%。但目前护理岗位的人力配置不足、特别是临床一线护士配置不足的情况非常严重,医护比例连年上升。根据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1952年医护比例为1∶2.28,2001年则上升为1∶1.09。卫生部1978年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要求护士占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的50%。而根据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1995年对全国240余所医院进行的护理人力资源调查结果,达到这一要求的医院只有两所。

一方面,护士缺编的情况非常严重;而另一方面,反映护士工作量的几个主要指标,如日均输液人次、手术人次、危重病人数等,又呈上升趋势。因此,目前护士的工作负担极为繁重,如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病房,2001年该病房白班护士平均每人负责15~20名患者,而在公休日、节假日和夜班时间,护士平均每人要负责40~45名患者。为缓解护理人力不足的情况,医院只好过多地聘用临时护士,甚至聘用无护士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由病人家属、陪护人员替代护士从事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由护工承担部分技术护理工作。2002年5月出版的第346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医院护士人力配置水平和医疗质量》的论文。这篇论文以先进的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医院中各类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护理工作量与病人安全、病人转归之间的相关性,以详实的数据证明了直接护理时数及注册护士比例与病人的住院日、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褥疮发生率和抢救失败率等指标均呈负相关。可见,临床护士的人力配置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2]。忽视临床护士人力配置与护理工作专业化要求的做法是完全违反医学规律的。事实证明,这种违反医学规律的做法已经构成了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严重威胁,相当一部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均可归咎于此。

2护理岗位人力配置不足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正视我国各地区护理人力供给普遍不足的前提下,护理岗位人力配置不足问题与医院忽视护理岗位人力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简言之,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未对护理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不仅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将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打针、发药,而且忽视护理工作在医疗风险控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3];第二,也正是由于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医院在医疗机构改革中片面理解减人增效和成本核算,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惜将护理岗位一减再减。

针对上述问题,卫生部在2000年下发的《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改革中加强护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在医疗机构改革中积极推进整体护理。护士人数和人员结构要根据整体护理的要求,按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进行配置,按需设岗。”由此可见,解决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的关键在于:按照实际需要设定护理岗位;而按需设岗的核心则是科学地测定护理工作量(亦称护理工作时间)。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国内一些著名医院,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和福建省立医院参考国外的先进做法,摈弃了过去以病房床位数来直接推算所需护理人员数量的做法(例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管理标准》中以病房床位数和护理人员的数量比(1∶0.4)来计算护理人员编制的规定),相继开展了根据护理工作时间的测定结果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工作[4]。分析上述医院开展的护理工作时间测定研究中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这些结论。

2.120多年来,测定护理工作量的重要依据———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内容发生了较大改变

经过对护理工作的分解,可以发现直接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5项,它们依次为: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口腔护理、床旁交接班、整理床单位、褥疮护理、大小便护理、输血输液、临时注射、肌肉注射、给药、测TPR、测血压、心电监护、给氧及雾化、气管切开护理、导尿、膀胱冲洗、插胃管、管喂、协助进食、胃肠减压、引流管护理、抽血化验、备皮、灌肠、吸痰、湿热敷、物理降温、功能锻炼、医疗操作的护理配合、测血糖、伤口理疗、标本收集、巡视病人、术前床单位准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接待新病人、术后评估、病人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效果评价、出院病人处理和尸体处理等。

而间接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3项:晨会、物资交接、护理查房、抄写及处理医嘱、核对及整理医嘱、随同医生查房、书写护理记录、绘制体温单、书写交班报告、电脑医嘱处理、病人费用记帐,对费用进行解释及催款、取药、摆药、清理处方、注射前准备工作、发药前准备工作、输液前准备工作、输血前准备工作、病人检查前及术前准备工作、用物处理、各种管道消毒、各种治疗用物消毒、病房及治疗室空间消毒、检查急救药品及用物、检查维修医疗用品及医用物资、护理病历书写及讨论、业务学习、工休座谈会、维持病房秩序、贵重仪器保养、清点被服和指导及带教等工作。

与林菊英先生1980年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直接护理还是间接护理,20多年来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林菊英先生1980年的研究结果中,直接护理只有31项,其中有些项目,例如饭前洗手、送水等,现在主要由护工承担。而现在直接护理项目增加了以下16项:整理床单位、心电监护、雾化、吸痰、湿热敷、物理降温、功能锻炼、医疗操作的护理配合、测血糖、伤口理疗、术前单位准备、术后评估、心理护理、病人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效果评价等。另外,间接护理较林先生1980年研究结果也有较大的变化。其中,输血、输液皮管冲洗已不再实用,同时另外增加了物资交接、电脑医嘱处理、病人费用登记、对费用进行解释和催款、清理处方、护理病历的书写及讨论、维持病房秩序等7项。

护理工作的内容之所以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医学科技的发展、整体护理观念的推行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5]。

2.2各级护理所需直接护理时间由于病人科别(内外科)的不同而可能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三家医院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护理级别(如二级)的患者,外科患者所需直接护理总时间一般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外科二级护理的患者多为术后患者,需要伤口理疗、引流管护理;其次,功能锻炼、术后健康教育等操作比内科患者多;加上因伤口疼痛,患者自理能力有限,需要的基础护理也比较多。但是,特级护理患者所需直接护理时间内外科无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为特级患者病情均较重,需要的专科护理和特殊护理都较多。

从几项主要的直接护理项目来看,特级护理患者,在晨、晚间护理、褥疮护理等项目上每日所需护理时间与所属科别(内、外科)无明显关系;而在测血压上每日所需护理时间,外科患者明显高于内科患者。这主要是因为外科病人手术创伤、失血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影响较大,测血压成为外科特级护理患者的常规且重要的护理项目,每日测血压的次数明显高于内科患者。二级护理的患者,在口腔护理、输血、输液、大小便护理等直接护理项目上,每日所需护理时间与所属科别(内、外科)无明显关系;而在健康教育每日所需护理时间上,外科患者明显多于内科患者。这主要是因为外科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知识对患者来讲,是一个较新的内容,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次数才能使患者掌握。而内科多为慢性病患者,往往“久病成医”,对相关的康复和预防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由此可见,同一护理级别的患者,不管是每日所需护理总时间还是在某一直接护理项目上所需的时间很可能会因为所属科室(内、外科)不同而有所区别。这实际上说明现行的以患者躯体疾病严重程度为标准的护理分级方法已经无法真实地反映护理工作量。

2.3患者所需间接护理时间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家医院通过对患者每日所需的33项间接护理项目的操作时间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平均每一患者白班所需间接护理时间为36.4分钟。这一结果与1980年林菊英先生的相关研究结果(20分钟)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

通过分析间接护理的时间构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护士用于抄写及处理医嘱、核对及整理医嘱、电脑转录医嘱、书写护理记录、绘制体温单、书写交班报告、病人费用记帐等文字工作的时间占护士每天间接护理时间的14%以上;(2)护士每天用于静脉输液准备工作的时数,竟然占到了间接护理总时数的50%;(3)间接护理中技术含量很低的物资交接(如,到中心药房取药、送各类标本、领取各类物品、送修各类仪器、送病人出入院资料以及记帐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勤工作也在间接护理的总时数中占了相当的比例。根据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统计,该院护士每日花在外勤上的时间竟然相当于20个护士一天的工作量。可见在间接护理用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低技术工作所占比例过大,必然会挤占技术含量高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用时,最终影响护理质量。

3对护理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缺短问题,除了采取措施提高医院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外,尚需通过对当前情况下护理工作量的科学测定来为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提供依据。准确测定护理工作量,必须首先对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其次还要考虑科室差别;第三是实现科学的护理分级,使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护理工作量。只有完成了这三项任务,才有可能测定出客观、真实的护理工作量,做到按需设岗,科学地制定出护理人员的编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