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范文

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范文

时间:2022-09-28 03:27:43

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四大目标。从理论上讲,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劳动力又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把握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对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连云港实际,在理清连云港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的历史演变以及结构变迁的基础上,就连云港地区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进行分析论证,讨论区域性经济增长中就业弹性和分行业就业吸引力问题,找出就业创造能力较大的行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良性循环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对地区经济抵御就业弹性下降,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连云港经济增长与就业特征概述

(一)经济增长情况及结构特征描述近20年间,连云港市经济总量增长速率较高,但波动也较大,总体在5%到25%之间波动。1994年至2000年间,环比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1年至2005年,经济增长率逐年上升,之后2009年出现下滑。2009年大规模投资兴起,2010年环比增长率迅速达到26%,之后出现调整。20年来,第一产业的产值从1994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45亿元,增长了5.8倍,小于连云港市GDP增长倍数16,第一产业的产值占连云港市GDP的比重从1994年的38.2%下降到2013年的13.7%。第二产业的产值由1994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07亿元,增长了22.8倍,产值比重由1994年的32.1%上升到45.2%。第三产业1994-2013年增长了22.3倍,占比从29.7%提升到41.0%,略低于第二产业。1994年以来,三大产业比重从1994年的38∶32∶30变动到2013年的14∶45∶41。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在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2006年后增长较为缓慢,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则一直上升到2013年最大41.0%,显示了第三产业对连云港市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二)就业总量及就业结构描述连云港市就业总量处在一种波动式上升过程。1994~2001因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伴随劳动力转移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连云港市就业人数出现逐年递减的态势,从1994年的223.16万人减少到2001年的208.03万人。2002年开始,就业总量逐渐上升并达到2011年的308.18万人。2012年就业人口统计采取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数据较以往有所变化。总体来看,近十五年以来,随着连云港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劳动力总量呈温和上涨趋势。从三次产业就业总量分析来看,第一产业的绝对就业人数逐年减少,但在2007年以前仍然占主体地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波动性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上涨,变动趋势相对稳定。2000年前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趋势较缓,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也较为持平,反映了此阶段连云港市第一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二三产业对劳动力拉动作用也较为滞后。2000年以后,二三产业对就业拉动作用逐渐提升。

二、连云港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分析1.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波动情况从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拟合度来看(图2-1),连云港市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总体趋势相同,同步波动明显。总体上,经济增长率高于就业增长率,出现了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的情况,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近年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大。2000年前,经济增长率呈现高增长高波动的情况,但劳动力增长率为负,虽然波动趋势大致一致,但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增长。2001年以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波动趋势逐步走向协调,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就业的增长,但带动效果随两者增长差距的扩大而减弱。2.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变动情况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指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时,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就业变动情况。通过就业弹性的测算,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的贡献变动状况。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计算方式为:K=L/GDP,K为就业弹性。L为就业增长率,L=ΔL/L。

GDP为实际经济增长率,GDP=ΔGDP/GDP。实际经济增长率用《连云港统计年鉴2014》公布的1978为100的历年生产总值指数计算得到,即实际增长率。根据已有数据和就业弹性计算公式得到连云港市1994-2013年就业弹性如下表2-1。从表2-1及图2-2不难看出,连云港市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并不稳定,并且处于较低的水平,出现过小于零的情况。就就业弹性的含义来讲,弹性值越大则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就越大,弹性值越小则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就越小。当就业弹性出现小于零情况时,就业弹性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挤出效应”越大,经济正增长而就业减少。当就业弹性大于零情况时,就业弹性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入效应”越大,经济正增长时就业增加。连云港市GDP的就业弹性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1年前,从1994年-2001年,就业弹性一直为负,1998年达到最低的-0.22,出现了“一方面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就业增长率逐步下降,失业和下岗人员逐渐增多”的独特现象;2002年之后,就业弹性转正,持续攀高,并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0.85。2012年因劳动力统计方式变更,劳动力数据发生变化,就业弹性变化较大,无可比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挤出”与“吸入”效应与产业结构变化及技术进步、政策变动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就业弹性最低的1997年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并伴随全国“国企改革与工人下岗大潮”。就业弹性最高的2007年,时逢全国经济过热,之后的2008年出现全球金融危机及沿海下岗浪潮。2009年的就业反弹伴随4万亿投资的实施及全国大开发大建设开始。连云港的就业弹性变化总体上与全国的阶段性特征较为吻合。3.连云港市就业弹性评价总体来看,连云港市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吻合度较高,这说明了连云港市经济增长与就业长期上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就业弹性总体偏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近20年就业弹性平均值为0.042,意味着近20年GDP平均每增长1%,所带动的就业增长率仅有0.042%。同时,近五年来,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差距进一步扩大,这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就业弹性偏低,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偏弱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种:(1)以资本投资、深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吸纳的锐减。投资的加大、资本的深化,促使第二产业快速的发展,但第二产业就业弹性较小,且随着资本价格的逐步下降,资源配置倾向于资产投资而轻劳动力投入,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就业的需求大大缩水。这也是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的投入带来经济高速发展,并未带来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劳动力价值的增加,失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并存。(2)技术进步、经济转型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劳动者的素质与经济转型不匹配,劳动力总体受教育水平未能跟上技术变迁的步伐。劳动力素质水平低下导致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大量结构性失业。随着人民币升值、国际需求下降、劳动工资上升等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寻求技术改良及转型,必将带来劳动力市场的剩余。(3)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滞后,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改革发放以后,国民经济建设一直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在当前的财富分配机制中,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带来甚至“均富”“国富民富”的理想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二产业资本深化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难以超过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造成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未能被第三产业吸纳,形成新的“产业升级失业”。(4)相对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集聚作用”对欠发达地区抽血。经济发展中,相对发达地区在发展的前期会对欠发达地区资金、劳动力等资源产生集聚作用,大量的资金、劳动力会从欠发达地区向相对发达地区转移,造成欠发达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蓄水池”作用减弱,对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造成影响。

(二)经济增长的就业贡献分析基于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计算的就业弹性,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但因该弹性计算的假设前提为,仅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没有考虑技术的进步以及资本的投入,局限性明显。且仅反映短期时点上的就业贡献,不能从长期角度进行测算,也难以从三次产业的角度对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数据化界定。1.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就业贡献测度以下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连云港市经济增长中就业的长期贡献情况。该函数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并且可以相互替代,经济处于完全竞争,技术不变条件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公式是Y=AKαLβ。Y为GDP总量,K为资本存量,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替代,L为劳动投入量,以劳动从业人员数替代。因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财富幻觉依然会促使企业扩大劳动用工,对劳动力总量产生影响,此处直接使用名义GDP进行核算,同时不考虑产业划分制度不同对2004年前后数据造成影响产生的误差。因2012年劳动力数据采集使用抽样调查数字,数据波动较大,为避免产生较大的函数误差,此处使用1994~2011年GDP及劳动力数据时采取分阶段测算。DW统计量显示函数残差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相关,同时显著性一般,但1994-2000年函数表明该阶段连云港市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贡献,此阶段受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并未带来劳动力的增长,与前述的该阶段就业弹性为负值正好吻合。函数方程拟合度R为0.991,即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就业在99.1%的程度上解释了连云港市的经济增长。方程残差自相关影响较小,同时在5%的置信度下显著。此阶段,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α为0.659,即投资每增加1%,带来GDP增长0.659%。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β为0.419,即就业人数每增加1%,带来GDP增长0.419%。且α+β>1,即该阶段经济发展中,生产资源的投入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本阶段与1994~2000年阶段比较中,固定资产贡献度α有所提高,即投资效率较以往有所提升,且固定资产贡献率依然超过劳动力贡献率,即本阶段经济增长中,投资依然占主体地位。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积累前期,资本边际使用效率会随资本量提高而提升,但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固定资产贡献度α将有所下降,同时劳动力贡献度β会有所上升。即经济发展的后期,第二产业资本的替代效应会促使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以下将通过三次产业劳动力贡献变动情况说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动对劳动力增长的影响。2.分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定量分析此处运用2001~2011年分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及劳动力总量之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定量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拟合优度为0.988,即该模型解释了经济总量变动的98.8%。从各产业吸纳就业对经济的贡献系数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劳动力边际经济贡献>第三产业劳动力边际经济贡献>第一产业劳动力边际经济贡献。边际劳动对经济的贡献呈现“二、三、一”格局。且第二产业产业边际贡献为1.13,接近第一产业的7.38倍,接近第三产业1.88倍,即该阶段技术水平下,投入一个劳动力在第二产业可获得的经济产值为第一产业的7.38倍,为第三产业的1.88倍。投入到第二产业的劳动力能获得等大的经济效率。符合经济基本发展规律中经济发展中期的基本特点。拟合优度为99.9%,该模型解释了就业总量变动的99.9%,但模型显著性较差。系数表明第一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为-3.878,绝对值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1.780,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832。从三次产业联动的就业弹性系数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最大,且系数为负,反映了当前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作为就业“蓄水池”的作用,同时也很好地反映了随着第一产业的发展,劳动力随之流动到第二、第三产业的过程;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小于第三产业,即随着第二产业资本深化,单位第二产业经济产值所吸纳就业人数逐渐减少并少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正的1.78,即第三产业的产出每增加1%,就业总水平就增加1.78%,第一产业转移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被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吸纳。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高于一、二产业,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提高就业总量,解决过剩劳动力问题。同时μ1>μ2+μ3,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阶段连云港市第一产业过剩劳动力存在向周边城市转移的过程。3.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分析以上从总量及产业的宏观角度对就业弹性的长短期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了解了连云港经济的总体就业弹性变动趋势及各产业就业弹性状况。在此基础上,本文拟通过细分行业,从微观角度,对不同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进行考量,来明确各细分行业的产值的提高所带来的就业量情况,以便引导劳动力向就业创造力大的行业流动,以此解决总体就业弹性下降的问题。

这里借助连云港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中各行业从业人员数等相关指标,在简单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从业人员总数为三经普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及个体户从业人员数加总。从表2-2可以看出,产值最高的工业部门并非为就业创造能力最高的部门,相反,随着工业技术的提高及资本的深化,工业部门就业创造能力较弱,即工业产值的提高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弱。服务业部门就业创造能力相对较高。工业部门平均就业创造能力为0.50,服务业部门平均就业创造能力为1.52(不含批零住餐),批零住餐部门平均就业创造能力为1.78,建筑业为1.98,房地产部门为0.2。分行业中,连云港市就业创造能力最高的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82,其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96,建筑业1.9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3,住宿餐饮业1.84,批发零售业1.73,卫生和社会工作1.33。4.经济增长的就业贡献分析相关结论(1)连云港经济依然处于发展中期,产业为“二、三、一”格局,劳动力及固定资产投资投入到第二产业能够获得等多的经济产值。(2)当前连云港市经济处于规模经济递增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及劳动力投入能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值,且固定资产投资所产生的边际经济效率更大。(3)连云港市第一产业“蓄水池”作用显著,劳动力转移中,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更大,第一产业转移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被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吸纳。(4)通过分产业经济总量与就业关系模型可以看出,长期来看,各产业就业增长可以很好的解释经济增长,但各产业产值增长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就业增长。即就业增长并非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5)经济发展后期,随投资边际经济效率递减,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边际经济效益必然向第三产业倾斜,产业结构会逐渐形成“三、二、一”格局。(6)连云港市服务业就业创造能力最大,工业次之。但连云港市工业及建筑业吸纳就业量也最大,因此,在强调服务业的高就业吸纳作用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工业和建筑业的平稳发展。

三、促进连云港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就业的稳定。同时没有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失业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在确保经济增长同时,应该理顺经济发展机制,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强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并重,努力将扩大就业量视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通过发展经济来促进就业,同时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一)确保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提升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第二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强,任何经济发展阶段都离不开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农业机械化及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第一、三产业的发展要靠第二产业的带动。日本战后及美国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以后的经济复苏都是靠第二产业驱动。第二产业当前乃至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仍是连云港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随着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及资本深化,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会逐渐下降,要增加就业弹性,就需要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并通过此类产业的集聚形成新的增长极,通过带动和扩散作用,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带动全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提升就业弹性。确保连云港市第二产业的发展,应当紧抓国家战略机遇,以“江苏沿海大开发”、“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重点,以“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做强支柱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一方面大力加强传统产业改革,促进其高科技化、信息化和高度化的发展。以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为主导,在抓好相关项目招商、审批、建设的基础上,加快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进程。另一方面,以传统产业为依托,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努力推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建设亮点突出的服务型城市前述模型结果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较高,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近年来都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苏南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由于第三产业的许多行业投资门槛低,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十分重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第三产业也将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部门。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商业零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社区服务、信息中介等就业需求潜力大的第三产业,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有效扩大就业。连云港市第三产业仍然较为落后,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需要以“港口建设”、“旅游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为重点,突出亮点。一方面,依托港口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区域性航运集散中心及区域物流中心。加快航运市场培育,优化物流园区规划,完善城市配送体系,以发达便捷的海陆空三级立体交通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共享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航空、水陆优势,构建集疏运、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物流体系。另一方面,依托旅游城市建设,整合全市核心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和保护力度,加快区域旅游中心建设,推动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发展。旅游业关联产业较多,可以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通过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加大旅游文化品牌塑造带动住宿餐饮、商贸娱乐等行业发展。今后还需做好包括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内容,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配套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其次,依托文化建设,做大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西游记文化、淮盐文化、水晶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配合完善海州古城、盐河巷、连云老街等设施开发建设。

(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后备力量中小企业产权清晰、运转灵活、经营效率高,在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上九成就业岗位为中小企业所提供。要解决就业难题,就需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服务体系。同时,要促进相关信贷担保、会计、法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当前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产业层次低、技术水平落后、组织规模小、经营能力差等多重问题。因此,在落实好国家有关中小企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和扶持力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帮助其积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使企业积极融入“中东西合作示范区”建设及“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中,通过开拓市场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金融体制创新,鼓励小贷公司、典当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同时发展信用评级、贷款担保公司等社会信用中介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并规范中小企业用工,提供相关的用工培训和管理培训,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

(四)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中,容易出现因现有劳动力知识技能不适应新生工作岗位而出现劳动力供求失衡的情况。随着经济发展模式从粗犷向集约转变,知识经济的发展更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一方面,需要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功能。通过有效的劳动力供求信息交流,扫除劳动力转移障碍,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在坚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下岗和失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和职业转换能力。此外,密切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引导就业培训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促进有效就业。

连云港市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难以满足连云港市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政府部门应该有步骤地把职业教育培训纳入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纳入“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创新试点城市”的总体布局。应该加快制定出台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要的政策措施,统筹安排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模,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并借助本地及周边高校优势,对接企业,做好“产学研”平台建设,解决高层次应用人才匮乏的问题。

作者:曾献东 陈蓉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连云港市分行

被举报文档标题: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qyjjyw/67969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