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三维成型技术的应用范文

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三维成型技术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三维成型技术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三维成型技术的应用

【摘要】三维成型技术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累积或减少连续的材料层创造出产品的快速成型技术。新技术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开始尝试借助新兴科技摆脱手工艺的桎梏,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本文着分析了三维成型技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展望未来,希望能够引起研究者对传统工艺美术在新时期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三维成型技术;工艺美术;3D打印

一、三维成型技术与传统工艺美术

1、关于三维成型技术三维成型技术包括了3D打印,3D雕刻等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新兴生产技术,其特征是将模型数据输入打印机或雕刻机,由机器控制钻头、激光或喷嘴沿指定路径逐层增加或减少材料最终完成形体的构建。具有低成本、个性化、快速化的特点,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三维成型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2、三维成型技术的局限性新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就目前应用而言仍有不少局限性。就其技术层面而言,三维成型技术本身生产机制注定在打印件上留下或粗或细的横条纹,是无可避免的工业缺陷,往往需要通过后续的加工方可得到理想的表面效果。这种问题导致一些3d打印成型的部件在z轴方向上强度较弱,容易发生断裂。材料可选择性低,种类少也是三维成型技术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大困境。市面上常见的3D打印材料除了高分子材料、金属、黏土之外极少,常见的木材、石材等很多材料并不能通过增材制造的方式来完成构建,只能通过3D雕刻来完成。此外,从生产层面来讲,三维成型技术并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其批量生产的效率远低于模具生产,适合主打小批量或个性化产品的公司。3、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有效方式,它们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基石。从艺术语言层面看,科技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媒介和载体,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形态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从受众层面看,一方面科技让大众欣赏艺术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科技也让艺术大众化。科技给艺术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艺术已不再是少数人把玩品鉴的奢侈品。随着印刷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画册、欣赏精准的复制品来感受艺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会让人类认知的世界更清晰,更美好。

二、三维成型技术在工艺美术领域的应用现状

三维成型技术与工艺美术的结合,能够突破传统成型工艺诸多方面的限制,实现快速成型。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的发展,长期以来沿用的生产工艺取得突破性发展,三维成型技术的到来极大解放了工艺美术中造型的限制,可利用电脑软件轻松创造出各种任意复杂的形体,并通过打印机或雕刻技术最终实现创作者的想法,其在金工、漆艺、雕刻等领域的个性化设计中都有成熟的应用案例:将灰度图转化为高度数据输出给雕刻机可轻松雕刻出精细而复杂的浮雕图案,这一应用已常见于雕刻行业中;将圆雕类模型经过扫描转化为三维模型数据,进行等比例放大或缩小或二次创作,再经过机器生产出实物也是如今三维成型技术的一大常见用途;漆艺中将电脑设计的三维模型通过打印作为胎体则极大较减少了前期工作量,可快速设计并得到新奇多样的造型;甚至可以将设计好的模型直接通过金属材料打印,其本身就是一件工艺美术品。通过三维数字化造型技术在工艺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使工艺美术创作更加自由、成型更加快捷,赋予作品非常高的科技、艺术和文化价值。

三、三维成型技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

三维成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为传统工艺美术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强大的造型设计空间及生产效率对于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创作利器。三维成型技术能够快速而又准确地实现想法,节约材料、人力、时间等资源。同时也降低了设计门槛,由于三维成型特殊的制造方式,使得工艺产品的制造不再局限于传统工艺,也就是说,普通人只要拥有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设计。由此今天的工艺美术的设计也将会融入更多交叉学科的元素,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此外,新时期新的生产工艺也促成了新的审美风向,三维成型时代人们将不再为一些追求鬼斧神工的手工艺所折服,今天的工艺美术领域一直有一股炫技的潮流:追求极致的手头技术而忽略作品的艺术性和内涵。而三维成型技术可实现的工艺难度将远超这些手工艺。技术层面的突破或将盖过工艺美术行业中的歪风,迫使这些工艺美术的发展回归到艺术的本质上来。但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三维成型技术的迅速膨胀必将压缩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空间。在新技术背景下的工艺美术创作中,不再对创作者的手工技艺提出严苛的要求,却要求艺术家精通电脑软件和三维成型设备:雕刻机、打印机、扫描仪等。三维成型工艺产品将被烙上计算机设计和机器生产的印记,工艺品不免会被赋予新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的重要特点就是手艺性的丧失。再者,随着工艺美术资料的数据化,版权的维护将提高难度。

四、新时期工艺美术审美与再发展

目前3D打印机已经能实现较高精度的制造,而且比使用铸造、冲压、蚀刻等传统方法能更快速的创建原型,特别是传统方法难以制作的特殊结构模型,3D打印技术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出现,但由于价格昂贵技术不成熟,早期并没有得到推广普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技术更加成熟、精确、且价格有所降低,用于打印的材料涵盖石料、金属及目前占主流地位的高分子材料,甚至面粉蛋白粉等食品原料。预计几年后家用型的3D打印机会降价到一百美元以内,在消费电子、航空和汽车制造等行业3D打印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效率生产小批量的定制部件,完成复杂而精细的造型,在医疗领域,3D打印被用于制作人体器官的替换材料。在建筑领域,意大利发明家发明了一台可以由沙子直接打印立体建筑的巨型3D打印机,此外,全球第一家3D打印照相馆也已于2013年年初在日本开业。精密化、智能化、通用化以及便捷化是3D打印未来发展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科研机构也已经开始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机。研制出了多种类型的3D打印装备和材料。随着打印机制的快速发展与硬件性能的提升,3D打印工艺品进入普通家庭的那一天相信很快就会到来。伴随着更多的工艺美术爱好者的加入,更多的作品也随之涌入市场,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也会迎面而来。但无论形式上如何改变,创作中对艺术素养的要求永远不会改变。我们在高度赞扬三维成型技术的同时,不可以丢失传统手工艺的精髓,现代科学与传统艺术结合之后,也需要一定时间找寻平衡,兼顾艺术与科学,合理利用科技成果,通过机器转译当下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呈现于作品中。传统工艺美术的创作中需要创作者深入地探求手工艺的所带来的偶然性、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而三维工艺美术创作者则需要学习电脑三维软件以及相关机器设备的使用,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而新技术背景下,如何通过软件与机器的转化再准确传达创作者的思想,在作品的科技外衣下如何使人文气息温存于物是新时期的创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相反,不经艺术的转化,直接借助新技术生产、依赖和滥用科技技术则是不可取的。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如何更好地结合,需要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步体会和感悟。

参考文献:

[1]高连飞.从3D打印应用角度做陶瓷艺术发展趋势的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9.

[2]黄德荃.3D打印技术与当代工艺美术[J].装饰,2015,(261):33-35.

作者:施小蝶 王思卿 叶慧文 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