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网络环境治理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1篇

城市环境治理是指多元利益主体对环境污染这一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以达到有效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维护人们享有清洁环境的公共利益。学术界普遍认为利益相关者概念最初是由斯坦福研究院于1963年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组织没有这些群体的支撑将无法存在”,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和社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定义,其中Freeman(1984)的定义最具影响力。Freeman将其界定为“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这个定义被应用于许多研究中。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尤其是牵涉到一系列利益,利益相关者管理开始流行于环境治理领域。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够提出一套分析框架,分析者可以据此勾画出城市环境治理多元利益主体的行为关系,通过理性地处理这些关系,达成“共赢”的合作方案和环境“善治”的目标。随着社会-政治学理论(如治理理论)在某些关键主题上的概念化,如自反性现代化、协商民主、彻底的多元主义和生态民主等,该理论逐渐融入到传统管理理论中,以提供一个更好治理环境风险的分析框架(Benn等,2009)。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发展是遵循着个体-关系-网络的逻辑线索,体现了研究者对于利益相关者管理行为的理解和认识是一个渐次发展的过程(林曦,2010)。这也反映了相对于个体视角和关系视角的研究,网络视角更加符合实际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情境。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排斥个体和关系视角的研究,因为个体和关系是构成整个网络的基本单元,而应将其作为网络视角的基石。因此,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构建和发展也应围绕着网络视角展开,并且个别学者已在该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二、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形态模型再思考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前提条件是清楚的,即一个好的运行环境是有利的,而一个坏的运行环境则是有害的。但是,针对组织问题和目标,人们喜欢聚焦于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的影响,而尽量简化利益相关者所处的混乱和复杂的背景环境。许多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并且Vidgen等(1996)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能够影响一个人类或非人类组织单元的政策,或者受到一个人类或非人类组织单元的政策影响的所有人类或非人类组织单元。虽然此定义可能有失公允,但是其目的是想引起人们对利益相关者所处环境因素的重视。尽管Rowley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切入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关注了网络密度和中心性,实现了对于二元关系视角的超越(Rowley,1997)。但是,他过分关注网络的整体属性而忽视了利益相关者分析所坚持的主体属性分析,使得网络中节点间互动关系中的结构和行为要素无法进入分析范围。林曦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融合关系行为和网络结构维度,得出了一些整体结构分析无法得出的结论和启发(林曦,2013),但是她并无法清晰阐释利益相关者互动行为的发生机理及其过程。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形态模型缺乏对利益相关者主体行为的影响、承受和表现载体的考察,即利益相关者行为运行环境。基于此,本文试图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重新构建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形态模型,弥补传统社会网络模型的缺陷,拓宽对于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分析过程的理解。ANT有利于帮助匹配影响组织成功的利益相关者(人类主体)和其运行环境(非人类主体),其贡献在于明确了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因为它强调谈判和协商的作用,并承认非人类主体作为组织、群体和个体环境的重要性,将人类主体和非人类主体共同纳入网络结构形态模型当中。

三、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城市环境治理转译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法国学者MichelCallon、JohnLaw和BrunoLatour为代表(巴黎学派)的社会科学家共同提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论。ANT认为应该平等地看待“人”与“非人”的网络要素,通过“异质性”网络模型刻画社会实体之间的关系,并认为网络结构环境对单一行动者提供了机会和限制,以及个人、群体或组织的行为受到了其他网络行动者关系的影响。此外,ANT强调联合整个行动网络的价值,重视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与整合,主张通过社会行动者之间的沟通、谈判、协作等社会互动行为来将社会冲突转化为秩序,为研究利益联盟网络的形成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王爱民等,2010)。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以三个核心概念为基础,分别为行动者、广义对称性和转译。ANT将有主观目的和意图的人类主体和非人的观念、资本、科技等主体认为是行动者,即任何可以改变事物状态的东西。这些“异质性”行动者构成了网络的基本要素,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力。广义对称性认为应该克服传统社会学中的二元划分,整合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以完全平等的方式对待网络中的“异质性”行动者,打破以人类行动者为中心的传统思维。转译概念是ANT的中心,是事实建构者给出关于他们自己的兴趣和他们所吸收人的兴趣的解释,反映了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途径以及其网络形成的过程,并且刻画出在构建网络过程中利益嵌入的特征。转译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个行动者都获得满意的角色,将处在各个领域的异质性行动者联结起来,构建起一个处于动态稳定的网络。行动者网络理论,又称为转译社会学,认为只有过转译才能构建起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网络的构建并不是原有预定的行动者简单组合,而是每一个行动者的利益、角色、功能和地位都在新的行动者网络中重新加以界定、安排和赋予。1986年,Callon通过对圣柏鲁克湾的海扇贝养殖案例的分析,描述了一个由海洋学家、渔民、海扇贝、海湾以及多样的技术等元素所构成的网络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并辨出五个转译的关键环节,分别为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和异议。在此转译过程中,还应设立一个强制通行点(ObligatoryPas-sagePoints,OPP),OPP是指核心行动者的问题成为实现其他行动者目标或利益的必经之点,是所有行动者进入网络的唯一选择。在此研究基础上,许多学者通过结合特定的研究问题和情景进行了对应的行动者网络转译分析,那么针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治理异质行动者网络的转译和构建过程可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知,城市环境治理异质行动者网络的人类行动者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分别代表国家、市场和社会力量,而非人类行动者则包括生态、政策、资金和资源等,并且一般由政府部门承担着核心行动者的角色,因此OPP可设定为治理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环境。尽管这些转译环节看似分开的,但是它们并不总是可分的,有些环节可能会重叠。此外,成功转译后所构建的网络也有可能遭到某些因素的破坏,并且一旦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新的转译将重新开始,更多利益需要再次协商。总之,转译是一个实体引导其他实体朝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而必须经过的路径,并最终说服其他行动者被征召和动员进网络。

四、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管理过程分析

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基于“满足-理解-管理(Meet-Understand-Manage)”的过程,其中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知识将被关注和采纳,而不仅仅只是规则制度(Parr等,2003)。城市环境治理的概念内涵表明其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多元利益主体的作用范围和正当角色;多元利益主体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城市环境治理的目标。同时,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过程还应充分考虑某些条件影响因素,如社会文化、政治、法律、技术、时空和生态等。也就是说,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管理应该符合地方背景和实际环境情况。那么,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平等地看待人和非人行动者,将所有影响核心组织目标实现的要素纳入到网络中,因此城市环境治理也可认为是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网络组构过程,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取向和行为方式在其运行环境背景和条件下透过转译建构起一个动态稳定的异质行动者网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管理过程分析框架,并说明了其具体步骤和详细内容,请见表1。根据表1可知,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管理过程试图将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融合在一起,通过良好的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管理,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和水平,以期创建一个推进城市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过程,其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治理对象并界定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最为紧迫和重要,并以大气污染治理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考虑到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如污染来源、途径和方式等,明确具体的治理对象是有必要的。ANT表明应该将问题呈现作为转译的第一阶段,而问题呈现是围绕核心行动者进行的。尽管政府不再是城市环境治理的唯一主体,但是以政府主导的国家力量依然是城市环境治理的核心主体,是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因此,以政府环保部门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应认定为核心行动者,即核心利益相关者,其急需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以实现城市环境清洁的目标。然后,根据核心行动者的目标,设置一个强制通行点(OPP),将核心行动者的问题成为其他行动者目标实现的必经途径。

2.识别利益相关者的关键利益以及各自差异。

城市环境治理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即除了政府外还需要其他行动者参与到治理过程中。Carole提出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应将更多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提供义务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组织,如企业、NGO和公众,强调开发和管理不同类型的组织间网络的必要性(Carole,2001)。同时,国家、市场和社会三元理论也表明了城市环境治理不仅只是政府干预,还应该发挥市场和社会的调节作用。基于这一宏观选择范围,并结合核心行动者的问题,辨识出城市环境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并明确各自的关键利益。其次,界别利益相关者在资源、权利、意识和知识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进行合理的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此外,还应明确利益相关者在网络中为了达到其所期望的目标所需排除的主体障碍。

3.勾画人和非人异质行动者的网络关系图谱。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协调稳定发展,并且这种平衡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取向和选择。因此,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生态和谐三者应该确定为异质行动者网路的系统属性,即系统行动者。一般而言,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包括利益相关者的实际行为、合作意愿和冲突威胁。那么,这就有必要首先界定和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范围和行为期望,并且辨识出能够影响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其他非人类行动者,包括政策、资金、资源和其他等。最后,在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的基础上,初步勾画出行动者之间的网络关系图谱。

4.赋予利益并进行网络行动者的征召和动员。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依赖体现了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利益交换关系,并且这种利益交换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进行的。分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资源依赖,有利于理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以进一步识别利益相关者行为支持/反对态度和认知相似度,为转译过程中的赋予利益环节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然后,根据核心行动者的目标,赋予其他网络行动者利益或角色,以激起其加入网络的兴趣,并召集所有异质行动者,进行初步的讨论和协商,以达成行动共识。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逻辑出发,设计人类和非人类异质行动者的互动机制,并动员所有行动者进入到治理网络当中,实现城市环境治理行动者网络的初步建构。最后,辨析和评估核心利益相关者目标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目标的内在契合度,并重新识别和定位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核心价值,以巩固和稳定异质行动者网络。

5.制定具体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和计划。

如何制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是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类型匹配不同的管理策略。因此,结合异质行动者网络建构过程,分别从个体(合作意愿和冲突威胁)、关系(兼容性和必要性)和网络(网络密度和核心组织的网络中心性)角度,制定具体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然后,分别针对整体和具体的利益相关者,制定详细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计划,以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此外,通过采用听证会、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等,评估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和计划可行性。

6.执行决策和监测网络。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2篇

秦火火,真名秦志晖,湖南省衡南县香花村人,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员工。高中毕业后,他辗转广州、南京等地打工,为了出名,2011年秦火火竟跑到地铁里求粉。立二拆四,真名杨秀宇,吉林省白山市七道江镇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尔玛公司创办人。围棋术语“立二拆四”,意为不按常理出牌。人生如棋,就像走错一步棋可能毁掉整个棋局一样,他们走上网络推手这条道路后,整个人生也发生了改变。

网络谣言 如此炮制

“极其夸大,才能引发极大关注。”这是“秦火火”编造谣言的手法之一,也是他的“心得”之一。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秦火火”在微博中说,在这次动车事故中,意大利籍旅客家属获赔3000万欧元。在民警问及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离谱的谣言时,“秦火火”的回答是:“当时有人提议编为1000万欧元,但我对他们说,太少了没人在意,只有无限夸大,才会有人关注。”

虽然“秦火火”这条微博很快被当时的铁道部证明为谣言,“秦火火”的微博账号也被注销,但就在短短的两小时内,“秦火火”如愿赢得不少关注、新增大量粉丝。

此后,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成了“秦火火”大肆造谣传谣的常用手法之一。如在对著名军事专家罗援的诋毁中,就在“西门公司”中故意加个字成为“西门子公司”,把一家小公司变成了国际知名公司。

或许有人疑惑,“秦火火”的微博账号被注销后,他为什么还能不断地造谣传谣?粉丝又是如何找到他的呢?“秦火火”带着一丝苦笑解释说,他的微博账号是在“秦火火”上加前缀,被封了就换一个前缀重新注册,比如“中国秦火火”被销号后,就改为“华夏秦火火”。3年来,他共注册了12个不同前缀的“秦火火”。至于粉丝的问题,极度看重粉丝量的“秦火火”,自然不能让粉丝流失,一方面粉丝会搜索“秦火火”,同时“秦火火”也会在微博中提示粉丝可能要改的名字。

查看“秦火火”编造的谣言,在对名人的攻击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蓄意制造谣言,恶意中伤抹黑他人,以提高自己的被关注度和知名度。

雷锋是享誉世界的道德楷模,“秦火火”为了让自己更“火”,在雷锋身上打起了主意。据“秦火火”交待,他是看了雷锋穿着毛大衣和皮靴的照片,自己估算并且有意高估为90元,而他了解当时雷锋津贴每月只有6元,于是他就得出“一年不吃不喝也不够这身行头”的结论。这一谣言受到关注后,“秦火火”更加起劲儿,同样用解析照片的方式,说雷锋的许多照片是摆拍的,并得出雷锋这个典型是国家制造的结论。这些说法的传播,引起广大网友的极度不满。

“秦火火”利用热点事件炒作自己,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之甚,当数对北京李某某的年龄以及不是其父亲亲生子的谣言。“秦火火”承认,整个事件都是他根据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信息编造的。说起这事,“秦火火”自己都觉得荒唐:他是把父子的照片进行对比,发现他们长得不像,于是就觉得儿子不是父亲的亲生子,并在网络中传播。

以请求辟谣的形式传播谣言,这是近年来网络常见的一种方式。“秦火火”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

还是在对著名军事专家罗援的诋毁中,“秦火火”就用了“肯定式质疑”的手法。比如“问你一个严肃的问题,你大哥为什么能成为德国西门子(远东)公司高级顾问,后来又成为西门子(中国)公司副总经理?”再如“你们罗家出了老二罗挺和老三罗援两个少将,现在又有老大罗抗和老四罗振两个兄弟分别在德国和美国公司任高层?这当中是不是有什么利益交换关系?请解释这个问题。”

在攻击张海迪的过程中,“秦火火”也用了同样一招儿:“请你回答以下这几个问题:你的妹妹张海燕现在为何更名叫张挪威?亿万富翁、山东瑞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挪威,现在还是中国国籍吗?” 谈及制造谣言的原因,“秦火火”明确表示:他对张海迪并没有意见,但是后来看张海迪开车的照片,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在网上找不到张海迪的什么短儿,于是就找她的茬。

当问及为什么要用肯定式的质疑时,“秦火火”交待说,这些编造的谣言,用肯定式的质疑,不但能引起网友的共鸣,还能给网民造成一种当事人不回应就是真的的错觉。此外,“秦火火”也坦承,这里还有一份侥幸心理,一旦追查下来,还可以以“我也是求真相”来推脱。

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法,谣言就是谣言,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而给自己起名为“秦火火”,意在“火一把”的秦志晖,终究栽在了自己造谣传谣的手上。这位被网友戏称“谣翻中国”的网络红人,结果“谣翻”了自己。

网络名人责任重 谨防大v变大谣

“公安机关抓得太及时了,打击网络谣言形势非常迫切!”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何建明就提交过一份有关惩治网络假信息的提案。“网络谣言多了,正能量的东西反而没人信,让人感觉物质上再幸福,内心也会没有安全感。它影响整个社会,影响国家形象,影响每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判断。”

“每次只要有评奖,总有人造谣说我们利用职权在操纵。”何建明曾饱受谣言困扰,“若我们出来澄清事实,造谣者就会借机出名;我们不发声,他们又认为我们是默认。这种压力和痛苦无可言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认为,网络谣言使被攻击者百口难辩,找不到救济的方式,公民的尊严、隐私和名誉受到侵害,扰乱了公共秩序和社会秩序。

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网络上传播的虚假信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觉得网络是可以随意发泄情绪、没有法制的地方。”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强调,言论自由,言者有责。“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公民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自由;另一方面,言论也要受到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制约,遵守国家法律,尊重公民隐私,恪守道德底线。”

“秦火火”们本来名不见经传,所造谣言只在小圈子内传播,为害有限。但是,一些粉丝成百万、上千万的网络大V,在事实真相尚未清楚的情况下对这些谣言的关注、转发和评论,相当于给谣言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使之迅速传遍网络。

据统计,目前在新浪和腾讯微博中,10万以上粉丝的大V超过1.9万个,百万以上粉丝的大V超过3300个,千万以上粉丝的大V超过200个。互联网时代,话语权意味着社会责任,关注度意味着社会公信,不可不善待慎用。尤其是网络大V们拥趸甚众、辐射面甚广,一言一行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因此,大V更应履行社会责任,珍惜社会声誉,传播真信息,发出“好声音”,用好手中的话语权,不辜负网民的信任。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网上和线下活动要将维护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作为底线,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达成的“七条底线”共识,反映了网民的共同心声,也是保障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清除谣言等公害,要求网络大V们自觉坚守底线,在遵守法律、弘扬美德、倡导诚信、尊重他人等方面树立榜样,也需要广大网民多些主见、少些盲从,多些理性、少些冲动,坚决抵制谣言传播,尽好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在网上的微博“@中一在线”很有名,身为大V的他指出,大V要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鉴别能力,对有疑问的内容要谨慎转发,对身份不明的博主和口碑不佳的媒体所的帖子也要谨慎转发。同时发动普通网民对大V网络监督。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大V们在转发时应慢一拍,尽可能去核实真伪,不要被谣言制造者利用。一旦发现谣言已经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政府和媒体应第一时间迅速辟谣,公布真相,及时、公开、透明是谣言的解毒剂。”

在杨红樱看来,名人在相关领域内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他们所熟悉的领域之外,不应该盲目传播一些不确定的信息。作为大V,杨红樱始终坚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同粉丝讨论阅读及儿童教育的相关问题。

严惩网络大谣 净化网络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在尽情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遭遇着越来越多的烦恼: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谣言横飞,语言暴力盛行……情绪的宣泄、利益的角逐、别有用心的搅局、无意识的跟风,污染着互联网世界。净化网络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严惩“网络大谣”,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谣言止于下一个谣言”,这是“秦火火”等“网络大谣”们的“法宝”,他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蓄意炮制虚假新闻,恶意诋毁公众人物,不断制造事端,非法牟取暴利,把网络空间搅得乌烟瘴气。他们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线,一次次触碰法律红线,扰乱了社会秩序,威胁社会安全稳定,损害百姓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严惩“网络大谣”,法律威慑必不可少。网络谣言等网络乱象,已成为社会“毒瘤”,公安机关及时亮剑、果断出击,集中开展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是顺应民心之举。同时,相关司法解释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中,相信随着法律的完善、打击的深入,隐匿网络的违法犯罪分子终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严惩“网络大谣”,行业监管必须严格到位。互联网的监管涉及部门众多,相关监管部门要主动担当,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作为第一道防线的网站经营方,更不能推卸公共使命,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摒弃一味追求“眼球”经济、忽视社会效益的短视行为,从强化法律意识和提高技术水平层面,双管齐下,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甄别和监测,真正把好净化网络空间的第一道关口。

网络空间是公共空间,是现实空间,决不是可以不负责任的什么“虚拟空间”。广大网民在网上畅游时,要与在现实社会一样,自觉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承担起共同净化网络空间的责任。对于未经证实或难以证实的信息要保持理性,不过度依赖、不轻信盲从,更不随意传播,这是截断谣言扩散途径、压缩谣言滋生空间的有效方法。

维护网络秩序,人人都是参与者。广大网民要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线索,使“网络大谣”们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还网络一个晴朗的天空。

铲除网络大谣 需要多管齐下

前不久,新闻传播学和法学等相关领域多位专家,分析造谣传谣新动向,寻求谣言治理新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表示,“秦火火”这帮人,为了吸引公众目光,牟取商业利益,置道德于不顾,以坑蒙拐骗的手段经营运作,这样的做法,是必然的。

“造谣的背后,与他们对公共关系的不准确理解和不规范操作有关。市场上很多类似的互动营销公司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陈力丹表示,公共关系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伦理,但社会上很多人对“公关”存在错误认识,在不规范的公关操作中,制造谣言等违规违法现象层出不穷。要纠正基于对“公关”错误认识上的造谣传谣,亟须在社会上多传播“正品”的“公关”内容,对公关行为本身加以规范。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认为,从案情看网络造谣传谣组织化特点明显,一方面体现在商业机构的参与,另一方面则是行为、话语策略协调一致,以及与多个网站的联动。与一般的社交传播推广公司不同,造谣传谣者往往是恶意炒作、触碰法律底线的。

沈阳表示,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以及微博、各种客户端勃兴的大形势下,建立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因此,对于网络上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确有介入必要。不过在言论自由、公民自由表达权利与维护管理网络环境需要之间,应当找到平衡点。

陈力丹表示,还需注意网络谣言出现的新动向,谣言仿造新闻,写得很具体。谣言也利用了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比如仇富、对社会不公或腐败的不满等,进而加以传播,造谣者制造这样的“仿真事实”,就容易吸引注意。

“内容更逼真,细节化,配图多;将不同时期的灾难照片混用到最新热点事件中;老谣言不断被翻出再利用。”沈阳认为,网络造谣传谣的这些新动向,值得业内专家和公安机关仔细研究,普通网友也应积极了解以免受骗。

“网络大谣”背后有其商业土壤,沈阳就此分析说,这类互联网中的黑暗产业,刚开始造谣传谣仅仅是吸引关注,称之为个性化需求阶段,当他们尝到了甜头之后,商业机构往往会参与进来,大规模、有组织地推广,即产业化运作阶段。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认为,网络大V的责任更加重大。“他们肩负的是类似媒体的责任,应更审慎信息,如果发现自己转发的是不实信息,更有责任去澄清、去辟谣。”

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君超说,谣言多发于信息不透明、舆情较复杂和社会心理波动比较大的时期,而且多附着于敏感的人物和事件。有些谣言尽管无害或者说对自己无害,甚至是以虚假的信息表达美好的愿望,但它就像人体内的“肿瘤”一样,会挤压正常的人体组织,对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恶意制造的谣言危害性就更不用说了,往往会涉及违秩序、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构成违法。

沈阳说,防止、遏制谣言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政务微博、官方微博应该提高活跃度,信息公开更加彻底;媒体应当加快对于未证实消息的确认速度,便于跟进或辟谣;相关应用平台应进行技术革新,例如完善社区管理机制、优化搜索引擎,对于不实信息的关键字搜索结果,自动、优先呈现真实信息;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推送应注意及时跟进,尤其是推送热点谣言的辟谣信息;强化意见达人信用体系,对于经常、转发不实信息的,在其转发和搜索等功能上进行一定限制。

陈力丹表示,对待网络谣言,政府要有区分对待之策。对于涉及重大问题、需要政府辟谣的,有关部门就应尽快有所行动。在辟谣时,要注意拿出真凭实据,有证据才有说服力。否则,反而会导致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

王君超表示,一些网民传谣、信谣,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媒介素养,不能区分谣言和真实信息。还有一些媒体从业者缺少对谣言和“假新闻”的辨别能力,结果造成一些“低级谣言”的流行。“如果普通网民的媒介素养提高了,在或转发不确定的信息时,如果能够多问几个问号,就能有效地减少谣言的传播;如果从自身做起自觉辟谣,则会提高微博的公信力,改善微博的传播环境。”

王君超呼吁,每个人都要做信息传播的“智者”,善于识别和拒绝谣言。这样,谣言就不会跑赢真相,而是会输在起跑线上。

目前针对网络谣言的专门法律法规有什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永生介绍,专门法律法规很少,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其中第一条到第五条是规定刑事责任的,但没有确立新的罪名,要确定罪名的话,还是要按照刑法有关规定;刑法中直接跟互联网有关的犯罪只有针对计算机、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但是以计算机为手段来进行造谣、侵犯他人权利的犯罪基本上没有涉及。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姚克枫介绍,目前针对网络传谣的民事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国家管理层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各地人大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和规定。

陈永生介绍,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一是民事责任,但这方面很难成功,因为搜集证据特别困难,普通公民无权查找相关信息;二是行政责任,即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这方面也不太容易成功,因为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很重,且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没有权力适用技侦手段,只有刑侦、网管部门才有,通过常规手段很难调查核实;三是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和网络有关的犯罪管辖是由两个部门来负责的,一个是网络安全部门,其主要负责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侦查,无权管理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犯罪,这一部分只能是由刑事侦查部门来管,刑侦部门虽有权管理,但这一部分案件属于较小的案件,重要性在命案、暴力犯罪、严重的经济犯罪之后,所以得不到重视。因而,网络谣言案件出现“管理真空”。

陈永生特别指出,网络谣言案件侮辱名人、道德模范,实际上已经造成瓦解社会诚信的危害、摧毁了社会道德基础,是可以被认定为危害了社会秩序。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3篇

1.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他们的理想信念有被“淡化”的威胁。

正是由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开放性,网络成为大学生开拓眼界的主要平台,但同时网络也成为各种文化思潮之聚合地。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大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处理能力、真伪识别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念易受网络影响出现复杂化、多元化倾向。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易受到网络文化自由主义“淡化”的威胁。

2.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获取便捷的社会,他们的价值观念有被“西化”的倾向。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主要信息传递媒介,大学生可以极其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文化知识和社会信息。然而,网络利弊兼有,网络在带给我们有益有效信息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消极影响,如别有用心的网站借机宣传和灌输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文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霸权地位恶意传播渗透各种意识形态,对我国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不断浸润。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西化”的影响。

3.当代大学生需求更加实际和功利,他们的行为规范有被“异化”的危险。

网络够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在多重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渗透下的大学生表现出许多新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心理特征。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有被“异化”的危险。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机遇。

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变得更加多维、高效便捷,师生在平等对话交流中有助于统一思想认识,达成有效共识等。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面对网络态势的迅猛发展,面对已经网络化的学生或者说须臾与网络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面对新的管理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将受到影响。最典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载体面临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面临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霸权”面临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面临挑战等。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的策略。

网络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途径,同时也带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做到与时俱进。网络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做到:主动更新观念、积极主动触网、积极主动渗透、有效应对预防和主动建设网络等。

三、高校大学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效果。因此,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广、因素多,受家庭、社会和学校诸多层面影响。笔者将主要从家校结合等方面提出思考。此外,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来分析,可以这样理解:大学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宏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关键成分,因此中观层面的学校教育思想、大学精神、师资队伍、师生互动、教研水平、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部门等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层面的“两课教师”、辅导员、朋辈同学等从互动的对象层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此外,从大学生接触的“两课教学”、“思政课程”、第二课堂、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志愿活动、各类实践活动等互动的类型层面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构建

面对网络化的高校学生,作为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必须以实际行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要熟练掌握和接触运用网络工具,更要将网络工具像纸笔一样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以多种渠道了解思想活跃、容易迅速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其生活、交友、学习、工作等诸多方面给予他们个性化有效指导,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网络QQ、飞信、微博及博客等网络信息化工具,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如在线咨询、上传资料、公告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博客、微博等开展工作交流、职业规划、时事评论、安全教育、班团活动等)。其次,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强调和重视网络环境,也必须学会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日常工作,但我们也需要辨证地看待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展工作工具的现代化和网络化层面,更应该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教育。这就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偏重师授型为主的“满堂灌”德育工作模式,改变老师依仗权威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的工作方法。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吸收速度明显加快,大学生往往不满于传统的“说教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新的方式方法显得颇在眉睫。如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层分类进行德育教育,探索社会家校互动模式、发挥校园文化育人模式、实施思政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合力德育育人模式等,以多途径多手段进行各类德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如针对“两课教师”,尊重学生主体,改进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两课教学内容等采用对话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体验教学法、道德两难法、角色扮演法等;对于“辅导员”,多渠道网上网下倾听学生需求,尝试从德育生活化角度作为切入点,以“键对键”、“面对面”相结合开展“圆桌会议法”、小组讨论法、班级沙龙法、志愿服务法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角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五、结语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37-01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有利契机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不利因素,分析网络带来的挑战,克服其不利影响,结合网络带来的优势,双管齐下,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显得很有必要。那么当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底面临哪些挑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干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为他们研究和学习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值得指出的是,网络包含各类信息,因而造成了大学生接受的信息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比如一些谬论,假冒信息以及一些色情信息会严重影响网络的良好环境,给网络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经过精心包装的西方霸权主义文化和政治理念,更是模糊了他们的视线,对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传统道德、民族精神形成冲击或潜移默化的侵蚀和消磨,使大学生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信仰。随着网络的跨越性,西方敌对势力正企图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向我国传播,阴谋用其意识形态来影响熏陶大学生,让大学生成为敌对势力颠覆国家的得力助手。信息力量已成为未来国家与国家直接竞争和斗争的有力武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经历缺乏,思想发展处于活跃时期,很容易接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相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自身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一旦不健康的信息侵蚀,就极易丧失自身的道德意识以及自己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极大地干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怎样让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能够正确选择、吸收和辨别信息,防范一切敌对思想的侵蚀,提高其自身的政治素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网络信息的心理依赖淡化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近年来,网络在中国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了第二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 4个百分点,达到38.3%。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些问题,这也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其中,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处于高校当中的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触网络,在网民当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天之骄子,思想比较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因而网络是他们最喜欢的休闲娱乐工具。他们利用网络可以进行一系列的休闲活动,比如和别人进行网上聊天,网上打游戏,还可以利用网络看新闻、看资料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大学生心理出现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问题:沉迷和依赖网络,把网络当作自己消磨时光的工具。沉迷于网络会造成大学生思维变得迟钝,意志消沉以及不自信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笔者认为,网络以其特有的特点和强大功能受到大学生的喜爱,那是必然的现象。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网络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直接淡化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产生兴趣,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

三、网络教学阵地建设亟需加强

目前,高校都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台和载体。但这些网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能让学生感兴趣去点击,内容陈旧,更新速度不快等等。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大小最有效的标准还是用网站的点击率来衡量,如果只是简单在网上注册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而不精心去设计和维护,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建设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站存在内容不丰富、语言不生动、形式不鲜活以及更新速度不快等问题。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与从事、维护网络的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关系,也反映了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的建设亟需加强,没有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网站建设缺乏人才和物质支持。此外,网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工具缺乏规范,经费缺乏,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内容地针对性和时效性就大大减弱了。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预测

1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1 教育形式的新颖性与虚实性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其新颖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综合,几乎可以实现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表现更加活泼,包括有文字资料、动画图片、影音图像等;采集信息更加便捷,通过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调查、分析、研究,更好地传播信息,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和便捷。同时,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网络技术是虚拟的数字技术,由它所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虚拟的数字环境,由它所营造的各种各样的网上教育空间都是虚拟的数字空间,置身于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面对的一切内容和场景都是由虚拟的数字技术创造的。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却又是实实在在的:①教育内容真实;②教育的主客体都是客观实在的人;③教育针对的思想具体、教育目的明确;④虚拟的教育环境来源于现实且受制于现实。

1.2 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隐育性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生动,就在于它能够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内展现几乎所有的内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据现实,通过设计不同的思想教育专题和专区,对各种问题专门进行具体解答和解释。同时,教育内容具有隐育性。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类型,“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载体”。这种隐性教育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引起教育对象的感情共鸣,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不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

1.3 教育方法的综合性与互动性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实施方法、调节评估方法、研究方法等。”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性表现在网络功能运用的综合性上:利用网络调查等方法采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利用网站或网页的点击率分析评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具有互动性。网络本身是一个互动

的平台,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在网络上就成为互相促进、互换角色的一对矛盾。

2 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必要性

2.1 为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计划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对未来所做出的安排和部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要经得起现实情况和未来情况的考验,就必须首先通过思想预测,对未来的思想状况进行陈述。

2.2 更好地研究社会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持续的有效性,就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强化超前性,强化思想预测,在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有预见性地进行教育,认真地研究由外部的社会发展给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课题。

2.3 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滞后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人们的思想问题的防范、矫正和反思三个环节上开展教育活动,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又只注重矫正和反思两个环节,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防范环节,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期行为。这主要就是由于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预警防范系统和引导沟通系统,往往是出现问题和矛盾激化后再去解决,因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只发挥了事后的惩治和疏导作用。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加强思想预测。

2.4 警惕“西化思想”有可能引起的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思潮

当前,我们在经济、政治、学术等领域都与西方进行了广泛交流,这些交流活动对我国许多事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也使得许多西方的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国门。但大学生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对西方社会思潮不加分析、不加评论的引进,这些不良倾向的思想,造成了西化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泛滥,严重冲击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使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出现了种种混乱。

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认真地跟踪和研究西方各种政治、经济、哲学和文艺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把握这些思潮的本质以及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流行的思潮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批判,才可以将其消极作用降低到最低点。

3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1 努力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增强职业敏感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敏感应做到:①思想政治上的敏感:即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有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②理论政策上的高水平:能准确、生动、及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能很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和疑虑。③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热心于本职工作,并时时注意研究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3.2 深入实际,分析热点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深入到一线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项具体活动中,才能丰富占有思想的材料依据,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思想动态,杜绝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大学生的情绪对社会存在具有反映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往往能及时反映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感受、认识和态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把社会热点作为观察和透视大学生情绪的镜子,并通过对社会热点的了解和分析展开思政预测,从而做到预测工作的有的放矢。

3.3 遵循时效规律,做到教育工作适度超前

思想问题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其产生发展过程是矛盾不断展开的过程,对于矛盾的解决来说客观上有一个最佳时期,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到适当超前,找准最佳时机进行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善于把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现代调查技术和系统科学应用其中,分析、预测思想行为的性质强弱、发展深度和广度、影响的大小、扩展趋势等数量关系,更精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定性,并遵循时机效益规律,及时到位地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建立现代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谢其梅.增强实践意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34-35.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预测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95-02

1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1 教育形式的新颖性与虚实性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其新颖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综合,几乎可以实现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表现更加活泼,包括有文字资料、动画图片、影音图像等;采集信息更加便捷,通过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调查、分析、研究,更好地传播信息,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和便捷。同时,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网络技术是虚拟的数字技术,由它所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虚拟的数字环境,由它所营造的各种各样的网上教育空间都是虚拟的数字空间,置身于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面对的一切内容和场景都是由虚拟的数字技术创造的。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却又是实实在在的:①教育内容真实;②教育的主客体都是客观实在的人;③教育针对的思想具体、教育目的明确;④虚拟的教育环境来源于现实且受制于现实。

1.2 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隐育性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生动,就在于它能够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内展现几乎所有的内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据现实,通过设计不同的思想教育专题和专区,对各种问题专门进行具体解答和解释。同时,教育内容具有隐育性。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类型,“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载体”。这种隐性教育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引起教育对象的感情共鸣,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不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

1.3 教育方法的综合性与互动性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实施方法、调节评估方法、研究方法等。”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性表现在网络功能运用的综合性上:利用网络调查等方法采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利用网站或网页的点击率分析评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具有互动性。网络本身是一个互动

的平台,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在网络上就成为互相促进、互换角色的一对矛盾。

2 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必要性

2.1 为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计划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对未来所做出的安排和部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要经得起现实情况和未来情况的考验,就必须首先通过思想预测,对未来的思想状况进行陈述。

2.2 更好地研究社会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持续的有效性,就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强化超前性,强化思想预测,在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有预见性地进行教育,认真地研究由外部的社会发展给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课题。

2.3 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滞后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人们的思想问题的防范、矫正和反思三个环节上开展教育活动,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又只注重矫正和反思两个环节,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防范环节,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期行为。这主要就是由于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预警防范系统和引导沟通系统,往往是出现问题和矛盾激化后再去解决,因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只发挥了事后的惩治和疏导作用。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加强思想预测。

2.4 警惕“西化思想”有可能引起的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思潮

当前,我们在经济、政治、学术等领域都与西方进行了广泛交流,这些交流活动对我国许多事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也使得许多西方的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国门。但大学生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对西方社会思潮不加分析、不加评论的引进,这些不良倾向的思想,造成了西化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泛滥,严重冲击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使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出现了种种混乱。

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认真地跟踪和研究西方各种政治、经济、哲学和文艺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把握这些思潮的本质以及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流行的思潮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批判,才可以将其消极作用降低到最低点。

3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1 努力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增强职业敏感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敏感应做到:①思想政治上的敏感:即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有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②理论政策上的高水平:能准确、生动、及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能很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和疑虑。③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热心于本职工作,并时时注意研究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3.2 深入实际,分析热点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深入到一线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项具体活动中,才能丰富占有思想的材料依据,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思想动态,杜绝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大学生的情绪对社会存在具有反映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往往能及时反映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感受、认识和态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把社会热点作为观察和透视大学生情绪的镜子,并通过对社会热点的了解和分析展开思政预测,从而做到预测工作的有的放矢。

3.3 遵循时效规律,做到教育工作适度超前

思想问题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其产生发展过程是矛盾不断展开的过程,对于矛盾的解决来说客观上有一个最佳时期,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到适当超前,找准最佳时机进行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善于把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现代调查技术和系统科学应用其中,分析、预测思想行为的性质强弱、发展深度和广度、影响的大小、扩展趋势等数量关系,更精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定性,并遵循时机效益规律,及时到位地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建立现代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谢其梅.增强实践意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34-35.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7篇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网络化日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不可替代的教学形式。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化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也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网络化课堂教学“是将网络化环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其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与网络双重环境下,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活动。”[1]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课堂教学概念的提出是合乎时展要求的,它在肯定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将网络教学的优势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网络化课堂教学兼具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带来诸多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辅助和强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构建教学所需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的多向互动,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探索者。同时,多种交流手段的运用,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想问题解决以及情感因素的形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以及形成创造性思维。

概言之,在网络化课堂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较之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网络化课堂环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拥有更丰富的信息,能更好地发挥联系课堂和现实社会的桥梁和中介作用,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网络化课堂环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选择教学信息源和把握教学内容的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控制教学信息传播渠道的行为变得更加困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要求显得更加迫切等。网络化课堂教学中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网络化课堂环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转变传统的接受学习的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网络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具体包括提供学习所需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资源的网址,选择和设计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等。

二、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实践探索

要适应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就应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

1.要善于根据教学要求整合利用网络资源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课程内容的研究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是结合在一起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丰富的资源和界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巨大的信息压力,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部分大学生无所适从。网络中的信息总是随机堆放在一起的,无论功能多么强大的搜索引擎,其搜索的结果中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总是混杂在一起的,网络提供的信息一般是整合性的信息,具有针对性的一般较少,大量的是低效、重复的信息。在此情形下,为提高教学效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研究课程内容,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以便有效地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指导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因此,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强化网络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能力,有效整合、利用、开发、创新和共享各种网络资源”,[2]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等因素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具体需要,有效整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2.成为网络信息的“把关人”,保证正确思想导向

大众传媒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把关人”,其决定什么样的信息该传播或不该传播,为受众提供了具有内在倾向的信息,对人们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形成起着内在的影响。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网络信息的“把关人”,保证其正确的思想导向,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将全面、客观的、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把那些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掉,引导大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信息,辩证分析,自主作出判断,形成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其结论。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面对网络教学平台上,校园网的BBS上大学生发表的偏激或错误言论时,不能放任自流或一味封堵,而要加以正确、充分引导。当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事实、是非概念混淆而在网上表现出来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课堂内外主动回应,发起相关讨论,以正视听。

此外,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工具,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使用,那么对教学活动就没有任何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使用是网络成为课堂教学基本工具的前提。教师如果不能顺利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技术问题,教学活动就会因此受到干扰而停滞,教学的质量、效率就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懂得关于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够应对大学生的询问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进一步发挥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用的对策

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适应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充分准备,实施培训

我们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的实施视为一个渐进的过程,给予充分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宣传舆论上的准备。高校在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广大教师在角色转变上具有适应性。新时期网络化课堂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作用发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相应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网络课堂条件下所要求的理念与方法之间的差距,并针对不同地区高校、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层次来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方案,积极开展不同层面和形式的诸如外出访学进修、校本研修、集中辅导、专题研讨、技能比武和自主学习等培训活动,为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作用提供更好的平台。

2.转变观念,掌握技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拓展教学阵地,走进网络世界,实现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有机结合,实施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也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好作用的重要条件。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实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制作电子教案,浏览和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能通过网络获取大学生关心的各种信息,能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BBS论坛及QQ等聊天软件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1世纪是信息技术获得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推动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还为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深入社会各界,而随着计算机及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教育也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互联网的发展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影响尤为明显。高职院校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且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独特性使得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内涵。实效性问题是现代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及回归点,是评估一门课程是否具有价值与意义的重要标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别于其他课程,它具有其他课程所没有的政策性及理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考量。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特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分别为导向性、无形性、渗透性和潜在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具有极强政治性的科目,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与政治观,为我国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政治轨道和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二、网络环境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明显的冲击。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带动了新一轮的信息交流热潮。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在网络上浏览、上传和下载信息。

2.在网络中难以发挥思想的导向作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其传播方式有别于传统传播媒介。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以传统传播媒介的单向性灌输式的传播方式为主导的局面,为受众提供一种可以达到双向交流的新型媒介,使得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并可以自主地对信息进行选择、评价和利用。作为与时俱进的新兴媒介,互联网在传播的过程上强调自由与个性,使用者利用这一特点在网络上各抒己见,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

三、网络环境下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环境,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带来的优势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了目前许多高校热论的课题。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教学定位,其招收的生源质量稍低于其他本科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也是因为学生在文化层次、知识基础与专业素养方面的差异,所以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显得十分必要。

2.利用网络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的发展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推动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也少有采取其他的辅助工具来进行日常教学。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模式长久下来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新意与灵动性,课堂教学的单调空泛直接地影响着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拓宽网络教学的范围。互联网作为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手段,除却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还可以将网络教育拓展到课外教育。在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日常教学中,教学被局限在教室里,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的网络教育则可以为新式教育开辟一条新途径。教师可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适当地安排学生在网络上进行网络调查、查阅资料和网页访问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追踪学生的课外学习安排。在上课前教师可安排任务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如查找时事政治动态、社会现实事例等。

总之,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推动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还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挑战。现代教育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教学成了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忠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措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3.

作者简介:李媛,女,1981年11月出生,硕士,就职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32-02

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课程设置中的必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对于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多媒体等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网络在加速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对其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网络信息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断适应当前网络环境,发挥网络技术的先进优势,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针对学生需求和个性开展教学活动,是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内容[1]。

1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据着极大的比例,这对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于个人成长和认识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发展。

1.1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偏低

相对于其他本科类的院校,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偏低。实际上,高职院校学生是由应届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大专班学生与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大专班学生所组成,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和态度各不相同,对学习目标的设定也有所差别,大多数学生期待毕业后直接工作。这种生源的差异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对教师形成了一定的挑战[2]。除了生源的差异,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将高职教育完全等同于职业教育,为了能够在就业时期更好地与本科高校的学生竞争,需要自身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许多学生认为公共课程(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与专业课程相比并不重要,所以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只要能保证拿到毕业文凭就可以。

1.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依然沿用着落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课程的讲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缺乏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辅助,更没有形成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往往过于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降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为学生带来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开始加速,在这一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转换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结合先进的网络优势,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工作内容。

1.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水平偏低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尚未得到人们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队伍水平也亟待提升。由于缺少统一学科的融合与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长期以来都被评价为“不够专业”,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实际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讲授往往由其它学科的教师来承担,而对于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来说,其价值感和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普遍较低,甚至出现许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师选择离开[3]。随着网络技术的优化和成熟,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上获得许多高质量的科研资源和信息,如何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网络环境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

2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生源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团队的建设情况,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特点,转换教学的理念和思维,进而转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模式,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质量[4]。

2.1 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网络在为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对于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网络游戏等的吸引力非常大,导致许多学生沉迷于游戏。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和高职院校学生尚未成熟的思想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当从学生需求出发,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充分尊重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一事实,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交流,通过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生阅历、经验等,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获得自我提升,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工具。

2.2 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在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势,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开展教学计划,集图像、文字、声音等于一身的多媒体设备能够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清晰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在我国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网络教学形式主要有课件型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以及虚拟课堂型媒体教学模式等,能够以多样化的形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在网络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思想政治理论专职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和思考思想理论政治课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积极投入课程的研究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的掌握,鼓励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辅助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惠.探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之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83-85.

[2] 王伟.新媒介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创新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4(22):52-53.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体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50-02

随着被称为“衔着鼠标长大的一代”的90后大学生陆续进入高校,大学生群体特别是高职学生群体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网络给他们带来了海量信息和网络人际交往等,也引导着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养成。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引导高职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摆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面前。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现实中,各学校重视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实践教学对高职来说,主要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要讲好理论理论就行,实践教学开不开展无所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二)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有效利用网络环境

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偏重理论讲授和现实说教。与其说是实践课,不如说是老师在讲课前做一个实践教学声明。在实践教学中,高职学生往往有置身事外的感觉,主体体验严重缺乏。高职学生接触网络较多,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能随时关注社会上发生的各种道德或思想政治案例。那些被大众热切关注和追捧的道德事件,未能有效地进入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中,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体验,就会导致他们用现有的书本理论无法解释而陷入迷茫,甚至觉得书本理论与现实背道而驰,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缺乏主动性,参与度不高

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主动性与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实践教学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在实践教学中不能给自己带来实在的或明确的利益,也无法提高自己现实的技能。二是认为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师的事,自己只要人到就行,敷衍了事,往往是一种被动式应付状态。

(四)评价方式单一、效果差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主导的结论性评价,大多是用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即以考试定分数,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基本没有纳入课程评价的范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特殊性缺乏清晰认识,往往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评价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教学评价,没有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造成评价方式单一,学生未能实现从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

没有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甚至认为对高职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政治理论观点就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或者作用不大,错误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混为一谈。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但不能简单地否定实践教学,或者用理论教学来完全代替。在理论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侧重对理论的阐述,强调学生对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认同和掌握;而实践教学则更强调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并重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真正把所学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实践教学,重在“实践”二字,因而与理论教学是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成的两个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重在学生的实践和参与、强调学生的体验和领悟,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对于具体的教学组织细节,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教学地点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或实践基地进行。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和素质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不例外。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理论教学得心应手的教师不一定实践教学也得心应手,没有实践教学相应的经验和能力,要做好实践教学中难以想象的。

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型导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也很少参加实践教学的相关培训,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缺少政治敏锐性。一谈到实践教学,就只能引用原本拥有的案例和素材,难以引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这些教师只能进行灌输式的理论教学,缺乏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

(三)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体验,不能激发参与实践的兴趣和动力

高职学生因其自身特点,更加注重的是体验,通过体验来实现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并在体验中学会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当然,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感兴趣,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认识态度不端正,另一方面是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无法真切体验到如何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成就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一)有效利用网络环境,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要有效地利用网络空间,构建特色网络课堂;另一方面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实践,构建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网络环境,首先是利用网络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网络空间进行充分探讨和交流,解决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的问题。其次要利用好网络发展的新事物,如微信、QQ、论坛等,让学生在上网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借鉴体验学习理论,构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体验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注重从体验和反思中获得进步,从体验开始有效的学习,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体验学习理论的理念、方式方法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反思观察,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场感。高职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和社会阅历少,增加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距离感,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如果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利用网络环境或其他资源创设具体情境,让高职学生通过情境的体验而产生深切的体验,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因此,把体验学习理论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运用体验学习理论构建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综合素质和实际经验,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一样,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无力承担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再加上自身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不深,特别是理论结合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要真正当好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多少有些经验缺乏,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加强教师培训,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观、假期社会调查、访问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增加他们的社会经历和生活阅历,从而提高他们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技能。

(四)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

首先,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教学评价中的权重和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出实实在在的评价,真实反映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习状况以及他们掌握及运用所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其次,改变以往的单一性评价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设置相应的评价专栏由学生进行互评、点评等多种形式,重点在学生团队和个人自我评价,实现多元、立体式的评价,充分发挥在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承英.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lO(5).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11篇

随着被称为“衔着鼠标长大的一代”的90后大学生陆续进入高校,大学生群体特别是高职学生群体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网络给他们带来了海量信息和网络人际交往等,也引导着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养成。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引导高职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摆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面前。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现实中,各学校重视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实践教学对高职来说,主要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要讲好理论理论就行,实践教学开不开展无所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二)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有效利用网络环境

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偏重理论讲授和现实说教。与其说是实践课,不如说是老师在讲课前做一个实践教学声明。在实践教学中,高职学生往往有置身事外的感觉,主体体验严重缺乏。高职学生接触网络较多,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能随时关注社会上发生的各种道德或思想政治案例。那些被大众热切关注和追捧的道德事件,未能有效地进入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中,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体验,就会导致他们用现有的书本理论无法解释而陷入迷茫,甚至觉得书本理论与现实背道而驰,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缺乏主动性,参与度不高

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主动性与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实践教学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在实践教学中不能给自己带来实在的或明确的利益,也无法提高自己现实的技能。二是认为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师的事,自己只要人到就行,敷衍了事,往往是一种被动式应付状态。

(四)评价方式单一、效果差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主导的结论性评价,大多是用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即以考试定分数,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基本没有纳入课程评价的范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特殊性缺乏清晰认识,往往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评价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教学评价,没有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造成评价方式单一,学生未能实现从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

没有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甚至认为对高职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政治理论观点就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或者作用不大,错误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混为一谈。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但不能简单地否定实践教学,或者用理论教学来完全代替。在理论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侧重对理论的阐述,强调学生对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认同和掌握;而实践教学则更强调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并重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真正把所学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实践教学,重在“实践”二字,因而与理论教学是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成的两个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重在学生的实践和参与、强调学生的体验和领悟,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对于具体的教学组织细节,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教学地点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或实践基地进行。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和素质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不例外。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理论教学得心应手的教师不一定实践教学也得心应手,没有实践教学相应的经验和能力,要做好实践教学中难以想象的。

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型导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也很少参加实践教学的相关培训,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缺少政治敏锐性。一谈到实践教学,就只能引用原本拥有的案例和素材,难以引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这些教师只能进行灌输式的理论教学,缺乏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

(三)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体验,不能激发参与实践的兴趣和动力

高职学生因其自身特点,更加注重的是体验,通过体验来实现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并在体验中学会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当然,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感兴趣,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认识态度不端正,另一方面是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无法真切体验到如何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成就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一)有效利用网络环境,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要有效地利用网络空间,构建特色网络课堂;另一方面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实践,构建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网络环境,首先是利用网络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网络空间进行充分探讨和交流,解决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的问题。其次要利用好网络发展的新事物,如微信、QQ、论坛等,让学生在上网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借鉴体验学习理论,构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体验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注重从体验和反思中获得进步,从体验开始有效的学习,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体验学习理论的理念、方式方法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反思观察,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场感。高职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和社会阅历少,增加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距离感,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如果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利用网络环境或其他资源创设具体情境,让高职学生通过情境的体验而产生深切的体验,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因此,把体验学习理论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运用体验学习理论构建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综合素质和实际经验,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一样,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无力承担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再加上自身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不深,特别是理论结合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要真正当好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多少有些经验缺乏,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加强教师培训,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观、假期社会调查、访问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增加他们的社会经历和生活阅历,从而提高他们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技能。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思政课程;项目教学法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学生群体依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特别是在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这无疑是给作为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一、网络环境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挑战

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修养与专业技能的学习等。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奉行实用主义至上的理念,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部分学生甚至在走进教室前就有了抵触和排除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抬头率低、心不在焉、学习主动性不高等。即便是思政课教师使用PPT、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却起效不大。教师“自娱自乐”而学生“不闻不问”,这与学生在网络时代所感受和喜爱的多向沟通相差甚远。所以,在网络环境下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

二、网络环境给高职院校思政课项目教学法带来的机遇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理念

紧密结合“高职”特色,项目教学法以能力为本位,贯彻的是“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也就是说,通过教师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去“学”,亲身参与,全程感受,让对的变成经验的积累,让错的变成学习的源动力,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深刻,让能力的增强变得持久,让素质的提升变得综合。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前提

高职思政教师必须转换观念,融入专业团队,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核心课程、实训项目和所需职业资格技能认证等。比如,通过参与和指导学生实训、顶岗实习等专业教学环节,了解社会需求、熟悉行业规范,掌握学生特点和现状等。在此基础上为专业学生量身定制的项目教学设计就极具针对性,让学生拥有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问题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3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它是集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为一体的新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敌对势力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恶意渗透,其后果就是在思想领域中形成“意识形态中立”、“意识形态淡化”、“指导思想多元化”、“意识形态西化”等错误看法,直接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无疑增加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难度。因此,网络环境下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概论”课的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教学法的涵义

问题教学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或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解决问题。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问题教学法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当今网络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弥漫着整个社会,良莠不齐,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产生抵触、反感的心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实效性不强。问题教学法侧重于对问题的探究,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进一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多数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怎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他们不愿意自己处于客体的位置而被动地接受教育主体的旨意,这对“概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围绕“问题”组织教学,通过把理论化为“问题”进行探究,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理论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的焦点问题和学生思想的疑点问题,既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问题教学法围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概论”课是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课程,如何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讲清楚,需要教师在把某一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之前,首先对教材进行研读,对所讲授的内容充分理解、消化和吸收,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明确重点、难点,把握好逻辑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术界的前沿成果,并把正在研究或已经取得进展的问题与学生分享、交流和讨论,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现实中会不断产生新问题。现实不仅启发学者的灵感,而且往往成为问题研究的起点。因此,为了使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兰、问题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自主探寻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如在讲“科学发展观”时,通过图片、图表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国家面貌发生的变化,同时也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目前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落后状况、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被污染和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等状况,创设一个对比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进而激发其思考探寻的兴趣。

(二)精心设问或引导提问。教师设问是常用的方法。教师在创设情境后,根据情境和需要掌握的理论内容。就有关时事热点、焦点事件的叙述,进行提问。例如,在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时,根据社会关注的分配不公的热点、焦点,提出“目前我国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现阶段分配不公的原因分析”等问题。教师要紧扣教学主题内容,善于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纳,从中选取一些具有共性或典型的问题进行设设问。

设问的另一种方法是,引导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才能真正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的情况,设问刚开始只能从简单、容易的角度要求,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组织讨论、探究。问题讨论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既是讨论的组织者,又是讨论的参与者。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参与到讨论中,营造平等、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在“概论”课教学中讨论问题重要的不仅是要尽快得到结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四、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在问题,问题提出得恰当,就能顺利地开展讨论,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问题提出不恰当,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教学法就流于形式。问题的提出不是随意的,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收集相关最新信息,突出时代性;还要善于从社会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引起学生的关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把社会关注的“七个怎么看”引入课堂作为问题,又如,提出“校园、宿舍里有哪些不和谐的表现?”“怎么构建和谐的宿舍和校园”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同时,问题的提出要与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因为关系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过于容易简单的问题,学生会觉得没意思,没兴趣;问题过于复杂深奥,学生会觉得很茫然,没有头绪,依然没有兴趣,讨论也就无法顺利进行。因此,问题的提出必须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努力后有成就感,提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14篇

一、网络出版的温室气体污染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网络出版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发达国家,此结论的基本依据在于该产业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推动这一技术的跨国企业是污染的直接获利者,而拥有这一实力的网络出版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与欧洲的跨国IT企业。数据显示谷歌、苹果、亚马逊、脸谱和微软等最大的20家西方跨国网络媒体/IT公司,其温室气体污染几乎占据全球整个行业的一半。像脸谱、谷歌这样的跨国巨头,在全球各地都分布着其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只要有不同的语言,就会有不同的数据库系统。数据显示,一些国际跨国企业的大数据中心的用电量相当于18万个家庭的用电量总和。这些数据中心规模之大从外太空都能看到,而且有越来越扩张之势。数据显示全球网络数码资讯投资2013年为5000亿美元,到2020年数码资讯总量将会达到现在的50倍,数据库是其主要投资对象之一。西方网络媒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数据库的扩张。首先是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特别是向经济发展较有活力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扩张。以中国的香港地区为例,2010至2011年的数据库容量增加了18%,其中谷歌正在香港修建一个30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这个投资3亿美元的巨大工程直到2013年才将真正完工。再次是在西方国家内部扩张。其次是在母公司所在国扩张,如美国网络媒体云集,中西部区域2012年预计数据库扩张达到13%,因为位置与能源价格低廉等原因,中部芝加哥、西部加州等区域云集了大量数据库中心,如微软公司正在芝加哥兴建的70万平方英尺的庞大网络数据库中心,这些都是美国本土的跨国公司。最后是在其他发达国家扩张。在北欧各国,这一区域的网络数据库一直增长迅速,2012年数据中心用电量需求将增加35%。以瑞典为例,该国有3万个服务器机架,占地10万平方米,该国数据库每年投资额在2.5亿至3亿欧元之间,而排名靠前的却是脸谱、谷歌等美国网络媒体。相对来说,由于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等诸多原因,几乎看不到发展中国家网络媒体的扩展痕迹。

二、网络出版的固体污染及其主要去向

1.网络电子器材污染物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首先,带有污染的电子制造产业被安排在发展中国家,把环境污染毫无补偿地留给发展中国家。以2011年在中国移动手机市场销量排名第三的苹果公司为例,这个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IT制造商,在美国居然没有一家生产厂房。其在美国的核心业务为软件开发与产品设计,却把产品硬件生产全部外包给代工厂,多为美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成品在世界各地销售,苹果公司通过资本回收完成再生产,把苹果商品产生过程的生态成本毫无代价地留给生产地。以苹果iPhone手机为例,其毛利率为行业平均利润的2倍以上。在中国,苹果所赚利润占全部利润的60%~70%,而外包公司富士康毛利率仅为2.8%。然而,在华的巨额利润并未使苹果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苹果公司在华的第二方合作企业有近百家之多,却在短时间内发现健鼎(无锡)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常熟金像电子有限公司、华通电脑(惠州)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等27家供应商有环境污染问题,制造了武汉南太子湖污染、东莞生益电子万吨固体污染等。[4]移动网络装置也主要在中国生产并占有环境成本。2011年中国手机销售量为2.8亿部,核心动力在于智能手机的更新,即添加了上网功能。其中,中国手机市场受关注程度前三名分别为诺基亚33.4%、三星为17.6%、苹果为11.2%,[5]这三家境外跨国公司稳定地占据着中国大陆60%以上的手机市场关注度。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些产品都不是本地品牌,主要的利润都被外来企业占有,而生产厂家却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以诺基亚为例,这个远在北欧的知名品牌在中国建有六个研发机构和四个生产基地,员工超过6000人,不仅生产的手机满足中国大陆市场,还供应全球其他区域,其流程与苹果公司如出一辙。其次,发达国家的电子产品使用过后主要运回发展中国家销毁,从而再一次无偿占有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成本。一份国际非政府组织十年前对中国南方电子垃圾的调查报告发现,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在1998年,美国有2000万台计算机作废,电子垃圾有700万吨,有50%~80%的电子垃圾被出口到发展中国家销毁。欧洲学者研究发现电子垃圾每年增加3%~5%,是城市固体垃圾增长的3倍,多数都运往发展中国家销毁,因为这些国家的法律滞后。[6]美联社的调查发现,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与马萨诸塞州,已经明确禁止焚烧与掩埋电脑显示屏等垃圾。当地规定了回收补偿,即一台废旧电脑需要向回收处缴纳30美元的回收补偿,且需本人送到回收站。这些被收集来的废旧电脑以循环利用之名,一半以上的废品运送到发展中国家销毁,[7]从而无偿占有当地生态修复成本。另一种方式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直接制造电子垃圾。像微软、谷歌等跨国公司有成千上万的员工工作在发展中国家,每人使用多台电脑。微软全球至少有5万名员工,每人平均同时使用2台电脑,每台电脑不到3年就要报废一次,垃圾也多是直接在发展中国家销毁。电子固体垃圾给发达国家积累了财富,为发展中国家积累着贫困。目前使用与废品电脑中,很少有成分可以被再利用。美国2007年市场的一份调查表明,2.06亿件废旧电脑部件中,仅有630万件可以勉强被利用,在重量上仅占18%。移动电子产品的利用率更为低下,1.40亿个废旧部件,仅有1400万个可以被回收,重量上的再利用率仅为10%。2008年的美国共产生316万吨的电子垃圾,仅有43万吨可以被勉强再回收,回收率仅为13.6%,剩余的86.4%只能被焚烧或填埋,然后通过雨水、植物吸收等又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8]之所以称之为勉强被回收,是因为回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对任何环境都产生长远的伤害。电子垃圾当中有1000多种物质,绝大多数对人体是有毒的,并会对空气、土壤、水源与人体造成长期影响。因此,发达国家以“回收”之名运到发展中国家销毁,因为可回收利用部分少,工人每天只有1.5美元的工资,却积累了长期的环境成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A)等的调查显示,中国有大量的土壤被重金属污染,跨国企业的庞大规模及其对资源的吞吐能力对此负有更大责任。日本的经验标明生态恢复需要巨大的成本,以该国熊本县为例,为了修复当地58万公顷淤泥重金属污染区,历时13年花费485亿日元去修复,[9]而且对于生态修复来说,这些仅仅是一个开始。

2.煤电垃圾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大量污染

如前文所论证,因为不合理的国际分工,造成当今世界IT产业的制造产业主要设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加大发电来维持其正常的工业生产。由于科技水平的总体落后,我国主要依靠的发电能源是煤炭,这一数值2007年为77.7%。这个比例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是美国、德国44%煤炭发电比例的将近1.75倍。比之其他重视环境问题的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大,如爱尔兰的火电比例占该国总电力的22%,瑞典为20%,荷兰为19.5%。这集中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清洁能源利用上的科技水平差距。相比之西方有些国家的可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来看,德国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比例为38%,美国的核能电力为40%,瑞典有高达59.9%为可再生能源,20.1%为核能。我国在此领域有相当差距,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燃煤,而超过50%的煤炭消费用于火力发电。这相当部分在为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付出代价,而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IT产业尤为突出。因为在2007年全球IT产业的8.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中,中国为1.89亿吨,占全球总数的23%,比美国与加拿大同期总和的1.56亿吨还要高21%,是欧盟各国总和之1.15亿吨的1.6倍。煤炭发电过后的固体垃圾之粉煤灰,给我国带来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粉煤灰中含有锑、砷、钡、铍、硼、铬、镉和汞等20多种有毒重金属,数量巨大且影响广泛。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变,一遇到连续阴雨、干旱扬尘抑或监管不力,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从而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但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结果,中国独自承担了世界范围内相当比例的制造业生产,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生产基地集中在中国,相应的环境负担也会集中到中国。[10]中国是世界工厂,事实上是“世界污染了中国”,我们从网络出版体系的污染分析就可以清晰得出这一结论。

三、我国应对网络出版跨国污染的措施

与网络媒体相连的IT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其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大的提升。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2008年的调研数据来看,到2020年,全球该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将提升至1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比2007年的2%增加2倍。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措施,以对抗网络出版领域的环境殖民主义。

1.完善我国环境法与简化公害诉讼程序

首先,完善我国现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规,让跨国企业在华环境污染数据回归公众舆论监督。信息透明是对企业实行环境污染监督的核心环节,但现行法律需要改进。从2003年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到2008年实行环保部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较为详细地规定了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的要求,给一些大污染企业造成舆论压力。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强制性企业信息定期披露制度,那些跨国企业及其供应商则凭借其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贡献而傲慢拒绝公众信息公开的要求,苹果外包公司在武汉的南太子湖等数十处的污染均表现出这些问题。另外,跨国企业常用“商业机密”为托辞,拒绝信息公开与公众监督。在发达国家,企业环境信息必须是强制公开的,美国有《毒性物质排放清单》、英国有《环境保护信息自由法》、德国与挪威都有《环境信息法》、欧盟有《环境信息公开指令》等。[11]其次,简化环境公害诉讼程序、增大环境公害赔偿力度。像武汉名幸电子这样的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放心大胆往南太子湖排污,即使造成周边民众生活用水困难也没有顾忌,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公害赔偿程序复杂,且诉讼限制在受害者范围内举证。受害的草根阶层普遍举证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公害诉讼的流产。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各级法院接收公害诉讼1700多起,其中环境污染纠纷占1/3之多;这些诉讼在法院绝大多数不予立案,属于无效诉讼。因此需要我国法律上简化公害诉讼程序,扩大公害举证范围。印度法律允许绿色公益律师、非政府组织、环境受害人与媒体人员等组成的强大的民间力量所形成的公益诉讼,规定“任何公民或社会团体都可以向高等法院或最高法院提出申请,寻求对这一阶层的人遭受的法律错误或损害给予司法救济。”[12]另外,还要提高我国现有环境公害赔偿限额。紫金矿业污染的公害赔偿仅有900多万元,因为我国有赔偿上限,使得很多企业认为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渤海湾漏油事件传来积极信号,媒体公布公害赔偿达到16.83亿元的数额,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这是中国公害赔偿的里程碑,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强化非营利机构的监督机制

要想牵制企业的行为必须和其最核心的利益——利润联系起来,因此,需要通过构建一个公众舆论监督的平台来牵动其核心利益,从而使得其自私的污染行为有所收敛。

首先,强化非营利民间力量在监督环境污染中的作用,主要是允许环保非政府组织(ENGO)参与舆论监督。实践证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次仍有盲点,提供私人商品的企业与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会经常出现二元结构失灵的状况,如“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等现象,表明市场唯利是图的弊端与政府刚的有限性,这就出现了第三种结构——非政府组织。环保组织在我国经历梁从诫先生1993年成立的自然之友,再到马军先生2006年成立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通过两代人的努力已经开始了对污染企业环境监督的三元架构格局,一大批跨国污染企业曝光于公众视野之内。事实证明,环保组织不受市场利益和权力的支配,能够较好地纠正环境污染监督领域二元结构失灵的现状。2011年秋季席卷中国媒体的事件“苹果的另一面”,最早就是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1月份的调查报告所确立起的话题,起到IT产业污染监督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印度也是如此,在这个多语言的国家里,真正在环境议题领域对全国媒体起到议程设置功能的是该国的非政府环保组织——科学与环境中心(CSE)。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第15篇

(一)推动网络技术进步为大学生创新行为提供支持为了能够在通过突出网络进步性特征的基础上实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推动网络技术进步方面:首先要重视推动网络技术的创新以及网络品牌的打造,从而让学生对创新的价值进行了解与认知。通过支持网络技术的创新,鼓励网民以及网络运营商对网络平台和网络工具进行创新来实现网络品牌的原创化,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奇知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提高创新的价值。其次要强化网络创新活力,刺激学生的创造欲望。三是要对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进行维护,同时要推动网络文化中的创新精神。

(二)积极提供网络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自我创新能力首先要提升网络创新层次,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性,以引导和服务学生创新活动为主,重视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具备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平等、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自身创新意识的形成。其次要重视调动大学生的成功欲望。大学生对网络平台以及网络工具的使用使网络的创新具有了巨大活力。在网络文化创新力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网页的设计,在网络中发表原创的小说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影视作品等来推动网络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也能受到艺术带来的熏陶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调动大学生的成功欲望,增加大学生的成功体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大学生推动网络创新的动力与动机。尤其是对于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可以将他们从单纯的精神娱乐中解脱出来并引导他们投入到网络创新与创作当中。三是要强调网络创新的实践,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高校,应当开设网络实践课程与创新指导,并在高校文化建设中举办各类网络技能与创新比赛,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对网络文化的发展发挥推动作用。

二、加强主旋律网络文化的宣传与渗透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认知能力

(一)注重主旋律文化内容导向性培养大学生认知理性首先主旋律网络文化的宣传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道德的产生与运行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推动网络道德体系的完善。其次,主旋律网络文化的宣传要凸显出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价值观。网络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在这些文化中,不同民族、地区/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也存在着相同的一面,这一面就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价值观,同时也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网民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基础,而将这些内容凸显出来,有利于推动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并构建与世界行为准则和基本伦理相适应的网络道德取向。三是主旋律网络文化需要对网络中新型的道德标准做出反应。

(二)重视主旋律文化宣传形式的渗透性提升大学生认知情感主旋律文化形式的渗透性就是要让主旋律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有益影响。事实上,许多贴有主旋律文化与思想标签的德育教育网站和红色教育网站并不能很好地被大学生所接受,甚至刻意的宣传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主旋律网络文化的宣传要在网络文化的生产、消费以及传播等各个环节和交际、娱乐、学习等各个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普遍价值观用文化作用以及新闻材料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提升主旋律文化氛围的集聚性增强大学生认知体验在主旋律网络文化宣传过程中的氛围塑造中,要重视集聚性的形成。集聚性氛围对大学生在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熏陶作用。网络中信息的传递以及互动十分容易产生集聚效应,如网络中的某个话题突然间可以成为被全球网民关注和评议的焦点,所以在主旋律网络文化的宣传过程中,高校以及德育工作者要重视对网络集聚效应的运用,通过对民意进行汇聚来完成对主旋律文化氛围的形成。同时要善于通过新闻网站来吸引网民对新闻事件开展评论,并通过利用知名论坛以及名人博客来讨论网民所关注的问题,从而对主流民意的传播进行引导以形成主流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氛围。

三、构建网络平台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构建能力

网络平台的主动构建,首先要求发挥出网络德育主题的作用。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要求、鼓励和支持主流网络网站建设能够适应大学生需求与兴趣,可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网页和网站。而作为高校应当在校园网中建设可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喜闻乐见的网络论坛和网络社团。作为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开设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来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和大学生探讨个体发展、社会热点等话题。同时政府主管部门、高校以及德育工作者都应当鼓励大学生创办能够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网络平台,从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主构建能力;其次,网络平台的主动构建需要在设计网络平台和网络平台运作中渗透规则意识和道德元素。所融入的规则意识和到的元素并不一定是对网络中既有规则的强化和修正,而应当重视对品德和精神的发扬。第三,在网络平台的主动构建中,要体现出包容精神和宽容精神,应当引导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畅所欲言而不能排斥不同的意见以避免形成封闭环境。

四、提升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交互以拓宽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渠道