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区域汇报材料范文

区域汇报材料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区域汇报材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区域汇报材料

第1篇

一、着力抓根本,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

搞好社区节能环保工作只有做到“三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资金筹措到位,才能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社区组建了四支节能环保创建队伍:一支由社区主任任组长、5个驻区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解决工作难题,开展特色活动;一支由绿色家庭、楼栋组长、居民代表、社区环保专干组成的联席会队伍,定期排查存在问题并督办整改;一支由社区党员组成的环保志愿者队伍;一支由辖区青少年组成的绿色环保小分队。

2、注重宣传发动。社区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创建工作,将其作为传播绿色文明、共建和谐家园的重要载体。制订了《绿色社区居民公约》,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创建的意义和目的。社区阅览室配备了环保书籍近200册,设立了宣传栏,定期不定期地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通过丰富的栏目和图片,更全面地反映了社区节能环保建设情况,同时加大了对居民的宣传力度,发放2000多份;在各门店张贴“请您购买绿色食品”、“请您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环保提示语,制作宣传标语和节水、节电提示标语50多处;发放《节能行动手册》500多份、《致居民节能环保倡议书》300多份。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浓厚的讲环保、倡节能、爱绿色的良好氛围。

3、破解经费难题。按照上级政府、驻区单位、居民群众共同解决的原则,在倡导社区共驻共建上做文章。

一是召开动员会,动员驻区单位个体老板积极关心和支持社区建设,以实际行动为社区创建工作做贡献。2008年由政府牵头,各驻区单位共同筹资200万元对原来狭小破旧的铜铝材宿舍实施了社区提质改造,注重环境美化,增加了绿化花坛,安装了可分类回收垃圾箱,整体环境得到了大步提升。

二是主动上门协调。在长沙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中,社区与各驻区单位协调,先后投入资金20余万元,开展“五清”、整治“四小”行动,整饰楼房外墙立面500平方米,粉刷电线杆37根,更换10多个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在中城丽景香山小区周围安装了分类垃圾桶。

三是合理使用经费。在经费使用上注意突出旧房改造、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三个重点,并每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创绿”活动,对“绿色家庭”进行奖励,提高居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共同创造一个整洁、优美、和谐的环境。

二、着力抓管理,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做文章

自创建区级绿色社区以来,社区就意识到要确保逐步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居民满意率,就必须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巩固和提高“创绿”工作成果。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创建责任落实。围绕创建工作,结合社区实际,先后制定了社区《绿色社区居民公约》、《节能环保房屋装修管理制度》、《节能环保垃圾管理制度》、《社区办公节能化守则》等规章制度,与驻区单位签订了《“绿色家园”节能环保共建协议》、与辖区内门店签订了《市容环境门前五包责任书》、《环保承诺书》,从而保证了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2、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发挥社区自治作用。牢固树立“社区事情社区办”的社区自治观念,加强宣传发动,努力调动社区单位、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节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社区现有党员志愿者50人,义务监督员15人,青少年环保小卫士20人。根据《“绿色家园”节能环保共建协议》与驻区单位共同开展节能环保创建活动,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给予支持。

3、建立监管防控体系,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几年来,社区十分重视在监管和防控上下功夫。首先,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从社区到楼栋,从驻区单位到居民群众,都建立了监管机构,涵盖了社区、驻区单位、居民群众、志愿者队伍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社区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监督体系。环保投诉热线,设立“节能环保意见箱”等手段,发挥居民的环保监督作用,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实现网格化管理,实施区域划分、责任到人,现在,社区内无论哪有浪费资源、破坏树木、践踏绿地,他们都能及时站出来制止或向社区反映。

三、着力抓创新,在打造绿色品牌上求发展

社区紧紧咬住“二个结合”不放松,注重在打造提升绿色品牌上下功夫、见成效。

1、坚持主题活动与经常教育相结合,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创建绿色社区和节能环保社区不单单是栽花种树,对此,社区坚持从保护环境、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从培养良好的环境伦理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建立“两型社区”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节能环保活动。首先,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坚持将环保教育内容列入市民学校计划,邀请环保专家讲授环保知识;组织辖区居民观看新闻频道的“绿色家园”节目,组织辖区内楼栋长和居民代表讨论如何一水多用,交流节水心得;结合节能环保小知识和节能产品推广,开展了“居家环保小窍门”讲座等。其次,结合“限塑令”的颁布,制作500个环保购物袋赠给居民;结合文明创建,开展了“环保节能”集中行动日活动;结合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编印宣传手册,开展“争当地球小卫士”活动;结合社区“邻里节”,开展“绿色家庭”评选活动;结合清洁能源改烧,开展“门店节能环保示范点”创评活动。每年为迎接“6月5日世界环保日”,社区于6月1日主办了“绿色祖国绿色家园”——豪客来杯儿童环保绘画大赛,从50位参赛选手中评出了10名“环保小画家”,让孩子们在绘画中培养爱护环境、美化祖国的美好情感,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了环保事业中。

2、坚持纵深发展与经常整治相结合,提升环保实效。几年来,社区始终按照发展、创新、提高这个工作思路,打造环保品牌。

一是全民联动,实施环境清洁工程。大力开展环境整理,今年以来组织志愿者、低保户清除“牛皮癣”2000多张、清理死角垃圾10次,清洗街道8次,每周组织单位和居民进行周末大扫除,参加人数达120多人;清理施工后遗留的石头、沙土100多车;清理堵塞垃圾道、下水道26个;2009年完成对铜铝材厂垃圾站提质改造,各种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二是树立典型,实施节能环保工程。嘉盛华庭小区和中城丽景香山小区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设计使用了节能环保的外墙多孔砖,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高层住宅外墙采用空心微珠无机保温砂桨做内保温材料,多层住宅外墙采用聚苯颗粒保温砂桨做外保温材料,屋顶用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板做外保温材料。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在“社区环保节”大力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并且社区服务中心带头使用推广电子节能灯等,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和塑料用品,目前统计,现常住居民住户中80%以上已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环保家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率逐年提高。居民楼楼道灯已全部采用声控或触摸灯。社区组织对辖区内的第三产业经营户进行了摸底调查,针对其燃料使用情况、一次性餐具使用情况、污水处理、油烟净化等做了详细记录。对辖区内的餐饮门店,通过创、评、奖、补等方式,提高了门店经营户参与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减少了一次性用品使用量,首批评选出了2家配合整改效果最好的门店为“门店节能环保示范点”,其示范效应带动了整个社区节能环保事业发展。

三是多措并举,实施扬尘治理工程。督促建筑工地采取围档作业、洒水降尘、净车出入等措施;对现在辖区内的待建工地,筹措资金,采取播撒草种抑制扬尘。

四是奖优罚劣,实施清洁改烧工程。积极督促驻区单位、餐饮行业、居民住户煤改气、煤改电,至今,驻区单位、大型餐饮店、居民户无烧煤现象。针对餐饮小门店烧煤污染环境问题,社区采取上门劝导、限期整改、政府奖励的形式进行改烧,经过多次联合执法,目前,95%以上的餐饮小门店已改烧清洁能源。

第2篇

一、政策落实及项目对接与实施情况

(一)加强了生态保护力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实施”的原则,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一些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型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先后开展了生态风景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茶基地、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21个乡镇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并向省环保厅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待省环保厅组织验收通过后命名。

(二)强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11——2020年《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构建生态大县,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改变当地落后面貌的重要一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国家级生态县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2012年我县选取位于我县城乡接合部的、竹市两镇选取13个行政村积极申报2012年省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2012年6月,我县被确定为2012年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获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1500万元,县级需配套资金642.9万元,计划总投资2142.9万元。获得批准后,我县精心组织实施,按时保质完成了项目建设。一是狠抓农村饮用水安全,对示范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是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四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13年1月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组织联合验收工作组进行了验收,我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验收合格。

(三)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力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在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引导居民的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向持续发展型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我局积极与上级联系,进行项目对接,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项目总投资426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5336.2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695.9万元,各部门整合资金12380.1万元,社会资金3201.75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算资金17076万元。

(四)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我局于2011年申报了“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经多次与省厅、市局汇报衔接,市环保局就项目的申报按照省厅精神召开了专题项目对接与项目技术方案编制会议,2013年8月,已将所有申报材料上报省厅,并呈报国家环保部。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面积499平方公里,资金未明确,视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的可行性,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家、省等多级进行适当土壤环境保护补偿。

(五)积极申报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重金属污染整治项目.2011年,为威凌金属公司脱硫工程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80万元;2012年,为云峰食品冷冻公司废水治理项目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46万元;同年,为我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10万元;2013年,为华兴锰业公司争取重金属治理资金300万元。为解决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历史遗留尾矿及废渣的污染问题,服务于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局,我局全力以赴配合全省完成国家、省规划确定的任务,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在项目对接上,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汇报,积极申报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废渣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申请中央资金15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资金1500.02万元.

二、请求和建议

第3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市成立市、区域、学校三级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的领导,确保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并取得实际成效。

二、制定实施方案

我市根据《省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指南》,制定《市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实施方案》,对开展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作了明确规定。我市将34所中学划分为五个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每个区域确定一所学校为基地学校。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活动主要在基地学校开展活动,基地学校提供培训资源的支持。各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的每个学科拟定一所学校为首席学校,首席学校承担本区域内学科研训的组织、协调和专业指导。各参与学校实行轮流执事制度,承担组织部分研训活动,组织本校教师参加学科的培训活动,检查并考核教师的培训结果。

三、明确工作目标

我市明确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推进新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课题为载体,以中学各学科各年级集体研习掌握备课、上课、命题、辅导、评价等教学基本功;以各学校为共同体成员、以年级任课教师为研究主体、全员参与研究;以校本培训先进学校为首席,辅以专家引领,以科研为手段,把研训结合起来。通过同课异构、交流、研讨等形式,促进所有学校共同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四、共享文化资源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