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业企业会计核算范文

工业企业会计核算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业企业会计核算

第1篇

虽然工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都属于广义的工业企业,也都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但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不同,两者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有些不同。本文将就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些常见区别进行浅显的思考与探讨,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

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工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部分业务处理相互混淆,针对这种现象,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将从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出发,对工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业务处理上的一些常见区别进行浅显的思考与探讨。

1 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1.1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

工业企业是最早出现的企业,它是指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盈利从事工业性生产经营活动或工业性劳务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并且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其主要生产经营的核算内容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以及资金投入、使用和退出等。

1.2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主要由建筑产品的特点所决定。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从而使建筑施工除了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下述主要特点:①生产的流动性;②产品的形式多样;③建造合同虽属于经济合同的范畴,但一般是先有买主,后有标的,建造资产的造价在签订合同时已经确定;④资产的建设期长,一般要跨越一个以上的会计年度;⑤所建造资产的体积大,造价高。

2 工业企业会计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区别

由于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所以在会计处理上也有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设置、存货核算、收入的确认、成本的计算及有关税费处理等方面。

2.1 会计科目设置的区别

2.1.1 “机械作业”科目

建筑施工企业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施工发生的各项费用,通过“机械作业”账户归集,月末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的成本中。建筑施工企业从外单位或本单位其他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租入施工机械支付的租赁费,应计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机械使用费”账户。而工业企业不设置此账户。

2.1.2“辅助生产”科目

“辅助生产”是指建筑施工企业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先通过“辅助生产”账户归集,然后再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给各受益对象负担。而工业企业会计中辅助生产部门所花费的费用一般是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2.1.3 “工程施工”科目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中的此科目相当于工业企业会计中的“生产成本”,下设“合同成本、合同毛利和间接费用”三个明细科目。“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各项施工合同实际发生的成本,其成本项目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用;“工程施工---合同毛利”核算各项施工合同确认的合同毛利。工程结束时,该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结平后无余额。(见例1)

2.1.4“工程结算”科目

本科目核算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合同完工进度已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办理工程结算的价款。本科目是“工程施工”的备抵科目,合同完成后,本科目与“工程施工”对冲结平无余额。(见例1)

2.2 存货核算的区别

2.2.1 外购存货采购成本的构成

工业企业购进生产流通用存货,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完税凭证,其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不构成采购成本,其采购成本一般包括:①买价;②运杂费。而建筑施工企业外购存货的采购成本均包括:①买价;②运杂费;③采购环节缴纳的税金(包括增值税);④采购保管费。

2.2.2 存货跌价准备

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另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将超过预计总收入,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按应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合同完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时,应转销预计损失准备,按照预计损失准备的余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货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2.2.3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工业企业会计中应根据“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生产成本”、“在产品”等科目期末余额合计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而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处理时,还应该加上“工程施工”科目期末大于“工程结算”科目期末余额的金额。

2.3 收入的确认与成本计算的区别

2.3.1 收入的确认

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建造合同收入,而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商品销售收入。

(1)建造合同收入由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和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组成。以下列举是在建造合同的结果可靠估计的情况下,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

[例1] 永恒建筑公司签订了一项总金额为9000000元的建造合同,承建一座桥梁,工程已于2008年2月开工,预计2010年10月完工。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可靠地估计,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按业主批复的验工计价款的3%计缴营业税,按营业税的7%和3%分别计缴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相关资料如表1。

①2008年年底

计算完工进度=2000000÷(2000000+3832000)×100%=25%

2008年应确认合同收入=9000000×25%-0=2250000(元)

2008年应确认合同费用=8000000×25%-0=2000000(元)

2008年应确认合同毛利=2250000-200000=250000(元)

2008年年末合同收入与费用确认的账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2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250000

计算2008年应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74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2250000×3%) 67500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67500×7%) 4725

----应交教育费附加(67500×3%) 2025

②2009年年底

计算完工进度=5832000÷(5832000+2268000)×100%=72%

2009年应确认合同收入=9000000×72%-2250000=4230000(元)

2009年应确认合同费用=8100000×72%-2000000=3832000(元)

2009年应确认合同毛利=4230000-3832000=398000(元)

2009年年末合同收入与费用确认的账务处理2008年,2010年业务处理同2009年。

③工程完工时,将“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对冲:

借:工程结算 9000000

贷: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900000

--合同成本 8100000

(2)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收入的实现,一般要具备以下五个条件: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④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⑤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2] 中华公司销售产品一批产品给丙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卖价500000元,增值税8500元,对方开来2个月到期,面值为585000元的无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抵付货款。该批产品成本为420000

实现收入 借:应收票据---丙公司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420000

贷:库存商品 420000

3 成本计算

这两个行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致相同,具体运用中还存在以下几点区别:

①成本计算方法。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的不同,工业产品成本的计算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计算采取按单独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成本计算对象,其成本归集方式与工业企业会计中的品种法类似。

②成本项目的划分。工业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四部分;建筑施工工程成本项目划分为五部分,分别是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

③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成本的结转更具特殊性。为符合国际惯例,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施工企业成本的结转将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的确认分开来处理,而不是再沿袭过去的将开单结算和收入确认合并在一起进行的方法,这样“工程施工”账户就能够反映自工程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的工程成本和合同毛利。施工企业为结算价款向发包方提交的已完工工程量,通过工程成本相关账户进行核算,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等方法及时计算与成本相配比的合同收入,但确认收入的同时并不同期结转“工程施工”成本账户,而是通过单独设置“工程施工――合同毛利”和“工程结算”账户解决这一差异,当期将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差额确认为合同毛利(或亏损),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账户。同时,另设“工程结算”账户,核算根据合同完工进度已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办理结算的价款。工程合同完工后,“工程施工”总账应与“工程结算”账户对冲后结平。(见例1)

4 与主营业务相关税费处理的区别

工业企业主营业务为销售商品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等工业性劳务,属于增值税纳税义务人,生产、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工业企业同时还要计缴消费税。作为提供建筑、安装、修缮、装饰等工程作业的建筑施工企业则属于营业税纳税义务人。

4.1材料采购所涉及的增值税核算不同

材料采购时应支付的增值税,工业企业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增值税不单列,计入材料成本。

[例3] 永丰公司2月购入钢材一批,货款30000元,增值税51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钢材已入库,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分析:若该企业为工业企业,其会计处理应为:

借:原材料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

贷:银行存款 35100

若该企业为建筑施工企业,则其会计处理应为:

借:原材料 35100

:银行存款 35100

4.2 主营业务收入所缴纳的税金不同

工业企业取得销售商品收入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缴纳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见例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工程完工百分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缴纳营业税(见例1)。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经出版社, 2012.

第2篇

摘要: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结果是否精确,直接决定企业今后发展前景,目前涉及我国传统形式的会计核算技巧已经难以全面迎合工业企业综合发展需求,作为优质化专业会计管理人员,必须想方设法开创集中形式的核算体制,提升对应业务管制水准,完成阶段生产经营成本合理降低绩效指标。结合企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经验审视,内部资金利用率作为会计工作主体支撑元素,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主体全面关注;同时令资金会计核算机制朝着监督管理形态不断演化转变,争取从根本上提升现代化会计管理水准,避免一切瓶颈限制因素滋生结果。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核算;集中布置;衔接细节;问题克制

前言:工业企业开展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迎合新型会计事务监督管制方案的直接行为表现,经过我国金融会计服务体系科学完善过后,尤其以集中核算为中心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得到全方位控制,实现工业生产动态过程监督作用,进一步透过根本层面稳定产业会计综合管制效益。透过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观察,涉及内部资金使用效益有必要得到全面提升,这样才能透过根本提升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但是结合工业既有集中核算模式规范条件解析,发现冲突问题始终存在,因此需要时代创新会计技术人员竭尽所能加以改进。

一、 我国工业企业实施会计核算模式的现实意义研究

此类核算手段主流特征在于主张依照财务会计核算实际需求,进行自身布置模式快速改革调整,确保不同工业组织经过账务自和资金使用权基础稳固过后,适当取消单位会计机构和单位账户。依照客观层面审视,报账员只需保留一名,至此资金核算和结算工作便能实现原有统一指标。而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手段就是令监督管理和金融会计业务充分容纳到一起,经过对应实践活动校验发现,此类核算方式能够为单位账务活动实施全方位调整,使得一切账务活动得到清晰化监督,最终透过根本渠道消除工业企业单位内部账务管理不规范细节。我国工业实施这类会计管理方案期间经常衍生一系列监督不够可观现象,对于内部资金利用绩效造成巨大限制。其中,资金随意挪用现象便是长期限制企业综合发展的根源,经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布置过后,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秩序得到进一步调节,避免资金随意浪费效应扩散开来。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工业财务会计管理环节中需要加大机制规范效应,确保单位账户、企业整体利益都将得到最大限度地维护,提升企业资金灵活使用效率和财务会计综合管理水准。借助我国目前工业会计集中核算层面审视,核算模式整体优化潜能释放始终是后期工作指标。

二、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布置期间存在的冲突问题研究

工业企业实施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期间滋生许多技术性问题。具体细节如下所示:

(一) 财务监督管理职能日渐削弱

自从我国工业企业开始广泛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过后,有关基层领导开始将原有监督把关职务推脱给上级单位,而报账员也会将自身职务限定在现金收付和凭证供应层面之上。于是,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中心与结报单位开始在自身职责认证上产生模糊迹象,有关三不管不良作风全面扩散开来。至此企业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程时,有关三级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结果百般滋生,尤其对于往来款项核对以及有机清理上全然放松警惕。

(二) 单位之间缺乏原有限制效应

自从我国工业企业开始大力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过后,涉及基层单位便开始逐渐取消出纳员职务内容,并设立报账员来全面处理单位日常经费收支记录、汇报工作。具体说来,有关票据管理员承担的不相容职务全由一人加以承担,使得单位内部原有制约效应开始溃败。再就是基层单位经过出纳机制取消过后,会计审核职务便全面掉落到报账员身上,由于与经济事项经办人职务之间产生冲突,一时间便令单位内部监督功效显得更加微弱。再就是上级部门对下属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监督效应上也过度萎靡。

(三) 基层单位内控制度开始于上级规范要求产生强烈冲突

经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布置过后,工业企业领导开始针对下层单位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方案,可现实中部分下属单位除了自身保留一套财务账目之外,有关非核算科室在内基本上都设有财务账机制。可是往往都能凭借某种手段逃避会计监督控制,转化成为单位超发奖金和补贴形式,以及任何违规支出的借口。

三、 合理完善我国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形态的细致策略解析

(一)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修缮

不同层级会计核算单位需要始终沿用自身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依照会计集中核算方式规划好单位内部日常管理和结报工作内容。鉴于原单位的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已部分转移到工业企业核算中心,工业企业要根据《会计法》的原则,明确界定会计核算中心与各报账单位在会计处理、会计监督等方面的责任,以便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核算单位要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一要配备相关人员,改变目前“报账”集会计、出纳、票管员于一身的现状;二要充分发挥单位纪检、稽核人员的作用,使其承担财务支出真实性审核工作。

(二)加强和完善工业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明确开支范围和报销标准,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明确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事项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防止擅自或越权处置而造成工业企业资产损失。加强基本建设、技改、装修工程等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有关单位应及时提供工程设计、招标、项目前期费用。预决算及价款结算等相关资料,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资金拨付。

另一方面,有机发挥会计核算中心引导功效,提升国库集中收付体制改进效率。目前涉及各区域行政部门、学校以及乡镇政府都已经灌输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机制,相对地为工业企业资金收付知悉调节提供一定调节经验,相信日后预算规范执行会得到合理范围内的监督和管理。经过我国预算管理机制改革活动不断深入,特定企业单位预算工作深度交接。再就是最近阶段,我国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中心全力强化对项目经费的精确计量,依照固定规范文件特性设置对应项目名称,避免后期任何报销程序产生错乱危机。具体来讲,就是做到项目名称与项目经费相互有机对应,确保了专款专用,由此也致使个别项目经费结余较大。部门预算年终安排项目经费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情况,整合资金使用,具体做法:各单位将历年结余情况在编制预算时上报财政归口业务管理科室,审核后通过财政整合安排或补助一块、上交一块、安排一块。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应详细列明各项支出的具体明细用途及金额。项目经费预算不够细化,开支使用范围不明确,使在审核监督过程中对项目支出的合理性缺乏有效的依据,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很难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断。

结语:综上所述,涉及我国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布置以来,出现种种冲突问题,最主要集中分布在下层单位之上。因此,日后有关监督部门必须时刻明确不同层级职务内容,确保账目信息精准记录和汇报之后,企业能够依照员工工作成就提供合理奖励结果,令其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后工作结构之中,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绽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作者单位: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立兵.谈部属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0,19(11):72-94.

[2]郑亚芹.关于如何加强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25(21):102-108.

第3篇

成本会计的含义就是通过核算某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费用得到的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会计方式。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为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指在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准确计算出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成本,进而为企业实施会计管理提供参考的依据。

2、工业化企业应用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2、1有助于降低现代工业化企业的成本

成本会计是基于企业成本管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类别,它主要的使命就是帮助工业企业开展成本控制,通过一系列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管理工业化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所有成本消耗的价值,合理且严格地控制各种费用支出。

2、2为工业化企业的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

对工业化企业而言,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至关重要,它关系着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势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市场背景下,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业企业必须要合理制定自身的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所以,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不仅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还可以为制定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提高管理决策、市场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

2、3有助于改良现代工业企业体系结构

现代工业企业的体系结构非常复杂,因而各种人力、财力、物力消耗会随之上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改良内部体系结构有助于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运行质量,降低企业在运行过程当中的成本消耗。

3、工业化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管理层的成本核算意识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还有个别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为管理层缺乏成本核算意识。主要表现在个别管理层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清楚地认识在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未将成本核算纳入企业管理重要日程中,以至于在成本核算中常常出现失误,变向地增加了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负担。另外,还有个别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其专业素养不够、专业能力不强,无法有效地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忽视了成本问题,会计行为有待规范,这也是导致企业收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2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过窄

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现代工业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时过于关注自身生产产品时所需的成本,忽视了对产品生产之前的规划、设计阶段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产生的成本,但是这些均属于企业生产成本范畴。对现代工业企业来讲,产品生产所需的资源正在不断降低,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跟劳动时间的降低也导致产品的制造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下降。

4、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运行对策

4、1提高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层的成本会计核算意识

作为现代工业企业的管理层,其自身必须深刻意识到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实现成本核算制度的细化,如此才能更好地核算出现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成本。而从事会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在成本会计核算时,能够全面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正确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提高现代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

4、2扩大现代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

现代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常常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切不可仅仅重视对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核算,还应该重视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中制造费用的核算,并充分结合考核工作开展整体性处理。

4、3借鉴国外先进核算方法

西方成本会计发展成熟,特别是随着系统工程、战略管理、限制理论、电子计算机等被广泛应用于成本会计后,逐渐形成了新型重管理的经营成本会计。我国要充分借鉴西方这些先进的会计成本核算办法。

5、结束语

对于现代工业企业而言,成本会计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通过成本会计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支提高其盈利能力、为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帮助改良企业体系结构,因此必须要重视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并不断加强对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策略的研究與实践力度,提高现代工业企业本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保障企业实现长远、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世鹏 郑平武 何国田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合理性;实践

所谓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对相关手段的利用来对其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对过去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并在核算与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相关预测,进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即可利用的数据会计信息。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良好发展提供条件。施工企业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性决定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具有核算周期长、跨年度核算、金额巨大、项目单一等特点,所以在进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本行业的特点,采用适合的专业会计手段,对发生的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在使用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时也难以进行统一,因此会出现很多通病。《准则》中完工百分比法仅适用于提供劳务的交易。当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为准确反映每一会计年度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相关费用。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现阶段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以下将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下面以“完工百分比”为例进行讨论。(1)优点,①目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要求,大中型施工企业基本上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核算收入与成本,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使建筑施工企业在确认收入和成本上找到了依据,从而避免各会计期间的工程收入、费用及收益产生大的波动。同时,在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的情况下,使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合理地确认收入,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流入和经济结果的可靠计量,符合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②敦促企业健全各项成本核算制度,促使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在预计总成本合理、实际成本及时归集到位的情况下,该会计核算方法才会准确,确认的收入成本才真实。③保证各财务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在合理预计总成本及合同毛利的情况下,确认的收入不会有很大变动,由此利润变动幅度也不会很大。对于资产负债表,该核算方法影响的主要项目是存货及预收账款,根据准则要求,一般工程施工大于工程结算的差额进入了存货,反之则进入预收账款,在业主计价及时、工程成本归集到位的情况下,这两个项目的金额都不会很大,变动幅度也不明显,由此产生的财务指标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波动。(2)缺点,①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为管理者提供了利润操作空间。企业经营者有时会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往往要求财务人员根据考核的需要人为调节利润,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法为调节利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②导致资产或负债的不真实性。在实务中,建设单位(业主)按工作量签订单认可的收入大多低于企业按完工进度计算确认的收入。另一方面,实际发生的成本超过预计成本,导致按照成本计算的完工进度被高估。③存在税务问题。首先,营业税问题。施工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施工项目,从而形成应交税费账户的长期悬账,这样“应交税费”中的余额并不反映纳税的现实义务。其次,企业所得税问题。在目前工程款收入远远滞后于工程完工进度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用于赋税,对于资金流量本来就不足的施工企业来说,负担必定要加重。

二、纳税实践

根据上文的分析,以下就纳税实践进行探讨。(1)营业税缴纳方式的选择。根据以上分析自然选择业主代扣方式。这里存在三点优势:①为发包商提供的合理避税的途径,关于这一点从扩大税前列支招待费的比例中就可以看出;②业主代扣方式的实行,能为发包商带来额外的代扣手续费的收入;③在目前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期间,当其政策还未覆盖到施工领域的时候,能防止重复征税情况的发生。由此可见,按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确认的收入相配比的税金确认,在目前的税制环境下是不尽合理的。(2)营业税缴纳方式的实践。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这就意味着,第二种营业税缴纳方式的形成。对此,应结合当前税务部门力求简单明了的偏好,实施总包单位与业主(发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业主按结算的全额计算代扣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向税务机关提供总包与分包协议等资料,分别按总包与分包单位开具代扣代缴完税凭证交给总包单位,总包单位应将分包单位完税凭证复印作为代扣分包单位税款的支付凭证,然后将原件提供给分包方的方式来展开。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三、小结

以“完工百分比法”作为本文会计核算的方法,是指按照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其优点和缺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而,在纳税实践中需要给予权变来处理。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账户设置方面

“工程施工”账户核算的内容与其成本账户的性质不相符。该账户相当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账户,归集的内容应当是施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下文简称《办法》)规定,“工程施工”账户在按“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收入与成本结转时,要记入当期实现的“毛利”,这有悖于存货按成本计价的原则,无疑虚增了存货价值,不符合谨慎性要求;同时,用“工程结算”账户来作为“工程施工”的备抵账户,也增加了账户的复杂性。

(二)在账务结转程序方面

将工程开票结算与收入、费用确认分开进行,两条线处理,虽然能加强结算资金的管理,但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符合企业会计在处理这类业务时的常规。按照《办法》规定,跨年度工程只有到年末时才根据“完工百分比”将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直接对转,而施工企业与业主间实际进行的工程款结算却与此无关,只通过“工程结算”反映。这一方面割裂了收入的信息流与资金流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使得施工企业在营业税的计提和缴纳方面产生了问题。按照规定,营业税等税金应当在施工企业按合同确认收入时予以计提并缴纳,一旦确认收入,施工企业就应当向业主开出发票。《办法》的规定等于纵容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结算不规范的行为,即工程完工前,无论业主是预付还是结算工程款,往往都是以收据代替发票,避交营业税。

(三)在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成本方面

《办法》的相关规定会给企业的“利润操纵”创造机会。《办法》规定: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按照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当区别情况处理。合同成本能收回的,根据能收回的成本确认为收入,发生的成本确认为费用;若合同成本预计不能收回,成本在发生时即作费用,而不确认收入。这个规定的谨慎性很强,也合情合理,但笔者感到其理论色彩浓重,实际上难以把握。既然企业与业主通过招投标签订了工程合同,合同的结果肯定能够计量,谁也不会将相关的经济利益看作不能收回;但既然《办法》规定了以上可以少计收入的情形,那企业何不多找些理由,将合同的结果设计成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呢?要知道对合同结果的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结论,致使在收入费用的确认上产生较大的随意性,企业滥用谨慎原则来“操纵利润”成为可能。

(四)在计算工程完工进度的方法方面

《办法》所推崇的主要是动态计算累计完工工程成本占预计总成本比重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的计算细则,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会面临三个方面的业务难题。1.难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已发生的成本账面上有累计,其确定不成问题,但未发生的成本,一般会计人员若不十分精通工程技术和工程概预算技术的话,就很难确定了,最后只能是个估计数。2.难以确定“已领未用材料”的价值。按理说,这部分价值要在计算完工进度时从累计实际发生的“工程施工”中减去,这确实是一个费力费时却价值不大的事情。3.难以对预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款进行判断是进度款还是非进度款,因为此类分项往往两种性质兼而有之,准确判断十分困难。

(五)在成本项目设置方面

其名称和内容与工程造价书所确定的工程预算成本项目不尽一致,不利于在内部成本管理时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办法》规定,工程成本项目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而工程造价的预算费用项目划分各地区也不尽一致。如:江苏省目前根据国家建设部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的《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规定,工程造价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分部分项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而其中的管理费不仅包括现场管理费还包括企业管理费。它和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以及规费等共同构成了相当于会计成本项目中的“其它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且相互交叉掺合,若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还需要做复杂的费用归类调整。

二、相关建议

(一)还“工程施工”的成本性质账户面目

只登记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结转完工工程成本时应当转出;期末借方余额只表示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可以对其计提“预计合同损失准备”;实现的工程毛利还是要放在“本年利润”中通过损益账户的结算产生。当然,目前的账务结转方式也要改变。

(二)只要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了双方间的工程承发包合同,企业都应当于合同规定的结算日(而不仅限于年末)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的收入与费用

在合同结算日,开票结算与收入、费用的确认同时进行:将“工程结算”账户改名为“工程结算预收入”,按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时,借记“工程结算预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完工工程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工程施工”;开票结算随之进行,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工程结算预收入”;并同时结转应缴营业税等税金,以保证收入确认与缴税同步进行。这样,“应收账款”就反映为已开票结算但尚未收到的工程款,“工程结算预收入”则反映已确认为收入但尚未开票或已开票但尚未确认为收入的工程款,期末“资产负债表”中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反映“工程结算预收入”的借方或贷方余额。如此,既加强了结算资金的管理,又保证了配比原则的执行,整个账务过程符合企业会计的基本规范。

(三)计算每个结算日的完工百分比时,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宜粗不宜细

可以直接以“工程施工”账户的本期(合同结算期)发生额占工程合同预算成本(而不是预计成本)的比重作为完工率,以减少对前期累计以及对后期预计成本的工作难度。“工程施工”中已领未用的材料以及预付给分包单位的非工程进度款没有必要精确扣除。

第6篇

在施工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税金科目的核算: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在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会严格的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科目,也就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以及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科目。同时还设置己交税金以及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三级明细科目来辅助核算。施工企业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企业的营业税纳税人在月末的时候会直接把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该科目下,对当期损益形成直接的影响。在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其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在月末直接按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的“销项税额”跟“进项税额”两明细科目的差额来完成税费的交纳。如果施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就直接按照“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账面余额的代销来完成税费的交纳。在当期的损益类科目中将不计入税款[3]。交纳增值税额的大小,不会影响到当期利润情况。施工企业完成城建税的计算、教育附加等流转税的计算一般是以当期实际收到的全部计量结算收入中的增值部分为主要依据,将其,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二、施工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需要制定的核算策略

1.深入分析税负对工程承包合同造成的影响(1)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颁布会直接对社会全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营改增”政策的有效实施,促使施工企业在进行日常招标以及投标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实施最为本企业谈判的有利条件,也就是将工程价格适当的调高。施工企业在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之后,会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转变投标造价相应的计算规则,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提前完成对策的研究。(2)施工企业如果已经完成了甲供材料的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施工企业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条件以及规定来跟业主单位完成科学的、有效的协商。以下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几点建议,业主单位可以按照其自身的需要以及条件来选取以下方法:①取消甲方的材料供应,通过施工单位来完成施工材料的全程采购工作;②转变甲供材料的权限,改成甲指乙供模式,在给企业施工单位权限来完成材料采购同时还要有效的完成相应的付款工作;③材料继续由甲方供应,同时由甲方完成材料的采购工作,同时由甲方完成材料付款,但是不同的是甲方以及乙方双方需要跟供应商完成三方协议的签订[4],使用乙方委托甲方采购的方法,将相应的发票直接开给乙方;④倘若业主单位对上述三种方法不满意,那么就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甲供料部分不应该直接纳入到企业的工程结算项目中去,同时也不可以将其视为工程项目等类型的营业收入来完成核算工作。

2.进一步增强施工企业的工程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在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之后,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不仅会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直接的影响,还会对施工企业的经营方法以及相应的市场行为等多个方面造成直接性质的影响[5]。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实施可以促使建筑市场秩序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有利于施工企业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促使更大额度的可抵扣税额的实现。例:有效的管理工程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构成,在企业施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选取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来完成材料的采购,这样就可以取得17%的进项税额。不仅如此,我国的施工企业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科学有效的材料集中采购模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总结

第7篇

(一)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

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企业的会计人员及会计部门的设置不够合理与企业建账不规范,很多企业甚至不建账,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经常出现不合理之处甚至违规之处。很多企业的会计部门依然存在层次不清晰、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很多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没有依据我国企业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设置,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除此之外,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依法建账、按照法规设置企业核算、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进行。

(二)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薄弱

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会计核算力量太弱。导致这个现象的首要因素是企业聘任的会计人员来源参差不齐,大都学历较低,或者根本不是正规会计专业出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致使工作过程都存在很大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说明在企业管理当中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不止是会计核算管理,包括人事的选拔与任免、技能培训方面等。会计核算本身是很严格的工作,但是人员的随意任用和不严格的选拔却是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否定,说明企业本身就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达不到要求的精确性和严格性。并且,大多数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财会部门,机构设置上存在问题。另外,中小企业的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根本无法胜任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存在会计核算工作主体界限不清与违规操作现象

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清楚,很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这些都给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在中小企业中,许多企业为了简化程序或是基于别的原因,存在不规范或是不依法建账的现象,使得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较多违规操作。比如,通过虚增成本,收入不入账等方式逃避税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分类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等,根据企业需要自行安排。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都未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而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会计处理,这些违规操作导致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破坏了一个企业应该有的严格性。另外,原始单据的获取需要付出成本,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而不愿意付出必须的代价来获取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或者只取得不合规的收据,以此入账或者干脆不入账,这样的做法有违相关会计制度和法律的要求。

二、关于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企业要重视并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规范性的程度影响着企业信息反映的真实性,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各种原则,如及时性、客观性等,提高对企业会计资料保管的重视程度,企业必须保护各种会计资料,规范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作用。

(二)加强会计核算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是保证完善和健全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的根本,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法规更需要完善和提高。在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过程中,要注重其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谨性。健全的具有科学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相应配套措施,使各项会计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有效禁止会计核算中的不规范行为。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有利于增强企业领导及员工的法纪观念,同时对于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及时整改,并根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落实责任制。严格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要求加以惩处,做到有法必依。

(三)规范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应更好地认识清会计核算主体,核算范围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新特点。会计信息要同时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等的需要。由于会计工作不仅影响到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也影响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而企业应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抵制和防范各种市场风险作为基点,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及时掌握和预测经济效益的提高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会计核算应按照会计制度法律的要求进行操作,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以便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实现中小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经营活动提供相关原始数据,在一定时期内据以编制会计凭证、账簿以及财务会计报表等过程,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为制定经营良好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消息。它是对以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归纳和评价,通过核算进行剖析,并且结合当今情况,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对任何企业都很重要,施工企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解决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具有特殊性,施工企业产品也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大量的投资数额和工人流动性强等特征,反映出施工企业会计具有如下的特点。

(1)采取分级核算和管理

采取分级核算和管理的方法,可以防止集中核算带来的不良现象产生。建筑施工企业因工程项目在各个地方,则具有地点和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和生产产品分散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把会计核算与施工企业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真实直接地反映施工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应当采取分级核算和分级管理的会计核算方法。

(2)单独核算每项工程成本

在正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单件性等特点,则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不能按照工程组合计价的方式来计算,而应该按照企业所承包的每项工程分别独立核算每一笔成本费用,同时把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方便分析计算。

(3)分段结算工程价款

施工企业具有生产时间周期长和产品成本较高等特点,则会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运作,然而,如果要等到工程完成后再进行工程价款的清算,工程中间必然会遇到一些障碍,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不能有效进行,施工工程无法正常完成任务。因此,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大多数都采用按一个月结算或者按照每一个工作完成进度分段结算等方法,这样,施工企业单位根据分段结算的价款进行工作,对顺利有效完成工程项目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均有其自身的问题,然而施工企业也不例外。由于它本身存在复杂性和个别性的特点,其会计核算也有所差别,根据目前的情况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会计核算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都在不断加强,但是往往都会出现一系列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于施工行业来说,大部分会计核算人员没有具备相应的资格,达不到国家的基本要求,另外,虽然有些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但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不够完善和准确,严重导致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的失真。同时,一些会计人员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逃避做错的行为,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给企业造成损失。

(2)会计核算不及时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及时性很重要,会计核算工作即使能够做到客观准确,但是如果缺乏及时性,则会影响工作的精确度。然而,施工企业的大部分项目都是在外地,数据很难搜集,并且传递速度也会缓慢,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很快传递到财务人员手中,若核算再不及时,直接会影响管理者做出正确判断。

(3)会计原始数据不够完整

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原始数据不完整是最常见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施工企业项目大部分在外地,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慢,信息容易造成失真,因而导致数据的不完整,影响后期的计量。

(4)成本核算不够重视

在施工企业中,产品成本价值很高,则显着成本核算变得至关重要。然而,施工企业管理者认为资金的有效运转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会计核算的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加强资金流动性,因而忽视对成本的管理。另外,财务人员是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去,因此无法掌握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则会影响管理者做出决策。

(5)收入、费用的确认无法按合同准确执行

根据《建造合同》准则的规定,收入与费用的确定是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完工进度来决定的,然而施工企业经营活动建设具有特殊性,收入及费用的确定只能通过工程结算情况来确认,与合同的规定相抵触。除此之外,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施工企业来说,会产生一些问题,致使完工百分比法在会计实务处理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运行,则收入、费用的确认不能按合同正常执行。

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对策

为了使管理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可以有效运转,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总结出相关对策。

(1)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好坏是由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高低来决定的,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要想提高施工企业的核算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改善和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一些专业相关的培训,既要更新和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又要加强加强会计人员理解法律法规,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会计准则,以防在工作中犯道德错误。其次是组织会计人员到施工现场考察去学习,只有真正到实践中去学习,才能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积极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

(2)实现会计核算的专业化

由于施工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原始数据整理不完整,施工项目大部分在外地,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尤其严重,因此,要实现会计核算的专业化。应将财务部门职能和管理者决策职能进行分离,管理者应当结合财务信息和实际考察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能仅仅依靠财务信息,同时,加强会计核算的专业性,可以降低财务成本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

(3)严格推行按照相关合同正确履行

施工企业中收入及费用的确认应根据权责发生制,按照新会计准则中《建造合同》的规定采用完工进度的方式确定收入和费用,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于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并推行《建造合同》的准则,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无论是成本核算还是收入与费用的确认都遵循这个管理程序,才可以保证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得到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建设,我们就要不断改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办法,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强化会计成本核算,能够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彩萍.浅谈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0-05-25

[2]王新利.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1-08-20

[3]张芳.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常见的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8-23

第9篇

摘要工业企业的会计二级核算制度是工业核算制度的一种,基于会计处理核算制度程序和考核办法,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演变而来的,其符合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的管理起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的二级核算制度处理程序企业管理

一、工业企业会计二级核算的主要形式形式

1、非封闭式的车间核算。非封闭式的车间种类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车间是否出成品,一类是车间在采购好材料后,车间可以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在此过程中缺少的零部件何以向其他的车间寻求;另一类车间是不出成品只向其他车间提供班车成品。由于这种非封闭式的车间中存在相互提供零部、半成品件的现象,企业中也就存在“内部价值转移”的经济现象。内部价值转移的存在也就出现了计算其中高于或低于计划价的方法――“内部价值转移核算法”,内部价值核算就是核算同一企业中流向不同车间部门价值,其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不论实物是以材料还是半成品转移到另一个车间,其价值转移大多是以支票的形式来结算的;二是,提供价值转移的车间会把转移出半成品或者原料的价值通过转账的方式体现在了明细专户中;三是,企业转账结算是企业把价值转移的差异转至企业管理费的主要途径。

在计算考核各个生产步骤产生的利润时,企业可以根据结转分步法,逐步的计算车间半成品价值转移上的差异,在此过程中企业要认清经济责任的问题,为了使差异更加的明显,企业可以在核算的时候列出上一步骤价值转移的差异,进行单独的体现。

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之间是存在较大的差别的,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其产生的成本是平行流向财会部门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汇总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的转移,最后财会部门能够轻松地计算出产品的成本。但是该方法为了考核利益的完成指标,把产品的销售、税金、成本、利润等作为了半成品的指标。

提供零件的车间部门的利润情况和产品的销售利润计划成反比,而提供半成品的车间利润完成情况和价转收入与价转成本的差成正比,因此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价值转移生产和产品价值生产在企业考核中拥有相同的地位。

2、辅助生产的核算。辅助生产的核算目的在于达到收支平衡、收大于支,辅助生产的过程会对外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种结算方式可以看做是一种对外费用的分配;对于企业内部之间的劳务交换,采用的是“交互分配”的结算方式,辅助生产的劳务单价是定员定量和定额费用,这就没有创造出相应的产品价值,其作用体现在了收支方面,对于利润的创造作用相对微弱。其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①企业本月发生的各项直接辅助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银行存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等

②月终,分摊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③月终,辅助生产成本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产品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成本

其他业务支出

在建工程等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二、结算的程序和账簿组织

1、内部结算的程序。企业会计二级核算的主要内容内部结算,总的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支票结算为主的结算程序,这种类型的主要适用于由点到面的汇总,即单个的车间费用向利润中心归集全过程的总费用,收方向付方发出结算通知单,在付方核算属实后通过内部支票的形式支付,收方则将内部支票送到陈本中心进行汇总,如果审核没有出现问题则将回执联退回收方,最后报送到财会部门进行审核;二是,备用资金方式下的结算程序,车间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合理的根据实际需要动用备用资金,在进行核算后可以向财会部门汇报,之后将支付的账目换成现金;三是转账结算方式,转账主要涉及了销售兑金、结转销售成本等。

2、账簿组织。监督成本计算和利益核算是会计二级核算的只要组成部分,成本计算是根据基本生产科目和辅助生产科目下的相应的二级帐组成的,而利益核算是体现在了备查账上。不管是总分帐下的基本生产科目和辅助生产科目,还是备查账其最终体现在了车间产品二级帐下的明细分类账上。通过成本和利益的计算,二级帐和明细账的划分,车间收支账目变得更加明了,有益于企业的管理措施的实施。

①现金日记账一般企业只设1本现金日记账。但如有外币,则应就不同的币种分设现金日记账。

②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应根据每个银行账号单独设立1本账。如果企业只有1个基本账户,则就设1本银行存款日记账。

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均应使用订本账。根据单位业务量大小可以选择购买100页的或200页的。

③总分类账一般企业只设1本总分类账。外形使用订本账,根据单位业务量大小可以选择购买100页的或200页的。这1本总分类账包含企业所设置的全部账户的总括信息。

④明细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要使用活页的,所以不能直接买到现成的。存货类的明细账要用数量金额式的账页;收入、费用、成本类的明细账要用多栏式的账页;应交增值税的明细账单有账页;其他的基本全用三栏式账页。因此,要分别购买这4种账页,根据所需每种格式账页大概页数分别取部分出来,外加明细账封皮及经管人员一览表,再以鞋带系上即可。

当然,本数的多少依然是根据单位业务量等情况而不同。业务简单且很少的企业可以把所有的明细账户设在1本明细账上;业务多的企业可根据需要分别就资产、权益、损益类分3本明细账;也可单独就存货、往来各设1本……(实务中无固定情况,完全视企业管理需要来设。)另外,有些大公司固定资产明细账用卡片账。一般小公司都是和其他资产类合在一起。

三、内部利润的计算、计划、考核

1、内部利润的计算。内部利润即只代表了企业内部利润的一种预测,没有把市场因素考虑在内,内部利润简单的就是企业的成品数量定位内部的销售数量,产品的出厂价格作为内部参考价格,在去除内部税率内部成本等,这就是简单的内部利润。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平衡的时候,企业预测的利润才会和真实的利润向持平,在预测的过程中市场因素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了内部利润知识一个参考值。

2、内部利润计划。编制内部利润计划的依据是生产计划。由于内部利润计划是考核车间工作成绩的主要经济指标,因而生产计划必须按定员定额编制。在实际工作中,变动生产计划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应该注意,在变动生产计划时,应相应变动内部利润计划,使各个车间的利润计划经。企业在制定出生产计划后会制定出相应的利润计划,车间对于一个企业的贡献度主要是在创造利润方面表现出来,因此内部利润计划也就成了企业考核车间的一个指标,在定额定员的编制条件下车间工作的好坏可以直接从内部利润方面体现出来。企业在现实中的经营过程是时刻变动的,这样才能够因时因地的适应市场,当生产计划变动以后,企业应该及时的调整内部利润计划,从而能够把生产和利润保持稳定。

3、内部利润考核。内部利润考核相对比较简单,在进行内部利润考核的过程中要注意计划利润、产品利润、价值转移差异,通过将各个车间的计划利润、产品利润、价值转移差的汇总,最后可以计算出企业内部利润。收支差的考核是内部利润考核的一种辅助,其主是了解收支之间的关系。

四、奖金的分配

企业是赢利为目的的,只有在赢利的前提下才会有奖金的分配,会计二级核算制度是企业核算利润的主要体制,利润时奖金的分配标准。奖金的分配分为纵向和横向的分配,其中纵向分配是以车间利润为标准的分配,在车间的基础上按照车间的组成部分进行一级一级的分配,而以企业利润为分配标准的横向分配,是以企业的各部门依次向下进行奖金的派分,该分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确定奖金的总额,之后再根据车间和管理部门的分配比例进行派分,在此过程中分配比例是奖金分配的关键,决定了车间和部门分配奖金的多少,在分配基数和分配率确定的前提下就可以确定每个工人的奖金分配值。

二是,确定各个车间的奖金数额,其中常用的方法是全额发和差额法,全额法主要是根据车间在一定时期内利润的完成率作为分配标准,另一种则是根据车间利润超额完成率为标准进行分配的。奖金分配方法决定了奖金分配是否公平,公平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全额法还是差额法,奖金的差距和基数有一定的联系,基数的大小对于差额起到来的一定的限制,奖金的分配方法比较灵活,对于会计二级核算的影响较小。

五、结论

实践证明,上述会计二级核算,数字真实可靠,方法简便易行,形式比较规范,并具有较强的应变功能,有利于企业实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内容的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

企业通过会计二级核算,使相应的财政数字更加的规范可靠,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凤奎.新编基础会计.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8.

第10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建造合同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颁布

为了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于2003年9月25日颁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并于2004年1日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施工企业执行。同时规定,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时,不再执行1992年印发的《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新颁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在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因此两个准则在一些科目的核算上有很大相似之处,但前者又在一些科目的设置上做了改进,使得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详细。在此对《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相同核算内容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两个准则都设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合同预计损失准备、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科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在《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科目。

二、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比较

对主营业务收入,《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的核算标准相同,即必须首先合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在计量和确认建造合同的收入和费用时,首先应根据本准则规定的判断建造合同结果能否可靠估计的标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应区别以下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在会计处理上,核算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时,把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期末,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对主营业务成本,《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核算方法相同: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同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毛利”或“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在新的《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由于“工程施工”下新设了两个科目,因此之前的《建造合同》中对毛利的核算科目由“工程施工-毛利”改为《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两个准则对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主要差别在于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建造合同》的核算是设置“预计损失准备”科目来核算建造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把在建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记入“预计损失准备”的贷方,在建合同完工后,将“预计损失准备”的余额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而在《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应按相关工程施工合同已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可见,预计损失准备在《建造合同》中进入成本,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则将其列为管理费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动。期末,“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这两个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这两个科目应无余额。

三、不同核算科目的比较

除去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在“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这两个主要科目中,《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基本相同,只是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稍有变化。

“工程施工”科目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入本科目的借方,确认的合同亏损记入本科目的贷方。合同完成后,本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后结平。

合同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不易直接归属于合同成本核算对象而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人工费用主要包括从事工程建造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工资性质的津贴等支出。材料费用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成本和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机械使用费主要包括施工生产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租用外单位施工机械支付的租赁费和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和进出场费。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费用,主要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

间接费用在发生时一般不易直接归属于受益对象,这些单位如果同时组织实施几项合同,则其发生的费用应由这几项合同的成本共同负担,因此,间接费用应在期末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在会计实务中,间接费用一般应设置必要的会计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人工费用比例法、直接费用比例法等。

由于需要对一些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凭证以正确分配这些费用。比如工人工资、奖金等的费用分配表,以及原材料等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的表格。这些资料主要是由企业自己编制,另外还需有相关的发票、收据以及银行收付凭证等;机器费用的分配,就需要有机器工时的使用记录,以及由于安装拆卸等行为产生的费用清单、发票及银行凭证等;租赁机器进行施工的,还需要有机器租赁的合同,以及租赁金交易过程中的发票、银行转账单等凭证。

在会计核算上,《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在“工程施工”下增加了“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两个明细科目,施工企业履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下进行核算,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在“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之下。而在之前的《建造合同》中由于没有这两个明细科目,所有发生的成本和确认的毛利都记在“工程施工”科目下。

两个准则中“工程结算”的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都相同。该科目核算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当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时,根据结算单所列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合同完工后,将“工程结算”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期末“工程结算”无余额。本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按工程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在以上几个科目的核算中,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工程结算”科目的核算,其重要的前提是完工百分比的确定。之所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是因为建造合同的施工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都跨越一个会计年度,为了核算和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才采用了完工百分比法。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前提条件是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建造合同划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建造合同,判断其结果的条件不同。要得到完工百分比,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确认方式,获得合同的预算成本和实际发生的成本的数据资料,或者实际完成的施工量及施工总量。

新增的另外几个科目中,“周转材料”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建造合同》中对这类材料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贷记“周转材料摊销”(分摊的周转材料摊销额)、“银行存款”(支付的周转材料租赁费)等科目。新的核算办法设置“周转材料”科目,下设“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对周转材料的领用、摊销和退回以及周转材料的报废,分别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要求施工企业对在用周转材料、部门退回仓库的周转材料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薄上进行登记,从而规范了施工企业对材料的管理。

“临时设施”核算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各种临时设施的实际成本。施工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通过建筑安装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发生的各有关费用,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本科目。同时,又设置“临时设施清理”明细科目核算临时设施的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等情况。在《建造合同》中,临时材料是在“工程施工”的间接费用中进行会计处理。

“机械作业”也是一个新增科目,下设“承包工程”和“机械作业”两个明细科目,其核算办法也有些变化。《建造合同》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机械作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核算办法是把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月份终了,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借记“工程施工”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而在《建造合同》中没有这个科目,只设“工程施工”科目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机械作业进行核算。由于没有“临时设施”科目,当然也没有“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科目。

第1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建造合同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颁布

为了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于2003年9月25日颁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并于2004年1日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施工企业执行。同时规定,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时,不再执行1992年印发的《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新颁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在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因此两个准则在一些科目的核算上有很大相似之处,但前者又在一些科目的设置上做了改进,使得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详细。在此对《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相同核算内容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两个准则都设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合同预计损失准备、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科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在《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科目。

二、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比较

对主营业务收入,《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的核算标准相同,即必须首先合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在计量和确认建造合同的收入和费用时,首先应根据本准则规定的判断建造合同结果能否可靠估计的标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应区别以下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在会计处理上,核算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时,把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期末,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对主营业务成本,《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核算方法相同: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同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毛利”或“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在新的《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由于“工程施工”下新设了两个科目,因此之前的《建造合同》中对毛利的核算科目由“工程施工-毛利”改为《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两个准则对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主要差别在于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建造合同》的核算是设置“预计损失准备”科目来核算建造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把在建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记入“预计损失准备”的贷方,在建合同完工后,将“预计损失准备”的余额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而在《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应按相关工程施工合同已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可见,预计损失准备在《建造合同》中进入成本,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则将其列为管理费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动。期末,“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这两个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这两个科目应无余额。

三、不同核算科目的比较

除去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在“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这两个主要科目中,《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基本相同,只是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稍有变化。

“工程施工”科目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入本科目的借方,确认的合同亏损记入本科目的贷方。合同完成后,本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后结平。

合同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不易直接归属于合同成本核算对象而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人工费用主要包括从事工程建造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工资性质的津贴等支出。材料费用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成本和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机械使用费主要包括施工生产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租用外单位施工机械支付的租赁费和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和进出场费。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费用,主要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

间接费用在发生时一般不易直接归属于受益对象,这些单位如果同时组织实施几项合同,则其发生的费用应由这几项合同的成本共同负担,因此,间接费用应在期末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在会计实务中,间接费用一般应设置必要的会计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人工费用比例法、直接费用比例法等。

由于需要对一些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凭证以正确分配这些费用。比如工人工资、奖金等的费用分配表,以及原材料等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的表格。这些资料主要是由企业自己编制,另外还需有相关的发票、收据以及银行收付凭证等;机器费用的分配,就需要有机器工时的使用记录,以及由于安装拆卸等行为产生的费用清单、发票及银行凭证等;租赁机器进行施工的,还需要有机器租赁的合同,以及租赁金交易过程中的发票、银行转账单等凭证。

在会计核算上,《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在“工程施工”下增加了“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两个明细科目,施工企业履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下进行核算,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在“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之下。而在之前的《建造合同》中由于没有这两个明细科目,所有发生的成本和确认的毛利都记在“工程施工”科目下。

两个准则中“工程结算”的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都相同。该科目核算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当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时,根据结算单所列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合同完工后,将“工程结算”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期末“工程结算”无余额。本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按工程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在以上几个科目的核算中,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工程结算”科目的核算,其重要的前提是完工百分比的确定。之所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是因为建造合同的施工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都跨越一个会计年度,为了核算和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才采用了完工百分比法。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前提条件是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建造合同划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建造合同,判断其结果的条件不同。要得到完工百分比,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确认方式,获得合同的预算成本和实际发生的成本的数据资料,或者实际完成的施工量及施工总量。

新增的另外几个科目中,“周转材料”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建造合同》中对这类材料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贷记“周转材料摊销”(分摊的周转材料摊销额)、“银行存款”(支付的周转材料租赁费)等科目。新的核算办法设置“周转材料”科目,下设“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对周转材料的领用、摊销和退回以及周转材料的报废,分别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要求施工企业对在用周转材料、部门退回仓库的周转材料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薄上进行登记,从而规范了施工企业对材料的管理。

“临时设施”核算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各种临时设施的实际成本。施工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通过建筑安装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发生的各有关费用,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本科目。同时,又设置“临时设施清理”明细科目核算临时设施的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等情况。在《建造合同》中,临时材料是在“工程施工”的间接费用中进行会计处理。

“机械作业”也是一个新增科目,下设“承包工程”和“机械作业”两个明细科目,其核算办法也有些变化。《建造合同》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机械作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核算办法是把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月份终了,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借记“工程施工”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而在《建造合同》中没有这个科目,只设“工程施工”科目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机械作业进行核算。由于没有“临时设施”科目,当然也没有“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科目。

四、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建造合同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颁布

为了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于2003年9月25日颁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并于2004年1日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施工企业执行。同时规定,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时,不再执行1992年印发的《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新颁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在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因此两个准则在一些科目的核算上有很大相似之处,但前者又在一些科目的设置上做了改进,使得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详细。在此对《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相同核算内容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两个准则都设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合同预计损失准备、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科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在《建造合同》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科目。

二、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比较

对主营业务收入,《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的核算标准相同,即必须首先合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在计量和确认建造合同的收入和费用时,首先应根据本准则规定的判断建造合同结果能否可靠估计的标准,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应区别以下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在会计处理上,核算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时,把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期末,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对主营业务成本,《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核算方法相同: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同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毛利”或“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在新的《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由于“工程施工”下新设了两个科目,因此之前的《建造合同》中对毛利的核算科目由“工程施工-毛利”改为《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两个准则对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主要差别在于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建造合同》的核算是设置“预计损失准备”科目来核算建造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把在建合同计提的损失准备,记入“预计损失准备”的贷方,在建合同完工后,将“预计损失准备”的余额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而在《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应按相关工程施工合同已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可见,预计损失准备在《建造合同》中进入成本,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则将其列为管理费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动。期末,“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这两个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这两个科目应无余额。

三、不同核算科目的比较

除去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在“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这两个主要科目中,《建造合同》和《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基本相同,只是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稍有变化。

“工程施工”科目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入本科目的借方,确认的合同亏损记入本科目的贷方。合同完成后,本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后结平。

合同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不易直接归属于合同成本核算对象而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人工费用主要包括从事工程建造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工资性质的津贴等支出。材料费用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成本和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机械使用费主要包括施工生产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租用外单位施工机械支付的租赁费和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和进出场费。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费用,主要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

间接费用在发生时一般不易直接归属于受益对象,这些单位如果同时组织实施几项合同,则其发生的费用应由这几项合同的成本共同负担,因此,间接费用应在期末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在会计实务中,间接费用一般应设置必要的会计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人工费用比例法、直接费用比例法等。

由于需要对一些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凭证以正确分配这些费用。比如工人工资、奖金等的费用分配表,以及原材料等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的表格。这些资料主要是由企业自己编制,另外还需有相关的发票、收据以及银行收付凭证等;机器费用的分配,就需要有机器工时的使用记录,以及由于安装拆卸等行为产生的费用清单、发票及银行凭证等;租赁机器进行施工的,还需要有机器租赁的合同,以及租赁金交易过程中的发票、银行转账单等凭证。

在会计核算上,《施工企业核算办法》在“工程施工”下增加了“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两个明细科目,施工企业履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下进行核算,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在“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之下。而在之前的《建造合同》中由于没有这两个明细科目,所有发生的成本和确认的毛利都记在“工程施工”科目下。

两个准则中“工程结算”的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都相同。该科目核算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当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时,根据结算单所列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合同完工后,将“工程结算”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期末“工程结算”无余额。本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按工程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在以上几个科目的核算中,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工程结算”科目的核算,其重要的前提是完工百分比的确定。之所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是因为建造合同的施工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都跨越一个会计年度,为了核算和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才采用了完工百分比法。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前提条件是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建造合同划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建造合同,判断其结果的条件不同。要得到完工百分比,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确认方式,获得合同的预算成本和实际发生的成本的数据资料,或者实际完成的施工量及施工总量。

新增的另外几个科目中,“周转材料”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建造合同》中对这类材料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贷记“周转材料摊销”(分摊的周转材料摊销额)、“银行存款”(支付的周转材料租赁费)等科目。新的核算办法设置“周转材料”科目,下设“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对周转材料的领用、摊销和退回以及周转材料的报废,分别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要求施工企业对在用周转材料、部门退回仓库的周转材料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薄上进行登记,从而规范了施工企业对材料的管理。

“临时设施”核算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各种临时设施的实际成本。施工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通过建筑安装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发生的各有关费用,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本科目。同时,又设置“临时设施清理”明细科目核算临时设施的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等情况。在《建造合同》中,临时材料是在“工程施工”的间接费用中进行会计处理。

“机械作业”也是一个新增科目,下设“承包工程”和“机械作业”两个明细科目,其核算办法也有些变化。《建造合同》的核算是借记“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机械作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核算办法是把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月份终了,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借记“工程施工”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而在《建造合同》中没有这个科目,只设“工程施工”科目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机械作业进行核算。由于没有“临时设施”科目,当然也没有“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科目。

第13篇

〔2002〕394号)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基建工程决算的编制工作,办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所有的项目都能按期完成决算工作,大多数项目基建工程决算进度比较缓慢,直接影响了新增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对建设成果的分析总结。因此,如何加快基建工程决算工作进度,已成为目前我们财务人员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加快公用事业(企业)基建工程决算问题作如下简要的探讨:

一、基建工程决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基建工程决算报告是综合、全面地反映建设单位基本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建设一个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概算批复、开工建设到交付使用要经过多个环节,时间跨度较长,只有做好基建工程决算并通过审核批复,一个工程项目才算真正地完工,也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投资额。

第二,基建工程决算是评价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概预算执行情况及分析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基建工程决算是反映工程项目的计划和实际的建设工期、设计和实际效益,反映概算总投资和实际建设成本,以及所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仅可以评价项目管理情况,还为分析投资效果、降低建设成本、加强基本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三,基建工程决算是办理交付使用资产的依据。交付使用资产价值作为接收单位的资产入账依据,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十分重要,只有按照规范地计量,准确地核算,才能保证入账价值的准确性,否则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基建工程决算审核就是保证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完整性和准确性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二、基建工程决算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根据对某市7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7家企业2011年、2012年两年共竣工投入使用基建工程17个,其中竣工投入使用后6个月内办理竣工决算的有3个,约占全部项目的18%;竣工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办理竣工决算的有9个,约占全部项目的52%;竣工投入使用后24个月内办理竣工决算的有4个,约占全部项目的24%;竣工投入使用后超过24个月未办理竣工决算的有1个,约占全部项目的6%。(见图1)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归纳原因如下:

第一,大多数基建工程存在资金到位不及时的情况。在工程建设中,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多样化,有国内资金、国外资金,有预算内拨款、专项拨款,还有自筹资金拨款及其他拨款。项目建设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资金是否能及时足额到位,建设资金到位的滞后、不及时,在很多建设项目中都存在,甚至在建设项目已经完工,进行基建工程决算时还迟迟不到位。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到位,不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着工程进度,在项目完工进行基建工程决算时更是如此,由于项目建设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导致该项目的往来款项无法彻底清理,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基建工程决算。

第二,由于在建项目多、管理人员少等原因,致使大多数基建项目从开始就没有按照“一个建设单位同时承建多个建设项目,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规定进行,往往是多个项目统一核算,导致已经交付使用多年的工程迟迟不能办理基建工程决算,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清偿也不能及时有效进行。

第三,大多数基建项目评审时间过长造成基建工程决算未能及时办理。基本建设项目开工后,按工程进度的70%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验收后,要等财政评审中心审核后才进行结算,按审定价的95%支付工程款,余款5%作为工程保修金,待工程竣工2年保修期满后退还。由于工程项目较多,财政评审中心审核时间较长,造成工程项目结算款未能及时结算,也导致了基建工程决算滞后。

第四,编制前的基础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完成各类施工、采购合同、债权债务、财产物资的清理,没有做到工程完工账目结清,没有完成有关项目可研、概算批复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第五,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够。基建工程决算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外部涉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内部涉及基建财务、合同、设备、工程等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协作。在编制决算报表的过程中,涉及实物的规格、型号及存放位置,涉及各项目的概预算等,由于财务人员受自身及工作的局限,只有在合同部、工程部、设备部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下,才能掌握准确信息和准确填制所有的表格,最终保障竣工决算的顺利进行。

三、加快基建工程决算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基建工程决算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基建决算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泛,应当在项目前期就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专人负责,与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合同部、设备部等部门积极配合,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后能够按期完成基建决算工作。

第二,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和基建投资控制,对新建项目实行基建财务集中办公核算。具体做法是:将新建项目纳入集中办公,由财务部负责每个建设项目完成基建工程决算,上报财政局批复后,按交付使用财产清册所列的资产移交使用单位,即所属企业入账、使用。集中办公的优势在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对纳入核算的工程成本核算科目统一口径,与财政部颁布的《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相一致,既要保证会计核算口径的一致性,也为日后编制竣工决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设计、施工、采购等合同变更管理办法和工程款结算报批流程,夯实基建决算的基础工作。改变过去财务人员核算管理与工程概算支出脱钩的现象,严控基建付款审核关,特别是工程款支付。对施工单位每月报送、监理审核的工程计量支付月报表,财务部配合工程部、合同预算等有关部门,认真审核工程计量报表,根据合同约定和建设进度支付工程款,及时扣回代垫款。每个项目的完工结算经有关项目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送财政评审中心审查。通过财政评审中心审查后再办理最终工程结算手续。财务对每个标段的付款情况设置了备查台账,台账包括项目的合同金额、工程的进度、工程价款的应(预)付款、已付款、其他代垫款等工程的实际支出情况,及时、准确反映每个合同的执行情况。

第四,及时收集整理竣工项目资料,保证基建工程决算的完整性。项目完工后,要对工程项目资料全部进行整理归档,对项目建议书、工程设计、施工合同、工程决算、工程竣工资料等相关文件都进行认真检查,确保留存的档案资料准确无误,以备今后查阅和审计。同时抽调熟悉项目情况、懂业务的工程、技术、财务方面的骨干人员,成立竣工决算编制小组,专门负责编写竣工决算报告。

第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为决算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基建工程决算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最终总结,工作难度大,要很好地完成该项工作,基建单位的相关人员需要具备很高的业务水平。通过组织参加财政部门举办的《基建财务管理实务及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培训学习、到兄弟单位考察学习以及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和完成基建决算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第14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探析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业项目法管理的日趋健全,与此同时,建筑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为了构建与建筑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完善财务管理体制,规范会计核算管理流程,有效控制支出行为,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建筑业的必然。

1、会计集中核算

建筑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内部中构建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把下属企业(涵盖了全资、控股子公司、分公司等)的会计核算业务归列到所构建的会计核算中心中进行统一管理。总的来说,建筑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是在各下属企业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以及会计责任主体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严格遵循集中管理,统一开户的原则,开展分户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实施有偿的会计服务。从根本角度出发,会计集中核算实质上就是核算中心将下属企业的记账业务纳入到自己管辖范围,下属企业实现了会计与财务的分离,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会像以往那样负责会计核算业务,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了财务管理工作上,进行资金的合理筹集与使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运行模式为出发点,它的基本特征是实施了“三分离一公开”的机制,具体体现在:将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间进行了分离,将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间进行了分离,将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行使单位间进行了分离,公开会计业务处理事项。

2、建筑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策略

2.1、构建健全的核算机构与制度

构建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编制一套高效的核算管理体系,这属于建筑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体现会计工作绩效的前提。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特征,对各方面的因素予以全面的考虑,构建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系统,同时,编制一套相应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划分各方的职责权限,规范管理流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在财务事前预测、会计过程监控以及数据决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对于一些外派到工程项目或者分公司的会计人员(报账会计)命其担任会计监控这一职能。核算中心会计工作者要定期深入工程项目或分公司中掌握了解实地情况,并将审计监察的功能作用全面发挥,从而加强审核财务支出。充分运用先进的电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构建远程报账、查账等功能性的系统,促进报账会计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快财务数据资源在企业总公司、分公司以及工程项目间的自动化、共享化目标的实现。

2.2、加强报账会计的业务管理力度

报账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报账单位日常费用的报销支付与控制监督经济业务工作。报账会计必须持有会计上岗证书,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经济业务台账的登记,全面认真审核报账单位会计事项的合规、合法性,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同时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票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现金流管理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管理。另外,企业财务部门与核算中心应针对报账会计开展相应的业务技能培训与教育活动,比如,对他们进行政治觉悟、思想、法制教育。

2.3、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和其他部门工作间的衔接与配合

具体应做到以下两方面:首先,和预算编制部门良好的配合,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实际执行全面预算制度后,应构建专门的预算领导小组等一些机构,主要负责预算管理工作任务。对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每一环节予以全面细致的管理,对存在的预算差异予以分析与控制,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推动预算的良好执行。始终坚持“量入为出、节约使用、保障重点”的预算编制原则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写。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中心)、预算编制部门等各单位彼此间要良好的交流,保持联系,以做到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彼此间能够良好的监督与印证,从而对预算全程予以有效控制。其次,明确核算中心与各报账单位所要承担的职责,实施责任会计。建筑企业进行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分离的情况,所以,必须尽快构建责任会计运行模式。责任会计的核心报告对象是企业内部决策机构,在管理会计中属于极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反映责任单位(责任人)经济责任的会计核算模式。当前,责任会计以结算、责任审计等方式为主,要想合理科学的处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间的关系,就必须加强财务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转化、融合的问题的研究力度,这样,其就会对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作用,是会计核算中心和经济活动单位间彼此相联系的重要桥梁。建筑企业在实施责任会计过程中,应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办法为依据,制定一套完善高效的运行体系,且有利于日常操作、满足财务管理需求,不断推动会计集中核算制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这两者的职能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中,建筑企业应切实做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将自身优势作用全面显现出来,有机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从而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娟.对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现状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14).

[2]唐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集中制度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1,(21).

第15篇

关键词:企业 会计核算 工作思考

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关键之一。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提高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积极探索新型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作出重大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参考。但是,在我国经济市场的组成中,多数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认识,建立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一、对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存在问题的思考

在企业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常常会存在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制约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不仅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核算会计信息、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而且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但是,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只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而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致使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创新会计核算工作,制约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二,企业财务部门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据调查,我国很多的企业都不具备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约束力较低,致使财务会计核算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企业会计核算信息依据不真实。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采购一些必要的物资以维持企业正常的办公,这些物资采购的发票即是企业会计核算数据的依据之一。但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由于价格差与税款等因素的限制,对这些物资发票的取得采取了不符合规定的方法,如以其他商品物资代替等方法等,这就导致了在以后查询中,由于原始信息的依据不真实,不能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增加了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

第四,企业财务主体界限不清。我国经济市场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份额较大,这些企业多数受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的限制,使其发展成为投资人即经营管理人的模式。这种情况最直接的表现即是投资人错误地将企业财务当成自己的财产随意取用,或者任用亲属担任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对财务会计核算的管理出现不规范、不严格等问题。归根到底,这些都是由于企业财务主体界限不清引起的,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呈现复杂化、不规范化局面。

二、对提高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策略的思考

企业会计核算是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转化为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以备查询、利用,因此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做到真实、完整,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科学的财务基础。因此,要想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必须从以下一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财务部门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会计核算的效率与精确率,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对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对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需要从招聘上下功夫,对应聘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对其相关证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还要调查其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只要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同时合格的人员才能够胜任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其次要对在岗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定期的培训,以使其充分了解先进的会计核算知识与技术,提高其专业技能;最后,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位考核,这不仅是指其工作效率,同时还要考核其其他能力,对并给与合理的处置,以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