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

儿童启蒙培训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第1篇

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内部经营制度的管理,不断完善内部发展结构,提供高质量、正规化的启蒙教育服务。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监察和管理,严格取缔不良商家,促进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

1.加强对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启蒙教育机构的正规发展当前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参差不齐,这种启蒙教育繁荣的背后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具体对培训教育进行制约和规范的法律规定,培训行业开办手续简单,开办条件要求低,导致了目前市场中大量培训机构的涌现,造成了培训市场的混乱现象。很多机构都存在乱收费等现象3。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检查和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并对培训课程的资费标准做出一定的明细。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活动,主要检查培训机构中教师的个人水平是否符合教学标准、培训机构中的办学条件如何、收费情况等因素,并每一年都要进行年审,年审不合格或者在日常抽查中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轻者给予警告和处理,重者给予取缔,严格规范厦门市的各类培训机构,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实践,保证厦门市培训机构的良性循环。以“质优”“价优”获得消费者的热爱,提升教育机构内部经济效益,避免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夸大教育培训效果,利用群众的心理进行欺骗性质的经济收益,切实维护消费者的个人权益,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2.学习其他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优秀经验,提升自身教育机构的品牌效应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经营管理平台,很多不断发展壮大的教育培训机构都是因为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营和管理力度,才能保证培训机构的不断发展。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这一点的认识和重视。很多培训机构比较重视经济效益的回收而忽视了机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效益,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只看得见眼前的小利益而忽视了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学习和借鉴一些较为优秀的连锁型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对培训机构内部的制度要求和师资力量提升,加强社会公众对培训机构的认可程度,使教育培训机构成为一个品牌,带来无限的品牌效应,促进教育培训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例如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借鉴和学习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成立于1993年,当时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一样,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培训场所,但是他与其他培训机构所不同的是,新东方较为重视机构内部对学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重在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多的机遇,提升学生的终身竞争力,而将经济效益置于底层,树立了严格的教学使命4。越多越多的学员感受到了新东方的价值和意义,并介绍身边的人都来新东方进行学习,新东方也随之不断变大、变强,但是新东方在不断壮大之后,并没有松懈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了严格的教师行为准则,并对所任课的教师有明确的要求。随着人们口口相传力度的不断扩大,新东方也逐渐成为一种品牌,它的优异性和对学生的积极改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教学范围不断扩大,深入到我国每一个城市当中,业务涵盖早教、学前、小学、四六级考试等等英语教学活动,帮助亿万人实现他们的英语梦想,累计学员超过1600万人,成为了当下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一5。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自身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当前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比当初新东方的市场发展前景更为突出,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也借助这一良机,不断提升机构内部竞争实力,提升自身教育机构的品牌效益,为厦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3.不断改革和创新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提升启蒙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启蒙教育机构内部经营管理结构的同时,启蒙教育机构内部的培训教师也要不断丰富教学的手段,改革和创新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5。儿童的心理特点通常是比较爱玩,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或者活动内容。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培训。目前主要的新型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导入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等等。在利用游戏教学法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目的性、趣味性、竞技性的游戏活动,在充分提升儿童参与热情的同时,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娱乐氛围中,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并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儿童进行童话故事中角色人物扮演的方式进行趣味教学,在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儿童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展现启蒙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教学,加深儿童对教学内容的直观理解和深刻记忆。

二、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

当前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厦门市启蒙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一些列正规化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正规化管理和经营,未来的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一定会不断的繁荣发展,为厦门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重要的转变。

1.逐渐向教育机构品牌化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产业逐渐展现出了它的重要发展潜力,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速了启蒙教育市场的逐渐正规化、科学化管理6。虽然目前厦门市的启蒙教育机构数量繁多,但是通过不断的时间检验,一些内在实力较差或者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培训机构逐渐衰落,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培训机构要逐渐实现品牌化发展趋势,而品牌化发展趋势未来必然会成为教育培训机构的必然发展需求。教育培训市场正朝着品牌经营、市场细分和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培训市场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挥机构内部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必须采用科学而合理的发展战略,不断丰富机构内部教师能力、内部教学器材等等,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实现后期的社会效益,逐渐在市民的口口相传中,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实现教育机构的品牌化发展。

2.逐渐成为经济重点发展项目在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工业制作业,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我国正逐渐向服务型经济发展。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教育行业也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脱颖而出。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独身子女政策的全面落实,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纷纷送孩子到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教育培训机构市场逐渐呈现不断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一匹迅速奔跑的黑马,成为创业投资中比较热门的词汇,大量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根据我国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的实际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特别是针对幼儿、小学、中学的教育培训机构,将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并会不断呈现迅速的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参加各类培训的少儿、青少年达到了1.5亿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城市中,70%以上的学生都在教育培训机构中进行教学辅助活动。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培训机构将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点发展项目,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

三、结语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加入幼儿英语启蒙的队伍。本文从幼儿英语家庭启蒙的可行性,目标以及所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探讨幼儿英语家庭启蒙方案,试图为中国儿童英语学习做好规划。

关键词:幼儿英语;家庭启蒙;亲子互动

一、幼儿英语家庭启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已经引起中国许多家庭的重视。近几年,更是出现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孩子很小时就将他们送去各种培训机构学习英语。虽然外语学习是否应该从学龄前儿童开始尚无定论,但是研究显示,让孩子幼儿时期学习英语,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儿童的生理结构,Lenneberg(1967)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问题。他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是在2岁至青春发育期之前这段时间。因为人的大脑中主管言语的区域处尚未定位,第二语言会和母语储存在大脑的同一区域,因此儿童时期学习外语最有可能运用和母语一样的机能,最有可能达到接近母语的程度。除此之外,儿童的发音器官可塑性比较强,能习得自然语音。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动力,性格、自信心和情感状态。儿童学习英语心理障碍少,模仿性强,敢于表达,不怕出差,获得的输入也自然比较多。这些都有益于幼儿的外语习得。综上所述,幼儿学习英语利大于弊。现在的父母大部分进行科学育儿,注重亲子阅读,互联网时代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为每个家庭启蒙英语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家庭启蒙英语具有学习时间的随机性、学习氛围的娱乐性、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幼儿接受心理的亲和性等特性,因此幼儿家庭英语启蒙完全具有可能,也是任何英语培训机构所不能比拟的。

二、幼儿英语家庭启蒙的目标

幼儿家庭英语启蒙从一开始不是为了孩子英语过级或者参加竞赛,因此幼儿家庭英语启蒙的目标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接触英语可以消除幼儿对于除母语外的第二语言的畏惧和神秘感,树立交际能力的自信;2.引导幼儿感悟不同的文化,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3.通过大量纯正的英语语言输入,培养孩子的语言敏感性以及口语表达能力;4.和母语学习一样,结合英语知识的学习,渗透品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5.幼儿英语启蒙需要通过亲子教育才能实现,更好地实现亲子沟通培养和谐向上的家庭文化底蕴。

三、幼儿英语家庭启蒙的原则

1.以听为主,说为辅,激发学习的兴趣

克拉申认为,习得是无意识地吸收,是一种隐性学习。儿童的关注点只是语言的“意思”,不太关注语言结构和词汇。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来说,有了音才能阅读。而研究证明,大量听所获得的“习得”是最容易也是最有效地。因此幼儿早期家长因摆脱中国式“背单词”教育方法,通过播放大量韵律性强、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如“Wesing”和“Rockmyba-by”、娱教于一体的网络英语节目以及纯正的英文原版动画片“Peppapig”“Littlebear”“Bigmuzzy”来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敏感性,同时在每天的规定时间内讲解英文原版绘本来激发他们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吴敏兰所推荐的英文启蒙绘本非常适合启蒙英语的幼儿阅读。

2.融合日常生活,营造英语环境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儿童具有自然习得语言的能力。根据幼儿这一语言习得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英语浸入式环境,即要是通过情境化的模式,通过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不断地进行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从而培养用英语的方式进行思维,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家长可以与幼儿用情景表演法展现有趣的童话故事,学会英语对话;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英语进行思维,运用英语进行对话,日常的用语交际;家长可以利用TPR教学法,即“totalphysicalresponse”全身肢体反应教学,帮助幼儿对所学的英语知识的理解,家长可以配合语言加入大量的肢体语言,比如说手偶的运用等,加上一些图片、实物,让孩子通过听、看、玩的方式,对你所说的内容记忆深刻,达到更好地吸收效果。

3.注重亲子互动,陪伴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学龄前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就是父母,因此在家庭英语启蒙阶段,父母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小游戏,与孩子共同表演英文儿歌,共读英文原版绘本,一起观看英文动画片,并且一起讨论片中的故事情节,而不是强迫孩子独自地学习,这样不仅会丧失孩子学习的动力,同时不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语言沟通。

4.正确对待孩子沉默期,静待花开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孩子学英语是有沉默期,在启蒙英语初期要求孩子跟读或者背单词是不太合适的。启蒙初期,大量地输入很重要,多听少说。如果孩子刚接触英语,就不断要求孩子跟读,模仿语言语调,孩子的精力集中在模仿语音上而不是对语言的整体理解上,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因此家长因理性对待孩子的沉默期,耐心地提供孩子大量纯正、正确的英语语言输入。

四、结语

人类思维发展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语言习得。儿童母语习得的整个过程是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下。儿童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待在家里,因此家庭是儿童英语启蒙的最佳场所。父母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语言文化环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语言习得规律,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英语学习的兴趣,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一起等待幼儿语言输出的那一刻。

参考文献:

[1]黄晓苑.家庭幼儿英语教育模式的个案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7).

[2]胡卫治.浅谈对幼儿英语家庭启蒙教育的认识[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3]胡卫治.习得理论指导下幼儿英语家庭启蒙教育的个案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6).

[4]杨晓斌.营造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少儿英语学习[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2).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第3篇

摘要:“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强调“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建构了“微项目”活动课程,提炼了“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学前教育

人常会在成长和成功中选择后者,这是人追求结果的常有思维。其实,“不在乎旅游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真正应有的价值取向。2011年,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在梳理、细化、总结、传承“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申报的课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课题如期结题,并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培育对象。

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

追寻:“三去三重”过程与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哲学范畴,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重权威”——教育过程一言堂,教师角色固化,不给幼儿自主、质疑、突破常规的机会;“重功利”——教学过程只关注概念、知识的教授,忽视、剥夺幼儿的实际体验和需要,儿童立场缺失;“重结果”——教育教学关注预设知识的学习效果,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经验建构的实际状况等。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指导下,基于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原创性地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去结果”并不是否定结果、不要结果,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强调“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面对种子,就必须遵循种子的成长规律”[1],“三去三重”把儿童视为“种子”,致力于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使幼儿天性充分张扬,个性自然释放,灵性快乐生长,从而真正回归幼儿学前教育学习的本真。它注重幼儿好奇(敢于创新)、好问(勇于质疑)、好动(乐于探究)、好学(善于思考)等核心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等精神实质高度一致,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更具科学性、适切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体系,确立了“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晰“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师所熟悉、能领悟、可操作的实践性操作流程,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真正从“说教”走向“润泽”,从“功利”走向“快乐”,从“刚性”走向“弹性”,塑造人格于无形,全面提升科学启蒙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去结果”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理念追求;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其最终的价值就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回归学习的本真。

二、“去结果”的实践探索:顺应天性,回归本真

(一)建构“微项目”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特色创生

当前幼儿科学课程散落在各种教材之中,科学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关联性,不成体系,具有零碎性、碎片化的特点,忽视了幼儿科学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连续性。基于课程建设碎片化的问题,我们以“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为基点,基于“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建构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微项目”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微项目”),实现了园本课程的发展和园本特色的创生。“微项目”指的是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开展的微型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它基于幼儿立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以项目的形式将科学活动系统化、深入化、生活化,强调将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集体探究、区域探究、亲子探究等多元探究方式在生活、游戏中深度学习。“微项目”涉及动物类、植物类、沙石类、生活用品类四大探究类型,每个项目包含问题搜索、主题导引、主题网络、活动导航、主题探究、主题环境、主题评价、主题感悟八大板块。其主题微小,体现问题性;目标清晰,体现层次性;内容丰富,体现真实性;方式多样,体现过程性;环境灵动,体现互动性;评价多元,体现开放性;感悟真切,体现思辨性。“微项目”活动课程追随幼儿探究天性自然生发、生长,润泽了幼儿灵性,实现了幼儿探究的生动、互动和灵动。研发的“蚕宝宝来了”“种向日葵”“快乐石之旅”“车轮轱辘辘”四大经典微项目活动案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同类别幼儿园借鉴学习。

(二)提炼“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创新教学行为方式

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缺乏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法和范式,教师往往停留于观念、理念的层面,普遍存在“一提理念头头是道,实践操作却又回到原点”的问题。针对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充分吸收了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经典教育理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为指导,重点研究“幼儿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策略”,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育观。针对过去科学教育中“重教轻学”的弊端,我们创生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学”与“教”全面聚焦“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三大策略,关注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彻底改变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差异,重权威轻事实”等倾向,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焕发灵性。其操作范式为“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在探究中建构、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发现。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引领幼儿尝试以多种方式自主探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四大环节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多元组合,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变式。其常规操作流程如下“三策略四环节”实践操作范式创新了教学行为方式,是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拓宽教育评价渠道“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评价结合“三有四好”幼儿培养目标,基于幼儿“有爱、有礼、有信、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核心素养的考量,遵循“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2]的原则,主张正视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倡导多元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实现评价的形式、主体、功能的多元性、个性化,促进幼儿持续发展。课程评价工具《幼儿成长档案》《观察记录册》的运用,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三、“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专家指导全程化,研究不断深化

我们牢牢把握开题论证、课题调研等契机,与专家充分对话,充分吸取经验,直面问题,对课题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等进行反复梳理和修正,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凝练“去结果”的内涵、特征,梳理操作路径,进一步提升研究品质。在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课题选题独到,立意新,定位高,课题设计完整,框架清晰,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实践,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深度。课题研究成果“‘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由苏州市推选申报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并获二等奖。申报过程中,相关专家亲临现场,给予手把手的指导,厘清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二重二去二淡化”到“三去三重”,使课题核心理念更清晰、更透彻。

(二)研究成果多元化,多主体获得发展

⒈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灵性。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启迪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的研究思路,强调尊重幼儿的探究天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实现生动、互动和灵动发展,真正成为“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本真”儿童。

2.实现了教师科学教育的生动。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并不断地得到优化,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教师们牢固树立“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观念,基于儿童立场,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究,真正成为“呵护童心,守护童真,激发童趣”的“求真”教师。

⒊形成了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家长既是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幼儿园周边环境(公园、印刷厂、同里古镇等)也都成为幼儿探究的好去处,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⒋推进了幼儿园科技特色建设。伴随着课题的研究,幼儿园从日常管理、教科研活动、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到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流露着浓郁的科学探究的气息,科技特色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成员单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三)成果推广多平台,赢得广泛赞誉借助

“一室一基地二中心”,即肖菊红名师工作室、“幼师国培”项目实践基地、幼教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探究式启蒙教育研究中心,形成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核心团队,定期开展主题式沙龙、跟踪观察、课程审议、公开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推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同行的高度认可。幼儿园先后承办瑞吉欧教育与中国早期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全国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暨区域游戏的设计策略高级研修班、教育部“国培计划”研修等活动30多次;先后接待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4个国外访学团来访,接待来自西藏、山西等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幼儿教师来园参观学习。肖菊红园长担任省教育评估专家、省“名师送培”专家、省校(园)长网络课程授课专家、苏州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专家、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肖菊红、周惠英应邀在省教育厅选派赴英国培训学习结业成果展示、校长国培计划、长三角幼教名师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省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科学教育研讨会、省引智培训等活动中公开教学10余次,开设讲座50余次,培训人数达20000余人。幼儿园编著的《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20例》公开出版,10多篇科学启蒙教育论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早期教育》等期刊。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教育的“种子法则”[J].人民教育,2015(11).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启蒙;教育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先从欧洲来说,他们早就从中世纪就开始跟着长辈们一起出入教堂进行礼拜活动,活动的形式多半以教堂音乐为主。教堂音乐有两个特点:一是旋律简单,便于传播;另一个是合唱,合唱的和声编配基本上是三度或六度的不完全谐和音程,这种编配不仅能使和声效果特别和谐,而且可以在人的听觉中可以获得一种“共颤”的效果。教堂音乐不是那种震撼性的音乐,而是一种渗透性的音乐,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洗涤人们的心灵。他们从小就在教堂音乐的影响下接受了所谓的音乐启蒙教育①,同时被多种多样的多声部和声熏陶着,音乐的感觉自然而然会产生。所以,后来发展到欧洲人十分注重和声,这也是音准概念很强的传统本源所在地。相比之下,我国虽然也有很多歌曲形式,比如民间音乐、革命歌曲等等。但是我国却没有欧洲浓厚的宗教音乐的文化背景,现在的儿童接受的音乐教育多样而凌乱,没有规范性。大部分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是来自于家中从事音乐的人;而有的儿童可能来自于学习乐器的兴趣或者是民歌、戏曲的影响等等。排除一部分儿童在学龄前接受的不同程度的音乐教育之外,大多数的儿童在学校接受的音乐启蒙教育是简易随性的。这很难保证儿童能学到最基本的音乐素质和知识,如果再加上一些儿童没能进入学校学习或是学校根本没有能力安排系统的音乐课程,这样孩子们根本就学不到真正的音乐知识。像在笔者幼儿时期,学校比较重视文化学习,偶尔一节课有音乐课,但是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并没有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导致现在对音乐课毫无兴趣,更加严重的现象是,可以看见一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睡大觉的景象。所以说,音乐的启蒙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音乐启蒙教育能加强幼儿的脑力发育。我们以前在《生物学》课本上学过,人的大脑在作用上有着很明显的分工。我们大脑的左右半球是各司其职但又彼此和谐。大脑的左半球主要负责数字解析;而右半球则是影音解析。我们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的教育,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左右脑的均衡发展②。我们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征,来制定活跃的音乐启蒙教育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愿意学,他们每当遇到问题就会去思考,这样头脑便越用越灵活。

2.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加强幼儿身体本能的发育。音乐活动和身体也是有紧密联系的。音乐中无所不在的节奏感可以带动幼儿的身体运动。世界上每一种事物都是由自然界万物生长演变而来的,音乐中的节奏也不例外。如此说来,一方面幼儿可以从所听到的音乐中模仿自然界中某种生物状态和情感状态,另一方面,我们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在音乐的律动中开始音乐活动,使幼儿能持着轻松感去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幼儿身体机能的发育,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1.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发展变化,并且对这些内容大胆展开想象,比如听到了紧凑的一段音乐,很容易联想到紧张的场景等等,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识。

2.幼儿音乐理解力的发展。音乐理解力是指幼儿在听到某种音乐中所体会到其表达正确的思想情感。其中含有旋律、音色、节奏、力度等表现方式。在整个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们每感受一种音乐的同时,相对应也会产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感情色彩、表达方式等等。我们通过音乐启蒙教育,引领幼儿感受音乐的情感,才会让幼儿深刻地理解音乐。

3.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发展。音乐表现力是指幼儿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了初步认识,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情感去演绎一部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我们会发现,幼儿一般都很活泼好动,正因为他们这种性格特征,从他们的肢体动作、语言中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的音乐才会富有生机,孩子们才能从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所以,教师通过快乐的音乐教育活动,多制定有关音乐的小游戏,积极和孩子们进行音乐互动与交流,适当的赞扬并鼓励幼儿,才能使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得到充分发展。相反,在一堂音乐课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念课本,没有去跟幼儿互动,整节课下来,气氛过于紧张凝重,幼儿本身活泼的天性也被压制下来,更别说让幼儿去表现自己。

4.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发展,是指幼儿能根据作品本身的情感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自在地演绎一部作品。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并且及时鼓励孩子们。比如说,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自由编排动作等等。像这种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的上课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才能,还可以加强孩子的创造意识。

三、音乐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

(一)正确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

音乐启蒙教学方式应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对应。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好奇心强的心理活动在音乐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情绪变化快、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幼儿音乐教育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兴趣和快乐的心情。由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懂得察言观色,准确地把握孩子的身心特点,去了解孩子当前的音乐学习心理,正确掌握孩子对音乐的当前需求,去开展符合孩子现状的音乐教育活动,孩子才会对音乐有兴趣,并且感到快乐,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营造优良的音乐教育环境,加强节奏感的训练

幼儿的音乐教育需要一个优良的环境氛围。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贴切孩子们的生活,家庭作为孩子成长起点的一个场景,影响远远大于学校给予的教育。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家庭音乐氛围,可以让孩子们在家里表现音乐时能轻松自在,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且可以同时间培养孩子的优良音乐素养。音乐不只是一段优美的旋律,还是语言、律动的共同体。在幼儿接受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应当把音乐、语言、律动等元素相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表达一首歌的时候,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摆动起来,从而进行最基本的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并且教幼儿几个简单的动作,幼儿在律动的同时,脑海中自然而然的会把自己做的动作与旋律相结合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教师通过歌曲的旋律、语言以及律动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不仅使孩子语言能力有进步,身体的灵活性也会提高,而且在提高孩子节奏感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片段的记忆力,这对家长和老师来说是简单可行的教育方式。

(三)设置亲子活动,加强听觉能力训练

家长要多带领孩子参加亲子活动,譬如幼儿园、社区等地方举办的亲子活动。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听觉训练,如边唱边听等。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幼儿对音乐的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例如,在幼儿园里,每当期末的时候,学校都会举办家长会,期间也会有家长带领孩子一起玩的音乐游戏。最常见的是,家长面前会摆放三个左右的乐器,孩子背对着家长,家长弹一种乐器,然后让孩子猜出乐器,再延伸点,甚至可以让孩子模仿音高或者音色。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孩子听觉能力,还能使家长与孩子间更加亲密。

(四)选择合适乐器,增强创作力训练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并不是只扮演一位听众,还可以是一名音乐创作者。这样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去实践音乐、学习音乐。对孩子来说,乐器不仅是乐器本身,更像是一种玩具,严格来说还是一种教育的载体。所有乐器中,打击乐器的音色最独特、最丰富,便于启发孩子即兴创作欲望的理想效果③。可以依据幼儿喜爱敲敲打打的天性,选用构造简单、便于操作、演奏音量可控制的打击节奏乐器作为教具,如三角铁、沙锤、碰铃、双响梆子、木鱼、响板、串铃等,这样不仅能训练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在幼儿课堂中,教师为了活跃音乐课堂气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带来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器,或者直接用现有的物质代替那些乐器,比如笔、钥匙、书本等。教师会让孩子们发散思维,自由创编他们认为好听的音乐效果。整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很开心,同时也会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结论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少儿培训;创业模式;市场现状

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联合,改造传统产业,完成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互联网+”也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了提供广阔的就业机遇,英语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是各种活动中是必要的交流工具。在当前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更要做到与时俱进,把握互联网和教育深入融合的趋势,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适应市场环境,促进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创新。

1.2少儿英语培训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全面深化,中国和世界同步接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学习的热潮正在持续升温,并逐渐低龄化,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少儿英语学习。少儿英语培训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市场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少儿英语教育既是中国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他们今后学习的基石,所以少儿英语的教学,必须讲求严谨科学。但是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各类培训机构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以株洲市天元区为例,据网络统计,仅在一个区中就有约20个英语培训机构。可见少儿英语培训的市场竞争激烈。

1.3创新创业教育

中央政府一直持续鼓励“创新创业”。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自此,“创新创业”理念走进校园。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全力培养学生相关能力、提高学生创业水平、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重新阐述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中国形成一股创业创新新浪潮,在这一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结合所学创新创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融入创业浪潮,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少儿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目前,大批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少儿英语学习和培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佳庆所写的《儿童第一语言能力的获得及对外语启蒙教育的启示》中提道:早期获得外语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语言学习能力的增强、使儿童学习其他语言更容易、有效。居晓丽也在《自主开放的“语言工作室”》中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为他们以后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李丽在《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提到,少儿早期的语言习得,需要引导式教育。可见,少儿英语培训具有扎实的理论依据。这些也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指明方向。

3少儿英语培训模式调查

3.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到2016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3.2研究方法

该次调查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该调查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是调查问卷题目。主要方面包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创业创新政策的态度,创业意愿,对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市场的了解度和参与度,和对创办少儿英语培训创业模式的设想等四个方面。

3.3数据收集

课题组员于2016年3月和2017年3月分别在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办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模式和实践进行问卷调查。该课题组使用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发放问卷,整合数据并制成相关表格。最后从以上提及的四个方面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3.4数据分析

3.4.1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创业创新政策的态度在该次调查中,约有70%的学生对于创业创新政策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他们中大部分人,是通过该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到的相关政策知识;小部分人是通过课外有意识地接触相关信息而学习到的。同时,约68%的人表示,创业创新政策对于他们的就业及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可见,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创业创新政策持积极肯定态度。

3.4.2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意愿该次问卷结果直观地体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有较大的创业意愿。62%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在毕业后尝试创业或已经在进行创业活动。但其中大部分调查对象并没有明确具体的创业方向。

3.4.3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少儿英语培训市场的了解度和参与度通过问卷,65%左右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表示,平时未曾有意识地去搜集少儿英语培训市场情况;但同时,他们表示自己可能接触过少儿英语培训行业相关信息。大约80%的调查对象认为,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具有可持续增长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需要。据调查,45%的学生参加过少儿英语教学,并且有个别出色的学生已经通过少儿教学创办了公司并且打造了自主的品牌。由此得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少儿英语培训市场有一定了解并且积极参与。

3.4.4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创办少儿英语培训创业模式的设想通过调查问卷设置的这项开放题,我们多方面地了解到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构想。大多数人会从创业的启动资金、培训机构的环境与配套设施、团队的机构设立和人员配置、营销模式和宣传渠道这几个方面开始构想创业的模式。但也不乏新奇的创业的思路,如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网络教学,多形式,多样化的课堂体验等。

4少儿英语培训模式分析

4.1少儿英语培训的市场现状及消费者需求分析

中国家长普遍抱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理念;同时,教育专家也认为“3~12岁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期”。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少儿英语培训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其市场也随之持续扩大。加之,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可想而知,少儿英语培训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前景可观。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少儿英语培训行业,致使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以株洲市天元区为例,该市共有约20个大型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创业者需要综合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并制订适合的营销策略,着力打造出品牌,增强自身影响力。

4.2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少儿英语培训SWOT分析

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内部竞争,该行业创业者步履维艰。如何成功创业并取得长足发展是横亘在众多创业者面前的难题。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运用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iesandThreats)理论对自主创业举办少儿培训进行分析。明确自身创业的优势与不足,把握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制订完备创业方案和合理规划,尽可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将创业失败率降至最低。

4.3关于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运行方案设计的系列工作

从少儿英语培训市场的现状和SWOT的分析和数据出发,结合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运营方案。首先是培训机构的启动资金(对于大学生来说,自筹资金,银行创业贷款或是合伙创业的选择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培训机构的环境与配套设施(环境包括机构的选址和办公环境的设计;配套设施则有教材,多媒体设备等);培训机构团队的机构设立和人员配置(机构设立包括行政部,市场部,教务部,后勤部等;人员配置包括教师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培训机构的营销模式和宣传渠道(营销模式包括常规营销,活动营销和体验营销,宣传渠道则有媒体推广,讲座等形式)。

4.4少儿英语培训行业的师资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现状的综合分析

从如今少儿英语培训市场的师资现状来看,现在的培训机构像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但是在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的方面很难兼顾。主要是由于少儿英语教学的教师很多缺乏专业训练,同时这些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大,很难提供稳定的教资。而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说,他们的英语专业知识过硬,在校时接受全方面的商务英语水平培训,完全有能力胜任少儿英语的教学,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耐心和素质水平,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少儿群体接触。

5结语

从市场现状来看,少儿英语培训作为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带来的创业风险。投身这个行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我们既要掌握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同时明确自身创业的优势与不足,把握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才能制定完备且明确的运行方案,将创业失败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陈运玲.交际教学法与剑桥少儿英语教学模式[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49-50.

[2]卢洁.幼儿英语教学之理性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66-167,169.

[3]陆效用.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和“一条龙”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4(1):62-68.

[4]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21-29.

[5]李佳庆.儿童第一语言能力的获得及对外语启蒙教育的启示[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1):102.

[6]居晓丽.自主开放的"语言工作室"[J].山东教育,2007(12):22-23.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类;APP;交互设计;儿童审美心理

引言

由于中国一批“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和“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艺术教育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新中产”将艺术素养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点,收入越高的群体对子女的投入越多,而陪伴时间却越少。因此过分依赖于线下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和孩子对艺术的多元化需求,互联网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事、物之间的交互方式变得更加多元,这些都为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出现创造条件。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进行学习。因此,给儿童使用的美术教育类APP中的交互设计就变得尤其重要。

一、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一个艺术学习机构来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而由于艺术培训行业从业商家多造成行业运行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用户在选择时处于信息薄弱的一方。据统计,中国2至12岁的儿童人数目前已经超过2.2亿。2~12岁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600亿元,2~12岁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600亿元,在愿意为儿童艺术素养培育投入资金的家庭中,超过50%的家庭平均每年支付2000-5000元,不到10%的家庭支付超过8000元,支付小于2000元的家庭占比小于20%,平均每年支付学费在2000-5000元区间的群体最多。少儿艺术教育的竞争市场内,美术是第二大细分市场。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各种儿童美术培训机构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源和影响力,会在线上线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宣传,这些层出不穷的广告对家长们的选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校外艺术教育机构、老师和产品内容的无从选择、无法信任,已经成为用户们的一个集体痛点。

(二)产品现状。通过在苹果应用商店中搜索发现,美术类APP大致可分为工具类,如:素描大师、Sketches等;教学类:宝贝计画、美院帮等;娱乐社交类:童画秀秀、艺术狗、美术宝等。工具类主要实现在移动端上进行绘画创作等需要,教学类主要提供线上教学的功能,满足线下受时间地点制约的痛点,例如宝贝计画以视频教学和直播授课为主,娱乐社交主要以社群的形式提供用户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主要的儿童美术教育APP——宝贝计画、童画秀秀,则提供了线上教学视频以及用户沟通的平台。然而在线上学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家长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接送孩子去兴趣班的路上,同时充分利用孩子课余零碎的时间通过观看线上的视频课程和直播课程来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年龄较少,经常观看电子屏幕影响孩子视力等健康,以及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虽然可以寓教于乐,但同时也容易沉迷互联网,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威胁。由此可以发现,相较于庞大的儿童艺术教育市场,线上的儿童艺术教育产品发展还比较缓慢,主要存在线上线下不联动,各种产品同质化严重却内容质量不高,缺乏对儿童自身审美发展规律的研究,价格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线上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儿童(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为18周岁以下)作为一个普遍又特殊的群体,生理和心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儿童的审美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婴儿知觉期(0~2岁)、符号认知阶段(2~7岁)、写实高峰阶段(7~9岁)、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9~13岁)、审美参与危机阶段(13岁以上)。了解不同阶段的儿童审美心理特征可以对后续进行交互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婴儿知觉期(0~2岁)。这个阶段儿童还无法与艺术或说是艺术品产生关联,主要还是靠本能中的知觉能力去分辨周围的人和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但同时一些儿童已经有了自己的偏爱,这种现象对之后的审美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此阶段的儿童美术教育类APP应更注重向家长传递正确的美育方式,简化家长与APP之间的交互行为,增加与儿童的互动,以情景等方式让儿童产生比较强烈的感知。

(二)符号认知阶段(2~7岁)。从这个阶段开始,儿童可以慢慢掌握多种符号意义,如图像,手势,声音,数字,形式和语言,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但由于年龄较低,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儿童很难掌握艺术品的整体特征。于是家长开始带儿童参加一些艺术培训来进行艺术启蒙,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一周一次的课程难以满足审美能力的螺旋式上升要求,上课结束后,短时获得的审美能力也将很快下降或消失。此时家长可以通过儿童美术教育类APP来辅助现在的学习成果,其设计应以美术欣赏为主,来培养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等。

(三)写实高峰阶段(7~9岁)。儿童的审美认知发展到这个阶段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开始独立思考并希望尝试创造。由于绘画技能的学习和积累不够,掌握程度不高,所以描绘的事物常常与所看到的事物偏差较大。这个阶段的儿童美术教育类APP可以以教学为主,通过设计与此阶段儿童审美认知相匹配的课程,如涂鸦、黏土等创意课程来进一步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开拓儿童的视野。

(四)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9~13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启发,开始渴望以更多的表现形式来创造,即使是针对同一事物也希望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渴望打破原有的认识和规则。临摹绘画开始注意到到线条的粗细变化、色彩色调、构图、黑白灰关系和透视等因素,可以通过更专业的儿童美术教育类APP来加强训练,如以素描、色彩等课程为主,不同的课程体系满足儿童不同的绘画需求。

(五)审美参与危机阶段(13岁以上)。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已经完全成熟,同时也具备了一定逻辑推理能力,向外的社交意愿也明显加强,更希望能与他人通过绘画来建立联系。内容+社交形式的儿童美术教育类APP通过一些专业课程,系统地帮助儿童提高绘画技能,同时儿童通过分享的形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养。

三、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策略

基于儿童审美心理,针对家长和儿童进行了定性研究,采用半开放式访谈的方法,并结合APP交互设计范式的四个层面提出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策略。

(一)更具针对性的功能设计。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审美认知水平的发展状况不同,在功能设计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对一位6岁儿童家长和一位10岁儿童家长的的调研中发现,虽然这两位家长都重视儿童的美学启蒙,但行为却截然不同。6岁儿童家长主要陪伴孩子一起绘制涂鸦、做手工以及阅读有声绘本,而10岁儿童家长则让孩子学习素描、色彩等绘画技能。这说明,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功能设计需根据儿童审美认知发展的阶段进行分龄,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同时,相同年龄段的儿童也会因为家庭影响的因素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调研中两位同样是8岁儿童的家长,同样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但家庭收入差距较大,于是造成前者的主要用户行为有:①只要孩子喜欢绘画,会在试听后送孩子去口碑好的培训班;②在空余时间会带孩子看全球各地的美术展,并关注美学相关公众号;③会让孩子参加多种培训班(英语班、主持人班、游泳班等)。后者的主要用户行为有:①找朋友咨询多家机构,并比较他们的性价比;②在空余时间带孩子看免费的画展;③会买书让孩子临摹,在孩子不会画,自己也无法指导的情况下,会带孩子去培训机构(以中小机构为主)。所以在进行功能设计也要结合用户场景进行充分考虑,着重解决核心用户的痛点。

(二)更“扁平化”的结构设计。窄而浅的信息架构更利于儿童理解,即使大部分儿童从7岁开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但理解复杂事物往往还需要借助于外部的辅助。APP设计中的一条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保持简单,因此可以采用扁平化的信息架构方式来降低儿童和家长的学习成本,从而增加易用性。所以,从信息层级上来说,最合适的区间在1到3个层级之间,超过3个层级以上便会造成儿童理解困难等问题。只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根据儿童各个阶段的特点,才能设计出能最快速有效抵达儿童头脑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例如《黄铅笔》,产品定位为“将科技美育带回家”,功能聚焦,信息层级在3层以内,如图1所示,简单的信息架构大大降低了儿童的学习成本,让儿童可以更快理解和使用。

(三)更自然高效的交互设计。伴随儿童审美认知心理的发展,儿童的生理也在不断发展,灵活的肢体运动为交互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儿童可以通过手、脑、眼的协调配合来与周围事物产生交互。相关研究表明,儿童从两岁起肢体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动作,到六岁左右便可以完成相对复杂的动作了,因此,各种电子设备触控屏幕常用的交互手势,如点击、双击、缩小、放大、长按、滑动、拖拽、等动作都可以轻松实现。但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复杂的交互方式会带来儿童操作的困扰,造成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失去玩的兴趣。所以交互手势应尽可能精简,操作要简单,在操作完成时,及时给予反馈,这种反馈需避免打扰到儿童当前的操作,以非模态提示为主,同时可以增加语音交互,给予更多的鼓励式反馈,增加儿童使用过程中的成就感。图2是由网趣宝贝出品的《宝宝早教美术训练APP》,主要功能是让儿童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主要与屏幕交互的方式为单击,得到的反馈信息和提示信息为语音交互,交互方式简单,避免了交互过载的情况。在儿童填色模块中,填入正确的颜色语音提示为“真不错”、“真棒”等,填入错误的颜色则语音提示“再试试吧”、“不对哦,再试试”等,作为自然交互方式之一的语音交互的方式与当前儿童的操作及心理配合,让儿童的操作更流畅、更有沉浸感,同时,带有鼓励语气的提示音也增加了儿童的成就感,让儿童更有继续学习的冲动,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四)更情感化的界面设计。根据儿童审美认知心理发展的阶段,即使高年龄段的儿童已经有逻辑推理能力,但儿童的逻辑思维与成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在设计儿童美术教育类APP时,更要采用共情和移情的方法,充分考虑儿童的情感因素。从布局上减轻儿童的认知负担;从色彩上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审美偏好;从图形上可以更贴近生活增加沉浸感;从文字上更趣味化,避免说教式文案,增加角色带入感。例如《在家画画APP》,界面设计的整体风格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和行为心理,采用给人活泼生动的黄色为主色调,可以给儿童愉悦的心理暗示,瞬间抓住眼球,如图3。对于课程封面设计也别有用心,采用儿童插画的形式,减轻课程给儿童带来的负担感,通过鲜明形象的插画来吸引儿童点击观看。情感化的界面设计可以说是儿童美术教育类APP设计中点睛之笔,界面与用户直接接触,符合儿童审美情绪的界面设计将极大提高用户体验。

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突破。由于美术教育APP发展时间还较短,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很多APP在结构和功能上还趋向于单一,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正因如此,为我们带了很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儿童美术教育类APP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理论,提出儿童美术教育类APP交互设计策略,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浩,张言林,周婷婷,向梦飘.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20:113-117.

[2]王馨,王峰.反思层面的儿童教育类App情感化设计研究[J].装饰,2018,07:95-97

[3]黄瑞.基于沉浸理论的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18,10:177-181

[4]程冉,聂睿,蒋雯,桂元龙.基于认知发展的儿童交互设计研究[J].设计,2016,29(5):132-133.

[5]马小丽.基于ipad的学前儿童教育类应用软件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4

[6]耿珊.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现状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7]殷佳丽.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互联网产品界面视觉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8]王雨彤.基于“互联网+”的儿童早教绘画产品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7

[9]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对泰幼儿汉语;教学原则;情境性;交际互动性;容错性

笔者曾经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委派,赴泰担任幼儿汉语教师,在泰组织开展汉语教学活动期间,看到中国赴泰汉语教师的观念存在某些偏差,比如关于对泰幼儿汉语教学学科的定位与原则等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们不少人觉得,在泰国幼儿园做汉语教师,充其量不过是做泰国孩子的“伴读书童”,辅导看图识字,教点中国儿歌,画点中国儿童画,跳点中国幼儿舞蹈,做点中国幼儿游戏,是讲汉语的保姆,难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汉语教学”;有人觉得,教这种低龄的教学对象,既没有什么合适的现成教材,也没有已经形成公认的定论,没有产生普遍效应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只好得到什么教材,就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这种临时将就或凑合的态度,致使对泰幼儿的汉语启蒙教学缺乏有效性,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对泰幼儿汉语教学学科有待健全和完善

从整个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视野来看,无论是对外幼儿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一直都跟不上海外幼儿汉语教学发展形势的步伐。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关于对外幼儿汉语教学学科的建构,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健全和完善,不像对外青少年汉语教学,或者对外成人汉语教学学科那样,已经逐渐建构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海外幼儿汉语教学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相比之下,对外学龄前儿童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建构,还没能够及时适应实际情况,没能够应时俱进。具体来说,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由于幼儿的生理基础、心智水平及其认知能力,决定其和青少年,或者和成年人明显不同,不能照搬照套对待青少年或成年人的教学模式,需要专门对应幼儿这种特定的对象,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因此,怎样根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性质,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智力发展和学习规律,选择彼此双向对应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建立教材与教案都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模式,争取唤起泰国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学习汉语,愿意练习简单的汉语口语,爱好中国文化,这是一个已经摆上议事日程,需要专门进行研讨的课题。目前,对泰幼儿汉语教学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被泰国官方列为幼儿园正式课程,带有比较强的探索性、试验性,仍然处在学者们观望、质疑或者试探的状态中。因此,只有充分重视对泰幼儿汉语教学这个新生学科,总结在第一线进行教学摸索的经验,钻研面向泰国幼儿汉语教学的基本课题,以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海外幼儿汉语教学部分)作为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根据泰国幼儿汉语学习的性质和特点,解决对泰幼儿汉语教学所碰到的实际困难,切实、有效和持续地加以健全与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有效化。

二、泰国幼儿汉语学习的性质和特点

泰国幼儿心智发展程度与水平,决定其汉语学习的性质和特征。

(一)泰国幼儿以直接、感性的认知方式学习汉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由全部向部分,整体向细节,简单到复杂,具象到抽象渐次展开。他们讲一个名词的时候,目的仅仅是为了讲它所指的那个具体事物,所以,要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兴趣,强化他们的记忆。著名心理学专家朱智贤、林崇德曾经指出“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使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是一种直接理解,他们善于借助直观动作和当时的交际情形来感知语言,这就决定幼儿语言学习是一种直接性学习。”[1]以此理论观点观察泰国幼儿,他们同样也是借助具体形象的肢体语言和场景,或者图片和实物,才能记忆、领会和表述语言。譬如,对于“香蕉”的汉语发音,他们不是与泰语单词“”(香蕉)进行联系,而是将“香蕉”的汉语发音与实物或图片对应起来,进行记忆和理解。

(二)泰国幼儿以兴趣为导向的汉语学习动机泰国幼儿的学习目标单纯,容易产生好奇心,学习动机以兴趣为主,乐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来自中国的汉语和教师,因为陌生而显得神奇。他们喜欢好玩的东西,关注事物外部形状的特征,容易被新鲜奇特的刺激物吸引,产生兴趣,爱好自由、轻松与活泼的教学氛围。他们一方面对外来的汉语蛮感兴趣,另一方面又会因为难念和难说,或者教学活动的乏味,而对汉语学习失去兴趣,热情降温。一般来说,幼儿“在每一节课中,在正常的情况下,平均每次只能保持10到20分钟的有意注意。”[2]相对而言,泰国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时间比较短,生硬和无趣的课堂活动,无法让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维持下去。笔者在泰进行幼儿汉语教学实践,对此深有体会。

(三)泰国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学习特点3-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耍,爱模仿,爱游戏,这是他们特有的天性,是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程度和心智发展水平相对应的现象。要因国制宜,因材施教,符合他们身心的惯性,利用他们爱模仿爱游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引领他们热情投入到生动活泼的汉语课堂中,体验练习简短汉语口语的感受,接受相应的汉语文化的感染。模仿是泰国幼儿进行对话与交往的学习手段,他们通常模仿、学习老师的言行举止,老师的行为同他们的心理发育和成长密切相关。事实证明“幼儿的模仿性极强,与成人相比,幼儿能更准确地模仿老师的发音,幼儿所听到与所再现的语言基本一致。同时,幼儿的母语尚未完全发展好,学习外语受母语的干扰相对比较小。”[3]由此可见,在对泰幼儿汉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的情绪互动,注重课堂活动的生动有趣,活跃热闹,教师要以生动的表情,形象的语言,演艺的姿势,进行示范,便于幼儿学习模仿。

(四)泰国幼儿表现欲较强,乐意开口练习汉语与此同时,泰国幼儿性格活泼,外向开朗,有比较强的表现欲。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功利,并没有什么强烈的学习目的,往往以一种随意轻松的心态学习简短的汉语口语,没有学习任务上的心理负担,没有功课上的精神压力。与此同时,小孩子又喜欢表现自我,还不懂得怎么要面子,还不像成年人那样世故,不会因为患得患失而不好意思开口,不会担心出错而不愿意学讲汉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童言无忌,乐意开口练习汉语口语,大方地在老师同学面前学讲中国话。

三、对泰幼儿汉语起步性的启蒙教学的定位

3-6岁年龄段的泰国幼儿,他们的生理条件与心智机理决定其汉语学习的性质,达不到按照语言学科的规范制定教学要求的程度,只能按照幼儿智力发展的程度,利用他们原来具备的日常生活经验,开展最基础的起步性的启蒙教学。“儿童,不具备科学验证知识的能力,只能简单地使他们通过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省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学。”[4]“启蒙教学常用的方法是用被启蒙者已知的类似常识来说明道理,而不是讲述科学证明过程。”[5]借鉴学术界这些深刻的理论,笔者将“对泰幼儿汉语教学”进行如下定位:在泰国文化语境的氛围中,充分考虑泰国幼儿智力发展的程度,他们的汉语学习还是一种初始状态,利用他们原来具备的日常生活经验,通过操作方便、运用灵活、幼儿易于理解的课堂活动,开展起步性启蒙性的简短口语教学。

(一)定位于起步性启蒙教学的规定性将对泰幼儿汉语教学定位于起步性的启蒙教学,这一学科性质的规定性,强调它与对泰小学汉语教学学科不同,存在明显区别。对泰国幼儿偏重于简短口语的起步性的启蒙教学,使他们对汉语语音留下初步的印象,引起他们学习简单汉语的好奇心,练习讲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汉语单词,学一些最容易最好讲的汉语短句,感受到汉语同他们的泰语的区别。

(二)起步性的启蒙教学对幼儿汉语教学的要求关于起步性的启蒙教学的常用方法,前文提过,一般不需要讲解科学证明过程,而是采用类似的被启蒙者已知的日常生活常识,介绍简单的口语及相关小知识。作为第二语言的对泰幼儿汉语启蒙教学,其启蒙性质和特点体现在:(1)在目标上,主要强调泰国幼儿在汉语课堂中的感受和体验,即强调感性认知目标的首要地位;(2)在内容上,主要强调生活性、日常性与应用性,让听说先行,铺路搭桥;(3)在方法上,必须注意形象直观,丰富灵活,生动有趣,教学与文娱相结合,强调参与、分享和寓教于乐。笔者将教学目标看作对泰幼儿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开端,以及最终追求,教材的选用,授课的形式,教学效果的检验,都必须以教学目标的定位作为根据。所以,笔者意识到,必须首先将对泰幼儿汉语教学进行专门的学科定位,这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关于对泰幼儿汉语教学这一具体学科,笔者将其定位为起步性的启蒙教学,这就意味着必须遵循其规定性,不是让他们从此开始学习标准化、规范化的汉语句法和语法,而是借助简单的汉语单词学口语,以此安排相关的课堂教学,让他们的汉语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体验,成为一种感性认知,享受记汉语单词讲汉语短句的知性愉悦,体会汉语课堂所形成的智力情趣,从小开发他们的外语思维空间,打开他们面向国际的学习视野。因此,对泰幼儿汉语教学,目标是从汉语的角度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知识,促使他们的心智快乐地成长,让教学内容日常生活化和常识化,感知与体验一些简单的汉语文化小常识,不去涉及什么词法和句法体系的学习,而是从最容易的听和最简单的说入手,为他们以后的汉语学习开路搭桥。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往往在系统认知的目标上进行定位,比如要求理解并掌握语言的要素,培训语言运用和人际传播交往的素养。然而,对泰幼儿汉语教学,是一种初始的起步性的启蒙教学,前提条件是他们愿意并乐于接受,让他们感受到知性乐趣和认知愉悦,是万事起头第一步的目标。让泰国幼儿的汉语听说训练变得轻松愉快,使汉语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热烈活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汉语课堂活动,形成一个喜欢汉语文化小常识的良好开端。笔者曾在泰国Mathanothai学校的幼儿园担任汉语教师,关于泰国幼儿汉语学习的目标定位,该校的负责人也持同样看法,他说:因为孩子的心智程度还有限,我们在幼儿园开设汉语听说训练课程,最根本的目标,不要求孩子们能够写一定数量的简单汉字,能够念一定数量的汉语单词,能够唱一定数量的汉语童谣。我们学校聘请中国汉语教师驻校,是为了让幼儿开始接触、体验和感性认识汉语文化的神奇魅力,乃至感知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多样性。让泰国孩子熟悉讲汉语的中国老师,与此同时,熟悉简单的汉语口语,给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并逐步形成对汉语文化的兴趣爱好,为日后进入学龄阶段的汉语学习开一个头,铺一条路。

四、提出对泰幼儿汉语教学的原则

完成对泰幼儿汉语教学的定位之后,与之相应,紧接着就要制订与确立对泰幼儿汉语教学的原则。对泰幼儿汉语教学这一具体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基本范畴密切相关,既要根据幼儿智力发展阶段的程度,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又要依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理论,参考国内幼儿外语教育的成功经验。于是,笔者根据本人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实践的经验,以泰国幼儿的心智发育程度与认知能力水平为基点,经过一番相应的系统梳理,在此专门提出对泰幼儿汉语启蒙教学的基本原则,不足之处,留待日后修改与完善,并供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以兴趣为主的原则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要有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带有情绪作用的动机”,“情绪具有组织功能,能不断地发动和组织人的探究行为,或干扰认知的发展。”[6]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而生成的兴趣,会变成促进幼儿进行汉语学习活动的内在需要。泰国幼儿的有意注意尚未能够高度集中,能够维持的时间也不长,他们的汉语学习存在着情绪化的状况,兴趣好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课堂活动不能吸引他们,他们就会产生被动与消极怠课的情绪;假如汉语课堂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乐意参与,积极互动,兴致很高,效果更好。在对泰幼儿汉语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唤起与引发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致摆在第一位,将其作为评估教学成效的关键指标。学者刘颂浩有过相关论述,大意是说,对外汉语的趣味性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物品的趣味性”,意思是指教材与教具,比如“印刷趣味性”与“语言趣味性”;二是“过程的趣味性。”[7]结合笔者赴泰的实践经验,展开来说,“过程的趣味性”就是形象直观的教案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笔者以此作为一个主要的评估标准,认为这是必须切实贯彻执行的,用以衡量自己对泰幼儿汉语教学的技能,评估自己的教学成效。

(二)制订重复性原则心理学大家朱智贤认为,“3-6岁的儿童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8]与此相应,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狄兹根也认为:“重复是记忆之母”。刺激的强弱程度,决定记忆的深浅程度;重复次数的多少,对记忆的效果也产生极大的影响,重复次数更多,记忆就更牢固更长久。重复既是泰国幼儿记忆汉语的基本方法,也是最主要的方法。笔者在泰国教汉语期间,发现泰国幼儿学习汉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听过多次的汉语童话、儿歌,重复唱过多次的汉语童谣,重复玩过多次的中国儿童游戏。泰国幼儿的汉语学习需要持续练习、巩固与应用,需要长时间循环往复。反复多次训练,是他们学习汉语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在对泰幼儿汉语教学中,笔者正是如此,因国制宜,因材施教,制定重复性的教学原则,在安排教学内容方面,注意让他们重复地听,重复地说,重复地唱,重复地练,在旧内容中包含新内容,在新材料中带有旧材料,让新旧内容相互衔接,相互铺垫,共同发挥双重效应。

(三)确认情境性原则业内专家一贯认为需要创设特定的应用情境,辅助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笔者在对泰幼儿汉语教学实践中,专门创设某种特定的事物、人物与场景,某种特定的具体直观的形象情境,给泰国幼儿提供某种特定事物与环境的体验,使他们便于感知所学的第二语言(汉语)的意思,并且顺应他们的心智功能,建立相应的认知心理结构。笔者观察发现,在教具的选用或设计,课堂情景与氛围的营造,教师的言行举止等方面,要做到具体可感,形象生动,以便引发他们视觉、听觉、嗅觉与触觉的交感联动,感知和领会所学习的汉语,从而贯通与其母语(泰语)的相关感受体验的联系。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游戏情景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带领他们听汉语讲汉语,唱歌跳舞,游戏娱乐,学会应用汉语做简单的交流。所有这些,正好印证了有关专家的理论观点。[9]情境教学方法,正好顺应泰国幼儿活泼热情、乐于参与的性格特征,便于他们加强对所学汉语的认知,开展对汉语的感知与练习,增强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练习效率和记忆效果。给他们创造一个在情境中用耳听,在情境中开口说,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应用的课堂环境。

(四)遵循有序性原则笔者认为,必须在两个方面遵循有序性原则,第一,要注重所教授的汉语小知识的相关性和序列性,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从最简明易懂的地方入手,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增加难度,比如注意发音的难易度,面对泰国幼儿上汉语课,要考虑内容的容易感知,容易领会,循序渐进,由单音节向多音节逐渐增加难度,由单词向短句过渡,由容易掌握的词汇,向童谣逐渐加码,再进行情境对话,适当地增加难度;第二,要严格按照顺序安排学习内容,具体来说,汉语语音的输入是泰国幼儿输出的基础,是培养他们正确的语音、语感的首要条件。听说练习要注意按照顺序,先养成倾听老师念的习惯,熟悉汉语语音,锻炼汉语听力,让他们听懂、领会之后,慢慢跟着老师模仿,学会说汉语单词、短句,再逐渐学会应用。

(五)注意交际互动性原则对于泰国幼儿来说,汉语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简单交往与对话的过程,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他们应用汉语口语进行简单交谈的能力。笔者强调交际性原则,主张教学内容要有交际性,教学过程要实现交际化。语言学家韩礼德是交际互动观点的代表,他认为在学习外语时,外语与母语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双向交流与沟通的过程,相互感知和彼此理解,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双方接连不断的交流。[10]交流与沟通是培养语言和对话能力的关键环节。笔者作为一个对泰幼儿汉语教师,就是把汉语作为交流沟通工具来使用的,本人上汉语课时,根据他们泰语名字的含义,给他们起相应的中文名字,并通过每次上课都点名的方法,帮助他们记住自己的中文名字。幼儿早上入园时,跟汉语老师打招呼要说“你好”,而不是说“”,跟家长要说“再见”,而不是说“”。吃饭的时候,看到学过的水果“香蕉”“西瓜”“芒果”时,本人会要求他们用中文说出水果的名字。得到中国老师帮助时,要求他们用汉语说“谢谢”。笔者尽量使用汉语(配以表情和动作)作为课堂教学用语,第一次先用汉语来说,如果幼儿不明白笔者的意思,笔者就换成泰语来说,等他们明白过来以后,笔者再用汉语重复说一次。这样反复多次以后,笔者虽然没有专门教授下列汉语单词,他们却能够听得懂,并且能够说出“上课”“安静”“起立”“是什么”“数数”“唱歌”“对”“好”“你叫什么名字”……等汉语课堂用语。由此可见,对泰幼儿汉语教学是一门特别需要互动交往的课程,必须强调将教学活动交际化,以便让幼儿在交往中练习汉语短语,在交流中应用汉语短句。

儿童启蒙培训范文第8篇

《儿童文学》,即为未从事基础教育的学习者学习文学的基础课程。对于这一课程,教育学者和专家都抱有极大的重视,一方面,《儿童文学》教学课程的设置为小学教育方向的学生了解相关儿童文学理论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而另一方面,《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文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承载,《儿童文学》的学习方向和特点就注定了儿童文学普及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现有的《儿童文学》教育却存在有各种弊端,这些问题来源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价值观的缺乏以及专业课程设置不当等。因此根据目前对《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和个人经验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作为语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儿童文学一直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这也使得儿童文学教学在教学课程中的设置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外界对儿童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中小学教师对儿童文学专业知识缺乏等现象,而这些情况的出现与高等院校《儿童文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改变现有儿童文学发展受困的局面,对《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国《儿童文学》教学课程面临的困境

1.思想观念的落后我国小学基础性教育教学历经百年,但是思想观念却还停留在封建时期的观念中,很多人以为儿童教育只是代替家长对学生进行陪伴。家长认为小学生教学不在于知识的培养,那些文化知识都会在日后的较高级教育中教授,对于文学教育更是淡化,这样观念的形成导致大量的中小学教师缺乏对学生文学素质的整体培养以及语文素质的教育,使得《儿童文学》没有起到对日后素质形成铺垫式的作用。这样的局面对于儿童文学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障碍性,不利于实现素质教学的推进。

2.价值观的不正确随着各种“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之类口号的提出,很多家长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中很下功夫,但是大多都流于艺术形式,各种舞蹈、音乐、兴趣班,不仅给了儿童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使得文化知识变成可有可无的事情,然而这些兴趣爱好的培养很必要却不应该淡化原有的文化知识教育,而文学素质的培养更是需要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学习的时候加以引导。然而几乎没有家长会注意到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给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院校传递了错误的价值导向,不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3.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基础教育中,中学教师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小学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缺少对儿童文学的引导,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更低,即使教育部一再要求幼儿和小学教育教师的学历必须在本科及以上,但是,我国幼儿教师的特点依旧是学历低层化,无论是人格魅力还是素质教育都很不完善,甚至很多教师自身就心智还不成熟,更加不可能为初学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模范作用。除此之外,很多偏远农村教师视野狭窄,阅读量不大,图书资源匮乏,甚至很多孩子只是单纯地学习拼音,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对于课外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避之不及。这些教师能够带给学生儿童文学上拓宽的程度可想而知。

4.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据调查,高校师范类中文系开通了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即使有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等专业开设了儿童文学课程,课时也是大大缩减,而致力于儿童文学研究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对这样的情况还听之任之的话,在不久后很可能出现高校中文系再无儿童文学课程的局面,学校本身对于儿童文学的忽视使得社会普遍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这样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必将会对儿童文学的日趋消亡产生重要的消极影响。要想实现教育素质的全面提升,课程设置的改革必须要得到大家的重视。

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儿童文学》教学与儿童道德素质萌芽作为小学教育专业中文方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儿童文学》完全按照我国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环境的选择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低龄化的特点,旨在全方位地帮助基础教育者掌握所学文学知识与理论,使其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一方面,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很好地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加大学生知识面的发散与拓宽,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儿童文学》的教学,可以加深基础教育者对于常见的文学文体和写法的了解,从而培养儿童对于文学作品的接受与欣赏的能力,对以后学生学习文学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为儿童文学最契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儿歌、童话故事或者寓言故事让儿童明辨是非,认识真假善恶,形成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者掌握儿童文学的这些特征,能为以后的道德思想教育提供前期的理论铺垫,更好地为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依据此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知识启蒙和道德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贴近于儿童的生理状态和成长轨迹,具有很强的操作意义和启蒙价值,值得重视的是《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道德素质初期萌芽。

2.《儿童文学》与基础教育者的素养培养儿童文学的出发点不是要求初学者掌握多少文学知识,而是儿童文学作品完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要求,它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领悟生活,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推动他们的思维发展。教育专家一直在讨论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究竟语文素养是什么东西?其实,语文素养很难用语言来概述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肯定文学素质在语文素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上都有提及与涉猎,而这就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者所考虑的问题。一方面,要想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不仅要对语文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还要具备起码的对于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要上升到个人的思想境界、人文修养、审美标准等,而这些都是与《儿童文学》的培养离不开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文学》是儿童在文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承载,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者对于初学者的人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三、《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新设置课程结构由于课程内容的设置直接的影响着儿文学童教学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对《儿童文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对《儿童文学》课程进行改革之前,首先要对其教学的根本要求与目的进行探讨,然后根据这些选取内容上贴近的课程,诸如儿童教学的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和语文素质等,尽量实现理论与文学的高度统一。在原有的理论课程设计中,我们要做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方面,要对原有的理论知识与课程设计进行统筹,对于长期形成的经验教学要有选择地借鉴与传承;另一方面,要积极地根据现代教学模式对于课程设计进行适度的修改,把新兴的技术以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改革中来,使得《儿童文学》更具有时代性与应用性。内容选择上要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文学理论、创作过程等对于儿童语文素质启蒙有重要联系的内容。除此之外,《儿童文学》的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与历史性,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要有所涉及,要具有传统性和创新性,既要有原著的原汁原味,又要有改编的大胆创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适时的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分配课外搜集的任务,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对于课堂中保留下来的问题要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并进行相关材料的整理,进而对已有的问题交流与分析,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扩宽了知识面的掌握。

2.培养师范生的文学能力,加强自身文学体系的构建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教师难免会遇到文学创作问题,所以师范类院校加强培养师范生文学创作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培养师范生文学创作能力,有助于引导师范生增强个人对于儿童文学的热爱,可以为日后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在掌握了基本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再适时地进行有关儿童文学的创作,是当代从事基础教育师范生必须要涉及的新领域。一方面,要摒弃原有的创作理念,加入对正规语文工具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针对儿童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的创新,不断加强自身文学理论和思想的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日后的文学教学。在日常的儿童文学教授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要做到对于儿童校园文艺的编排能力,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的同时加强学生文学素质的提升。在很多师范类学校中都明确把校园文艺编创和指导作为师范生掌握的一门必要技能来学习。儿童校园文化集中地体现了学生对于文学能力的整体掌握度。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学内容、课程的不断调整,《儿童文学》的教学方式必然也不断地随之改变。对于《儿童文学》的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教授,学生单靠自身搜集的知识不能满足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一部分必须要由老师主导,教师要尽可能地完善儿童文学体系,对于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作家要有推荐,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学生独自的欣赏水平与审美水平的引导,一方面,要加强其对于儿童文学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为他们日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生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习的主体留给儿童,由单纯的教师教授儿童被动接受向儿童自主学习转移。将儿童诗、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电影等不同的儿童文学依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四、小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教育界对于儿童的基础性教学也日渐重视,尤其是《儿童文学》也因为其重要性的特点走进了大家的视线,《儿童文学》与其自身基本学习特点,《儿童文学》教学与儿童道德素质萌芽的关系也使得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同时,家长思想观念落后,教师自身知识薄弱,课程设计结构不合理使得幼儿教学面临很大的问题。为此,我们教育界要对《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加以重视,调整教学评估方式,加强全面素质的培养,实施基础与实践并重,加强学生与老师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新设置课程结构,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全面转型。

参考文献: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