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

职业危害现状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1篇

【摘要】为了解某水泥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健康,调查某企业概况、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在岗接害工人职业性健康体检情况,现场监测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 该企业有较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了消声除尘装备,定期为工人发放工作服、工作帽及防尘口罩,无配备耳塞;粉尘浓度监测合格率为63.6%(7/11);噪声强度监测合格率为72.7%(8/11)。接害工人体检率为98.85%(430/435),未检出职业病;体检正常率为91.2%(392/430);心电图异常、X线片异常及白细胞降低人数分别占参检人数的7.0%(30/430)、1.4%(6/430)及0.5%(2/430)。提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严重,缺乏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工人的职业性健康体检不规范。

【关键词】水泥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建设也随着快速发展起来,建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泥生产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其带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日益严重。为深入了解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笔者于2011年4月对某水泥生产企业的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与评价,并结合该企业2010年度接害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以兰州市某水泥厂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1],对该企业基本概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已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进行了调查。接害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查。

2 结果

2.1 企业基本概况 该水泥生产企业始建于1941年,2006年该企业重组改制,年生产水泥量150万吨。有生产工人435人,每人每日工作8小时。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石渣尘、硅石尘、煤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等,其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

2.2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计划,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证。有较为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3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该企业配备了消声除尘装备,定期为工人发放工作服、工作帽及防尘口罩,无配备耳塞。但存在个别工人工作期间不按规定佩戴防尘口罩的现象。

2.4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2.4.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在原料磨、球磨机等工作场所共采集粉尘样品11个,测定粉尘浓度在4.0--12.0 mg/m3,其中,7个点合格,合格率为63.6%。超标点4个,包括2号窑和3号窑的原料磨各1个点及包装车间2个点。

2.4.2 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在原料磨、球磨机等工作场所 共设置噪声监测点11个,噪声强度在80.0~125.0 dB(A),其中,8个点合格,合格率为72.7%。超标点3个,包括水泥磨车间的球磨机1个点、2号窑和3号窑车间的原料磨各1个点。

2.5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该企业对430名接害工人在本企业医院(取得职业性健康检查资质)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率为98.85%(430/435),未检出职业病。430人中,392人各项检查项目均正常,正常率为91.2%(392/430)。

38人体检结果异常,其中,心电图异常30人,X片显示肺纹理增粗6人,血常规异常(均为白细胞降低)2人,分别占参检人数的7.0%(30/430)、1.4%(6/430)、0.5%(2/430)。

3 讨论

粉尘是水泥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有关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报道屡见不鲜[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企业接害工人X线片异常率(1.4%)较低。究其原因,可能与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较好,职业病防护措施到位,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合格率(63.6%)高于其它企业有关。但仍存在个别工人不坚持佩戴防尘口罩的情况。建议,在今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要继续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接害工人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定期进行粉尘浓度监测和接害工人职业健康体检,从各个环节保障劳动者健康。

噪声是水泥行业存在的另一个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叶炳杰、江世强等人提出水泥生产线噪声危害比粉尘危害大[3]。职业噪声对人体最直接、最主要的危害就是造成听觉系统的损伤,属特异性危害。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听力损害,还能引起神经行为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变化、心电图异常、心脏负荷改变等。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引起血压升高[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企业接害工人心电图异常率(7.0%)高于其它异常项目。提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因接害工人工作场所较密闭,另一方面,企业未配备耳塞,不利于工人防止噪声危害。此外,调查还发现,体检项目中无听力检查,提示,企业管理人员对噪声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在今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要加强企业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定期进行噪声强度监测,进一步改善劳动者工作环节;配备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个人防护;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定,进一步完善体检项目,增加电测听检查项目,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参考文献

[1] 金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183-184,232-233,488-489.

[2] 刘银镖. 某水泥厂粉尘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6-2507.

[3] 叶炳杰,李津,李希彬,等.现代大型水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9(3)::34-35.

[4] 刘玉君,覃静. 玻璃厂高温和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24(1):28-29.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gx365”为你整理了这篇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从2020年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起,国家卫健委职业健康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绍兴市卫生健康委相继下发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并于2020年10月13日顺利完成绍兴市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工作,总计完成调查企业11215家。

一、调查取得的成果

本次调查全市完成了6个区、县(市)87个乡镇(街道), 共计调查11215家工业企业,超额完成省任务,完成率为104.5%;其中小微企业共计10878家,占比96.70%;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数量10119家,占比90.22%。

通过调查取得了以下成绩:一是全面了解了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数量及不同行业、地区、经济类型、规模等用人单位分布情况。二是掌握了我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粉尘(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等所有类型粉尘)、化学毒物(苯、铅及其化合物等所有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噪声、电离辐射和其他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劳动者数量及主要岗位分布等情况。三是了解了我市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健康培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等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四是建立完善我市职业病危害现状数据库,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五是得到了各级政府重视,卫生健康行政、市场监管、乡镇(街道)政府等相关部门形成强大合力,有力推进现状调查工作,促进“健康绍兴”建设。六是全面提升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支撑能力,做到“政府放心、业内权威,群众满意、企业信任,政策上引领发展、技术上一锤定音”。

二、存在问题

在多部门协调和帮助下,各区、县(市)调查人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重重困难,超额完成了省布置任务目标数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调查企业信息不完整。我市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工作绝大部分由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由于调查时间紧任务重,部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调查过程中不够仔细,调查信息收集不完整,如使用的原辅料、产品等信息不全。

(二)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的申报率、定期检测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率均偏低。

(三)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健全。全市各级疾控机构中绝大部分职业病防治工作人员为兼职人员,专业队伍建设矛盾十分突出。在本次调查工作中,县级疾控机构审核人员对于企业的工艺流程不熟悉,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关标准不掌握,导致对于调查数据的审核难以质控。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意识。用人单位需承担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但是我市众多小微企业负责人对于职业病防治意识较为淡薄,不熟悉、不了解也不开展职业病防治相关工作。因此,需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宣传平台,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让广大用人单位知道职业病防治要做什么,要怎么做。

(二)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仪器设备等的支持力度;开展全市职业病防治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大力培养专家人才;建设市级技术支撑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着力提升各级疾控机构业务技术水平,锻造“一槌定音”的工作能力。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危害;检测;现状;对策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劳动者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职业危害检测的重要性

国家越来越重视职工的安全健康,但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形势尚未扭转,情况仍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有毒有害生产的企业数量约2000万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约2.3亿人左右。我国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就达2800万人以上,每年全国的尘肺病患者就有约1.5万人。我国职业危害涉及40多行业,包括安全生产高危行业的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化工及计算机、生物工程、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因此,职业危害检测检验是安全监管部门有效评价安全生产的前提,是企业安全预防工作的基础。关注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工作,广大生产经营单位应了解有哪些职业危害检验检测装备,应怎样检验检测职业危害以及检验检测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要性。

2职业危害检测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职业危害接触人数、患病人数和新发病人数均居世界前列。职业危害分布广,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职业危害严重;劳动者流动性大,自我保护意识低;严重职业危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危害、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达2000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危害已成为影响职工生命健康的突出问题。有人形容,职业病这种不流血的“渐进式死亡”,远远大于矿难、车祸等流血的“立即式死亡”。据悉,仅死于尘肺病的患者,就是矿难和其他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数倍。更为紧迫的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并成为一些国家向我国提出反倾销、抵制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理由。重事故轻防治现象普遍存在,从职业危害与安全事故的关系上看,人们显然更重事故轻防治,即重视安全事故导致的"红伤",而职业病作为不流血的"白伤",往往难以获得较高关注。职业病因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等特点,其危害也就往往被忽视。

3 原因分析

基本上是由于对经济利益的考量。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往往忽视了职业危害的防治,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甚至一些地方为了留住企业、留住财源,竞相降低招商引资门槛,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准入、监管过程把关不严,使一些未经职业健康审查的建设项目违法立项建设,导致大量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使职业危害从源头上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意识也很薄弱,职业危害防治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一些乡镇企业职业危害问题更为突出。这类企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技术落后,设备简陋,防护设备条件差,甚至根本没有任何个人防护,加之管理混乱,制度不全,劳动者整体素质低。特别是随着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劳动者群体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又急于就业谋生,不知道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存在哪些职业危害,更不知道如何防范职业危害。

4 对策建议

做好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可从源头上遏制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各用人单位应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切实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测、检测工作,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4.1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是指用人单位从事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的职能部门或专设机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职业健康管理组织,明确由那些部门组成,具体组成人员;各部门及人员职责;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的人力、经费、计划、各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安排等。职业健康专业人员是指取得执业资格的公共卫生医师,用人单位可以向社会聘用。

4.2制定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如职业危害控制计划,包括职业危害日常监测、检测、评价计划,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维修、维护计划;体检和健康监护计划;培训计划;职业健康专项经费预算、措施计划等。计划应当有目标、指标、进度安排、保障措施、考核评价方法等,并按计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计划的落实。

4.3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与评价制度

在摸清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分布的基础上,作业场所工人的工作地点及时间制定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承诺定期对存在的、工人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按种类、岗位,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浓度强度监测与评价,并如实公布:如果没有达到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将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改进,包括进行工程改造、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更换、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培训等的改进措施。承诺利用各种方式,对存在的、工人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按种类、岗位进行自行监测。

4.4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是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强度)、工艺流程、劳动的岗位和用工等情况,制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和实施方案,并预算经费。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按照计划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对于发现的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要及时调离原岗位,对疑似职业病人应按国家规定及时安排诊断。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工;职业病危害;粉尘;毒物;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X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2803

1引言

为了解珠三角地区涂料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为预防职业病提供依据。笔者于2016年6月至8月对佛山市某涂料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检测与分析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某涂料化工企业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

2.2方法和依据

(1)采样方法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GBZ/T 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 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检测结果按照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所用检测、检验仪器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在设备基本满负荷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转的状态下,选择工人经常操作或定时停留的地点,连续3 d进行采样。

(2)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采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原子火焰吸收光谱法和焦磷酸法等进行检测。所使用的仪器均经过计量认证检定。

(3)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已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4)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按 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

3结果与分析

3.1职业卫生学调查

某涂料化工企业成立于1996年6月,目前大约年生产销售聚酯树脂清漆500 t,聚酯树脂绝缘漆150 t,聚氨酯漆稀释剂2000 t,水性涂料500 t。本次调查范围为:①水性单元,包括:一车间、化验室一;②油性单元,包括:二车间、三车间和化验室二;③辅助单元,包括甲类仓库、丙类仓库、配电房和辅助卫生用室等。三种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水性乳胶漆生产场所为一车间,生产工艺:投料混合分散配色过滤检测分装包装;聚酯树脂清漆生产场所为二车间,聚酯树脂绝缘漆生产场所为三车间,生产工艺:投料混合分散研磨过滤检测分装包装。主要原料和辅料为醇酸树脂、聚酯树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甲苯、乳液、钛白粉和滑石粉等。主要生产设备有高速分散釜(3台)、高速分散机(4台)、防爆分散机(6台)、砂磨机(5台)、灌装机(4台)和空压机(4台)等。

该企业现有员工46人,实行每天8h、每周6d工作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38人,占82.6%。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小组,已制定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配发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高效过滤式(单罐型)防毒半面罩、301-XK防尘口罩、3M 1100型耳塞、防护手套等。对工人进行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以及应急救援演练。在工作场所内均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3.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对该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调查,根据企业提供的MSDS,结合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等,确定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其他粉尘)、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丙烯酸、甲苯二异氰酸酯、甲醛),噪声和工频电场等。

3.3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检测结果

(1)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对于其他粉尘的检测,设置2名个体采样对象和2个定点采样点。检测结果显示,2名个体采样对象接触的总尘浓度(CTWA)和2个定点采样点的总尘浓度(CSTEL)为0.7~7.3 mg/m3 ,全部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见表1。

(2)化学毒物浓度检测结果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丙烯酸、甲苯二异氰酸酯、甲醛等10种化学毒物浓度96个点,其浓度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见表2和表3。

(3)噪声强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设置7名个体噪声检测对象和5个定点检测点,噪声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工作场所或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均低于85 dB(A),在相关职业接触限值以下(一车间、二车间和三车间和化验室一的各个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了80 dB(A),属噪声作业),见表4。

(4)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工频电场检测配电室1个点,结果显示,电场强度为1~2 kV/m,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

3.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检测

(1)防护设施调查①防尘设施:一车间在每个分散岗位都设置了一个上吸罩,共9个。②防毒设施:二车间、三车间和实验室二共设置12个局部通风装置。③防噪设施:采用低噪声设备,对产生噪较大的工序采取隔声措施。④防高温设施:在生产车间内设置了电风扇,以加快车间内空气的流动,有利于人体的排汗。⑤防工频电场:配电室高压设备设置围栏和区域划分,对高压线和电柜进行屏蔽处理。

(2)防护设施检测检测22个局部通风防尘设施的罩口风速,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所设置的排风罩罩口风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1],可以有效的将有害物质排出,检测结果见表5。

3.5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该企业2016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应检46人,实检46人,在岗期间的体检率为100%,委托体检的机构具有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格。用人单位已将两例有粉尘职业禁忌证的工人调离原工作岗位,从事不接触粉尘的工作。对于另外两例苯系物项目待复查的作业人员,用人单位已按相关要求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安排进行复查。体检结果中发现两例粉尘职业禁忌证,没有发现职业病和职业中毒患者以及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记录。

3.6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粉尘危害控制效果该企业设置了粉尘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经现场检测4个点总粉尘浓度全部合格。接尘工人未发现疑似尘肺病。

(2)化学毒物危害控制效果设置了化学毒物防护设施,设施运行正常,现场检测10种化学毒物共96个点浓度全部合格。接触毒物工人未发现疑似职业病。

(3)噪声危害控制效果对噪声源采取的降噪设施,现场测量噪声强度12个点全部合格。噪声作业岗位工人未发现疑似职业病。

4讨论

涂料化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已有报道[2~5],但其现状调查报告较少。本文调查的某涂料化工企业目前主要生产销售聚酯树脂清漆、聚酯树脂绝缘漆、聚氨酯漆稀释剂和水性涂料等产品,原辅料主要为醇酸树脂、聚酯树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甲苯、乳液、钛白粉和滑石粉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其他粉尘)、化学毒物(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醛),噪声和工频电场等。作业工人长期接触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倘不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可发生尘肺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6]、职业性噪声聋[7]、职业性中暑等,严重时会危害作业工人的健康。

本文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某涂料化工企业的现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8,9]。设置了各种职业病防护设施,从源头上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序或岗位设置了防毒、防尘、防噪声、防高温和防工频电场的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所检测4个点总粉尘浓度、96个点(10种)化学毒物浓度、12个点的噪声强度和1个点工频电场强度均全部合格,受检查的接触化学毒物和噪声的工人均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说明防毒、防噪声和防工频电场的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良好。不过二车间投料操作位的其他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较高,最高值为7.3 mg/m3,接近8 mg/m3的职业卫生限值。说明粉尘危害控制效果欠佳。需进一步完善通风除尘措施和对应岗位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投料操作位其他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较高的原因是由于投料口是敞开式,工人在进行投滑石粉过程中整包迅速倒进投料缸,从而短时间产生粉尘飞扬。在投料过程中工人应轻拿轻放,慢倒,尽量在倒料过程中粉尘袋口伸进缸里,防止物料飞扬。同时应降低上吸罩与污染源的距离,更有效地排除毒物与粉尘。调查显示,该企业各岗位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较好,相关管理人员仍应注意防护用品的失效与更换周期,尤其对于一车间操作工防尘口罩和二、三车间各岗位防毒半面罩的使用,务必确保防护用品的有效和正确使用,避免或减少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194-200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彭洁, 刘莉. 中小化工企业职业卫生检测与职业卫生安全问题浅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5, 32(12):1788~1789.

[3]轩飞飞. 天津市某涂料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职业与健康,2014, 30(17):2369~2371.

[4]平庆玲. 某化工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2013, 20(11):1341~1343.

[5]周杰, 蒋立新, 张雪, 等.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测定[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 34(5):412~414.

[6]王国彬, 李南春. 慢性苯中毒研究概况[J]. 职业与健康,2010, 26(15):1767~1769.

[7]王国彬, 李南春. 职业性听力损伤的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1, 27 (2):196~198.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现状; 调查; 评价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73

采油是石油行业的基础,主要工艺包括原油开采、集输和污水处理及回注,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通过调查某集输站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调查内容与评价方法

1.1 调查内容

包括调查集输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设施、职业健康监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的现状[1]。

1.2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依据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以及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等法规、标准以及集输站提供的基础资料。

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

现场采样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2];粉尘浓度检测采用滤膜称重法[3],硫化氢采用硝酸银比色法[4],非甲烷总烃采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4],二氧化硫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4],二氧化氮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4],氢氧化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噪声采用仪器直读法[5]。

2 调查结果

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

正常生产状态下集输站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煤尘、矽尘)、毒物(硫化洹⒎羌淄樽芴、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非正常状态下集输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为:⑴进入沉降罐等密闭空间作业,可能导致缺氧窒息和急性职业中毒;⑵检维修使用电焊、电钻时可能产生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电焊烟尘、紫外辐射、噪声、手传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调查结果

粉尘、毒物防护措施:⑴锅炉上煤采取机械化作业方式,出渣采用湿式作业,降低粉尘扩散;⑵卸油区露天布置,利于有害气体扩散;⑶各泵房、沉降车间、过滤车间、操作间等均设有侧窗及强制排风扇,通过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降低房间内有害气体浓度;⑷油品管网严格密封、预防泄漏扩散;⑸各泵房、沉降车间、过滤车间、操作间、灌区等均设有可燃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伴生气、石油气超限可自动报警。

噪声防护措施:⑴设备订货时提出设备噪声限制要求,对于长期连续运行生产高噪声的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震措施;⑵值班室采用隔音性能好的门窗及有较好吸声性能的墙面材料;⑶对产生高噪声的各类泵安装有隔声罩,并且布置在单独的建筑物内;⑷管道敷设顺畅,外覆保温层,可以减少和吸收动力性噪声;⑸站区绿化良好,可以起到一定的消声降噪作用。

高温防护措施:⑴各控制室、值班室、油泵房采用集中供暖,采暖方式为热水上供下回;⑵各类储罐及管道外表均覆有保温层;⑶工艺要求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

2.3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

3M1201型尘毒呼吸防护套装 (内含1200半面罩、3001CN有机蒸汽滤毒盒、385CN滤棉盖各1个,3N11CN预过滤棉2片),护目镜,防酸碱手套,耳塞(型号:3M 8100),防尘口罩( 型号:3M N95)。

2.4 急性职业危害及应急救援设施调查结果

2.5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结果

集输站成立了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宣传与培训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职业病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查阅相关资料,集输站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良好。

2.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7 职业健康检查

依据集输站连续三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分析:集输站每年对生产人员按照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进行一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

3 评价与建议

3.1 评价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规定,集输站属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采矿业-石油开采,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

集输站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健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基本满足实际防护需要。

3.2 建议

(1)建议集输站应严格执行设备日常使用、维护、检修、检测制度,职能部门加强检查力度,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2)建议集输站加强计量间、提升泵房日常通风设施管理,防止因通风不良导致硫化氢浓度升高,产生安全事故。

(3)建议集输站加强检维修时的职业病危害预防,特别是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检测有害气体浓度和氧含量[6]。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T2470-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6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504-0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也在不断地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改革使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形式转为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种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出现了迅猛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随之带来的职业危害也日趋严重。职业病防治工作迫切需要转变工作方式,重新进行服务定位,督促用人单位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职业病防治体系,以适应新的形势。下面结合我市职业危害现状、实际工作情况与管理对策作一探讨。

1基本现状

鹤壁是以煤炭行业为支柱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化工、建材、金属镁冶炼等行业的兴起,基本上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金属镁冶炼为龙头的工业格局。鹤壁市现有各类企业489家,作业职工55760人,接触有害因素职工45496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包括个体企业)483家,作业职工34860人,接触有害因素职工28174人。目前现有职业病例1428人,其中尘肺病例1225人,占85.7%。职业危害的重点是以煤炭开采、建材生产、金属镁冶炼为主的粉尘接触行业和以橡胶助剂生产为主的化工行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粉尘31种,化学毒物200余种,物理因素5种。2011年统计显示:开展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的企业仅有23家,监测数据显示,粉尘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率为47.5%,化学毒物作业点超标率为18.2%,物理因素作业点超标率为51.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为24.3%,上岗前体检836人,离岗时体检工作除鹤煤外其他企业基本未开展。2011年度职业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2011年新、改、扩建设项目共34家,仅4家省级备案审批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11.7%),其余30家市级备案审批企业均未进行预评价(91.2%)。

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个体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注意对安全卫生设施、设备的投入。用人单位负责人本身缺乏劳动卫生防护知识,对职业危害不了解,职业病防治观念、法律意识淡薄。劳动者作业环境差,厂房简陋,加工场地狭小、设备拥挤,车间内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及除尘设备,同一车间内同时存在多种危害因素。劳动者多为临时工及季节工,文化程度低,缺乏完善防护知识,对有害作业场所的污染状况不了解,对职业危害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清楚,个人防护意识差,没有配备或不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这是职业危害事故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我们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开展职业病防治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1受市场经济影响,我市原有的颇具规模的国营企业均改制转产,以承包、租赁的形式形成多个非公有制小企业,使原本理顺的职业卫生工作陷入混乱状态那天,多数企业没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劳动卫生工作。

1.2非公有制企业临时性、机动性较强,规模小,加工地点分散,项目建设时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投产后也没有及时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造成没有及时纳入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范围。

1.3非公有制企业临时观念较强,资金有限,防护设施的投入和改善受到了限制。

1.4非公有制企业法律意识淡漠,不明确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对职业卫生执法采取回避态度,甚至拖延卫生管理监测工作,监测覆盖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偏低。

1.5用人单位不重视劳动者的健康防护,受用工制度的影响,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职业卫生素质差等。

2管理与对策

2.1多部门联合检查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群众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新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执法主体是安监部门,卫生部门主要负责监测、健康监护、制定职业卫生标准等技术服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中必须取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劳动、安监部门协作,协调职业防护与工伤鉴定、劳动保护的关系,从企业利益出发,共同对用人单位进行管理,加大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的健康监护工作力度,坚持以人为本,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2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根据我市职业危害现状与特点,突出抓好煤炭、化工、金属镁冶炼精加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卫生工作,严格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依法加强预防性工作力度。同时,积极开发领导层,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支持,从建设源头上把好卫生关,对新、改、扩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培养一批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开展好预防性评价工作奠定人才基础。拓宽服务项目,组织技术人员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人单位就解决在毒污染问题及生产工艺中的疑难问题。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7篇

1职业卫生监管现状

我县卫生监督所共有40人,设有食品卫生科、公共场所科、学校卫生科和职业卫生科。职业卫生监督员有4人,负责全县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这4名监督员学历分别为高中1人、大专2人、本科1人;中级职称1人,高级工1人,技师1人,无职称1人;从事职业卫生年限从3~16年,年龄均在25~46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职业卫生工作经历,有的接触时间较短,只有2~3年,有的已干了十几年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文书书写少则20、30份,多则80多份,进企业现场监督检查次数不等。

2辖区职业病危害现状

2.1辖区职业病危害企业基本情况

2.1.1职业病危害企业行业分布 目前,我县辖区内的企业行业分布为:化工业、板材业、家具制造业、装饰材料业、建材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日化生产业等。企业性质分别为国有、集体、个体及外商独资企业等。

2.1.2主要职业病危害类别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煤尘、矽尘、水泥尘、铸造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氨、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醇、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对硝基氯苯等、2-4二硝基氯苯等。

2.1.3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分布情况 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情况,接触粉尘类的劳动者共计798人,其中女工248人,农民工550人;接触化学毒物的劳动者共计817人,其中女工347人,农民工470人;接触物理因素的劳动者共计831人,其中女工374人,农民工457人。

2.2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2.2.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情况 我县辖区内的用人单位都设立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名称各不相同。有的设在厂办室,有的设在总经理办公室,有的设在生产科,有的设在人力资源部,有的设在安环部,还有的设在医务室。有的用人单位设有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有的专、兼职均有,有的没有专职而有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2.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情况

部分用人单位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有的制度较完善,有的还不完善,这些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都予以指出并要求改进,各用人单位相应地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部分用人单位基本没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3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各用人单位因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不同而健康监护情况各异。有的单位对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人全部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有的部分进行,还有的拒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3.1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各用人单位负责人普遍认为,职业健康检查对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好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好事。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销路不畅,企业效益不景气,而没有或缺少用于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的资金,致使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2.3.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情况 用人单位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之后,部分用人单位能够按照法律要求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且基本符合要求。另一部分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则认为,体检工作已经进行,费用也已交齐,还建什么档案?持这种观点的人,多半是没有明白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意义及监护档案所应包含的内容。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耐心讲解,让企业负责人权衡利弊,最终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4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多数用人单位都能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有的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培训,有的用人单位聘请(委托)安监局对接害职工进行培训,形式多样,但都以取得实效为共同目标。少数用人单位根本不知道还要对接害职工进行培训。

3存在的问题

3.1用人单位不重视 用人单位负责人把追求企业效益放在首位,所有工作全部以此为核心,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不是误解《职业病防治法》的理由。由于不能全面理解《职业病防治法》,导致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不重视。具体表现在:"门难进",有的干脆就不让进门;勉强让进了门,也是"脸难看"。企业主甚至片面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只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带来麻烦,创造不了什么效益。当前,以人为本贯穿社会的各行各业,如果工人没有好的身体,为企业创造效益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抱着这样的错误想法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怎能不误导企业?

3.2职业病危害日益严重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引进,给企业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率。另外,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虽然引进了新技术,但生产厂房并没有扩建,而且布局不合理,有毒无毒工序混杂,导致接害工人增多。再加上防护设施的缺乏,或已有防护设施但形同虚设,工人没有必要的防护用品,这些都对职业病的防治极为不利。

3.3专业人员、监督经费缺乏 仅靠4名监督员监督辖区内的所有企业,显然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监督力量的薄弱由此可见一斑,况且,4名监督员中仅1名监督员为专业人员,这样的监督队伍结构,如何对企业进行高水平的监督?再加上监督经费无法保证,进行监督的必要设备严重缺乏,特别是对违法行为需进行及时取证而由于没有取证工具时,那将是多么遗憾!像这样做不到违法必究,又怎能保证监督的效果?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笔者于2013年6月对某选煤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现状调查与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项目以原煤仓、筛选破碎车间、主洗车间、装车系统和辅助系统为评价对象,对其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对其在正常生产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2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及实验室分析、工程分析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本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水平和职业卫生管理资料,对该厂进行综合评价。

1.3依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1~3]。

2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 该洗煤厂占地面积为17.5km2,分为生产区和办公区,生产区依照工艺依次为原煤仓、筛选破碎车间、主洗车间、装车系统和辅助系统,生产设备主要有:给煤机、胶带机、分级筛、刮板机、浓缩机、弧形筛及各类泵。

2.2主要生产工艺 该项目主要生产工艺为200~13mm级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工艺,13~1.5mm级末煤采用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1.5mm采用分级旋流器粗煤泥回收工艺。井下来煤分别运至原煤仓下,按照要求的配煤比例将带式输送机输送至筛分破碎系统,经人工选矸石后进入主洗系统,经筛分作业分选作业重力浅槽脱介煤泥脱水作业介质回收作业煤泥水过滤作业,最后精煤入精煤仓,矸石入矸石仓。

2.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产生环节

2.3.1煤尘 原煤筛分工序中煤在装卸、筛分、破碎和皮带输送,原煤在主洗车间进行分选、产品煤输送到产品仓,产品煤装车外运等过程会产生煤尘,对操作工及巡检工造成职业危害。

2.3.2噪声 皮带输送机、筛分机、破碎机、各类机泵等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摩擦、碰撞等原因产生机械性噪声。变电所等场所电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电磁性噪声,对操作工及巡检工造成职业危害。

2.3.3电焊烟尘设备检修焊接操作过程中产生电焊烟尘。

2.4卫生防护措施

2.4.1除尘措施 ①原煤车间转运地道、转载点及筛分破碎车间在所有胶带机走廊装设冲洗水和水喷雾除尘装置,车间分级筛安装除尘设备,均采用电气控制,实现设备起停车同步开闭喷雾、除尘设备。有效降低了系统内的煤尘。②原煤入场皮带头设置防尘溜槽,防止煤尘扬起。③作业场所进行通风除尘换气,防止粉尘和有害气体聚集。④在生产过程中对厂房地面实施湿式清扫。⑤胶带机进行导料槽延长密封处理。

2.4.2防噪措施 ①设备选型,选用技术先进、运转平稳、低噪声设备。②在总平面布置方面,根据地形将主要生产系统级生活设施分开布置,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③各类泵、振动筛、破碎机等设备设置单独基础并作减震处理,强振设备与管道之间采取柔性连接方式,防止振动造成的危害;噪声大的设备隔离、密闭降噪。④从围护结构方面,将噪声较大的设备均置于室内,利用建筑物隔声;在主洗厂房围护材料、双层压型钢板之间充填保温吸声材料,厂房内的强制机械通风,围护结构的综合隔声量可达35dB(A)以上。⑤主厂房内不设值班室和操作室,在非生产楼内设集中控制室,工作人员远离噪声源,避免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⑥在厂房和厂界周围栽种灌木、乔木、空地种植草坪。⑦在无法达到噪声标准的场所,操作人员佩戴耳塞、耳罩。

2.5应急救援及警示标识 该厂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以及专项职业卫生应急预案。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该厂配置有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并定期进行培训与演练。

2.6个体防护用品调查 该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建立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台帐,安全部门负责对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及指导工作。经现场调查,配置的防护用品种类、数量基本可以满足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需要。

2.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7.1粉尘 该厂共检测35个粉尘作业地点,合格作业点23个,短时间接触浓度合格率65.7%,同时对原煤运转工、主洗巡检工共13个岗位工人进行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4个超标,CTWA浓度合格率69.2%。粉尘浓度超标岗位为原煤车间、主洗车间输送皮带。

2.7.2噪声 该厂共测试了41个噪声作业点,合格作业点31个,合格率为75.6%。噪声超标点主要为刮板机和破碎机。不合格的10个检测点的噪声强度最高为94.9dB(A),最低为85.6dB(A)。见表1。

2.8职业健康监护 目前未检出与本项目职业接触相关的职业病,对体检中发现的非目标疾病包括血压偏高、心电图异常,建议定期复查。

2.9职业卫生管理 本项目设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该厂每年委托取得技术服务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按要求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及噪声。粉尘关键控制点为原煤系统和主洗系统及装车系统的运转皮带。噪声超标点集中在原煤分级振动筛、主厂房四楼精煤脱介筛,三楼精煤下料箱、二楼精煤立式离心机。

建议:①设备运转时,正常开启通风除尘及喷淋装置。②在生产过程中对厂房地面实施湿式清扫。③用人单位应在作业工人经常停留的作业楼层,增设隔声休息室,以减少噪声危害。④对进入噪声强度高于85dB(A)工作场所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规定,配备声衰性能良好、舒适的护耳器,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按期更换,督促作业者正确使用。⑤粉尘超标的作业地点,在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给作业工人配发合格的防尘口罩,定期更换防尘口罩滤料,加强现场监督管理以确保其正常、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业卫生 西药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R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21-01

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西药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某西药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一般情况调查指企业的基本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等。

1.2 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毒物(氨、乙酸乙酯等)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1.3 检测方法粉尘浓度的检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1]和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测定。噪声强度检测按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氨浓度测定用钠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乙酸乙酯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饱和脂肪族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63-2004进行采样检测。

1.4 分析评价依据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4],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5]。

1.5 采样检测仪器DFC-3BT型粉尘采样器,AKFC-92G型个体粉尘采样器,毒物定点采样器,毒物个体采样器,HS6288噪声分析仪,HS5633数字声级计,AE240型分析天平,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均经计量部门校准。

1.6 采样频次及时间:粉尘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1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尘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毒物(氨、乙酸乙酯等)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毒物(氨、乙酸乙酯等)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噪声检测: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每个区域,选择2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应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测量。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某西药厂座落于某县工业集聚区,主要生产抗生素和西药片剂。总投资5063万元,建筑面积6353平方米,年产抗生素48吨,西药片剂15吨。目前共有4栋厂房,设置6条生产线, 可安置300名员工就业。各工种实行三班三运转制度,平均每班工作8小时,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氨、乙酸乙酯、噪声、粉尘等。各岗位、各工种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基本稳定。设备布局基本合理,工具、材料摆放整齐,地面和工作台面无集尘和其它污物。生产过程为密闭系统,102车间设有乙酸乙酯专用抽风管道和抽风风机,风机装在屋顶,工作期间能正常开启使用。工人上班时,均着连体工装,佩戴防毒口罩、帆布/橡胶手套。

2.2 主要原料:葡萄糖、乙酸乙酯、氨水、氯化氢等。

2.3 主要工艺流程:原料 一级种子 二级种子 发酵 树脂吸附 解吸 浓缩喷干 成品包装

2.4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1

检测结果显示:监控操作台、粉碎投料仓口、高分筛南和暂存料仓下料口各岗位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其余所测岗位接触粉尘总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2.5 毒物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毒物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2

检测结果显示: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氨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乙酸乙酯浓度除二层平台岗位不合格外,其余所测岗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2.6 噪声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5个工段,32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8.0dB(A),最小声强78.6dB(A),平均86.2 dB(A),其中21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65.6%。不合格场所主要是中配置罐东、 306发酵罐南、101车间二楼、203种子罐北、306发酵罐南、1号空压机北、生产控制室中、3号空压机南和 5号空压机南等岗位。

3 讨论

根据该厂工作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调查检测结果,对生产性粉尘、毒物和噪声的控制,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粉尘的控制措施:

3.1.1 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如监控操作台、粉碎投料仓口、高分筛南和暂存料仓下料口等关键控制岗位尽量避免人工操作,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或革新工艺,及时检修设备,尽量减少粉尘飞扬。具体可在设备或岗位上安装集尘器、抽风设备收集粉尘及工人佩戴防尘口罩等,

3.1.2 监控操作台、粉碎投料仓口等产生粉尘较多的岗位应每班清扫,事故性粉尘散落应及时清理,减少二次扬尘。

3.1.3 染尘的工作场所设密闭防尘的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扫卫生,保持值班室干净整洁。

3.1.4 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粉尘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帽、防尘口罩等)并确保工人正确佩戴。特别要重视接触粉尘浓度超标岗位工人的个人防护,防尘口罩滤膜必须定期更换。

3.2 噪声的控制措施

3.2.1 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声级超过卫生限值,而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个人防护用品。

3.2.2 其它非噪声作业场所如行政区和生活区应尽量远离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

3.3 防毒物措施:

3.3.1 公司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制定毒物如氨、乙酸乙酯等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具体的处置措施,完善应急救援设备的配置,并对救援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3.2 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岗位,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3.3.3 完善防护设施和安装防护设备,如在工作场所内安装负压式排风扇和局部抽风机等,保证工人正确并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参考文献

[1]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2] GBZ/T18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3]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4]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

[5] 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10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5年__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点》(泰安监〔2015〕39号)、《__市木制家具制造等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泰安监〔2015〕60号)《兴化市精密铸造等六大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兴安办〔2015〕41号)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治理,结合我镇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镇精密铸造等六大行业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如下: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集中治理精密铸造、木制家具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皮革箱包和制鞋、水泥生产、铅酸蓄电池生产等六大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突出问题,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创建达标活动,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增强企业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护意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我镇职业健康监管形势稳定好转。

在专项治理的行业企业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治理,职业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杜绝有重大影响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或事件发生,力争做到六个100%:

1.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100%;

3.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率达到100%;

4.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率达到100%;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100%;

6.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率达到100%。

(一)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宣教培训。镇安监办协调培训机构,结合年度安全管(文秘站:)理培训,做好包括专项治理的行业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内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各专项治理的行业企业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本企业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开展摸底调查。结合职业病危害企业普查和项目申报,全面核查、准确掌握本辖区专项治理的行业企业数量、生产规模、从业人数及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序以及所采用的防护设施等情况。

(三)加大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力度。专项治理的行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要求。已投产精密铸造等行业企业建设项目未开展职业病危害“三同时”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的,应当按照要求,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完善和改造,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已开展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企业,每三年要重新做一次现状评价;现状评价不满三年的企业,要抓好一年一次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以及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正确佩戴等工作。没有进行过职业卫生现状评价的企业,要主动与有职业卫生评价资质的单位联系,委托其帮助开展职业卫生现状评价。

(四)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治理。针对专项治理的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产生的环节、工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保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专项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企业自查整改阶段(5月):此次专项治理的六大行业企业,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具体的专项治理方案,开展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落实整改。

检查督查阶段(6月一10月):各单位、村、企业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在企业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对辖区内重点企业进行检查,组织推进本地区专项治理工作。在此期间,各单位将对专项治理工作和企业自查自纠工作进行督查,对严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总结验收阶段(11月):市局通过组织抽查和组织专家检查等方法,对专项治理进行总结验收,镇安监办对各村、企事业单位专项治理工作不力的村、单位、企业给予通报批评。

(一)认真调查,制定方案。各村、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前期开展的企业职业病危害摸底调查工作,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认真组织职业病危害调查,弄清辖区内专项治理的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了解和掌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认真制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方案,分阶段有序推进。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11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国家、省、市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全面摸清我办事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切实加强职业病危害企业监督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部署,决定在全处范围内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落实用人单位责任。通过对全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的普查,摸清我处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对职业病危害的行业分布、人群分布以及防护措施等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为我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和依据。

二、普查范围和方式

对辖区内所有登记注册的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普查,并对具有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的企业和作业场所进行重点调查,摸清被调查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现状。

调查方式,采取企业自查和专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普查的主要内容

1、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经济类型、行业分类、主要产品等基本情况。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包括作业场所岗位名称、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材料,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人数及分布,职业危害基础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等。

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单位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情况。包括有无专兼职管理机构和人员、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等。

4、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包括接触职业危害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及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职业病患病人数等。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5日至20日)

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业务培训,具体安排部署职业危害现状普查工作。

(二)全面调查阶段(4月21日至5月20日)

1、企业自查。各生产企业对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及普查内容,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进行全面自查,如实填写《年营海办事处企业职业危害情况自查表》,其自查结果企业和法人代表要盖章签字。

2、调查核实。在企业自查基础上,各企业、单位对存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企业详细填写《年营海办事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表》,并建立企业《职业卫生档案》,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措施。安监办将联合有关单位对本次普查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客观。

(三)汇总上报阶段(5月21日至6月30日)

各企业、单位认真总结调查摸底工作开展情况,对调查摸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填报《年营海办事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普查情况汇总表》和《年营海职业病危害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由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员、签字加盖公章后于6月30日前将汇总资料分别报镇安监办(同时上报电子版)。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调查摸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是做好全处职业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工作,各企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民生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煤矿 职业危害 防治对策

煤矿不良现状具体体现在,一方面严重的威胁煤矿企业员工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高温高湿和粉尘,以及噪声和振动,还有毒物等为煤矿职业危害主要类型,粉尘是其中造成最大危害类,尘肺病是由粉尘引发的,就目前来看,其属于我国职业病发病最多的,并且我国尘肺病人数最多。以下两方面为直接导致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根源:(1)粉尘浓度普遍达不到标准,具有较差的作业环境;(2)具有较多人员接触粉尘,并具有相对较大患病总人数。 由此可知,我国相关部门对防治煤矿职业危害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应成为必要之举。

1煤矿职业危害分析

尘肺病在我国职业病中,属于发病率最高的,并且在当今世界上最多人数尘肺病国家就包括我国,而各个厂矿企业为尘肺病产生主要场所。在我国煤矿企业每一个作业环节,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等等几乎都存在,是作业人员患有职业疾病职业中毒和噪声聋等不同程度的直接导致因素,而比重最大的职业病就是尘肺病,煤工最主要的尘肺病就是尘肺和矽肺。有效分析相关数据表明,正在逐渐的缩短成为煤矿行业尘肺病发病工龄的主要趋势,20 岁为最小的发病年龄,41 岁左右为发病平均年龄。

2我国煤矿行业职业危害的问题

2.1作业场地缺乏对有害物质的监测

眼前利益成为我国很多煤矿企业驱动力,这些煤矿企业在检测人员和测尘设备上不愿投入资金,就目前煤矿粉尘来看,其作业场地粉尘浓度处于严重超标状态。 企业在监测作业场地有害物质态度上往往是消极的,主要由于煤矿企业担心测尘不达标必然得接受惩处, 同时煤矿企业为了目前利益在防尘措施上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 而且很多企业不具备健全的技术服务保障体制, 有害物质检测中心站虽然被建立起来,但具有偏高的收费,加上过远的路途,在定期鉴定和检测煤矿上,产生的影响力极大,在企业监测有害物质方面其真正的促进作用最终无法发挥出来。

2.2企业缺乏对职业危害防治机构的重视

在大型的国有煤矿企业中,职防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虽然被设置,而且所需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但职业危害防治技术人才依然处于短缺状态,监测与检定设备处于老化或不足状况, 而且管理水平低下,职业危害防治基础工作还处于极不到位状况。此外,多数的地方煤矿企业专门对职业病进行防止的相关机构还没有设置,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3职业病统计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

就现阶段很多煤矿企业来看,诊断职业病工作还处于没有开展状态,相关的统计数据就更谈及不上;煤矿企业一旦中毒伤亡等事故出现,通常也仅是停留在调查与处理事故层面上, 没有以职业病病理报告对待;并把主要职业病作为职业病报表进行报送,在法定职业病中,煤矿企业对待治疗较为简单的往往以无碍健康视之,以不需要报告和诊断来对待。

3防治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止体制

我国要想使职业病的产生从根本上得到防止,各个煤矿企业就应把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建立和健全起来,具体体现在使用维修管理防毒与防尘等设施,卫生安全检查工作环境,重视分析和统计以及上报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状况等。

3.2强化防治监察环节

相关煤矿监察机构在日常监察工作中应注重检查作业场地卫生管理措施和设施情况;培训职业卫生情况;评价和监测作业场地危害因素状况;贯彻执行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情况;有关违规违法行为等方面。一旦发现煤矿企业粉尘与有毒物质没有达到标准,个体劳动保护不到位,相应治理措施匮乏的,需运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限期促进其进行整改,以停产整治或关闭惩罚严重者;并坚决依法查处 对相关职业危害防治违背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职业危害事故责任人。 形成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氛围。

3.3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安全监察技术体系

对于职业卫生安全监察技术体系,煤矿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的建立并完善,把职业病防治院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发挥与利用到最大化,为资源共享的实现而努力。企业应以当地的实际状况为切入点,积极的合理的整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主要就把职业卫生安全监察技术体系逐步的完善和健全起来,从而在技术支撑和咨询上做好防治煤矿企业职业病工作的坚强后盾,定期的评价与监测煤矿企业作业场所,把诸多职业危害因素找出来,做好科学合理的技术服务, 从而为监察与监督职业卫生,处理调查危害事故提供便利。

3.4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

煤矿企业应充分的重视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和主要人员都应成为培训者,企业应当定期培训在职人员,加强相关职业卫生安全教育,这是使在职人员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被提高的有效途径。职业卫生基本常识和职业危害事故分析以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等等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以正规严格的系统性培训为手段, 促进职工职业危害防止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4结语

煤矿行业职业危害控制与预防工作在社会性工作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尘肺病防治而言,其重中之重体现在注重把行之有效的社会机制建立起来,对煤矿企业行为进行规范, 促进政府监察和监督功能进一步强化。在防治职业危害方面,加大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从而使广大群众和整个社会深刻认识到其危害性,进而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整个社会防治意识得到加强,这是使尘肺病发病率得到有效遏制的唯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俊虎,杨晨光,李昊.寸草塔二矿采掘工作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

[2]李金泉.梧桐庄矿职业危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煤矿安全,2014(02).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13篇

(一)全面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1、加强与卫生、人社、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有关法规、标准,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将职业卫生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体系,认真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地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强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和管理水平。2013年,力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实现“全覆盖”。

3、开展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卫生培训上岗制度。

4、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从业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使其掌握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增强防护意识和能力。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和健全职业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5、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督促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责任体系、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前期预防、工作场所管理、防护设施、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健康监护和应急管理等10个方面规范职业卫生基础工作,提升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切实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2013年,力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职业卫生档案建档率、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粉尘、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放射性物质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30%以上。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执法,深化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

6、开展“回头看”,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在去年全区五大行业

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对木制家具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皮革箱包(制鞋)生产、水泥生产和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专项整治情况“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果,防止死灰复燃。

7、有针对性拓展重点治理行业的范围。2013年将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在五大行业专项整治基础上,我区将以化工生产、建材加工、机械加工、冶金铸造、电镀、石材加工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见实施方案)。开发区、各街道要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全区整治重点,选取1-2个各自重点行业进行整治,特别是涉及到高毒物质、高危粉尘的行业,抓住职业病危害产生的重点环节、关键部位,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改善防护设施、加强个体防护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四)强化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监管,规范“三同时”行政许可工作

8、建立与发改局、经信局、建设局等负责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部门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从源头上掌握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来源,督促指导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各项制度要求。

9、切实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许可工作。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防护设施设计审查、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管理以及审查程序严格按国家、省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分级管理(办法另行公布)。2013年,力争区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

害预评价率、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80%以上。同时,所有资料须网上申报进入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五)严把准入关,全面开展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工作

10、根据省安监局《关于在全省木制家具制造行业全面开展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市局《关于在全市木制家具制造行业开展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工作的实施方案》(常安规〔2012〕2号)的要求,在我区去年2家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2013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工作。要按照“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原则,循序推动许可证工作,要严把准入关,严格发证条件、规范发证程序,同时在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力争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完成许可证申领工作。

(六)大力推进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11、加大对申报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在调查摸底本地区制造业企业总数的基数上,把申报工作纳入日常监督检查之中,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执法检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专项治理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街道安全监管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快职业病危害项目网上申报工作,争取在2013年全面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数量和基本情况,促进申报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市局将申报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数据专项核查,定期通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进展情况。

12、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申报。选择危化品生产、木质家具制造、冶金、电镀加工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为突破口,实现重点行业(领域)申报工作的率先达标,力争2013年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100%。

13、建立完善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健康监护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相结合的申报制度,全面推动用人单位的检测、评价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七)全面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和现状评价工作

14、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规定,督促全市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化工、冶金、建材、电镀等行业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要求严格管理,并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对申领许可证的用人单位开展检验检测和现状评价工作。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并报安监部门备案,对存在的问题实行限期整改,争取通过现状评价,全面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职业病危害严重用人单位的现状评价工作。

(八)加强执法检查,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5、以指导、服务为先导,配合相应的行政手段,将职业卫生的监督执法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内容之中。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职业卫生非法违法违规行为。对粉尘、高毒物品重点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重点、每月有安排,提高职业卫生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该罚款的罚款,该责令停产整顿的责令停产整顿,该关闭的要提请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坚决纠正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九)完善监管制度,探索“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16、开发区、各街道要在化工、建材、冶金、电子、电镀、机械等职业危害重点行业积极培育职业卫生基础建设规范化示范企业,并结合《2013年市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各选择2—3家基础条件较好、管理规范的企业开展“市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规范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使企业真正达到职业病防治工作“十个到位”目标,即:(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到位;(2)职业病危害现场检测、评价到位;(3)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设施到位;(4)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及接触职业病危害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到位;(5)接触职业病危害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到位;(6)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按标准发放使用到位;(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危害因素公示到位;(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评价审核到位;(9)各项职业健康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及台帐资料建立到位;(10)职业病中毒应急救援措施到位。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结果分析

我国职业卫生形势非常严峻,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职业病造成的严重危害可见一斑,职业病危害一直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随着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生产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数量逐年增加,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性日趋突出。鉴于职业病的流行特征,职业健康体检是职业健康监护中的主要内容[2],为全面了解珠海市职业人群健康监护情况及职业危害因素,收集整理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2010~2012年珠海市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数据,对收集的131955人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为分析。

1.2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与职业危害评价标准

1.2.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3]确定检查项目,根据检查对象作业岗位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化学因素(如铅及其无机化合物、苯、正己烷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煤尘、石棉粉尘、棉尘等)、其他因素(接触有害生物因素、特殊作业)等四大类。

1.2.2 职业危害评价标准 疑似职业病是指体检机构发现检查情况异常,并达到相关职业病诊断标准,有可能是职业病,但是没有经过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的情况。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评价以及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的判定均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及国家颁布的有关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

1.3 统计分析 主要统计指标有职业危害因素构成比、职业禁忌症和疑似职业病的检出率等,不同检出率之间的比较应用χ2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共计131955人(见表1),各年度分别为35083人(26.6%)、45499人(34.5%)、51373人(38.9%),显示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呈年度增加趋势,2012年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46.4%。3年期间,在检出的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中以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粉尘3类职业危害因素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42.6%(56238/131955)、38.3%(50521/131955)和18.3%(24179/131955),这3类危害因素共占总数的99.2%,不同年度职业危害因素构成比不同,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8,P

2.2 职业禁忌症检出率 2010~2012年共检出职业禁忌证3892人,检出率2.9%(3892/131955),不同年度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不同,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34,P

各年度中噪声等物理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证的检出率最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6.41,P0.05)。

2.3 疑似职业病检出率 2010~2012年疑似职业病检出人数37人,检出率0.28‰(见表3),其中疑似化学中毒、疑似尘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分别为0.57‰(29/50521)、0.25‰(6/24179)、0.04‰(2/56238),其他有害因素未检出疑似职业病。不同年度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不同,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P

3个年代中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逐年增高,其中化学因素所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P0.05)、(物理因素组χ2=1.19,P>0.05)。

3 讨论

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共计131955人,接触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粉尘和其它职业危害因素人群构成比分别为42.6%、38.3%、18.3%、0.8%,显示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粉尘3者最多(P

3年共检出职业禁忌证人员3892人,检出率2.9%(3892/131955),高于个广州市报道的0.27%[5],低于成都市报道的4.02%[4]。不同年度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不同,2011年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2010年突增1倍多,2012年有所下降但较2010年仍明显增多,与珠海市2010年底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及各职业病诊断标准培训后,职业健康检查医师能力水平提升,敢于下负面结论有很大关系。各年度中,噪声等物理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证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化学因素和粉尘。

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共计检出37例疑似职业患者,检出率0.28‰,低于其他地区[5,6]报告的结果。疑似职业患者以疑似化学中毒最多,与佛山顺德的情况相似[7],主要原因为化学因素所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其中17例为疑似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三氯甲烷)经调查均为打印耗材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因此在加强全市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工作的同时,应针对打印耗材生产企业三氯甲烷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有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损害降到最低[8]。

综上所述,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仍有部分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噪声、肝毒物、粉尘等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监督指导和场所环境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素香. 我国职业卫生形势严峻原因浅析及对策[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1):17-19.

[2] 胡建屏. 当前有关职业健康监护深化的若干问题浅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28(4):169-17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 蒋娣,高源. 2009年成都市职业人群健康监护评价[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26(1): 17-19.

[5] 段传伟,刘移民,肖吕武. 2006-2010年广州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职业健康状况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077-2079.

[6] 冯鸿义 张维洁 徐秀芬.2010年度某市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1,6:1049-1050.

职业危害现状范文第15篇

面对新形势,江苏省总工会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的要求,积极探索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了以“主动介入、源头参与、超前防范、科学维权”为特色的主动参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模式。

主动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调查

2010年以来,江苏省总工会主动作为,先后3次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危害防治状况、全省工会参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情况、全省化工行业职业危害防治状况的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江苏省主要存在4方面的问题。

职业危害种类涉及较多

2012年,江苏省总工会在全省化工行业职业危害防治状况调研中发现,平均每家化工企业至少存在粉尘、有毒物质、高温、噪声、振动等职业危害中的3种以上。其中,接触有毒物质的人数最多,占接触职业危害总数的26%;其次是高温和粉尘,分别占13%和11%。虽然多数企业对职业危害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但防控水平参差不齐。调查中发现,46%的产生噪声作业的企业,没有采取任何防控措施。

职业健康体检没有得到重视

在江苏省总工会进行调查的21万8069名职工中,参加岗前和在岗职业健康体检的有87%,但离岗体检普遍被忽视,仅有49%的在岗职工建有职业健康档案。

职业危害源头防治不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职业危害预评价制度在企业中并未得到规范执行。对于存在或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全部开展职业危害预评价的企业仅占38%,对部分建设项目开展预评价的有30%。

职工防治职业危害知识匮乏

参与调查的职工中,有40%反映所在单位没有或很少开展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42%的职工不知道职业危害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

分析职业危害防治现状原因

根据调研结果,江苏省总工会分析全省职业危害防治状况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

一是职业危害防治监管责任没有有效落实。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由于职业病防治职能在短期内多次转变置换,影响了政府相关部门对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实施。工会监督职业病防治的职能,法律虽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易被边缘化。部分地区只重视生产安全,忽视职业健康,职业病防治没有列入相关的考核体系。江苏省虽然建立了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制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企业没有申报的积极性。

二是企业防治主体责任没有有效落实。主要表现在:少数企业的职工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超强度、超时间劳动,25%的被调查职工每天加班1~5h;部分企业劳动条件较差,为降低生产成本,没有设置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个别无良企业主不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不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对涉尘涉毒的职工采取轮换制,在发病前转换工作岗位,甚至个别单位在发现职工患病或可能患病的情况下,以种种理由解雇职工,逃避应负的法定责任。

三是职工行为主体责任没有有效落实。部分职工只重眼前利益,不惜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获取劳动报酬。相当一部分职工缺乏基本的职业危害防范技能,不懂防护、不会防护、不愿防护。调查中发现,即使企业发放了劳动防护用品,部分职工却嫌麻烦,不愿佩戴。

多种措施防范职业危害

针对职业危害防治的基本状况,江苏省总工会不断创新参与职业危害防治的模式,搭建维护保障职业健康平台,积极参与职业危害治理,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在职业安全健康发展中发挥“群防、群控、群治”的独特作用。

创新机制方法 加强监督控制

“一法三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危险源点警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是江苏省总工会率先在全国推行的、行之有效的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方法。

近年来,为使“一法三卡”方法更科学、管理更完善、推行更规范,江苏省总工会引进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在推行机制上进行了创新、提升,形成了“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以下简称“1+3”体系)。“1”是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3”是指推行“监控法”的动态管理、系统评价和持续改进这3项保障机制。

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了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的动态监控;系统评价机制,实现了职工、班组、车间、企业逐级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定期评审和全面认知;持续改进机制,实现了对岗位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评价、改进的闭环管理。

2012年,江苏省有6万5600家企业推行了“1+3”体系,基本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覆盖,96万7000名职工参加了岗位事故隐患(职业危害)排查治理活动。“1+3”体系还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普及防治知识 提升职工素质

在调研中,江苏省总工会发现职业危害防治的关键,在于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重点是普及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

为提高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和职业安全健康素质,江苏省总工会制定并实施了“百万职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普及教育工程”的五年规划,争取在五年内,使全省职工普遍得到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系统教育。

为此,江苏省总工会组织编写了《职业危害防治知识职工普及读本》,以问答的形式,系统介绍了职业病的基本概念、防治要求、防治措施、诊断治疗和权益维护等基础知识,编制了考试题库,摄制了《职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普及教育—如何防治职业病》专题教育光盘,在全省广大职工中掀起学习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热潮。仅2012年,江苏省就发行职工普及读本1万余册,对247万8000名职工进行了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系统教育。

畅通民主渠道 维护职工权益

江苏省总工会通过推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引导广大职工参与职业危害防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筑牢职工劳动安全健康的“预警防护墙”。推动企业履行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改善了职工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促进实现体面劳动。

通过召开全省工会职业危害防治暨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现场推进会,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在全省广泛征集专项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形成《文本汇编》,涵盖了化工、电力、机械、电子、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专项集体协商的特殊内容,起到示范、指导作用。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了专项集体合同的授权、要约、应约、协商、决议、签订、监督、检查等各个程序,明确了企业与职工双方在职业危害防治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完善了职工维护自身劳动安全与健康的权益保障机制。

开展“三送”活动 关爱职工身心

自2005年以来,江苏省总工会在全省广泛组织开展以农民工为主要走访慰问对象的夏季安康“三送”(送清凉、送法律、送安全)活动。每年夏季高温季节,全省各级工会都会深入到重点工程建设工地、高危作业场所,慰问在一线高温作业的职工,把防暑降温用品、法律法规知识读本送到职工的手中;把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文艺演出送到工地车间。

主动依法维权 保障职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