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儿童音乐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儿童音乐教学

音乐教师素质

内容摘要:业余儿童音乐教育在当今时展很快,在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的推动下,它对业余儿童音乐教师提出了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客观要求,因此,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责任值得关注。

关键词:儿童音乐教育业余儿童音乐教师教学活动

近年来,业余学习音乐的儿童越来越多,随之增长的“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现象值得关注。当前,业余儿童音乐教师这一领域“专业”化(专业音乐教师的业余教学)和“低水平”化(非专业音乐教师的业余教学)的两极现象普遍;而儿童身心的成长和培养儿童艺术修养这一本质目的并没有得到教师及家长的充分重视。因此,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些问题:业余儿童音乐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肩负什么责任?怎么理解“业余”?笔者试图通过对“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层层梳理,探寻问题的答案。

1.教师的共性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组成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业余儿童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无论是从教育学还是人类文化传承角度看,教师都应具有教学能力和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明确的教育目的,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首先,教学活动的“教”与“学”的互动性质,决定了它的某种不稳定性,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意志、行为的形成往往会给予某种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有责任感,对教学活动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有关人类心理、行为及教学等研究表明,教学有可控制规律性,即具有科学性可遵循。因而,应用教育学、学习心理学乃至教学论等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理论基础。它们也是各种师范类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可见,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传道”。

其次,教学活动丰富而复杂,除了教育内容各有千秋,受教育者个体的复杂性也是主要原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世界的,而人类认识世界的每种形式都具共同性和特殊性。因此,了解教学过程,既要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学生在教学中认识活动的具体特点。考虑到诸如学生个体差异、情感、价值观等非科学问题,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自由特征。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解决受教育者个体不同所带来的问题,例如因材施教。

可见,教学有其复杂性,但却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将有规律可循的科学性与自由灵活的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和人格的培养,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无论从事何种类型的教学工作,相应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责任感共同支撑着教师这一独特的社会角色,教师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往往在于他们对这些因素的整合情况不同。

继续阅读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分析

一、由“精彩的瞬间”至“对日常生活的改善”

1.使儿童获得深刻的音乐体验

特殊儿童与正常孩子相比,其听辨声音、使用乐器、记忆等享受音乐乐趣所必须的技能是受限制的,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声音所传达的意义,几乎体验不到音乐的乐趣。对许多特殊儿童来说,音乐是一种最好的交流、沟通与学习的手段,因此帮助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借由参与音乐活动获得的充实体验丰富他们的成长过程是很重要的。在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中,有些孩子难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特殊音乐教师应能帮助孩子察觉并感知声音,慢慢为特殊儿童与音乐交流,为其构建音乐世界并走进儿童的音乐世界,看到他们沉醉于音乐的精彩瞬间。如注意力困难的儿童意识到手中的鼓,开始用小锤持续地敲击。教师或演唱或用钢琴即兴演奏,用美妙的音乐支持儿童的音乐反应,这种融洽的音乐互动场面是特殊儿童开启心灵、交流互动、发展自身能力的起点。但遗憾的是,体验充实的精彩瞬间只存在于音乐课堂上,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儿童有感知音乐的短暂行为,因为缺乏专业音乐教育的催化,并不能让这种短暂的体验使特殊儿童更加充实与快乐的生活。

2.转化至对日常生活的改善

精彩的瞬间固然令人动容,但特殊音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将孩子在音乐课堂上习得的技能转化为社会行为,在没有音乐的环境中,也能与人愉快的沟通、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特殊儿童在音乐中体验到的音乐本身带来的快乐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乐趣,借由音乐学习的机会,学会集体的生活方式、声音语言的沟通行为以及眼神、肢体等非语言的沟通行为,并移植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改善社会行为和掌握享受生活的技能。在特殊音乐教育中,不同性格的儿童需要有不同的音乐节拍相配合。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微妙的调整、变化音乐的节拍,需要始终仔细观察儿童的状态、行为及表情的变化,随机应变地激化音乐互为行为。在音乐互动中,教师的表情、眼神、姿态,与儿童的距离,采用什么样的乐曲,用多大的音量这些要素都非常的重要,对诱发儿童的音乐行为及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模式

1.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特殊儿童学校音乐教育

专业化的学校教育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相结合,是消除残疾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带来的阻碍,发展其情绪、运动、认知、心理、社会行为等,逐渐将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到的技能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改善”的关键因素。适合特殊儿童学习的歌曲应旋律简单、歌词浅显易懂,如以发展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为目的的节日歌、游戏歌等;音乐游戏与舞蹈以促进肢体活动,提高其身体的活动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为主要目的,在游戏与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合理掌握学习时间与状态;音乐欣赏以安抚特殊儿童的情绪、增强他们辨别声音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耳朵为主要目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音响如鸟叫、虫鸣、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都可以作为教材来源;乐器教学主要是各类鼓、沙锤、碰铃、三角铃等小巧、简单易学的乐器,以锻炼特殊儿童的注意力、自信心,发展其音乐创造力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特殊儿童的音乐教学主要以他们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为主,在轻松、愉悦、充满情感交流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发展其体能与智能。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要从加强音乐教师关于音乐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的学习、配备音乐治疗相关的硬件设置、制定具有治疗意义的教学方案与音乐曲目、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四个方面去努力,积极观察与研究音乐教学与治疗相结合的特殊儿童学校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行为缺陷的补偿效果。

继续阅读

音乐家教学法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即兴参与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具灵魂、最为核心的原则就是即兴参与原则。奥尔夫曾指出:“从音乐教学范畴来讲,教学应当以即兴参与为基础,并以应用节奏形式为支柱,而后才能进行记谱和音准的教授。”“以人为本是演奏音乐的出发点,而人对音乐最本初的表达方式就是即兴参与演奏及演唱。”“从即兴参与出发,开放、自由的音乐教学模式永远是音乐教育领域优秀的范本。”基于奥尔夫的这一思想,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将肢体和思维跟随音乐运转起来,并根据自身的理解用各种简单乐器或嗓音表达情感和思维,达到了能动的即兴参与和创造目的,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参与原则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彻底投入地说、唱、演、奏,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思维。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基于奥尔夫教学法有机综合原则的启示第一,顺应课程综合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强学科间的交流,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科间的有机综合性,致力于让处于个体身心发展初期的儿童获得综合、全面的艺术审美体验。从各类艺术形式的本源上看,音乐与语言、舞蹈、戏剧本来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

奥尔夫体系的有机综合性原则启示我们,儿童音乐教学应当将欣赏、表演、诵读、歌唱、舞蹈、演奏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综合到一起,让儿童在音乐综合教学模式中调动多方位思维,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奥尔夫这种将音乐知识同动作、语言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深儿童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增进其对音乐的情感,达到“将音乐移植到躯体中”的素质教学目的。这种艺术学科间的有机综合、情感与知识间的体验整合给单调、枯燥的中国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参考和借鉴。音乐与舞蹈、文学、美术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审美要素,音乐教师需要将这四种形式通过情感、直觉、通感等方法进行渗透、迁移,实现学科门类间的综合。从完善儿童人格的高度出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使儿童在音乐中获得更加广泛的文艺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审美素质,最终构建起健全的审美心理。第二,从儿童特质出发,选择最符合其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多元化教学素材。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针对的是全部儿童,而不是特定的、有音乐天分的儿童。因而,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尽量多元化,这既是奥尔夫教学法有机综合原则的具体要求,也是儿童天性与特点的需要。具体来讲,在教学材料和课堂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以生活与自然中常听到的声源为切入点。例如,选择杜鹃叫声下行三度作为旋律与音准学习的起点,以儿童熟悉的童谣、儿歌、地名或者花草树木的名字作为歌词学习的起点,这样儿童就能根据自己常见的事物进行音乐模仿,不但能使学生快速掌握音乐知识,更能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学习。以奥尔夫本人撰写的《儿童音乐教材》为例,这本教材融合了民歌、谚语、儿童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自然而富有综合性。

总之,将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材进行综合性编排能够更多地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儿童综合审美意识的提高。但在进行综合性音乐教材编排时,教学工作者还要注意儿童的适应性等问题,在保证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编制多艺术、多学科的综合音乐教材,努力融入社会生活、艺术和科技发展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二)基于奥尔夫教学法即兴参与原则的启示第一,以练习实践为主线,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和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主动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这种课堂模式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充当引导者,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诱发其创造兴趣,最终提高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是一门强调实践的艺术,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体系逐渐替代以乐理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的今天,音乐教学的实践性越发重要。奥尔夫用他的实践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尝试和参与是一切音乐灵感的源泉,人的切身体会是理解音乐的关键。当前,我国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尚处于转型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以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参与原则为指导,加强教学实践性,鼓励学生用朗诵实践、动作实践、演奏实践、演唱实践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例如,在唱、奏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的视听体验感受声音和乐谱的魅力,由浅入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地获取音乐知识。这种以实践为主线,培养儿童自主意识与创造力的音乐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进而产生探究音乐的学习欲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继续阅读

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交互设计的应用

摘要:通过合适的交互设计使学前儿童获得更有效的古琴教育。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提出交互设计需求,并结合交互设计发展趋势进行设计实践。以APP为载体,在学前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将交互设计与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相融合。基于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分析,定义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特点,并通过实践应用,初步验证了所做研究的适用性,利用交互设计对传统学前儿童古琴教育做出改善。

关键词:学前教育;古琴;交互设计;认知心理学

引言

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各类产品的交互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交互的体验,交互设计开始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为各行业的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古琴作为中国著名传统乐器,蕴含深刻的审美思想与教育意义,对于培养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很大帮助。然而,目前针对学前儿童的古琴教育仍有许多不足,例如传统古琴教育较为严谨,较难适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古琴的乐曲大多中正平和,不太容易引起小孩子的兴趣等。这里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学前儿童认知心理特征,并以此对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的交互设计应用提出创新的观点与实践。

一、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认知心理学为交互设计提供基础的设计原则,它研究人的认知或认知过程,如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根据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可知,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其认知特征如下: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并开始将各种感知信息以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但是书面语言的掌握能力尚不成熟,难以理解较复杂的语法环境;思维具有相对具体性,且抽象性较弱,他们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简单逻辑思维的运算;注意力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较容易集中注意一些具体的、动态的、鲜明的事物,而对于抽象的、复杂的、单调刻板的事物就容易注意力分散;记忆的无意性占有主导地位,总是记得那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此外,学前儿童的生理特征对认知发展也有着直接影响,其主要特征如下:由于学前儿童的视觉系统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对色彩越鲜亮的事物识别度越高,记忆性也越强,且视觉是学前儿童感知事物的最直观方式;听觉是学前儿童感知声音、学习语言的最重要方式,且听觉记忆是他们学习语言和音乐的重要能力;学前儿童的指、腕小关节活动的发展不完善,在进行精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动作任务时有较大困难。认知心理特征是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的交互设计的核心要素,在进行交互设计时要仔细考虑每一个特征与设计之间的联系,把儿童与教学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方式做到最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对学前儿童古琴教育做出有效改善。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交互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音乐教育的方式不断趋于数字化,推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数字化也变得日益重要。线上数字化教学,例如教育类APP,其交互方式多样、传播范围广大,目前在学前儿童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学前儿童教育的游戏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这点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类APP中的表现尤为明显。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各类感官元素和新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有助于加强儿童主动性,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降低儿童的认知负担,使儿童在无意识中进行音乐的学习与创作。例如一款叫BANDIMAL的儿童音乐创作APP,它将九种乐器变成了动物的形象,当孩子们用手指在动物间滑动时,即可完成选择乐器、组成旋律、改变循环节奏等操作,且这款软件界面简洁、色彩鲜明、动态丰富,非常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此外,目前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对儿童的音乐感受与音乐表达的培养。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育尚浅,难以理解理性抽象的事物,所以音乐感受的培养比乐理、乐谱等理性知识的教育对学前儿童会有更大帮助。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古琴教育时,应创造有助于审美体验的视听环境,简化乐理和乐谱的学习,注重儿童对古琴音乐的感受与表达,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音乐素养。这些趋势都表明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交互设计需要建立在学前儿童认知心理特点上,这也为后面的交互设计实践提供了现实指导。

继续阅读

作曲家的音乐教育观及其启示

一、柯达伊的音乐教育观

1.柯达伊音乐教育观的理念的内容柯达伊他认为民间音乐代表活的艺术,最适合作儿童音乐教材,并主张儿童应该先学习本国的、本民族的音乐然后再学习外国音乐。当柯达伊四十岁的时候,他开始潜心研究学校的音乐教育,他在广泛深入地采集,研究了真正的匈牙利民族的基础上,运用民族调式、五声音阶编写了大量的声乐教材,并创作了许多体裁的声乐作品。我们分析,他的音乐教育观主要包括:⑴音乐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幼儿园能为儿童提供一个集体创作音乐的环境,使儿童获得音乐体验,发展儿童音乐听觉。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3岁到7岁的年龄段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这个阶段被忽略的话,将来难以弥补。同样,幼儿园的集体活动,特别是在音乐能力发展的最初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国立幼儿园的研究表明,两岁以下的幼儿,凡天天听唱歌的孩子在学习说话和学习音乐方面的成就,同没有音乐环境熏陶的孩子有着显著的差异。⑵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好的方法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给他们最好的音乐,这也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柯达伊认为儿童唱歌应和说话一样自然,通过唱歌这个人人都会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的歌喉逐渐完美。而歌唱教学的展开可以不受儿童发展水平和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理念已经成为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⑶严格选择教材,重视教师的选择儿童的音乐教材必须是真正的民间音乐,儿歌,儿童游戏曲和著名作曲家的优秀作品。那些真正具有内在价值的艺术才适合于儿童。柯达伊指出,如果需要什么新的创作作品,应该让有足够资格的作曲家去写作。另外,柯达伊曾说:“一个歌唱教师比一个歌剧指挥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差的指挥只会令观众失望,但是一个差的教师会在他几十年的教师生涯里讲所有的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统统扼杀掉。”

2.柯达伊音乐教育观的特点⑴全民音乐的教育观柯达伊认为“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族的音乐教育水平。他认为匈牙利的音乐教育不能只培养少数的专业人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⑵民间音乐在教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柯达伊认为,民族本质最完美的表现就是民间音乐文化,因此让儿童从小就应该热爱和了解自己民族的音乐,这样可以积累民族语言、增强民族意识、促进民族情感的培养。从音乐理论上来看,柯达伊突出抓住了五声音阶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这也是儿童音乐教育最适当的起点。⑶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在柯达伊教学法中,合唱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二声部的视唱训练,并逐步过渡到正规的合唱训练中。他认为,合唱具有影响和促进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功能,参加合唱可以影响最多的人们去接触真正有价值的音乐,才能实现“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的最高理想。⑷音乐教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柯达伊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他本人创造,而是他借鉴了外国优秀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本国的国情,使其成为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他的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3.柯达伊音乐教育观的手段与内容⑴采用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最早是有英国女教师格洛弗首创,约翰•科尔文使其完善。他曾运用这种简便易学的方法对英国的合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在合唱训练中,是那些复杂的调性关系变得简单明了,合唱人员能够很快的掌握读谱视唱。那么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法也能让儿童很快地学会读谱,比固定唱名会更容易接受。⑵节奏读法对于节奏的训练柯达伊也是运用法国人约瑟夫•契夫的节奏名称体系,柯达伊认为应该尽早进行对节奏的训练,如果能在幼儿阶段进行过节奏的训练,到小学的时候读起谱来也自然简而易行了。⑶字母谱字母谱的标记类似数字简谱,使用唱名的辅音字头:drmfslt,字母只标记音高唱名,不表示节奏。表示高八度的音是在右上角加一撇,如d′r′m′,表示低八度是在右下角加一撇,如s′l′t′等。这样一些方式对于儿童读谱起到辅助的作用,对培养儿童的理解和掌握首调唱名法中音级之间的关系和简历调式音阶概念等,字母谱也有一定的作用。⑷手势在教学法中,柯达伊运用了约翰•科尔文的手势,来帮助儿童理解首调唱名法之间的高低关系,掌握准确的歌唱。这些手势简单科学,对儿童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这也是学生跟教师之间进行音准、音高的调整和交流的一种形式。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观对我国当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最近几年我国的音乐教育取得明显的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早在20世纪60年代,柯达伊教学法就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很多学者到匈牙利专门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知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柯达伊教学法才传入中国,我国很多老一辈的音乐教育家花了大量心血来关注这套教学法,认为它也适合中国国情。根据柯达伊的音乐教育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要把民族音乐放在学校音乐教育的首位,这也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经之路。那么从幼儿开始就进行这样的熏陶,随着年龄的长大,对自己的民族才会有更深的认识。其次,我国的音乐教育就是长期以来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甚至音乐课经常被语、数、英给代替,长此以往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也不高。但是柯达伊的教学法重视的是音乐学习的过程,强调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知音乐,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达到让音乐真正属于每一个人。最后,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要注重实践和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来制定符合我们自己实际情况的具有独立的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结语

柯达伊以他独特的音乐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带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教育理念。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其音乐教育思想,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核心,让音乐真正属于每一个人,从而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养。

继续阅读

特殊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研究

培养学生不仅有清晰的音乐教育知识与概念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善于创新的思路。要增加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与测评、音乐教学评估与学绩测验、特殊儿童音乐教学与实践方面的能力。在学前特殊教育中游戏治疗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特殊教育手段之一,这种以游戏为媒介对特殊儿童进行咨询和辅助的游戏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编写教材时,笔者结合特殊儿童的特点设计了一些音乐游戏,象:声音识别游戏、声音模仿游戏等,听觉游戏主要针对视觉障碍的儿童,目的提高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敏感度和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具有视觉缺陷补偿作用。象做伴随手指歌曲练习手指灵活度的游戏,有助于训练孤独症儿童非语言能力的表达,目前这也是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正在研究的课题,同时也可以训练有残余听力儿童的手指语的表达。

音乐治疗也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结合音乐治疗的理论,重点编写了适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训练,比如声音传递练习、节奏接龙练习、声势练习等,研究表明这种以节奏为主的“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对于智力落后、具有听觉障碍的儿童非常适用,这也是进行音乐治疗中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的律动练习,是目前为止国内所有特殊教育学校所采用的音乐教育手段,如听音乐走步和跳跃活动、敲鼓活动等。聋哑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音乐做各种节奏动作,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和内容,还可以做哑剧练习等。

1在音乐教学方法中加强对学生特殊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

按音乐学科不同内容,有重点地分环节模拟施教。其中包括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音乐教学技能检验、教学评价等内容。在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中,重点融入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及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编写教案。比如针对视力障碍儿童设计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以听觉训练为主,利用各种音乐教学手段训练儿童对声音的分辨,触觉的准确性。针对孤独症儿童设计的教学内容以节奏感知,简单节奏训练为主,培养他们对周围声音的一种感知能力。通过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与普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技能对比显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所具有的音乐技能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殊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是特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学前特殊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要注入音乐教育评估的理论,使音乐课教学质量从定性的评语,转化为定量化的数据,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特殊音乐教育的平台,从特殊音乐教育规律出发,逐步建立学前特殊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的研究能力。

2教育实践

2.1联系本院的音乐教育现状和实际,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如何在自己所具有的音乐基本技能前提下,结合特殊教育理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是每个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并加以实施。

2.2在见习、实习中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形成实习论文

2.3实习中设立最佳音乐课,要具有一定研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教学策略研究意识和激发学生音乐教学艺术的创造能力

继续阅读

学前特殊教育专业音乐教课的体会

1理论教学

1.1从教材改革入手,目前研究学前特殊教育的音乐教育尚属空白,使用的教材都是普通师范音乐教育融入学前特殊教育理念,结合特殊儿童的特点,编写音乐教育教材,教材内容紧密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构建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理论又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不仅有清晰的音乐教育知识与概念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善于创新的思路。要增加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与测评、音乐教学评估与学绩测验、特殊儿童音乐教学与实践方面的能力。在学前特殊教育中游戏治疗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特殊教育手段之一,这种以游戏为媒介对特殊儿童进行咨询和辅助的游戏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编写教材时,笔者结合特殊儿童的特点设计了一些音乐游戏,象:声音识别游戏、声音模仿游戏等,听觉游戏主要针对视觉障碍的儿童,目的提高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敏感度和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具有视觉缺陷补偿作用。象做伴随手指歌曲练习手指灵活度的游戏,有助于训练孤独症儿童非语言能力的表达,目前这也是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正在研究的课题,同时也可以训练有残余听力儿童的手指语的表达。音乐治疗也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结合音乐治疗的理论,重点编写了适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训练,比如声音传递练习、节奏接龙练习、声势练习等,研究表明这种以节奏为主的“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对于智力落后、具有听觉障碍的儿童非常适用,这也是进行音乐治疗中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的律动练习,是目前为止国内所有特殊教育学校所采用的音乐教育手段,如听音乐走步和跳跃活动、敲鼓活动等。聋哑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音乐做各种节奏动作,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和内容,还可以做哑剧练习等。

1.2在音乐教学方法中加强对学生特殊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按音乐学科不同内容,有重点地分环节模拟施教。其中包括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音乐教学技能检验、教学评价等内容。在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中,重点融入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及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编写教案。比如针对视力障碍儿童设计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以听觉训练为主,利用各种音乐教学手段训练儿童对声音的分辨,触觉的准确性。针对孤独症儿童设计的教学内容以节奏感知,简单节奏训练为主,培养他们对周围声音的一种感知能力。通过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与普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技能对比显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所具有的音乐技能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殊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是特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学前特殊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要注入音乐教育评估的理论,使音乐课教学质量从定性的评语,转化为定量化的数据,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特殊音乐教育的平台,从特殊音乐教育规律出发,逐步建立学前特殊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的研究能力。

2教育实践

2.1联系本院的音乐教育现状和实际,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如何在自己所具有的音乐基本技能前提下,结合特殊教育理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是每个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并加以实施。

2.2在见习、实习中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形成实习论文

2.3实习中设立最佳音乐课,要具有一定研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教学策略研究意识和激发学生音乐教学艺术的创造能力

2.4利用学生试讲中的评估环节,培养评价、考核特殊音乐教学能力,做到能评、会评、会设计有关问卷等学生既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又能根据反馈信息,修改和完善评价指标。

继续阅读

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探究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儿童音乐启蒙教育教学方法与实践进行解释与分析,针对我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提出一种将心理学、认知学等相关原理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去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希望可以通过与幼儿园老师、亲子培训机构教育人员、热爱从事音乐研究的人等在借鉴国外优秀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深层次的、踏实的对我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教学进行挖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音乐启蒙教育事业。

【关键词】音乐;启蒙;教育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先从欧洲来说,他们早就从中世纪就开始跟着长辈们一起出入教堂进行礼拜活动,活动的形式多半以教堂音乐为主。教堂音乐有两个特点:一是旋律简单,便于传播;另一个是合唱,合唱的和声编配基本上是三度或六度的不完全谐和音程,这种编配不仅能使和声效果特别和谐,而且可以在人的听觉中可以获得一种“共颤”的效果。教堂音乐不是那种震撼性的音乐,而是一种渗透性的音乐,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洗涤人们的心灵。他们从小就在教堂音乐的影响下接受了所谓的音乐启蒙教育①,同时被多种多样的多声部和声熏陶着,音乐的感觉自然而然会产生。所以,后来发展到欧洲人十分注重和声,这也是音准概念很强的传统本源所在地。相比之下,我国虽然也有很多歌曲形式,比如民间音乐、革命歌曲等等。但是我国却没有欧洲浓厚的宗教音乐的文化背景,现在的儿童接受的音乐教育多样而凌乱,没有规范性。大部分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是来自于家中从事音乐的人;而有的儿童可能来自于学习乐器的兴趣或者是民歌、戏曲的影响等等。排除一部分儿童在学龄前接受的不同程度的音乐教育之外,大多数的儿童在学校接受的音乐启蒙教育是简易随性的。这很难保证儿童能学到最基本的音乐素质和知识,如果再加上一些儿童没能进入学校学习或是学校根本没有能力安排系统的音乐课程,这样孩子们根本就学不到真正的音乐知识。像在笔者幼儿时期,学校比较重视文化学习,偶尔一节课有音乐课,但是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并没有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导致现在对音乐课毫无兴趣,更加严重的现象是,可以看见一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睡大觉的景象。所以说,音乐的启蒙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音乐启蒙教育能加强幼儿的脑力发育。我们以前在《生物学》课本上学过,人的大脑在作用上有着很明显的分工。我们大脑的左右半球是各司其职但又彼此和谐。大脑的左半球主要负责数字解析;而右半球则是影音解析。我们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的教育,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左右脑的均衡发展②。我们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征,来制定活跃的音乐启蒙教育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愿意学,他们每当遇到问题就会去思考,这样头脑便越用越灵活。

2.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加强幼儿身体本能的发育。音乐活动和身体也是有紧密联系的。音乐中无所不在的节奏感可以带动幼儿的身体运动。世界上每一种事物都是由自然界万物生长演变而来的,音乐中的节奏也不例外。如此说来,一方面幼儿可以从所听到的音乐中模仿自然界中某种生物状态和情感状态,另一方面,我们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在音乐的律动中开始音乐活动,使幼儿能持着轻松感去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幼儿身体机能的发育,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