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

儿童健康教育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采用我中心自制调查表,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儿童保健的覆盖率、儿童家长满意度、家长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表均经权威专家审定合格方可实施。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家长对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加强。见表1,表2。儿童家长满意度由2009年的87.05%(1597例)上升到2012年的99.00%(20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P<0.05)。

3讨论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是社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受文化、经济条件、职业、风俗、医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儿童健康保健的认识普遍薄弱,并存在错误认知,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威胁儿童生命。为提高社区儿童家长的保健知识、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实施积极、有效的早期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

预防接种是指在经科学传染病疫情监测与人群免疫水平分析后,利用预防性生物制品(俗称疫苗),针对传染病易感人群(主要是儿童),按照国家和省级相关免疫程序的规定,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我中心近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手足口病仍是6岁以下儿童发生传染病的主要疾病,其次是麻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小儿麻痹症、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甲型肝炎等疾病不容忽视。故分析适龄儿童未接受或为全程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增强儿童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加强。截至2012年底,儿童预防接种覆盖率由2009年的83.98%上升到2012年的98.00%;儿童保健覆盖率由2009年的73.05%上升到2012年的95.03%;儿童家长满意度由2009年的87.05%上升到2012年的99.00%。提示健康教育在社区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对于对照组的患儿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包括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积极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并向其讲述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根据医生的医嘱给予适当的护理服务等。对于实验组的患儿在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其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①详细评估:在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之前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详细的评估,评估的事项不仅包括患儿的年龄、生长发育情况、病情状况等,还要评估患儿家长的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等。评估采用的方法应该简单、方便和快捷。

②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对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包括采用集体授课、直接交流、演示、发放宣传册等的形式,加强患儿及其家长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认识、理解和掌握。集体授课方式时间一般固定,并且在授课之前应该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患儿和家长能够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在集体授课过程中要借助一定的书本和光碟等资料进行讲解。在门诊中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直接交流的方式和家长进行健康知识的交流,使患儿及其家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循序渐进的掌握各项和健康相关的知识。护理人员在采用直接方式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分清主次和重点,首先要将主要的和重点的知识传授给家长。同时,为了能够让家长对于这些健康知识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护理人员可以现场进行演示示范。

③重视反馈: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应该通过反馈的形式了解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他们的问题随时给与答复,对其进行电话随访等。观察指标:在护理工作结束之后,对两组患儿的以下指标进行调查和观测:焦虑状态、不确定感和满意程度。统计学分析:对于获得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如果P<0.05说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增加健康教育之后,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和不确定感都下降,满意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其具体的情况,见表1。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即对患儿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明显的改变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不确定感,并且使其满意程度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讨论

儿童保健门诊中在对儿童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强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儿童保健门诊的质量,不断满足患儿及其家长日益增长的需要,是患儿的家长能够对于儿童健康成长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教育之前对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法、直接交流法和演示法,能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实在的演示,让家长更好的掌握健康知识。同时,在开展教育之后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反馈,通过电话随访等形式能够对家长和患儿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了家长的焦虑和不确定感,对于儿童保健门诊的服务跟家满意。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与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路径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儿童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步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了很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尽管很多研究并未获得完全一致的共识,但农村留守儿童更易出现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已得到较多研究者的认可。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这对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祖国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学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只有政府、社会、学校、父母及监护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引导、教育和改善工作。

(一)个体诉求:健康心理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儿童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儿童个体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儿童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不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有效促进自身的成长发展,而需要借助外在力量的帮助才能满足内在发展的诉求,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增强教育合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个体成长、发展内在诉求的重要条件。

(二)教育应然: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不仅扩充了学校教育的内涵,而且对促进儿童个体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和良好心理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及时的心理疏导,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时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走出阴霾,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三)国家要求:儿童健康成长是时展的现实追求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儿童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养直接关系到儿童个体能否实现健康成长发展。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关系到农村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时展的现实追求和必然选择。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发展实际,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有效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层次和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围绕这三方面展开。1.树立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发展特点各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儿童本位”的教育价值理念,尊重儿童的实际,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生活环境,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设定具体符合各阶段层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真正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实际分析出发,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2.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心理素质结构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四个方面。[2]为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心理素质结构努力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有效指导,所在学校资源相对较贫乏,社会支持度相对也较弱,因此在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层面应着重改善其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在情感目标层面应帮助其学会情绪控制与宣泄、表达与理解、主导与平衡,在意志目标层面应增强其意志的独立性、坚毅性与自制性,在个性目标层面应促进其社会适应、完善其个性品质。只有对这四个目标进行协调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和谐发展。3.科学规范的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只有及时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估,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一般从两个层次来评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一是基础目标层面,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3]从这一层面而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就是要考察学校是否科学地矫治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疾病,是否使他们学会自我心理保健。二是基本目标层面,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4]从这一层面而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就是要了解学校是否重视并实现对留守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学习心理指导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陪伴,在家庭教育层面父母就缺少对孩子学习活动的有效指导。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有意识地增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指导的具体内容应包括:①学习动机的指导。动机是增强个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力量,因此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提升其内在学习动机。②学习习惯指导。对于缺少父母有效指导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其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应注意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习方法的指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自觉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其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2.强化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儿童的情绪、情感、态度及信念。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关注,缺少父母的关怀与陪伴,他们普遍感觉到内心孤单失落,许多留守儿童成为了“情感饥渴的孩子”,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陷入自己封闭的单一情感世界里。[5]所以,要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具体包括:①要努力培育农村留守儿童积极的情感。通过引导儿童控制情绪、锻炼其应激能力、培育其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从而增强其情感调控能力。②要积极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学会调控消极情感。通过培养儿童的耐挫、抗挫能力,增强其意志品质,从而增强其调控消极情感的能力。3.自我意识发展指导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强化其自我体验,而且有助于其增强自我调控,强化其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意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其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能够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因此要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指导,具体包括:①要帮助儿童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只有加强儿童对自我的认识,才能有效增强儿童的自我体验,使其充分发挥自我潜质,增强自我调控能力。②要使儿童学会增强自信。自信心是对自我的认同、肯定、接受与支持,只有努力增强儿童对自身的各方面自信,才能有效保证其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生活。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于长期留守农村的儿童,心理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因为在农村地区,学校是家长心目中正规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所以学校无疑就承担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农村学校应有针对性地以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设置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建设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留守儿童朋辈辅导小组,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以课堂教育为主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以课堂教育为主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就是要求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进行建设。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的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扶持,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亲情的缺失,他们更为需要精神的抚慰。为此,农村学校应根据儿童实际开设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需要,着眼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其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向儿童传授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常识、自我心理保健知识等,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更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形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增进同辈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总之,农村学校只有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才能真正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识自身处境,并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从而有效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

(三)以学科教学为牵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学科教学既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又是学校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的农村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相对缺乏,学校要注重对各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树立,从而帮助各学科教师能通过学科教学及学科课程中潜藏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发挥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功能。各学科教师只有具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才能有效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对儿童的学习心理指导。这就要求农村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主动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这样才能有效在学科教学中设置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利用学科课程中潜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实现有机渗透。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除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科教学渗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如通过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满足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求知欲;通过社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独立探索和创造能力等。有益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展留守儿童的审美情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情感,陶冶其情操。另外,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氛围,让留守儿童感到同学间的相互尊重、爱护和关心,感受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与爱的情感,从而有效增进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的心理距离,升华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情感。

(五)以社会力量为辅助,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依赖于校内力量,还要努力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帮助。只有加强教育合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首先,学校应积极呼吁地方政府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扶持与关注,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安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次,学校应积极鼓励社会上相关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关支持与帮助,从而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学校应努力加强家校合作,增强家庭和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学校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交流等,都有益于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的疏导。

【参考文献】

[1]朱卫红.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3][4]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其学习状态、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农村小学教学主要是传递文化知识,没有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面对新教育大纲的实施,如何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教书育人是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和塑造德行一体化教育的过程,不应该是只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农村小学的管理者与教育主管部门更应当清晰的认识到,必须重视对农村小学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相应的基础设置建设,同时,加大对心理专业教师的引进,这样才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注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不被人关注,父母不在身边,学习和生活只能靠自觉和自己动手解决。长此以往,会让很多留守儿童产生孤独的心理,进而向过于内向的性格发展,如果不施以正确的心理教育干预,会让这部分学生产生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小学教师与管理层要注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并根据每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符合自身性格发展的心理教育方案。同时,学校管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融入式的教学制度,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逐步培养留守儿童开朗、阳光的性格。

(二)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留守儿童的作业负担

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对农村小学的教学有不良的影响,难以保证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课后作业的监督无法得到保障,这对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言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教师利用心理知识融入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打造农村小学互动互信式的活力课堂,既激发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其学习的自信心。

(三)能够为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构建一个安定、舒适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面对农村小学的这一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转变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对生活的看法以及对自己成长的认识十分关键。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留守儿童从内心深处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良好言行举止的认可。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正确地指引留守儿童以三好学生为榜样,循序渐进地转变自己的言行与习惯,这样能有效避免农村小学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只有让农村留守儿童能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开朗活泼的性格与他人交流,才会真正构建一个安定舒适的校园环境。

(四)能够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抗压能力,让其努力坚强地面对生活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且缺少父母的关爱,其成长阶段很容易被忽视。这样容易让一些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不开朗,难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问题。因此,注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切实为留守儿童制订更加人性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案,逐步培养出学生的抗压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难点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不佳,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一定难度

部分学生在很小的年纪便离开了父母的身边,陪伴其成长过程较多的是爷爷奶奶,但由于爷爷奶奶的年龄较大,所以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各个方面。部分学生的父母没有经常关注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使得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自行发展,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坏习惯影响。有的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给小学教师心理教育方案的实施带来了阻力。因此,如何打破留守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僵局,成为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教师在制订心理教育教学方案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现状、性格特点的调研分析,只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引起留守儿童的心理共鸣。

(二)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短时间难以接受心理教育

很多留守儿童长期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学习,习惯了其成长和学习不被人关注,因此,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学生的孤僻性格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难以发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时,大部分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注意力集中不到一起,并对教师的个性化心理指导干预存在着抵触心理。另外,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引不重视,或者只在表面上听从教师的指导。这正是农村小学管理层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相脱节造成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针对每个留守儿童的特点,制订个性化教育方案来有效地破解现状。

(三)学生沉迷手机、网络,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收效甚微

由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父母的陪伴,容易对手机和网络产生依赖,同时由于他们自身的辨别能力不够强,所以难以分辨一些有害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在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同时,应该与学校管理层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取得联系,努力构建家庭、学校一体化的监管制度,并及时扭转学生家长的教育心理与观念,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重视。

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方法

(一)加大对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基础设备建设,完善监管学生学习的机制

随着新教育大纲的出台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体现形式。但是,一方面,农村小学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教学工具,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难以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从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转变其对学习的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化基础设备的建设,还能确保家长与教师的高效沟通。例如,农村小学与学生家长共同构建对学生的网络监督平台,能够有效确保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规避网络低俗、负面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二)定期开展关爱式的教育活动,消除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隔阂

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家长在外打工,很少能时时刻刻地和家长在一起,所以与家长的感情交流较少,亲子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这种共性问题,农村小学管理层与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定期开展关爱式的心理教育教学活动。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与学生家长取得沟通,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平台,帮助家长关心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教师的鼓励、社会的爱心。这样既能够助力构建互动互信式的心理教学课堂,又能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向更融洽的方向发展。

(三)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帮助,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人才以及器具,单纯依靠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农村小学管理层与教师应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来满足农村小学需要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基础设备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让留守儿童的成长更健康和快乐、学习更高效和便捷。同时,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当呼吁社会各方重视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发挥社会各方的爱心,切实做好农村教育的公益性工作,这样既能确保学生的健康心理得到培养,又能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难题。

(四)构建农村小学健康的心理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一些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经常受到他人的关心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养成了消极的性格。这样会让社会低俗文化有机可乘,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出现问题,这样会让留守儿童产生消极的想法,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具有针对性,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切入点,围绕留守儿童知识面狭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这两个关键点,设计榜样式的心理教育方案和案例式的心理教育模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心理。

四、结语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

留守儿童,在华夏大地已是一个偌大的群体。对其进行热情的关注业已开始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因为留守儿童的名字也叫“今天”。不少学校,不少教师都在进行着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考。本文从留守儿童的名字也叫“今天”的教育策略,给人们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每接手一个教学班级,总要迎来新的一批留守儿童,从相关教育教学情况看留守儿童就变成了相关行为不良的代名词,也就变成相关不良心理的代名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必须切实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留守儿童也是我们所忽视不得的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做到这样的几个方面。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多考虑对其进行点赞

点赞是一个QQ空间进行交往互动的术语,用之于对留守儿童应当也是比较恰当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老师点赞的多是学习优秀且又比较安分守己的学生。得到老师点赞的往往很少有着留守儿童的份额,即使有留守儿童能够得以点赞,那也是相当的极少数,那也是相关留守儿童的偶遇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偶尔。从这样的教育环境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是得不到健康发展。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当其冲的应当让其能够得到老师的点赞,或者就是经常意义上的得到点赞。也许人们都这样以为,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去进行点赞的呢?这就是大错而特错了。留守儿童就没有值得点赞的地方?有!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有!作为我们老师需善于发现留守儿童值得点赞的地方,或者就是值得点赞的东西。在平时经常和留守儿童一起拉家常,当谈起留守儿童和父母亲分居两地,常年得不到父母亲生活上的照顾时,就对其以充分的点赞。如说:孩子,你相当的勇敢,你将来一定会相当的有出息,因为你从小就是十分的自立自强。当一些孩子也在拉家常中感到相当苦闷时,我们可以这样去点赞:你显得相当的坚强,你就好比战争年代的英雄,坚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生活上你显得没有其他伙伴们幸福,但你们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甚至就是许许多多的困难,你是学生中生活强者的榜样,现在的老师因有你这样的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学生而感到十分的自豪。当一个个学生得到老师的点赞后,一个个便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也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多考虑对其进行点拨

应当说留守儿童心理存有不太健康的问题是肯定的,譬如不少留守儿童在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上是那样的毫无顾忌,一些留守儿童的为所欲为在相当多的场合里可以说是令他们的祖辈就是我们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感到哭笑不得的。如有的孩子因犯错而躲藏起来,家长们东寻西找,有时需要找到个半夜三更的。如果对其进行鞭打,这些留守儿童也是毫不在乎的。应当说留守儿童也是具有一定法律意识的,动不动就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和你较真。平时对其进行教育,老师们的眼睛瞪不得,喉咙粗不得,嗓音高不得,也根本谈不上对其进行体罚了。对这些留守儿童是否就是那样的束手无策?如果真是那样的具足无措,这样的老师也许就是太无能了。窃以为针对如此的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多考虑的是对其进行点拨。点拨于留守儿童,作为留守儿童的老师,要力求能够与其心心相印,点拨的语言应当力求得体到位,使得留守儿童能够去比较乐意地接受。譬如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都显得比较马虎,课堂上的听讲不是那样的认真,课堂的发言也不是十分的踊跃作业的完成不仅仅就是速度不快,就是质量也不是很高,而且还经常性的惹事淘气。如果我们经常对他们进行责备,那毫无疑问会引起孩子诸多的不满情绪。譬如在一些场合里,人们都会这样去说,叫做病人气多,穷人理多,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就是淘气惹事的留守儿童,也有其淘气惹事的理由所在。就是留守儿童在惹事淘气,我们也不必去做过多的批评指责,适当进行点拨,那学生就会往正路上去走。

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多考虑对其进行点评

平时的诸多教育教学活动,留守儿童如果得到我们老师的关注,那留守儿童的相关语言和行为将会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对留守儿童,作为我们老师需要投诸于更为丰富的热情。现在一般家庭的条件都比较高,留守儿童也家家通上了电话,也有不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辈们用上了手机,也还有相关留守儿童家还配上了电脑。应当说我们能够关心留守儿童的设施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平时不妨对留守儿童打一个电话,尤其在节假日,给留守儿童带去一声安慰、祝福,那留守儿童会产生莫大的欣慰。顺便将会在和留守儿童的交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不悦,尤其能够在了解中知道其不悦的缘故。不要放过这机会,给学生以比较恰当的点拨,不仅仅就让学生能够顿时豁然开朗起来,更为主要的是能够促使留守儿童不在一定的时段去走向极端。我们可以在话聊中对留守儿童的相关想法和行为进行比较切合实际的点评。譬如有一些孩子曾在电话里这样说道:爸妈太不爱我,整天在外,我恨他们不爱我,今天打电话给爷爷叫我接电话我就没接。该留守儿童近乎是那样的口若悬河地道出许多,听孩子把话说完,天不会塌下来。在该学生道完自己的想法后,作为老师对其首先予以了两个方面的肯定,一是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而且是胜过自己父母亲的亲人,二有自己的个性,想不接父母亲的电话就不接,而不是那样的装腔作势,口不应心。然后,话锋一转,对该留守儿童做着比较正面的疏导。如告诉学生,你的父母亲也是一种无奈,他们外出打工,就是为了挣大钱。如还这样去做积极意义上的忽悠学生,你知道吗?你的父母亲曾经和我谈过,他们之所以要远离你,是要让你从小学会自立,自己独立生活,自己料理自己,更为主要的是养成你的良好习惯,前些日子还在打我电话时,在夸奖你懂事,你自立,你坚强呢。孩子听到如此话语,显得就是那样的喜滋滋。留守儿童心理存有健康问题,也可以说不是什么问题,值不得我们去小题大做。但小洞也是可以覆大舟的,作为我们教师需要为了一切的孩子,需要为了留守儿童的一切,正如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曾以《孩子的名字叫“今天”》一样。留守儿童的名字也叫“今天”。

参考文献:

[1]王爱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

[2]莫艳清.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

作者:周志平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山丹镇任山小学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不断增加,因此,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中学班主任,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新挑战。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由于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而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顾的,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平衡发展。因此,我们希望社会和学校能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性格孤僻

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以为别人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在行为上,很少和其他人一起活动,常常独自行动。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很容易产生心理异常,进而养成孤僻的性格特点。

2.逆反心理

由于留守儿童对家庭教育的长时间缺失,对身边的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缺乏信任感,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常常表现为不听别人的劝说,总是站在别人的对立面。

3.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是指在生活中凡事都以自我为主,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这种心理突出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生长环境所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4.网络成瘾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所在,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关注,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在网络游戏里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在网络里才能找回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沉迷网络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影响学习。

二、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教育

对策孤僻、自卑、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他们渴望被爱,也渴望爱别人。作为农村中学班主任,应该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建立档案,做好家访工作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比如,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专项档案,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和补偿教育。主动与学生的监护人联系,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帮扶学生家长,成为“家长”。

2.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心理的快乐和委屈都无人分享,更加剧了学生的孤独感。留守儿童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对学生的生活起居给予更多的关注。如,在天气降温时,多关注学生的穿着是否合适,早上多关心一下学生是不是吃了早饭,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冷暖和哀乐,和学生做朋友,这样留守儿童才能感觉到温暖,感觉到他不是一个人,才更愿意和别人交流。

3.充当爱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自己的父母分享,作为教师要充当留守儿童和他们家长之间的桥梁,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教师要把留守儿童的阶段表现记录下来,通过电话的形式反映给他们的父母,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将家长对孩子的爱传达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教师更容易和学生之间产生信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才愿意向教师倾诉,渐渐建立起他们之间的信任感,为学生打开心结,更加热情地面对生活。

4.组织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表扬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师一句赞扬和肯定会成为他们进步的巨大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再加上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在集体活动中,班主任要鼓励留守儿童参加活动,并对他们获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评价,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被关爱的对象,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

三、结语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

[2]何宇,郭俊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浅析及对策探讨[J].社会工作,2006.

作者:王顺敏 单位:河南省兰考县考城镇第三初级中学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认知、情感、自我意识、行为等,对近几年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关于认知方面的研究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温暖的家庭环境,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积极引导,导致认知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和价值观的扭曲上。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我否定,怨恨父母。少数留守儿童错误的认为父母外出是他的错,因为他的出生给家里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学习上无人督促,成绩不好,他们认为是自己笨,不是学习的料,事情做不好遭到训斥,会深深自责,认为都是自己的错,自己一无是处。[1]有项调查显示:近60%的农村留守儿童不愿意与带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28%甚至很少与带养人交谈,还有1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2]

2关于学习方面的研究

韩晓明等人认为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儿童因缺乏自制力,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不良等问题;一些儿童因父母期望过高和学业负担过重,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情绪易失控、学习易疲劳、学习压力大、考前焦虑、自我评价较低等问题;还有一些儿童因经常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训斥、批评和轻视,出现自暴自弃、厌学、逃学、旷课、打架、网络成瘾等问题。[6]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自信心普遍较低。长沙市统计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表现为优秀的只占11.97%,为良好的占29.46%,为一般的占36.68%,表现较差的留守儿童占到了21.88%。[7]

3有关行为方面的研究

父母教育的缺失、监护人管教不到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约束能力差,染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偷盗、抽烟、酗酒、打架等,从而出现极端行为。魏晨(2006)所做调查发现,有51.30%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较为偏激,有52.10%的留守儿童有过违抗命令的行为,有47.50%的留守儿童有过说谎的经历,有62.20%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较为冲动,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而非留守儿童的此四项的比例分别为21.30%、44.00%、24.20%、5.20%。[4]有研究曾提到留守儿童的境遇堪优,他们中大多数人表现为任性、冷淡、内向和孤僻,而且逆反心理严重,他们对待批评容易采取逃学甚至出走等过激行为。这些行为使人们感到他们难以教育和管束,要么采取高压政策,要么放任,然而均无实质性效果。我们课题组在和这些留守儿童的密切接触中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反映实际情况并不是有意要表现出种种逆反和对抗。[8]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9]

4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

已有的调查表明,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和同学的关系较差,尤其是父母双双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爱说话,不愿和别人交往,比较孤僻,特别是女生表现突出。[8]调查显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主动与人交往的只占15.8%,不爱交往的占28.1%,身边有一个朋友的占32.6%,一个朋友都没有的占12.3%,三个朋友以上的只有18.4%,有23.3%的留守儿童有心事喜欢埋藏在心里或写进日记。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那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不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不和谐[10]小结目前,国内不少研究者对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出了颇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思路,这些对策和思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现有的对策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个方面,大多强调外部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而忽视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也忽视了留守儿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其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支持,还需要自身的努力。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重视挖掘如何使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心理弹性水平的对策。[6]

参考文献:

[1]高启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以河南省某市县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3(13):44-45.

[2]李萍.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1(06):88-91.

[3]陈小燕,陈波.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8):8.

[4]韩晓明,李雪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28-32.

[5]邵艳,张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以湖南长沙市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44-47.

[6]熊磊,石庆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06):132-133.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问卷式;健康教育;儿童;哮喘门诊

哮喘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现0-14岁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09%,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1]。哮喘需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2]。《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提出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有关哮喘防治的教育是保障哮喘管理各个方面成功的关键。最近的循证医学科研分析研究表明,健康教育不仅能减低哮喘儿童的急诊率,也能减低其住院率[3]。健康教育同药物治疗一样,被认为是治疗哮喘的重要干预手段[4]。因此,探讨合适的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儿童哮喘治疗重要任务,我院哮喘儿童门诊从2016年9月1日实行问卷式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

2015年12月1日-2016年2月29日门诊复诊哮喘患儿372人,纳入标准:符合下述条件者均可列入观察对象。①符合西医儿童哮喘诊断标准;④年龄在18岁以下;⑤家属对患儿情况充分了解,自愿加入调查者。排除标准:①哮喘急性发作者;②合并肺部感染者;③合并其他系统原发性疾病者;④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不愿意填写调查表者;⑤年龄>18岁。

1.2方法:

发放自制调查表386份,回收372份,回收率96.37%,将其中2015年9月1日-11月30日检查时常规加问卷式健康教育的189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182人作为对照组。问卷基本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治疗过程、控制水平、父母文化等,认知能力从环境、过敏源、药物治疗、病情监测、肺功能复查、吸入治疗方法等方面设计共计3大条目,33小条目。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结合调查表有针对性有重点进行健康教育。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患儿在哮喘构成、年龄、病程、性别、过敏史、家族史、父母文化均无差异(P>0.05)。(见表1)。

2.2肺功能依从性、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水平

观察组肺功能复查平均间隔时间(4.2±2.4月)明显低于对照组(9.4±7.4月)(P<0.01),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控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3哮喘控制不好原因分析

观察组依从性差、技术原因、环境及过敏源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4用药依从性差原因分析

观察组依从性差原因中自觉症状缓解、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按需使用哮喘药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无差异。

3讨论

3.1中国儿童哮喘发病率为2%~7%,近年来呈上升趋势[5]。哮喘治疗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家长缺乏相关哮喘知识,治疗依从性性差、吸药技术掌握不好、环境及过敏源暴露等,导致哮喘患儿缓解期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反复急性发作,哮喘迁延不愈,严重者可致死。其中所占比例最高依次为反复呼吸道感染(63.7%)、用药依从性差(57.1%)及技术因素(51.6%)占比例。健康教育是缓解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将治疗重点放在缓解期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措施预防患儿哮喘发作使患儿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可提高生活质量[6].有研究显示,接受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的哮喘儿童急诊率有显著下降[7].本研究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哮喘长期管理中的环境、过敏源、药物治疗、病情监测、肺功能复查、吸入治疗方法等方面内容,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快更全面了解患儿家属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并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健康教育,节约时间,同时通过纸质调查表,加深家长印象,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肺功能复查依从性、治疗依从性、哮喘控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2问卷式健康教育能从各方面明显提高哮喘控制水平问卷式健康教育能从用药依从性、技术方面环境及过敏源因素、呼吸道感染及合并鼻炎肥胖不利因素方面,在更短的时间内(用药时间<6月〕使哮喘达到控制良好状态。这是因为问卷内容涉及哮喘长期管理中的环境、过敏源、药物治疗、病情监测、肺功能复查、吸入治疗方法等方面内容,一方面能通过问卷更直观提醒哮喘患儿家长需要注意的哮喘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哮喘问卷的填写,医务人员能够快速找出患儿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大大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不仅能够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减少问题,还能从患儿环境、过敏源控制、患儿体质及减少呼吸道感染方面,大大提高哮喘控制率。

3.3问卷式健康教育能改善用药依从性差方面的自觉症状缓解停药、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按需用药及社区医生错误指导用药方面(P<0.05),但对其他依从性差方面无改善。本研究问卷式调查主要涉及坚持长期用药、药物不良反应、按需使用哮喘药及哮喘需找专科哮喘医生医治方面,其他如担心激素依赖、感觉无效、经济原因等,本身所含比例就少(均<5%),改善意义不大。

总之,儿童哮喘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哮喘控制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依从性差和吸入技术因素占最主要因素,问卷式健康教育一方面从不同方面提高家长认知水平,能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吸入技术,促进哮喘治疗,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另一方面能通过问卷,让医务人员更快速了解家长主要存在的问题,更有针对性进行健康宣教,也能为临床科研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黄穗,王金华,黄顺开,等.广州市社区儿童哮喘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240-3243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枟中华儿科杂志枠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5-753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哮喘发病率上升,牛奶是1岁以下孩子哮喘主因.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学模式日益完善,但幼儿所要学习的启蒙知识在不断增加,并且农村留守幼儿缺乏父母的引导,心理健康问题更容易激化。而新《教育法》的提出和落实,也对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从实际数据出发,对人际交往、学习压力、教师管理等引起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的措施。

一、农村幼儿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农村幼儿心理问题分类

根据调研发现,农村幼儿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如下:(1)对离开家庭感到焦虑;(2)学习意识薄弱,教师的启蒙教育让幼儿心情不佳;(3)人际交往问题;(4)有部分幼儿因性格过于活泼而被处罚,产生心理压力;(5)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家长不能进入幼儿园;(6)部分职业道德低下的教育工作者给幼儿造成心理问题。

(二)原因剖析

1.学校不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随着新课改深入而不断被重视的新型教育理念,与我们传统的认知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更重视通过引起幼儿情感反应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在日常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于启蒙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兼顾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由于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并且许多家长带来的压力也让教师不敢过度管教幼儿,教师同幼儿缺乏交流机会,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更是采取忽视态度。幼儿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从依赖过渡到独立的特殊阶段,对于启蒙知识的接触、人际的交往等往往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如果缺乏教师和学校的引导,容易出现焦虑情况,进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2.童年经历和家庭教育

童年经历是养成幼儿性格,决定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些不好的童年经历会对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影响幼儿心理承受能力,使幼儿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外界情况的干预,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会增加。根据调查数据发现,一些童年经历并不美好的幼儿往往心理更为敏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并且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与父母之间距离的增加导致童年生活并不完整,心情长久处于低落状态。学校应当注重对这些幼儿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幼儿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十分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幼儿具备更健康的观念和心理素质,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缺失的,即使有监护人进行教育,但始终无法起到父母教育的效果。教师应当给予这些幼儿更多关心,鼓励他们要独立、要积极面对生活。

二、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营造友善的班级氛围,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可能受到不良诱导产生校园霸凌行为。而校园暴力事件因为影响恶劣,并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一直以来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引起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例如,某个幼儿生长发育得过快,因为过高或者过胖,在幼儿群体中显得格格不入,有可能受到其他幼儿的嘲笑或者孤立,这种行为也会使被欺凌幼儿产生浓重的自卑感,逐渐封闭自己。因此,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营造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教育幼儿尊重他人,保护自己。在出现欺凌事件后,教师需要及时对被欺凌的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并且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对欺凌他人的幼儿进行批评教育。或是组织一些班级活动,使班级幼儿可以互助团结完成一些项目,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互相增进感情,学会关心他人,改善幼儿间的人际关系,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

(二)培养幼儿学习态度,引导幼儿对启蒙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基础的生活常识,且没有硬性的学习任务,教育计划也是从幼儿的心理年龄出发的,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幼儿的学习态度。但是作为年龄较小的学习群体,要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改良学习态度极为困难,有些幼儿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甚至会转变失败,心理无法保持健康乐观的状态,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若是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认为“读书无用”,那么就会将精力放在玩乐方面,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难以弥补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与信心,到了小学阶段容易走上辍学的道路。在对幼儿园班级的管理中,心理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态度,积极引导幼儿转变到学习状态中。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很难吸引幼儿兴趣,而幼儿园教育的目的除了为幼儿灌输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幼儿人格,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三)重视安全教育,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幼儿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并且幼儿很少接触真正的危险情况,绝大多数幼儿认为危险离自己很远而轻视安全教育,因此,教师要首先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与自我防范意识,教会幼儿怎样辨别危险和恶意也极为重要,例如,放学后不跟随陌生人走,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避免与歹人的正面冲突。在心理教育中,安全意识的培养能让幼儿对一些突发事件有心理准备,不会因为发生意外而导致心理崩溃。这就要求学校要开展安全教育,传授安全知识,那么对作为离幼儿最近的教育教师来说,在管理班级时给幼儿灌输安全知识,加强幼儿的安全观念也是主要的任务之一。想要开展正确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教师就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四)开展心理普查工作,了解幼儿心理状况

要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缓解幼儿焦虑,除了要制定正确的方法外,对于幼儿心理状况的观察和掌控也必不可少。为了充分了解幼儿当前心理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来缓解幼儿压力,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对幼儿进行谈话、慰问等,尽最大努力防止幼儿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开展心理普查工作时应当着眼于一些家庭情况较为特殊或身体存在一定缺陷的幼儿群体,这些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高,需要学校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同时要发挥好班级班主任作用,指导班主任要以耐心、温柔的态度了解幼儿情况,及时应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重视师生关系,获取幼儿信任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幼儿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对幼儿心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还需要幼儿愿意根据教师指导来排解压力。如何了解幼儿情感特点、协调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幼儿对教师具备一定的信任,需要幼儿愿意跟随学校或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应当注重幼儿的情绪变化,尊重学生个性,要懂得以良好、温柔的心态同幼儿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日常交往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避免过度打骂和批评,严格按照课堂时间制定教学计划,要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才能让幼儿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倾诉心中的不良情绪。教师才能根据幼儿的真实情况制定计划,帮助幼儿正确排解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六)重视幼儿情感教育,传达正确学习观念

在新课改开始之前,幼儿园更加重视幼儿对启蒙知识的感悟程度和幼儿的生活能力,忽略学生核心素养和心理健康,情感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幼儿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正面临着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阶段,在生活中容易产生迷茫和焦虑。学校与教师忽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会导致幼儿养成错误的学习观念,无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在新教育法背景下改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就要从日常的教学计划入手,重视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向幼儿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的优秀性格特点,协调幼儿因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急剧发生变化的心理情感,帮助幼儿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对待日常学习。同时倡导幼儿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学习生涯设定正确的奋斗目标,让幼儿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未来的学习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话题。幼儿尚处于观念养成时期,良好的心理状态能让幼儿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对未来的人生充满希望。所以幼儿园教师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化,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春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读写算,2018(33).

[2]张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学周刊,2019(18).

儿童健康教育范文第8篇

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根据每例患儿的具体病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每例住院患儿的家长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发放相关的健康手册让家长学习。同时向患儿家长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在病房设立健康教育板报,定期更换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各种讲座及学习班向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此外对医院医护人员、勤杂工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使其均能掌握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各科室医院感染率207例患儿中有2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1.59%,各科室感染率见表1.

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抗菌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否采用机械通气及基础疾病对医院感染有较大影响(P<0.05),见表2。

3.3两组患儿医院感染率对比经过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讨论

儿童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加上患儿在住院期间各种病原体较为集中,治疗过程常伴有侵入性操作,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本研究选取的207例患儿中有2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59%,这与胡瑛等报道相近,这也说明了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导致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自身发育不完全,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低下。(2)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如各类导管的留置、采血针、气管插管等,易将外界的微生物感染至体内,而且对机体的防御屏障造成了损伤,使病原菌更容易侵入。(3)大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由于一些疾病需要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另外抗菌药物的大量普及使用,使机体菌群失调,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致使患儿病程延长,感染的概率也随之增加。本研究对医院感染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否采用机械通气及基础疾病对医院医院感染有较大影响,除以上个方面因素外,发现基础疾病也是影响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的因素,患儿的基础疾病越多,对患儿的身体影响越大,明显降低了患儿对病原菌侵袭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