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慢性病研究范文

慢性病研究范文

慢性病研究

慢性病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中药;营养;疗效

引言

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患者病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西医治疗花费较高且疗效有限。因此本文基于对慢性肾衰竭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和机理分析,从中药学的角度综述改善慢性肾衰竭病人营养状况的配方。

1慢性肾衰竭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

1.1腹膜透析技术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腹膜透析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易于家庭开展,且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尤其有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同时随着近年来腹膜透析技术、管道连接系统的改进,新型腹膜透析液以及腹膜透析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选择将其作为疾病的替代疗法,然而,营养不良作为腹膜透析的一个并发症也变得日益突出,如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腹膜透析的学者们关注的热点[1]。

1.2甲状旁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紊乱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直接影响甲状旁腺激素的过度分泌[2-4],如果血液透析患者继发了甲状旁腺亢进,将其甲状旁腺切除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均升高,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也明显增加。国外学者对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严密的观察,发现患者的蛋白分解率随着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所有这些均说明了在贫血、营养不良的发生中,甲状旁腺激素发挥着一定程度的作用,值得临床充分重视[5]。其作用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清楚,可能是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甲状旁腺激素过度分泌的损害而下降,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概率升高等。慢性肾衰竭患者生长激素生物利用度降低,致生长激素抵抗,从而致患者的肌量、能量、骨量丢失,生长激素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蛋白血症、炎症状态和整体健康状况,并能降低透析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6]。疾病进展伴发的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势必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

1.3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左卡尼汀含量缺乏

左卡尼汀即左旋肉毒碱,主要存在于骨骼组织和心肌组织中,主要来源于食物,慢性肾脏病可导致患者体内积蓄大量毒素,引起恶心、呕吐和食欲差等症状,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左卡尼汀通常较健康人低[7]。此外,有研究指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左卡尼汀作为一种水溶性物质,能够结合白蛋白或是血浆蛋白,在体内存留后容易被清除,对人体正常的代谢过程造成影响[8]。左卡尼汀对于体内红细胞的可变形性及稳定性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延长红细胞的寿命,其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作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若缺乏左卡尼汀会发生红细胞代谢障碍,导致贫血的发生[9]。

1.4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瘦素水平升高

瘦素是通过脂肪细胞分泌得来的,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食欲、增加蛋白质降解,对脂肪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血管紧张素,对胰岛素进行有效的调节,大部分的瘦素是通过肾脏代谢的,肾功能一旦降低后将会导致瘦素水平的升高,慢性肾衰竭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较高水平的瘦素是引起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2营养的分度以及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

临床上常常将人体营养状况分为三度。营养良好:体重下降幅度在5%以内,没有饮食变化,也没有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没有显著的皮质肌肉消耗程度和水肿;轻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下降5%-10%,饮食没有显著减少,消化道症状偶有出现,乏力症状显著,活动减少,有轻中度皮脂肌肉消耗,胫前水肿;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幅度在10%以上,饮食显著减少超过2周,持续出现消化道症状或消化道症状持续至少2周,活动不便,具有显著的皮脂肌肉消耗,全身水肿[10]。营养状况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与人体的饮食、活动以及病理状态有关,通常可以通过测量客观指标,比如体重、皮褶厚度以及各项生化指标等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没有独立的检测可以有效、可信地发现营养不良。

2.1体重

体重是进行营养评价最直观的指标,能够在总体上反映一个人的营养状况,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受到的损害严重,导致体内的水分无法正常清除,出现了液体失衡的情况,会影响受试者体重,进而影响营养状况的评估结果。

2.2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仪是一种特殊的测量工具,能够对不同部位的脂肪进行测量,对于人体内的热能存储情况及是否肥胖进行有效的评价。使用此方法进行测量操作起来方便,对于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较为适用。然而其弊端就是会对受试者造成较大的影响,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性成熟情况都会对皮褶厚度造成影响,导致测量结果有误差,比较时应尽量减少这些非研究因素的干扰。另外如果测量部位存在水肿,也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3生物电阻抗法

体重包括肌肉的重量、骨骼的重量及脂肪的重量,传统的计算方法只是考虑体重及身高,对脂肪仅仅是进行估计,导致所得的结果有差错。但使用生物电阻抗法能够将人体内的脂肪量、水分、骨骼及肌肉进行明确的区分。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生物电阻抗法的计算中参照的是正常人与年龄相关的水合因素。因此,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应将体液失衡的情况排除。

2.4实验室检查

2.4.1超敏C-反应蛋白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一定的炎症,炎症指标会在肾功能逐渐降低的情况下而增高。在国内有研究显示,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其与肾功能损害及高血压均存在一定的联系,能够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2.4.2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清蛋白是内脏蛋白和炎症状态的标志物,以往会认为一旦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将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从而得出血清白蛋白和营养状况存在密切联系。而在目前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得出,使用血清白蛋白进行营养评估并不恰当。其不能对营养状况作出灵敏的反映,同时该指标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而血清前白蛋白的半衰期仅为2d,能够对营养状况作出很好的反映。

3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中医学方法及作用机制

传统医学将慢性肾衰归属中医、肾风、溺毒、癃闭、虚劳、关格等范畴,根据中医藏象理论,营养不良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气血精微失于封藏固摄;二为后天失养,脾胃不能运化升清,肌体失于濡养。所以营养不良的治疗,应从脾肾两脏入手,以健脾补肾治其本虚,化湿祛痰疗其标实。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中医学者根据此机理研发出各种用于改善慢性肾衰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中医配方,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3.1扶肾颗粒

杨波等人[11]根据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其病因,结合传统中医对肾衰的认识等理论,认为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浸浊淤血内蕴是尿毒症腹膜透析并发营养不良的病机关键,而扶肾颗粒主要由陈皮、半夏、黄芪、仙灵牌、丹参、熟军等组成,具有健脾益肾、益气养血、和中降浊、活血化瘀功能,能明显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可以明显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的营养不良。

3.2扶清降浊方

张新志等人[12]发现,扶清降浊方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慢性肾衰的病情进展过程中能够发挥以下三种功效:使精微化生有源,故而血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患者的营养状态得以改善;使水谷精微固摄有权,故而尿蛋白排泄减少;使邪浊排泄有径,所以血肌酐和尿素氮降低,肾功能得以保护。从而改善了慢性肾衰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3.3健脾益肾颗粒

健脾益肾颗粒能提升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健脾益肾颗粒组成有党参,白术,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有研究[13]发现,方中党参甘温,善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可增强脾胃功能,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白术苦温,善健脾燥湿固表,可促进肠胃分泌,改善代谢,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均可滋补肝肾,有滋补强壮的作用,补骨脂温补脾肾,善于固摄,可改善心衰,提升放化疗患者白细胞、抑菌的作用,对因对症用药,疗效显著。

3.4益肾保真方

益肾保真方由黄芪,人参,仙灵牌,当归,大黄,莪术等组成。方中黄芪、人参健脾益气,使气旺血生,更可促进蛋白合成;仙灵牌温肾助阳,益气养精,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改善贫血状态;当归养血活血;大黄泻热通腑,解毒降浊,能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补充人体必需氨基酸;莪术破血行气,活血化瘀,该方对纳差、疲乏无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与其提高蛋白合成、促进造血、改善营养状况有关[14]。另外,服用肾康合剂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营养状况指标中PA、SF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肾康合剂在减轻微炎症状态以及改善营养状况方面疗效确切[15]。

4小结

对于营养不良的慢性肾衰竭病人的中药治疗方法具有见效慢,但是作用持久和副作用少的特点。作为近年来研究的新兴领域,不少专家学者已验证过其临床疗效并相信它的发展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将中药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大有裨益,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是其具体的疗效和潜在的副作用仍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桂志红,吴凌慧,王会玲,等.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能量消耗状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3):219-222.

[2]杜学刚,周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功能变化[J].中外医疗,2013,12(35):54,56.

[3]黄同庆,徐静静,许艳丹,等.α-酮酸制剂治疗维持性血透者营养不良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5):506-507,549.

[4]谭焕源.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22-23.

[5]王茜,沈红.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与机体营养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5):393-394.

[6]杨艳丽,王保兴.生长激素治疗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5,28(7):503-504.

[7]喻业安,夏瑗瑜,尹清桥,等.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1,30(1):55-58.

[8]杨贤,梁培,王娟,等.左卡尼汀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5):383-385.

慢性病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综述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疾病。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以慢性心力衰竭居多。据统计,2013年美国心力衰竭病人再住院率为22.9%,国内研究也显示:出院心力衰竭病人1年内再住院率高达58.4%。本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状况及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提供参考。

1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的现状

Riegel等对美国、澳大利亚两个发达国家和墨西哥、泰国两个发展中国家2082例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水平是不足的,美国病人自我护理管理最好,泰国病人自我护理管理最差。王丽萍[6]对广州地区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水平低。徐静等对安徽某医院102例住院病人调查结果发现: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仅为47.56分(满分为145分),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邵欣对北京市住院的125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状况不太理想,并且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呈下降趋势。

1.1饮食管理

为了预防液体潴留、症状的恶化及再住院治疗,心力衰竭指南建议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低盐饮食,严重者还会被限制液体摄入量。然而,研究发现仅有不到一半的病人能严格遵循低盐饮食,且28.9%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每天摄入的盐从来不或很少低于6g[10]。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90d内饮食中盐摄入知识的缺乏是其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病人认为:如果吃的食物比较咸,多喝水就可以把它排掉了。此外,缺乏来自朋友及家人的支持,在餐馆吃饭无法提供低盐饮食等因素也是病人无法坚持低盐饮食的原因。

1.2活动管理

以往认为:休息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基础治疗方法,应尽量避免病人进行运动。200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出:所有稳定期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只要能够耐受所制订的运动方案,都应该考虑并进行运动锻炼。长期坚持运动能改善病人心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虽然80%病人认为:活动锻炼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一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研究者制订了详细的运动计划,3个月后仅有不到一半病人能够坚持运动计划。有证据表明:相比于坚持其他方面的自我管理,运动锻炼的依从性最差。对运动的认知水平低、担心运动带来不好的后果、缺乏系统的教育及相关激励措施是影响心力衰竭病人运动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1.3药物管理

在慢性病病人管理中,不坚持服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一项对心力衰竭病人服药情况的系统性评价发现:心力衰竭病人服药依从率为10%~98%,且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心力衰竭病人服药依从性逐渐下降。赵文艺等对我国380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表明:住院期间病人能严格按医嘱用药,出院4个月后47.1%病人不能按医嘱服药。Butler等对1000例心力衰竭病人的调查显示:出院后30d80%的病人会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出院1年后降至60%。心力衰竭病人服药不依从会增加住院率及再住院率。Osterberg等研究显示:20%~63%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原因为服药不依从。

1.4症状管理

当夜间出现呼吸困难时,56.4%的病人不能意识到这是心力衰竭的症状;52.0%的病人不能意识到疲乏是心力衰竭的症状。国内研究也报道,40.6%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不能正确识别心力衰竭的症状。每日监测体重是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的基石,然而Ni等发现40%的病人没有认识到每天称体重的重要性;36%的心力衰竭病人认为可饮用很多的液体。46.7%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从来不或很少称体重,51.1%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会称体重但不是每天。

1.5情绪管理

抑郁或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高患病率且与心血管的负性事件相关。一项对129例心力衰竭病人的前瞻性调查发现:焦虑和低社会支持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影响病人的转归。2006年一项系统性回顾分析发现:心力衰竭病人总体的抑郁患病率为21.6%。有相当一部分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未被确诊或者管理不当,部分心力衰竭病人不愿向医护人员透露他们的情绪状态,因为他们担心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其次,医护人员通常将注意力放在心力衰竭的身体症状上或认为抑郁等负性情绪症状是病人的正常反应。

2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测评工具

2.1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

2000年Riegel等开发了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Riegel等认为自我管理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并对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做出决策。该量表主要用于测量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包含65个条目和6个分量表,这6个分量表包括自我护理过程的4个阶段(认识到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评价这一变化、实施治疗策略、评价实施策略效果)、病人实施策略的难易程度及自我效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的条目比较多,不适合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评价工具。

2.2修订版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

1999年Jaarsma等根据Orem自理理论编制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量表,量表包括药物治疗的依从性(8个条目)、求医行为(7个条目)和伴有心力衰竭的适应性行为(4个条目)3部分内容,测得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2~0.68,由于信度较低,Ar-tinian等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修订版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该量表包括求医行为、症状的自我管理、遵医行为、疾病信念、伴有心力衰竭的适应性行为等方面,包括29个条目。该量表反映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心力衰竭病人执行自我护理行为的频率。

2.3欧洲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量表

2003年Jaarsma等根据Orem自我护理理论设计完成,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主要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自我护理行为,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5分表示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5个等级,得分范围0分~60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差。该量表被译成西班牙语、日语等多个版本,应用广泛。南方医科大学王丽萍将其翻译成中文版本,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4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施小青等[31]设计了自我管理量表。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20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为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管理及症状管理。量表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1分为从不,2分为有时,3分为经常,4分为总是),每个维度得分为各维度条目得分的总和,量表总分为各维度得分之和,总分8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3.1年龄与性别

目前年龄、性别对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结论尚不一致。邵欣通过对163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调查发现:年龄、性别对病人自我护理行为并无影响。田芳英等虽未发现性别对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的影响,但结果显示年龄对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有正向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服药、饮食等方面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逐渐增高。Lee等认为:病人年龄越大,自理能力越差,积极执行自我护理管理的水平越差。Chriss等研究发现:男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要高于女性,并且老年男性会更积极地参与心力衰竭的自我护理维持中。Hoist等对接受了1年社区医院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的心力衰竭病人研究发现:女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比男性要好。

3.2文化背景

刘辉等对新疆某医院60例心力衰竭病人研究发现:汉族和维吾尔族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存在差异,汉族优于维吾尔族病人。而吴静等对新疆地区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调查发现:民族对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有影响,维吾尔族冠心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总水平高于汉族病人。

3.3婚姻

多数研究并未发现婚姻对自我管理有影响。部分研究表明:未婚病人自我管理较差,已婚男性因配偶照顾自我管理行为良好。Artinian等研究结果与其相反,他认为:未婚者生活方式受家庭的影响较小,更多的依靠自己维持健康,因此未婚的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要好于已婚病人。

3.4文化程度

田芳英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正面影响着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更好地遵守饮食计划及坚持服药等。张彩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调查也发现:教育程度与自我管理间有正性作用,结果发现本科学历及以上的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比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病人高2倍~3倍,比高中学历病人高1倍。而邵欣[8]的研究并未发现教育程度对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3.5经济因素

邵欣研究发现:收入高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较好。Suwanno等表明:收入通过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来间接影响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发现经济收入越差,病人病情越重,自我管理能力越差。吴静等对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调查发现:收入对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作用不大,主要是通过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Woda等[40]对心力衰竭病人的质性访谈发现:低收入人群虽然了解低盐、低脂饮食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没有钱买健康的食物,饮食管理较差。

3.6病程

国外有研究发现:病程越长,心力衰竭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学会管理症状,通常更容易识别心力衰竭症状及身体的变化,其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而国内邵欣研究结果与其不一致,即慢性心力衰竭需要病人长时间的控制管理疾病,许多病人难以长时间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随时间的延长其自我管理行为呈下降趋势。张彩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调查发现:病程少于5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比11年~15年病程的病人低4倍,但病程大于16年以上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反而呈下降趋势。

3.7疾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情况

Suwanno等对400例心力衰竭病人研究发现:病人病情越严重、合并症越多,其自我管理行为越差。合并症数量越多会引起更多的症状,这会使病人很难控制,对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也有研究与其结果不一致,Rockwell等研究认为:疾病的严重程度与自我护理行为呈正相关,病人症状越多,其掌握症状的自我护理知识越多,因此自我护理行为也越好。

3.8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的把握与感受,主要反映个体采取适当的行动及面对周围环境挑战的信念。较高的自我效能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是人们改变个体行为、保持健康功能的关键因素。目前对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关系的研究不是很多。有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自我管理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或信心影响其自我护理管理,而自我效能高的人比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水平要高。

3.9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互为因果,生活质量是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之一,同时生活质量可被视为自我管理的一种结局。张凤侠等对北京市远郊区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调查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其生活质量就越高。Jaars-ma等认为: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相关,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水平可以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3.10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朋、同志、组织和社团等精神和物质上的联系,具有缓冲应激的作用,能减缓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社会支持积极影响多种慢性疾病的结局,一般认为:通过积极影响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管理可改善病人的预后。Friedma等发现:大多数病人在去医院治疗前都会与家庭成员讨论症状,家庭支持在心力衰竭病人寻求治疗心力衰竭症状的决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少家庭支持的病人缺乏自我管理疾病的信心,其自护行为也较差。除了家庭支持外,同伴支持能够改善病人的自我保健行为,一项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病人出院后每周同伴指导者通过电话指导或家庭访问,时间持续1个月~3个月,结果发现干预组自我护理管理在90d内显著增加。但有学者认为:个人社会支持系统中,个体体验或感受到的支持即主观支持比实际存在的社会支持即客观支持更有预测价值。且心力衰竭病人感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对管理症状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强,自我管理水平也越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9-170.

[3]胥磊,周金娜,王爱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4):80-82.

[4]王丽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调查及干预效果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1-45.

[5]徐静,陈桂华,邵素云,等.心力衰竭患者心衰自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0):1020-1023.

[6]邵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1-80.

慢性病研究范文第3篇

1观察指标

①肺通气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为25%时的呼气流速(PEF25)、肺活量为50%时的呼气流速(PEF50)及肺总容量(TLC);②肺换气指标:包括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最大吸气压(PImax)、最大呼气压(PEmax)及氧分压(PO2);③氧代谢指标:包括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氧摄取率(ERO2)以及耗氧量(VO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肺通气指标比较治疗后3天,试验组患者FEV1、PEF25、PEF50及T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肺换气指标比较治疗后3天,试验组患者DLco、PImax、PEmax、P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表2)。

2.3氧代谢检测指标比较治疗后3天,试验组患者SvO2、CaO2、ERO2、V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表3)。

3讨论

COP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慢性炎症造成的小气道结构狭窄,肺实质被严重破坏后降低了肺弹性回缩力,同时增加呼吸功耗,造成呼吸肌极度疲劳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衰竭[8]。由于COPD长期反复发作,使肺部功能进行性变差,直接影响机体的氧供状态,最终使机体功能大幅下降。呼吸衰竭是COPD晚期常见并发症,患者机体氧供状态被破坏[10]。既往使用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法的确可以较好地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但易造成肺部大面积创伤,引起大量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6]。而使用NIPPV则可以减少患者创伤,有效避免传统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NIPPV使肺泡压力明显升高,萎陷的肺泡复张,增加气血交换面积,同时呼气时出现较低的呼气末气道正压,以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增加了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改善通气,增加肺氧含量,并排出过量的二氧化碳,使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改善患者低氧血症,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胡静等研究显示应用NIPPV治疗后3小时,患者的血气指标明显改善;霍学云等研究表明N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起效极快,能够明显改善PaO2与PaCO2。本研究中5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口鼻面罩NIPPV治疗3天后肺通气、肺换气及氧代谢指标均明显改善,提示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及PaO2,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改善氧供,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由于NIPPV的吸气压力减弱了气道阻塞情况,耗氧量与呼吸作功减少;此外,呼气正压同时扩张患者萎陷的肺泡,延长气体交换时间,亦可以减少呼气作功,达到改善呼吸肌功能的目的。NIPPV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如进食、吞咽等,同时对患者气管的影响很小,并发症少,在恢复患者病情的同时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病研究范文第4篇

目的测定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Toll样受体2(TLR2)的水平,探索TLR2在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的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样本的血清HBV载量,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104拷贝/mL)、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104拷贝/mL),19例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并分析TLR2表达情况及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高,低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表达高于高病毒载量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8+T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PD-1表达缺乏相关性。结论HB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TLR2的表达增强。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TLR2);乙型肝炎病毒(HBV);CD8+T细胞;免疫活化;耗竭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肝脏炎症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2]。一方面CD8+T细胞的持续活化是引起自身免疫、最后导致肝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慢性炎症发展过程中,CD8+T细胞凋亡增多、不能彻底清除病毒是HBV持续存在的重要机制[3-4]。因此,调控CD8+T细胞的活化与凋亡,对了解HBV感染者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为TLR家族成员,其主要通过识别脂蛋白、脂多肽等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引发细胞内信号通路导致炎症发生,在天然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并最终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5]。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HBV感染过程中,HBV复制活跃的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明显低于HBV复制不活跃的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6]。但由于PBMC的组成比较复杂,包括单核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等。因此,本研究首先检测TLR2在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其次,TLR2作为共刺激受体可以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表面[7],说明TLR2与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同时还检测了CD8+T细胞表面与活化相关的CD38、HLA-DR分子和与凋亡相关的死亡受体Fas(CD95)、程序性死亡蛋白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比较TLR2与这些分子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确定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TLR2的表达是否与CD8+T细胞的活化或凋亡相关。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研究对象依据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1年更新)[8]的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标准,采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静脉抗凝血。所有血液样本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门诊,包括HBV感染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5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所有感染者按照HBVDNA载量分为2组[9]:高病毒载量组,HBVDNA大于1×104拷贝/mL,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0~68岁,平均(45±15)岁,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Bviruseantigen,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阴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低病毒载量组,HBVDNA阳性但病毒载量小于1×104拷贝/mL,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2~62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测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阴性,HBeAb阳性或阴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本研究另设健康对照组,均来自健康体检者,共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4岁,身体健康,无免疫病史及免疫治疗史。三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2本研究所用主要试剂和仪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Solarbio公司、RPMI1640培养基购自Hyclone公司、别藻蓝蛋白标记的抗人CD3抗体(CD3-APC)、藻红蛋白标记的抗人CD8抗体(CD8-PE)、AlexaFlour488标记的抗人TLR2抗体(TLR2-AF488)购自BD公司、藻红蛋白-花青素7标记的抗人CD95抗体(CD95-PE-Cy7)、APC标记的抗人PD-1抗体(PD-1-APC)、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花青素5.5标记的抗人CD38抗体(CD38-PerCP-Cy5.5)、AlexaFlour700标记的抗人HLA-DR抗体(HLA-DR-AF700)均购自Biolegend公司,其余化学试剂均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LSRFortessa型流式细胞仪购自BD公司,1-14型离心机购自Sigma公司,ST16R型低温超速离心机购自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ResearchPlus系列可调微量移液器购自Eppendorf公司,光学显微镜购自徕卡公司。

1.2方法

1.2.1PBMC悬液的制备采集受试对象外周肝素抗凝血液2mL,充分混匀,加入PBS,以1∶1比例将血液稀释混匀,使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PBMC,进行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数至1×104个/mL。

1.2.2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PD-1的表达取1.5mL离心管,加入100μLPBMC悬液;严格按照说明书将相应的荧光基团标记抗体:CD3-APC、CD8-PE、TLR2-AF488、HLA-DR-AF700、CD38-PerCP-Cy5.5、CD95-PE-Cy7、PD-1-APC,加入离心管底并充分混匀,4℃避光孵育30min;加入PBS液800μL洗细胞,共2次;加入1mL40g/L多聚甲醛溶液重悬细胞,2h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1.2.3统计学分析采用Prism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结果以x±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2样本均数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不同病毒载量组与健康对照样本CD8+T细胞TLR2表达差别,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析CD38、HLA-DR、CD95、PD-1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2结果

2.1HBV感染者CD8+T细胞群中TLR2表达增强,以低病毒载量组更明显健康对照组、低病毒载量HBV感染者、高病毒载量HBV感染者CD8+T细胞群中TLR2表达量分别为0.653±0.332、4.635±2.874、2.185±1.07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低病毒载量HBV感染者和高病毒载量HBV感染者的TLR2表达量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病毒载量组比较,低病毒载量组HBV感染者的TLR2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1)。

2.2HBV感染者CD8+T细胞群TLR2与细胞活化与凋亡不相关HBV感染者CD8+T细胞TLR2表达与CD38、HLA-DR、CD95、PD-1的表达均无相关性(r=0.005、r=0.064、r=-0.172、r=-0.007,P>0.05,图2)。

3讨论

CD8+T细胞是抗HBV免疫应答主要的效应细胞,病毒短暂感染、持续性感染、肝细胞损伤轻微或严重程度均与CD8+T淋巴细胞在体内的活化与耗竭情况相关[10-12]。CD8+T细胞主要通过接受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提呈抗原,在共刺激分子的作用下分化为效应性细胞或凋亡细胞,这个过程有很多分子参与,包括CD8+T细胞表面的活化分子CD38、HLA-DR和凋亡分子CD95(Fas)、PD-1等。TLR2是TLR家族中表达范围最广,识别病原微生物种类最多的成员[13]。表达在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TLR2主要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配体,促进APC对病原体的吞噬,同时也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活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IL-6、IL-8等发挥免疫作用,属固有免疫范畴[14-15]。表达在适应性免疫细胞表面的TLR2,因识别的配体不同可正向或负向的调节T细胞的活性、功能和促进细胞因子产生等作用,并可作为共刺激受体延续和激活记忆性T细胞[16-19]。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高病毒载量还是低病毒载量的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TLR2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并且低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的表达明显高于高病毒载量组TLR2的表达,提示TLR2可能参与CD8+T细胞抗HBV病毒及HBV感染慢性化的过程。为进一步验证HBV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TLR2表达与CD8+T细胞活化与耗竭的相关性,本研究同时检测了相应HBV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与活化和凋亡相关的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CD38分子和HLA-DR均是T细胞免疫活化的标志,在许多急性或慢性感染中,T细胞表面CD38和HLA-DR的表达均会升高[20-21]。而CD95主要介导T淋巴细胞的凋亡,PD-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在外周血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这2个分子在T细胞表面表达均升高[22-25]。

慢性病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红蛋白;贫血;流行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ture,CHF)患者常见合并贫血发生,贫血发生率在4%~61%,CHF导致贫血,贫血反过来影响着CHF患者的预后已经被临床多项研究证实。注重CHF合并贫血患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加强CHF合并贫血流行病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这方面大规模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较少,云南省关于本地区CHF患者合并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更是少见,本研究旨了解云南地区CHF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组的贫血发病率特点,分析造成不同发病率的原因,为云南地区CHF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6月-2015年12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干疗科病房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标准:①出院诊断为CHF的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分级或Killp分级心功能处于Ⅱ~Ⅳ级的患者;其病因诊断以出院诊断为依据,多次住院诊断以患者当次住院诊断为标准;②心力衰竭病史>6个月。

1.2方法

1.2.1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制作的《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调查表,在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干疗科查找住院符合CHF诊断标准,心功能在NYHA分级Ⅱ~Ⅳ级患者的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病因、性别、年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根据调查表内容建立数据库。

1.2.2相关内容的界定

以LVEF≥45%或<45%为分界线,将CHF分为LVEF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withreducedejectionfraction,HFrEF)。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对年龄的划分标准规定,将2452例患者分为5组:青年组,年龄≤44岁;中年组,45~59岁;年轻老年组,60~74岁;老年组;75~89岁;长寿老年组,年龄≥90岁(因长寿老人病例数较少,归入老年组)。贫血诊断标准:正常饮食状态下,男性Hb<120g/L,女性(非妊娠)Hb<110g/L。

1.2.3排除标准

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妊娠等原因引起继发性贫血,近6个月内行外科手术、外伤引起贫血的患者均被排除。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HF患者总贫血发病率及不同性别贫血发生率

2452例患者中,男性1291例,女性1161例,CHF合并贫血者占11.83%(290/2452);男性占16.34%(211/1291),女性占6.80%(79/11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42,=0.000)。

2.2不同年龄组贫血发生率

CHF合并贫血患者主要集中在60~74岁,占12.45%(132/1060),45~59岁占12.25%(81/661),75~89岁占10.70%(60/561),<44岁患者最少,占10.00%(17/1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0,=0.045)。

2.3CHF患者不同病因贫血发生率

不同病因贫血发生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15.35%(120/782)最高,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12.71%(30/236),依次是高原性心脏病12.60%(78/619)、扩张型心脏病11.23%(32/285)、肺源性心脏病7.83%(17/217)、老年退行性心脏病4.55%(6/132)、先天性心脏病3.88%(4/103)、其他3.85%(3/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40,=0.000)。

2.4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组贫血发生率

心功能Ⅱ、Ⅲ和Ⅳ级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0.32%(65/630)、10.47%(103/983)和14.54%(122/8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8,=0.011)。2.5HFpEF和HFrEF患者的贫血发生率HFpEF和HFrEF患者合并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3.36%(187/1400)和9.80%(10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4,=0.016)。

3讨论

CHF会导致贫血,贫血会加重CHF病情进展。CHF合并贫血有发病较广泛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差别、饮食习惯、药物影响等因素均会影响CHF合并贫血的发生,云南地区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缺乏。本研究运用回顾性研究,以了解云南地区CHF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组的贫血发生率特点,分析造成不同发生率的原因,为本地区CHF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中CHF合并贫血发生率11.83%。国内外文献报道贫血发生率差异较大。EZEKOWITZ等和SILVERBERG等研究发现CHF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达17%和56%,均高于笔者的研究,可能原因:①上述研究人群年龄均高于本研究,老年患者经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食欲及胃肠消化功能减退致铁、维生素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退化等,容易出现贫血;②国外研究均采用WHO贫血的定义标准,女性Hb<120g/dl,男性Hb<130g/dl,本研究采用国内统一标准: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

本研究贫血诊断标准更加严格,可能导致部分轻度贫血者漏选,造成贫血发生率低;③云南属于高海拔地区,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Hb平均值会代偿性增高,本研究人群Hb平均值高也可能是导致笔者研究中贫血发生率低的原因之一;④贫血发生率与心功能相关,本研究及YA-MAUCHI等研究均表明患者心功能越差,贫血发生率越高,本研究功能Ⅱ级患者远多于SILVERBERG等的研究,也可能造成贫血发生率低。本研究显示,男性CHF患者贫血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目前有关不同性别CHF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报道结果不一。YOUNG等研究显示,CHF患者合并贫血女性多于男性;陈东等研究显示,CHF患者合并贫血在男、女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与YOUNG、陈东等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原因有:①本研究中CHF患者中女性年龄较大(平均62.1岁),多处于绝经期,YOUNG等研究以育龄期妇女为主,患者Hb水平受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会导致女性贫血率升高;②虽然陈东等研究中女性患者也多处于绝经期,但其男女患者例数接近(男性126例,女性114例),此年龄段人群的男女贫血发病危险概率几乎无差异,男女贫血发生率无差异;而本研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云南少数民族多,男性居民多有长期饮烈酒的习惯,胃黏膜受损致造血原料缺乏及慢性失血可能性增大。王迪对云南玉溪287例CHF合并贫血患者调查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王迪的研究与本研究的患者为同一地区人群,生活习惯、发病特点等基本资料接近,所以结果一致。国内外关于何种病因对CHF合并贫血患者发生率影响最大尚无定论。各研究结果不同。

本研究示贫血发生率最高依次是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可能原因:①本地区冠心病发生率高,刘爱波等研究显示云南地区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达22.4%。冠心病患者经常口服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等抗血小板药,导致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引起造血原料缺乏甚至慢性失血性贫血;冠心病患者为了抗心肌重塑常口服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导致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障碍,TERROVITIS等[10]研究证明高剂量依那普利增加贫血发生;②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合并心房颤动或行换瓣手术,需口服华法林抗凝,本地区经济文化滞后,患者健康意识相对淡薄,对院外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不严密,出血患者增多,可能导致贫血发生率上升;③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机体产生继发性Hb增多,造成该类患者贫血发生率相对较低。

本研究显示,CHF合并贫血发生率最高者集中在年轻老年组,各年龄组之间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发生率总体是在增加,但是>75岁患者的发生率却低于45~74岁患者,这与国外报道以老年组患者为主的结果不同。可能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低于欧美国家,且欧美国家医疗水平发达,CHF合并贫血的老年患者存活率较高有关。此外,老年组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较多,肝肾功能减退,临床医生在使用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等药物时无论剂量还是次数都会更加谨慎,从而减少其贫血发生的可能。本研究显示,HFpEF患者贫血发生率高于HFrEF患者。与国外的大多数报道结果相同,O’MEARA等和TSUCHIHASHI-MAKAYA等研究均证明贫血更易发生于HFpEF,具体机制复杂,有待进一步探讨。FELKER等研究显示HFpEF患者贫血发生率低于HFrEF患者。但无论是HFpEF患者合并贫血还是HFrEF患者合并贫血,两者在临床预后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始终是CHF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云南地区CHF患者合并贫血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年轻老年组、冠心病引起CHF的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心功能越差,贫血发生率越高;贫血更易见于HFpEF患者。贫血与CHF的关系密切,是CHF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贫血治疗可能对改善CHF的防治提供新途径,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2]陈东,严激,潘文博,等.回顾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贫血的临床特点[J].安徽医药,2015,19(9):1752-1754.

[3]王迪.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4):538-539.

慢性病研究范文第6篇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联用银杏叶片、环磷腺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脑钠肽、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炎症水平,提高心功能。

【关键词】

银杏叶片;环磷腺苷;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发展的终末阶段[1-2],此时机体心功能大幅降低,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临床治疗有多种方案,包括抗凝、溶栓、改善心血管循环等[3-4],但至今尚无明确的诊疗标准药物。此次研究对5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银杏叶片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6.8±4.1)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5±1.2)年,男31例,女24例。参考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5]:Ⅲ级37例,Ⅳ级18例。观察组55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7.0±3.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4±1.0)年,男30例,女25例。心功能分级:Ⅲ级38例,Ⅳ级17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内容包括抗凝、溶栓、改善心血管循环等。观察组患者联用银杏叶片(安徽精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8024)、环磷腺苷(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4546)治疗,用药如下:口服银杏叶片1片/次,3次/d,疗程2周;静脉滴注环磷腺苷40mg+5%葡萄糖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1020636)250ml/次,1次/d,疗程2周。

1.3评定标准治疗效果标准[6](:1)显效。病症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及以上。(2)有效。病症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3)无效。病症与心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4)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SPSS17.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脑钠肽、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钠肽、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说明银杏叶片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炎症水平,提高心功能。分析如下:银杏叶片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7-8],作用于机体后,可清除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提高红细胞SO的活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银杏叶片对离体及在体心脏局部肌缺血、肥大心脏局部主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紊乱等均有改善作用,还可改善血液的流变性,增进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循环障碍。银杏叶片对脑部血液循环及脑细胞代谢有较好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

环磷腺苷为参与调节细胞功能的第二信使物质,其作用非常广泛[9-10],注射大剂量的环磷腺苷,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引起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高,并能舒张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肝功能、促进神经再生、抑制皮肤外层上皮细胞分裂及转化异常细胞的功能、促进呼吸链氧化酶的活性及改善心肌缺氧等。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弊端,样本量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扩大,观察时间较短,仍需要进一步延长。

参考文献

[1]姚强,李晓秋.小剂量螺内酯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144-145.

[2]余盛龙,陈次滨.参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山东医药,2011,51(49):53-55.

[3]冯嘉臣.参麦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4):175-176.

[4]程运友,朱秋灵,杨进玉,等.冠心康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60例[J].中医研究,2012,25(7):23-25.

[5]王冬沫,田家玮,任敏,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斑点追踪量化指标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1):43-46.

[6]张惠芳,刘金霞,刘大成,等.曲美他嗪治疗80岁以上高龄老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7):944-947.

[7]赵军.银杏叶片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J].中医药学报,2015,43(5):107-109.

[8]蒋欣,潘玉艳,贺亚玲,等.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5):1-3.

[9]杨成林,刘丹,陈芳.环磷腺苷对150例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379-380.

慢性病研究范文第7篇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效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M测评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有效实施,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中西医结合;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满意度;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系中老年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1],中医属“痰饮”、“喘证”。有文献报道[2],50%~60%的冬季住院患者均系中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困难,肺功能损害日渐加重,甚至并发肝肿大、消化系统瘀血、全身凹陷性水肿等不适,常因劳力性心累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积极系统的治疗与护理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收集了1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了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的100例慢性肺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2.1±19.3)岁;病程4~20年,平均(11.5±6.1)年;其中,合并II型糖尿病13例,高血压病21例,帕金森氏病3例。排除患有精神类疾患及语言表达障碍者。

1.2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病史、年龄、性别、治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疾病病情观察、健康宣教以及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病情观察与辨证施护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与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嗜睡或谵妄、定向障碍、兴奋或反应迟钝、昼睡夜醒、双手扑翼样震颤以及球结膜充血水肿等早期肺性脑病症候群,一旦出现以上症状之一,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处理;若患者自觉心悸、胸闷不适或呼吸困难加重,应考虑是否并发心衰,立即给予坐位或半坐卧位,低流量吸氧,准确执行医嘱,严格记录24h出入液量;若患者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应观察其是否出现脱证。

(2)咳嗽咳痰与呼吸的观察。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肺主气”[3],慢性肺心病患者多伴有舌质暗淡唇青紫、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以及咳嗽咳痰等气血不足表现。我们首先要察看患者咳声大小、持续时间、痰量、痰色及性状,以判断患者咳嗽咳痰的难易程度和呼吸道是否通畅,一旦出现痰液黏稠或咳嗽无力而不能有效排痰时,及时给予中西药物氧气雾化吸入,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并置患者于舒适体位下进行体位引流,以达到稀释痰液、促使痰栓脱落而排痰顺畅的目的[4]。其次,我们还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节律、频率、深浅度及呼吸音变化。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呼吸状态和不同的症候群判断疾病的虚实:呼吸深大气促,提示酸中毒,中医属实喘;虚喘见于呼吸中枢受抑制致呼吸浅慢;病员出现呼吸困难、重度紫绀提示小支气管痉挛;吸气性呼吸困难考虑呼吸道梗阻;点头样呼吸或叹息样呼吸提示呼吸中枢衰竭。我们要根据患者疾病的虚实,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有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措施。

(3)舌象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舌质、颜色与舌下筋脉变化,可及时掌握患者是否存在气滞血瘀、心气亏虚等心肺功能变化。一旦患者舌质呈暗紫,舌边瘀点瘀斑,舌下筋络增粗,则可能气滞血脉瘀阻加重,可给予肺俞穴处拔火罐、艾灸以及低流量氧气吸入等,以使其气滞血瘀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并保持呼吸顺畅;一旦出现舌光苔剥,要着重观察是否发生缺钾等电解质紊乱,及时汇报主管医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4)脉象的观察。注意观察脉的沉浮、迟数、洪细与强弱等,可及时判断病情变化。若脉细涩,则心阳不振,气血不畅;脉迟或细数、结代者,考虑心阴血虚。一旦患者脉象异常,立即给予吸氧的同时,给予针灸三阴交、肺俞、心俞、内关及神门等,达到强心、止咳平喘、镇静安神等目的。

1.2.2氧疗护理

据文献报道[5-6],慢性肺心病患者以1~2L/min的氧流量,持续吸入15h以上25%~29%的氧气,即可有效控制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病人生存率。氧疗作为治疗肺心病的一种主要手段,我们要反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持续低流量吸氧的目的,严格把握吸氧浓度和流量,嘱其勿擅自加大氧流量;及时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口唇、指趾末端、皮肤及巩膜颜色,必要时遵医嘱给予50%酒精湿化瓶过滤氧气,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通气功能。

1.2.3生活护理

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清洁安静,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流畅的空气,室温控制在23℃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并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因感冒加重病情;限制探视,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协助患者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将常用物品放置在其方便取用的地方,尽量减少患者体力消耗及其活动量;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分泌物,以保持患者口鼻腔清洁和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减少心脏负担,增加肺活量,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定时协助翻身扣背,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2.4饮食指导

肺心病患者由于胃肠道瘀血,大多伴有食欲不振,不思饮食。中医学认为[7]“肾主水”、“咸伤肾”,故在饮食指导上,我们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少食生冷油腻食物,以防寒湿生痰、便秘腹胀而加重呼吸困难;避免高糖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不易咯出。

1.2.5特殊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慢性肺心病患者往往存在呼吸道分泌物多、咳痰不净且二氧化碳潴留,应慎用镇静剂、麻醉剂以及催眠等药物,当必须使用时,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抑制和咳嗽反射减弱等临床表现;在遵医嘱准确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前,需详细询问用药史,并密切观察药物毒副反应;使用利尿剂类药物过程中,要预防低氯、低钾性碱中毒致缺氧进一步加重,以及过度脱水致血液浓缩、痰液黏稠而排痰更加不易等不良反应。

1.2.6中医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的重点是避免情志失度。中医学认为[8]“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经久不愈以及对疾病的不了解,易急躁紧张、恐惧、思虑过度甚至悲观失望,常常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我们要重视患者情志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变化,对有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心理疏导[9],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并让治疗成功好转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信心,避免其忧思过度情志失调,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1.2.7肺功能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有效的肺功能锻炼,可获得最佳呼吸功能,发掘呼吸功能潜力,增加呼吸运动效率,从而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指导患者调整呼吸,用鼻腔吸气,然后屏气5s,再用嘴将肺内的气体缓慢呼出。每天练习5~10次,每次练习30min。肺功能锻炼的同时协助拍背排痰,可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功能。

1.3评分方法

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测评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

3讨论

慢性肺心病因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致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因肺肾脾等三脏虚弱引发机体正气不足,当外邪入侵时易出现风寒风湿、痰饮滞留且心气受损,属“肺胀”、“咳嗽”、“痰饮”、“喘证”等本虚标实之证范畴[10]。该病病程较长,易感风寒、肺伤气弱、痰饮留滞而反复发作,急性加重且经久难愈,患者常因咳嗽咳痰、心悸胸闷喘息及呼吸困难等不适,严重限制了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显著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此外,有研究显示[11-12],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因病痛长期折磨而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过旺,心率加快及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中医理论认为,若“怒、喜、思、忧、悲、惊、恐”等七情情志过激,将导致患者心血耗损过度,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血脉阻滞[13]。本研究以中医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给予“以情胜情”的心理干预与情志护理,调节患者全身经络及腑脏阴阳平衡,达到“喜胜忧”的效果,减轻或消除患者忧思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由此可见,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规护理虽然也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效果远低于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产生的效果。因此,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有效实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胜琴,左晓蓉.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9):1101-1102.

[2]禹晓玲.肺心病患者焦虑心理及护理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3):259-260.

[3]黄丽萍.慢性肺心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329-330.

[4]朱永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讯,2011,3(16):369.

[5]汪晔,潘银芳.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5,8(10):76-78.

[6]姚成芹,姚成花.浅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5,4(28):1306.

[7]陈霞.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性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体会[J].新中医,2013,45(6):1401-1042.

[8]吕珍凤.浅谈情志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284-285.

[9]雷蓉,龙霖,赵莉,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食道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30):394-397.

[10]李建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2版)[J].中医杂志,2012,53(12):1075-1077.

[11]阿尔孜姑丽•阿不都热西提.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301.

[12]李金兰.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7-8.

慢性病研究范文第8篇

目的研究探讨尼落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持续性口服尼落替尼400mg予以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果显示,7例慢性期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出现完全血液学反应,1例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4例进展期患者血液学有效缓解。患者用药平均时间(18.3±1.8)个月,进展期患者并未进行遗传学与份子生物学检测评估,慢性患者耐受性较好,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经对症治疗后有所缓解,其中有1例患者心脏出现不良反应停止用药。结论临床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尼落替尼予以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关键词:

尼落替尼;伊马替尼;耐药性;慢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随系白血病是一种由于多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这种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持续激活酪氨酸激酶,影响信号传导,抑制细胞凋亡[1]。在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获得极大改善。临床实践表明,伊马替尼可替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髓系白血病的治疗防范。但是同样的研究表明,使用该种药物的时候患者会产生耐药性或不耐药性的情况[2]。基于该种药物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关于该种病症的治疗,临床实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尼落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5例,患者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43.9±3.1)岁。所有患者中7例慢性期,4例为急性期。经过临床、血常规、PH染色体、以及骨髓象等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白血病的诊断与疗效标准,且肝肾与心功能均维持在正常范围。

1.2方法。7例伊马替尼耐药的Ph阳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持续性的口服提尼落替尼予以治疗,慢性期与进展期或急变期患者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400mg,在间隔12h后,使用前与服药后的1h应暂停进食。患者治疗期间应检查血常规、肝功能以及肾功能。治疗的初期阶段,分别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外周血WBC,治疗后的每个月复查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

2结果

2.1慢性期患者。本次研究活动的所有慢性期患者,平均用药时间达到26个月,其中有5例患者为原发耐药性,2例患者为激发耐药性。5例患者获得血流动力学改变,2例患者在治疗24个月的时候均获得细胞遗传学环节,5例患者在此期间并未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有1例患者在服药期间的30个月由于疾病进展出现死亡,有1例患者由于服药出现心脏不良反应而停止用药。

2.2加速期患者。所有患者中共有1例加速期患者。加速期患者在服药后的5个月就获得血液学环节。治疗后12个月进行细胞学遗传检测发现Ph阳性率达到100%,且并未出现任何的遗传学反应,实行BCR-ABL监激酶区的时候发现点突变检测,并未出现突变。

2.3急性期患者。急性期患者在治疗期间曾经获得主要分子反应,但是在服用伊马替尼一段时间后,就由急性期转变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此种情况下改用尼落替尼予以治疗后,就获得血液学环节。另外有患者服用伊马替尼一段时间后就转变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进行点突变检测发现为F359C,随后改用落替尼予以治疗,服药一段时间后血液学就有所缓解。但是其中有部分患者由于服用药物时间比较短,并没有对其相关遗传学与分子生物疗效进行有效评估。

2.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通过随访可以了解到,患者服用尼洛替尼治疗比较常见的非血液性不良事件为皮肤瘙痒、头痛、便秘、呕吐、腹泻、肌肉酸痛以及恶心等等。部分患者的症状较轻。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3讨论

髓系白血病主要来源是干细胞出现恶性增值,9号与22号染色体形成Ph为主要特点。这种现象非常容易产生一种融合基因。融合基因编码融合型蛋白p210,也就是一种活性酪氨激酶。该种酶可引起髓系造血异常克隆增值。事实上,这也是引起髓系白血病的主要原因。针对该种疾病的特殊性,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尼洛替尼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这种药的耐药性是治疗疾病期间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耐药表现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耐药表现出疗效欠佳或治疗是被。临床实践表明,存在24%耐药性患者治疗失败[3]。与此同时,大约存在18%的继发性患者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同时有部分患者出现病情进展。

该种药物的耐药性事实上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分析其耐药性原因主要有依赖性与非依赖性两种。BCR—ABL依赖性主要是基因扩增以及激酶区点突变。就慢性期或急性期的患者来说,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因素就是BCR-ABL被重新激活。但是尼洛替尼可有效保存在伊马替尼有效化学成分,促使BCR-ABL变得更为紧密,疗效更腔,且能够抑制突变的产生[4]。临床实践表明,尼洛替尼对抗伊马替尼耐药性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随访了解到,尼落替尼在某些伊马替尼耐药的髓系白血病中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且这种临床效果是持续性的[5]。事实上,对于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利用该中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细胞遗传学。治疗研究表明,部分急性期患者血液有效缓解。在服用药物治疗后的1个月时间,由于尚未展开细胞遗传学与份子生物学检测的有效评估。

加速期患者服用药物后,血液学有效缓解。但是在治疗一年时间后,表示出Ph呈现100%的阳性率,并未发现任何的遗传学反应。本次研究活动,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持续性口服尼落替尼400mg予以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治疗结果显示,7例慢性期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出现完全血液学反应,1例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4例进展期患者血液学有效缓解。患者用药平均时间(18.3±1.8)个月,进展期患者并未进行遗传学与份子生物学检测评估,慢性患者耐受性较好,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经对症治疗后有所缓解,其中有1例患者心脏出现不良反应停止用药。综上所述,临床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尼落替尼予以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参考文献

[1]张晓瀚,杜新,蔡云,等.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疗效分析(附1例报告)[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6):680-682.

[2]潘良琴,刘为星,朱雨,等.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6):890-891.

[4]文锋,李君君,颜家运,等.尼洛替尼治疗耐药或不耐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27):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