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旅游经济增长思考范文

文化旅游经济增长思考范文

时间:2022-07-05 09:59:36

文化旅游经济增长思考

党的十七大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旅游产业是在新时代下对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一种创新发展,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当前,全省、各省市区、乃至国际上都在举力发展和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甚至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黔东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文化旅游的“宝藏”,如何形成文化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成为当前各界人士共同商榷的“焦点”。只有正确估价黔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领会国家和省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决策,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发展形式,强化工作措施,才能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打造成推动黔东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正确认识文化旅游产业,理清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旅游事业的关系,提高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文化旅游是文化与现实旅游资源的大融合,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这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文化又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泉和内在动力,旅游是文化外在经济价值的体现,是文化表现形式的一个载体。因而,文化旅游特别强调“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并强调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销售模式,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是一项阳光绿色产业。文化旅游事业是相对的具有公益性的,其职能管理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具有指导和引导其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其外延涉及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众多领域,在生产过程中,它是通过智力开发而获得的,既是产品的创作者,也是产品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其目的就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和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是经济发展领域兴起的能够加快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人民增收致富的新兴行业,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直接带动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化社会群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在新世纪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是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带动第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火车头”。

二、黔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黔东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状况铜仁地区享有“黔东门户”之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一个地理条件优越,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极大的近海内陆山区。东与湖南省怀化接壤,西与贵州省遵义相邻,南与黔东南州交界,北与重庆涪陵、黔江地区毗邻,辖八县一市一特区,全区人口370万人。从旅游气候资源看,铜仁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常年旅游观光。境内有被称为“地球绿宝石”、“武陵源之源”的部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有集观赏和科研于一体的九龙洞部级风景名胜区,有美丽如画的十里锦江和雄奇峻秀的乌江山峡百里画廊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还有梵山印水翰墨香的书法之乡-印江,萧笛之乡-玉屏,温泉之都-石阡,肉莲花之乡-沿河,傩戏之乡-德江等等处处都弥漫着厚重的文化、惹人的人文景观。从文化资源看,铜仁地区以中部武陵山主峰梵净山为东西两部分水岭,梵净山以东为沅江水系,形成东五县:即万山、玉屏、铜仁、江口、松桃,属湘楚文化;以西为乌江水系,形成西五县:即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属巴蜀文化。两大水系形成铜仁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两大文化在铜仁地区相互交融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绚丽多彩的艺术文化,组成了黔东丰富的人文风情旅游资源。同时,铜仁是革命传播的胜地,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4年6月同志率领红三军(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创建黔东苏区,成立了以沿河土地湾为核心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革命委员会,全区约l万人参加了红军。铜仁梵净山自古还是佛教文化传播的圣地,明代万历年间为十三布政朝拜之地,古碑称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是“古佛道场”、“极乐天宫”,与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峨眉山的“普贤道场”、九华山的“地藏道场”、普陀山的“观音道场”齐名天下;梵净山的许多景点如太子石、万卷书等都与佛的传说相连,处处显现佛教文化的气息,“拜谒梵净山,回报吉祥平安”如今已成为广大游客的美好心愿。铜仁这片神奇的山,秀美的水,多彩的文化,孕育了铜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一山(梵净山)两江(乌江、锦江)四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成为海内外宾朋、各界仁人志士文化旅游观光考察、休闲度假的乐园。

(二)当前黔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做法及成效黔东文化旅游产业是2006年提出的,在宣传部组建了临时办公机构,成立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同年省委宣传部正式设置文化产业改革办公室作为办公机构。通过多方积极争取,2007年上半年铜仁地委宣传部正式设置办公机构,同年下半年各县宣传部正式设置办公机构,指导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两年来的发展,黔东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其做法及成效是: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了组织机构。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兴起。2006年,成立了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地委副书记龙德文任组长,时任地委委员、宣传部长田建高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宣传部。抽调精兵强将办公,同时也要求各县、市、特区成立相应的机构,这样搭起了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架子。200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全区地、县宣传部先后正式设置了文产办,标志着黔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式有了行业指导机构,对加快黔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建立项目库,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2006年,编制了铜仁地区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库,制成册子和项目建议书,积极向上争取和参加全国性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2006年、2007年全区向贵州省委、省政府争取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7个,争取资金212万元,是全省项目争取最多、资金最多的地区。2006年、2007年先后组织全区参加了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共招商引进31个合同项目,引资32.8846亿元,是贵州省文化旅游招商项目和引资最多的地区,为黔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为文化旅游发展营造氛围。两年来,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声势,一方面是走出去宣传推介,先后赴北京、广东等地开展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一方面加大内宣力度,印制了文化旅游项目推介书,在贵州日报、西部开发报进行了专版、专刊宣传推介,在铁路、民航、公路、机场等公众显目位置制作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画,同时,也引领了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企业的兴起。全区各地也纷纷制作宣传民族风情特色的光碟。这既是一种文化旅游的宣传推介,也是文化旅游的一种产品推介,加深了人们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

三、黔东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比较

(一)发展黔东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一是黔东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全区有众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傩文化,佛教文化,有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乌江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地域文化。二是黔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清晰,迎合国家、省里的政策,能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当前,黔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为中心,借助打造一山两江四文化的目标,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两年来,无论是向上争取的项目,还是招商引资项目都得到了很好实施,让上级各部门放心,让领导放心,坚定了上级把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放在铜仁地区实施的信心,这样能够争取更多的项目政策支持。三是地委、行署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地委、行署领导高度重视,体现在全区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上,时任行署专员谌贻琴作了重要讲话,下发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每次外出招商引资推介活动,都有文化旅游产业招商项目,每次参加中国(深圳)文博会,地委、行署等领导都要亲自率团参加推介活动。

(二)黔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劣势从主观上看,一是思想重视不够,基层党政推动力度不大。从全区来看,基本上是县一级靠地委、行署推着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很高,认识不很到位。二是文化旅游产业协调指导部门创新意识不强,对文化旅游产业缺乏专业上的指导,使其自由盲目发展,随意性发展较大。三是基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晰,措施不足,束手无策。从客观上看,一是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兴事物,发展有一个渐进过程,有一个被大众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导致其发展缓慢。二是黔东地区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欠缺,严重制约其产业的发展。三是黔东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不足,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经营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资金。

四、黔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一)强化领导,充分发挥党政部门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指挥棒”和“金箍棒”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领导的决策、领导的观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领导没有把一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视其可有可无,谁还去抓这项工作,可以说领导决定工作的一切。文化旅游产业在贫困地区是一项新诞生的朝阳产业,若没有领导重视,不强势推动和引导这项产业,其必将夭折。因而,全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只有将文化旅游产业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也才能实现地委、行署提出的打造以梵净山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达到“旅游活区”,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建立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政府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组织、宣传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文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将其办公室升格为相应的级别机构;每年各级将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要占一定的比例,看是否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并将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整融资金,加大投入,为扶持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资金是一项产业发展尤其是起步阶段的“食粮”,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当前,国家和各省、市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作为黔东地区,是一座座文化旅游资源的“富矿”,如舍不得经费投入挖掘,那“富矿”只能深埋大山不能为我所用,那真可谓就“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是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每年所需的资金,按人均多少纳入财政预算,扶持五至十年。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到与财政扶持无碍发展之时,那就说明已经是从当初“吃奶”到可以“断奶”的时候了,具有生存发展能力了,这个时候,可逐年减少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湖南张家界就是如此。二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更大的投入扶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实施。不管是扶持项目资金,还是信贷项目资金都要争取,就像小平同志所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要“见钱就收”,只要有利于产业项目发展。三是开辟多种渠道和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要建立常年招商的“绿色通道”,将大招商小招商相结合,除了每年有策划的走出去招商引资外,可以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发达地区尤其是周边地区建立联系,一旦当地举办什么招商引资活动,则可派三五个人参加策划,人不在多,关键是人尽其才。四是引导民间资金和人才融入文化旅游发展中来,真正逐步达到产业的市场化作用。其实,民间有很多资金找不到投资,民间有很多人才,由于缺乏引导找不到项目,这就需要引导。引导这些人才将这些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在这方面黔东地区发挥了“开门红”作用。2006年、2007年引导铜仁锦江房地产开发公司投入资金开发了推介黔东民族风情的歌碟《情姐下河洗衣裳》文化旅游商品,参与了“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歌唱大赛系列活动。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外宣网络,为产业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一方面加大外宣力度。一是搞好网络外宣。网络是信息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最重要的宣传载体。可以将黔东文化旅游资源整理浓缩到网络,建立“黔东文化旅游”网站,形成一个拳头出击宣传,各县的内容都可以加入;同时,也可以形成立体式多层次式的网络宣传,各县可以在自办网站上同时加挂内容宣传。二是搞好“联姻”外宣。在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地区尤其是周边地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日常相互宣传推介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中在当地电视台等媒体进行重点宣传推介。三是搞好“联合”外宣。争取省委、省委宣传部、省电视台支持,每年开辟几期“放眼黔东文化旅游”,同时在各地州市进行联合宣传。这样让外来游客来到其他地州市旅游后都有一种欲望,都想到神秘黔东大地走一走,看一看,这样游客增加了,也就存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拉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内宣力度。内宣是外宣的动力,是外宣的“助推器”。一是搞好媒体宣传。在区内各级报刊、电台、广播、网络等区内媒体开辟专题栏目,大力宣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领导言论、产业发展动态等方面内容。让全区人民形成共识,让文化旅游产业是做什么、干什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搞好节庆宣传。办好系列梵净山、乌江山峡文化旅游节庆推介活动,实行活动搭台,文化唱戏,产业推介,项目招商,借助节庆活动中的区内外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文化旅游资源、产业项目,大力营造氛围,造声势。三是搞好户外宣传。全区要形成强势的户外宣传氛围,由地区统筹策划,将各县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整合,要宣传形成互动,形成联合,在全区景区、公路、铁路、民航、城市等公众显目地方制作反映全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公益广告作为重点,当然各县也可作独立宣传,这样点、线、面结合宣传,外来游客不管走到哪个县、哪个景点、景区,看到其它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后,就有一种冲动,想再到其它景区旅游,领略地方民族风情,品尝民族风味,享尽民族特色文化。

(四)抓好规划,完善产业项目库,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品牌要对全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盘点,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发展规划。一是规划要有可操作性,每年做些什么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全区循环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线路。二是提升文化旅游的产业化水平。要逐年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库进行完善,每年一个县打造1至2个精品文化旅游商品,如沿河的树皮堆画、滕器;印江的伞、思南的斗笠、玉屏的箫笛、沿河和德江的傩面具等品牌。三是精心打造一台文化旅游精品演出节目,如打造一台《梵净魂》,各地也可以打造几个地域特色文化的精品节目作为景区旅游的文化亮点。四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集团化进程。可把全区文化旅游整合成几个集团,走企业化市场化道路,实现以文化旅游养文化旅游。如将全区文化旅游景区以集团化联合在一起,进行商业运作,作强文化旅游品牌,这样加快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五是把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补充新鲜血液,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供智力支持。

(五)制定好产业项目,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确保发挥产业效益作用项目的争取来之不易,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是下一个项目成功争取的重要保证。因而凡是争取来的项目都必须要不折不扣地实施好,这样赢得上级各部门、领导的信任,让更多的项目落户黔东。2007年铜仁地区之所以有许多大项目落户铜仁,以前的项目实施得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六)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好的软件、硬件条件,产业发展就如蜗牛爬行,条件完善就如高速行驶的火车,越跑越快。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产业发展的软件建设,比如体制的不断完善,制度的健全,设备的更新,人才素质的提高等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例如交通的改善,文化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等方面。只要有利于其发展,就要不断加强、不断完善。当前,黔东地区急需要改善部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麻阳河等部级自然保护区及锦江、九龙洞、乌江山峡百里画廊等地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目前随着梵净山索道、梵净山佛教文化苑等地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兴奋剂”激励是管理者以认识和理解干部内在心理动力系统的内容和特性为基础,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其潜能和工作热情,并将其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进行协调的过程。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必须遵循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长期激励机制和短期激励机制的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按需适时激励为基本原则,想方设法了解并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个人心理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干部职工的潜能,确保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实效性。人才激励机制的目的是激发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进步。而开发、利用好人才资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的方式多种多样,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人才激励机制中最为常用的两种激励手段。因而每年对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企业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激励更多的单位、企业、人才投入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来,培育更多的产业发展空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旅游经济增长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zzlw/60543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