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由于该项目系统设计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建成后的上海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创造了我国图书配送中心建设的多项新记录,因此备受业界瞩目。

建设过程

图书发行是上海新华传媒最重要的主业之一。作为上海市最大的图书发行公司,新华传媒拥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售书网点2000余家,2004年销售额近15亿码洋。而公司的物流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图书发行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

新华传媒高层认识到,图书发行公司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物流、连锁经营和信息化三个方面,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华传媒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基于成功建设世界领先的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理想,新华传媒于2005年9月成立了“现代图书物流中心项目小组”,显示出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

项目小组通过吸收海内外、行业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成果,借鉴同行业有关物流信息系统、现代物流模式和设备应用的成功经验,同时分析兄弟省市新华书店物流系统建设的利弊得失,对图书物流中心的楼层布局、主要业务流程设计、相关需求以及工艺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规划。为了保证图书物流中心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设施的先进性,项目小组与众多颇具实力的国内外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严格按照“规范、公开”的原则和招标程序,对系统集成商进行了招投标。经过专家评审,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最终中标。

本着建设一座符合新华传媒自身特点和出版物物流特性的,具有高度信息化、适度自动化、流程科学化,运作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实用而有效的现代图书物流中心的目标,北京伍强科技与项目小组一起,全面展开了物流中心的工艺设备、系统开发和实施等各项工作。在此过程中,该项目的建设既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等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新华传媒哈九如董事长和其他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项目主要负责人新华传媒物流中心总经理姜胜青、信息中心总经理顾明良和总裁助理吕瑜,一年多来几乎每天都到工程现场监督检查,参与具体流程制定和技术讨论,付出了辛勤劳动。这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

系统构成与设计创新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位于上海市闸北区沪太路和汶水路交汇处,紧邻中环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其中物流中心30000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其中物流系统及设备投资4000万元。系统设计能力年配送40亿码洋,其中,一般图书26亿码洋。一般图书退货4亿码洋。教材4亿码洋,音像制品3亿码洋,文教用品3亿码洋。

物流系统共由5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

教材处理系统:负责处理教材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

一般图书处理系统:负责处理图书的接收、翻理、直配、储存、拣选、配送业务:

一般图书销退处理系统:负责处理图书销退过程中的接收、分类、退社、上架各环节的业务; 音像处理系统:负责处理音像制品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

文教用品处理系统:负责处理

上海新华传媒概况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经过改制三步走,实现成功上市的文化传媒类企业。下设书城连锁、新华连锁、中盘、文音、电子商务、新媒体等事业部和物流、订单、财务、信息、行政、人力资源、投资管理等部门。主营业务为文化传媒市场运作,其中,出版物的批发和零售是目前主营业务的重要部分。新华传媒是上海地区唯一使用“新华书店”集体商标的企业,拥有大型书城、中小型新华书店门市以及超市卖场售书点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售书网点2000余家,图书零售总量占上海零售总量的65%以上。此外,还拥有3家不同类型的出版物批发交易场所。

新华传媒在做强做大出版物发行主业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发电子商务、出版信息、动漫产品、平面供稿、报刊发行等新媒体业务,现经营3家报纸,并投资了多家文化传媒类企业,在国内文化传媒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公司将通过渠道整合、产品整合和管理整合,实施跨媒体、跨区域的多元化经营,实现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和关联产品的业务联动。通过业务运作和资本运作,努力打造成一个集图书、报刊、数字多媒体、影印、视听等产品于一体,中盘批发、连锁经营、平面媒体、互联网络横向融合.跨地区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市场运作能力和文化产业影响力的优秀的出版物发行经销商和依附于出版物的广告运营商。文教用品的到货、储存和配发业务。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通过广泛应用电子标签和RF无线技术。结合自动分拣与自动输送系统,实现了无纸化与部分自动化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准确率。同时,物流中心特别强调了信息化建设,采用了世界著名的仓储管理系统INFOR SSA 4000实现统一的库存管理,该系统与企业ERP系统共同构成了新华传媒的信息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新华传媒还进行了商流系统的建设。尽管难度很大,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上海新华传媒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巨大成功。位于物流中心的主机房主要有4台高端小型机服务器和大容量磁盘柜,组成双机热备份系统,负责商流和物流业务,目前在国内还是不多见的。

由于采用了多项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集成一体化成为该中心物流系统的突出特点,其中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图书、教材、音像、文教用品、退货一体化,图书到货、翻理、编目、入库一体化,图书添配、直配拣选和打包复核一体化,以及图书入库、直配、拣选、称重、分拣自动化。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新华传媒物流中心的建设始终以创新为主题,创新体现在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

1)教材采用全直配模式,采

用优先分配终端算法,推行面向学校发货的一站式服务,全面解决教材配送中由于季节明显、中间环节多,导致占地大、浪费大的问题。

2)图书收货、翻理、新书注册实现流水线作业,在节约到货翻理空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翻理时间。

3)图书直配采用电子标签系统和RF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直配品种和直配能力没有限制,解决了图书直配难题。

4)创造性地提出二段式上架策略,大大提高了系统能力,并使系统处理能力摆脱了过去与品种密切相关的约束。

5)图书储存按照班组设计,高效率实现配送按班组进行;货架设计采用集成化设计思想,结合图书自身特点和图书存储特点,高效率解决了储存和ABC移库问题。

6)并包计算采用模糊成件算法,既考虑路线优化问题,又考虑拣选效率和最长路线问题,并从根本上消除了零包现象。此外,拣选与直配实现了自动并包。

7)图书销退运用二次分类算法和电子标签辅助技术,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新华书店的退货难题。

8)图书拣选复核采用重量复核技术,在对数以万计的图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图书误差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影响图书重量复核精度的关键因素,即图书重量的系统误差,提炼出重量复核的计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重量复核的关键问题。复核精度在判断正确拣选时保持在90%以上,在判断错误拣选时保持在99.9%以上,大大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

9)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实现一体化,为科学决策、以市场需求拉动采购提供技术支持。此举将深刻影响目前新华书店的采购模式,大幅度节约物流成本,节约国家资源,并提高了配送服务水平与满足率。

基于以上诸多创新。物流中心总经理姜胜青认为,建成后的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将创造我国图书物流建设的多项新记录:

在不到38亩土地的基础上,完成每年高达40亿码洋的图书配送,土地占用仅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图书物流中心的20%~30%;

整个项目从开工建设到一次上线运行,仅用了14个月时间,刷新了我国大型物流中心建设最短周期的记录;

年图书流转次数将达到10~12次,比目前全国平均水平提高2倍以上,是一般省店的4倍以上;

在一个项目中同时应用多项新技术,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全面更新了收货、直配、储存、拣选、复核、销退等各个环节的设计思想,全面实现了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管理一体化,将成为我国图书物流建设新的里程碑,引领我国图书物流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在提升技术含量、优化作业流程、强化监控水平等方面呈现出“经济、快速、安全、准确”的特点,使其成为具有较为成熟的物流理念、符合出版物物流特点、引领我国图书物流发展方向的新一代图书物流中心的标志,它的建成将为新华传媒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技术亮点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是目前国内采用新技术最多的图书物流配送中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图书配送领域的诸多问题。其技术创新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到货翻理系统

到货翻理系统包括图书到货、图书整理、图书编目、图书分配等多项业务,是图书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新设计的到货翻理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翻理效率高、翻理时间短等优势。

2.到货直配系统

图书直配与交叉转运(CROSS-DOCKING)模式相类似,但又有不同。图书到货直配通常占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到货量的50%~65%,是图书物流配送系统设计的关键。由于品种太多,图书直配存在很大困难,主要是一书多店问题和一书一店问题的矛盾很难协调。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一般图书未来每天到货品种要求达到6000种以上,到货码洋超过800万。到货直配系统针对一书多店和一书单店的特点,分别采用摘果式配送和播种式配送技术,并综合运用RF技术和DPS电子标签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以往系统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3.高密度的货架系统

新华书店图书中心一般要求库存品种超过25万种,是图书物流系统的主要特点,对货架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新设计的图书储存系统采用阁楼式货架,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并在货架设计上采用不同大小的货位设计,充分满足图书的高效储存要求。大宗图书采用托盘货位,充分体现了系统设计的灵活性。

4.图书重量复核技术应用

对拣选出的图书进行复核是图书配送中的难题,采用扫描复核,不仅成本高,同时还难以保证准确性。因此。采用其他技术进行复核成为研究的重点,而重量复核就是其中一种技术。

北京伍强科技公司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图书的重量误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找出了决定重量复核技术可行的关键因素,最终将重量复核技术应用到新华传媒物流中心,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基于二次分类的图书退货系统

退货约占一般省店发货量的25%~30%。目前,中国有大约570家出版社,一般供应商约1500家,每年出版新书约12万种,再版图书10万种。一般图书的退货处理是一个比发货难度大很多的难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图书退货要解决部分图书从新华书店退回到出版社或供应商,其他部分上架再销售的问题。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采用的二次分类法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系统设计。

简单来说,二次分类就是先将图书按照出版社(供应商)和品种分为若干大类,然后再在大类中进行第二次分类,以实现图书到出版社(供应商)或到物流中心储存货位的目的。

6.基于路线优化的模糊成件算法

由于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面积达3万平方米,如果不加分析和优化,一个包件最长拣选路线将超过600米,拣选时间和周转箱行走时间将超过30分钟,其他辅助时间也将达到30分钟。这是物流中心设计所应避免的,因此必须对拣选路线进行优化。

其实,对于一个周转箱(一件图书)来说,其装箱容量本身就是一个区间:一般要求码洋在800N1200之间,长宽高的大致尺寸在200×300×400mm左右,重量在15~20kg。这是模糊成件的基本前提。

模糊成件为路线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满足基本成件原则的基础上,选择较短的路线将会得到很好的总体效果。此外,模糊成件使成件效果非常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零包。这是一般系统很难做到的。

7.多楼层提升机系统冗余设计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输送系统特别是提升机系统的冗余设计,

保障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作业流程

一、一般图书

一般图书配送是图书物流中心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新华传媒物流中心一般图书配送分为入库翻理作业区、图书到货直接配送区、图书储存区、大宗图书储存区和图书分拣打包复核区。一般图书储存区设计各种规格货位12.25万个,可以满足40万个品种、共2.5亿码洋的储存要求。

1.入库翻理

每天到货量通常为700~850万码洋(35~45万册),种次将达到6000个以上,其中新书约600种。最大的订单一次送货可达400个种次,约30万码洋。

入库翻理就是将图书按类分开,对新书进行编目注册,完成上架、直配拆分等工作,是图书物流的关键内容。而新书在线编目是本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将整体翻理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使单本图书的翻理时间至少缩短了3个小时。

2.直配

对于一书多店情形,采用电子标签辅助的摘果方式处理,大大提高了拣选速度。系统设计了8个区域共1050组电子标签。可以完成每天约3000件的直配任务。

对于一书一店情形,采用RF辅助按门店和按班组播种方式,设计了4个区域共480个播种点,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上架

上架区域包括:二段式货架区域、播种区域、摘果区域、一般图书储存区、大宗图书储存区。整个系统的上架操作均采用RF技术支持,使上架简单而准确。

RF操作要求扫描周转箱号获得目标地址系列,扫描书号获得对品种的确认,扫描货位号获得最后确认。

4.拣选

系统的发货是按照波次进行的,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水平,并减少对资源(如暂存区域、分拣路线)的需求。

拣选的主要操作是按区域拣货,全部储存区域设计了23个拣选区域。一次拣选可以对多个周转箱,并采用模糊成件算法,可以使拣选路径达到最短。

5.分拣

分拣采用POP UP型自动分拣设备,设计了13个出口,对应13条路线。每小时最大可完成1200件图书的分拣。

6.打包复核

打包复核是拣选作业的最后复核环节。采用重量复核技术解决拣选自动复核问题。重量复核分为图书标定、周转箱标定、动态测量和模糊判定等几个环节,最后系统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完成对拣选正确性的判断。此外。系统还设计了人工复核程序,以满足特定情况下图书人工复核的需要。

包装分为周转箱包装和纸包装两种情况,由系统自动确定。

7.发货

拣选完成的订单经过检查无误后即可以进入发运程序。发运是按照路线进行的。

二、音像制品

新华传媒音像制品的库存品种仅为3万种,每天配送量也只有一般图书的1/8~1/10,所以在大部分情形下,采用人工处理为主。音像制品的直配比例达到70%以上,这一点也降低了对库存的要求。

音像制品配送系统设在物流中心四楼,占地3200平方米,设计储存区8000个货位,可以满足库存24500件、约2500万码洋的储存要求。系统设计音像与一般图书进行统一配送,所以输送线的设计覆盖了音像部分。

音像制品配送过程与一般图书基本类似,分为接收、翻理、直配、上架、拣选、复核、发送等环节,但是音像的品种、数量和配送方式与一般图书存在差异。在配送过程中,音像与图书的最大差异是标签的处理:

1.系统内的配送:要求在发货时打印标签,并逐一粘贴;

2.系统外的配送:一般不需要打印标签;

3.超市和大卖场:要求按照特种规格打印标签,如莲花超市、家乐福,每个店的标签纸都不一样,增加了配送难度。

三、图书和音像退货

退货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设在物流中心的四楼,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计储存货位9500个,储存能力约900万码洋,可以满足一般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退货储存要求。

退货作业分为接收、翻理、一次分类、二次分类、退社和上架几个主要环节。退货系统设计是新华传媒物流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创新意义的二次分类系统为图书退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退货作业的复杂性表现在每天需要完成约1000件图书(约100万码洋)、高达8000~10000种的退货翻理任务。这些图书分别属于约1000个供应商(其中出版社约570家,主要商约400家),其中,部分图书需要上架进行二次销售(比例约为50%~60%),部分图书则由于污损严重,需要退回书店。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工作,传统手工作业方式需要60~70人。由于操作时间长,效率低,信息不及时,导致退货商品很难再进行销售,并经常出现一边大量退货、一边又产生大量订单的奇怪现象,导致每年的退货成本达到数百万元。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关专家建议采用高速分拣系统完成退货分类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可以大大减轻退货的劳动强度,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得益于分拣系统的启发,新华传媒物流中心采用二次分类技术解决了图书退货难题,可以大大减少人员数量(是传统操作方式的1/2,略多于高速分拣系统),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投资成本(仅为高速分拣系统的1/5)。四、中小学课本

课本配送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业务。由于课本数量大,品种相对较少,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一般均以传统处理方式为主,不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辅助。上海新华传媒的课本业务每年仅为4亿码洋,其中秋季为2.6亿码洋,春季为1.4亿码洋,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中是比较小的。

课本配送有完整的征订单,所以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新华传媒的课本配送着重解决三方面问题:其一是针对季节性强的特点,要求减少库存及仓库占用空间;其二是针对地区仓库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具备库存条件的区县优先配送;其三是直接配送到学校,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全国还从来没有谁去思考这一问题,但在上海最终实现了对1600所学校的直接配送。

为此,物流中心在设计时提出了“当前配送用户”的概念。所谓“当前用户”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用户是当前优先配送的对象;二是该用户具备优先配送的条件,如库存情况符合要求等。

课本配送中心设置在物流中心一楼,占地3000平方米,除设计平面堆放区域外,还配有少量货架,以完成部分货物的储存。五、文教用品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乳制品;可视化物流系统;供应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069

1乳制品供应链特点分析

乳制品的供应链环节主要包括饲料等供应、生鲜乳生产(其中包括散养奶农、奶站、牧场等)与乳畜养殖、乳制品加工、乳制品批发零售、运输流通以及最终消费等六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乳制品行业供应链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乳制品行业供应链是一个纵向链式结构,供应链各个环节相互影响,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最终影响到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由于乳制品行业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使得下游环节很难获悉上游环节的产品质量信息(生鲜乳供应商不清楚饲料供应商供应的饲料是否存在问题,乳制品加工生产商不清楚生鲜乳供应环节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乳制品分销商不清楚乳制品加工环节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最终消费者不清楚其选购的乳制品是否存在问题),这使得事前控制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显得尤为困难。由此,加强乳制品供应链的纵向联系,建立信息流通机制是提高乳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乳制品可视化系统无疑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2乳制品主要安全问题分析

2.1生鲜乳污染问题

生鲜乳污染主要由两个方面造成。第一,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养殖过程中的奶源污染问题主要由操作不当、违规操作或投入劣质腐败造成。操作不当主要包括养殖厂卫生清洁不到位、挤奶作业不当、没有定期接种疫苗、未能及时隔离病牛等;投入劣质腐败品包括使用腐败饲料、使用劣质疫苗或药物、在饲料中添加违规添加剂等。第二,生鲜乳中违规使用添加剂。生鲜乳供应商在不合格的生鲜乳中违规添加工业添加剂等辅料,使劣质牛奶通过质量检验,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由于违规添加剂种类繁多,对生鲜乳采用严格检测成本较高,使得生鲜乳供应商倾向于投机主义(即在生鲜乳中使用违规添加剂,将劣质生鲜乳伪装成合格生鲜乳或优质生鲜乳售卖,以获取超额利润)。

2.2乳制品加工中的污染问题

第一,生鲜奶采购问题。生鲜奶采购问题是指采购不合格生鲜奶而造成乳制品产品质量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有主、客观之分。其中主观原因主要为为了降低生鲜乳成本故意使用劣质生鲜乳。客观原因主要是生鲜乳检测不足,这主要是由于非法添加剂种类较多,常规检测很难检测出生鲜乳中是否有非法添加剂。第二,加工环节中操作违规。加工环节中操作违规主要由进货检验不足、出厂检验不实、加工过程控制不足,加工人员操作违规、卫生清洁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第三,违规添加。乳制品加工过程违规添加主要有食品原辅料违规使用、 食品添加剂超剂量使用、使用违规添加剂三种。违规添加是乳制品生产环节较为常见的乳制品安全事故原因。

2.3运输过程污染问题

运输过程污染分为生鲜乳冷链运输过程污染以及乳制品运输过程污染两个方面。造成运输过程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运输工具(如奶罐车)灭菌消毒不彻底,二是温度控制不当,使生鲜乳腐败变质。

2.4乳制品销售安全问题

乳制品销售安全问题是指乳制品销售企业在销售乳制品时产生的乳制品安全问题,主要有进货查验不足、乳制品库存管理不当、故意售卖劣质乳制品、变更乳制品产品信息(包括变更乳制品包装、改编乳制品生产日期等)。

通过对乳制品供应链环节以及主要出现的乳制品安全问题与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乳制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有四个,分别为:生鲜乳供应商、乳制品生产加工商、批发零售商以及物流服务商。其中,生鲜乳供应商的关键点有饲料、兽药管理,养殖场管理(包括清洁、乳畜管理、挤奶),生鲜奶存储、违法违规行为控制(即对非法添加行为进行监控等);乳制品生产加工商的关键点有生鲜乳采购与检测、生产管理、乳制品存储、违法违规行为控制;批发零售商的关键点有乳制品采购、乳制品存储、违法违规行为控制;物流服务商的关键点有运输车辆清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3乳制品可视化系统

3.1可视化系统简介

现代物流产业核心是实施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面管理,把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集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图。可视化物流系统是将这些业务产生的信息流收集、整理、分析,并通过可视化信息平台(如液晶显示屏),利用三维图像更为直观的展示在指挥人员眼前,以支持指挥人员更为快速准确地下达命令,保证物流过程的高效与安全。

可视化物流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视觉及人机交互技术等多个领域(如图2所示)。

图2物流可视化技术架构

3.2乳制品可视化系统规划

乳制品可视化系统主要包括五个环节:生鲜乳供应商可视化流程、乳制品生产加工商可视化流程、乳制品销售商可视化流程、物流服务商可视化流程、乳制品信息查询流程。其中,前四者属于事前控制阶段(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处理),通过对四个环节的信息流高度共享,能及时发现乳制品安全问题、大大降低乳制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一个环节是事后追溯阶段,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予消费者信心保证,以及在发生乳制品安全问题时及时地追溯问题发生的环节以及原因(如图3所示)。

3.2.1生鲜乳供应商可视化流程

生鲜乳可视化流程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视频监控及图像信息采集系统、质控信息记录系统、数据库及信息传递协议。

视频监控及图像信息采集系统是指:通过安装在生鲜乳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视频监控设备以及传感器设备(主要为图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生鲜乳生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纳入监控范围,将采集到的视频和图像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再通过信息传递协议传输到监控平台,而监控人员利用计算机视频及图像处理软件以及生鲜乳安全预警机制来处理信息,及时发现异常点,从而实现对生鲜乳的安全监控的目的。质控信息记录系统主要负责生鲜乳生产环节的信息记录,包括基本信息以及业务流程信息。基本信息包括饲料、兽药基本信息、乳畜基本信息、生鲜乳基本信息、员工基本信息和供应商基本信息等。业务信息则是指生鲜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通过RFID技术进行实时收集。数据库及信息传递协议主要是存储上述两个信息收集系统收集的信息,同时把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可视化监控平台,再将监控平台处理的结果及时反馈。

3.2.2乳制品生产商可视化流程

乳制品生产商可视化流程也有类似的三个子系统:视频监控及图像信息采集系统、质控信息记录系统、数据库及信息传递协议。

视频监控及图像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安装在乳制品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的视频监控设备以及传感器设备(主要有图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乳制品生产加工的各个关键节点纳入监控范围,并将采集到的视频以及图像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再通过信息传递协议传输到监控平台,而监控人员利用计算机视频及图像处理软件和安全预警机制来处理信息,及时发现异常点,从而大大降低乳制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隐患。质控信息记录系统主要负责乳制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信息记录,包括基本信息以及业务流程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原、辅料基本信息,乳制品基本信息、生产管理基本信息、员工基本信息、供应商基本信息等。业务信息是指乳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通过RFID技术进行实时收集。数据库及信息传递协议主要是存储上述两个信息收集系统收集的信息,同时把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可视化监控平台,再将监控平台处理的结果及时反馈。

3.2.3乳制品销售商可视化流程

在整个乳制品供应链中,乳制品销售商属于联系较为松散的一个环节,很难将其完全纳入整个可视化系统中。故在该环节中仅保留两个功能系统,分别是质控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库及信息传递协议。

质控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信息包括乳制品采购信息、质检信息和库存状态信息等,并通过RFID技术实时记录更新。数据库及信息传递协议主要用来存储信息,把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可视化监控平台,再将监控平台处理的结果及时反馈。

3.2.4生鲜乳/乳制品物流服务商可视化流程

乳制品物流服务商可视化流程包括物流配送可视化系统、质控信息记录系统、数据库及数据传递协议。

物流配送可视化系统通过GPS系统、GIS系统以及温度传感器,将车辆信息、生鲜乳或乳制品温度信息、路况信息等实时传回监控平台。一方面能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能实时监控冷链配送过程中的温度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由于温度问题导致的生鲜乳或乳制品变质问题。质控信息记录包括生鲜乳或乳制品配送信息、车辆基本信息、车辆调度信息、车辆清洁信息、人员信息。通过实时记录并更新的质控信息能防止由于运输车辆不合格导致的乳品变质问题。数据库及信息传递协议主要是存储信息,并传递到可视化监控平台,再将监控平台处理的结果及时反馈。

3.2.5乳制品安全追溯系统

乳制品安全追溯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质检部门查询系统、消费者查询系统。质监部门查询系统通过乳制品可视化系统与乳制品质监部门的数据对接,一方面使质监部门能随时查询乳制品安全信息,提高乳制品安全性,另一方面乳制品可视化系统能通过质监部门新查出的乳制品安全问题,更新乳制品安全预警机制,提高乳制品安全预警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消费者查询系统是指消费者能通过在移动终端中输入所买乳制品的电子标签来查询该乳制品的整个生产环节的安全信息。一方面能保证乳制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为消费者提供心理保障。

4实施乳制品可视化系统面临的障碍

随着消费者对于乳制品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将更注重乳制品的安全性,也就是说乳制品可视化系统具有应用前景以及应用价值。然而乳制品可视化系统的应用仍存在以下五点问题。

第一,乳制品供应链纵向协作问题。乳制品可视化系统应用的前提是乳制品供应链信息高度共享,这要求乳制品供应链纵向协作程度较高或者一体化。而我国乳制品产业链尚未达到这一要求。第二,成本问题。乳制品可视化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涉及利益方较多。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分摊投资成本将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当投资可视化系统成本增幅小于由其带来的利润时,才会考虑使用可视化系统。对于政府部门,如果能说服政府为乳制品可视化系统进行补贴,将降低乳制品可视化系统的投资成本。而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则必须测量其对乳制品可视化物流的支付意愿。第三,技术问题。目前可视化物流技术尚未应用于乳制品行业,也无人研究这一问题。由此将乳制品可视化系统应用于乳制品行业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有待研究与解决。第四,乳制品可视化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问题。由于目前尚未有乳制品企业运用乳制品可视化系统,因此如何保证乳制品可视化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是乳制品可视化物流系统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第五,监管部门作为第三方介入问题。如何实现可视化物流与质监部门的对接,从而更好的发挥质监部门作为第三方的监管力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乳制品可视化系统的应用涉及多方面问题。然而,随着乳制品产业链的转型与升级,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性的重视,乳制品安全系统规划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

5结论

乳制品可视化管理是一种全过程、透明的可视化流程。其可视化流程要求乳制品整个产业链共同协作,从而共同提高乳制品安全性与可靠性。未来乳制品可视化系统将囊括从生鲜乳生产到乳制品的销售的所有对乳制品安全具有关键影响的环节,实现实时全天候地监控,从而能及时发现乳制品安全问题,大大降低问题乳制品流入市场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海军食品物流可视化运作模式研究与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1):96-98

[2]于海龙基于质量安全的乳业产业链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3]杨潇基于多部门协同监管的乳品安全追溯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4]傅乘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可追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5]慕静,车东方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乳制品可追溯系统可靠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18):216-220

[6]桑丽丽,华欣发达国家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及启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18):115-118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实验项目;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38-04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课程。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管理学、行为科学等诸多学科。其中信息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浪潮和未来趋势。物联网技术将会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技术基础。李瑶、陈磊等探讨了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1-4]物联网在信息系统方向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常杰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实训中心的构建方案[5],赵婉鹛以“智慧物流”的实验构建为实例,提出将物联网引入高效商科类实验的基本思路、方法和途径[6],赵刚探讨了面向物流工程专业的物联网实验系统的建设。[7]但以物联网技术为主题的“管理信息系统”实践在教学研究中尚不多见。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如何有效融入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问题描述

当前,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教师讲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内容存在如下问题。

1.知识点分散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关于信息技术基础部分的介绍,主要包含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EDI技术、RFID技术、GPS/GIS技术等。由于课程性质和课时的限制,教师在介绍上述内容时,既难以对每块技术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也缺乏对这些技术内容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梳理。新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知识大都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知识点繁杂,又缺乏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进行整合,导致所学习的知识片段不容易联接成一个整体。

2.理论和实践部分联系不够紧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偏重于理论内容的讲授和学习,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内容的理解不够全面,达不到应有的深度。通过学习,学生没有形成足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也不具备足够的信息技能,在具体的业务领域面临问题时难以系统、高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构建合适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造成院校培养的学生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的期望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研究思路

1.加强实践环节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和手段开展的专业实验教学,成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的补充,增加实验学时比例,用实验教学带动理论教学符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中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8-9]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增加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专业实践技能。

2.以物联网技术框架整合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知识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中,包含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语言等内容,完成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但在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采集环节主要由人工完成,使用者利用设备把获取的现实物理世界中的数据输入到系统中,并对数据进行处理转换成为信息支持组织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物联网技术融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传感器、条码、RFID等技术自动采集数据,将会降低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也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

开发和实施基于物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需要了解诸如传感器、条码、网络、移动通信、数据库、数据挖掘、程序设计等诸多技术内容。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技术基础部分,教师将分散的技术知识点放入物联网技术框架中,有助于学生认识各种技术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特点,物联网技术框架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10]表1中列出了各种信息技术在物联网技术框架中的位置。

3.基于信息流程设计的物联网实验系列

为了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笔者设计了一个信息处理流程:传感器从现实世界自动采集数据,经过上位机的处理,进入传统的信息系统工作层,管理人员通过固定或移动终端使用传感器数据完成管理工作(如图1)。

该信息流程包含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等功能。信息的采集主要通过传感器、RFID、摄像头等感知智能设备完成;信息的传输主要采用ZigBee短程无线传输技术、GPRS远程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有线网络传输技术等;信息的存储主要通过使用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使用既可以在本地显示,如在窗体中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实现,如网页、短信、微博等,还可以通过数据的深度处理,产生新的信息,如产生报警信息等。

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在IAR环境中用编程来实现,上位机对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功能通过Visual Studio编程环境来实现,数据的远程应用可以在Dreamweaver环境中用编程来实现。为了完成该信息流程,笔者设计了六个单项实验,每一个实验可以完成数个信息处理环节。

4.综合课程设计项目设计

六个分项实验主要从技术的角度了解物联网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实施中,使用者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更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业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内容与具体的业务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为全面理解物联网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开发、实施的作用,还需要通过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分组、协作分工,以某个业务领域为背景,综合运用管理知识、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知识选择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按照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的工作阶段完成系统的开发,以解决管理业务中面临的问题。[11-12]

实验项目简介

本文设计的六个分项实验可以逐步完成从数据自动采集、数据传输和存储到使用数据的信息流程,并且涉及物联网技术框架中各部分的内容。各实验的内容、类型和课时分配如表2所示。

在六个实验中共使用了IAR、SQLSERVER、Visual 、Dreamweaver四个软件开发平台,以及串口调试助手和远程短信软件(remote SMS)两款工具软件。实验者可以通过IAR软件和串口调试助手完成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实验;通过SQL Server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通过Visual 集成开发平台使用语言开发窗体应用程序来完成对数据的存储、显示和调用,建立传感器采集模块与数据库之间的联系,并利用Remote SMS软件进行短信报警;通过Dreamweaver网站编辑软件完成动态网页设计实验。

综合课程设计示例

在单项实验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完成一个综合型的课程设计项目,综合利用掌握的物联网技术解决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在选题上一方面提供数个备选题,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自行选题。下面笔者以物流领域中的仓储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介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1.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某仓储中心仓储环境监测的手段和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存在数据处理不及时、监测手段落后、无法远程监控等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特征,笔者对管理活动做了如下改进:及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存放到数据库中,以便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设置临界值,预警处理;使用短信远程获取预警信息。

2.系统目标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为分析和设计仓储环境监测系统软件及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对仓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免去耗时耗力的人工监控,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仓储现场环境,以便进行合理的管理。

3.基于物联网的仓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分为上位机系统和管理平台两个子系统。上位机系统获取、保存和传输传感器数据;管理平台负责在监测服务器上接收所有上位机上传的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并将处理的结果以不同方式展现给监测人员(如图2)。

4.系统主要实现功能

本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采集监测点的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分析处理上传的数据后,判断数据是否超标,如果超标,则进行预警或报警,同时通过短信通知监测人员,以达到对突发事件及时、有效的处理。系统主要实现功能是:①上位机实时监控监测点,接收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管理平台;②管理平台具有数据存储,数据库管理和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③管理平台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共享监测数据,使监测人员能够方便、快速地可视化各种数据信息,包括信息查询、信息修改等。

结语

本次教学实践关注物联网的技术框架,以传感器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和管理人员使用数据的信息流程为指引,设计了分项实验项目,并结合专业领域的业务知识进行课程设计。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构造信息系统解决现实中面临的管理问题。本实践在物流工程专业硕士“高级物流信息系统”教学中已实施了两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把握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在科研学术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物联网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传感器实验平台稳定性不够,由于经费限制无法购买多套设备且无法及时升级等。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教师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代替实验传感器实验平台,使用4G技术或即将商用的5G技术,连接云计算平台,不仅可以在传统的Internet网络环境下使用数据库,也可以在云端进行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将会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构建其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瑶.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吉林大学,2015.

[2]陈磊.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研究[J].价格月刊,2014(08):76-79.

[3]卓志宏.基于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运作研究[J].物流技术,2013(17):438-440.

[4]王燕.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软件导刊,2012(8).

[5]常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等院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

[6]赵婉鹛,李医群,章学拯.物联网相关技术与应用引入商科类实验的构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6):394-397

[7]赵刚.面向物流工程专业的“物联网概论”实验系统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08):168-169.

[8]方兴林,余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构建与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6):178-183.

[9]邓文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97-99.

[10]王志良,王粉花.物联网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郭宁,郑小玲.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物联网概念

 

2005年11月,〃信息社会峰会〃在突尼斯举行,国际电信在此次峰会上发布了关于物联网含义的报告一《丨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这是第一次正式将物联网的概念搬上世界舞台。顾名思义,物联网是指〃物与物之间相互联结的互联网络”,它可以利用包括射频识别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信息通讯和信息共享,物联网可以强化智能化管理与监控,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实现定位识别、地点追踪。物联网的发展基础是互联网,而互联网发展的延伸则是物联网,物联网所追求的是一个突破传统思维、将现实万物与虚拟的互联网整合起来的统一网络,全球的运转以此作为基础,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二)物联网特性

 

物联网的应用基础是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同时依靠互联网为纽带来实现物品之间的自动化识别、信息联结、信息共享,其特点包括全面感知、安全传递与智能处理三个重要方面。所谓全面感知,即是指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以及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来采集物体动态和收集信息,这里的物体和信息是包括了所有层面,并不是单一层面上的信息,这就使得接入对象更为广泛,所获得的信息更为丰富,那么物联网的感知技术能力与感知范围要高于其它的网络技术。所谓安全传递,即是指在覆盖的无线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感知到传送的过程,在覆盖的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得性也提高了很多,因此信息的互联互通性进一步提高。智能处理指的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切实做到了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有效沟通,有着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良好的分析,使得个体之间的联系更具有智慧性。

 

(三)物联网的技术力量

 

物联网的感知层分为基础感知层、中层网络层、高层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层,主要用于对信息的识别与收集,它同时也是上层指令的接收者与传递者,依据上层指示对下属设备的运行进行调试。处于中层的是网络层,它是上下层指令的传输者与联系者,通过广电网、互联网或者下一代NGN来实现远距离与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无缝对接,并且将海量信息正确传输至下一层,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将结果上传至应用层。最高层是应用层,主要是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关键技术的运用可以扩大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

 

(四)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物联网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超级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价值,其自身涵盖了计算机、传感器、半导体等多个专业的技术领域,在实践的运用与推广中还需要生产大量的设备,如此而言,物联网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目前对于物联网的实际应用范围却具有局限性。物联网目前逐渐深入到智能家居、旅游、工作、医疗等领域,在未来的实践中还会继续深入到物流、交通、农业金融、医疗、工业、建筑业、城市管理以及军事应用等领域。因此,在这一广泛的应用前景下,电子商务更应该加快自身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来解决自身在运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来提高自身的商务能力。

 

当前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障碍:

 

当前电子商务在运营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物流配送问题、库存管理问题。在线支付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电商企业,虽然已经出现了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并且有一个安全性较高的支付平台加以独立运营,但是在网络世界里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长期潜伏的隐患,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能够解决在线支付、银联支付等传统方式下的一些安全隐患与便捷性问题,但其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例如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情况下,移动端支付越发频繁地出现,但要保证支付的安全性其前提是手机没有被盗、用户对于密码的设置没有过于简单,另外〃手机党〃人员的增加实际上会给在公共场所上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增加密码被盗的风险,而且第三方支付要求处于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场所里的WIF丨设施其保密措施并不严格,用户在使用无线网络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安全隐患。对于物流配送问题,在电子商务尚未迅速膨胀发展的时期,物流只是小单配送,但在当前的发展成熟期中,物流配送俨然成为了制约电商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需要解决大单的"量〃问题,目前是依靠快递公司提供的配送服务,电商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营仓储+第三方快递配送形成的物流网来提高配送效率,但是淘宝发起的〃双十一”、〃双十二〃活动创造了全球单日最大销量的奇迹,那么这一天的物流将出现严重超仓、严重超载的问题,对于有些顾客的货物配送就会出现错配、商品毁损等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解决物流配送的安全性与保质性问题,在实践经验中可以发现,把商品交给快递公司会出现快递人员偷换商品、配送失误而导致商品毁损或商品丢失等问题,这就涉及到物流的跟踪与反馈问题,但即便是反馈了物流信息,商家和消费者也无法确定包裹里的商品是否原货、是否遭受毁损,所以物联网技术才应运而生。对于库存管理问题,发展电商就意味着与传统实体经营不同,它需要海量库存、品类不仅齐全且多样化,它不需要如同实体经营一样每年按需生产,这就涉及到库存的管理,除了建立仓储中心还需要结合当季的营销战略将库存成本控制在合理线之内。有些商家是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发展O2O模式,这就需要协调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库存调拨与流动性问题,物联网实际上可以作为线上与线下的联络纽带及库存管理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的方法:

 

随着电子商务日益深入的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物联网的出现恰恰是为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契机。在电子商务体系里,支付问题、物流配送问题、库存管理问题都会影响到自身的运营与管理,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瓶颈,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力,探索出更具优势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管理方法。

 

(一)支付方式多样化与智能化

 

1.掌上电脑支付。掌上电脑是电子商务企业智能移动终端,主要通过平板电脑这一载体来进行事务处理,在掌上电脑内部有一个RFID读卡支付系统,通过该系统,销售和支付能够结合起来,企业可以方便地进行网络销售。掌上电脑支付与网上支付工具存在不同之处,无论是支付宝还是财付通实质上都是网银支付的分立模式,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掌上支付模式则是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与支付系统相结合并创新使用,通过现代技术力量成功塑造了简便且安全的智能卡支付应用的新模式。掌上电脑可以用来对资金划拨进行操作,划拨资金的渠道完全是由银行专用通道来进行,这样操作能够有效避免互联网的开放性风险,更加安全,并且通过使用新的算法,使得用户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保护,最大限度上的保障资金安全。

 

2.移动支付。随着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并且手机作为支付接入的移动端优势也逐渐被人们所挖掘。如图1所示,根据艾瑞资讯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在我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财付通与支付宝两家企业占据了90.7°%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份额为77.2°%,财付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3.5%,在移动支付时代,同时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绝对的市场优势。2015第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其他参与者也都通过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进步,伴随移动互联众多应用的崛起,联动优势、连连支付等侧重in-App支付的企业发展较快;翼支付、平安付等依托母公司的特点,其发展也较为迅速。如图1所示,微信支付占比85°%,这反映了一个消费支付的趋势:移动终端化,消费者愈发倾向于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完成购物支付,手机支付也呈现多用途化、多形式化的发展前景,例如SIMPASS技术支付、RF-SIM支付、NFC支付、能SD卡支付等。

 

智能SD卡移动支付是将RFID模块放置在智能存储卡中,它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具有运算的安全性。

 

SD卡内置有智能型的安全芯片,上面可以进行签名验证、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密码运算,并且核心组件能够同时支持安全连接协议的功能。第二,具有认证的安全性。移动端能够实现安全连接协议的双向认证,以此确保客户端与服务端信息的真实性。一些敏感性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都会通过安全通道进行传递,如此便可防止黑客的攻击。第三,在使用上具有便利性。使用智能SD卡来完成支付过程,那么用户就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手机和电话卡,和其他的移动支付相比,其在安全性、方便性以及用户体验上都具有明显优势。

 

(二)构建M2M技术

 

M2M技术是物联网的新兴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操作,它可以将数据自动上传,促进信息处理水平的提高,并且能够将数据集中保存,数据保存时间较长,储存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实现集中管理。

 

物联网中M2M技术的利用是通过电子商务运营商与电信公司之间的联手合作而开展,M2M平台把电子商务中的各参与方连接起来,衔接口以网络端口作为联系据点,向上是企业(供应商等),向左为电子商务运营商,向下则是消费者(用户),右边则对接丨T系统,通过网络将〃物〃与〃物〃之间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互通性、互动能力更强的网络技术平台。电子商务的各参与者可以利用M2M平台收集到其它各方的全部信息,然后可以由IT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同时对某些发布虚假信息的商家以及消费者继续有效识别,把识别的结果由平台发给各电商运营处,使其能快速处理,并且将不良信息提前淘汰掉。M2M技术平台的这一特性,能够有效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参与方发布的每一条虚假信息都会有信用记录保存下来,这不仅能够给其他参与方提供一个信用参考,而且也能够对虚假信息的发布者产生约束力作用。另一方面,客户可以用移动端直接与商家沟通,从根本源头上杜绝了虚假信息的产生,并且进一步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的各方参与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充分了解到彼此的信用水平及诚信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了信用炒作行为的产生。

 

(三)物流体系变革

 

1.构建物联网智能物流系统。如图3所示,物联网智能物流系统是以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以及EPCgloble网络作为运用的载体,由GPS全球定位系统对商品进行实时跟踪,并且通过M2M技术平台及时反馈到电子商务各参与方处,这样就可以做到消费者和电子商务运营商都能够对产品的整个物流进程实施全面的掌控。物联网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电子商务各参与方可以对其产品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避免商品在配送过程中出现被偷盗、调换、错投等现象。

 

2.引入第四方物流。如今电子商务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但是单个第三方物流缺乏较综合的技能和整合应用的局限性,使得企业必须将业务外包给多个单独的第三方物流商,这样做反而对管理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其他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物联网技术在第四方物流中的应用,主要是米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系统,设计基于SOA系统的整体架构,采用异构系统间的自动交互技术,使原异构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第四方物流解决供应链的方案,一方面它能承担供应链职能的运营工作,并且对流程进行一体化整合,另一方面还包括系统集成和运作交接,通过物联网新技术增强各个供应链的职能,提高供应链过程协作与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能力,可以满足整个物流系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整合了最新技术和社会资源,减少货物配送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3.智能配送柜的应用。智能配送柜一般以区域单位作为配送集中点,将柜子放置在社区、写字楼等单位区域,快递员需要注册并开通才能使用该柜。在投递系统中,快递员通过扫描运单条形码来选择尺寸适合的箱子,输入客户的手机号码作为箱子的开启密码,将商品放入箱子中并关闭,系统会自动向客户发送提货码,客户可以凭借提货码领取货物,但是超过限定时间就需要支付暂管费。以单位区域作为配送集中点更能提高快件保管的安全性。在电子商务O2O模式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对外宣布要建设智能自提柜,并且覆盖面积达到3万个网点以上。2015年6月,阿里投资的海尔融资租赁与行业智能柜的巨头企业一三泰电子开展合作,计划在速递易智能配送柜领域开展深度的战略合作,此举将进一步强化智能社区终端的物流功能及社区服务功能。同样在2015年6月,顺丰快递也联手中通、韵达、普洛斯集团以及申通成立丰巢科技公司,主要是为所有的快递公司及电商企业提供24小时的物流自助服务,利用智能柜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智能配送柜的出现,主要是新一代的消费者崇尚个性化和有品质的消费,而这也是基于C端细分领域沉积下来的大数据价值所在,将这些数据与消费者进行匹配,恰恰是牢牢把握住了用户消费的需求点,进一步拓展了电子商务中消费体验的个性化需求。

 

结论及建议: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供应链物流库存管理

库存资产在各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率极为可观,因此进行适时而恰当的库存管理成为增加盈利最好的方法之一,成为左右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之一。现代社会已步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物流方式也由原来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向新型物流管理体制――供应链管理方式过渡。库存管理作为物流供应链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要求,新的库存管理理念正在兴起。

一、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从单个企业来讲,库存管理要协调和整合各部门的活动来实现效益目标,而供应链中库存管理则在不同企业间相互协调,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要复杂得多,因此在供应链范围进行库存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库存水平,特别是供应链库存量放大现象(牛鞭效应),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维持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顾客的满足度。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单一企业库存管理的方法显然难以适应。目前在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虽然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有赖于各个供应链的节点绩效,但各个部门都是独立的单元,都有各自独立的目标,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有的则可能导致冲突。

2.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没有实现网络化,当供应商需要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或不准确的信息。生产过时的产品造成过高的库存也就不足为怪了。

3.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不恰当和不及时的交货状态。对用户的服务的理解与定义各不相同,导致用户服务水平的差异,许多企业采用订货满足率来衡量用户服务水平,但用户满足率不等于用户满意率。另外当顾客下订单时,他们总想确定什么时候能交货,在等待交货过程中,还可能对订单交货状态进行修改,特别当交货被延迟后,许多企业由于信息传递系统的问题,没有及时把推迟的订单交货的修改数据提供给用户,其结果当然是造成用户不满。

4.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许多公司对所有物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没有反映不同物品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中,多数是面向单一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企业内部,其库存控制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所以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

5.缺乏协调性。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为了应付不确定性,都有一定的安全库存,这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企业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从而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在企业内部一般有各种激励机制以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但是当涉及到企业之间,困难就大得多,并且信任风险的存在更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不稳固的原因。

6.产品的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库存。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出现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供应链库存的复杂性却常常被忽视,结果所有节省下来的成本都被供应链上的分销与库存成本抵消了,同样在引进新产品时,如果不注意供应链的规划,也会由于运输时间过长,库存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获得。

二、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不可能解决如需求较大导致的库存增加,信息传递不畅等新的库存问题,所以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必须作相应的改变。从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策略上来讲,目前从国内外实践经验及理论成果看,有了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和策略,包括(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等。

1.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系统。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对双方来说都是以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地监督和修正,以产生连续的改进。该管理系统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以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作。精心设计与开发的VMI系统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而且用户还可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改善资金流与供应共享需求变化的信息和获得更高的用户信任度。

2.联合库存策略。与VMI库存管理系统管理模式不同,联合库存管理不是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交给供应商,由供应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而是一种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各节点企业的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3.多级库存优化策略。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联邦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它可以对供应链局部优化控制,而要进行供应链的全局性优化与控制则须采用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方法,因为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是对供应链资源的全局性优化。多级库存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非中心化分布式策略,在各个库存独立采取各自的库存策略,在管理上比较简单,但并不能保证整体上的供应链最优化,因此非中心化策略需要更多的信息共享,以保证产生最优结果,另一种是中心化策略,即所有库存点的控制参数是同时决定的,考虑了各个库存点的相互关系,通过协调可以获得库存的优化。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一、引言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在美国,时至今天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史,逐渐走向成熟。物流是经济一体化,与社会联系加强的结果,也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所衍生的一门新兴事物。在经济不断进步,交通不断发达的今天,企业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发展条件,同时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物流运输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放在物流管理方面,不断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建设,将物流管理水平看成是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甚至将物流管理看成是一种战略意识,使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一门专业起步比较晚,在物流管理中仍然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在物流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探索问题解决的出路。

二、物流管理理论的内涵阐述

物流作为一门学科起初起源于美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的相关协会就已经给出了物流一个科学的定义,说明了物流实质上就是一个存储与运输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原料的采购运输、中间库存、产品输出、以及一些重要信息从生产厂家到顾客之间的流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商家与消费者的需求,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活动的控制与管理。从表面上看,物流仅仅是指商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流动,到了二十世纪末期,这种商品或物品的空间流动逐渐转变成为现代物流。传统物流的生产与运输是相互分离的,然而,现代物流则开始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支持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实现信息化物流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物流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他涉及到众多相互关联的环节,例如:供货环节、生产环节以及回收环节。在众多的环节与阶段中,占据关键地位的环节当属供货环节与生产环节。从整个环节对比来看,其中的一些环节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也不能够产生真正的收益,然而这些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运用物流管理的科学方法来加强对物流的优化管理,从最初的统一原料购买,到一致配送,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企业物资与资源的调配,全面减少企业的运行资金投入,进而能够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优化分配。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中,企业自然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是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易的有益桥梁,也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在科学、有利的物流管理环境下,能够全面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益,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企业尚未形成现代、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而且管理的方法与模式都相对陈旧,导则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1)传统、陈旧的物流管理理念根深蒂固,没有从中解脱出来,而且现阶段的物流范围也没有突破一定的空间,运输的费用也比较高,而且也浪费了巨大的资源,运送的速度不够快,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在没有紧迫竞争机制动力下,缺乏发展的劲头。(2)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也有待更新,目前,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科学、完备的物流管理系统,而且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将物流管理还局限于传统的模式,例如:手工记录、人工分拣等,在具体的管理中缺乏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积极利用,物流管理没有达到科学化、现代化,也没有出现科学、现代的物流管理方法与模式。

第二,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管理。一些企业,尤其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对物流管理的科学性认识,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法律与制度,很多物流管理没有真正形成一种管理系统与规模系统,例如:没有形成适应自身需要的绩效考核机制,对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录用及考核机制,甚至存在人才任用不合理的现象,也就是说原有的人力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一些对应的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第三方物流与供应商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物流管理效益的不足,没有真正发挥物流管理的真正作用。

第三,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而且现任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物流这一行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批合格的人才系统,很多人缺乏相关知识与经验。一个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的物流管理知识系统,而且也需要掌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然而,从现阶段来看,这种综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流行文化、汉族文化正严重冲击着中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长期传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土俗、弱势,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有效地保护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规定中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疆民族众多,13个主体民族在文化艺术上均有无可达及的造诣,每一个民族都有口述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传统工艺和技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游艺活动等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许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已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下面我们以木卡姆为例简要谈一下这些非物质文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1.生存环境问题

现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逐渐失去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交通、通讯和市场经济以及日益开放和现代化的倾向,极大地改变了新疆相对孤立封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条件的变迁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对于各类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由于其古旧的风格特点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时尚的生活和要求,日益不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是流行音乐和庸俗音乐风靡市场的主要原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以前每逢节日、喜庆,人们几乎都会请民间艺人表演木卡姆和其他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进入后,由于流行音乐音响强劲,用人不多,花费较少,传统音乐正逐步被流行音乐所取代,群众中能演唱木卡姆歌曲,表演木卡姆舞蹈的人数已日益稀少。

2.传承与创新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基本靠一代一代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这种文化的继承与扩散方式的持续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继承人的影响,所以人的问题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疆,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大都以群众或民间艺人的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下来,人走艺亡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在已没有任何一位民间艺人能完整地演唱、演奏十二木卡姆了;有的木卡姆的某些部分如刀郎木卡姆的舞蹈,旧时表现的是刀郎人狩猎生活的全过程,但在“文革”中却被批判为“野蛮”、“落后”和“低级”的,如今在民间已经走了样,现在在某些刀郎地区,能表演狩猎舞蹈的只有三五位民间艺人了。其次对于有传承创新责任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多的是接受现代文化,文化的全球化使年轻一代人更容易接受社会的主流文化, “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或不感兴趣”,新疆木卡姆尤其如此。今天的维吾尔青少年,对木卡姆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知之甚少,更不用提进一步发扬创新了。这也是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

3.曲目整理需完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生态环境一样,一经破坏是很难再恢复如初的。一旦消失,如果没有很好地记录,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可以保存,传承和发展,但过早地因人为原因被毁灭和抛弃了。近50多年以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始终以“半口授半定谱”的传承方式平行传播着,随后才是完全定谱阶段,而对已留下的《十二木卡姆》的录音从结构上进行推断,存有明显缺漏。目前,已出版的几种维吾尔木卡姆,都未做到“音谱同步”。学唱和研究各种维吾尔木卡姆的可靠版本,尚待编撰。

4.保护经费短缺问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短缺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而且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存在,“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拥有巨大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们共同面对是保护经费匮乏的问题”。对维吾尔木卡姆传承,民众和社会专业机构有着迫切的要求但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木卡姆以前的录音、录像资料由于保存手段落后,目前急需将它早期录音、录像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载体,以利于多种方式的异地储存,但由于工程浩大,没有有力地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民间木卡姆表演机构和团体也因观赏人数稀少,都难以维持自身运转。《十二木卡姆》的庞大篇幅和演出长度,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存在矛盾,除了专业艺术团体在剧场中的演出和少数人偶尔欣赏的活动之外,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见到完整演出。

5.保护理念需发展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一种生态之中的链条,不可孤立看待。如果为了保护的方便和有效,我们把保护对象从它的生存环境中抽绎出来,给以特别的关注;那些在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传承人的思想,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又当如何保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在保护的同时又如何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三、保护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问题,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在面对新的生存环境时,保故纳新,自我调节变革,保持其核心价值,以找到生存的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命存在,它与一定的自然、社会、历史和群体发生关系,当这些自然、社会、历史和群体发生变化时,它本身不可能不产生变化,只是随着时空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吸纳新的东西,以新的内容和更加多彩的形式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在面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市场化时,我们应适应这种社会变化而不是回避它,但这并非是说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而是通过市场为媒介让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同时还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人、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冲突。但这一过程必须坚持生态原则,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原定的文化氛围,民族性、地方性的特色将不复存在。遵循文化原生态原则就是要以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型为准则,依托文化母体,注重文化生态,主张在原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开发保护。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关键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218-02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流行文化、汉族文化正严重冲击着中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长期传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土俗、弱势,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有效地保护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规定中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疆民族众多,13个主体民族在文化艺术上均有无可达及的造诣,每一个民族都有口述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传统工艺和技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游艺活动等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许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已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下面我们以木卡姆为例简要谈一下这些非物质文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1.生存环境问题

现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逐渐失去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交通、通讯和市场经济以及日益开放和现代化的倾向,极大地改变了新疆相对孤立封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条件的变迁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对于各类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由于其古旧的风格特点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时尚的生活和要求,日益不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是流行音乐和庸俗音乐风靡市场的主要原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以前每逢节日、喜庆,人们几乎都会请民间艺人表演木卡姆和其他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进入后,由于流行音乐音响强劲,用人不多,花费较少,传统音乐正逐步被流行音乐所取代,群众中能演唱木卡姆歌曲,表演木卡姆舞蹈的人数已日益稀少。

2.传承与创新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基本靠一代一代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这种文化的继承与扩散方式的持续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继承人的影响,所以人的问题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疆,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大都以群众或民间艺人的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下来,人走艺亡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在已没有任何一位民间艺人能完整地演唱、演奏十二木卡姆了;有的木卡姆的某些部分如刀郎木卡姆的舞蹈,旧时表现的是刀郎人狩猎生活的全过程,但在“文革”中却被批判为“野蛮”、“落后”和“低级”的,如今在民间已经走了样,现在在某些刀郎地区,能表演狩猎舞蹈的只有三五位民间艺人了。其次对于有传承创新责任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多的是接受现代文化,文化的全球化使年轻一代人更容易接受社会的主流文化, “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或不感兴趣”,新疆木卡姆尤其如此。今天的维吾尔青少年,对木卡姆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知之甚少,更不用提进一步发扬创新了。这也是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

3.曲目整理需完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生态环境一样,一经破坏是很难再恢复如初的。一旦消失,如果没有很好地记录,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可以保存,传承和发展,但过早地因人为原因被毁灭和抛弃了。近50多年以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始终以“半口授半定谱”的传承方式平行传播着,随后才是完全定谱阶段,而对已留下的《十二木卡姆》的录音从结构上进行推断,存有明显缺漏。目前,已出版的几种维吾尔木卡姆,都未做到“音谱同步”。学唱和研究各种维吾尔木卡姆的可靠版本,尚待编撰。

4.保护经费短缺问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短缺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而且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存在,“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拥有巨大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们共同面对是保护经费匮乏的问题”。对维吾尔木卡姆传承,民众和社会专业机构有着迫切的要求但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木卡姆以前的录音、录像资料由于保存手段落后,目前急需将它早期录音、录像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载体,以利于多种方式的异地储存,但由于工程浩大,没有有力地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民间木卡姆表演机构和团体也因观赏人数稀少,都难以维持自身运转。《十二木卡姆》的庞大篇幅和演出长度,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存在矛盾,除了专业艺术团体在剧场中的演出和少数人偶尔欣赏的活动之外,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见到完整演出。

5.保护理念需发展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一种生态之中的链条,不可孤立看待。如果为了保护的方便和有效,我们把保护对象从它的生存环境中抽绎出来,给以特别的关注;那些在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传承人的思想,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又当如何保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在保护的同时又如何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流行文化、汉族文化正严重冲击着中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长期传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土俗、弱势,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有效地保护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规定中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疆民族众多,13个主体民族在文化艺术上均有无可达及的造诣,每一个民族都有口述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传统工艺和技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游艺活动等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许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已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下面我们以木卡姆为例简要谈一下这些非物质文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1.生存环境问题

现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逐渐失去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交通、通讯和市场经济以及日益开放和现代化的倾向,极大地改变了新疆相对孤立封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条件的变迁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对于各类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由于其古旧的风格特点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时尚的生活和要求,日益不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是流行音乐和庸俗音乐风靡市场的主要原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以前每逢节日、喜庆,人们几乎都会请民间艺人表演木卡姆和其他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进入后,由于流行音乐音响强劲,用人不多,花费较少,传统音乐正逐步被流行音乐所取代,群众中能演唱木卡姆歌曲,表演木卡姆舞蹈的人数已日益稀少。

2.传承与创新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基本靠一代一代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这种文化的继承与扩散方式的持续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继承人的影响,所以人的问题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疆,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大都以群众或民间艺人的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下来,人走艺亡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在已没有任何一位民间艺人能完整地演唱、演奏十二木卡姆了;有的木卡姆的某些部分如刀郎木卡姆的舞蹈,旧时表现的是刀郎人狩猎生活的全过程,但在“文革”中却被批判为“野蛮”、“落后”和“低级”的,如今在民间已经走了样,现在在某些刀郎地区,能表演狩猎舞蹈的只有三五位民间艺人了。其次对于有传承创新责任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多的是接受现代文化,文化的全球化使年轻一代人更容易接受社会的主流文化, “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或不感兴趣”,新疆木卡姆尤其如此。今天的维吾尔青少年,对木卡姆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知之甚少,更不用提进一步发扬创新了。这也是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

3.曲目整理需完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生态环境一样,一经破坏是很难再恢复如初的。一旦消失,如果没有很好地记录,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可以保存,传承和发展,但过早地因人为原因被毁灭和抛弃了。近50多年以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始终以“半口授半定谱”的传承方式平行传播着,随后才是完全定谱阶段,而对已留下的《十二木卡姆》的录音从结构上进行推断,存有明显缺漏。目前,已出版的几种维吾尔木卡姆,都未做到“音谱同步”。学唱和研究各种维吾尔木卡姆的可靠版本,尚待编撰。

4.保护经费短缺问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短缺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而且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存在,“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拥有巨大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们共同面对是保护经费匮乏的问题”。对维吾尔木卡姆传承,民众和社会专业机构有着迫切的要求但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木卡姆以前的录音、录像资料由于保存手段落后,目前急需将它早期录音、录像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载体,以利于多种方式的异地储存,但由于工程浩大,没有有力地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民间木卡姆表演机构和团体也因观赏人数稀少,都难以维持自身运转。《十二木卡姆》的庞大篇幅和演出长度,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存在矛盾,除了专业艺术团体在剧场中的演出和少数人偶尔欣赏的活动之外,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见到完整演出。

5.保护理念需发展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一种生态之中的链条,不可孤立看待。如果为了保护的方便和有效,我们把保护对象从它的生存环境中抽绎出来,给以特别的关注;那些在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传承人的思想,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又当如何保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在保护的同时又如何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三、保护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问题,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在面对新的生存环境时,保故纳新,自我调节变革,保持其核心价值,以找到生存的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命存在,它与一定的自然、社会、历史和群体发生关系,当这些自然、社会、历史和群体发生变化时,它本身不可能不产生变化,只是随着时空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吸纳新的东西,以新的内容和更加多彩的形式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在面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市场化时,我们应适应这种社会变化而不是回避它,但这并非是说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而是通过市场为媒介让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同时还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人、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冲突。但这一过程必须坚持生态原则,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原定的文化氛围,民族性、地方性的特色将不复存在。遵循文化原生态原则就是要以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型为准则,依托文化母体,注重文化生态,主张在原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开发保护。 转贴于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关键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218-02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流行文化、汉族文化正严重冲击着中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长期传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土俗、弱势,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有效地保护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规定中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疆民族众多,13个主体民族在文化艺术上均有无可达及的造诣,每一个民族都有口述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传统工艺和技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游艺活动等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许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已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下面我们以木卡姆为例简要谈一下这些非物质文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1.生存环境问题

现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逐渐失去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交通、通讯和市场经济以及日益开放和现代化的倾向,极大地改变了新疆相对孤立封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条件的变迁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对于各类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由于其古旧的风格特点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时尚的生活和要求,日益不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是流行音乐和庸俗音乐风靡市场的主要原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以前每逢节日、喜庆,人们几乎都会请民间艺人表演木卡姆和其他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进入后,由于流行音乐音响强劲,用人不多,花费较少,传统音乐正逐步被流行音乐所取代,群众中能演唱木卡姆歌曲,表演木卡姆舞蹈的人数已日益稀少。

2.传承与创新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基本靠一代一代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这种文化的继承与扩散方式的持续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继承人的影响,所以人的问题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疆,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大都以群众或民间艺人的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下来,人走艺亡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在已没有任何一位民间艺人能完整地演唱、演奏十二木卡姆了;有的木卡姆的某些部分如刀郎木卡姆的舞蹈,旧时表现的是刀郎人狩猎生活的全过程,但在“文革”中却被批判为“野蛮”、“落后”和“低级”的,如今在民间已经走了样,现在在某些刀郎地区,能表演狩猎舞蹈的只有三五位民间艺人了。其次对于有传承创新责任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多的是接受现代文化,文化的全球化使年轻一代人更容易接受社会的主流文化, “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或不感兴趣”,新疆木卡姆尤其如此。今天的维吾尔青少年,对木卡姆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知之甚少,更不用提进一步发扬创新了。这也是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

3.曲目整理需完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生态环境一样,一经破坏是很难再恢复如初的。一旦消失,如果没有很好地记录,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可以保存,传承和发展,但过早地因人为原因被毁灭和抛弃了。近50多年以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始终以“半口授半定谱”的传承方式平行传播着,随后才是完全定谱阶段,而对已留下的《十二木卡姆》的录音从结构上进行推断,存有明显缺漏。目前,已出版的几种维吾尔木卡姆,都未做到“音谱同步”。学唱和研究各种维吾尔木卡姆的可靠版本,尚待编撰。

4.保护经费短缺问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短缺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而且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存在,“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拥有巨大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们共同面对是保护经费匮乏的问题”。对维吾尔木卡姆传承,民众和社会专业机构有着迫切的要求但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木卡姆以前的录音、录像资料由于保存手段落后,目前急需将它早期录音、录像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载体,以利于多种方式的异地储存,但由于工程浩大,没有有力地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民间木卡姆表演机构和团体也因观赏人数稀少,都难以维持自身运转。《十二木卡姆》的庞大篇幅和演出长度,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存在矛盾,除了专业艺术团体在剧场中的演出和少数人偶尔欣赏的活动之外,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见到完整演出。

5.保护理念需发展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一种生态之中的链条,不可孤立看待。如果为了保护的方便和有效,我们把保护对象从它的生存环境中抽绎出来,给以特别的关注;那些在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传承人的思想,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又当如何保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在保护的同时又如何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库存 管理 方法

前言: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库存管理工作的展开受机构设置不合理、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库存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为了更好的迎合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好库存管理的创新工作。即引入ERP物资管理系统等,对企业库存进行智能化管理,由此提升整体库存管理效率,满足企业物资使用需求。以下就是对企业运营中库存管理难点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库存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提供有利参考。

一、库存管理重要性

库存管理,是指在保证施工和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对一定数量的工程物资、材料储备、备品备件实施管理的工作事项。其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牺牲现金代价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若库存结构不合理或者储备量大,占用流动资金较多,那么将引起资金占用成本增加的问题,甚至会增加无效的仓储面积[1]。为此,在企业运营期间,应深刻意识到库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库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计划频繁更换。例如,一些电子制造企业在库存管理中,原本依据生产计划制定了JIT、CRP、VMI等供货内容,但因生产计划变更,且未及时通知采购员计划变更内容,造成采购员仍然按照原有计划将送货计划发送给供应商,最终引起库存多余、库存缺失现象。即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是相互制约的,所以,若生产计划频繁变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库存管理效果;

第二,机构设置不合理。即在部分企业库存管理工作实施期间,受机构设置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促就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各自独立存在,继而在“各做各的”工作氛围中,没有办法判断是采购计划未依据生产计划,还是生产计划未依据采购计划,且一旦发生问题,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间会相互指责,最终影响供货商出货效率;

第三,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即SMI和CRP订货流程中明确规定,制造企业在物资采购期间,必须提前给供应商发送物资需求预测信息,让供应商备货。但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客户订单量减少,那么将造成物资需求预测错误,引起多余库存管理问题[2]。

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生产计划频繁变更、机构设置不合理、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是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导致此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滞后,所以,应创新库存管理模式。

三、库存管理模式创新

基于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机构设置不合理等的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库存管理管理环境,高效性管理企业工程物资、材料储备、备品备件等等,应创新企业库存管理方法。

首先,在企业库存管理工作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企业资源计划库存管理模式。即ERP库存管理。同时,在库存管理期间,借助MRP和MRPⅡ,完善ERP系统,并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导向,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融入到库存管理系统中,且系统化整理企业生产和供应商的相关资料,最终实现对企业供应链上采购、库存、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此外,基于ERP物资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应注重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将ERP分为收货、采购、质量检验、发货、库位管理、库存盘点等若干个功能模块。同时,建立所有物资库存,就此实时反馈客户需求信息、采购订单信息,并自动生成物资采购计划,让采购员可将物资采购数据准确传达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为企业生产提供所需物资,满足企业正常生产需求[3]。即ERP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备资本占用少、物资计划准确、信息共享实时性等特点,所以,可改善传统库存管理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达到最佳的库存管理效果。

其次,在库存管理创新过程中,也应注重采取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即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无缝连接,而后,展开库存管理行为,避免供应链间高库存问题的凸显。但在供应链下库存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应科学选择JIT、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管理库存等库存管理方法。其中,JIT下的库存管理模式,需借助集成化技术手段,整合SCM、ERP、CRM、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等,并让他们无缝对接,组成一个动态的供应链网络,以信息共享形式,实现对企业库存管理中各种资源的优化调整,避免多余库存或者库存缺失等问题的凸显,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满足企业库存管理工作实施要求[4]。

即库存管理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克服传统库存管理缺陷,加快库存周转,减少库存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应强化对其的落实。

结论:综上可知,在生产企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库存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而由于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逐渐呈现出不合理现象,因此,为了改善库存管理中多余库存或者库存缺货的问题,应创新当前库存管理模式。即在ERPh境下进行库存管理。同时,在库存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MRP和MRPⅡ的作用,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集中管理,就此达到最佳的库存管理效果,且降低多余库存和库存缺货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李莹.基于数据采集技术的优化库存管理[J].科技展望,2015,40(35):172.

[2]柴锐,黄凤仙.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30(24):138-140.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0篇

传统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不足。传统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的缺陷主要有:第一,物流成本模糊现状的相关理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认识不明确,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黑大陆”学说、“物流冰山”理论以及“效益背反”理论;第二,传统会计q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核算缺陷。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比较模糊,物流成本核算不足导致企业很难提供良好的物流衡量标准;第三,财务报表中反应出的物流成本真实性偏低,导致库存成本存在明显的模糊性。只有明确传统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的缺陷,工业企业才能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提高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水平。

二、解决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问题的方法

(一)始终坚持工业企业物流管理的会计核算原则

要想解决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引导全体职工始终坚持工业企业物流的会计核算原则:第一,真实性原则。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成本控制过度会导致其他项目管理工作效益偏低,因此,物流成本管理必须始终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保持真实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第二,重要性原则。工业企业物流成本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领域,无论是产品供给、产出还是营销均包含物流成本,由此可见,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明晰性原则。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涉及众多领域,由于其自身存在模糊性,为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坚持物流成本管理中明晰性原则。

(二)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种类较多,要想解决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问题,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明确各种核算模式:第一,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模式要求会计人员对账户、会计记账、凭证、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资金运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核算和分析;第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主要分为单轨制和双轨制两种形式,单轨制独立于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双轨制在原有成本核算模式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符合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体系。双轨制从表面上来看比较单纯,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性却比较差,主要原因是双轨制与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体系相背离。

(三)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账户设置

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账户设置是企业解决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物流成本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在明确企业原有成本核算模式的前提下,还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现状设置“物流费用”一级科目,一级科目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后,企业还应该引导全体职工明确物流成本各环节核算工作,为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供应的过程。如对物流运输费用进行分析,其中,企业借款主要满足物流费用,通过向银行贷款用作各项经营活动,最后,满足职工薪资需求;其次,企业还应该明确实际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物流设备所需的各项费用;再次,明确销售过程,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物流运输费用;最后,企业还应该对期末物流成本费用的结转进行分析研究,将物流成本管理会计纳入到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为提高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1篇

作者:游志能 陈小华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系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一我国现行传统知识保护法律制度

我国作为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自1993年12月29日该公约生效以来,在公约履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的一个方面就是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相关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等。但遗憾的是,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生物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保护问题并没有进行专门立法,甚至没有针对性的条款来促进此类资源的有效保护,致使这两个问题在我国至今仍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2004年,我国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由此正式开始实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批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专项任务第6项(特定领域知识产权)提出:“完善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制度,防止遗传资源流失和无序利用。协调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利益关系,构建合理的遗传资源获取与利益分享机制。保障遗传资源提供者知情同意权。”“建立健全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扶持传统知识的整理和传承,促进传统知识发展。完善传统医药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利用协调机制,加强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民间文艺保护,促进民间文艺发展。深入发掘民间文艺作品,建立民间文艺保存人与后续创作人之间合理分享利益的机制,维护相关个人、群体的合法权益。”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经过数年的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终于在2011年通过,并于201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法第2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学者认为:“传统医药,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用于预防、治疗和保健的天然药物以及加工、应用这些药物防病治病的系统理论知识或经验知识,包括中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中医药学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的主流医学。民族医药学是指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包括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壮医学、瑶医学、彝医学、侗医学、土家族医学、朝鲜族医学、回医学等各民族医药。”[2]9可以看出,该条文的用意是明确和加强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该法第44条第2款规定:“对传统医药、传统工艺美术等的保护,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有学者认为:“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采取措施扶持传统医药事业发展,又要加强对传统医药的规范化管理。2003年4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131通过查阅《中医药条例》就会发现,该条例从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中医药教育与科研、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对保障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做了规定。条例中涉及传统医药知识转让的条款仅有第24条,该条规定:“国家支持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重大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对外交流,中外合作研究中医药技术,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批准,防止重大中医药资源流失。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中医药科研成果,确需转让、对外交流的,应当符合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重大工程项目”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医学科学技术工程;“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中医药科研成果”则需相关部门根据《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加以认定。对此二者加以详细说明,是为了表明《中医药条例》对传统医药知识保护上的严重不足。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的几个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对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该方面的工作能够在此基础上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该法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可能会严重制约该法更好地发挥效益。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制度存在漏洞,可能导致法律冲突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条存在法律漏洞,可能与其后的相关立法产生法律冲突。问题在于该条已经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但实际上指向的《中医药条例》涉及传统医药知识保护的内容很少,远远不能满足现实情况对它的要求。那么,在对生物遗产资源流失问题进行专门立法时,要不要对传统医药知识保护进行相应规定?如果在对生物遗产资源流失问题进行专门立法时不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进行立法,则《中医药条例》亟需修改,原因已经在前一段说明。如果在对生物遗产资源流失问题进行专门立法时一并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进行立法,则可能会导致二法在管辖权上的冲突。当然,我们可以借鉴国际法的立法经验,既然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是需要分别授权的,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保护范围,将传统知识都纳入该法的管辖范围。对生物遗传资源进行专门立法的时候,如有需要,可以就与生物遗传资源有关的传统知识进行专门立法。以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避开法律冲突的问题。进一步而言,虽然从立法技术上可以对二者进行分别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导致发生相互掣肘的情况。(二)立法理念滞后,难以适应实际需要笔者这里所说的立法理念滞后,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仅有的境外机构违法责任条款过于简单、严重滞后;另一方面是指我国在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专门立法严重滞后。该法第41条规定:“境外组织违反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及调查中取得的实物、资料;情节严重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本条所说的第15条对境外组织和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传调查应该经相关部门批准,调查结束后应该向相关部门提交调查报告和调查所得资料的复印件,应该与国内相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这里要关注的是它仅针对违法调查做了规定,管理的范围过于狭窄。此外,它的责任也太轻。综合比较相关的国际立法,采用较多的是根据获利情况处以相应的倍数罚款。该条文采用的定额罚款,立法技术上存在一定缺陷。另一方面,我国在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专门立法严重滞后。我国自1993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在履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建立种质基因库、自然保护区、加强立法、加强国际合作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遗憾的是,在最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这两个重要问题上却始终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文件,让这些重要问题的处理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这种局面与中国当前生物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流失严重的现状格格不入,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加强该方面的国际合作的深度。(三)惠益分享机制缺乏,难以调动各方积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一)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二)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三)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四)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该条是整部法律中唯一直接涉及利益相关者的经费支持的条文。但是,该条文给人的感觉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立法语言,生命力竟然是如此强大。其实,这或许也是立法者所面临的困境,那就是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处理好惠益分享这一大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特别是民间文艺、技艺传承方面设置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为他们的知识、文艺、技艺传承和交流提供一定的条件支持是一个很好的制度设计。但是,毋庸讳言,该制度仍然有一个严重的硬伤,那就是可操作性有欠缺。政府部门按照什么方式、什么比例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呢?这是我国此类立法文本一直不愿意正面面对的问题。如果投入不足,则可能会产生如该法第31条所说的代表性传承人转行的问题。传统知识的保护不能满足他们对生活的基本需要,则他们很可能会选择转行。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设法增强项目的向心力,吸引他们重新回归到该行业中来;而不是首先考虑对他们的资格进行重新认定,甚至取消他们的资格呢?进一步而言,在相关项目产生效益之后,这些效益应该如何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惠益分享呢?这也是我国相关立法中必须勇于直面的问题,对此已经有学者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讨[3]。笔者认为,只有让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获得一些切实的收益,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形成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实现惠益分享,最终做大做强传统知识保护产业。传统知识保护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也需要学者加强研究,更需要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加强相关问题的专门立法,将有力地促进该方面的保护力度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积极的改进,我们的传统知识保护法律制度一定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传统零售业,网上零售,必然性,发展思路

一、传统零售业开展网上零售的必然性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4.7%。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的6.37%。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在2009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共有31家企业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31家企业中,近一半的企业为近两年上线。2012年零售百强企业的销售规模达到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百强企业中有62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经营网店数量超过70家,比2011年底的59家增加3家,但在2012年百强中,有三家原先开展网上零售的企业暂停了网络零售业务,实际新增6家。零售百强前三名实体门店数较2011年均出现了降低。由此可见,我国网上零售初具规模,涉足网上零售,为消费者带来了新价值,为传统零售业多渠道营销带来了新价值。2011年零售企业的人工费用上涨26%,租金上涨10%,2012年租金和人工成本上升仍然是零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百强企业平均在15%以上。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连锁零售企业主动或被动地调整发展模式,以期在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网上零售业务成为传统零售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传统零售企业依托互联网开展网上经营活动日益成为传统零售企业现代经营模式转型和提升整体综合实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传统零售业开展网上零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的冲突问题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零售企业纷纷涉水电子商务,但同时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是:网络拥有独特的营销魅力与庞大的市场潜力,如果不发展线上销售,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但是传统的线下销售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再发展线上销售的话又会冲击自身苦心经营多年的线下销售体系。线上销售对线下销售的竞争首先是消费者的争夺。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便利,以及中间环节简化带来的价格优势,使得线上销售作为新兴的销售模式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自然也就造成了对传统渠道的挤压。同样的商品在线上和线下渠道存在20%到30%的差价完全正常。20%的差价足以让线下销售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动荡。众多零售企业定位模糊、模式不清。盲目从事线上销售,结果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冲突,顾此失彼。

(二)诚信与交易安全问题

零售业在从事网上销售时,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买卖双方都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但交易双方不见面,无法确认彼此身份,使得有些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物流和资金流的分离,无论是先付款再发货,还是货到付款,对买卖双方都存在一定风险。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安全系数不高、网络技术落后以及网上交易行为自律缺乏等原因造成较高的交易风险。诸如商家是否具有诚信、商品是否合格,普通网民能否像现实生活中一样遵守任何道德准则,诚信缺失已成为零售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重大障碍。另外,黑客在隐蔽自身身份和地址的情况下专门攻击网络的买卖双方,黑客的存在也使得网上交易很不安全。如何能让买卖双方都放心地在互联网上交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物流问题

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物流配送是目前大多数零售商从事网上销售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网上零售大多都是跨地域的,交易成功后,最终要依靠快递公司把商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有些零售业运用自建物流,进行物流配送,企业业务量低,效率低下,装备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配送成本较高,配送时间较长,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有些零售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物流从自己的企业中分割出去,又出现了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相互之间配合协作性差的问题。无论是自建物流还是外包物流在节假日网上购物高峰期都经常会出现“爆仓现象”。如何在提高物流配送时效和控制配送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一直是很多零售企业开展网上销售要面临的问题。

(四)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

大多零售企业的信息系统只是一个较为简单的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内部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不能共享,与外界(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很少有及时的信息交换,形成了"信息孤岛",使得企业信息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零售业的信息化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水平的应用比较少。开展网上零售之后,如何提高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建立实时供应商和顾客信息库,提高供应商和顾客的满意度,建设电子订货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内容也是零售业开展网上销售要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零售业开展网上零售的对策

全球宏观环境的持续恶化,零售业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业绩下滑、利润骤减、亏损严重,零售业要想在此环境中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找线上这一销售渠道,针对上述问题,拟提出以下对策:

(一)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的利益链与营销分工调整。线上销售和线下的利益平衡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整合利用的问题。企业要明确线上销售在企业的整个销售体系统究竟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的竞争关系,转换为共赢关系。利益链与营销分工结合调整,实现共同发展,按照客户归属区域,与/实体店利润共享,由他们承担物流、售后或其他工作。如:按照不同款式等将线上、线下产品区隔开来;保证线上线下价格一致;促销时线上与线下错峰分时等。肯德基的外卖将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结合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它就是利用社区店覆盖配送范围;收取外卖费;产品价格标准,宅急送优惠与打印券的实体店优惠区隔,但不能混用。

(二)加强诚信教育,出台相关法规。对于网络诚信和交易安全的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思想上入手,大力发展网络诚信教育,提高网民整体素质,树立诚信观。加强素质教育和信用、诚信观念的灌输,应从学校抓起,动员一切社会力量,让网络诚信深入人心。其次,尽快制定相关的网络法规。网络法律法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网络诚信。只有在法制的约束下,诚信才能更好地存在于网上交易。也只有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网上交易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才能使诚信更加有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在网上的行为,诚信是很难建立的,所以,在提倡建立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同时健全相关的法规。再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上攻击买卖双方的黑客。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交易安全问题,解决零售业开展网上业务的后顾之忧。

(三)优化物流配送方案。物流配送逐渐成为影响零售企业开展网上零售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规模的零售商在解决物流问题时,解决的方法不尽相同。零售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寻求适合自身企业的最优物流配送方案。对于大零售商可以选择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自己的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或者在各大门店内建立自提点、送货点。当然,也可以把自己运输业务外包给实力雄厚、知名度高、口碑好的专业物流公司来运作,充分利用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发挥现代物流服务的优势,提高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运用能力,以确保物流运输的高效、快捷、安全。

(四)重视信息化建设。当前中国的企业现代化程度还很低,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传统零售业开展网上零售业务。应用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对传统零售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彻底改变“网上零售就是建立网站”的简单思想,要切切实实抓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实时共享的信息进行销售分析、商品分析、顾客分析、供应商分析、库存分析等。能够使企业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分析和决策的效率及有效性,做出快速的反应,提供客户需求的产品,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企业的销售机会,从而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

总之,对中国传统零售企业来说,开展网上零售业务既紧迫必要又十分艰难,中国传统零售业只有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寻找最合适发展网上零售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寇长华.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李俊阳.零售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网站相关调查资料[BL/OL].cn.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架构;传感网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20026-01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信息技术遥控和检测物流的状况,是一种应用于物流方面的信息的综合整理技术[1]。

1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通常物联网的作用环节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传输,传感和应用环节。三个环节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物联网技术的运作模式。传感网络层主要的任务是采集和收集信息,即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采集设备,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采集。信息应用网络层是信息的处理环节,就是将采集到的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针对采集的信息的功用和采集目的,提供给各个需要的部门[2]。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1 M2M技术。M2M技术的重要贡献是实现了人与机械间的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和传播,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可以在人与机械的任意组合中做到信息的传输上的流畅[3]。

M2M产品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1)行业应用中心:即最后的行业应用的目标对象,也是信息传递的最终目的地;2)无线终端:即传输中的无线信息的交流设备;3)传输通道:即无线传输的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M2M必然将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因为这项技术克服了人与机械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障碍[4]。并且一些对于该技术应用较早的行业,已经不仅满足于这种无障碍的信息传递途径,而是致力于研发更为智能的人与机械的信息交流渠道。势必将人与信息收集机械间的沟通进行的更加彻底,这也是未来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的需求的必然结果。

2.2 传感网技术。传感技术是一种检测装置,是一种信息的识别和信息的转化环节,它能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一步电费细化和分类,并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的形式来输出。它的技术上的优点是这种传感技术比较智能化,它的技术得名于类似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可以做到将外部信息直接转化为感觉意识的传输效果[5]。传感器在传感网中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数据的处理及采集;二是数据的路由和融合,这两项技术的使用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信息量的巨大的传输需求,也满足了再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处理需求,即可以在接收到信息的瞬间将信息转化为一种合适的输出方式,这是其他信息传感系统不具备的。

2.3 射频识别(RFID)技术。另一个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是RFID技术。它的优点在于无需任何的设备接触,通过无线传输即可完成整个的信息传递,这样不仅符合现代信息的传输的快速的标准,也使信息的传输的操作变得更加的简单易行。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上的缺陷,即只适用于广阔的信息传递环境,对于小范围的信息封闭式传递的意义不大。

2.4 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大致分为两类:即广域网络通信技术和近距离通信技术。所谓的广域的通信技术就是指大范围的通信技术,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全国的甚至全球的传播技术,典型的应用是卫星系统的通信技术。而近距离的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各个行业的专门的技术方面,比如医疗器械和技术的辅助通信技术等等。

3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研究

3.1 物联网业务的安全性问题。由于物联网的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致使整个系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数量的缺少,因为大部分的人力工作已经被现代化的技术所代替,但是这种高科技的技术的应用在给物流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物流的管理带来了不便,物品的安全管理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缺少了人员的管理活动,必然会增加物品的遗失和损坏率。

3.2 感知节点的安全性问题。感知节点作为物流网技术的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必须受到严格的防护,一旦被蓄意破坏或者遭恶劣的气候环境的影响,都会给信息的传输带来不便,所以我们要加强信息感知点的管理。

3.3 感知网络的安全问题。一般情况下,感知节点的操作均依靠其自身所带的电池供电,它的通信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会受到节点自身所带能源的限制,从而无法设计出复杂的安全协议,因而也无法拥有较为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节点不仅需要进行传输数据,还有进行数据的融合、采集和协同工作。同时,感知网络多种多样,从温度测量到水文监控,从自动控制到道路导航,它们的消息与数据传输没有特定的标准,因而无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3.4 核心网络的传输和信息安全性问题。由于物联网节点通常是以集群方式存在的,且数量较大,导致了在数据传输时,由于机器发送数据太多而造成了网络通道拥塞。此外,由于现有的通行网络采用的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网络安全标准和地址空间空缺等问题是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物联网对核心网络的要求,尤其在可控、可管、可知、可信等方面,远远高于当前的IP网所提供的能力,可以认为物联网一定会成为核心网络,采用数据分组技术。

4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1 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的不统一。与物联网技术的不完善相对应的就是物联网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不完善,我国的有关部门对于物联网的相关规则的制定缺乏统一性,一些利益相关各方争相进行基于自身利益的解读,这样使得各国产业、市场对其外延及内涵认识难以一致,将使各国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及其技术的支持力度和方向产生一定的偏差,严重影响了物联网产业的积极发展。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能有各国物联网相关标准工作组织加强合作加强协调,围绕物联网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相关的物联网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全球物联网标准化工作。

4.2 RFID系统的安全性较低。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通常有:拒绝服务、伪造信息、侦察出信息及通过攻击系统试图保护私人范围,几乎在各个信息的处理阶段都有安全隐患,这也是该技术的最大的使用上的缺陷。安全的RFID系统应防止信息外泄、增强保密性及可可长期跟踪性,结合密码方法和物理方法来保证安全性。解决方法通常有:编码、临时识别、敏感数据只存储在基础系统中、假名化、使用防冲突协议等措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作为一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给人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技术现在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本文笔者的目的在于使读者更好的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各个方面,我们作为信息行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晓兰,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发展,2010,4:86-97.

[2]李晓,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0,6:74-75.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4篇

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法律制度方面,电子商务将商务活动迁移到互联网上进行,传导介质、交易手段和交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商法难以解决因电子商务而引起的一些重大问题,在形式流程规范和交易内容规范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比较滞后,原有的一些制度也束缚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在税收方面,存在纳税主体、纳税对象以及纳税地点不明、部分交易活动使用的税种税率不明确等税收政策问题,以及纳税人难以追踪导致的传统交易和电子商务交易存在不公平征税、电子发票推广缓慢等税收征管问题。

在政府监管服务方面,存在审批过多、地区和部门间协调机制以及信息统计等服务落后于市场发展等问题。

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存在消费者隐私权难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得不到满足,损害赔偿权难以实现等问题。

在跨境电商中,电商企业在通关、支付、结汇和退税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困难。

在电商物流方面,存在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物流生态环境较差、企业生存压力大、物流发展受到一些政策限制等问题。

在配套支撑方面,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还比较欠缺、支付市场秩序和用户体验欠佳,以及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吸引机制还不够健全等问题。

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加强立法顶层设计,制定电子商务立法框架或规划,加快制定统一的电子商务基本法或促进法,规范电子商务基本法律关系,同时有计划地修改完善现有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制度。加快电子商务税收相关立法,明确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政策规定和办法,积极稳妥地推广电子发票。

优化电子商务监管服务机制。优化电子商务监管服务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以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全国统一、地区各部门统一的两个层次的电子监管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平台。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使电商企业切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在个人信息、消费信息等方面的隐私权。

加快跨境电商发展。从通关、结汇、退税、贸易统计及诚信机制方面,研究解决跨境电子商务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加快跨境支付发展。

支持物流体系的建设。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鼓励和支持物流模式创新,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相关政策。

传统物流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物联网 技术架构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信息技术遥控和检测物流的状况,是一种应用于物流方面的信息的综合整理技术。

一、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通常物联网的作用环节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传输,传感和应用环节。三个环节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物联网技术的运作模式。传感网络层主要的任务是采集和收集信息,即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采集设备,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采集。信息应用网络层是信息的处理环节,就是将采集到的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针对采集的信息的功用和采集目的,提供给各个需要的部门。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M2M技术

M2M技术的重要贡献是实现了人与机械间的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和传播,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可以在人与机械的任意组合中做到信息的传输上的流畅。

M2M产品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1)行业应用中心:即最后的行业应用的目标对象,也是信息传递的最终目的地;2)无线终端:即传输中的无线信息的交流设备;3)传输通道:即无线传输的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M2M必然将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因为这项技术克服了人与机械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障碍。并且一些对于该技术应用较早的行业,已经不仅满足于这种无障碍的信息传递途径,而是致力于研发更为智能的人与机械的信息交流渠道。势必将人与信息收集机械间的沟通进行的更加彻底,这也是未来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的需求的必然结果。

2.传感网技术

传感技术是一种检测装置,是一种信息的识别和信息的转化环节,它能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一步电费细化和分类,并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的形式来输出。它的技术上的优点是这种传感技术比较智能化,它的技术得名于类似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可以做到将外部信息直接转化为感觉意识的传输效果。传感器在传感网中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数据的处理及采集;二是数据的路由和融合,这两项技术的使用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信息量的巨大的传输需求,也满足了再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处理需求,即可以在接收到信息的瞬间将信息转化为一种合适的输出方式,这是其他信息传感系统不具备的。

3.射频识别(RFID)技术

另一个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是RFID技术。它的优点在于无需任何的设备接触,通过无线传输即可完成整个的信息传递,这样不仅符合现代信息的传输的快速的标准,也使信息的传输的操作变得更加的简单易行。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上的缺陷,即只适用于广阔的信息传递环境,对于小范围的信息封闭式传递的意义不大。

4.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大致分为两类:即广域网络通信技术和近距离通信技术。所谓的广域的通信技术就是指大范围的通信技术,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全国的甚至全球的传播技术,典型的应用是卫星系统的通信技术。而近距离的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各个行业的专门的技术方面,比如医疗器械和技术的辅助通信技术等等。

三、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研究

1.物联网业务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物联网的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致使整个系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数量的缺少,因为大部分的人力工作已经被现代化的技术所代替,但是这种高科技的技术的应用在给物流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物流的管理带来了不便,物品的安全管理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缺少了人员的管理活动,必然会增加物品的遗失和损坏率。

2.感知节点的安全性问题

感知节点作为物流网技术的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必须受到严格的防护,一旦被蓄意破坏或者遭恶劣的气候环境的影响,都会给信息的传输带来不便,所以我们要加强信息感知点的管理。

3.感知网络的安全问题

一般情况下,感知节点的操作均依靠其自身所带的电池供电,它的通信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会受到节点自身所带能源的限制,从而无法设计出复杂的安全协议,因而也无法拥有较为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节点不仅需要进行传输数据,还有进行数据的融合、采集和协同工作。同时,感知网络多种多样,从温度测量到水文监控,从自动控制到道路导航,它们的消息与数据传输没有特定的标准,因而无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4.核心网络的传输和信息安全性问题

由于物联网节点通常是以集群方式存在的,且数量较大,导致了在数据传输时,由于机器发送数据太多而造成了网络通道拥塞。此外,由于现有的通行网络采用的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网络安全标准和地址空间空缺等问题是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物联网对核心网络的要求,尤其在可控、可管、可知、可信等方面,远远高于当前的IP网所提供的能力,可以认为物联网一定会成为核心网络,采用数据分组技术。

四、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的不统一

与物联网技术的不完善相对应的就是物联网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不完善,我国的有关部门对于物联网的相关规则的制定缺乏统一性,一些利益相关各方争相进行基于自身利益的解读,这样使得各国产业、市场对其外延及内涵认识难以一致,将使各国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及其技术的支持力度和方向产生一定的偏差,严重影响了物联网产业的积极发展。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能有各国物联网相关标准工作组织加强合作加强协调,围绕物联网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相关的物联网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全球物联网标准化工作。

2.RFID系统的安全性较低。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通常有:拒绝服务、伪造信息、侦察出信息及通过攻击系统试图保护私人范围,几乎在各个信息的处理阶段都有安全隐患,这也是该技术的最大的使用上的缺陷。安全的RFID系统应防止信息外泄、增强保密性及可可长期跟踪性,结合密码方法和物理方法来保证安全性。解决方法通常有:编码、临时识别、敏感数据只存储在基础系统中、假名化、使用防冲突协议等措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作为一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给人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技术现在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本文笔者的目的在于使读者更好的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各个方面,我们作为信息行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晓兰,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发展,2010,4:86-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