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

国际金融小论文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1篇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倾斜力度并实行系统化管理

国际贸易业务是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业务基础的,具有业务自偿性的特点,只要充分掌握了信息流,能够确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可以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式运转,在大多数情况下便可以实现货物资金的按时回笼,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在通常情况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应比大多数人民币信贷产品要低。这是该项融资业务与其他传统信贷业务产品相比的最大特点。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信贷政策不应与其他传统信贷产品一致,金融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国际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政策倾斜力度,对具有贸易融资需求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实行系统性的管理,在有效规避信贷业务风险的基础上达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目的。首先,对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的国际融资业务,银行在融资业务申请流程和准入条件上应提供一定的便利,保证融资的时效性与业务相匹配。国际贸易受市场形势变化影响较大,其获得市场机会的大小程度与国际商品价格的涨跌幅度成正关联,一旦国际市场出现获利空间,就应尽快锁定价格完成交易,以免错过最佳的交易时间。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该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人民币信贷产品也有不同之处。国际贸易融资类产品重点关注的并不是企业自身的抵押担保强度,而是企业单笔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结算方式的风险性和贸易双方的履约信用记录。因此,金融机构应针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以及授信管理制度,提高业务办理的时效性,加强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降低对其须提供较高价值的抵押品的硬性要求,为其提供合适的、专业化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抓住市场机会,获得发展良机,推动银企之间的良好合作与持续发展。其次,我国金融机构应对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系统化管理,在国际业务管理部门或者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设立专门负责中小企业国际融资业务的管理团队,负责与中小型贸易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研发,并在团队内设置专门负责考察评估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风险的专业人员,能够实现与信贷审批部门及时有效的业务沟通,保证业务的时效性;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中加入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发展银行与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提供组织架构上的保障。

二、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加强国际业务人才的培养

对比流动资金贷款等企业获取银行资金的产品而一言,国际贸易融资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国际贸易业务期限短,周转快,且基于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原则,具有封闭自偿性,只要能够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式运转,就能充分降低信贷风险,且能获得较多的中间业务收益,而除房产、土地抵押之外的更多担保方式在国际业务中是可以实现的,例如目前己经被许多中小型企业广泛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出口退税质押融资、大宗商品质押融资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只要企业符合银行的基本信贷条件,企业只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可按照相应质押物的质押率获得融资资金。因此,金融机构应针对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致力于推进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的建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应是符合银行各项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管理要求的,且以各种国际结算方式为中心,建立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基础之上,并由此衍生或创新出更多能够适用于不同国际结算方式和国际贸易形式的新型融资产品的有机整体。该体系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国际结算方式设计研发提供更多既能有效防范银行信贷经营风险,又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而且可以实现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即是一种金融衍生品组合应用。它是指根据市场情况通过创造性的将传统贸易融资产品、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和外汇交易衍生产品进行最佳组合,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贴身设计,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类型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国际融资业务需求,又同时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保障需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汇贷盈”产品即是该类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的代表。该产品是外币融资、人民币质押存款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产品组合。对于需要即期购汇对外支付货款的进口型企业,只需存入人民币定期存款,获得一笔同期限的外币融资对外付款,同时签定远期购汇合同锁定远期购汇价格,到期日以释放的人民币存款按照已经锁定的购汇汇率偿还银行外币融资本息,利用人民币升值空间及本外币倒挂实现规避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目的。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格式说明:

(字数6000字左右)

一、装订顺序

封面、中文摘要(关键词)、外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二、封面格式(参照范文):

(1)所在学院为:继教(公开)学院

(2)专业为:本科专业及年级,如:2009级金融管理

(3)姓名、准考证号码必须准确,指导老师填老师的全名,职称要准确;

(4)学号:即准考证号。

三、页码设置

1、正文之前,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页码设置为罗马数字,封面不显示页码;

2、正文页码为阿拉伯数字,正文页码必须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一直到参考文献页。

四、页面设置

1、英文摘要换页,不要与中文摘要在同一页面上;

2、A4纸单面打印,两端对齐,行间距1.25倍,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5厘米,上、下

边距2.5厘米。

4、参考文献另起一页。

5、封面无页眉,从摘要页开始,页眉显示为毕业论文题目,字体为五号宋体。

五、字体设置

(一)摘要部分

1、论文中文题目:居中,二号宋体,加粗,段前、段后各空1行

学生姓名、专业、准考证号:宋体小四号字体

摘要:左顶格,楷体_GB2312四号,加粗;内容用楷体_GB2312四号字,1.5倍行距。

关键词:左顶格,楷体_GB2312四号,加粗,内容用楷体_GB2312四号字,各词分号隔开。

2、论文英文题目:二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段前、段后各空1行

Abstract:用4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内容为4号TimesNewRoman字体,1.5

倍行距

Keywords:用4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关键词内容为4号TimesNewRoman

字体,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二)目录

1、目录:居中,宋体二号,加粗;

2、一级目录用宋体、粗体4号字,二级目录用宋体小4号字,三级目录用宋体小4号字(行距可定为1.5倍或1倍),一级目录顶格,二、三级目录缩进两字符

3、目录页码右对齐

(三)正文

1、正文各级标题:

(1)章节标题或一级标题:单独一行,小三号黑体加粗;前后各空0.5行,居中。

(2)二级标题:单独占一行,用4号黑体,标题前后各空0.5行,左缩进2字符。

(3)三级标题:用小4号楷体、粗体,不单独成行。

2、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段首缩进两字符

(四)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标题用小三号黑体、粗体,左顶格,段前、段后各空1行;

参考文献正文中文用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距,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字号用小四号。

(五)注释、图表

1、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字体为宋体小五号

2、图、表:标题在表格或图的上面,居中,字体为宋体小四号;表格下方注明资料来源和图、表的相关解释,解释内容为楷体五号字体。

六、其他格式要求

1、摘要上方要求填写学生的姓名、专业、准考证号,要与封面信息一致,不能填错;

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各自单独成页。

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2]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3]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4]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5]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日期.

[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日期

[9]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6]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http://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以下是金融管理范文,欢迎大家赏析:

金融管理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培养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血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居于核心与枢纽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亚洲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世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国家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发展,银行及相关行业对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层次、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样,要在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动权,必须培养出一支熟悉国际经济规则的高级金融管理队伍来。

面对金融业高度国际化与开放性的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金融管理干部必须提升国际化的新境界与新素养。概而言之,在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在国际交往中娴熟的能力、修养、水平,既能够有效地维护和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又能够开展良好的国际合作,展示和维护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惟有如此,才能在世界发展变动的复杂环境中,始终掌握因势利导的主动权。同样,金融干部更应努力拓宽国际化视野,开阔眼界、开阔思想、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这种更具时代性的素质培养至少应符合以下要求:

金融管理干部应该由一批国际化、复合型的金融优秀人才组成。金融人才是国家急需的紧缺人才之一,为满足人才强国战略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明确指出,高校金融专业要“培养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熟悉金融学相关的原理性知识,较强的外语水平与计算机操作能力,胜任金融与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才。”[1]他们是既掌握本国金融运行特点和规律、又通晓国际金融业务运作的跨文化复合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的21世纪金融通用人才。他们需既有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是“通才”;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是“专才”,方能“应对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与全球化社会的挑战,应对英语趋向国际通用语言的挑战,应对我国加入WTO的挑战”[2]。

金融干部的国际化素质培养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培训队伍。干部素质培训是一门艺术,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做后盾。只有充分挖掘一切优秀智力资源,打造一支优秀的国际化培训师资队伍,才能高效快捷地培养出一批能担当重任的优秀领导人才。金融学涉及经济学、数学、心理学、英语等多门学科,理论模式众多,业务操作复杂,主讲教师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金融领导干部,也有来自国内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专家学者和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的“客座教授”。这些精通金融和外语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战略、领导力、管理等领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既熟悉金融经济理论,又精通业务实战操作,通过培训的平台,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训练提升学员的国际化视野,并将教学与金融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分级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网络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等资源优势,体现出培训的开放性与国际性。

当今,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特征日益明显。顺应时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国际化金融领导干部人才,必须贯彻实施系统有效的干部培训计划,在培训理念、内容、方式、实践教学等以下几方面实施针对性培训策略,全面提升金融干部的国际化素质,适应新时代对金融干部素质的更高要求。

1培训理念与内容国际化

为适应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力争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把握全球化的业务规范和管理法规、将“国情和特点”与国际规则结合起来、顺应金融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的一流金融领导人才。在培训工作中必须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突出国际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特色,注重学习者的素质提高、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对于金融学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高度国际化的专业学科,干部培训的课程尤其要注重与国际接轨,培训课程至少涵盖: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规则,如主要国家的金融法律,国际性金融贸易组织及其运作等;国际交流知识,如主要国家金融业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外交军事政策、国际礼仪等等。教育部统一引进的外文原版教材不仅国际化特色浓厚,生动有趣,而且紧扣金融金融学前沿发展动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学员接触最新的理论成果与科技信息,拓展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同时,加快教材开发本土化,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及组合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其它辅助教材,如中文教材、生词表、网站等,有助于前后知识学习的衔接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2实践教学国际化

在专业知识培训中,建议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改进教学环节的创新中,双语教学提供外语交流、处理金融业务的模拟环境,有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与国际化思维能力,从而变传授学科知识为重点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适应新形势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施教方式比较注重能力、个性和素质的培养与可持续发展。金融学教育侧重于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授课中注意把握节奏,循序渐进,帮大家渡过初次接触国外原版教材的适应过程;视听课模拟金融业务交易环境,尝试将金融理论与案例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课应注重推荐一些经典金融理论与实践知识短文,翻译课可主要教授金融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

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还需加强金融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即结合我国金融产品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直接将信息技术引进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之中,及时学习金融新业务的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快速升级的各类信息技术收集与处理,熟练使用各种金融数理模型软件化,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及多媒体教学等模式。

3培训方式方法国际化

在干部培训方式方法上,重点突出国际化。借鉴国际流行的激励培训法,采用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多种形式开展干部培训,个性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着重解决培训对象遇到的真实问题,接受挑战和现场试验,形成能力;带着问题去学、去了解、去感悟,成为“善于学习、应变和应用”的人才。培训方式可实行专家授课三分之一、现场教学三分之一、行为训练三分之一“三三制”,建立现场教学基地,到国外基地驻点学习、取经,实现培训方式方法国际化。

4师资队伍队伍建设,培养金融创新人才

“学科建设是龙头,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3]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以双语教师为例:双语教学的探索性质以及学科内单枪匹马的开课方式更需要团队的互助与合作,通过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案例分析、课件互评、教学设计探讨等活动,把集体的教学智慧转化成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再通过实践过程的消化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这种过程主要是运用反省认知理论,促进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的过程[4],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金融经济知识结构,扎实的英语基本知识和交际能力。建立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熟悉金融经济理论,对市场金融人才的需求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

要为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国内和国外培训的机会。首先,应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符合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的表达方式及要求,做到清晰、准确。其次,应根据学科特点细化专业进行专业英语培训。这一步的培训主要包括学习各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专用术语,以及阐述和评论本学科问题的外语表达能力。使其具有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深厚的文化知识、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另外,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际工作人员,通过传帮带建立起一只具有较高实践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国际化的形势需要国际化的战略,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素已成为社会甄别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干部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革新培训内容与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干部素质培训更具实用性和灵活性。惟有如此,才能尽快培养出众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金融干部来,更加自如和娴熟地驾驭国际化的趋势,实施国际化的战略,完成国际化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金融学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丁雪华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本科办学水平的提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4)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3篇

Abstract:In an open marke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e could not only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transmitted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luctuations to the domestic. It is foreseeable that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would show a bright way to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ven if it could entrain an economic fluctu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could increase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ough the analysis to the data from 1978-2006, the essay gives an empirical confirmation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affection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关键词:金融发展 国际贸易 实证分析

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empirical analysis

一、引言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通过优化稀缺资金的配置,提高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来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有众多理论指出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由此我们不得不想到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发展之间会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一个很小的方面入手,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要必须要获得必要的贸易融资才能完成出口订单,如果离开了金融体系的支撑,国际贸易的规模和便利程度都会下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研究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的重要性。但是从当前世界上的研究来看,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没有引起经济学家们足够的重视,然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有很重大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Kletzer & Bardhan (1987)[1]分析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需要外部融资的产业的融资功能。他们认为信贷限制较低的国家会专业化于使用外部融资的产业,而信贷市场限制较高的国家要么面临更高的外部融资成本,要么面临信贷配给,因此将专业化于不需要外部融资的产业。Rajan & Zingales(1998)[2]认为在金融发展水平非常低的国家,外部融资的成本非常高,使用更高比例外部融资的公司也必须承担更高的借款成本Beck (2002)[3]利用56个国家36个产业的数据,发现在1980~1990年期间,使用更多外部资金的产业的平均出口额在金融发达国家更高。

在目前所看到的文献中,国内的研究相当少。白当伟(2004)[4]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金融抑制、金融约束以及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齐俊妍(2005)[5]介绍了国外将金融发展因素引入HO的理论框架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说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资本禀赋和促进技术进步来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沈能(2006)[6]认为我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上看,我国金融规模与国际贸易正相关,且两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通过上述的文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由于金融发展具有的那些功能,可以改进一国的资源配置、有效利用稀缺资本、促进技术发展、改善贸易结构以及便利国际贸易的交易,金融发展对于国际贸易应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

三、数据及模型的建立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到2006的统计数据,来对上述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国际贸易指标主要用来反映我国贸易的开放发展程度,一般是使用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贸易依存度指标,即开放度(OPE)。本文还选取了制成品出口量占国际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同时作为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用EX来代表。金融发展水平指标通常采用金融相关率,即金融资产与GDP的比率,反映金融中介的总体规模。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晚,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就银行体系为基础,选取货币和准货币的数量作为金融资产代表,其与GDP的比率用FD来代表,即金融深度(Financial Depth)。我们试图寻找FD与OPE、EX之间的关系,观察OPE与FD,EX与FD的散点图后,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上述变量分别进行回归。

四、分析及结论

经过分析OPE,EX,FD三个变量从1987到2006年的趋势,可以看出,出口制成品比重,货币量占GDP比重以及总的国际贸易开放度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可以说三者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由于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分别建立金融发展程度FD与开放度OPE,出口制成品比重EX的关系模型得到的两式的t、F值在0.05显著水平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上述两式的DW值过低,显然都存在严重自相关。

下面通过广义最小二乘(GLS)估计法消除自相关。首先估计自相关系数ρ:ρ=1-DW/2,再对原变量作广义差分变换消除自相关,且进行再次回归,得到调整后的估计模型为:

从回归式可以看出,金融因素对于国际贸易以及国际贸易分工有显著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对于开放度和出口制成品比重都有着正的影响,可见金融发展不仅从量上影响着国际贸易,而且还从质上,即向着制成品出口增加的方向发展,即金融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分工,这与我们从理论上得到的分析相一致。

五、政策总结与研究不足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具有正的积极影响,并运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论也支持了理论观点。本文还想强调的是,金融发展对于贸易结构升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金融发展具有的配置资源、动员储蓄、便利风险分散、监督与控制、便利商品与劳务交换五大功能,可以促进资本积累,便利自己运用,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我国近年对于欧美国家纺织品服装的大量出口,不仅招致欧美国家的反倾销抵制,同时由于恶性竞争导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因此我国急需对贸易结构进行改善,通过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可以获得由于高附加值带来的巨大受益,还可以缓和国际贸易摩擦,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K1etzer. K.and P. Bardhan (1987).“Credit Markets and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Joum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7, 57―70.

[2] Rajan and L. Zingales.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3):559~86, June 1998.

[3] Beck( 2002)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re a lin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7:107~131.

[4] 白当伟.2004. 金融发展与内生经济波动 [D].经济学家(2).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包商银行;小企业;文化

在现代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包商银行以整体策略原则统一部门团队力量,完善的银行制度和机制保证了商业银行控制与激励战略能力的提升,先进的理论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实现了自身经营战略与银行核心管理的完美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型小企业金融贷款服务文化。

1 包商银行概述

包商银行是我国国内首批与国家开发银行正式合作,并接受德国IPC咨询公司专业化指导,开展新型小企业贷款金融服务项目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包商银行先后通过响应国家发展政策合并赤峰城市信用社实现了跨区域经营,成立鄂尔多斯、呼和浩特、深圳、成都等十余家异地分支机构,近百个营业网点,资本利润率及贷款额度跨越性提升,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中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各项经营指标均达到全国先进商业银行标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科学发展的典范。包商银行在实际的经营探索中结合我国实际,积极学习IPC咨询公司带来的先进的小企业贷款金融服务理论,转变传统的信贷管理手段,重视小企业经营资金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的专业化分析,强调小企业现金流理论指导下融资业务服务职能,满足了城市及其结合部微型或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了资金媒介供求、信用创造交换及金融贷款服务等重要职能作用,促进了微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银行经营收益及贷款总量显著提高,满足了小企业的资金经营需求,刺激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2 包商银行小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内涵

包商银行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建设初期主要从事基本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等传统的商业银行职能。自2004年包商银行实施治理结构、资产重组及产权金融体制改革后,实现了金融建设的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包商银行的小企业文化也随之逐步形成。

2.1 以先进金融思想与理论为指导

包商银行小企业文化的内化及重大改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以国内外先进的小企业贷款思想与理论为指导展开的,特别是对德国IPC公司小企业贷款技术理论的学习,极大的解放了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首先,包商银行将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标准完全贯彻在重大改革与战略实践中,保障了包商银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在基金托管、证券存管等中间业务的准入资格及票据贴现、金融债一级承销商业务资格的申请方面,包商银行积极响应银监会的鼓励政策,坚持结合自身运营实际多元化、跨区域的战略发展目标。其次,在包商银行内部实行部门市场化设定,优化自身资本资源,结合小企业微贷款业务展开综合交叉销售,设立运营、财务、风险专门责任管理人专业化拟定各项业绩指标,统一实现专项行政职能。包商银行以专业化小型企业服务为业务发展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小型企业的客户种类,不断提升以小企业为核心客户专业化战略目标。最后,在人才的积累和培养上,包商银行不断组织学习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优势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性银行金融研讨会议,并专门邀请知名商业银行的专家学者亲临授课指导,取得了显著成效,顺利通过了1509001:2000国际质量标准管理体系认证,是目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仅有的7家监管评级二级行之一。

2.2 以自主创新为发展的核心动力

包商银行巨大成就的取得及小型企业专业化服务文化的形成的关键就是其自主创新目标的始终贯穿与实施。包商银行转变了传统商业银行发展靠大企业高信用巨额贷款的发展思路,将市场定位在了小型企业的品牌性战略发展上,充分利用一级法人管理层次少、决策速度快的特点,灵活制定相关信用贷款规章,简化便捷相关手续,成功打造了包商银行的小企业专业化服务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包商银行积极研究总结国内外关于微小型企业贷款技术理论,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将自主研发的贷款技术与理念充分运用到信贷业务实践中,其发展模式取得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一致好评,获得到众多金融机构的战略技术合作。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也依托自身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扩散至零售商店、小型批发商、运输经营户、小型生产加工企业等各类小企业客户群体,为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的资金融资支持,有力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谐,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2.3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理念

包商银行小企业文化的直接传播与践行者就是具体的业务服务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才能切实推进小企业服务发展文化的具体渗透与内化。一方面,包商银行建立了切实有效、公开透明的业绩竞聘上岗激励机制,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完全依靠灵活有效的专业化业绩数据决定,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流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途径。特别是包商银行资本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及岗位责任薪酬制度的实践,不仅激发了金融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将包商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与业务发展方向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包商银行重视金融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统性、专业化业务知识理论与职业思想道德的培训,更建立了图书馆、阅览室等自我督促学习提升的硬件设备,满足了包商银行专业化队伍的发展要求,提升了全行科学理论决策水平,增强了包商银行核心竞争力。

3 包商银行小企业经营服务文化的发展战略

尽管包商银行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依旧存在难以实现规模经营,承受风险能力相对不强,专业化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小企业金融服务文化仍不完善等具体问题。想要促进包商银行小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对不同地区的市场进行分类管理,研究业务和收益之间的业务发展平衡点,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搜集处理系统,通过对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和分级服务,实现顾客的导向工作服务流程。同时,建立服务负责制,提升包商银行的服务水平及服务效率,完善创新机制和流程。

商业银行的成功科学发展,不仅在于经营手段的合理运用,更在于体现包商银行核心发展价值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内在优化推动,重点解读包商银行小企业文化有利于其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丰佳栋.包商银行的服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3).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 研究型教学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9-02

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是本科教育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研究性教学”,标志着研究性教学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国际金融》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根据以往学生学习《国际金融》的感受来分析,学生普遍认为国际金融课程具备的特点是“难、杂、远、热”。

“难”:有些问题不好理解,如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债务危机(希腊、冰岛);“杂”:有的问题包罗万象,如汇率问题;“远”:有的内容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如国际货币制度与体系、SDR计价及分配、IMF投票权问题;“热”:很多内容都是热点,人民币升值与贬值、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储备规模等。

我国高等院校各级层面都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知识型教学方法,推行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倡导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影响下,《国际金融》课程采用研究型教学符合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做到个体差异与团队合作的平衡

国际金融课程时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自愿分组。但必须符合每组都有男生和女生,每组中都有学生干部。每组推选组长一名,组长对组员进行学习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制作小组讲课的PPT,有的上台演讲,有的负责拍摄视频,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程教学研究之中。

二、从课题导入与案例分析入手,结合慕课和网络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做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训练学生对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本人列举以下代表性的《国际金融》研究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参考题目: 1.比较分析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与发达国家(美国等)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2014年或者2015年度分析);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结合我国外汇储备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国际储备总量管理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4.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投资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的贷款对象、贷款条件各有什么特点。

课题组列出与国际金融课程相关的研究课题20多题,每组由组长随机抽签准备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组员的分工与协作。包括资料收集,制作课件,上台演讲,拍摄视频,回答其它组同学提问等等。

三、国际金融研究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

国际金融以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当代国际金融领域特点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案例分析与点评、撰写国际金融小论文等类型。课题组老师规定案例点评及小论文的规范格式要求。学生可以在相关金融网站及参考文献书籍资料中整理案例,撰写小论文。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做到课程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多指标

在高校,形成性评价则常常体现在对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过程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不应该只关注教学结果(即期末考试成绩),还应关注教学过程(即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是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模式下学生成绩评定最重要的补充。课题组成员非常重视国际金融课程的平时成绩,并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改革课程总评成绩构成比例。学校教务处及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同意调整成绩构成比例。

国际金融课程总评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

1.考勤(20%);2..学生课堂分组讨论用PPT讲授并由录制视频(8分钟左右)(20%)(讨论题目给定);3.课程小论文(20%)(3000字左右)(提供写作模板);4.国际金融案例及点评(20%)(1000字左右);5.作业(20%)(5次)。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共五种题型。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双边金融合作 非对称性 合作动力

一、中缅金融合作国外研究评述

国外关于关于中缅金融合作相关研究文献几乎没有,国外对缅相关文献只是涉及到缅甸金融现状,缅甸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合作,而对中缅双边金融合作几乎没有文献涉及到。

在有限的文献里面,对缅甸的金融研究只是局限在缅甸金融体系现状的梳理和介绍范围内。具有国外学者对缅甸金融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马里兰大学Reinhart(2011)教授做的关于缅甸汇率史方面的研究,Reinhart梳理了缅甸的汇率史,具体从1937年英国殖民时期盯住英镑的汇率制度到2011年的双重的汇率制度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其中缅甸汇率制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盯住美元,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二、中缅金融合作国内研究评述

国内关于中缅金融合作的研究相比国外丰富得多,主要集中在双边金融合作理论方面,主要从区域理论、基础条件、合作方式、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方面展开。对中缅金融合作概况得比较准确的是丁文丽,其在金融合作的定义、非对称性、国际关系、基础动力等方面进行了展开,贺圣达和段万春也对中缅金融合作动力和障碍做了具体补充。刘红忠和何帆在国际金融合作理论基础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合作开发性金融合作方式的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方面的合作。

在中缅金融合作中研究中,丁文丽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她在金融合作理论和中缅金融合作方面都进行了很多尝试,并梳理了相关金融合作理论。关于国际金融合作方面,丁文丽(2009)认为国际金融合作是指个人、企业和政府及其相互之间的金融合作,以及为此而进行的政策的相互调整。关于国际金融合作理论划分方面,丁文丽(2009)把国际金融合作理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关系学者的观点,另一类是国际学者的观点。国际关系学者把国际关系理论划分为三大流派: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丁文丽也对三个理论流派做了梳理:现实主义认为合作的前提是霸权国的存在及其合作的意愿;制度主义者认为合作可以通过制度培育起来,即在没有制度的情况下,实际的合作常常比潜在的合作要少;建构主义者认为国家之间既可以是合作,也可以是冲突,关键取决于国际社会成员如何去建构他们之间的关系。国际经济学者对国际金融合作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国际货币合作,并用最优货币区理论(0CA)来解释国际货币合作,传统的OCA标准有:开放度、劳动力流动、财政缓冲器、冲击的对称性、接受邻国政策的政治意愿。在推进金融合作方面,丁文丽(2006)认为共同的政治愿望和共同的利益是推进次区域金融合作的核心因素。其次,其认为区域金融稳定机制,金融机构的合作,信息交流、共享和披露机制是区域金融合作的保障机制。在中缅金融合作方面,丁文丽(2006)做了突破性探索,把中缅金融合作跟传统的金融合作做了比较,中缅金融合作属于非对称性合作。并拓展了国际金融合作理论,把国际金融合作由对称性的合作拓展到非对称性的国际金融合作。并对非对称性做了划分,主要有国家实力的非对称性(大国与小国的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对称性(较发达与较不发达的合作)、社会制度的差异性(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经济体制的差异性(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合作)、信息的不对称性。在金融合作条件方面,丁文丽(2007)在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基础条件中,分别从经济一体化程度、经济的开放度、区域内贸易一体化程度、要素的流动性、汇率政策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双边金融合作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基础的。

关于中缅金融合作属性方面,中缅金融合作属于国际金融金融合作,对于国际金融合作定义方面,赵长峰(2006)认为国际金融合作是指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与各国家以及各国家之间,通过相互间的信息交流、磋商与协调,在金融政策、金融行动等方面采取共同步骤和措施,达到减少金融体系风险、防止金融问题累积以破坏宏观经济效率、保护消费者、培育金融市场的有效机能以及预防犯罪分子和滥用金融体系的目的。这个定义跟丁文丽关于国际金融合作理论定义相比显得更为宏观,概况性更强,但是缺乏丁文丽相对关注的微观性,操作性欠佳。

卢鹏(2009)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极大地制约了区域金融、双边金融合作的发展。其从区域一体化程度、区域相似性、区域对称性、利率相关线、协整检验、基于VAR的利率评价、欧拉方程法等方面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对整个区域金融合作的影响。

在中缅金融合作动力与基础分析中,贺圣达(2005)分析了中缅地理上的邻近和传统的友好关系为两国经济金融合作提供大环境,认为经济上的互补和经济合作的互需是中缅双方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动力。中缅金融合作障碍方面,吴萍,段万春(2008)对中缅边贸货币兑换障碍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整个GMS国家贸易框架下进行,认为在中缅两国在货币兑换中缅甸的金融和外汇管制是导致货币货币兑换障碍的主要原因。针对中缅金融合作现状,作者提出在克服政策支持障碍建议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出口核销管理法规、边贸结算法规、人民币出入境管理方法、非居民人民币账户管理方法、出口退税政策等跨越障碍;其次克服执行机构障碍方面,可以通过拓展国内商业银行积极向境外拓展业务,同时政府应对边境地区的商业银行给予支持;在结算体系障碍突破方面,扩大“河口模式”应用范围。

在合作方式创新中,何帆,徐奇渊,徐秀军(2011)认为中缅两国国际关系较好,但是缅甸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落后,两国在合作时可以采取开发性金融的合作方式,缅甸实行经济特区,通过开发性金融投资合作。其次,汪魏(2011)在探讨亚洲金融合作方式的框架中,提出可从着力打造亚洲金融峰会平台,改善亚洲开发银行的治理结构,不断扩大亚洲国家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规模,继续完善区域外汇储备库有效运行机制,推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汇率合作等方面入手。在此框架下双边金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双边金融合作基于此展开。

三、关于中缅金融合作的简要评述

国外学者对缅甸金融和中缅金融合作的研究,关乎缅甸金融方面都只侧重于缅甸金融具体的某一个方面的研究,而没有对中缅金融合作做了相关研究。国内关于中缅金融合作研究方面,几乎没有学者对中缅金融合作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都是只对中缅金融合作中相关问题进行局部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对中缅金融合作没有进行系统研究,但一大部分国内学者也尽力相关努力,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

参考文献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启发式教学;外汇模拟;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223-02

收稿日期:2010-02-18

作者简介:邓晓霞(1971-),女,重庆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对金融衍生产品有了新的认识,而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的快速衰退加深了经济学者对预测及防范金融危机的思考。特别是金融危机首先引发关键货币汇率的巨幅波动导致全球汇市的大跌,并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使我们对金融危机的危害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国际金融这门课程就是以外汇汇率为线索,对国与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外汇市场交易、外汇风险、货币危机及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制度等进行研究。在金融危机造成巨大损失的背景下,要求中国高校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一般理论的讲述下更要注重模拟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对贯穿整个《国际金融》课程的汇率的积极的关注,思考怎样把汇率理论与实际汇市操作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变动

国际金融学,也称为开放的宏观经济学,是在国际贸易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型学科,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金融不仅与一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紧密联系,而且涉及到一国的宏观经济的平衡和稳定,涉及到国际经济金融的协调和合作。因此,国际金融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以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为研究对象,既要说明国际范围内金融活动的主要问题,又要阐述国际间货币和资本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极大消极影响的背景下,我们应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要体现货币危机理论在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等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冲击。它暴露了当前国际金融理论的缺陷,对这部分教学内容需要探讨,提出一定的修正和补充意见。

中国高校国际金融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外汇汇率、外汇交易、国际金融市场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这是整个国际金融课程的基础,在这部分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特别是对于国际收支的广义定义与外汇汇率的基本概念要讲解清楚,对于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下买入与卖出汇率的表示要通过例题来分析,学会正确判断和运用。

2.国际金融理论。包括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开放经济的均衡和调控理论、国际储备理论、国际货币合作理论、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理论。其重点在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和汇率决定理论。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理论的形成机制要加强分析,并指导学生结合英镑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了解货币危机理论,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国际金融制度与政策。包括外汇管制和货币自由兑换、汇率制度的选择、外汇市场干预、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国际货币体系、区域国际货币一体化、国际金融组织等内容。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国际货币对金融危机的传导作用来认识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收益和损失,并讨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和进程,使学生充分认识一国金融政策在国际经济背景下的协调,了解克鲁格曼“三角悖论”的原理。

4.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等。如今金融市场的交易量伴随金融衍生产品的迅猛发展而急剧扩大,同时也加大了交易的风险,从而导致了金融资产的极大损失。在这部分内容介绍中要加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做重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金融衍生品的“双刃”作用。

5.国际金融实务。包括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这是国际金融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行外汇模拟交易,将使学生真正感受外汇市场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和收益,并形成自己的风险控制理念。

总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必须对以往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现状,学会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国际金融》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程内容的变化往往伴随教学方式的改变,枯燥的满堂式灌输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种方式的结合。

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于关键概念、核心理论以及分析问题的主要方法等均设计分层次的、逐步深入的甚至是具有学科前沿性的问题,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式教学。对于已经发生的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等实践性问题主要运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识、理解程度。

3.研究式教学。本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利用学习的国际金融知识研究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尽早介入科研活动。

4.小组作业式教学。对于像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中国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及构成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作业,在各个小组内部推行目标分工,并综合形成PPT结论,在课堂上讲解分析结果并回答其他组同学提问,在讨论中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并且促进了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5.双语教学。为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本课程应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推动学生与国际接轨。因此要编写课程的双语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和习题集等。

三、《国际金融》外汇模拟实践教学的推动

国际金融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通过实践平台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在我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加入了外汇模拟交易实验平台的教学,学生通过在线模拟炒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了模拟实战练习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很多同学在模拟过程中,切实理解和掌握了汇率的变动影响因素,并根据国际经济情况对一国货币走势进行了判断与买卖操作,并且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单纯的理论学习为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取得了以下进步:

1.认清了标价方法。对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及美圆标价法有了深切的体会,知道在哪种标价法中价格高低代表的含义以及该选用哪个价格进行买卖报价。通过操作确实明白低买高卖的原理。

2.锻炼了投资心态。学生在模拟炒汇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市场涨跌互现的规律,知道要心态平稳,顺势而为。如果所买进的货币贬值了,不必过早杀跌,而要等待反弹时机出货,尽量减少损失。如果确实心急,也可以寻找第三种货币来做交叉盘,寻求解套良机。

3.培养了一定的投资理念。学生在模拟交易中终于明白投资中心态是最重要的,多数同学明白了在投资中要避生就熟,自信则赢。只炒自己经常涉及的熟悉货币,不要去碰冷僻或相对陌生的货币,这样比较清楚它的走势,容易掌握介入和抛出的时机。

4.加强了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在外汇模拟交易中根据所学影响外汇汇率波动的理论来指导模拟交易,在宏观经济指标变动下考察汇率的变动,思考理论指导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反过来提升了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5.丰富了学生外汇投资的经验。通过外汇模拟交易,学生在交易中总结了一些好的投资经验:比如,要带着真实的交易心态去做模拟交易,从中总结交易技巧。不能只靠运气,要在交易中摸索规律;对决定交易的因素要作记录,从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方案;顺势操作,勿逆势而为。要善用停损单设立止损位降低交易风险。发现错误决策要当机立断止损出局,不要犹豫。在对情势判断不清的时候,要保持半仓操作,不要满仓,要留有余额,以减少交易风险等。

总之,通过模拟炒汇,学生对金融市场风险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理解了风险控制的概念。这对于他们将来个人从事投资理财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软件

国际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货币金融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和其它经济类课程相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往往觉得该课程抽象难懂,最后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如何探索一套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1学好国际金融学的必要性

20世纪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并且日趋全球一体化,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服务日趋多元化,金融交易迅速膨胀。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优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大大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也增加了市场风险,金融危机频发[1]。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百姓日常生活都日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因此,掌握一定的国际金融相关知识,不止是从事金融行业所必须,也是日常理财的必要条件。

国际金融学是经济类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研究对象为国际间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与规律性,介绍国际范围内货币金融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实现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了解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原理和操作;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的内涵以及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和判断国内外的金融问题;把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

2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2.1时代性强,内容更新快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最活跃、也是最不稳定的经济领域。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

近年来重大的国际金融事件层出不穷,从拉美债务危机到东亚金融危机和美国IT泡沫破裂,再到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恶化等,这些都对我国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而人民币汇率问题更是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重大金融事件的发生也促进了金融理论的发展,如次贷危机引发加强金融监管的讨论。金融领域的瞬息万变、新观点新问题的日新月异要求本课程教授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2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和其他经济类课程相比,国际金融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非常典型。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如有关外汇、汇率、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观察和分析国际金融现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外汇交易作为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进出口企业必须利用外汇交易规避外汇风险,普通百姓也可以利用外汇交易获得投资收益;而一国的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数据的变化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走势和当局的政策意向,这些都和各经济体包括百姓的日常理财息息相关;国内外金融事件、各国金融政策等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因此学生在课堂外对此类信息接触得比较多,对本课程的兴趣也普遍较高。

2.3宏观微观并重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理论,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资本流动理论等;又有微观实务,如外汇交易实务、外汇风险防范实务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宏微观并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掌握宏观理论的同时提高对微观实务的实践能力。不仅从微观层面透彻的认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金融现象,而且能从宏观层面理解一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观察和分析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等。

2.4交叉学科多国际金融学涉及了经济贸易类课程的方方面面,和许多课程的内容存在交叉,如国际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国际信贷学、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以及财务会计等学科。这就要求在设置课程时应注意到课程的衔接和延续,各课程之间应加强联系和配合,以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或断层。

3对高职高专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国际金融学的课程特点和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应探索出一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3.1.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与时效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应做好教材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国际金融的教材有非常多的版本,仅高职高专类就有几十种。在选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比较适合的教材应该是理论与实务结合较好,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又突出实践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并有配套的案例和作业[3]。

由于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都发展迅速,国内外重要金融事件不断发生,教师在平时应关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展动向,及时追踪理论前沿信息,充实知识储备。由于教材可能不能及时跟上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最新的金融信息,可通过教辅资料建设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3.1.2教学过程增加图示法的使用图示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框图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形成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图示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展示化、可视化,比一堆文字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并印象深刻,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汇率变化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时,如果教师用枯燥的文字满堂灌输给学生,学生会感觉晦涩难懂,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图示法能很好地解释汇率和物价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流程图将其作用过程一步一步地展示出来,就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该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手段的改革

3.2.1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构成了教师的教学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尤其是国际金融学的时代性特点要求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变化,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将大量内容以各种形式在短时间内呈现在屏幕上,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非常适宜向学生讲授国际金融的新理论、新动态;而网络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讲解金融危机的时候,可以将课件连接互联网,这样课题内容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了解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情况。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2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国际金融实践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发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如在讲到汇率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正好可以利用大家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可让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课堂讨论掌握我国的汇率政策,并理解其和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可以考虑让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对某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学生普遍对网络比较熟悉,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工具、论坛、博客等多种互联网工具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也可考虑将作业、案例资料等制作成网页,供学生登录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登录一些财经网站、查阅财经信息,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

3.3重视实践教学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方面相对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更应重视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加以使用。目前,科技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如教学模拟软件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一个好的模拟软件能提供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证券市场等重要金融市场的实时行情以及相关资讯。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通过自己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对模拟资金进行运用。尽管是模拟交易,但它反映的交易状况和真实交易无异,系统还可以对学生的投资状况进行比较排序,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学模拟软件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纸上谈兵的缺点,也充分发挥了国际金融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学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到银行、外贸企业、证券公司等机构参观、实习,使学生能亲身体验相关行业和工作,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4]。

3.4优化考核手段传统教学往往在期终使用书面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形式简便易操作,但其合理性有待商榷。尤其是国际金融这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单纯的书面考试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课程的最终成绩应充分考虑平时表现,而考核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课程论文的完成情况、相关网站的访问情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情况、模拟软件的使用情况以及在研究小组中的作用等等,都应进入考察范围。这样的成绩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也反过来促进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优化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孙连铮.国际金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孔立平.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1).

[3]王晓军.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07.(6).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软件

国际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货币金融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和其它经济类课程相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往往觉得该课程抽象难懂,最后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如何探索一套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1学好国际金融学的必要性

20世纪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并且日趋全球一体化,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服务日趋多元化,金融交易迅速膨胀。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优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大大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也增加了市场风险,金融危机频发[1]。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百姓日常生活都日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因此,掌握一定的国际金融相关知识,不止是从事金融行业所必须,也是日常理财的必要条件。

国际金融学是经济类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研究对象为国际间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与规律性,介绍国际范围内货币金融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实现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了解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原理和操作;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的内涵以及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和判断国内外的金融问题;把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

2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2.1时代性强,内容更新快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最活跃、也是最不稳定的经济领域。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

近年来重大的国际金融事件层出不穷,从拉美债务危机到东亚金融危机和美国IT泡沫破裂,再到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恶化等,这些都对我国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而人民币汇率问题更是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重大金融事件的发生也促进了金融理论的发展,如次贷危机引发加强金融监管的讨论。金融领域的瞬息万变、新观点新问题的日新月异要求本课程教授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2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和其他经济类课程相比,国际金融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非常典型。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如有关外汇、汇率、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观察和分析国际金融现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外汇交易作为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进出口企业必须利用外汇交易规避外汇风险,普通百姓也可以利用外汇交易获得投资收益;而一国的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数据的变化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走势和当局的政策意向,这些都和各经济体包括百姓的日常理财息息相关;国内外金融事件、各国金融政策等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因此学生在课堂外对此类信息接触得比较多,对本课程的兴趣也普遍较高。

2.3宏观微观并重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理论,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资本流动理论等;又有微观实务,如外汇交易实务、外汇风险防范实务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宏微观并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掌握宏观理论的同时提高对微观实务的实践能力。不仅从微观层面透彻的认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金融现象,而且能从宏观层面理解一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观察和分析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等。

2.4交叉学科多国际金融学涉及了经济贸易类课程的方方面面,和许多课程的内容存在交叉,如国际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国际信贷学、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以及财务会计等学科。这就要求在设置课程时应注意到课程的衔接和延续,各课程之间应加强联系和配合,以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或断层。

3对高职高专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国际金融学的课程特点和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应探索出一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3.1.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与时效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应做好教材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国际金融的教材有非常多的版本,仅高职高专类就有几十种。在选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比较适合的教材应该是理论与实务结合较好,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又突出实践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并有配套的案例和作业[3]。

由于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都发展迅速,国内外重要金融事件不断发生,教师在平时应关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展动向,及时追踪理论前沿信息,充实知识储备。由于教材可能不能及时跟上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最新的金融信息,可通过教辅资料建设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3.1.2教学过程增加图示法的使用图示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框图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形成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图示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展示化、可视化,比一堆文字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并印象深刻,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汇率变化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时,如果教师用枯燥的文字满堂灌输给学生,学生会感觉晦涩难懂,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图示法能很好地解释汇率和物价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流程图将其作用过程一步一步地展示出来,就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该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手段的改革

3.2.1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构成了教师的教学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尤其是国际金融学的时代性特点要求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变化,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将大量内容以各种形式在短时间内呈现在屏幕上,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非常适宜向学生讲授国际金融的新理论、新动态;而网络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讲解金融危机的时候,可以将课件连接互联网,这样课题内容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了解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情况。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2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国际金融实践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发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如在讲到汇率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正好可以利用大家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可让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课堂讨论掌握我国的汇率政策,并理解其和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可以考虑让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对某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学生普遍对网络比较熟悉,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工具、论坛、博客等多种互联网工具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也可考虑将作业、案例资料等制作成网页,供学生登录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登录一些财经网站、查阅财经信息,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

3.3重视实践教学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方面相对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更应重视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加以使用。目前,科技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如教学模拟软件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一个好的模拟软件能提供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证券市场等重要金融市场的实时行情以及相关资讯。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通过自己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对模拟资金进行运用。尽管是模拟交易,但它反映的交易状况和真实交易无异,系统还可以对学生的投资状况进行比较排序,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学模拟软件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纸上谈兵的缺点,也充分发挥了国际金融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学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到银行、外贸企业、证券公司等机构参观、实习,使学生能亲身体验相关行业和工作,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4]。

3.4优化考核手段传统教学往往在期终使用书面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形式简便易操作,但其合理性有待商榷。尤其是国际金融这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单纯的书面考试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课程的最终成绩应充分考虑平时表现,而考核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课程论文的完成情况、相关网站的访问情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情况、模拟软件的使用情况以及在研究小组中的作用等等,都应进入考察范围。这样的成绩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也反过来促进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优化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孙连铮.国际金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孔立平.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1).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10篇

会上,周灵表示,为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和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检验过去一年广东金融业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进展和成效、充分发挥广东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机制优势等,省政府决定今年6月21日-23日在广州举行第二届金交会。同时,周灵代表金交会组委会就本届金交会的总体筹备工作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目前金交会的招展、招商等各项工作都进展顺利。

据了解,本届金交会将围绕“产融结合,跨越发展”的主题,着力办成广东金融强省、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重大战略平台、广州新的城市名片。其主要内容将包括大会开幕式、论坛、展览、产融对接和金融交易活动。其中论坛部分拟设 1个主题论坛: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高峰论坛;5个分论坛:科技金融发展论坛,多层次商品市场论坛,民间金融发展论坛,财富管理论坛,穗台金融合作论坛。

值得注意的是,与首届金交会相比,本届金交会不仅引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同时也强调了融入国际元素和文化元素,并紧扣金融服务民生的主题。

坚持市场化运作

金交会组委会表示,本届金交会在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金博会等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运作,专门成立了广州金交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按市场化运作思路,承办金交会的各项招展招商工作。

据周灵透露,目前已初步确定粤财控股、民生银行、东莞银行等作为第二届金交会合作伙伴,并与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等进行了联系沟通。参展方面,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和交易所、贵金属公司、股权投资机构等地方金融组织踊跃参展,签约参展单位数量和展位面积均超预期。

融入国际和文化元素

本届金交会的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亮点是,将融入国际元素与文化元素。周灵在会上表示,本届金交会不仅得到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金融投资协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和华南美国商会的特别支持,还积极发动欧美大型金融机构进驻展会,邀请国际著名金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进一步突出金交会的国际元素。

在突出国际元素的同时,本届金交会还将大力促进金融与文化相融。广州市金融办副主任陈平表示,今年一个比较大的亮点就是中国金融图书“金羊奖”评选活动,这个活动由市金融办和中国金融杂志社合作举办。“应该说这在全国目前来讲是层次比较高的一个金融图书评奖活动”,陈平说道。

此外,展会期间还将在综合展馆内设立金融文化展区,推出名人签售书籍等文化宣传活动。

紧扣金融服务民生的主题

本届金交会将紧扣民生和为实体经济服务主题,力求通过论坛、推介会、现场问答等,与市民形成互动,让百姓更好地认识金融,更多地利用金融工具解决融资、理财等问题。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11篇

摘要: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大大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使得金融业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都得到了加强与促进。本文将从国内外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已有研究入手,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国外就有许多学者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戈登斯密斯(Goldsmiths)、爱德华・肖(Edward S Show)、麦金农(Mckinnon)三位经济学家被公认为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先驱。戈登斯密斯(1969)第一次系统的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水平可以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处阶段。麦金农和肖在1973年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他们提出并论证了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和金融深化与金融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他们的理论,发展中国家要想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就必须采取金融自由化政策,但只一味强调金融自由化的重要性。

国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有许多研究。以对中国金融中介和股票市场两方面都做了研究的方向为例,最早由谈儒勇根据King和Levine(1993a)的方法,以货币深度(Depth,M2/GDP),银行体系规模(存款货币银行国内资产、存款货币银行以及中央国内资产之和)作为金融中介发展水平指标;以GDP的增长率为经济增长指标;以通货膨胀率和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为控制变量,对1993-1998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最小二乘估计,一次研究了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股票市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实证分析

从国内外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在对于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促进作用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AQQ(2005)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在没有良好的金融体系的情况下经济仍然高速增长。而另一方面,谈儒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然而,这两人的研究并不能进行比较,也各自有其缺点。AQQ(2005)的研究中,仅对200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就算能够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也无法体现长期的经济增长是否受到影响。而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谈儒勇的研究则忽视了影响GDP增长率的控制变量。为了更好的对AQQ(2005)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和验证,本文将沿用Levine(2002)提出的金融结构发展相关指标,对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为克服AQQ(2005)只选取2002年时点数据的缺点,本文将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首先选取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实际人均资本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通过回归分析估算出实际人均资本增长率对实际人均GDP增长率的贡献份额,并依此结合增长核算理论计算索罗残差即TFP。然后,引入Levine(2002)提出的金融结构和整体金融度量指标,以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各金融发展指标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从而表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回归模型

本文共使用两个回归模型。首先需要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使用模型如下:

G(y)G(A)+b1G(k)+ εt

其中,G(y)代表实际人均GDP增长率,G(A)代表全要素生产率,G(k)代表实际人均资本增长率。对该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到人均实际资本增长率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贡献率即b1,由此计算得到全要素生产率

G(A) G(y)- b1G(k)。

然后,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金融有效性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下文中将具体分析),对以下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OLS)得出相关系数:

TFPβ0+βiXi+εt

其中TFP由第一个模型中计算得出,Xi为个金融有效性相关指标,i并不固定,视回归结果中对应系数βi的显著性而定。

2、变量选择及数据计算

以上回归模型中涉及的变量较多,总体可以分为增长率类和金融有效性相关指标类。

首先,计算增长率类变量,其中包括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和实际人均资本增长率。为得到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可以将名义GDP总额通过除以定基消费品物价指数得到实际GDP总额,再除以人口总数,从而得到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对于资本存量的计算采用通用的永续盘存法,首先估计基期的资本存量,然后估计各年资本流量,最后在可比价格的基础上,逐年累计得出历年的资本存量数据。

其次,计算金融有效性相关指标类变量,根据Levine(2002)提出的各类指标,又可以分为金融结构指标和整体度量指标。金融结构指标包括代表股票市场活动的指标TVT(total value traded ratio)和MC(marketcapitalization),代表银行活动指标BC(bank credit ratio)和COST(overhead cost),金融结构活动指标SA(structure-activity),金融结构规模SS(structure-size)和金融结构有效性SE(structure-efficiency)。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文将以四大国有银行的总运营成本代替整个银行体系运营成本。SA等于TVT除以BC再取对数,即Ln(TVT/BC),该指标可以体现金融相对有效性大小,若该值较大,则说明一国金融体系以市场为主导,反之则是以银行为主导。SS等于MC除以BC再取对数,即Ln(MC/BC),该指标也是用以反映股票市场相对银行体系的规模大小。SE等于TVT除以COST再取对数,即Ln(TVT/COST)。整理度量指标包括金融市场整体规模FS(finance-size),金融市场整体活动FA(finance-activity),金融市场整体有效性FE(finance-efficiency),这些指标都是用于衡量整个金融体系的情况,指标越大说明一国特定法律体系下金融体系整体发展能够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FS等于MC乘以BC再取对数,即Ln(MC*BC)。FA等于TVT乘以BC再取对数,即Ln(TVT*BC)。FE等于TVT乘以COST再取对数,即Ln(TVT*COST)。

3、模型回归结果与统计意义分析

首先将1990年至2008年共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代入第一个模型G(y)G(A)+ b1G(k)+ εt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回归结果为:G(y)0.024591+0.705927G(k)。对最小二乘估计结果进行假设检验可知实际人均资本增长率G(k)所对应的t值为5.306143,P值为0.000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P0.0001

然后以测算出的TFP为被解释变量,以前文所述各项金融发展指标为解释变量,对1993年至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多次多元线性最小二乘回归,从中挑选出拟合优度最好且每一指标都能通过t检验的回归方程:

TFP-0.433104-1.536148 BC-0.0000121 COST-0.166675 SS+0.139259 FE

该模型R平方的值最大,为0.628661。说明模型能够解释将近62.87%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模型F统计量的P值为0.01918

4、经济意义分析及结论

从回归结果可知,代表银行规模的指标BC、COST越大,代表金融结构的指标SS越大,TFP越小,即银行业的发展和股票市场的相对银行业更快事发展时,会阻碍经济增长。这两个结果显然是互相矛盾的。同时,金融体系整体的发展指标FE越大,TFP越大,即金融体系的整体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又与前一结论相矛盾。同时可以看到,在六个回归结果中,BC和COST对TFP的影响为正还是为负是不确定的。从这一点来看,BC和COST在回归二中得到的相关关系也可能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金融整体发展的指标与TFP的相关性均为正,可见,从整体上讲金融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综合以上的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金融整体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第二,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确,即无法判断银行体系和股票市场的相对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9,(10).P53-59

[2]谈儒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当代财经,2004年12期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12篇

互联网金融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赵辉.草根金融时代下的网络借贷之路[J].报林,2009,9:025.

[2]王艳,陈小辉,邢增艺.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24):46-47.

[3]张立杰.规范发展网络借贷的对策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0(011):28-30.

[4]丁婕,古永红,陈冬宇.交易信任,心理感知与出借意愿——P2P在线借贷平台的出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0.

[5]王毅敏,王锦.网络借贷的发展及中国实践展望研究[J].华北金融,2011(2):54-55.

[6]刘文雅,晏钢.我国发展P2P网络信贷问题探究[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1(14):90-92.

[7]王紫薇,袁中华,钟鑫.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J][J].新金融,2012(2).

[8]唐强强.浅析P2P安全问题及防御体系建设[J].消费电子,2012(07X):99-99.

[9]李雪静.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7):101-104.

[10]王小丽,丁博.P2P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J].国际金融,2013(3):30-35.

[11]蒋琳,李万业.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问题及建议[J].时代经贸:下旬,2013(8):38-38.

[12]娄飞鹏.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比较分析及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13(9):64-68.

[13]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

[14]张晓芬,张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3(12).

[15]周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11).

[16]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011):4-8.

[17]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86-88.

[18]陈明昭.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19-120.

[19]刘澜飚,沈鑫,郭步超.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20]王光宇.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银行业[J].银行家,2014(1).

[21]吴旭光.当银行遇上互联网金融[J].卓越理财,2014(1).

[22][1]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

[23]吴思.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前景--专访德地立人[J].中国经济报告,2014(1).

[24]陈健.论互联网金融创新--基于第三方支付支付宝视角[J].中国市场,2014(2).

[25]诸悦.前车之鉴:美国版余额宝PayPal的倒掉[J].大众理财顾问,2014(1).

[26]徐天舒.互联网金融热背后的冷思考[J].股市动态分析,2014(3).

[27]刘亮.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J][J].时代金融,2013(7).

[28]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互联网金融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钟静萍.国有商业银行培训管理刍议[J].经济知识.2013.

[2]田俊国.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

[3]张贵益.对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

[4]黄勋敬.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培训体系建设[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06:46-51.

[5]梁健洪.对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调研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

[6]张翔.以岗位任职条件为本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J].了望.2007.17:4.

[7]范海鸿.ERM框架下人民银行培训中心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纵横.2012.

[8]弗农汉弗莱.全组织的培训[J].培训与发展季刊.1990.

[9]孙炳新.商业银行员工培训对基层人民银行培训工作的启示[J].金融纵横,2010.

[10]吴程彧.欧洲银行人才培训管理经验值得借鉴[J].现代商业.2012.

[11]杨群华.金融培训需求新变化与对策思考[J].金融经济.2013.

[12]罗伯特.韦兰.保罗.科尔着.走进客户的心[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

[13]薛婧.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培训问题研究[D].华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14]孔赞春.对优化基层人民银行培训效果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

[15]刘敏.龙江银行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6]王浵世着.步步为赢:从职场新人到银行行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6.01.

[17]张敏.关于优化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的思考与建议[J].金融经济.2010.

[18]贺苗,苌花荣,袁晓军.外资银行本土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9.

[19]乐志成.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企业在职培训风险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0]孙良子.银行培训中的需求分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1]李湘萍.在职培训经典研究文献评述--基于在职培训研究视角、方法与发现的评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5:13-16.

[22]马克.詹金斯着.施昌奎译.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从战略的高度对客户进行思考[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互联网金融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倪仕水.不同租赁模式及其战略选择[J].建筑机械,2009,(3):36-38.

[2]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融资租赁公约[Z].1988-5-28.

[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一租赁[Z].2011-1-1.

[4]闵一民,王忆华.略论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J].金融教学与研究,1986,(1):3-4.

[5]陈伯施.铁路运输装备融资租赁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6]陈建中.融资租赁理论与业务创新研究P].湖南:中南大学.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Z].1999-3-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Z].1993-12-27.

[9]姜仲勤.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杜.2008.

[10]余蝉杉.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融资租赁保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24):6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租赁[Z].2006-10-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Z].2005-2-3.

[1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Z].2000-6-30.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金融加速器;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净值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8)04-0016-04

Research of the Effect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ies on Hi-tech Companies

WU Jian-huan1,2, XI Ying3

(1.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2. Bank of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200120, China; 3.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Bernank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1996, 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 in the world. The relevant seasonal data of China from 2002 to the second season of 2007 adopted, we have studied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Effect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ies using the hi-tech listed companies of different size as sample. We prove the asymmetry of Financial Accelerator Effect, and find the effects on the investment and net worth of small companie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of large companies. The finding implicates that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Effec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we conduct financial policie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hi-tech companies.

Key words: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effect; hi-tech companies; investment; net worth

1 引言

伯南科(Bernanke)和格特勒(Gertler)在1989年的《成本、企业净植与周期波动》一文中考虑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抛弃了MM定理的假设,将相关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在该文中,他们阐述了金融加速器的运行机制。伯南科和格特勒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借款人的净值将决定他们获得外部资金的能力,净值越高,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差异(外部融资升水、监督,违约,破产或成本)越低,意味着负债人可以获得更多外部贷款,投资水平因此提高[1]。

在经济景气时期,借款人的净值升高,投资就增加;相反,在衰退时期净值下降,则投资减少;尤其是,由净值决定的投资的波动将使经济原来的走势具有一种自我加强的惯性。1996年伯南科和格特勒将上述运行机制正式称为“金融加速器” (financial accelerator),并通过金融加速器模型来加以说明[2]。简言之,金融加速器效应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如果社会技术进步或货币政策等外在冲击发生变化,这些冲击对投资、产出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会被放大,并可能给经济波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外在冲击是货币政策,并且货币政策变化对投资等变量的影响被放大,该现象就被称为货币政策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国外学者对金融加速器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后认为,货币政策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具有不对称性:金融加速器效应对小企业的作用与对大企业的作用不同[3];货币政策等冲击对企业投资等变量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期与在繁荣时期不同[4];在固定汇率体制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不同[5]。

在实证分析金融加速器的效应时,国外学者所使用的样本大多是制造业,但正如他们所承认,其他行业的小企业要多于制造业的小企业;他们也没有专门选择高科技企业作样本,而高科技企业能充当抵押物的有形资产相对较少,从而“净值”相对较少[6]。因此,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他们的实证结果可能还低估了金融加速器的效应。本文以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研究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高科技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以试图弥补他们研究中的上述不足;另外,在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方面,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运用中国的相关数据做的实证研究文献,因而本文也力图弥补这一方面的缺憾。

2 实证研究

本文以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当货币政策发生变动后,是否会导致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和净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是加速的,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高科技企业投资和净值的影响是否相同,有何规律。

2.1 数据选取

我们对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中的大企业和小企业分别进行研究,然后比较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程度。本文选取2005年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规模前10强榜单中的10家企业作为大型高科技企业的代表,选取在沪市上市的总资产规模较小的10家高科技企业作为小企业的代表。

吴建环,等:中国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研究

Vo1.27, No.4预测2008年第4期

根据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和上述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我们选取实际货币供给量M2(货币供给量/价格指数)的增长率m作为货币政策的度量;选取企业的实际总资产(资产总量/价格指数)减去实际总负债(负债总量/价格指数)即实际净资产N作为企业净值的度量,另外,选取企业的长期投资增长率I(长期投资净值/总资产)作为企业投资的度量[7]。本文采取实际经济变量进行分析,而不讨论名义的经济变量,这个和传统的RBC模型的分析方法是类似的。其中,名义M2和价格指数p的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pbc.省略/ 的2002年第4季度至2007年第2季度的季度数据。 总资产、总负债和长期投资净值的数据来自于各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2002年第4季度至2007年第2季度的季度资产负债表。

2.2 模型的假设条件与建立

本文将对所研究的两组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每组数据都是10个实体(企业),其中每个实体连续被观测T=19个时期(2002年第4季度,2003年第1季度,……,2007年第2季度),这是两组典型的面板数据。数据可表示为:(Ii,t,,mi,t,Ni,t),i=1,2,…,20,t=1,2,…,19。其中第一个下脚标i是被观测的实体(企业),第二个下脚标t指被观测的时期。选取投资率的对数值lnI作为被解释变量,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前2期值m(-2)和前1期的实际净资产的对数值lnN(-1)作为解释变量,这是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建立模型如下

大企业

2.2.1 假设条件

假设在个体成员上存在个体影响而无结构变化,并且个体影响可以分别用截距项c1+ci*(i=1,2,…,10)和c2+ci*(i=11,12,…,20)的差别来说明,即模型采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c1为10个大企业的平均自发投资率水平,c2为10个小企业的平均自发投资率水平,ci*为i企业自发投资率对平均自发投资率的偏离,即允许各企业在投资率结构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可以认为各企业回归方程的随机误差项ut之间存在异方差,但企业之间和时期之间的协方差为零,即对应假设为

对于两个企业的回归方程,m(-2)项和lnN(-1)项的t检验值在5%的置信水平下都很显著,方程拟合都较好,由对数与半对数形式的回归方程系数的经济含义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对于大企业,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m变动1个单位,对投资率的影响是使其按100×0.28%的速度正向变化。对于小企业,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m变动1个单位,对投资率的影响是使其按100×0.71%的速度正向变化。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对高科技小企业的投资率的影响要大于对大企业的影响。这正是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规模不同的高科技企业上的不对称性体现。

2.4 对加速作用的进一步分析

在金融加速器理论中,货币政策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传导主要是通过企业实际净资产的变化来实现的。为了更清楚地看到金融加速器的加速作用,本文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高科技上市公司实际净资产的影响,再次建立企业实际净资产N与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m之间的回归方程。

考虑到货币政策变动对实际净资产的循环影响,本文将采用动态的新凯恩斯宏观分析框架,加入企业净资产的滞后期作为一个解释变量。模型一共考察四个变量:实际货币供给量M2的增长率m,企业当期实际净资产N,和企业前3期的实际净资产lnN(-3),由此,建立两组分别含有10个个体成员方程的固定影响动态变截距模型,回归方程分别为

大企业

对于大企业的回归方程,d项, m项和lnN(-3)项的t检验值在5%的置信水平下都很显著,方程拟合较好,方程形式仍然属于半对数模型,根据半对数模型的系数的经济含义可知,即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增加1%,则大企业的实际净资产可以达到1.46%的增长速度。对于小企业的回归方程,m项和lnN(-3)项的t检验值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但d项没有通过5%置信水平下的t检验,所以在5%的置信水平下,小企业的模型中不应包含截距项。由其系数的经济含义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即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增加1%,则小企业的实际净资产可以达到18.68%的增长速度。上述实证表明,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对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实际净资产的影响要大于对大型高科技企业的影响。

3 结 论

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率的影响还是货币政策对企业实际净资产的影响,都反映了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对高科技小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高科技大企业的影响,即小企业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也就是说,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对高科技小企业投资和净值的影响比对高科技大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企业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证实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不对称现象。

中国正在努力探讨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高科技企业是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的重要实施者和积极推动者,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力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速度如何,无疑将直接影响“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推进。因此,运用金融加速器理论研究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证实了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企业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并且对不同规模企业存在不对称现象,这就意味着政府在制定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时,需要考虑金融加速器的这种效应。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了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企业投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当新的货币政策出台时,政府和高科技企业能更好地预测该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同时提示政府对不同规模的高科技企业采取更有效的相关配套政策。例如,运用金融加速器理论我们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高科技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那么,当央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政府就可以在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对高科技小企业进行倾斜,以减轻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高科技小企业的冲击,从而有利于促进高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 考 文 献:

[1]Bernanke B, Gertler M . Agency costs, net worth,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9, 79(1): 14-31.

[2]Bernanke B, Gertle M, Gilchrist S.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and the flight to quality[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6, 78(1): 1-15.

[3]Mojon, et al.. Investment and monetary policy in the euro area[J]. J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2, 26(2): 2111-2129.

[4]Cooper R, Ejarque J.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investment: requiem in Q[J].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2003, 19(6): 710-728.

[5]Nagahata T, Sekine T. Firm investment, monetary transmission and balance-sheet problems in Japan: an investigation using micro data[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05, 17(1): 355-369.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国际贸易专业 核心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一、在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就是通过对各种真实金融交易、国际贸易环境的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增加对金融市场、金融交易、外贸环境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目前,许多财经类网站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模拟交易账户,学生在这些专业网站注册后,就能够运用真实的市场交易环境和行情,以模拟账户体验各种金融交易。如在讲授外汇交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像美国嘉盛集团提供的模拟外汇交易平台。条件许可的学校还可以成立金融教学综合模拟实验室,引进或开发金融教学系统。如外汇交易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就是一套可以模拟全球金融市场的实验系统,采用宽带网接收实时的全球同步的24小时外汇行情,进行外汇实盘模拟交易和外汇虚盘模拟交易,最终计算盈亏情况,模拟交易的基本程序;又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时,学校可以通过购买南京世格的贸易实习平台,让学生在软件中虚拟进出口商身份进行合同的磋商、签订和履行的全过程。因此,情景模拟教学一是针对教学目的,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介绍,设计实训方案。二是呈现情境,学生角色扮演动态模拟,教师给予操作指导。三是学生完成操作报告。四是教师总结归纳,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以仿真、务实为特色的模拟交易所带来的“实战”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盘能力,亲身体会国际贸易与外汇投资的风险,使其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适应环境,有效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二、生动的案例教学,引学生入胜

如《国际金融》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平时生活中较难接触到,因此学生很难理解。而将国际金融的原理与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使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阅读、分析与讨论,既能够使学生直观、真实地理解有关国际金融理论,又能够培养学生用理论观察政策,用政策验证理论的思维习惯;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述汇率的决定与变动一节时,可以就著名的“广场协议”,谈谈日元被迫升值后对日本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从而引发学生对当今人民币该不该升值,如何升值及升值后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的思考与讨论;在讲解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时,可引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这三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有什么不同,针对根源探讨如何防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在讲汇率制度选择时,可分析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成效及后续改革的方向;在讲离岸金融市场时,可引人人民币NDF交易的案例。这些案例有的可以由教师课堂讲解,有的可以让学生成立案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多方锻炼,在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又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于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及货运保险、国际贸易货款的结算等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或问题讨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报价核算、合同草拟、单证制作等操作技能,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或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和完成,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技能;对于贸易合同的履行、贸易风险的防范等综合性技能和技巧,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的案例进行专题研讨,帮助学生将各业务环节的关键点及操作规范联系起来,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对于交易磋商、争议解决等实战技巧及规则,可以设计相关的情节和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演练,并由教师进行现场评议和总结。对外贸易的管理和习惯做法进行介绍,将其与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师生共同开拓视野,更好地认识各国对外贸易具体实践的差异性。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社会实践教学

近几年来,本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持续走低,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很多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内容安排等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市场需要之间的脱钩已成为阻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般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如外贸交易实践操作、外汇风险管理、贸易融资业务的运用等。参加社会实践是加强学生对相关实务性强的课程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实际应用和具体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多元化,如与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有经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带领学生到有关金融机构、企业开展参观、经济调研等。如在讲授金融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期货经纪公司实地参观和模拟,同学们可以亲临其境,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期货交易的运作过程和分析方法,书本上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都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在参观和模拟金融期货交易的过程中,公司投资顾问和业务经理们的指点,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豁然开朗。在讲授外汇风险管理措施时,可深人外贸企业了解这些措施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及局限性。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可“请进来”,聘请银行、证券公司、外贸公司等机构有丰富经验的主管领导和校友,对相关的业务环节进行专题讲授,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可以弥补任课教师理论功底见长、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四、顺应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要求,灵活开展双语教学

《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国际商务单证》等课程是与开放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这些课程需要利用双语教学方法。而利用双语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献,也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英语从事涉外经济活动的能力。但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必须灵活,双语教学中中英文授课的比重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定,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难度而定。否则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过分注重英语语言本身,而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深人理解,对双语课程内容的掌握过于浅显,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的跟进。

五、提高市场适应性,大力推广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适应了金融和贸易信息化的市场要求,它的突出优点在于教学容量大、方式灵、信息快捷、模拟生动。一方面,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引入使现代直观教学法可以通过图文并茂、声形并兼的方式来介绍国际贸易和金融知识,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直观性,加大了授课的信息量。另一方面,通过向学生推荐有关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的网站,使学生可以更及时、全面地了解国际经贸信息和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发展动态。如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人民币汇率、我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外债等历史数据和最新数据,还可以提供我国外汇管理方面的最新政策动态。中国银行网站则能够反映有关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实务知识。此外,将教案、习题、案例资料制作成网页,供学生登陆学习,并利用网站论坛、博客等,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六、积极推行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性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核心课程可以试试推行合作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推行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各种学习或讨论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角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主动性,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开展合作与竞争;其次,精心设计各种合作学习任务,如问题讨论、计算练习、个案剖析、情景模拟等,这些任务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完成,而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则可以顺利完成,从而督促每位成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紧密合作;再次,出于协助教学的目的,授课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将课堂讨论或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分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阐述,授课教师现场点评,并结合相关的理论要点进一步分析和讲解;最后,教师应注意监控和评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如是否认真履行职责、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与组内其他文化背景的成员有效沟通和合作、对团队任务完成的贡献等,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上述教学方法在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尚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就笔者的教学工作体会以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反馈意见看,教学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积极效果。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对现实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得到锻炼,描述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包括基本外贸业务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调研分析能力也有所提升。当然,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这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将会出现更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在总结和完善上述教学改革方法之外,还要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新的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方杰、李玲娣:对于应用型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

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案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244-02

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金融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方向发展的特征明显,这就决定了国际金融学科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通过教材内容中关键性问题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使学生能从特殊归纳一般,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2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其最大优点是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种类型的经济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判断并作出决策,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和学生主体性等特点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好的优点,近年来其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家,案例教学被广泛地运用于金融学课程教学中。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运用的关键环节

(一)完善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

案例教学成功运用的一个关键点是案例的收集和编制,由于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仅靠个人力量很难收集和编制出众多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这就需要学院或系里教研组集体编制案例库,学院应当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案例库的建立。此外,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倾注大量的心血,因此需将案例教学效果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价的规则中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并与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挂钩,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推进。所以,引入案例教学需要对与教师业绩相关的一些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使案例教学制度与其他制度协调,以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和持续性。

(二)选取合适的案例

选择适当的案例材料、以精选的案例为材料是成功案例教学的前提基础。在案例教学中容易出现为案例而案例的情况,一定要注意选取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案例。国际金融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典型性和启发性。在案例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尽量与当前的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原理、原则等理论框架。国际金融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它包含着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越能引人深思的国际金融案例,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此外,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可能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案例过易也达不到教学目标,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根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案例。教师平时要注意从多渠道多途径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案例,比如从各大财经报刊杂志、网站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与国际金融市场有关的资料。此外,教师要注意不断更新旧的案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目的。

(三)注意案例教学环节的衔接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提出。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提出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案例。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力,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变得更为重要。由教师选择案例的优点是可以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便于教师课前设计教案,更好的把握教学过程。但学生的关注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精心挑选的案例有可能学生并没有兴趣讨论。因此,可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时间由学生自己选择讨论的案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教师更好的了解班上学生的关注点。其步骤是:第一,准备演讲的小组自由选题,完成选题后需与教师沟通并为正式的案例分析题目。第二,学生在选题基础上制作案例资料。第三,课堂上安排该组学生配合PPT 资料进行演讲,如果案例比较复杂可以先将演讲资料发给其他小组的学生。第四,学生讲演完毕,可由其他组的学生提问,讲演的学生来回答。第五,教师进行及时的总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并对小组成绩进行评定,通常可以从选题的价值、演讲水平、同学的反应等方面给予评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决策能力,而且通过上课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一个主要缺陷是时间往往占用过长,特别是讨论热烈时往往时间难以控制,这无疑会挤掉了传统理论教学的时间。传统的教师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概念理论都没有掌握的话,是不可能结合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协调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考虑到本科教学及金融市场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应在传统教学上分配较多的时间,尽量避免案例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这一方面当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比如应事先把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先作准备,或者在案例讨论时事先明确规定讨论的时间(一般在下课前留20~30分钟,这样时间易于控制),在讨论时能恰当的引导学生,对于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发言应及时打断,引导学生回到讨论的内容上来,最后适时进行收尾总结。

(二)案例与理论阐述并重

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案例和案例点评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链接有关理论。这样,既便于学生对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的掌握,也便于在国际金融的研究和实际操作中更加方便地运用案例。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国际金融基本原理,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和理论的案例。案例材料需要重新进行组织编排。一个好的国际金融案例不是简单机械的课堂陈述,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研究框架内就现实国际金融问题和原理作出判断。因此国际金融案例最好不要拿来就用,而要围绕一个理论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一定的编排、剪裁和加工,使其更具针对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的现实国际金融环境、理论命题和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从而更有助于国际金融案例教学的开展。

(三)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若使用一些近似案例的国际金融现象或设计的案例与客观现实情况相距较远,就会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为学生不可能积极地为一个虚假的案例作充分的准备。案例所引用的数据必须有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掌握获取国际金融数据的方法。此外,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如果选用时间跨度长的案例,内容可能会陈旧过时,缺少时代特色,也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也要随时关注最新的理论和时事,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更广范围的问题。由于案例教学的推广,有不少案例集相继出版,同时有些教材里也包括了案例资料。但选择案例一定要新,最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案例更容易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因为事情正在发生,会有许多新闻报道,学生处于事件环境中,感觉更真实。如,2009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就是一个很好的国际金融教学案例。另外,新事件的发生和结果的时间差便于学生验证自己结果或推论的正确性,从而更好的关心国际国内的新闻事件。

(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动性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理论性和实践性俱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十分必要。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使用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而不是为了让教师教,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的思想都激发出来。成功使用案例的关键是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为了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和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动性,教师在上课前需要作以下准备:(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在设计教案时,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一定要全面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案例教学;(2)把班里的所有学生都划分到学习小组里,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所在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小组的划分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教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通常喜欢同质倾向的组合,要调动班委的积极性来调配小组成员;(3)精选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首先要选择最新发生的事件制作成案例;其次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过难或过于简单的案例都不适合。最后要注意案例讨论的频率,在哪个章节进行案例讨论,案例讨论应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在上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

[2]朱文案.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